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参加2016年国际证监会组织附属会员咨询委员会(AMCC)年中会议暨培训论坛会议报告
关于参加2016年国际证监会组织附属会员咨询委员会(AMCC)年中会议暨培训论坛
会议报告
周宁 曲成亮 刘洋 马英东
经批准,2016年9月24日至28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结算”)深圳分公司总经理周宁、技术开发部曲成亮、总部结算管理部刘洋、上海分公司技术开发部马英东等四人赴美国芝加哥执行了参加国际证监会附属会员咨询委员会(Affiliate Members Consultative Committee,以下简称AMCC)2016年年中会议暨培训论坛的参会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会议基本情况
AMCC是由国际证监会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of Securities Commissions,以下简称“IOSCO”)的65个附属成员组成,涉及证券及衍生品等市场金融基础设施、自律组织、投资者保护基金及其他证券监管相关实体,涵盖33个行政区属,8个区域或者国际组织。美国DTCC(Depository Trust & Clearing Corporation),新加坡交易所、日本交易所等都是他们的成员。
AMCC的目标是在成员之间分享经验和加强合作。作为咨询
第二篇:在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在学院第一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报告
各位代表、老师们:
上午好!
根据学校安排,我代表成都工业学院党政领导班子作2019年工作报告,请予以审议。
在省委省政府、省委教育工委的正确领导下,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四川省委十一届历次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团结带领全体党员干部和广大师生员工,积极适应学校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抢抓重大机遇,拼搏奋进,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勤奋务实,开启加快建设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学校的新征程。学校本科教学水平稳步提升,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开放办学成效明显,社会声誉日益提高,全年各项工作任务目标圆满完成。
一、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
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出台《成都工业学院网络舆情管理与处置办法》,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控。
调整优化学校机构设置,设置党总支(直属党支部)22个;
二级教学单位16个;
设置部门24个,其中党政职能部门19个,教辅部门5个,为学校高质量内涵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坚持党管干部,着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不断夯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建设行动,计算机学院党总支荣获“四川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1个基层党组织获评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马克思主义学院直属党支部入选“首届新时代四川高校十大党建创新案例暨十大基层党组织评选宣传推广活动”名单。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扎实推进新形势下高校统战工作。精准施策助力全省脱贫攻坚,充分发挥学校智力资源优势,合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扎实开展统战群团工作,建立了学校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成员数据库,组织相关人员深入色达、宣汉开展活动。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1个团支部获得成都市“三会两制一课”活力团支部称号。
精准施策助力全省脱贫攻坚,与阿坝职业学院签订帮扶协议,举办色达县专职党务干部示范培训班,色达县师生“七彩长虹”游学项目,累计筹集扶贫基金25万元。
开展好“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行集中学习和专题研讨25次,班子成员讲好专题党课,聚焦制约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的关键问题和师生关切的热点难点问题,选取13个专项调研课题,开展主题调研22次,撰写7份高质量调研报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42条整改措施。开好了找差距专题会议、专题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推进会,认真落实8+8专项整治要求。省委常委、秘书长王铭晖到我校调研指导时,对学校主题教育给予了充分肯定。
二、学科专业建设迈出新步伐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面向“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现代服务业”三大领域,围绕机械、电子信息及工程管理三大学位点,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布局学科建设方向。依托无人机应用技术平台、四川省无线电监测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产业大数据应用研究院建设项目,建设服务支持机械、电子信息及工程管理相关学科。
以国家“双万建设”为契机,推进本科专业建设。“机械电子工程”“物流管理”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微电子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3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3个专业获批四川省第二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
增设了“人工智能”“视觉传达设计”“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等3个本科专业,“智能制造工程”“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3个新工科专业获准招生;
推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启动5个专业试点申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
全面开展一流本科课程建设。制定《成都工业学院一流课程实施方案》,构建3级7类课程体系,通过建设一批一流课程,辐射带动全校课程建设;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立项建设3门校级思政课程和25门课程思政;
继续加强国家级、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形势与政策》《管理学》两门课程获批2019年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达到5门。
三、人才培养取得新成效
坚持思想引领,持续打造以“成工精神”“陈毅精神”为代表的特色校园文化活动,突出红色文化育人,2019年,开展各类校园文化活动343场,开展思想政治类活动315场,大力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坚持推进“三工程三计划”,进一步构建三全育人环境,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斐然。微电影《答案》荣获第三届“我心中的思政课”全国高校大学生微电影展示活动二等奖。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紧扣“产教五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加大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材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力度。以赛促学,鼓励学生提升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2019年立项学科竞赛24大类,投入运行经费150万元,学科竞赛成效显著。获得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本科组全国一等奖1个、二等奖3个;
“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二等奖1项、分赛区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
第十五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修订《学籍管理办法》,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创新创业工场—科技创业苗圃—大学科技园”三级实践平台,获得省级“互联网+”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金奖1项、银奖4项、铜奖15项。
提升服务学生的能力水平,以学习指导中心为载体,多管齐下抓好学风建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完善“奖贷勤补减”学生资助体系。创新招生宣传形式,搭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就业市场建设与就业指导,精准帮扶就业困难学生;
完善就业数据统计与反馈机制,为学校人才培养提供服务支持,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大循环联动机制,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实施“辅导员能力提升计划”,成立辅导员工作室,持续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
四、师资队伍建设焕发新活力
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以设立党委教师工作部为契机,大力弘扬“人格品德高尚、治学态度严谨、学术造诣深厚”的师德师风,切实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罗英教授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李华志、成虹和邱士安3位教授荣获首批“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殊荣,成虹教授被评为“四川教师风采——师德楷模”典型代表。
加大人才引培力度,全年引进各类人才137人,其中高层次人才13人,博士和副高及以上人员68人,具有海外学习经历2人。目前,学校博士人数超过120人,占专任教师的20%左右。聘请校外院长1名,柔性引进教育部飞行器设计学科“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宋笔锋及其团队。新增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
全年晋升正高2人、副高10人、中级12人。实施“教学骨干培训工程”,6名教师到全球高水平院校攻读博士学位,落实“青年教师导师制”培养考核,开展“教研室团队建设与教改实践探索”专题研修班,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五、科研水平实现新突破
加强平台建设,实现科研成果量质并升。科研立项经费1073万元,同比增长44%;
到账经费720万元;
获批各类科研项目200项,发表科研论文352篇,专利及软件著作权授权105项。获批立项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三项,实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零的突破。成立了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微电子产业研究院2个校级重点科研平台,应用型科研平台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
六、合作交流呈现新气象
充分发挥学校“厅委共建”单位优势,主动对接地方产业链,改造提升“机械工程”等传统专业,新设“互联网金融”“轨道交通信号控制”等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急需专业。无人机飞行控制系统应用与技术实验室、四川省无人机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大数据产业研究院、四川省无线电监测与大数据中心、四川省模具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一批省教育厅、省经信委与学校共建的科研与社会服务平台建设工作正有序开展。
加深了政行校企合作交流,与宜宾市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暨共建成都工业学院宜宾园区协议;
目前已完成总规、景观设计规划,宜宾园区正在加紧建设中;
学校还与雅安市、金牛区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立足郫都区成都电子信息产业开发区功能,打造“环工业学院电子信息知识经济圈”—成箐e谷。
成功申报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获专项建设资金500万。搭建了“华为ict学院”和“苏宁产业学院”,新建“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11个,与20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联合富士康科技集团(成都)共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基地,与华为、京东方、苏宁等企业建立职工双向聘任制度,极大推动了“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
开启了国际合作交流的新领域,学校迎来了第一批17名国际学生,弥补了我校在国际学生工作方面的空白。启动并大力推进2019年“优秀中青年教师及管理干部海外培训计划”,共派出10余批次26名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赴美国、爱尔兰、新西兰、加拿大、英国及台湾地区高校交流访问。派出学生44人次参加出国出境短期研修和中长期交换生项目。
2019年学校共为近四万名培训人员及考生提供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培养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不断扩大服务地方的成果,进一步提升了学校服务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应用型本科高校“四川样板”的示范效应日益彰显。
七、内部治理取得新进展
学校持续完善内部管理体制,推动日常管理规范化。加快推进校院两级管理改革,召开专题调研,形成调研报告,进一步明确改革思路和方向,形成了《成都工业学院校院两级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初步搭建校院两级管理改革的基本框架,界定了学校和院部各自的权限职责。制定《法律事务管理办法》,完善学校涉法事务管理。通过完善体制机制,规范管理制度,为学校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了制度保障。提升机关工作效率,实施机关“业务首问责任制”“按期办结制”,梳理和简化办事流程40余项并全部移交师生服务中心办理。
八、条件保障再上新台阶
基本建设高效推进。完成了国家“十三五”产教融合项目建设工程,实训与创新大楼工程被成都市建委评定为“成都市优质结构工程”。积极推进环成都工业学院知识经济圈规划项目,产业服务中心项目核准立项。学校宜宾园区占地750亩,校舍面积约20万平方米,目前规划设计已完成,景观设计也已基本完成,一期工程正在加紧建设,下学期将实现1000余名新生入住。
不断优化公共资源配置。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制定了全校场地规划调整方案并分步实施。构建了房屋资源分配模型,出台《成都工业学院公房管理办法》,搬迁工作有序进行。建立合理有效的校院两级资源管理机制,优化公共资源供给。学校《公务车改革实施方案》得到上级主管部门批复已开始实施。
切实提高服务保障功能。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完成学校办事大厅二期及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建成了集门户、迎新、离校、学工、体育等多系统于一体的大平台微应用系统。图书馆新增图书4万册,共接待79万人次学生到馆,校史馆、陈毅纪念园先后接待各类参观人员近5千人次。积极拓展办学资金来源渠道,争取各类社会资金支持,获得中央支持地方专项资金1264万元,做好资金管理,确保教学投入。
持续推进校园安全稳定。始终坚持开放办学和安全办学相结合,注重校园安全隐患防控。全年共接待来信来访40余人次,接到信访事项9项,涉及遗留复杂事项6项,除1项正在办理外,其他均已结案。推进“平安校园”建设,维护校园政治安全、治安安全和食品安全,确保学校开放自由、安全稳定。全年无一起重大恶性事件和群体性事件,重要政治敏感期、重点节假日时段、重大活动期间校园和谐稳定。
九、民生工程激发新生机
2019年,入驻师生事务服务中心的项目达到110余项,服务师生2.3万余人次,开通网上事务大厅,初期推出线上业务18项,业务办理近55万人次,极大提升服务师生效率。通过增加校车上车点、优化班次;
增设家属区路灯及监控设施;
学生宿舍安装空调、智能洗衣设备;
校医院增设中医理疗科,食堂增设特殊供应窗口和“三低”菜品;
图书馆一楼打造师生休息交流空间等举措,改善了师生工作生活环境,提升了服务师生质量和水平。关心关爱困难职工和离退休职工,全年发放困难补助达3万8千元。在各传统节日为离退休教职工发放节日慰问费,全年累计约64万元;
发放离退休人员住院补贴约10万元,看望生病住院老同志300多人。对常年患有严重疾病的人员,发放2次医困补助,累计约近20万元。教职工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十、事业发展翻开新篇章
2019年,学校承办教育部规建中心、工信部等单位的“5g时代下产教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牵头成立了“四川省电子信息产教联盟”;
加入“四川省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重庆市大数据产业人才培养联盟”“中国校地合作创新联盟”并当选为副理事长单位;
成功申报“工信部信息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培训示范基地”;
“成工新邨众创空间”正式启动,成为国内首家电子信息产业教育培训型众创空间、郫都区首个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暨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通过共建一系列科技创新与产业服务平台,构建起了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发展的新格局。
经过两年的蓄势与准备,2019年学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这是我校百年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协作,带领全校师生员工奋力拼搏、开拓创新,通过“补短板、扬特色”,落实整改任务,抢抓国家“双一流”建设机遇,紧密围绕应用型办学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本科教学内涵建设,学校软硬件条件建设得到加强,管理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过程管理更加规范,教学中心地位进一步加强,整体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事业发展取得新突破,应用型本科特色日益鲜明,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落实第一次党代会任务的关键之年。2020年也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前所未有。面对疫情,学校坚定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为指导,严格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各项部署,坚持第一时间响应、第一时间启动、第一时间摸排、第一时间上报,主动作为、全力应对,全校师生无一例确诊和疑似病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我们坚持抓早抓实抓细,学校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靠前指挥,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全力做好疫情防控。我们坚持严防控、保教学“两手抓”,按照教育部“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要求,重新制定了2020年春季学期在线教学课表,迅速组织老师以多种形式开展线上教学。我们坚持精准施策,关心关爱师生,稳步推进学校各项工作,确保学校运行平稳有序。在此次疫情大考中,全校各级基层党组织不忘初心使命、主动担当担责;
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守土有责,成为联防联控的中坚力量;
后勤、保卫等职工不辞辛劳、奋战一线,共同构筑了疫情防控的坚固防线,广大师生捐款捐物、积极推动工作,体现了高度的责任感,为抗击疫情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此,我谨代表学校党政,向奋战在一线的全体教师,向坚守在各自岗位的全体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面对当前依然严峻的防控形势,面对学校不进则退的发展态势,2020年,要求我们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捕捉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我在干部务虚会上讲到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在这里,我也再强调一下。我们必须要处理好远与近的关系,把握好远与近的度;
处理好为与不为的关系,有所为有所不为;
处理好快与慢的关系,控制好节奏。处理好管与放的关系,宏观管住、中观引导、微观激励。处理好学校发展与民生改善的关系,增强教师归属感、切实解决教职工关切的民生问题。处理好改革创新与优势传承的关系,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处理好学校自身发展与学校服务社会的关系,既要发展学校自己,也要更好在服务社会中体现价值、彰显实力。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稳是为了更好更快地进,进需要保持状态,要做到稳中求进。处理好硬条件改善与软实力提升的关系,在硬件改善的同时大力提升学校的软环境、软实力。
我们要处理好这9大关系,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必胜信心,保持战略定力,“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勇于担当作为,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作为,勤奋工作,行稳致远,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一是继续在增强党建引领作用上下功夫。学校已经召开了党建工作专题研讨会,围绕确保学校党建引领中心工作,就学校2020年党建重点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尤其是在学校建设应用型本科示范校,宜宾园区即将开学的关键时候,我们的基层党组织更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党组织政治核心功能,落实党建主体责任,要以党建为统领,谋划好今年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宜宾园区开张等具体业务工作,杜绝党建、业务“两张皮”现象,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各级干部履职尽责能力。
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学校前不久召开了以“强化立德树人,创新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工作”为主题的思想政治工作研讨会,已经强调了今年各部门、学院要齐抓共管,在学习宣传、强化任务落实、提高统筹能力等方面形成强大合力与实效,把党对高校的领导落在实处,开创新时代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工作新局面。
二是继续在推动教育教学改革上下功夫。围绕学校应用型本科建设和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党代会确定的发展目标,必须继续深入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今年我们要开好本科教学工作大会,完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顶层设计,制订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实施方案。要抓住重点关键,围绕学校3个学科领域面向,整合校内外资源,在着力建好2个国家级一流专业,3个省级一流专业的同时,发挥带动作用,通过建设一批校级一流本科专业,全面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
要切实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按照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标准,打造具有高阶性、创新性的“金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我们召开了产教融合(厅委共建)专题研讨会,接下来就要按照任务清单,进一步创新产教融合新机制模式,深化人力人才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建立产教融合、厅委共建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彰显学校应用型本科办学特色。
三是继续在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上下功夫。为实现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目标,要以章程为核心,探索建立与学校现阶段发展相适应的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现代大学制度,进一步深化“放管服”综合改革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充分保障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内部管理体制。我们召开了“放管服”综合改革、校院二级管理改革研讨会暨“十三五”规划推进会,根据学校总体目标,以落实二级学院办学主体责任与强化机关的职能管理主体责任的具体目标,形成了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机关总支作用发挥、二级学院目标管理、目标考核、试点“一院一策”、机关职能部门工作效能目标管理、构建宜宾园区改革范式等15项任务清单。要通过任务落实,规范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权责运行,真正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是继续在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增强科研承接能力上下功夫。通过正在进行的学校定责、定编、定岗“三定”和全校岗位聘用工作,实现“人、岗、事”合理匹配,效用最大。今年内将召开学校“人才强校大会”,以此推动完善人事管理制度,制定和完善绩效分配,推行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职称评审制度、人员分类考核评价等办法。要以学科专业发展需要为导向,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计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继续实施“柔性引进人才计划”“博士化工程”,发挥高层次人才在教学团队、科研平台建设中的聚集引领作用。我们还要办好“科技兴校大会”,完善配套科研政策,构建应用型科技创新体系,提高科研创新能力。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对接四川省“5+1”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学科链与产业链的无缝对接,推进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科研生态建设,为增强教师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制度保障,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转移,不断加强学校科研人员承接纵横向科研项目的能力。
五是继续在加强校园民生保障上下功夫。民生工作事关学校全局和长远发展,是学校内涵高质量发展、办出应用型特色的根本性保障。学校召开了首次民生工作专题会,成立民生工作领导小组,已经梳理形成了具体工作任务。在这里,我再次强调,围绕抓好民生促发展,全校上下要牢固树立“六个切实”意识:切实增强对民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切实领会民生工作的丰富内涵;
切实明确民生工作的总体要求和基本思路;
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精准性、实效性;
切实增强民生工作的沟通协调、督查督办;
切实落实民生工作主体责任、明确任务、抓出实效。以“六个是否”:是否体现了为广大教职工服务的意识和理念;
是否体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
是否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
是否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策部署;
是否在为学校改革发展建设好共同精神家园、凝聚好力量;
是否在各部门各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围绕教职工、青年学生期盼解决的热点问题主动担当、尽职尽责,作为学校抓好民生工作的总体思路、具体内容、工作要求和检验标准。将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挂钩,不断增强师生员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构建学校发展命运共同体,激励教职员工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扎根天府大地,办好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是新时代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也是所有成工人共同的梦想和责任。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要完成使命,要求我们必须立足变局、着眼变化,拿出变招,做到变中求新、变中求进、变中突破,只要我们方向不变、力度不减,就能实现学校事业发展新突破。我们将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动适应国家和地方重大需求,坚决贯彻中央、省委各项决策部署,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学校发展,以奋斗的姿态、切实的行动和一流的业绩,真抓实干、锐意进取,推动学校事业取得新发展。
最后,预祝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祝各位代表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