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路桥区商务局2013工作总结及2014思路
路桥区商务局2013年工作总结与2014年思路
2013年,全球经济持续低迷,国际市场需求下滑,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商务工作面临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在严峻的形势面前,全区商务系统认真贯彻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任务要求,紧紧围绕年度各项目标,知难而进,自加压力,努力推进路桥商务工作全面发展。
一、2013年商务运行基本情况
1、国内贸易稳步发展: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显疲态。2013年,我区共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1.42亿元,同比增5.4%。专业市场成交平稳。全区78家经工商登记年检的商品交易市场实现市场成交额422.747亿元,同比增长4.73%。其中53家消费品市场实现成交额205.5亿元,同比下降0.11%。23家生产资料市场实现成交额217.24亿元,同比增长9.77%。
2、外贸出口先抑后扬:总体来看,今年我区的外贸出口呈现逐月回升的良好态势。2013年,全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33.88亿美元,同比增2.77%,居全市第3位。其中出口19.43亿美元,同比增13.18%;进口14.45亿美元,同比减8.55%,进出口额均居全市首位。
3、招商选资不容乐观:由于受国际直接投资增长乏力及我区土地资源等要素严重不足的影响,制约了新企业的引进,也束缚了老企业的发展。加上外资优惠政策基本取消,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外商投资的积极性。2013年,我区实际利用外资2894.57 万美元,引进高新技术项目1个。
4、重点工程顺利推进:台州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工程建设今年投资达10480万元,完成年度投资计划的131%,超额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累计已完成1.5亿。粮食交易区主体工程已结顶,粮食储备区二幢仓库已结顶。中心粮库二期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已正式开工建设。
5、粮油购销保障有力:2013年,通过实施订单农业,大力开展产销协作,确保全区储备粮按质、足额、及时到位。积极开展储备粮油的轮换,强力推行科学保粮技术,确保粮油储备安全。“星级”粮库建设已基本准备就绪。积极组织粮源投放市场,严格标准做好军粮供应和服务。狠抓粮油质量监管,逐步实现粮油抽样检测经常化,确保购销粮油有质量保证。成功地创建台州市网上粮食市场。
二、2013年商务(粮食)重点工作
(一)商贸工作有序推进
1、商贸设施建设稳步推进。今年我区的路桥建筑装饰城二期工程、路桥生活资料市场(一期)、台州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世贸中心、欧雅生活广场(欧雅兰庭)、方林二手车扩建等10个项目被列为2013年市级商贸设施建设重点商贸项目。据统计,全区市级重点商贸项目计划年内完成投资8.1亿元。路桥生活资料市场(一期)已完成投资4.5个亿,市场部分工程桩基施工,目前已完成1082根,占总数的24.5%。建筑装饰城二期工程正在进行商业主楼施工,全年完成投资额5个多亿,占年度计划的146%。欧雅生活广场、欧雅兰庭、路桥建筑五金批发市场改造项目等完成年度计划的半量。台州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项目进展顺利,全 年完成投资额10480万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30%,累计已完成1.5亿。粮食交易区主体工程已结顶,粮食储备区二幢仓库已结顶。中心粮库二期的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完成,已正式开工建设。
2、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建设顺利。大力推进农商通建设,在全市率先完成全区四个乡镇149个行政村的178个网点的农商通布点工作。“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深入实施,在3个行政村新设立了华联供销连锁便利店,将28个网点关闭的行政村重新设点,截至年底全区共有287个行政村设立了连锁便利店,覆盖率达100%。
3、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发展良好。深入调查我区电子商务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积极发动传统制造企业和商贸企业应用电子商务开拓市场,重点支持电子商务新型业态在我区的推广与应用,初步拟好《路桥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以及《路桥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20)》。粮食电子商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台州网上粮食市场于5月28日成功上线运行,实现了粮食交易线下线上相结合。通过浙江省电子商务统计监测系统对我区电子商务企业进行数据统计,为我区电子商务政策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持。8月21日举办了台州首届网商节暨电子商务与网货展览会,营造了浓厚的电子商务氛围,将台州的电商形象推向全国。
4、商贸流通行业得到有效管理。加强对餐饮、石油、再生资源、散装水泥、传统百货业等行业的日常监管工作,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做好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管理工作,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做好对商务部重点流通监测系统、省生活必需品管理平台15家企业的报送工作。对23家商贸典型企业进行数据统计,及 时、准确、客观、全面地掌握商贸流通业基本情况和发展趋势。完成9家再生资源企业统计上报工作。开展商贸项目招商引资工作,建立商贸项目库,并进行动态管理。对市50强商贸企业建立数据库,及时掌握企业发展情况。对商贸典型企业、散装水泥行业、石油经营企业进行了经济运行分析。
(二)肉食品安全得到加强
1、加强生猪肉品的市场供应工作。进一步强化了对定点屠宰企业的监管,督促其严格按照生猪屠宰操作规程生产,做到检验检疫与屠宰同步进行。为确保肉品质量,加强了对生猪宰前检疫、宰后检验和瘦肉精检测监督检查工作。全年共屠宰加工生猪122822头,瘦肉精检测5885头,抽检率4.79%,无害化处理病害生猪折合头数793头,有问题脏器53491公斤,保证了出场的肉品安全可靠。加强生猪屠宰活动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开展屠宰场“三率”检查,即监控安装使用率、台帐使用率、两证两章使用率,检查屠宰环节是否符合操作规程、台帐记录是否健全、检验检疫是否到位、内部管理是否落实等。对在工作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出,督促改正。完成了定点屠宰场备案管理资料上报工作。
2、加强食品安全工作。落实国家、省有关行业发展规划、审核换证、肉品跨区市流通备案登记工作。制订了菜篮子“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实施方案、生猪夏季专项行动方案、食品安全监管计划,明确了各职能科室的工作任务和职责。落实了1.4万头生猪应急储备计划,签订了储备合同。与生产贩运大户和销售大户签订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
3、严厉打击生猪私屠滥宰。在巩固去年开展私屠滥宰集中行动成果的基础上,以提升肉品品质为目标,继续加强定点屠宰秩序的维护。多次与工商、街道等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全年共组织行政执法62次,出动执法人员290余人,查处违反定点屠宰行为12起,取缔私屠滥宰窝点3家,没收非法生猪产品24头,非法生猪产品2558斤,案值10万余元,全部做无害化处理。同时配合各职能部门,积极开展2013夏季肉食品专项整治、强网清源、多城同创食品安全周报、行政处罚结果公开等工作。
(三)粮食工作扎实推进
1、大力抓好粮食收购工作。以稳定粮食生产能力、保障粮农增收为出发点,大力实施“订单粮食”,全区共收购本地“订单粮食”5994吨,完成订单粮食的105%;回收粮食预购定金130万元,回收率达100%,“订单粮食”政策兑现率100%。创新订单粮食收购资金结算方式,今年收购资金的支付基本上实现一卡通非现金结算,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还地完善和深化对农户的服务,印制了专门的宣传资料发放到农户,上门宣传党和政府的农业农村政策、上门签订粮食订单、上门指导粮食生产和保管技术。早稻入库专设5个固定收购点,还实行上门预约收购,全面采取并规范粮食收购机械自动化、一条龙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农户。经问卷调查粮农售粮满意度达100%。
2、积极落实粮食安全责任制。加大粮食责任、指标落实的工作力度和措施,2013年粮食储备保持1.8万吨,成品粮和晚稻米均按要求全面落实到位。签订应急粮油供应点13个,落实150吨稻谷日加工能力,落实应急成品粮800吨,并及时修订应急预案。做好粮食市场供需调查和和价格实时监测预警,及时掌 握粮食动态信息,2013年我区未发生粮价暴涨、断供和抢购粮食等现象。粮食责任制考核任务今年有望全面完成。
3、严格做好储备粮油监管。年初与财政等部门及时做好储备轮换计划,落实储备粮油的品种、数量和质量,严格按照《浙江省储备粮管理办法》指导企业组织粮油轮换,监督开展储备粮油进出库质量、品质检验、检测。每季组织“一符四无”粮仓检查和鉴定。在全区推广应用了密闭机械通风、低温储粮、环流熏蒸、粮情测控等四大储粮新技术,加强与河南工业大学开展校企合作,粮食储藏科技创新成果得到推广和和应用。5月13日,专门推广邀请河南工业大学储粮害虫防治专家王殿轩教授来收储公司作了“绿色储粮技术与管理”的讲座,对全区保粮人员进行了一次保粮理念和技术的再教育。认真地对照国家粮食库存检查暂行办法在3月底对全区粮食库存进行全面清查,路桥区储备粮油真正达到“数量准确、质量良好、储存安全”。全面开展粮食行业安全生产“百日行动”,细致查找安全隐患,逐一落实整改措施,并跟踪督查整改。进“星级”粮库准备工作就绪,目前已完成了完善了软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资料的准备,等待着省级主管部门的验收。
4、深化开展军供服务。我们始终坚持“以兵为本,服务部队”的宗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军粮供应政策,不断加强与部队合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做好军粮供应工作的新途径,进一步强化军供管理,优化粮油供应结构,强化质量检测,深化军地交流,较好地满足了部队官兵的生活需要。严格保证军粮粮源稳定、质量可靠,今年在军供站对军粮在逐批次进行质量检测的基础上,我们还按季对军粮质量进行抽查,抽查结果全部合格,军粮供应没有发生一起质量不合格事件。大力探索军供服务,今年“八一” 前,投入近30万元,对军供站门店进行扩容,并改造成有较大规模的军供精品超市,也成全省一流的、标准化的军供粮站。扩大了服务内容,并以送粮上门、预约服务等方式,赢得了广大官兵的好评,同时也营造了“双拥”工作新气象。
5、创新建成网上市场。与中国网上粮食交易市场开展合作,组建台州市网上粮食市场,于5月20日正式开网接受交易业务。通过上下艰苦的努力,网上交易业务渠道逐步拓宽,影响力也增强。全年共完成网上交易44个场次,销售粮油37302吨,成交金额9856.96万元,大大超出今年的预期目标。
(四)对外贸易实力稳步增强
1、大力开拓国际市场。积极组织企业参加境内外重要展会,先后参加113届、114届广交会、第23届华交会和第11届消博会等展会。8月份和10月份通过组团参展方式,分别组织行业内外贸企业参加2013浙江出口商品(厄瓜多尔)展览会(以植保机械为主)和意大利米兰国际摩托车展览会。不断创新参展促展工作机制,今年3月份我们与香港贸易发展局合作举办了“透过香港,走向国际”路桥区开放型经济发展研讨会,介绍了香港在贸易融资、企业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的成熟经验和做法,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拓展海外市场,并在会后力促香港东亚银行对接我区出口企业,搭建贸易融资平台。积极为企业争取秋季广交会临时品牌性展位,调整优化一般性展位的结构,为推动我区外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展示平台。第114届广交会我区有摊位181个,其中品牌性展位88个,一期展位占全市一期展位总数达20%。
2、加快实施质量提升战略。积极申报国家级出口机动车质量安全示范区,与市商检局合作对我区2家汽车整车和9家摩托车整车企业进行分类监督检查,联合区经信局开展对32家摩托车零配件企业分类评定工作,评定一类企业5家,二类企业16家。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市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建成后将为我区机动车出口企业提供降低抽检率、减免费用等优惠政策。目前已完成各项创建推进工作,准备迎接国家质检总局的验收。积极帮助企业申报省、市两级出口名牌,今年新增5家市级出口名牌。截止2013年,全区共有省级出口名牌15家、市级出口名牌25家。
3、加强服务质量,营造外贸发展良好环境。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市、区各级外经贸补助资金,全年共兑现2012年度各级资金补助1770.41万元人民币。二是积极开展调研和政策宣讲工作。通过走访企业听取建议和意见,有针对性地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重视外贸业务培训和政策宣讲,举办面向全区外贸企业的政策宣讲会,邀请海关、商检等涉外部门讲解新政策,宣传各级外贸扶持政策。三是实施出口回归工程。引导在外出口企业回归路桥出口,并提供全方位服务,帮助回归企业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力助企业尽快实现自营出口。今年新增出口实绩企业22家。重点对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分公司回归我区出口做了大量前期工作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目前该公司已成立进出口公司,获得汽车出口资质,预计年底前可正式实现出口。四是积极开展“阳光工程”工作。我们于5月份制定了《路桥区商务局展会展位 8 阳光分配实施方案》,公开广交会展位分配政策依据、申报程序和分配结果,并将广交会(自2013年第114届广交会始)展位安排方案和安排结果在路桥区“阳光工程”网站和路桥区商务局网站对外贸易专栏公示,接受社会监督,规范参展秩序。五是完善外贸运行监测分析工作。我们主动向省厅申报建立县级外经贸运行调查行业监测点,将外贸监测代表性企业数量从11家增加到80家,进一步提高外贸运行分析的前瞻性和权威性。六是优化贸易模式。今年争取新增海关A类企业16家,并争取实现AA类企业零突破。同时加大贸易预警与救济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企业实现产品多元化和市场多元化,尽可能减少风险。七是重视与企业的沟通,建立了外贸QQ群工作交流平台,将全区200多家外贸企业纳入平台中,及时发布有关政策、信息,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五)招商选资工作扎实开展
1、组织企业参加第十五届浙洽会、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及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等经贸活动,积极参与境内外各项引资活动,争取吸引更多更优外资进入路桥。收集更新市级重点招商项目库,推出20个重点对外招商项目,涉及基础设施、农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
2、深入镇(街道)、重点企业认真调研、摸排,修订完善了外资政策,对符合条件的重大外资项目实行“一事一议”,并建立区领导跟踪联系制度,力争项目早日落地。
另外,我局认真开展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及诚信体系建设,信访、综治、成品油、拍卖、典当等工作也取得较好成效。
三、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做好2014年商务(粮食)工作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商务工作也面临诸多的考验。当前,全区商务发展面临的总体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外贸出口保持较快增长仍面临诸多困难。全球经济复苏缓慢,贸易活动仍未恢复金融危机前的水平;出口企业转型尚需时日;引进外资缺乏持续性;我区商贸业的影响力在不断弱化,重振雄风措施不力,办法不多。国内消费影响因素错综复杂。扩大消费虽上升为国家战略,但政策效应一时难以显现;补贴政策陆续退出,新政未有明显成效;缺乏拉动强的热点,市场难以快速提振;居民消费信心依然不足,消费环境有待优化,我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近年一直回落,粮食储备规模偏小等等制约我区商务粮食发展,前进道路并不平坦。
2014年,区商务(粮食)工作的总要求和工作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为契机,坚持科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统筹内外市场,优化商务环境,大力推进消费、外贸方式的转变,努力实现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6%,外贸自营出口增长8%,实际到位外资3650万美元,境外投资额500万美元,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建成营业。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抓消费增长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消费发展层次。
1、大力推进现代商贸设施建设。进一步提高商贸设施建设的层次水平,不断改善购物环境,刺激消费。一是跟踪重点商贸项目建设,积极研究解决项目建设中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二是做重点商贸项目的储备。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 10 式、优化产业结构为导向,大力推进城市综合体、大卖场、专业市场、特色街区建设,着力谋划和储备一批事关全局的投资规模大、产业关联度高、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为我区经济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三是继续深化“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完善农村连锁便利店布局。积极开展现代商贸服务示范镇和农村现代商贸服务示范村活动,积极推进镇(街道)商贸服务中心建设。
2、大力发展新的营销方式。一是大力发展总代理、总经销、企业直销等现代营销方式,提高消费。二是把连锁经营,集中配送作为引导方向,构建快速高效的商品流通网络。三是通过半节、办展、办会等措施,搭建扩大内需、拉动消费的平台。重点培育、扶持一批特色鲜明、主题突出、专业性强并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品牌展会。鼓励和支持已有的品牌展会做大做强;重点打造和扶持专业化的地方品牌展会;积极组织大型“购物节”、“促销节”等商务活动,支持零售企业开展优惠让利促销活动,营造节庆氛围,延长营业时间,促进商品销售
3、大力推进市场放心工程。加强菜篮子市场供应管理,积极扶持和培育可调控蔬菜基地。加强生猪屠宰和肉品流通管理,继续做好生猪定点屠宰管理,进一步强化定点屠宰环节的管理,加大日常监管力度,确保肉品质量的安全。建立健全商务综合执法联动机制,严厉打击私屠滥宰、制售病害肉、商业欺诈等不法行为。继续调整、完善生猪储备管理,完善生猪应急供应源,加强政府储备物资管理保障应急供应。
(二)抓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提高外贸发展水平。
1、不断加强国际市场拓展。继续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把 11 开拓国际市场当做外贸工作的首要任务。重点组织企业赴波兰照明展、美国五金展、科隆摩托车展、巴西五金建材展等。继续壮大出口队伍,引导企业回归本地出口,指导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力争全年新增出口实绩企业30家。
2、不断优化贸易模式。把对外贸易促进工作从重“量”转向“量质”并重。加快改变当前以价格竞争和规模扩张为主的贸易模式,增强企业在品牌、销售、创新等核心竞争力构成要素上的实力,实现贸易模式的转变。充分发挥国家级机动车质量安全示范区作用,提升我区出口机动车总体质量安全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争取齐合天地进口平台列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摩托车试验检测平台列入国家级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利用进口有利时机,鼓励企业引进关键设备、先进技术和新型材料,通过“机器换人”实现减员效果,鼓励企业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精、尖、新产品出口。完善省市出口名牌体系建设,提高我区自主产品出口比重。
3、不断优化外贸服务。积极搭建各种信息平台,通过短信、网站和QQ群等多种形式及时公布各类对外贸易方针、政策的最新动态,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强化公平贸易体系建设,做好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外贸企业的三方联动,充分发挥省级机车行业对外贸易预警示范点对我区外贸企业的作用,加强对我区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风险预警工作,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和贸易壁垒。引导企业用足用活外贸扶持政策,出台《路桥区小微出口企业整体参加出口信用保险实施方案》,进一步帮助小微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三)抓粮食调控方式转变,不断提高粮食安全保障。
1、进一步强化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加强粮食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粮食调控协调机制和安全责任考核办法。及早谋划储备粮油的轮换计划。继续优化储备粮品种结构。开展科学保量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严格储备粮食年限和质量“双控”措施。推进职能粮库建设,全面提升粮食仓储科学管理。开展粮食人文化建设活动,做好全省粮食文化专场会的各项准备工作。进一步加强粮食市场与粮油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情况。完善粮食迎接网点和加工企业。继续加强产销合作,掌握粮源,主动应对我区粮食产需不足的局面,确保供需平衡。创新订单粮食签订和收购方式,开展收购款非现金结算试点、订单粮食质押贷款试点等工作,完善并规范粮食收购机械化、一条龙服务。
2、进一步做好军粮供应工作。完善军粮供应,严把军粮进货关,建立军粮供应档案,强化军粮质量检测;定期走访部队,及时了解部队对军粮供应和服务情况的新需求,不断提高服务水平,确保军粮来源稳定、质量保障、供应及时。开展军粮供应站标准化建设,不断优化军粮供应环境。
3、进一步推进粮食基础设施和网上粮食市场建设。台州市粮食储备配送中心建设工程力争在2014年全面完成,同时做好招商工作,争取在2014年下半年开业营业。中心粮食二期建设确保在2014年底基本建成。做好对网上粮食市场的宣传和服务,及时掌握粮油入市信息,不断拓展网上粮食市场的覆盖面。
(四)抓电子商务新型业态,不断提高电子商务在我区的普及。
把电子商务工作作为当前一项紧迫的任务,全面开展电子商 13 务“进企业、进市场、进农村(社区)”活动。积极探索跨境电子商务在我区的应用。
1、强化龙头示范引领作用。一是开展电子商务示范企业、示范市场、示范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发挥示范效应。二是加快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建设。结合我区产业特色,建设路桥区电子商务产业园,进一步整合仓储与物流资源。三是鼓励发展“台州商城网”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效整合电商软件开发、网店建设、仓储物理、营销推广、售后服务和代运营等电子商务服务资源,为广泛开展电子商务提供一站式服务。
2、强化规划政策导向作用。一是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制定《路桥区电子商务发展规划(2013-2020)》。二是出台强有力的扶持政策,出台《路桥区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扶持政策》,加大财政税收支持,努力落实土地金融等资源要素保障。三是开展人才培训。根据电子商务进企业、进市场、进农村(社区)的要求,针对市场经营户、生产企业特别是日用工业品生产企业开展各类培训,培育网商人才,壮大网商队伍,实现传统销售向线上、线下两栖模式发展。
(五)抓投资合作方式转变,不断提高投资合作水平。
1、加强招商选资工作。紧盯目前意向洽谈项目,突出招商选资重点,着重在金属生产也、汽车摩托车整车及零配件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现代农业等领悟招引项目,不断优化投资项目库和客户库。调整优化外资结构。一把利用外资的重点从引进资金,转向有选择地引进关键技术、高级人才和销售渠道上来,强化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向高附加值、品牌化、绿色化方向发 14 展。因地制宜,创新深化引资方式,做深做透“零土地”招商。鼓励已投产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引导推动外资企业利润再投资、股权并购、境外人民币投资、向外方股东借款等方式,不断创新和提高引资水平。
2、加强外经合作工作。鼓励企业开展跨境并购、境外上市,在资源开发、技术研发和服务贸易等领悟加强投资合作。鼓励优势企业利用并购、参股等方式获取境外营销网络、研发机构、生产技术和成熟品牌等使用资源,提升企业跨国经营能力。积极推进企业的境外营销网络建设,引导外经贸企业加快市场营销布点,整合境外营销资源建立自主性国际营销网络和售后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境外投资和经济合作信息的收集、发布机制,强化境外安全风险预警信号的通报、共享和应急处理工作。
此外,我局将继续做好“多城同创”、安全生产、打非治违及诚信体系建设、信访、综治、成品油、拍卖、典当等工作。我们还要定期做好商务运行分析,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及时分析商务发展情况,准确把握商务发展态势,为领导决策提供有加之的信息和建议。
第二篇: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工作总结和思路
商务局市场体系建设科工作总结和思路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做好调研工作。为有的放矢的做好市场体系建设工作,从年初开始我们以农产品冷链物流、农贸市场改造、电子商务进农村等为重点的促进农产品流通相关调研,结合我市城区二手车市场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调研。向省厅及市委、市政府、市人大上报了《XX市冷链物流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全省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推进会议暨我市相关工作的情况汇报》、《XX市农贸市场改造建设情况的汇报》、《怀化城区二手车市场情况汇报》和《关于加强怀化城区二手车流通行业监管的情况汇报》等调研报告。
(二)以项目为抓手,深入推进农产品流通和农村市场体系建设。1.做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1)以民生重点实事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为重点。根据《关于开展2015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工作的通知》(湘商建2014]9号)文件精神,认真摸底调研,积极向省厅申报项目,争取到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34个,数量为全省最多,占11.33%。并严格按照《2015重点民生实事XX市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实施方案》抓紧项目实施,按月进行调度。从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政策扶持、积极推进项目和精心组织验收等方面采取措施,确保了34个项目在12月31日前全面竣工达标验收。(2)认真做好了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三年行动项目总结评价改工作。按照《湖南省商务局厅关于开展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三年行动项目总结评价的通知》(湘商建﹝2015﹞27号)文件要求,对2013年—2015年实施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的74个项目,从基本情况、主要做法、成效、存在的问题和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评价。⑶做好《XX市城区农贸市场管理办法》的出台工作。2.万村千乡市场工程。(1)以乡镇商贸中心建设为重点。完成了佳惠1个乡镇商贸中心建设和1个直营农家大店建设项目。
3.做好全市冷链物流调查工作。根据省厅及市政府要求,完成了全市农产品产量及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摸底调查,摸清了全市冷链物流基本情况。配合市发改委编制了《XX市冷链物流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4.积极争取项目。⑴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项目;⑵“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⑶湖南省跨区域冷链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省市场体系建设引导资金项目;⑸电子商务进农村示XX县项目。2015年共争取到项目40个,资金1715万元。
(三)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和二手车市场建设。1.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以我局牵头,联合交通、公安、工商、质量技术、公用事业等六部门印发了《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监管工作的通知》,从加强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管理,严格执行机动车强制报废制度,加大报废汽车拆解市场整治力度,建立长效管理机制等四个方面规范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
2.积极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全面达标升级工作。按照省厅要求,实地对金汇报废汽车回收拆解有限公司进行检查,督促企业完成达标升级,加强代收代储网点监管,全面推进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达标升级验收工作。
3.规范二手车市场发展。对城区二手车市场进行了充分调研,摸清了存在的问题,向市政府分管领导上报了《关于加强怀化城区二手车流通行业监管的情况汇报》,牵头公安交警、工商、税务印发了《关于规范二手车流通管理的通知》,对城区二手车市场进行规范管理。
(四)全面完成政协提案的办理工作和市委督办函的相关答复工作。认真完成了政协杨春云委员第30号提案《关于在天星坪附近规划建设一个农贸市场的建议》和廖正明委员第31号提案《加强农贸市场建设标准化》,满意率100%.(五)做好局里交班的其他工作。
1.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按照一岗双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要求,认真做好城区四大农贸市场和报废汽车拆解回收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工作。
2.认真做好了首届武陵山生态食品博览会采购商招商等工作。3.做好文明城市创建相关工作。二.2016年工作思路
建体系惠民生促进城乡市场协调发展。
1.认真做好调研工作。以市城区专业批发市场为重点,摸清底数,就专业批发市场如何规范整合布局,努力提升商贸专业批发市场对生产生活要素的聚集力进行全面调研。中心城区的专业批发市场要进一步发展,商流物流的分离是必然选择,把物流仓储搬出去,把现货交易从现时专业市场交易过程中剥离出来,形成专业市场圈内交易签约,由物流配送中心完成货物交割的运作模式。或打造为研发、展示及信息发布、电子商务服务的现代展贸中心。从长远看,将专业批发市场搬离中心城市的中心城区,已经形成了广泛的共识。
2.积极争取项目。加大与省厅和财政的汇报、衔接,争取市场体系建设项目。重点是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电子商务进农村、跨区域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重点是农产品冷链物流、特色农产品市场建设、边贸促进工程和市场体系建设引导等项目。3.做好商贸物流重点项目的调度工作。
4.做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和二手车流通的监管工作。5.做好省厅和局领导其他交班的工作。
第三篇: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发展思路
商务局“十一五”工作总结及
“十二五”发展思路
2010年11月
“十一五”以来,我局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扩内需、保增速、抓项目、求发展”,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明确工作目标,突出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完善工作机制,创新工作方法,狠抓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开辟新兴市场,稳步推进家电下乡工程和万村千乡工作,商务工作成效显著,现将近几年来商务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招商引资
十一五期间,共签订招商引资意向、协议、合同项目#个,合同引资#亿元。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亿元、#亿元、#亿元、#亿、#亿元,五年增幅分别为#%、#%、#%、#%。、#%每年到位资金在上年基础上净增#个亿以上。今年截止到11月底共引进项目#个,合同引资#万元,实际到位资金达#万元,同比增长#%,占州下达招商引资任务的#%。虽然近几年来在国家的产业结构调整政策下已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县招商引资的步伐,但是我局自今年以来正积极探索从东部和南部沿海发达地区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以应对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政策对我县经济发展带来的巨大冲击。
二、外经外贸工作
1、截止今年11月底全县共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和备案注册企业#家,其中常年开展对外贸易并有较大业绩的有####家企业。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指导及相关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县大部门外贸企业已经开始开展自营进出口贸易。
三、内贸工作
1、“成品油”安全排查
在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与正确指导下,为了消除成品油安全隐患,我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每年在分管商务的副县长的带领下,局班子成员与安监局主要负责人配合到全县所有加油点检查,排除“成品油”安全隐患。
2、定点屠宰监管日渐规范
“十一五”期间为了搞好生猪定点屠宰厂基础建设及标准化升级,防止和避免肉产品注水及病害猪流入市场,让老百姓吃上“放心肉”,在县级领导的重视下,我局督促屠宰场加快技术进步,推行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和品牌化经营,强化定点屠宰企业出厂肉品质量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并同时要求屠宰场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做到“定点屠宰、集中检疫、统一纳税、分散经营”,由于实行“一票制”统一纳税收费和多部门强有力的联合执法,杜绝了逃、漏税费,取得了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万村千乡”、“家电下乡”,惠农千万家
为发展农村现代化流通网络,促进农村消费,“十一五”期间国家商务部实施了“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市场工程。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把家电下乡工作列入为民办实事的主要内容。这几年以来,我县扎实推进“万村千乡”、“家电下乡”工程建设,我局多次下乡与农民朋友直接沟通,了解最新动态,掌握农民购买心理与购买力度,使家乡下乡产品不断完善其机制,从而得到广大农民朋友的信任和支持。现“万村千乡”工程,基本完成乡镇农家店#余家;“家电下乡”工程,完成备案已有#家,销售达到#台(件),销售总金额达到#万元,农民实得补贴#万元。惠农政策,进展超过预计,来势喜人。十二五发展规划:
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局成立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组。经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精心论证,并征求各方意见,形成了泸溪县商务局“十二五”发展规划。现将规划上报,请予审定: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重要思想为指针,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引外资、扩内需、促出口、保增长”不断创新商务工作机制,不断突出以商招商,强化物流项目建设,完善城区市场功能配套,提高服务业水平。以全面激活农村市场消费为重点,继续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和“汽车以旧换新”等工作。通过强化中心城区的带动作用,不断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区商业区建设;努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培育新型服务行业;大力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企业;加大行业监管力度,规范成品油、酒类流通及生猪定点屠宰市场秩序,净化市场消费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健康、快速、持续发展。
二、总的目标
“十二五”期末,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亿元,年均增长20%;外贸出口达#万美元,年均增长20%;利用外资#万美元,年均增长20%。未来五年,编制我县商务网点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总量达30万平方米。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群众生活需求的市场体系。到2015年,成品油、生猪定点屠宰、酒类等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市场税收大幅增加。
三、工作重点
一是制订成品油“十二五”零售体系建设规划。“十二五”期间我县道路建设与改造迅猛发展。到“十二五”末期,车辆拥有量预计年增长15%,成品油销售量预计年增长15%。“十二五”期间,计划新增加油站9座。其分布为 :城区#座、国省道#座、县乡道#座。
二是加强屠宰场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屠宰场硬件和软件设施建设,提高机械化宰杀率。加强乡镇中心屠宰场的辐射能力,缩减乡镇屠宰点,强化冷鲜肉市场监管,生猪定点屠宰率城区100%,乡镇达98%以上。力争“十二五”期末,全县生猪定点屠宰量年5万头以上,基本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屠宰。
三是着力搞好外贸自营出口。在调结构、保增长的前提下,“十二五”期间,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培育扶持龙头出口企业2~3家。工作重点着力于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加工贸易;组织鼓励县域出口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沪洽周、湘商大会等国内知名会展及各种境外会展。积极打造我县农产品品牌,创造我县出口特色。力争“十二五”期末,我县外贸出口突破1000万美元,利用外资突破1000万美元。鼓励支持有一定实力的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同国外企业合作,逐步做好外派劳务等工作。
四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积极利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同时,结合我县县情,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1~2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3~4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3~4家集贸市场,配套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以“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电动车下乡”、“家电以旧换新”为抓手,着力打造扩大内需,全面激活我县农村市场,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着力打造以工业园区为中心的物流中心。
五是加强商务综合执法。“十二五”期间要把商务综合执法工作落实到实处。加强酒类管理,对全县各批发企业、名酒店铺、商场超市等场所进行监管,消除监管“盲点”,杜绝管理漏洞,严禁不合格酒产品进入市场,让群众喝上“放心酒”;严厉打击私屠滥宰以及销售注水肉和病害肉等违法行为,规范定点屠宰市场,让群众吃上“放心肉”;打击成品油超范围经营、以次充好等违规行为,取缔无证经营,关闭存在安全隐患的加油站点,保障成品油市场安全稳定运营。切实转变商务管理职能,履行市场管理监管职责,维护市场秩序,保障消费者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十一五”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招商引资工作全局,以工业强县、园区建设、项目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服务业,坚定不移地实施外向战略,全县商务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十一五”工作实施情况
(一)招商引资完成情况
五年来,全县累计引进内资191.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7839万美元,年均分别增长51.9%、126.1%。累计引进规模以上项目150多个,其中已建成投产项目70余个。全县招商引资工作及项目建设逐步迈入快车道。利用外资连续三年在全省保持较高位次,招商引资考核连续三年在全市位居第一名,招商引资工作已逐步由数量向数量与质量并重转变。五年来,招商引资工作呈现显著特点:
一是工业强县战略成效突出。2007年全县二产总量首次超越一产。在新引进项目的构成中,工业类项目已占到总量的70%,工业项目利用外资总量最大,增长最快。工业强县战略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实施,以工业经济为主导的县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已经形成。
二是¬园区建设全面提升。扎实开展“园区建设年”活动,坚持举全县之力加快县开发区和六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县开发区二期基础建设全面启动并基本完成,初步完善了配套设施,力争达到“七通一平”;濉溪、刘桥、百善、临涣、南坪、韩村六个工业集中区定位明确、建设速度较快,力争达到“五通一平”。全县“一区多园”的载体格局已经形成,园区已日益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三是产业结构逐步完善。已初步形成了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服务业等几大主导产业,产业定位的明确促进了产业的形成和集聚,有利于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四是大项目牵动作用日益凸现。一大批投资额度超5000万元的项目,如口子酒业、芳萍纺织、奥瑞化工、太平选矿等60余个相继开工并建设。雨润食品、银丰新型铝材、徐楼选矿、鑫丰水泥、天科机电等30多个大项目已竣工投产。大项目总量占到同期招商引资总量的70%以上,大项目已成为促进全县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五是招商引资基础工作更加扎实。先后制定完善招商引资绩效奖惩考核奖励办法、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招商引资任务分解,提出了产业发展方向,为招商引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政策和机制保障。全民招商氛围日益浓厚,通过外派驻点招商小分队(组),招商队伍日渐强大,专业招商初见端倪。通过几年来的强力推动,招商引资基础更加扎实,已初步形成了一整套有效推进机制。
(二)服务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县服务业取得较快发展,对推动全县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2亿元,年均增长17.4%。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实现30亿元,平均增长11.5%,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产在全县经济总量的比重明显提高;农村商品流通改革和市场建设成效显著,预计建设农家店700家,配送中心10家,交易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物流基地等10家,使社会消费品进万家,有效促进农村产品进城,初步形成大市场、大物流、大发展的繁荣景象;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交通、邮政、农网改造等快速发展,为工农业进一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商贸流通加快业态调整,促进市场繁荣,拉动内需明显。房地产业、科技事业的发展,拉动经济增长突出显现;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市场机制的作用不断增强,运行机制加快转换,服务业面向社会主动参与市场竞争走向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
(三)外贸进出口完成情况
“十一五”期间,对外贸易总体运行质量明显提高。预计“十一五”全县进出口总量累计达10691万美元(其中2006出口2826万美元,为我县历年出口之最),年均增长37.5%。“十一五”期间外贸进出口特点显著:
一是外贸进出口队伍不断壮大,外贸主体呈现多元化发展。五年来,积极培育进出口主体,我县外贸主体从“十五”末的5家增加至40家,增长了8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由“十五”末的4家增加至13家,增长了3倍多。分别是福瑞祺食品、同兴食品、灵龙管业、博亚精工、伊索工贸、巨成化工、矿山机械、元通水处理等8家生产企业(其中福瑞祺食品为安徽省重点农产品出口企业),吉龙进出口(现已停业)、金沙进出口、徽元进出口等3家外贸公司,力普拉斯电源制品(美国)、万新时装(德国)2家“三资企业”。我县进出口由专业外贸公司为主转变为自营生产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为主,外贸公司为辅的局面,改善了我县进出口主体结构,推进了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二是外贸出口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长期以来,东宁县主要以外贸公司代理的厢包、玩具、饰品、服装鞋帽、化工、机电等9类50多个品种为主,地产品仅北方玩具生产的毛绒玩具、伊索工贸生产的粘土软陶饰品,出口量很少,没有形成规模。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企业的不断入驻,东宁县的出口商品已达11大类80多个品种,主要出口商品已形成以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机械产品、化工产品、蓄电池、铝箔等地产品为主导的出口产业,商品种类增多,商品结构也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是外贸进出口工作稳步发展,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形成。“十一五”以来,我县加大对外贸易工作力度,强化服务和引导力度,鼓励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县内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意识增强,通过 “走出去”,广泛参加境内外各种展览、展销会;利用电子商务等新的营销方式开拓国际市场,目前我县商品已出口到世界亚、非、拉、北美洲以及欧洲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对外贸易也从单一靠专业外贸公司代理出口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贸易多元化促进了我县对外贸易的稳步发展。虽然2009年受全球金融危机及吉龙专业外贸公司停业(吉龙公司原一直是县里的出口大户,其出口约占全县出口的90%以上)等因素影响,出口量较往年有很大回落,但同往年相比,对外贸易在质上较往年有了很大提升,地产品出口占全年总出口额的90%以上,同往年相比增长了3倍左右,改变了近年来我县地产品出口一直极低的状况。总体来说,“十一五”我县对外贸易无论在量和质上都实现了飞跃,出口市场多元化格局已然形成。
二、“十二五”工作初步构想
(一)招商引资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要继续以“工业强县”为主线,突出产业招商,强化项目建设,创新招商方式,完善园区配套,加强绩效考核,努力实现招商引资的数量和质量新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县招商引资实绩将以每年15—20%递增,五年累计引进内资500亿元、外资31300万美元。基本形成几个支柱性产业,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形成与延伸。
工作重点:一是加快产业推进。进一步研究产业转移动向,对接重点区域和企业,制定产业推进政策,做好产业招商工作,积极促进矿产采选及煤化工、机械制造、新型建材、针纺服装、铝业、食品及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的进一步集聚形成。
二是完善园区配套。加快园区硬件建设,县开发区和6个乡镇工业项目区要加强建成区的完善配套,提高项目承载能力。继续实行对乡镇工业项目区基础建设及重点项目用地差价补贴70%政策。进一步清理并下放审批权限,建立健全园区服务跟踪协调机制,确保服务质量和效率。
三是创新招商方式。加强专业招商,派驻若干个专业招商小组,加强驻点招商。招商活动招商,各园区、县直招商团及乡镇均分别举办不同规模的专题活动。加强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委托招商。加强项目信息的储备和项目库建设,提高项目招商的质量和成功率。
四是推进瓶颈突破。加强银企对接,努力扩大金融贷款范围,推进担保、小额贷款等机构成立壮大,提高融资能力。加强土地收储,加快土地置换,用地指标向园区工业项目倾向。加快直供热(气)、直供电及开发区电镀、污水处理等项目的建设。加强用工培训,保障企业发展需要。
五是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落地项目的服务力度。在积极推进“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全程代理制度”。进一步完善县级领导联系重点项目机制,强化外商投诉的协调处理工作。全面加强效能建设。深入开展全社会评议机关活动,改进机关作风。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服务发展的效率和能力。
六是加强工作考核。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工作考核机制,强化落实责任制,加强督查、调度,加大对招商引资工作的支持、奖励和对重点项目的扶持力度,用更高的热情和更硬的作风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二)服务业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结构做出重大调整,确立了工业强县战略发展思路,随着市场机制作用的增强,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在当前金融危机国际背景下,我县服务业发展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在当前金融危机背景下,支撑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投资、出口严重受挫,国家及时调整结构,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宏观经济政策,出台了一系列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措施,这给服务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机遇。二是服务业发展潜力大。我县服务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的33%,发达的城市占到50%以上,也就是说我们还有20个百分点增长空间。如果我县服务业能提高10个百分点,“十二五”末期服务业增加值就能增加15个亿以上。这样服务业就形成了我县支柱产业地位。三是城乡一体化产业发展,必将创造更多的服务业需求。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工矿企业、大项目的落户,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农业人口大量转移到中心城镇,服务业需求必将增加。服务业发展必将加快。
总体思路和目标:树立以人为本,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服务业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为方向;以扩大总量促进就业,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以扩大农村消费为重点,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加快城乡市场建设和城市商业圈建设,努力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新兴服务行业,发展地方特色商贸流通、餐饮等服务业,促进全县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未来五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95.6亿元,年均增长18.6%,服务业增加值年平均增长15%—20%。到2015年,改造和新建各类市场10家,新增营业面积50万平方米;城市商业圈面积扩大50平方公里;实现产业结构及服务业内部结构趋于合理;实现生产服务行业与生活服务行业协调发展;建设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能满足城乡人民需要的市场体系、城乡一体化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和完善服务业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建立市场监管和服务的长效机制。
工作重点:一是突出发展商贸流通业。要积极运用现代流通组织形式,新型经营方式,整合商贸流通资源,全面推进经营管理创新,商贸流通业要适应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走农工商联合经营,共同发展的新路子,培育发展3-5家大型流通骨干企业,10家大型专业市场,改造和完善10家集贸市场,完善了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着力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培育发展以县城为中心的日用消费品,农副产品物流板块,以百善为中心的食品深加工产品物流板块,以南坪为中心的粮食物流板块,以韩村为中心的煤焦化产品四大物流板块,初步构建县城区域性商贸物流中心框架。二是强化中心城区带动作用。濉溪远期城市规划建设用地40.06方公里,人口33.5万人,老城、新城、河西新区三大块。30年来,城区商业服务设施,发展缓慢。从濉溪服务业发展的实际出发,改造老城区,完善新城区,开发河西新区,升城市整体服务水平,充分发挥中心城区带动作用。一是改造老城区,盘活老城商业资源,老城石板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修复改造商业一 条街,乾隆湖自然环境优越,拟建设集旅游、休闲、娱乐、购物一体化服务中心。二是完善新城区服务功能,对百货公司、饮服公司、苏果超市、影剧院、口子商贸城以及新城幼儿园地块和三车队地块进行改造升级,提高城市品位。三是科学规划河西新区商业模块,本着高起点、高规格、高投入进行规划开发建设。四是规范商业街经营,实施控制性经营服务范围。改变现在散乱无序经营行为。
三是大力发展餐饮,社区服务业。以方便居民生活和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为目标,加快社区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进程。餐饮服务业要与社会服务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社区为组织形式,合理布局、分散经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和多种经营方式并存,行业结构合理,服务门类齐全,服务技能规范的服务体系。
四是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业发展。充分挖掘我县历史、人文资源,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构建以生态为主题的游泳产业。濉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旅游资源丰富,著名的千年古镇石板街,随唐大运河遗址,临涣古城2000多年历史,双堆淮海战役主战场等资源开发潜力极大。按照“依托资源、注重开发、突出特色”的思路,构建休闲旅游区,红色旅游区,名胜古迹旅游区。积极开发旅游系列产品,开拓客源市场,丰富旅游内涵。
五是积极做好农村服务业发展。农村服务业要适应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的要求,一是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交通运输、科技服务、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等服务组织,推进农资农技、农业科技、金融保险、农民教育培训等行业的发展。积极鼓励和扶持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农村合作社,专业协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不断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业科技服务,建立农产品信息网络体系,支持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质量标准认证、市场营销等服务建设和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良种繁育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业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和农业信息服务等六大体系。三是积极做好新农村建设服务业发展。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及失地农民整体搬迁,农村人口逐步转移中心集镇和新村居住。中心集镇及新村的规划发展和服务设施、服务功能很不完善,需要地方政府加强指导。凡新村入住人口达到3万人口的,需要统一规划,统一安排,服务设施、服务业态布局,纳入规划之中。
(三)外贸进出口
总体思路和目标:“十二五”期间我县外贸进出口工作将结合我县实际,采取各种措施,增强实力,壮大自己,在全县形成自营生产企业、三资企业、外贸企业三路大军齐上,共同发展的局面。预计外贸进出口年均增长18.2%,到2015年争取全年出口5000万美元,“十二五”进出口总量达到17000万美元。
工作重点:一是进一步承接产业转移,大力发展对外贸易。近年来,产业转移来我县的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加,这些企业将成为我县今后出口的重要增长点。我县应出台具体进出口政策措施,并做好跟踪服务工作,鼓励企业积极开展对外贸易,发展我县外向型经济。
二是进一步培育进出口载体,壮大外贸经营主体队伍。加大对民资企业、招商引资企业、“三资”企业的培育力度,鼓励企业积极办理外贸经营备案手续,积极开展对外贸易业务,力争“十二五”期间全县拥有进出口经营权的企业达到70家,有进出口业绩的企业达到25家,比“十一五”末增长约2倍。从而进一步改善我县出口主体结构,推进外贸主体多元化发展。
三是进一步推进市场多元化战略,不断开拓国际市场。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督促、帮助进出口企业积极参加广交会、华交会等国内知名展会以及各种境外展会。引导企业针对不同市场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开拓战略,在传统市场的开拓上加大深度,大力开发有潜力市场,如东盟、独联体、拉美和非洲市场,力争在这些市场出口方面有新的突破。四是进一步扶持地产品出口,扩大进出口规模。结合我县实际,巩固、扶持脱水蔬菜、饰物小工艺品、水暖器材、蓄电池、铝箔等为代表的地产品的出口,粮食、畜禽加工等为龙头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以及煤化工、电子、服装等主导出口产业,增强品牌和质量意识,努力打造我县知名品牌,创造我县外贸出口特色,培植行业出口龙头企业,提高我县地产品发展与竞争能力,实现我县外贸出口质的突破,推进我县开放型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第四篇:2012总结和2013目标思路-无锡商务局
创新驱动
特色发展 整体推进商务工作更上台阶
——2012年商务工作总结和2013年思路
2012年,商务发展形势的严峻程度前所未有,完成任务的困难前所未有,实现指标的压力前所未有。面对复杂严峻的内外部经济环境,全市商务系统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进企业、城市和人才国际化,全力以赴稳增长,坚定不移调结构,更大力度促转型,实实在在惠民生,商务经济实现新的提升,商务工作得到新的发展。
一、新突破—2012年商务经济逆势奋进
2012年,全市商务经济紧扣“稳增长”主线,主动强服务、优环境、抓落实,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具体体现在“一个突破、两个平稳、三个加快、四个优化”上。
一个突破:到位外资取得新突破。全年到位外资40.1亿美元,同比增长14.4%,增速自2009年以来首次重新回到两位数。引进重大外资项目54个,其中,投资超亿美元项目24个,超2亿美元项目6个。
两个平稳:在国际市场疲弱、国内市场不景气的双重挤压下,对外贸易基本稳定,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707.8亿美元,出口413.1亿美元,规模继续保持全省第二位;消费市场总体稳健,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27.9亿元,同比增长14.4%,人均社零继续保持全省第一。
三个快速:服务外包、境外投资、口岸吞吐量保持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服务外包合同总额64.4亿美元,同比增长43.5%;
第五篇:路桥区科技发展情况汇报工作总结
2004年至今,路桥区科技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及上级科技部门的指导下,始终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全区的中心工作,以创建省级“科技强区”为载体,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大胆探索有效途径,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文秘部落不断优化科技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科技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我区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科学编制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科学编制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对我区科技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提高规划的编制质量,我局专门邀请大连理工大学专家组编制路桥区“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此规划将就路桥区科技发展战略、重点发展领域、先进制造业基地及其产业化发展战略,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科技体制改革等问题进行重点研究。此外,我局还专门成立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领导和监督。邀请区级有关部门及镇(街道)分管科技工作的领导对科技“十一五”发展规划初稿进行论证,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预计此规划在2005年7月可以完成编制工作。
二、夯实科技工作基础,推进“科技强区”建设 以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不断夯实我区科技工作基础,实施“科技强区”战略。我们按照“总体规划,多方联动,协调配合,系统推进”的思路,狠抓落实,科技实力有了明显提升,主要体现在七个方面:
(一)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针对路桥企业以民营为主体,科技创新能力又相对薄弱的基本特点,积极动员全区开展科技创新,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大力推动技术产业化的步伐,初步形成了以汽摩配、家用电器、农用机械等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全区已有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7家,总量居全市首位,省级13家,市级19家,区级23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8家。其中,2004年新增了浙江金龙电机有限公司、浙江亿利达风机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了浙江通宇机车工业有限公司等5家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新增市级高新技术企业5家;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新增浙江柳林有限公司、浙江大农机械有限公司等2家企业为省级农业科技企业;认定了区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2005年上半年新增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申报了省级高新技术企业3家,公示1家,市级12家;申报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4家。
(二)重视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技术创新的联动能力。引导企业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抓好建立和健全企业研发中心,提高企业自主研发能力。目前,全区已组建了省级研发中心6家、市级18家、区级87家,设立研发中心的规模以上企业数占总量的近四分之一。其中,2004年新增了浙江亿利达风机研究开发中心等2家为省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增浙江通宇机车研究开发中心等9家为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新增区级研发中心21家。2005年上半年申报省级研发中心1家、市级16家。
(三)认真实施科技计划项目,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围绕区委区政府开展的“两年”活动,积极抓好科技项目管理工作,有效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目前,全区已有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37项。其中国家火炬项目14项(含国家重点火炬项目2项),省级火炬项目2项;国家星火项目2项,省级星火项目2项;省级其它项目15项。市级项目48项,区级项目241项。2004年,新增国家火炬项目4项(含重点国家级火炬计划1项),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列入省级星火计划项目2项,省级火炬计划项目2项,省农业转化资金项目1项,省重点科研项目1项;列入市级技术项目4项;列入区级技术项目147项。2005年上半年新增国家火炬计划项目6项,增量是历年来之最;申报2005年省级农业转化资金项目1项,市级科技计划项目32项;推荐省科技厅“十一五”科技发展计划中的重大科技项目3项,区域创新平台建设2个;受理区级项目95项。
(四)积极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核心竞争能力。鼓励企业进行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引导企业走科技提升之路。几年来,全区共通过省级以上新产品鉴定约500个。其中,2004年被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产品14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8项;通过省级新产品鉴定69项;通过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鉴定24项;获得市级科技进步奖5项,还评选出区级科技进步奖16项。2005年上半年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产品9项,市级高新技术产品12项;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各5项。
(五)积极引进科技成果,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几年来,全区从全国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引进科技成果项目180项,技术成交额达9947万元,2003年引进技术项目51个,技术交易额达到2951多万元。2004年引进技术项目35个,技术交易额达到4135.9万元。通过项目的引进、消化和成果转化,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六)积极培育和树立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切实推进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为打造“数字路桥”作出积极贡献。目前,全区规模以上企业基本上都应用了信息化技术,建立了政务网、中国浙江网上技术市场路桥分市场、科技信息网、路桥非公企业网、东南信息网、农业信息网、中国日用品商城信息网、台州塑料产品信息网等一大批具有特色的网站。三鸥集团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关键、共性技术攻关示范企业。全区共有14家企业被评为信息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企业信息化技术的推广,有效发挥了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示范作用,加快了全区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七)重视科技资源整合,加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建设。积极创建农业高新技术园区,促进绿色农业效益农业的发展。2004年获得省农业科技型企业2家。台州市金泉农庄被认定为省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路桥台州市灵生现代农场有限公司等10个园区,被认定为区级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
三、积极搭建科技条件平台,构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 科技成果公共转化平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着力点,体现了公共服务的功能和特点。它能有效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实现科技资源的整合与共享。
(一)积极运作科技展览会和网上技术市场大型活动。从1999年以来,路桥已连续成功地举办了6届全国性科技展览会,共签订技术合同1161个,技术成交额达8.26亿元。其中2004年中国(台州)科技成果、专利技术展览会,邀请全国100多所大专院校科研院所,200余名专家教授和学者参会,安排展位120个,推出5000余项高新技术成果、专利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在展会上展出,签订技术合同190个,技术成交额2.19亿元,比上届的1.78亿元增加4100万元。其中我区共签订技术合同23个,技术成交额3600万元,比上届的2951万元,增加649万元。
(二)积极探索培育新机制,加强中国浙江网上市场路桥分市场的建设。2004年路桥分市场在网上发布技术难题项目145项,正式签约44项,完成技术合同成交额3250万元,上网企业数518家,高新技术产品交易签约36项,高新技术产品交易合同成交额1552万元,英文网站难题信息数8项,引进共建创新载体签约3项。
(三)积极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大院名校。目前共引进大院大所2家,分别是洛阳轴承研究所浙江分所、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台州科技开发中心。此外,200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大连理工大学路桥工作站正式授牌启动,两个工作站将为路桥的汽车、塑料产业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提供智力保障。
(四)积极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升产业层次。针对我区块状经济特色明显,企业规模较小、产品档次较低等问题。建立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对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全区共建立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家,市级4家。2004年,台州市格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浙东南西甜瓜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被认定为第一批国家星火计划农村区域科技成果转化中心;浙江百花园林有限公司等2家为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认定了区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2家。
(五)积极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发挥科技引路的优势,与上海市虹口区缔结为科技合作友好区,鼓励和帮助企业在上海和“长三角”区域设立技术研发机构,设立高新技术产品销售窗口,并认定了4家在沪企业研发中心。目前,全区已有13家企业加入了台州上海科技园。
四、大力引导企业进行专利开发,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地位 为了有效地抓好企业的专利开发工作,我局重点抓了五方面工作:
(一)积极营造氛围,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2004年4月19日至26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以“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市场秩序和鼓励创造”为主题的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活动期间,开展了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现场咨询服务及问答活动,展示了我区获得知识产权保护的专利技术和专利产品以及无偿使用的失效专利等,赠送了《知识产权·法律·法规·政策汇编》2000余册。2005年4月,我局与区整改办牵头负责,组织公安、工商等相关单位联合举办了“保护知识产权专项整治活动”,发放宣传资料2000多份。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宣传力度,有效地提高了全社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二)抓好专利申报工作。特别是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开发。目前,全区共开发国家专利技术116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50余件,实用新型专利420余件,外观专利680余件。2004年,全区开发国家授权专利304件,其中,发明专利8件,实用新型专利89件,外观设计专利209件;2005上半年,我区开发国家授权专利160件,其中,发明专利11件,实用新型专利49件,外观设计专利100件。专利实施率达到87%以上。
(三)创建了一批专利示范企业建设。目前,全区共有省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市级6家,区级专利示范企业13家。2004年新增浙江安露清洗机有限公司为省、市级专利示范企业,认定了区级专利示范企业9家;2005年上半年申报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家。
(四)加强了专利执法工作,加大了专利保护力度,为专利开发营造了良好的保护环境。据统计,到目前为止共解决调解专利纠纷案件4件,结案率达100%。
(五)加强专利管理力度,出台专利考核办法 高度重视,重抓专利管理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受到了省、市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先后被评为2003年、2004年全省专利工作先进集体的。此外,为了进一步加强对专利工作的管理力度,2005年上半年我们还专门出台了区对镇(街道)专利工作的考核办法。
五、不断加大区财政对科技的投入 建区十年来,财政共投入6839万元。2004年区财政投入科技经费2132万元,其中,三项经费1140万元;2005年财政预算科技投入2396万元,比2004年执行数增长16.8%,其中,三项经费1230万元,同比增长16.04%。设立科技创新资金500万元,人才发展基金500万元。得到上级的科技创新支持经费300余万元。投入科普经费200多万元。几年来,全区企业投入技改资金约100亿元。目前,我区已逐步建立了以政府资金为引导,金融投入为支撑,企业自主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的科技投入机制,有力推动了全区的科技进步。
六、强化科技宣传工作,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 不断完善政策,优化科技发展软环境,实现科技工作可持续发展。我局重点抓了六项工作:
(一)根据路桥企业的发展现状,不断出台新的政策,完善已有政策,鼓励引导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先后出台了《关于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关于引进“大院名校”联合共建科技创新载体》、《关于鼓励我区企业在上海建立技术研发中心的若干意见》等政策近20个。
(二)利用座谈会、网上技术市场路桥分市场和路桥科技网等形式,围绕技术创新,积极开展了科技宣传活动。
(三)认真开展科技(科普)宣传周活动。认真制定方案,精心组织实施,开展“科技以人为本,全面建设小康”为主题的网络宣传、送科技书刊、宣传资料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同时,还进一步健全科普宣传领导机构,修改充实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
(四)编制了《2000年-2003年科技成果汇编》小册子3000份,并制作了《科技创新在路桥》的专题片。同时编发了《路桥科技简报》150余期约500余条信息。
(五)建立非公企业网站,为全区广大民营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交流平台。
(六)组织推荐12名企业科技创新带头人和外籍科技人员(包括非中国籍、非台州籍的)参加台州市首届“TZTV”杯有突出贡献科技人员评选活动。其中台州市博爱医院的孙捷获金象奖,浙江豪情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第一汽车制造分公司的余卫获金鹰奖,浙江爱信宏达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的中岛和夫获金鸽奖。
七、机关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不断提高 为了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我局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与 “加强机关效能建设”紧密结合,认真组织机关干部学习《党章》、《党员监督条例》、《党员处分条例》、《行政许可法》《党的先进性与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过程党员先进性教育读本》;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讲话精神。积极开展“群众满意工程”活动,落实“三百”工程,树立“三员”形象,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提高全局机关干部服务科技、服务经济、服务群众的意识和水平,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科技管理干部队伍,树立科技部门的良好形象。路桥区科技发展情况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