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位肿瘤院士总结 10条不得癌的建议, 都是你能做到的!
郝希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天津市肿瘤研究所所长
▲孙燕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肿瘤内科主任医师
▲曾益新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医院院长
01坚决反对用营养品抗癌
“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提及营养品能否防癌的时,态度坚决地表示。他认为:
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发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不包括泡菜、腌菜;
霉变食物不吃,加工食物少吃,腌制食物、烤焦食物不吃,多吃植物性食物,每天要吃400克非淀粉类蔬菜水果。
2不吃油炸食物
据《新安晚报》介绍:油炸食品在高温条件下可产生致癌物质,要尽量少吃。
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次数多了,会成为我们俗称的“千滚油”。
千滚油中包含大量的反式脂肪酸,会对人体造成很大危害。如脂肪肝、高血压、胆囊炎、胃病、糖尿病、肥胖,甚至可能增加患心脑血管病和多种癌症的危险。
3坚持回家吃晚饭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在宴会桌上谈问题?”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孙燕院士说,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的陋习导致了很多人长期饮食无规律,越是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越是难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顿饭。
饮食不规律,饭局上的烟、酒以及不知不觉过度饮食,使我们的肠胃始终处在受损状态,再加上体重超标,长期下去就可能诱发癌变。
孙燕号召大家,“可怜可怜自己的胃,珍惜自己的身体,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4对剩菜剩饭不要大包大揽
中国人有个习惯,男人爱大包大揽,这不仅体现在干活上,连吃饭也是,常常是家里的剩菜剩饭全是当家的给包了,过去条件不好时是这样,现在生活好了,一些家庭还是这样。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不良习惯可能诱发胃癌。
“胃癌原来是日本人发病率第一的癌症。但后来逐渐降下来了,与胃癌下降对应的是家庭冰箱持有率的上升。”孙燕说。日本人喜爱吃生食,但在过去冰箱没有普及的时候,食品在常温下存放容易变质。
为了对抗胃癌,日本已经在职工体检中普及了胃肠造影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马上加做胃镜。现在,日本不仅胃癌的发病率下降了,早期诊出率也达到了50%,治愈率也上升了不少。
5瘦一点患癌机会小
越瘦的人得上癌症的机会越小,这是全球21位科学家基于对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历经5年研究后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议中的第一条内容。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也指出:有足够证据显示,体重超标与结肠癌、食道癌、肾癌、乳腺癌和子宫癌5类癌症相关。
在孙院士看来,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
孙院士的“减肥方法”:
“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的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6每年坚持两次体检
早期发现肿瘤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一年体检一次,但与大家不同的是,孙院士却额外给自己增加了一次体检——每年全身查体两次。
“我这样做,原因是有的肿瘤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过胸片、X线、痰液能被发现的,增加体检次数可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
7别让不良生活诱发癌症
在孙院士看来,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
✦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
✦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应该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8随时随地锻炼
孙院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平日很少用车,尽量“以步代车”。
孙院士说,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游泳,只要动就比不动强。而且,锻炼也没必要非找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进行,工作间隙、闲暇时间都可适当进行点小运动。
9甘草是国老,泡水喝是最好的抗癌药
甘草有个别名叫“国老”,作用是调和所有药物的作用,能调和解百毒,是名符其实的温阳抗癌的药物。
早在2000多年前,《神农本草经》就将甘草列为药之上乘,称其具有坚筋骨、长肌肉、增气力和解百毒之功。
每天10克甘草,煮水、熬水作代茶饮即可。
10“没心没肺”,学会满足
在丰富的诊治经验后,孙燕院士也了解到一个个不同的患癌故事,但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因为年轻人如何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不仅仅是知识和策略问题,更加是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啊。几个关键点:
癌症预防和传染病的预防是不一样的。
除了潜伏期超级长之外,癌症还具有如下5多的特性:多个疾病类型;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致病。
我们的先天遗传基因是癌症致病因素之一,这意味着每个人在癌症预防和发现上是生而不平等的,需要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
基于癌症多因素、多阶段等致病原因,癌症的三级预防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意义。并且已经在多个试验中证明了预防的有效性:降低癌症发病数目/风险和死亡数目/风险。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有些症状,并尽早就医,尽管大部分情况下这些症状是有非癌症原因引起的。不管我们多么努力预防,癌症有可能还是会不可避免。但是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尤其是一级预防)还是有其非常积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根据我们目前对癌症的了解,无论结果如何,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理性的选择。
大家从小开始接种疫苗,估计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是怎么回事,可能是有点印象的。拿乙肝疫苗为例。预防的因果关系很直接明了(乙肝病毒引起乙肝),预防的过程很简单(保护易感人群:打疫苗),预防的结果确切(86%-99%)。
如果抱着预防传染病的思路来考虑癌症的预防,估计是要失望的。差别太大了,传染病主要致病原因是外因,但是癌症主要致病原因是内因—癌症是基因功能异常导致的一大类疾病的统称,正常细胞的叛变(癌变)导致了癌症。在谈癌症预防之前,让我们先看看癌症到底怎么回事。关于癌症和基因和关系可以阅读文章读懂基因,更好的了解癌症。
癌症在整个人群中的高发年龄是50岁左右,潜伏期那是相当的长。除了潜伏期超级长之外,癌症还具有如下5多的特性:多个疾病类型;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致病。
癌症是多种不同疾病的统称:癌症并不是单一疾病,而是一系列相关的疾病。已知癌症类型超过300个,各自的发展过程和生物学特性都不一样。就像一个超过300多人的大家族一样,家庭成员性格和脾气都是不一样的。大家了解的都是以癌症原发部位来命名的。根据生长的身体部位不同,男女常见癌症类型如下,其实还有更详细的分类,例如肺癌还能分很多种,治疗方式,存活时间等都各不相同。
这些疾病差异是很大的,例如即使是晚期乳腺癌或者前列腺癌,有可能活得比早期胰腺癌还要活的长。多因素致癌:先天因素+我们的行为因素(饮食、运动、抽烟、喝酒、作息、性行为等)+我们周围的环境因素(空气质量、水的质量、放射性元素、二手烟污染、传染病情况等)。最终影响了我们患癌症的情况。这些因素覆盖了我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睡,无所不包。现如今的环境下,现代生活的荼毒下,可以说各种因素几乎是无孔不入,时时刻刻勾引/折磨/荼毒正常细胞叛变啊。
正常细胞受到一系列叛变的诱惑/折磨和荼毒,正常细胞背叛成为癌细胞,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按照目前的理论,有基因两次突变致癌或多次突变致癌的说法,但基本上认为基因的单次突变不会致癌。所以正常细胞叛变成癌细胞是有节奏的,一些过程在癌变之前是可逆的,即正常细胞的叛变是一步三回头恋恋不舍的。它们的一些,在和你割袍断义彻底恩断义绝之前,你总是有机会说服/挽留他们不要叛变的或者把叛变分子清除出去的。例如导致宫颈癌的HPV病毒感染,有很多是可以自行消退的。当然了,能避免或降低这些细胞叛变的概率的最好,例如注射宫颈癌疫苗。也有一些细胞,性子是隐忍的,默默的突变不发出任何信号,日常体检和检查也观察不到,例如多个器官包裹的胰腺,大多数胰腺癌都是晚期才发现。
例子1:肺部的癌变过程,在没有发展成浸润性癌症之前,戒烟减少肺部刺激,这个癌变的过程有可能是可逆的或者维持这个状态不进展。
例子2:正常宫颈如何从HPV病毒感染发展到浸润性癌症(真正的癌症)的过程。
例子3:胃癌细胞如何一层一层浸润从T1发展到T4的
根据多因素致癌学说,我们的先天遗传基因是癌症致病因素之一,这意味着每个人在癌症预防和发现上是生而不平等的,需要采取的策略也不一样。目前认为大约5%至10%的癌症是会遗传的(备注:遗传的是导致癌症的基因突变,不是直接遗传的癌症本身),这意味着导致癌症的特定基因的突变会在血亲之间遗传。其中乳腺癌、卵巢癌、结直肠癌和前列腺癌和其他癌症相比,和遗传基因相关度更高一些。了解癌症的遗传可阅读文章癌症会遗传吗?
有遗传基因突变的高危人群需要更早的、更为频繁的开始癌症的筛查,和/或遗传基因检测和遗传咨询,甚至是预防性治疗,如结直肠息肉切除,预防性乳腺切除等。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例如戒烟戒酒,尽可能维持正常体重,体育锻炼……
我们可以看看美国癌症协会的建议,这世界上很多事情真的没有公平可言啊:
如何评估自己是否是高危人群?具体可参考文章,如有必要可咨询医生: 结直肠癌的家族遗传、患病风险、预防和筛查 更好的预防乳腺癌,从了解相关风险因素开始
基于癌症多因素、多阶段等致病原因,癌症的三级预防各有其不同的目的和意义 传染病预防的结果是直截了当的,癌症并非如此,个体患癌的因果关系并没有100%的明确。预防癌症的目标并非100%预先防止,而是降低个体患癌的风险。
癌症的潜伏期长达几十年,又是多因素、多效应、多阶段、多基因致病,目前还不能完全搞清楚肿瘤的病因。这为癌症的预防提供了很好的科学基础。也就是说,如果我们采取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能够预防大部分癌症的发生。根据WHO的数据,如果我们能很好的利用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每年至少1/3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第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即在弄清楚发病原因的基础上,针对发病原因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从而防止或减少癌症的发生。例如明确的知道吸烟是肺癌的主要风险因素,吸烟也是其他癌症的风险因素;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风险因素。
一级预防建议所有人群:戒烟/不吸烟;获得并维持健康的体重;适当的运动;饮食健康均衡;限制酒精的摄入等。
第二级预防即筛查癌前病变或早期癌症病例。对于某些有可能逆转、停止或延缓发展的疾病,早期检查和预防性检查更为重要。目前乳腺癌、肺癌、宫颈癌、结直肠癌皆有较好的早期筛查的手段(见上面筛查部分内容)。并且得到了各种验证。例如低剂量CT筛查肺癌可以降低20%的肺癌死亡风险。
但是不幸的是,目前绝大多数癌症并没有有效的筛查手段。一些公众号和商家为了赚黑心钱,利用大众对癌症的恐惧心理,推出各种神奇的一滴血/一滴尿/一坨大便筛查癌症的乱七八糟的检测项目,既没有有效性,也没有相关部门批文或者各种虚假广告。大家也要引以为戒,不要随意缴纳这种智商税。我们一直强调癌症筛查是一项医疗行为,是有风险的,风险包括假阴性,假阳性等问题造成延迟就医,或接受后续不必要的检查和/或治疗等。癌症筛查不是随意的消费行为。
第三级预防指的是对已经患有某些疾病的患者,采取及时有效的治疗措施,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
癌症尤其要强调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尤其是对一些病因明确且人为导致的癌症,如吸烟所致的肺癌、乙肝所致的肝癌,采用一级预防较易见效。有些癌症的病因是多因素的,且通过筛查及早诊断和早治疗后预后较好,如宫颈癌、乳腺癌等,除致力于一级预防外,还应兼顾二级预防和三级预防。而对于病因和危险因素不明确,有难以觉察预料的癌症,只能实施三级预防。这确实是令人无可奈何。
原因引起的。
了解更多关于癌症的症状和体征,可阅读文章了解癌症的狰狞面目:症状和体征。
不管我们多么努力预防,癌症有可能还是会不可避免。但是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还是有其非常积极的价值和实际意义:延长生存时间,提升生存质量。
虽然很多癌症防不胜防,但不管最后预防和筛查的结果如何(是否患上癌症,患上的是哪一类的癌症,什么期别等),一级预防(不吸烟、运动、维持合理体重等)都有其积极的意义。包括生存时间延长,生活质量提升,以及治疗费用的节省。癌症的治疗,最重要的是遵循规范化的治疗,即这一癌症类型对应分期的标准治疗方案。尽管标准治疗虽然是最好的治疗,但是很多标准治疗要求患者具备良好的体力评分和总体健康状况。如果一级预防不积极,有可能的结果是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各种合并症。很多根治性的手术,不适合对这类患者实施。糖尿病的患者接受放疗也很麻烦。甚至是化疗,体力评分高于2分也是不建议化疗的。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存活时间,生存质量,有钱都没法花出去。
此外,积极的一级预防能保证我们整体健康状况的良好,也能极大的降低其他疾病的发生率。
根据我们目前对癌症的了解,努力预防和早期发现是我们能做到最好的理性的选择。看完前面的致癌原因部分,可能很多时候感觉对于为什么会患癌简直是一言难尽、无法描述……鬼才知道到底致癌的这个过程中,各个因素到底是如何相互作用导致我们的某些基因发生变化的。也许我们做了我们能做的一切,癌症还是发生了,我们该如何面对和解释这一现实呢?
其实,大家可能发现了,年轻人预防和早期发现癌症这件事情,和年轻人的奋斗有太多相似的地方,例如: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都需要几十年的时间才能知道结果如何。
结果是不确定的,也是非常多样的。取决于个人的定义,结果有可能是成功或不成功。每个人对于成功和不成功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定义和期望。就像即使患上癌症,不同类型不同期别差异也很大一样。
都是生而不平等。有人一出生就是王思聪,也有人一出生就在偏远贫穷的山村。就从父母那里遗传了突变的基因属于高危人群,而其他人属于平均风险人群。
因和果之间的关系并不明确。预防和发现和是否患癌以及患哪种癌症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同样,同样的努力也不一定取得同样的成就。
先天因素(智力、健康、家庭出身等)对我们奋斗能否成功或多成功的影响很大。当然每个人对奋斗成功的定义都不一样,就算是同样的定义,每个人奋斗成功的方式也各不相同,其间更有很多我们无法改变的后天因素的影响,例如我们所处的时代背景,也有一定的偶然性和运气。
但对整个群体来讲,古今中外,我们都有广泛认同的成功因素,我们始终相信一些可以改变的后天因素例如更加勤奋、接受更好的教育等能让我们更有可能获得成功。但是对个体来讲,勤奋和教育等并不能保证你一定会获得成功。但对个体而言,勤奋和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们能做的最理性的决策和行为。对年轻人预防癌症和发现癌症问题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做了能做的一切预防措施,也不一定能保证最好的结果。但是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仍然是我们能做出的最理性的决策和行为。所到底,从结果来看,这事概率问题,积极预防和早期发现能降低患癌/晚期癌症的概率,但是不能避免。同样多的财富,奋斗过和没奋斗过的人生是不一样的;读过书和没读过书的人生也是不一样的。就算同一癌症类型的同样期别,总体健康良好的,治愈的几率和生活质量也是要比健康状况不佳的好很多;而且不会有任何内心的内疚和自责—毕竟我在知道所有信息的情况下,还是做出了最大的努力,没什么好自责的了。
第二篇:三位肿瘤院士总结了10条不得癌的建议
三位肿瘤院士总结了10条不得癌的建议
练磊医生2015-12-16 08:31:42癌症 检查 日本阅读(86576)评论(6)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媒体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举报
老百姓怕得病,更不愿吃药,都希望吃吃喝喝就能保健康。
虽然不像张悟本宣称的吃茄子、绿豆就能防病治病那样邪乎,但饮食与疾病,尤其是癌症、心血管等慢性病之间的关系已是医学界公认的。
那么,到底怎么吃,我们才能远离癌症呢?小编请肿瘤界的三位知名院士,专门教大家如何通过健康饮食来远离癌症。
1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
“我坚决反对用营养品防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提及营养品能否防癌的时,态度坚决地表示。
“不光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营养品宣称有这样那样的防癌作用,但这些都可能只是在细胞培养时或动物身上有一定作用。据我所知,至今还没有一个营养品、保健品真正地通过循证医学的对照研究证明,在人身上确实能够防癌。”郝希山说。
郝希山认为,只有合理膳食才能有效地预防癌症发生,此外就是多吃蔬菜和水果,但不包括泡菜、腌菜;霉变食物不吃,加工食物少吃,腌制食物、烤焦食物不吃,多吃植物性食物,每天要吃400克非淀粉类蔬菜水果。
2坚持回家吃晚饭
“我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非要在宴会桌上谈问题?”86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孙燕院士说,中国人喜欢在饭桌上谈事的陋习导致了很多人长期饮食无规律,越是社会上所谓的成功人士,越是难得回家好好地吃一顿饭。
饮食不规律,饭局上的烟、酒以及不知不觉过度饮食,使我们的肠胃始终处在受损状态,再加上体重超标,长期下去就可能诱发癌变。
孙燕号召大家,“可怜可怜自己的胃,珍惜自己的身体,远离癌症,从回家吃晚饭做起。”
3不吃油炸食品
“防癌一定要避免吃过多的高脂、高盐、高糖的食物。比如国外传过来的炸薯条就是这类食物的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郝希山说,油炸作为一种极不健康的烹调方式,受到了多位肿瘤专家的抨击。
说起油炸食品,孙燕回想起了他年轻时在美国工作时一位教授的做法。这位美国的教授极其反对吃油炸食品,自己是一口都不吃,看见别人吃也会马上去阻止。
在一次在学校开的Party上,孙燕看见一盘自己爱吃的炸面包圈,抓起来就往嘴里塞。结果这位教授正好站在他身边,一把抓住他的手,已经到了嘴边的美食被这样拽了下来。“以前我还是非常喜欢吃这些美味的炸鸡腿和西式炸鱼的,从那以后就很少吃了。”孙燕笑着说。
因为长期吃油炸食品会诱发肠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
4对剩菜剩饭不要大包大揽
中国人有个习惯,男人爱大包大揽,这不仅体现在干活上,连吃饭也是,常常是家里的剩菜剩饭全是当家的给包了,过去条件不好时是这样,现在生活好了,一些家庭还是这样。然而,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一不良习惯可能诱发胃癌。
“胃癌原来是日本人发病率第一的癌症。但后来逐渐降下来了,与胃癌下降对应的是家庭冰箱持有率的上升。”孙燕说。日本人喜爱吃生食,但在过去冰箱没有普及的时候,食品在常温下存放容易变质。
为了对抗胃癌,日本已经在职工体检中普及了胃肠造影检查,如果发现问题,马上加做胃镜。现在,日本不仅胃癌的发病率下降了,早期诊出率也达到了50%,治愈率也上升了不少。
孙燕建议,偶尔胃疼一次没关系,如果长期有胃部不适,最好去医院做一次检查。如果查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再加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话,就基本是癌前病变了,必须马上治疗。
5瘦一点患癌机会小
越瘦的人得上癌症的机会越小,这是全球21位科学家基于对患癌人群和健康人群历经5年研究后提出的十大防癌建议中的第一条内容。
在孙院士看来,饿着要比撑着强、瘦的要比胖的好。因为肥胖可能为多种癌症埋下隐患,特别是平时摄入较多动物脂肪、红肉以及喜欢吃煎炸食物的人更要适当控制自己的胃口来减少患癌风险,比如肠癌、胰腺癌、肾癌、乳腺癌等都与肥胖有关。
孙院士的“减肥方法”相当有意思:“我每天只吃七分饱,但又受不了美食的诱惑,于是感觉吃的差不多了,就马上离开饭桌,绝不久待,更不会与家人在饭桌旁聊天,生怕管不住自己的嘴又多吃两口饭菜,偶尔还会把晚饭省下一两顿。”
孙院士说,“我从60岁就开始在各种场合宣讲‘防癌经验’了,一讲就是20多年……我最不希望患者非得到了中晚期才想到来找我,早采取措施,早从生活上的点点滴滴预防,不好吗?”因此除了健康饮食,他还推荐了一些防癌心得:
6每年坚持两次体检
早期发现肿瘤最主要的一个途径就是一年体检一次,但与大家不同的是,孙院士却额外给自己增加了一次体检——每年全身查体两次。
“我这样做,原因是有的肿瘤隐蔽性比较高,偶然一次体检未必能发现。比如,早期肺癌可能只有一半患者是通过胸片、X线、痰液能被发现的,增加体检次数可提高早期发现肿瘤的机会。”
另外,一次体检正常,并不意味着在这一年中身体都不会出现其他问题。“我的有些病人就向我诉苦:检查时医生也没有摸出乳房有肿块,可最后还是确诊为乳腺癌。在此我们必须强调,体检一定要坚持年年做,不要觉得偶然一次查体正常就间隔3到5年才再做。肿瘤是很复杂的,而且受多种诱发因素影响,别说三五年,就是一年中也可能突然发生异常。”
孙院士感慨道:“我是个临床肿瘤学方面的专家,可是我也不知道自己身体内什么时候会发生癌变。举个例子:我们的身体就像一部精良的汽车,每个脏器24小时都在辛苦工作,当然需要定期保养和检修,只有年检合格了才能避免出现意外。特别是老年人随着身体机能下降、器官老化,体检的项目应尽可能全面、频率增加,特别是肛门等一些比较隐私的地方也要检查。”
7坚决不吸烟
吸烟与肺癌有关,同样也是鼻咽癌发病的主要因素,目前的研究显示,长期吸烟的人更容易患鼻咽癌,因为烟焦油中含有多种致癌物质和促癌物质,当烟雾被吸入时,这些致癌物就可能附着在鼻咽部,经长期慢性刺激会诱发癌变。
鼻咽癌的另一大诱发因素是感染EB病毒,该病毒可经唾液传播。在中国成年人中大约有90%以上都感染了EB病毒,但大部分是不会致病的,大家也不要过于紧张。
值得关注的是小孩子身上EB病毒感染率非常高,究其原因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比如父母把自己嚼过的食物喂给小宝宝就可能被感染。
曾益新院士提醒说,鼻咽癌的发病往往有家族遗传背景,如果家族中曾有人患过鼻咽癌,其他的家庭成员应早到医院进行血液EB病毒抗体检查、鼻咽纤维镜等检查。
生活在广东、广西等鼻咽癌高发区的人也应该早到医院筛查鼻咽癌,只要早期发现其治愈率非常高。
8别让不良生活诱发癌症
在孙院士看来,不少肿瘤,可以说是被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诱发”出来的。比如过多食用高脂饮食、喜欢吃肉、不吃蔬菜就容易诱发出越来越多的肠癌患者;吸烟人增多则会导致很多无辜的“二手烟”肺癌患者;性生活混乱、感染HPV(人乳头状病毒)则使得宫颈癌发病上升——然而这些不良因素完全是可以控制的。
另外,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慢性肝炎、宫颈糜烂等疾病,就是我们常说的“癌前病变”,别以为它们不像肿瘤那样可怕就放松治疗,其实如果不及时处理,在这些病变的基础上非常容易发展为癌症。因此,如果已查出上述癌前病变,一定要早治疗。
还有就是养成规律的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节奏,该睡觉时睡觉、该吃饭时进食,每天有一定时间锻炼,不要抽烟喝酒。孙院士自己就一点烟酒都不沾,他的这个良好习惯也影响着周围的朋友。“总之,不要人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利因素,不利于防癌控癌。”
9随时锻炼
孙院士非常注意锻炼身体,他平日很少用车,尽量“以步代车”。
孙院士说,锻炼的方式可因人而异,有人喜欢走路、有人喜欢游泳,只要动就比不动强。而且,锻炼也没必要非找特定场合、特定时间进行,工作间隙、闲暇时间都可适当进行点小运动。
孙院士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一次会议上,他突然发现我国著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失踪了”,找了半天才知道,他是利用会议间隙爬楼梯锻炼去了,“可见只要想锻炼,什么时候都可以。
10“没心没肺”,学会满足
在丰富的诊治经验后,孙燕院士也了解到一个个不同的患癌故事,但癌症患者都有着相同的一个诱因——压力大、长期抑郁、过分忧虑、勾心斗角。
“以前,医学界还质疑精神因素怎么会跟癌症有关呢?后来一个研究发现,长期不良情绪会使人体产生应激反应,过强的应激反应就会降低人体免疫力,使癌细胞有可乘之机。”
“现在的生活节奏快,每个人背负的压力都不小,建议大家不生气、不折腾、不钻牛角尖,凡事都想开点,做个‘没心没肺’的人,因为精神愉快、身心健康确实能给你一个好的身体。”
TIPS:八个征兆预警癌症
点评专家:北京中医院肿瘤科主任医师赵文硕
《英国全科医疗学刊》曾刊登英国基尔大学对英国、美国、荷兰等国家25项癌症研究的分析,总结出以下“癌症8大关键信号”,希望大家引起警示。
①直肠出血
预示:老年性肠癌
点评:直肠出血表现是大便带血,出现便血先要和痔疮区分,痔疮是便后带血,而肿瘤是大便上混和血。其实,直肠肿瘤较明显的症状是大便很细,因为肿瘤堵着了。
②缺铁性贫血
预示:结肠癌
点评:如果是年轻女孩,来例假或节食减肥等也会导致缺铁性贫血,结肠癌的可能性小。如果出现在中老年人身上,最好做大便潜血检查。
③乳房肿块
预示:乳腺癌
点评:过了青春期的女孩子,平时可以进行乳房自检,有硬的肿块,及时去医院排除乳腺增生的可能。如果出现乳头溢液或皮肤呈现橘皮样,就要小心乳腺癌了。
④直肠检查可能有癌
预示:前列腺癌
点评:直肠检查有癌症了,就晚了。建议50岁以上男性在体检时加一项PSA的检查。
⑤尿中带血
预示:尿路有关癌症
点评:尿路癌症主要指膀胱肿瘤,若尿中带血,也不痛,就要小心。
⑥咳血
预示:肺癌
点评:年轻人咳血多半是肺结核,年纪大的人在排除支气管扩张后,要是痰中带血或干咳带血,要拍片检查。咳血可能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建议40岁以上,平时每日抽一包烟,烟龄超过20年的人,要定期拍片检查。
⑦绝经后出血
预示:妇科相关癌症
点评:绝经后出血,先要看看是否在服用含有女性激素,如孕酮、雌激素等药物及保健品,特别是一些号称能重返青春的保健品。及时做妇科检查,不要耽误。
⑧吞咽困难
预示:食管癌
点评:食道相关的肿瘤吞咽困难多半表现为吃干的东西,咽不下去,一定要喝水解决,同时部分人在吃东西时会出现胸骨后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