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2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需单位盖章)(大全)
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是特种设备——电梯在管理、运行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具体制度与要求在国务院第373号令即《特种设备监察条例》第三十一条中明确规定: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制定特种设备的事故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由此可见其重要性,故特编制此。
一、紧急电话 1.急救中心
2.火警
3.报警服务
4.XXXX电梯有限公司全国24小时服务热线电话: 5.XXXX电梯有限公司XX站负责人电话: 6.维保人员班/组长电话: 7.维保人员电话:
二、时间:接到救援信息后30分钟之内;
三、因停电造成电梯停梯时的措施
运行中的电梯将会因供电线路的故障或限电等原因造成突然停梯,将乘客困在轿厢内,则应采取如下方法处理:
1.如果有司机操作,司机应对乘客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并与维修人员联系,进行断电(拉闸)盘车放人操作,详见《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
2.如无司机操作,维修人员到达现场后应与轿厢内被困人员取得联系,说明原因,使乘客保持镇静等待。有备用电源的应及时启用备用电源:
3.若恢复送电需要较长时间,则应进行盘车放人操作,解救被困乘客,盘车方法详见《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 4.恢复送电后,及时与轿厢内乘客联系,重新选层恢复电梯正常运行。
四、因电梯故障停梯时的措施
电梯运行过程中,因电梯故障等原因而突然停梯,将乘客困在轿厢内时,维修人员应安慰乘客安静等待,等待救援,不要擅自行动,以免发生不必要的危险。为解救被困乘客,应由维修人员或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盘车放人操作,具体操作内容《故障状态救援操作规程》。在解困之前,主管、维修人员应做好下列工作:
1.若有司机操作,司机应安慰乘客镇静等待,劝阻乘客不要强行扒动轿门; 2.告之乘客不要依靠轿门,不要在轿厢内吸烟、吵闹; 3.必须吸从应急救援人员指挥。
五、发生火灾时的措施
建筑物或电梯间发生火灾后应以立即终止电梯运行为原则,并采取如下措施:
1.及时与消防部门取得联系,告之火情实际情况,如:地区位置、楼层高低,灾情大小、有无困人等等情况;
2.及时通报单位领导及救援小组组长等相关人员;
3.发生火灾时,对有消防运行功能的电梯,应立即砸开消防功能玻璃,并按动“消防按纽”使电梯进入消防状态。此消防状态启用后一般人不允许再启动电梯,而只供消防人员及有资格人员使用;
4.对于无消防功能电梯应立即将电梯直驶或选层到基站并切断电源或将电梯停于火情尚未蔓延的楼层;
5.有关人员组织疏导乘客尽快离开轿厢,在步行楼梯安全撤离。并将电梯至于“停止运行”状态,用手关闭轿门并切断总电源; 6.井道内或轿厢发生火灾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并疏导乘客尽快撤离,切断电源,用干粉灭火器进行灭火扑救;
7.共用井道中发生火灾情况时,其余相邻电梯应立即停于远离火情区,供专业人员或消防人员灭火使用;
8.相邻建筑物发生火灾时,也应立即停梯,以免火灾停电造成电梯停电而造成困人事故;
六、电梯漏水时的措施
电梯机房一般处于建筑物的最高层,底坑处于建筑物的最低层,井道通过层站与楼道相连接,机房会因屋顶或门窗漏雨而进水,底坑除因建筑物防水层处理不好而渗水外,还会因暖气、上下水管道、家庭用水及因施工不当的跑水等,使水从楼层经井道流入底坑。发生洪水时,井道轿厢及底坑各设施、电器开关等也会遭遇水淹。发生漏水事故除从建筑设施上采用堵漏措施外,还应采取应急措施:
1.当底坑内出现少量水或渗水较多时,应将电梯停在二层以上,终止运行并切断总电源;
2.当楼层发生跑水,水淹而使井道或底坑进水时,应将轿厢停于进水层的上一层,终止运行,切断总电源,以防止轿厢进水;
3.当机房或底坑进水较多,应立即停梯,切断总电源,以防止发生短路触电事故;
4.当发生漏水时,应尽快切断漏水源,以保证电器设备不沾水或少沾水; 5.漏水电梯在正常使用前应进行除湿处理,如采取擦拭,热风吹干,自然通风,更新管线及有关部件等方法,确认湿水消除,绝缘电阻经重新测试符合要求并经试运行无异常后,方可投入运行; 6.电梯恢复运行后,对漏水原因、处理方法、防范措施等应记录清楚并存档备查。
七、发生地震时的措施
1.当接到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发布临震预报时,由主管领导通知乘客按照国务院发布的《破坏性地震应急条例》执行;
2.当地震已经发生,其震级为四级以下,烈度为六度以下时,应对电梯进行如下检测:
(1)检查测试电梯供电系统有无异常;
(2)电梯主结构如机房、井道、轿厢有无异常;
(3)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全程运行若干次,发现异常立即停梯,并使电梯停靠在基站,由专业维修人员检查修理;
(4)电梯以检修速度上、下全程运行若干次无异常现象时,防可进行试运行,经多次试运行一切正常后,防可投入使用;
(5)当地震震级为四级(含四级)以上,烈度为六度以上时,应由专业人员对电梯进行全面安全检验,无异常现象或对电梯进行检修后方可做事运行;
(6)试运行正常后,应由特种设备检验部门的专业检测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检测,经检测合格领取《电梯安全检验合格》证后防可正常运行。
第二篇:特种设备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
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一、目的
为了有效预防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性危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保护职工生命财产安全, 促进生产安全平稳运行,并使应急救援工作安全、有序、科学、高效地实施,我大队特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措施及救援预案。
二、定义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井下作业设备、起重机械等。
锅炉
锅炉是指利用各种燃料、电或者其它能源,将所盛装的液体加 热到一定的参数,并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容积大于或者等于30L 的承压蒸汽锅炉,出口水压大于或者等于0.1MPa(表压),且额定功率大于或者等于0.1MW 的承压热水锅炉,有机热载体锅炉。
压力容器
压力容器是指盛装气体或者液体,承载一定压力的密闭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2.5 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的固定式容器和移动式容器,盛装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2 MPa(表压),且压力与容积的乘积大于或者等于1.0 MPa·L 的气体、液化气体和标准沸点等于或者低于60℃液体的气瓶等。
压力管道
压力管道是指利用一定的压力,用于输送气体或者液体的管状设备,其范围规定为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者等于0.1 MPa(表压)的气体、液化气体、蒸汽介质或者可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或者等于标准沸点的液体介质,且公称直径大于25mm的管道。
电梯
电梯是指动力驱动,利用沿刚性导轨运行的箱体或者沿固定线 路运行的梯级,进行升降或者平行运送人、货物的机电设备,包括载人(货)电梯、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等。
起重机械
起重机械是指用于垂直升降或者垂直升降并水平移动重物的机电设备,其范围规定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0.5t的升降机;额定起重量大于或者等于1t,且提升高度大于或者等于2m 的起重机和承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等。
三、工作原则
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应急救援工作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以及单位自救和社会救援相结合的原则;应急救援体系力求职责明确、规范有序,结构完整、功能全面,反应灵敏、运转高效。
四、组织指挥体系与职责
1、成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组 长:*** 副组长:***、***、**** 职责:专门负责组织、协调和指挥王沟门采油大队特种设备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等各项工作的落实;组建王沟门采油大队应急队伍,并进行培训和演练;定时对员工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与宣传,组织人员在特种设备固定位置张贴相关警示标语。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李尚殿和刘泽如负责相关信息的传达及日常工作。
2、成立********特种设备应急救援小组。
为保证应急救援的及时、高效,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所造成的损失,特在本大队所辖的两个区队各成立一个应急救援小队:
******应急救援小组 组 长:***** 成 员:*************** ******应急救援小组 组 长:*** 成 员:****************
五、部门预警机制
1、管理及使用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要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至少每月进行两次自行检查,并做好记录
2、压力容器严禁超温超压运行,加载和卸载要求缓慢平稳,运行期间要保持载荷相对平稳,压力容器处于工作状况时严禁拆卸压紧螺栓。
3、大队设备组应当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做好记录。
4、特种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发生异常情况,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当对其进行全面检查,消除事故隐患后,方可重新投入使用。
5、管理和使用人员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检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上报大队,大队派专人处理,仪器正常后方可再次使用。
6、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管理工作。
7、采油厂会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专业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及相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9、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管理人员及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六、特种设备应急措施
1、锅炉事故应急措施
1.1 锅炉爆炸事故
一旦发生锅炉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和高温水、汽,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并将情况逐级上报。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1.2 锅炉爆管事故
1.2.1 炉管破裂泄漏不严重且能保持水位,事故不致扩大时,可短时间降低负荷维持运行,待备用锅炉启动后再停炉。
1.2.2 严重爆管且水位无法维持,必须采取紧急停炉,但引风机不应停止,还应继续给锅炉上水,降低管壁温度,使事故不致再扩大。
2、铲车事故应急措施
2.1 铲车举升货物到高空后如发生不能放下故障后,司机必须选择安全地点停车,并加强警戒任何人不准通过此危险区,在短时间内故障处理不好,应用隔离带将铲斗隔离。
2.2 如需到铲斗下方处理故障,应用支架将铲斗架好,人员才能进入铲斗下方进行检修。
3、配电设备事故应急措施
3.1 配电设备运行中因短路、过载等故障原因而突然跳闸时,为最大限度降低损失,配电间的当班人员必须进行详细检查。
3.2 检查出是高压断路器或低压总屏,其中一项跳闸时,应检查出跳闸的原因,在未找出原因前部不得合闸,必要时报告供电部门,请求帮助。
3.3 检查出是分路断路器跳闸时,应在分路断路器上挂上“禁止合闸”的警示。同时组织人员对跳闸原因进行查找和处理。
4、压力容器设备及附件的事故应急措施
4.1 当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发生爆裂、鼓包、变形、大量泄漏或突然停电、停水,使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不能正常运转,或压力容器及其设备周围发生火灾等非正常原因时,必须紧急停止运行。
4.2 压力容器及其设备一旦发生爆炸事故,必须设法躲避爆炸物,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快将人撤离现场,有条件时拨打“119”、“120”、“110”等电话请求救援。爆炸停止后立即查看是否有伤亡人员,并进行救助。
5、起重设备应急措施
5.1 电动葫芦吊运重物时如遇突然停电或设备突然发生故障,操作人 员不准离开现场,要警戒任何人不准通过危险区,等电力恢复或设备故 障处理完后将吊运的重物放好后才能离开。
5.2 起重机制动器在工作中突然失灵时,要沉着冷静,做慢速反复升降动作,同时开动葫芦,选择安全地点放下重物。
七、应急响应
1、大队引导职工全员参与到大队的安全管理工作中,职工发现安全隐患和事故时,个人能够采取措施的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并及时逐级上报;
2、应急领导小组及应急救援小组接到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后。其成员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组织和指挥应急行动。
3、在大队不能处理安全隐患和事故的条件下,大队必须立即把安全隐患和事故信息上报到采油厂,进入采油厂应急响应程序。
4、应急领导小组必须主动配合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检测与后果评估工作。大队在特大事故抢险救灾过程中,大队应急领导小组要及时介入,认真做好死、伤者家属的安抚、赔偿及其他善后工作。
5、应急处理工作结束后,领导小组成员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分析总结,认真吸取教训,及时进行整改。
6、大队应急领导小组对在处置安全事故中有突出贡献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对引发安全事故负有重要责任的人员,在处置过程中玩忽职守、贻误时机的人员,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八、应急保障
l、安保部对工厂按照规定配备应急消防、安全防范等设备、器材要加强管理和维护,确保器材配置合理有效。
2、应急领导小组要加强部门内部应急队伍的建设,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部门内部应急队伍的素质。
九、责任追究
对发生特大事故(事件)的有关责任人,根据国务院有关规定处理,对触犯法律的责任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 2015年7月10日
第三篇:使用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范文)
使用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升本单位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规范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电梯乘客事故应急体系,规范本单位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电梯发生运行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适用于本单位内使用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
2.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 2.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XXX 副组长:XXX 成员:XXX XXX XXX 2.2组长职责
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 1 应急救援。
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单位负责人报告。
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2.3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对电梯事故组织进行应急救援。
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组长不在现场或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组长职责。2.4应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职责
配合组长和副组长,实施应急救援工作。2.5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5.1负责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电梯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
2.5.2发生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后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启动应急救援工作,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受伤和被困人员。
2.5.3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
2.5.4救援现场的防护。
2.5.5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3.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以及定级
3.1.1曳引电梯和液压电梯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 电梯轿厢困人(例如停电,电梯冲顶,蹲底,安全钳意外动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装置意外动作,曳引机制动器失效等时造成困人);人员受伤;人员死亡;门区剪切;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暴风雨/雪等);电梯井道进水、火灾;其它突发性事件。
3.1.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
裙板和梯级之间夹持,扶手带夹持,梯级链条断裂,制动器失效,扶手带断裂,梯级下陷,梳齿板夹持等。
3.1.3单位可根据以上事件或事故情况,按照定性或定量的具体指标,划分出事件的等级体系(预警等级和事件等级)。4.应急装备、物资、通讯保障
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要配备到位,并应定期检查装备完好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并明确只能用做救援及演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值守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单位应督促维保单位在维保现场储备数量充足的电梯易损件及电子元器件,以便电梯元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排除故障。
5.预警和预防机制
单位要按照不同事件或事故级别的判断要素,建立完整的预警体系。明确预警发布程序,包括审批者、流程、时限和违规责任。
6.应急响应(包含预案分级启动、响应、处置程序和信息上报程 3 序)6.1 总则
当发生下文叙述的事件或事故时,应按电梯运行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启动程序
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接报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地初步记录下列信息: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可能的事件严重情况等,并且应立即报告组长启动本预案。
6.2.1 启动预案后,应急领导小组向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初级救援工作。
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布应急救援信息。
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
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
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还应当直接报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 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
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置:地址、层站、电梯编号。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报警时间。6.3 应急救援过程的通讯
6.3.1保证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畅通。6.3.2措施:
电梯轿厢内应配备紧急报警装置,该装置应能与有人值守的建筑物管理机构联通。
应安排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在现场保持联系。应急救援小组应配备适宜的通讯设备,例如:电台、电话、对讲机、电喇叭等。
应急救援小组,应编制或携带适宜的应急救援通讯录,包括:本单位应急救援组织通讯录、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联络方式、社会救援力量通讯录等。
应急救援小组应设置专用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6.4 紧急处置
6.4.1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
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电梯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6.4.2针对伤员:
采取必要扶助措施。
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6.5应急救援方案及实施 6.5.1应急救援方案:
电梯发生困人事件后,采取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一般救援措施,通过电梯专业维修对于电梯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6.5.2 应急结束:
受困人员全部救出轿厢或脱离险竟、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紧急疏散的人员得到安置或恢复正常生活,由应急领导小组部根据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严重以上事故的,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宣布应急救援结束。7.后续总结与改进措施
分析事故原因,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平时培训及演练规划
应定期培训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特种设备事件的知识和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9.必要的附件
应急资源一览表,包括应急队伍名称、驻地位置、负责人、联系电话、人数;物资、设备、装备的名称、数量、状态、存放地点、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标准化、规范化格式文本,包括预案启动、预警信息发布、事件通报、应急状态结束等格式文本。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含:岗位责任制)
为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合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硬件设施设备保障,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的制度,应根据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明确具体内容,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单位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XXX同志(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 7 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如下(各单位可根据实际制定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责任制,但必须包括有关法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明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的措施,设立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金的投入,制定、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在法人领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3)特种设备相关使用部门及负责人员岗位职责:
在法人领导下,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落实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安全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确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
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有关设备,不违章作业,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特种设备的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报告领导。
按时参加有关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按照单位安排,认真参加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反应等工作。(5)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安装监督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
(一)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XX部门审核并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XX部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二)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单位XX部门XX同志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三)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四)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各相关责任人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保管。当需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照章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 11 录等。
(五)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2.各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如:锅炉房、电梯机房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记进入。凡进入危险场所其他人员(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保、设备检测人员)进入,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陪同下进入,进入后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述地点、场所。
锅炉房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
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
3.依据《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
各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 12 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培训应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具体内容可参考《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节门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
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5.各使用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 13 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并送交XX部门备案。
6.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
7.单位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做出记录。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属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但每月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XX部门。
8.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X部门向XX区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注销手续。
9.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本单位制定了详尽的、可靠的、操作性强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应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时,能 14 够迅速控制及疏导人员,防止引发事故。
应急预案另行公布(具体要素和范例可参考《应急预案要素》和《使用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单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演练做出记录存档。
10.本单位负责人XX(或XX部门),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使用部门。
11.本单位结合年终评比工作,对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使用管理不善、设备隐患较多,给本单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部门或个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或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六)其他
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单位内部逐级审批,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一经发现除给予严肃处理外,责任人还应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责任。
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制度。
(一)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 15 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二)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三)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四)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五)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使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教案。做到心中有数。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制度化、规范化。
设备维修质量高低,取决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部门应加大维修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满足本单位硬件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六)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同时,对设备故障点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撤离设备维修现场。
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
(七)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国家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和电梯管理部门应督促日常维护保养单位XX公司、维保人员XXX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按时认真完成维保工作,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填写相应的维保记录,并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XX公司,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上述安全管理制度请各设备使用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依据有关要求贯彻落实。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特种设备操作规程
一 燃气锅炉安全操作规程
1.凡操作锅炉的人员必须熟知所操作锅炉的性能和有关安全知识,持证上岗。非本岗人员严禁操作。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应将设备及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交底。交接班时要检查锅炉是否完好。
2.锅炉及安全附件应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3.锅炉运行前应具备的条件和检查项目:
①检查天然气压力是否正常,天然气过滤是否正常通气,燃烧时油泵及过滤器应能正常过油,打开天然气供气阀门燃油时应打开供油阀门;
②检查水泵是否正常,并打开给水系统各部位阀门、风门,手动位置时烟道应在打开的位置,应将电控柜上泵选择开关选择在适当的位置;
③检查安全附件应处在正常的位置上,水位表、压力表应处在开的位置上;
④各操作部位应有良好的照明设施; ⑤除氧器能正常运行;
⑥软化水设备能正常运行,软化水应符和GB1576的标准,软水箱内水位正常,水泵运行无故障。
4.开机
①接通电控柜的电源总开光,检查各部位是否正常、故障是否有信号,如果无信号应采取相应措施或检查修理,排除故障;
②燃烧器进入自动清扫、点火、部分负荷、全负荷运行状态; ③在升至一定压力时,应进行定期排污一次,如蒸汽锅炉冲洗水位表一次,并检查炉内水位;
5.炉水控制指标: ①炉水碱度 6~26mmol/L ②炉水含氧量 ≤0.1mg/L ③给水硬度 ≤0.03mmol/L 18 ④炉水PH值 10~12 6.正常停炉: ①关闭锅炉运行开关 ②关闭天燃气阀门 ③锅筒内压力降低 ④锅筒内水位处于高水位 ⑤检查排污阀是否关闭严密 ⑥关闭锅炉上水泵阀门 ⑦关闭电源总开关 7.事故停炉:
①当发现锅炉本体产生异常现象,安全控制装置失灵应按动紧急断开钮,停止锅炉运行;
②锅炉给水泵损坏,调解装置失灵,应按动紧急断开钮,停止锅炉运行;
③当电力燃料方面出现问题时应采取按动急断开钮; ④当有危害锅炉或人身安全现象时均应采取紧急停炉; 8.临时停电注意事项:
①迅速关闭主蒸汽阀、防止锅筒失水; ②关闭电源总开关和天然气阀门;
③关闭锅炉表面排污阀门防止锅炉出现其它故障; ④关闭除氧器供气阀门;
⑤按正常停炉顺序,检查锅炉燃料,汽、水阀门是否符合停炉要求。
9.燃气供应不足时的注意事项:
①迅速与天然气调度取得联系问清事故原因,并采取相应可行的措施;
②报告上级有关部门及领导;
③随时观察燃烧情况,火焰正常为麦黄色。
二、压力容器安全操作规程
1.凡操作容器的人员必须熟知所操作容器的性能和有关安全知识,持证上岗。非本岗人员严禁操作。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应将设备及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交底。交接班时要检查容器是否完好。
2.压力容器及安全附件应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3.压力容器本体上的安全附件应齐全,并且是灵敏可靠,计量,仪表应经质监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
4.需要抽真空的设备应按工作程序进行操作,当抽真空工作完成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5.压力容器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运行状态,随时做好运行记录。注意液位、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设备的本体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变形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
6.对盛装易燃易爆有毒有害介质的压力容器更要注意防火、防毒,不得靠近火源。操作人员要穿戴好工作服,防护镜及防腐胶鞋和防护手套。
7.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要进行水压试验。水压测试为设计压力的1.5倍:
20(1)新装容器在投入运行前。(2)大修后重新投入使用前。
(3)更换人孔,手孔,安全阀门及第一道阀门。(4)未到期检修而提前停止运行检修的。(5)其他可疑处必须做强度试验的。8.水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压力容器与其他运行的工艺管线断开加装盲板。(2)准备好试压泵检查试压泵是否处在良好的工作状态。(3)在压力容器上安装好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表的读数为水压试验压力的1.5倍—2倍。
(4)泵的试压泵出口应有止回阀,泄水阀及压力表。(5)试压时不得使用低压胶管,可采用高压胶管,或钢管。步骤:
(1)将压力容器内水注满。
(2)上紧螺栓,关严阀门连接试压管检查与水泵相连并详细检查无泄漏。
(3)应有专人观察压力并检查有无泄漏在管口前,不要停留以免物体击伤人。
(4)在试压过程中发现有泄漏现象时,不要紧固,应在泄掉压力容器内压力后,方可紧固,重新试压。严禁带压紧固。
(5)达到试验压力时立即停泵,关闭试压阀门作好记录,记下停泵时间,压力容器压力观测人员签字存档。
(6)保持试验压力30分钟,如无降压,应缓慢降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80%,保持足够时间进行检查。
21(7)水压试验后,不得打开人孔为气压试验做准备。9.压力容器气密性试验:
压力容器在下列情况下进行气密性试验。试验压力等同设计压力。
(1)新压力容器在水压试验合格后,投产之前。(2)经过大修水压试验合格后,投产之前。
(3)其他原因不能置换罐内介质,而求助于气压的,在采取安全措施后,可采用氮气或压缩空气及惰性气体。
气密性试验程序:
(1)将压力容器与其他工艺管线断开并加装同等强度的盲板。(2)准备好气源如压缩空气、氮气、惰性气体等,检查设备正常运转状态。
(3)连接压力容器与气源的管路不可采用低压胶管,可采用高压胶管,无缝钢管连接。
(4)在压力容器顶部安装好经检验合格后且在有效期内的压力表,表的读数为1.5——2倍。
(5)准备好肥皂水、毛刷、记录纸,记录当天的气温,试验压力,试验时间及试验结果。
(6)气密性试验前的检查,检查试压管路阀门是否畅通,压力表的阀门是否打开,检查罐体周围是否有闲杂人员,无关人员应离开。试验后,还要检查记录是否齐全。
操作步骤:
(1)启动空压机或打开气源。
(2)应先缓慢升压至规定试验压力的10%保压5——10分钟,22 并对所有焊缝和连接部位进行初次检查,如无泄漏可继续升压规定压力的50%。没有异常现象出现,按规定试验压力的10%逐级升压,直到试验压力保压30分钟,然后降压规定试验压力的87%,保压足够的时间进行检查,检查期间压力应该保持不变,不得采用连续加压来维持试验压力不变。
(3)当气压上升到设计压力时,应停止升压,关闭气路,认真观察记录下压力读数。
(4)观测不少于30分钟,无降压,无泄漏为合格。
压力管道操作规程
1.压力管道在使用前做好一切准备工作,落实各项安全措施。2.凡操作压力管道的人员必须熟知所操作压力管道的性能和有关安全知识。非本岗人员严禁操作。值班人员应严格按照规定认真做好运行记录和交接班记录,交接班应将设备及运行的安全情况进行交底。交接班市要检查管道是否完好。
3.压力管道本体上的安全附件应齐全,并且是灵敏可靠,计量仪表应经质监部门进行检验合格在有效期内。
4.压力管道在运行过程中,要时刻观察运行状态,随时做好运行记录。注意压力、温度是否在允许范围内,是否存在介质泄漏现象,设备的本体是否有肉眼可见的变形等,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并报告(压力表、安全阀等要定期手动排放一次,并做出记录)。常规检查项目如下:
4.1各项工艺指标参数、运行情况和系统平稳情况;
4.2管道接头、阀门及管件密封情况; 4.3保温层、防腐层是否完好; 4.4管道振动情况;
4.5管道支吊架的紧固、腐蚀和支撑以及基础完好情况; 4.6.管道之间以及管道与相邻构件的连接情况; 4.7阀门等操作机构是否灵敏、有效;
4.8安全阀、压力表、爆破片等安全保护装置的运行、完好情况; 4.9静电接地、抗腐蚀阴阳极保护装置完好情况; 4.10其它缺陷或异常等。
5.在热力公司停气又重新供气时,应检查管道及连接的分气缸、阀门等是否完好。送气时,供气阀门应逐渐开大到正常,压力不得超过规定压力。
6.检修管道时应关闭水气阀门,泄压降温后再作业。作业中人员要避开阀门、管口等,防止烫伤等伤害。
电梯日常维修保养操作规程
1.电梯维保单位应按照国家有关法规、规范以及北京市地方标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的规定,根据作业环境、条件等制定出详细的维保方案,并向维保人员讲明维保方案中的具体内容和要求,没有安全技术措施和未进行技术交底的不得维保。
2.维保作业人员必须取得质监部门颁发的上岗操作证,并穿好绝 缘鞋及工作服,戴好安全帽,袖口,裤口要扎好。严禁穿拖鞋,高跟鞋或赤脚。
3.进驻维保地点后,应与使用单位联系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维保人员及周边来往人员的人身安全,并在明显处悬挂安全警示牌及警告标志。
4.维修保养工作至少应有两名持证作业人员进行工作,严禁酒后操作和嬉笑打闹。
5.进入轿厢前首先要看是否轿厢停在此层,不可直接进入层门、轿门,防止踏空坠落。
6.电梯在维保期间,只允许开检修速度待维修保养作业完毕,正常速度试车时,工作人员应在轿箱内工作。
7.进入轿厢后要检查操纵盘各按钮是否可靠,急停开关是否起作用,轿厢内照明是否正常。
8.电梯在维修保养作业期间,禁止载客,电梯行走时按关好外层门,严禁人员出入,以免坠落。
9.严禁一脚踩在轿顶,另一脚踏在井道或其他固定物业作业,如特殊需要必须有可靠的安全措施,并切断总电源。
10.多部电梯同时进行作业时,相邻作业人员要互相呼应关照,如确实难以保证安全时,相邻电梯停止运行。
11.在机房内进行维修时,必须将电源开关切断,挂“有人操作”的警告牌,并派专人监护。
12.曳引机、曳引绳及各转动部位工作人员处在防护位置车与下方人员联络时,不得手扶或身靠绳轮或曳引绳。
13.在机房操作轿箱时,必须与轿箱或轿箱的人员联系好,将轿 25 门、厅门完全关闭,门锁作用正常。严禁在厅敞开情况下,开动轿箱。
14.在轿顶上不应有三人同时工作,而且不能开快车,必须用检修的速度运行,并且由轿顶控制开关。轿厢行驶时,不得将身体探出安全防护拦。
15.在检查换速及极限开关作业时,作业人员必须选好完全可靠的身体位置,开车前必须重复口令。
16.轿顶维修保养完毕,离开轿厢时,应把层门关好,轿顶各开关恢复正常。
17.工作时需要上、下底坑使用爬梯时,梯脚要落在实处,梯子上端不得靠在导轨上。
18.在底坑工作确需开车时,维修保养人员一定要站在安全位置,以防被电缆轿厢护脚板及平衡链绊兜倒。
19.对使用易燃易爆的酒精时,不得有明火,用剩的要妥善保管,废弃物要妥善处理。
20.在底坑工作完毕后,维修保养人员应在恢复各开关,确认安全正常后,方可登上底坑,关好层门后进行试运行。
21.工作完毕后,电梯轿厢至少停靠距最低层三层以上,以确保维修人员安全撤离。
电动葫芦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1.新安装或经拆检后安装的电动葫芦,首先应进行空车试运转 数次。但在未安装完毕前,切忌通电试转。
2.动负荷试验是以额定负荷重量,作反复升降与左右移动试验,试验后检查其机械传动部分,电器部分和连接部分 是否正常可靠。
3.安装调试和维护时,必须严格检查限位装置是否灵活可靠,当吊钩升至上极限位置时,吊钩外壳到卷筒外壳之距离必须大于50mm(10t,16t,20t必须大于120mm)。当吊钩降至下极限位置时,应保证卷筒上钢丝绳安全圈,有效安全圈必须在2圈以上。
4.电动葫芦应由专人操纵,持证上岗,操纵者应充分掌握安全操作规程,严禁歪拉斜吊,严禁非本岗人员操作。
在使用中,绝对禁止在不允许的环境下,及超过额定负荷和每小时额定合闸次数(120次)的情况下使用。起吊时手不准握在绳索与物体之间,吊物上升时,严防冲撞。
5.起吊前应检查设备的机械部分,钢丝绳、吊钩、限位器等应完好,检查电器部分应无漏电,接地装置应良好。每次吊重物时,在吊离地面10cm应停车检查制动情况,确认完好后方可进行工作。露天作业应设置防雨棚。
6.起吊物体要捆扎牢固,并在重心。吊重行走时,重物离地不要太高,严禁重物从人头上越过,工作间隙不得将重物悬在空中。7.电动葫芦在起吊过程中发生异味,高温应立即停车检查,找出原因,处理后方可继续工作。
8.电动葫芦钢丝绳在卷筒上要缠绕整齐,当吊钩放在最低位置,卷筒上的钢丝绳应不得少于三圈。
9.使用悬挂电缆电气开关启动,绝缘必须良好,滑动必须自如,并正确操作电钮和注意人站立位置。
10.在起吊中,由于故障造成重物下滑时,必须采取紧急措施,向无人处下放重物。
11.起吊重物必须作到垂直起升,不许斜拉重物,起吊物重量不 27 清的不吊。
12.在工作完毕后,电动葫芦应停在指定位置,吊钩升起,并切断电源。
13.不允许同时按下两个使电动葫芦按相反方向运动的手电门按钮。
14.工作完毕后必须把电源的总闸拉开,切断电源。
15.在使用中必须由专门人员定期对电动葫芦进行检查,发现故障及时采取措施,并仔细加以记录。
16.调整电动葫芦制动下滑量时,应保证额定载荷下,制动下滑量S≤V/100(V为负载下一分钟内稳定起升的距离)。17.钢丝绳的报废标准:
钢丝绳的检验和报废标准按CB/T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执行。
18.电动葫芦使用中必须保持足够的润滑油,并保持润滑油的干净,不应含有杂质和污垢。
19.钢丝绳上油时应该使用硬毛刷或木质小片,严禁直接用手给正在工作的钢丝绳上油。
20.电动葫芦不工作时,不允许把重物悬于空中,防止零件产生永久变形。
21.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发现故障,应立即切断主电源。22.使用中应特别注意易损件情况。
23.10至20吨葫芦在长时间连续运转后,可能出现自动断电现象,这属于电机的过热保护功能,此时可以下降,过一段时间,待电机冷却下来后即可继续工作。
24.使用与管理按JB9009-1999《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程》中第4条执行。
25.检查与维修按JB9009-1999《钢丝绳电动葫芦安全规程》中第5条执行。其他安全注意事项 :
1. 请对使用说明书和铭牌上内容熟记后再操作。2. 请将上、下限位的停止块调整后再起吊物体。3. 在使用之前请确认制动器状况是否可靠。
4. 使用前若发现钢丝绳出现下列异常情况时,绝对不要操作。(1)弯曲、变形、腐蚀等。
(2)钢丝绳断裂程度超过规定要求,磨损量大。
5.安装使用前请用500V兆欧表检查电机和控制箱的绝缘电阻,在常温下冷态电阻应大于5MΩ,方可使用。
6.请绝对不要起吊超过额定负载量的物件,额定负载量在起吊钩铭牌上已标明。
7.起吊物上禁止乘人,另绝对不要将电动葫芦作为电梯的起升机构用来载人。
8. 起吊物件的下面不得有人。
9. 起吊物体、吊钩在摇摆状态下不能起吊。10. 请将葫芦移动到物体正上方再起吊,不得斜吊。11. 限位器不允许当作行程开关反复使用。12. 不得起吊与地面相连的物体。13. 请不要过度点动操作。14. 不要用手电门线前拉其它物体。
15. 在维修检查前一定要切断电源。16. 维修检查工作一定要在空载状态下进行。17.使用前请确认楔块是否安装牢固可靠。
应急预案要素
(各单位根据实际情况编制,但必须包含以下要素)
一、预案编制目的及适用范围。
明确本预案编制目的及适用特种设备。
二、组织机构。
组织体系框架完整,突发事件的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等各环节的领导和处置体系关系明确。各应急救援组人员配置到位,应附有详细联系方式,人员发生变化应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三、事件等级。
按照定性或定量的具体指标,划分出事件的等级体系(预警等级和事件等级)。
四、应急装备、物资、通讯保障。
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要配备到位,并应定期检查装备完好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并明确只能用做救援及演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值守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
五、预警和预防机制
要按照不同级别的判断要素,建立完整的预警体系。明确预警发布程序,包括审批者、流程、时限和违规责任。
六、信息上报程序。
特种设备发生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应当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的有关规定,及时上报信息。报告内容应当包括: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名称、联系人、联系电话;发生地点及时间(年、月、日、时、分);设备名称;事故等级;人员伤亡、经济损失、采取的应急处置措施以及事故简要经过。
七、预案分级启动、响应、处置程序。
应有应急处置的工作流程图。事故发生后,企业要在积极进行自救的同时,根据事故严重程度分级启动相应预案,各应急救援组应在规定时间内赶赴事故现场,按照工作流图实施救援。
八、后续总结与改进措施。
分析事故原因,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
九、平时培训及演练规划。
应定期培训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特种设备事件的知识和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
十、必要的附件。应急资源一览表,包括应急队伍名称、驻地位置、负责人、联系电话、人数;物资、设备、装备的名称、数量、状态、存放地点、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标准化、规范化格式文本,包括预案启动、预警信息发布、事件通报、应急状态结束等格式文本。
第四篇:使用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使用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 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提升本单位应对电梯运行使用中各类意外伤人和困人事件的能力,规范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具体实施,建立健全电梯乘客事故应急体系,规范本单位对伤人和困人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的危害,特制定本预案。1.2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电梯发生运行事故时的应急救援工作。适用于本单位内使用的电梯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人身安全和财物损失的事故。2.应急救援组织指挥体系职责 2.1成立应急领导小组。组长: 副组长:
成员:、、; 2.2组长职责
负责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的启动,对电梯事故全权组织进行应急救援。发生电梯伤亡事故后,启动单位预案、组织应急救援的同时,负责向单位负责人报告。负责配合有关部门进行电梯事故调查处理。2.3副组长职责
协助组长对电梯事故组织进行应急救援。
负责确定合理的技术处理方案、制定应急救援方案。组长不在现场或不便履行职责时,行使组长职责。2.4应急领导小组其他成员职责
配合组长和副组长,实施应急救援工作。2.5应急领导小组职责
2.5.1负责电梯应急救援预案的制定、修改和电梯应急准备工作的组织和检查。2.5.2发生电梯伤人和困人事故后迅速了解、收集和汇总有关情况,及时启动应急救援工作,实施应急救援方案,救援受伤和被困人员。
2.5.3负责现场组织、协调应急救援、应急救灾、伤员救治及转送行动。2.5.4救援现场的防护。
2.5.5负责向上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报告。3.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以及定级
3.1.1曳引电梯和液压电梯可能发生事件或事故
电梯轿厢困人(例如停电,电梯冲顶,蹲底,安全钳意外动作,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制动装置意外动作,曳引机制动器失效等时造成困人);人员受伤;人员死亡;门区剪切;大面积停电;自然灾害(地震、雷击、暴风雨/雪等);电梯井道进水、火灾;其它突发性事件。
3.1.2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可能发生的事件或事故
裙板和梯级之间夹持,扶手带夹持,梯级链条断裂,制动器失效,扶手带 断裂,梯级下陷,梳齿板夹持等。
3.1.3单位可根据以上事件或事故情况,按照定性或定量的具体指标,划分出事件的等级体系(预警等级和事件等级)。4.应急装备、物资、通讯保障
保障措施要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要配备到位,并应定期检查装备完好情况,安排专人保管,并明确只能用做救援及演练使用,不得挪作他用。应急救援人员应急值守到位,保持24小时通讯畅通。单位应督促维保单位在维保现场储备数量充足的电梯易损件及电子元器件,以便电梯元件发生故障时能够及时更换,排除故障。5.预警和预防机制
单位要按照不同事件或事故级别的判断要素,建立完整的预警体系。明确预警发布程序,包括审批者、流程、时限和违规责任。
6.应急响应(包含预案分级启动、响应、处置程序和信息上报程序)6.1 总则
当发生下文叙述的事件或事故时,应按电梯运行意外事件或事故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应急救援预案: 6.2启动程序
电梯发生突发事件后,接报人员应尽可能详细地初步记录下列信息:事件发生地点、时间,可能的事件严重情况等,并且应立即报告组长启动本预案。6.2.1 启动预案后,应急领导小组向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发出应急救援信息→应急领导小组启动本单位应急救援预案→安排人员与受困人员取得联系、可能的情况下,进行初级救援工作。
向电梯维保单位发布应急救援信息。如果需要采取医疗措施,可拨打电话“120”,联系医疗救助。发生火灾、建筑物受损,可以拨打电话“119”,联系消防部门救助。发生特别重大事故、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和严重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必须立即报告主管部门和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逐级上报,直至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生特别重大事故或者特大事故后,事故发生单位或者业主还应当直接报告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需要记录的报警信息一般包括: 报警人员的姓名、联系方式。
受困人员所在具体位置:地址、层站、电梯编号。受困人员的身体状况,是否需要医疗救助。报警时间。
6.3 应急救援过程的通讯
6.3.1保证应急救援过程中的通讯畅通。6.3.2措施:
电梯轿厢内应配备紧急报警装置,该装置应能与有人值守的建筑物管理机构联通。
应安排救援人员与被困人员在现场保持联系。应急救援小组应配备适宜的通讯设备,例如:电台、电话、对讲机、电喇叭等。
应急救援小组,应编制或携带适宜的应急救援通讯录,包括:本单位应急救援组织通讯录、上级应急救援指挥部或特种设备主管部门的联络方式、社会救援力量通讯录等。应急救援小组应设置专用应急救援电话,24小时有人值守。6.4 紧急处置
6.4.1针对电梯轿厢内受困人员:
应急救援人员与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联系,对受困人员进行安抚,提示电梯轿厢内人员保持安静,尽可能远离电梯轿门,配合救援活动。如果需要,在医护人员指导下,电梯轿厢内病人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6.4.2针对伤员:
采取必要扶助措施。采取必要的包扎、止血措施。
在医护人员指导下,配合医护人员进行必要的救护工作。6.5应急救援方案及实施 6.5.1应急救援方案:
电梯发生困人事件后,采取电梯专业维修人员的一般救援措施,通过电梯专业维修对于电梯的人工操作,完成救援活动。6.5.2 应急结束:
受困人员全部救出轿厢或脱离险竟、死亡和失踪人员已查清、受伤人员得到基本救治、事故危害得到控制、紧急疏散的人员得到安置或恢复正常生活,由应急领导小组部根据应急救援的实际情况,宣布应急救援结束;严重以上事故的,应取得上级主管部门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后,方可宣布应急救援结束。7.后续总结与改进措施
分析事故原因,对应急救援工作进行总结分析,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8.平时培训及演练规划
应定期培训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应对突发特种设备事件的知识和能力,并定期进行演练,通过演练培训应急队伍,落实岗位责任,熟悉应急工作的指挥机制、决策、协调和处置的程序,检验预案的可行性和改进应急预案。9.必要的附件
应急资源一览表,包括应急队伍名称、驻地位置、负责人、联系电话、人数;物资、设备、装备的名称、数量、状态、存放地点、责任人、联系方式等。
标准化、规范化格式文本,包括预案启动、预警信息发布、事件通报、应急状态结束等格式文本。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含:岗位责任制)
为保证本单位正常经营工作顺利进行,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确保设备安全运行,为本单位的发展提供合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的硬件设施设备保障,使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步入系统化、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轨道,依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规、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是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的核心,是明确单位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安全生产应负责的制度,应根据部门和人员职责分工来明确具体内容,充分体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形成全员、全面、全过程的安全管理。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本单位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部门全面负责本单位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并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XXX同志(电梯、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等为公众提供服务的特种设备运营使用单位,应当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其他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根据情况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兼职的安全管理人员。),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类人员的特种设备岗位责任制如下(各单 位可根据实际制定各级领导、各个部门、各级人员的责任制,但必须包括有关法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及操作人员的责任制。):
(一)岗位责任制
1、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1)法定代表人岗位职责:
本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是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第一责任人,全面负责本单位特种设备安全工作。
严格执行国家和北京市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关法规、规范及有关标准的要求。
明确落实特种设备安全的措施,设立负责特种设备安全的管理机构和人员,负责资金的投入,制定、发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各项制度和操作规程。
定期组织特种设备安全检查,发现问题立即督促整改。负责组织编制应急预案和应急演练。
负责本单位事故、突发事件的应急、调查、处理和报告。(2)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专职/兼职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在法人领导下,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定期、不定期检查特种设备;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事故的调查、处理、统计、上报等工作。
明确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使用、维保、检验等)的各个环节及责任人员,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及管理。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 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3)特种设备相关使用部门及负责人员岗位职责:
在法人领导下,配合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对本部门使用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具体负责。
掌握相关特种设备安全知识,满足国家有关安全技术规范对其任职资格的要求;并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持证上岗。
落实本单位有关安全管理制度,具体组织制定、修改、落实本部门各项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等,并检查执行情况。
传达、贯彻上级及安全管理部门的有关特种设备安全的指示以及法律、法规、标准;
负责本部门特种设备的日常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和上报;
明确本部门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维保、检验的各个环节的责任人员,并协助安全部门做好操作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及管理。
做好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以及安全附件、仪器仪表的检测、校验工作;按照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届满前1个月向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并配合检验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检验中发现的问题,应及时整改。
具体负责特种设备应急预案的制、修订,具体负责应急预案的演练;具体负责突发事件或事故的响应、处理、调查和报告等。
确定特种设备操作规程的编制、修订。(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确保本岗位的设备和安全设施齐全完好。持证上岗,严格按照特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有关设备,不违章作业,按时巡回检查、准确分析、判断和处理特种设备的运行中的异常情况,出现紧急异常情况立即采取措施,启动应急预案,报告领导。
按时参加有关安全技术培训,提高水平,确保特种设备安全。按照单位安排,认真参加应急演练,做好应急反应等工作。(5)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人员岗位职责:
严格执行单位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确保本单位使用设备安全技术档案齐全完好。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出厂时所附带的有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监督检验证明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注册登记文件、安装监督检验报告、检验报告、日常运行记录、故障排除及维修保养记录等。
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
为保证本单位使用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大型游乐设施、客运索道等特种设备安全、正常、有效使用,特制定安全管理规定,内容如下:
(一)特种设备的购置、安装。凡属特种设备均应由使用部门提出购置计划,经XX部门审核并报本单位领导批准后,由XX部门负责购买持有国家相应制造许可证的生产单位制造的符合安全技术规范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安装前,使用部门先确定具有国家相应安装许可的单位负责安装工作,开工前应照规定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开工告知手续。任何部门不得擅自安装未经批准的特种设备。
安装完成后,本单位(或者应督促安装单位)应向有关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申报验收检验。
(二)对各类特种设备进行注册登记。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由本单位 部门 同志负责向市、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办理注册登记。登记标志以及检验合格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三)管理人员应明确所有设备的安装位置、使用情况、操作人员、管理人员及安全状况,并负责制定相关的设备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
(四)特种设备档案资料的管理。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管理,是为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提供技术保障的唯一可追溯的技术文件。各相关责任人均应给予高度重视和妥善保管。当需调阅特种设备技术档案资料时,档案管理责任人应严格照章办事,履行调用借阅手续并由相关领导审批后,方可交给资料借阅人。
特种设备技术档案应当包括以下内容: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书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等;特种设备运行管理文件包括: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运行记录);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五)特种设备使用制度
1.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各级管理人员,应具有安全生产意识和特种设备使用管理相关知识,加强特种设备使用环节的安全管理工作。
2.各设备使用地点、场所(如:锅炉房、电梯机房等)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严格履行出入人员登记手续,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一律按规定登记进入。凡进入危险场所其他人员(包括领导检查、外来参观、设备维保、设备检测人员)进入,应由本单位或部门负责人批准,并在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等陪同下进入,进入后严格遵守相关制度,不得操作特种设备。其他人员不得进入上述地点、场所。
锅炉房实行24小时运行值班制度,值班人员应做好值班记录,发现事故隐患应正确处理,并及时上报。
设备使用地点严禁吸烟,使用明火,放置杂物等。
3.依据《条例》、《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监督管理办法》规定,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考核合格后,方可从事相应特种设备的作业或管理工作。严禁安排无证人员操作特种设备,杜绝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现象。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设备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部门安全负责人报告。各设备使用部门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条件审核,保证作业人员的文化程度、身体条件等符合有关安全技术规范的要求;并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作业知识。培训应做出记录。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资格证书到期前三个月,应提出复审申请,复审不合格人员不得继续从事特种设备的作业。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可根据法规、规范、标准要求,以及设备使用说明书、运行工作原理、安全操作要求、注意事项等内容制定,具体内容可参考《特种设备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
设备运行前,做好各项运行前的检查工作,包括:电源电压、各开关或节门状态、油温、油压、液位、安全防护装置以及现场操作环境等。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禁止不经检查强行运行设备。
设备运行时,按规定进行现场监视或巡视,并认真填写运行记录;按要求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以及进行必要的检测;根据经济实用的工作原则,调整设备处于最佳工况,降低设备的能源消耗。
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运行,同时启动备用设备。若没有备用设备时,则应立即上报主管领导,并尽快排除故障或抢修,保证正常经营工作。严禁设备在故障状态下运行。
因设备安全防护装置动作,造成设备停止运行时。应根据故障显示进行相应的故障处理。一时难以处理的,应在上报领导的同时,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故障进行排查,并根据排查结果,抢修故障设备。禁止在故障不清的情况下强行送电运行。当设备发生紧急情况可能危及人身安全时,操作人员应在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后,立即撤离操作现场,防止发生人员伤亡。
5.各使用部门应加强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对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相关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检修,填写检修记录,并按规定时间对安全附件进行校验,校验合格证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安全附件的显著位置,并送交XX部门备案。6.设备使用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的定期检验要求,在安全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30天,向相应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各设备使用部门应予以积极地配合、协助检验检测机构做好检验工作。未经定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特种设备,不得继续使用。根据特种设备检验结论,通知各使用部门做好设备及安全附件的维修、维护工作,以保证特种设备的安全状况等级和使用要求。对设备进行的安全检验检测报告以及整改记录,应建立档案记录留存。7.单位根据设备使用情况,定期(至少每月进行一次)组织安全检查和巡视,并做出记录。各部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对所属特种设备的使用状况进行检查(但每月不少于一次),发现问题或异常情况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 部门。
8.特种设备如存在严重事故隐患,或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使用年限,应及时予以报废,并由X部门向XX区特种设备监察科办理注销手续。
9.为了保障特种设备安全运行,本单位制定了详尽的、可靠的、操作性强应急预案,主要内容包括:应急救援组织及其职责;危险目标的确定和潜在危险性评估;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紧急处置措施方案;应急救援组织的训练和演习;应急救援设备器材的储备;经费保障。应确保在遇到突发事件或意外情况时,能够迅速控制及疏导人员,防止引发事故。
应急预案另行公布(具体要素和范例可参考《应急预案要素》和《使用单位电梯应急救援预案》),单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演练,每年不得少于一次,演练做出记录存档。
10.本单位负责人(或 部门),将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方式,对各特种设备使用部门的安全生产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以书面形式反馈给使用部门。
11.本单位结合年终评比工作,对在特种设备安全使用管理过程中成绩突出的部门或个人,给予通报表扬和奖励。对使用管理不善、设备隐患较多,给本单 位造成经济损失和不良影响的部门或个人,视情节予以批评教育或处罚,触犯法律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六)其他
设备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按单位内部逐级审批,并向特种设备安全监察部门办理相应手续。严禁擅自大修、改造、移动、报废、更新及拆除未经批准或不符合国家规定的设备,一经发现除给予严肃处理外,责任人还应承担由此而造成的事故责任。
三、特种设备维护保养制度
加强设备的维护保养,是保证设备安全运行、降低能源消耗、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有效手段,各设备使用部门应认真学习并贯彻落实本制度。
(一)根据设备使用的规范要求、使用年限、磨损程度以及故障情况,编制设备的、月、周、日维护保养计划,明确维护保养工作的开始时间及完成日期,按期完成计划项目。
(二)根据设备运行周期,定期对设备进行检修。按设备使用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维修和保养。维护保养工作应根据设备的不同部位,编制维护保养项目明细,对易磨损、老化部位实施重点维护保养,及时更换破损、变形部件,保证设备的安全等级和质量标准。
(三)在维护保养工作中,摸索设备使用及磨损规律,确定维护保养周期。依据维护保养周期,储备维护保养工作所需的设备零部件,保障及时有效地实施维修保养计划。
(四)在不影响维修保养质量的前提下,大力提倡修旧利废。增强设备维修人员节支降耗意识,减少或降低维修保养的物料消耗。
(五)维修保养工作切忌走过场,敷衍了事。应建立设备维护保养档案记录,将每次维修情况、维修内容、更换配件情况用文字记录备案。使维修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系统化,为员工专业技术培训提供教案。做到心中有数。设备使用部门的管理人员应随时掌握维护保养计划的落实情况,并负责监督检查,使设备维修保养 制度化、规范化。
设备维修质量高低,取决于维修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各部门应加大维修人员专业技术培训的力度,使其不断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才能满足本单位硬件设施设备不断更新的技术要求。
(六)当设备发生故障时,维修人员应迅速赶赴设备现场,根据故障现象,分析判断故障原因,并针对故障原因实施有效地维修处理。同时,对设备故障点相关部位进行附带检查,防止遗漏其它事故隐患。确认排除故障后,交由运行人员启动设备,待设备运行正常后方能撤离设备维修现场。
如果达到了应急预案的预警要求,应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确保紧急情况得到有效处理,防止故障扩大。
(七)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必须由取得国家相应许可的单位进行。
电梯应当至少每15日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
本单位安全管理部门(人员)和电梯管理部门应督促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呼伦贝尔市兴原电梯销售有限公司、维保人员在维护保养中严格执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和北京市地方标准《电梯日常维护保养规则》的要求,按时认真完成维保工作,保证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技术性能,并负责落实现场安全防护措施,保证施工安全。填写相应的维保记录,并经使用单位安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
电梯的日常维护保养单位呼伦贝尔市兴原电梯销售有限公司,应当对其维护保养的电梯的安全性能负责。接到故障通知后,应当立即赶赴现场,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救援措施。
上述安全管理制度请各设备使用部门组织员工认真学习,并依据有关要求贯彻落实。
本制度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人员窒息应急救援措施预案
人员窒息应急救援措施预案
一、人的因素
1、违章指挥;无专项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对工人未进行安全生产教育;未做安全技术交底;
2、违章操作;不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正确配带劳动保护用品;不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二、环境因素
1、工作现场存在有毒、有害气体;
2、施工现场空气不流通;作业场地封闭、狭小;
3、天气闷热、持续高温;
三、材料因素:
1、施工中使用的材料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挥发性物质;如氯气、二氧化硫、氨、甲醛、氮氧化合物等。以及窒息性气体:一氧化碳、硫化氢、氰及氰类化合物等。
2、劳动保护用品、防毒面具不合格;未达到安全防护使用标准;
四、安全措施不到位:
1、在进行坑、槽、沟、孔桩的开挖作业时,未制定安全有效的措施方案;未按排专人进行现场警戒;
2、混凝土护壁未达到设计强度和规定的养护时间时就进行下一步工序作业;
3、下孔作业前未进行有害气体的检测;就盲目的下孔作业孔下作 业时未安置有效的通风设施;
4、油漆工交叉作业;无安全有效的防护用品和通风措施;
5、宿舍内违章使用煤火炉、煤气炉具,未按规定安装风斗,煤气阀门未关闭严密发生泄漏;
6、在密闭的容器内进行焊接作业时无通风设施;容器外无人看管职守;
五、产生的后果:中毒、窒息极易造成人员死亡或留有后遗症;
六、应急救护组织机构:
总指挥: 孟彦敏、孟建保
急救组成员: 公司科室长
七、职责划分: 总指挥:
1、负责组织对本项目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工作.2、定期组织本项目管理人员对施工现场、宿舍的检查;明确现场宿舍的管理负责人。
3、督促本项目的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落实新置设备的所需资金。
4、在发生中毒、窒息等安全事故时,担任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总指挥。
八、救护组成员分工:
1、组长带领组员负责对伤员实施的现场救护工作。
2、组长负责在事故发生时组织联系救护车辆;并负责将伤员送往指定医院。
3、组员平时负责救护器材的保管,在事故发生时协助组长实施对伤员的抢救工作。
4、事故现场保护由组员负责,保护事故现场、作好警戒,以免事故现场被破坏,影响事故调查。
九、救护材料及器械配备:
急救药箱、防毒面具、氧气袋等必备用品。
十、应急预案:
1、组长带领组员成立的抢救小组,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具体分析、具体对待,采取不同的抢救方式方法;
2、当发生人员窒息时,首先将伤员抬到通风的地方;解开衣扣,使伤员保持呼吸顺畅,禁止无关人员围观;
3、当人员发生煤气中毒时,首先将伤员抬到通风、空气流通的场所;冬天时节注意保暖;对呼吸、心跳已经停止的伤员要进行心脏按摩和人工呼吸;同时用氧气袋给氧;
4、在油漆作业、和一些空气不流通多工种交叉作业的场所,当感觉胸口发闷、呼吸不畅时,应立即停止作业,到空气流通的地方进行休息观察;当发生人员晕倒时,应立即将伤员抬离作业现场。
5、如果伤员情况比较严重,当发现伤员呼吸困难、严重缺氧、面色苍白或发生痉挛时,应立即给氧、做人工呼吸并及时送往医院抢救;
6、在基坑、隧道、涵洞等作业场所发生人员窒息、晕倒情况时,抢救前必须采取通风或其他安全措施,不能盲目救人;以免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
7、在以上各种救护方案实施的同时,及时拨打120、999急救电话,边抢救边等待救护车辆的到来;不轻易放弃对重症伤员的抢救工作;
十一、现场预防重点及安全措施;
1、指挥专项工程制定专项的施工方案和安全措施;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
2、违章操作;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正确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正确使用安全防护设施、设备;
3、对劳动保护用品、防毒面具经常进行检查;不合格、未达到安全防护使用标准的坚决不买、不用;
4、在进行坑、槽、沟、孔桩的开挖作业时,制定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方案;并按排专人进行现场警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