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当代江西》创新执纪方式 红脸出汗在先—遂川推行乡镇党委纪委常态化约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创新执纪方式
红脸出汗在先
—遂川推行乡镇党委纪委常态化约谈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经常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约谈函询,让‘红红脸、出出汗’成为常态‛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将之写进条文。运用好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让咬耳扯袖、红脸出汗成常态,既是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一贯方针,也体现出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严管厚爱。为此,江西省遂川县创新执纪方式,在‚抓早‛、‚抓小‛上下功夫,以珠田乡和堆子前镇‚一乡一镇‛为试点,推行‚乡镇党委纪委常态化约谈机制‛。本文主要分析了在基层推行常态化约谈机制的现实背景,介绍了遂川的具体实践,并对充分发挥这项机制的作用进行了深入思考,真正以‚约谈‛促监督执纪‚第一种形态‛在基层落地生根。
一、推行常态化约谈机制的现实背景
一是存在“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责任递减问题。把握运用‚第一种形态‛作为加强干部监督管理的重要举措,党委应该担负起主体责任,但不少基层党委认为运用第一种形态是‚纪委一家的事‛,实际约谈中也多推给纪委来做。一些基层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在落实主体责任上,热衷于开会、表态、签责任书‚三板斧‛,往往嘴上喊得响、落实行动少,个别党组织甚至出现‚撂挑子‛的现象。一些基层纪检干部怕失人缘,怕失选票,抹不开面子,监督乏力,本能第一时间发现党员干部苗头性问题、1 最有利于开展批评提醒的,往往心知肚明,不愿意指出来,即便要监督提醒,大多为‚蜻蜓点水‛、‚雨过地皮湿‛。推行常态化约谈机制,明晰了党委主要负责人、领导班子成员、纪委书记的约谈范围和情形,在执行主体上强调多方参与,是推动基层‚两个责任‛落实的有力抓手,有效破解‚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责任递减的难题。
二是落实“把纪律挺在前面”内在要求的思路办法不多。破法始于破纪。大量案例表明,对苗头性、倾向性、轻微性问题的干部不早提醒、早处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党员干部就容易‚温水煮青蛙‛,滑向严重违纪甚至违法的深渊。当前,基层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理解不深、把握不准,对于如何运用‚第一种形态‛显得无所适从,比如谈话提醒该怎么谈,在谈前、谈后还有哪些工作要做,谈话前的预期效果是什么,谈话实际效果如何,能力不足导致出现了‚本领恐慌‛。导致要么平时发现问题很少提醒,很少过问,等出了问题就是党政纪处理,要么信访件以‚信访了结‛告终,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没有运用‚第一种形态‛提醒警示。推行常态化约谈机制,除了明确‚谁来谈、谈什么‛的问题,还明确了‚怎么谈、谈后怎么办‛等问题,让乡镇在运用约谈机制上有了可遵循、可参照的流程,避免‚约谈‛流于形式,通过抓早抓小,真正把纪律挺在前面。
三是在提升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上缺乏有力抓手。当下,‚乱作为‛等现象越来越少,‚不作为、慢作为‛等现象值得警惕。一些党员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遇事绕着走,能躲就躲、能推 2 就推,认为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干事,不敢担当,不愿负责。而扶贫攻坚、土坯房改造、城区建设等方方面面的‚穿针引线‛工作要靠基层干部来推动,这就要求基层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调动干部干事的劲头。推行常态化约谈机制,形成了反向激励效应,对于工作消极、混日子的干部,基层可以进行约谈;对于工作离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的,也可以约谈,真正让‚干多干少不一样,干好干坏不一样‛。
二、遂川的具体实践
遂川推行乡镇党委纪委常态化约谈机制,从2016年10月下旬开始至2017年5月底结束,分宣传发动、试点实施、总结提升三个阶段,通过明晰约谈主体、情形、流程、考核等机制,重点破解‚谁约谈‛‚为何谈‛‚怎么谈‛‚谈之后‛等难题,待进一步成熟和规范后将在县乡两级全面铺开。
一是明晰约谈主体。一是机关党政班子成员及科级后备干部、乡镇基层站所主要负责人、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由乡镇党委书记主谈,纪委书记陪同;二是村(社区)主任、乡镇基层站所副职由乡镇长主谈,纪委副书记陪同;三是乡镇机关及党组织关系在乡镇的基层站所一般干部、其他村(社区)干部由乡镇纪委书记主谈、基层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陪同;四是农村普通党员由纪委副书记约谈、村党组织负责人陪同,构建分工明晰,权责分明,责任落实的工作格局。
二是细化约谈类形。细化8类约谈情形,分别为:信访反映中无具体违纪事实,但有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需要提醒纠正的; 3 对信访问题了解后为发现违纪事实,但尚不能完全排除存在问题可能性的;对信访问题了解后发现有违纪事实,但情节轻微、不需要追究党纪责任的;没有信访反映,但干部群众有负面议论的;在年度考核、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巡视巡察等工作中,民主测评得分或者群众满意度明显偏低的;在同一岗位任职时间较长或者岗位廉政风险较高的;管辖范围内出现违纪问题且造成不良影响、由于工作不认真负责导致重点工作推进不力,或者存在工作失职问题,尚未达到纪律处分的;其他需要组织教育提醒的情形。对约谈情形分红黄蓝‚阶梯性‛处臵:一是对在工作、生活中存在倾向性或潜在性问题的,给予预防提醒式约谈,标记为蓝色;二是对有信访反映,经调查了解未发现违纪事实,但是不能完全排除问题存在可能性的,给予询问警示式约谈,标记为黄色;三是对存在轻微违纪、尚未达到纪律处分的,给予诫勉问责式约谈,标记为红色。
三是规范约谈流程。分‚谈前—谈中-谈后‛三步骤。谈前:由乡镇纪委提出具体意见,填报《乡镇党委纪委常态化约谈呈批表》送乡镇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审批。向谈话对象下发《谈话通知书》,告知其约谈时间、地点,同时准备好‚一人一套约谈方案、一份约谈提纲、一份问题清单‛。谈中:约谈人开门见山,说明问题可能产生的危害后果或不良影响,分析原因并提出整改建议,被约谈人如实回答有关问题,形成谈话记录,经谈话对象签字确认。谈后:谈话对象15个工作日内就所谈问题形成书面说明材料,由其所在支部负责人签字背书后报乡镇纪委,诫勉问责式约谈情 4 况还须报送至县纪委案管室备案。乡镇纪委建立约谈台账,按‚一人一档‛整理归档并建立个人廉洁档案。
四是强化督导检查。一方面,每月乡镇党委、纪委向县纪委汇报约谈情况以及约谈类型使用比例情况。对提交的问题进行研判,反馈给对口联系的纪检监察组跟踪落实,督查解决;对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开展专题调研和治理。另一方面,县纪委不定期抽查乡镇约谈台账,对问题跟踪问效,并将检查结果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年终考核,作为党员干部评先评优、提拔使用的重要参考依据。
三、用好用活约谈机制的几点思考
一要扩大约谈广度。党员干部违规违纪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不是孤立的存在,而是潜藏于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约谈仅仅是党委书记抓,往往是有高度欠深度,单凭纪委书记抓,往往是有力度缺广度,要将约谈工作按照各自职责分解到每位班子成员,形成‚见错即谈、见错就纠‛的工作氛围。同时,约谈对象要实现全覆盖,公职人员(无论是党员还是非党员)、村两委班子成员和普通党员都应纳入约谈范围。
二要实行分级约谈。在县乡层面上,可实行‚分级约谈机制‛,即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县直综合部门一把手原则上由县委书记主谈,县纪委书记陪同,县委书记也可委托县纪委书记约谈,但主动约谈不低于应约谈的50%;政府组成部门主要负责人由县长主谈,县纪委副书记陪同;乡镇、县直单位班子成员由对口联系的分管县领导主谈;各县直单位、各乡镇党委约谈情况以此类 5 推。
三要提升约谈技能。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考虑被约谈的对象身份、性格特征、阅历和受教育程度,既指明问题,道明建议,又要控制好整个谈话氛围,不把约谈搞成训人,做到这‚两个并举‛,对约谈人提出了高要求。可否在全省开展运用第一种形态的业务技能培训,达到谈有指导、谈有针对、谈有效果。
四要突出跟踪问效。约谈不能‚一谈了之‛。约谈后,要将约谈情况反馈给被约谈人及其单位,及时制定整改措施,列出完成时限,实行问题销号制度,约谈整改措施要及时公开,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监督。对约谈人运用约谈程序走过场、搞形式的,应运用后三种形态却运用‚第一种形态‛处臵,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对被约谈人在查摆问题过程中隐匿或避重就轻的,严肃问责,可转化成‚第二种形态‛处理,以问责唤醒责任担当。对‚认错、认账、认组织处理‛的轻微违纪干部,加强回访教育,让他们卸下心理包袱,轻装上阵。干部群众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