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煤矿瓦斯防治2008年工作总结和2009年
坚持抽采利用并举 统筹协调各方力量
全面推进煤矿瓦斯治理和煤层气产业化开发
――在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国家能源局局长
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组长
张国宝
2009年9月3日
尊敬的德江副总理,同志们:
今天,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科技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在这里召开全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领导同志关于煤矿瓦斯防治和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的指示精神,认真吸取今年两起特别重大瓦斯事故教训,交流推广瓦斯抽采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经验,深入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活动,促进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为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大庆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
国务院领导对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德江副总理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为我们进一步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增强了信心。下面,我代表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向会议作工作报告。
一、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完善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煤矿瓦斯防治逐步取得成效
瓦斯防治是煤矿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党中央、国务院始终高度重视,胡锦涛、温家宝、李克强、张德江等领导同志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力度,遏制重特大瓦斯事故。
2005年2月,国务院决定成立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四年来,各成员单位密切协作,着力推进瓦斯防治工作“三转变一结合”。“三转变”,即工作体系上由分散管理,转向统一协调、上下联动;工作思路上由治理为主,转向治理与利用并举;工作方法上由行政手段为主,转向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手段。“一结合”,就是把煤矿瓦斯防治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着力提升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推进煤炭工业安全发展、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四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瓦斯事故和死亡人数大幅下降。2008年,全国煤矿瓦斯事故182起、死亡778人,比2005年减少232起、1393人,分别下降56%、64%。今年1至7月份,全国煤矿发生瓦斯事故89起、死亡356人,同比分别减少17起、48人,分别下降16.0%、11.9%;发生重特大瓦斯事故3起、死亡118人,同比分别减少6起、28人,分别下降66.7%、19.2%。瓦斯抽采利用量大幅上升。2008年,瓦斯抽采量53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加30亿立方米,增幅130%;利用量16亿立方米,比2005年增长160%。今年上半年,瓦斯抽采量32.4亿立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55.9%;利用量10.7亿立方米,完成全年目标的58.7%。煤层气地面开发取得突破。2008年,地面煤层气产量5亿立方米,是2005年的14倍。截止到今年7月份,累计施工煤层气井3400多口,产能达到25亿立方米。
四年来,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边探索、边工作,不断完善防治体系和工作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围绕瓦斯防治做了大量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一)健全工作机制,构建组织保障体系。煤矿瓦斯防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集中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的智慧与力量,进行综合治理。这几年,我们逐步健全部际协调工作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先后召开了6次领导小组会议,12个成员单位统一思想,统一认识,统一政策,统一行动,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形势和突出问题,及时研究防治工作政策措施。多次召开电视电话会议、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开展政策措施督查和调研,狠抓瓦斯防治工作落实。26个产煤省(区、市)都成立了瓦斯防治领导小组,加大了政策落实和安全监管力度。广大煤炭企业认真落实瓦斯防治主体责任。全国上下形成了部委协调、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综合防治的工作体系,为瓦斯防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坚持政府引导,构建政策保障体系。煤矿瓦斯防治部际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以来,注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手段,在提高企业防治瓦斯积极性、主动性上下功夫,有针对性地集中出台了一批政策措施,初步形成了瓦斯防治政策措施体系。一是用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开展瓦斯防治工作。制订了税收优惠、财政补贴、上网电价等扶持政策,在地方政府和企业中产生了带动效应。2007年、2008年,中央财政补贴瓦斯抽采利用资金3亿多元。部分企业已享受到政策成果,河南省两年减免煤层气抽采企业增值税2.65亿元。二是用规划标准指导瓦斯防治工作。颁布了《关于预防煤矿生产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发布了煤矿瓦斯治理和利用总体方案、“十一五”规划,修订、制订了《煤矿安全规程》、《防止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等一批新标准和规范。三是用产业政策促进企业瓦斯防治工作。制订了煤炭产业政策,加大煤炭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四是用目标考核推动企业瓦斯防治工作。建立健全了煤矿瓦斯防治目标考核体系,每年下达瓦斯事故控制指标和抽采利用目标,并严格考核,每季度通报一次。
(三)多渠道筹集资金,构建安全投入长效机制。煤矿瓦斯防治必须坚持高投入的原则,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系统,提升装备水平,发展先进生产力。四年来,我们加强协调,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政府配套支持、银行积极参与的多渠道安全投入体系。一是发挥中央投资带动作用。2005-2009年,共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150亿元,带动企业和地方政府资金994亿元,用于瓦斯防治;安排产业升级资金14亿元,提高煤矿机械化水平。二是引导地方政府加大安全投入。辽宁省四年共安排煤矿安全改造专项资金9.6亿元;安徽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煤炭企业瓦斯抽采和利用,每年带动煤矿投入25亿元。三是支持企业建立正常的安全投入机制。出台了煤炭生产安全费用提取制度,规定45户重点企业按吨煤不低于15元提取,2008年吨煤实际提取20.2元,安徽省国有煤炭企业、四川芙蓉等煤炭企业按吨煤50元提取。四是鼓励银行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在金融系统的支持下,全国299处原国有重点煤矿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中,有283处建立了瓦斯抽采系统。全国所有高瓦斯和煤与瓦斯突出矿井,87.5%的低瓦斯矿井装备了监测监控系统。
(四)推进科技创新,构建安全技术保障体系。科技创新是做好瓦斯治理与利用工作的重要保障。四年来,国家共投入8.6亿元科技攻关资金,组建了煤矿瓦斯治理、煤层气开发利用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实施了“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和973计划,开展了8项关键性技术研发和装备研制,启动了10个示范矿井建设,突破了一批瓦斯治理的共性关键性技术,为推动煤矿瓦斯防治发挥重要支撑作用。2008年6月,国务院又批准了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充分体现了国家对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重视。
(五)注重典型示范,构建经验技术推广交流机制。四年来,煤炭企业在瓦斯治理和利用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部际协调领导小组通过召开现场会的方式,分别推广了淮南井下瓦斯抽采、晋城地面瓦斯抽采、中梁山瓦斯利用、辽宁瓦斯防治经验和实用技术。编发煤矿瓦斯防治工作信息270多条,工作简报180多篇,及时推广瓦斯防治新经验、新技术。连续两年举办了10期培训班,培训45户安全重点监控煤炭企业、78个重点产煤地市有关负责人近1000人。淮南现场会后,全国煤矿近6000人前往学习交流,淮南矿业集团已为多家高瓦斯矿井提供瓦斯治理技术服务。晋城现场会后,晋城地区地面钻井数和煤层气产能增加了6倍,分别达到2400口和17亿立方米。
(六)强化监管监察,构建政策措施落实机制。按照“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要求,加大政府监管监察力度,促进瓦斯防治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持续开展瓦斯隐患排查治理、整顿关闭小煤矿、打击非法生产等专项行动,实施煤矿瓦斯治理“双百工程”,每年组织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监察,重点监察瓦斯灾害严重的国有矿区和县区小煤矿。今年又组织开展了大中型和小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活动,各省普遍制定了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明确了整治目标,落实了工作措施。
(七)加强煤层气开发利用,推动煤层气产业化发展。煤层气对煤矿安全生产是重大威胁,同时又是高效清洁的能源。坚持瓦斯抽采与利用并举。强力推行先抽后采,晋城、阳泉、淮南、松藻等矿区年瓦斯抽采量超过2亿立方米。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瓦斯综合利用,民用瓦斯用户超过87万户,集输管网3200公里,瓦斯发电装机容量92万千瓦,以煤层气为燃料的汽车超过4000辆。积极推进地面煤层气开发。发布了山西沁水盆地和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开发利用规划,已完成中石油在沁水盆地第一阶段樊庄区块建设,形成年产能6亿立方米。中石油端氏—沁水煤层气管道已建成,近期将接入“西气东输”管道。山西端氏—河南博爱煤层气管道主体工程年底完工。中联煤层气公司潘庄和柿庄南区块枣园区开发建设方案,正在履行项目审批手续。
二、我国瓦斯地质条件复杂,瓦斯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分析我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形势,呈现出三大特点。一是瓦斯事故数量、死亡人数逐年下降,这是大趋势,但有波折,有反复,重大瓦斯事故仍有发生,造成不好的社会影响。2008年,全国杜绝了30人以上特别重大瓦斯事故,但今年上半年又发生了两起,而且都发生在瓦斯防治基础较好的国有重点煤矿。二是瓦斯防治工作发展不平衡。目前煤矿企业瓦斯防治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以淮南、松藻煤矿等为代表的,已实现瓦斯抽采和区域性防突为主,开始进入主动防治阶段,瓦斯治理理念和技术先进,管理规范,但这类煤矿数量较少。第二类是以国有煤矿为主体,瓦斯防治风排为主、抽采为辅,还处在被动治理阶段。第三类是小煤矿和极少数国有煤矿,基本上没有抽采瓦斯,还处在风吹瓦斯散的低级阶段。三是煤层气利用还处在起步阶段。这与我国丰富的煤层气资源储量极不相称,煤层气利用率仅30%,大量煤层气被排向大气,既浪费能源,又污染环境。
形成这种状况有客观因素,但更多的还在主观方面。从客观条件上分析。我国瓦斯地质条件复杂,国有煤矿中,高瓦斯和煤与突出矿井占一半左右。整体生产力水平偏低,生产矿点多、小煤矿多,装备水平和生产工艺落后。安全欠账多,国有煤炭企业社会包袱重,很多国有老煤矿技术装备落后,难以应对开采深度增加带来的挑战;小煤矿安全投入严重不足,安全设施不健全。瓦斯防治技术仍有待突破,特别是煤与瓦斯突出的机理和规律还有待进一步探索,现有的抽采技术还不能满足现场要求。
从主观因素上分析。部分煤矿瓦斯防治认识不到位,瓦斯治理理念落后,管理标准不高,对先抽后采的要求重视不够,落实不到位,重治理轻预防,重风排轻抽采,重检查轻整改。现场管理不严格。山西屯兰煤矿和重庆同华煤矿事故表明,以往安全基础较好的国有重点煤矿,存在安全生产意识松懈、安全管理滑坡的现象。部分地区政府监管职责不到位,存在漏洞和盲区。小煤矿瓦斯事故多发。2008年,小煤矿瓦斯事故数量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总量的85.2%和74.3%,百万吨死亡率是国有大矿的8倍左右。今年的瓦斯事故,很多是该关未关、死灰复燃的小煤矿非法生产造成的。瓦斯抽采利用效率低。一些煤矿瓦斯抽采时间不够,抽采率不高,没有做到应抽尽抽、抽采达标,瓦斯超前防治差距很大。瓦斯利用系统不配套,除山西省外,其他省区开采出的煤层气没有外输管道,都是自采自用,大部分排空。政策措施落实不到位。现有的瓦斯防治法律政策还不够系统、不够完善。大部分省区瓦斯发电上网难,上网加价政策没有落实到位。煤炭和煤层气矿权重叠问题严重,协调解决难度大。有些省区煤层气民用价格未放开,普遍比同热值天然气价格低。
总之,煤炭工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现状,决定了煤矿瓦斯防治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此,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深刻认识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既要树立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做到持之以恒,常抓不懈;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精神状态,抓住关键问题攻关,不解决问题决不罢休。
三、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全面抓好瓦斯防治工作,推动煤层气产业化规模化开发
抓好煤矿瓦斯防治,是坚持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保护生命、保护资源、保护环境的“民生工程”,对遏制煤矿瓦斯事故,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都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全面落实中央领导的指示精神,坚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方针,进一步加大瓦斯抽采利用工作力度,确保煤矿安全形势稳定好转。下一步,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坚持上下联动,增强工作合力
充分发挥煤矿瓦斯部际协调领导小组综合协调的作用。各成员单位一是要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二是要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依靠各方面力量,共同抓好煤矿瓦斯防治政策措施落实。加强瓦斯防治工作调研和政策措施督查,及时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研究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以超常规的工作方法和力度,争取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
充分发挥各省(区、市)煤矿瓦斯防治领导小组的作用,加强政策措施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各地区要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监管,及时排查和治理重大隐患,落实安全防范措施,坚决取缔煤矿非法生产,督促煤炭企业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完善相关安全制度,足额提取、规范使用生产安全费用,全面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二)加大安全投入,推进科技创新
继续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支持煤矿安全技术改造。完善煤矿安全改造中央预算内资金投入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加强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组织开展四年来的煤矿安全改造等项目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是中央预算内资金及地方政府配套资金、企业资金投入、银行专项贷款使用情况。
抓好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973计划等科技项目落实,积极推广应用创新成果。本次会议将推广100项瓦斯抽采利用新技术和部分示范矿井先进经验。各煤炭企业要认真学习推广,并结合实际消化吸收再创新。下一步,要加强瓦斯突出机理与规律等基础理论研究,加快低透气性煤层瓦斯抽采、瓦斯高效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解决瓦斯抽采和利用中的重大难题,为科学做好瓦斯防治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全面实施“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抓好煤层气有利区块预测评价、矿区煤层气高效抽采等10个项目研究,推动煤层气开发利用基础理论研究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快沁水盆地南部、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勘探开发,建好晋城、两淮、松藻等6个矿区煤层气抽采示范工程。推广低浓度瓦斯发电,加强矿井乏风中的瓦斯利用研究,用好CDM清洁能源机制。推动设立“煤矿瓦斯抽采与利用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专项,争取国家财政支持。
(三)发挥规划的指导作用,推进规模化开发和利用
《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十一五”规划》落实已进入最后关键阶段,要全面分析评估规划执行情况,抓住重点,采取有效措施,尽最大可能实现规划目标。在此基础上,要抓紧启动“十二五”煤层气(煤矿瓦斯)开发利用规划编制工作,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保护与开发、加工转化和外输、规模与效益的关系,合理确定“十二五”规模、重点项目、建设时序、利用方向和保障措施,体现出前瞻性和可操作性。
抓好煤层气地面产业化基地建设。编制沁水盆地南部、柳林等整装气田开发方案。推进潘庄、樊庄等区块规模化商业化开发。力争到2010年,新增探明煤层气地质储量2400亿立方米,煤层气地面产能35亿立方米,产量20亿立方米,初步形成勘探、开发、利用相配套,民用、工业用相结合的产业格局。
组织实施好矿区煤层气抽采利用规模化建设方案。力争到2010年,全国抽采瓦斯65亿立方米,建成年抽采量1亿立方米以上的矿区18个。鼓励煤炭企业利用瓦斯作居民生活燃料和发电,力争到2010年,民用瓦斯用户150万户以上,瓦斯发电装机规模150万千瓦。
(四)落实好现有政策措施,出台新的激励政策措施
妥善解决好矿权重叠问题。煤层气是煤炭的伴生资源,要坚持统筹规划,综合开发。按照国务院领导同志批示精神,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理顺采气和采煤的先后关系,按照有利于煤炭工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煤层气产业化开发的原则,妥善解决好部分“气权”和“矿权”重叠问题,真正实行“采煤采气一体化”。对煤层气探矿权不能完成年度最低勘探投入的,应按有关规定核减探矿权面积,直至注销矿业权。
进一步完善瓦斯抽采利用政策。逐步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严格补贴审核。建立煤层气价格市场形成机制,由供需双方协商定价。扩大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允许用于瓦斯利用项目建设。落实煤层气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结合销售电价调整,对电网企业由此增加的购电成本和接网费用予以疏导。年内制订出台煤层气产业政策、低浓度瓦斯发电安全输送利用技术标准,引导煤层气产业健康发展。
(五)加快小煤矿关闭和重组,进一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坚持煤矿瓦斯防治与煤炭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按照“提高门槛、严格准入,取缔非法、淘汰落后,资源整合、提升能力,以大带小、提高水平,明确责任、严格监管”的总体要求,对现有小煤矿淘汰关闭一批、资源整合扩能改造一批、大集团兼并重组一批,借鉴电力行业“上大压小”的经验,到“十一五”末务必把小煤矿控制在1万处以内。
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充分发挥大型煤炭企业资金、技术、管理、融资优势,从体制机制上创新,通过规划和政策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型煤炭企业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对重组后的矿区进行整体规划、集中改造、规模开发,提高煤炭产业集中度和生产力水平。当前,重点是要推进58处煤与瓦斯突出矿区煤矿企业的兼并重组工作。58处矿区所在地方政府要切实负起责任,制定优惠政策,吸引瓦斯治理经验丰富的大型企业进入矿区兼并重组中小煤矿,彻底摆脱瓦斯防治工作的被动局面。
(六)加强现场管理和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落实企业安全主体责任。煤炭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安全发展,充分认识抓好瓦斯抽采和利用是实现安全生产、有效利用能源、保护生态环境、降低生产成本、解放煤矿生产力的重要举措,一举多得。只有推进瓦斯治理向抽采为主转变,真正做到先抽后采,才能掌握瓦斯防治工作的主动权。实现先抽后采需要调整生产布局,短期内会影响生产,但付出这个代价是值得的,是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的。
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工作。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关键要抓 基础、抓基层、抓现场,核心是加强班组建设。最近,德江副总理作出重要指示:煤矿安全生产,加强班组建设至关重要,要求煤炭系统全面推广白国周班组管理法。我们要认真落实德江副总理的批示精神,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抓好煤矿班组长培训,明确班组工作标准,逐步将班组建设纳入煤矿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进一步落实政府有关部门煤矿瓦斯防治监管职责,继续深入开展瓦斯隐患排查治理、整顿关闭小煤矿、取缔非法生产等专项行动,组织开展好以瓦斯治理为重点的专项监察。抓好煤矿瓦斯治理“双百工程”建设,力争到2010年建成100个瓦斯治理示范矿井和100个瓦斯治理示范县。按照新修订的《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的要求,落实保护层开采和区域性防突措施,防范突出事故发生。
(七)开展煤矿瓦斯专项整治,筑牢煤矿瓦斯防治基础
瓦斯防治的基础在企业。各地要通过分类指导,开展瓦斯专项整治活动,重点查处瓦斯抽采和利用系统上的重大隐患,集中解决瓦斯防治中的突出问题。对未建立抽采系统的高瓦斯、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抽采不达标的矿井要责令停止生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国家煤矿安监局已联合下发了通知,明确了整治目标和要求。明年上半年,部际协调领导小组将成立督查组,对重点产煤省区和企业进行抽查,并通报抽查结果。
着力抓好小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小煤矿瓦斯抽采系统不健全,安全基础薄弱,瓦斯事故总量居高不下。这次整治对象是年产30万吨以下的小煤矿,重点是督促完善瓦斯防治机构,健全抽采系统,对管理、技术、人员、装备进行全面评估会诊,建立小煤矿瓦斯抽采达标考核机制,严格验收标准,促进小煤矿安全生产条件明显改善,瓦斯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瓦斯事故明显下降。
开展大中型煤矿瓦斯专项整治。大中型煤矿是我国煤炭工业的支柱和基础。我们要认真吸取山西屯兰煤矿和重庆同华煤矿事故教训,克服松懈麻痹思想,从生产布局源头抓起,落实好综合防突措施,及时排查整改重大隐患,做到“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杜绝特别重大瓦斯事故,控制重大瓦斯事故。
(八)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宣传与培训,营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各级政府和企业要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煤矿瓦斯防治工作,把党和政府搞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维护广大矿工生命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把国家煤矿瓦斯防治工作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宣传到每个企业、每个职工,为瓦斯防治工作再上新台阶,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依托煤矿瓦斯治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继续组织开展煤矿瓦斯防治专题培训,今明两年再举办4-6期培训班,邀请部分矿长、瓦斯治理专家和示范矿井技术人员,分析我国煤矿瓦斯治理面临的问题,解读瓦斯防治法律法规,宣传瓦斯抽采利用政策,总结推广瓦斯治理先进理念、技术和管理经验,提升煤矿管理人员的认识水平和煤矿瓦斯防治能力。
同志们,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关键年,做好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理清思路,抓住重点,加倍努力,坚决遏制煤矿瓦斯重特大事故,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印发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关于印发《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的
通知
发改办能源〔2010〕2520号
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能源局,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
为做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作,加强项目管理,明确管理程序和要求,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我委组织制定了《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现印送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
农村电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规范建设秩 序,提高中央预算内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农村电力持续健康 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 号)等,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电网是指县级行政区域内,为 农村生产生活提供电力服务的 110KV 及以下电网设施(含用 户电表)。本办法所称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是指变电站、线路(原则上不含入地电缆)等农村电网设施的新建,以及对已运行农网设施局部或整体就地或异地建设、增容、更换设备等。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享受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国家 资本金)和国家农网改造贷款投资偿还政策的农网改造升级项目。
第四条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按照“统一管理、分级 负责、强化监管、提高效益”的原则,实行各级政府主管部门指导、监督,省级电网经营企业作为项目法人全面负责的 管理体制。
第五条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建设资金按照“企业为主、政府支持”的原则多渠道筹集。中西部地区项目资本金原则上由国家安排,东部地区项目资本金由项目法人自筹。银行贷款由省级项目法人统贷统还,贷款偿还按现行政策执行。
第六条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实施要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
第七条 农网改造升级实施重点是农村中低压配电网,兼顾农村电网各电压等级协调发展。农网改造升级项目35KV以上以单个项目、35KV及以下以县为单位统计项目个数。
第二章 规划和计划
第八条 农网改造升级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统筹协调、突出重点”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以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需求为目标,制定农网改造升级规划(规划期3-5 年)。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在规划的指导下分实施。
第九条 各省(区、市)农网改造升级规划由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编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批。省级规划是申报投资计划和项目安排的依据,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农网现状(包括历次改造的投资、已形成的工作量等)及存在问题;
(二)农村电力市场需求预测;
(三)农网改造升级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四)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布局(落实到县域内)和建设时序;
(五)投资规模、资金来源及电价测算。
第十条 项目法人要根据农网改造升级规划要求,结合地方实际,在组织制定县级规划的基础上编制本企业规划,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查。县级规划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第十一条 规划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变化,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及时组织调整修订,并在每年底前将调整修订情况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县级规划调整修订应及时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十二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要根据国家农网改造升级投资重点及规划任务,组织编制农网改造升级计划。未列入规划的项目不得列入计划。
第十三条 项目法人应按要求制定计划,计划应明确农网改造升级目标、重点、项目和投资需求,项目要落实到县域内,明确建设内容。
第三章 投资计划申报与下达
第十四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申报本地区投资计划。申报前项目法人应对计划中的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35KV以上以单个项目、35KV及以下以县为单位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由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批并出具批准文件。
第十五条 开展可行性研究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和行业相关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勘测,在可靠详实资料的基础上,对项目建设的技术、经济、环境、节能、施工及运行管理等进行分析论证和方案比较,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十六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确定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重点,省级发展改革委根据要求,上报投资计划申请报告。投资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上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二)本计划实施的必要性;
(三)本计划实施目标,包括改造面、供电能力和可靠性等;
(四)本计划总投资(包括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法人自有投资、银行贷款等),并分电压等级列明所需投资;
(五)本计划建设规模,分电压等级列明;
(六)项目明细表,明确项目个数、涉及的县级行政区个数,以及每个项目的投资、主要建设内容等,35KV 以上项目应明确到建设地址,35KV 及以下项目应明确到县域内;
(七)本计划完成时间和进度安排。投资计划申请报告应附银行贷款承诺函和可行性研究 报告批准文件。
第十七条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各 省(区、市)上报的投资计划进行审查。
(一)符合中央投资的使用方向;
(二)符合中央投资的安排原则;
(三)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
(四)项目的主要建设条件落实;
(五)上一投资计划执行情况;
(六)符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的其他条件。
第十八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审查同意后,下达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明确各省(区、市)及各项目法人的建设规 模、投资、项目和完成时间等。
第十九条 投资计划下达后,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及时分 解下达给项目法人。分解计划应明确建设规模、投资和具体 项目等,与投资计划一致。
第二十条 项目法人应根据计划编制项目实施方案,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二十一条 项目法人按照投资计划组织项目实施,不得变更。确有必要调整变更的,须符合相关规定,并履行相应变更程序。
第四章 项目实施
第二十二条 投资计划分解下达后,项目法人应及时组织开展初步设计。35KV 以上以单个项目、35KV 及以下以县为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报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二十三条农网改造升级资金要专项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封闭运行,严禁挤占、挪用、截留和滞留资金。资金使用和管理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第二十四条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要执行招投标法及相关规定。为提高工作效率,加快工程进度,10KV及以下项目的设计和施工可由项目法人通过竞争性谈判选择熟悉当地情况、具备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严格按照《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收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要执行工程监理制。10KV 及以下单项工程监理单位的确定可采取打捆招标的方式选择,如执行工程监理制度确有困难的地方,项目法人须切实负起责任,制定并落实相应的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和监督措施。
第二十五条 表箱和电能表改造投资纳入投资计划,表后线及设施由农户提供合格产品或出资改造。项目法人以及其他任何单位和组织不得违反规定向农户收费,严禁强制农户出资。
第二十六条 项目法人应建立省、市、县三级农网改造升级项目档案,从项目设计到竣工验收等各环节的文件、资料等都应按照有关规定收集、整理、归档、保管等。
第二十七条 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和项目实施应按计划完成。实施过程中进展缓慢,以及出现影响工程实施重大情况的,项目法人应及时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情况,说明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第二十八条 农网改造升级工程项目完工后,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及时组织对本省级区域内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进行总体竣工验收,验收报告应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项目法人负责单项工程的验收,验收报告报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二十九条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竣工后,国家发展改革委适时进行检查总结,并组织进行后评价。第三十条 项目法人应做好农网改造升级后的运行管理工作,降低运行维护费用,提高运行管理水平,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可靠的供电服务。
第五章 项目调整变更
第三十一条国家下达农网改造升级投资计划后,不得随意变更项目。项目确需调整变更的,不得变更投资计划下达的本省级地区投资规模,原则上不得减少建设规模。
第三十二条 35KV及以上项目确需变更的,需重新履行审批手续。由项目法人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提出调整请示,并提交新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省级发展改革委审查同意后进行批复,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三十三条 10KV以下项目以县为单位,投资规模变更的,或者建设规模变更超过±5 %的,需重新履行审批手续;建设规模变更不超过±5 %的,由项目法人负责调整,并向省级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六章 监督检查和法律责任
第三十四条国家发展改革委应加强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和投资管理,加强对农网改造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的监管,加强对农网改造升级资金和还贷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确保发挥效益。
第三十五条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有关规定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进行稽察。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进行监督检查。各级发展改革委应督促项目法人执行好投资计划,做好项目实施。
第三十六条项目法人应积极配合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做好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稽察、检查和审计。加强对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的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十七条 农网改造升级项目实施定期报告制度。项目法人应于年中和年终向省级发展改革委报告计划执行和 项目实施情况。投资计划执行完毕后,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及时对计划执行和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总结,包括完成目标、实际工作量等,形成详细的报告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项目法人应对其提供的数据和材料的真实性负责任。省级发展改革委应对项目法人提供的数据和材料进行必要的 审查、检查和核查,对其真实性承担相应责任。
第三十八条 项目法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可根据情节轻重作出责令限期整改,通报批评,暂停项 目建设,核减、收回或停止中央投资,并可视情节轻重提请或移交有关机关依法追究有关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一)提供虚假资料和情况,骗取中央投资的;
(二)违反程序未按要求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的;
(三)挪用、截留或滞留中央投资的,以及农网改造升级资金未专项存储、专款专用、专项核算、封闭运行的;
(四)擅自调整变更投资计划和项目的,以及调整变更比较大的;
(五)无正当理由未及时建设实施或竣工完成的;
(六)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行为。
第三十九条 项目法人对工程建设疏于管理,或不执行 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和咨询机构等 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的,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有关单 位和责任人的行政或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 则
第四十条 省级发展改革委可根据本办法制定本省(区、市)农网改造升级项目管理办法,并报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由国家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二〇一〇年十月十六日
第三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 船舶等领域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
工作的通知
(发改办高技[2007]87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办公厅,有关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家自主创新基础能力建设“十一五”规划》,强化产业关键共性技术供给,突破核心技术装备制约,提高重点产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我委决定在船舶、高速轨道交通等领域建设若干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实验室。现将第一批建设重点及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设重点
(一)船舶及海洋工程
1、数字化造船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提高造船效率、缩短船舶建造周期、降低造船生产成本,建立造船软件的应用环境,造船流程、造船工艺、造船信息标准化研究条件,现代造船模式应用环境,船舶虚拟建造仿真系统等,逐步实现造船工艺流程的虚拟仿真与优化。
2、船舶动力系统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提高船用柴油机等动力设备的设计、制造、验证能力和关键零部件的质量水平,建立船用柴油机排放、振动、噪音等测试和整机试验平台,以及智能化控制、性能和排放、铸造工艺、曲轴冷热 加工等实验条件,为设计改进和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用低速柴油机提供支撑。
(二)高速轨道交通
1、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及车体、转向架技术的研发,建立高速列车集成技术、轻量化车体及部件、噪声检测和控制、电磁干扰和气密性、系统安全与可靠性等方面的研究试验条件,掌握时速200-350公里高速列车系统集成技术。
2、高速铁路建造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我国高速铁路、客运专线工程建设的重大需求,针对高速铁路设计、施工、材料等建造技术,建立车—线—桥振动模拟、特殊岩土路基静动力特性研究、隧道结构空气动力效应试验仿真、铁道工程结构耐久性环境模拟等试验设施,掌握与提升我国高速铁路建造技术。
3、高速铁路系统试验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高速铁路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舒适性和节能环保等性能验证,建立高速列车综合性能、线路、通信信号等系统试验、测试、验证设施,为高速列车的研制和高速铁路工程建设搭建基础支撑平台,提升产业竞争力。
4、轨道交通运行控制系统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保障轨道交通安全与高效运营的需要,建立轨道交通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核心技术开发及其综合测试平台、专用通信和信息传输测试与评估平台、安全系统分析与评估平台、电磁兼容试验平台,解决我国列车运行控制的共性技术问题,支撑、带动行业技术进步。
(三)特高压输变电和电力系统安全
1、电力系统仿真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大型交直流混合电网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行技术,建立电力系统全数字仿真、动态模拟、数字模拟混合仿真、运行和安全监控等试验研究设施,掌握大型复杂电网运行和控制机理,实现电网事故预演和大电网动态安全预警。
2、特高压工程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特高压电网设备在各种自然环境下的运行考核试验,建立特高压交/直流设备带电考核场、试验线段,全天候电磁环境、环境气候等试验设施,为解决电磁环境、特殊环境气候对特高压系统运行影响、特高压输变电系统设计和运行等关键技术提供研究和试验工具。
3、高压电气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研制和试验检测,建立特高压开关设备、换流阀、交直流套管、避雷器等关键产品和技术研究、试验、检测设施,掌握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的设计、制造技术,提高产业竞争力,满足特高压输电工程的建设需要。
4、特高压变电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围绕超高压、特高压交直流电网所需变压器、电抗器及互感器等设备的设计制造,建立短路强度试验、模拟计算、模型试验,电磁兼容、环境、温升、绝缘耐压等试验设施,掌握特高压交直流大容量、高电压、低损耗、高可靠性变电设备集成技术。
(四)大型清洁火电设备
1、清洁高效煤电成套设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空冷机组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等清 洁高效煤电设备的自主设计、制造和系统集成,建立超超临界机组关键材料、超超临界和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超超临界和大型空冷机组汽轮机的共性技术研究、验证设施,为煤电设备产业发展和相关企业提供技术支持。
2、燃气轮机与煤气化联合循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围绕重型燃气轮机和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的设计与系统集成,建立重型燃气轮机压气机、燃烧室、透平、结构强度和控制系统的工程化研发和验证装置,以及煤气化技术的研发与中试基地,在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形成自主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向相关企业输出技术成果与服务。
二、申报条件
(一)申请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符合以上建设重点的要求。
2、申请单位应长期从事相关领域的研发,具有主持国家重点科研项目的经历,具备良好的产学研合作基础。
3、申请单位应在本领域具有先进的研发试验设施和相应的技术创新团队,拥有一批能够带动产业发展的高水平研发成果和技术储备。
4、提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定位明确、发展思路清晰,任务和目标合理。
5、提出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较为规范。
(二)申请核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符合以上建设重点的要求。
2、具有一批有待工程化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良好市场前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研究开发和技术集成能力及相应的人才队伍。
3、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工程化研究验证环境和能力。
4、具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技术转移和扩散,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自我发展能力。
5、具有对科技成果产业化进行技术经济分析的能力,条件允许的还应具有工程设计、评估及建设的咨询与服务能力。
6、原则上采用公司法人形式,同时要建立完善的人才激励、知识产权管理等管理制度。
三、具体要求
(一)请相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管理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52号)、《关于建设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指导意见》(发改办高技[2006]号)、《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的要求,组织开展项目申请报告编制和申报工作。申请核定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应提出工程中心申请报告;申请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应直接编制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见附件)。
(二)主管部门应协调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环保、土地、规划等相关建设条件,对申请报告及相关附件(如银行贷款承诺、自有资金证明、生产许可文件等)进行认真核实,并负责对其真实性予以确认。
(三)请主管部门在2007年6月15日前,将审查合格的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一式三份报送我委; 于2007年8月1日前,将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申请报告一式三份报送我委。同时请提供电子文本和有关附件等材料。
(四)在主管部门申报的基础上,我委将按照公正、公平的原则组织专家评选,择优支持。
特此通知。
附件: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提纲
二OO七年四月十九日附件: 国家工程实验室建设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大纲
一、项目摘要
二、项目建设的依据、背景与意义
三、技术发展与应用前景分析
1、国内外技术状况与发展趋势预测分析
2、技术发展的比较(包括本单位技术水平优势和劣势、关键技术突破点)
四、主要方向、任务与目标
1、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发展方向
2、国家工程实验室的主要功能与任务
3、国家工程实验室拟进行技术突破的方向
4、国家工程实验室的近期和中期目标
五、组织机构、管理与运行机制
1、建设项目法人单位概况
2、国家工程实验室的机构设置与职责
3、主要技术带头人、管理人员概况及技术团队情况
4、运行和管理机制
六、建设方案
1、建设内容、建设规模与建设地点(包括技术方案、设
备方案和工程方案及其合理性)
2、项目招标内容(适用于申请国家补贴资金500万元及
以上的投资项目)
七、节能及环境影响
1、节能分析
2、环境影响评价
八、项目实施进度与管理
1、建设周期
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3、建设期的项目管理
九、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1、项目总投资估算表
2、建设投资估算
3、分年投资计划表
4、项目资金筹措方案及其落实情况
5、国家安排资金的具体使用方案
十、项目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2、社会效益分析
十一、项目风险分析
1、技术风险
2、技术应用及市场风险
3、其它风险
十二、其它需说明的问题
十三、相关文件所要求的附件、附图、附表
第四篇: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20121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2012年 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申报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副省级省会城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改革委,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办公厅(办公室),各中央管理企业,总后勤部基建营房部:
根据《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9号令,以下简称“第29号令”)的有关规定,现将2012年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申报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单位应根据第29号令、《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适用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办法有关条款的通知》(发改投资〔2009〕620号)及本通知的规定和要求,认真准备资格申请材料,并保证申请材料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二、本次申报范围:
(一)初次申请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的单位;
(二)《2006年第二批工程咨询单位资格名单》(国家发展改革委2007年第86号公告)公布,并且资格证书将于2012年有效期满,应按规定重新申请相应资格的单位;
(三)申请升级、扩大专业、扩大服务范围的单位;
(四)获得工程咨询资格证书后,发生分立、合并、兼并、改制、转让等情况,应按规定重新申请相应资格的单位。
三、申请材料包括单位申请书、单位证明材料、人员证明材料、业绩证明材料四部分,分别装订成册。(具体要求见附件)
(一)单位申请书
申请单位应当登录《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认定管理系统》(http://www.xiexiebang.com/wsbs,以下简称“认定管理系统”)填写和打印单位申请书,包括以下内容:
1、行政许可事项申请表(封面)(附件一);
2、承诺书(附件二);
3、申请报告(附件三);
4、基本情况(附件四);
5、近三年经营状况(附件五);
6、机构设置情况(附件六);
7、申请的资格等级、专业及服务范围(附件七);
8、单位行政和技术经济主要负责人简表(附件八);
9、法定代表人简介(附件九);
10、技术负责人简介(附件十);
11、项目经理简介(附件十一);
12、在编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附件十二);
13、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名单(附件十三);
14、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此表由认定管理系统自动生成)(附件十四);
15、近三年独立承担的主要工程咨询业绩(附件十五);
16、持有证书情况(附件十六);
17、计算机配备情况表(附件十七)。
(二)单位证明材料(要求提交复印件的,需先查验原件)
1、正在生效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2、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正本及副本第一页复印件(初次申请的单位无需提供);
3、工程咨询单位发生分立、合并、兼并、改制、转让等情况,应在已办理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执业单位变更注册的前提下,重新申请工程咨询单位资格,除按规定提交申请材料外,还应补充提供以下材料:
(1)工商部门出具的名称变更核准通知书复印件;
(2)上级主管单位同意更名、改制等情况的批复文件复印件;(3)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有关决议复印件;
(4)变更有关内容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5)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本及副本第一页);(6)工商部门出具的吸收合并、兼并、分立等情况的证明或被吸收合并、被兼并单位的注销证明复印件;
(7)吸收合并、兼并、分立、转让等活动中
相关企业的股东决议书或各方统一签订的吸收合并、兼并、分立、转让等协议复印件。
4、工程咨询单位申请变更不涉及资格内容的单位名称、单位地址、注册资金、法人代表、技术负责人等,应向初审机构提供以下材料:(1)申请变更单位名称: ①工商变更核准通知书或机构编制办批复更名的文件复印件; ②上级主管部门同意更名的批复文件复印件; ③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有关更名的决议复印件;
④更名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⑤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本及副本第一页); ⑥原证书服务范围中包括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设备监理内容并要求在更名后的证书中体现的,应提供更名后取得的国务院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应证书正本及副本复印件; ⑦变更名称后的单位章程; ⑧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2)申请变更单位地址:
①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有关决议复印件;
②自有或租赁办公用房证明及出租方产权证明复印件; ③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④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本及副本第一页); ⑤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3)申请变更注册资金: ①上级主管单位出具的证明文件; ②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有关决议复印件; ③变更注册资金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④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本及副本第一页); ⑤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4)申请变更法人代表:
①上级主管单位的任命文件复印件; ②股东大会或董事会有关决议复印件;
③变更后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或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副本复印件; ④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本及副本第一页); ⑤法定代表人简介(附件九); ⑥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5)申请变更技术负责人: ①有关单位的任命文件复印件;
②技术负责人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或丙级单位技术负责人的职称证书复印件; ③技术负责人简介(附件十);
④原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复印件(正本及副本第一页); ⑤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
5、凡要求在工程咨询单位资格证书中体现工程设计、招标代理、工程监理、设备监理服务范围的单位,需提供与申请单位名称一致的以下相关证书的正本及副本复印件:(1)工程勘察、设计证书;(2)招标代理证书;
(3)工程监理、设备监理证书。
6、自有或租赁办公用房证明及出租方产权证明复印件;
7、上一资产负债表、损益表;
8、单位章程;
9、质量管理制度文件(不可用ISO9000证书代替)。
(三)人员证明材料(要求提交复印件的,需先查验原件)
1、法定代表人任命文件复印件、股东大会或董事会决议复印件;
2、主要技术负责人的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证书、职称证书复印件(申请丙级资格的单位,也可提供主要技术负责人的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复印件);
3、专业技术人员证明:企业法人单位提供为在编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明细汇总表复印件,内容包括:参保单位名称及公章、交费人员姓名及社会保险号、社保部门有效印章(分公司人员的社保证明还应附分公司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和总公司的授权书);事业法人单位提供在编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的人事证明材料。人事证明材料必须由上级主管单位的人事部门出具并加盖公章。事业法人单位聘用事业编制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还需提交为其缴纳的社会养老保险明细汇总表复印件;
4、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学历(或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和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证书复印件;
5、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专业技术人员的聘用合同复印件。
(四)业绩证明材料
申请单位需提交所申请专业相应服务范围不少于5项的业绩合同、委托函,其中规划咨询、项目建议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申请报告、资金申请报告还需提供有权部门的批复文件复印件。申请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咨询服务范围的单位,除上述业绩证明材料外,还需在所申请专业中选择其中任意1个专业,分别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评估报告范本各1册。
申请丙级资格的单位无需提交任何业绩证明材料。
四、准备申请材料注意事项
(一)申请单位必须填写承诺书,承诺对申请材料及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二)电子文件填写和上传原件的扫描件均需在认定管理系统在线完成;
1、单位申请书中除第14项外,均需填写电子文件;
2、单位证明材料中除第8、9项外,均需上传原件的扫描件;
3、人员证明材料中除第5项外,均需上传原件的扫描件。
(三)业绩完成时间限于资格申请年份的前3年;
(四)申请升级、扩大专业、扩大服务范围的单位,在申请的资格等级、专业及服务范围表(附件七)中除填报申请内容外,还应包括其余维持不变的等级、专业和服务范围。维持不变的等级、专业和服务范围也应按照规定标准,提供相应业绩(丙级资格的单位除外)和配备相应的技术力量;
(五)上报申请材料一律用A4复印纸打印,以非活页方式装订;
(六)上报申请材料应装入档案袋,在认定管理系统中打印档案袋封面(附件十八)并粘贴在档案袋正面;
(七)申请材料必须按照要求格式如实填写,每一分册封面均应加盖申请单位公章;
(八)申请材料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次序装订,不能擅自调整;若同一册的内容较多,可装订成若干分册,并在封面标明次序及册数;
(九)专业技术人员的身份证、学历(或学位)证书、职称证书和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注册证书复印件、聘用合同复印件要按每个人员情况集中,并与附件十二和附件十三表中的顺序相对应;
(十)业绩证明复印件的装订,必须与业绩表中的顺序相对应;
(十一)除本通知要求的内容外,申请单位不需要在申请材料中附加其他材料。
五、申报时间和程序要求
申请单位应于2012年4月20日之前按隶属关系向初审机构报送申请材料。中央管理企业下属的事业单位和全资、控股单位应向所属的中央管理企业提交申请材料。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规定形式的,初审机构、有关中央管理企业应当当场或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告知申请单位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
六、对初审机构和中央管理企业的初审工作的要求
(一)初审机构和中央管理企业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申请单位的电子和文本材料进行认真审查;
(二)初审意见表(附件十九)应放入单位申请书档案袋中,放在初审专家评审意见表之前,并扫描上传到认定管理系统中;
(三)初审机构和中央管理企业应于2012年5月18日之前将各申请单位的申请材料和初审意见统一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七、申请单位未达到所申请级别要求,但符合较低级别条件,且申请单位在承诺书中明确表示接受低于申请级别资格的,将授予相应级别的资格。
八、国家发展改革委将在门户网站上对专家评审结果进行公示。公示期间接受电话咨询、书面质疑及投诉材料,所有咨询、质疑及投诉材料均应据实署名并有确切联系方式。
九、公示结束后,国家发展改革委汇总相关材料,按规定程序确定最终评审结果,向社会公告并颁发资格证书。附件:
一、行政许可事项申请表(封面)
二、承诺书
三、申请报告
四、基本情况
五、近三年经营状况
六、机构设置情况
七、申请的资格等级、专业及服务范围
八、单位行政和技术经济主要负责人简表
九、法定代表人简介
十、技术负责人简介
十一、项目经理简介
十二、在编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十三、聘用专职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名单
十四、专职从事工程咨询业务的专业技术人员配备情况
十五、近三年独立承担的主要工程咨询业绩
十六、持有证书情况
十七、计算机配备情况
十八、工程咨询单位资格申请材料档案袋封面
十九、省级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初审意见或中央管理企业审查意见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第五篇:关于印发煤矿瓦斯防治工作
关于印发煤矿瓦斯防治工作“十条禁令”通知(全文)
一、禁止煤矿无证无照、证照不全、证照暂扣等非法生产建设行为
煤矿安全监管监察机构发现违法生产建设矿井,要一律责令停产整顿,并依法严厉处罚;对非法生产建设和经整顿达不到要求的矿井,要提请地方人民政府依法关闭取缔。
二、禁止核准建设30万吨/年以下的高瓦斯矿井和45万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建项目
“十二五”期间,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要一律停止核准30万吨/年以下的高瓦斯矿井和45万吨/年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新建项目;已批在建的同类矿井项目,应当由有关部门按照国家瓦斯防治相关政策标准重新组织审查其初步设计,并完善瓦斯防治措施,否则一律依法停止建设。
三、禁止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在瓦斯抽采未达标区域进行采掘活动
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瓦斯抽采达标暂行规定》(安监总煤装〔2011〕163号),应进行瓦斯抽采的矿井必须建立瓦斯抽采系统,并进行抽采效果评判,实现瓦斯抽采效果达标,否则一律依法停产整顿。
四、禁止在综合防突措施效果不达标的突出煤层进行采掘活动
突出矿井要严格执行《防治煤与瓦斯突出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19号),建立防突机构和队伍,落实区域和局部“两个四位一体”综合防突措施,实现防突效果达标,否则一律依法停产整顿,并依法严厉处罚;经停产整顿仍达不到要求的,一律依法关闭。
五、禁止9万吨/年及以下的煤与瓦斯突出矿井未经防突能力评估擅自组织生产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9万吨/年及以下突出矿井停产整顿的要求,未经评估的不得进行采掘活动;凡是经评估后不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矿井,一律依法停产整顿,或由具备瓦斯防治能力的企业兼并或重组,否则一律依法关闭。
六、禁止矿井瓦斯超限作业
煤矿企业要严格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安全监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矿瓦斯防治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1〕26号)关于“瓦斯超限,立即停产撤人,并比照事故处理查明瓦斯超限原因,落实防范措施”的要求。凡是瓦斯防治措施不到位,1个月内发生2次瓦斯超限的,一律依法停产整顿;凡是1个月内发生3次瓦斯超限未追查处理,或被责令停产整顿期间仍组织生产的,一律依法关闭。
七、禁止擅自降低矿井瓦斯等级
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瓦斯等级鉴定暂行办法》(安监总煤装〔2011〕162号),发生瓦斯动力现象、符合瓦斯等级升级条件的矿井应及时进行瓦斯等级鉴定,落实瓦斯防治措施,否则一律依法停产整顿。
八、禁止矿井在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情况下进行采掘活动
煤矿企业要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安装矿井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并确保监测监控系统装备齐全、数据准确、断电可靠、处置迅速,否则一律依法停产整顿。
九、禁止采掘工作面无风、微风作业
煤矿企业要严格矿井通风管理,做到矿井通风系统合理、设施完好、风量充足、风流稳定,否则一律依法停产整顿。
十、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或者淘汰的设备
煤矿企业应当严格执行煤矿矿用产品安全标志管理制度,及时淘汰不合格的电气设备,严防电气失爆,否则一律依法停产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