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平谷区2010年公开征集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平谷区2010年公开征集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工作总结
按照市农委印发的《关于公开征集沟域经济发展规划的工作意见》(京新农办发„2010‟2号)文件精神,我区于2010年2月,在全市率先开展十八弯沟域规划招标工作。平谷区为打造高起点、高标准的精品沟域规划,区领导高度重视,相关部门齐动员,精心组织、周密筹划、严格程序,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经过一年的努力,圆满的完成了十八弯沟域规划公开征集工作。
一、领导高度重视,组织体系完善
市农委于2010年1月15日部署沟域规划工作后,我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区委书记邱水平、区长张吉福、常务副区长姜帆等领导多次批示和审议规划成果,并专门成立了十八弯沟域规划领导小组,由主管副区长李继合任组长,区农委主任吴连江为副组长、发改委、财政局、规划分局、国土分局、水务局、园林绿化局等部门及相关乡镇一把手为成员,下设办公室。领导小组多次召开沟域规划协调、审议会,为沟域招标及规划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二、过程规范严谨,招标公正合法
我区委托高标准、高资历的北京国际招标有限公司全程代理招投标工作,对十八弯沟域规划进行国际化公开招标,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严格按照招标程序、落实保密职责。同时在资格预审、开标、评标等各个环节,邀请区监察局工作人员全程监督,确保了招投标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一是广泛发布资格预审公告。招标公司在北京市招投标信息平台、中国采购与招标网、自由建筑报道等三个网站发布资格预审公告。公告为期7天,共有11家投标申请人递交了申请文件,其中国内公司4家,国外公司7家。(国内: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北京龙安华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国外: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MCM国际设计集团、傲林国际景观设计公司、株式会社原杨建设师事务所等)
二是组织资格预审。由招标代理公司聘请专家组成7人评审委员会,对11家公司进行了资格预审,最终确定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对外建设总公司城市规划设计院、英国扎哈哈迪德建筑设计事务所、美国MCM国际设计集团等4家甲级资质的单位为合格投标申请人。
三是召开中期汇报会。为确保规划质量、掌握工作进度,我区分别于5月25日和6月16日召开了两次中期汇报会,由4家规划公司分别汇报规划进展情况。副区长李继合、区沟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对规划方案进行讨论并提出具体意见建议。
四是召开开标评标大会。7月21—22日,我区组织十八弯沟域规划设计方案国际招标开标评标大会。由区规划分局、区农委及4名规划专家组成7人评标委员会。通过评标委员会预备会议,推举朱嘉广教授为评标委员会主任委员,负责主持评标工作。评标委员会按照评标程序和办法,仔细阅读和审阅了每家投标人提交的投标文件。4家投标人按照抽签顺序在规定时限内分别进行了方案介绍并回答评委的疑问。在听取了各投标人所做方案陈述及现场质疑基础上,采用两轮投票方式确定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规划设计方案为中标方案。区监察局对全过程进行了监督。
三、镇企充分对接,规划立足实际
4月23日,我区举行十八弯沟域规划设计方案启动仪式,正式启动规划设计工作。仪式由李继合副区长主持,区沟域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成员单位、相关乡镇、招标代理公司及4家通过预审的规划公司代表参加会议。会后,区农委统一组织4家规划设计公司现场踏查,让规划单位走进乡镇、实现和镇村相互对接、实地了解、充分沟通,并收集县志、文献、图册等基础资料。规划公司根据踏查情况,多次自行进行了实地考查。保证了十八弯规划的编制符合实际发展需求,具有很强的落地性。
四、社会积极参与,广纳各方建议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我区广泛征求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意见建议,并利用中秋联谊会活动征求原文化部部长王蒙、中国山水画研究院院长陈克永、版画家叶有良、联盟影业公司总经理郝亚宁等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意见建议,吸收先进理念创意,确保规划的科学性、创新性、前瞻性、可行性。
五、规划不断完善,力求精益求精
评标会结束后,区规划领导小组与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进行了座谈,提出了规划方案深化修改意见,此后还进行了多次沟通。该院融合其它3家公司的设计方案中的优点,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9月1日,由副区长李继合主持召开十八弯沟域规划方案审议工作会,市沟域经济发展规划公开征集工作指导小组及区相关部门负责人听取了十八弯沟域规划方案汇报。指导小组成员对方案的定位和设计理念予以充分肯定,并提出了意见:一要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创新社会资金利用模式,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二要挖掘沟域资源潜力,培育特色主导产业,加强具体节点项目打造,提高可操作性;三要站在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进一步提炼出具有冲击力的主题概念创意,打造响亮的沟域品牌。最后由区政府召开政府专题常务会对规划进行审议并讨论通过。
六、注重市场导向,保障农民利益
沟域规划始终关注不同主体的需求,特别是当地农民的发展需求,综合分析对于山区整体发展和市场导向有决定性意义的主体利益,提倡能够直接惠农的土地利用和产业经营模式,逐步理顺各种利益主体关系;提倡政府和其他社会力量主导,保障公共资源使用机会均等化,逐步培育和引导直接惠农的产业经营模式,力求本地区农民收益最大化。
七、创新规划理念,沟域全面发展 土人景观设计院通过“反规划”理念、低碳发展战略和多尺度规划途径,以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为指导,将十八弯沟域定位为“京津冀农业与生态公园、都市慢生活休闲度假区”。以休闲旅游为主导对资源、对产业进行整合,发挥联动效应,以旅游产品为核心,各项接待服务设施为基础发展沟域经济。规划了运动休闲生态旅游区、养生度假生态旅游区、都市农业发展区、高新技术与商贸综合产业区、生态居住与综合休闲商务区和世外桃源乡村慢生活示范区六个功能发展区。目前已签订艾派克(APEC)国际商务培训中心、灵芝谷景区开发2个项目的投资意向,还策划了京东第一漂旅游、鸣翠谷旅游风景区、盛世中华园文化旅游等十余个招商项目,拟投资总额70余亿元。
第二篇: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镇域经济发展规划
2008—2010年,是中江乡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时期,也是我乡镇域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期。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中,镇域经济在中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更加重要。为了鼓励、支持和引导镇域经济更好更快地跨越式发展,按照党的十七大精神,依据《平邑县第十二届七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结合全乡镇域经济发展实际,特编制本规划。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环境
近几年,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乡镇域经济快速健康发展,各项主要经济指标有了很大提高。镇域经济在调整经济结构、增加财政收入、活跃乡场、扩大就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促进全乡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对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经过近几年来的快速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为“五个基本形成”:第一,发展基础基本形成。总的来看,主要体现在总量和速度两个指标上:2007年全乡镇域经济总量达到15亿元,增长速度连续几年保持在22%以上,为今后的跨越式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第二,领导体制基本形成。发展领导小组,配备了工作人员,形成了统一领导、横向协作、上下贯通、齐抓共管的新格局;第三,政策体系基本形成。近年来,国家、省、市、县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引导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为镇域经济更快、更好的发展提供了保障;第四,镇域企业队伍基本形成。涌现出了一批骨干企业,全乡镇域企业在数量与规模上也不断增加;第五,发展氛围基本形成。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新闻媒体大力宣传,政府表彰奖励力度不断加大,全社会积极支持、广泛参与镇域经济发展的氛围越来越浓厚。
镇域经济总量快速增长,2007年全乡实现GDP4.2亿元,是2002年的2.8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亿元,是2002年的2.6倍;实现财政地方收入320万元,是2002年的1.2倍;农民纯收入4620万元,是2002年的1.8倍;招商引资实现合同利用外资1.3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152万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5.1倍和4.5倍。基础设施不断改善,按照“五区一园一市场”的小城镇发展格局,完成了道路硬化和美化,架设了一条10千伏的工业电力专线。不断提升小城镇档次,使其真正成为镇域经济建设的平台和载体。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2008—2010年镇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镇域经济发展全局,以实现跨越式发展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务实创新,大力实施科教兴邦、开放带动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构建先进工业化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加快全乡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步伐,全面建设惠及全乡人民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推进产业富民,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二)发展目标
1.定性目标
2008—2010年,进一步改善镇域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政务环境、舆论环
境、融资环境,大力拓展镇域经济的产业空间,全面提升镇域企业的发展质量。在产业集群化、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方面,促进镇域经济快速发展;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使镇域经济成为中江经济增量的重要支撑,在吸纳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等方面做出更大贡献。
2.定量目标
镇域经济实现增加值年均增长20%左右。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力争完成增加值5.2亿元,占全乡经济比重达到68%。
重点扶持一批民营企业做大做强。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500万元的企业达到15户以上,超亿元的企业达到5户以上。
增强产业集群的产业竞争优势和特色集聚效应,全面提升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到2010年,全乡产业集群实现工业增加值3.1亿元,实现销售收入8.9亿元,年均增长30%左右,培育2个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产业集群。
镇域经济财政贡献能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到2010年,全乡民营经济实缴税金占全乡税收比重达到80%。
镇域经济吸纳就业能力显著增强。到2010年,镇域经济从业人员达到2万人。
三、主要任务
(一)树立科学发展观,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以提高资源生产率和降低废弃物排放为核心,以节能、节水、节地和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引导企业做好资源的高效利用、综合利用和再生利用,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循环式清洁生产、建设绿色工厂。综合利用各种建筑废弃物及秸杆、畜禽粪便等农业废弃物,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源,大力推广大中型沼气工程,促进沼气产业化发展,推动不同行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和耦合,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使全乡民营企业资源利用率大幅度提高,废弃物排放显著减少,初步建立起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经济效益好的工业化格局。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继续实施战略性调整,推动镇域经济产业结构转型。优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注重技术进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整体技术水平。优化产业布局,培育大型企业集团,努力把中江建设成为先进工业化基地。一是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充分发挥拜尔、金太阳、高明科技、等龙头企业的作用,积极推进瑞丰、阳光木业的规模化建设。二是巩固传统产业。木材加工业业到2010年销售收入达到2.2亿元,年均递增21%。
(三)加快创新步伐,提高竞争能力。一是制度创新。以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推动企业经营模式和运行机制的改革,进一步理顺政企关系,建立管理、监督、营运体系和机制,引导民营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监督和约束机制。二是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法,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逐步健全生产、质量、财务、人力资源等管理制度,使更多的民营企业转变为企业文化先进、战略目标明确、管理方法得当、运行状态良好的先进企业。三是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先进、适用、成熟技术的引进、开发和产业化,全面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建立镇域企业技术创新服务和促进机构,引导和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技术创新。利用政府资金,引导、带动风险资本和各类社会资
金支持镇域企业的技术创新。
(四)引导产业集聚,加快产业集群发展。引导和支持镇域企业、中小企业产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特色经济发展。加强对产业集群发展的引导和规划,形成有特色、有规模、体系完整科学的产业集群,提高企业的聚集度,加快特色经济和县域经济发展。引导同类产品生产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合、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形式,进行资源整合,改变大而全、小而全的生产方式,加强上下游产业的纵向合作和产品研发、品种配套、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横向联合,形成专业化分工明显、企业间协作紧密、产业链完整、服务体系健全的产业集群。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优势企业集中,推进产业融合,培育块状经济。到2010年,力争形成石膏开采、石膏加工、木材加工、花岗石开采和加工、纸业、新型饲料、规模养殖等一批专业化经营、社会化协作、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带、产业集聚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基地。
(五)加强合作交流,开拓国内外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与国际贸易,开拓国际市场。通过引进管理技术、人员培训、信息交流和产品展览等方式,与国际组织建立合作关系,开展国际贸易,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吸收外商投资,切实改善投资环境,把引进外资和引进技术、引进智力紧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招商引资水平,扩大利用外资规模,大力发展三资企业。加快中小企业出口产品由初加工产品为主,向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深加工产品转变。加快镇域企业从单纯的产品出口逐步开始探索资本、技术、管理的输出,从主要利用国内资源向利用国外资源转变。积极实施东引西进战略,加强我乡镇域企业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民营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加大引进资金、项目、技术、人才力度,鼓励镇域企业积极参与西部大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收购、兼并、重组不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领域。
(六)运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水平。企业要全面掌握国内外企业发展的趋势和动向,密切关注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全方位、多触角收集和发布各种信息,为企业发展提供快速、准确、及时的信息和政策导向;推进各企业实现电子政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等先进信息手段,构建全社会网络化信息服务平台,逐步健全向全社会开放的民营企业信息服务系统,及时、准确地向企业提供急需的人才、技术、市场、融资信息以及法律政策咨询;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针对不同类型的镇域企业举办信息化培训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提升企业的技术开发、生产制造、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等水平,在企业内部实现商务信息的快速、安全传输与共享。积极探索和尝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新的贸易方式在镇域企业中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逐步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和系统化。
(七)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企业发展。要充分运用政府、社会中介组织、科研机构及大专院校、金融机构、商业性公司等社会服务资源,围绕镇域企业的需求,构建市、县、乡相互支持、互为补充的服务体系。建立以创业辅导、管理咨询、投资融资、贷款担保、技术支持、市场营销、产权交易、信息服务、人才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四、今后发展镇域经济的措施
1、进一步解放思想,冲破一切影响镇域经济发展的思想障碍。思想的解放程度直接影响到镇域经济发展的快慢与成效。领导干部要敢于解决、善于解决镇域经济发展中思想观念不适应的深层次问题。坚持与时俱进,着眼于“创”,要
创新思维方式,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机制,创新发展工作方法。坚持自力更生,着眼于“干”,要坚决摈弃过去依赖实际扶持的思想,充分发挥主动性,立足自身谋发展,依据资源求突破。坚持舍得付出,着眼于“闯”,按部就班因循守旧,是什么事都做不成的,要打破常规,大胆闯、大胆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转”,从过去主要依靠资源转到主要依靠市场,从过去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转到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总之,要以思想的大解放,观念的大更新,促进镇域经济的大发展。
2、以工业化为核心,园区为载体,发展壮大镇域经济总量。一是把做好工业园区的布局和发展规划,实现从工业项目向园区聚集作为发展工业主要方式,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出发,按照“产业聚集发展”的原则,强力打造工业园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落实好已签约或在建的工业项目的基础上,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积极引导工业有序向园区聚集,构筑产业链,推动企业集群发展,使工业园区成为工业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增长亮点。二是鼓励和支持企业以改革和创新为切入点。加快产品结构调整优化,切实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发展动力和发展后劲,逐步走上规模扩张、产业升级、品牌带动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三是要在工业发展认识上要有新提高、新境界,发展有新思路、新举措,借鉴先进乡镇工业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全力培育壮大规模企业和支柱产业,以形成后发优势,走出工业立镇之路。
3、开展全方位、多领域的招商引资,增强镇域经济发展后劲和动力。镇域经济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招商引资是关键,项目建成是要领。要创新招商引资机制,要根据县委、县政府的部署要求,结合我乡实际,不断探索招商引资新路子,努力做到项目引得进、留得住、发展快。要树立乡外以外都是外的思想,把乡外资金都当作外资引进。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以经济能发展、农民能增收、乡财政收入能增加的原则,充分发挥优势,进一步扩大招商引资,全力加快推进镇域经济发展。
4、努力营造镇域经济发展环境,大力发展镇域经济。镇域经济是镇域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也是希望所在。因此,发展镇域经济关键要鼓励发展镇域经济,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要进一步清理和废止一切歧视和限制镇域经济发展的规定,尽可能降低镇域经济投资创业成本。二要进一步规范镇域企业的税费管理,减轻企业负担。三要引导私营业主相信诚信敬业、守法经营观念,通过吸收先进技术和管理人才,改变作坊式、家族式管理,不断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四要增强镇域农行、信用社信贷功能,改善金融服务,加强对镇域经济信贷支持。
5、加快小城镇规划建设。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把小城镇建设好。一是要突出重点、科学布局,高点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好小城镇,当前要把建设的重点放在道路、给排水、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的建设上。二是要利用市场机制推进小城镇建设的进程,引导集体、个体、私营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小城镇建设。三是政府要着力在教育、卫生、文化、商业服务、居住小区等配套建设上,要有新的突破。
6、加大技能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发展镇域经济的过程就是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农村剩余劳动转移非农产业的过程。农村劳动力要适应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需要,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按照“农民知识化、知识技能化、技能实用化”的要求,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民技术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农村现代远程教育网络和农业信息网络的优势。通过开展“科普村村通”、“科技入户”、“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阳光工程”,举办电视讲
座等方式方法,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科技、市场、政策等信息的传播和农业实用技术的推广普及力度,全面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科技致富能力,努力使全乡适龄农村劳动力基本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或务工职业技能。
第三篇:沟域经济现场会信息
4月26日,北京沟域经济建设现场会在延庆县珍珠泉乡召开。副市长夏占义、农委主任王孝东以及市发改委等11个部委、怀柔区等7个山区县主管领导和北京市七条沟域涉及乡镇的党委书记共120余人参加,会议由市农委主任王孝东主持。
延庆县县长李先忠、平谷区农委主任李福芝、密云古北口镇党委书记何立娟分别介绍了各自区县沟域建设的思路及安排。市农委委员王建中要求各区县,一要学习借鉴典型区县好的做法,迅速启动沟域建设;二要理清思路,提高沟域经济建设水平;三要明确工作任务,扎扎实实抓好落实工作。副市长夏占义指出:一与会单位必须加深对沟域经济发展建设的认识,要把沟域经济发展放在世界城市和城乡一体化的高度对待,相关部委要把工作重心向山区沟域倾斜;二要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把握沟域建设的发展方向,牢牢盯住旅游休闲产业,在发展上要上规模,上水平,有特色。最后,副市长夏占义宣布2011年北京市沟域经济建设正式启动。
珍珠泉乡:张海珍
第四篇:阜新市细河区以沟域经济助推都市农业发展
阜新市细河区以沟域经济助推都市农业发展
2013年,细河区将全力发展以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为亮点的沟域经济,推进都市农业快速发展。规划将围绕松涛湖为中心,辐射黄家沟和太平沟两村,以绿色生态、健康养生、农耕体验、休闲娱乐为主题,重点建设1900公顷的沟域经济区,打造近郊生态旅游地、阜新城市后花园。目前,已经初步编制完成黄家沟和太平沟村的总体开发设计,将两村建设成为阜新都市农业发展先行区和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