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时间:2019-05-12 17:10: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第一篇: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

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项目

工作总结

文蛤作为一种经济贝类,具营养丰富,味美价廉,还具有很高的食疗药用价值,它既是消费者所喜爱的海味食品,又是大宗出口创汇的水产品。文蛤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我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2008年**市地团贝类专业合作社与**市水产科学研究所承担了**市海洋与渔业局下达的“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项目,对文蛤的本地化养殖技术进行了试验研究,为文蛤的本地化养殖提供了一套可行的养殖技术。

一、立项背景

**市地处东南沿海,围塘养殖面积大,目前以泥蚶、缢蛏、青蛤养殖为主,由于各因素的影响,原有养殖贝类市场利润不断减少,且目前养殖品种单一,没有合理的进行轮养、换养,以至于长年单一品种养殖带来很多潜在的病害隐患,为此,更新养殖模式,寻找适合**的养殖品种、独具特色、高效生态模式成为我市海水养殖业的当务之急。

文蛤具有肉质细嫩、味道鲜美、含有丰富营养等特点。是优良的养殖对象,是消费者的美味佳肴,是大宗的出口创汇水产品。本项目围绕经济效益为中心,把产业做大做强,达到科技示范,带动养殖户共同发展,为**海洋经济建设注入新的活力,成为我市渔业经济新的 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项目研究内容及各项指标

项目研究内容:文蛤苗种的引进;研究文蛤泥质底围塘改造养殖模式;适于文蛤生长生活各种理化因子监测。

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放养围塘500亩,放养苗种200吨,养殖成活率50%以上,养成规格15—18颗/斤的商品蛤500吨,实现产值600万元,净效益200万元。

三、项目的管理

项目的主要实施单位为**市地团贝类水产专业合作社和**市水产科学研究所。为了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对项目实施的围塘进行选择,并对人员进行分工,项目负责人负责项目方案设计、进度调控,对项目人员进行分工、调配及处理项目对外事务工作。**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的技术人员负责本项目的技术,合作社负责实施和财务。并且制定了各项规章制度,每个环节实行责任制,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为保证项目的圆满完成奠定了基础。

四、放养前的准备工作

1、围塘改造

2008年初选择翁垟镇地团贝类水产专业合作社的500亩围塘做为项目实施地,对原有的围塘进行改造,在改造前进行清塘消毒,使用300公斤/亩的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再根据文蛤的生态习性,在原来的围塘底部铺20厘米厚的细砂,以适合文蛤的生长。

2、饵料的培育 2月初,选择晴朗天气,先纳潮进水,施适量的氮肥、磷肥来培育水中的单细胞藻类,做为文蛤的主要饵料。

五、项目的实施

2月中旬开始陆续从山东等地购买规格100颗/斤、个体大小均匀、空壳数量少的苗种200吨逐批放入围塘进行养殖。在文蛤养殖过程中观察其生长情况,进行记录,并对文蛤养殖的日常管理进行总结,积累养殖经验。

六、项目的完成情况

年初,在500亩中放入200吨的苗种进行养殖,养至2008年12月底,已养成规格13—15颗/斤的文蛤1000吨,成活率60%以上,按每市场价11000元/吨算,预计产值1100万元,除去养殖成本550元,养殖利润为550万元,投入产出比为1:2。

经过一年的养殖,基本上掌握了文蛤从苗种到商品蛤的整个周期的养殖要点,得出文蛤养殖技术总结。

七、小结

1、文蛤养殖原是毗邻我市南边的灵昆的主要养殖品种,近年来随着灵昆围涂工程的开展,可供养殖的面积大大地减少,造成文蛤的市场可供量减少,我市的文蛤养殖成功,正可以填补原有市场空白,为养民增加收入提供一个新途径。

2、文蛤围塘养殖的成功,增加了我市的围塘贝类养殖种类,可有效的进行轮养、换养,降低了养殖风险,提高经济效益。

3、文蛤铺沙养殖成功,给我市传统养殖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下载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泥质底围塘改造文蛤养殖技术推广工作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