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9发改委年度工作报告
2009年工作总结及2010年计划
北票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09年11月11日)
按照中共北票市委办公室《关于报送2009年工作总结和2010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精神,现将我委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2009年工作总结
年初以来,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我们紧紧咬住市六届五次党代会确定的提前一年实现“奋战五年、再造北票”目标和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迎难而上,负重前行,以科学发展的动力、共克时艰的合力、逆势而上的毅力,坚定信心,扎实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给我们的各项工作任务,为实现我市经济的“攻坚夺胜”做出了应有贡献。预计到年末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5亿元,完成工作目标的97.7%,同比增长26.9%。
(一)强化措施,项目建设成绩喜人。应对今年特殊的经济形势,为了推进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一步为我市增添新的经济增长点,我委真对全市项目进展情况,积极开展工作。一是及时督促检查,确保项目健康运行。每月通报项目具体进度,及时分析总结全市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对项目进展情况及时给予通报,真正做到了底数情、情况明。二是加强统筹协调,切实解决重点项目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年度实施的重点项目,建立包扶制度,在落实上狠下工夫,并认真解决好建设中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尽可能扫除项目建设中的各种障碍,提升了储备项目的开工率,在建项目的竣工率和竣工项目的达产率。三是优化跟踪服务,提升项目建设质量。对全市项目提供咨询、评估和论证等服务,对项目存在的问题给予详细指导,并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存在的问题,保证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大项目、好项目顺利实施。在市委、市政府的强力推进下,全市各部门和项目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全市已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的重点实施项目98个,完成朝阳任务的115%,同比增长42个,项目总投资59.1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7.8亿元,同比增长147%。预计年末重点实施项目可达101个,重点储备项目可完成100个。
(二)积极运作,向上争取项目资金成效显著。年初以来,我委加大进京去省力度和密度,增强同上级主管部门的联系和汇报,努力拓宽各种渠道和关系,提高获取信息的敏锐度和应变力,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较好地实现了国家政策、项目建设与资金争取工作的对接,大大地提高了项目资金的争取率。截止目前,我委共争取上级扶持项目63个,扶持资金76942.1万元,争取额度位居朝阳市首位。一是争取上级扶持已下达资金计划的项目44个,扶持资金24043.1万元。二 2 是拟争取上级扶持的项目15个,扶持资金15899万元。三是争取金融机构扶持的项目4个,已到位贷款资金37200万元。上级扶持资金的及时下达,有效地缓解了项目建设资金的不足,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早日惠及于民发挥了重大作用。
(三)合力攻坚,民生工程扎实推进。发改委全体同志,深入一线,攻坚克难,年初以来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程进展顺利。一是桃园新区住宅楼建设工程顺利竣工。一期、二期工程共建住宅楼45栋,总建筑面积21万㎡,除二栋新建住宅楼在建以外,其余43栋均以进入竣工验收阶段,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居民回迁工作。桃园新区内配建廉租房总户数2108户,建筑面积105580m,现已基本完工。二是桃园中、小学建设工程稳步实施。对桃园中小学6栋建筑及围墙、大门等工程进行招标,教学楼、实验楼、宿舍、食堂等6栋建筑也将在11月10日前完成主体工程,保证了明年学校按期交付使用。三是采沉区农村居民住宅治理工程圆满完成。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总体部署,适时启动了农村采沉治理工作,自7月份至今,已完成98%的农村采沉治理任务,目前已进入收尾阶段。
(四)通力协作,棚改基础设施建设全面铺开。克服时间紧、任务重、拆迁难、资金紧缺等困难,完成了长江大街、珠江街、顺一路、兴业街等道路工程建设,全长29.4米、宽10米的银河小区公铁桥已于7月15日竣工交付使用,银河立交桥挡墙和双桥洞2 3 公铁立交桥工程引道部分的挡土墙工程已全部完成,7栋建筑面积20675㎡公建工程目前已完成6栋。同时,桃园新区给水、排水、供热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正在稳步实施,南山五组团供热管网改造工程已敷设管路945延长米,100万㎡热源建设工程已顺利完成了原定半年的工作任务,并已投入使用。
(五)克难奋进,经济转型工作取得重大突破。为了在转型初期给我市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进一步助推我市经济顺利转型,我委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抢抓机遇,积极争取,在上级部门的大力帮助和全市兄弟部门的通力协作下,我市经济转型工作又跃上了新的台阶。一是经济转型规划编制工作进展顺利。为了使我市经济转型规划高标准、高质量出炉,我们多次开展调研,为省社科院提供了详实资料;召开两次转型规划论证会,汇集多方意见对转型规划进行修改完善。现在我市经济转型规划已编制完毕,有望近期实施。二是我市被列入国家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行列。年初以来,我委加大跑省进京力度,详实汇报、认真迎检,通过大量艰苦工作和不懈努力,为期一年半的申报争取工作取得了丰收成果。3月份,国家将我市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将获得连续四年每年不少于5000万元的中央财力性转移支付资金支持。三是国开行贷款申请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基于今年我市开始享受国开银开发性金融信贷支持,我委围绕基础设施、生态环境、4 社会保障和接续产业发展等国开行扶持领域,认真筛选、备审项目,及时向国开行辽宁省分行申报50亿元贷款申请,用以解决中央下放煤矿基础设施、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棚户区改造、企业技改扩能等项目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该项贷款正在运作之中。
(六)规范管理,土地收储工作有序开展。本着盘活城市土地资产,利用好、开发好城市土地资源的原则,我们加大了对城市土地资源以经营管理。一是量力而行,加强土地储备。到目前为止,新增储备土地2.1万平方米,储备土地总面积达到180.6万平方米。剔除出让、无偿划拨和抵押贷款的土地,可供应土地还有18宗、总土地面积36.5万平方米。二是完善经营,保障城市用地需要。为了保障城市发展用地,截止目前,我们已为我市提供土地220.3万平方米,其中保障棚户区改造用地89.4万平方米;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用地0.8平方米;保障市场需要提供土地19.7万平方米;保障融资需要抵押土地108万平方米,申请贷款1.84亿元;保障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整合土地2.4万平方米。三是强化监管,严格控制储备土地。为了保障已收储的土地有效合法使用,我们加大了监管力度,在多部门的共同努力和协作下,一年来共及时查处2宗非法占地事件,有力地保障了国有资产不受侵害。
(七)狠抓落实,机关招商引资工作进展顺利。年初以来,我委为了超额完成机关招商引资任务,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招商引资工作,部署工作方案,制定奖惩办法,营造了全委共同抓招商引资的浓厚氛围。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多数投资商投资意愿不强、信心不足,这不仅使全市的招商引资工作处于被动局面,也使我委完成招商引资任务面临巨大考验。为了扭转颓势,变被动为主动,我们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多渠道开展招商,并在工作中力求做到“广、准、快”。“广”:全面动员,加大宣传,不断拓宽渠道,广泛获取招商引资信息。“准”:准确掌握招商引资政策以及相关土地、载体等信息,找准项目的需求点、关键点,准确对接。“快”:获得招商线索快速跟进,对招商引资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快速响应,与相关部门快速沟通。由于措施得力,工作扎实,今年我委招商引资完成19648万元,为下达任务的3.2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5000万元,为下达任务的53.8倍。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我市“十一五”时期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奋战五年,再造北票”喜结硕果年,针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运行状况,就主要经济指标按排如下:地区生产总值力争实现163亿元,增速为30%,必保完成156亿元,增速为2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力争实现8.43亿元,增速为30%,6 必保完成8亿元,增速为23;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力争实现12440元,增速为16%,必保完成12330元,增速为15%,农民人均纯收入力争实现6596元,增速为18%,必保完成6430元,增速为15%;固定资产投资力争实现159亿元,增速为50%,必保完成148亿元,增速为40%;农业总产值力争实现62亿元,增速为20%,必保完成61亿元,增速为17%;民营经济总产值完成365亿元,增速为35%;全部工业总产值力争实现230亿元,增速为36%,必保完成228亿元,增速为3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力争实现195亿元,增速为43%,必保完成185亿元,增速为36%;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实现23.4亿元,增速为20%;实际利用外资实现600万美元,增速为66.7%;出口创汇实现940万美元,增速为62%;招商引资实现50.7亿元,增速为30%。为此,根据我委的工作职能,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扎实推进中央下放地方煤矿基础设施建设工程。一是采煤沉陷治理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做好迎接工程验收的工作;二是继续实施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基础设施配套工程;三是做好桃园中、小学建设工程建设,确保工程如期交工;四是做好桃园小区绿化、亮化工程;五是实施好岳家沟改造工程。
(二)积极进京去省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和联系,仔细研究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紧紧抓 7 住国家促内需保增长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契机,按照国家投资方向,组织包装一批符合国债要求的政府投资项目。组成专门的包装队伍,抽调业务骨干,全力以赴,一抓到底,使我市上报的每个项目达到可研深度。目前,我市拟争取国债项目19个,我们要千方百计筹措资金,保证包装项目的前期经费。各部门要积极配合,服务到位,特别是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部门,要配合项目单位做好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影响评价等项目要件。同时,加大国债资金项目检查工作力度,对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及时处理,确保国债资金用好。
(三)狠抓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增强后劲。一是科学整合资源,着力做好项目的开发和包装。立足资源优势,不断挖掘、筛选、包装、储备一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可行性高、对北票经济发展有牵动作用的大项目。我们将进一步围绕四大主导产业,研究、论证一批产业化水平高、关联度强,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好项目、大项目,做好项目的包装和申报工作。同时加大项目推介力度,尽早使储备项目启动实施。二是抓工期促进度,尽快使新建和续建项目投入生产。进一步明确和落实领导包项目责任制,把相关的工作落实到位,逐项目、逐企业明确工作时限,通过现场办公解决实际问题。争取明年使铸锻件项目,北四家风电等一批项目早日建成投产。三是壮大企业规模,抓好现有重点企业的技改扩能。帮助重点企业研究发展 8 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制定发展措施,支持企业新上技改和扩能项目,发挥传统优势,创新新优势,向现有企业要增量,加快培育一批支撑产业发展和财政增长的重点企业,努力使波迪除尘、电力铸钢、电力电杆等企业完成技改扩能任务,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为我市经济增长奠定更好的基础。四是围绕“能”字做文章,促进新能源项目建设。明年我们要培育和新建一批新能源项目,尽全力为中电投北塔子风力发电二期工程、长皋、北四家风力发电项目、油页岩采炼项目做好服务,使其早日建成投产。确保新能源建设项目顺利实施。
(四)继续做好经济转型工作。一是继续做好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吸纳就业、资源综合利用和发展接续替代产业专项资金扶持工作,积极筛选、包装、申报项目,争取上报项目纳入扶持范畴。二是对照国家产业政策,着眼于培育多元支柱产业、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解决民生问题、凝练一批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项目,用大项目、好项目去争取国家的政策性支持。三是积极与国开行辽宁省分行对接,继续做好我市重大项目的贷款资金争取工作。四是做好经济转型发展规划的实施工作。
(五)做好“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做好“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是推动我市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有效途径。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阶段,尤其是面对全国乃至国际的经济发展形势的不确定性,做好“十二五” 9 规划就显得更尤为重要。2010年是我市“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收尾期,也是“十二五”规划的起草、编制期,处理好“十一五”规划与“十二五”规划的关系,总结经验教训,改进方式,将成为我委做好规划工作的首要任务。我们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精心组织,加强上下级协调联动,注意规划的层级性,要在人员、资金、组织等方面提供保障,确保高效高质完成规划编制工作。
第二篇:发改委工作报告
发改委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受市政府委托,向大会提交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13年计划(草案)安排意见,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
划执行情况
2012年,全市上下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奋斗目标,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不放松,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全力稳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创新、惠民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民生持续改善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604亿元,增长10.5%左右。
(一)农业基础进一步巩固,工业经济稳步回升。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连增”,预计总产329.5万吨,增长3.9%。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全面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深入推进,全市新增有机蔬菜3.1万亩、苗木花卉2.5万亩、奶牛存栏1.4万头,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595家,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569家;落实各类农业补贴资金6.26亿元,全年完成造林19.7万亩,新增特色经济林7.8万亩。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扎实推进,完成各类工程8540处。工业经济明显回升,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7%左右,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骨干企业培植力度加大,全市新增主营业务收入过10亿元的企业20家,泰开集团、泰丰矿业等6家企业突破50亿元。预计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500亿元、利税670亿元、利润415亿元,分别增长22%、17%和17%左右。
(二)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创新领导体制和推进机制,实行指挥部推进和市级领导包保重点项目制度,集中抓了一批中央、省投资项目和市级重点项目建设。航天特车重型矿用自卸车项目、大汶河拦蓄工程、山能集团大型矿用掘进机、泰山会展中心等120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进展顺利,完成投资396亿元,是近年来进展最快的一年。48个市级领导包保项目顺利推进。预计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80亿元,增长20.5%左右。招商引资成效明显,预计全年新开工境内招商引资总投资3000万元以上项目650个,到位资金420亿元,增长21%。
(三)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转方式调结构扎实推进。预计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1.5个百分点左右。我市连续第五年荣获“全省服务业发展先进市”称号。服务业发展后劲不断增强,泰山瑞奥不夜城、天乐城水世界、泰山温泉城、义乌商贸城等一批重点项目建成运营。消费市场保持平稳,预计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927亿元,增长15%左右。旅游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全市预计接待境内外游客432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386亿元,分别增长16%和21%。节能降耗力度加大,省下达的目标任务可以全面完成。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市工业在建技术改造项目873项,其中过亿元项目288项。质量效益逐步改善,全市实现地方财政收入158.9亿元,增长15.01%。
(四)各项改革不断深化,对外贸易较快增长。加大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推进力度,市政府制定了扶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意见,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肥城市、岱岳区满庄镇全国发展改革试点城镇以及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扎实推进,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三年任务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实行了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切实享受到医改带来的实惠。外经外贸实现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21.9亿美元,增长20.3%,其中进口总值9.6亿美元,出口总值12.3亿美元,分别增长50.9%和3.7%;全市合同利用外资2.2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6亿美元,分别增长64%和60%。
(五)城乡建设扎实推进,区域带动作用增强。泰城泮河水系(中央公园)建设工程、高铁新区建设工程等11项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进展较快,全市新开工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20262套,基本建成和竣工11858套,均超额完成全年任务。村镇建设累计完成投资72亿元,增长22%。农房建设快速推进,新建农村住房4.8万户,改造危房1.4万户。村庄环境整治进展顺利,小城镇建设效果显着,有5个镇被列为省级示范镇。新泰市享受沂蒙革命老区、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扶持政策,泰安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东平县纳入国家中原经济区规划范围,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和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等工作全面推进。
(六)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步伐加快。财政保障民生支出力度加大,全市公共财政支出完成242.7亿元,增长16.5%,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事务等民生支出完成140.1亿元,增长18.7%。就业形势稳定,预计全市城镇新增就业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5%,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8万人。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市5个险种10个类别的社会保险费收缴率均达95%以上,其中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97.8万人,新农合参合人数达372.2万人。幸福教育工程扎实推进,建设完成公办幼儿园168处。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预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0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500元,分别增长13.3%和17%左右,均高于生产总值增幅。认真落实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教育、文化、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2012年,在外部需求明显减弱、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全市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这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市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奋发有为的结果。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仍然严峻。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增长普遍放缓,实体经济元气还没有完全恢复,总体形势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从国内看,我国经济已进入中速增长阶段,稳增长和调结构压力并存,市场需求疲软和部分产品产能过剩问题并存,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和创新能力不足并存,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制约矛盾并存,房地产市场调控力度不减与财政增收困难并存,经济运行存在不少困难和矛盾。从我市看,一是扩大有效需求面临的压力依然较大。投资方面,在市场环境趋紧、预期收益下降的情况下,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投资意愿仍不强。消费方面,在住房等消费拉动作用减弱的同时,新的消费热点还没有形成,进一步扩大消费的难度不小。出口方面,受外需持续低迷、贸易摩擦增多等因素影响,出口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二是保持工业平稳增长的难度依然较大。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和产品价格下滑双重压力,部分行业效益下滑明显。市场有效需求不足,重点工业企业增速放缓,部分企业产能发挥不足、产量下降。三是促进财政持续增收结构优化的难度依然较大。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速回落幅度较大,社会民生等重点领域支出增多,收支矛盾比较突出。四是实现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和农民收入稳定增长难度依然较大。对以上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
当前我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是好的,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依然较多。目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时期,国家把推进新型城镇化作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结构升级趋势增强,经济增长仍有广阔的空间;价格水平趋于稳定,通胀压力持续缓解,为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提供了有利条件;中央和地方政府新出台了一系列扩大投资、刺激消费的政策,这些政策将陆续发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党的十八大的召开,将为经济体制改革注入新的活力,经济发展的动力将进一步增强。从我市自身来看,一是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作为全市经济工作的总抓手,一批招商引资项目陆续落地,全市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将有力地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投资和消费有望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发展潜力进一步释放。二是我市产业基础较好,农业连年增长,工业竞争力不断增强,服务业规模持续扩大,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坚实的物质基础。三是我市在促进小微企业发展、推动外经贸跨越发展、提升县域经济综合实力、加强财源建设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随着这些政策逐步落实到位,支撑经济长期向好发展的潜力依然很大。四是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地优化发展环境,清理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全市经济发展特别是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综合以上因素,做好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省、市第十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牢牢把握主题主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增加财政收入和城乡居民收入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为总抓手,积极扩大有效投入,努力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稳中求进,开拓创新,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1)经济增长:生产总值增长10.5%左右,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5%左右,进出口总值增长13%左右,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3%左右。(2)结构调整: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服务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进一步提高。高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3)民生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左右。城镇新增就业4.8万人,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1‰以内。(4)节能减排: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万元GDp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及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氨氮排放量等节能减排任务。提出这样一组预期目标,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充分考虑了当前经济走势,又考虑了我市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就业、改善民生、培植后劲等需要,在稳定经济增长的同时,切实把精力引导到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上来,走持续健康发展路子。第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构调整是关键,必须深化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切实增强产业竞争力。第三,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和政府的工作方向,人民群众自身奋斗的目标,必须坚持经济发展、深化改革与改善民生的内在统一,把增加收入、解决好就业、提高保障水平放在更加突出位置,让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第四,节能减排是转方式的突破口,也是建设“生态泰安”、“美丽泰安”的内在要求,人民群众越来越关注,作为旅游城市的泰安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创造绿色发展新优势。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及措施
(一)坚持不懈地扩需求拓市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一是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促进投资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年内投资总额达到2100亿元左右。(1)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抓好国电泰安热电联产、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产业区、大汶河拦蓄工程、泰山龙曦国际旅游度假地、60万吨/年LNG装备国产化、华鲁锻压大型数控船用卷板机二期工程等120个左右重点建设项目,着力落实重点项目建设条件和要素保障,推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实现投资完成率、竣工率、投产率新突破。按照增加财政收入、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的要求,策划充实一批能延伸产业链条或补充产业发展短板的项目,为投资接续做好准备。加大对新策划项目的前期推进,安排100个左右前期推进项目,争取早日具备开工条件。继续优化项目建设环境,营造齐心协力服务项目建设的良好氛围。(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深入推进产业招商,充分发挥产业招商指挥部的优势,坚持招商引资与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与优势资源开发相结合、与推进城镇化相结合、与推动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着力引进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农业、旅游、文化和现代服务业项目,打造一批特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大项目招商和建设,加强与世界500强和“央”字号大企业、大集团的联系对接,力争在引进大项目、完善产业链条上实现新突破。(3)促进投资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坚持投速、投量、投向、投效有机统一,加大对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管理、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现代服务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投入,严格控制“两高”行业投资过快增长,年内不审批、核准、备案“两高”和产能过剩行业扩大产能项目,依靠投资结构优化产业结构。加大对化工、造纸、纺织、建材等传统行业技改投入力度,改进工艺流程,提高生产水平和产品档次。(4)着力保障重点项目要素需求。积极推进建设项目集约节约用地,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坚持用地指标优先用于省市重点项目。继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全力推进项目融资,积极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政策支持,大力开展对上争取、银企对接活动,鼓励、引导社会资金进入重点项目建设领域。二是繁荣发展消费市场。加强对城市商业网点的总体规划,大力发展社区商业,培育城市商业中心,打造特色商业街区,构建现代化商贸流通网络。组织开展“满意消费惠万家”活动,深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继续搞好“商贸流通十强培植工程”,加大对30个重点商贸流通项目的督促调度力度,着力改造提升一批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扶持建设一批重大涉农领域物流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大型连锁超市和农产品流通企业,不断提升城乡商贸服务水平。研究制定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积极培育文化旅游、养老家政等新的消费热点。加大对“放心肉”、“放心酒”的执法监督力度,加强价格监测预警,营造和谐消费环境。三是千方百计保持外经外贸稳定增长。坚持高层推进对外开放工作机制,以“两市(京沪)、两地(港台)、两国(日韩)、两洲(欧美)”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纺织、化工、食品等传统产业提升和汽车及零配件、输变电设备、无机非金属材料、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发展,招大商引好资,确保利用外资实现稳定增长。优化出口产品结构,重点培植以泰山玻纤为龙头的新材料产业,以泰开集团、特变电工为龙头的输变电设备产业,以航天特车、现代重工为龙头的汽车及零配件产业;大力培育出口名牌产品,加强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机电产品出口基地、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扩大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战略资源的进口,加快外贸转型升级步伐。充分发挥展会的平台载体功能,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知名展会,引导企业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鼓励企业安全、高效“走出去”,培植壮大“走出去”队伍,引导我市煤炭、输变电设备等优势产业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
(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好岱岳区、肥城市、宁阳县和东平县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基地县建设工程,深入开展优质粮食高产创建活动,加快建设“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650万亩左右,力争粮食生产再获丰收。全面落实14个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和计划,突出有机蔬菜、奶业富民、苗木花卉三大“亮点”,年内有机蔬菜基地面积发展到35万亩。加快生猪、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大力发展高效特色优势畜牧业,全市肉蛋奶总产量力争达到110万吨以上。大力发展林业产业,抓好林业产业亮点培植、林下经济和特色经济林建设,新增造林面积12万亩。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好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河道防洪治理、水库除险加固等项目,年内新增节水灌溉面积20万亩,改造中低产田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80平方公里。利用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年内培训农民50万人次。二是实施“双轮驱动”战略,促进工业转型升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与培植战略性新兴产业“双轮驱动”,继续实施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工程,落实好煤炭、化工、食品、纺织服装、汽车、输变电设备等十个产业及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抓好山东尤洛卡煤矿安全检测项目、现代重工挖掘机生产项目、山东新煤方舟科技有限公司矿用救生舱生产线建设项目等工业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项目,着力打造一批工业支柱产业和产业集群。围绕重点企业和培植的“百亿企业”上项目,突出抓好“四个一百”项目(100个重点企业、100项技改项目、100项技术创新项目、100项节能奖项目)建设。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抓好泰邦科技工业园、瑞福锂业6万吨锂云母综合利用产业化工程、普瑞特太阳能果蔬干燥系统等项目建设,推动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抓好信息化与工业化的深度融合,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三是推动服务业实现新突破。深入实施《泰安市服务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不断提升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档次。加大服务业投入,发挥服务业引导资金的酵母作用,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发展,力争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0%左右。支持重点产业加快发展,积极发展物流、科技、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餐饮、汽车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发展农村服务业,鼓励发展节能环保、工业设计等新兴服务业。切实做好企业主辅业务分离工作。加强对载体建设“103030工程”的指导帮扶,确保10个市级服务业集聚区、30家市级重点服务业企业年营业收入(销售收入)均增长15%以上,抓好泰山千古情城、泰山科技文化产业园、岳华能源储备物流等项目建设。深化泰山区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进一步完善服务业12个重点产业、4项重点工作协调推进机制,形成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合力。四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整合旅游、文化资源,挖掘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等资源优势,依托方特欢乐世界、泰山封禅大典等旅游项目集中的有利条件,探索打造旅游文化产业集聚区,推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高起点编制《泰安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发挥泰山“龙头”带动作用,整合全市旅游项目和“吃住行游购娱”旅游要素,包装推出一批旅游线路,促进全市旅游发展的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建设和统一营销,抓好泰豪旅游文化商品城、泰山快乐驿站等旅游项目建设,提升旅游产品竞争力和吸引力。五是全面推进自主创新。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优化配置各类科技资源,引导资金、人才、技术等创新资源向企业集聚,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骨干力量。积极引导和帮助企业承担国家、省级重大科技项目,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重点抓好康平纳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和特变电工、宏康机械、宝来利来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建设。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培育一批核心专利技术、技术标准和知名品牌。加强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大与高校、科研院所的联合,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开发区园区设立园中园,建设高校创业基地。
(三)全面推进生态泰安建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强力推进节能减排。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落实好国家、省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分解落实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确保全面完成全年工作目标。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实施严格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突出抓好重点行业和企业的节能改造。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循环经济,积极发展新能源,合理调整能源布局结构和供给结构,认真组织实施《泰安市新能源示范城市发展规划》,加速建立以低碳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确保温室气体排放逐年下降。大力推进生态建设。认真实施《泰安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搞好保护自然生态治理工程,积极开展生态功能保护区、生态县、生态乡镇、生态村创建活动,加大生态修复和环境保护力度,抓好绿色低碳重点小城镇建设工作,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推进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努力打造生态泰安。
(四)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一是抓好泰城城市建设。全力推进泰城中央商务区、历史文化轴、泮河公园、时代发展线三期工程等10个重点片区开发建设,加快104国道泰安绕城西线改建工程、灵山大街东段建设工程等城市道路建设,搞好供水、供热、交通、停车场等城市配套设施建设。按照“巩固北部成果、攻克南部难点、强化常态管理、全面提升水平”的工作思路,抓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着力建设宜居泰安。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加快县域中心城市建设,扩大城区规模,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管理水平,增强综合承载能力。认真落实上级出台的推进城镇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按照小城市建设标准,突出产业特色,明确城镇功能,强化产业和人口聚集,打造一批特色明显、功能完善的经济强镇、区域重镇和文化旅游名镇。认真落实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做好农房建设和危房改造,积极稳妥推进新农村社区建设,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逐步覆盖全市城镇常住人口,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三是进一步提升县域综合实力。按照全省、全市推进县域科学发展整体提升综合实力工作会议精神要求,加强对县域科学发展工作及考核的调度督查,抓好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力争在综合实力、跨越发展、“两个同步”增幅等方面实现在全省位次的前移。四是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继续抓好对口支援新疆岳普湖县项目建设,做好扶贫协作重庆巫溪县各项工作。做好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东平县融入中原经济区和新泰市革命老区、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工作,主动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区的对接融合,积极组织参加“西洽会”、“渝洽会”、“青洽会”和“喀交会”等经贸活动,推动区域经济合作。五是抓好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改革。落实已出台的改革措施,及时研究制定新的改革举措。按照国家、省部署要求,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及财税金融、国有企业、国有林场等重点领域改革,力争在一些关键领域和重点环节上取得突破。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落实好“十二五”医改规划暨实施方案,重点做好新泰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城乡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重大传染病防控等工作,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和新农合大病保险工作,抓好附属医院综合病房楼、市精神病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泰安妇幼保健院新院等项目建设。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进一步推进社会建设。一是认真做好就业工作。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开辟就业岗位,加大就业培训力度,推进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力争新增城镇就业4.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3万人。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进一步健全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到99.2万人。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继续提高城乡低保、农村五保、孤儿保障标准,确保救助标准年均增幅不低于当地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增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到16.5万人。三是优先发展教育、文化、人口等社会事业。以实施幸福教育工程为总抓手,落实好教育行动计划,加大教育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实施好校舍安全工程,新建、改建、扩建公办幼儿园162处,幼儿入园率达到95%,全市义务教育入学率继续保持100%。完善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村文化大院、社会文化中心建设,抓好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改造升级,搞好泰安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实施好市县乡村四级全民健身工程,农村健身覆盖率达到50%以上。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努力稳定低生育水平,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全面开展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工作,目标人群覆盖率达到85%以上。四是抓好保障性住房建设。积极争取中央投资补助、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引导更多的社会资金参与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强服务指导和检查调度,确保完成省下达的建设任务。五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认真开展全国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妥善化解社会矛盾。加大“平安泰安”建设力度,毫不放松地抓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监管和各项应急管理工作,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强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努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接受市人大的监督,虚心听取市政协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作为,创新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泰安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县政府发改委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受县政府委托,我向大会书面报告新建县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xx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xx年计划执行情况
20xx年是实施“*”规划的起始之年,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之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全县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我县“*”规划确定的“跻身省十强,争当排头兵”的目标,按照“三环”经济圈布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服务业现代化,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全县经济社会继续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呈现出全面崛起的良好势头。
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预计100亿元,为计划1*.4%,比上年增长19.3%,其中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13.9%、21.5%和20.4%,三次产业比例由“十五”期末的20.9:42.6:36.5调整为18.5:44.5:37,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0亿元,为计划103.2%,增长31.7%;
财政总收入5.00亿元,为计划116.3%,增长38.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为计划117.7%,增长38.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8.46亿元,为计划105.4%,增长42.3%,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4.31亿元,为计划109.5%,增长36.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亿元,为计划101.2%,增长14.4%;
实际利用外资8300万美元,为计划103.7%,增长24.6%;
实际利用内资22.0亿元,为计划110.0%,增长24.3%;
外贸出口总额1646万美元,为计划83.4%,增长9.4%;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64元,为计划102.6%,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长13.6%;
人口出生率11.78‰,计划生育率91.51%。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执行主要情况是:
(一)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等衡量经济发展的主要指标均比上年有大幅增长,增速都超过了“*”规划的年均增长速度,特别是地区生产总值一举突破1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突破4000元,使我县综合实力得到显著增强,县域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在中部县域经济百强县中排名由第99位上升至第5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进入全省十强,我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
(二)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支柱能力日益提高。完成县域工业总产值111.6亿元,增长26.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58.02亿元,增长44.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 52.0%;实现增加值16亿元,增长31.7%,占GDp16%,拉动GDp增长3.7个百分点。工业生产产销衔接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52亿元,增长48.9%,产销率达98.5%。园区工业主导地位日益巩固和提高,园区110家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3.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 38.7 %,增长55.9%,完成工业增加值10.56亿元,实现利税3.25亿元,增长72%,完成税金11033万元,增长33.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8.7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46.3%,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6.2%。民营工业发展迅速,全县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工业产值49.3亿元,增长31.1%,占全县工业总产值44.2%;实现工业增加值14.44亿元,增长39.4%,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 45.7%。总体上看,我县工业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园区工业初步构建成为我县经济高地,民营经济日益成长为县域经济生力军。
(三)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农民收入稳步增长。今年,随着各级政府惠农政策的进一步贯彻实施和财政支农资金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县农业生产继续保持稳定发展态势。农业总产值完成30.79亿元,增长13.6%。粮食总产量11.80亿斤,增长7.9%,生猪出栏43.86万头,下降5%;家禽出笼358.05万羽,增长3.7%;牛奶产量7059吨,增长1.8%;水产品产量5.95万吨,增长2.1%。林业在完成6600亩退耕还林、昌樟公路25.8公里补植任务的基础上,完成了县境内公路绿化200余公里,同时完成退耕还林新造林5000亩,义务植树180万株,建设面积1000亩以上的精品工程三个,200亩以上油茶丰产林、苗木花卉示范基地三个。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试点村建设成绩斐然,村庄整治成效显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强,国家大型优质油菜生产基地项目已全面建设完成,新建和改造了一大批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完成了55座小㈠、小㈡型水库除险加固扫尾工程和第一批100KW以上机电泵站改造,完成山门塘建设450座,改造中低产田6万余亩,使我县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后劲进一步提高。农村经济发展使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4164元,比上年增加499元,增长13.6%。
(四)第三产业日益繁荣,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城乡市场全面繁荣,物价基本平稳。以县城为龙头的商贸业、餐饮休闲服务业和房地产业持续快速发展,一路火爆飙升,中介、物流、证券等新兴行业日益发展。随着一批高档次大规模现代服务业的涌现,标志着我县服务业在规模、档次上都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县城中心经济圈的格局已经形成并在不断拓展,其龙头作用和辐射效应日益增强。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面貌日新月异。县城老城区加快都市化改造进程,新城区现代化建设强势推进,县城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商机无限,形象提升,县城长堎先后被评为全国环境优美城镇和省级园林城市,成为南昌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县区。社会事业蓬勃发展,教育事业实施了县城中小学配套工程建设、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及教育信息化建设,全县教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完成了19个乡镇卫生院39595平方米业务用房改扩建工程,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工作顺利实施,全县已有参合农民379526人,参合率达80.2%。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欢乐周末”这种贴近大众、贴近生活的文化活动持久不衰,并日益唱响,形成品牌,聚成亮点,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显示了“欢乐周末”的活力和成功。计划生育依法行政工作强势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大大加强,全县初步形成了以最低生活保障为基础,社会互助为补充,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配套的保障和救助体系。科技、民政、广播电视等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较大发展。
20xx年我县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煤炭、电力、燃油等产品价格上涨,信贷利率走高的趋势使企业的运行成本和筹资成本提高,制约了企业发展扩张,对全县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二是工业经济总量仍然偏小,工业支柱能力还不够强。三是“三农”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农资价格和生产费用上涨,农业生产成本不断增加,使农民增收难度加大。这些困难和问题,有待于我们在新的一年里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认真加以解决。
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
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是我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黄金时期,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经济社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
一.县域经济快速增长,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四年来,全县经济快速增长,20xx年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年均增长16.2%,人均GDp达14533元,年均增长16.9%。三次产业比例由2002年的23.5:43.0:33.5调整为18.5:44.5:37,第三产业发展较快,第二产业总量增加,比重增大,第一产业比重趋向合理。
二.财政收入快速增加,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20xx年财政总收入5.00亿元,年均增长26.6%,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5亿元,年均增长23.6%;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164元,较2002年净增1657元,年均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8亿元,年均增长13.3%。
三.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大开放格局基本形成。20xx年实际利用外资8300万美元。是2002年的4.81倍,年均增长48.1%;实际利用内资22亿元,年均增长55.1%;外贸出口总额1646万美元,是2002年的7.32倍,年均增长64.5%。
四.固定资产投资提速增效,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四年是我县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的四年。城市建设和小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日新月异,新农村建设卓有成效,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20xx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到28.46亿元,是2002年的6.27倍,年均增长58.2%。
二.20xx年计划草案
20xx年是巩固和进一步发展20xx年建设成就,更好地实施“*”规划,更大步地推进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一年。做好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大开放促大开发,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以特色经济推动县域经济,着力构建“三环”格局,努力加快“四化”进程,大力打造“五个新建”,实现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跻身省十强、争当排头兵”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113.4亿元,比上年增长15%,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1.8%、18.9%、18.0%,三次产业比例为17.1:45.0:37.9。
财政总收入6亿元,增长20%,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4.21亿元,增长15.3%。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6亿元,增长25.1%。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亿元,增长22.6%。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亿元,增长11.8 %。
实际利用外资9545万美元,增长15.0%。
实际利用内资24.2亿元,增长10.0%。
外贸出口总额2100万美元,增长27.6%。
农民人均年纯收入4663元,增长12%。
个私民营经济增加值27.4亿元,增长20%。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亿元,增长16.5%。
人口出生率15.1‰,计划生育率86%。
实现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做大做强工业,快速推进工业化
突出工业核心地位,全力主攻工业。按照“工业兴县,园区兴工,项目兴园”的思路,进一步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设施齐全,配套完善,环境优美,集生产、商贸、市政、居住为一体的工业新城。加快产业集群的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着力打造一批有一定经济规模,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创立名牌产品。鼓励大企业裂变和产品扩散,鼓励中小企业为大企业提供配套服务。发展本县独特资源工业,开发创立自己新的主导产业和名牌产品。大力发展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重点的资源加工工业。优先支持和发展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市场占有率、高效率的企业。下大力气抓好工业企业的节能降耗减排。坚持“放心、放手、放胆、放开、放活”的个私民营经济发展方针,以全民创业为契机,大力发展个私民营经济,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切实抓好招商引资,提升招商引资水平,增强招商引资实效,努力促成世界200强,国内500强企业落户我县。抓好工业重点项目,着重抓好江西出版产业、德皇电缆、新昌电厂、年产2万吨速冻产品和年产3000吨藠头产品工程等重点工业项目。
(二)围绕新农村建设,加快发展现代农业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按照特色化、规模化的要求,大力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地方特色主导产业,形成特色块状农业。着重围绕都市消费和市场需求,大力发展蔬菜、花木、藠头、优质米、奶牛、家禽、水产品等优势产品,积极培植壮大有市场、有特色、有潜力的优势产业。着力建设特色农业标准化基地,实行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操作,创建农产品品牌,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和竞争力,增加农产品生产经营效益。继续扶持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走龙头连农户,农户连基地,产品精深加工,梯次升值增效的路子,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继续夯实农业基础,切实抓好12个农业重大重点项目,7个水利重大重点项目,总投资1.88亿元,在继续抓好传统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基础上,致力于农业科技创新和生态品牌创建,力争实现良种覆盖率达95%以上,国家认证无公害农产品基地3个,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企业10家,产品30个。通过这些项目和基地的建设,使我县农业具有更扎实的基础,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一个档次。
(三)做强县城中心经济圈,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按照“城内大商场,城中特色街、城郊大市场、城外大物流”的发展思路,发展、壮大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县城中心经济圈。加快发展楼宇经济,以此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金融、保险、证券、中介、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品牌店、星级宾馆、大型酒店、超市、休闲娱乐,使县城服务业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同时,要加快建设饮食、建材、文化、精品等各具特色的特色街道,努力培育1-2个商贸精品,商业亮点,使县城商贸多姿多彩、五彩缤纷。加快建设以乐化、望城组团为主体以现代物流业、仓储业、房地产业及高校园区为重点的环城工贸经济圈。继续实施“万村千乡”农家店工程,引导城区商业向农村延伸,实现我县城乡服务业全面繁荣。加快做大旅游业,着力推进“红色基地,绿色家园,金色沙漠,古色宅院,特色人文”五色旅游品牌创建工作,鼓励当地百姓依托自然山水风光建立农家园林型、景区旅游型、休闲垂钓型“农家乐”庄园,大力打造旅游亮点,快速壮大旅游经济。规范有序的发展房地产业,打造一批现代花园式居住小区,启动经济适用房建设。保护生态环境,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全面创建文明城市、卫生城市,使县城环境更美,面貌更新,品位更高,活力更强,后劲更足。
(四)全面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坚持以发展求和谐,以和谐促发展。加快城乡建设,重点实施县城市政项目21个,总投资1.77亿元,乡镇市政项目8个,总投资4232万元,交通项目9个,总投资4.6亿元。巩固九年义务教育,大力加强素质教育,健全贫困家庭子女就学扶助机制,切实保障困难家庭子女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完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继续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努力扩大医疗保险、工伤保险覆盖面,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卫生保障体系。实施就业和再就业培训,扩大就业范围,解决零就业家庭的就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制,强化对食品、药品、饮食、危险化学品和交通安全的监管,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进一步丰富人民文化生活。完善政务信息网络建设,强化政府网站窗口作用,提升我县对外形象。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经济和社会发展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县人大、县政协的指导监督下,全县人民进一步解放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开拓进取,扎实工作,求真务实,顽强拼搏,我们一定能全面完成20xx年各项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第四篇:发改委2021年工作报告总结
发改委2021年工作报告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zf正确领导下,全委上下坚持以*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考察*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进一步强化宏观研究谋划和综合服务协调的部门本职,认真履职,真抓实干,发展改革工作呈现崭新局面。
一、2021年工作开展情况。
一、注重前瞻谋划,积极发挥参谋助手职责。一是发布“十四五”规划,分析经济形势。落实国家、省、市最新规划内容、贯彻县委县zf指示精神,横向比较兄弟板块指标目标设置情况,修改完善并印发*县“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统筹全县各专项规划进度并做好衔接。紧盯国内国际最新形势,做好月度、季度经济形势分析、关键节点预测和重点领域研究。二是强化指标监测,服务高质量发展。
紧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级以上开发区考核、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各项考核指标,牵头做好指标运行监测,压实相关部门责任,推动部门板块均匀发力,把握关键节点,实现考核成绩争先进位。二、注重统筹实施,积极推进重点项目攻坚。
一是紧盯项目投资,增强发展后劲。优化考核体系,发挥考评机制的激励导向作用,会同组织部门按月开展重点项目及投资工作日常考核。坚持问题导向,分类攻坚,聚力攻坚“七未”项目,精准调度、精细服务、全过程管理,推动项目早签约落地、早开工、早竣工、早投产、早达效,预计到年底,62个“七未”项目,有效化解56个以上,化解率达90%以上。开展重点项目建设库与固定资产投资统计库的比对工作,查缺补漏、强化入库,多措并举确保应入库项目不缺不漏。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以上。二是强化项目管理,抓实项目攻坚。
制定《2021年“项目攻坚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出台了《*县重点项目综合调度机制》,对照月度节点,挂图作战,抢工期、抓进度,全力推进项目建设提速提效。预计全年,90个省市重点项目完成计划132%,超序时进度32个百分点,累计新开工项目38个,开工率118.7%,新竣工项目30个,竣工率166.7%;11个市级重点调度项目节点达标率100%。三是加强对上争取,提高项目保障。
紧跟国家、省市政策,举办了全县重点项目谋划培训会,积极做好项目谋划储备和争取工作,全年新增谋划储备项目193个,投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先后争取到*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华阳东路2号~186号住宅楼改造(配套基础设施)、裕溪河(林头段)岸线整治工程等各类上级补助资金3亿元以上。三、注重产业集聚,抓好三重一创建设。
一是加快推动战新产业发展。节能环保装备、轨道交通、高端装备制造(制冷)、新能源汽车零部件、新材料等战新产业初具规模,预计到2021年底,新增战新企业8家,战新企业数达38家,实现产值79.3亿元,同比增长22%,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3.3%。二是突出产业集聚。
围绕“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功能集全、资源集约”的思路,建立健全“一个群长工作专班、一名产业首席顾问、一个专业招商小组等”“十个一”工作机制,加快推进省级绿色智能铸造产业集群(基地)建设。预计到2021年底,集群(基地)实现产值82亿元,同比增长25%。三是大力推进“三重一创”建设。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节能环保产业基地市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组织同兴环保申报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协助海立铸造、同兴环保申报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四、注重低碳经济,推进绿色循环发展。
一是积极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积极争取各类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持续推进省级园区循环化改造。支持*三新环保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发展,有效提升我县工业固废处理与利用。二是全力推动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执行节能审查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审查率100%。加强节能降耗“双控目标”预警调控。重点对全县年耗能1000吨标煤以上的重点耗能企业实行“月统计、月监控”,并适时启动节能预警调控措施。预计2021年全县规上工业能耗强度下降6%以上。五、注重优化营商环境,狠抓安全生产。
一是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项目审批标准化及简化优化工作,进一步加强“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工作,持续减少审批事项,确保按时办结率达100%。二是强化惠企政策宣传。
组织开展政策进园入企宣讲活动,开展项目审批、资金申报等产业政策宣传工作。扎实开展企业走访调研工作,深入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与企业负责人开展一对一谈心交流,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项目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三是保障油气安全稳定供应。
充分保障民生用气,积极推进巢湖至江北产业集中区天然气干支线(*段)管网建设。加强分析研判和监控调度,准确掌握全县天然气消费情况。督促供气企业*县新奥燃气公司,通过供气设施建设、供气设备改造、应急预案制定等措施,确保全县范围内工商业、居民用气稳定供应。制定《*县油气管道保护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会同环峰镇组成联合检查组,专题开展境内仪长线石油长输管道安全大检查。六、注重民生福祉,积极推动社会事业进步。
一是抓供应,提供粮食能源保障。有序开展粮食收购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惠农政策,切实增强粮食市场保障供应能力。向县农发行争取2000万元市场化粮食收购贷款资金,组织全县国有粮食企业进行市场化粮食收购,新增15680吨县级储备粮计划,全力组织县储粮收购,确保粮食收购市场稳定,秩序井然。二是抓价格,有效调控稳定物价。
规范收费行为,组织开展各项收费清理工作。及时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清理取消城镇供水供电供气行业有关收费项目的通知》文件,明确取消收费项目,组织供电、供水、供气企业认真开展自查自纠,明确收费项目和标准,规范收费了行为。同时会同县市场监管局加强收费监管和违规收费查处工作,督促供电、供水、供气等单位认真做好政策宣传和收费公示,进一步增加收费透明度。强化价格监测,开展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积极开展“春节”、“五一”和“国庆”等节假日期间的价格监测,深入乐购玛特、天润发、安德利等超市和部分集贸市场等重要场所,密切关注粮、油、肉、蛋、蔬菜等25种重要民生商品的价格变动和供应情况,做好价格数据统计和预测预警工作。
做好商品房价格备案。加强我县房地产市场价格监管,规范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行为,依据市住建部门和发改委文件精神,严格履行商品房销售备案手续,全年共有6家开发企业进行了价格备案,共计商品住宅房价格备案1722套。
七、注重学习教育,进一步夯实党建基础。
一是坚持以学习教育为统领,抓牢政治建设不放松。旗帜鲜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年初制定了2021年党建工作计划,定期听取党建工作汇报,每月部署安排和研究党建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党建工作重难点问题。制定《县发展改革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严格落实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制度,目前共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会议14次。向全体发改党员干部发放《论中国共产党历史》、《*思想学习问答》、《中国共产党简史》等指定学习材料,开展通读活动。及时组织召开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动员部署会,制定了《*县发展改革委关于开展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的工作方案》,紧密结合党史教育,突出学做结合、查改贯通,突出全面检视、靶向纠治,与中央巡s反馈问题整改同研究、同部署,一体推进、一体落实。大力营造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为我委“十四五”开好局提供坚强作风保障,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二是坚持以严肃党的纪律为统领,抓牢反腐*败工作不手软。
委党组坚决担负起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的主体责任,形成了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股室负责人抓具体的责任体系。围绕责任落实,委党组书记和班子成员、机关各党支部书记之间及党小组组长和组员之间开展谈心谈话和党风廉政建设集体谈话,定期研究、布置、检查党风廉政工作情况,将“红红脸、出出汗”的谈心谈话成为相互提醒和组织约束的日常工作状态,全面加强纪律和作风建设,带头践行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始终坚守拒腐防变的底线。紧盯重大节日、重要节点,及时通过文件、会议、微信等形式做好廉政提醒。建立健全监督机制、阳光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廉政风险点、权力清单、防控措施、预警信息等全过程公开,进一步规范权力运行。三是坚持以意识形态为统领,抓牢思想建设不松懈。
深入抓好意识形态工作,结合我委中心工作,围绕“如何落实意识形态工作”开展研讨发言。同时,注重网络意识形态和网络工作安全,注重舆论正确引导,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进一步完善党组会、主任办公会议事规则和“三重一大”规定等各项制度,加强对重点环节和重要部位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四是坚持以效能建设为统领,抓牢作风建设不懈怠。
坚持理论学习“不放松”。精心制定了发展改革委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计划、党史教育工作方案、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工作方案,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扎实开展了理论学习、廉政警示教育等,开展研讨交流活动,班子成员通过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方式,保障学习成效。二、2022年重点工作
(一)坚持运行监测,实现经济开门红。
一是坚持月监测制度。完善“月监测、季通报、年总结”工作机制,及时开好经济运行分析会和推进会,真正抓紧每一天,盯住每一月、干好每一季,紧跟项目,抓牢环节,及时解决存在的问题。二是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总量同步追赶”的原则,找准差距,补齐短板,挖掘潜力,确保各项指标增速超过全市平均水平。(二)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加快产业集聚。
一是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节能报告审查制度,确保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报告审查率达到100%;二是切实履行职责,做好全社会节能工作,确保完成市下达的2022年能耗强度及能源消耗总量“双控”目标任务。三是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充分发挥龙头企业资源优势和带动作用,依托同兴环保、威达环保、海立精密铸造等企业,建链、补链、强链。完善“十个一”工作机制,加快省级绿色智能铸造特色产业集群(基地)建设,实现100亿级产业集群目标,确保在省、市考核中争先进位。(三)坚持项目引领,加快项目建设。
一是深入推进项目谋划编制。以保主、保急、保重为原则,围绕“十四五”规划编制,大力谋划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培育更多更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尚未立项的重点项目尽快完成立项、招标,尽快动工;已立项未建的项目,创造条件,督促项目业主动工兴建;在建的项目加快进度,尽快尽早竣工投产,使生产性项目早日成为税源项目。三是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继续对2022年储备项目进行分析论证、深度包装、编制可研、立项,落实项目主体和资金来源,按照容缺机制要求,加快前期土地、规划审批进度。四是完善项目日常调度和监管。按照“四督四保”机制,深化重点项目建设领导包保联系工作制度,县级领导牵头组织对重大建设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调度。(四)坚持统筹协调,重点工作同步推进。
一是社会信用体系。常态化报送公共信用信息,梳理分级分类监管事项领域,拓宽我县信用分级分类应用范围。加强信用惩戒及信用联合惩戒工作,认真开展信用宣传活动,大力弘扬诚信文化。二是项目谋划和资金争取。根据国家、省资金投向,围绕“两新一重”、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加大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储备和申报力度,争取更多上级资金。三是固投、其它营利性服务业入库。加大对全县固投、服务业企业摸排力度,对符合入库标准的企业加强联系,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四是做好库区移民工作。组织各镇积极做好库区移民项目前期工作,优先选择“十四五”后期扶持项目库内项目。做好库区移民的2021绩效考核工作。五是持续抓好安全生产工作。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排查原油管线、电力交叉点施工项目,包括重大工程建设、河沟清淤、土地平整等。强化电力保护安全宣传。坚持把“一法一条例”宣传贯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五)坚持理论学习,持续抓好党建工作。
一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认真抓好学史学习教育。进一步发挥党组中心组、党支部、党小组的学习主体作用,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参加干部在线和学习强国学习,引领广大党员干部创先争优,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二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
认真落实主体责任、“三会一课”制度、领导干部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切实履行“一岗2责”。落实党组成员联系支部制度,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提高党性修养,推动党内政治文化建设。三是健全党建工作制度。
紧紧围绕提高工作效能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按照“坚持一条主线、凝聚一种共识、突出一个主题、拉近一段距离”的要求,加大党建工作创新力度。做好“模范机关”创建工作,进一步将业务工作和党建工作深度融合,积极拓展党建外延、深挖品牌内涵。四是强化综合监督管理。
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和省、市、县委要求,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全面落实反腐倡廉工作各项部署,加强对党风廉政建设定期检查、定期考核,确保责任落实到岗、落实到人。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谈话提醒机制,进一步强化预警机制,完善规章制度,自觉主动接受上级党组织、市纪委派驻纪检组和群众的监督。第五篇:发改委治安综治工作报告
一、领导重视、组织健全
由于综治工作在新形势下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不同,我委把这项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加大了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股室负责人为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成员、下设办公室,并配专干一名,由办公室主任和专干负责日常工作。同时,召集系统各单位领导交流、研究、分析如何更好地开展综治工作。并成立了发改委系统综治领导小组,由我委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各单位分管综治工作领导为成员,各单位综治专干为联络员。今年以来,无一例重大刑事案件和责任事故发生,无一例越级访重复访发生,确保了发改委机关和发改委系统和谐平安、政治稳定、人心安定。
二、责任明确、制度完善
在综治工作方面,我委及系统各单位建立了严格的工作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执行一票否决,实行属地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门,管好自家的人,办好自家的事,今年“五
一、国庆、十七大”建立了昼夜二十四小时值班,并把综合治理工作作为我委及系统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评的重要内容,有计划、有研究、有部署、有检查,做到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检查督导,年终有总结表彰,以确保工作责任的全面落实,同时,建立了相应日常工作制度,如信访接待制度、法制教育、学习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零报告制度、十天一报告制度、重点人员管理制度、节假日值制度等。每个季度召开一次领导小组会,研究、分析我委及系统各单位综合治理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步工作意见。
三、学风盛兴、宣传到位
在综治工作过程中,我委和系统都十分注重学习和宣传的作用,每周五为学习日,特别是今年以来创“公众安全感满意县”,搞了一次专题教育,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同时,我委及系统都组织大家集中学习法制报,选一些与大家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发人深省的案例在一起、分析,并总结教训、使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始终贯穿于我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中,并结合“五五”普法在全系统范围内进行法制教育和社会治安条例学习,请身边的人用身边的事来教育身边的人,收到了良好的实效,并利用各种会议、墙报、板报、电话热线、横幅等载体来进行宣传教育,严防邪教的渗透,使大家自觉争做一个爱我家乡、构建和谐、遵纪守法好公民、好干部、好职工、好妻子、好学生的“五好”公众。
一年来,我委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县委、县政府、县综治委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以后还有大量的工作需要我们去改进、去做,我们坚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综治委的直接指导下,通过我们不断总结提高,对照成绩找差距,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一定能够再上新台阶,“为构建和谐平安,争创公众安全感满意县”而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