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银联直联终端应用规范第1部分直联POS终端应用接口规范1[小编推荐]
次
前 言 IV 1 范围 2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2 3 术语和定义 3 3.1 银行卡 bank card 3.2 磁条卡 magnetic stripe card 3 3.3 销售点终端 point of sale;POS 3 3.4 POS中心 POS center 3 3.5 特约商户 merchant 3 3.6 持卡人 card holder 3 3.7 发卡行 issuer 3 3.8 收单行 acquirer 3 3.9 参考号 reference number 3.10 交易批次号 batch number 4 3.11 主账号 primary account number 4 3.12 交易处理码 processing code 4 3.13 POS流水号 trace number 4 3.14 服务点输入方式码 point of service entry mode 4 3.15 授权码 authorization number 4 3.16 响应码 response number 3.17 个人标识码 personal identification number; PIN 4 目3.18 报文鉴别码 messang authentication code;MAC 4 3.19 安全控制信息 security control related information 4 3.20 密钥加密密钥 key encryption key; KEK 4 3.21 工作密钥 working key;WK 5 3.22 EMV Europay MasterCard VISA 5 3.23 集成电路卡 integrated circuit card 5 3.24 支付系统环境 payment system environment;PSE 5 3.25 应用标识 application identifier;AID 5 3.26 应用标签 application label 3.27 应用首选名称 application preferred name 3.28 应用选择指示符 application selection indicator;ASI 5 3.29 脚本 script 3.30 应用认证密文 application authentication cryptogram;AAC 3.31 授权响应密文 authorization response cryptogram;ARPC 5 3.32 授权请求密文 authorization request cryptogram;ARQC 5 3.33 数据对象列表 data object list;DOL 6 3.34 fallback 6 3.35 终端行为代码 terminal action code;TAC 6 3.36 交易证书 transaction certificate;TC 3.37 终端校验结果 terminal verification results;TVR 6 3.38 交易验证码 transaction authorization crypogram;TAC 6 3.39 EP electronic purse 6 3.40 PSAM卡 6 3.41 TMS 6 3.42 刷卡金额 6 3.43 持卡人折扣 6 3.44 扣持卡人金额 3.45 分期付款特约商户 7 3.46 分期付款首期金额 3.47 分期付款持卡人手续费3.48 分期付款期数 3.49 分期付款项目编码 7 3.50 持卡人主账户 7 3.51 电子现金帐户 7 3.52 电子现金 7 3.53 快速借/贷记应用 7 3.54 积分兑换特约商户 7 3.55 商品代码 7 3.56 积分消费交易 3.57 积分消费撤销交易 8 3.58 自付金 8 3.59 手机芯片 8 3.60 非接触式支付方式 8 3.61 部分扣款 8 3.62 返回余额 8 4 POS终端管理功能 4.1 系统管理 8 4.2 操作人员管理 13 4.3 应用管理 13 5 POS终端交易功能 5.1 联机交易功能 16 5.2 离线交易功能 19 6 POS终端界面 8 6.1 界面基本要求 20 6.2 交易界面 20 7 POS终端交易处理流程 53 7.1 读卡处理 54 7.2 余额查询 57 7.3 明细查询 60 7.4 消费 62 7.5 消费撤销 71 7.6 退货 76 7.7 预授权 78
7.8 追加预授权(不支持)7.9 预授权撤销
7.10 预授权完成(通知)84 7.11 预授权完成(请求)86 7.12 授权完成撤销
7.13 IC卡圈存交易处理流程 88 7.14 离线结算 95 7.15 结算调整 96 7.16 批结算 97 8 消息域说明 98 8.1 说明 99 8.2 数据类型 100 8.3 数据元名称及其定义 100 9 POS终端消息交换说明 135 9.1 消息格式说明 135 9.2 交易类 9.3 离线类 9.4 管理类 137 183 189 10 POS终端凭证要素及格式要求 197 10.1 交易凭证要素
198 10.2 签购单支持卡号屏蔽 198 10.3 签购单要求及参考样式 198 10.4 交易凭证尺寸要求(套打)205 10.5 签购单印刷要求(套打)205 附 录 A(规范性附录)个人标识码(PIN)的加密和解密方法 207 A.1 用于PIN加、解密的主账号PAN取法 207 手输卡号 207 刷卡方式 207 A.2 PIN的长度
207 A.3 PIN的字符集 207 A.4 PIN格式 207 附 录 B(规范性附录)POS终端MAC的算法 209 附 录 C(规范性附录)对应答码的处理 211 附 录 D 发卡银行中文名称和简称 214 前 言
本标准在编写过程中主要依据《银行磁条卡销售点终端规范》(JR/T0001-2001)、《中国集成电路(IC)卡规范》,在编写中也广泛征求了POS终端生产厂商、系统集成商和部分商业银行的意见。
本标准对银行磁条卡及IC卡销售点终端的有关内容做了具体规定。销售点终端必须能够受理国内磁条卡交易,根据需要受理国内IC卡、国外磁条卡或国外IC卡交易。
所有磁条卡或IC卡交易通过通信网络直接送到POS中心,POS终端所能接受的银行卡卡种和发卡行的行别将由POS中心进行判别,所有交易将由POS中心统一进行转接。
本标准本次主要修订内容如下:
――增加PBOC 电子钱包和借/贷记IC卡交易的有关内容。――增加了部分扣款和返回余额的有关内容。――增加了积分兑换交易(含联盟积分)的有关内容。――增加手机芯片消费交易的有关内容(该交易为可选交易)。――增加了自动折扣交易的有关内容。――增加管理类交易界面的规定。――修改了分期付款交易的有关内容。――支持银联卡卡号屏蔽需求。――整理了签购单的要素和打印要求。――明确不再支持追加预授权交易。
――将规范分成第1部分:终端设备要求和第2部分:交易说明及应用接口。――第一部分:终端设备要求对终端硬件、软件、安全方面作了规定。――第二部分:交易说明及应用接口规定了终端支持的各种交易的流程及终端上送报文的格式。
本次标准的修订版本代替Q/CUP 007-2006版本。本标准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管理部组织制定和修订。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中国银联上海信息中心、技术管理部、电子支付研究院
本标准的主要起草人:闫强、郝建明、刘娟娟、邵阔义、张炼、于洪亮、徐志忠、黄发国、李蓓璇、蒋海俭、徐静雯、姜红、刘志宇、李伟、周皓。中国银联直联终端应用规范 第1部分 直联POS终端应用接口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磁条卡及IC卡销售点终端标准,其中规定了:磁条卡及IC卡特约商户销售点终端的硬件要求、软件要求、安全要求、终端的应用功能及终端的报文格式。不涉及磁条卡或IC卡交易主机端的规定。
本标准适用于受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发行使用的人民币银行卡(磁条卡或IC卡)及外币银行卡(磁条卡或IC卡)的各种销售点终端设备。
银行卡销售点终端以下简称为POS终端。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312-1980 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 GB/T 4943-1995 信息技术设备(包括电气事务设备)的安全 GB/T 6833.2~6833.6-1987 电子测量仪器的电磁兼容性试验规范 GB/T 9254-1988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干扰极限值和测量方法 GB/T 14916-1994 识别卡物理特性 GB/T 15120.1-.5-1994 识别卡 记录技术
GB/T 15150-1994
第二篇:赵庄联小规范办学行为工作总结1
2011-2012赵庄联小规范办学行
为工作总结
教育的深入发展,呼唤全新的办学思想。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既是学校管理的常规工作,也是我校当前十分紧迫的重点工作,我校认真落实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精神,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学、依法执教,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力营造良好教育环境,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充分领会大会精神,认真安排布署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我镇以课堂改革为核心,抓集体备课,抓集体教研,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成绩固然可喜,但问题亦不容忽视,如:个别学校学生在校时间过长,个别教师搞题海战术,学生课业负担出现了加重倾向。首先,我们召开了校干部会议,认真学习了全市教育教学工作会议上对规范办学行为的要求,重温了《新泰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其次,要求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新《义务教育法》,并依据相关要求,对本校的办学行为进行深入细致地自查自纠;第三,学校成立规范义务教育阶段办学行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举报电话,加大对各校落实有关规定的督查力度,规范办学行为。
二、采取有效措施,全力落实规范办学行为工作
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不得提前或推迟,确保小学生每日在校时间不超6小时,学校认真制定课外活动计划,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每天安排课间操、眼保健操,保证学生每天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目前,我校时间过长现象已得到有效控制,并保证了学生每天1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
2、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控制学生作业量。学校以集体教研为抓手,加强教育教学研究,改革课堂教学模式,用先进的理念指导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教师精选作业内容,提高作业质量,坚决杜绝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作业,提倡布置弹性作业,校校教导处采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加强对各科作业的管理与协调。目前,小学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其它年级作业量控制在1小时以内。
3、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布的课程计划。我校认真开设写字课、诵读课,确保做到“五要五不要”(要坚持按标准课时开设,不准随意增减课时;要坚持按课程设置开课,不准随意增减科目;要坚持按课程标准要求教学,不准随意提高或降低教学难度;要坚持按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把握进度,不准提前结束课程或搞突击教学;要坚持按规定进行考试,不准随意增加考试次数。)对课程改设情况,尤其是“音、体、美、劳”及“两课”开设情况进行督查。
4、坚持科学的评价观。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以“分数”论英雄,不以学科成绩作为评定学生的唯一标准,严格控制考试次数,小学每学期仅进行一次学科考试.5、加强师德教育,严格师德考核,不断提高教师的道德素养。我学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师德先进个人事迹,学习现代教育理论,要求教师有敬业爱生精神,树立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关心尊重每一名学生。目前,我学已基本杜绝体罚、变相体罚学生现象,完全杜绝了有偿家教现象。
6、严格学生用书管理。我镇严格按市教育局颁布的教科书、教学参考书和教学挂图目录中规定的科目和版本征订教学用书,严格按省定标准收费,不定购和使用盗版教学用书,不超标准收费,不以任何形式组织学生购买教辅资料。目前,没有向学生推荐或要求学生统一购买教辅用书现象。
三、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音、体、美三门课程个别学校只能开齐,不能开足、上好。音、体、美专业教师匮乏,现有音、体、美教师专业水平较低;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资源短缺,小学体育教师没有编排有序、科学合理的教材。
2、每当临近考试个别教师和学校便展开题海战术,推迟放学时间,或挤占音、体、美课,补习文化课。主要原因:一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分数至上”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二是教师害怕“中考”、“小考”失利,领导和家长“兴师问罪”;三是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效果差,学生不能自主学习所教科目。
3、对学生评价在形式上是等级制,而实质上仍是百分制。主要原因:一是现行考试仍以百分制为主,以分数确定等级,注定无法真正落实等级制;二是家长通过多种渠道扫听学生分数,最终学生的分数成为公开的秘密;三是个别教师仍以分数论英雄,用一把尺子衡量学生。
四、今后的工作思路和措施
接受社会监督。面向社会公开规范办学的基本要求,以公告形式在公示栏公示,积极主动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学校定期举行教学开放日、开放周、开放月等活动,主动接受社会和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水平的监督。
总之,今后我们将以《教育法》为指针,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规范办学行为,全力提高我校教育教学质量,营造和谐的教育教学环境。
第三篇: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1部分:管理规范
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第1部分: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院消毒供应中心(CSSD)管理要求、基本原则、人员要求、建筑要求、设备、设施、耗材要求和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医院CSSD和为医院提供消毒灭菌服务的社会化消毒灭菌机构。暂未实行消毒供应工作集中管理的医院,其手术部(室)的消毒供应工作应执行本标准。已采取污水集中处理的其他医疗机构可参照使用。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期限随后所有的修改(不包括勘误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不注明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19633最终灭菌医疗器械的包装
WS310.2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技术操作规范 WS310.3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3部分:清洗消毒及灭菌效果监测标准 消毒技术规范卫生部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消毒供应中心central sterile supply department,CSSD
医院内承担各科室所有重复使用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
3.2去污区decontamination area
CSSD内对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包括运送器具的清洗消毒等)的区域,为污染区域。
3.3检查、包装及灭菌区inspection and packing sterilization area
CSSD内对去污后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进行检查、装配、包装及灭菌(包括敷料制作等)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3.4无菌物品存放区sterilized articles store area
CSSD内存放、保管、发放无菌物品的区域,为清洁区域。
3.5去污decontamination
去除被处理物品上的有机物、无机物和微生物的过程。
3.6外来医疗器械loaner instrumentation
由医疗器械生产厂家、公司租借或免费提供给医院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4管理要求
4.1医院
4.1.1应采取集中管理的方式,对所有需要消毒或灭菌后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由CSSD回收,集中清洗、消毒、灭菌和供应。
4.1.2内镜、口腔诊疗器械的清洗消毒,可以依据卫生部有关的规定进行处理,也可集中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外来医疗器械应按照WS310.2的规定由CSSD统一清洗、消毒、灭菌。
4.1.3应理顺CSSD的管理体制,使其在院长或相关职能部门的直接领导下开展工作。
4.1.4应将CSSD纳入本机构的建设规划,使之与本机构的规模、任务和发展规划相适应;将消毒供应工作管理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
4.1.5鼓励符合要求并有条件医院的CSSD为附近医疗机构提供消毒供应服务。
4.2消毒供应中心
4.2.1应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器械管理(包括外来医疗器械)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
4.2.2应建立质量管理追溯制度,完善质量控制过程的相关记录,保证供应的物品安全。
4.2.3应建立与相关科室的联系制度
4.2.3.1主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常见的医院感染及原因、掌握专用器械、用品的结构、材质特点和处理要点。
4.2.3.2对科室关于灭菌物品的意见有调查、有反馈,落实持续改进,并有记录。5基本原则
5.1 CSSD的清洗消毒及监测工作应符合WS310.2和WS310.3的规定。
5.2 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再处理应符合使用后及时清洗、消毒、灭菌的程序,并符合以下要求:
a)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的皮肤、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
b)接触皮肤、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c)被朊毒体、气性坏疽及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执行WS310.2中规定的处理流程。
6人员要求
6.1 医院应根据CSSD的工作量及各岗位需求,科学、合理配置具有执业资格的护士、消毒员和其他工作人员。
6.2 CSSD的工作人员应当接受与其岗位职责相应的岗位培训,正确掌握以下知识与技能: a)各类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的清洗、消毒、灭菌的知识与技能。
b)相关清洗、消毒、灭菌设备的操作规程。
c)职业安全防护原则和方法。
d)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知识。
6.3 应建立CSSD工作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度,根据专业进展,开展培训,更新知识。7建筑要求
7.1基本原则
医院CSSD的新建、扩建和改建,应遵循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原则,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医院建筑和职业防护的相关要求,进行充分论证。
7.2基本要求
7.2.1 CSSD宜接近手术室、产房和临床科室,或与手术室有物品直接传递专用通道,不宜建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
7.2.2周围环境应清洁、无污染源,区域相对独立;内部通风、采光良好。
7.2.3 建筑面积应符合医院建设方面的有关规定,并兼顾未来发展规划的需要。7.2.4建筑布局应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
7.2.4.1辅助区域包括工作人员更衣室、值班室、办公室、休息室、卫生间等。工作区域包括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含独立的敷料制备或包装间)和无菌物品存放区。
7.2.4.2工作区域划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如下:
a)物品由污到洁,不交叉、不逆流。
b)空气流向由洁到污;去污区保持相对负压,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保持相对正压。
7.2.4.3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湿度、机械通风的换气次数宜符合表1要求;照明宜符合表2的要求。
表1工作区域温度、相对温度及机械通风换气次数要求
工作区域 温度/℃ 相对湿度/(%)换气次数(次/h)
去污区 16~21 30~60 10
检查、包装及灭菌区 20~23 30~60 10
无菌物品存放区 低于24 低于70 4~10
表2工作区域照明要求
工作面/功能 最低照度/(lux)平均照度/(lux)最高照度/(lux)
普通检查 500 750 1000
精细检查 1000 1500 2000
清洗池 500 750 1000
普通工作区域 200 300 500
无菌物品存放区域 200 300 500
7.2.4.4工作区域设计与材料要求,应符合以下要求:
a)去污区、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之间应设实际屏障。
b)去污区与检查、包装及灭菌区之间应设洁、污物品传递通道;并分别设人员出入缓冲间(带)。
c)缓冲间(带)应设洗手设施,采用非手触式水龙头开关。无菌物品存放区内不应设洗手池。
d)检查、包装及灭菌区的专用洁具间应采用封闭式设计。
e)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墙壁应无裂隙,不落尘,便于清洗和消毒;地面与墙面踢脚及所有阴角均应为弧形设计;电源插座应采用防水安全型;地面应防滑、易清洗、耐腐蚀;地漏应采用防返溢式;污水应集中至医院污水处理系统。
8设备、设施
8.1清洗消毒设备及设施医院应根据CSSD的规模、任务及工作量,合理配置清洗消毒设备及配套设施。设施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或规定。
8.1.1应配有污物回收器具、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装置、干燥设备及相应清洗用品等。
8.1.2宜配备机械清洗消毒设备。
8.2检查、包装设备:应配有带光源放大镜的器械检查台、包装台、器械柜、包装材料切割机、医用热封机及清洁物品装载设备等。
8.3灭菌设备及设施:应配有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装、卸载设备等。根据需要配备灭菌蒸汽发生器、干热灭菌和低温灭菌装置。各类灭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并设有配套的辅助设备。
8.4储存、发放设施:应配备无菌物品存放设施及运送器具等。
8.5防护用品
8.5.1根据工作岗位的不同需要,应配备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包括圆帽、口罩、隔离衣或防水围裙、手套、专用鞋、护目镜、面罩等。
8.5.2去污区应配置洗眼装置。
9耗材要求
9.1清洁剂: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根据器械的材质、污染物种类,选择适宜的清洁剂。
9.1.1碱性清洁剂:pH值≥7.5,应对各种有机物有较好的去除作用,对金属腐蚀性小,不会加快返锈的现象。
9.1.2中性清洁剂:pH值6.5~7.5,对金属无腐蚀。
9.1.3酸性清洁剂:pH值≤6.5,对无机固体粒子有较好的溶解去除作用,对金属物品的腐蚀性小。
9.1.4酶清洁剂:含酶的清洁剂,有较强的去污能力,能快速分解蛋白质等多种有机污染物。
9.2消毒剂:应选择取得卫生部颁发卫生许可批件的安全、低毒、高效的消毒剂。
9.3洗涤用水:应有冷热自来水、软水、纯化水或蒸馏水供应。自来水水质应符合GB5749的规定;纯化水应符合电导率≤15Us/cm(25℃)。
9.4灭菌蒸汽用水应为软水或纯化水。
9.5润滑剂:应为水溶性,与人体组织有较好的相容性。不破坏金属材料的透气性、机械性及其他性能。
9.6包装材料:包括硬质容器、一次性医用皱纹纸、纸塑袋、纸袋、纺织品、无纺布等应符合GB/T19633的要求。纺织品还应符合以下要求:为非漂白织物;包布除四边外不应有缝线,不应缝补;初次使用前应高温洗涤,脱脂去浆、去色;应有使用次数的记录。
9.7消毒灭菌监测材料:应有卫生部消毒产品卫生许可批件,在有效期内使用。自制测试标准包应符合《消毒技术规范》有关要求。
10相关部门管理职责与要求
10.1护理管理部门、医院感染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设备及后勤管理等部门,应在各自职权范围内,对CSSD的管理履行以下职责:
a)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CSSD的工作人员。
b)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将消毒供应专业知识和相关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纳入CSSD人员的继续教育计划,并为其学习、交流创造条件。
c)对CSSD清洗、消毒、灭菌工作和质量监测进行指导和监督,定期进行检查与评价。d)发生可疑医疗器械所致的医源性感染时,组织、协调CSSD和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分析,提出改进措施。
e)对CSSD新建、改建与扩建的设计方案进行卫生学审议;对清洗、消毒与灭菌设备的配置与质量指标提出意见。
f)负责设备购置的审核(合格证、技术参数);建立对厂家设备安装、检修的质量审核、验收制度;专人负责CSSD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修,并建立设备档案。
g)保证CSSD的水、电、压缩空气及蒸汽的供给和质量,定期进行设施、管道的维护和检修。
h)定期对CSSD所使用的各类数字登记表如压力表、温度表等进行校验,并记录备查。10.2物资供应、教育及科研等其他部门,应在CSSD主管院长或职能部门的协调下履行相关职责,保障CSSD的工作需要。
第四篇:邮政营业系列标准 第1部分:管理规范
邮政营业系列标准 第1部分:管理规范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2012年1月
目 次
前言.............................................................................III 1 2 3 4 范围.................................................................................4 规范性引用文件.......................................................................4 术语和定义...........................................................................4 职责.................................................................................5
4.1 支局长.............................................................................5 4.2 营业班长...........................................................................5 4.3 质量检查员.........................................................................6 4.4 系统管理员.........................................................................6 5 邮政营业局所设置和管理...............................................................6 5.1 管理模式...........................................................................6 5.2 网点布局...........................................................................6 5.3 设置原则...........................................................................6 5.4 营业时间...........................................................................6 5.5 经办业务...........................................................................7 5.6 邮政营业局所的设置和撤销...........................................................7 6 基础管理.............................................................................7 6.1 基础资料...........................................................................7 6.2 业务资料...........................................................................7 6.3 劳动管理...........................................................................8 6.4 邮政营业局所的用户维护.............................................................8 7 服务设施与环境.......................................................................8 7.1 营业厅外部服务设施.................................................................8 7.2 营业厅内部服务设施.................................................................8 7.3 环境卫生...........................................................................9 7.4 对外公示和宣传品张贴...............................................................9 8 作业现场管理.........................................................................9 8.1 营业作业现场管理原则...............................................................9 8.2 物品码放...........................................................................9 8.3 定置管理...........................................................................9 9 业务管理............................................................................10 9.1 班前班后..........................................................................10 9.2 排班..............................................................................10 9.3 工作交接..........................................................................10 9.4 信息化管理........................................................................10 9.5 业务处理..........................................................................10 9.6 邮政用户专用信箱..................................................................11 9.7 包裹库房管理......................................................................11 9.8 资费和票证........................................................................12
I
9.9 邮政专用发票......................................................................12 9.10 大宗欠费管理.....................................................................12 9.11 营业档案.........................................................................13 10 邮政专用品管理.....................................................................13 10.1 邮政日戳.........................................................................13 10.2 邮资机...........................................................................13 10.3 邮政业务单据.....................................................................13 10.4 邮政夹钳.........................................................................14 10.5 邮袋和其他邮件专用容器...........................................................14 11 设备和系统使用管理.................................................................14 12 安全管理...........................................................................14 12.1 邮件安全.........................................................................14 12.2 劳动安全.........................................................................14 12.3 信息安全.........................................................................14 13 服务纪律...........................................................................14 14 监督管理...........................................................................15 14.1 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方法.............................................................15 14.2 服务监督.........................................................................15 14.3 业务质量监督.....................................................................15 参考文献..............................................................................16
II
前 言
本文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市场经营部提出。
本文件由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企业发展与科技部归口。本文件技术审查单位:邮政科学研究规划院。本文件起草单位:北京市邮政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高庆茂、秦莉、陈燕、贾跃、王冠华、袁铭潞、刘嘉、王京衍、张建辉。III
邮政营业系列标准 第1部分:管理规范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邮政营业局所职责、邮政营业局所设置和管理、基础管理、服务设施与环境、作业现场管理、业务管理、邮政专用品管理、设备和系统使用管理、安全管理、服务纪律和监督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对邮政营业局所和营业员的管理。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文件的引用而成为本文件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文件,然而,鼓励根据本文件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YZ/T 01292009中的6.1的规定,并由省邮政公司审批。
5.5 经办业务
邮政营业局所经办的主要业务包括邮件寄递、邮政汇兑、集邮票品销售、国内报刊/图书等出版物订阅和零售、电子商务等。5.6 邮政营业局所的设置和撤销
邮政企业设置、撤销邮政营业场所,应按照《关于加强邮政普遍服务营业场所审批管理工作的通知》执行,上报集团公司和各省(市)邮政管理部门审批、登记后,方可设置或撤销。设置要书面上报各省(市)邮政管理部门备案;撤销提供邮政普遍服务的邮政营业场所,应经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和各省(市)邮政管理部门批准后予以公告。撤销后由省邮政公司报集团公司和各省(市)邮政管理部门备案并撤销机构代码。6 基础管理 6.1 基础资料
6.1.1 营业班组的基础资料
根据《关于印发邮政营业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实施。基础资料采用信息化手段管理。6.1.2 邮政营业台帐
6.1.2.1 台账内容包括:
a)邮政营业班组人员情况表; b)邮政支局(所)对外功能、概况; c)邮政业务收入完成情况; d)邮政业务量完成情况; e)进出口邮件作业计划; f)主要用品用具和设备清单。6.1.2.2 邮政营业班组管理工作日记包括:
a)月工作计划、周计划;
b)人员出勤情况、每日业务检查项目、差错登记、记事等; c)表扬、来信、来电、来访记录和处理结果;
d)会议记录(包括会议时间、参加人员和会议内容。会议包括班组经营、服务、通信质量分析,业务学习、练功记录等)。6.1.3 邮政业务簿册
6.1.3.1 邮政营业班组业务簿册主要包括:
a)日戳打印簿;
b)邮资机使用登记簿(邮1631);
c)进出口查单、验单登记簿(邮1602、邮1612、邮1605); d)交接班登记簿。
6.1.3.2 邮政营业班组应遵循的重点规章制度:
a)邮政法和地方性邮政法规; b)各类邮件(业务)处理规则;
c)邮件禁寄物品目录; d)邮政营业服务规范;
e)岗位责任制。6.2 业务资料
6.2.1 邮政营业局所应配备的业务资料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邮政法》 b)国内邮件处理规则
c)国际及台港澳邮件处理规则
d)邮政业务规定汇编
e)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特快专递分册 f)国际特快专递邮件处理规则 g)国内普通、快递包裹资费表 h)国际港澳包裹资费表 i)邮政资费手册 j)危险物品目录 k)邮政业务制度汇编
l)用邮指南
6.2.2 业务资料应设专人保管,营业员因公借阅,应进行登记,限时归还。资料管理人员调动工作时,应将保管的业务资料进行移交。应保持业务资料的准确、完整、连续。
6.2.3 接到上级业务变动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间内修改相关内容,并组织营业员学习,营业班组长应对业务资料修改部分进行检查,发现遗漏或错误及时通知相关人员更正。业务变动涉及计算机系统的,应与主管部门联系,及时修改。6.3 劳动管理
6.3.1 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劳动管理。
6.3.2 根据通信生产的实际情况,按照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定额定员的规定组织生产作业,合理安排营业员。
6.3.3 职工应遵守国家的各项法律、法规和企业的各项规章制度,爱护邮件和各种通信设备,保守通信机密。
6.4 邮政营业局所的用户维护
6.4.1 随时了解邮政市场信息,定期进行市场调研和预测分析,掌握用户用邮需求。6.4.2 对用户进行业务宣传,提供业务咨询,并对用户使用业务进行指导。6.4.3 建立用户档案,并进行动态维护。
6.4.4 采用走访、电话服务等形式,定期与用户沟通。7 服务设施与环境 7.1 营业厅外部服务设施
7.1.1 邮政营业局所外部醒目位置应设置中国邮政店招,中国邮政店招应按照《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4.1的规定制作和安装。
7.1.2 邮政营业局所应设置局所名称牌和营业时间牌。局所名称牌和营业时间牌应按照《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4.2的规定制作和安装。
7.1.3 局所名称牌上的机构名称应为“××邮政支局”、“××邮政所”或“××邮政代办所”。7.1.4 营业厅落地玻璃门窗上应粘贴防撞条,防撞条的制作和粘贴应符合《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4.6的规定。
7.1.5 邮政营业局所门前应按照YZ/T 0129-2009中5.3.2的规定设置信筒(箱),信筒(箱)上应标注开取时间和频次。
7.1.6 遇雨雪天气,邮政营业局所应在营业厅门前设置“小心地滑”的提示牌,并加设防滑垫。7.1.7 有条件的邮政营业局所门口应设有残疾人无障碍通道。
7.2 营业厅内部服务设施
7.2.1 有条件的营业厅的醒目位置应摆放营业厅平面图,并注明业务功能区域和台席功能。
7.2.2 营业厅应合理设置业务办理区、用户等待区,有条件的可设置大客户服务区、产品展示区。7.2.3 营业厅应按实际情况设置邮政综合台席、集邮台席、服务台席、值班局长(大堂经理)台席等业务处理台席。营业台席上方醒目位置应用中英文标注台席名称和台席编号。少数民族地区台席名称和
台席编号参照《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5.10的规定执行,并标注相应的少数民族文字。
7.2.4 营业台席前应设置一米线,一米线的制作应符合《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5.2条的规定。
7.2.5 营业厅应设置的公众服务设施包括:信筒(箱)、书写台、钟表、日历和垃圾筒。有条件的营业厅可配置等候椅、小推车、碎纸机、电子显示屏、排队叫号机、验钞机(灯)和多媒体业务查询机等。7.2.6 营业厅应设置的用品用具包括:邮政编码簿、订阅报刊简明目录、用邮指南、意见簿、书写笔、单据盒、浆糊机或胶水盒、老花镜、擦手巾和针线。有条件的营业厅可为用户提供地图、小药箱、消毒用品、计算器、放大镜和雨伞等。
7.2.7 营业厅内可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公告提示牌,包括:“请勿吸烟”、“请勿喧哗”、“请勿携带宠物入内”和“请保管好钱物”等,并在适当位置公布服务监督电话。7.3 环境卫生 7.3.1 营业厅外部
7.3.1.1 应保持中国邮政店招、局所名称牌和营业时间牌的清洁完整。
7.3.1.2 营业厅门前信筒(箱)应做到逢开必擦,保持开取时间牌清晰、信筒(箱)整洁。7.3.1.3 防护门(栏)在营业时间应打开并保持清洁。
7.3.1.4 应保持营业厅门前干净整洁、地面无烟头纸屑等杂物。7.3.2 营业厅内部
7.3.2.1 营业厅内部应做到“四净四无”。
注: “四净”指地面净、桌面净、墙面净和门窗净;“四无”指无尘土、无纸屑、无杂物和无异味。
7.3.2.2 营业员在班前应对责任区内的工作台席、地面、设备进行擦拭;班中、班后应及时清理现场,保持责任区内的卫生整洁。
7.3.2.3 营业台席设备、邮政专用品等应保持整洁,营业现场不得存放私人物品。7.3.2.4 公众服务设施和用品用具应保持清洁完好。7.3.2.5 有条件的营业厅可在适当位置摆放绿色植物。7.4 对外公示和宣传品张贴
7.4.1 营业厅应在醒目位置对外公示业务信息,包括:禁限寄物品规定、国内邮政业务主要资费表、国际邮政业务主要资费表、港澳台地区邮政业务主要资费表和主要出售品价格表。
7.4.2 营业厅内应设置宣传架,用于阶段性业务宣传品的摆放或张贴。阶段性业务宣传品应按照发放单位要求的起止日期及时撤换。宣传架的制作应按照《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5.11.4条的规定。墙壁、门窗玻璃(台席防护玻璃)等位置不允许张贴业务宣传单、通知和公告等。7.4.3 营业厅用户用邮区应摆放《常用邮政业务单式填写样张》、《用邮指南》、《邮政编码簿》和《意见簿》。
7.4.4 有条件的营业厅,可利用电子显示屏或灯箱等设施宣传业务变动、阶段性业务介绍和公告等。7.4.5 营业台席应根据生产作业情况,适时摆放“请到邻台办理业务”和“暂停服务”等桌牌。桌牌应按照《中国邮政企业形象管理手册(第二部分)》5.10条的规定制作。8 作业现场管理
8.1 营业作业现场管理原则
8.1.1 营业作业现场、工作台席布局应科学合理。
8.1.2 应合理组织现场生产,做到“作业优化、质控严格、物流有序、设备良好、信息准确、环境整洁”。
8.2 物品码放
邮政托盘车、邮袋、信盒和待处理邮件应在指定位置码放整齐,设专人管理并有安全防护措施。8.3 定置管理
8.3.1 营业厅应按方便操作和使用的原则,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定置管理,规范公众服务设施和用品用具的码放位置,落实管理责任。
8.3.2 定置管理的范围包括:台席、各类邮件、包裹库房、邮件容器和消防器材等。放置区应设有明显标识。
8.3.3 台席内明显位置应张贴定置图和文字说明,定置定位图应纳入台账内容妥善保存。9 业务管理 9.1 班前班后
9.1.1 每天上岗前,营业员应按要求穿标志服、戴工号章/卡。
9.1.2 营业员应做好营业前的业务准备工作,将当班使用的邮政日戳、业务单据、业务戳记、邮票、备用金(包括零钱)、出售品、用品用具、封装用品、常用工具等准备齐全,按定置管理要求码放整齐。9.1.3 班前开启营业厅内各类机具,检查各种生产系统能否正常运行,校正电子秤、钟表、日历,检查并调整电子显示屏信息。
9.1.4 班后关闭各类机具,做到“三净”,负责人做好班后检查。
注: 三净”指桌面净、地面净和格眼净。
9.2 排班
根据生产实际需要,按照“双定”标准合理排班。9.3 工作交接
9.3.1 营业员日终交接 9.3.1.1 交接内接
营业员日终交接内容包括: a)空白凭证;
b)邮政专用品;
c)作有关的其他交接事项。
9.3.1.2 交接手续
营业员日终交接手续包括:填写各类交接登记薄,与相关人员核点实物,签章确认并交接。9.3.2 营业员与邮件运输人员的交接 9.3.2.1 交接内容
营业员与邮件运输人员的交接内容包括:
a)各类邮件总包;
b)请领的空袋、信盒。
9.3.2.2 交接手续
营业员与邮件运输人员交接手续包括:按交接路单清点实物无误后,与接收人员签章交接。9.4 信息化管理
各类邮件应通过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进行收寄、封发、交接处理。9.5 业务处理 9.5.1 邮件验视
9.5.1.1 应按照各类邮件处理规则规定的准寄范围和9.5.1.2的规定进行验视。
9.5.1.2 禁寄限寄范围应包括各类邮件处理规则中规定的禁寄限寄物品和特殊时期规定的禁寄限寄物品。
9.5.1.3 营业员应按照邮件详情单所列物品与用户眼同验视。验视时应保证用户物品完好。
9.5.1.4 营业员应根据邮件的内件性质、大小、轻重、邮寄路程远近等情况选择适当的材料封装邮件,妥善包装。
9.5.1.5 验视并眼同封装合格后,验视人员应对邮件进行称重,并在邮件详情单和包装箱正面加盖验视戳记,并批注邮件重量和验视人员姓名。
9.5.2 邮件复重
邮件验视完毕后,应对邮件再次称重,确认与详情单上标注重量相符。如不相符,应重新验视。9.5.3 邮件收寄
9.5.3.1 收寄邮件时,应检查邮件详情单和邮件上书写的收件人、寄件人名址等内容是否完整。9.5.3.2 按照邮件种类、重量、寄达地等计算资费,向用户收取资费并出具收据。9.5.3.3 收寄后的邮件应按8.3的要求存放。
9.5.3.4 如遇用户自带邮票交寄邮件时,应予以收寄。用自带邮票交寄普通和快递包裹时,需按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做好登记。
9.5.3.5 邮资邮简、邮资信封和邮资明信片上剪下的邮票图案,不得作为邮资凭证使用。9.5.4 邮件封发出口
9.5.4.1 应执行出口邮件作业计划,按频次、种类封发出口各类邮件,不允许积压、延误、遗漏邮件。9.5.4.2 应按各类邮件处理规则的要求封发邮件总包。
9.5.4.3 执行交接验收、勾挑核对、平衡合拢三项基本制度,按照路单逐袋勾挑核对邮件总包,按出口频次对各类邮件进行平衡合拢。9.5.5 营业缴款
每日营业终了,打印《邮政电子化支局营业日报》,与当日收寄邮件收据存根核对无误后,将《邮政电子化支局营业日报》与营业款交财务部门,收据存根交稽核部门。邮资机使用记录和邮资机系统信息交财务人员审核并盖章。9.5.6 查询赔偿 9.5.6.1 邮件查询
邮件查询应做到:
a)邮政营业局所应受理给据邮件的查询。邮件查询可采用系统、书面、电话和传真等形式; b)能当时查明原因的,应立即答复;由于客观原因不能当时答复的,应及时上报当班管理人员或业务主管部门处理,并做好备案记录。9.5.6.2 邮件赔偿
由业务档案部门负责受理赔偿事宜(各省可根据实际情况自定),发生以下情况的,应予以赔偿:
a)给据邮件在寄递过程中,发生丢失、短少、损毁,致使邮件失去全部或部分价值的; b)自受理查询之日起,查询全程时限已满,仍无结果的,视为丢失。9.5.6.3 验单处理
各类邮件的验单处理应符合相关邮件处理规则的规定。9.6 邮政用户专用信箱
9.6.1 用户租用邮政用户专用信箱,应向邮政支局提出申请,经审理批准后办理相关手续。9.6.2 用户接收平常邮件和报刊时,应自行开箱提取。
9.6.3 用户接收给据邮件时,营业员应将“领取邮件通知单(邮1402)”投入邮政用户专用信箱内,用户凭 “领取邮件通知单(邮1402)”和有效身份证件到邮政营业局所领取邮件。9.6.4 邮政企业应对租用邮政用户专用信箱的用户名址信息保密。9.7 包裹库房管理
9.7.1 包裹开拆
对进口普通包裹总包应双人眼同开拆,开拆后的包裹详情单应与投递部门做好交接处理。9.7.2 包裹存放
窗口投交的普通包裹、快递包裹、国际包裹应分别建账、上架码放。保价包裹应单独入柜、上锁保存。
9.7.3 包裹的催领
“包裹详情单(邮1106)”自投递之日起,七日内未来领取的,应填发“邮件催领单(邮1403)”。包裹催领的手续应符合《国内邮件处理规则》第240条和第241条的规定。
9.7.4 包裹的逾期退回
包裹经催领仍不领取的,从“包裹详情单(邮1106)”投递之日起保管1个月,期满仍未领取的,按无法投递邮件处理,退回原收寄局。9.7.5 无着包裹处理
逾期退回原收寄局的包裹保管1个月后,用户仍未领取的,按无着邮件处理。9.7.6 包裹盘库
9.7.6.1 邮政支局应指定专人管理包裹库房。
9.7.6.2 每日营业终了,包裹库房管理人员应核对包裹和包裹合拢表,做到平衡合拢。
9.7.6.3 每月月底,包裹库房管理人员应对包裹进行勾挑核对,如有不符,应单独登抄,在盘库登记表上注明原因,盘库后的包裹应帐实相符。9.8 资费和票证
9.8.1 应按照国务院物价主管部门制定的资费标准和经当地物价部门批准的延伸服务费标准收取各项费用。
9.8.2 出售品应明码标价。
9.8.3 邮资机的使用应符合10.2的规定。
9.8.4 收取的各项资费应及时上缴,不得截留、挪用。应指定专人对各类资费的收取进行稽查,定期汇总上报检查结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9.8.5 各类票款、有价证券、重要空白凭证应做到请领有手续、结存有登记、帐实相符。预发给营业员的营业预付款在班后应集中存放在营业预付款柜中。
9.8.6 邮资机符志应打印完整,当日使用有效。不得重叠粘贴、剪切拼补和涂改邮资机符志。9.9 邮政专用发票
9.9.1 邮政营业局所应设专人负责管理邮政专用发票。营业员在开具发票时,应做到开具金额与实收款相符。
9.9.2 使用邮政专用发票时,应按发票号码连续使用,并加盖发票专用章、经手人名章。作废的收据应加盖“作废”戳记,并连同收据一并退回,不得自行销毁。9.9.3 票款应按以下要求管理:
a)各类票款、有价证券应眼同交接点数,并用验钞工具点验;
b)营业员应每周至少盘点营业预付款一次,并将营业预付款记录交营业班组长备案、核查; c)班后,营业员应将票款、空白收据存放在营业预付款柜内; d)万元以上取送款应使用机动车取送。9.10 大宗欠费管理
9.10.1 对非现金交寄的大宗用户,应签订用邮协议,未签订用邮协议的用户不允许发生欠费。用邮协议中应注明业务种类、结算周期、结算方式。用邮协议到期后,如不续签,用邮协议自动终止。9.10.2 “整付零寄邮件交寄单(邮1131)”应有用户签章,并与用邮协议中的备案相符。非现金交寄的大宗用户在电子化支局系统中注册的名称应与用邮协议一致,在收寄和还款时应选择正确的名称。9.10.3 非现金交寄的大宗用户应做到当月发生,次月缴款,欠费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如遇特殊情况,用户需超过3个月结算的,应由主管部门审批备案,并与用户签订延期还款协议。延期还款协议规定的还款期限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9.10.4 非现金交寄的大宗用户欠费超过6个月的,应由责任人先行垫付。在欠费期内若遇责任人变动,欠费责任人应将欠费事宜处理完毕后再行调动。超期欠费最终无法追回的,应由责任人予以赔付。9.10.5 应按财务规定开具发票,发票上的单位名称应与用邮协议、业务单据以及用户支票上的单位名称一致,发票金额应与业务系统结算金额、用户支票上的金额一致。
9.10.6 每月月末日,收寄部门应在电子化支局系统里,统计每个用户欠费发生额、欠费余额和预收款余额情况,并与会计总帐进行核对,核对一致后双方共同签字确认。9.10.7 应按照集团公司的相关要求,规范大宗用户资费管理内容。
9.11 营业档案
9.11.1 档案内容
邮件业务档案包括涉及邮件查询和记载邮政营业局所内部处理手续、交接责任、邮费的各种业务单据和凭证。
9.11.2 档案理订
邮件业务档案应按期、按类别归档。归档目录、送缴时间、处理手续、档案室接收、检查、理订与保管办法由各省邮政公司自定。9.11.3 档案寄送
应按规定时间向主管部门上交邮政业务档案。10 邮政专用品管理 10.1 邮政日戳
邮政日戳的使用应符合以下规定:
a)班前应更换日戳上表示日期的字钉,不得提前或推迟更换;凡处理业务有时间记载要求的,日戳上应加表示时间的字钉,并按规定的封发交运时刻更换;
b)邮政日戳更换字钉后,应在“日戳打印簿(邮1615)”上清晰加盖戳样,经检查无误后方可使用;
c)邮政日戳和字钉应根据磨损程度,适时更换,旧邮政日戳应同时上交主管部门;
d)邮政日戳用于盖销邮票和加盖在相关邮件封皮、各种邮政业务单据和凭证上,不允许加盖在空白纸张、与邮政业务无关的各种单册上;
e)邮政日戳应建立交接制度,妥善保管,防止丢失、盗用。10.2 邮资机
10.2.1 应保持邮资机清洁。
10.2.2 邮资机钥匙(密码)应建立交接制,并由专人保管。
10.2.3 邮资机应设立《邮资机使用记录》,一机一本。《邮资机使用记录》每月(按自然月)一装订,每台一册。《邮资机使用记录》封皮上应标明使用单位、邮资机型号、表头号和使用起止时间。10.2.4 应做好班前检查,查看电源、邮资机封志是否完好,《邮资机使用记录》与表头数据是否一致。10.2.5 业务部门应会同财务部门按规定对邮资机进行注资。
10.2.6 邮资机戳样应清晰、时间应准确,每日营业前应将邮资符志完整粘贴在《日戳打印簿》(邮1615)上,加盖经手人、检查人名章。10.2.7 每日营业终了,应在电子化支局系统中上传邮资机表头数据,全部数据上传后应在电子化支局系统中生成《邮资机系统信息表》,做为待查依据。每日应核对邮资机的表头数据与《邮资机系统信息表》、《个人营业收入统计》和《邮资机使用记录》是否相符。
10.2.8 邮资机使用记录按日起止,处理大宗邮件的邮资机还需按户、按邮件种类分别登记,有每日小计,并注明付费方式。
10.2.9 邮资机使用记录按日起止,处理大宗邮件的邮资机还需按户、按邮件种类分别登记,有每日小计,并注明付费方式。
10.2.10 邮资机错制时应及时处理,写出文字说明,详细记录错制邮资符志数量、款额,并根据错制款额分级审批备案。
10.2.11 邮资机表头应使用专用夹钳夹封,发现表头有开启痕迹时,应及时查明原因并妥善处理。10.2.12 邮资机的其他管理应符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的相关规定。10.3 邮政业务单据
使用邮政业务单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根据实际需要及时使用所需邮政业务单据;
b)各种邮政业务单据应按规定的用途使用,不允许另作他用;
c)有编号的票据应按业务规定保管,按号连续使用,交接班时应履行交接手续,作废的票据应粘贴在存根上或上缴稽核部门。
10.4 邮政夹钳
10.4.1 应妥善保管邮政夹钳,并建立交接制度。
10.4.2 定期检查封轧字迹是否清晰,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修复。10.5 邮袋和其他邮件专用容器
10.5.1 邮袋和其他邮件专用容器只允许在封发邮件时使用,不准挪作他用。10.5.2 应按照邮件种类和寄递范围正确使用邮袋,做到“四有四无”。
注: “四有四无”是指“管理有专责、使用有计划、处理有手续、存放有专处,无积压、无挪用、无散落、无损毁”。
10.5.3 应建立邮袋和其他邮件专用容器管理档案,应每日在电子化支局系统中录入邮件容器使用情况。
10.5.4 邮政部门交寄邮政票券、业务单式等公物,不得使用邮袋封装交寄。不允许将邮袋借给或连同邮件直接封寄到邮政部门以外的单位或个人。11 设备和系统使用管理
设备和系统使用管理应做到:
a)正确使用各类生产系统和邮政营业设备,并按规定做好日常维护。包括: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电子秤、邮资机、打印机、扫码器、打包机等;
b)执行计算机系统权限管理规定,电子汇兑复核和营业岗位、营业主管和操作岗位不得相互兼任; c)工作时间营业员中途暂离岗位,应及时做临时签退,待回岗后重新签到; d)遇有设备故障应及时报修。12 安全管理
12.1 邮件安全
为保证邮件安全营业班组应做到:
a)执行收寄邮件的验视制度,做到收寄无误,处理邮件过程中不丢失、不损毁、不泄密; b)生产现场实行封闭式作业,不允许无关人员在现场逗留或翻阅邮件;
c)收寄的邮件应按时限频次出口,特殊情况应报业务主管部门备案。邮件在未出口之前,应有专人看管;
d)存有待投、再投邮件的场地应有安全管理制度,有防盗、防火、防水湿措施;
e)爱护邮件,不得私拆、隐匿、毁弃、盗窃邮件,不允许私自剥取邮件和邮件单据上的邮票;不允许摔、拖、抛等各类野蛮作业行为。12.2 劳动安全
为保证劳动安全管理营业班组应做到: a)营业员经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b)营业员应按操作规程使用设备,确保安全生产。
12.3 信息安全
12.3.1 邮政企业应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和通信秘密,确保用户使用邮政服务的信息不被窃取、泄露。未经法律明确授权或者用户书面同意,邮政企业不得将用户用邮的信息提供给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但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检察机关等部门依法行使职权时除外。
12.3.2 营业员在使用电子化支局系统时,应按照《邮政电子化支局系统管理办法(试行)》(中国邮政〔2007〕364号)的相关要求执行。13 服务纪律
13.1 邮政营业局所应按照规定的营业时间对外营业,见5.4,不得推迟开门或提前关门。
13.2 营业时间内不得拒办应办的各项业务,不得人为中断营业工作。对关门时滞留在营业场所内的用户,应予以办理业务。
13.3 应执行有关业务规程和规定,按业务处理程序要求办理各项邮政业务,严格执行邮件收寄的验视把关制度。
13.4 不允许积压、私拆、隐匿、毁弃、盗窃邮件,不允许摔、拖、抛、甩邮件。
13.5 严格执行统一规定的邮政资费标准,不得擅自提高或降低收费标准,不得强迫或变相强迫用户使用高资费业务,不得利用各种名目搭配销售。
13.6 严格执行保密制度,自觉为用户保守通信、储蓄、汇兑等私人秘密。
13.7 严禁酒后上班;严禁临柜时打手机;严禁上班时间聊天、打瞌睡、嬉闹、喧哗、擅自离岗串岗、看书看报或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严禁在工作场所抽烟、喝酒、吃零食。
13.8 严格执行“首问负责制”。即受理用户业务咨询、查询、投诉等来电来访时,如是本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应核实清楚后给用户一个明确的答复;如果不是本人职责范围内的事情,应将用户的相关诉求完整准确地转告相关责任人,并持续跟进直至给用户一个明确的答复。14 监督管理
14.1 检查考核的内容和方法
主要对邮政营业班组的业务簿册进行检查,检查方法见《关于印发邮政营业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
14.2 服务监督
营业厅内外环境和对外服务监督内容按7的要求执行。14.3 业务质量监督
14.3.1 窗口收寄监督内容按9.5.1、9.5.2、9.5.3的要求执行。14.3.2 包裹库房管理监督内容按9.7的要求执行。14.3.3 班组基础资料管理应按6.1的要求执行。14.3.4 安全防范监督应按按12的要求执行。
14.3.5 查询赔偿监督内容按9.5.6的要求执行
14.3.6 进、出口邮件出口时限和规格质量监督内容按9.5.4的要求执行。14.3.7 邮资机检查监督内容按10.2的要求执行。14.3.8 邮政营业班组应重点检查下列项目:
a)各种票券和出售品盘存是否相符;
b)信箱、信筒信件是否按规定频次和时间开取; c)营业终了后,现场有无遗留邮件; d)e)f)g)系统数据是否正确,是否并按规定封发频次传输数据; 各种有价空白单据、票据的管理使用情况; 各类邮件和袋套交接验收执行情况;
各类给据邮件和袋套进出口平衡合拢执行情况;
h)各项业务通知是否及时转发,有关人员摘要记录情况和相关资料(包括系统内的有关资料)修正情况; i)无着邮件的寄送、交接处理是否按规定执行。
参考文献
[1]GB/T 15498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2]Q/YB 0043.1 – 2009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标准编写指南
[3]《邮政行业安全监督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令 2011年第2号 [4]《国内邮件处理规则 特快专递分册》 国家邮政局
[5]《邮政服务规范 第一部分:营业》 国家邮政局 2005年10月 [6]《国际邮件处理规则》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 2009年
[7]《北京邮政文明行业标准汇编》 北京邮政管理局 1994年 [8]《邮政服务规范》(北京邮政奥运培训教材)[9]《邮政通信组织管理》 王为民
第五篇:一、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 第1部分 总则(2018.5.4)
ICS
点击此处添加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
DB37 地
方
标
准
山东省
DB 37/ XXXXX—2018 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 第1部分 总则
Specification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rural complex
Part 1:General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工作组讨论稿)
2018年4月9号
2018XX发布 2018XX实施
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DB37/ XXXXX—2018
目
次
前言................................................................................II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基本要求..........................................................................3 5 建设原则..........................................................................3 6 运行管理原则......................................................................4
I
DB37/ XXXXX—2018
前言
DB37/T XXXX 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系列标准分为以下7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规划编制指南;
——第3部分:基础设施与环境(制定中); ——第4部分:产业发展(制定中); ——第5部分:运营管理(制定中); ——第6部分:公共服务(制定中);
——第7部分:等级划分与评定(制定中)。本部分为DB37/T XXXX的第1 部分。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 给出的规则起草。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提出。
本标准由山东省农村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II
DB37/ XXXXX—2018
田园综合体建设规范 第1部分:总则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术语和定义、基本要求、建设原则、运营管理原则等内容。本部分适用于山东省田园综合体建设工作。其他农业园区建设时,可参照本部分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32339-2015 创意农业园区通用要求 NY/T 2857-2015 休闲农业术语、符号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应于本文件。3.1
田园综合体 rural complex 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以实现农村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同步”、一二三产业“三产融合”、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为目标,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加强基础设施、产业支撑、公共服务、环境风貌等建设,形成的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复合体。3.2
循环农业 circular agriculture 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能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循环经济理念和可持续发展理念,优化调整种养业结构,促进种养循环、农牧结合、农林结合,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的现代农业增长方式。3.3
智慧农业 Intelligent agriculture
应用现代信息化、物联化、智能化科技,集成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大平台、无线通信等技术,实现产品可追溯、温室环境智能控制、远程病虫害诊断、智能视频监控、数据分析等,着力提高农业生产的土地出产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的现代农业新形态。3.4
休闲农业 leisure farm 以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家生活、乡村文化为基础,开发农业与农村多种功能,提供休闲观光、农事体验和餐饮住宿等服务的新型农业产业形态。
DB37/ XXXXX—2018 注:改写NY/T 2857-2015,定义3.1。3.5
创意农业 creative agriculture 以农业资源为素材和依托,引入创意产业的思维逻辑和发展理念,融入科技和人文要素,有效提高农业附加值,将生产、生活、生态合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形态。
注:改写GB/Z 32339-2015,定义3.1。3.6
创意农业园区 creative agriculture park 有明确地域范围和管理主体,以休闲观光为功能导向,以创意农业为主要内容,且具有显著综合效益的现代农业经营区域。
注:改写GB/Z 32339-2015,定义3.1。3.7
乡村旅游 rural tourism 以乡村优美景观、自然环境、建筑和文化等资源为依托,以乡村空间环境为活动场所,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及风俗、农民生活场景等乡村性的自然和人文客体为旅游吸引物,满足游客观光、休闲、娱乐、求知、体验等目的的一种旅游方式。3.8
农事体验 farming experience 以休闲娱乐、学习教育、农产品获取为目的,从事种植、养殖等专业技术劳作及其他农业生产活动,如耕地﹑播种﹑施肥﹑采收﹑饲养、农产品加工等。3.9
乡村创业创新平台 rural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 platform 指以培育乡村创业主体为目标,通过政策集成、资源集聚和服务集中,为创业实体提供生产、管理经营所需场地,并提供创业指导、政策咨询、创业培训、资本对接、项目申报、法律援助等专业化服务的创业载体。3.10
田园社区 rural community 依托乡土文化、自然基底和田园生态,从基础设施、建筑形态、公共服务、居民生活、社区文化、社区环境及社区管理等方面,塑造的生态宜居宜业的新型农村社区。
3.11
生产设施 production facility 区域内循环农业、特色农业、涉农产业等一二三产业生产相关的设施。3.12
生活设施 domestic installation
DB37/ XXXXX—2018 区域内能够满足当地居民、外来务工人员以及游客日常生活的各项公共建筑和设施。3.13
田园养老 rural pension 以自然田园景观和休闲农业产业资源为依托,以田园式养老基地社区组织为主导,强调政府、社区、家庭、个人等多方参与,为老年人提供居住、医疗保健、农业休闲旅游、娱乐文化等养老产品及服务的一种养老模式。4 基本要求 4.1 以农为本
以保护耕地为前提,以农业为基础,农村为载体,农民为主体,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产业融合;科学构建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增强农民自主发展意识,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4.2 共同发展
充分发挥好政府、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民等建设主体的作用,建立健全共享共建机制,把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4.3 市场主导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要求,创新建设模式、管理方式和服务手段,调动多元化主体共同推动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积极性。4.4 循序渐进
依托各地现有的农村资源,遵循客观规律,循序渐进,挖掘特色优势,体现区域差异性,提倡形态多元性;突出创新理念,优化功能定位,实现建设模式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5 建设原则 5.1 田园生产
5.1.1 以农业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支撑性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开发农业多种功能。
5.1.2 以田园资源和农业特色为依托,发展传统特色优势主导产业,推动土地规模化利用和一二三产融合发展。
5.1.3 建设并完善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5.1.4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循环农业、创意农业、智慧农业等农业新形态。
5.1.5 依托农业,结合各地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农耕文化、水文化、健康养老等体验式业态,推进农业产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康养等产业融合,实现农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
5.1.6 优化田园景观资源配置,深度挖掘农业生态价值,统筹农业景观功能和体验功能,推动城乡产业链对接,推动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5.1.7 完善品牌和原产地地理标志管理,推进农村电商、物流服务业发展。
DB37/ XXXXX—2018 5.1.8 完善区域内的生产性服务体系,聚集市场、资本、信息、人才等现代生产要素,推动城乡产业链双向延伸对接,推动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
5.1.9 完善一二三产业标准体系,建设高标准农田水利及其他生产设施,规范生产经营活动各环节。5.2 田园生活
5.2.1 完善“田园+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健全供水、供电、供暖、道路、通讯、无害化卫生厕所、污水垃圾处理等设施。
5.2.2 完善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健全标志标识、文娱活动、公共服务、游客服务等设施。
5.2.3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健全医疗卫生、公共教育、文化体育、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技能培训、公共安全、便民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
5.2.4 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实现公共服务全覆盖。
5.2.5 合理规划用地,房屋建设应以改建为主,宜与当地传统民居建筑风格相协调,可适当按照美学原理进行现代化改造,提升居住舒适度和建筑美感。
5.2.6 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5.2.7 传承保持乡村民俗,移风易俗,倡导树立民俗新风。5.2.8 尊重区域内居民的主体地位,维护和保障居民的民主政治权利、合法经济利益和社会生活权益。5.3 田园生态
5.3.1 遵循绿色发展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保持好乡村田园风光,保护好青山绿水,构建乡村生态体系屏障。
5.3.2 遵循生态发展理念,推进生产、生活、生态协同发展,实现生态宜居宜业。
5.3.3 遵循循环经济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促进农业资源的节约化、农业生产残余废弃物的减量化和资源化再利用,实施农业节水工程,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5.3.4 遵循开发与保护并举、生产与生态并重的理念,统筹考虑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可持续发展。
5.3.5 遵循“村庄美、农民富、环境优”、“三生三美”等原则,探索农业农村发展新模式。5.3.6 改进生产经营方式,实现农业清洁生产,二三产业清洁运行,有效保护水环境,大气环境。5.3.7 推进山水田林湖整体保护、农业环境综合治理,实现“山美、水秀、林密、湖清”的长期目标。6 运行管理原则 6.1 基本原则
6.1.1 健全优化运行体系建设,确定合理的建设运营管理模式。
6.1.2 组织引导农民参与建设管理,保障原住农民的参与权和受益权,实现田园综合体的共建共享。6.2 组织机构
6.2.1 成立田园综合体建设领导小组,统筹项目实施工作。
6.2.2 建立健全政府、企业、村集体组织、合作社、农民等多方参与并互相支持配合的工作机制。6.2.3 县级人民政府因地制宜选择田园综合体建设模式,建立建设管理机制,营造有利于田园综合体发展的外部环境。6.2.4 企业、村集体组织、农民合作组织及其他市场主体要充分发挥在产业发展和实体运营中的作用。6.2.5 建立健全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群众团体组织、产业组织、服务组织等组织机构。
DB37/ XXXXX—2018 6.3 管理机制
6.3.1 构建企业、合作社和农民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确保农民参与和受益。6.3.2 建立科学健全的市场化运行机制和共享共建机制,明确建设主体定位,实现共享共建广泛受益。6.4 应急响应
对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和紧急事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程序,落实预防措施和具体应急响应措施,确保应急预案的培训与演练,减少或消除事故、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在发生紧急情况时能做到:
——及时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保障涉险人员安全; ——快速、有序、高效地实施应急响应措施; ——组织现场及周围相关人员疏散; ——组织现场急救和医疗救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