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好的进不去,差的不想去——长沙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好的进不去,差的不想去”——长沙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2013-10-31 21:46:19 来源:湘声报
◆见习记者 许望桥
“离自己家稍微近一些,可以方便子女来看我;收费跟我的退休金1500元差不多;服务耐得烦,饭菜合胃口,最好看病有医生。”家住长沙裕南街,今年76岁的老人吴运林,最近想找一家合适的养老院。按照老人的要求,子女忙活了半个多月,走访了市内十几家养老机构,才发现老人随口提的几点条件,看似不高,实则很高。“好的进不去,差的又不想去”,说起这段经历,大儿子吴建国不禁连连摇头。无奈之下,家人只得商定让儿媳妇辞掉工作,专门在家里照看老人。
在记者的走访中,像吴运林老人这样的遭遇并不少见。据长沙市民政局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长沙60岁以上的老人人数已经超过110万,但是各养老机构却只有1.8万多个床位。受收费价格、地理位置、养老观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养老床位的提供和老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矛盾。
公办养老院的“门槛”
长沙市第一社会福利院(以下简称第一福利院)内,今年87岁的谢慈兰老人每天吃完饭总喜欢拄着拐杖在楼道一端的阳台上四处望望。入住第一福利院已经3年的谢慈兰告诉记者,每个工作日的中午1点钟,准时坐电梯去14楼的活动中心打麻将,是她在这里唯一的消遣。
虽然子女会经常给她送来饭菜,但是老人始终觉得“这里没有子女身边好”。事实上,老人要想住进这个让谢慈兰感觉“好也是这样过,不好也是这样过”的地方,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第一福利院社工部主任李小玲告诉记者,目前院里的寿星公寓和颐养园公寓共有床位1000张,入住率为95%左右,还有些空床。之所以还有空床,因为老人要入住须符合一定的条件:一是高龄;二是多病;三是生活不能完全自理。
院里的护理员王利红告诉记者,寿星公寓和颐养园的生意一直都很好,一旦有老人去世,床位空出来,不用等多久,就会有老人住进来。因为这里能医疗,有护理,既可以看病住院,又能够生活。而且与同等规格的民营养老院相比,第一福利院收取的费用要低很多。
记者了解到,目前第一福利院的服务分为四个级别,最高规格的一级服务每个月大概需要3000到4000元,最低一级的服务费用每月大约为1500元。李小玲告诉记者,住在院里的老人绝大多数吃、喝、拉、撒都需要人伺候,还有很多老人天天离不开打针吃药。“住在医院,费用太高;住在家里太不方便,家里人没办法了,才会把老人送到这里来。但很多老人家庭观念重,还是觉得这里没有子女身边好。”
与第一福利院一样,长沙市第三福利院(以下简称第三福利院)也是一家集医疗、养老于一体的养老机构。10月28日上午,记者以消费者的身份拨通了第三福利院的电话。电话那头话务员问:“老人有没有办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并解释说,如果老人办有医疗保险或者是养老保险,则可以报销费用的50%到60%;如果老人没有办理过以上保险,那么入住的所有费用都必须自付,每个月至少得花6000元。“对没办保险的老人,我们一般建议他们去别的养老院,住在这里,老人肯定心疼钱。”
记者还了解到,入住有医疗、护理服务的公办福利院,老人还需交付一笔数千元的医疗保证金。再加上设施消耗费和物品费等费用,入住前需要准备的资金对于一些经济不宽裕的老人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民办养老机构的艰难
10月28日中午,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开福区的某老年公寓,正碰到院里的老人们吃中饭。现年91岁的余正华老人从护理员手中接过饭菜:一个家常豆腐,一个蒜苗炒肉,外加一碗香菇炖排骨汤,老人吃得津津有味。
老年公寓的院长张炬告诉记者,目前养老院一共入住了70位老人,“所有的床位都住满了,入住率100%”。老人入住的费用每个月不到2000元,因为收费低廉,没有限制条件,加上地处人口密集的市中心,隔墙挨着一家规模较大的医院,因此很多家境一般的老人都选择将这里作为自己最后的家。
不过与公办养老院相比,老年公寓的硬件设施要差很多。20多平方米的双人间感觉有些拥挤,老人睡的都是木板床,一台麻将机则是养老院里仅有的娱乐设施。
张炬的办公室紧挨着老人的住房,房间里的桌椅都是从二手市场淘的,一张沙发破得露出了里面的海绵。“所有花销能省则省,余下的都用在老人的伙食上”。即便如此,自老年公寓2008年建成至今,没有盈利,只能勉强维持经营。
由于资金紧张,目前老年公寓仅有8名护理员,除去值夜班的,平均每个护理员每天要照顾十几个老人,工作量极大。但直到今年上半年,她们的工资才从1500元上调至2000元。“待遇太低,现在很多民办的养老机构都招不到人。”张炬说。
老年公寓是长沙某某出资创办的,养老院的一栋三层楼房由教会免费提供,不收租金。“这为老年公寓省下了一大笔的建设成本”。
而同样是民营养老院的某某老年公寓就没那么幸运了。“当初以为是自家的土地,自己修建的房子,随便装修、配置一下就好了,没想到后来就投入了几百万元。”几年前,游建林在省植物园旁建起了某某老年公寓,不曾想老年公寓前期的各项建设成本所带来的债务,给他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另一家民办养老机构某某养老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吴晓磊也碰到了类似问题,“床是定制的,比普通的床价格更高,而且水、电、消防等设施都需要按照养老院的标准改造。再加上老人房间配备的电脑、电视机、空调等家电,花费了大笔费用。”养老服务中心经营两年多以来,“亏空远远没有补上”,还经常入不敷出。
事实上,为了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长沙市政府在2012年出台了《关于扶持养老福利机构发展的实施意见》,指出凡依法注册登记的以老年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城乡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均可纳入政府扶持范围,在审批、立项、用地、医疗等方面均可享受优惠政策。对新建成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福利机构,经验收合格投入运营后,按每张床位一次性给予最高4000元的建设补助;对利用原有设施改建的养老福利机构,按每张床位一次性给予最高2000元的建设资助。
但吴晓磊告诉记者,“还有很多补贴,目前尚未得到落实。”除了补贴之外,吴晓磊表示,民办养老院老人的医疗保障同样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由于民办养老院很难具备医院的条件,因此老人如果生病只能外出就诊,或者请医生上门。“要是请医生上门,医疗费就无法报销,因此相对公办养老院的老人看病不出门就能报销,民办养老院老人看病的花费就要多很多。”
目前长沙市大小各类养老机构已经超过了160家(长沙岳麓区吉祥颐养康复中心和吉祥凤凰城老年公寓),其中民办养老机构的数量超过了50%。市民政局一负责人表示,这么多家养老院,如果每一项补贴都发放到位,将是一笔巨大的数目。对于政府而言,“同样是不可承受之重”。
第二篇:2012北京养老机构现状调查
北京养老机构现状调查:1家公办院入住需等10年
3月22日,北京郊区一家民办养老院内,一名老人坐在走廊的长椅上。
3月25日,大兴一家老年公寓内,一位腿脚不好的老人在走廊里行走。
北京养老之【一床难求】
不久前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一份提案称,中国正经历历史上规模最大、速度最快的老龄化进程。
2011年底,全国各类养老机构的养老床位315万张,床位数占老人总数比例仅为1.77%。在北京,城区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凸显。北京市老龄委负责人坦言“解决养老问题迫在眉睫”。
《北京市“十二五”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提出,不断完善“9064”养老服务模式(到2020年,90%的老年人通过社会化服务在家庭养老,6%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在社区托老,4%入住养老服务机构集中养老),形成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养老服务格局。
据北京市民政局数据,截至2011年年底,养老机构总数为401家,其中公办215家,民办186家,每百名老人拥有的床位数为2.9张。
2011年北京市政协调研数据,北京369家养老机构中,只有100
多家内设医务室,比
例不足三分之一。
2012年2月初,北京市发改委发布通知,4月1日,北京市社会福利机构将享受和居民相同优惠的水电气价格。北京市政协社法委的调研报告显示,尽管此前各个层面出台了包括税收、水电、燃气等多个面向养老机构的优惠政策,但在实际执行中因涉及多部门利益,除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落实得比较好以外,水、电、燃气等方面未能落实。
国家正在考虑出台政策向养老地产倾斜
近日,一位知情人士在谈到养老地产对于相关规范的需求时透露,国家正在考虑出台相关养老条例,组织专家讨论。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王珏林表示,法制和标准建设与老年地产发展密切相关,有市场就要有服务,有服务就要有标准,政府需要研究出台设施标准、服务标准和收费标准,这样老年地产市场管理才能规范。这种标准需要政府组织、企业参与共同制定。收费标准可以分成几等,可以根据开发、服务和配套的水平进行划分,给消费者选择。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周燕珉指出,政府相关的尝试已展开,对比老龄事业“十一五”和“十二五”规划也可知,国家养老方针从“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变为“以机构养老为支撑”,更强调了机构养老的重要性。
土地供应成北京养老院扩容瓶颈
北京市规委主任黄艳20 日表示,北京已规划机构养老点500 多处来解决越来越多的老人养老问题,她同时坦言,土地供应是最大的障碍。黄艳透露,目前全市有360 家注册的养老机构,但大部分以福利为主,北京已规划500 家养老机构,其中,中心城将占一半,其他新城、乡镇占一半,平均每个区县布局达到30 余个。从规划的角度看,中心城区没有合适的地点,政策力度不够导致社会投资介入有点难。
市政协社法委相关负责人称,按照有关规定,养老机构用地属于社会福利机构建设用地,可以采取划拨方式供地,并且减免土地测量费。但由于涉及国家土地使用与划拨政策调整,现在所有土地出让都需要招拍挂,这项政策属于形同虚设,如何与养老机构用地优惠政策衔接亟待完善。业内人士指出,除了土地供应外,税费减免、开发商配建等已出台政策的难以落实,同样掣肘养老机构的产业化发展,而对于老人关注的收费标准与医疗服务目前也不尽如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