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8-2011年粮食工作总结(年鉴)
实干当头 团结协作 稳妥推进粮食工作新发展
(2008-2011粮食年鉴)
根据《中共曲阜市委、曲阜市人民政府关于曲阜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的实施意见》(曲发[2010]12号),市粮食局为曲阜市发展和改革局挂牌单位、市政府工作部门。内设调控储备科、财务审计科、产业发展科;公务员编制10人,机关工勤1人;所属事业单位曲阜市粮食调控监督管理中心,编制20人。
2008-2011年,市粮食局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粮食政策,紧紧围绕“培育新亮点、推进新发展、展示新形象、打造新和谐”四项主题,积极推进粮食依法行政,强化粮食市场监管,抓好储备粮管理,不断壮大粮食产业,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有力保证了全市粮油市场和价格的基本稳定,确保了粮食安全。
强化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行政效能。市粮食局始终把学习践行科学发展观和创先争优、双争双进活动作为工作重点,牢固确立“马上就办、办就办好”工作理念,不断提高行政效能。一是强化机关自身建设。坚持每周学习制度,注重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机关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针对基层组织建设薄弱环节,实施了领导干部包保企业责任制暨机关党员担任企业第一书记制度,机关干部精力投入一线,为企业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基层党组织的战斗
力和凝聚力逐步增强,党群、干群关系进一步密切。二是强化党的组织建设。2010年6月调整充实了局属企业党支部领导班子,基层党组织焕发了活力;2011年5月成立中共曲阜市富粮置业有限公司党总支部委员会,党建工作迈上新台阶。三是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在机关中开展廉政警示教育活动,组织机关人员到焦裕禄纪念馆重温入党誓词,开展学习红旗渠精神活动,有效强化了服务意识,改进了机关作风,提高了办事效率和工作质量,促进了全局各项工作任务的开展。2010年市粮食局被评为“山东省粮食系统先进集体”。
强化市场监管,有力维护粮食流通秩序。紧紧围绕《粮食流通管理条例》所赋予的各项职能,按照“五个一”总体要求,扎实推进依法管粮。认真做好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和管理工作,严把市场准入关。2008-2011年共为64家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办理了《粮食收购许可证》。加大涉粮案件的查处力度,配备粮食行政执法设备、执法车辆,以产粮多、粮食购销聚集、收购站点多的乡镇为重点,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检查、例行检查,重点抽查等多种形式,加强全市粮食市场的监督检查工作。粮食流通秩序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轨道。加强对国家小麦托市收购政策落实情况的督查,收储企业做到价格上榜,样本上墙,样品上台,确保了托市收购政策惠及广大农民、入库小麦质量符合标准。
强化储备管理,确保粮油储备安全。认真落实各级关于
加强地方储备粮油管理规定,加强科学管理和监督,储备粮油做到了数量真实、质量良好、管理规范、储存安全。2008-2011年,市粮食储备库累计投入近200万元用于粮油仓储基础设施建设,购买输送机及清粮机械20台,检化验仪器30台,地磅5台。新增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完成济宁市下达的建设、储备、管理等任务目标。坚持依靠科技储粮,全市地储粮仓安装机械通风、环流熏蒸、粮情电子测控三项新型科学保粮设施达到100%,为粮食储藏品质提供了技术保障。库存粮油管理全面达到“一符、三专、四落实”要求,实现“四无”粮仓100%。市粮食局2011年被济宁市粮食局评为“全市仓储管理先进单位”。
强化宏观调控,不断增强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按照省、市部署和要求,科学编制了曲阜市粮油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加强市场监测,准确把握全市粮油市场变动信息。严格执行地方储备粮油轮换制度,2008-2011年共轮换小麦2479万斤。引导社会粮食购销有序发展,努力培育多元化市场体系。对于符合办理粮食收购许可证的各类经营业户,主动登门服务,限时办结,不收取任何费用,到2011年底,全市共有《粮食收购许可证》经营业户53家,执行国家托市收购站点15个,2008-2011年共完成托市收购小麦8620万斤,社会小麦收购达到10.79亿斤,初步形成了新的粮食流通格局,保证了全市粮食供需、价格基本稳定。不断完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出台了《曲阜市粮食应急预
案补充实施细则》,应急储备加工、供应网络、粮食价格预警监测体系进一步完善。
强化转型增效,稳妥推进粮食企业发展。市粮食局下属金曲面粉有限公司、孔膳坊调味品有限公司、金穗粮油贸易中心三家企业,在局党委的指导下,按照资产比例成立曲阜市富粮置业有限公司。利用企业地块所处区位优势,与菏泽市新民房地产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建设富良商城。该项目被市委、市政府列为城市片区开发建设重点工程,成立工程建设指挥部,强力推进工程建设,全力打造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天下美食城。工程于2010年6月开工,该项目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投资1.44亿元。2011年7月,济宁市科学发展现场观摩会议全体与会人员实地考察。2011年12月,工程建设通过重点工程检查验收,富良商城建设实现了政府得形象、企业得效益、职工得实惠、旅游得设施,为粮食企业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成功之路。
强化行业管理,精心培育龙头企业。积极扶持粮油购销龙头企业发展,做好全市粮油产品评优申报和产销协调。2010年曲阜市圣地嘉禾油脂有限公司被国家粮食行业协会授予“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第一家”牌玉米油被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评为“放心油”,曲阜市康利源面粉有限公司被山东省粮食行业协会评为“全省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先进单位”。圣地嘉禾油脂有限公
司、康利源面粉有限公司成为“山东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积极协调指导曲阜市金谷聚粮食收储有限公司、益民、中盛等粮食购销公司粮食收储工作,促进了粮食产业发展,2011年被省粮食局授予“山东省粮食系统产业指导先进集体”。
强化综合提升,促进系统和谐稳定。坚持不懈抓好安全生产、计划生育、信访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2008-2011年连续四年完成市委、市政府下达的任务目标。粮食局家属院供暖工程完工,并于2010年底实现供暖。走访慰问抗日老干部,积极为老干部上门服务,开展了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信息收集工作。积极争取政策,为生活中有实际困难的职工,办理了低保、大病救助、医疗保险、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带着老感情,继续为粮改失业职工搞好服务,帮助他们自发成立公司,协助指导拓展业务。
大事记
【国家粮食清仓查库】 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目的是为了全面查清国家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准确掌握粮食库存的真实情况,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9年3月,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清仓查库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08]118号)精神及省、济宁市统一安排,成立由副市长陈鲁起任组长,市发展和改革
局、粮食局等九部门为成员的粮食清仓查库工作领导小组,举办了清仓查库人员培训班,认真做好被查单位自查的督促和指导工作。按照国务院“有仓必到,有粮必查,有账必核,查必彻底”的工作要求,检查组对每个存粮库点的粮质、粮情、品种和数量逐一核对。经过全面细致的清查复核,均达到账实相符、账账对应、库贷合理、管理规范、储存安全的要求。圆满完成清仓查库工作,市粮食局荣获济宁市粮食系统清仓查库工作先进单位。
【推广农户科学储粮技术】 市粮食局以服务民生、助力“三农”为着力点,积极实施农户科学储粮工程,指导和帮助农民解决储粮过程中防虫、防鼠、防霉难题,实现藏粮于民、减损增收。2010、2011年在全市启动“农户科学储粮技术推广”民生工程,争取中央、省、市补助资金6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10万元,受益农户自筹14万元,发放农户科学储粮仓2000套,覆盖全市12个乡镇、街道,实现粮食产后减损30万斤/年,减损增收40万元。
【富良商城】 富良商城由曲阜市富粮置业有限公司与菏泽市新民房地产有限公司联合开发建设,集美食餐饮、休闲娱乐、旅游购物、运动健身为一体,是全市重点建设工程。工程由6栋古典与现代风格相结合的单体楼构成,楼宇间有连廊相互连通,整体构思精巧,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该项目位于327国道和东104国道交汇处,总用地面积4.17
公顷,建设用地面积2.96公顷,建筑面积4.11万平方米,总投资1.44亿元。2009年9月21日奠基,2010年6月动工建设,2011年12月主体完工。
【建立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 按照济宁市发改委、市粮食局、市财政局、市农发行《关于下达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计划的通知》(济粮字[2010]2号)的要求,增强食用油市场调控和应急保障能力,经市政府同意,建立全市食用植物油地方储备。由市粮食储备库负责储存,集中存放。储备油罐2010年10月开工建设,总投资68.7万元,严格按照《食用油库建设标准》施工,2010年12月竣工,共建设储油罐4座,总罐容600吨。2011年3月底,储备油全部落实到位。市粮食储备库建立了完善的食用植物油储备库存、轮换、质量等管理制度,做到了储备油管理规范、数字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
第二篇:北京市年鉴工作总结
2010年北京市年鉴工作总结
和2011年工作安排
同志们:
刚刚过去的2010年,对《北京年鉴》来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也是北京市年鉴事业鉴往开来,承前启后的一年。在这一年中,本市召开了北京市年鉴工作会议暨《北京年鉴》创刊二十周年纪念大会,这是一次全面回顾北京市年鉴编纂历程,对未来年鉴行业发展提出规划并进行展望的大会,得到了市领导的关怀和重视,是全市年鉴行业的一次盛事。在这一年中,全市年鉴的编纂和出版工作也继续稳步前进,不断蓬勃发展,北京市各级各类年鉴积极参与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总体来看,2010年是全市年鉴20多年发展的成果收获之年,2011年则是抓住契机、加速发展的机会之年。
一、2010年北京市年鉴工作总结
2010年,北京市的年鉴工作取得了巨大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成功召开北京市年鉴工作会议
2010年是《北京年鉴》正式创刊二十周年。以此为契机,市委、市政府组织召开了北京市年鉴工作会议暨《北京年鉴》 创刊二十周年大会。大会全面回顾了本市过去20年年鉴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总结了20年来所取得的经验,分析了当前年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对推动本市年鉴事业持续健康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会议强调,有关单位应进一步加强对年鉴工作的领导,做好全市年鉴工作的统一规划、协调、指导工作,加强各年鉴之间的学习交流。全市年鉴编纂单位要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拓展工作思路;要拓宽服务群体,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年鉴资源,让年鉴进一步走向社会。会议要求全市年鉴行业要继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既要遵循年鉴编纂规律,又要坚持与时俱进,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进一步提高年鉴的社会效益,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在创新中求活力、求发展。市长、市地方志编委会主任郭金龙等市领导亲自出席会议,使本次会议成为二十年来级别最高、参加人数最多、获得重视程度最大的全市年鉴行业盛会。在全国来看,也是出席领导级别最高的。会后,很多年鉴编纂单位都利用召开工作会议的机会,组织会议精神的传达、学习活动,部分市属委办局的一把手还亲自参加会议,布置本部门的落实工作。一些没有编纂年鉴的单位,也将年鉴编纂工作列入了日程。大会的召开,将年鉴工作提到了一个较高的层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年鉴工作的影响不断扩大,将为今后一个时期北京市年鉴事业的发展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和大好局面。
(二)全市年鉴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是年鉴品种进一步丰富。2010年全市新创刊2种年鉴,分别是由市经济信息化委主办、北京信息化协会承办的《北京 信息化年鉴》和由市交通委主办的《北京交通年鉴》。北京信息化协会在市经济信息委的指导下和编纂《北京信息化》的基础上,于2010年8月正式启动《北京信息化年鉴》编纂工作,组织了对责任编辑的培训工作,邀请年鉴和信息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多次就框架设计、条目撰写等问题进行研讨,责任编辑反复对内容进行修改和补充,保证了《北京信息化年鉴》的编纂质量。市交通委研究室在编纂《北京交通大事记》的基础上,于2010年启动《北京交通年鉴》的编纂工作,克服工作任务重、人员少、经费紧张等困难,年内顺利实现了出版。这两种年鉴的创刊,丰富了本市年鉴品种,对其他单位创办年鉴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二是全市各级各类年鉴的编纂工作顺利进行。全市各年鉴编纂单位均按年初制定的工作计划开展工作,基本顺利完成了编纂工作,绝大部分都实现了当年编纂、当年出版的目标。其中最典型的是城四区区划调整后,新东城区和新西城区都面临着一个机构一年要编纂两部年鉴的问题。面对困难,新东城区和新西城区史志办积极协调各方,制定年鉴编纂工作流程,明确分工负责,定期召开编纂人员会议,使原四城区最后一本年鉴均按时完成编纂出版,为及时整理、保留城区合并前的资料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是全市各级各类年鉴的编纂质量不断提高。在2010年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协会联合举办的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鉴评奖中,北京地区符合评比条件的年鉴有53部,共有26部报名参加。按照评比办法的规定,经过严格的初评,共报送14部年鉴参加复评,其中省级地方综合年鉴1部、区县级地方综合年鉴5部、专业年鉴8部。经过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和中国地方志协会联合组织的复评,本市报送年鉴全部获奖;其中《北京年鉴》获省级地方综合年鉴类特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年鉴》、《北京教育年鉴》、《北京工业年鉴》获专业年鉴类一等奖,《北京通州年鉴》、《北京崇文年鉴》、《北京昌平年鉴》、《北京丰台年鉴》、《北京石景山年鉴》获县区级地方综合年鉴二等奖,《北京市金融年鉴》、《北京科技大学年鉴》、《北京卫生年鉴》、《北京社会科学年鉴》获专业年鉴类二等奖,《北京安全生产年鉴》获专业年鉴类三等奖。这些年鉴的获奖,充分表明了北京市年鉴行业在全国年鉴行业中的地位,也显示了全市年鉴发展的蓬勃生机和发展潜力。
(三)坚持科学发展、与时俱进,积极推动年鉴工作创新 一是坚持年鉴工作不断创新。根据年鉴事业发展要求,全市年鉴行业以坚持科学发展的眼光推动年鉴工作创新发展。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观念的转变及国内外出版行业的发展趋势,鉴于当前全国年鉴的大开本逐渐成为主流的现状,经过详细调研和多次论证,创刊20年后的《北京年鉴》开始在2010年采用全新的大16开本。采用新开本后,在与往年字数大体相同的情况下,正文版面数压缩22.3%。原《中关村科技园区年鉴》顺应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的需要,根据国务院有关批复,更名为《中关村自主创新示范区年鉴》,栏目框架设置也适当调整,突出为中关村建设服务、让世界了解中关村的编纂目标。
二是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栏目框架。2010年的《北京年鉴》,根据机构调整和社会发展的情况,及时对栏目做适当调整,包括取消“机构〃人事”、“劳动与社会保障” 两个一级栏目,将其中的“机构编制”二级目划入“北京市人民政府”一级目,将“人事”的内容与劳动与社会保障的内容合并;新设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一级栏目,下设“综述”、“社会保障”、“人力资源”三个二级目;“经济体制改革”中增加“自主创新和促进发展方式转变”二级目;“开发区”中增加“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二级目;“农业”中取消“乡镇企业”二级目;“城市管理”中“社区建设与管理”改为“社区服务”等。通过这些栏目的调整,使《北京年鉴》能够更加全面、完整地反映本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情况。本市几乎所有的年鉴,都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对栏目框架设置做了适当调整。
三是全市各年鉴编印形式丰富多彩。年内,全市年鉴都在积极创新,有的年鉴采用全彩印刷的方式,让年鉴更加亮丽多彩;有的年鉴加强随文图的配置,补充和丰富年鉴正文内容。还有很多年鉴都在信息采集、条目撰写、编校方法等方面与时俱进,不断革新工作方法,全市年鉴行业创新发展稳步前进。
(四)加强理论研究,促进年鉴工作业务交流
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外交流。2010年,北京市年鉴行业继续扩大对外交流,全市区域、全国区域的工作交流、理论研讨进一步增多。北京年鉴社于5月中旬组织19家供稿单位的23人赴湖南省学习考察。很多年鉴编纂单位也组织了外出考察学习活动,《北京信息化年鉴》组织编辑人员赴上海、深圳等地学习先进的年鉴编纂经验,东城区史志办组织全区组撰稿人员外出学习考察3次等。本市各年鉴编纂单位还积极参与版协年鉴工委的活动,多次应邀参加联谊会、学术年会、研讨会等活动。
二是积极参加年鉴评比活动。在全国地方志系统第二届年 鉴评奖活动中,应中指办的要求,市地方志办对评奖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同时,由北京年鉴社牵头,组织了北京地区年鉴的初评工作,邀请孙关龙、肖东发、李国兴等国内年鉴学方面的专家学者担任初评评委,使初评不但公正、公开、公平,而且初评结果也具有很强的客观性和权威性;此外,市地方志办还于10月底选派两人担任评委参加全国的复评工作。
三是加强年鉴理论研究工作。2010年,在加强年鉴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较为明显的进步。由中指办主办的《中国地方志》杂志,全年共发表年鉴编纂方面的论文7篇,其中本市年鉴编纂单位就发表了2篇,为本市的年鉴理论研究赢得了声誉。尤其是石景山区地方志办公室的赵宽心同志,作为一名退休返聘的老同志,一直笔耕不辍,在做好年鉴编纂工作的同时,还积极参与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不少论文,这两篇中有一篇就是他所撰写的。北京年鉴社还积极协办版协年鉴工委组织编纂的《年鉴论坛(第一辑)》,以市地方志办的名义向全市征集论文,全市很多年鉴编纂单位都积极参与,提交了多篇论文。
二、2011年全市年鉴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2010年北京市的年鉴工作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全市年鉴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全市年鉴工作者需要调整思路,不断提升年鉴工作水平。
(一)不断深化和扩展年鉴工作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北京市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面向世界城市迈进的新时期,要求年鉴必须更加详细、准确地反映北京市的自然环境状况、产业结构的 变化情况、文化和社会发展等。但是,由于缺乏必要的规划和指导,本市的一些重点地区和重点部门、重点行业,有的还没有开始编纂年鉴,使本市的年鉴在种类上不够完整,覆盖面有所欠缺;正在编纂的年鉴,也存在着编纂水平参差不齐、内容难以相互衔接等问题;各年鉴编纂单位之间缺乏深入交流,相互学习促进不够。因此,为进一步推动本市年鉴事业的科学发展,就必须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制,推动各地区和部门、行业不断深化和扩展年鉴工作。
(二)不断加强年鉴工作的规范化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关键 年鉴工作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需要按照年鉴特有的体例要求和编纂流程来进行编写。本市的一些年鉴,由于对规范化认识不足,使得年鉴在内容上不符合体例要求。如缺少索引等必要的内容会导致年鉴的使用价值降低;编纂流程混乱会使编辑、校对、主编的职责不清;审查验收方案不严格会导致年鉴存在各种出版方面的问题;出版进度安排不紧凑会导致出版时间得不到保证,最晚的有第二年五六月才出版,极大地降级了年鉴的时效性。因此,各年鉴编纂单位要努力加强年鉴工作的规范化建设,要完善年鉴作为工具书的必要内容;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栏目框架,通过编纂方案加以落实,并根据实际情况逐渐进行适当调整;要明确编纂流程,保证年鉴的出版质量;要制定严格的审查验收方案,保证年鉴不出现大的质量问题,尤其是政治类问题;要制定编纂时间进度安排,保证年鉴按时出版。
(三)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是年鉴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年鉴的生命力在于质量,质量的核 心问题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资料不真实不准确不仅有损年鉴的权威性,也将遗患无穷。年鉴编纂工作者应当在遵循基本编纂原则的前提下,密切关注社会的变化,站在使用者的角度及时调整框架结构、严格体例要求、创新组稿方式、完善检索手段、及时反馈读者意见等,以适应形势的变化,满足读者的要求,提高年鉴的质量。同时,各年鉴编纂单位应按照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校对委员会2005年公布的《图书编校质量差错认定细则》认真检查所编年鉴,分析产生差错的原因,通过提高编辑的责任意识、加强编辑力量、完善工作程序等方式,纠正失误,不断提高编校质量。此外,还要加强各年鉴编纂单位之间的交流,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使本市年鉴编纂的整体质量有较大的提升。
三、2011年全市年鉴工作安排
2011年,全市年鉴工作将依据《地方志工作条例》和《北京市实施〈地方志工作条例〉办法》,深入贯彻落实《北京市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2011-2020年)》及2010年全市年鉴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推进北京市大年鉴工作格局建设。建设“大年鉴工作格局”,就是要通过建立、健全本市年鉴编纂工作的体制和机制,在各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对本行政区域或部门(行业、专业)年鉴编纂工作的指导和服务下,不断丰富、完善本市年鉴种类,使各年鉴编纂单位能站在全市的角度开展年鉴编纂工作、不断提高编纂质量,建立相互交流与合作的良性机制,形成全市年鉴事业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2011年,全市年鉴工作将以全面深入贯彻领会北京市年鉴工作会议精神和构筑全市大年鉴工作格局工作为重点,从以下 方面着手推动全市年鉴事业稳步前进:
(一)坚持依法编鉴,结合规划纲要,深入贯彻学习和领会北京市年鉴工作会议精神
《北京市地方志工作规划纲要(2011-2020年)》,确立了未来十年地方志工作的整体发展规划。去年召开的北京市年鉴工作会议是对本市年鉴事业的第一次全面回顾和总结,对全市年鉴工作的发展提出了很多具体的要求。2010年,本市各级各类地方志工作机构和各年鉴编纂单位,都要认真组织开展《规划纲要》和会议精神的学习活动,结合本地区或本部门(行业、专业)年鉴编纂的实际情况,寻找自身发展的不足,结合《规划纲要》和市领导讲话的要求,制定本地区或本部门(行业、专业)的年鉴工作十年规划和计划,并报送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备案。上级地方志工作机构,也要积极监督、检查本地区或本部门(行业、专业)年鉴工作规划和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二)大力推进北京市年鉴工作的深入开展,着力构建全市大年鉴工作格局
一是要建立健全年鉴工作机制。本市各级各类地方志工作机构,要根据《条例》和《实施办法》赋予的职责,明确自身工作职责,认真组织开展本地区或本部门(行业、专业)的年鉴工作,要建立、健全本地区或本部门(行业、专业)的年鉴工作制度,包括出版备案制度、审查验收制度等。要通过摸底调研、统计排查等手段,摸清楚本地区或本部门(行业、专业)年鉴编纂的基本情况。
二是要积极扩大区域内年鉴总体规模,推动年鉴品种创新 工作。本市各级各类地方志工作机构,对于尚未开展年鉴编纂的地区或重要部门,要通过提供指导和服务等方式,推动其开展年鉴编纂工作;条件暂不具备的,可以通过编纂大事记或工作日志,为下一步编纂年鉴奠定基础。
三是要加强区域内各年鉴的联系与交流。本市各级各类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各年鉴编纂单位之间的联系与交流,组织工作交流、业务培训、理论研讨等活动,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年鉴业务指导职责,为全面构建大年鉴工作格局奠定基础。
四是大力推进区域内年鉴编纂质量的提高。本市各级各类地方志工作机构,要加强对所属区域和部门(行业、专业)年鉴编纂工作的指导力度,通过业务指导、组织评比检查等方式,强化各年鉴编纂单位的质量意识,提高年鉴编纂质量,努力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年鉴品牌。
五是积极建设北京市年鉴资源数据库。2011年,市地方志办还将启动北京市年鉴资源数据库的前期准备工作,拟先开展基础情况调研工作,包括各年鉴编纂单位年鉴信息化和数据库建立情况,各年鉴编纂单位与中国知网、中国年鉴网等年鉴数据库合作情况,年鉴数据库后台管理软件情况,年鉴数据库的使用情况等。希望各年鉴编纂单位给予配合,并积极地参与到此项工作中来,为构建本市的年鉴资源共享平台奠定基础。
(三)加强制度建设,推进年鉴编纂的规范化和专业化 建立完善的年鉴工作制度,是保证年鉴工作科学发展的必然举措。各年鉴编纂单位要认真梳理已经制定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并根据工作实践,结合新闻出版部门对出版行业的相关管理制度,不断坚强自身制度建设,从管理制度层面保证年鉴 编纂工作的正常进行,实现年鉴编纂工作的规范化。同时,年鉴编纂作为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也需要相应的专业制度建设。各年鉴编纂单位要结合本年鉴的专业特点和编纂实际,按照年鉴特有的体例要求,借鉴新闻出版行业的一般性规范,制定和完善适合自己的年鉴编写规范,用以指导年鉴编纂工作,实现年鉴编纂工作的专业化。
(四)加强专业化编纂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年鉴编纂质量 年鉴是资料性工具书,质量的核心问题是内容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而质量的保证来源于年鉴工作者的素质。因此,全市各年鉴编纂单位要切实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加强专业化编纂队伍的建设工作,保证编纂队伍的相对稳定,要为年鉴编纂人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供各种学习培训和交流考察的机会,不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年鉴编纂人员也要严格要求自己,结合编纂实践,积极参与各种理论研讨和学习交流活动,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不断提高自己的编纂能力,从而从根本上保证年鉴的编纂质量。
(五)发挥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推动年鉴理论研究工作 不论是开展年鉴编纂实践还是加强年鉴编纂队伍建设,都不能离开年鉴理论的指导。加强理论研究的最好方式,就是发挥各种学术交流平台的作用。北京地方志学会年鉴工作委员会已经于2010年12月由北京市社团办正式批准成立,将在今年北京地方志学会换届之时一并成立,并确定主任和秘书长的人选,随即开展相关工作。2011年,市地方志办将利用北京地方志学会年鉴工作委员会这一平台,继续加强理论研究和年鉴编纂单位之间的交流,同时开展有针对性的业务培训,加强本市 年鉴编纂队伍建设。希望各年鉴编纂单位可以积极参与到学会的工作中来,共同促进学会的健康发展。此外,中国地方志学会年鉴专业工作委员会和版协年鉴工委,作为全国性的年鉴学会,每年都会组织很多活动,希望各年鉴编纂单位也要积极参加,在向外省市同行学习先进经验的同时,不断扩大本市年鉴工作的影响。
同志们,北京市的年鉴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让我们共同努力,在中共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完成好2011年的各项工作任务,为今后北京市年鉴的事业持续发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开端。
第三篇:年鉴.班级工作总结
10级...时光如电,日月如梭,转眼之间,大二第一学期已经结束,作为班长,我的工作是统筹并协调各班委管理好班级日常事务,与班委协助同学们在生活、学习等方面实现从中学到大学的转变,对全班同学负责,领导全班树立良好的班风学风。回顾这半年,10级...班班委会,在班主任老师辅导员老师的监督指导下,在....学院团总支学生会的导引下,积极开展班级建设,并根据本班同学的特点和实际需求,积极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同时狠抓学习不放松。同学们都积极配合班委工作,严格要求自己,在院里组织的各项活动和检查评比中都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果。
第一部分 工作回顾
一、加强学习活动的开展,促进学生成绩的巩固和提高
大一阶段有些同学还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积极性偏低,因懒惰而旷课、迟到早退,导致第一学年我班挂科率很高,为此,本学期班委做了如下工作:
1、由全部班委给挂科的同学写鼓励信,秘密发给本人,鼓励大家认真复习,顺利通过补考,并通过本学期的努力能取得满意的成绩。
2、班主任和班委都主动与挂科严重的同学进行交流,了解其状况,进行心理辅导和鼓励,积极解决其存在的问题,帮助提高学习积极性。
3、在进行综合测评时,强调其重要性。开班会公开获得奖学金的名单,表示祝贺。动员同学们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营造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
4、提出组团晚自习,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热情的同时加强同学间的友谊和班级凝聚力。
5、在期末复习阶段,班委团委不断督促同学们认真复习,及时共享参考资料。
二、积极开展班级建设,特别是班级思想作风建设和班委建设
学习是学生的第一要务,班级思想作风的建设也不容小觑。关于班级建设与班委建设本学期有如下工作:
1、学期开始给每位同学发了调查问卷,收集同学们对班级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大家对参与班级活动的态度和要求。
2、与班委一起指定班级制度,开主题班会与同学们讨论并确定实施,增加同学们之间的凝聚力,共同正班风。
3、我们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班委的工作原则,以热情、及时、高效、务实为班委的工作宗旨,着力加强班委队伍建设。通过召开班委会议,讨论工作上的问题、总结开展工作的经验,加深了班委之间的默契。明确各班委职责,在大型活动中全体配合,在其他活动中各司其职,这样就加强了班委的整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得班级各项事务基本能够顺利完成。
三、加强同学之间的友谊和班级凝聚力,组织各种健康向上的活动
对于一个班集体来说,凝聚力是最主要的,无论何时它都应该并且长期成为一个班的基础,它也是一个班的灵魂。本学期班委的工作重点也是组织各种集体活动:
1、每月组织一次大活动,争取全班参与。活动前班委积极讨论活动形式,活动后做工作总结。随机调查同学们对活动的看法。
2、每个月给该月过生日的同学举办一次庆生会,班费出资买蛋糕。
3、积极收集同学们所期望的活动形式,力争做众望所归、创新性强的活动。
四、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建设和谐班级
一个具有凝聚力的班级有利于同学的身心健康的成长,也有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大家处于一个团结的集体中才能更加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班委的工作更要贴近同学,服务同学。利用班级活动,让大家相互沟通,摆脱大家心中存在的芥蒂,同时,班委利用传统东西方节日,深入到每个寝室中,和大家做心理沟通,了解大家近阶段的思想动态。
第二部分 展望未来
展望班委会未来的班级工作,我们要根据辅导员老师、班主任及团总支学生会的工作精神,保持并发挥我们的工作优势,避免并克服工作上的缺点,带领好整个班委会,以争创优秀班集体为目标,努力学习,踏实肯干,不断创新,积极搞好班级各项工作,高质量的完成每学期的工作计划,确保本班班级工作顺利开展,为本班的健康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并向一下几点发展壮大:
1、班委不断督促同学们勿荒学业,继续动员大家参与组团自习,发扬互帮互助的精神。
2、完善班规,正班风,一齐建设和谐班级。
3、计划让非班委参与组织班级活动,体验班委工作的同时,带给班级活动更多的新鲜感和参与度。
4、增加线上活动,比如班级微博、人人、QQ、树洞等,利用线上活动来收集大家对班级建设和班级活动的意见和建议,同时可以袒露心声,增加大家的友谊。
5、积极建设和谐班委团委,班委团委能密切联系,共同为班级的建设而努力。
第四篇:年鉴编纂工作总结
2009年地方志工作在区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年鉴编纂、续修区志工作为重点,知难而进,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地方志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推动了全区“三个文明”建设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全面进步。
一、2009年重点工作目标承诺制工作完成情况
1、完成《xx区志》初稿总纂工作。
2、收集资料,整理、编辑出版《xx区年鉴》(2009年版)。
3、完成《**市志》xx区篇的入志资料。
4、完成上报省、市年鉴xx区入鉴资料。
5、向上争取项目资金不少于10万元。此项承诺难度大未完成。
6、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创建活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二、党建工作
xx区地方志办公室党支部2009年,根据上级党委指示精神,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围绕全面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部门各项工作。支部按年初的计划,狠抓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党员的作风建设,加强了对其他组织和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联系,使地方志工作迈上新台阶。
根据2009年党建检查量化考核表的各项考核,党支部进行逐项自评,得分86分
三、党风廉政建设
2009年为进一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的落实,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地方志办公室结合实际,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教育,着眼防范,大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做到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与精神文明建设和行政业务工作同时抓,自觉把党风监督、法律监督、群众监督结合起来,在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党员廉政教育学习教育活动”,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在本系统内得到落实。
通过对一年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自检自查,地方志办公室的自评得分86分。领导班子、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民主测评满意得票率96%。
四、三项制度工作
一是做好宣传动员。根据《**市xx区人民政府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09〕54号)、《**市xx区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区行政机关实行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的实施意见》(临政发〔2009〕55号)文件精神,对贯彻执行“三项制度”工作进行了学习安排部署。二是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实施意见及细则。成立了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由2名兼职人员负责抓好全办“三项制度”日常工作的领导小组。三是修改完善制度。对相关工作制度作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同时对政务公开、服务承诺等各项政策规定、制度进行了清理。四是培训考试。
全体职工按要求参加了区人事局组织的全区行政机关行政负责人问责办法等三项制度培训考试。五是制作机构示意图、制定服务指南、公开工作人员身份。把全办职工的身份、职务、统一制作成工作上岗证及人员身份公示栏展板,同时印制7本综合服务指南和60份单项服务指南。方便服务对象了解办事人员身份,接受监督。
根据xx区行政机关实施四项制度考评表,自评得分94分。
第五篇:浅谈年鉴
浅谈年鉴及其作用
一、何为年鉴
年鉴属便览参考工具书,它按汇集重要的文献信息,逐年修订出版。其种类繁多,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各个领域。年鉴的资料均录自上一的政府公报、文件以及重要报刊文章,因而具有两大特点:一是新颖,二是可靠,成为信息社会之骄子。因此,年鉴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年鉴的类型
年鉴由综合性年鉴和专业性年鉴构成一个多层次、多学科的整体系统。其中综合性年鉴包括国际的,如《世界知识年鉴》;全国的,如《中国百科年鉴》;地方性的,如《香港年鉴》。专科性的年鉴比较多,几乎各学科各行业都有,如《中国诗歌年鉴》、《中国电影年鉴》等。年鉴的特点、类型与编纂出版、读者对象、收录内容有一定的关系,可具体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从出版看,年鉴是出版物;
2、从收录内容看,年鉴是过去一年真实事件的记录;
3、从体例结构看,年鉴编排系统,查阅方便。总之,信息的新颖性和可靠性是年鉴的基本特点。
三、年鉴的作用
年鉴信息密集、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可信度高、资料系统,按连续出版,功能齐全,为读者提供最新信息和文献资料。它博采众家之长,集各种工具书的检索功能于一身,是检索工具的“多面手”。
1、为领导决策、规划提供权威文献依据
年鉴立足于现实,汇集过去一年里全面的信息和资料,报道事物进展消息,预测事物发展动向、趋势,既宣传取得的成就,也指出薄弱环节。因此,从宏观而言,年鉴反映着时代前进的步伐,具有战略指南作用,它可为各级领导层了解和熟悉情况,研究制订规划和进行决策,提供全面、权威、精确、新颖的信息和依据。年鉴中常设有“法规”、“文件”、“政策”等栏目,其内容丰富、涉及面广,只要各级领导和政府机关经常博览有关年鉴中的政策性文献,就可以启发思想,打开眼界,获得借鉴。年鉴还特别重视提供准确及权威的数据、图表、统计资料等,它们都是经过各级主管部门和统计部门审核颁布的,可使领导者从量上掌握事物的发展。现在还有许多年鉴收一定数量的回溯性资料,即在注重共时性资料的同时,兼顾历时性资料,这为领导回顾过去,计划当前,思考将来,提供了逐年可比的资料。
2、为政治宣传、文化交流、经济发展提供丰富信息
年鉴作为一种权威性资料工具书,具有一定的政治宣传功能,它在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方面,也有其显著贡献。据报导,我国国家领导人在出访时,常携带《中国百科年鉴》等,作为礼物赠送友方。因为一部《中国百科年鉴》宏观地展现了建国以来我国宏伟的发展画卷。它既是知识、信息的储存库,又体现了我国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发展的客观状况和历史轨迹,成为重要的政治宣传、文化交流工具,是了解我国的一个“窗口”。发展经济,促进基本建设,加强商品生产的横向联合,对内搞活,对外开放等,都必须建立在充分了解情况,占有最新资料的基础上。广大的经营管理者、工程技术人员常将年鉴作为一种了解市场信息、产品资料、掌握生产发展趋势、地区经济发展动态的信息源。特别是在国内横向经济联系中,人们利用年鉴密集、新颖的信息,广泛交流,在经济部门,尤其是工商企业之间,扩大商品、技术、资金的流通,沟通产、供、销渠道,促进国内各地区、各部门间的经济技术协作,以此带动全国经济的蓬勃发展。
3、为科研、教学提供有学术价值的参考服务
科研人员在确定研究课题,进行理论研究时,首先要通过广泛查阅有关方面的文献资料,了解现有研究水平、研究成果、今后的发展趋势等,才能避免课题的陈旧、重复,使自己选择的研究课题具有新颖性、先进性。而年鉴(特别是各专科年鉴)最易于集中、系统地反映某
学科、某专业近年来的进展情况和研究成果,最注重反映学科的新发现、新动向。年鉴都特别注重实际,忠于事实,以事实来反映事物真象,让读者借鉴参考,不加入编者个人意见,这些特色都是深受科研人员欢迎的。可见,年鉴对科研人员选题、攻关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年鉴在教学活动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广大师生迫切需要年鉴的帮助。教师通过各专业年鉴中的专题述评、论著选介、学科发展综述等,了解学科发展的进展情况及有关的新资料、新观点、新成果,以便把最新的成就,最准确的数字及时运用到教学、教材中去,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萃萃学们在求学过程中,年鉴是其重要参考工具书之一。高中毕业报考大学时填写志愿,究竟哪所大学(学院)哪个系哪个专业最适合?历史最悠久?师资力量最雄厚?解决此类间题,仍以查诸如《中国教育年鉴》及有关专业学科年鉴最为便捷。
4、为日常工作、学习、生活提供便捷性服务
年鉴是块多棱镜,具有不少立竿见影的微妙作用,这也是大众读者受惠于年鉴的最直接方面。现代年鉴都强调使其成为群众了解当前时事,获得生活常识的朋友。人们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大量难以解决的繁琐间题,年鉴往往以其密集、权威、精确、新颖的知识和信息,满足人们这方面丰富多采的检索需求。现代年鉴都十分强调为社会大众服务,提供有大量的便民性内容。如《香港年鉴》大篇幅收录旅游交通指南、日常生活参考、居住须知、商贸指导、医疗服务等内容,以方便民众。由于年鉴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便览性,故有许多读者并不把年鉴当作工具书使用,而仅作为一般的浏览性阅读物。这种情况在国外尤为普遍。因国外的许多年鉴为追求效益,吸引更多读者,本着“你喜欢什么,我登载什么”的宗旨,在年鉴中收录有相当数量的名人轶事、风情故事、奇事珍闻、谜语笑话等,以供人们在业余时间获得艺术享受、丰富文化生活、调剂精神的娱乐性需求,不少读者就以浏览年鉴中此类资料为乐。
当然,年鉴的功能是丰富的,它对社会的贡献也是多方面的。上述仅择其主要方面而论述。目的在于进一步加强和沟通年鉴与社会的联系,使之拥有巨大的读者群和雄厚的社会基础,让社会各界都来充分重视这一信息时代宝贵资料的开发和利用。
参考文献
[1]倪晓建。年鉴开发利用二十例[J]。情报资料工作,1986,(4)。
[2]肖东发。年鉴与社会[J]。四川图书馆学报,1988,(2)-(3)。
[3]肖东发。再论年鉴的价值和作用[J]。图书馆建设,1993,(5)。
[4]高英。试论年鉴在信息咨询业务中的信息源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6,(2)。
[5]林萍心。谈年鉴的开发与利用[J]。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学刊,1995,(3)。
[6]范青。年鉴工具书与图书馆工作[J]。图书馆学刊,1994,(1)。
[7]蒋铮。试论年鉴的职能和作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991(1)
[8]王红。年鉴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