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A0

时间:2019-05-12 16:40: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A0》,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A0》。

第一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A0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办医发〔2006〕172号 【发布日期】2006-09-21 【生效日期】2006-09-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核的通知

(卫办医发〔2006〕1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根据《血站管理办法》、《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2010年)》和《单采血浆站质量管理规范》的有关规定,我部2006年继续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人员进行岗位考核。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核对象

凡属于下列范围的采供血机构人员,均应参加相应类别的考核。

(一)未参加2002年和2004年全国统一笔试考核者。

(二)未通过2002年和2004年全国统一笔试考核者。

(三)2004年考核报名结束后新进入采供血机构的人员。

二、分类

(一)一般血站(血液中心、中心血站、中心血库)。

1.?一类:献血组织人员、体检人员、采血人员和管理人员。

2.?二类:检验、质量控制、血液研究等人员。

3.?三类:血库、成分制备等人员。

4.?四类:与采供血业务相关的后勤人员。

(二)单采血浆站。

1.?五类:体检人员、采浆人员和管理人员。

2.?六类:检验、质量控制人员。

三、考核内容及要求

(一)血液管理和传染病、艾滋病控制、控制医源性感染等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卫生部规章、规范性文件。

(二)世界卫生组织(WHO)《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教材。

(三)参加考核的人员均应通读上述内容;并根据岗位不同,按下述分类精读《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相应部分教材。

1.?一类:导言册,第一册。2.?二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3.?三类:导言册,补充教材(成分输血)。

4.?四类:导言册。

5.?五类:导言册,第一册。

6.?六类:第二册,第三册,导言册的第四章(质量和质量保证)。

四、报名时间

2006年10月9日-20日。

五、考核方式与时间

考核方式:全国统一采用计算机操作实施考核。

考核时间:2006年12月17日。

六、《安全血液和血液制品》考核大纲参照2002年全国统一笔试考核相应部分考核大纲。考核大纲和法律法规、规章部分的考核内容可在国家医学考试中心网站下载。

七、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对采供血机构人员考核工作领导,做到组织严密、责任到人、考纪严明、规范有序,确保考核工作的顺利进行。

八、卫生行政部门和采供血机构要安排好参加考核人员在全国统一考核期间的相关工作,保证考核期间正常采供血工作。

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为一个考区。各考区可按照相对集中的原则,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设置考点。

十、卫生行政部门应将考核工作通知到每个采供血机构。采供血机构统一组织考生,向所在地或设区的市卫生局报名;经考点、考区审核后,由考区发放准考证。

十一、全国统一笔试考核考务工作事宜委托国家医学考试中心承办(附件)。各考区、考点要严格执行考核工作规定的工作时限,切实保证考核工作的权威性、严肃性、公平性。

十二、考核合格者由省级卫生行政部门发给卫生部科技教育司监制的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取得考核合格证书者,方具有相应工作岗位上岗资格;未取得考核合格证书者不得继续在相应的岗位工作。

附件:国家医学考试中心关于2006年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考核考务工作的通知

二○○六年九月二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发布单位】卫生部

【发布文号】卫办监督发[2007]116号 【发布日期】2007-07-03 【生效日期】2007-07-0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部分省份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的通知

(卫办监督发[2007]116号)

北京市、山东、云南、福建、陕西省、广西自治区卫生厅(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职业病防治法》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放射卫生管理,推动放射诊疗许可等放射卫生监督工作的开展,根据《卫生部关于印发2007年国家公共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的通知》(卫监督发〔2007〕55号)的要求,卫生部决定对部分省市放射卫生监管工作情况进行督查。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督查内容

(一)2007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情况。

1.地方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组织动员及实施方案制定情况;

2.法规宣传和技术培训的组织实施情况;

3.已经完成监督检查的各类单位数量、制发的卫生监督意见书数量、监督检查记录、卫生监督意见书等材料是否统一规范;

4.违法行为查处、重大案件立案调查、结案以及报告情况;

5.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通报监督检查结果情况,社会举报、投诉及办理情况;

6.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放射卫生监管职责履行情况。

(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贯彻落实情况。

1.贯彻落实《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主要措施,包括结合本地区具体情况制定有关规定或放射诊疗许可程序,召开宣贯工作会议或举办培训班等;

2.《放射诊疗许可证》的发放工作进展情况,包括开展各类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的数量,申请、受理放射诊疗许可的单位数,发放《放射诊疗许可证》数,发放中资料审查和现场审核情况等;

3.对持证医疗机构的监督检查情况,包括已检查单位占全部持证单位的比例,检查中发现的违法情节和处罚情况。

二、督查方式

(一)召开放射卫生管理座谈会,省级卫生行政部门、监督局(所)、疾控中心、医院代表参加,听取当地放射卫生防护监督管理工作汇报,并就存在的问题与《放射损伤防治条例》立法建议进行座谈讨论。

(二)查阅卫生监督文书、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记录等文件资料,检查对违法情节的立案查处记录。

(三)选取不同规模的代表性医疗机构3~5个,重点放在市(地)级、县(区)级医疗机构,检查其执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的情况。

(四)对开展放射诊疗的医疗机构进行暗访。

三、工作要求与具体安排

(一)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应按照本通知要求对本辖区2007年放射卫生重点监督检查计划实施情况、放射诊疗许可证发放情况、放射卫生监管职责履行情况等进行认真总结,实事求是,如实反映情况,做好督查准备工作。

(二)本次督查由卫生部卫生监督局统一组织,部分省区市卫生厅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派员参加。各督查组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求真务实,从严督查,切实保证督查质量。各督查组务必轻车简从,厉行节约。

(三)本次督查活动在2007年7月期间进行,每省(自治区、直辖市)督查时间为3~4天,督查结束后应当向省级卫生厅局反馈督查意见,各组7月底完成督查工作并写出督查报告。督查组具体的行程由各组安排。为便于督查工作的衔接,请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指定一名联系人,并于2007年7月10日前将联系人姓名、联系电话报卫生部卫生监督局。

联系人:袁龙

联系电话:010-68792397

传真:010-68792400

Email:yuan_long_@hotmail.com

附件:督查组分组名单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全国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基本数据复核情况的通

【发布单位】卫生部办公厅

【发布文号】卫办疾控发〔2006〕112号 【发布日期】2006-06-16 【生效日期】2006-06-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卫生部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对全国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基本数据复核情况的通报

(卫办疾控发〔2006〕112号)

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云南省卫生厅:

为了准确掌握全国血吸虫病流行现状,加快血吸虫病防治工作进程,推动全国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目标的实现,根据《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下发〈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基本情况调查方案〉的通知》(卫疾控血防便函〔2006〕44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我部在组织专家对各省逐级上报的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基本数据进行认真的审查、汇总的基础上,于2006年4月9日-15日组织有关专家分别赴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川和云南等6省进行了现场复核。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各省卫生行政部门对本次血吸虫病重点流行村疫情调查工作十分重视,及时转发了《通知》,并对数据填报工作进行了部署。安徽省召开了全省血防业务工作会议,对调查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和培训,并建立了省级血吸虫病流行村基本情况数据库。四川省组织专家组深入各市、县,帮助各地核实疫情,正确填报。云南省采取逐级审核、省级专业机构验收等方式,确保调查数据质量。现场核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省份填报的疫情数据真实、可信,有据可依。

为了保证数据核查工作科学、严谨、有可比性,各核查小组按照卫生部统一制定的核查标准和方案的要求,将各省上报的数据与各流行村血防工作原始数据进行逐一核查。从本次核查结果看,各省绝大多数流行村查病的原始数据保存完好,填报的数据基本真实可信。但各省的数据质量有较大差距,其中数据合格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安徽99%、江西73%、云南68%、湖南49%、四川42%、湖北4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流行村分类标准不统一。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应以居民感染率为依据对流行村进行分类,并根据疫情和调查结果,每两年对疫情变化大的一、二、三类村进行类别调整,以科学、规范地指导防治工作。但本次核查发现,部分省依然沿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期间执行的分类标准,多年来都未进行流行村类别调整。调查中发现个别一类流行村近十年来都未开展规范的查病工作。由于无法提供近3年能够反映疫情的查病原始记录,影响了对当地疫情的判断,也影响了当地数据核查的质量。

(二)查病工作不规范、方法不科学。各省均有部分县(市、区)未按“技术方案”的要求规范地开展人群查治病工作,有些流行村虽然开展了查病工作,但是由于查病数量较少,不足以代表当地的感染率水平。湖北、湖南两省大多数一、二类流行村近3年未开展规范的查病工作,是导致两省数据合格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四川省一些地区在实施冬季化疗后,未经过感染季节就开展查病工作,不能反映当地疫情的真实情况。云南省大理市部分流行村仅在中小学生中进行查病,影响了对当地疫情程度的判断。

(三)疫情资料管理不规范。个别地区对数据填报工作不认真,填报的数据库与流行村原始查病记录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将门诊病人的查病记录代替流行村的查病资料上报。核查中还发现一些地区对原始查病资料保存管理不善,核查中不能提供原始凭证。如湖北省天门市有24个流行村原始查病资料遗失。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工作的意见

(一)提高认识,改进工作。摸清血吸虫病流行村的基本情况是制订和及时调整防治策略的重要依据。各省应结合本次核查的结果和发现的问题,认真做好对本省数据核查的总结工作。对于疫情较清楚、填报质量较高的地区,应给予表扬;对于疫情不清楚,填报质量差的地区,应给予批评。对近年来未开展查病、疫情本底情况不清的流行村,2006年应重点安排查病任务,根据疫情及调查结果,及时进行类别调整,并将调整结果及时上报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二)严格执行防治工作技术规范。各级血防机构要以科学、严谨的态度,按照“技术方案”要求规范开展防治工作。省级血防专业机构要加强对基层血防工作的技术指导、质量控制和培训,促进县、乡级血防机构不断提高防治工作的质量和水平。

(三)加强对防治工作资料的科学管理。完整、准确的数据资料是考核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各省应结合存在问题,加强对基层人员培训,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防治资料的质量。并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行政村为单位的数据库管理体系。

特此通报。

二○○六年六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办公厅关于

为全面提高环境监测站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自2004年开始,总局将依据《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

现将《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办法(试行)》(附件一)、《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附件二)印发给你们,请你局按此要求组织本省环境监测站的达标验收工作。你局预审合格后,总局将对省(自治区、直辖市)级环境监测站以及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总体达标情况进行验收。申请总局验收时,需提交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总结报告,并填写《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申请书》(附件三)和《全省环境监测站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附件四),报我局规划与财务司。

通过总局验收的环境监测站,总局授予“全国环境监测系统达标监测站”的称号和证书。

联系人:总局规划与财务司 王圻

联系电话:(010)67118479,传真:67114354

二00四年一月十五日

附件一: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办法(试行)

附件二: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

附件三: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申请书

附件四: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 对全国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进行验收的通知

附件一:

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办法(试行)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关于印发〈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118号)精神,加强和规范环境监测站能力建设,提高环境监测综合能力和整体水平,特制定本验收办法。

第二条 《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为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以下简称达标验收)的基本依据。达标验收考核内容包括人员构成、业务经费、业务用房、仪器设备配置等情况。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环保系统所属各级环境监测站的达标验收。第四条 达标验收实行统一监督、分级管理的原则。

国家环保总局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建设达标验收情况实行统一指导和监督管理,负责组织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一级站和全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站总体达标进行验收。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负责组织所辖区域二、三级站的达标验收工作。

第五条 总局验收程序:

首先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对所属一级环境监测站的建设达标情况进行预审,预审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的,方可申请国家环保总局验收。

申请总局达标验收需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提交验收申请书(内容和格式要求见附件三)和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

国家环保总局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提出申请验收的一级站达标情况进行审核。审核成绩达到85分(含85分)以上的一级站,即通过验收,被总局评定为达标监测站。

第六条 考核计分办法:

达标验收考核按《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附件二)计分。

第七条 达标验收工作总结: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请于2005年6月前将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和验收情况向国家环保总局报送专题报告。国家环保总局将酌情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达标验收情况进行抽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总体达标情况专题报告内容应包括: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各级环境监测站设置情况;各监测站的人员、业务经费和业务用房、仪器设备配置、业务能力和水平,以及各站达标考评情况及结论;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监测站总体达标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内容。

第八条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环保局(厅)对所辖区域二、三级站的达标验收可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九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附件二:

验收内容及考核评分办法

┏━┯━┯━━┯━━┯━━━━━━━━━━━━━━━━━━━━━━━┯━━━━━━━━━━━━━━━━━━━━━━━━━━━━┓┃类│序│指标│分值│

具体考评要点及分值

扣分说明

┃┃别│号│内容│

┃┠─┼─┼──┼──┼───────────────────────┼────────────────────────────┨┃机│ 1│机构│2分 │有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

1分

│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构│ │名称│

│单位名称符合标准化规定

1分

┃┃与│ │

┃┃人│ │

┃┃员│ │

┃┠─┼─┼──┼──┼───────────────────────┼────────────────────────────┨┃ │ 2│人员│4分 │人员编制达到相应的标准,有编委认可文件

│按国家相应标准的下限计算,人员编制达到下限不扣分,每低10┃┃ │ │编制│

4分│%扣2分,扣完为止。

┃┠─┼─┼──┼──┼───────────────────────┼────────────────────────────┨┃ │ 3│专业│6分 │人员结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比例达到:一级站、二级站│按比例要求的下限,每低2%扣1分,扣完为止。

┃┃ │ │技术│

│80%-85% 三级站75%-80%

3分

┃┃ │ │人员│

┃┃ │ │结构│

┃┃ │ │和比│

┃┃ │ │例 │

┃┠─┼─┼──┼──┼───────────────────────┼────────────────────────────┨┃ │ │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符合:一级站3∶5∶

2│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之和在80%以上,且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达 ┃┃ │ │

│二级站2.5∶4.5∶3 三级站1∶4∶5 ;高、中、初 │到要求,不扣分;中级技术人员比例达不到要求,扣1分。

┃┃ │ │

│级技术人员也可按学历计算,博士、硕士为高级,大│高、中级技术人员比例之和低于标准,从1分扣起,每低10%再扣┃┃ │ │

│学本科为中级,本科以下为初级

3分

│1分,扣完为止。

┃┠─┼─┼──┼──┼───────────────────────┼────────────────────────────┨┃监│ 4│监测│5分 │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经费│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测│ │站经│

│全额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

2分

┃┃经│ │费 │

┃┃费│ │

┃┠─┼─┼──┼──┼───────────────────────┼────────────────────────────┨┃ │ │

│监测站业务经费(不含人员经费)达到相应标准

│人员经费以外的所有用于环境监测工作的人均经费,按照标准下┃┃ │ │

3分│限值,每少0.5万元扣1分,扣完为止。

┃┠─┼─┼──┼──┼───────────────────────┼────────────────────────────┨┃仪│ 5│基本│35分│现场查验站内的仪器设备,达到标准中基本仪器设备│以规定的仪器设备项目和数量计算,每缺1项扣0.3分,有该项仪┃┃器│ │配置│

│配置表1-46项规定的配置标准

30分

│器设备但数量不足扣0.1分。

┃┃设│ │

┃┃备│ │

┃┠─┼─┼──┼──┼───────────────────────┼────────────────────────────┨┃ │ │

│现场查验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中47-67项

│色质联机、苏码罐各0.5分;具有满足工作需要的计算机、打印 ┃┃ │ │

自定仪器设备配置情况

│机、复印机和传真机得2分;其他仪器设备酌情得分,满分2分。┃┃ │ │

5分

┃┠─┼─┼──┼──┼───────────────────────┼────────────────────────────┨┃ │ 6│专项│6分 │应急监测:制定了应急监测实施办法并根据需要配备│无应急监测实施办法扣0.5分;无应急监测仪器扣2分;无交通工┃┃ │ │配置│

│了现场项目的监测仪器以及必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 │具扣0.5分

┃┃ │ │

3分

┃┠─┼─┼──┼──┼───────────────────────┼────────────────────────────┨┃ │ │

│根据本地的环境特点和实际工作需要,有开展其他相│没有国控网专项监测任务,不扣分;

┃┃ │ │

│应专项工作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

3分

│具有国控网专项监测任务,无相应仪器设备的,每个专项扣1 ┃┃ │ │

│分,扣完为止;

┃┃ │ │

│不承担国控网专项监测任务,但开展相关监测工作并配备必要仪┃┃ │ │

│器设备的,每个专项加1分。

┃┠─┼─┼──┼──┼───────────────────────┼────────────────────────────┨┃监│ 7│监测│ 5分│监测用房面积达到标准

5分

│人员基数按定编计算,每少10平方米扣0.1分,扣完为止。

┃┃测│ │用房│

┃┃用│ │面积│

┃┃房│ │

┃┠─┼─┼──┼──┼───────────────────────┼────────────────────────────┨┃业│ 8│环境│ 8分│承担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任务的一级站,例行监测点、│检查两年内环境质量例行监测数据报表;无报表、无数据库扣 ┃┃务│ │质量│

│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时间均符合有关监测技术规范│8分;一级站检查汇总数据库,内容不全的酌情扣分。

┃┃能│ │例行│

│的要求并检查数据报表和数据库 8分

┃┃力│ │监测│

│不承担环境质量例行监测任务的一级站,重点检查汇│

┃┃和│ │

│总数据报表和汇总数据库

8分

┃┃水│ │

┃┃平│ │

┃┠─┼─┼──┼──┼───────────────────────┼────────────────────────────┨┃ │ 9│工业│ 6分│完成上级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下达的污染源监督监│检查重点工业污染源监测季报表,一级站检查汇总数据库,无 ┃┃ │ │污染│

│测任务

6分

│报表、无数据库扣6分,内容不全的酌情扣分。

┃┃ │ │源监│

┃┃ │ │督监│

┃┃ │ │测 │

┃┠─┼─┼──┼──┼───────────────────────┼────────────────────────────┨┃ │10│监测│ 9分│具备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中规定的基本监│缺少基本监测项目分析能力的酌情扣分。

┃┃ │ │分析│

│测项目能力

6分

┃┃ │ │能力│

┃┠─┼─┼──┼──┼───────────────────────┼────────────────────────────┨┃ │ │

│每个项目必须有二名以上监测技术人员同时持有上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 │ │

│证

3分

┃┠─┼─┼──┼──┼───────────────────────┼────────────────────────────┨┃ │11│监测│ 6分│监测分析人员必须通过技术考核,持有监测人员上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 │ │分析│

│证

6分

┃┃ │ │人员│

┃┃ │ │持证│

┃┃ │ │上岗│

┃┠─┼─┼──┼──┼───────────────────────┼────────────────────────────┨┃ │12│执行│ 6分│按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各项要求按时报送各类│检查监测报告制度执行情况和各类报告审核情况,并酌情扣

┃┃ │ │环境│

│数字型和文字型报告,并严格实行三级审核

│分。

┃┃ │ │监测│

6分│

┃┃ │ │报告│

┃┃ │ │制度│

┃┠─┼─┼──┼──┼───────────────────────┼────────────────────────────┨┃ │13│档案│ 2分│档案管理符合规范

1分

│查阅档案卷宗,不符合要求的不得分。

┃┃ │ │管理│

│有专人管理

0.5分

┃┃ │ │工作│

│有专门档案室

0.5分

┃┗━┷━┷━━┷━━┷━━━━━━━━━━━━━━━━━━━━━━━┷━━━━━━━━━━━━━━━━━━━━━━━━━━━━┛

附件三: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申请书

国家环保总局:

根据《环境监测站建设标准(试行)》以及《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办法》的要求,本局所属的____________站已具备验收的条件,并做好了接受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特此申请组织验收。

申请单位_______________

申请日期_______________

环境保护局地址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

局长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

环境监测(中心)站地址____________邮编____________

站长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 ┏━━━━━━━━━━━━━━━━━━━━━━━━━━━━━━━━┓┃申请验收单位需准备以下材料:

┃┠────────────────────────────────┨┃

┃┃⑴ 预评分表(见附表3-6);

┃┃⑵ 监测站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结构(见附表3-1和附表3-2);

┃┃⑶ 监测业务经费与业务用房情况说明;

┃┃⑷ 监测工作能力一览表(见附表3-3);

┃┃⑸ 监测仪器设备的配置统计表(见附表3-4和附表3-5);

┃┃⑹ 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见附件四)。

┃┗━━━━━━━━━━━━━━━━━━━━━━━━━━━━━━━━┛

附表3-

1监测站(级站)机构设置和人员情况表

┏━━┯━━┯━━┯━━━━┯━━┯━━┯━━━━┯━━━━━━━━┓┃部门│姓名│学历│所学专业│职务│职称│持证情况│参加环保工作时间┃┠──┼──┼──┼────┼──┼──┼────┼────────┨┃

┃┠──┼──┼──┼────┼──┼──┼────┼────────┨┃

┃┠──┼──┼──┼────┼──┼──┼────┼────────┨┃

┃┠──┼──┼──┼────┼──┼──┼────┼────────┨┃

┃┠──┼──┼──┼────┼──┼──┼────┼────────┨┃

┃┗━━┷━━┷━━┷━━━━┷━━┷━━┷━━━━┷━━━━━━━━┛

附表3-监测站(级站)人员编制和结构表

┏━━━━┯━━━━━━━━━━━━━━━━━━━━━━━━━━┓┃人员编制│

人员结构

┃┠────┼──────────────────────────┨┃编制标准│技术人员

(人)占总数

%

┃┃定编文号│高 工(博士、硕士)

(人)

┃┃定编人数│工程师(大学本科)

(人)

┃┃定编时间│助工及以下(大专、中专)

(人)

┃┃现有人数│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十分制)

┃┃

┃┗━━━━┷━━━━━━━━━━━━━━━━━━━━━━━━━━┛

附表3-监测站(级站)监测能力一览表

┏━━━━━┯━━━━━━━━━━━┯━━━━━━━━━━┓┃

类别

│具备监测能力的项目情况│ 实际开展的监测项目┃┠─────┼──────┬────┼───┬──────┨┃

名称│ 数量 │ 名称│

数量

┃┠─────┼──────┼────┼───┼──────┨┃ 大气监测 │

┃┠─────┼──────┼────┼───┼──────┨┃ 废气监测 │

┃┠─────┼──────┼────┼───┼──────┨┃ 降水监测 │

┃┠─────┼──────┼────┼───┼──────┨┃ 水质监测 │

┃┠─────┼──────┼────┼───┼──────┨┃ 废水监测 │

┃┠─────┼──────┼────┼───┼──────┨┃噪声、振动│

┃┃监测

┃┠─────┼──────┼────┼───┼──────┨┃生物、生态│

┃┃监测

┃┠─────┼──────┼────┼───┼──────┨┃土壤、底质│

┃┃、固废监测│

┃┠─────┼──────┼────┼───┼──────┨┃ 合 计 │

┃┗━━━━━┷━━━━━━┷━━━━┷━━━┷━━━━━━┛

附表3-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基本配置情况表

┏━━┯━━━━━━━━━━━━┯━━━━┯━━━━┯━━━━┯━━┓┃序号│

配置标准

│现有配置│仪器价格│配置时间│备注┃┠──┼────────────┼────┼────┼────┼──┨┃ 1 │1/万分析天平

┃┠──┼────────────┼────┼────┼────┼──┨┃ 2 │1/10万分析天平

┃┠──┼────────────┼────┼────┼────┼──┨┃ 3 │pH计(实验室用)

┃┠──┼────────────┼────┼────┼────┼──┨┃ 4 │pH计(现场用)

┃┠──┼────────────┼────┼────┼────┼──┨┃ 5 │电导仪

┃┠──┼────────────┼────┼────┼────┼──┨┃ 6 │离子计

┃┠──┼────────────┼────┼────┼────┼──┨┃ 7 │浊度计

┃┠──┼────────────┼────┼────┼────┼──┨┃ 8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

┃┠──┼────────────┼────┼────┼────┼──┨┃ 9 │可见光分光光度计

┃┠──┼────────────┼────┼────┼────┼──┨┃ 10│紫外分光光度计

┃┠──┼────────────┼────┼────┼────┼──┨┃ 11│红外分光光度计

┃┠──┼────────────┼────┼────┼────┼──┨┃ 12│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

┃┠──┼────────────┼────┼────┼────┼──┨┃ 13│等离子发射光谱

┃┠──┼────────────┼────┼────┼────┼──┨┃ 14│离子色谱仪

┃┠──┼────────────┼────┼────┼────┼──┨┃ 15│气相色谱仪

┃┠──┼────────────┼────┼────┼────┼──┨┃ 16│液相色谱仪

┃┠──┼────────────┼────┼────┼────┼──┨┃ 17│油份浓度仪

┃┠──┼────────────┼────┼────┼────┼──┨┃ 18│冷原子吸收测汞仪

┃┠──┼────────────┼────┼────┼────┼──┨┃ 19│COD快速测定仪

┃┠──┼────────────┼────┼────┼────┼──┨┃ 20│BOD培养箱

┃┠──┼────────────┼────┼────┼────┼──┨┃ 21│蒸馏水器

┃┠──┼────────────┼────┼────┼────┼──┨┃ 22│电冰箱或冷柜

┃┠──┼────────────┼────┼────┼────┼──┨┃ 23│水样采样器

┃┠──┼────────────┼────┼────┼────┼──┨┃ 24│便携式流速测量仪

┃┠──┼────────────┼────┼────┼────┼──┨┃ 25│大气自动监测系统

┃┠──┼────────────┼────┼────┼────┼──┨┃ 26│大气采样器

┃┠──┼────────────┼────┼────┼────┼──┨┃ 27│TSP采样器

┃┠──┼────────────┼────┼────┼────┼──┨┃ 28│PM10采样器

┃┠──┼────────────┼────┼────┼────┼──┨┃ 29│降水采样器

┃┠──┼────────────┼────┼────┼────┼──┨┃ 30│TOC测定仪

┃┠──┼────────────┼────┼────┼────┼──┨┃ 31│溶解氧测定仪

┃┠──┼────────────┼────┼────┼────┼──┨┃ 32│细菌检定分类系统

┃┠──┼────────────┼────┼────┼────┼──┨┃ 33│生物发光测量仪

┃┠──┼────────────┼────┼────┼────┼──┨┃ 34│PM2.5采样器

┃┠──┼────────────┼────┼────┼────┼──┨┃ 35│生物显微镜

┃┠──┼────────────┼────┼────┼────┼──┨┃ 36│土壤采样器

┃┠──┼────────────┼────┼────┼────┼──┨┃ 37│煤含硫量分析仪

┃┠──┼────────────┼────┼────┼────┼──┨┃ 38│烟尘测试仪

┃┠──┼────────────┼────┼────┼────┼──┨┃ 39│烟气测试仪

┃┠──┼────────────┼────┼────┼────┼──┨┃ 40│烟尘黑度仪

┃┠──┼────────────┼────┼────┼────┼──┨┃ 41│汽车尾气监测仪

┃┠──┼────────────┼────┼────┼────┼──┨┃ 42│柴油机排烟黑度监测仪

┃┠──┼────────────┼────┼────┼────┼──┨┃ 43│声级计

┃┠──┼────────────┼────┼────┼────┼──┨┃ 44│振动测定仪

┃┠──┼────────────┼────┼────┼────┼──┨┃ 45│全球定位系统(GPS)

┃┠──┼────────────┼────┼────┼────┼──┨┃ 46│环境监测车(不含小轿车)│

┃┠──┼────────────┼────┼────┼────┼──┨┃ 47│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及相应│

┃┃

│处理和检测装置

┃┠──┼────────────┼────┼────┼────┼──┨┃ 48│苏码罐(含清洗和配气系 │

┃┃

│统)

┃┠──┼────────────┼────┼────┼────┼──┨┃ 49│监测信息工作站

┃┠──┼────────────┼────┼────┼────┼──┨┃ 50│多媒体微机

┃┠──┼────────────┼────┼────┼────┼──┨┃ 51│笔记本微机

┃┠──┼────────────┼────┼────┼────┼──┨┃ 52│大屏幕投影设备(套)

┃┠──┼────────────┼────┼────┼────┼──┨┃ 53│光盘刻录机

┃┠──┼────────────┼────┼────┼────┼──┨┃ 54│彩色绘图机

┃┠──┼────────────┼────┼────┼────┼──┨┃ 55│数字化仪

┃┠──┼────────────┼────┼────┼────┼──┨┃ 56│彩色扫描仪

┃┠──┼────────────┼────┼────┼────┼──┨┃ 57│摄像机

┃┠──┼────────────┼────┼────┼────┼──┨┃ 58│图形显示器

┃┠──┼────────────┼────┼────┼────┼──┨┃ 59│录像机

┃┠──┼────────────┼────┼────┼────┼──┨┃ 60│字幕机

┃┠──┼────────────┼────┼────┼────┼──┨┃ 61│打印机

┃┠──┼────────────┼────┼────┼────┼──┨┃ 62│彩色打印机

┃┠──┼────────────┼────┼────┼────┼──┨┃ 63│数字、视频信号转换器

┃┠──┼────────────┼────┼────┼────┼──┨┃ 64│通讯设备

┃┠──┼────────────┼────┼────┼────┼──┨┃ 65│远程通讯设备

┃┠──┼────────────┼────┼────┼────┼──┨┃ 66│复印机

┃┠──┼────────────┼────┼────┼────┼──┨┃ 67│传真机

┃┗━━┷━━━━━━━━━━━━┷━━━━┷━━━━┷━━━━┷━━┛

附表3-

5监测站(级站)仪器设备专项配置情况表

┏━━┯━━━━━━━━━━━━━┯━━━━┯━━━━┯━━━━┯━━┓┃序号│

配置标准

│现有配置│仪器价格│配置时间│备注┃┠──┼─────────────┼────┼────┼────┼──┨┃ 1 │土壤水分测定仪

┃┠──┼─────────────┼────┼────┼────┼──┨┃ 2 │普通小型气象观测仪

┃┠──┼─────────────┼────┼────┼────┼──┨┃ 3 │便携式光面积测定仪

┃┠──┼─────────────┼────┼────┼────┼──┨┃ 4 │倒置显微镜

┃┠──┼─────────────┼────┼────┼────┼──┨┃ 5 │普通地物光谱仪

┃┠──┼─────────────┼────┼────┼────┼──┨┃ 6 │光合系统测定仪

┃┠──┼─────────────┼────┼────┼────┼──┨┃ 7 │卫星遥感解译设备

┃┠──┼─────────────┼────┼────┼────┼──┨┃ 8 │野外通讯设备

┃┠──┼─────────────┼────┼────┼────┼──┨┃ 9 │便携式多参数水质仪

┃┠──┼─────────────┼────┼────┼────┼──┨┃ 10│深层采水器

┃┠──┼─────────────┼────┼────┼────┼──┨┃ 11│沉积物采样器

┃┠──┼─────────────┼────┼────┼────┼──┨┃ 12│生物采样器

┃┠──┼─────────────┼────┼────┼────┼──┨┃ 13│营养盐自动分析仪

┃┠──┼─────────────┼────┼────┼────┼──┨┃ 14│小型采样艇或采样船

┃┠──┼─────────────┼────┼────┼────┼──┨┃ 15│便携式盐度计

┃┠──┼─────────────┼────┼────┼────┼──┨┃ 16│粒度分析仪

┃┠──┼─────────────┼────┼────┼────┼──┨┃ 17│船载多功能水质监测仪

┃┠──┼─────────────┼────┼────┼────┼──┨┃ 18│能量散射型X-射线荧光能谱仪│

┃┃

│(国家级)

┃┠──┼─────────────┼────┼────┼────┼──┨┃ 19│碳-分析仪(国家级)

┃┠──┼─────────────┼────┼────┼────┼──┨┃ 20│GMS静止气象卫星接收系统

┃┃

│(国家级、省级)

┃┠──┼─────────────┼────┼────┼────┼──┨┃ 21│激光差分雷达(国家级)

┃┠──┼─────────────┼────┼────┼────┼──┨┃ 22│SC-1型半自动(或全自动)沙│

┃┃

│尘采样器

┃┠──┼─────────────┼────┼────┼────┼──┨┃ 23│标准转子流量校准仪

┃┠──┼─────────────┼────┼────┼────┼──┨┃ 24│中流量孔口流量计

┃┠──┼─────────────┼────┼────┼────┼──┨┃ 25│恒温恒湿箱

┃┠──┼─────────────┼────┼────┼────┼──┨┃ 26│水文气象监测仪

┃┠──┼─────────────┼────┼────┼────┼──┨┃ 27│小型有毒有害气体监测仪

┃┠──┼─────────────┼────┼────┼────┼──┨┃ 28│便携式多种气体分析仪

┃┠──┼─────────────┼────┼────┼────┼──┨┃ 29│便携式多种气体校定仪

┃┠──┼─────────────┼────┼────┼────┼──┨┃ 30│便携式溶解氧测定仪

┃┠──┼─────────────┼────┼────┼────┼──┨┃ 31│便携式气相色谱仪

┃┠──┼─────────────┼────┼────┼────┼──┨┃ 32│便携式分光光度计

┃┠──┼─────────────┼────┼────┼────┼──┨┃ 33│简易快速检测管

┃┠──┼─────────────┼────┼────┼────┼──┨┃ 34│便携式多功能水质检测仪

┃┠──┼─────────────┼────┼────┼────┼──┨┃ 35│BOD快速测定仪

┃┠──┼─────────────┼────┼────┼────┼──┨┃ 36│应急检测箱

┃┠──┼─────────────┼────┼────┼────┼──┨┃ 37│毒物检测箱

┃┠──┼─────────────┼────┼────┼────┼──┨┃ 38│车载式X射线-荧光光谱仪

┃┠──┼─────────────┼────┼────┼────┼──┨┃ 39│车载式GC-MS仪

┃┠──┼─────────────┼────┼────┼────┼──┨┃ 40│便携式χ、γ辐射剂量率仪 │

┃┃

│(宽量程)

┃┠──┼─────────────┼────┼────┼────┼──┨┃ 41│α、β表面污染测量仪

┃┠──┼─────────────┼────┼────┼────┼──┨┃ 42│其他设备与个人防护装备

┃┠──┼─────────────┼────┼────┼────┼──┨┃ 43│频谱仪(含天线)

┃┠──┼─────────────┼────┼────┼────┼──┨┃ 44│无线电干扰测量仪

┃┠──┼─────────────┼────┼────┼────┼──┨┃ 45│工频辐射监测仪

┃┠──┼─────────────┼────┼────┼────┼──┨┃ 46│射频辐射监测仪

┃┠──┼─────────────┼────┼────┼────┼──┨┃ 47│个人防护用品

┃┠──┼─────────────┼────┼────┼────┼──┨┃ 48│(电力架空线)测高仪、激光│

┃┃

│测距仪

┃┠──┼─────────────┼────┼────┼────┼──┨┃ 49│射频感应电流测量仪

┃┠──┼─────────────┼────┼────┼────┼──┨┃

┃┗━━┷━━━━━━━━━━━━━┷━━━━┷━━━━┷━━━━┷━━┛

附表3-6

监测站(级站)标准化建设达标验收预审考评表

┏━━━┯━┯━━━━━━━┯━━┯━━━━━━━━━━━━━━━━━━━━━┯━━┯━━━┯━━━┓┃ 类别 │序│

考核项目

│项目│

考核内容

│单项│预评分│扣分情┃┃

│号│

│分值│

│分值│ 结果 │况说明┃┠───┼─┼───────┼──┼─────────────────────┼──┼───┼───┨┃机构与│ 1│

机构名称

│ 2 │是否有独立的环境监测机构

│ 1 │

┃┃人员 │ │

┃┠───┼─┼───────┼──┼─────────────────────┼──┼───┼───┨┃

│ │

│单位名称是否符合标准化要求

│ 1 │

┃┠───┼─┼───────┼──┼─────────────────────┼──┼───┼───┨┃

│ 2│

人员编制

│ 4 │人员编制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4 │

┃┠───┼─┼───────┼──┼─────────────────────┼──┼───┼───┨┃

│ 3│专业技术人员结│ 6 │人员结构中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3 │

┃┃

│ │构和比例

┃┠───┼─┼───────┼──┼─────────────────────┼──┼───┼───┨┃

│ │

│高、中、初级技术人员比例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 3 │

┃┠───┼─┼───────┼──┼─────────────────────┼──┼───┼───┨┃监测经│ 4│ 监测站经费 │ 5 │监测站的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科研经费和专项│ 2 │

┃┃费

│ │

│经费是否全额纳入同级财政经费预算

┃┠───┼─┼───────┼──┼─────────────────────┼──┼───┼───┨┃

│ │

│监测经费(不含人员经费)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3 │

┃┠───┼─┼───────┼──┼─────────────────────┼──┼───┼───┨┃仪器设│ 5│

基本配置

│ 35│是否达到标准中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中1-46项规│ 30│

┃┃备

│ │

│定的配置标准要求

┃┠───┼─┼───────┼──┼─────────────────────┼──┼───┼───┨┃

│ │

│是否达到基本仪器设备配置表47-67项中的部分 │ 5 │

┃┃

│ │

│自定仪器设备要求

┃┠───┼─┼───────┼──┼─────────────────────┼──┼───┼───┨┃

│ 6│

专项配置

│ 6 │是否制定了应急监测的实施办法,配置了现场项│ 3 │

┃┃

│ │

│目的监测仪器以及必要的通讯和交通工具

┃┠───┼─┼───────┼──┼─────────────────────┼──┼───┼───┨┃

│ │

│有无开展其他相应专项工作所需的基础仪器设备│ 3 │

┃┠───┼─┼───────┼──┼─────────────────────┼──┼───┼───┨┃ 监测 │ 7│ 监测用房面积 │ 5 │人均监测用房面积是否达到标准要求

│ 5 │

┃┃ 用房 │ │

┃┠───┼─┼───────┼──┼─────────────────────┼──┼───┼───┨┃业务能│ 8│

环境质量

│ 8 │监测点位、监测项目、监测频次和时间是否符合│ 8 │

┃┃力和水│ │

例行监测

│有关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数据报表和数据库内│

┃┃平

│ │

│容是否完整

┃┠───┼─┼───────┼──┼─────────────────────┼──┼───┼───┨┃

│ 9│ 工业污染源 │ 6 │是否完成上级环境主管部门下达的污染源监│ 6 │

┃┃

│ │

监督监测

│督监测任务

┃┠───┼─┼───────┼──┼─────────────────────┼──┼───┼───┨┃

│10│ 监测分析能力 │ 9 │是否具备环境质量例行监测和污染源监测中规定│ 6 │

┃┃

│ │

│的基本监测项目能力(基本监测项目是指相应环│

┃┃

│ │

│境质量标准、排放标准及技术规范中规定的必测│

┃┃

│ │

│项目)

┃┠───┼─┼───────┼──┼─────────────────────┼──┼───┼───┨┃

│ │

│每个监测项目是否都有二名以上监测技术人员同│ 3 │

┃┃

│ │

│时持有上岗证

┃┠───┼─┼───────┼──┼─────────────────────┼──┼───┼───┨┃

│11│ 监测分析人员 │ 6 │监测分析人员是否通过技术考核,持有上岗证 │ 3 │

┃┃

│ │

持证上岗

┃┠───┼─┼───────┼──┼─────────────────────┼──┼───┼───┨┃

│ │

│新进人员(中专毕业生除外)是否在一年通过上│ 3 │

┃┃

│ │

│岗考核

┃┠───┼─┼───────┼──┼─────────────────────┼──┼───┼───┨┃

│12│ 执行环境监测 │ 6 │是否按照《环境监测报告制度》的各项要求按时│ 6 │

┃┃

│ │

报告制度

│报送各类数字型和文字型报告,并严格实行三级│

┃┃

│ │

│审核

┃┠───┼─┼───────┼──┼─────────────────────┼──┼───┼───┨┃

│13│ 监测档案管理 │ 2 │档案管理是否符合规范

│ 1 │

┃┠───┼─┼───────┼──┼─────────────────────┼──┼───┼───┨┃

│ │

│是否设专人管理

│ 0.5│

┃┠───┼─┼───────┼──┼─────────────────────┼──┼───┼───┨┃

│ │

│是否设有专门档案室

│ 0.5│

┃┠───┼─┼───────┼──┼─────────────────────┼──┼───┼───┨┃ 合计 │ │

│ 100│

┃┗━━━┷━┷━━━━━━━┷━━┷━━━━━━━━━━━━━━━━━━━━━┷━━┷━━━┷━━━┛

附件四:

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监测站预审达标情况汇总表

┏━━━┯━━━━━━┯━━━━┯━━━━━━━━━┓┃

│ 监测站名称 │预审得分│

是否达标

┃┠───┼──────┼────┼─────────┨┃一级站│

┃┠───┼──────┼────┼─────────┨┃二级站│ 二级站总数│

│达标率:

┃┠───┼──────┼────┼─────────┨┃

┃┠───┼──────┼────┼─────────┨┃

┃┠───┼──────┼────┼─────────┨┃

┃┠───┼──────┼────┼─────────┨┃

┃┠───┼──────┼────┼─────────┨┃

┃┠───┼──────┼────┼─────────┨┃

┃┠───┼──────┼────┼─────────┨┃

┃┠───┼──────┼────┼─────────┨┃三级站│ 三级站总数│

│达标率:

┃┠───┼──────┼────┼─────────┨┃

┃┠───┼──────┼────┼─────────┨┃

┃┠───┼──────┼────┼─────────┨┃

┃┠───┼──────┼────┼─────────┨┃

┃┠───┼──────┼────┼─────────┨┃

┃┠───┼──────┼────┼─────────┨┃

┃┠───┼──────┼────┼─────────┨┃

┃┠───┼──────┼────┼─────────┨┃

┃┗━━━┷━━━━━━┷━━━━┷━━━━━━━━━┛

下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A0word格式文档
下载卫生部办公厅关于2006年对全国采供血机构从业人员进行岗位培训考%A0.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