关于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报告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2 16:05: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报告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报告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

第一篇:关于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报告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

----关于农业科技推广中一些具体问题及相应对策的调查报告

政协新河县委员会

(2005年7月15日)

构建和谐新河,重点在农村。构建和谐农村,关键是农民增收。促进农民增收,根本在于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的引导和支撑作用。省委六届七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科技工作的决定》把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作为科技服务的四个重点之一,把服务“三农”、发展特色产业作为县级科技工作的主要任务。为进一步强化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在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我们侧重于寻求解决现实问题的有效途径,组织力量,从5月中旬至6月上旬,开展了为期20多天的专题调研。在听取农、林、畜、科技、扶贫等部门情况介绍和召开乡镇政协联络组长专题座谈会的基础上,深入到6个乡镇、19个不同类型的村和38个种养专业户,通过集中座谈、个别走访、现场观察等方式,对有关情况和问题作了具体了解。

多年来,县委、县政府一直把农业科技工作放在重要位臵,不断优化发展战略,完善政策措施,构筑科技平台,推动农业科技的持续进步。各有关部门和乡镇着眼于产业发展需求,采用不同方式,传授适用技术;依托项目,争取资金,增加科技投入;面向市场,引进繁育,开展品种改良;拓宽渠道,传播信息,帮助农民承接新兴技术等等,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经过多年的工 作,以专业技术队伍为主要力量,以社会技术人员为补充力量,以规模种养场地为主要载体的农业科技推广格局已显雏形;常规技术逐步普及,新兴技术不断引进;农业科技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科技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的作用日益明显;广大农民在应用科技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科技意识进一步增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同时,我们也了解到,目前我县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还不能完全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需求,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制约着农业科技引领和支撑作用的充分发挥。

1、思想意识存有偏差,服务观念比较淡薄,对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定位偏低。调查中我们发现,对当前的农业科技推广出现了种种不符合现实情况的判断。有的认为,经过多年推广,农业常规技术已为民普遍掌握,技术推广的任务不大了;也有的认为,当今技术传播渠道较多,技术市场足以满足农民的技术需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乡镇的主要任务是管理,技术服务并不十分必要;还有的认为,现在农民自主意识强,组织化程度低,接受新鲜事物慢,开展技术推广“说话不灵”、“费劲不讨好”、“好事不好干”。由于种种片面认识的存在,一些单位和部门重视程度不高,农业技术推广没有被摆上优先地位,甚至被淡出重点工作序列,臵于边缘位臵。

2、技术队伍力量薄弱,组织机构功能缺失,科技服务能力滞后于产业发展需求。一是部分科技人员有岗无责,有责无章,有 名无实,工作动力明显不足。有些科技人员目标弹性大,业务指标软,浮在上面多,接触实际少。技术推广工作缺乏规范性、系统性和经常性,甚至被简化为承接上级专项任务和处理个性技术问题。一些下设的服务机构,活动无章程,工作无考核,基本处于放任自流状态。各乡镇名义上“五员”俱全,实际上形同虚设。其中一部分虽是技术型人员,但却戴着技术人员的“帽子”,干着与技术工作不沾边的行政事务;还有一部分,本身不懂技术,只是挂了一个技术员的虚名。这些人员很少承担农业技术推广任务。据反映,近年来他们没有参加过农技推广专门会议。我们还了解到,一些科技副乡镇长并不分管科技工作,而是担负计生或其它工作。二是知识老化,水平参差不齐。据了解,自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县农业技术推广有关部门没有补充过农业院校毕业生。而现有技术人员除上级统一组织的短期专项培训外,几乎没有参加过系统的技术知识进修和培训,技术人员充实和提高的途经主要是自学。由于这种自发状态下的知识更新缺乏必要的外部动力,一部分技术人员便在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中成了落伍者,以致出现了前些年面对羊酸中毒无药可医,面对果品蔬菜产量低无计可施的尬尴情形。许多农民告诉我们,他们在食用菌、蔬菜、果林等生产过程中遇到技术问题,多是请教宁晋、永年、石家庄、北京等地的技术人员,他们感到“远来的和尚会念经”。三是专业人员少,结构不尽合理。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介绍,与上世纪80年代相比,专业农技人员大幅度减少,专职农、林技术人员分别减 少40%左右。这与各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形成很大反差。而且现有技术人员的知识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不高,如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只有1人。就是为数不多的技术人员也没有全部人尽其才。学非所用,用非所学,技术人员从事行政工作等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3、科技传授出现“中梗”,科技推广留有“空白”,不足以覆盖和渗透各个部位和环节。首先,推广与应用存有衔接空隙,技术转化和巩固率不高。一些农民感到,接受专业人员的技术指导,有时像隔靴搔痒,雾里看花,吃不很透。许多农民所接受的农技知识比较肤浅和零散,在具体实践中也未能很好地消化应用。目前,“施肥论袋”、“打药论盖”、被动盲从以及管理粗放的问题还带有一定的普遍性。特别是一些关键性技术尚有部分农民未能真正掌握,具体操作过程中误差较大。后良村农民焦海良、焦风保去年种植姬菇,由于三级制种和发酵等环节出现技术失误,前者出菇错后30多天,后者减产30%,分别减收2400多元和2100多元。寻寨村养鸡专业户张世录因饲养管理不善,2000只鸡产蛋高峰期比其他户缩短一个月;大塔村养鸡专业户高立军,由于防疫技术水平差,1600只蛋鸡出现持续40多天的呼吸道和肠道疾病,产蛋量下降40%,减少收入1000多元。其次,技术推广“线窄面小”、缺乏全面、系统、周密的组织安排。技术推广的主要渠道仅限于下几次乡、发一些资料、搞一搞个别指导和零星培训,服务的对象也多是规模较大的种养园地,技术普及尚不到位。有的种 养专业户反映,他们那里很少有专业技术人员“光顾”,几乎成了技术服务被遗忘的角落。第三,试验示范幅射带动乏力。由于试验示范园地较少,水平较低,管理不够规范,再加上缺乏传播和扩散的有效渠道和机制,因此其影响、幅射、带动的范围和功效不尽人意。在调查交谈中,为数不少的农民对试验示范基地的情况知之甚少,对适宜我县地理条件的新品种、新技术并不十分明了。

4、老品种出现新问题,新品种遇到难课题,一些产业发展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我们从所调查的村、户中发现,一些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在农民收入中占有重要一席之地的婆枣、姬菇、苹果、大棚西瓜等种植品种分别面临着产品市场空间缩小和技术因素减产的挑战,出现了效益下降和产业萎缩的局面。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姬菇生产,近年来不但市场疲软、价格不稳,而且连年种植的老棚受到病菌危害,产量有所下降,大棚数量正在减少。后良村的姬菇老棚平均每斤棉皮产菇量由原来的1.2斤降至0.8斤左右;棚数2003年达到60多个,去年仅存30个,今年备皮大棚不足10个。曾经遍布各乡镇的苹果生产,由于品种老化,销售不畅,近年来种植面积锐减。荆庄村由1000多亩减至30多亩;西流村由上百亩减至四五亩。就是一度在我县独领风骚的皇冠梨也随着各地的竞相扩种正开始失去以往的市场席位,再加上去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鸡爪子病,外观受到影响,效益明显下降。寻胡村皇冠梨的售价比最好年头下跌了三分之二。曾受到 市场睛睐,被誉为河北省八大名枣之一的我县婆枣,近年也连遭厄运。申家庄一带的枣树2002年遭受冰雹袭击,去年又虫害失控,无异于雪上加霜,鲜枣单株平均产量由80多斤降至40斤左右。西团一带的枣树去年也未能幸免虫害侵扰,单株平均产量由原来的50多斤降至20来斤。我县步履蹒跚的大棚“京欣”西瓜,生产技术一直不太成熟,一些重点村的西瓜大棚已经消失。南马庄村1999年开始发展西瓜大棚,棚数曾达180多个,但由于嫁接技术、壮苗技术、地力培养以及保温措施等环节达不到标准要求,与山东、北京等地相比,成熟期晚三个多月,产量低30%,今年南马庄村已不见西瓜大棚。

面对一些老品种的发展困境,许多农民另辟蹊径,引进了一些品质优良、市场前景看好的新品种。但较高的技术门槛又使这些品种有的过早夭折,有的遇到障碍。我们在白穴村了解到,2002年至2003年几户农民引种杏孢菇,尽管每斤售价高达4.5元,但关键性技术掌握不到位,产菇量仅是标准产量的四分之一,有的甚至发生霉病,连成本也未能收回,因此便一蹶不振。后良村的一些鸡腿菇大棚,同样受到技术水平的制约,昙花一现,早早凋零。而相对有着较强生命力的金太阳杏今年却遇到了棘手的难题。寻胡、寻寨两村的400多亩金太阳杏,亩产量由前两年的8000多斤减至不足500多斤。据果农说,省有关技术部门来此作过初步分析,但对减产原因和应对技术措施尚无明确结论。

5,必要条件不足,配套措施缺位,技术推广和应用的保障能 力较差。经费短缺是农业技术推广有关部门普遍反映的问题。这些部门大都是“有钱养兵,无钱打仗”,培训费、试验示范费没有着落。科普设施建设发展缓慢,设备数量不足,装备不良,某些必要的检测和化验无法开展。同样,由于资金不足,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难以得到有力的风险保障,农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率相对较低。另外,技术市场出现的不规范行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新技术应用的风险,影响了技术应用的效果。大塔村三个养鸡户反映,去年四月,被衡水一孵化厂家欺瞒,购进一批无症状带病雏鸡,两个月后共有900多只发病死去。虽几经交涉,但由于缺乏依法索赔的能力,结果仅讨回2400多元的赔偿,不足实际损失的20%。他们还反映,市场上出售的鸡病疫苗良莠不齐,有的药效低,时效短,既增加了防疫费用,又影响了鸡的产蛋量。

综上所述,我县目前的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尚不适应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需要。眼下农业生产中出现的种种矛盾和问题,亟待科学技术去破解,广大农民群众迫切需要农业科学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因此,建议把科技兴农作为主体战略之一,加大推广和普及力度,努力让科学技术这个第一生产力释放出它的巨大潜能,使之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支点。

1,正确认识现状,强化科技服务意识。就我县而言,尽管一些常规技术已逐步为部分农民所掌握,但农民的技术水平依然参差不齐。技术应用中时常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因此,对农业技术的普及程度不宜估价过高。同时更应当看到,随着市场经济 的发展,农民面临着传统农业走向现代农业的挑战,农业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农民原先所掌握的科技知识已无法适应农业市场化、集约化、科学化、产业化的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的需要。农业科技的推广和普及不可能一劳永逸,而应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而持续推进和深化。当前,与我县各产业规模相对应的农业技术市场还不成体系,运作不够规范,而且市场技术企望的较高利益回报与我县部分弱质产业的较低利益酬劳有着一定矛盾。信息相对闭塞的农民仅凭个人力量不但不易获得系统的科技知识,反而会相应增加获取技术的成本。这种情况就意味着有关部门和单位农业科技推广的职责和任务不是减轻了,而是在某些方面进一步加重了。农业科技推广部门和各乡镇应立足于我县依然是以农业为主体的基本县情,把科技推广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水平的一项根本性、基础性的工作,进一步适应体制改革和政府转型的要求,努力实现队伍下沉、工作前移、服务延伸。

2、反观以往做法,把握科技推广的站位角度。前些年,在有关部门和各乡镇的大力推动下,我县引进了诸如大棚蔬菜、大棚西瓜、鸡腿菇等一批新品种、新技术,如今保留并稳定下来的郝苗、刘秋、沙井等村的棚菜生产,就是得益于当时的技术推广。但也由于当时技术推广工作的保障措施不够到位,出现了较大起伏,使一些农民经历了技术推广的消极情绪体验。鉴于这种情况,有关部门和各乡镇应更新观念,由指挥者的位臵转换到引导者和服务者的位臵,在技术推广中重点做好铺路架桥的工作、指点迷 津的工作、搭建平台和雪中送碳的工作。特别是在新技术应用的初始阶段,切实搞好风险预测分析,完善监控措施,随时解决各种技术难题,以避免“一哄而起”之后的“一哄而下”,最大限度地降低农民获取新技术的“学费”,保证新技术的应用稳步进入“成熟期”。

3、完善科普组织网络,强化科技服务职能。有关部门要对内部各机构实施目标化管理,定员、定职、定责、定具体工作任务和指标;制定系统、经常、有序的技术推广工作规程;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和奖惩,真正使各机构有效运转,尽到职责。各乡镇应让科技人员“归位”,让科技组织“复活”;给科技人员行政事务“减负荷”,科技业务“压担子”,使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扑下身子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工作。要健全乡镇科普协会、村科普小组以及多种形式的民间科技组织,形成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的三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通过上下联动,左右配合,实现技术服务的网络化、系统化、经常化。

4、搞好试验示范,增强科技推广实效。有关部门要真正承担起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职能,通过规范系统的技术指导和服务,培育出一批体现技术水平的示范园、示范片、示范点,并采取现场观摩、媒体宣传以及结对帮学等方式,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形成一园带多园,多园促发展的良好格局。当前,一方面应针对我县新老品种出现的技术难题,广泛争取科研单位的支持,集中力量,研究攻关,尽快破解。以使老品种得 到改良,持续发展;使新品种的“星星之火”释放光焰,进而燎原。另一方面应抓紧搜集新品种、新技术信息,经过考察筛选后,抢先在我县试验、示范、推广和应用,以稳健而快捷的步伐在市场周期前端将产品推出去。

5、注重人才培养,努力提高科技人员和农民的技术水平。在积极创造条件,提供方便,鼓励农业科技人员多形式自学的同时,紧密结合我县农业各产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系统的、循序渐进的培训、进修规划。采取与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建立联系,请进来、送出去等方法,对农业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推动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一线,投入实践,直接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学用相长,提高水平,练就过硬服务本领,加速造就一批学术带头人和科技骨干。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对农民开展实用、实际、高效的科技培训。采取专题讲座、印发资料、巡回指导以及“农技电波入户”等方式,向农民广泛传递农业科技知识和信息。要充分利用农广校、职业技术学校,选择一些文化基础好、接受能力强的农民,重点开展层次较高的农技培训,为农村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的新型技术人才,使他们担当起经常性、直观性的技术指导、示范和推广工作。

6、积极探索实践,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要坚持面向市场,面向农民,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公益性服务与经营性服务相结合、科技人员服务与乡土自身人才服务相结合、科技服务与其他服务相结合,建立以公共科 技服务机制、利益共享机制为特征的新型科技服务机制。主动邀请有关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通过科技成果转让、科技人员引进,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和研究开发基地。引导科技人员以资金入股、技术参股等形式,与农民群众尤其是专业大户和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实行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形成农业科技推广的投入回报机制。借鉴外地经验,建立农业科技“110”服务体系,形成农业科技服务的快速反应机制。让农民通过热线电话获得快捷的技术指导和上门服务,解决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7、改善基本条件,完善配套措施。在根据县财力情况增加农业科技推广经费的同时,依托科技项目,努力向上争取资金;积极探索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专业大户以及经营性科技服务实体等多元化的社会投入体系;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改善基本条件,提升科技推广水平。针对农民科技应用中遇到的物资供应、利益纠纷等问题,认真研究具体措施,在引导农民增强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及时给农民提供相关法律援助,以确保农业科技的稳步推广和普及。以上报告,仅供参考。

下载关于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报告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县农业科技推广的调查报告 出得深闺行未远 农事相催入桑田(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