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论我国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
浅论我国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差异
摘要:众所周知,任何企业单位、非企业性单位、事业单位,都需要会计工作做支撑。因此,相关从业人员应该全面落实具体的会计工作。就目前来看,我国会计分为两大类——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本文将主要针对二者的差异展开分析和讨论,为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理论参考。希望通过对这两大类会计差异的研究来推动预算会计的进一步改革。
关键词: 预算会计 特点 企业会计 经济 区别
据本人总结归纳分析,现如今我国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差异主要有以下六点(差异众多,不胜枚举,只列出本人认为具有代表性的差异,不足之处,敬请谅解)。
1、概念比较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概念区别主要体现在二者的管理范围不同。
预算会计的内容集中在预算会计第三产业,而且主要以第三产业中的为提高大众文化水平、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以及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的各个行业所运用的会计为主。
与之不同的是,企业会计是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各行各业所运用的会计,包括第一、第二产业的各个行业以及第三产业中流通部门和为生产、生活服务的部门的各个行业所运用的会计。
但是这里必须要说明的是,无论它们的涵盖范围存在怎样的区别,它们始终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性质——都是将企业的运作状况以数据的形式展示出来,并根据会计人员对数据的分析与计算,对企业的成本、费用、盈利等进行量化。无论是预算会计还是企业会计,它们的工作都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的,自始至终都是企业运行的核心环节和关键性因素。
2、会计等式的比较
会计等式所体现的平衡关系是对各会计要素的经济关系用公式概括表达的,反映的是各会计要素之间数量关系的等式;它提示了各会计要素之间的联系,是复式记账、试算平衡和编制会计报表的理论依据。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A.资产= 负债+ 净资产,或
B.资产+ 支出=负债+ 净资产+ 收入
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C.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或
D.资产+ 费用=负债+ 所有者权益+收入
等式A反映的是单位特定时点的资产、负债、净资产的静态状况;等式B反映的是单位在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和净资产增值情况的动态状况。等式C是企业最基本的会计等式(相信大家在校园里学习、接触最多的便是这个等式了),它反映了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的财务状况的的静态状况;等式D反映的是企业在业务活动过程中的收入、费用、利润三要素的动态状况(这个等式想必大家也是比较熟悉的)——等式左边是资金的使用;等式右边是资金的来源。
3、核算的基本前提的比较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核算前提之间有交集也有并集,即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共同点主要体现在会计对象、会计运作模式、货币计量等方面。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合法性前提的区别:由于预算会计工作主要是集中在事业单位工作中的,所以其合法性主要体现在获得政府专项拨款的审批工作具有合法性,专用经济拨款的实际落实工作具有合法性。而对于来自于社会群体的资金,必须保证资金的实际收入、收益等具有合法性,并按照国家的相应法规及时完成法律规定的税务义务。企业会计的合法性原则则主要体现在企业的经济运作符合国家的基本法律(例如不逃税、漏税),企业经营的业务和运作流程符合国家的基本经济法规。
虽然它们二者的核算前提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是实际的核算原则却也存在着共同点,主要表现在有用性原则、真实性原则、及时性原则、一致性原则、清晰性原则、配比原则、重要性原则等的表述,内容都是大体相同的;但是也有相差异的方面。其差异主要表现为以下两大点:
A.企业会计存在的原则,在预算会计中不存在“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基本境界结构,为了保证企业的盈利,企业的会计工作必须严格遵循谨慎性和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这两个原则,而对于事业单位而言,这两个基本的原则无关轻重,完全可以忽略不计。
B.预算会计存在的原则,企业会计中不存在事业单位受其自身性质的制约,具有专门的管理职责和范围,针对不同的事业单位应该遵循特定的规范,所以事业单位的跨级工作中有专门使用原则。而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是一个整体,各个部门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联系,密不可分,相互贯穿,因此,不含有专门使用原则。
4、预算会计组织关系明确,系统性强。
由于预算会计是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我国的国家预算又是全国统一的预算。所以,我国的预算会计形成了一个以核算资金为主要内容的全国统一的核算网络和管理体系。这种组织关系不但系统性很强,而且相当明确。政府财政总预算会计纵向可分为从五级(从中央到乡镇),每一级政府财政从预算会计都有所属的一、二、三级行政单位会计和同级事业单位会计。这种纵向的上下级之间是“领导被领导”的关系,而同级财政部门之间是横向的指导与接受指导的关系。换言之,在预算会计中,上级单位不仅核算、反映和监督本单位的资金活动,还反映和监督包括下属单位在内的全系统的资金活动。这样一来就与企业会计上下级之间基本不存在从属关系、具有独立性的特点恰恰相反。
5、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要求不同
随着近年来我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其分类也更加精细,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要求也愈来愈高。为了迎合经济环境的复杂和多变,避免因汇率的浮动等货币政策变化的原因而导致会计信息不能充分、真实反映经济状况的情况,避免会计信息与经济现实滞后的情况,避免因物价的剧烈变动而不能确认、计量和报告资产的情况等等,国家对会计核算的信息质量在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方面作了一些强制性的要求,二者之间有差异。
一、预算会计采用专款专用的要求,企业会计则没有这一要求。专款专用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拨款必须按规定的用途使用,绝对不允许擅做主张改变其用途,也不能擅自做主挪作他用。预算会计拨款专款专用的这一规定是为了使国家预算资金能及时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企业作为一个独立核算的会计主体,其资金都是由该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地由企业决策者决策后随意使用来满足企业达到以尽可能小的成本、费用,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这一目的(即经济利益最大化),所以企业会计没有也不需要专款专用这一要求。
二、企业会计核算要求企业的核算内容要谨慎,预算会计则没有这一要求。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企业会计的谨慎性要求要求企业在面临不确定因素的情况下做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尽一切努力充分估计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损失:对一些资产、收益(或负债、费用等)进行合理的估计,一方面不允许多估资产或收益,另一方面也不允许低估负债或费用。这一要求属于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会计信息起到修正作用的质量要求,它对于增强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很有益处;企业会计核算中对应收款项提取坏帐准备,对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无形资产等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以及在资产负债表日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等一些会计处理都是谨慎性质量要求对会计信息的修正。行政事业单位的经费有可靠的保障,来源于财政的不间断的拨付,所以预算会计的核算不需要估计,所以行政事业单位不需要也没必要设置谨慎性这一质量要求。
三、企业会计核算要求正确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预算会计则没有这一要求。企业单位的收益性支出在会计账务处理上直接通过成本、费用账户入账,并通过商品或劳务的收入得到补偿;资本性支出在会计账务处理上是通过非流动资产的形式入账,并在当期会计期间或未来会计期间内通过计提折旧、摊销的方法将其价值分次转移到相应的成本、费用中,然后再通过销售商品或对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中分次得到补偿。而预算会计则只需要正确执行政府财政拨付资金的使用方向、及时上报预算支出、更好地配合收付实现制,也就是说预算会计没有必要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四、企业会计核算要求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预算会计则没有这一要求。企业本身拥有其自身的资本金,它是企业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的注册资本,企业在运用其资本金的同时也可能还要运用债权人投入的那部分资金,进行持续的循环和周转,不断地为企业获取尽可能多的利润,所以企业会计必须采用收入与费用相互配比的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以使每个会计期间的各项收入与相关的费用在同一期间内相互匹配,有利于正确计算和考核企业的经营成果。行政事业单位本身没有资本金(事实上一般也没用借款),其资金的使用不能为其自身带来收益,只能通过运用资金来完成国家要其完成的职能。所以,国家需要不断地投入财政资金,来维持其正常运转,并且国家对其投入的资金是不要求利润回报的,预算会计核算的收入不能与费用挂钩,所以预算会计不需要也无法执行收入与费用配比这一要求。
6、会计的作用不同
随着商品经济活动的发展,会计在经济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也愈发重要,会计不再仅有记账、出报表等等这样一些基本的功能,而是已经成为了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人员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加工和总结,形成对经济管理、经济决策行之有效的一个信息系统,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政府也要根据会计人员汇总的会计信息进行宏观决策和调控,以决定未来的资源和利益的合理分配,达到使我国经济有序、健康发展的目的。但是众所周知,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所针对的会计业务不同,其作用也有区别。预算会计必须符合我国国情、兼顾与国际通行规则相协调的准则,在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的同时,满足政府各部门、社会大众对预算会计信息的需求,体现预算会计主体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并且能为将来正确配置公共资源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因此,预算会计在宏观经济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企业会计则是通过连续、全面、系统的企业会计核算和披露,为不同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其所需要的会计信息,起到增加企业财务透明度、规范企业经济行为、便于管理者为企业的未来做出正确决策的作用,并同时服务市场经济。
讨论、研究了这么多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差异,想必大家对预算会计的认识已经更上一层楼了。事实上在生活中大家可能接触的更多的是企业会计,可是,如同我上面所论述的,预算会计也是会计很重要的一大类,在会计领域也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与企业会计有很大不同,却又相互贯穿、缺一不可。
【参考文献】
[1]李海波,刘学华[M].新编预算会计立信会计出版 [2]耿建新[M].行业会计比较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3]卢永华,肖虹[M].行业会计比较中国金融出版社
选题原因:我认为很多同学(包括我自己)都对预算会计不是很了解,然而预算会计其实是很重要的。为了增强大家(包括我自己)对预算会计的了解,避免大家把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混为一谈,于是我就选择了这个论题。
写作过程:我阅读了我们的课本《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在知网上查阅了相关文献,百度百科了一些专用词汇,经过自己的归纳分析写下了这篇论文。
胡静
会计11106 学号:1108891229
第二篇: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析与比较[范文模版]
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分析与比较
摘要: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是会计学科的两个重要分支,预算会计具有“公共性”、“非营利性”、“财政性”的特点,它以实现公共职能为目的,以公共资产为核算对象,以公共事务为核算依据,以公共业务成果为主要考核指标。而企业会计是以营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本文通过对两者的分析与比较,不断加深理解,也使自己对于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内容掌握的更加深刻。
关键词:预算会计、企业会计、特点、区别、比较
一.简述
会计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完善的漫长发展过程。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会计的体系及其分支也在这一过程中随之形成,其主要作用是帮助人们管理日常的财务活动。传统会计划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中,财务会计包括两大门内,即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和非营利组合财务会计。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即企业财务会计,非营利组织财务会计即预算会计。企业会计主要适用的范围包括:农、工、商、交和金融等企业单位,并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流通领域、生产领域的企业内部经营资金的活动情况。预算会计其具体适用范围包括:政府的财政机关、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等,用以监督和反映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社会福利领域、分配领域、精神生产领域等的政府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业务资金的情况。
二.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预算会计的概念
会计是一个以提供财务信息(货币信息)为主的经济信息系统。会计按其核算、监督的对象及适应范围划分,可分为企业会计(也叫营利性会计)和预算会计(也叫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两大体系。预算会计是现代会计中与企业会计相对应的另一分支,是适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的会计体系。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不以营利为目的,一般不直接生产物质产品,而是通过各自的业务(服务)活动,为上层建筑、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服务。
预算会计是以预算(政府预算和单位预算)管理为中心,以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为目的,以预算收支核算为重点,用于核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属于分配领域中的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非营利组织预算资金运动过程和结果的会计体系。
(2)预算会计的特点
预算会计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组织目标不同:预算会计提供公共物品,具有非营利性。
②核算内容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核算、监督一预算为基础,以预算收支为主要核算内容。
③核算原则不同: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掌握和拥有资源会因外部或内部特定目的需要而受到限制,会计核算要求在资产总额等于负债与净资产总额基础上,强调固定基金与固定资产总额对应,强调专款专用。
④会计处理基础不同:会计处理基础是对收入或支出的确认与记录的标准。
三.预算会计的基本概念及特点
(1)企业会计的概念
企业会计是指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形式,采用特定方法,对企业资金的筹集、使用、耗费、回收和分配进行连续、系统、全面、综合的核算与监督,为有关方面提供可靠、有用和公允财务信息的一门专业会计。其具体内容随企业的性质和经济业务的繁简而异。按企业的性质,有商业企业会计、工业企业会计、农业企业会计、施工企业会计和交通运输企业会计等。按会计内容和侧重面,有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
(2)企业会计的特点
①企业的获利能力与偿债能力必须提供方面的信息,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决策需要。
②在企业内部管理方面资源使用的效益变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服务。既要为企业管理提供有关的信息,还要进行经济预测,制定经济计划和预算,参与经济决策。
③用权责发生制作为记账基础,正确核算盈亏。商业企业会计的核算内容,是企业在进行商品经营活动过程中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企业运用这些经济资源,使其在商品流转过程中不断发挥作用。而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则是要对这些会计要素在商品流转中的运动过程及运动结果运用会计的方法加以反映和监督。
四.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的联系与区别
(一)联系:
(1)制订的目的和依据相同。两者都是在第一条中明确这个问题,制定企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目的都是为了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统一和规范会计核算工作,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都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制定会计准则的。
(2)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相同。两者都有四个前提条件,分别是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3)使用的记账方法相同。两者均采用借贷复式记账法。
(4)记账使用的文字相同。两者都应当使用中文,少数民族地区可以同时使用少数民族文字。
(二)区别:
首先,从总体特征来说企业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的区别主要在三方面:(1)核算主体的微观性:企业财务会计是以某一企业为主体,核算内容只能是本企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一切与本企业经济活动相联系的、应归属于对方的核算内容,则不应该在本企业进行核算,这也是企业会计主体内在的质的规定;而预算会计是以整个国家预算执行为中心来组织核算,它既要核算各个非物质生产部门的预算收支情况,也要核算物质生产部门的经济效益和利税上缴情况。
(2)核算过程的复杂性: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而且每一过程都涉及收付两个方面,核算过程复杂;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没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
(3)核算目的的营利性:企业财务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核算,使企业以最少的资金耗费,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而预算会计核算的目的在于体现预算收支政策的执行情况,不在于营利。
其实,最大的区别在于预算会计中少一个会计要素——“利润”,所有者权益也叫“净资产”,然后由此引起一系列其他不同。
然而,当深入分析研究企业会计与预算会计时又会发现它们在适用范围、会计核算基础、会计要素划分、会计等式、组成内容等方面有明显差异。其差异如下:(1)会计核算基础的区别
我国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作为预算会计的分支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由于我国事业单位可以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和辅助活动之外,允许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所以,在大部分非营利性的事业单位会计中均采用收付实现制,而对于具有一定营利性的事业单位,其非营利收支采用收付实现制,营利性收支则可以采用权责发生制。企业会计只能以权责发生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对经济业务活动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会计要素构成的区别
由于事业单位与企业在运行方式、运行结果上存在本质区别,所以两者在会计要素的构成上也存在差异。事业单位会计要素主要分为资产、负债、净资产、所有者权益、收入、支出五大类,而企业会计要素则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六大类。由于两者的资产和负债在本质上基本趋同,所以,下面仅对其他要素的区别进行分析。
1.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净资产是指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产权单一的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拥有的资产净值。与事业单位净资产所相对应的企业会计要素是所有者权益,它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所享有的权益。
2.收入、支出(费用)。事业单位的收入是指本单位依法从国家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财政拨款;而企业的收入是指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形成的、能够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且与所有者资本投入无关的资金流入,其资金的主要来源为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而产生的。
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用于开展业务活动和基本建设项目所发生的资金消耗,其目的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了日常经营活动而发生的资金流出,其目的是为了取得收入,获取更大的经济利益。
3.利润。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所取得的经营成果。利润是企业特有的会计要素,是根据企业自身具有营利性质而设置的要素,而事业单位属于非盈利组织,所有没有这一会计要素。
(3)会计等式的区别
企业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该等式属于净态等式,其主要反映的是企业资产的归属、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等关系,同时也表明了企业与所有者都是各自独立存在的,该式为企业会计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为: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该式则属于动态等式,主要反映了单位在具体业务工作中净资产的增值和收支结余情况。由于上海大田阀门管道事业单位的主要资金来源来自于上级单位或财政部门下拨的款项,所以需对各项资金的耗费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管,以免造成国有资产柳生,因此,必须采用动态的等式,事业单位资产负债表的编制也是以该等式作为主要依据。
(4)会计核算方法与内容的区别
首先,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在会计科目设置上和会计核算方法上存在诸多差别,两者相比较而言,企业会计科目设置更为细化和全面,而事业单位会计科目设置较为简单、数量也相对较少;其次,两者在某些相同的会计业务核算事项上,其核算方法不同,如对固定资产与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方法就存在较大区别;再次,在会计核算内容上,事业单位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存在营利性业务,必须实行成本核算的,也只是进行内部成本核算。
(5)会计客体即其核算对象的区别
会计行为的客体是指会计核算和监督的内容,会计的客体实质上是资金的运动。虽然企业会计和预算会计活动都是围绕资金的运动而进行的,但是由于各单位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同,他们的经济活动和所应达到的目标不一样,因而价值运动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也不相同。企业会计的对象是从事企业经营资金的运动,而预算会计的对象是预算拨款和预算支出的资金运动。
(6)核算过程的区别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过程要涉及供应、生产、销售三个过程,而且每一过程都涉及收付两个方面,核算过程复杂;而预算会计的核算过程只涉及预算收入和预算支出两个方面,没有生产和销售环节,核算过程相对简单。
(7)会计报表的内容的区别 预算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收入支出表、基建投资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收支情况说明书等;而企业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附表及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报告说明书。
五.总结
预算会计在国家宏观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体现一个国家的整体财政收支,对财政性资金进行核算和监督,为合理调度资金提供会计信息,并为宏观经济管理提供服务。而企业会计则是通过一系列的会计程序,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并积极参与经营管理决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服务于市场经济。首先,会计有助于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提高企业透明度,规范企业行为。其次,有助于考核企业领导人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再次,有助于企业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目前,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之间虽然存在诸多差异,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实施,企业会计得到了逐步完善,事业单位会计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从长远的发展角度来看,两者之间差异会逐步缩小,但是两者的本质差异性是无法消除的。但是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很多方面需要相互借鉴,也要与时俱进,从而推进两者在未来更加科学化。
第三篇:解析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解析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摘要:为了更好地实施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我们需要清晰地了解它们的差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使之更好地为企业或组织的发展服务。基于此,本文在介绍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它们在核算上的差异,主要包括:核算基础不同,核算的内容和方式不一样,会计等式不一样,收入、支出的核算方式不一样,以帮助相关单位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
关键词:预算会计;企业会计;核算;差异
1.引言
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财务管理中使用企业会计核算方式。采用这种方式,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管理企业的资金的流动情况,并通过财务管理数据分析企业的运营状况是否良好。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等相关组织单位,财务管理中使用预算会计核算方式,采用这种方式,可以明确专款专用,有效地管理财政资金。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作为会计的两个分支,具有一定的共性,即通过一定的方式将企业或者单位组织的资金运动以数据的形式呈现。当然,它们也具有很多不同点。为了更好地区分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提高会计核算效率和水平,本文在核算角度上,对两者进行了对比。
2.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上的差异
2.1两者核算基础不同
由于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分别用于不同的部门,部门的性质不同,自然决定了其核算基础不同。一般而言,预算会计用于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属于非盈利单位。企业会计用于企业组织,企业组织的目标就是盈利。在政府等机关单位,核算的对象主要是政府财务。政府的财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税收。在使用资金时,需要注意的是专款专用,保证政府的财政资金能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避免政府单位相关人员利用公款消费,贪污腐败。同样,预算会计制度也可以对纳税人进行监督。通过严格的核算,避免偷税、漏税以及企业造假账等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盈利。企业通过会计来反映企业的运营状况,如应收账款、流动资金数量等都成为判断公司运营状况的重要指标。尤其对于上市公司而言,会计数据更是投资人投资的重要参考。通过财务数据,投资人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是否良好,进而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另外,企业通过财务数据反映企业的运营成本、生产成本,进而进行企业整体范围的成本的控制。总之,企业会计的核算基础是围绕企业盈利而进行的。
2.2核算的内容和方式不一样
各级政府部门、行政单位和各类非营利组织等主要针对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而企业主要针对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核算对象不一致由核算基础不一样决定的。在事业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对外投资一般为大型的公共项目支出,如桥梁、公路以及其他政府公共项目,或者是投资基金。预算会计实行专款专用,严格监督资金的用途,没有成本核算,也没有利润以及利润分配、使用的核算。而企业不同,企业需要严格核算成本和收益。对于固定资产要计提折旧,不同的企业的计提折旧方式也不同。企业会计重视利润以及利润分配。首先这些数据是企业运营绩效的体现。一方面,良好的利润收入可以为企业获得更多的投资,以实现企业的扩大在生产;另一方面,利润率可以作为企业经营绩效的评价指标,帮助企业的决策层及时发现经营管理中的问题。
2.3会计等式不一样
预算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净资产,这一等式反映了事业单位特定时间点的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的会计等式;结余=收入-支出,这一等式反映了事业单位在相应的活动中的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增值情况的动态等式。其中净资产是指固定基金、事业基金和结余。固定基金是指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所占用的基金,其相应的增减按照固定资产账面余额的增减而变化。事业基金是指一般基金和投资基金。结余包括事业结余和经营结余。一般情况下事业结余在年末时转入结余分配;而经营结余也一般在年末时就转入结余分配。如果出现亏损的情况时,就不予结转。
企业会计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其中所有者权益是指股东权益。由此等式看以看出,企业会计核算的基础是盈利。该等式反映了资本所有者的资金变化情况,有效地体现对债权人权益的保护。
2.4收入、支出的核算方式不一样
预算会计中的收入来源多种多样,包括政府财政的拨款、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社会大众的募捐资金、企业捐赠等等。因此,在预算会计中对于收入的核算相对要复杂很多,需要根据不同种类的收入进行相应的特殊计算。另外,预算会计中的收入受到外界的影响比较大。例如自然灾害造成的大规模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此时社会各界以及政府会相应的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如洪涝灾害、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以及南方雪灾等,政府、企业以及个人都给予了一定的资金支持。
企业会计核算基础是盈利,因此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原则进行核算。对于不同来源的收入须需要采用不同的记账形式。而对于支出,事业单位的支出强调专款专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不以盈利为目的。而企业的支出则是依据业务需要进行,以盈利为目的。每一项支出都应该有相应的收益。
总结
预算会计和企业会计作为会计方式的两个分支,具有一定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各自在相应的组织或者单位发挥着反映财务信息、资金运动状况等职能。根据会计数据,可以判断企业的运用状况是否健康;根据会计数据,可以明确组织单位内的财政资金流向,进而监督财政资金的用途,避免资金浪费以及贪污腐败等现象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赵秋梅,毕艳杰.预算会计改革的思考及对策[J].会计之友,2012(06)
[2]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初级会计实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3]张晶.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J].新财经,2013(09)
[4]刘洁.试论预算会计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外资,2012(05)
[5]梁艳.简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中的差异[J].时代经贸,2011(08)
第四篇:预算差异分析(本站推荐)
什么是预算差异分析预算差异分析的定位预算差异分析的方法预算差异分析的程序
什么是预算差异分析
预算差异分析就是通过比较实际执行结果与预算目标,确定其差异额及其差异原因。如实际成果与预算标准的差异重大,企业管理当局应审慎调查,并判定其发生原因,以便采取适当的矫正措施。
预算差异分析有利于及时发现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其控制和评价职能作用赖以发挥的最重要的基本手段。
预算差异分析的定位
明确预算差异分析在整个预算管理流程中处于哪个环节,有助于人们了解它的运行机制,然而对此却有不同的认识。例如以预算为标准,有的人认为预算监控主要就是差异分析,有的人认为预算控制机制和分析机制是两个独立的部分,还有的人把预算执行就分为事中监督和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虽然各种观点之间存在冲突,但也说明了一个问题:对差异分析的定位还是要以对预算管理流程的分析为基础。本文认为预算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大的部分:预算编制、预算控制和预算考核。对于预算的控制往往要落实到月度预算上,而月度预算的控制可以分为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三个环节。接下来就通过对这三个环节的分析来指出差异分析在预算管理流程中的位置。
在月度预算的事前控制中,每月月初财务部门根据月度、预算和预算执行进度给各部门下达财务指标,指导业务部门制定本月业务计划。月度计划不是总预算在各月份间的简单分配,而是根据上月度预算的执行情况和总预算的进度,以及实际情况的变化重新作出的更符合实际的安排。这里就有一个以上月预算差异分析结果为基础的调整措施。所以在事前控制中要利用差异分析的结果。
月度预算的事中控制主要是财务审核,即各级财务部门根据下达的财务指标对各级业务部门的日常业务进行审核,保障预算目标的实现。这里的重点环节是支出审批,与差异分析的关系不大。
月度预算的事后控制是通过差异分析报告来反映预算执行进度、指标完成情况及分析建议。它要达到三个目的:提供决策信息;指导下月计划;提供考
核依据。这当中月度预算执行结果的差异分析起了主导作用。通过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到差异分析处于月度预算的事后控制环节,但是它又指导下月初月度计划的制定。正是通过这种机制,它把每月的预算有机地联系了起来,有效保证了预算目标的实现。
预算差异分析的方法
1、预算差异数量化分析法。数量分析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盈亏平衡分析法等方法,从定量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和潜力,从产销量品种结构、价格、变动成本、边际收益、费用等诸因素进行分析。从盈亏的形成过程看,差异的形成可以归为两大方面:销售收入差异和成本差异;根据销售收入和成本的构成,销售收入差异和成本差异又不外乎包括价格差异和数量差异两大类。所谓价格差异,是指由于价格因素变动而导致的差异额;所谓数量差异,是指由于数量变动而导致的差异额。差异分析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即从综合性的财务指标入手,逐步分解,最后落实到具体的生产技术指标上。
2、预算差异原因分析方法。预算差异数量分析主要目的是找到差异的原因,预算差异原因的主要分析方法有:所涉及特定主管、领班及其他人员开会磋商;分析工作情况,包括工作流程、业务协调、监督效果,以及其他存在的环境因素;直接观察:由直接职员进行实地调查,由辅助者(明确指定其责任)进行调查;由内部稽核辅助进行稽核工作;特殊研究等。
3、在评估与调查差异发生的基本原因时,应当考虑因素:差异可能是微不足道的;差异可能是由于报告上的错误所致——会计部门所提供的预算目标及实际资料,应该检查书写上有无错误。例如:因一笔会计分录误记到某部门,便可能促使该部门发生不利差异,而造成另一部门的有利差异;差异可能是由于特定的经营决策所致——为了改善效率,或为了应付某些紧急事故,管理当局下达决策而导致差异的发生。例如管理当局可能决定加薪,对付另一公司挖角的挑战,或者进行以往没有规划的特殊广告项目等。这类差异须认真辨认,因为一旦认清,便没有进一步调查的必要,当该项决策做成时,就已认定差异必须发生;许多差异可能是不可控制因素造成的,而这些因素又可加以辨认,例如洪涝损失等:不知道真正原因的差异,应予格外关心,且应予以认真调查。也就是说,必须特别注意差异。这些差异一般均须采取矫正行动。
预算差异分析的程序
1、确定分析对象及分解标准
在编制预算的同时,由预算管理委员会确定预算差异分析的对象与差异分解原则。
首先确定差异分析的对象,适合进行差异分析的预算项目具有如下特点:对预算目标的实现有较重要的影响;成本动因数据可以准确获得:该费用与其动因之间有较为确定的对应关系,如线性关系。
其次确定分解标准。预算管理委员会结合公司实际,根据差异分解原则,制定主要成本、费用项目的差异分解标准,包括:差异分解的程度;各项目差异分解所参照的数据来源及收集方式;差异的各细分部分对应的责任方。
2、收集信息
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由预算执行与控制室根据差异分解标准的要求,进行信息收集工作。包括:预算执行过程中的财务信息;重要的外部市场信息;公司内部的非财务信息等。
3、差异计算与分解
月度预算执行结束后,由预算执行与控制室根据收集的信息计算出各项目的预算差异,并依据差异分解标准对差异进行分解,确定差异的责任部门。根据不同的差异原因,预算执行与控制室可以要求相应的责任中心做出差异原因解释。
4、判断差异重要程度
预算管理委员会根据实际经验,制定差异重要性标准,由预算执行与控制室按此标准衡量实际发生的预算差异,确定其中重要的、需由相关责任部门做出解释的差异。
差异重要性标准据项目的不同性质可采取以下形式确定:设定差异率,即超过某一特定百分比的差异即为重要差异;设定差异金额,即超过某一设定金额的差异视为重要差异;差异变动趋势,即连续若干月差异持续增长的差异视为重要差异。
5、对重要差异进行解释
确定重要差异后,由预算管理委员会要求各责任单位对差异产生的原因进行解释。预算差异产生的原因很多,通过差异分解只揭示并排除了其中一部分原因,对预算差异的全面解释,需要各责任部门在差异分解的基础上,对其经营活动进行深入的、定量的分析,并对其可控性及在后续月度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判断。
6、差异原因报告与确认
各责任部门的分析结果汇总到预算管理委员会,并上报到公司执行层。公司执行层对差异原因分析进行审核,并予以确认。
第五篇: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比较之我见
事业单位会计与企业会计的区别
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大兴分校 张晶
摘要: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存在着较大的区别,通过本文的比较,可以更深入的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关键字:事业单位会计 企业会计
区别
我国的会计体系分为企业会计体系和预算会计体系两大类,而预算会计体系又分为财政总预算会计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会计两个分支。预算会计改革后,把事业单位会计同行政单位会计区分开来。通过对事业单位会计和企业会计的比较,使我们进一步认识二者的区别,有利于理解和掌握事业单位会计的精神实质。
一、会计核算基础不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预算会计可以采用不同的会计基础。事业单位会计根据单位实际情况,分别采用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我国的事业单位在进行专业业务活动及辅助活动之外,还可以开展非独立核算经营活动。因此,事业单位对预算资金的收支进行核算和监督以收入实现制为基础,对经营性收支业务可采用权责发生制。而企业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核算基础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二、会计要素构成不同
事业单位会计要素分为五大类:即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企业会计要素分为六大类;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二者的资产和负债从他们的本质上基本是相同的,其他几类要素在实质上有较大的区别。
(一)净资产与所有者权益。事业单位当中的净资产是政府与非盈利组织所拥有的资产净值,产权单一,是预算会计所特有的。企业会计中与之相对的概念是所有者权益,它是各种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同时,它也是与债权人权益相联系的概念,它们共同构成权益概念。显然预算会计中的净资产没有上述明确的所有者权益特征,因而在预算会计中采用净资产命名以区别于企业会计的所有者权益命名是很有必要的,也是非常合适的。
(二)收入:事业单位和企业都有收入要素,名称虽然一致,但在本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事业单位的收入指国家或单位依法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主要从财政部门、上级单位或其他单位取得的收入。事业单位的主要经济来源是通过上级拨款,所以具有非偿还性的特点,他的目的是为了补偿支出,而不是为了盈利;而企业的收入是指企业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企业收入的实现主要是靠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产生的,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企业盈利。
(三)支出与费用:事业单位的支出是指开展业务活动和其他活动所发生的各项资金耗费和损失以及用于基本建设项目的开支。事业单位的支出有着财政资金再分配以及按照预算向所属单位拨出经费的性质,其目的只是为了耗费。而企业的费用是指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其目 的是为了取得营业收入,获得更多的新资产;只有那些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为取得营业收入而发生的各种支出,才是费用。
(四)利润:利润是企业特有的,指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而事业单位没有利润这个会计要素,因为它是非盈利组织,不涉及到盈利问题,所以也就没有利润。即使有一定的经营活动,期末也只是结转到“结余”。
三、会计等式不同
事业单位的会计等式是“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此等式为动态等式,反映单位在业务营运过程中收支结余情况及净资产的增值情况。因为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通过上级拨款取得的,所以要严格监督各项支出的耗费,因此要采用动态等式,资产负债表也是以此等式为依据的。
企业的会计等式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此等式为净态等式,反映了会计要素之间的数量关系,反映了企业资产的归属关系,表明了企业和所有者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同时,也是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理论依据。
四、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有其特殊性
在预算会计中,有一些核算内容和企业会计有明显的差异,有其特殊性。
(一)固定基金:事业单位核算固定资产,需设置“固定资产”和“固定基 金”两个账户。固定基金是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一般由财政或上级主管部门拨款,也可以是其他单位投入或融资租赁。事业单位的支出具有消耗性与不可补偿的特点,所以无需计提折旧。而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地磨损,要通过计提折旧的方式逐步转移到产品成本或期间费用中去。
(二)专用基金:专用基金是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或设置的专门用途的资金,包括修购基金、职工福利基金、医疗基金和住房基金,各项专用基金都规定专门的用途和适用范围,除财务制度有特殊规定外,一般不得挪用、占用。
(三)投资基金:事业单位的对外投资一般与投资基金相适应。不仅要设置“对外投资”账户,还要设置“事业基金—投资基金”账户。
(四)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事业单位一般不实行成本核算,即使有成本核算,也是内部成本核算。
以上仅仅是两者不同表现的一部分内容,还有大量细节性差异,不再冗述。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两类会计的差异将会逐步缩小,但不可能消灭差异。
参考文献:
李海波 刘学华,《新编预算会计》,2007 邵积荣 预算会计与企业会计在核算的差异及成因,《中国工会财会》,2002
作者信息: 姓名:张晶
单位: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大兴分校
电话:*** 邮寄地址:北京市大兴区兴华南里2-2-302
邮编:102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