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广新局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
云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宜居云阳建设2010年工作总结及
2011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0年,县文广新局宜居云阳建设工作在县宜居办的指导下,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宜居云阳的决定》、《宜居云阳建设总体规划》和《关于印发宜居云阳建设2010年度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宜云领„2010‟2号)的要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提升居住品质、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三大工程,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先导、统筹发展、彰显特色四大原则,全面推进宜居城市和宜居农村建设工作,较好完成了年度计划的各项建设工作任务。
一、2010年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上档升位
1.县城文化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不断加大县城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县城文化设施建设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启动总投资近2亿元,建筑面积22000㎡,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剧场、电影院、宣传文化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为一体的市民文化活动中心建设工程,向市争取文化建设资金达1000余万元。投资1亿余元,建设的6.5公里长的龙脊岭文化公园于9月28日成功开园;争取500万元启动了下岩寺文化建设工程;编制完善了三峡文物园的配套方案,并向市级争取部分资金;投资1100万元对磐石城编制了新规划,实施了阶段性建设;投资600多万元对张飞庙景区进行了“两园一路”的景观打造,在杜娟亭塑造了杜甫铜像,完成了南桥头的浮
时录制了合唱光碟,参加全国的中华歌会比赛;组织参加的乡村文艺汇演和小品大赛取得了好成绩,参赛作品获得三等奖,团体获优秀组织奖;参加的重庆市廉政故事大王选拔赛,甘莉萍荣获“故事大王”称号;举办创国家卫生县城启动仪式晚会、祝福祖国广场歌咏会、重庆市第四届电视歌手大赛片区赛,从多角度突出各项活动主题,丰富群众文化生活。9月28日成功举办了“彩云阳光•中国重庆云阳第一届国际登梯节”文艺晚会,中国煤矿文工团整体登台献艺,并特邀著名歌星白雪、孙悦,著名二胡演奏家邓建栋参加了演出。晚会精彩纷呈,让云阳人民享受了一道文化大餐,获得了广泛好评。我县“唱读讲传”活动深入持久、亮点纷呈、上下参与,氛围浓厚,大大提升了干部群众的精气神,受到了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全国政协副主席孙家正和市委书记***的高度肯定。
(三)文化传播广泛深入
1.图书阅览。随着云阳移民迁建的展开,图书馆在新县城的建馆规模取得了超常发展,馆员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10人,包括少儿图书馆在内共有馆建面积3260平方米;业务量陡增,开设有图书阅览室、图书外借、信息咨询、培训辅导、地方文献收藏等。现有藏书26800册,其中少儿馆藏书9300册,年均接待读者7200人以上,新增藏书4000余册,县图书馆已顺利通过国家三级书馆验收达标。
2.电影放映。全县中小学校全年放映4—6场电影、学生观影率达100%、农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目标。截止10月底,全县放映电影5000余场次,农村放映覆盖面达100%,学生观影率达100%,超额完成放映任务。
(四)文物保护上档升位
(五)广播电视网络发展健康迅速
截止2010年10月底,累计安装直播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5540座,发展广电互联网2580余户,安装模拟电视用户12.5万余户,已转换数字电视用户7万多户,电视整体平移比例达到90%。多年以来无一例播出安全事故发生,全县的广播电视节目管理暨“卫管”工作得到市里的充分肯定,受到国家广电总局的表彰。
(六)新闻出版业健康发展
1.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目前全县书刊零售企业达71家,印刷厂22家,打字复印店57家,新闻出版业从业人员1000余人,总产值已突破1亿元。县新华书店年销售额已突破4000万元,民营书店年销售额在100万元以上的已达3家。
2.“扫黄打非”工作。配合执法大队及时查缴了宣扬淫秽、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出版物,尤其是淫秽光盘和以青少年学生为阅读对象的色情卡通画册及“口袋本”;盗版光盘及各类盗版电子产品、音像软件;非法出版物,特别是盗版教材、教辅读物等。
3.全民阅读活动。配合开展好全县“唱读讲传”活动的同时,组织新华书店、书刊协会开展了多次图书让利销售活动和“送书下乡”活动,为全民读书创造了条件,效果明显。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除了中央和市级文化设施建设专项资金的投入外,县乡财政基本没有资金投入,经费不足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缓慢,并且由于缺少配套设施设备及运行维护资金,已建的部分文化设施也无法正常发挥其功能。我县是文物大县,在三峡库区移民搬迁过程中,我县除了张飞庙这一重量级文物实施异地原样搬迁以外,另有
坚持举办周末广场红歌会、影视金曲擂台赛、红歌广场舞展演等大型活动;开展“创新始于学习,成功源于读书”活动,组织“经典伴我成长”、“祖国颂”等系列主题诵读。建立故事活动基地,开展“故事活动月”等活动。加强短信创编骨干队伍建设,突出原创地域特色,创建文明云阳。
(五)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升工程。建设农家书屋、社区书屋共计270个,文化信息共享工程507个基层服务点全覆盖;圆满实现“广播电视户户通”,并充分利用好,形成“设施配套、功能完善、运转高效、科学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云阳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二篇:水务局2010年“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
云阳县水务局
2010年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及
2011年工作计划
2010年,我局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指导帮助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县委、县府《关于建设宜居云阳的决定》等文件精神,加大供水经营管理和建设, 构建和谐供水环境,较好地完成了2010年的建设任务。现就我局本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规范管理,积极推进宜居工作
一是强化职能职责,确保供水正常秩序。强化供水服务管理,严格执行企业各项规章管理制度,建立健全部门职能职责及办事流程,转变工作作风、服务态度,规范办事程序,认真处理用户的来信来访,保证供水的各项工作规范运行。同时,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水质水压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标准。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维护了正常的供水秩序,确保安全、有序供水。
二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正常有序供水。供水企业成立了供水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编制完善了供水应急预案,负责对所属供水区域进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三是加强安装维护管理, 加大供区的拓展力度,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基础。近年来,随着云阳县城区域的不断拓展,给县城供水自来水企业务带来了大好发展机遇,在水务局、水投集团公司的统一安排下,积极推进了城市拓展区的供水管网安装工作,主要加大了对北部新区、工业园区B区的供水管网铺设及人
和工业园区、复兴场镇供水工作,保证了规划区及复兴场镇的生产生活用水需要。
二、全力做好供水工作,服务宜居云阳建设
2010年1-10月,通过水务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县城新增供水管网6.87公里,改造供水管网2.38公里,完成投资911.8万元;新建、改扩建乡镇供水工程完工5处,村镇集中供水工程10处,完成总投资8041万元,解决14.79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卫生用水率达到52.5%。
一是强化水质管理,加强日常水质监测,确保供水安全。县城区内共设置6个水质检测点,由所属水厂化验室负责检测。水源水及出厂水每日检测浑浊度、细菌总数、总大肠菌群等九项常规指标,管网水每月坚持九项常规指标不少于2次。监测合格率100%。同时,每月委托县疾控中心对管网水29项常规指标和出厂水42项指标不定期抽检一次,并出具检测分析报告。市市政管理委员会每年不定期抽检1——2次。连续3年抽检合格率100%。
二是努力提高生产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坚持每小时测定沉淀池、澄清池、滤池、和出厂水浊度、余氯含量,并将检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生产班组,严格滤池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确保水质达标。
三是及时报送了每个月的信息和统计报表,为领导及时掌握有关信息提供了依据。
三、存在问题
经过1-10月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取得了部分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主要表现在:
1、供水经营管理尚存在薄弱环节。外力破坏和自然灾害造成的管网事故时有发生;供水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安装维护工作任务艰巨,管网漏损率仍然居高不下。
2、供水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大、任务重,须得到政府和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四、2011年工作打算
2011年,是 “十二五”开局之年。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要求,我局将抓住发展机遇,迎接挑战,进一步做好供水各项工作,在提高售水量、抄表率、水费回收率及降低水损率方面狠下功夫,为宜居云阳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主要抓好以下几点:
1、认真做好供水各项工作, 保证供水水质、水压、水量符合饮用水相关规定,确保安全稳定地向市民提供优质合格的自来水。
2、深入抓好供水安全生产、经营服务管理,强化员工的技能培训、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营业、安装服务人员熟练掌握各项工作业务,提高业务水平,确保按期完成供水建设的全年目标任务。
3、大力推行优质服务,提高供水服务水平,及时处理用户投诉来信、来访工作。
二〇一〇年十月二十八日
第三篇:卫生局宜居云阳工作总结
云阳县卫生局
关于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暨2011年
工作重点
根据《宜居云阳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宜居云阳建设2010目标任务分解的通知》(宜云领„2010‟2号)文件,县卫生局认真地开展了宜居云阳建设工作,现将宜居云阳建设工作总结结如下:
一、保质保量完成农村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一)加强组织领导。
县上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联系副主任、县卫生局局长、县爱卫办主任任副组长,县财政、县农委、县城乡建委等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小组成员。项目办公室设在县爱卫办,由涂建伟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农村改厕实施工作。县爱卫办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县财政局、县卫生局以云财行„2010‟202号文件将任务及补助资金分配到各项目乡镇街道。
(二)强化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发动,统一认识,明确要求。结合“亿万农民健康教育促进行动”、健康云阳、卫生场镇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了农村党员、干部、基层卫生人员和青少年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达到了教育一人、带动一片的效果。还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开展改厕科普知识宣传,及时报道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开展农村改厕工作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三)加强督导,确保实效。县政府于9月5日组织召开了云阳县2010年改厕工作暨培训会,并在青龙街道黄岭村进行了现场技术培训。确保每个乡镇、街道都有一支改厕技术施工队伍,杜绝没有受过培训、达不到技术要求的人员上岗施工。县爱卫办于8月-9月对乡镇、街道实施项目情况进行了督导检查,确保了项目工程质量和进度。同时还将各项目乡镇完成任务情况纳入了健康云阳建设工作考核。截止目前已经完成8000座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
二、高标准完成卫生创建任务
根据《云阳县卫生创建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初爱国卫生工作计划,县爱卫办下发了关于开展市县级卫生 镇卫生村卫生单位创建活动的通知,根据申报情况,确定高阳镇创建市级卫生镇,双龙镇竹坪村创建市级生态卫生村,凤鸣镇、龙角镇、江口镇、南溪镇、人和镇创建县级卫生镇,县级卫生村正在积极申报。目前市级卫生镇高阳镇、市级生态卫生村双龙镇竹坪村已经县爱卫办检查验收合格,申报资料报市爱卫办待最终验收。县级卫生镇、县级卫生村将于12月中旬县爱卫办验收合格后命名。
三、项目工程建设
县中医院北部新区建设工程已完成前期各项准备工作,将于11月下旬开工建设。高阳、沙沱中心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已完工。县精卫院门诊住院综合楼建设工程已完成基础工程。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所(望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完成。建设村卫生室38个。
四、2011年重点工作
1.完成2011国家重大公共卫生国家农村改厕项目任务。
2.创建为市级卫生街道1个,创建为市级卫生镇1个,市级生态卫生村1个,县级卫生乡镇10个,积极开展县级卫生村创建。
3.完成县中医院北部新区建设一期工程,改扩建乡镇卫生院3个。
二O一O年十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围绕打造“文化之城”建设的目标要求,努力把握文化工作的方向和着力点,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传统文化抓基础
(一)编辑《文化志》
组织召开《文化志》编纂筹备会,邀请我市文化名人顾恒敬、刘清脆等人参加,成立编委会,搭建框架,分题撰写。建立扁鹊、韩婴、八大家文化专题组,召开了扁鹊文化座谈会、韩婴诗经文化传承座谈会,撰写了《关于进一步弘扬扁鹊文化的报告》、《韩婴籍贯简析》等理论文章,目前目录框架已确定。7月17日,XX市委原常委、政法委书记周爱民对我市挖掘研究韩婴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并鼓励继续深入挖掘研究。
(二)加大文物保护力度
启动鄚州古城遗址、古州古城遗址、高郭城遗址、鄚州庙遗址4处遗址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华油任四井、七里庄商代遗址、思贤乾隆行宫遗址等7处遗址申报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工作。落实了文物巡查制度,定期对文物遗址进行巡查。
(三)制作文物资源分布图
对原有的文物分布图进行了修订,并新增了黄子华烈士墓、乾隆行宫等遗址十馀处。现在已经进入第三次修改稿,即将完成。
(四)启动文物征集工作
为做好博物馆前期准备工作,提前启动文物征集工作。共印发、张贴文物征集公告1000份,并在电视台滚动播出。目前已征集部分石碑、石刻及其他文物。
(五)非物质文化遗产整理工作
对境内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搜集整理工作,采取分包责任区和重点项目的形式,搜集到更全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前已挖掘整理出42个项目,准备11月提出申请市政府公布我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其次是组织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书的编辑整理工作,目前《辛安庄音乐会》一书初稿基本完成,正在联系出版社编辑和设计人员。
(六)文化大讲堂
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今年以来我局已举办12期文化大讲堂,以此推动“文化之城”建设。内容包括摄影基础知识讲座、广场舞教练员培训、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传统文化易经知识和身心健康讲座,在社会各界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二、两馆建设抓质量
针对“两馆”的布展设计,先后前往国家、省、市及兄弟县市博物馆、图书馆等进行了实地考察;联系了北京优展、清华美院、金大陆、河北宇东、北京远大等多家设计公司做了框架性设计;邀请了省博物馆原馆长谷同伟、XX市博物馆原馆长魏兰香、省图书馆原主任方殿河等有关领导和专家进行了调研指导。在此基础上,按照实际、实用的原则,结合有关规范要求和我市馆藏情况,确定了“两馆”的陈展和布展定位。
三、文化形象抓提升
(一)实施“文化”标注工程
搜集整理有关文化遗存的资料,对已整理的13处遗存进行筛选、确定,在相应地点做好标注点,并标注在图上,完成历史文化遗存的标注工作,成为研究文化的一个平面。
(二)设置一碑两牌
对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规范标识,设置一碑两牌,完善了文物保护单位的四有工作。一碑即按照国家标准设立的保护标志,两个牌即是介绍牌和保护牌,起到介绍和警示作用,更好的保护文物保护单位。创新运用互联网+,在各介绍牌上设置二维码,通过扫码可立即获得该文物保护单位的详细信息。
(三)举办第五届群众文化艺术节
以群众文化艺术节传统品牌活动为载体,先后举办了开幕式晚会、“抗战印象”主题征文活动,“创建省级园林城市”、“革命母亲”摄影展、“文明相伴舞动”广场舞大赛、路雨年师生画展、“书香·全民阅读”、闭幕式晚会等规模群众文化活动40余场,参与群众达数十万人次。
(四)开展“文化助力美丽乡村”活动
1.开展广场舞、戏曲辅导。针对全市沿淀乡村开办“唱响核心价值观,百姓共跳健康舞”培训班,组织戏曲工作者对有一定基础的淀边村戏曲爱好者进行辅导;开展下基层文艺联谊活动2次。
2.组织广场舞比赛。联合有关单位,在沿淀边乡村安排助力“美丽乡村”广场舞大赛1场,活跃淀乡群众文化生活。
3.夯实基层阵地建设。对沿淀美丽乡村每村配发图书200册,各类公共文化物资共计20万元。
4.开展送文艺演出进乡村。组织全市文化志愿者、文艺爱好者等各类热心于公益文化事业的人员为沿淀乡村开展“手拉手”送文化下乡文艺演出10次。
四、城市推介抓品牌
(一)举办《寻找悦之声》歌手大赛
为推动我市“文化之城”建设,弘扬扁鹊、石油、白洋淀等文化品牌,丰富油地文化娱乐生活,打造油地娱乐文化新亮点,挖掘文艺人才,推出精品力作,为文化产业发展注入新活力,特举办首届2015《寻找悦之声》全民歌手大赛。
本次大赛从导演到主创,从评委到设备,从舞台到乐队,都在国内顶尖。大赛全程由专业的制作团队策划运营,主创人员曾多次担任央视及各大卫视众多大型节目的导演职务;采用“制播分离”的模式与腾讯网和我市媒体合作播出;明星评委阵容强大;国内各大综艺节目现场乐队和国内顶级媒体全程热播;采用的灯光舞台效果为全国顶级灯光制作。大赛在社会取得了强烈的反响,共报名3152人,他们从省内乃至全国各个地方汇聚到河北,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实现梦想的舞台,也为文化贴上崭新的标签。
(二)拍摄《文化系列节目》
为充分展示地方文化,传播地域文化精萃,深入挖掘全市文艺名家,我局组织人员、设备拍摄了《文化系列节目》,第一辑《宝奎说戏》1-7集已录制完成,并在优酷网、土豆网、腾讯视频三个国内一线网络平台播放。目前正在对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等进行视频整理,采取文字、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文化元素,彰显文化魅力。接下来拟对马合意等文化名人进行拍摄。
第五篇: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文广新局工作总结
2013年以来,在省、市主管部门的关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工作思路,创新工作理念,整合资源,夯实文化基础,不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城乡公共文化活动,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颍上县文广新各项工作连续取得新进展。现汇报如下:
一、2013年总结
(一)以文化惠民为己任,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1、继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颍上县文化服务中心。打造代表文化发展实力、展现地域文化魅力的公共文化设施。充分发挥现有公共文化设施服务功能,对3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站长和管理人员集中培训,实行划片包干进行业务辅导,促使全县30个文化站、341个农家书屋为广大群众提供经常性的文化服务。推进街道、村(社区)文化服务络建设,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免费开放。2013年全年累计开展活动687场(次);群众文化免费开放接待群众18万元人次;开展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新建公共电子阅览室20家。实施新农村文化设施建设。
2、广泛开展公益性群众文化活动。精心组织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组织花鼓灯节目参加央视《舞蹈世界》栏目演出,参加阜阳市第六届淮颍文化周,获得三个一等奖;参加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演出。组织承办阜阳市青年歌手大奖赛、第八届管子文化旅游节民间艺术大舞台、非遗文化展、玉石收藏展、颍淮大讲堂、书画展、象棋赛等7大项系列活动。()举办“颍上县2013年群众卡拉OK大赛”,来自各乡镇的500多名群众参加演出。举办京剧社票友演唱会、曲艺社“鼓王”大赛等活动。全年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80多场次,受益群众50余万人次。继续实施送文化下乡等民生工程演出活动,截至目前,演出350场。开展县、镇(街道)、村(社区)三级队伍素质提升工作,全年累计开展各类公益性培训75期,培训人数3550人次。继续举办电视选秀类节目《俺要上春晚》。先后向9所农村学校和武警颍上县驻军赠送图书17800余册。
3、创新制度激发文艺创作热情。完善文艺创作体制和机制,培养和聘请艺术人才,结合历史文化资源,围绕管鲍之交、颍上花鼓灯、管仲传说等开展命题创作活动,积极开展精品文艺创作。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元宵灯会、花鼓灯艺术节等节庆活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融为一体,精心创编新的花鼓灯节目。新创编的曲艺、舞蹈节目参加全市比赛,荣获一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和4个优秀奖的好成绩。
(二)以非遗保护为抓手,不断加强保护传承工作力度。
1、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取得新进展。积极申报《管仲传说》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