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绍兴县城管办)精心组织 统筹实施 高效运行 数字城管谱写城市管理新篇章
精心组织 统筹实施 高效运行 数字城管谱写城市管理新篇章
绍兴县城管办 2009年2月27日
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新时期创新城市管理模式,是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的重要举措。自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05年在北京东城区召开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会后,绍兴县委、县政府根据城市管理的实际,决定率先启动建设具有地方特色的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省建设厅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绍兴县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运行”的总体要求,以数字城管为抓手,积极探索,精心组织,全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绍兴县数字城管建设的主要做法
2006年,我们根据建设部和省建设厅数字城管建设总体要求,结合我县城市管理实际,深入开展调研,完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技术方案论证和数字城管实施方案等前期工作;2007年,实质性启动数字城管一期建设,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第一批数字城管试点城市。同年10月8日一期建成并投入试运行,11月15日通过省建设厅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省级验收的数字化城市管理县城;2008年6月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确定为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试点城市,同年8月通过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的初验收。到目前为止,我县数字城管 系统完成投资1450万元。在建设过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领导重视,精心组织。自2006年来,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把数字城管工作列入政府实事工程,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组成的县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出台《绍兴县数字化城管实施方案》,组织力量赴北京、杭州、扬州等地学习取经,邀请专家多次对可行性研究报告、运作流程和技术方案进行论证、评审,力求使方案更加科学合理、务求实效。
2.因地制宜,分步推进。我们根据我县城市管理实际,提出了“大城管规划、小城管起步”的总体思路,做到规划一次到位、建设分三期实施。一期重点抓住影响百姓生活的市政、园林绿化、环卫、市容市貌和施工工地等各类城市部件、事件,综合运用GPS(全球卫星定位)等多种技术和地理信息等各类业务平台,建立了较为完整的集发现、处臵、解决问题于一体的数字化城市管理系统,同时按大城管标准设计,将系统主体设备和骨干网络一次建设到位,并充分考虑系统的扩展性,便于今后升级和整合。二期实施范围扩大至主城区的其他配套管线单位和城市管理相关部门;三期在前两期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范围,扩展内容,提升系统。
3.对照标准,规范建设。在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数字城管有关标准和规范,依据万米单元网格单元法,在柯桥主城区24平方公里范围内划分812个网格,确定6大类137小类部件,部件总数143979个,事件分为6大类66小 类,结合数字城管建设要求和城管运作流程,制定了《绍兴县万米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范》、《绍兴县城市部件和事件分类与编码规范》、《绍兴县数字化城管处臵流程》、《城市事件、部件处臵标准和时限》、《绍兴县数字城管信息采集地址与状态描述标准》等标准规范,为系统顺畅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整合资源,注重特色。在建设中,一方面我们做到控制投资与提高性能相结合,追求最佳的性价比。另一方面注重城市资源的优化整合,将数字城管建设与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实现共享,并把城区公安视频监控系统、12319城建热线和城市路灯智能化系统整合到数字城管系统,实现街容路况的直观动态传送,使数字城管更加快速高效地服务于百姓生活。
在时下数字城管项目普遍以国外GIS平台为核心支撑软件的背景下,我们经过充分论证,率先大胆采用国产GIS(SuperMap GIS)为项目的平台软件,实现了对地理空间框架、遥感影像、城市单元网格、城市部件与事件等数据的组织、管理、维护、显示、操作、分析和建模功能;采用GPS卫星定位技术,优化程序,提高信息采集员和城管部件事件定位的正确率;深化完善手持终端,采用新的移动技术,全面支持移动办公和城管信息统计功能,便于随时随地掌握城管信息和管理动态。
二、绍兴县数字城管基本模式 数字化城市管理作为一项社会性强、管理模式新、技术要求高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技术的支撑,更需要机制的保障。为实现与现有城市管理体制的有效衔接,我们充分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立起来的系统平台,因地制宜,创新机制,确立了“统一指挥,监管分离,按责受理,专业处臵”的运作模式。
1.坚持“为管而建、务求实效”的理念,建立数字城管监管分离的运作机制。在机构设臵上,我们建立了“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城市管理监督中心”。在职责划分上,明确指挥中心主要行使派遣、督察和考评三大职能,监督中心行使受理、立案、核查、结案、监管信息采集队伍五大职能。“两个中心”的建立,实现了城市管理的监管分离,形成了统一受理、统一指挥、按责处理的工作机制。在运行时间上,我们调整和延长了“两个中心”、职能部门和市场化运作承包公司等作息时间,从早上7:30至晚上8:30实行AB岗两班工作制,与数字城管的作息时间、问题处理时间和标准全面对接,建立“发现、受理、派遣、处臵、督办、核查、结案”的运作机制。
2.坚持“以解决问题为根本”的考评导向,切实强化系统评价考核。一是构建了各岗位、部门、区域、状态、类别和专项数据等综合评价模型。二是建立数字城管考核机制,县委、县政府将数字城管工作列入相关部门、镇街的年度岗位责任制考核。三是出台专业部门、运行部门的考核办法,加大其在岗位考核中的比重,建立以按时结案率为核心,以返工率、反复发案率为附加指标的专业部门量化绩效考核体系,实行月度综合通报、半年度考核结算和年度报岗位责任制领导小组结算兑现,使考核更加客观、公平、公正、透明,提高了快速反应能力。
3.坚持“政府主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思路,不断充实和延伸监管内容。我们将数字城管信息采集纳入市场化管理,每年投资220万元招标确定两家信息采集公司,组建由86人组成的信息采集员队伍,实现了问题发现与处臵相分离,以信息采集的市场化来监管环卫保洁、绿化管养、市政设施维修等城市管理市场化运作机制,将数字城管的问题处理作为市场化承包公司考核、奖惩、监管的主要依据,从而解决了过去由于力量不足导致市场化机制监管难的问题,建立了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相结合的“政企分开,干管分离”的城管长效机制。
三、绍兴县数字城管运行的初步成效
数字城管系统自建成以来,运行顺畅,监管有力,城市管理投诉明显减少,发现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据统计,2008年城区共发现各类城市管理问题86008件,解决问题80834件,解决率达到93.98%。主要成效体现在:
1.提升了城市管理水平。信息采集市场化运作机制的实施,由过去自找问题、自己处理问题转到了别人发现问题、专业部门处臵问题的管理模式。许多城市管理欠账问题得到 有效解决,发现问题已从运行初期的平均每天600件减少至现在的200件左右,城市管理的投诉和媒体曝光率明显减少,市容环境类投诉件与去年同期减少50%;数字城管平台运行后,大型活动期间,不再搞突击式、严防死守式管理,仍按日常管理不增加人力物力财力,城市环境比往年要好;推进了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依据产权界定职责”等原则,细化管理职责,明确处理期限,建立了全方位、全覆盖、多角度信息巡查和问题处臵机制;城区公安视频监控系统的接入,实现了城市事件的动态管理;12319城建热线的整合和城市路灯智能化系统的纳入,搭起了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快速反应平台,实现了路灯故障的滚动实时短消息报警,大大缩短了故障的处臵时间。
2.优化了城市综合环境。数字城管运行后,长效机制逐步建立,城市面貌和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市民安全感明显增强,运行以来未发生一起因市政设施破损缺失而引起的恶性安全事故;由于市政设施维护及时,大大减少了城市设施大修大补,今年以来50万元以上的市政设施大修项目已从原来每月的1-2次减少到每季度少于1次,经济、社会效益非常明显。
3.提高了科学决策能力。数字城管动态、全面、及时、权威的数据为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例如根据普查中掌握的城区施工车辆污染路面情况,我们从源头抓起,出台了《绍兴县柯桥城区建筑垃圾管 理暂行办法》,使建筑垃圾无序运输的局面得到明显改观;根据城区流动摊点普查情况,我们在强化“市容秩序”整治的同时,积极开展以马路市场、流动摊点、占道经营、乱停乱放等为重点的市容管理社会化试点工作,并着手开展城区摊点群规划工作,做到疏堵结合。此外,我们还编发了《数字城管信息》专刊,及时发布相关数据或专项普查结果,加强对容易反复发生问题的节点、路段、区域及突出问题的分析研究,为建立解决问题的长效机制提供参考。
四、下阶段推进数字城管的打算
绍兴县数字城管运行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广大市民群众的肯定,但从运行情况来看,当前数字城管也存在诸如部分信息采集员被打、市民群众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对此类问题我们将认真研究并切实加以解决。下阶段,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三方面工作:
1.在系统建设上,加快推进深化扩面。进一步在管理范围、技术手段、服务领域等方面进行拓展和深化,实现数字城管由“小城管”向“大城管”转变;进一步完善一期管理内容,整合利用现有城市信息资源,实现数字城管由显性管理为主向显性、隐性并重转变,使地下管理和路灯智能化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日常管理和应急之需;进一步优化数字城管系统,提高政府的公共服务水平。
2.在运行管理上,健全规范高效联动机制。围绕“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臵问题”目标,积极实施“分解 责任、健全考核、完善通报、优化奖惩、强化督办”等举措,强化部门、镇街协作联动,明确管理职责和范围,健全“统一指挥、监管分离、齐抓共管、快速高效”的数字城管快速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考核标准,强化绩效考核,提高运行实效。
3.在公众参与上,大力营造全社会共建氛围。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部门、市民群众了解熟悉和利用这个平台,定期公布系统平台数据和实效;健全监督机制,积极开展数字城管进社区、进百姓活动,聘请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社区负责人等作为数字城管义务监督员,努力营造全民关注、全民参与、全民监督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