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修改)1009

时间:2019-05-12 16:40: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修改)1009》,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修改)1009》。

第一篇: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修改)1009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 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中共珙县县委书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田文平

在纵深推进西部大开发的第二个十年,中央、省委要求把多途径推进城镇化进程,加强中小城市发展作为重要抓手,全面促进西部地区科学发展。按照省委“两个加快”和打造川南地区城市群的发展战略,珙县正积极融入宜宾市域发展大局,紧紧围绕“两步走翻两番,跻身全省类区强县,建设全省经济大县”的发展定位,立足“科学发展,奋力跨越”的工作基调,把建设新型低碳城市作为珙县“十二五”发展的首要任务,提出了“坚持新型低碳城市化发展战略,打造川南城市群首个县级市,建设绿色清洁工业城市、宜居山水园林城市、生态文化旅游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总体思路,力争2015年实现县域城镇化率达50%以上,提前五年达到2020年全国城镇化率预期目标,建成区面积达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建成面积达平方公里,联动城镇化、工业化与农业现代化发展,实现城乡公共服务水平较大提升,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突出战略统领,科学定位新型低碳城市化发展目标

(一)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已成为珙县优势优先发展的首要任务。首先,就珙县城市化发展水平而言,基础优势明显。2006年以来,珙县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开发累计投资接近12亿元;2009年,珙县城镇化率达39.1%,在宜宾市范围内居第三位,远远超出周边的高县(27.6%)、长宁县(32.7%)、筠连县(26.82%)、江安县(32.6%)、兴文县(25.4%),并在近四年实现了县域城镇化率年均增长4.17%的发展速度,接近川南城市群排位第一的自贡市(40.8%)城镇化水平,成为宜宾南部城市化发展区位最好、水平最高、潜力最大的县。珙县县城巡场镇是川南最大的建制镇,与原县城珙泉镇相毗邻,相距不到7公里,两镇人口占全县的一半左右,达20余万,其中非农人口达10万人,城市人口积聚了现存优势。其次,从区位上讲,珙县城市发展独具特色。珙县距宜宾市区46公里,未与市区接壤,山地多平地少,地形南北狭长。同时,珙县是川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沟通云、贵、川三省的主干公路在县内交汇,成(都)—珙(县)铁路直通县城,陆路交通网络通畅,加之宜毕高速、宜古高速规划正式启动,珙县有条件成为链接宜毕、交汇宜叙、通畅物流的陆路出川达海高速主干节点和川滇黔结合部优势能源建材的出产地、特色农业商品的聚散地、特色文化旅游的消费地。再次,从城市化应具备的经济基础来看,近年来珙县当好了全市县域经济发展的领头羊,以“三年三级跳”的“珙县发展速度”连续两年蝉联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殊荣,为珙县城市化奠定了雄厚的经济基础。2009年,全县实现GDP48.9亿元,是十五末的2.5倍;县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1.15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26.56亿元;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8.2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2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029元;县域一般财政总收入突破4.6亿元,居全市区县第第三;银行存贷款总额分别达到42.4亿元和21.7亿元,位居全市区县增幅第 ;成立了宜宾市区县第一家证券公司,组建了三家民营担保公司。由此可见,珙县城市化的比较优势明显,已基本达到县级市的水准。面对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劲催生作用和现实有利发展机遇的强大助推作用,全面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优势优先发展,是解决珙县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这一重大问题作出的科学决策,已成为珙县汇聚发展新动能、争创发展新优势、构筑发展新支 撑的最迫切需要。

(二)引领新型低碳城市化发展,是促进珙县科学发展新跨越的现实路径选择。首先,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顺应发展政策导向,是抢抓发展新机遇、统筹珙县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根本要求。“十一五”以来,珙县抢抓产业结构调整、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社会事业、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政策机遇,始终保持以高强度投资,促进城乡统筹一体发展。2006年至200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87.13亿元,是前十个五年计划投资总额的1.93倍。伴随县域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2009年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6000元,完成了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期过渡,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新阶段。当前,面对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六个更加注重”的发展新要求和提倡“包容性增长”的发展新机遇,以新型低碳城市化为引领,不仅能培育和争取更多的惠及城乡群众的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和民生工程项目,保持高增长的投资强度,而且能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促进城乡群众就业,满足城乡群众享受现代生活的诉求,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更能带动新农村建设,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传播,城市生活要素向农村辐射,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其次,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符合珙县资源型城市特征,是转变发展方式、保持县域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途径。珙县是资源型城市,近年来按照科学发展的思路,不断地转变发展方式,形成了一批能适应低碳发展的产业集群。以华电珙县电厂、拉法基瑞安、中正化工等大中型企业为主导的“煤—电—粉煤灰、脱硫石膏、余热发电—新型建筑材料”、“石灰石—水泥—余热发电”、“磷铵固体废弃物—磷石膏——尿磷铵”工业循 环经济体系初步形成,引进辽宁信德集团的“方解石—环保纸”项目正加速推进。2009年,县域工业循环经济直接创造产值5.6亿元,万元产值综合能耗下降25%。同时,以申宇木业、智溢茧丝绸公司、林海高科等农业龙头企业为中心的“林板一体化”、“蚕业综合开发”(桑园套种—桑枝食用菌—茧丝被)、“竹荪健康产业”等生态农业产业体系不断壮大。2009年,林业、蚕桑、竹荪综合产值分别达6.18亿元、2亿元、1.35亿元,已进入基地化、园区化发展阶段。面对工业经济强劲发展、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的强劲发展态势,以新型低碳城市化联动工业集群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可以促进区域功能布局优化、县域发展空间拓展、资源要素吸引力增强,加快实现县域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

(三)科学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着眼于破解“三大发展困局”,着力于实现“三大发展目标”。首先,高碳经济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以打造宜居山水园林城市引领城乡环境改善迫在眉睫。由于城镇发展落后于工业发展,加之道路交通建设的滞后,工业企业生产、矿产资源运输带来了“晴天一身灰、雨天满地泥”的现状在县城城区及部分区域中心场镇仍然未得到根本改观。同时,资源开采、工业生产带来的地下水下沉、地面水受污染等诸多问题,恶化了城乡居民的生活环境,引发了厂社企地的矛盾纠纷,导致了珙县人“本地工作赚钱、外地居住消费”的状况,严重影响了珙县的发展。改善城乡环境,建设宜居山水园林城市,为发展“聚人、聚商、聚财、聚气”,成为了新型低碳城市化的重要指标。其次,资源型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异常严峻,以打造绿色清洁工业城市引领低碳高效发展势在必行。近年来,随着华电珙县电厂一期、拉法基瑞安水泥二期、宜宾华福双三异地技改、德阳天池集团异地重建、辽宁信德集团环保类“石头纸”等重大项目的加快落实,珙县矿业 资源转化的力度将不断加大,消耗将持续增多,资源型经济到底能走多远,是我们必须超前思考的问题。同时,面对国家宏观政策调整和“九大行业限产令”的出台的新形势,打造绿色清洁工业城市,实现集约发展、清洁发展、循环发展、高效发展,已成为我县转化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再次,县域三次产业比例严重失衡局面凸显,以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引领服务经济发展日趋紧迫。现代经济的主流是服务经济,现代城市是高端资源、高端产业、高端信息、高端人才的集聚地,也是促进就业、“制造梦想”的主阵地。当前,以矿产资源为主线的工业经济在珙县县域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70%以上。一产、三产尚处于加速成长期,比重较小,发展不足。打造生态文化旅游城市,就是以明确的政策导向,营造一个支撑低碳、绿色产业发展的优良的投资市场,引领珙县“地下企业”转型为“地面企业”,以此促进三产发展和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打造高密度、高效益、可循环的产业集群,抢占低碳发展的制高点。

二、围绕发展大局,着力壮大新型低碳城市化基本支撑

(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增强城市经济实力。首先,致力推进城市工业低碳转型。坚持以重大工业项目带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工业循环经济,推进规模工业技改,促进各类资源型企业向规模化、机械化、集约化、安全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同时,转变招商引资理念,变“招商”为“择商”,大力引进劳动密集型产业,激活县域人力资源发展潜力;大力引进环保类资源项目,巩固“资源”变“资本”的发展优势;坚持新建工业项目集中在园区,加快建设“双百亿元工业集中区”,确保实现2012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120亿元、2015年突破220亿元的发展目标。其次,致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旅游休闲服务业务,加快形成僰苗“谜文化” 旅游环线、自然生态旅游度假群落、“一城两点”的城郊生态观光旅游带和以新农村建设为依托得乡村度假型农家乐,打造“中华僰人故里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着力发展餐饮经济、购物经济、运输经济、节日经济等服务业务,统筹发展现代物流、娱乐、金融、信息等行业,构筑现代化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建设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发展一批覆盖城乡群众的新型服务业态,力争实现“十二五”期间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以上,到“十二五”末总量突破40亿元、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比例达50%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年均控制在4%以内。再次,致力发展高效农业。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业特色种养殖基地向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力争到2015年农村土地流转面积占可耕地总面积达60%以上,农业总产值突破30亿元。同时,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精品农业、休闲农业、服务农业,鼓励农业企业争创名牌产品、著名商标,继续优化烟、茧、茶、林、牧、竹荪等农业优势主导产业,确保“十二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同时,着眼碳减排潜力巨大、碳汇交易前景广阔的发展优势,密切关注国内外碳汇交易市场动态,适时融入国内外碳汇交易体系,变林业资源优势为生态经济优势。最后,致力扩大有效投资。坚持政策对接、项目承接,实施新一轮重大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生态休闲旅游项目规划和建设,确保“十二五”期间全社会固定资产年均增长15%以上。同时,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以推进技术装备创新、工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为重点,引导民间资本投向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民生项目,促进产业升级和产品换代。

(二)构建新型城镇体系,优化区域功能布局。首先,充分发 挥规划的引领作用。按照新型低碳城市化发展的功能定位,及时进行规划修编,加强各规划间的联系,以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村镇规划为重点,统筹安排城乡居民点和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事业发展,大力推进城乡规划全覆盖。全面贯彻执行《城乡规划法》,实行多级评审、一支笔审批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审批把关,建立城乡一体的规划管理体制,加大查处和执法力度,坚决遏制城乡结合部违法建筑蔓延趋势,防止规划在实施中走样变形,切实维护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其次,夯实城市文化传脉,坚定城市发展决心。精心设计总体风格、形态、体量和色彩,高档次、高品位建设一批特色建筑群。按照“龙头引领、重点突破、中心示范、各具特色”的战略部署,提升中心城区的集聚力、辐射力、带动力。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园区工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具备现代城市功能的城区发展新格局,提升城市发展容量。根据县情确立小城镇建设的重点,不搞遍地开花式的城镇建设,变重点发展小城镇建设为发展重点小城镇,推进孝儿镇、上罗镇、洛表镇、底洞镇等发展前景好、群众购买力强的区域中心小城镇建设。进一步创新激发城市活力的城市建管思路,构建布局合理、功能配套、特色鲜明、梯次发展的城镇体系。

(三)建设“一城两点”核心区,彰显崭新城市形象。当前,随着县域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珙巡两地经济社会加速融合,打造“一城两点”城市核心区的条件日趋成熟。首先,打造精品城市。按照“因地制宜、融入自然、效益最大”的原则,修编完善《珙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把“新区开发、旧城改建、点线拓展”作为着力点,加快“北拓、中联、南进”步伐,建设金河组团商住新区、白岩城市工业新区、珙泉生态休闲区;围绕“新城换旧城”,全面优化区域布局;围绕“旧城建新城”,高标准打造功能分区的各类商 贸中心、居住小区;围绕“点线面拓展”,高标准建设城镇周边“卫星社区”,打造“山在城中、绕山建城、依山傍水、户户景观”的人居环境。其次,缩短时空距离。构建现代化立体化交通体系,不断优化城市交通路网结构,形成城区出入便捷、城内出行快捷的交通模式;实施珙巡“十分钟生活圈”快速通道建设、“卫星社区”及“邻里单元”快速网络建设,实现珙巡两地居住生活一体化、城内城郊居住生活一体化;对接宜毕高速、宜古高速规划,加快绕城过境公路建设,启动绕城道路和城区公交道路分流建设,实现物流经绕城公路快速出城、居民依托公交系统畅通出行的人货分流格局。再次,美化城市风貌。采取“统一规划、错位建设、差别管理”的方式,优化住房土地规划,形成廉租房、经济适用房、自建房、商品房等梯次协调的多层次居民住房群落;深化巡场河综合整治工程,让更多的群众依水而居、依河而居;完善“引水入巡”方案,启动城市水系景观打造工程,形成环城生态水文景观带;打造体现僰文化内涵的道路景观工程、观光休闲主题公园,夯实城市文化传脉;打造城郊观光基地景区,形成城市公园为点、特色街道为线、基地景观为面的线性优美城市景观,营造城区密度大而不显拥挤、繁华而不失宁静的宜居环境。最后,完善服务功能。统筹供水、供电、供气、供热、城市环境卫生、信息网络等设施的规划建设,强化城市防灾设施和安全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应急快速反应机制,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公用服务和供给保障水平,力争2015年城区生活垃圾集中收集率和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5%以上,到2015年形成吨日供水能力和吨日污水处理能力。

(四)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首先是快速推进小城镇建设。加大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服务功能,优化发展环境,把小城镇建设成为区域性人口集聚中心、产业集聚中心、商品集散中心,进而促进城市资金、技术、信息等要素向农村流动,城市商贸、物流、金融、咨询等服务业向农村延伸。实施县域村镇体系规划,以中心村为核心,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的一体化进程,促进城乡统筹发展。其次是促进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协调。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必须统筹城乡发展、统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把城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加大新农村建设力度,加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引导农户走上市场,走出农村,促进农村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努力使城镇真正成为区域经济的发展平台,进而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再次是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目前,除巡场、珙泉两镇以外,各乡镇人口非农业人口都不足1万人,迅速壮大城镇规模,应加速农村人口向城镇的转移。要进一步探索完善流动人口管理制度,流动人员可有条件地申请常住户口。要放宽落户条件,降低农民转市民的“门槛”。要实施农业人口梯级转移,探索建立条件艰苦地区的农村居民移民政策,改变人口的布局,壮大城镇规模,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出来,集中转入城镇第二、三产业中去。加快住房、就业、社会保障、教育、征兵、退伍安臵、优抚、计划生育等与户籍管理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让进城务工人员与城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最终完成农村人口转化为城镇人口、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从根本上解决好农民、农业和农村问题。

三、强化工作保障,整体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发展步伐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协调和检查督促工作。建立具体的办事机构,负责日常工作。实行县领导、县级部门与乡镇挂钩联系制度,指导和协调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建立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将推进新 型低碳城市化工作纳入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实绩的考核之中。同时,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工作“开绿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相关规定,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提高审批效率,尤其要从项目安排、资金扶持、信贷投入、资源调度、人事管理等方面给予更多的支持,保障新型低碳城市化目标圆满实现。

(二)制定落实相关政策。首先,要多渠道筹措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城镇要发展、规模要扩大,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现有财力明显不足。为此,一要按照“以城建城、以城兴城”的思路,加快推进城市建设,着力运用市场手段整合开发城镇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以资源换资金,以存量引增量,采取产权转让、拍卖经营权和有偿使用等方式,盘活存量资产,吸纳社会资本参加城镇建设,实现基础设施建设的良性循环和滚动发展。二要积极争取银行对重大项目建设信贷支持,培育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投融资公司,全面放开城建市场,引进有实力、信誉好的战略投资者,依托建设项目,采取市政基础及服务设施与商住地块打捆开发,鼓励企业通过多种形式参加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开发,实行开发主体多元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进程。三要坚决扭转城镇建设中财政投入多、推进速度慢、建设水平差、群众意见大的被动局面,除建设必要的公益设施外,应当严格控制财政直接投资建设的规模。其次,大力推进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供应不足已经成为阻碍城镇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大力推进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探索解决保障城镇建设的土地供给不足的体制机制。一要建立完善土地资源数据库,编制客观科学的土地开发使用规划,实行土地储备制度,引入城乡土地市场化机制。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土地流向非农用途。二要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臵换政策,释放城镇周围土地,用以满足住房建设和 其它相关土地需求。三要增加乡镇人民政府在城镇建设、土地拍卖上的收益分配比例,下放城镇管理权限,合理设臵机构和配备人员编制,强化乡镇人民政府在城镇建设上的领导职能,从体制和政策上为城镇化创造宽松的环境。再次,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在加快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基本医疗保险的全覆盖的同时,加快旧城改造,切实维护好中、低收入群体的利益,增加中小户型、中低价位普通商品用房的用地供应;加快经济适用住房项目的规划选址和建设,加大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力度,积极推进政策性租赁住房试点,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扩大以租金补贴为主的廉租住房覆盖面,强化经适房和廉租房管理,推进廉租住房货币补贴制度,切实保障群众住房需求,努力实现“住有所居、居有其房”,解决农村人口进城容易定居难的问题。

(三)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完善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加快城市化进程相关决策规则和程序,进一步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论证、社会公示与听证等制度。同时,充分发挥宣传部门及新闻媒体作用,大力宣传珙县城市建设所取得的成绩及宝贵经验,展现未来珙县城市发展的美好蓝图,进一步打响珙县城市品牌,为推进新型低碳城市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第二篇: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 推进新型城市化发展 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在渝开幕 2011年 12月 10日,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庆市人民政 府主办,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社会科学院、重庆 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承办的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中国〃重 庆在重庆君豪大饭店隆重开幕。

本次论坛以“ 加快老工业基地转型,推进新型城市化发 展” 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著名经济学家成 思危、重庆市人民政府市长黄奇帆、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武寅、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曹玉 书、中共重庆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何事忠、重庆市人大常 委会副主任卢晓钟、全国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重庆 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程贻举、重庆市政协副主席吴家农、中共重庆市大渡口区委书记盛娅农女士以及中国科学院、中 国社会科学院、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北京国际城市发 展研究院、新加坡裕廊国际集团、深圳天安集团、重庆市市 级有关部门和投资集团、大渡口及有关区县的 300多位专家 学者、企业家和政府部门的代表出席本次论坛。

重庆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童小平主持论坛开幕式。中国社 科院副院长武寅做开幕式致辞。成思危副委员长、曹玉书副 主任、黄奇帆市长从国家、西部地区和重庆市三个层面就城 市转型与发展发表致辞并做重要演讲,深刻阐述了中国城市

转型的战略意义,为城市发展全面驶入“快车道”的重庆未 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城市转型与发展论坛(中国〃 重庆 是一个集高层对话、学术研究、互动交流为一体的权威性、开放性、国际化论坛, 旨在通过系统性思考、权威性研究,致力于为城市政府、科 研机构、社会团体、企业法人搭建对话交流平台,努力充当 推动城市转型发展的催化剂,并通过论坛各种活动,帮助城 市政府破解转型发展难题,深入推进我国城市转型发展,共 享城市转型、科学发展成果。

下载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修改)1009word格式文档
下载打造十二五发展新增长极 加快推进珙县新型低碳城市化(修改)1009.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