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坡村联村联户简介
邵寨镇三坡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
情况简介
三坡村紧邻镇区北面,全村共15社525户1936人,有党员77名。15个社中有纯山区社1个,半山半塬社11个,塬区社3个。耕地面积4294亩,人均耕地2.2亩,现有果园420亩。该村由于地形南北狭长达6.5公里,农户居住分散,收入以外出务工、粮食种植为主,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3692元,大部分群众相对比较贫困。该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由县委政法委、县计生局和镇政府90名干部职工联系帮扶,主要做法是:
一是强化组织,广泛宣传。为配合县上部门更好开展帮扶工作,镇上确定4名班子成员和15名干部分社包抓、联络;村上成立了由支部书记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及时反映村情户情,收集整理群众意见建议;组建了由社长组成的协调联络队,负责群众政策宣传和民意上报,为帮扶单位进村入户提供便利,为制定帮扶计划提供决策依据,为工作开展提供组织保障。同时,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与党建项目化管理、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创新年”活动紧密结合,初步确定实施“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村级阵地规范建设扫尾项目、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远程教育提升、五星党员创评和夺旗争星6个党建项目,并将党的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使两者相辅相成,互支互促。县、镇“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召开后,帮扶部门和镇、村采取上门入户、印发资料、座谈交流、以会代训等方式对“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召开党员、群众会12场次,农户座谈会6次,印发宣传资料400份,制作悬挂横幅8条、喷绘宣传标语50面,通过多渠道地宣传,营造了社会高度关注、干部倾心投入、群众普遍参与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调研,明确重点。在广泛宣传的基础上,按照支部提议、村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大会决议,过程公开、结果公开的“四议两公开”程序,经农户申请,通过对群众收入倒排,不符合条件农户剔除,初步确定贫困户154户,一榜公示后对群众反映有异议的47户作了剔除,二榜公示后对15户仍有异议的户再作了剔除,确定联系户92户,进行了三榜公示,经认真研究政策,对不符合帮扶贫困户界定标准的17户作了调整,进行了第四榜公示,最终确定联系户92户并得到群众的一致认可,明确了工作的对象。同时,经过走访、调研、分析,找准了制约三坡村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主导产业规模小、山地耕作条件差、单家独户的传统生产模式突出、“等靠要”守旧思想严重,明确了工作的主攻点。在调研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活动阵地,建立了贫困户现状调查、产业和贫困分类、民情连心卡等台账,形成整村调研报告3份,干部整理到户帮扶计划100多篇,记写民情日记500多篇,夯实了“双联”工作的底子。
三是强化创新,增强实效。通过反复调研,镇、村提出三坡村“双联”工作要以“联村联户联产业,为民富民解民难”为载体,长远要围绕临近邵寨煤矿的独特优势,建成服务煤矿二、三产业园和以食宿为主的农家乐示范村。在贫困户的脱贫致富上要坚持“靠苹果、三产强化基础,靠劳务输转、林地开发脱贫致富,靠技能培训提升素质”的思路;抓好苹果产业、劳务输转、二三产业、林地开发(林地养殖和种植)4项重点产业,成立“双联”互助合作社,协调筹集10万元建立产业发展互助基金,“双联”互助合作社发展的稳定增收项目,以基金资金为主,贫困户以100-200元小额入股,年终分红。围绕贫困户相同的耕地、林地资源基础,采取土地流转、入股、代管等方式,壮大林果产业,帮带贫困户致富。成立苹果及林下种植产业合作社,对有能力、有技术的户,扶持通过土地流转,鼓励大户承包,发展规模经营,树立示范典型;对没有劳力,缺少技术的户,通过合作社代管,确保见效;对无劳不栽的户,可通过土地入股取得效益。在劳务产业发展上,镇村对现有富余劳动力进行统计,利用各种机会,根据技能分类,组织进行专业培训,发放技能证书,镇村通过联系建立劳务基地,进行订单输出,建立流动党员党小组,有组织进行劳务输转,创建劳务品牌,有效提高劳务收入。在二、三产业发展上,依托邵寨煤矿建设,大力发展农家乐、农家旅馆等服务业,着力开发名优小吃、农特产品,以村为单位成立运输队,在商贸流通,物流运输、汽修电气等方面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和农户收入。以解决贫困群众、留守老人和妇女儿童生产生活困难为宗旨,成立以镇村社干部、党员代表为骨干的便民代办服务队,发放爱心便民服务卡,为群众提供生活需求、子女上学、医疗救助、农事务作等便民服务,义务办理医保、新农合、养老保险、惠农政策等事项。镇村计划对困难、弱势、年老群众免费进行体检,建立健康档案,提高困难群众的健康水平。广泛开展科技文化进村活动,传播和谐理念,弘扬社会风尚,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年内,三坡村计划实施旧村庄改造、村部扩建、老庄基复垦、小城镇建设4项普惠性项目,抓好“双联”行动4项重点产业。近期,已拆除旧庄基21户,村部扩建已完成图纸设计,即将动工,老庄基复垦完成了摸底和宣传,动工修建二层商住楼13栋280间。围绕春耕生产,按照“进村抓产业、入户帮增收”的要求,帮扶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开展入户劳动、惠农信息宣传、致富技能培训5次,调处民事纠纷8起,为贫困学生送去书包、字典等学习用具100多件,为贫困户投放了价值21000元的地膜、化肥等农资,帮助种植地膜玉米、蔬菜850亩,参与落实果园精细化管理,完成了拉枝、刻芽、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使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双联”行动带来的实惠。
第二篇:XX村联村联户汇报材料
XX村“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汇报材料
自今年2月22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委、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会议精神,科学谋划今后工作。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迅速推向高潮。我村的联村联户工作也在各联系单位、包村包组干部的配合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经过三个多个月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将我村三个月来的联村联户工作汇报如下:
一、XX村基本情况
XX村村下辖6个村民小组,320户,1445人。村党支部党员58名。全村总面积6825亩。2008至2011年实施中药材及马铃薯规模种植,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100 元,近年来,全村上下团结一心,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表现在: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受洋芋影响比较大,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是农村专业经济合作发展缓慢,运行不规范,在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不明显。
三是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批发零售及物流等项目资金短缺,发展设施农业、增加收入的资金不足。四是公共文化设施不够健全,文化设施的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和便利性标准差距大,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是群众的诉求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矛盾纠纷增加,不利于社
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要积极加强跟进。
六是村两委班子的领导力、执行力、团结带领力需要不断提升,工作作风需要不断改进,效能需要不断的提升。
针对我村实际情况,村党支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到了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联系我村的各个帮扶单位第一时间下村入户,了解本村、各组经济发展计划,并积极出谋划策予以支持。尤其是在我村经济文化项目发展落实方面,得到了县委、镇党委领导班子的一致关心和大力支持。多次召集各个帮扶单位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项目的可行性,最终达成共识。各帮扶单位都表示只要村上有想法、有决心、项目有可行性,他们都会竭尽全力支持我村项目实施,实现XX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联村联户”行动帮扶单位帮扶情况
我村的“联村联户”帮扶单位有中国人寿XX分公司,他们与我村联系,针对所包村组,农户家庭进行走访,了解贫困村民的家庭人口情况、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农作物耕种、禽畜养殖等相关情况,查看农户家庭的住房、生产生活用具,询问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他们表示要将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确立帮扶一家、一家脱贫致富的思想。春耕生产在即,中国人寿XX分公司代表到村民家中,了解春耕生产的困难之处,帮扶困难村民购买化肥,安排贫困户落实施肥困难。
截至目前,单位帮扶情况如下:中国人寿XX分公司为帮扶农户赠送化肥6袋.三、今后工作计划
(一)积极组织,深入宣传政策
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强化“三农”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转变干部作风的重大举措,按照镇党委要求,围绕“为民富民”目标,用好“联村联户”载体,按照“与民结对、为民解难、扶民脱贫、帮民致富”的总体思路,确保这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村、组干部做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联村联户的协调员,为民富民的引导员,矛盾纠纷的排查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带领群众进一步吃透政策,利用好政策,依靠政策促进发展,使联村联户实现活动常态化,为民富民措施化,运转协调高效化的目的。
(二)多方争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全市提出的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与联接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政策扶持,引进项目资金,完善村组道路、水电等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畜牧养殖业。加大耕地整合力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三)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
要围绕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结社村情实际,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安排,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村级便民服务厅。认真组织村组干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力争把村组矛盾就地解决,就地消化。
(四)加强文化建设,满足村民文化需要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联接单位共建,加大村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计划2-4年内建成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各组的文化活动室,完善农家书屋。建立村级篮球场、健身场,组建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五)固本强基,提高班子能力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村党总支团结、带领村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村委会的执行能力,积极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使XX村两委班子真正成为全镇村班子建设的排头兵、标杆村、示范村。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已经开展近三个月了,XX村村委会也积极与农户沟通,群众致富积极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帮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各村组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单位在与组长、农户沟通时,由于农户文化程度有限,对自身发展没有一个具体和可行的规划,单位仅仅存发放化肥等简单措施帮扶。
2、帮扶工作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
单位与村组计划不够明确,帮扶项目仅仅是送钱送物,可以说是“输血”工作,远没有达到“造血”目的。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村认真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市委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举措,抓住这个好时机,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农户抓住这次机遇,真正实现为民富民。现在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村民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村
组及帮扶单位没有详实的发展规划及帮扶计划。为了加强村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村领导决定今后多召开村民会议,加强政策宣讲和正确解读,引导村民从长远利益出发,借此次行动的力量,大力发展我村经济,提高整体实力,实现我村跨越式发展。
以上,就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我村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精神,认真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挖掘发展潜力,规范资金实用程序,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我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
第三篇:2013年村联村联户工作汇报
2013年村联村联户工作汇报
自今年2月22日,全市上下深入贯彻省委、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会议精神,科学谋划今后工作。将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迅速推向高潮。我村的联村联户工作也在各联系单位、包村包组干部的配合下有条不紊的开展起来,经过三个多个月的共同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下面将我村三个月来的联村联户工作汇报如下:
一、新城村基本情况
新城村村下辖10个村民小组,486户,1956人。村党总支部下辖4个党支部,8个党小组,有党员91名。全村总面积29.9平方公里。XX年全年完成农业增加值 1745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335 元,较上年递增18 %。全村落实农作物播种面积9426亩,其中:粮食面积5004亩(小麦2732亩、玉米2272亩),经济作物面积4458亩。
近年来,全村上下团结一心,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农民收入稳步提高,农村环境不断改善。但与各级领导的要求,与广大群众的期盼还是有一定距离的。主要表现在:
一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受洋葱影响比较大,农产品加工转化滞后,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
二是农村专业经济合作发展缓慢,运行不规范,在农民增收中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新农村项目建设资金不足。特别是农产品深加工、储藏、保鲜、批发零售及物流等项目资金短缺,发展设施农业、增加收入的资金不足。
四是公共文化设施不够健全,文化设施的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和便利性标准差距大,不能有效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的需要。
五是群众的诉求多样化、复杂化、集中化,矛盾纠纷增加,不利于社会稳定,社会管理创新要积极加强跟进。
六是村三委班子的领导力、执行力、团结带领力需要不断提升,共工作作风需要不断改进,效能不断的提升。
针对我村实际情况,村党总支积极响应省委、市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做到了宣传到位、措施到位。同时联系我村的各个帮扶单位第一时间下村入户,了解本村、各组经济发展计划,并积极出谋划策予以支持。尤其是在我村经济文化项目发展落实方面,得到了市委统战部曾俊礼主席、区委、镇党委领导班子的一致关心和大力支持。多次召集各个帮扶单位召开座谈会,共同探讨项目的可行性,最终达成共识。各帮扶单位都表示只要村上有想法、有决心、项目有可行性,他们都会竭尽全力支持我村项目实施,实现新城村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联村联户”行动帮扶单位帮扶情况 我村的“联村联户”帮扶单位有嘉峪关市委统战部、运管局、人社局群体干部、银监会嘉峪关分局、质监局、中华联合财险嘉峪关分公司、气象局、平安保险嘉峪关分公司、安监局、嘉峪关市建设街道办事处、工商联及民宗委等10家单位,他们及时与我村联系,针对所包村组,农户家庭进行走访,了解贫困村民的家庭人口情况、主要经济收入来源、子女上学、看病就医、农作物耕种、禽畜养殖等相关情况,查看农户家庭的住房、生产生活用具,询问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各单位表示要将情况进行汇总梳理,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帮扶方案,确立帮扶一家、一家脱贫致富的思想。尤其是近期,春耕生产在即,部分单位来到村民家中,了解春耕生产的困难之处,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帮扶困难村民进行春耕生产。
截至目前,单位帮扶情况如下:嘉峪关市运管局为每户帮扶农户赠送化肥2袋,并为一组打井给予了5万元现金支持;人社局全体干部为每户帮扶农户赠送化肥2袋;银监会嘉峪关分局实地考察村组情况,为全组每户农户赠送1袋化肥;质监局、中华联合财险嘉峪关分公司质监局为40户农民每户赠送3袋化肥;中华联合财险嘉峪关分公司为8户农民每户赠送3袋化肥;气象局调查五组村民具体情况,为15户农民每户赠送化肥两袋;工商联已筹备为九组农户搭建10座网式大棚,并帮助村民修建房屋;民宗委全体干部调研十组村民具体情况,为村民15户村民送去每户一套夏凉被。统战部调研新城村整体项目,为新城村村委会捐赠33台计算机。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以来,各帮扶单位还为新城村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等,已为我村发展带来了充足动力,更为春耕生产的有序进行,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今后工作计划
(一)积极组织,深入宣传政策
把“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作为强化“三农”工作、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转变干部作风的重大举措,按照镇党委要求,围绕“为民富民”目标,用好“联村联户”载体,按照“与民结对、为民解难、扶民脱贫、帮民致富”的总体思路,确保这项行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村、组干部做为党的政策的宣传员,联村联户的协调员,为民富民的引导员,矛盾纠纷的排查员,社情民意的信息员。加强政策宣传教育,带领群众进一步吃透政策,利用好政策,依靠政策促进发展,使联村联户实现活动常态化,为民富民措施化,运转协调高效化的目的。
(二)多方争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按照全市提出的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要求,加强与联接单位的沟通与联系,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支持与政策扶持,引进项目资金,完善村组道路、水电等基础建设,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现代畜牧养殖业。加大耕地整合力度,提高耕地的利用率,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1到3年内年计划整理盐碱地6000亩。重点打造六大产业基地,即高产粮食生产基地,绿色蔬菜生产基地、特色制种生产基地,优质洋葱生产基地、优质枸杞生产基地和肉禽蛋奶生产基地。
1.2012年初步建成高产粮食生产基地。加大高产粮食品种的引进,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力争高产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3500亩。
2.绿色蔬菜生产基地。今年重点抓好现有日光温室的改造升级,加大大田蔬菜的种植,力争蔬菜生产基地3年内面积达到1000亩。
3.特色制种生产基地。加强与各地区种子部门和科研院校的合作,引进新的项目和品种,大力发展甜叶菊、甜椒等高效制种,2012年力争高效制种面积达到1000亩。落实高效网式制种120座。
4.优质洋葱生产基地。充分发挥洋葱专业合作社在引领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渠道,切实提高洋葱的品质,优质洋葱种植面积稳定在3000亩。
5.优质枸杞生产基地。计划引进枸杞新品种,种植面积600亩,2012年计划基本完成基地水、电、路、渠、林等基础设施建设。
6.肉禽蛋奶生产基地。以规模养殖户为抓手,加大畜禽品种结构调整力度,抓好暖棚养畜和畜禽品种改良工作,计划在2013年建成万头鸡场1个,培育养殖专业户达到100户。
7.要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计划2013年引进一些优势、特色项目,开展农产品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一要抓好现有保鲜蔬菜库改建,安装制冷设备,改建后全年保鲜,可促使村民灵活地选择农产品的销售时间。已和山东德尔佳公司商谈合作事宜,预计投资1000万元,开发建设农产品保鲜加工厂,完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运行和管理,促进农产品的流通,把农产品转化为商品,提高农产品市场占有率。
(三)创新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和谐。要围绕全市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结社村情实际,按照镇党委、镇政府的工作安排,加强基础建设,完善村级便民服务厅。认真组织村组干部,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活动,力争把村组矛盾就地解决,就地消化。
四)加强文化建设,满足村民文化需要
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强联接单位共建,加大村组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计划2-4年内建成村文化活动中心和各组的文化活动室,完善农家书屋。建立村级篮球场、健身场,组建村级文化活动队伍,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体性文化活动。
(五)固本强基,提高班子能力
结合“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组织组织建设年活动,不断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增强村党总支团结、带领村民发展的能力,不断提高村委会的执行能力,积极完善村务监督委员会的职能,使新城村三委班子真正成为全镇村班子建设的排头兵、标杆村、示范村。
四、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打算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已经开展近三个月了,这期间,我村在各级单位的支持下确实取得了一些发展,作为联村单位与农户交流的桥梁,新城村村委会也积极与农户沟通,群众致富积极性也有了进一步提高。但是,帮扶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1、各村组没有明确的发展规划。
个别单位在与组长、农户沟通时,由于农户文化程度有限,对自身发展没有一个具体和可行的规划,导致单位想真正做点帮助村民致富的事,但无从下手,只能从发放化肥解决村民春耕应急入手。
2、帮扶工作处在初级阶段,没有实质性进展。
各单位与村组计划不够明确,帮扶项目仅仅是送钱送物,可以说是“输血”工作,远没有达到“造血”目的。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村认真讨论,找出问题的根源。最后大家一致认为,“联村联户、为民富民”是省委、市委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好举措,抓住这个好时机,关键在于怎样引导农户抓住这次机遇,真正实现为民富民。现在出现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村民文化水平低,素质不高、村组及帮扶单位没有详实的发展规划及帮扶计划。为了加强村组经济、社会、文化等的发展,村领导决定今后多召开村民会议,加强政策宣讲和正确解读,引导村民从长远利益出发,借此次行动的力量,大力发展我村经济,提高整体实力,实现我村跨越式发展。
以上,就是“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我村将继续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精神,认真提高思想认识、充分挖掘发展潜力,规范资金实用程序,尽快实现跨越式发展,为把我村建设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努力。
第四篇:村联村联户行动典型材料
育产业 夯基础 抓示范 促发展
——新添堡回族乡道口村扎实推进双联行动
道口村位于会宁县城以南8公里处,是一个纯回民村,省道207线横穿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比较明显。全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369户1848人,其中贫困户174户777人,耕地面积8857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945元。
双联行动开展以来,在各级领导和联系单位的全力帮扶下,道口村紧紧围绕双联行动“六大任务”,立足实际,提出了“培育三大产业、夯实两个基础、打造一个示范、促进和谐发展”的发展思路和2017年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的奋斗目标,为扎实推进双联行动指明了方向。
一、培育三大产业
道口村毗邻县城,农业生产基础条件较好,当地回族群众素有经商务工和种草养畜的传统。市县乡帮扶单位依托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把培育产业作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着力在三大产业上下功夫。一抓种植业:以发展草产业和地膜玉米产业为主,间作其他经济作物,全村种植紫花苜蓿5500多亩;今年已种植全膜双垄沟播玉米4000多亩,人均2亩多。二抓养殖业:草产业和地膜玉米的连续发展有效解决养殖业的饲草料问题,目前,全村牛饲养量达2000多头,羊饲养量达2600多只,预计养殖业收入人均可达1200多元。三抓劳务经济:全村劳务输出总量接近500人(次),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初步形成了北摆的装卸队,南摆的务工队,下坝的运输队,郭家的黄包车队,走出了一条别具特色的劳务输出路子。
二、夯实两个基础
一是结合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重点在强基固本上做文章。市上帮扶领导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张得珍先后多次深入道口村指导、点评创先争优活动和基层党建工作,指导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工作制度、整合党建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广泛开展“五个一”联村活动,即:建好一个支部班子、抓好一支党员队伍、理清一条发展思路、开辟一条增收门路、解决一批突出问题。通过“五个一”联村活动,加强了基层党组织建设,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基础。二是把项目建设作为单位联村的主要抓手,积极争取项目。今年以来,在市县乡各级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支持下,已完成建设项目3个,完成投资75万元。①通过积极争取小额信贷资金,在全村新发展5头以上基础母牛养殖户50户,完成投资50万元。②在川口组建成肉牛养殖示范组一处,完成投资15万元。③在北摆组建成千亩优质苜蓿示范片1处,完成投资10万元。列入全乡项目库项目6项,预算投资405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将极大的改善全村的基础设施条件,为脱贫致富提供基础保障。
三、打造一个示范
紧紧围绕把道口村打造成全县的肉牛养殖示范村的目标,大力发展肉牛养殖,使肉牛养殖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40%以上。一是加强养殖培训。道口村肉牛养殖协会依托远程教育平台和农家书屋,建立了肉牛养殖培训站,为全村养殖农户提供养殖信息和培训服务,不断提高了群众的养殖技术。二是发展养殖规模。今年,通过积极争取小额信贷资金在全村发展5头以上肉牛规模养殖户50户,建成百头肉牛养殖场一处,力争到2017年户均牛饲养量达到10头以上。三是培育专业养殖组。把培育专业养殖组作为打造示范的基础,今年重点在道口村川口组扶持发展肉牛养殖,全组15户78人,牛饲养量达到160头,实现户均10头以上。
四、促进和谐发展
稳定作是民族乡的头等大事,也是促进和谐发展的前提。市县乡各级帮扶干部经常驻村蹲点深入到村组,利用重大节日,进行走访慰问活动和“三个离不开”、“三热爱”、“四维护”宣传教育活动,沟通思想、了解情况,及时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为全村社会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各级帮扶干部通过驻村蹲点共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5起,调处率达100%,群众满意率达98%以上。(全村共确定帮扶单位4个,帮扶干部17人,帮扶贫困户19户,其中确定市直帮联单位1个,帮扶干部4人,县直帮联单位2个,帮扶干部10人,乡直帮联单位1个,帮扶干部3人。)
第五篇:韩庄村联村联户工作汇报材料
红川镇韩庄村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汇报
韩庄村地处红川镇南部,辖6个村民小组,全村304户1169人,土地面积2791亩。韩庄村以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以及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了绿缘牧业公司、鑫科园艺示范场、惠发金银花种植基地、金塔面粉厂等四家农字号企业落户,同时韩庄村生猪养殖贩运、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初具规模。近年来,韩庄村通过新农村建设、灾后重建维修等,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村内道路、文化广场等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自来水、沼气、太阳灶、有线电视、电话、网络设施等覆盖全村,初步形成了经济繁荣、设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新气象。在今年“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开展过程中,主要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不妥之处,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一是访民情,强化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开展过程中,韩庄村以创建县级环境卫生示范点为契机,党员干部率先带头,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到村社一线、在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向群众宣传当前开展的全县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在韩庄村已成立的环卫队基础上,细化工作方法确定了由一名村干部具体负责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同时召开群众代表大会,以一事一议的方式制定了环境卫生检查办法,做到 “庭院内外一个样、有检查和没有检查一个样”,创新载体进行环境卫生整 洁好家庭评比,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自觉自愿维护公共设施以及公共环境卫生。
二是解民忧,促进农户拓宽增收方式。全体党员干部能够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深入宣传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根据韩庄村特色产业的发展,计划通过惠丰金银花科技示范园、鑫科园艺种植示范场,引导群众以“基地+农户”的模式栽植树形金银花、绿化苗木,辐射带动韩庄、席坪两个村180余户群众调整传统种植模式,引导农户调整产业结构,帮助拓宽致富渠道,促进农户拓宽增收方式。制定出了切实可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实实在在的脱贫方案,有力地促进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增强了工作开展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树立了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是促和谐,全力维护社会稳定。针对近年来群众矛盾纠纷易发的实际情况,韩庄村党员干部能够深入群众中宣传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强农惠农措施,全心全意促排查、促调解,争取做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具体做法是制定村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提高村民素质。韩庄村一直把对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们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同时创新载体,精心举办开展了评选“教子有方父母”、“孝敬公婆好儿媳”、“环 境卫生整洁好家庭”活动一些村民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促进农村社会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当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工作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是与工作的目标要求和兄弟乡镇工作的开展还具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将进一步按照“党员干部受教育、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引导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及时解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切实推动重点工作任务的落实。
二0一二年六月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