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后备干部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1(精)
后备干部工作创新的几点思考
后备干部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重要措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以新观念、新思维,不断研究探索后备干部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实施后备干部工作的创新,努力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后备干部队伍,是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和命运的战略任务。
一、公开筛选,创新后备干部产生方法
选好、选准后备干部,把好入口关,是后备干部工作的基础。要在坚持后备干部产生程序的前提下,不断扩大推荐、筛选的公开化程度,广泛发现优秀人才,保证后备干部队伍的数量、质量和活力。一是强化民主意识,增强筛选的广泛性。在调整充实后备干部队伍时,各乡镇党委、县直各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领导班子的实际状况,对后备干部的年龄、文化、职务等按照有关规定,通过组织发文、张榜公布等形式,在本区域内公开,把尺度交给群众。同时设立推荐箱、推荐电话,并进行宣传发动,动员组织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开展推荐活动。通过广泛的群众参与,发现群众基础好、威信高、实绩显著的优秀年轻干部。二是坚持公平择优,扩大筛选的竞争性。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后备干部产生的过程中大力引入竞争,建立和完善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机制,通过招考开展竞争,优选人才。在公开条件的基础上,采取个人报名、单位推荐、群众举荐、最终由组织部门审核把关的方法,确立参加后备干部竞争人选,通过笔试、面试、考核、考察的程序,全方位测定青年干部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现和挑选后备干部。三是结合考评选优,提高筛选的先进性。后备干部肩负着跨世纪的重任,先进性是最基本的要求。要把握各种时机,及时识别优秀年轻干部,把他们充实到后备干部队伍中来。第一,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过程中发现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结合领导班子调整、届中考察,及时把那些群众公认、*、业务素质好,各方面表现突出的优秀年轻干部掌握起来。第二,在年度考核、阶段性工作总结等过程中,充分利用民主测评和评先奖优的成果,在先进个人、先进群体中,把工作实绩突出的年轻干部挑选出来。第三,在抗洪抢险、抗灾救灾、重点工程等重大斗争和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发现优秀
人才,并从中挑选后备干部。
二、注重实效,创新后备干部培养模式
加强对后备干部的培养教育,是建立高素质后备干部队伍的根本保障。要通过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模式的不断创新,注重工作的实效性,使后备干部增强党性,拓宽视野,提高理论素养、战略思维和实际工作能力。在*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培训上:一是办班培训与在岗自学相结合。坚持有计划、有重点地举办好各级各类后备干部培训班。同时,把科级领导干部在职自学活动向后备干部延伸。每年制订学习书目,每季规定学习篇目,每月排列学习重点,使后备干部有计划、有重点,并能深入系统地加强*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学习,使应急性培训和系统性学习相统一。二是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坚持在大专院校、发达地区开设培训基
地,组织后备干部外出培训。同时聘外地、外籍专家教授到本地讲学,通过高层次的学习培训,使后备干部不断丰富现代科技知识和市场经济理论,提高思维层次,拓宽知识面。三是重点讲座与理论考核相结合。坚持对新理论、新思想和重点内容实施讲座辅导。同时,组织后备干部进行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考查,通过述学、评学、考学,不断夯实后备干部的理论功底,推动理论学习的深入。在实践锻炼上:一是上岗锻炼与轮岗锻炼相结合。在继续组织后备干部开展下基层挂职锻炼的同时,依托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竞争上岗中重点组织后备干部参与各种岗位的竞争活动,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把后备干部推上岗位进行实岗锻炼,明确责权,严格考核。在轮岗交流中,以后备干部为重点,最大限度地使后备干部从事多部门、多岗位锻炼,增强全局工作意识,提高综合工作能力。二是艰苦环境锻炼和重点任务锻炼相结合。有计划有重点地把后备干部放到条件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在遇有抗洪抢险、重点工程等急、难、险、重点工作中,挑选后备干部担当主角,通过突发事件的考验和重大事件的锤炼,使后备干部增强斗志,提高决策水平和统揽能力。
三、强化监督,创新后备干部管理手段
培养是保障,管理是关键。要通过完善和强化各种监督措施,坚持不懈地抓好后备干部的管理,促进队伍的健康成长。一是推行后备干部公示制。通过多种渠道,把
后备干部向基层、向群众、向社会公开,并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听取基层干群意见,实施广泛的民主监督,及时掌握后备干部在工作、生活方面的表现,特别是8小时以外的社会交往等情况。对群众反映较差,经调查核实,确有问题,不适合继续培养的调出后备干部队伍。二是推行工作评议制。根据后备干部的工作职责和所担负的阶段性任务,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每月向所在部门、每季向班子成员、每年向人大、党委进行工作回报和述职,开展民主讲评和评议,强化后备干部进取意识,增强自我培养的压力和动力,提高工作水平。三是推行跟踪考察制。通过日常观察、专项测评和定期访谈、年终考评等方法,比较后备干部各个时期的工作表现,考察他们的*态度、思想倾向、政策水平、能力素质等,并把考察范围向生活圈和社交圈延伸,及时指出不足和努力方向,使他们保持持之以恒的工作热情和干劲,向更高层次健康发展。四是推行谈话提醒制。在建立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的基础上,增强管理的主动性,平时严格对后备干部的要求,经常性地用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进行宣传教育,帮助他们克服自身不足,防患与未然,培养他们树立严谨敏锐、务实创新、团结进取、勤政廉政的工作作风。五是推行动态管理制。根据人才成长的动态过程,实施后备干部队伍优胜劣汰的动态调整补充,把经不住考验、没有培养前途的及时调整出去,对基本素质好、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及时
充实进来。
四、加大力度,创新后备干部使用途径
使用是后备干部工作的最终目的。要把握人才时效,通过多种途径和措施,加大选拔力度,创造机遇,促使后备干部早日走上领导岗位。一是增大比例。抓住党委、政府、人大等班子换届时机,明确班子配备的年轻化目标,提高年轻干部在班子配备中的比例,最大限度
地使用后备干部。二是优先选用。届中班子成员调整时,优先使用后备干部。三是超职数配备。职数已满的班子,采取“先进后出”的办法,超前使用后备干部。四是腾岗位使用。结合年终考核、民主评议、综合考察等结果,把年龄偏大、斗志衰退、政绩平平、精力不济、体弱多病的干部退下来,补充后备干部进入岗位。五是
公开选拔。针对后备干部年龄较低、文化较高的特点,设立相应的岗位和条件,公开考录、公开竞争,加大后备干部上岗机遇。
第二篇:着力加强创新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工作
永靖县认真开展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工作
2010-12-28 11:46
来源:永靖县委组织部
近日,永靖县把科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与2010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同步安排进行,通过严把资格审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组织确定等关口,公开推荐产生了395名科级后备干部,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130人,副科级后备干部265人,女干部88人,少数民族干部87人,全日制本科学历“80”后干部27人,为加强全县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
一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各乡镇、各单位按照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提出符合公开推荐条件的副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名单,提前制作好《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符合条件人员名册》,提供给考核组提前进行审查,经审核同意后印制《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推荐票》,做好推荐准备工作。
二是严把民主推荐关。各乡镇、各单位召开民主推荐大会,以填写《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推荐票》的方式进行民主推荐,参会人员范围与考核述职述廉会议一致。推荐结束后,由考核组从得票过半的人选中依据得票多少,由高到低确定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名单。
三是严把组织考察关。民主推荐结束后,结合领导班子考核,考核组采取个别谈话方式,对推荐产生的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全面掌握初步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现实表现,分别确定正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在组织考察中,对得票数虽多,但大部分谈话人反映工作不认真踏实、责任心差、实绩不突出,以及其它方面有问题的干部,经调查核实后,取消初步人选资格。不足名额从得票过半的其他人选中按票数高低补充,并进行组织考察。
四是严把组织确定关。各考核组根据组织考察情况汇总正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再次对结构和数量进行审核,制作《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册》和《永靖县科级后备干部审批表》,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任务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报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由县委组织部统一提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正式建立全县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永靖县委组织部 孔德虎)
第三篇:创新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汇报(范文)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规定,“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般应当从后备干部中选拔”。这一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后备干部工作与领导班子建设的关系,对加强新时期后备干部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能够担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重任,年轻优秀的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队伍,是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的需要,也是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和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后备干部制度实行20多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以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为方向,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从理论到实践都取得突破性进展。但是,在后备干部工作方面,不管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探索,起步比较早,发展比较慢,后备干部工作改革创新滞后于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始终没有形成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制度体系,已不能适应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的需要。后备干部选拔上,继承多,创新少;后备干部构成上,党政机关多,社会其他方面优秀人才少;选拔后备干部方式上,单位内部民主推荐多,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广开渠道选拔少;后备干部选拔神秘性高,透明度低等等,造成了后备干部选拔视野相对比较狭窄,渠道比较单一,方式比较简单,一些适合从事党政领导工作的优秀人才纳入不了组织视野,影响了后备干部整体质量,也直接导致了部分后备干部长期备而不用。
上述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在于思想不够解放,工作理念不能与时俱进。这使得党政人才资源配置不能充分体现组织配置与市场调节相结合,市场发挥基础性作用的要求;后备干部选拔范围和渠道不能充分体现人才资源社会化的要求;后备干部选拔方式和过程不能充分体现公开透明的原则;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不能充分享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缺乏应有的生机和活力。因此,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要充分体现社会进步的要求和改革开放的特征,关键在建立选拔的科学机制,核心在坚持创新。
1.坚持工作理念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有什么样的理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举措,工作理念的创新对建立选拔后备干部科学机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是确立后备干部是党政人才资源观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在后备干部选拔中,应当既要强调党政人才配置的特殊性,又要尊重人才资源配置的基本规律,对后备干部进行科学分类,在《干部任用条例》对党政领导干部应当具备的基本条件已经明确的基础上,分层分类建立后备干部具体标准,明确资格条件,引导和支持符合条件的优秀人才加入,形成有志者群贤毕至的局面,达到人才广揽,需求统一。二是确立后备干部培养选拔与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整体统一观念。党政领导干部从纳入组织视野到提拔任用是一个完整过程,培养选拔后备干部是为选拔任用干部储备人才资源,是干部选拔任用的前道工序和工作基础,二者应有机衔接,备用结合,整体统一,从而形成备而有用,用而有据的良性循环。三是确立后备干部选拔必须改革创新观念。要保证后备干部质量,使后备干部选拔成为干部选拔任用必经环节,必须对现有后备干部选拔工作进行改革,克服客观存在的后备干部单位选拔、单位所有,“矮子里面拔长子”状况,把好“入口”关。要吸收和借鉴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成果,坚持民主化、科学化、制度化方向,在后备干部选拔各个环节上进行改革和规范,坚持公开透明原则,扩大和落实党员、群众在后备干部选拔工作中的“四权”,使选拔条件公开,过程公开,人选公开,结果公开,接受党员、群众对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监督。
2.坚持选拔方式创新。选拔后备干部的目的,就是把优秀后备人选纳入组织培养渠道,为建设高素质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提供人选,选拔方式应该服务于选拔目的,在遵循选拔任用干部基本原则基础上,紧紧围绕选拔目的探索选拔的有效方式。对选拔任用领导干部工作上不够成熟的选拔方式,也可以在选拔后备干部工作中进行试验,积累经验。一是加强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宏观管理。采取开会投票方式推荐后备干部,有利于在单位内部发现优秀年轻干部,在一定范围内体现群众公认,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但当得票分散时,少数单位降低标准,拼凑人数,影响到后备干部队伍总体质量。因此,应当加强对民主推荐后备干部宏观管理,在总体上按照领导班子职数相应比例确定后备干部名单的基础上,根据人才分布情况和领导班子整体建设需要综合平衡。二是建立公开举荐制度。进一步扩大选拔后备干部视野和渠道,公开分层分类后备干部基本条件、资格条件,鼓励党员、群众公开举荐,领导干部署名推荐,年轻干部个人自荐,进一步扩大识人范围、知人渠道,敞开选拔视野,丰富选拔方式。三是实行公开选拔制度。运用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经验,既可以采用直接公开选拔方式补充后备干部,也可按“共享公选成果”思路,从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中发现优秀人选,充实后备干部队伍。四是建立专门人才的定点推荐制度。重视从党政机关以外选拔后备干部,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结构。组织部门可以根据需要直接从国有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非公经济组织中选拔后备干部,逐步形成以民主推荐为主体,各种选拔方式并存的后备干部选拔机制。
3.坚持程序设计创新。干部选拔的基本原则和方法确定以后,程序就具有决定性作用。创新选拔后备干部,在程序设计上必须得到充分体现,使运用程序过程成为选拔工作创新过程。一是健全选拔前公开程序。不管用什么方式选拔后备干部,都要按照公开透明原则,做好充分准备工作,把选拔目的、后备干部条件和资格、选拔范围、符合条件人员名单和基本情况、选拔方法和程序、民主推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提前公开。既可以在单位内部公开,也可以向全社会发布。并留有足够时间允许党员、群众了解情况和酝酿,杜绝临时选拔和临时公开,确保党员、群众知道真情、了解实情、掌握全情。二是健全选拔中的民主程序。选拔过程的质量决定着后备干部的质量。选拔程序设计应当体现发扬民主、扩大民主、实践民主的基本要求,范围上要在《干部任用条例》规定基础上,尽可能扩大,一般应在单位全体人员中进行,也可采取自愿报名或者随机抽样方式保证参与人员中有一定比例普通党员、群众以及离退休老同志,让想参与的人能够参与,让了解情况的人有机会表达意愿;在进行民主推荐或者民意测评前,选拔对象应当述职,向参与人员报告个人的德、能、勤、绩、廉情况;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普通党员、群众投票情况应分别统计,具体分析;党委党组 应当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以高度负责精神,宁缺勿滥,在得票集中人员中确定考察对象。三是健全选拔后反馈程序。把考察公示作为必经程序,列入选拔反馈首要环节,接受党员、群众监督。后备干部考察公示和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的考察公示既有共同点,又有明显区别,后备干部考察公示应当介于领导干部选拔任用中考察公示和任前公示之间,是二者的结合。从考察公示入手,逐步实现后备干部选拔结果公示。公示范围应不小于民主推荐范围,公示内容应当包括民主推荐或者民意测评结果。
4.坚持过程管理创新。从发现人选到确定名单,构成了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完整过程,加强这一过程管理,保证后备干部选拔程序得到正确履行,能够增强选拔结果的可靠性。一是提高选拔工作组织程度。根据后备干部队伍总体结构和需要,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制订后备干部选拔计划,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确定选拔方式、目标岗位和选拔范围,并组织和指导后备干部选拔工作,防止少数单位不经上级组织部门同意随意选拔后备干部,维护选拔工作的严肃性,保持后备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合理结构,使选拔工作真正为提高后备干部队伍质量服务,为改善后备干部队伍结构服务,为选拔任用服务。二是严格把好选拔方案关。制订后备干部选拔方案是后备干部选拔过程的中心环节。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要对各单位上报的后备干部选拔方案进行严格把关,认真审核工作流程、资格条件、比例和结构、选拔程序,保证选拔方案符合后备干部管理各项规定。后备干部选拔方案经上级党委组织部门审核后执行,并在选拔范围内公布。三是规范选拔业务。上级党委组织部门要进一步统一、规范后备干部选拔的各项具体业务,避免“习惯性”操作,“各敲各的鼓”,使后备干部选拔工作有章可循,各项操作程序履行到位,保证选拔工作更加有序。四是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在后备干部选拔过程中,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际,研究解决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优化选拔过程,使后备干部选拔工作始终充满活力。
第四篇:着力加强创新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工作
永靖县认真开展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工作
2010-12-28 11:46来源:永靖县委组织部
近日,永靖县把科级后备干部推荐工作与2010科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工作同步安排进行,通过严把资格审查、民主推荐、组织考察、组织确定等关口,公开推荐产生了395名科级后备干部,其中正科级后备干部130人,副科级后备干部265人,女干部88人,少数民族干部87人,全日制本科学历“80”后干部27人,为加强全县科级领导班子建设提供了充足的干部储备。一是严把资格审查关。各乡镇、各单位按照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提出符合公开推荐条件的副科级干部和一般干部名单,提前制作好《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符合条件人员名册》,提供给考核组提前进行审查,经审核同意后印制《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推荐票》,做好推荐准备工作。二是严把民主推荐关。各乡镇、各单位召开民主推荐大会,以填写《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推荐票》的方式进行民主推荐,参会人员范围与考核述职述廉会议一致。推荐结束后,由考核组从得票过半的人选中依据得票多少,由高到低确定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名单。
三是严把组织考察关。民主推荐结束后,结合领导班子考核,考核组采取个别谈话方式,对推荐产生的科级后备干部初步人选进行组织考察,全面掌握初步人选的德、能、勤、绩、廉等现实表现,分别确定正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在组织考察中,对得票数虽多,但大部分谈话人反映工作不认真踏实、责任心差、实绩不突出,以及其它方面有问题的干部,经调查核实后,取消初步人
选资格。不足名额从得票过半的其他人选中按票数高低补充,并进行组织考察。
四是严把组织确定关。各考核组根据组织考察情况汇总正科级、副科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再次对结构和数量进行审核,制作《公开推荐科级后备干部建议人选名册》和《永靖县科级后备干部审批表》,在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任务完成后2个工作日内报县委组织部审核把关,由县委组织部统一提请县委常委会议研究审定,正式建立全县科级后备干部人才库。
(永靖县委组织部 孔德虎)
第五篇: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标题: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是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措施。长期以来,单位推荐、组织确定是后备干部产生的主要方式,已不符合干部工作扩大民主这一基本导向,不利于建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选人用人机制。今年4-6月,我们积极探索后备干部选拔新机制,公开选拔了112名县管后备干部,受到了全县干部群众的普
遍欢迎,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过去后备干部选拔机制存在的问题
加强后备干部建设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从过去后备干部工作机制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人选来源比较单一。民主推荐时,习惯于在领导身边选人,在机关单位选人,且往往局限于热点岗位。由于选人视野的局限性,一方面,使一些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造成了人才浪费;另一方面,当个别职位出现空缺时,特别是一些专业性较强的领导职位,一时找不到合适人选。二是透明度不高。过去的乡科级后备干部人选由单位推荐、组织考察、领导审定等环节,始终没有走出“暗箱”操作的怪圈。三是培养模式“呆板”。不能够根据需要定向培养后备干部,党政干部、经济管理干部、农村干部采用同一培训模式。四是选与用“两张皮”。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中备用脱节,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领导班子建设结合不紧,领导干部人选未能坚持从后备干部中产生。
二、我县公开选拔县管后备干部的主要做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在认真分析当前后备干部现状的基础上,吸收借鉴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的做法,对原有后备干部推倒重来,实行公开选拔“零起点”竞争。
1、明确条件,规范程序。按照有利于大范围发现人才,规定资格条件是:职务要求副股级(或相当)以上;范围: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年龄要求35周岁以下;文化程度要求大专以上(第一学历本科的不受级别限制)。基本程序:一是组织报名。由各单位发动符合报考条件对象参加选拔。二是资格审查。着重从职务、年龄、学历等要求进行审查,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布审查结果。三是笔试。在县纪检监察部门参与监督下,请县委党校的专家出卷,对符合条件人员进行闭卷考试,考试内容以公共知识为主,主要测试应试者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知识的深广度。四是考核。对笔试入围人选全部进行考核,充分征求报考者所在单位意见,考察其现实表现情况。五是人选审定和公示。以笔试成绩为主要依据,结合考核情况,经部长会议研究决定,择优确定后备干部人选向全社会公示,接受全社会监督。
2、严格把关,公平公正。在公开选拔的工作中,我们坚持把握好四个环节:一是宣传发动。通过召开动员大会大力宣传推行后备干部公开选拔的目的意义、方法程序,要求符合报考条件的人选积极参加。二是程序公开。对报考资格条件、资格审查结果以及初步人选确定等都进行公开,提高选拔工作透明度。三是严格工作纪律。我们对公开选拔工作人员约法三章:不该看的不看,不该问的不问,不该说的不说。笔试试题由常委部长一人单线联系,严格按规程操作。由于各个环节的组织严密,从而保证公开选拔工作公开性和公正性。
3、健全制度,管用结合。一是落实培养措施。对后备干部管理与培养进行规划,有计划地加强理论培训和实践锻炼。二是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对后备干部进行考核和理论测试,实行动态调整,优胜劣汰。同时建立健全后备干部培养责任人制度、工作评议制度、谈话提醒制度等,严格加强管理。三是完善备用结合制度。把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与提拔使用领导干部紧密结合起来,把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硬性规定今后提拔人选原则上在后备干部队伍中产生。
三、初步成效
1、提高了后备干部选拔工作的透明度,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通过公开选拔将原来各单位推荐的后备干部推倒重来,重新确定条件,打破身份、编制界限,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公开竞争,彻底改变过去后备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存在的推荐范围狭窄、民主程度不够、透明度不高的情况。资格审查、笔试等几个主要环节的结果都通过新闻媒体向群众公开,使干部群众不仅知悉整个工作的全过程,而且还了解到每个阶段、每个环节的细节,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干群参与此项工作的积极性。
2、拓宽了选人视野,进一步优化了后备干部队伍结构。公开选拔后备干部面向全社会招贤纳才,不仅在党政机关中选,而且在企事业单位中挑选优秀青年人才,从而大大拓宽了识才选才渠道,使一大批年纪较轻、能力较强、素质较好的“陌生面孔”能脱颖而出,真正收到了“选拔一批,储备一批,发现一批”的效果。经公开选拔产生的112名县管后备干部,其中本科以上文化74人,占66.7;专业技术人员39人,占34.8,妇女37人,占33;非党21人,占18.7。
3、调动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通过笔试、考核测评等环节的层层挑选,对后备干部的各方面素质提
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平时不注重学习的干部受到了极大地触动,大大地激发了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对提高整个干部队伍的素质产生了深远影响。
4、强化了干部的竞争意识,有利于加快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干部选任机制。公开选拔后备干部设置了资格审查、笔试、考核、公示等“关口”,每道关口都是对干
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检测,过不了关就要被淘汰。同时县委又作出今后提拔使用领导干部必须从后备干部中产生的规定,使干部的紧迫感和危机感明显增强,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一种你追我赶、奋发向上的竞争态势。
四、几点思考
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是一项新的探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总结和完善。
1、必须坚持提拔使用干部从后备干部中产生的用人原则。实行公开选拔产生明确的后备干部备受社会关注。如后备干部选出来,而使用干部又脱离后备干部,随意从其他人选中选择,那将严重丧失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工作的公正性和吸引力,也将降低组织部门的威信。因此,选配领导干部,必须强调要从后备干部中选拔使用。
2、必须明确后备干部的产生方式。过去的后备干部一般通过单位推荐再由组织确定的方式产生,虽然存在不少弊端,但操作简单,人选确定比较灵活。实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扩大了用人视野,但组织工作量大而繁琐,且存在周期问题。在不搞公开选拔的时候能否利用组织确定方式产生后备干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们认为,应采取公开选拔与组织确定相结合的方式产生后备干部。
3、必须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相衔接。实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如果与公开选拔领导干部结合进行,可有效解决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使一批非后备干部过关入围,出现备用脱节,使一些人甚至认为后备工作没有实际意义。二是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在人选素质上把关比较薄弱,淘汰机制不尽合理,出现一些人选高分低能现象。三是公开选拔工作量大。而公开选拔后备干部不像公开选拔领导干部那样选出来就上阵,要经过一定阶段的培养锻炼时期,不断提高其素质,所以因做到有机结合。
4、公开选拔后备干部必须把握好重点环节。实际工作中,我们感到主要在两个环节上要求重点把握。一是考试环节。公开选拔工作中最关键的环节是考试,考试内容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人选的质量。二是考核环节。由于笔试入围人选一般较多,对他们的平时表现组织掌握较少,在较短时间内对这些人员进行有效考核,难度较大。因此,建议建立平时考核制度,便于全面客观掌握参选人员的各方面表现情况,以防平时表现一般甚至比较落后的考察对象被临时包装而蒙混过关。
《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公选后备干部工作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