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海兴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新)
海兴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日
目录
1总 则
1.1
编制目的 1.2
工作原则 1.3
编制依据 1.4
适用范围
2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2.1
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
3预防和预警机制
3.监测、预报与报告 3.2
预警预防行动 3.3
预警支持系统 3.预警级别与发布
4应急响应
4.1
应急响应级别
4.2
应急响应启动
4.3
应急响应行动
4.4
通信联络
4.5
指挥和协调
4.6
紧急处置
4.7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1总 则
1.1
编制目的
为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保障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最大限度地减轻或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经济社会影响,制订本预案。
1.2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大程度地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预防为主,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有效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统一领导,对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实施分级管理、属地负责;密切协作,依照法律法规和相关职责,强化信息沟通、资源共享,建立协调配合机制,形成应急合力;规范有序,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运转协调,发挥最大防灾减灾效益。
1.3
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河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办法》、《河北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
1.4
适用范围
1.4.1 海兴县行政区域及管辖海域气象灾害或其次生、-4
副指挥长:赵金彪
县政府办公室主任
白春艳
县气象局局长 成员:王家明
县武装部副部长
周希月
县公安局党委副书记 贡佣者
县发改局副局长刘兴华
杨铁链
赵昌国
刘洪义
刘金友
张金元
闫国新
刘金峰
王庚群
呼广平
王立柱
祈永兴
齐金亮
赵吉利
王树峰
刘良海
林景祥
县交通局副局长 县住建局副局长 县教育局副局长 县环保局副局长 县财政局副主任科员
县民政局副局长
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 县卫生局副局长 县文体广电局副局长 县安监局副局长 县水务局副局长 县商务局副局长 县供销社副主任 县农业局副主任科员 县电力局副局长 县联通公司副经理 县移动公司副经理
褚荣栋
香坊乡宣传委员 韩复德
张会亭乡副乡长 张卫东
小山乡党委副书记 孙国强
赵毛陶镇副镇长 赵振中
高湾镇副镇长 郭海涛
辛集镇副镇长 许国勇
苏基镇副镇长 王玉庆
县农场副场长 宋海洪
青先农场副书记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白春艳同志兼任。
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和沧州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机构的领导下,领导、组织全县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负责建立健全全县气象灾害防御指挥机制;制订全县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设方案,并监督实施;在发生重大气象灾害时,负责指挥、协调、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做好防灾、减灾和救灾工作;决定启动和终止实施应急响应,以及其他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处置重大事项。
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气象局,办公室主任由县气象局局长担任。办公室负责落实指挥部调度指令和工作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气象灾害应急联动机制;管理气象应急物资和装备仪器;建设和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体系。
相关预案,积极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和避免气象灾害的影响。
3.3
预警支持系统
3.3.1 县政府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在国家气象监测网的基础上,根据需求建设气象灾害加密监测站和应急移动气象灾害监测系统。
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各级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加强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平台建设,同时将人民防空警报系统作为城区灾情警报发布的重要手段之一,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权威、畅通、有效的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完善我县突发公共事件预警信息综合发布体系。
3.3.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照职责分工和统一部署,建立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建立和完善本部门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
3.预警级别与发布
3.4.1
按照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危害和紧急程度,气象灾害预警级别分为一般(Ⅳ级、蓝色)、较大(Ⅲ级、黄
危险、排查故障。
农业部门根据不同风力情况发出预警通知,指导农业生产单位、农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风措施,减轻灾害损失;农牧、林业部门密切关注大风等高火险天气形势,会同气象部门做好森林草原火险预报预警,指导开展火灾扑救工作。
各单位加强本责任区内检查,尽量避免或停止露天集体活动;居民委员会、村镇、小区、物业等单位及时通知居民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2 暴雨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水利部门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防汛抢险及灾害救助工作;会同县政府组织转移危险地带以及居住在危房内的居民到安全场所避险。
民政部门负责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
救助。
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措施建议,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
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对积水地区实行交通引导或管制。农牧部门针对农业生产做好预警,落实防御措施,指导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施工单位必要时暂停在危险地带的户外作业。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灾害发生后,民政、水利、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县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报告有关情况。
4.3.3 暴雪、低温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低温预报和暴雪、道路结冰等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发展改革部门密切关注煤、电、油、气等要素供应情况,及时做好重要物资的紧急调度和运输协调工作。
教育部门根据预防措施建议,通知幼儿园、托儿所、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做好停课准备。
314
农业部门指导农牧业生产自救,采取应急措施帮助受沙尘影响的灾区恢复农牧业生产。
环境保护部门加强对沙尘暴发生时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监测,为灾害应急提供服务。
交通运输、铁路部门采取应急措施,保证沙尘暴天气状况下的运输安全。
民政部门采取应急措施,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群众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4.3.6 高 温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高温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高温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电力部门注意高温期间的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用电,依据电力部门制定的有序用电方案,必要时执行拉闸限电措施;加强电力设备巡查、养护,及时排查电力故障。
建筑、户外施工单位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或采取停止作业措施。
公安部门做好交通安全管理,提醒车辆减速,防止因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
卫生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
农牧、林业部门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4.3.7 干 旱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干旱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干旱影响,进行综合分析;适时组织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减轻干旱影响。
农牧、林业部门指导农牧户、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
水利部门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方面的工作。
卫生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旱灾导致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民政部门负责采取应急措施,对因灾造成生活困难的救助对象给予基本生活救助。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
民政、水利、气象等部门做好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
718
部组织有关专家参加现场指挥部工作,提供相关专业咨询,供现场指挥部决策参考。
4.6
紧急处置
4.6.1 基本应急处置
气象灾害发生后,灾害发生地政府应组织当地有关部门和单位进行先期应急处置,并根据需要组织群众开展自救互救,全力控制事态扩大,努力减轻气象灾害的损失。
4.6.2 应急处置措施
重大或特别重大的气象灾害发生时,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组织协调各成员单位、专业应急队伍及现场指挥部,及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
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迅速组织人员,设立警戒区和警戒哨,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重要物资设备进行保护。必要时,可以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征用物资、交通工具和相关的设施、设备。
4.7
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
参加现场应急工作的有关部门应对灾害发生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为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群众参与时,应向群众讲解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4.8
群众的安全防护
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指导人员疏散,尽量
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4.9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级政府应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组织志愿者队伍和群众参与应急处置工作。
4.10 灾害调查与评估
灾害发生地各有关部门及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灾情信息应及时上报本级政府和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
4.11 新闻报道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及时将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警情况,因灾伤亡人员、经济损失、救援情况等及时、准确地向社会公布。
4.12 应急响应结束
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完成后,由相应级别的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出解除应急响应状态的建议,报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批准后,发布解除应急响应状态的命令。
5灾后处置
5.1 灾情核实
灾害发生地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会同有关部门核实气象灾害评估结果,报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和本级政府
122
修;必要时,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可紧急动员和征用社会交通设施和装备。6.2.4
治安保障
灾害发生地政府和社区组织应积极发动群众,开展治安联防,协助公安部门做好治安保卫工作。
6.2.5
经费保障
县、乡两级政府应根据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气象灾害应急力量建设和应急处置提供经费保障。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专款专用。
6.2.6
社会动员保障
各级政府应建立气象灾害防御的社会动员机制。6.2.7 紧急避难场所保障
各级政府应按照平战结合的原则,建设适用于气象灾害避险的城市紧急避难场所,并完善各类指示标志。紧急避难场所建设可与公园、广场、体育馆、人防工程、学校等建筑相结合。
6.3
技术储备与保障
各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委员会,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依托相应的气象科研机构,建立相关的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应急处置和综合防灾减灾的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6.4
宣传、培训和演习
各级政府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文化等有关部门应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向社会公众宣传普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及防御指南的有关知识,提高群众防灾自救能力。
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对本部门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人员开展气象灾害预警、救援应急演习。
7附则
7.1
预案管理与更新
县气象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负责预案的日常管理,并根据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情况及时修订。本预案由市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
各乡(镇、场)政府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备案。
7.2奖励与责任 7.2.1 奖励
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7.2.2 责任
526-
第二篇:《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总则 1.1 目的
有效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保证我县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山西省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山西省气象条例》、《山西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有关法律法规要求,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本县范围内重大气象灾害或其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理工作。
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
-1
县环保局局长
县卫生局局长
县财政局局长
县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县民政局局长
县商务局局长
县广电中心主任
大槐树镇镇长 广胜寺镇镇长 明姜镇镇长 甘亭镇镇长 曲亭镇镇长 淹底乡乡长 赵城镇镇长 堤村乡乡长 苏堡镇镇长 兴唐寺乡长 辛村乡乡长 万安镇镇长 龙马乡乡长 刘家垣镇镇长 左木乡乡长
-3职责;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2.2.2 相关部门职责
水利、农业、国土资源、环保部门:负责及时提供、交换水文、农业、地质灾害、环境监测等信息。
广播电视部门: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测预报、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其他媒体做好相应的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
电信部门:负责组织协调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和报送的通信线路畅通。
交通部门:负责保证各级气象台站气象服务和移动气象台站现场服务人员、设备运输的交通道路畅通。
电力部门:负责协调电力企业应急工作,保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报送和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的电力供应保障。
综合经济部门(发展和改革、商务部门):负责调配预案实施后的相关物资、医药用品,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气象服务人员的正常工作。
财政部门:根据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实际需要和我县财力情况,将气象灾害应急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负责及时向国家和省、**市申报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资金经费;负责我县重大气象灾害以及应急经费的审拨和监督管理工作。
-5象局规定的上报标准的,要逐级上报并报县人民政府,出现人员死亡或10 人以上受伤的气象灾害时,同时要直接上报中国气象局值班室和决策服务中心。
(3)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采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方式传递,并通过电话确认。
省、县气象灾害信息接受处理单位应当24小时值班,收到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
3.2 预警预防行动
县气象局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预警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县政府及上级气象主管机构。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启动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配合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3 预警支持系统
3.3.1 县气象局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73.4.3 Ⅲ级预警(橙色)。在**县行政区域内县气象局监测或预报预测出现暴雨(雪)、沙尘暴、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冷害、大风)、高温热浪、雷电灾害、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中国气象局规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3.4.4 Ⅳ级预警(蓝色)。在**县行政区域内县气象局监测或预报预测出现暴雨(雪)、沙尘暴、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冷害、大风)、高温热浪、雷电灾害、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中国气象局规定的一般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 4.1 应急预案启动 4.1.1 四级启动
在我县范围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以上气象灾害预警,应当启动一般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县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领导组发布启动内部应急程序的命令,并报县人民政府和**市气象局。领导组立即组织开展本县范围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行动。
4.1.2 三级启动
在我县范围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以上气象灾害预警,应当启动较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县重大气象灾害应
-9服务工作;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预警级别及时向上级气象部门和县政府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县级气象局通报。
4.2.2 **县气象局应当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4.2.3 其他各部门应当按照县政府统一部署,立即做好相应的应急启动工作。
4.3 信息共享和处理
4.3.1 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省、县、县气象局归口处理,实现共享。
4.3.2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当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11情发展情况,决定是否终止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决定终止,应当及时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县人民政府报告,并向各相关部门通报。后期处置
5.1 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县气象局应当组织专家对重大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县人民政府。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服务情况、效果分析,并报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及县人民政府。
5.2 灾害保险证明
**县气象局应当主动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证明。应急保障 6.1 通信与装备保障
6.1.1 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地面和卫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信系统。
6.1.2 建立反应快速、灵活机动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6.1.3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式气象监测站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
-13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宣传,各宣传媒体应给予充分配合。
6.3.2 县气象局应当对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本部门以及相关部门人员开展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演。附则
7.1 奖励与责任追究 7.1.1 奖励
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认烈士。
对因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1.2 责任追究
(1)**县气象局及有关气象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2)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
-15
第三篇:邢台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邢台市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征求意见稿)
一、总 则
(一)编制目的
为加强我市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和气象防灾减灾等工作,建立健全分工明确、协同高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气象灾害防范机制,全面提升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加快转型升级,建设美丽邢台提供保障。
(二)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北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河北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冀政办字〔2016〕180号)、《河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管理办法》、《邢台市人民政府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邢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实施意见》(邢政字〔2017〕2号)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三)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市范围内干旱、暴雨(雪)、连阴雨、雷电、冰雹、高温、低温、寒潮、霜冻、冰冻、冻雨、大风、沙尘暴、台风、龙卷风、大雾、霾等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
邢台市行政区域气象灾害或其次生、衍生灾害的防范和应对工作。
临近地区出现重大气象灾害,河北省相关应急指挥机构、事发地市(区)应急处置机构需要我市给予协助、保障的情况。
(四)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加强气象灾害防御组织责任体系、法规标准体系、科技支撑体系、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气象灾害的综合防范和应对能力。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实施分级管理,灾害发生地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预警先导、部门联动。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和气象灾害可能产生的影响,各部门按照职责开展防范和应对工作。
依法防范、协调有序。依法健全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做好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加强各地各有关单位信息沟通,建立协-2 政策和工作部署,并做好督促检查,组织做好各成员单位的协调工作;拟定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计划和方案,对各地气象灾害防御工作进行指导;建立气象灾害防御联络机制,定期组织召开成员单位联络员工作会议、专家联席会议以及组织相关培训;负责督促成员单位修订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和气象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组织相关成员单位联合会商,提出应急响应建议,负责指令的传达、信息收集和报送、工作协调、应急评估等工作;负责建立部门间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搭建部门间信息交流平台;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指挥部成员单位负责制订、完善与本预案配套的应急预案或工作方案;根据职责与分工,组织实施本行业、本单位的气象灾害应对、防范工作;视情况向市政府提出启动有关专项应急预案的建议。
需要动用部队参加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行动时,邢台军分区、武警支队按照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要求负责协调驻军、民兵及武警部队参加重大气象灾害应急行动。
(二)县(市、区)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
各县(市、区)政府设立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在上级指挥部和本级政府的领导下,组织和指挥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指挥部构成、职责与分工参照上级气象灾害应急指挥机构成立。
(三)基层单位气象灾害组织机构
2.发布内容
按照灾害性天气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分为Ⅰ级、Ⅱ级、Ⅲ级、Ⅳ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示,Ⅰ级为最高级别。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内容包括发布单位、发布时间、灾害类别、起始时间、影响范围、级别、防范措施建议等。
3.发布途径
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由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统一对外发布。新闻出版广电、通信管理部门及有关媒体、各基础电信运营企业要强化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传播工作,与同级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建立快捷通畅的发布传播机制。具有实时传播能力的广播电视台、基础电信运营企业及政府门户网站,应在收到预警信号后5分钟内开始在预警区域准确、无偿播发;报纸等新闻媒体在接到干旱、高温等时效性较长的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后,要尽快在显著位置予以刊载。各媒体、各通信运营商要保证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播发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各信息传播单位要指定专门机构和人员与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保持联络。
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已有资源(电子显示屏、有线广播等),在学校、医院、社区、林区、车站、旅游景点等人员密集区和公共场所做好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接收与传播工作。重点加强农村边远地区、山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接收终端建设,因地制宜地利用有线广播、高音喇叭、鸣锣吹哨等多种形式-6 灾害由市政府负责组织处置。
(二)响应程序
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根据灾害性天气预警信号的级别和影响范围,组织有关成员单位对气象灾害可能造成的影响进行会商研判,对发生或可能发生的较大及以上等级的气象灾害,向市政府提出启动应急响应的建议,由市政府决定启动应急响应。
(三)响应行动
启动应急响应后,各有关部门、有关县(市、区)政府进入相应级别应急响应状态,按照气象灾害防御法律、法规和职责分工,密切监视灾情,启动相关预案或工作方案,采取相应措施和行动。
1.台风、大风、龙卷风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风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教育部门根据防御措施建议,及时向幼儿园和学校通报预警信息,调整上下学时间,避开大风时段,必要时做好停课准备。
公安部门加强大风影响区域高速公路管理,暂停或取消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
民政部门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做好受灾群众的紧急转移安置并提供基本生活救助。
通过大风影响区域路段,保障列车运行安全。
电力部门加强电力设施检查和电网运营监控,及时排除危险、排查故障。
机场做好航空器转场,重要设施设备防护、加固,做好运行计划调整和旅客安置工作。
各单位加强本责任区检查,尽量避免或停止露天集体活动;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等基层组织及时通知居民妥善安置易受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2.暴雨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暴雨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农业部门针对农业生产做好监测、预警,落实防御措施,组织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生产。
水务部门密切关注雨情,组织开展洪水调度、堤防水库工程巡护查险及抗洪抢险工作;会同当地政府及时部署抢险、转移、救援行动,动员相应社会力量积极开展抗洪抢险救灾。
国土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风险预警,组织人员重点巡查地-10 划,及时疏导、安置滞留旅客。在危险路段设立警示标志,配合公安部门划定交通管制路线,协助做好人员、设备、物资运送,抢修水毁公路交通设施。
铁路部门加强防洪薄弱地段的巡查,及时发现、排除险情,适时调整列车运行调度计划,监护列车运行,抢修受损路轨,确保旅客安全。
机场做好重要设施设备防洪、防渍工作,调整航班运行计划,做好滞留旅客安置工作。
供电、供水和供气等单位加强设备设施检查和运营监控,及时排查故障、排除危险。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做好通信线路、设备维护,保障通信畅通。武警部队做好抢险救灾的相应准备。
军分区组织民兵、预备役部队做好抢险救灾准备,协调市级现役部队应急专业力量备勤,做好出动准备。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灾害发生后,民政、水务、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3.暴雪、低温、冰冻、冻雨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低温预报和暴雪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及时提供指定区域相关气象因子变化情况。
减产或停产。
旅游部门指导室外各景区(点)做好道路除雪(冰)工作,对危险路段、景点采取限行、关闭等措施,安全转移或者妥善安置滞留旅客,确保旅客安全。
通信管理部门组织做好通信线路、设备维护,保障通信畅通。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灾害发生后,民政、气象等部门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机构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4.寒潮、霜冻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寒潮、霜冻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寒潮、霜冻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公安部门做好道路结冰路段交通疏导工作。
民政部门做好防寒防冻救助工作,根据灾情和受灾群众需要救助情况做好应急救灾资金、物资的调拨和发放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采取措施,加强相关疾病防御知识宣传教育,并组织做好医疗救治工作。
农业部门指导农户和畜牧水产养殖户采取防寒和防风措施。商务部门加强对生活必需品的市场监控,及时掌握市场动态和供求信息,指导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备足货源。
城管、林业等部门对树木、花卉等采取防寒措施。
农业、林业部门指导农牧户、林业生产单位采取管理和技术措施,减轻干旱影响;加强监控,做好森林草原火灾预防和扑救准备工作。
水务部门加强旱情、墒情监测分析,合理调度水源,组织实施抗旱减灾等方面的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采取措施,防范和应对旱灾导致的食品和饮用水卫生安全问题所引发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民政部门采取应急措施,组织核查灾情,统一发布灾情及救灾工作情况,及时向指挥部提供灾情信息;负责组织、协调灾区救灾和受灾群众的生活救助;做好救灾款物准备,并监督检查其使用情况。
财政部门组织实施抗旱和救灾经费预算,及时下拨并监督使用。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民政、水务、气象等部门做好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并及时向本级政府应急管理主管机构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报告有关情况。
7.雷电、冰雹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雷电、冰雹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灾害发生后,组织有关防雷技术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做好雷击灾情的应急处置、分析评估工作,并为其他部门处置雷电灾害提供技术指导。组织具备人-16 高温产生爆胎等事故,暂停或者取消高温时段室外大型活动和群众集会。
农业、林业部门指导紧急预防高温对农、林、畜牧、水产养殖业的影响。
卫生计生部门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可能出现的高温中暑事件。
体育部门根据需要及时取消大型室外体育活动。
安全监管部门督促露天矿山、油气井场、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等企业做好高温天气安全生产。
供电、供水部门加强高温期间的电力调配及相关措施落实,保证居民和重要电力用户用电;做好用电、用水高峰期保障及设备故障排查、抢修工作。
城管部门组织对城市主要道路增加洒水频次。
建筑、户外施工单位做好户外和高温作业人员的防暑工作,必要时调整作息时间,或采取停止作业措施。
相关应急处置部门和抢险单位随时准备启动抢险应急方案。9.大雾、霾
气象部门加强监测、预报,及时发布大雾和霾预警信号及相关防御措施建议,适时增加预报密度,了解大雾、霾的影响,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工作。
公安部门做好交通管制和疏导工作。
环保部门加强对空气污染监测,密切加强企业监管,做好空-18
(五)信息共享和新闻发布
本预案启动后,各成员单位应按照职责收集、汇总灾情和应急响应工作情况,并及时报送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办公室。对应急处置过程中的突发情况要按照突发事件信息报告有关规定,向市政府应急办报告。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启动新闻发布机制,组织有关单位和新闻媒体及时将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受灾情况等向社会公布。
(六)人员安全防护
参加现场应急工作的有关部门应对灾害发生地现场的安全情况进行科学评估,保障现场人员的人身安全,并为其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具。需要群众参与时,应向群众讲解必要的安全防护知识。
灾害发生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及时指导人员疏散,尽量避开灾害可能影响和波及的区域,减轻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七)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各级政府应拓宽社会参与渠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有序组织志愿者队伍和群众参与应急工作。
(八)灾害调查与评估
灾害发生地有关部门、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进行灾情调查、收集、分析和评估工作。灾情信息应及时上报本级政府和上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
(九)应急响应结束
0 技术支撑。
(四)社会救助和医疗
民政部门负责统筹气象灾害社会救助工作,按照政府救济和社会救助相结合的原则,做好受灾群众的安置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救灾物资和生活必需品的调拨和发放,保障群众基础生活。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开展医疗救助工作。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照专业程序组织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五)交通、电力保障
公安部门负责对灾害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保障道路运输秩序;市政部门负责受损城市道路的维修;交通运输、铁路部门负责对受损公路、铁路设施进行抢修;紧急情况下,各级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可依法调用、征用交通工具和相关设施、设备,确保抢险救灾物资运输畅通。
电力部门要完善专业应急抢修队伍建设,负责保障应急救援的临时供电,落实大面积停电和抢险现场等电力应急保障措施。
(六)经费保障
县级以上政府根据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的需要安排专项资金,为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提供经费保障。各有关部门应严格按照规定用途并根据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需要使用资金,不得从中开支与气象灾害防范和应对工作无关的费用。财政、审计部门应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专项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对-22 度,建立以社区、村镇为基础的气象灾害普查网络,编制修订气象灾害防御规划。建立完善气象灾害防御标准体系和气象灾害应急准备制度,对防御标准、措施落实情况定期进行检查指导。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重大项目应提前进行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和气候可行性论证。建设省、市、县三级联动、部门互联互通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和气象灾害防御指挥系统。
(二)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机制
支持和推广政策性农业保险、气象指数保险和巨灾保险等险种,充分发挥金融保险行业在气象灾害防御、救助和灾后重建中的风险转移和损失分担作用,鼓励单位和个人购买保险,分散气象灾害风险。
八、预案管理
(一)预案宣传
各地各有关单位要做好灾害性天预警信号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主动获取预警信号的意识,提升公众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气象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宣传、教育力度。
(二)预案培训
市气象灾害防御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应对本部门、本单位应急工作人员进行技术、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培训,并定期组织本部门、本单位人员开展气象灾害应急演练。
(三)预案演练
第四篇:敖汉旗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敖汉旗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为有效提供准确及时的气象预报警报,提高防御自然灾害和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确保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对重大突发性天气事件的应急能力,最大限度地减灾避灾,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制定本预案。
一、总则
1、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2、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以敖汉旗人民政府统一领导为原则。各乡镇、办事处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相互分配、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其他组织和个人应当服从人民政府的安排,有义务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3、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坚持防灾与救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做好灾前预警、灾中应急、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4、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形成应急合力。
5、各乡镇、办事处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沙治沙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内蒙古自治旗气象条例》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地区的气象灾害应急 预案。
二、适用范围
气象灾害是指由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连阴雨、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的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在敖汉旗境内开展气象灾害应急工作,应当遵守本预案的规定。
三、组织指挥体系及职责
1、指挥机构
应急指挥机构组成。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领导,气象灾害应急非常设协调指挥机构(以下简称指挥机构)设在本级人民政府,旗指挥机构办公室设在旗气象部门。
指挥机构由旗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授权的分管领导担任指挥长,气象、发改委、商务、民政、军队、公安、财政、国土资源、建委、市政、交通、电信、水利、水文、农业、林业、卫生、环保、安监、广播电视、电力等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
1、职责
政府职责:组织编制、实施气象灾害防御规划;组织制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决定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和终 止;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建设;负责灾后恢复重建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指挥机构职责:指挥和协调有关部门、其他组织和个人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组织实施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决定气象灾害应急重大事项;完成旗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
气象主管机构(指挥机构办公室)职责:督查、落实指挥机构的重大决定;为旗人民政府启动和终止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的发布,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组织实施增雨(雪)消雾、防雹、防雷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组织实施雷电防御安全作业;具体协调处理和及时报告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实施中的有关情况;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完成指挥机构交办的其他工作。
其他有关部门职责:建立相应的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流程和制度;按照职责分工和管理权限,做好气象灾害应急的有关工作。
(1)计划、经贸部门:分配物资、医药用品,保证灾旗生活必需品供应;
(2)军队、公安部门:参加抢险救灾,并做好安全保 卫和社会治安维护工作;(3)民政部门:组织核查灾害损失情况,管理分配上级救灾款物并监督使用,组织、指导救灾捐赠;
(4)财政部门:做好应急资金以及应急拨款的准备;(5)建设部门:组织对灾旗城市中被破坏的给排水、燃气热力、公共客运交通、市政实施进行抢排险,尽快恢复城市基础设施功能;
(6)交通部门:尽快恢复被毁坏的公路、铁路、巷口、航道、空港和有关实施,优先保证抢险救援人员、物资的运输和灾民的疏散;
(7)电信部门:组织协调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通信畅通;
(8)水利、水文、农业、林业、国土资源、环境部门:及时提供水文、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环境监测等信息;对易于发生气象衍生灾害的地区和设施采取紧急处置措施并加强监控,防止灾害扩展。
(9)卫生部门:迅速组织急救队伍抢救伤员,帮助灾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传染病的爆发流行,及时检查、监测灾旗的饮水、食品等;
(10)广播电视等部门: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有关广播电视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作,其他媒体做好相应的宣传动员和新闻报道工 作;
(11)电力部门:负责协调电力企业应急工作和电力供应保障工作。
四、预警和预防机制
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1)旗气象部门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及时提供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情况。
(2)旗气象部门对收集到的气象灾害信息进行分析审核,符合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的,报送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旗人民政府。
其他有关部门对收集到的气象灾害信息,经审核符合气象灾害预警标准的,报送旗人民政府,并抄送当地气象主管机构。
2、预警预防行动
旗人民政府收到旗气象主管机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测、警报信息后,立即组织有关部门进行会审,属于可能发生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做好启动本行政区域内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预警支持系统
旗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和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旗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4)建立气象灾害应急综合指挥系统,提高气象灾害应急处置能力。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本部门互联共享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保证指挥机构紧急调用救灾资源。
4、预警级别的确定
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程度,确定为四级预警:
(1)IV级预警(一般气象灾害预警)。在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预报预测出现暴雨(雪)、沙尘暴、重大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高温、强冰雹、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强雷电灾害、强龙卷风等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出现、可能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死亡人数5-9人;紧急转移安置1万-5万人;倒塌房屋1000-5000间。(2)III级预警(较大气象灾害预警)。在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预报预测出现暴雨(雪)、沙尘暴、重大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高温、强冰雹、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4级、重大雷电灾害、重大龙卷风等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自治区气象局主管机构指定的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出现、可能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死亡人数10——29人;紧急转移安置5万人——10万人;
倒塌房屋5000间———1万间。
(3)Ⅱ级预警(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在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预报预测出现特大暴雨(雪)、强沙尘暴、特大气象干旱、强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强高温热浪、强冰雹、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草原)火险等级达5级、特大雷电灾害、特大龙卷风等特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已出现、可能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死亡人数30人-49人;紧急转移安置10万-30万人;倒塌房屋1-10万间。
(4)Ⅰ级预警(特别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在本行政区域内,气象部门预报预测出现特大暴雨(雪)、强沙尘暴、特大气象干旱、强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强高温热浪、强冰雹等极端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的,或者已出现、可能出现下列情形之一的:
死亡人数50人以上;紧急转移安置30万人以上;倒塌房屋10万间以上。
五、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
1、应急预案启动
(1)旗人民政府确认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预警以上气象灾害的,决定启动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将启动预案的决定向社会公布并上报上级人民政府。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案预测、警报由气象部门发布。
(2)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的启动,以属地化为主按照气象灾害发生或可能发生的程度和区域范围,分级启动。当灾害程度达到或可能达到Ⅳ级预警标准时,旗人民政府应当决定启动本级应急预案;当灾害程度达到或可能达到Ⅲ级预警时,报市政府主管机构,市人民政府决定启动本级应急预案。
2、应急响应
(1)旗级应急响应,旗气象灾害应急协调指挥机构指挥长主持召开灾害性天气会商,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人或者其授权的负责人参加,做出相应的工作部署并将有关情况报旗政府,同时上报市政府;情况特别紧急的,由旗政府研究部署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措施。旗政府派工作组一线慰问并指导 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及时在个新闻媒体发布《气象灾害情况通报》。
(2)乡镇级应急响应,由各级指挥机构依照本级应急预案,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响应程序并组织实施。
(3)气象灾害在本行政区域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当地人民政府可通过上一级人民政府协调向邻近行政区域人民政府请求灾害应急救助。
3、信息共享和处理
(1)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气象主管机构归口处理,信息共享。
(2)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快速、准确、详实,重要信息应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3)及时将本地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地区通报。(4)气象灾害涉及境外人员伤亡、失踪、被困时,由政府有关部门按国家有关规定及时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有关机构或有关国家进行通报。
4、应急通信方式
(1)参与气象灾害应急的单位应当保证通信畅通,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
(2)下一级应急指挥机构应当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 方式报上一级应急指挥机构。
5、紧急处置
气象应急预案启动后,有关部门应当根据指挥机构的部署,迅速采取以下措施:(1)气象部门
灾害发生地气象部门主要负责人立即发布启动内部相关的应急程序的命令,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救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监测、现场服务等工作,并参与现场抢险救灾;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及时向上级主管机构、旗人民政府和指挥机构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2)相关部门
迅速调派紧急处置和救援队伍,进入救灾现场;按照预定方案开放紧急避难所,转移和疏散受灾人员,做好受灾群众的就地安置,保证必需的生活设施和食品供应;紧急调拨和配送救灾所需生活品、药品等物资和抢险专用设备、器材;做好现场紧急医疗救护,维护社会治安和生活秩序;根据指挥机构的决定,通知相关单位停产、停业、停课;
6、动员社会力量(1)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利措施,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气象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2)其他组织或个人应当服从人民政府安排,主动参与气象灾害抢险救灾工作。
7、气象灾害评估
(1)气象灾害发生后,由旗气象部门负责组织气象灾害评估。
(2)跨行政区域的气象灾害评估由共同的上级气象主管机构负责或者其指定的单位负责组织。
(3)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上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旗人民政府。
(4)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气象灾害救助、赔偿的依据。
8、新闻报道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启动后,指挥机构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简则、预警、灾情和救援情况等信息。媒体向社会公布气象灾害信息,必须使用指挥机构统一发布的信息。
9、应急结束
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终止,由指挥机构提出建议,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
六、后期处置
1、善后处置
(1)民政部门设立灾民安置场所和救济物资供应站,做好灾民安置和救济款物的接收、发放和使用的管理工作,确保受灾民众的基本生活保障。
(2)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在对受灾情况、恢复重建能力及可利用资源评估后,制定灾后重建和恢复生产、生活的计划,进行恢复重建。
2、社会救助
(1)设立气象灾害救助基金,积极提倡和鼓励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个人捐助救助基金。基金的来源、使用情况应当定期向捐助人和社会公众公开。
(2)红十字会、慈善基金会等公益性社会团体和组织应当广泛动员和开展互助互济和经常性救灾捐赠活动。加强与国际红十字会等有关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吸纳国际非政府组织和个人捐赠的救助款物。
3、气象灾害成因分析
旗气象部门应当组织专家对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上级气象主管机构和旗人民政府备案。
4、灾害保险
(1)保险机构应当根据灾情,主动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项,尽快做出赔偿。
(2)鼓励灾害事故发生单位、保险公司和公民积极参加灾 害事故保险,有关部门应当为本部门专业救援人员办理人身保险。
七、应急保障
1、通信与装备保障
(1)以现有的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地面和卫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信系统。
(2)建立反映快速、灵活机动的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3)旗气象部门应当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式气象监测站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4)有关单位应当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措施。
2、应急支援与实施保障
(1)加强城市应急工程设施建设,组织实施防御暴雨、暴雪、寒潮、大风、沙尘暴、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防护工程的建设和应急维护,注重城市紧急疏散避难场所和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维护和管理,完善紧急疏散避难场所的指示标志。
(2)各级人民政府负责组建和管理气象灾害专业抢险救援 队伍。军队、武警、公安、卫生等部门应当按照要求,做好气象灾害的抢险救援工作。
(3)公安部门应当及时对灾情现场实行道路交通管制,维护救灾现场治安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交通部门应当迅速组织专业队伍对受损道路设施进行抢修,并根据救灾需要,及时开通水上和空中紧急运输;必要时,指挥机构可紧急动员和征用其他部门及社会交通设施装备。
(4)卫生部门及时组织实施气象灾害现场救护,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5)发改委、商务及民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气象灾害救助物资储存、调运制度,确保救灾所需的物资器材和生活品的应急供应。
3、技术储备与保障
(1)气象部门应当建立气象灾害应急专家咨询机制,为气象灾害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2)依托相应的气象业务机构,建立相关的气象灾害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4、宣传、培训和演习
(1)气象部门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连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气象灾害应急工作的宣传。
(2)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应急知识教育、培训计划、对社会 公众开展气象灾害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知识教育。广播、电视、文化、教育等有关部门应当配合气象部门开展与应急工作相关的社会教育。对本部门的应急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
(3)旗人民政府可以根据需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有关部门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各种气象灾害应急演习。气象部门应当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按照应急预案进行应急演习。
5、监督检查
旗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执行情况的监督和检查,保证各项应急措施及时到位。对执行不力的部门和单位,责令改正,情况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
八、附则
1、奖励与责任追究
(1)奖励。对在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在参加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追认烈士。对因参与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2)责任追究
气象部门及有关气象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致使国家利益和人 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和《内蒙古自治区气象条例》第三十条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发生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规定的规定,由旗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
2、预案管理与更新
(1)旗气象部门应当结合我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和完善,适时对本预案进行周期性评审与修订,并报旗人民政府批准后发布。
(2)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制定本行政区域内的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并报旗人民政府备案。
九、本预案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第五篇:沭阳县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沭阳县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
目录 1 总则 1.1编制目的 1.2编制依据 1.3适用范围 1.4工作原则 2 组织体系
2.1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2.2主要职责 3 预警预防
3.1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3.2预警预防行动 3.3预警支持系统 3.4预警级别确定 4 应急响应 4.1启动应急预案 4.2应急响应措施 4.3信息共享和处理 4.4应急通信方式
4.5灾害评估 4.6信息发布 4.7应急结束 5保障措施
5.1通信与装备保障 5.2技术保障 5.3宣传、培训和演习6 后期处置 6.1灾害成因分析 6.2灾害保险证明 7 奖惩 7.1奖励 7.2责任追究 8 奖惩
8.1名词术语解释 8.2预案管理 8.3预案解释部门 8.4预案实施时间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保证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高效、有序进行,全面提高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综合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最大限度地减少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
1.2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人工影响天气管理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中国气象局《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江苏省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通知》、《宿迁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宿迁市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等有关规定,制定本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沭阳县行政区域内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测预报、预警等应急工作。
1.4工作原则
1.4.1 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体现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原则。
1.4.2 坚持政府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原则。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负责、互相配合、共同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工作。
1.4.3 坚持防灾与抗灾并举、以防为主的原则。
1.4.4 实行资源整合、信息共享,做到分工合理、执行顺畅、运转高效,形成应急处置合力。
2 组织体系
2.1 应急指挥机构组成
县气象主管机构成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领导小组,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各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水务、环保、广电、通信、电力、农业、交通、水产、国土资源、民政、财政、发展改革、经贸等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按照区政府的统一部署和各自职责,配合做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
2.2 主要职责
2.2.1 气象主管机构职责
⑴负责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的发布,并及时有效地提供气象服务信息;
⑵为县政府启动和终止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组织气象防灾减灾提供决策依据和建议;
⑶负责气象灾害信息的收集、分析、评估、审核和上报工作; ⑷组织实施增雨、防雹、消雾等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⑸协调处理在实施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中的有关问题;
⑹承担其他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相应职责; ⑺完成县政府交办的其他工作。2.2.2 相关部门职责
水务、农业、国土资源、水产、民政、环保部门:及时提供、交换水文、风暴潮、农业灾害、地质灾害、环境监测等信息。
广电部门: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播发灾害性天气气候的监测、预报预测、警报等信息,做好宣传动员和新闻报导。
通信部门:组织协调尽快恢复被破坏的通信设施,保证各种气象信息传递和报送的通信线路畅通。
交通部门:保证县气象局气象服务和移动气象台现场服务人员、设备运输的交通道路畅通。
电力部门:负责协调电力企业应急工作,保证重大气象灾害信息传递、报送和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现场气象服务工作的电力供应保障。
发展改革、经贸等部门:调配预案实施后的相关物资、医药用品,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发生地气象服务人员正常工作。
财政部门:按规定做好重大气象灾害气象服务应急经费拨款与管理工作。预警预防
3.1 信息监测、预测与报告 3.1.1 气象灾害信息来源和内容 ⑴ 来源
县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应当做好灾害性天气气候监测、预测预报、警报工作,及时提供警报、实况和气象灾害信息;
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和个人应向县气象局提供气象灾害情况。⑵内容
灾害性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灾害性天气实况,包括灾害性天气预报服务情况、灾害性天气过程实况,以及灾害性天气可能造成的影响;
气象灾害灾情,包括因气象服务而减少损失的情况等。凡符合《重大突发性气象灾害信息报送标准和处理办法》规定报送标准的,应当按其规定的格式、标准和程序报送上述内容。
3.1.2气象灾害信息审核和报送
⑴ 县气象局收到气象信息后,经审核符合省气象局规定上报标准的,由县气象局在逐级上报的同时,直接上报中国气象局值班室和所属决策服务中心。
⑵ 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可以采用业务网络、办公自动化系统、传真等方式传递,并通过电话确认。
气象灾害信息接收处理单位应当24小时值班,收到信息后及时审核、处理。
3.2预警预防行动
县气象主管机构根据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警报信息,对可能发生重大气象灾害的情况,立即进行相关工作部署,并上报本级政府。相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别做好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配合准备,确保预案的顺利实施。
3.3预警支持系统
3.3.1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加强气象灾害预警支持系统建设,保证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和完善以灾害性天气监测、气象预报分析处理、气象信息传输、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和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加工处理为主体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重大气象灾害预警能力。
(2)建立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综合收集评估系统,为县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建立和完善气象防灾减灾综合信息平台,实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资源共享。
3.3.2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建立和 完善本部门互联共享的重大气象灾害紧急处置信息系统。
3.4预警级别确定
按照灾害性天气气候强度标准和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确定为四级预警:
3.4.1 Ⅰ级预警。在县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预报预测出现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高温热浪、雷电灾害、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极大(特别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5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5级。
3.4.2 Ⅱ级预警。在县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预报预测出现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高温热浪、雷电灾害、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特大(严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者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4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4级。
3.4.3 Ⅲ级预警。在县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预报预测出现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高温热浪、雷电灾害、龙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重大(较重)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3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3级。
3.4.4 Ⅳ级预警。在县行政区域内,气象主管机构所属气象台预报预测出现台风(含热带风暴、强热带风暴)、暴雨(雪)、气象干旱、寒潮(含低温冻害、大风)、高温热浪、雷电灾害、龙 7 卷风等灾害性天气气候过程,其强度达到省级以上气象主管机构制定的较大(一般)灾害性天气气候标准,或地质灾害气象等级达2级、森林火险气象等级达2级。
4应急响应 4.1启动应急预案
4.1.1一级启动。在县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Ⅰ级气象灾害预警,由县气象局通过市气象局报告省气象局,请示中国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县气象局根据省气象局转达的中国气象局的指令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同时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向县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并报县政府。
4.1.2二级启动。在县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Ⅱ级以上气象灾害预警,由县气象局通过市气象局请示省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县气象局根据市气象局转达省气象局的指令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同时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向县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并报县政府。
4.1.3三级启动。在县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Ⅲ级以上气象灾害预警,由县气象局请示市气象局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县气象局根据市气象局的指令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由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向县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并上报县政府和市气象局。
4.1.4四级启动。在县行政区域内,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Ⅳ级以上气象灾害预警,县气象局应当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县气象局主要负责人向本级气象业务单位发布启动内部相关应急程序的命令,并上报县政府和市气象局。
4.2 应急响应措施
4.2.1 县气象主管机构启动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后,县气象主管机构和其所属气象台应当按照以下应急程序做好应急响应:
(1)一级响应:
省气象局转达中国气象局发布的一级启动响应命令后,县气象主管机构及其业务单位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
县气象局相关职能部门和各直属业务单位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
县气象局所属气象业务单位应当加强与市气象局各直属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并根据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发布的指导产品,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工作;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向县人民政府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灾害发生后,县气象局应当积极配合上级气象部门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监测、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相关县气象局通报;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县气象局各业务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2)二级响应:
省气象局发布二级启动响应命令后,县气象局及其所属气象业务单位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
县气象局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
县气象局应当主动加强与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并根据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发布的指导产品,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工作;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气象局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灾害发生后,县气象局应当积极配合上级气象部门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监测、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相关县气象局通报;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县气象局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3)三级响应:
县气象局根据市气象局下令发布三级启动响应命令后,县气象局及其所属气象业务单位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
县气象局职能部门和业务单位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
县气象局应当主动加强与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并根据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发布的指导产品,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的跟踪预报、预测、警报服务工作;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向县政府和市气象局报告气象灾害的发生、发展及其预报服务情况;
灾害发生后,县气象局应当迅速调派应急队伍,进入抗灾现场,做好相关的灾害性天气监测、预报和现场气象服务等工作;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相关县气象局通报;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县气象局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4)四级响应:
县气象局发布四级启动响应命令后,应当启动相应的应急程序:
业务单位各岗位应急人员全部到位,实行24小时主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灾害性天气的发展、变化情况;
县气象局应当主动加强与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的天气会商,并根据市气象局所属业务单位发布的指导产品,做好重大气象灾害的跟踪服务工作;
根据应急工作需要各业务岗位按照职责做好实时监测、加密观测、滚动预报、跟踪服务;
县气象局应当根据灾情发展情况适时组织开展人工影响天气作业;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将本地重大气象灾害信息向上下游相关县气象局通报。
4.2.2县气象局应当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通过广播、电视、手机短信、电话、网络等方式向社会发布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预报预测、警报信息。
4.2.3其他各部门应当按照县政府的统一部署,立即做好相应的应急启动工作。
4.3信息共享和处理
4.3.1重大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报、服务、灾情等信息实行分级上报,由县气象主管机构归口处理,实现共享。
4.3.2重大气象灾害信息的报送和处理应当快速、准确、翔实,重要信息应当立即上报,因客观原因一时难以准确掌握的信息,应当及时报告基本情况,同时抓紧了解情况,随后补报详情。
4.4应急通信方式
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保证24小时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的各有关单位应当保证通信畅通,并将值守电话和辅助通信方式向本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
4.5 灾害评估
县气象主管机构负责组织重大气象灾害评估。
跨行政区域的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由共同的县气象局或其指定的单位负责。
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及时上报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
重大气象灾害评估结果可作为重大气象灾害救助、赔偿的依 12 据。
4.6信息发布
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启动后,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建立新闻发言人制度,按照有关发布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等信息。
4.7应急结束
除国务院气象主管机构和省级气象主管机构决定终止的相应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外,县内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的终止,由县气象主管机构根据灾害性天气发生、发展趋势信息和灾情发展情况决定。应急预案决定终止,应当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气象主管机构报告,同时向上下游县气象局通报。保障措施 5.1通信与装备保障
5.1.1以现有气象通信网为主体,建立跨部门、跨地区,有线和无线、地面和卫星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稳定可靠的气象信息通讯系统。
5.1.2建立反应迅速、灵活机动的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通信系统,确保应急期间通信畅通。
5.1.3县气象局应当根据需要,在抢险救灾现场建立移动气象台或现场气象服务保障系统,为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气象保障。
5.1.4有关单位应该加强对重要通信设施、传输线路和技术装备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养护,配置备份系统,建立健全紧急保障机制。
5.2技术保障
5.2.1县气象局在市气象局的支持下应当建立重大气象灾害 应急专家咨询机制,成立专家小组,为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主要职责是:
(1)对重大气象灾害成因及其趋势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预案启动后,由指挥机构统一调度,指导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技术工作;
(2)参与对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培训;
(3)指导开展对社会公众重大气象灾害应急知识的教育和应急技能的培训。
5.2.2依托相应的气象业务机构,建立相关的重大气象灾害预警应急技术支持系统。组织相关机构和单位开展重大气象灾害预警、预测和应急处置技术研究,做好重大气象灾害应急技术储备。
5.3宣传、培训和演习
5.3.1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纸等各种媒体,加大对防御重大气象灾害的宣传。
5.3.2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对本级应急工作人员进行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培训,组织本部门人员开展重大气象灾害应急预演。后期处置 6.1 灾害成因分析
县气象主管机构应当组织专家对重大气象灾害成因进行分析,并报本级人民政府。
县气象局应当及时进行灾害性天气预报、预测技术总结和服务情况、效果分析。
6.2灾害保险证明
县气象局应当为保险机构办理受灾人员和财产的保险理赔事 14 项提供准确的灾情信息证明。奖惩 7.1 奖励
7.1.1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7.1.2对在气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中表现突出而英勇献身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追认烈士。
7.1.3对因参与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工作致病、致残、死亡的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补助和抚恤。
7.2责任追究
7.2.1县气象主管机构以及有关气象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导致重大漏报、错报气象预报、灾害性天气警报,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第四十条规定追究相应的责任。
7.2.2发生重大气象灾害后,有关部门谎报灾情或者知情不报,或者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或者拒不配合、阻碍、干涉灾情收集和救助工作,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由本级政府或者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其改正,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对其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附则
8.1 名词术语解释
重大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暴雨、暴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大雾、龙卷风等天气气候 15 事件影响,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重大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气象灾害。
8.2 预案管理
本预案由县气象局制定,并根据情况变化及时修改和完善,报县政府批准后实施。
8.3 预案解释部门
本预案由县政府办公室负责解释。8.4 预案实施时间 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气象 灾害 预警△
应急预案△ 通知
抄送:县委各部委办,县人大办公室,县政协办公室,县法院,县检察院,县人武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