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市委副书记、市长 吴光镭
宜宾地处三江交汇、三省通衢处,具备发展商贸物流中心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为深入贯彻省委九届四次全会和市委三届四次全会精神,顺应把握四川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建设西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机遇,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了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
一、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的物资集散地,川南的重要通商口岸,南丝绸之路的必经要道,长江上游水系的中转枢纽码头,史载“西南半壁古戎州”,素有“填不满的叙府”之美誉。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宜宾经济有了长足发展,具备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基础和条件。
(一)区位优势得天独厚。从宏观上看,宜宾是国家南北交通干线和长江经济轴线的交汇点之一,是川滇黔结合部和攀西-六盘水地区出入长江黄金水道、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具有打造区域性交通枢纽和商贸物流中心的特殊区位优势。从区域上看,宜宾处于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的中心位置,距离自贡70公里、泸州125公里、内江102公里、乐山190公里、昭通249公里、毕节200公里,如果宜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可直接辐射2000多万人口,间接辐射5000多万人口。此外,在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中,只有宜宾与泸州可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但泸州离昭通、凉山、攀枝花距离太远,辐射难度较大。综合各方面因素,唯有宜宾更具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不可替代的区位优势。
(二)资源禀赋富集配套。宜宾是国家战略资源富集区攀西-六盘水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探明矿产资源53种,煤炭、硫铁矿、石灰石、石英砂等储量丰富,其中煤炭储量53亿吨,年生产能力达1600万吨;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716万千瓦,可开发装机655.7万千瓦,年发电量362亿千瓦时,被国家确立为水电、火电、核电综合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具有发展大型水火核电站和高载能产业的显著优势和巨大潜力。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矿产、能源、旅游等优势资源逐步进入大规模开发期,必然产生大量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等,这些都将成为宜宾打造为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有力支撑。
(三)经济活力持续增强。近年来,宜宾经济发展较快,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在全省排名第四,在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中居于首位。2008年,宜宾地区生产总值645.86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8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亿元,全年完成货运总量4341万吨,货运周转量283555万吨公里,客运量8575万人,客运周转量330969万人公里,全年累计银行现金收入1049.4亿元,现金累计支出1053.1亿元,货币投放3.7亿。从经济实力、购买力及人流、物流、资金流情况来看,宜宾完全具备打造为川滇黔结合部的商贸物流中心的条件。
(四)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宜宾已初步建成铁路、公路、航空、水运配套完善的立体交通体系,已基本能支撑建设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需要。高速公路直通成都、重庆,宜水高速已建成,乐宜高速正在加快建设,宜宾已经成为四川、云南连接东南亚的重要节点。宜宾铁路运输目前可直通昆明、成都、重庆等特大城市,即将开工建设的成贵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可直通贵州,届时将形成四川经宜宾至广西最便捷的出海通道。宜宾目前已有至北京、上海、广州、昆明和深圳等重要城市的多条航线,机场迁建项目完成后,将增开更多连接国内中心城市、省会城市及部分国际城市的航班。四川宜宾港是长江航道的起点,是国家规划的长江六大枢纽港之一,随着航道整治的推进,1000-3000吨级编组船队可直达上海。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宜宾现有港口的货物吞吐量大幅上升,2004年以来连续五年突破700万吨大关,其中2008年达940万吨,全市船舶运力已达到近10万吨。
(五)开放型经济基本形成。随着对外开放的日益扩大,宜宾经济开放度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格局已初步形成。2008年,全市共实现进出口总额5.52亿美元,其中出口3.76亿美元,在全省21个市州排名第五。目前,宜宾已经成立了成都海关驻宜办事处、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宜宾办事处,宜宾港安阜码头二类水运口岸已正式对外开放。引进了世界500强沃尔玛、肯德基、拉法基等跨国公司,三峡总公司、葛州坝集团、中电国际、华电集团等国内大企业已相继进入,宜宾的知名度和商气、人气得到不断提升。
二、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机遇
当前,宜宾商贸物流业发展面临良好的机遇,但机遇是流动的资源,稍纵即逝。宜宾能不能在周边城市竞相发展的态势中抓住机遇、快速崛起,直接关系到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能不能实现。
(一)长江经济带发展强劲。上海作为长江经济带的龙头,提出建成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的目标。国务院于今年4月正式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把上海基本建成与我国经济实力以及人民币国际地位相适应的国际金融中心、具有全球航运资源配置能力的国际航运中心。龙头的腾飞必将进一步拉动包括宜宾在内的整个长江经济带新一轮快速发展。交通部长江航道局已加快了上游航道建设的速度,总投资超过2个亿并已开工的叙泸段航道建设工程,是此前交通部在长江上游投资规模最大的航道建设项目。工程完工后将使宜宾-重庆370公里航道全部达到3级航道标准,1000-3000吨级船队可以常年昼夜通航,该段水域将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水上快速通道,从而为长江上游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及加强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长江沿岸城市产业配套和经济联动奠定坚实的基础。届时,攀西地区、川滇黔结合部、川南城市群甚至成德绵城市群的物流将通过金沙江、岷江汇聚于宜宾进入长江黄金水上通道。按照四川省委、省政府的规划,四川将在攀枝花、凉山、乐山、宜宾、泸州沿线建设沿江经济带,这将成为四川省几大经济板块之一。我市紧紧抓住历史性机遇,积极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正在整合港口、综合保税区和经济开发区的作用,大力推进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建设,充分利用长江黄金水道进一步布局发展机械装备制造业、外向型新型工业和商贸物流业,实现港口对产业的集聚和辐射效应。
(二)金沙江水电开发不断推进。随着金沙江水电开发进程的推进,三峡总公司已将战略重点转向金沙江下游梯级电站开发。已开工建设、装机容量分别为600万千瓦和1260万千瓦、动态投资约991亿元的向家坝、溪洛渡电站施工区,距宜宾仅30公里和200公里,作为金沙江水电滚动开发的前指中心、依托城市和后勤基地,大量的商流、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等各种经济要素正空前聚集宜宾,使宜宾在区域经济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从而为宜宾打造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据统计,向家坝电站总投资430亿元,建设工期5年,平均每天投资2900万元,宜宾县直接作为向家坝电站建设的后勤基地,仅县城每天流动人口就达2万多人,有外地大型建筑、机械等企业20多家在县城挂牌租房办公,每年要为电站建设提供大约价值2000多万元的粮油、肉食、蔬菜、水果等。电站建设还将有力地促进宜宾成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建材中心,预计到2010年,全市水泥生产能力将达到1000万吨。特别是向家坝电站建成后将新增航道300公里,宜宾以上400公里河段千吨级船队可畅通无阻,乌东德、白鹤滩电站建成后宜宾至攀枝花之间的782公里全部通航,航道级别的提升和航运条件的改善,将进一步扩大宜宾作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物流中心的辐射带动范围。
(三)成渝经济圈加速构建。川渝两省市已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将加强合作,共同争取成渝经济区列为国家重点开发区,共同争取国家编制成渝经济区发展规划,共同将成渝经济区建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去年6月出台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通知》,要求成都市和重庆市从实际出发,根据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要求,全面推进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并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大胆创新,尽快形成统筹城乡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为推动全国深化改革,实现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发挥示范和带动作用。成渝经济区未来的空间布局是“两圈、两群、四带”。其中“两群”中的川南城市群和“四带”中的长江上游经济带都涵盖了宜宾,成渝经济圈的加速构建为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更多机遇。
(四)泛珠区域合作深入发展。泛珠合作自2004年实施以来,各省(区)经济增长呈加速之势。2008年9省(区)生产总值约9.26万亿元,增幅在9.5—13%之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0.5—4个百分点。第三、四届论坛成功举办两次泛珠三角区域行政首长与东盟国家商务部官员对话会,积极探索建立泛珠区域与东盟地区互利双赢的稳定合作机制。与此同时,泛珠各省(区)加快推进建设连接东盟的国际大通道,连接云南和泰国的昆曼公路已开通、泛亚铁路即将开工建设,广西正重点建设从南宁经越南、老挝或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到新加坡的铁路和高速公路网。此外,各省(区)还通过泛珠平台加强与欧洲、北美、非洲、中东、俄罗斯的合作,泛珠三角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宜宾作为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门户,在泛珠合作深入发展的背景下,商贸物流战略转换要地的地位更加凸显。
(五)川南城市群加速构建。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提出建设川南经济区等“五大经济区”,省委九届四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重点发展川南等“四大城市群”,这是宜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产业,谋划区域商贸物流中心的又一机遇。宜宾、乐山、自贡、泸州、内江川南五市将融合为区域一体化的城市群,并有望成长为四川省第二大经济区,特别是宜宾和乐山经济总量会逐渐赶上绵阳和德阳。专家林凌认为,加快发展成都、重庆两个特大城市中间地带的城市群,目前最适合成为成渝两地能量交换的是川南城市群。
三、宜宾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构想
战略目标:到2010年、2015年、2020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达到255亿元、410亿元、10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经营面积上1万平方米的购物中心或批发市场分别建成3个、5个、8个以上;年销售5亿元的流通企业分别培育3家、5家、8家以上;全市进出口总额分别达到10亿美元、20 亿美元、40亿美元以上,年均增长15%。
战略步骤:第一阶段(2009—2010年):战略启动期。完成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初步形成市域内科学合理的市场体系和商业格局。第二阶段(2011—2015年):战略攻坚期。全面实施打造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总体规划和相关专项规划,逐步形成辐射川滇黔结合部区域的市场体系和物流网络。第三阶段(2016—2020年):战略完善期。不断优化市场体系和升级物流产业,成功打造成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
战略措施:推进大开放,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构建大物流,做好大服务。
(一)加强区域协作,推进大开放。
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开放作为战略来抓,通过实施开放战略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以开放的姿态、宽阔的胸怀、市场的理念、多赢的意识,积极参与和推进长江流域、金沙江流域、泛珠三角、成渝经济圈、沿江经济带、川南经济区、川滇黔结合部等多层次、多区域合作与协作,探索建立协作各方信息沟通的平台和协商议事的机制。当前尤其要以积极的姿态牵头研究论证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市场构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适时发起召开川滇黔结合部区域3省9地行政首长负责人峰会,在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打破行政壁垒、突破市场封锁、整合地理概念、配置优势资源,共同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交通网络、市场体系、物流渠道、旅游环线和产业链条,增强区域经济要素内部流动的活力和外部竞争的实力。
(二)把握时代趋势,搞活大流通。
提升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物流,加快发展航空快件快递、电子商务业务,积极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积极发展商品总代理、总经销和联营、联销等国际通用的营销方式。鼓励大型连锁商业建设配送中心,加快全市零售商业连锁化、网络化进程。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服务质量,实现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快推进连锁经营由传统零售商业向餐饮、医药、美容美发、洗浴、修理、旅游、健身、书刊等服务业发展,由中心城区向县城、社区、集镇、农村发展,使连锁经营规模保持年均20%以上增速,力争到2010年,连锁经营销售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0%以上。在立足市内市场资源的基础上,瞄准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广阔市场,拓展电子信息、通信产品、教育培训、家政服务、文化娱乐、体育健身、休闲旅游等消费,引导个性化、时尚化、品牌化消费,培育和发展定制类消费。开展“名品进名店”、“品牌产品下乡”等活动。配合安居工程建设,扩大和带动家具、家电、家纺、家饰等消费。大力推动节假日和会展消费,继续举办酒圣节、早茶节、迎春购物月、美食节、啤酒节等展会节庆活动,搭建促进流通、扩大消费的平台,促进会展业发展,带动相关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消费。积极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改造传统农贸市场,创新农产品流通模式,开展“农超对接”活动,支持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建立农产品直接采购基地,培育自有品牌,促进产销衔接。
壮大流通企业。鼓励流通企业发展连锁经营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形成统一规范管理、批量集中采购和及时快速配货的经营优势,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销售价格,让利于消费者,促进居民消费。加强政策引导,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优势资源向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集中,尽快形成一批有较强竞争力的大中型商贸物流企业。在我市已经引进沃尔玛、肯德基、国美、苏宁等国际国内商业品牌的基础上,主动作好包括好又多、人人乐、麦当劳、太平洋百货等其他国内外知名商业品牌的引进。积极引进深圳泛华、中集物流、华宇物流等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力争用5年左右的时间,培育燕君连锁、绿源食品等5户营业额达到10亿元以上的本土商贸流通企业。努力培育壮大安吉物流、天畅物流等本土物流企业。逐步形成一批支撑宜宾商贸流通业快速发展的大企业集群,不断增强宜宾对川滇黔结合部区域内要素的幅射和集聚能力。同时,以市场准入、信用担保、人才培训、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方面为重点,加大对中小商贸企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其成长壮大。
优化流通结构。随着国际化、区域化进程的加快,世界各国经济贸易交往与合作更加密切,国际国内市场面临全方位对接,因此要瞄准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畅通流通渠道,优化流通结构,促进内贸外贸协调发展。通过调整和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推进实施贸易多元化出口战略,积极发展出口基地和出口品牌,扩大提升海关商检的业务规模和水平,积极争取建立电子口岸和早日设立国家级开发区或综合保税区,不断壮大我市外向型经济,增强口岸对周边地区发展外贸的吸引力和带动力。
(三)瞄准战略空间,建设大市场。科学编制市场发展规划。组织力量深入开展市场基本现状调查,在摸清家底准确把握市情的基础上,从区域协调、长远发展的大局出发,以大市场促大发展为理念,因地制宜,适度超前,在修改完善并动态的组织实施好《宜宾市城市商业网点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科学编制宜宾市商品市场体系发展规划、专业市场发展规划、特色商业街区规划和现代物流产业规划,尽快形成商贸物流业发展开放统一的规划体系,引导和保证各类市场健康有序发展。
整合提升现有市场资源。紧紧围绕构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中心的发展目标,整合提升现有市场资源,加快改变我市中心城区商业单中心的格局,尽快打造形成江北、南岸等组团新的商业中心,疏解老城区商业要素和人口聚集的压力,加快建设一批有聚集和辐射功能的批发市场和专业市场。积极规范改造大观楼商圈;加快建设包括莱茵春天购物中心、沃尔玛大型超市、财富广场购物中心在内的南岸商圈;积极打造包括江北金环东路、书香府第在内的江北商圈。积极推进江北五金、机电、建材市场、两路桥聚源农产品批发市场、白沙“汽车总动员”项目和“江北五金机电汽配城”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市场。
引导培育现代市场体系。主动打破市场壁垒和地区封锁,以开放的姿态积极联合周边省市加强区域合作,积极推进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经济一体化进程,共同建设连通云贵川、辐射大西南的区域市场体系。一是构建现代批发体系。加快钢材、化工、纺织、汽配、工程机械等生产资料和工业品、小商品、农副产品、通讯电脑等消费品市场建设,逐步形成以重点批发市场、地区性总代理、总经销企业为主体的商品批发格局,增强骨干批发市场对周边区域的集聚和辐射能力,把宜宾建设成区域性的商品集散中心、流通加工中心、交易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信息发布中心。二是构建物流配送体系。以骨干连锁企业为龙头,按照供应链管理的方式,建设以企业内部配送为主、兼顾社会商业的工业原材料及产品、粮食及农副产品、日用消费品等区域物流配送体系。三是构建农村商品市场流通网络。继续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拓宽工业品下乡渠道,加快建立健全农村流通网络、连锁经营网点和物流配送体系,重点发展直营连锁农家店和配送中心,引导承办企业在“十一五”期间力争在各县建设一个商品配送中心,在所有乡镇和95%以上的行政村建设或改造标准化日用消费品农家店。健全“家电下乡”的销售服务体系,简化手续,加快财政补贴的兑现,特别是要加强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的服务网点建设,提高销售服务网点覆盖率,确保家电下乡产品质量,完善维修服务体系。四是构建社区商业体系。继续开展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抓紧制订社区商业建设规范,完善社区便民商业服务体系,大力推广连锁经营方式,支持连锁企业到城市社区开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便利店、便民店、废旧物资回收网点及维修店,切实方便群众生活。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鼓励服务企业建设家政服务网络中心,整合资源,提供安全便利的家政服务。五是发展各具特色专业市场。结合宜宾实际重点发展白酒展销中心、茶叶交易中心、竹产品交易中心、旧货交易中心、家俱展销中心等较大规模的特色和专业市场。
(四)夯实基础设施,构建大物流。
构筑立体交通网络。积极对接省上打造西部综合交通枢纽战略规划,充分发挥宜宾的区位优势,尽快形成“一道、两港、三铁、四路、五码头、六高速”的交通格局,加快把宜宾打造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一是坚持“以港兴市”战略,突出打造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方面,高度重视并积极配合长江航道局加快推进长江航道叙泸段航道整治工程,尽快使宜宾-泸州-重庆航道全线达到Ⅰ级航道标准,成为四川和川滇黔结合部通江达海的水上运输大通道。同时,加快推进金沙江、岷江航道整治项目的争取和前期工作。另一方面,按照四川省统筹泸州-宜宾-乐山港口群的水运发展规划,力争把宜宾港打造成为长江上游、四川最大的内河航运中心组合港。同时,加快宜宾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配套发展以城市居住、新型工业、港口物流、商贸及其他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开发区,充分集聚川南和川滇黔结合部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把四川宜宾港打造成为开放式综合交通枢纽。二是构建四通八达的高速公路网络。推进沿金沙江流域高速公路项目运作,构建连通六盘水、攀枝花、凉山等区域的沿江经济带快速通道;加快乐宜高速、宜泸渝高速公路的建设,积极做好宜宾-叙永段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尽快融入成渝经济圈高速发展的环形跑道;加快城市环线和市县半小时经济圈快速通道建设,疏导和缓解城区公共交通、人货拥挤的压力,打通县城、工业集中区、物流园区与市区和高速公路网络连接通道。三是打造区域性铁路运输枢纽。充分发挥内昆铁路、宜珙铁路、金筠铁路的作用,合理规划调整铁路货运场站布局,加快建立铁路快捷货运网络体系。加紧做好成贵铁路项目实施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积极助推西遵铁路建设项目,协力打造四川向南通达珠三角的铁路大通道。积极争取成绵峨城际铁路快速客运专线项目向南延伸到宜宾。四是建设区域性航空港。抓住川南机场落户宜宾的机遇,加快推进区域性航空港建设,在完善现有航空运输综合配套功能基础上,积极开辟新的航线航班,逐步形成宜宾与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及部分国外城市相连接的空中走廊,为周边区域提供方便快捷的航空运输服务。五是积极实施“大通关”工程。不断完善安阜码头等口岸建设,增强海关、商检等部门的配套服务功能,建立良好的外贸通关环境,积极发展临港工业和物流,全面提升宜宾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宜宾区域经济竞争力和外向型经济发展潜力。
打造区域物流中心。完善和实施《宜宾市物流发展规划修编》,着力构建“一网两平台、一园区四中心、七个物流服务站”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框架体系,到2020年,宜宾市物流发展基本形成功能健全的物流信息平台和物流运输平台两大支撑平台,基本建成面向不同服务对象、具有不同功能的物流园区、物流中心及物流服务站;物流产业增加值占现代服务业增加值超过30%,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下降到13%左右,第三方物流占物流市场的比重达到25%左右,使现代物流业成为宜宾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基本形成面向机械、化工、能源、酒类、农产品服务的产值过亿的现代物流企业集群;基本实现宜宾港口吞吐能力超过200万TEU,以现代物流发展作为以港兴市的保障体系的战略;形成国内物流、省内物流、市域物流一体化的现代物流圈和物畅其流、快捷准时、经济合理、用户满意的社会化、标准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现阶段重点发展五粮液、天原、丝丽雅等重点企业的企业物流,以及川南粮油物流中心、宜宾烟草物流中心等重点行业的行业物流。并根据市场需求的逐步增加,条件成熟时顺势发展第三方物流。同时,依托港口和交通枢纽优势,加快发展口岸物流和产业基地型物流,着力提高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业务比重。
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加快建设物流公共信息查询系统、物流电子政务信息系统和物流电子商务信息系统及其扩展系统。全面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鼓励现代流通骨干企业和龙头企业积极探索电子贸易,发展电子商务,实现无店铺销售。
(五)改善政务环境,做好大服务。
营造重商氛围。宜宾地处西部内陆盆周山区,远离沿海发达地区和大城市,信息封闭,历来受农耕文化和僰苗文化影响较深,重农抑商的传统意识根深蒂固。要充分挖掘和宣扬“筠连人在柯桥”的崇商文化和创业精神,在全市上下努力营造重商、亲商、厚商、安商以及全民创业的浓厚舆论氛围。各级领导干部要强化市场意识,用商人思维抓商务工作,以市场经济理念推动宜宾经济发展,牢固树立“商贸活市”的发展观念,及时发现和解决流通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组织力量对流通业发展情况进行督促检查,以创新的理念、务实的作风,按照现代市场经济和“推进大开放,搞活大流通,建设大市场,构建大物流”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推进我市现代商贸物流业发展,努力实现建设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目标。完善政策体系。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流通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及我省的有关政策措施,结合宜宾实际及时制定出台《关于促进宜宾现代物流业发展若干政策意见》和《关于重点物流企业和重点物流项目认定实施办法》,对我市如何优化商贸流通业结构和业态、加快市场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扶持商贸物流骨干企业等方面做出具体的政策性规定,从产业引导、证照办理、税费减免、财政扶持、信贷融资以及行政监管等方面为商贸物流企业提供优惠的政策和服务支持。财政、国税、地税、工商、质监、卫生、电力等部门要结合自身实际配套制定具体的执行方案和实施意见。
健全激励机制。一是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支持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和促进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我市流通业基础设施建设,重点支持大中型流通企业做强做大,支持连锁经营等现代流通方式发展。市级财政要逐年增加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市场建设专项资金的规模。采取补助和财政贴息方式,调动地方和社会投入积极性,推动农村流通体系和城市服务体系建设。二是调整完善要素价费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商业用电、用水实行与工业用水、用电同价政策。物价、电力、供水等部门要严格落实鼓励类商业与工业用水、用电同价的各项政策,切实改善商业发展环境,减轻企业负担。三是对列入市“十一五”规划建设的重点商贸物流项目用地,在编制和实施年度土地供应计划时,要根据节约、集约用地的原则,按照土地供应政策,优先安排,并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加快审批速度,缩短土地供应周期。四是金融机构要根据商贸流通企业特点,制订差别化的授信条件,创新担保方式,通过动产、应收账款、仓单质押等方式解决商贸流通企业贷款抵押问题,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商贸物流企业发展。
营造政务环境。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创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和创业环境。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综合监管,保护公平竞争,保障企业、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坚决取消不利于促进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歧视性政策,严格规范规费和税收征管,杜绝乱摊派、乱罚款及部门间重复检查和重复收费,切实为商贸物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力实施“人才强商”工程,加大商贸物流人才培养引进力度,为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第二篇:全力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
宜宾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是秦时“五尺道”、唐代“石门道”和“南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兼得长江黄金水道之便利,自古即为川南及川滇黔结合部物资集散要地,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填不满的叙府”之美誉。近年来,宜宾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成渝经济区规划建设机遇,着力打造承接成渝、联动川南、辐射川滇黔、面向东南亚、西出印度洋的西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取得了初步成效。2010年,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316亿元,商贸物流产值达到179.38亿元;今年1-9月,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69.73亿元,同比增长18.1%。
一、加强基础建设,构建大网络
健全的网络是发展商贸物流产业的基础。在网络建设上,宜宾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加之近年来交通建设如火如荼,信息技术日新月异,宜宾已经初步构建起了川南滇北黔西北商贸物流产业大网络。
一是完善交通网络。“十一五”期间,全市交通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97.6亿元,宜水、乐宜高速公路竣工通车,宜泸渝高速加快推进,将于2012年建成通车,宜宾—西昌—攀枝花、宜宾—昭通、宜宾—叙永—毕节高速前期工作顺利推进;成贵高铁开工建设,全市共有铁路干线、支线、专线10条;内河航运码头51座,航程868.3公里,安阜水运口岸成为全省第二个对外开放口岸,长江航道通过整治全部升级为三级航道;四川宜宾港建设快速推进,已建成13个1000吨级多用途泊位,初步形成以志城港为核心的宜宾港体系,2012年,宜宾港集装箱年吞吐能力将达100万标箱,远期达到500万标箱,临港开发区已申报国家级开发区。宜宾机场迁建项目顺利推进,建成后将成为川滇黔结合部最大的航空枢纽港,跨江成环、沿江成束、呼应成渝、辐射滇黔的“铁、公、水、空”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体系初具规模,着力构建通江达海的“桥头堡”和四川南向东南亚、印度洋的陆上大通道,为重铸“南丝绸之路”辉煌夯实基础。
二是健全流通网络。全力打造以大型商贸物流枢纽为支撑、大型货运站场为节点、骨干商贸物流企业为支柱的现代商贸物流网络体系。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积极实施“网购网销”工程。目前,已建成志城、象鼻2个“铁、公、水、空”转换大型物流枢纽,已启动天柏、珙县等2个大型物流枢纽建设;培育大型商贸物流企业23家,商贸物流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今年5月14日,宜宾市生产的特种纤维经宜宾港志城作业区直达日本神户港,商贸物流网络成功向国际延伸。
三是升级信息和金融网络。结合“智慧城市”建设,着力打造集信息采集、发布、处理为一体的商贸物流综合信息平台。支持金融业发展壮大,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入驻宜宾,鼓励发展微型金融机构,积极发展保险、证券、信息、会展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商贸物流综合信息平台已正式落户临港物流园区,使用统一的接口和数据交换标准,分类打造酒类食品、重型机械、医药化工、汽车、煤炭矿产等特色产业信息平台,及时采集、发布和处理原材料采购、货物中转、产品配送等信息,信息资源实现全面共享。
二、繁荣城乡商贸,建设大市场
商贸物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农业现代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积极参与“三化”进程,进而形成结构合理、联动城乡、生机勃发的新兴产业。
一是做强城市市场,提升辐射能力。以建设100万人口大城市为契机,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规划建设总部经济区,打造老城区、三江口、南岸东区、临港区等7大商圈,着力建成2个商业中心、3—5个大型专业市场、10个以上大型购物广场、8—10条特色商业街区。开展“春茶网购节”、“走进宜宾早茶”、“酒圣节”等大型商业活动。扶持壮大川南五金机电钢材城、川南建材城、汽车及配件市场、白酒展销中心、茶叶交易中心等一批规模大、聚集辐射能力强、专业化程度高的大型专业市场集群。逐步升级以义乌小商品批发市场为代表的工业品、小商品、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国内首家白酒现货交易所—四川联合酒类交易所于9月16日在临港开发区隆重开业,填补了国内白酒现货交易平台空白。1—9月全市商贸物流重点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0.69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54.29%。
二是建设农村市场,完善商贸体系。把市场建设的触点向区县延伸。南溪金盛综合市场、珙县川南综合市场等一批农村综合专业市场全面建成。燕君、绿源等一批大型零售企业深入乡镇开设连锁店,新建改建农家店3223个。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工程”、“迎春购物月”、社区商业“双进工程”、家电以旧换新等惠民工程,家电下乡销售总额达18.47亿元。农家店建设质量管理、连锁配送水平进一步提高。
三是开拓外贸市场,提升竞争能力。已与俄罗斯、中东、东盟、南美、东欧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往来,对外贸易总额逐年攀升。特别是近年来,与南亚等印度洋周边国家的联系和经贸发展迅速,我市已与云南省保山市缔结为友好城市,着力构建西出印度洋的经贸通道,“南丝绸之路”的复兴曙光初现。
依托13个特色园区建设,重点打造纺织纱线、酒类食品、服装等特色优势产品。加快融入加工贸易、服务贸易、网上贸易等新型贸易渠道,扩展对外贸易范围。1—10月,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6.66亿美元,同比增长21.72%。
三、提升流通业态,打造大物流
物流是随商品生产的出现而出现,随商品生产的发展而发展。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物流产业有了新的发展趋势,必须与园区建设、产业布局、电子商务等要素相结合,才能实现发展与服务的有机统一。
一是铸造核心园区,聚集优势企业。全力打造以宜宾港志城作业区和临港物流园为主的临港现代商贸物流园,加快建设酒类食品、机械装备、化工轻纺、矿产、生物制药、新材料等商贸物流功能区。联动建设罗龙、阳春、二龙口等商贸物流园区,打造卫星物流园,形成优势互补、产业互助、信息互通的现代商贸物流园区布局。目前,全球最大港口集团——上海港务集团和全国最大仓储物流企业——中国物资总公司正式签约入驻宜宾;北京欣联物流有限公司、香港亿联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广西中大股份有限公司、成都物华天宝贸易有限公司正式落户临港物流园,为打造临港物流中心及建设“中国西部轻工博览城”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10月,商贸物流园区已完成投资24.8亿元;宜宾港志城作业区集装箱吞吐量突破7000标箱,运输散杂货35亿余吨。力争到2016年,累计实现物流投资400亿元,年实现集装箱吞吐量10万标箱。
二是升级物流形态,提升流通水平。着力发展大型交易市场、连锁商业配送、电子商务、航空快递等新型物流产业。加快培育连锁经营、仓储式商场、特色商业街区和专卖店等新型流通业态。推进连锁经营由传统零售商业向服务业发展,由中心城区向县城、社区、集镇、农村发展。引进了深圳泛华、中集物流、华宇物流等大型商贸物流企业。安吉物流、天畅物流等本土物流企业逐步壮大,农工商结合、商贸结合、商商联合的跨地区、跨部门的商贸物流企业正在形成,物流产品多元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占有率大幅提升。
四、改善政务环境,做好大服务
近年来,宜宾市紧紧围绕第三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强工、重农、壮旅、活商、兴城、富县”发展思路,把繁荣商贸放在举足轻重的位置,牢固树立“商贸活市”的发展理念,整合政策资源,优化扶持措施,出台了《关于促进宜宾商贸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对加大扶持商贸物流骨干企业提出具体要求。积极推进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创造规范、高效、诚信、开放的政务环境和创业环境。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减少行政审批项目,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加强综合监管,保护公平竞争,保障企业合法权益。严格规范收费和税收征管工作,切实为商贸物流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西南半壁忆峥嵘岁月承前启后,戎州叙府展时代风貌继往开来。宜宾市将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全面实施“十二五”规划为契机,进一步畅通渠道、繁荣市场、科学管理,力争到2015年,在中心城区形成3个年销售额上20亿元以上的大商圈,培育进出口总值过亿企业3户,培育产值过亿的现代物流企业20户,全市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0亿元,商贸物流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全面建成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
原文章地址:http:///common.do?method=jiaoyu_news&jyid=2011129104143OPDXQL
第三篇:加快宜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加快宜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市招商引资局局长 毕忠明
宜宾作为长江黄金水道的起点,自古以来就是长江上游有名的水运码头。历史上,宜宾人便擅舟楫之利,“南控滇黔,北接川中腹地”,成为川、滇、黔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贸易十分活跃, 是历史上传统的商贸物流城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陆路交通的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网络的兴建和航空业的发展,长江航运在一段时期日渐萎缩,商贸发展也逐步滞后于经济社会的发展。2008年,在宜宾市委三届六次全会上,提出了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发展战略目标。这既是宜宾发展的需要,也顺应广大市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商贸物流中心的打造,需要硬件建设、软件建设和现代化程度为基础,形成对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集聚力和散发力。现就我市商贸物流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从利用招商引资,借助外力发展宜宾商贸物流中心提出建议。
一、宜宾具备打造商贸物流中心的有利条件
(一)经济实力已经具备。近几年宜宾经济快速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已连续多年居四川省第4位,居川滇黔结合部城市群首位。2009年地区生产总值720多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多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4亿元;国信证券和中信银行入驻宜宾,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42亿元,贷款余额345亿元,信贷净投放达104亿元。这为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区位优势得天独厚。宜宾襟连巴蜀,势牵滇黔,在成渝贵昆几何辐射中心,位居国家“五纵七横”交通规划中南北干线、成渝经济区及攀西——六盘水地区与长江“黄金水道”的重要交汇点。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区位优势,使宜宾成为沟通东西、连接南北的战略转换要地,四川沿江开放和成渝经济区连接南贵昆经济区走向东南亚的重要门户,长江产业带西延理想的生长点和增长极。在两百公里半径内有自贡、泸州、内江、乐山、昭通、毕节等城市,区域内常住人口2000多万人,区域购买力潜力巨大,市场覆盖面广阔。这为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提供十分有利的自然条件。
(三)资源优势十分明显。矿产、水能、旅游等资源富集,工业基础比较雄厚,经济发展的潜力巨大, 城市人口和流动人口将大幅增加, 淌费需求也将大幅提高。与周边城市相比,宜宾自然资源、矿产资源、水能资源均有相对优势,为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空间。
(四)宜宾交通基础设施日益完善。随着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交通枢纽战略的实施和加快推进,其铁、公、水、空配套完善的主体交通运输体系将进一步完善,特别是空运、水运及铁路运输同时援用,在以宜宾为中心的280公里半径范围内,只有宜宾同时具备这些所有的条件,其物流成本将具备相对较低廉的优势,为发展商贸物流中心提供了良好的交通硬件。
(五)开放型经济发展态势强劲。2007年全市招商引资共引进到位市外资金136亿多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8年,引进到位省外资金132亿 多元,首次突破百亿大关;2009年,引进市外,省外到位资金首次双双突破两百亿大关,分别达到296亿元,228亿元;2010年双双突破三百亿大关,截止11月底市外到位资金已达376亿元,省外到位资金巳达330亿元。已经成立了成都海关驻宜办事处、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宜宾办事处。全省规划最大的内河航运港宜宾港已开工建设。世界500强企业沃尔玛、美国胜腾、法国拉法基等跨国公司和三峡总公司、葛州坝集团、中电国际等国内大企业已竞相落户宜宾,宜宾的知名度和商气、人气已得到了较大的提升。这为宜宾加快发展商贸物流中心起到了较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
二、宜宾商贸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周边城市物资的吸引力不强、发散力不足。商贸物流中心是相对于一定的范围而言的,作为商贸物流中心,它应该是周边各地物资的流向集中地,也是周边城市发展获得所需原材料及商品货源的供给地。周边城市物资需要借道宜宾对外转运,以获得较高利润,也要在宜宾才能获得较低成本的原材料和商品供给。如果没有建成这样的中心,那商贸物流心就只能是概念、口号,而不是真正的中心。因此,宜宾要建设的商贸物流中心,显然不仅是相对于九县一区而言的,而是相对于川南五市及邻近的云南昭通以及贵州毕节乃至更宽的范围而言的。从目前来看,宜宾还有很大的差距。
从市场建设硬件方面,目前宜宾也不具备对周边城市物资集聚力和散发力的条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2008年底,全市建筑面积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有21个,其中10000平方米以上的有13个;年交易额在3000万元以上的商品交易市场14个,其中上亿元的有3个。上规模和上档次的物流场所和物流企业也屈指可数,而且市场门类单一,布局极合理。零售市场多,批发市场少;综合市场多,专业市场少;生活消费品市场多、生产资料市场少;以街为市比较明显,缺乏市场规范管理。没有形成龙头集散市场,品牌效应不强,服务功能不完善,信息化程度、现代化程度都不高。这些条件决定了,宜宾还无法吸引周边的物资流向。相反,却有部分物资流向周边城市的迹象。如,邻近部分城市的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城市功能等建设已经明显走在了宜宾的前面,特别是世界及国内知名品牌名店的入驻与发展,已经对宜宾市民产生了一定的吸引力,出现了部分市民到附近城市购物、消费的现象。仅管一些有识人士在几年前就提出上述现象并提出改善建议, 但改观不大。近两三年来, 一些外地客商已经看出了宜宾在这方面的差距,并看到了这种差距中的商机,纷纷来宜宾考察, 希望在宜投资商贸和物流建设项目, 但是, 大都没有结果。
(二)规划滞后于经济发展,布局受制于城市规划。虽然宜宾有城市建设规划,也有商业网点及商贸物流发展的规划,但融合不好,起点不高,几乎实施不了,更体现不出长江上游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特点和作用,以致许多大的商贸物流项目招不进来更落不下去。近两年在招商引资过程中,希望来宜宾考察的投资者不少,但具体到项目时,就存在供地规划不能落实、大型商场找不到符合条件的场地、项目促进遇到撤迁遇阻等问题。如在招商引资项目的洽谈及促进中,麦当劳品牌店多次来宜宾考察找不到适合的场所,宜必思酒店项目签约4年后仍难以实施等等。
(三)商贸物流中心的概念模糊,没有相应的配套政策。许多人士把商贸物流中心建设与商住小区混同,将商业地产与住宅地产混同,一律视为竞争性行业,在土地供应、价格确定、出让方式等诸多方面釆用同一模式,使大型商业地产商望而生畏,不敢进驻宜宾,以致于周边城市综合市场、专业市场、生活用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迅猛发展,吸引了大批宜宾人前往投资。甚至在宜宾设点推销、每周数辆大巴车专门接送,使宜宾人包里的资金投到了周边城市的市场建没之中,导致宜宾市打造川、滇、黔结合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成为一句口号。殊不知大型商贸市场有许多条件如品牌集聚、商品货物运送、经营理念和模式、人气培育、停车场建设、投资回报周期长短等方面与住宅小区都有巨大差别,所以许多房地产开发商一般不敢涉足商业地产和专业市场建设,即使免强进入,大多以不成功告终。正如宜宾城区内拟建一座五星级酒店一样,说了多年仍无结果。当然,商业地产商也可能会建造部分住宅甚至门面房进行出售,但那是对大量持有商业房产在短期内不能收回投资的一种弥补。目前,许多沿海城市尽管土地稀缺,为了发展商贸,以10%甚至5%的住宅地价出让给商业地产商建市场,并且明确地块中商业用房面积超过总建筑面积40%以上,即按商业用地给予优惠。
三、加快宜宾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建议
思路决定出路。要加快我市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的主要对策是:规划先行、政策引导、借助外力,以改善交通、开拓市场、提升服务为主线,大力推进城市功能建设、市场体系建设和服务意识培养,努力实现构建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目标,以抓工业大项目的思路,推进宜宾作为川、滇、黔结合部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一)高起点规划,细条款实施。宜宾及周边城市都有打造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的规划或设想,最终谁能成为中心,不是规划说了算,也不是哪个城市政府说了算,省政府更不会以一纸命令来为哪个城市命名,最终只能由实际形成的市场来决定。因此,宜宾要建成商贸物流中心,高起点的规划十分关键,不能在规划上落后于周边城市,尤其是不能只规划生活性市场,更要大手笔的规划各类大型生产性专业市场,不但要规划市场,还要规划与市场配套的交通、物流、停车场等等。要逐步让周边城市及企业界人士形成一种共识——缺少生活性商品或生产性原材料、零部件、配件等,到宜宾去买的思维。
其次是要细条款实施。在高起点规划的前提下,实施或建设速度将决定谁会最终成为商贸物流中心。中心的建设不是口号喊出来的,也不能一口就吃成胖子,没有具体的实施条款作保证,中心建设就会成为空谈,这方面的教训太深刻。因此,必须在领导分工、进度安排、部门责任、发展步骤上具体到位,最好有惩罚性的措施约束,确保规划落实。
(二)更新思想观念,强化政策引导。更新观念,一是要更新“建设商贸物流中心就是建设几个商业市场的观念”。商贸物流中心需要大量的综合及专业商场作支撑,但大量的综合及专业市场,只是商贸物流中心的外在形式,其实质是通过综合及专业市场建设,构建对周边地区货物集聚与散发的转换要地,形成周边需要的货物在宜宾能找到,周边要输出的货物能通过宜宾转运的格局。二是要更新“大型市场基地建设是竞争性行业、能及时赚钱的观念”。改变此观念,目的是尽量减少对大型商贸物流场地建设的诸多限制或苛求,使中心建设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要象建工业集中区那样建商贸物流中心。
政府的支持和政策的扶持,要在建设用地、项目包装、规费上缴、征地撤迁、资金补贴等方面综合进行。在用地方面尽量考虑参考工业用地价格,采用带条件挂牌出让的方式;在项目的包装推出时,可与房地产项目打捆,增强吸引力;在税费处理上,可考虑除了上缴国家和省上的税收及规费外,本级地方留存部分“二奖三减半”;当涉及项目撤迁时,以投资者出资,地方政府协调的办法,共同完成;重大、重点及具有影响力的投资企业来宜宾投资市场建设,可考虑适当的财政补贴(杭州,政府明文规定,对服务业的场地建设,按每平方米30元现金给予补贴)等等。通过这些基本条件的解决,吸引外来投资者,特别是有品牌影响力的投资者来宜宾发展物流企业,促进商贸物流中心迅速建成。
(三)加快城市功能建设、改善城市商业格局。继续提升宜宾通往周边昭通、内江、乐山、自贡、重庆等城市的交通运力,使周边城市的商品、资金、信息能在宜宾与各个城市之间顺利穿梭;加快对宜宾通往市内各区县的道路运行速度,使各区县的各种资源能顺利地在宜宾集结;加快城市环线建设,将老城、江北、南岸连成一体,使市内的商贸物流企业能相互补充,互通有无;加快三江口中央商务区项目建设的推进工作,使之尽快成为川南地区具有集聚性、规模性、带动型的商业龙头企业聚集区;加快江北重点商圈建设,引导老城商圈消费群体向外分流,利用老城改造的契机促进老城商圈商业设施和商业形态的升级,提升城市形象。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借助外力是关键。按照“抓紧、抓大、抓好、抓实”的工作思路,规划布局一批重点市场建设项目,包装一批成熟度高、吸引力强的优势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入驻宜宾,改善现有的、陈旧的商业模式。
(五)培育现代服务业态,支撑物流中心建设。物流中心的形成,必将有大量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将对服务业产生极大需要,因此,配套发展好餐饮、酒店、金融、会展、旅游休闲设施,为中心建设搭建基本的平台十分必要。
第四篇: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解读
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战略解读 市委书记李亿龙在“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一文中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怀化要加快发展、后发赶超,必须以科技支撑发展、引领未来。”正是这种对科技与发展内在关系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市委、市政府在谋划怀化未来发展时,把“科技引领”摆在了四大战略的首要位置。这是坚持科学发展的正确抉择,也是推进富民强市的智慧之举。
坚持科技引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人类社会从打石取火、刀耕火种到工业革命、信息技术,伴随科技一路走来,一部世界发展史就是一部科技革命史。作为后发展地区,怀化的未来,希望在科技、潜力在科技。从发展现状看,我市经济总体上处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现代农业、现代商贸物流业的起步阶段,总量不大、质量不高、后劲不足以及对资源、能源依赖度过高,仍然是困扰我市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突破这一难点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依靠科技进步破解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技术瓶颈,推动经济增长由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转变,真正实现科技引领发展,创新支撑跨越。从发展任务看,我市已经进入加快发展、后发赶超的关键时期,任务艰巨,形势逼人。这个时候尤其需要保持清醒头脑,那就是只有借鉴别人经验的跨越、没有跟随别
人老路的赶超,统筹速度与质量、当前与长远、快速与持续,在科技创新中另辟蹊径,走出一条切合怀化实际的新路子。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区域经济的竞争,核心是科技创新能力的比拼。当前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难题,不论是调整产业结构,还是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不论是提高市场竞争力,还是开拓新的市场,归根到底要靠科技进步。只有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打造知名品牌,促进产业升级,才能保持经济增长的强劲势头。
坚持科技引领必须推动科技创新。创新就是灵魂,创新就是生命。一切经济组织和实体都必须紧抓科技创新这一主题,加快技术引进、改造与培育,用现代科技来装备现代产业,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打造知名品牌,提升市场竞争力,推动各类产业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外延发展向内涵发展转变。科技创新要突出企业的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加大创新力度,使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的决策主体、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应用主体,成为组织和整合人才资源的主导力量。要根据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原则,建立多边技术协作机制,积极引导企业与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采取共同开发、委托开发、引进成果等多种形式,组建研发平台,实现产品研制、技术嫁接、工艺改造和设备更新。通过加强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联系与合作,推进产学研一体化,确保科技进步贡献率和应用型科技成果推广率不断提升。同时,要着力拓展科技创新的领域和层面,使科技创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发挥“动力源泉”作用。
坚持科技引领必须突出人才建设。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要以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为重点,以发挥人才最佳效绩为目的,通过人才政策的逐步完善和实施,建设一支高素质、高绩效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和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带动和促进我市人才队伍的全面建设。农村实用人才方面,要努力建设一支懂技术、会管理,能够带头推广实用科学技术、引导农民致富的乡土人才队伍。要加快人才工作改革,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工程和优势产业,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实行“柔性”流动机制,多渠道引进外地优秀人才,凝聚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和科技人才;充分发挥市场对人才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消除阻碍人才流动的体制障碍,完善收入分配制度,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吸引和整合各类优秀人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基础教育,实施各类人才培养工程,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蓄
能池”作用。
坚持科技引领必须创造良好环境。首先,要强化全社会的科技意识。只有认识上的清醒,才有行动上的坚决。正如李亿龙同志经常强调的那样:“没有对科技认识的提高,没有科技意识的增强,永远不可能发展,永远不可能赶超。”全市上下务必统一思想,充分认识科技的战略地位,坚持从基础抓起,从现在抓起,从学校和企业抓起,不断增强全民科技意识,让“人人重视科技、个个学用科技”成为习惯,变成常态,形成全民创新的良好氛围。第二,要加大科技投入。继续推进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社会化、市场化、多元化投入体系建设,通过政府组织引导、市场利益诱导,促进民间资本向科技产业聚集。建立健全科技风险投资基金,支持创业风险投资企业的发展。鼓励商业银行按照“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与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稳定的银企关系,加强合作,激发活力。第三,要加强科技管理。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开辟科技推广 “绿色通道”,加快构建完善的科技成果推广体系。积极推行项目技术审查制度,鼓励引进高新技术项目和先进适用技术项目,禁止高消耗、高污染项目落地,淘汰落后装备和技术,限制盲目、重复引进。
作者:怀化日报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