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党政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宣讲小结
党政领导干部艾滋病防治宣讲小结
近年来,艾滋病极大地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鉴于社会上恐惧艾滋病、歧视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一些党政干部对我国艾滋病预防控制工作还缺乏足够的认识,因此我们在开展全民宣传教育的同时,首先要加强党政干部预防控制艾滋病知识和政策的学习,以进一步扩大宣传覆盖面。
6月21日下午二点,在镇政府四楼会议室举行一次大型党政干部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会。来自镇全体机关干部、全镇各村支部书记、村长以及各有关单位负责人共计61人,认真听取了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关于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
艾滋病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它的流行已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近年来,我镇也出现了艾滋病病例,同时也积极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政策落实、行为干预等工作。
此次培训主要针对艾滋病的流行、如何对各类高危人群进行行为干预及工作技巧、安全套使用、职业暴露预防、艾滋病病毒检测等知识。
通过宣讲,进一步提高了各级党政干部对艾滋病防治工作的认识,营造有利于艾滋病预防控制的良好社会氛围,履行各部门防治艾滋病工作职责,为完成防治艾滋病各阶段任务目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党政干部们普遍反映,讲解通俗易懂,系统、详实,听后对艾滋病的症状、传播途径、流行状况、防治常识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二篇:小学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材料
小学艾滋病防治知识宣讲材料
第一篇 基本知识篇
一、什么是艾滋病(AIDS)?
答:艾滋病的医学名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英文缩写AIDS), 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严重传染病。“艾滋”是它的英文缩写“AIDS”的音译。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所引起的、具有一系列复杂症状的综合症。
二、什么是艾滋病病毒(HIV)?
答:艾滋病病毒的医学名称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英文缩写HIV),它侵入人体后破环人体的免疫系统,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哪些不同之处? 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指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但是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没有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艾滋病病人指的是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并且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被确诊为艾滋病的人。
二者之间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携带艾滋病病毒,都具有传染性。不同之处在于艾滋病病人已经出现了明显的临床症状,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还没有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外表看起来跟健康人一样,所以从外表上并不能看出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发展到艾滋病病人可能需要数年到10年甚至更长时间。
四、艾滋病病毒的特性是什么? 答:艾滋病病毒的特性主要有两个: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或者通常用的化学清洁剂或消毒
剂(如碘酒、酒精或医院中经常使用的一些消毒药品)都可以杀死这种病毒,甚至用自来水冲刷,水中的余氯就会使它失去活性。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昆虫(如:蚊子、跳蚤等)体内存活。
2、具有迅速变异能力。艾滋病病毒的“外貌”经常发生改变,有许多的亚型。例如,最早引起艾滋病流行的I型病毒(现在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地)现有11个亚型,而且这些亚型还在不断变化着。
五、感染艾滋病毒有三大途径?
答: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途径主要有三条:血液途径传播,性途径传播,母婴途径传播。六、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终生具有传染性吗?
答:就艾滋病来说,从感染到发病死亡前都属于传染期。一旦感染艾滋病病毒将终生具有传染性。因为目前尚未发现任何一种药物可以清除人体内的艾滋病病毒。
七、艾滋病有哪些临床表现?(简述)
答:由于艾滋病病毒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在正常人身上不会致病的细菌、病毒等在人体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下会乘虚而入,造成感染,因此,艾滋病病人很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且症状没有特异性,表现为复杂多样的综合症。常见症状有:长期低热,短期内体重减轻十分之一以上、消瘦、乏力、冒汗、慢性腹泻、慢性咳嗽、全身淋巴结肿大、头晕、头痛、智力减退、反应迟钝等。
艾滋病病人常见的肿瘤主要以卡波西氏肉瘤最多见,表现为皮肤出现深蓝色或紫色的斑丘疹或结节。除了卡波西氏肉瘤以外,其他的如淋巴瘤、肝癌、肾癌等也不少见。
八、如何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答: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无特异性外表及症状,不能根据外表判断一个人是否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必须经过国家确认实验室的实验 2
室诊断。当国家确认实验室血液检测证明艾滋病病毒抗体呈阳性HIV(+),才可以确认一个人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九、艾滋病病毒感染后,有哪几个发展时期? 各有多长时间和什么特点?
答:一个艾滋病患者从感染到死亡,一般可有3个发展时期。
1、急性感染期:
一般在感染后2-6周出现,症状似感冒,能很快自愈。这个时期可以检测到艾滋病病毒抗原,但是检测不出艾滋病病毒抗体。
2、无症状感染期(潜伏期):
自从感染上艾滋病病毒到发展成艾滋病病人,这一段时间成为潜伏期。潜伏期长短个体差异很大,短至不到一年,长至可达15年以上,平均5-7年。
3、艾滋病发病期: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体内免疫系统遭到严重破坏、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便出现很难治愈的多种症状,成为艾滋病人。成为艾滋病人后,一般会在半年至两年内死亡。
十、什么叫做“窗口期”?
答:从艾滋病病毒进入人体到血液中产生足够量的、能用检测方法查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之间的这段时期,称为窗口期,一般为2周至3个月。在窗口期虽检测不到艾滋病病毒抗体,但体内已有艾滋病病毒,因此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同样具有传染性。
十一、什么叫做“潜伏期”?
答: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后,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处于潜伏期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物、乳汁、脏器中含有艾滋病病毒,具有传染性,但在外表上与正常人没有区别。
十二、红丝带的由来是什么,它有何含义?
答:20世纪80年代末,人们视艾滋病为一种可怕的疾病。美国的艺术家们就用红丝带来默默悼念身边死于艾滋病的同伴。在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人和感染者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支持者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叠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含义:红丝带像一条纽带,将世界人民紧紧联系在一起,共同抗击艾滋病,她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
十三、世界艾滋病日是哪一天?设立的目的是什么?
答: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
其目的在于:第一,让人们都知道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是能够加以控制和预防的;第二,让大家都知道,防止艾滋病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每个人都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第三,通过艾滋病日的宣传,唤起人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同情和理解,因为他们的身心已饱受疾病的折磨,况且有一些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可能是被动的、无辜的;第四,是希望大家支持各自国家制定的防治艾滋病的规划,以唤起全球人民共同行动起来支持这方面的工作。
第二篇 预防篇
一、为什么说艾滋病是能够预防的?
答:首先,艾滋病病毒的传播途径非常明确,通过血液、性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其次,艾滋病病毒在体外环境下很脆弱,很容易被
杀死,因此艾滋病病毒不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性日常生活接触传播。另外,艾滋病病毒不能在蚊虫体内生存,不能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因此,艾滋病的传播主要与人类的社会行为有关,完全可以通过规范人们的社会行为而被阻断,是能够预防的。
二、哪些人群是感染艾滋病毒的高危人群?
答: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有关的人群都是高危人群。有些高危行为不涉及传播途径。大致可分为3类:
1、有高危性行为史者。其中包括男性商业性行为、女性商业性行为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性伴侣、异性多性伴者、男同性恋者、性病患者。
2、有不安全血液及制品接触史者。有过有偿供血(浆)史者,公共用注射器静脉吸毒者,怀疑接受过不安全的输血及使用不安全的血液制品者,生于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母亲的新生儿,使用未经严格消毒器械拔牙、美容、纹身者,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共用牙刷、剃须刀等物品的人员。
3、职业暴露者。被污染的注射器针头或手术器械刺破皮肤、黏膜的医生、护士等,接触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血液样本的实验室人员,公安、司法部门监管人接触在押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高危行为有哪些?
答:这里的高危行为是指容易引起艾滋病病毒感染的行为。通过性途径的高危行为有:无保护性交(包括同性间无保护性交)、多个性伙伴等。
通过血液途径的高危行为有: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注射器或共用其他可刺破皮肤的器械;使用未经检测的血液或血制品。另外,其他可以引起血液传播的途径,如:理发、美容、纹身、扎耳朵眼、修脚等用的刀具不消毒;与其他人共用刮脸刀、电动剃须刀、牙刷; 5
体育运动外伤和打架斗殴引起的流血;救护伤病员时,救护者破损的皮肤接触伤员的血液。
通过母婴途径的高危行为有:艾滋病病毒阳性的女性怀孕并生育,艾滋病病毒阳性的母亲哺乳,都可能引起孩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
四、不会感染艾滋病的途径有哪些? 答:下列日常生活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1、食物、饮水、空气;
2、公共场所的一般日常生活接触,如同在一个教室上课、各种公共交通工具的座位、扶手,办公室的办公用品,工厂车间的工具,以及影剧院、商场、游泳池等场所的接触;
3、礼节性亲吻;
4、礼节性拥抱;
5、双方手部皮肤完好时的握手;
6、公用马桶、浴缸;
7、蚊虫叮咬;
8、纸币、硬币、票证。
五、作为个人,如何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 答:艾滋病虽然是一种极其危险的传染病,但对个人来讲是可防可控的。其主要预防措施是:
1、不发生婚前性行为;
2、不以任何方式吸毒;
3、不轻易接受输血和血制品。(如必须使用,要求医院提供经艾滋病病毒检测合格的血液和血制品);
4、不与他人共用针头、针管、纱布、药棉等用具。
5、不去消毒不严格的医疗机构或其他场所打针、拔牙、穿耳朵眼、纹身、纹眉、针灸或手术;
6、避免在日常救护时沾上受伤者的血液。
7、不与他人共用有可能刺破皮肤的用具,如牙刷、刮脸刀和电动剃须刀;
六、什么是美沙酮维持治疗?
答:随着神经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吸毒已被证明是一种极易复发的慢性脑疾病。因此,像大多数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一样,吸毒也需要采取长期的药物维持治疗。近年来,为减轻吸毒者对海洛因的依赖,控制艾滋病在吸毒人群中的传播,并减少与毒品有关的违法犯罪,我国开始在部分地区的吸毒人群中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试点工作。美沙酮维持治疗通过较长时期或长期服用美沙酮口服液来治疗吸毒者的海洛因成瘾,同时配合心理治疗、行为干预等综合措施,以最终达到减少毒品危害和需求的目的。美沙酮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麻醉药品,属于国家严格管制的麻醉药品之一。服用美沙酮口服液可以有效地控制海洛因、鸦片毒瘾达24至36小时。在维持治疗中服用恰当剂量的美沙酮口服液,不会使服用者过度镇静和产生快感,同时美沙酮的副作用很小。
七、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意义何在? 答: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意义在于:
1、每天只需要服用一次美沙酮口服液,就可以使病人免遭阶段症状的困扰;
2、降低维持治疗者毒品的渴求,减少觅药和用药行为;
3、减少注射毒品的行为,并减少了通过共用注射器传播血源性疾病(特别是艾滋病)的机会;
4、减少非法药物交易,吸毒者的违法犯罪行为;
5、恢复病人的社会功能和家庭功能;
6、与病人保持联系,以便为他们提供防病知识、社会支持、心理辅导,鼓励他们逐渐戒除毒品。
八、什么叫做针具交换?
答:指注射吸毒者将个人使用过的注射器,通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人员或受过培训的社会工作者、同伴教育者的回收,换取新的注射器,以避免因共用注射器造成艾滋病的传播。
九、什么是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
答:是指人们在经过咨询后能对艾滋病检测做出明智选择的过程,是自愿和保密的。自愿咨询包括检测前咨询、检测后咨询、预防性咨询、支持性咨询和特殊需求咨询等。通过自愿咨询和检测,不仅可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和预防感染,为受检者(特别是感染者)提供心理支持,而且可以促使受检者减少危险行为,预防艾滋病病毒的传播。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以在省、市(地)县(区)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
十、如何预防艾滋病经母婴传播?
答:已婚未孕妇女在决定怀孕前可以做HIV检查,以帮助决定是否怀孕。已经怀孕的妇女,在孕期保健时可以做HIV检查,以帮助感染了HIV的孕妇决定是否采取人工流产终止妊娠,或采用抗HIV药物预防母婴传播。
已感染了HIV的孕、产妇在分娩前、分娩时及分娩后合理、适量的使用抗艾滋病病毒药物,可以大大降低HIV的母婴传播。不使用抗病毒药物时,艾滋病通过母婴自然传播的概率约为30%。合理、适量的使用抗病毒药物,可以将HIV母婴传播的概率降低至7-10%,甚至更低。
十一、什么叫同伴教育?
答:是指具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或有共同语言的人们在一起分享信息、观念和行为技能,实现预期教育目标的教育形式和过程。例如通过受过培训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吸毒(多性伴)者,去影响和帮助其他的吸毒(多性伴)者,并按疾病预防控制部门的要求,志愿向其同伴提供艾滋病相关信息和清洁针具(安全套)等,以控制艾滋病在这些人群中的传播。
十二、如何正确处理日常生活中出现的常见外伤?
答:日常生活中出现的擦伤和撕裂伤等引起出血时,应遵循普遍防护的原则进行处理,避免皮肤直接沾染出血。处理者应该戴上医用手套或一次性手套,如没有条件,则应用厚纱布或厚纸巾进行隔离。十三、一旦感染艾滋病,对个人、家庭、社会会造成哪些危害? 答:艾滋病是一个健康问题,同时也是一个社会问题,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可能成为艾滋病流行的直接或间接受害者。艾滋病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都造成不可忽视的危害。
1、艾滋病对个人的危害:
生理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发展成艾滋病人,健康状况就会迅速恶化,患者身体上要承受巨大的痛苦,最后被夺去生命。
心理、社会上讲,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一旦知道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心理上会产生巨大的压力。
另外,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容易受到社会的歧视,很难得到亲友的关心和照顾。
2、艾滋病对家庭的危害:
社会上对艾滋病人及感染者的种种歧视态度会殃及其家庭,他们的家庭成员和他们一样,也要背负其沉重的心理负担。由此容易产生家庭不和,甚至导致家庭破裂。
因为多数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处于养家糊口的年龄,往往是家庭经济的主要来源。当他们本身不能再工作,又需要支付高额的医药费时,其家庭经济状况就会很快恶化。有艾滋病病人的家庭,其结局一般都是留下孤儿无人抚养,或留下父母无人养老送终。
3、艾滋病对社会的危害:
艾滋病主要侵害那些年富力强的20-45岁的成年人,而这些成年人是社会的生产者、家庭的抚养者、国家的保卫者。艾滋病削弱了社会生产力,减缓了经济增长,人均出生期望寿命降低,民族素质下降,国力减弱。社会的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将许多艾滋病人及感染者推向社会,造成社会的不安定因素,使犯罪率升高,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遭到破坏。
4、艾滋病对儿童的影响
艾滋病使千千万万的儿童沦为孤儿,使千万无辜儿童被迫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经常忍受人们的歧视、失学、营养不良以及过重的劳动负担。
艾滋病是我们人类共同的敌人,要消灭艾滋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培养预防艾滋病的社会责任感,需要从“我”做起。
第三篇 政策法规、反歧视篇
一、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有哪些法规和政策文件? 答: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1、艾滋病防治的有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第三条规定艾滋病为乙类传染病,第二十四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艾滋病的传播;《艾滋病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该法第 10
五十一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公安机关、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根据巩固解毒成果的需要和本行政区域艾滋病流行情况,可以组织开展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工作。
2、艾滋病防治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1998-2010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1-2005年)》;《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2006年-2010年)》;《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
3、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主要政策文件:《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通知》,全面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我国还制定了一系列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具体策略与规定,有力的保障了艾滋病防治工作的开展。
二、《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一部什么样的条例?
答:《艾滋病防治条例》是为了预防、控制艾滋病的发生与流行,保障人体健康和公共卫生,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制定的条例,已于2006年1月18日国务院第122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本条例共七章六十四条,以法律的形式来规范中国各级政府、部门、团体及个人防治艾滋病的行动,《条例》对保护艾滋病感染者及艾滋孤儿的婚姻、就业和受教育权利作出了一些具体规定,同时也要求艾滋病感染者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尽量避免感染他人。
三、为什么不能歧视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
答: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 11
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四、有哪些常见的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行为? 答: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常见的歧视行为有:随意泄露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姓名、地址、工作单位及生活史;将病人和感染者的病情、个人生活状态作为谈话资料,渲染或猜测,严重伤害患者及其家属的身心健康;以不正当理由拒绝为病人家属提供社会服务,如购物、孩子上学入托、就医等等;蓄意对病人及其家属使用侮辱性语言和行为,包括故意破坏他们的财产和生活用具等;以不正当理由强迫患者家属搬迁或无理限制其自由等。
五、为什么国家要对艾滋病病人实行“四免一关怀”政策? 答:关爱是防治艾滋病的良药。艾滋病是人类面对的巨大威胁,在人类尚不能彻底战胜这一病魔之前,对艾滋病人的关爱显得尤为重要。它虽然不能治愈疾病,但却有助于感染者和患者走出禁锢和阴影,回复治疗与生活的信心。但在传统社会里,人们对艾滋病患者的歧视和恐惧使这一工作进展困难,只有建立了针对艾滋病病人的社会关怀,他们才能坦然接受检测,积极接受治疗,从而有助于实现对艾滋病的全面控制。
事实表明,只要我们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尽量消除歧视、给予关怀,就会得到他们的美好回报,从而让大家生活在一种和谐的社会氛围之中。由此,对于我们健康的个人而已,把不歧视艾滋病病人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区,用最温馨的关爱、诚挚的情感去对待他们,让他们臵身于阳光下,使我们努力的目标。而一个和谐社会的建构,12
毫无疑问需要健康人群和艾滋病患者及感染者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
六、国家对艾滋病病人的“四免一关怀”政策具体是指什么? 答:一免:对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免费提供抗病毒治疗药物;
二免:在全国范围内为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检测的人员免费提供咨询和初筛检测;
三免:为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提供免费母婴阻断药物及婴儿检测试剂;
四免:对艾滋病病人的孤儿免收上学费用;
一关怀:将生活困难的艾滋病病人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人开展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避免对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歧视。
七、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病人?
答:对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来说,他们同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他们不仅需要精心的治疗和护理,更需要社会的关爱。作为健康人,我们应该对他们保持宽容、理解、支持和信任的态度,不使他们因悲观绝望而对社会产生敌对情绪。这就要求我们做到:
1、对他们不惧怕、不恐慌、不歧视、不憎恨、不嘲笑;
2、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困难,在医疗上提供尽可能的帮助;
3、只要他们健康状况许可,可以照常工作、学习、不应排斥;
4、全社会同情他们,热心关怀他们,提供心理和情感的支持,支援他们与疾病做斗争,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增强抵抗力,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尽可能保持健康,度过美好时光;
5、动员他们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医务人员不得拒绝为他们进行治疗;
6、帮助他们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其生命;
7、通过咨询来倾听他们的诉说,使其驱散心头的郁闷,给予他们精神关怀与抚慰。
第三篇: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结(推荐)
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结
今年的工作小结如下:
一、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技术支持、数据管理工作
协助卫生局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讨论分析门诊近期出现的问题,将会议讨论形成的共识以会议纪要形式下发各门诊;撰写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工作小结和新一年工作计划,供科室和卫生局领导参考;每年一次对已开诊的美沙酮门诊进行督导评估,收集整理分析评估数据,撰写评估报告;协调市级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和临床专家组,及时解决门诊出现的新问题;国家2009年上半年全面实行门诊IC卡系统升级,升级后门诊病人将使用IC卡取代原先的治疗卡,在国家级培训的基础上,于3月份完成本市已开设的12家维持治疗门诊的IC卡系统升级工作;每周定期完成数据更新整理工作,将全市门诊治疗情况发放市级工作组各成员单位,并反馈门诊;继续做好每周收集各门诊新入组病人信息工作,汇总后每月报市禁毒办和市公安局备案;对门诊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IC系统设备技术支持,每月完成门诊新入组病人IC的制作,截至8月初共制作IC卡2500张;及时制作门诊病案和宣传手册,采购尿检试剂发放门诊。
二、两家新门诊筹备开诊工作
协助卫生局召开两家新门诊所在区县工作启动会,布置
新开门诊工作要求;协助卫生局开诊新门诊的选址与申报;协助市级工作组对新门诊地址进行验收,分别于4-5月选址验收3次;协调区级工作组完成新门诊申请材料准备与上报;于7月18-19日举办社区药物维持治疗市级培训班,邀请国家专家来沪授课,做好各项培训与会务工作,制作培训合格证下发;指导新门诊装修布局;完成新门诊各项设备采购与安装;完成新门诊网络管理系统培训与指导。
三、三年行动计划工作
撰写三年行动计划美沙酮维持治疗项目各项计划、总结和评估报告;迎接卫生局专题小组督导和检查;向单位和卫生局领导汇报项目进展情况;制定工作预算,每月汇报预算完成情况。
四、科室各项培训和数据管理工作
7月底完成2009年艾滋病数据质量评估培训工作,涉及美沙酮维持治疗、自愿咨询检测和高危行为干预;7月中旬美沙酮维持治疗市级培训班培训工作;3月IC卡系统培训;区县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和检测咨询培训等;协助科室每季度召开工作例会,完成会务和培训工作;每月定期收集各区县检测咨询和高危行为干预工作数据,审核整理后上报国家数据库。
五、艾办工作
协助卫生局召开2009年第一次联络员工作会议,协助
下发2009年工作要点和成员单位职责;协调联系艾办各成员单位,保持密切沟通,明确各自部门职责;做好各项会务签到和准备工作;撰写会议纪要和通讯发送卫生局和相关部门。
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工作情况调查
2009年中国疾控中心与我市协助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艾滋病工作情况调查,于4月完成调查实施方案的培训,做好会务培训工作;制定工作量表,详细布置工作任务;向项目区县收集背景资料;收集汇总上海市基线数据;拟定委托协议,下拨项目工作经费;指导闸北区开展工作情况调查;对9个项目区县艾滋病科长进行访谈和录音资料整理;收集汇总所有调查资料后发送中国疾控中心。
七、甲型流感防控
6月初我被抽调入甲型流感防控密切接触者追踪组,共计4人,在为期3周的时间内,我们日以继夜对100余名甲型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进行追踪,追踪密接4000余人,并每日对每名患者密接追踪情况进行汇总整理上报。
八、健康档案工作
自去年12月起,我加入到单位健康档案项目工作中,利用工作之余拟定健康档案艾滋病等各项传染病指标,参加中疾控各类工作会议,并与5月初赴北京参加为期一周的指标拟定讨论工作会议,在北京最长连续工作18小时,共计
工作80小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指标拟定工作。
九、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
3月本市启动闸北区、普陀区和崇明县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协助科室和卫生局完成示范区工作培训,拟定工作要求,下发各类文件;指导3个区县按照示范区要求开展工作,每季度汇总工作数据报表,定期收集季度报表上报卫生局和国家项目管理办公室。
我于8月19日光荣作为上海赴云南志愿者将在迪庆州工作半年时间,也已顺利做好科室工作暂时交接工作,充实而丰富多彩的2009年必将为我终身为之奋斗的公共卫生事业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第四篇:艾滋病防治工作小结
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
为认真贯彻国家《艾滋病防治条例》,结合《中国全球基金艾滋病项目陕山西省2011年工作计划》及《晋中市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安排》具体要求,现将我镇2011年艾滋病防治工作计划如下:
一、加大宣教力度,提高各类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继续深入开展各级领导干部、青少年等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大众人群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乡镇达80%以上,农村达70%以上,校内学生达90%以上。
1.结合党校工作特点,对参加学习的领导干部进行艾滋病知识和艾滋病防治政策进行宣讲。
2.开展大众宣传教育,特别是利用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海报做好艾滋病防治宣传。
3.在人群活动多的地方设立广告宣传牌、宣传栏。4.将农村作为艾滋病宣传教育的重点。每个村至少有2条,在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要设立宣传栏,利用各种形式对就诊者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5.工作场所和校园宣传教育。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至少组织一次艾滋病防治知识培训;各中学要将预防艾滋病知识纳入常规教学。
二、加强主动监测,及时发现HIV感染者和病人 1.将公共场所服务人员艾滋病抗体检测纳入从业人员常规健康检查内容,并依法告知检测结果。
3.继续推广VCT服务工作,完善VCT服务网络。项目要求我县全年完成1125名VCT任务,其中疾控中心385名,县医院和县妇幼保健院各370名。同时对所有的自愿咨询检测人员进行梅毒筛查,提高VCT工作质量,提高高危行为人群咨询检测比例,VCT表格填写要规范。
三、重视信息收集,提高网报质量
1.各级相关医疗机构要做好艾滋病疫情管理和上报工作,报表的数据之间应符合逻辑,检测、疫情、治疗、VCT、高危干预等数据能有机链接,提高报告及时率和报告质量。
2.AIDS/HIV网络直报报告及时率不低于95%;
3.艾滋病个案流调率,常驻人口HIV个案流调率达到100%,流动人口HIV个案流调率达到80%,(以网报为准);
4.艾滋病治疗随访、终止表、方案更换表要及时进行网报,准确率这到100%。5.及时上报HIV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表、VCT个案登记表、高危行为干预基本信息报表,各单位要在下月5日以前网报。
四、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减少感染机会
1、艾滋病预防措施覆盖的高危人群比例2010年达到80%。
2、对娱乐场所及涉性场所底子要清,及时掌握变化情况,宾馆、酒店、饭店客房中安全套放置率达到85%以上,涉性场所安全套放置率达到95%以上。
3、对娱乐场所涉性人员干预率达到95%以上,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5%以上,暗娼最近一次发生商业性行为安全套使用率达到90%以上。
4、其他高危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
5、做好性病就诊者干预工作和男性接触者摸底和干预工作。
五、加强感染者及病人管理,完成防治工作任务
1、新发现的艾滋病人及感染者(包括外地反馈病人),在接到市疾控中心确认报告通知单24小时内完成传染病网络直报,五日内完成第一次个案随访及个案表网络直报工作,并在随访时尽可能采集血样进行CD4和血常规、肝肾功、血淀粉酶、血糖等检测,以后艾滋病毒感染者每六个月随访1次,艾滋病人每3个月随访1次,并网络直报。
2、既往感染者。CD4>350个/ul,每年体检1次;CD4<350个/ul经本人同意可纳入国家抗病毒治疗每年检测四次,治疗一年后每年检测二次,并及时在网上添加。
3、病毒载量每年检测一次,并在采血时最近一次治疗随访表中上报。
4、抗病毒治疗。符合治疗标准的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比例达到80%。新接受抗病毒治疗的病人均填写《基本情况表》、《治疗随访表》;治疗方案变更或终止治疗要填写《治疗方案变更表》、《治疗(随访)终止表》。新病人第一次随访至少7次,治疗一年以上的病人每年随访至少4次,治疗方案变更的病人按新病人对待。
六、督导与考核
2010年的工作计划内容列入年终考核内容,县卫生局、疾控中心将实行半年工作检查和年终考核的办法进行考评。
第五篇:健康教育宣讲材料——艾滋病防治知识
健康教育宣讲材料七
艾滋病防治知识讲座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第17条: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在第一次世界艾滋病大会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齐声呼吁人们的理解。此时,一条长长的红丝带被抛在会场的上空 ……支持者们将红丝带剪成小段,并用别针将折好的红丝带标志别在胸前。红丝带——象征着我们对艾滋病患者和感染者的关心与支持;象征着我们对生命的热爱和对平等的渴望;象征着我们要用“心”来参与预防艾滋病的工作。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患者感染了HIV病毒后通常会进入一个无症状潜伏期,潜伏期病人的血液中有艾滋病病毒,血液艾滋病抗体检测为阳性,这样的人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称艾滋病病毒携带者。许多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人在潜伏期没有任何自觉症状,但也有一部分人在感染早期可以出现发烧、头晕、无力、咽痛、关节疼痛、皮疹、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等类似“感冒”的症状,有些人还可发生腹泻。这种症状通常持续1~2周后就会消失,此后病人便转入无症状的潜伏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很强的传染性,是传播艾滋病最重要的传染源。HIV感染者的潜伏期一般为8~10年。艾滋病患者艾滋病病毒严重破坏人体免疫功能,当HIV感染者的免疫功能逐步受艾滋病病毒破坏而导致抵抗疾病的能力极度下降时,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此时,HIV感染者就发展为艾滋病患者。艾滋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无特殊性,主要是因免疫功能下降而导致重复感染多种疾病,如带状疱疹、口腔霉菌感染、肺结核,特殊病原微生物引起的肠炎、肺炎、脑炎及其他感染,后期常发恶性肿瘤。最终因长期消耗,全身衰竭而死亡。肿瘤和感染是艾滋病的主要死因艾滋病的治疗艾滋病是一种危害大、病死率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尚无有效的疫苗和治愈的药物。但已有较好疗法,可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艾滋病是性传播疾病的一种,病死率高,危害性大。性病作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传播的一个协同因素,已被许多流行病学、生物学及人群中干预研究所证明。健康教育宣讲材料七
三、艾滋病的流行特征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1985年我国发现第一例艾滋病患者(美籍阿根廷游客)。1989首先在云南发现经静脉注射吸毒的艾滋病感染者。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性传播 通过性行为传播是艾滋病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血液传播 通过静脉注射毒品的人共用未经过消毒的注射器;输用未经过艾滋病抗体检测的供血者的血液或血制品,以及类似情况下的输骨髓或器官移植;注射器或针头消毒不彻底或不消毒。母婴传播 已受艾滋病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或分娩时通过产道,也可通过哺乳,将病毒传染给婴儿。不会传播的途径 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蚊虫叮咬不会传播HIV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空气(包括咳嗽和打喷嚏)、饮水、食物 握手、拥抱、浅吻、办公用具等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游泳池、公共浴池、电话机等公共设施和公用工具传播。吸血昆虫如蚊子、跳蚤、虱子不传播艾滋病 有防护的照料、护理艾滋病人不会感染艾滋病
四、怎样预防艾滋病
1、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传播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2、正确使用安全套、及早并治愈性病可大大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性病的危险。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3、减少静脉吸毒者中HIV的传播 医源性预防措施 使用的血制品都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使用一次性注射器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器皿。提倡无偿献血。伸出关爱之手 有很多孩子因为艾滋病成了孤儿 非洲艾滋病孤儿 俄罗斯的一个艾滋孤儿村 一个艾滋病患儿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宣传日 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影响社会的发展和稳定。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讲座最后请大家回顾一下今天讲课的主要内容,并回答以下三个问题,谢谢!你准备好了吗?问题一:今天的讲座主要讲的是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中第几条的内容?问题二:通过今天的学习,您掌握艾滋病的三个传播途径了吗?问题三:你认为蚊虫叮咬会传播艾滋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