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韩晓光就社会服务和组织宣传工作做专题报告
在2011年地方组织领导干部
培训班上的授课
中华职业教育社副总干事
韩晓光
一、深刻总结经验,进一步做好温暖工程公益项目 温暖工程是一项大型社会化、综合性公益项目,旨在通过广泛的社会动员,组织多种社会力量参与,面向社会困难群体开展以提高就业能力为目的的职业培训,提高社会就业水平,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实施16年来,社会参与广泛,资助规模巨大,公益绩效突出,所形成的项目形态值得深入剖析。
(一)温暖工程项目的现实意义
1.温暖工程是职业培训扶危济困社会功能的规模验证。由于历史、社会和体制的原因,普通教育还不能够实现对贫困地区的反哺,而职业教育直接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联结,具有较为确定的扶贫绩效预期。温暖工程资助贫困家庭人员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能够在较短时间内使家庭摆脱贫困。参加培训后就业的温暖工程受助者,普遍较没有受过培训的从业者获取了更高的收入。
2.温暖工程是中国特色非政府组织发挥独特社会功能的积极实践。非政府组织具有政府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从世界范围来看,非政府组织在各国社会事务管理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担当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温暖工程“为国分忧,为民效力”的指导思想,直接体现了非政府组织的社会价值追求;它的实践更表明,中华职业教育社具有整合社会资源的独特优势,发挥着独特的社会功能。3.温暖工程是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的典型示范。温暖工程在没有刚性筹款平台的情况下,通过项目制模式的推进,取得了成功。多年来,温暖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大力加强了项目实施地区农村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经营管理等实用人才队伍的建设,培养造就了大批新型农民,帮助农村富余劳动力接受职业教育,提高技术素质,在一定程度上为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和城乡协调发展,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了人才支撑,成为具有示范意义的构建社会化职业培训体系的典型例证。
4.温暖工程是服务国家社会建设大局的民心工程。目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利益关系及其公共需求深刻变化的关键时期,既是黄金发展期,也是矛盾凸现期。处理不好,就会激化矛盾。温暖工程自实施以来,一直秉承服务党和国家建设大局,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进步的理念,以拾遗补缺、协助党和政府解决弱势群体的困难为已任,是政府扶贫的有力补充。
5.温暖工程是职教社组织建设发展壮大的工作依托。温暖工程的有效实施,不仅温暖了受助群众,同时也“温暖”了职教社,使中华职教社自身得到了发展。职教社的社会声誉和知名度有了较大提高,影响力和凝聚力大大增强,在社会上的地位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同时直接带动了基层职教社的组织建设,许多省级、市级乃至县级职教社因此成立。有的地方社还解决了工作用车、编制、经费等实际问题。
(二)温暖工程的管理模式
针对温暖工程的实施环境,中华职业教育社借鉴国际经验,确立了实施温暖工程的项目制模式。项目制模式的前提是社会化,手段是过程控制,核心是资金效率,由四个要素组成。
1.契约化。政府部门或社会组织内部实施项目靠文件作出规范和协调行动,社会化前提下的项目实施则应该依靠法律确定合作关系。
2.动态监控。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对若干控制节点实施监控,称之为动态监控。借鉴质量管理理论,根据温暖工程的项目要求,在确定控制节点后,制定了动态监控的措施。
3.过程公开。公益项目的公开运作关乎项目成败,公开运作一方面可以杜绝对公正性和资金使用的怀疑,另一方面,也是调动各方面充分参与项目的基本要求。温暖工程实施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通过联签的方式做到信息及时有效的公开。
4.效果评估。效果评估是项目实施的重要一环,是借助于科学评估工具对项目作出的可定量判断的全面评价。温暖工程的评估借助于第三方机构。2007与2009两年,分别接受了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的两次评估审计。两次审计均得到了很好的评价。
(三)温暖工程取得的成绩
2005年10月,中华职业教育社开始启动“温暖工程百县百万农民培训计划”,使温暖工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2005年,启动可口可乐农民培训项目和“金鹰项目”。2006年,开办“服务奥运中职班”,创造职教扶贫新模式。2007年,为战斗在新疆屯垦戍边一线兵团职工送温暖。2008年温暖工程(斗山)培训中心在湖南长沙建立。2009年,新农村带头人培训成为温暖工程延伸农民培训的新亮点。2010年,“温暖工程就业助学计划”成为贫困学生助学模式的新创举。2010年启动实施的同心温暖工程毕节项目日益成为统一战线“同心·智力支持工程”的品牌项目。2010年启动同心温暖工程新疆项目,创造了智力帮扶少数民族地区的新模式。温暖工程到目前年已经累计培训各类人员1035万人,帮助272万人就业,资助贫困学生53.3万人。温暖工程的服务对象多样,包括农民、下岗失业人员、特殊群体和贫困学生,实施区域遍布全国,已成为我国有较大影响的综合性社会公益项目。
《中共中央关于巩固和壮大新世纪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意见》(中发[2006]15号)正式把温暖工程与光彩事业、智力支边一起列为统战系统为社会作贡献的三大项目。温家宝总理于2005年7月专门就温暖工程作出重要批示,贾庆林主席出席温暖工程实施十周年总结表彰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回良玉副总理、刘延东国务委员、杜青林部长对温暖工程都作出过重要指示,给予充分肯定。
(四)温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温暖工程虽然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总体上来说,温暖工程的规模和影响还不够大,在项目管理上统筹力度也不够,所取得的成效与职教社作为全国性团体的地位、与中央统战部的要求、与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我认为,下一步应在以下5个方面加以努力:
1.继续坚持发挥统一战线政治优势,联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温暖工程实施以来所取得的成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关心与支持。要继续坚持依靠统战部的领导和帮助,积极寻求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支持。要充分发挥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优势,广泛联系各民主党派、社会团体,注重团结民办教育和民营经济界人士,通过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不断巩固壮大队伍,为温暖工程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更加可靠的组织依托和强大的力量支持。
2.建立有效资金保障体系,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建立有效的资金保障体系,是保证温暖工程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回良玉副总理的关心支持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同心温暖工程基金会”有望于今年正式成立。要严格按照基金会的运作模式进行运作,形成保证温暖工程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长效机制。希望其他各地方社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筹措资金,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3.继续创新运行机制,提高项目的科学发展能力。在现代社会,政府、企业和民间组织是社会的三大支柱。政府与民间组织不是简单的管理与服从、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而是协商关系,合作关系。这种关系的确立,需要整个社会体制的变革,有许多难题等待解决。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适应社会发展和职教社工作发展需要,学习现代社团知识,熟悉现代项目制管理方法和运行机制,特别是要注意学习、借鉴国际NGO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努力做到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规范化。
4.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开展项目。在温暖工程的实施过程中,特别要注重结合当地实际,紧紧抓住弱势群体以及受助群体的利益诉求,因地制宜地开展温暖工程项目。要对培训模式、培训对象做一些调整,使培训更切合社会的需求。同时,可以增加一些中长期的、技术性较强的工种的培训,争取培训一个成功一个,让学员毕业后成为真正的技术工人。
5.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温暖工程影响力。近年来,我们对温暖工程的宣传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拍宣传片、出宣传画册等,但与其他公益项目,如阳光工程、希望工程等相比,我们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要低得多。这对提升温暖工程的品牌、扩大温暖工程的影响都是不利的。在今后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要一手抓项目的落实,一手抓宣传,让温暖工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二、努力践行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进一步做好社会服务工作
(一)黄炎培职教思想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思想源泉 黄炎培先生作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开山者,他提出职业教育的目的是“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的理念,高度概括了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他倡导“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理念,指明了职业教育的最高理想。他推崇“双手万能,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理念,从本质上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他提出平民教育的主张,将“为大多数平民谋幸福”列为“办教育须下三大决心之首”,指出“如果办职业教育而不知着眼在大多数平民身上,他的教育,无有是处,即办职业教育,也无有是处”。他提出职业教育应该重心向下,是面向人人的教育,使更多的人能够找到适合于自己学习和发展的空间,从而使教育事业关注人人成为可能。他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思想,改变了单纯就职业教育办职业教育的缺陷,把职业教育纳入到了整个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中。他提出“敬业乐群”、“责在人先、利居众后”等职业道德教育理念,强调职业道德与职业技能二者并重,至今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弘扬。
(二)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要有所作为
长期以来,特别近年来,我社在如何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如何服务社会等方面进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果,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积极支持地方社办学实践。办学实践是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黄任老创立职教社服务社会的主要工作。09年总社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后,特别是榕明理事长上任以来,总社考虑多方面因素,不再亲自主办中华职教大学,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帮助和扶持各地方社建立一批省级职教学院。在总社的支持下,在各地方社的努力下,许多地区先后创立了或正在筹备职教学院。希望你们把学院办好,办出职教特色,办成品牌,用实际行动助推当地的职业教育事业发展。各地方社要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有条件的可以继续加强办学实践工作,总社会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予帮助和指导。
2.创立和主办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由中华职业教育社根据自身特点和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于2007年创立,并在2009年顺利通过国务院组织的评比达标表彰活动专项审核。去年10月,总社在全国政协礼堂成功召开了第二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颁奖大会。这一奖项已成为中华职业教育社的传统表彰项目,成为通过导向作用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有力手段,成为得到职业教育界广泛认可、具有很高荣誉感的知名奖项。在它的推动下,目前已有部分省社创立了省级的黄炎培职教奖。
3.举办高职校长培训班。去年5月,中华职业教育社与中共中央党校共同举办了首届高职院校校长培训班。参训校长通过学习,明确了发展思路,提升了办学质量与效益,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科学发展。今后,我们争取把这项工作办成一个品牌项目。此外,去年总社组织了部分高职院校老师赴台考察学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社拟于今年11月份继续组织职业院校负责人赴台湾交流学习。
(三)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努力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近年来,总社努力践行黄炎培职教思想,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社会的需求仍有很大的距离。如何学习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指导新时期职业教育实践,谈几点思路供大家参考。
一是立足国家战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1917年1月,黄炎培发表《职业教育实施之希望》一文,把职业教育的实施与挽救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之目的在于解决社会国家最困难的生计问题。这一核心理念贯穿于职教社的社会实践中,也成为职教社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推进经济增长方式、加速产业结构优化与升级成为必然,要求职业教育对接产业需求,加快培育专业化高技能人才,通过接受职业教育,新型技能人才在自身的劳动过程中完成高新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进而推动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注重创新工作机制,坚持社会化办学方针。黄炎培先生反复强调办好职业教育必须实现社会化。“办职业教育,并须注意时代趋与应走之途径,社会需要某种人才,即办某种职业学校;”“必须同时与社会经济结构相配合,与社会生活相配合,才能兴旺发达。”深刻阐明了“离开社会无教育”,办“职业教育是绝对不许关了门干”的道理。我社要充分发挥“民间性”的优势,发挥联络广泛的特点,创新工作机制,以社会化的模式进行职业教育的推进工作。
三是注重拓宽服务领域,助推职业教育发展。在当前职业教育大发展过程中,一些新的理论问题迫切需要深入研究,一些新的实践课题迫切需要科学回答,一些新的鲜活经验迫切需要总结推广。职教社作为有近百年的职业教育团体,要充分发挥优势,整合教育资源,加强对职业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研究,为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出谋划策,助推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总社拟于今年组织成立全国高职校长联谊会,进一步打造职业院校沟通交流的平台,助推国家职业教育的发展。各地方社可以努力探索适合地方特色的工作方法,拓宽工作领域,用实际行动推动当地的职业教育发展。四是注重面向人人的教育,推动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经济体制、经济增长方式和社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多种所有制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导致收入差距扩大和社会分化,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和复杂。5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倾听那些“沉没的声音”》。这表明党中央对问题严重性的清醒认识。作为党领导下的职业教育团体,要采取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通过实用的内容、多样的形式、灵活的方法,按照“不厌其小,务求其实”的要求,为从业者提供基本的生产技能培训,为更多的人尤其是弱势群体创造获取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为促进社会公平,推动社会和谐做出了一分实实在在的贡献。
三、突出“三性”特点,进一步做好组织建设工作
(一)我社组织工作的特点和现状 1.我社组织工作的特点
一是职教社的“三性”特点。从职教社的历史发展和现实工作来看,职教社既不是制定政策、落实政策的教育部门,也不同于民主党派,而是作为一个具有“统战性、教育性、民间性”的群众团体,肩负着使命,责任重大。因此我社组织工作也要体现这“三性”特点,是党和政府联系职业教育界和民办教育界代表人士的桥梁和纽带。由于我社具有的统战性,在具体落实地方社主要领导或者社务委员会的人选时,一般按照党外人士不低于总人数50%的原则。职教社的教育性决定了我们在考虑社务委员会或者主要负责人的人选上,要考虑来自教育界的专业人士、职业教育工作者、关心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同志。职教社的民间性,很重要的就是要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除了目前已经有的如民主党派办学等力量,还有很多民办教育等社会力量,要发挥职教社广泛性和包容性的特点优势,把这些力量发动起来。二是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三级组织结构。《社章》第三章讲的是职教社的组织制度:“本社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具有指导关系。本社的各级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
全国组织:全国代表大会是本社最高领导机关。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由理事会领导全社工作,完成选举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任免总干事等工作;理事长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工作;总干事在常务理事会领导下,综合管理本社日常工作,副总干事协助工作。
地方组织:地方组织设立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省辖市、县级市。由代表大会或社员大会、社务委员会组成,社务委员会领导本地区工作,设立主任一名、副主任和委员若干名。其中,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组织的筹建或撤销需要经由常务理事会批准,省辖市、县级市地方组织由省级组织批准。
基层组织:我社的基层组织为社员小组,三名社员以上就可以成立。社员小组执行上级组织规定任务,结合身边实际情况开展组织章程范围内活动,完成发展社员、反映实际问题、传递社刊等具体工作。
三是体现群团工作灵活性的特点。除了上述的三级组织结构,中华职业教育社还灵活地采用了特邀顾问制度,并成立了中华职业教育社专家委员会。尽力争取来自统战、教育、劳动等部门以及经济领域的相关领导和专家支持,充分发挥各方面专家学者的作用,帮助职教社更加科学、规范、有效地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要研究群团工作的规律,体现统一战线大团结大联合的主题。
2.换届以来我社组织工作的现状 十次代表大会以来,我社组织工作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发展:
一是地方组织建设有了新进展。为推动没有地方组织的省份成立职教社,张榕明理事长分别到20多个省市自治区调研,向当地党委和政府主要领导介绍职教社的工作和宗旨,得到了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2010年2月,青海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2011年4月,贵州省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随后的6月,广西自治区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我们的省级社又增加了三个。除此之外,山东省中华职教社筹备组已成立,新疆等地也正在为成立省职教社做相关准备。
截止到目前,中华职业教育社在全国建有省级地方社21个,副省级社5个,直属市社1个,筹备组5个,206个地县乡级社,共有地方组织233个。个人社员3.2万余名、团体社员近2000个。
二是地方组织工作条件明显改善。在张榕明理事长的积极推动和地方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我社地方组织工作条件明显改善,组织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新成立了省级社3个,新增个人社员3000余名、团体社员171个。北京、山东、四川、吉林、新疆等省、市、自治区职教社的筹建工作正在积极进行当中。
三是做好组织建设情况统计等基础工作,筹建组织工作数据库。总社在去年开始着手编制组织工作数据库。数据库建成后,将实现我社组织管理工作信息化,可全面收集社员、团体社员及总社机关和地方社的组织状况、组织结构等相关资料,对组织信息进行快速分类、查询、统计、打印等处理,为总社和各级地方组织制定组织发展规划,开展业务工作提供全面、精确的组织信息和决策依据。四是加强沟通,推动地方组织完成换届任务。截止2009年底,仍有河北省、安徽省和吉林市社没有完成换届任务。我们多次与三地统战部进行沟通,督促、帮助他们完成换届工作。截止到目前,河北、安徽未完成换届,青岛、辽宁、西藏应在年内换届。
3.组织工作的一些不足
换届以来,我们在总结组织工作发展的经验的同时,也注意到职教社组织工作的一些不足:
一是组织建设和工作发展仍很不平衡。从目前看,我社组织发展不平衡的状况还很严重,各地方社之间差异比较大。有的地方社在政治上有党委统战部的领导和支持,业务上有教育部门的支持和指导,有充足的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和宽敞的办公场所,工作得到有力保障。而有的社却是组织上无所依靠,业务上缺乏指导,没有人员编制,工作经费匮乏,开展工作举步维艰。特别是“三无社”的同志们,完全是靠对职教社的热爱无私奉献,工作困难重重,仍然坚守岗位,力争有所作为。当然,还有的社,虽然不是“三无社”,但开展工作的主观能动性不够,工作只满足于应付上级任务,没有自己的品牌,陷于疲沓。而一些地县级社,因为社领导关切重视与积极筹措,即使在条件不足、人员经费都不够的情况下,仍然把工作开展的有声有色。这些问题值得引起我们的思考。
二是广大社员参与活动的广泛性和积极性还调动得不够。社员,是职教社组织发展的基础构成,“以服务强社”的方针包含了为社员服务的内容。目前,有一部分社员加入职教社后,由于缺少参与职教社工作的渠道和机会,时间久了成为挂名社员,对职教工作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不起来。还有的社员整体年龄偏大,年轻社员和在职业界有代表性的人士很少。今后我们要研究社员发展建设的规律,本着“坚持标准、积极发展、合理布局、改善结构”的原则,有意识地把那些热心职业教育事业的人士和企业以及在当地有一定影响力、办学水平较高的职业院校吸收到社员队伍中来,通过开展教育培训、信息咨询、宣传交流、出访考察等服务,进一步调动广大社员参与职教社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职教社的凝聚力,密切职教社与广大社员的联系,扩大职教社的覆盖面。
三是总社对一些活力不足的地方社的指导不够充分,缺少对全社组织工作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组织机构需要相应的评估体系来完善和加强,各地方社情况不同,哪些做得好哪些做得不好,目前只是泛泛了解,并没有建立一种制度进行考量,导致目前缺乏对各级地方社工作的横向、纵向评估,没有很好地发挥典型、鼓励先进,缺乏帮助和激励活力不足的地方社开展工作的有效方法和手段。
(二)加强组织建设的基本经验和启示 1.积极争取党政支持,大力加强组织建设
加强组织建设要紧紧依靠党委领导。职教社是带有统战性质的职教团体,党委统战部门的支持必不可少。帮助地方社解决机构不健全、编制不落实、办公场所缺乏等关系组织建设发展的迫切问题都只有紧紧依靠各级党委统战部门、各级政府的关心支持,才能推动各级职教社不断攻坚克难,焕发生机和活力。职教社是社会团体,在工作中要善于发挥统战性和民间性的特点,更多的时候要借船出海,借力使力。
2.以工作拓展推动组织建设、以组织建设保证职教社事业发展 开展社会服务,特别是实施温暖工程,是我职教社组织发展的强大推动力,更是职教社加强自身建设的重要抓手。这点是我社在实施温暖工程的16年工作中总结出来的切实有效的宝贵经验。值得一提的是黑龙江省社,从1995年开始实施温暖工程,16年来省社和团体社员单位坚持对下岗职工、农民工和残疾人试试技能培训,资助贫困学生就学。这不仅使弱势群体在技能培训和实现就业上得到帮助,为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贡献,而且也促进了职教社组织的自身发展。截止目前,黑龙江省已经发展了哈尔滨等8个市(地)社,占全省13个市(地)的62%。
3.重心向下、服务基层,激发社员参与热情,保持旺盛的组织活力
职教社是群众团体组织,社员就是职教社的根基。张榕明理事长曾说过“作为特色鲜明、机制灵活、联系广泛、充满活力的群众团体,只有不断强化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桥梁纽带作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来联系和团结广大社员和职业教育工作者,向党和政府反映他们的愿望与要求,帮助他们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才能不断增强我社的凝聚力,推进我社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4.摸清底数、制定目标,落实组织建设各项工作
任何工作都离不开制定目标,组织工作也不例外。一些地方社对培训工作很积极,都能很好的完成任务。但对职教社组织发展的问题往往缺少长远规划。
有的地方社从成立到现在很多年过去了,社员人数还是当初那些人,有的社人数还更少了。换届时统计人数比上届少了,说明除了自然规律去世的老社员外,没有发展什么新人,说明发展的新人速度没有赶上自然去世的老社员的速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还是缺少组织建设目标,没有目标自然谈不上发展。所以,希望咱们这次回去之后,社委会都能够研究制定一个组织建设的目标和计划书。当然,仅仅有目标和计划是不够的,最后还要落实。希望咱们下一次培训会的时候,每个地方社在组织建设方面都能有一个新的变化。
四、提高认识,进一步做好宣传工作
(一)我社宣传工作的现状 1.主要做法
一是充分发挥、逐步改进已有的《社讯》、网站等常规宣传手段。去年,我社完成了对外网站的改版,对网站版式和栏目等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制作,采用更适合用户浏览的加宽网页版面,除了充实和完善现有栏目,更全面、系统地反映我社整体工作情况,同时我们已经着手开始《社讯》的改版准备工作。
二是加强对我社工作的情况通报。我社开辟了《工作动态》、《温暖工程简报》、《研究工作情况专报》、《对台工作情况专报》等多个专项材料对我社进行的常态工作以及专项工作,面向不同的对象进行情况通报,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中《温暖工程简报》甚至针对项目进行细化,开辟了毕节项目专门简报,使通报材料更具有指向性、时效性,强化了宣传效果。我社还印刷制作了《五年工作纪实》、《联络工作精彩回眸》、《实施温暖工程集锦》、《首届黄炎培职业教育奖光荣册》等图文并茂的宣传手册,更加及时、形象、生动、具体地介绍这些工作取得的成效,使宣传效果更加立体全面,使这些工作能够深入人心。
三是加强社史等基本情况的宣传。每十年我社制作一本周年画册和周年纪念刊。我社拍摄制作了《中华职教之光》十集电视纪录片和中华职业教育社宣传短片,介绍我社的成长历程、发展现状。目前,我社正着手对专题片进行内容补充和更新。我们还在总社机关加强了实物宣传。2007年,在机关设立了社史展厅,今年将对其进行修缮、改进。去年,在机关门厅改建过程中,添设了展示我社历任领导及总社近期工作专题展示的部分,在楼宇内添置了黄炎培铜像等宣传实物。
四是密切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关系。格外重视对外新闻媒体的宣传工作,已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香港文汇报》、《香港大公报》、新华网、新浪网、网易、中新网、人民网等几十家媒体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工作关系,集中对我社重大活动进行宣传造势,取得了显著的宣传效果。
五是各级地方组织,发挥自身优势,宣传工作取得了新进展。我社有七家地方组织建有对外网站,十余家地方组织办有内部刊物或仿效总社,印有工作动态等内部交流材料。通过开设网站、内部刊物,及时发布工作动态,加强信息交流。此外,有的地方组织还印制了周年纪念画册,很好地展示了阶段性工作成绩。
2.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各个地方组织的信息数量和质量不够均衡。据总社《社讯》的用稿统计数据,2010年共采用地方组织来稿200篇,其中,福建省社用稿量居首位,有58篇,用稿量在10-40篇的地方组织5家,这5家合计用稿量有118篇,占全年地方组织合计用稿量的半数以上,另有8家地方组织用稿量为0。造成这种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有的地方组织长年没有信息上报,另一方面是有的地方组织的来稿质量较低,难以采用。另外,总社外网专门开辟了地方组织链接栏目,未建有外网的地方组织可以借助该栏目发布信息,但是有的地方组织缺乏这方面的工作意识,没有很好地管理、应用这个平台,长期没有信息更新,使本组织的栏目形同虚设。
二是宣传工作条件有待改善。一方面是软件条件明显不足,很多地方组织没有建立起稳定的宣传队伍。另一方面是硬件条件参差不齐,还有一部分地方组织没有建立对外网站或设立内部刊物,缺乏宣传的基本手段。宣传工作有效载体缺乏,没有形成该项工作的正常化、常态化。
三是缺少对全社宣传工作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目前,总社只是对《社讯》用稿给付少量的稿酬,对于全社的宣传工作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评估体系和激励机制,没有及时总结富有实效的经验和做法。这是总社今后需要改进和加强的。
(二)加强和改进宣传工作的几点想法
1.充分认识宣传工作的重要性,为职教社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我们要通过各种宣传途径和宣传手段,对我社进行正面宣传,提高我社出镜率,让广大社员、让更多的受众了解我们为推动职业教育而付出的努力和心血,竭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意志和决心,以及我们已经取得的经验和成效,扩大知名度和美誉度,营造公众认可和信赖的良好形象。
与政府职能部门不同,作为从事职业教育的群众性的非政府组织,我社并非通过行政管理手段发挥作用,也不能代替政府部门“发号施令”,但是我们很多工作的开展是离不开相关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关怀。长期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以及社会各界对我社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心和帮助,这些都是保证职教社工作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能让相关部门充分了解我社的性质、地位以及事业发展状况,能够更好地提高他们对我社的认可度和信任度,这对我社争取党和政府有关部门支持,促进事业的健康发展非常有利。
2.加强舆情把控能力,重视宣传工作中现代技术手段的掌握和运用
据统计,2010年,我国的网民人数突破了4亿大关,2010年影响较大的危机舆情事件,网络首发比例67%,33%在事发当天曝光。网络舆情成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要‘温度计’和‘晴雨表’,越来越受到各方重视。职教社今后也将根据自身工作性质和特点,在舆情监控方面有意识地关注职业教育,尤其是民办职业教育中的热点、难点和重点问题,针对具体舆情热点“望闻问切”,在事件处理和舆论引导两个方面“开出处方”,营造职教社事业发展的良好舆论环境。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今天,网络宣传已经成为宣传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汪洋同志曾指出,要“正视网络,善用网络;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网络是一把“双刃剑”,既有正面效应又有负面效应,关键是看你怎么对待和利用它。我们在宣传工作中要重视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将网络宣传与传统宣传手段结合起来,更好地为宣传我社工作、扩大社会影响所用。
3.加大力量投入,不断提高宣传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方面我们要充分发挥内部各种宣传媒体的作用,着力加强自有媒体特别是各级组织网站等新兴媒体的建设,向社会提供权威、丰富、生动的信息资源;第二方面要加强与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沟通协调,及时展示我社工作情况,积极回应社会关切,积极构建与媒体互信、互动、互助的和谐关系。建议各地方社安排专人负责宣传工作,这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要保证专职的人,第二层含义是要保证专业的人。专人做专事才能专业。各级组织要加强对宣传工作的领导,加强宣传工作业务交流培训,培养一支业务精干、素质优良的宣传队伍,同时力所能及的在设备配置上给予一定的投入,这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