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
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
画了六七年的规划图(学生时代也算哦),现在做项目的负责人了。不知道以后还会有多长时间自己亲自画图,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心得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一下(工作六年以下的)或呕吐一下(限比我高很多的高手)。
东西比较杂,从大的工作方法到很细微的操作都有,有不成熟的地方请赐教!
第一章 工作目标篇(最高层面)
我们为什么要画图:-------???
不管你是用什么软件绘制或表达,有些废话我必须强调一下:画图时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图纸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最后完成的东西一定是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一个规划师的观点,或者暴露一些我们想给大家展示的问题。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有价值的图纸其实是手绘的设计思路的原稿,因为它原始、纯粹、简洁,与设计者的脑袋更接近。
好的计算机绘制的图纸是什么样子的------???
鄙人认为:”“醒目、简洁、准确”(请大家体会一下排位次序)是好的计算机绘制图纸的标准。要让一套图纸保持大体风格统一,每张又有鲜明的特色。A3大小让人2米外轻度近视也能看见你要表达的主题内容,A1大小要让人在10米外灯光不足也能分辨个十之六七,不至于把工业区和居住区搞混淆,也不会把小学看成加油站。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有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来支撑,无论是一个人搞定一个项目所有图纸还是一个工作小组合作,为了高效、高质量完成图面表达,都需要一些好的工作框架。
第二章 工作方法篇(战略层面)
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作好三件事情(每个都跟画图息息相关):把握设计思路、控制图纸深度、明确工序分工。如果您是画图崽,碰到了一个疑似神仙大师的项目负责人(方案不做只吹,临汇报前一天通通搞定),那就有的你改的了。比方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控规,象这种情况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后期photo身上,因为有的你改的。应当以完成cad总平面为第一要务,总平面要充分体现老板的疑似天柴的设计思想,与老板多多交流cad的总平面,得到充分肯定后,大家以此为基础分开绘制相应图纸。
项目进行到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图纸深度要求。假如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方案----初稿----会审稿,画图前我们会大致估计一下要出哪些图纸,不到会审稿我一般不出photo(哈哈,让甲方有一个渐入佳境的感觉,哇,您们的图纸越来越漂漂啦……)。初步方案我只出现状、分析图和总平面,初稿基本都有,但都是cad的,而且不带分图则。会审稿就用photo处理一下,带上花花稍稍的一些东西和分图则.在大家充分了解总体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画道路和总平面的人的水准基本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计算机绘制图纸的质量。项目改动最多的也是道路和总平面。因此,我们首先有如下的准备工作:
由道路或总平面(一般是我,因为我经常被项目负责人疑似很NB)制定标准文件(很厉害的标准文件哦):
1、符合A3或A1长宽比的统一的图框,图框文件中必须命名好字体样式(text style)和标注样式(dim style),强烈建议所有字体只用宋体,标题黑体!免得别人看见问号,为交流和打印增添麻烦。
2、统一割好的地形图,251号颜色。
3、严密的分层体系!!
友人认为多此一举,我认为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最难的!无数次我的大好青春被别人混乱分层的cad和psd文件所白白消耗,无数次我整理着毫无规律的电子文件。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尝试:
没有什么图纸能够复杂过总平面,下面我以控规总平面为例: 大致思路:
第一规则:cad的分层顺序以数字开头第一队,以字母开头的第二队,以汉字开头的按汉语拼音排序第三队。第二规则:图纸里的东西包括以下内容:字、标注、图框、河流及山体及用地的色块填充以及他们的线框,道路边线、中心线、规划界限行政边界或其他界限、分析性边界、色块,必须的不能删掉但可以冻住的辅助性线条。他们必须根据各自用途大致分布在相近的命名区域,名字必须容易选择(比方说二类工业用地我用M2,先把鼠标指向长长的复杂的层列表,键盘输入m就到啦M区了!)
第三规则:层的命名规则要简单,明了,方便不同专业的人。大家都能够迅速理解,绝对不会误解。
利用以上规则,我设想了以下的命名方式:
a、0层不允许放任何东西,是做块用的!
b、有关要求大家一定优先看到的特殊的东西,比如地形图,在前面加0,保证这些层在层列表的最上方。dwg的地形图名字叫做0map,假如是外部引用的栅格图象,可以叫做0image。然后在0map层上插地形,在0image层上外部引用图象。统一的图框也可以叫“0图框”。
c、不同性质用地的填充以规范规定的英文名字开头。填充时一定要勾上Associative,一定要带线框(就是在hatch时点一下advanced----勾中retain boundaries),这样计算面积和修改就好改了。有人把边界和填充分层,徒增大量层,没必要。用过滤器(filter,简写是fi)最后可以一下把填充和填充的线框轻易的分开,而且画图又不是每天算面积。比方说:行政办公用地层叫做“C1行政”,商业金融业用地层叫做“C2商业”,消防站用地层叫做“U9消防站”,公共停车场层叫做“S31停车场”。一般到分类标准的小类绰绰有余了,可以严格的把用地性质分清楚。本来我以前不带中文的,叫做“C1,C2”后来为了方便其他同事,加了简短的中文屁股。这样C类(公共服务设施)一看就是在一起,U类(市政基础设施)一看也在一串(U1,U21,U3……)爽啊,选择、开关层灯泡、修改都很方便,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多余的东西干扰你!
d、道路边线(红线)、道路中心线
本来作为不是用地的东西,一定要单独排出来,不允许和用地混杂在一起。关键是从专业道路部门拿来的电子文件往往都是命名为“Rb”(Road boundaries)“Rc”(Road center),哎,我的能量有限,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技术部门,只好照搬不动啦!妥协的弊端就是他们会混在居住用地里面(一类住宅用地是R11)。本来我想把他们归入“线类”,一定要用“X”打头。
e、线类用“X”打头,因为根据国家规范,用地代号最大的到仓储用地“W”,为了有序的编排不同的图纸元素,线(谐音X)的东西排在一起,肯定都在以0打头的地形图和以各自用地代号的用地后面。用地的分隔线我就用层名“X分隔”,规划界限我就叫“X规划界限”,县界我就叫“X县界”,就……
f、最后是字、标注,我在前面加谐音“Z”,路名我叫“Z路名”,镇名我叫“Z镇名”,标注我叫“Z标注”……
以上的分层命名规则其实也很简单,但是要大家都认同就未必有那么严密。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图纸内容稍加变通。但主题思想比较明确:统一层名,系统严密,方便选择,大家认识。
4、通用的层颜色
一般二类居住yellow,一类居住51,中小学30,商业red,文化娱乐紫色,河流151,市政基础设施基本色134,停车场8(暗灰色),道路7(黑色),道路中心线red。工业M颜色比较难讲,同济和哈建背景的人有用蓝色系的,清华、武汉城建和重建工背景的有的人用褐色系。其实无所谓,主要是图面工业类别(一二三类区分)和所占图面比例的问题。褐色面积太大容易给别人脏兮兮的感觉,蓝色面积过大(特别是普蓝和深蓝色),图面容易过暗,彩度也容易过高。还有绿地也比较难配,要具体看图面的色块比例啦。(它母亲的,Cad256种颜色,挑选余地不大噢,而且不同打印机其实差别很大的,我每次都对着色环表看一下,再打几个方案跟项目负责人商量比较一下)
5、出图的设置
工作组必须知道图纸打印的尺寸。A3的最好控制实际最长边37.2左右,可以留出2厘米左右的装订线(cad和photo都是)。不要简单的勾上scale to fit ,要精确计算一下固定比例(使A3实际图纸最长边37.2cm),X、Y轴偏移量,图纸出图排版方向都必须是明确的数字,大家统一。还有至关重要的笔宽设置:先全部选中统统0.13,地形图所在的251颜色要细点,0.1,7号是很重要的道路、图框等,要粗点,0.16-0.22都可以。不过激光打印机要精细点,打出来比设的要细。喷墨的要比设的稍粗。A1的图纸也是如此,不过相应笔宽加粗一些,道路的7号可能要到0.22-0.35才能有效果,压得住图面。如果是管线的图纸,要注意道路的7号细点,不能抢过表达的主题管线内容。photo没有上述问题,但它的黑线道路不黑,而且不在一个讨论层面,下次讨论...工作习惯(战术层面)
一、在您双击cad图标之前……
1、我发现啊:边抠鼻子边看别人的帖子很爽,但边抠鼻子边画图效率极低,因为抠鼻子会让智商短暂的持续下降,情商升高。我尝试着稍微多了解一下键盘命令,左右手配合,比较快。(也能打下SC和反恐的好底子啊)
2、我稍微整理一下桌子(缺女秘书啊),关闭不相干的电脑的程序,看看笔记本,大致想一下设计思路、估计一下阶段工作时间和完成目标。画图中碰到的问题记下来。
3、我有两个小帮手:cad的bonus(扩展工具express tools)和深圳规划院工具,前者在安装cad的时候选完全安装“Full”就可以了,少数装了也不显示的可以这样:开cad----Tools----Customize menus...Browse...(找到cad下的bonus下CADTOOLS下ac_bonus.mnu,打开,再load.),还有一些lisp,蛮有用的。
在改好存盘时间、整理好目标文件包、文件名后,按照一般的步骤: 开文件--分层--画图--修改(包含做块、插入、外部引用等)--整理--打印(文件),每个环节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二、规划图纸的几个常见问题
1、分层的习惯
偶的分层方法见前面的(一),不讲了。分层方法可以不一样,但为了挽救广大有志有为青少年,偶有必要强调一下,在适当的层上画图是cad和photo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是软件开发者的精华思想之一,是我们能够讨论问题的底线。怕了吧?
2、定义样式(style)的习惯
字体、标注等需要通过样式(style)来管理,这是cad和office的另一个核心管理手段。好像没有分层那么明显重要,但如果能够掌握好,文件一复杂,就知道它的威力了。偶每次老老实实定义好style,后面一般不会为字体和标注烦恼。
3、0层做块,使用层插入
有时候复杂混乱的块是文件复杂、文件量变巨的罪魁祸首。想象以下,修改几十幢住宅与重新定义(redefine)块哪个划算?块还有属性,也蛮好玩的。
4、文件的整理
包括清理碎片(purge,简写pu)和叠放次序。叠放次序(display order)也是cad和photo中一等一重要的事情。它从图面上直接表明了偶对图纸表达内容的理解深度。文件绘制修改完成后,做一下pu,然后在打印和存盘之前一定要执行叠放操作: a、色块填充放最底下
b、带宽度的多义线叠上(对于道路,支路最下、上面次干、主干、快速、高速)c、地形图叠上
d、字、图框、道路、铁路、重要的边界叠最上
e、叠放方法:依托严密的分层管理,关掉所有层,先开色块层,选中,display order(dr),send to back ;冻住色块层,开带宽度的多义线,选中,copy,基准点随便,复制到的点输入@(原地复制),输入e,输入p(删掉上次选择)。
OK,cad有个原则,修改操作(Move之类)不会改变叠放次序,新建操作(比如copy)会让新物体(object)叠于上面!!本方法充分利用上述原则,哈哈……
5、视图的切换
偶以前很喜欢不停的zoom,zoom,zoom,还喜欢在别人快走到我身边时以16速zoom,偶尔有MM过来我就52速。后来我看一下F2,哎,都是zoom。效率好低啊!经过观察、学习、揣摩、试用,偶改用z--p和z--d。因为zoom--previews和zoom-d能够很好的迅速定位视图。而偶的大部分图纸视图也就几种视图比例搞定,不需要乱zoom!实在需要,就偶尔zoom--e 一下,看看全局。但它会引起REGEN(Regenerating drawing),带地形图你就完蛋了.电脑旁边坐久了,100%会生病,怎么办?
“久坐必病!” 的原因:
医学专家介绍,久坐不动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可能给人体健康带来的损害,几乎“从头到脚”:久坐不动不仅会引起颈椎僵硬,影响颈动脉对头部的供血,还破坏了正常的生理弯曲,出现弓背或骨质增生等;久坐使得整个躯体重量全部压在腰骶部,压力分布不均,会引起腰、腹、背部肌肉下垂或疼痛;久坐在办公桌前,因桌下的空间过窄,双腿难以伸直,令下肢的血液不畅,容易造成双脚麻痹;久坐少动者的骨连接处缺少粘液而变得干涩,易引发关节炎和脊椎病;久坐者血液循环减慢,体内静脉回流受阻,血液淤积后使静脉曲张,增加了患痔疮的风险;女性还会因盆腔静脉回流受阻,淤血过多而导致盆腔炎、附件炎等妇科疾病。
我也是一位IT工作者,得过轻度的腰椎盘突出。幸好发现地快,后来经过一系列地方法,终于恢复正常了。我日常中怎么做的呢?下面整理一下给大家参考:
首先是坐姿要调整好,不要以为斜着,爬着很舒服,其实是不健康的!一定要坐正!。
第二,不要一次连续坐4个小时以上,可借着发传真、复印文件的机会走动一下,每隔1-2小时应进行一次约10分钟的活动;我是安装了一个眼睛保护软件,呵呵,要的朋友可以去网上找找,我用的是眼睛保护精灵。
第三、买一个简介的按摩器用用,我感觉很有效果,按按非常舒服,推荐一个网址,正在打特价,这里不知道能不能贴出网址:,我贴出来是否会删贴?
第四、见缝插针地进行一些活动颈、腰、腿部的运动,避免这些常见疾病的发生。教大家一个简单的运动,这是一位气功师教我的:先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各转头部5次,然后将头部和肩部向后尽量地伸展,这样几次之后,再交替地拉扯双臂,上下左右各几次,然后上身向后仰,再弯腰尽量摸地面,最后用指尖轻击头部。
第五、利用工余时间,快走和慢跑(原地抬腿甩臂亦可)同样能收到明显的健身效果。
与同事相处的30条职场之道
1.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要首先想到自己是不是做错了。如果自己没错(那是不可能的),那么就站在对方的角度,体验一下对方的感觉。
2.让自己去适应环境,因为环境永远不会来适应你。即使这是一个非常非常痛苦的过程。3.大方一点。不会大方就学大方一点。如果大方真的会让你很心疼,那就装大方一点。4.低调一点,低调一点,再低调一点(要比临时工还要低调,可能在别人眼中你还不如一个干了几年的临时工呢)。
5.嘴要甜,平常不要吝惜你的喝彩声。(会夸奖人。好的夸奖,会让人产生愉悦感,但不要过头到令人反感。)6.如果你觉得最近一段时间工作顺利的不得了,那你就要加小心了。
7.有礼貌。打招呼时要看着对方的眼睛。以长辈的称呼和年纪大的人沟通,因为你就是不折不扣小子辈。
8.少说多做。言多必失,人多的场合少说话。9.不要把别人的好,视为理所当然,要知道感恩。10.手高眼低。11.遵守时间,但不要期望别人也遵守时间。
12.信首诺言,但不要轻易许诺。更不要把别人对你的承诺一直记在心上并信以为真。13.不要向同事借钱,如果借了,那么一定要准时还。14.不要借钱给同事,如果不得不借,那么就当送给他好了。15.不要推脱责任(即使是别人的责任。偶尔承担一次你会死啊?)。
16.在一个同事的后面不要说另一个同事的坏话。要坚持在背后说别人好话,别担心这好话传不到当事人耳朵里。如果有人在你面前说某人坏话时,你要微笑。
17.避免和同事公开对立(包括公开提出反对意见,激烈的更不可取)。18.经常帮助别人,但是不能让被帮的人觉得理所应当。19.说实话会让你倒大霉。
20.对事不对人;或对事无情,对人要有情;或做人第一,做事其次。
21.经常检查自己是不是又自负了,又骄傲了,又看不起别人了。(即使你有通天之才没有别人的合作和帮助也是白搭)22.忍耐是人生的必修课。(要忍耐一生的啊,有的人一辈子到死这门功课也不及格)23.新到一个地方,不要急于融入到其中哪个圈子里去。等到了足够的时间,属于你的那个圈子会自动接纳你。
24.有一颗平常心。没什么大不了的,好事要往坏处想,坏事要往好处想。
25.尽量不要发生办公室恋情,如果实在避免不了,那就在办公室避免任何形式的身体接触,包括眼神。(如果你或者对方已婚,——恭喜你,兄弟。你,死,定,了!)26.会拍马屁(这是和顶头上司沟通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小心不要弄脏手。切忌用舌头去舔马屁。27.资历非常重要。不要和老家伙们耍心眼斗法,否则你会死得很难看的。28.好心有时不会有好结果,但不能因此而灰心。29.待上以敬,待下以宽。
30.如果你带领一个团队,在总结工作时要把错误都揽在自己身上,把功劳都记在下属身上。当上司和下属同时在场时要记得及时表扬你的下属。批评人的时候一定要在只有你们两个人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万流归海见桑田-从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的大视野
第一章 道别高粱话沧桑
是的,在华北,在东北,在西北,大片的高粱地已经消失,高粱作为我国曾经被广泛种植的传统粮食作物退出了历史舞台。那么,高粱是怎样退出历史舞台的呢?'草桥关民'发表的《高粱地基本消失是农村改革的成果之一》一文,把高粱退出历史舞台的过程归结于“包产到户、人们追求‘精致生活’,于是高粱就退出了历史舞台”。这种观点并不新鲜,它实质是“政治万能论”的翻版---只要坚持正确的私有化方向,高举个性解放的光辉旗帜,什么高粱谷子大白菜都可以“招之即来,挥之即去”。如果我们进一步溯源,还会发现这个观点“出身”高贵,传承了“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的伟大学说。
历史是怎样的真相呢?本文就以'草桥关民'所津津乐道的“高粱”为脉络,通过对华夏6000年农耕文明生态演变的描述,作出尽可能系统、完整、准确的回答。据考古发现的炭化高粱种子和公元3世纪编著的《博物志》对高粱的记载,可以断言,中国大面积种植高粱的历史上溯至西周早期,延续止20世纪70年代中期。是什么原因让红高粱的“飒飒英姿”在中国的农耕文明史上占据了长达3000年的时间?而偏偏就是我们这一代有幸和它道别? 一个需要澄清的问题:高粱的产量并不象‘草桥关民’想象的那样,“个子高,产量就高”;与原产于中国的水稻、谷子,原产于西亚的小麦,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相比;原产于非洲的高粱在粮食作物中是除粟(谷子)以外单产潜力最低的作物。人们种植高粱绝不是“为了追求产量”。1985年,全世界种植高粱面积5019.1万公顷,总收获7745.2万吨,折算单产仅为不足103公斤/中国亩。中国的情况好于世界,1986年,中国共种植高粱187.55万公顷,总收获为538.4万吨,折算单产为191公斤/亩。而1985年,中国的水稻为356.5公斤/亩,小麦为198公斤/亩、玉米为236.4公斤/亩,谷子为101公斤/亩。
除了产量,高粱的另一个先天不足是:难吃!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把它列为饲料用粮,这到不是因为高粱所含营养低,它的营养成分和玉米相近。原因是高粱种皮里含有大量的单宁,含量高达整个种子重量的1.5%。单宁就是生柿子所含的那种东西,它导致高粱味苦涩。单宁的另一个作用是易于和蛋白质结合,生成胶体,胶体极不易消化;这就是吃了高粱面窝头肚子容易发胀的原因。现在虽不吃高粱了,但很多的《生活小常识》都劝戒人们:不要吃生柿子,容易诱发胆结石。由于胶体沉淀,喝高粱面糊糊是不能动筷子的,稍有搅动面糊就会“泻”---胶体和水分分离;有经验的食客都是不停地转动饭碗,直接用嘴“呼噜呼噜”地喝。
高粱难吃还在于它和玉米、谷子相比,缺乏必要的谷氨酸、赖氨酸、蛋氨酸等氨基酸。“谷氨酸”顾名思义就是“谷子里的氨基酸”。这些谷氨酸有什么作用呢?味精的学名就叫“谷氨酸钠”。缺乏氨基酸的高粱丝毫没有玉米、小米的香适味觉。
关于高粱的难吃,我们甚至还可以引用东北、北京一带流传的一句“俏皮话”作为佐证:日本人吃高粱米---没有办法了。
就是这样一种既产量低又质量差的粮食在中国的农田、灶头、餐桌活跃了3000多年。我们不禁要再一次追问:是什么原因支持它从非洲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又是什么原因迫使它依依不舍地离去?
从先民的聚落和“洼地”说起。“走过一洼又一洼,洼洼地里好庄稼”
这是反映乡村巨变、歌颂社会主义集体化的优秀现实主义剧作---《李双双》中一句唱词,脍炙人口,家喻户晓。
我们注意到:这句唱词中连用了四个“洼”字。如果你对华北平原、黄河中下游平原,包括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湖北北部等诸多省份的中国北方农村稍有了解,你就会发现这个“洼”字的使用是极为广泛的,它渗透在农村生活的每一个细节之中。几乎每个村庄都有所谓的“洼地”,有些超过2000人的较大村庄,甚至有“东洼”、“西洼”、“南洼”、“北洼”的情况。
村民们相互打招呼: “去哪里? “南洼割麦子”
显然,这里的“洼”是指某些特定的田地。
有时候会发生这样的情况,来了一个人问路: “去七里营怎么走? “一路向东,“还有多远? “两洼地” 这里的“洼”又演变成了距离的度量单位。据笔者的经验和调查,1洼的距离约等于1公里。
能够演变成度量衡单位的事物,必定是与人们最为密切相关和生活中最常见的事物。比如英尺foot(复数形式feet)就是一个男人脚丫子的长度;中国的“丈”原义就是一个男人身高的长度,故有“丈夫”之说;据说当时是按大禹的身高为标准确定的。当然,随着历史变迁,中国的“尺”发生了变化,使得10尺(1丈)的长度到今天和一个男人的身高已经大不相符了,但还是留下了“丈夫”这样的词汇。
可见,中国北方农民与“洼”的关系和对“洼”的认识程度,相当于英国女士和“男人脚丫子”的关系,那是“每天晚上都要碰一碰的”。
“洼”的度量衡化反映了“洼”普遍性,度量单位的大小反映了“洼”的规模----是以公里作为尺度的。
“洼”到底是什么呢?这里我给出“洼”的定义:“洼”是中国北方平原普遍存在的连片、季节性湿地。“洼”与聚落地、旱地、水源、气候等要素一起构成了传统中国农业的生态元。这种生态元亘贯了中国6000年农耕文明史,直到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才被新的生态元取代。所谓“生态元”我们可以简单地理解为“构成大生态的基本单元”。
河南古称“豫”,“豫”的字面意思就是“一个人牵了一头大象”。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揭示,在华夏祖先即将进入农耕文明的前夜,即距今7000---8000年左右,中原大地是一派水草丰沛、林木茂盛的景象;现活动于热带雨林的大象在中原一带尚有出没,其生态景观介于目前的东北丹顶鹤栖息地湿地与西双版纳雨林之间。
后来,由于气候的变迁,林木渐渐稀疏,湿地逐步演变为“季节性湿地”。所谓“季节性湿地”就是在降雨量大的季节或年份表面积水,在降雨量小的季节或年份露出地面。就是在这个时期,华夏先民在这块土地上急剧繁衍起来了,农耕文明的曙光冉冉升起,一个个农耕聚落出现在辽阔的东亚内陆。由气候变化引起的生态变迁,相对于人类文明史来说是极其缓慢的,这就意味着在以千年为度量的时间段里,华夏的农耕文明必须与“季节性湿地”所构成的“生态元”结伴而行,若没有强大的力量介入,这种状态就依然缓缓延续。“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是《诗经.卫风.氓》所描绘的、今京广铁路新乡---安阳沿线的大平原3000多年前的生态景观;这个“隰(xi)”就是低洼积水地。直到距今800年,京城汴梁虽早已不见了大象的踪影,但在京畿大型鳄鱼仍时有活动(何新考)。可见前、后生态之稳定性。
聚落的基本形式是村子。北方先民们是怎样选择、安排他们的聚落呢?首先必须面对人类不是“两栖”动物的现实,选择能常年露出水面的高台地带作为聚落地;其次周围还要有相当面积的常年旱地用于耕种,用于种谷子。这部分旱地史称“桑田”、“桑榆之地”或“永业田”---这些都是从西周就有的称谓。
何谓“桑田”?棉花引入中国很晚,古称“木棉”。直到唐宋能够拥有一件出产于印度的“木棉袈裟”都是很不容易的,围绕着这种宝贝,经常有很多血雨腥风的传奇发生。中国古代的纺织品主要依赖于丝、麻,在村边旱地的田边地头栽种桑树是西周就已经非常普及了的传统和习惯。据说,这是轩辕黄帝的老婆---嫘祖,在周前2000多年前就亲自倡导的。
何谓“永业”?故名思义,就是不动产。在征服或开发而形成一个聚落的早期,这种田地往往是参加战争和开发的聚落成员按人头可以分得的,并可以传之后代。这些田地官府造册登记、岁亩征赋。为了宣誓产权,居民常会在田地之间埋下石头或石灰坑作为界标;20世纪曾经活跃于中国政坛的“蒋介石中正”,其名、字皆源于此。据说,这个名字是个半瓶子秀才给起的,有“吉”的表象,背后则隐藏着凶险。也难怪本人后来就只用“中正”了。(豫卦六二爻辞:“介于石,不终日,贞吉”。《彖》曰:“不终日贞吉”以中正也。意思是被石头夹住了;还好,太阳没落就逃了出来。也算是吉利。但被夹的困顿在先。)
“榆”即榆树。榆树耐旱不耐涝,虽成材周期长,但主干发达,材质坚实,是典型的栋梁之才。在聚落附近栽种榆树表达了先民们对占有这份不动产的自信和对未来的企盼。关于洼地在北方平原是不是大规模存在,我可以说一说北京,因为大家对北京相对了解的多一些,单说我这里大家不知道。北京亚运村附近有一个地名叫“马甸”,首钢的新厂址叫“曹妃甸”,北京的经纬度是北纬40度/东经116度(N40/E116),正好处于这个整经纬度坐标点上的村子叫“下苇甸”,北京大年正月初一的老庙会叫“厂甸庙会”......以“甸”为后缀的地名,在北京那是“多了去了”。这个“甸”就是大片的洼地。《礼记.周礼.地官.小司徒》载:“四丘为甸”,意思是:由四个高地围起来的那片洼地就是一甸。经史学家郑玄进一步注释为:“甸方八里”,意思是:一甸是八里见方。可见“甸”的度量比中原一带的“洼”要大。清代的北京仍沿用“甸”作为地名,反映了北京地处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错地带,农业开发程度相比中原要低,人口密度小,聚落间距大的历史状况。50多岁的老北京人都还记得海淀(也作海甸)区西北郊区大片的低洼积水。上面说到的“厂甸庙会”就有《竹枝词.厂甸正月》云:“雪晴满路是泥塘”之说;“下苇甸”之“芦苇”也是和低洼积水有明显联系的。
从洼地积水和“盐碱化”说起
和“桑田”相对,距离聚落较远的就是“洼地”,那里是不适合人类栖息的地方。由于地势低洼,往往秋季积水,在降雨量大的年份,甚至全年积水不退。如果有读者要把这些和“水草涟漪”“地球之肺”等浪漫的词汇联系起来,实际的情况一定会让你大失所望。和恒久湿地的生机昂然不同,“季节性湿地”相伴的是“盐碱化”,古文献称之为“斥卤”。
洼地“盐碱化”的生成机理
秋季,雨水从天而降,溶解了地表的可溶性盐分,从四面的台地涌来,将所有的可溶性盐分搬运到洼地,在洼地形成齐腰深的积水,水面上漂浮着从聚落冲来的生活垃圾死鸡烂鸭;由于没有河道排出,积水只能有两条出路:下渗和蒸发。蒸发的过程就是盐分的富积过程,下渗的过程就是盐分的储存过程。年复一年,洼地的浅层水盐分逐步累积。我们把以上的溶解---搬运---富积---储存---累积的过程称之为盐碱生成的“宏观机理”。
除了宏观机理,盐碱化的过程还有一个“微观机理”:初冬,来自西伯利亚的干燥风吹过洼地,在阳光辐射的帮助下,将表层土壤的水份带走,本来含盐量已经很大的地表水进一步浓缩,盐的白色晶体析出了。要命的是随着水分的蒸发,土壤打开它们的毛细管,源源不断地地将含盐浅层水“泵”到土壤表层进行补充;继续重复蒸发脱水、析出晶体、再次补充的过程;如此周而复始把晶体盐累积在土壤表层。整个洼地,在冰封来临之前完全变成了一个专业的“晒盐场”。盐层的堆积厚度可达10cm以上。
洼地、盐碱地的耕作价值与“桑田”不可同日而语的。
极度或高度盐碱化的土地,基本不适宜农业耕种,始终处于荒芜状态。那里通常只有很少量的几种杂草可以生存,最常见的是“莎草”(音“蓑草”)。对人类文明史有过一些了解的网友,往往会联想起茂盛的“尼罗河莎草”,古埃及人用它加工出了人类最早的植物书写材料---“莎草纸”(顺便说明:“莎草纸”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蔡伦纸”,它的性质和桦树皮经过柔化加工可以作为书写材料相同)。尼罗河莎草高达1米至数米、亭亭玉立,在中国是可以当做“观赏植物”的,中国北方的莎草就没有这个幸运。在土壤、水源条件良好的环境下它可以长到30cm高,在高度盐碱化的土壤中,它的高度不超过10cm。其根茎可入药,药名“香附子”。
“呼啸的西北风掠过旷野洼地,稀疏低矮的莎草枯萎凋零,残败的枝叶被白色的盐层覆盖”---这就是初冬洼地的一派萧杀景象。
“春夏似火炕,秋季水汪汪,冬来白茫茫”,农民对洼地与盐碱化做出了最洗练的描述。
盐碱的肆虐虽严重制约了华夏农耕文明的进程,却在另一个方面给整个人类带来了惊喜。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和被称为“第五大发明”的豆腐,都直接起源于对盐碱的认识和利用。把土壤泛起的盐层用水溶解,过滤出清洁的液体,然后加温蒸发,不久就会析出晶体。这就是硝酸钾(俗称火硝),是配制火药的主要原料。剩余的液体称作卤水(以氯化钙为主的二价盐)是制作豆腐的沉淀剂。火药、豆腐在中国盐碱分布最广的黄河、淮河流域首先被发明出来,也许是上天为了怜悯华夏子孙们抗争盐碱的一次次失败所给予的安慰与补偿吧。(注:豆腐的发明者汉.淮南王刘安主要活动在淮河流域;火药配方的最早记录者唐.孙思邈主要活动在黄河流域)
洼地里几乎不存在轻度的盐碱化,洼地的可耕地大多处于中度以上的盐碱化状态。“可耕”也不过是勉强可以耕种,即便是“勉强”也必须找到一种顽强的作物。谷子是华夏先民最早驯化的作物,它的野生种即使是在现在的大都市都随处可见---就是“狗尾巴草”。据说炎帝神农氏当时找来了很多种“狗尾巴草”试种,从中选拔出了谷子。在小麦、高粱、玉米传入中国之前,谷子和稷子全面承担着养育华夏北方子孙的任务,即使是后来它们也非常活跃,直到上世纪60年代末还依然被作为主粮种植。但谷子的特点是“耐干旱瘠薄,不耐水涝”。它适应于山区坡地和黄土高原的水土条件,平原只能种植在“桑田”旱地,洼地不可种植。于是,高粱走进了华夏农耕文明的视野。
从高粱的植物学、农学属性说起
高粱,原产于非洲,虽然中国也有野生高粱发现,但正统的农业史观点依然认为高粱是公元前10世纪(西周)以前通过埃及→印度→中国的途径传入的。华夏先民为什么看中了高粱呢?这是由高粱的生物学、农学和洼地的土壤学属性决定的。
高粱非常耐干旱 这对于适应中国北方夏季的高温干旱是必要的。为了说明高粱的耐旱,这里我们引入一个简单的农学专用名词:蒸腾系数(transpiration coefficient)。蒸腾系数亦称需水量。高粱的蒸腾系数是320,也就是说高粱每生成1克干物质须消耗水分320克;谷子为250,而玉米为370,小麦为520,水稻为680。
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期和不同的水、气环境中,植物的蒸腾系数会随之改变,因涉及过于专业的知识,不宜深入讨论。
除了蒸腾系数,“植物形态学”也能说明高粱非常耐旱:高粱的地下根系极为发达,有利于吸收深层水分,在秋季狂风暴雨后常常会看到玉米倒伏,这种现象在高粱就很少见,这就是庞大根系的锚固作用。高粱的茎、叶光滑坚实,表层充满蜡质,有利于保护水分(高粱茎干光滑坚实的这个特点,使它担当了竹子、苇子、藤类的部分功能,成为“泛编织”材料。另外,高粱穗冠分枝很长,使它广泛被用于扎制扫帚、炊帚等。这些就是‘草桥关民’“精致生活选择论”的全部理论依据)。在干旱过度的情况下,高粱的叶片可以纵向向内卷曲,尽力减少暴露面积;如果干旱进一步扩大,高粱敏感的气孔会即时调节整个株体进入休眠状况,一旦遇水立即恢复生长发育。关于叶子卷曲,有很多网友通过电视报道,看到了重庆大旱玉米叶卷曲的景象,高粱的整片叶子可以比玉米叶卷得更结实。
高粱极耐水涝
特别是接近成熟期的高粱,由于气空发育完整,即使被水长期浸泡也不影响正常生长,而玉米当土壤水份超过85%时就不能正常生长,一旦被明水浸泡,玉米就会死亡。高粱、玉米的成熟期恰好就是洼地的积水期。“漂着盆子收高粱”是北方农村的一大景观。
这里我有一个家族故事讲给大家:这是我奶奶讲的。据说民国31年(1942年)秋天大雨不止。我奶奶的一个妯娌,就是我的一个本家奶奶,家里断粮已经多日。这一家春天刚丧了男人,留下20多岁的寡妇带着一个刚刚7、8个月的男孩“熬寡”。这一天大雨刚刚有点止住,看着饿得嗷嗷哭叫的孩子,奶水已经干涸了,想到北洼地还有一小块接近成熟的高粱,想收一点回来给孩子打“糊糊”吃。她背着孩子,借了我家的大盆就去了北洼。
“大盆”是北方一带家庭所能使用的最大陶盆,可盛水100斤左右。“漂着盆子收高粱”就是把大盆漂浮在水面上形成“盆舟”,人在齐腰深的水里推着盆前进,把用镰刀砍下来的高粱穗放在盆里---“以盆为舟”,这不能不说是北方农民无奈中的创举。
这天,一直到晚上,我的这位本家奶奶没有回来。第二天,人们找到洼地,她已经死了。是被驻扎在临近村庄的鬼子在村头炮楼上用枪打死的。孩子的身上没有枪伤,是子弹把大盆打了一个洞,沉“船”淹死的;她当时把孩子和高粱穗混装在“船”上。我们家族的一支和我家的大盆就这样完了。
高粱极耐盐碱
先说酸碱度,就是PH值。玉米适合生长的酸碱度为PH5-8;高粱为PH5-8.8。这个看上去差别似乎并不大,但在耐盐性方面高粱和玉米之间的差别就变得不可逾越。
高粱可以在含盐量高达5/1000的水环境中生长发育,5/1000是个什么概念呢?这是一个接近海水级别的概念。大连近海的含盐量为30/1000,远海的含盐量为31.3/1000。玉米在含盐量超过2/1000时就会枯死。
以上分析使我们不难得出结论:大面积种植高粱是由中国北方的农业生态决定的。这里没有选择,除了高粱,再找不出一种粮食作物能够在洼地种植;至少,中国的先民没有找到。按照生长发育所需的温度、日照条件类比,很晚才传入的玉米比起谷子更是高粱的理想替代作物,但洼地的积水和盐碱是玉米的种植禁区。怎样才能在中国北方的洼地种植谷子、玉米甚至水稻呢? 中国的先民屡屡向苍天发问、祈求; 苍天,没有回答。
第二章 斥卤生粱说轮回
从洼地开发的轮回说起
在中国历史上,洼地的开垦与耕种一直是处于周期性轮回状态的。伴随着战乱、灾荒的发生和止息,时而中断,时而荒废,时而又起。
当一个时期处于天下安定,人口增长的时代,洼地的一个开发周期就来临了。通常是以聚落或家族为单位和其他聚落、家族争夺开垦权,争夺激烈就械斗解决。即使官府出面仲裁,效果也往往不佳。这就是中国农村土地分布极不对称的原因,常常是一个村子的耕地在一个方向上延伸几里甚至十几里,而在另一个方向却被其他村子占领到村边。
在归属划定后,理论上讲,参与争夺的成员都享有平等的开垦权,但实际上经济能力低的家庭所能开垦的土地要比大户小许多。有没有牲口?有没有农器具?有没有种子播种?这些都会成为制约开垦能力的重要因素。一个是撅头刨,一个是3头骡子双铧犁,二者的效率是不可相比的。大户也会雇佣人力、畜力来开垦。洼地即便被开垦出来也不意味着具有了“永业田”的意义。洼地的耕作风险很大,如果这年雨季前提,在高粱的幼、壮苗期洼地就开始积水,即使是高粱也照样会颗粒无收。洼地距离村子都较远,看护困难,成熟的庄稼被其他村子“盗收”的现象时有发生。当天灾人祸发生时,人们为了降低渡荒风险,通常会放弃洼地的耕种,“搁荒”久了就会被他人重新开垦。一些经济薄弱的小户,即便是生、老、病、死、婚、嫁的正常变故,也会以极低的代价将洼地转让他人,他们宁愿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村边的田里。土改分地时,我们这里是按5亩洼地顶1亩桑田来计算的,就这多数人还不愿要。相比较而言,经济雄厚的大户更喜欢整块的洼地:一是类似于保险业遵循的规律,大户可以通过“大数效应”来规避风险;二是适合大骡子大马的连片耕作。这些原因使洼地成为最容易被兼并的土地。永业田里经常可以看到的坟岗、墓碑、柏树这些象征历史传承的标志在洼地是看不到的,没有人会把自己的先人埋在将来很有可能不属于自己的水坑里浸泡。榆树也没有,有的就是柳树。柳树主干低矮不堪大才,但极耐水涝,插枝成林,冠枝发达、生长迅速。很容易让栽种者在3、5年内收获“把”“柄”“杆”“椽”等短效益材料,很适合洼地的积水和所有权不稳定的状况。是不是可以把洼地称作“柳田”呢?古文献未见有此说法,姑且作为笔者的“发明”吧。
每当大规模的战乱、自然灾害发生,整个洼地的开垦耕作就会完全停止,重新进入荒芜状态。洼地一经进入荒芜周期,其时间多以百年为单位。比如,以大家都知道的小岗村为例,1194-1855黄河南下夺淮,然后北归,在小岗附近形成了大片大片的无人洼地,仅燃灯寺一片就有近20万亩;直到上世纪50年代末才再度进入开发周期。
从聚落的“繁殖”说起
以大的时间段作为考察对象,我们会发现,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跨度内,洼地开发在总体上陷于周期性的重复轮回,能够巩固下来的开发成果十分有限,能够延续的开发进程也非常缓慢。这些可以在地名的历史沿革与聚落的“繁殖”中窥见蛛丝马迹。
“村”是最常见的通用地名,是先民较早建立的一批聚落。在汉之前聚落连同它周围的“桑田”“洼地”一起被称作“野”,“野”反映了当时聚落稀疏、牧原寥廓的景象。
前面,笔者谈到了洼地的兼并,在兼并达到一定规模后,为了节省往来时间和庄稼看护,大户就会在洼地里或洼地边沿选择地势较高的地段建造房屋、院子,住长工、养牲口、打晒庄稼、收晾粮食---形成是所谓的“庄院”。长工也要娶妻生子,庄主也会有失地的三亲六戚来投靠---这就是所谓的“庄户”。如果老天开眼能让他们在高地附近打出可饮用的“甜水”,一个新的“桑榆之地”就会渐渐形成。这类被“繁殖”出来的新聚落,一般都有一个通用地名---“庄”。一个新聚落的诞生并不代表和这个聚落相关的洼地被改造成了“桑榆之地”。洼地是广大的,若把洼地比作大海,聚落与“桑榆之地”不过就象一座座岛屿;一个新聚落的出现,不过就是一个“无人岛”转化成了“有人岛”而已。洼地依然还是洼地,洼地的本质是“积水”和“水机制”造成的“盐碱化”。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洼地就永远是洼地,人们就只能面对“海”一样的洼地不断感叹。
“庄”的形成是先民们靠民间力量对洼地自发开发的标志性成就,也是靠民间力量所能达到的最大成就。一个“庄”的诞生过程是十分曲折、漫长的。一方面,它需要诸如:有没有和平环境保证兼并达到规模?洼地里有没有象样的高地?高地上能不能打出甜水?等诸多苛刻条件;另一方面,它在形成之初的100---300年内处于极不稳定的状况,因为在这段时间内,“庄户”成员大多都和“母聚落”保持有较为密切的经济(老屋、老宅地、老田地等)和宗法(家族、祠堂、祖坟、社团等)联系;一旦遭遇比如水灾过大新聚落高地被积水淹没,战乱期因庄户成员过少难以抵御匪盗,瘟疫造成人口锐减等情况;“庄”就会随时瓦解,成员返回“母聚落”---村。一般说来,一个“庄”能够作为稳定的聚落传衍需历经300---500年。
除了民间自发进行的开发,国家也会对洼地投入开发力量。在大规模的战争、自然灾害、瘟疫过去后,国家为了恢复经济,为了调整人口的失衡,会强制性或政策性移民。距我们最近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洪桐移民”,据考证就有数百万的山地居民被驱赶到大平原安家落户。然而,数百万人对于广褒的大平原、对于大片的洼地只不过是“沧海一栗”耳!据“地方志”、“地名志”记载的史料,这些移民大多补充、并入了现成的聚落,他们只需和战后遗存的原居民共同复垦荒芜了的“桑榆之地”,并不会对洼地开发造成根本的改变。正是这种和原居民的混杂、同化才制造了“洪桐移民”被无限夸大的“野史”。国家有时候会将退伍的军人,俘虏的敌人,收编的匪寇,管制的囚徒整编制开赴洼地垦荒,这就是所谓的“屯田”。和“庄”的产生过程类似,“屯田”也会产生新的聚落,由此产生的新聚落通用地名就是---“屯”。
“屯”和“庄”的产生记录了北方先民征服洼地的艰辛足迹。一次次的开荒、种地,一次次荒芜、湮没;一次次的再开荒、再种地,在无数次的重复轮回中才能有极少数的“庄”、“屯”存留、延续下来。步履何其缓慢?道路何其曲折? 笔者查阅了当地的《地方志》和《地名志》,发现在大清朝的270年历史中竟没有一个“庄”和“屯”产生,出现的几个新聚落都和洼地开发没有直接关系,有的涉及交通,有的是寺庙等宗教产物。所能查明历史的庄和屯均为明朝以前。是当地已没有荒地、洼地了吗?不是。直到1958年,“地方国营博爱农场”(就是江泽民任副校长的“一机部干校”所在农场)还跨越县境、跨越丹河到距我们村子仅2公里的地方开垦了1000多亩的洼地,可见洼地之广。是当地的人口密度不够吗?不是。所处焦作地区古称“河内”,有“河内熟,洛阳足”之说;一直是有信史以来北方平原人口最密集的地区。是没有开发所必须的和平环境吗?不是。清王朝历时270年,其中就有连续的100多年号称“康乾盛世”。是什么原因呢?前面我们已经说过,这里我们不惜再重复一次:洼地的本质是“积水”和“水机制”造成的“盐碱化”。只要这个问题不解决,洼地就永远是洼地。先民们进行的所谓“开发”实际上就是“开荒种地的周期轮回”,根本不涉及洼地的本质。这种停留在最浅层意义上的开发,势必决定它的成果少而又少,进程慢而又慢,270年停留在原地踏步不仅是非常正常的结果,而且就是必然的结局。那么,怎样才能把洼地彻底开发出来,使它成为万顷“桑田”、成为“永业”传世于万代子孙呢?方法很简单,历史上也不乏个别的成功先例: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位邺令,不知是西门豹还是史起组织百姓凿沟渠,引漳之水溉邺之地,人民歌颂曰:“终古斥卤生稻粱”。“斥卤”就是盐碱,这里的“粱”不是高粱而是“低粱”---谷子;何止是谷子,只要引来活水连水稻都可以种植。
(注解:《史记•河渠书》曾说:“西门豹引漳水溉邺,以富魏之河内。”褚少孙所补《史记•滑稽列传》说:“西门豹即发民凿十二渠,引河水灌民田,田皆溉。”《吕氏春秋•乐成篇》则说这个工程是魏襄王时邺令史起修建的。建成之后,“民大得其利,相与歌之曰:‘邺有圣令时为史公,决漳水灌邺旁,终古斥卤生之稻粱。’”)
他们总结的经验是:挖河、排涝、引水、洗盐碱!(灌溉的“溉”古义即为“洗涤”)
“洗盐碱”就是通过沟渠将洼地里的含盐积水排去,再引软水灌入,当水溶解了土壤里的盐碱后再排去,再灌入软水...通过反复排洗,土壤就会脱去盐碱。“洗盐碱”并不需要停止种植专门排洗,只要保证排水渠道畅通,积水就不会停留在洼地“晒盐”,地表水位也会下降数米,这时只要引水灌溉,软水、雨水下渗会将盐份带入深层。水分下渗的脱盐机制我们称之为“压盐”。一般说来,整个脱盐过程需要3年左右。田地脱盐后,如果排、灌系统遭到破坏,田地就会再度盐碱化,我们称之为“返盐”。
“挖河、排涝、引水、洗盐碱”说着简单做起难。“涝”往哪里排? 往低处排。哪里低? 大海。
哦,小河往大河里排,大河往黄河里排,黄河往大海里排。
没有小河不能排,没有大河也不能排,挖了小河、大河还是不能排。哦?
黄河河底比平原高你怎么排?
“谁来挖小河?谁来挖大河?谁来挖黄河?” 先民们屡屡向苍天发问、祈求; 苍天,没有回答。
第三章 万流归海见桑田
晋.葛洪在《神仙传.王远》里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王远路遇仙女麻姑,询问麻姑的年龄,麻姑回答:自成仙以来,已经三次看到东海变成了桑田,于是我们有了“沧海桑田”的成语典故来形容巨大的变化。我们不是神仙,自然没有麻姑的造化,但我们这一代人确实经历了一次“洼地变桑田”的巨变;这里没有“形容”,没有“比喻”,没有“夸张”;这是一代人确确实实的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历历在目。
1952年,朝鲜尚在热战之中,就在这一年的10月31日毛泽东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此,每当冬季农闲,大河两岸人声鼎沸、红旗招展。在20多年里总共使用了7.7亿立方米的泥土和1400千万立方米的石头把黄河牢牢地夹在原地。在这之前它是年年决口,岁岁漫堤。7.7亿立方米!这相当于高1米厚1米的围墙绕赤道20圈,相当于修筑4条万里长城。
与此同时,“根治海河”、“修好淮河”两面拉开,使这两条水系的总排海能力扩大了4倍。从1949年的1.03万立方米/秒扩大到1976年的4.3万立方米/秒。顿时,涛声止息,幅原千里的黄淮海大平原水落田出。在这个过程中全国总共有3亿多亩的低洼易涝土地露出了芬芳的土壤,仅此一项就是埃及所有耕地的10倍。“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华夏大地何时发生过如此剧烈的变化?
然后就是筑大坝筑水库、修河渠修堤堰、引黄灌溉、引淮灌溉.....随着水利设施的兴建,大片大片的洼地得到了彻底的改造。靠积水、盐碱才神气奕奕的高粱渐渐远去。我记得我最后一次喝高粱糊涂是小学三年级,推算来应该是1972年。以后还喝过几次,不过不是在家里,而是在生产队的“忆苦饭”上。
低产、难吃的高粱退伍了,取而代之的也不是人们梦寐以求的谷子;是玉米、是水稻。水库碧波荡漾,河渠哗哗奔流,田头水泵轰鸣,靠耐干旱耐贫瘠而倍受喜欢的谷子也风采不再。(小米很香甜但产量太低还需要“歇年”---今年种了谷子的地,来年就不能再种谷子,否则容易“野化”,有成语“良莠不分”指的就是这种状况。)
黄河两岸第一次出现了大面积的水稻田,浓厚的黄河水哺育出了优质的“黄河大米”,最著名的当数“原阳大米”---这是由1958年兴建的“人民胜利渠”浇灌出来的;黄河母亲面对伟大的儿子毫不吝啬地淌出她金色的乳汁。
那个时代到底兴建了多少水利工程?大大小小多如牛毛,如果一一统计、一一介绍写成文字将汗牛充栋。但是有几个数字的对比可以让我们一览梗略:1949年全国可灌溉面积为2.4亿亩,其中多集中在江南水乡;1979年全国可灌溉面积为7.1亿亩,其中黄淮海平原地带占1.8亿亩。
说说“淠史杭”
说到农业水利工程,读者大多会想起“红旗渠”和古代的“都江堰”,不过我要告诉大家的是,在1958年---1976年中国有一个工程比“都江堰”更激越,比“红旗渠”更磅礴,它就是“淠史杭灌溉枢纽工程”
“淠史杭灌区”坐落在大别山麓,构架在山峦起伏的皖豫丘陵大地上,横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是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山地人工灌溉工程。
到底有多大?灌区内包括有5座大型水库、23座中型水库、1043座小型水库、21万处塘坝、总库容86亿立方米,灌溉引水能力为年200亿立方米;大型河渠总延长2.5万公里,可通航河道总延长1100公里;设计灌溉面积1023万亩,1979年完成灌溉面积800多万亩,80%属于高渠自流灌溉。
以上数字意味着什么?先说它的库容,86亿立方米,这个数字基本是1949年中国所有水库容量总和的2倍。三峡的防洪库容也只有221.5亿立方米,三峡的水是不能用于灌溉的,假如要把三峡的水通过沟渠网络用于灌溉,工程将扩大数倍。再说它的面积1023万亩,著名的“都江堰”是平原灌区,经过2200多年历代王朝的扩建,到1950年它的灌溉面积只有288万亩,经扩建到1979年灌溉面积为1000万亩。另一处著名灌区“河套灌区”,1950年的灌溉面积是290万亩,经扩建到1979年灌溉面积为700万亩。可以这么说:在“都江堰”这些工程里,现代成分已经大大超过了古代成分。和“红旗渠”怎么比呢?“淠史杭”1天的水流量比“红旗渠”1年的水流量还大。
再和外国对比:
世界上最著名的尼罗河灌区,地处尼罗河三角洲,总面积为3000万中国亩,这是埃及的全部耕地,这里孕育了最古老的文明。它靠的是一年一度的尼罗河洪峰漫灌,直到上世纪80年代以后,才开始筑渠引阿斯旺高坝水灌溉。
美国人引以为自豪的“因皮里尔”灌区,年引水量为3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为300万中国亩。始建于1901年,经过100多年的不断改造,目前还未找到理想的灌溉模式。
说说我家乡
数字是枯燥的,还是让我从一个“生态元”的变化说起。我们村土地改革时期的人口是600人左右,拥有“桑田”旱地400亩,分布在村子周围。另有洼地1000亩。村子南面紧靠沁河,也有一些滩地,随主河道变化,面积很不确定。
沁河大堤自古就有,据老年人讲以前的堤豁口很多,一遇大水就会在村上游不远的地方漫堤,几乎每3--5年就会出现一次。1954---1957年,作为治理黄河的一部分对大堤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整修。此后的半个多世纪里,只有1982年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峰,发生了一次漫堤。
村北不到1公里处,有一条季节河,平时涓涓细流,汛期奔腾咆哮,由于没有提防,洪水四溢,经常漫进村子,为了抵挡它和沁河上游漫堤的水害,清朝时期也许是民国早期,人们又在村边修了一道围堰,和沁河大堤组成半月形,村子就坐落在里面。1958年,刚刚建立人民公社,上、下游2个公社的农民为这条河修筑了提防,集体力量第一次在家乡的土地上得到了显现。从此这条河的水患得到了治理。
趟过这条河就是洼地。洼地很大,周边有十几个村子和这片洼地相关。属于我们村的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1.5公里
解放初期村子里有砖井4眼为饮用水,由于水层很浅,根本不需要什么辘轳,有时候人可以趴那直接用桶提水;村外有土井几眼靠人力杠杆汲水浇菜园用。还有2眼“互助组”靠免息贷款修建的水车大井,村民习惯称为“大洋井”,也称水车为“洋水车”,用牛拉水,水很小,也是用来浇园子的。这两个大井一直使用到1971年被机井取代。
以上是我村解放初期的基本人文、水文状况和所有水利设施。
1958年在“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的推动下,开始了对洼地的改造,在东西宽1公里,南北长1.5公里的矩形地带,开挖3条南北走向,2条东西走向的排水河,群众称之为“小涝河”。“小涝河”是相对于县里组织的排涝干渠“大涝河”来说的,“大涝河”从洼地南端穿过,把“小涝河”排出的水带走,到下游进入沁河。“大涝河”每段由所在地段以大队为单位组织开挖,大队之间由公社协调,县里只负责规划组织、测量划线。大、小工程历时3年,正好是三年灾害时期。村史资料记载我村共开挖土方12万立方米,全村青壮劳力每人平均近千立方米。从此洼地变成了旱地。
据参加过“大涝河”会战的老干部回忆,寒冻腊月里打破冰凌茬下水挖泥,全线展开竞赛,进度快的插红旗,最慢的插黑旗。工程刚开始后,据说国家领导人刘少奇要来视察,省长吴芝圃亲自坐阵指挥,看工地人员太少,要求老人、妇女齐上阵。工地上拉着大标语“老人赛似老黄忠,妇女个个穆桂英”,还要把剧团里的行头借来穿上,还要化装,老年人化个大黄脸(黄忠),妇女化个大红脸(穆桂英)。几分诙谐,几分壮烈。
很难想象,假如没有人民公社,在当时的经济条件下,这样的工程怎么完成。1969年,为了响应“农业学大寨”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的号召,再次对整个工程进行改造,干渠源头筑坝引水,沿途加高河堤,建桥筑闸,变单一的排涝工程为排、引一体工程。工程完成后,洼地变成了良田。
这个时候不但高粱被玉米取代,而且具备了向水田演化的条件。1972年我父亲因为是右派,因为戴着眼镜;于是就很有学问,于是就受命带领7名社员试种水稻(突破生产队,以大队为单位)。父亲一时间热情焕发,什么“水稻育秧法”“波尔多液的配制与应用”等农技书籍堆满桌子、床头。最后改造出了70亩水田,全村人口每人每年可分得净米40斤。那个时候的政策鼓励创新,改造田3年不用交公粮。为了蓄水应急,还开挖了2亩大的水塘,鱼和莲藕混养,往日的洼地变成了江南水乡。写到这里我想起一篇课文: 小河流过我门前, 我留小河玩一玩; 小河摇头不答应, 急急忙忙去浇田。
这确实是我们家乡的真实写照,村前河渠环绕,大地稻谷飘香。
前文里笔者说过:新聚落的出现,是人们开发洼地的标志性成就,本县在大清朝的270年历史中竟没有一个和农业开发有直接关系的新聚落出现。1949后情况怎样呢?
1958---1976年,仅在这个和我们村相关的大洼地里就有4个具有聚落性质的新据点出现,当然能不能稳定下来还要看历史的演变进程。据点1:地方国营博爱农场分场(现存)据点2:县苗木林场/种畜场(现存)
据点3:社办工厂/公社小农场(现为乡镇企业园区)
据点4:青年队/新农村示范点(后被政策性撤消,现被一个从无水山区迁移下来的小村子沿用)
以上4个聚落目前均正常存在,人口有增加趋势。这个指标佐证了那个时代农业开发规模及水平的异峰突起。
一个个类似于我老家的变化,一个个“生态元”的改变,使中国农业的大生态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缓缓延续了6000年的华夏农耕文明,在1958---1976年间突然展开了翅膀,飞跃般地进入一个完全崭新的时代。期间,涌现出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谱写了多少惊天动地的篇章!
焦育禄,带领兰考人民战风沙斗盐碱,“贴上膏药扎上针,开沟排水冲卤灰”(注:“贴上膏药”,用黏土覆盖沙丘;“扎上针”种上柳树、泡桐和植被;“卤灰”,盐碱)陈永贵,带领大寨人民劈山造田,使“沟坡变梯田,荒山变粮川”......埃及有句谚语:“时间战胜一切,金字塔战胜时间”。时间是无限的,历史是不朽的;但总有一些人和事使历史显得渺小,使时间变得短促。毛泽东作为华夏5000年农耕文明最后的巨人,他伸出硕长的手臂穿越5000年时空和大禹、神农相握;时间仿佛凝固在一瞬。作为中国工业文明的第一位巨人,他转过身来,把另一只手伸向未来,等待有出息的子孙。2006/10/08
补遗:和'草桥关民'说:
你向‘白垩纪’网友提出的问题“既然高粱退出是由水利条件改善造成的,为什么现在的水利条件比以前恶化了农民们不回头种高粱?”
我来回答你:先民选择高粱主要是因为它耐涝、耐盐碱。现在淮河、海河哗哗朝海里排水,黄河也不决口“跑”水,整个大平原看不到一汪明水,你凭什么要让农民重新选择高粱?赶明天你把淮河、海河堵了,把黄河大堤扒了,我保你明年就种高粱。
现在我要搞清楚的问题是,黄淮海大平原到底有多少以前种水稻的因为缺水,现在不得不退回去种玉米了?已经有很多这方面的报道。
现在我担心的是,黄淮海大平原到底有多少现在种玉米的,由于干旱面临着退回去种谷子的危险?还未见有这方面的报道。你说的高粱问题大可不必担心。
羽毛球业余等级划分
业余一级:经常在马路边广场上登露天地方打球,对风向没有要求!不要求场地和球网,对球拍没有要求。并时常在这种地方被人家打得满地找球。
业余二级:经常在马路边广场上登露天地方打球,对风向要求不高!不要求场地和球网,对球拍没有要求,时常打得别人满地找球!认为自己的羽毛球打的不错或很好,经常向人炫耀!不收看羽毛球赛!
业余三级:喜欢到地上画线的露天地打球,要求有球网,但不知道球网多高!刮风的时候不打球!认为自己的羽毛球打得很好,总是向人炫耀!偶尔收看球赛,觉得很热闹,很好看!
业余四级:喜欢到室内的羽毛球场打球,知道打羽毛球很贵,知道球拍的正确握法。有自己的球拍。知道球拍可以买一支而不是买一付,知道球拍的线断了可以再拉!经常收看电视转播的球赛!知道自己羽毛球打得不好!
业余五级:不到室外打球。经常在上课或上班时想关于羽毛球的事。喜欢杀球。开始关注器材问题,对球拍和拉线有自己的要求!同时对衣服鞋子等装备产生需求!只知道别人打得好,不知道自己那里打得不好!关注电视转播的每场比赛并录制成带!有机会打球决不放过。能随口说出n多球员的名字和使用器材。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专业队员。开始进入迷恋阶段!
业余六级:开始关注自己的技术细节,要求自己动作更细腻,失误更少!开始使用假动作。能够准确判断对手的实力和缺点,能够精准分析自己赢球或输球的原因。开始接触专业选手并与之过招!知道自己所在地区(市级)的高手!有自己不喜欢的球员。知道那个月有什么样的公开赛可以看!
业余七级:经常和专业选手过招,并偶尔赢上一局。获得过所在市级业余羽毛球赛的前五名!对于器材只要求球,拍,线。但对于场地要求很高,能够感觉到体育馆内的风向!只观看重大比赛,并能指出国际级选手的优缺点!
业余八级:获得过省级业余羽毛球赛前五名。经常和专业选手过招,一般的专业队员不是其对手!对于羽毛球界非常熟悉,知道全国有哪些是高手,能够叫出每个省的教练的名字。对于奥运冠军的签名不屑一顾!
个人觉得自己属于5级,你属于那一级呢? Tips——改变自己,拥抱生活
1、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
世上两种人必定惨败,一种是懒惰之人,另一种是骄傲之人。前者什么事都想在“明日”再做,结果总是一事无成;后者瞧不起天下所有人,自认为自己最聪明,常常招来他人的不满和怨恨,于是往往受人诋毁、咒骂,最后被恶意的诽谤所吞没。
2、不必一味讨好别人 讨好每一个人是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等于得罪每一个人。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亲近别人要自然,“投机”心态要改变。有时间讨好,不如踏踏实实做事,讨好别人总是靠不住,自己努力才实实在在。
3、好心境是自己创造的
我们常常无法去改变别人的看法,能改变的恰恰只有我们自己。坏的生活不在于别人的罪恶,而在于我们的心情变得恶劣。让生活变好的金钥匙不在别人手里,放弃我们的怨恨和叹息,美好生活就垂手可得。我们主观上本想好好生活,可是客观上却没有好的生活,其原因是总想等待别人来改善生活。不要指望改变别人,自己做生活的主人。
4、用心做自己该做的事
人生是如此的短暂,哪有心思去浪费呢?有智慧的哲人曾经说过:“大街上有人骂我,我是连头也不回的,根本不想知道这个无聊之人!”我们既不要去伤害人家,也不要被别人的批评左右,还是按照自己的愿望,先踏踏实实学好本领再说。特别在少年时要全力以赴学本领,不要分心。
5、别总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
学会自己欣赏自己,等于拥有了获取快乐的金钥匙。欣赏自己不是孤芳自赏,欣赏自己不是唯我独尊,欣赏自己不是自我陶醉,欣赏自己更不是固步自封------自己给自己一些自信,自己给自己一点愉快,自己给自己一脸微笑,何愁没有人生的快乐呢?!经常要自己给自己过节,学会寻找愉悦的心情。
6、不要追逐世俗的荣誉
终生寻找所谓别人认可的东西,会永远痛失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庸俗的评论会湮灭自己的个性,世俗的指点会让自己不知所措。为钱而钱会使自己六亲不认,为权而权会使自己胆大妄为,为名而名会使自己巧取强夺。真实的我在刻意的追逐之中,会变成一张张碎片随风飘扬,世俗的我已变得面目可憎。
7、极端不可取
有些人常常因为忧虑过度,而导致自己精神失常;有些人却因为麻木不仁,造成自己对任何事情都无动于衷。前者常为寻找理性而痛苦,因聪明过头而衰亡,愚蠢的根源在于什么都懊悔。后者不知悔恨为何物,整天稀里糊涂地生活,活着与死去没有什么区别。
8、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
自己的伤痛自己清楚, 自己的哀怨自己明白, 自己的快乐自己感受。也许自己眼中的地狱,却是别人眼中的天堂;也许自己眼中的天堂,却是别人眼中的地狱。生活就是这般的滑稽。不要总疑春色在人家,关键在于自己心态的调整。
9、喜欢自己才会拥抱生活 盲目自大自尊,是骄傲无知的人生,一味自暴自弃,是消极悲观的人生。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更困难,喜欢自己比喜欢别人更不容易。拥有健康的恰当的自尊心理,面对挫折会表现得格外坚强。不为外界的诱惑而丢失自我,不为一时的挫折否定自己。时时客观冷静地评价自己,每每乐观中肯地赞赏自己。若连自己都不爱,还能爱别人吗?喜欢自己吧!
10、福中有祸,祸中有福
莫被一时之得失冲昏头脑,一味陶醉于暂时的胜利。自己一定要居安思危,切莫居功自傲,洋洋得意。陶醉胜利,意味着驻足停顿,陶醉胜利,意味着失去警惕。人生路上要永不松懈,胜利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路标。要想取得最后的胜利,只要努力,努力,再努力。莫为一时之得所迷惑,谁笑得最晚,谁笑得最开心。
11、重要的是活得充实
把每一天过好是最大的幸福,快乐源于每天的感觉良好。总忧虑明天的风险,总抹不去昨天的阴影,今天的生活怎能如意?总攀比那些不可攀比的,总幻想那些不能实现的,今天的心灵怎能安静?任何不切实际的东西,都是痛苦之源,生命的最大杀手是忧愁和焦虑。痛苦源于不充实,生活充实就不会胡思乱想。
12、愉悦的根基在自己身上
一般人总是将人生的愉悦,寄托在外界的事务上,依附于世俗的认同上。百般看重地位、财产,以及待遇、名誉等东西,自己一旦失去这些,便是沉重的打击,常会痛不欲生,其幸福和快乐的根基也随之毁灭。假如自己真是这样过生活,那么快乐离我们是相当遥远的。为什么要让别人来评价自己的快乐程度,把握好自己。
13、感觉幸福就是幸福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其代价却巨大无比。许多哲人都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就在你我心中。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密切相关。先哲们说: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的最大悲哀。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知足者常乐!
14、别人的恩泽要牢记
目光短浅的人总是“忘恩负义”,危机时到处求助,事成之后再不露面。求人时信誓旦旦,得逞后胡作非为。这种人最被人鄙视。“忘恩负义”让朋友伤心,“忘恩负义”是急功近利的表现。“忘恩负义”只得益于一时,却会永远失信于人。切忌过河拆桥,过河拆桥会断了自己的后路。
15、凡事要留有余地
每一个人都会在自己的生命旅程中,遭遇到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第一种是能够理解、欣赏和器重自己的人;第二种是曲解、中伤甚至排斥自己的人;第三种人是与自己毫无关系、无关痛痒的人。第一种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应当尊为师友,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第二种人对自己造成深深的伤害,需要智慧地远离,而不是烦恼和计较。对于第三种人要以礼相待、和平共处。了解不同的人,区别对待,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1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把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于人,于己于人均是件痛苦的事情。以自己的威严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只是口服而心不服,而且日久必生反抗之心。以自己的固执强加自己的意志,别人仅是默忍或是隐怒,但是日久也可能反目成仇。检讨自己的言行是否与社会和谐,才能真正得到别人的认同。人与人是不可能一致的,不要以我为中心。
17、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态
身处顺境必须格外谨慎,否则容易乐极生悲。人生得意的时候容易忘形,一忘形就不知道自己姓什么,于是恶念和恶行就会趁隙而入。身处逆境必须格外忍耐,否则容易早早夭折。人生失意的时候容易失态,一失态就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于是消极和绝望就会趁隙而入。笑看人生潮起潮落,守住自己的心。
18、人生应当欢乐有度
适当的娱乐活动能调节情绪,无休无止的欢乐却易转益为害。物极则反,数穷则变。“大凡快意处,即是多病处。”“棋可遣闲,易动心火------”一味狂欢尽兴是肤浅的人生,换来的往往是痛苦的悔恨。尽兴有度是达观的人生。乐极生悲不局限于娱乐方面,涉及到人生的方方面面。欢乐与悲哀是伴生的,欢乐有度会使欢乐常伴。
19、一味忍让不可取
一味忍让,意味着丧失原则;一味忍让,意味着没有人格;一味忍让,意味着软弱可欺;一味忍让,意味着面临步步进逼的危险;一味忍让,意味着将走入绝路。有时候挺身而起、奋力反抗效果更好,得寸进尺是愚人常采用的计策,一再忍让反而助长其嚣张气焰。该出手时就出手,给点厉害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对得寸进尺者该迎头痛击,忍让不一定是好事。
20、多理性行事少意气用事
做事不能只凭自己的感情,做事更不能只凭自己的感觉,意气用事必有麻烦。有时自己的知觉是错的,事情并不是想象的这般简单,表象总是容易迷惑人心。理性做事不至于反复折腾,理性做事不会出现大的差错,理性做事才不会使自己后悔莫及。切记:凡事都不能太冲动!不能只跟着感觉走,多思考才能不后悔。
做好计划 将愿望一点点实现
每个人都有许多愿望,希望明天的生活更加美好——变漂亮、变健康、有更多的钱花、工作更顺心如意……难道这些都只能是一场白日梦?不,不要轻易就说你永远做不到。
很多时候,梦想看起来遥不可及,是因为目标太过模糊,让人感到无从下手。试一试,为自己制定一份够专业的计划书,它会帮助你将愿望一点一点实现。
下决心的一刻就准备好放弃
天气预报刚刚提醒近两天感冒指数上升,请市民们做好预防工作,王小洛就毫无悬念地在第一时间流涕发烧。
轻车熟路赶到医院,接连挂了三天吊瓶,在灭掉红黄蓝紫的大小药片之后,她信誓旦旦地对着天花板大叫一声:“等这次感冒好了,我一定要好好锻炼身体!”
“算了吧!小洛!”一旁照顾的曹贝贝懒得搭理她:“我和你合租一年半,听你喊锻炼身体都20多次了!拜托,下次换点儿新鲜的!”
满腔的豪情壮志顿时被杀得片甲不留,王小洛不敢回嘴,只能暗自数落自己纯属活该,谁让她过往的表现实在太丢人呢?就为了锻炼身体这件事,她自己都记不得下过多少次决心,立过多少誓言了。可惜,每次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不管怎样痛定思痛,也没坚持锻炼超过一个星期。
最开始跟着别人晨练,一早五点半就起床。问题是一圈400米跑下来,立刻头晕耳鸣,眼前发黑,差点当场犯低血糖,吓得她再也不敢空着肚子出门。
后来报名学游泳,一个夏天挎着游泳圈在水里泡得挺美,就是懒得动动胳膊腿儿。
还曾经赶着流行,像模像样地买来瑜伽的服装、地垫和教学DVD。当天跟着电视汗流浃背,大呼痛快,只可惜周末做卫生时把底垫收拾到阳台之后就没再拿出来过。
至于像跳绳、毽子、哑铃这些个头不大、花费不高的运动器械,更是攒了整整一抽屉。不过它们也和那张后来被六折转让的健身会员卡一样,基本没发挥什么作用。
总之一句话,王小洛的一身懒病是没得救了。别看她每次伤风感冒结束,都把“锻炼身体”的口号喊得响亮,其实自己都承认只是过过嘴瘾,表达一下美好的愿望。话音还没落,心里就准备好放弃了。
不过,话说回来,要提到光说不干,只会空表决心这件事,曹贝贝同样也没有资格教育别人。收入不菲的她,就因为胡乱花钱的毛病,标准一个“月光女神”。每到月底就掰着手指头算工资还有几天到账,搞不好就又得厚着脸皮从室友那里蹭吃蹭喝。这主要因为她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动漫狂人。上学的时候还好,最多省下几顿早饭钱买几本原版图书。现在自己兜里有钱了,没事就去逛动漫周边商店,模型、玩偶、影碟、海报,但凡有什么中意的新款上市,绝对就会抢购到手。巴掌大的小人市价千八百元,她一点儿也不心疼。
这不,工作两年多,曹贝贝不仅连一张定期存款都没留下,还经常被两张交替透支的信用卡弄得焦头烂额。男朋友多次叮嘱她攒点钱准备结婚,她每次也都把头点得像鸡啄米,一脸的态度诚恳,念咒似的在叽哩咕噜“我要攒钱,我要攒钱”。可转过身去,她就忘了上个月的惨痛教训,继续源源不断地支持动漫产业。
人们只能做到他们认为能做到的事情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听到身边有人在不停高喊类似“我要锻炼”或“我要攒钱”的口号,以及他们对此无能为力的抱怨声。其实,他们也很清楚,只要自己坚持做出一点改变,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但却陷入“下决心——放弃——再下决心——再放弃”的恶性循环之中,只能在原地踏步不前,好像改变自己真的要比登天还难。
有统计数据发现:目前全世界每天有数百万人在为戒烟或减肥而努力,而尽管其中的许多人能做到几星期不吸烟,或者真的减轻几公斤体重,但是,最终只有一小部分人能够永久地改掉吸烟的不良习惯或恢复正常体形。
对此,新行为主义大师阿尔伯特·班杜拉是这样解释的——那些少数的成功者坚持到底的关键,在于他们对实现目标的“自我效能感”比一般人高得多,他们相信自己有达到目标的能力。而其他吸烟者不能戒烟的原因,就是他们认为自己根本戒不掉烟。实际上,人们只有在确认自己能做到时,才能坚持不懈地去克服吸烟的冲动。
同样的道理,大部分未能坚持到底的人,都把锻炼、存钱或戒烟、减肥仅仅标记为一种“梦想”,而不是具体的行动目标。既然是梦,不能最终实现,也就是件理所应当的事情了。从本质上讲,任何改变如果本人没有愿望,心理咨询师帮不上太大的忙。但是,一般意义的愿望,实际上可以区分为结果期望和效能期望。结果期望是指人们希望获得某种结果,而效能期望是指人们对于自己的行为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带来这种结果的一种信念。简单地说,“相信某件事会发生”与“相信自己能让某件事发生”,二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方说:一个学生计划每晚投入几个小时用来复习功课,是因为他有一个结果期望,希望大学功课的成绩都得A。但是,同时他也会对此抱有一个效能期望,就是对于自己能不能为功课投入那么多持有一个稳定的心理评价。
班杜拉认为,效能期望比愿望能够更好地预测人们的行为。人们是否会努力应付某一问题,为做出某一改变能坚持努力多久,都取决于他们认为自己实际上能够实现这些改变的能力有多大。如果一个学生认为自己不可能成绩全部得A,他就会干脆放弃相关的努力。如果一个人认定自己没有能力戒烟或减肥,他们就不大可能去努力实现这些改变。
计划太过随意会降低自我效能
很多人在做计划的时候忽视一种错误,即把最终的目标设定得太模糊、太笼统,还常常过于完美,不切实际。以“锻炼身体”为例,对于身体素质较差的王小洛,将目标定在抵抗力增强,保持一段时间不生病,或者爬六层楼不气喘吁吁等较为合适。如果她没有把“好身体”的目标细化成类似的具体指标,或者只是幻想着有一天自己拥有像体育明星那样的身体,那么,她的锻炼计划最后很可能是以失败收场。
不仅如此,计划做得太过随意,目标是否达成难以评价,任务有没有坚持不好衡量,就很容易使人产生挫败感。多次反复之后,人们就会认定自己在相关的任务上没有能力,就会相信自己永远也做不到。用班杜拉的话说,相关的成就经验越缺乏,人们对于自己能够实现愿望的自我效能感就越低,也就越不愿为之付出努力了。
实际上,王小洛之前的多次“失败”未必就是真正的失败,只是她还没有看见她的目标出现,而一个模模糊糊的“好身体”必然是难以实现的。时间久了,当她再高喊“锻炼身体”的口号时,她的内心已经不相信自己可以做到了,努力只是白费工夫,坚持锻炼已经变成一个与她无关的梦想,甚至是空想。而曹贝贝乱花钱的习惯,也与她对于自己能够攒下钱来的信心不足有关。
对于这种由于自我效能不足导致的毅力缺乏,言语说服往往又是最没有效果的方法。这时候,与其强调应该去做什么,有多重要,还不如帮助他们体验一下成功的感觉,哪怕只是很小的一点点。她们可以稍微修正一下自己的计划,用一系列较小的、较具体的目标来过渡,最终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个结果。
怎样制定一份有效的计划书
那么,怎样的计划才能确实有效地帮助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呢?研究自我管理的心理学家们为我们提供了如下建议:
首先,设定的目标应该具体,相应的任务可以用数字来衡量。
模糊的目标会让人感觉不真实,并且遥不可及,而不能量化的任务会使人难以评估自己是否正在按照计划行事。想减肥的人不能只说“我想变瘦”,问问自己到底想要变得多么瘦?是要像T台秀展上那些不到90斤的模特们一样,还是像你身边的同事们一样能够在商场里买到M号的衣服就OK?而想攒钱的人也不要总是沉浸在“等到我有钱的时候……”的想象之中,而应该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为自己制定一个可行的储蓄计划,比如“在接下来的1年里,每个月将收入的30%存入银行”。
这样,你既明确知道了自己想要什么,又列出了用来衡量自己是否做到的指标,就可以随时检验自己处在什么样的阶段,是不是正在按照计划实现你的目标。
第二,计划必须是此时此刻的你可以独自实现的,所有的任务都是可以完成的。
像中500万大奖,或者一夜之间变得像朱丽亚·罗伯茨一样迷人这些事,都只是一场白日梦,绝对都不应该写进你的计划书。因为它们除了打击你计划毫无进展以外,不会产生什么好作用。如果短期实现最终目标有一点儿吃力,不妨把它拆解为一些相关的小目标。遇到困难不能前进时,可以问问自己“现在我能做到的、最容易的事情是什么”。
这是因为,每一个小小的、稳定的进步都构成了一个成就经验。它们可以提高你的效能感,改变你对于自己能力的信念。你会借助这些小小的成功,挑战更高更难的其他任务。所以,如果你计划中的一个子目标实现了,哪怕它在别人看来不值一提,也别忘了好好庆祝一下。
最后,记得给你计划中的每一条都加上明确的时间限制。
没错,这个世界会发生无数种可能,但没有约束力的计划难以推动我们马上采取行动。那些“总有一天……”的感慨,是一种可以用来自我鼓励的宝贵信念,但不是合格的计划内容。假设你希望自己可以在1年之后结束打工生涯,开始自己的创业之路,那么,你需要现在就给你的每一项任务设定好时间限制——1个月后我要向老板递交辞职信;3个月后做好工作的交接,正式离开;半年后要资金到位,项目确定,起草商业计划,调查竞争对手和供应商的情况;接下来的3个月要购买设备、选择地点,寻找合伙人,如此等等。
当然,我们大部分的计划都没有这么复杂,但不妨参考一下这样清楚的时间表。这些简单的步骤和小任务,可以帮助我们一步一步离最初的愿望越来越近。
给CAD初学者的建议
网上看到的一篇帖子,挺有道理的,跟大家分享一下!
1.不要看到别人的作品第一句话就说:给个教程吧!你应该想这个是怎么做出来的。当你自己想出来,再对照别人的教程的时候,你就知道自己和别人的思路的差异。
2.初学者请不要看太多太杂的书,那是会误人子弟的,先找本系统正规的学,很多人用了很久CAD,都是只对部分功能熟悉而已,不系统还是不够的。
3.看help,不要因为他们很难而我们自己是初学者所以就不看;帮助永远是最好的参考手册,虽然帮助的文字有时候很难看懂,总觉得不够直观。
4.不要让光栅图像,等词汇所迷惑,最根本你的先了解最基础知识。
5.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小问题——他们往往并不那么简单,或者可以引伸出很多知识点;不会举一反三你就永远不等于会了CAD。
6.会用对CAD处理图片,并不能说明你会设计,设计是需要积累的。
7.学CAD并不难,UG等等也不过如此——难的是长期坚持实践和不遗余力的博览群书;
8.看再多CAD的书,是学不全CAD的,要多实践
浮躁的人容易问:我到底该学什么;——别问,学就对了; 浮躁的人容易问:CAD有钱途吗;——建议你去抢银行; 浮躁的人容易说:我要中文版!我英文不行!——不行?学呀!浮躁的人分两种:只观望而不学的人;只学而不坚持的人; 浮躁的人永远不是一个高手。
9.把时髦的技术挂在嘴边,还不如把过时的技术记在心里;
10.学习CAD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多练习;
11.在任何时刻都不要认为自己手中的书已经足够了;
12.看得懂的书,请仔细看;看不懂的书,请硬着头皮看;
13.别指望看第一遍书就能记住和掌握什么——请看第二遍、第三遍;
14.请把书上的例子亲手到电脑上实践,即使配套光盘中有源文件;
15.把在书中看到的有意义的例子扩充; 并将其切实的运用到自己的工作中;
16.不要漏掉书中任何一个练习——请全部做完并记录下思路;
17.当你用CAD到一半却发现自己用的方法很拙劣时,请不要马上停手;请尽快将余下的部分粗略的完成以保证这个设计的完整性,然后分析自己的错误并重新设计和工作。
18.别心急,用CAD确实不容易;水平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完善和发展的;
19.每学到一个CAD难点的时候,尝试着对别人讲解这个知识点并让他理解——你能讲清楚才说明你真的理解了;
20.记录下在和别人交流时发现的自己忽视或不理解的知识点;
21.保存好你做过的所有的源文件——那是你最好的积累之一;
22.对于网络,还是希望大家能多利用一下,很多问题不是非要到论坛来问的,首先你要学会自己找答案,比如google、百度都是很好的搜索引擎,你只要输入关键字就能找到很多相关资料,别老是等待别人给你希望,看的出你平时一定也很懒拉!
23,到一个论坛,你学会去看以前的帖子,不要什么都不看就发帖子问,也许你的问题早就有人问过了,你再问,别人已经不想再重复了,做为初学者,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帖子没人回的。
24,虽然不是打击初学者,但是这句话还是要说:论坛论坛,就是大家讨论的地方,如果你总期望有高手总无偿指点你,除非他是你亲戚!讨论者,起码是水平相当的才有讨论的说法,如果水平真差距太远了,连基本操作都需要别人给解答,谁还跟你讨论呢。
行将消失的行业
消失和正在消失的行业不少,造价或审价也是属于行将消失的行业,这个行业本身没多少技术含量,本来就不应该存在,并且,催生大量的浪费和腐败。这让造价师们或正在进入造价行业的人情何以堪?我也挺悲催的,因为我觉得我从事的工作毫无意义。我不是故发惊人之语,而是对行业观察研究后得出的自然结论。且听我慢慢道来。
国外和香港其实没审价一说,他们有工程测量师或咨询师,他们也对造价进行估算、规划和控制,但绝不会有中国式的审价程序。因为,在招投标时,测量师列出项目清单和计算规则。承包商对工程图纸进行工程量计算和成本测算,然后在清单上填上工程量和单价,不必象中国套定额还要进行综合单价分析,完全没必要。测量师或业主对投标书进行比选,一般是最低价中标。当然,也对投标人的资质、信誉、技术和业绩等方面进行考察。然后,进行合同谈判,可能会对投标价进行微调,主要是针对不合理部分进行修正。最后,签约。当然,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会有图纸修改、增减工作内容及费用增减等情况发生,这是不可避免的。承包商应根据FIDIC规定进行索赔,当然,业主也进行反索赔,测量师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就承包商的索赔进行确认和签证。工程竣工后,双方履行合约即可,根本不需要审价,因为量价都是固定的。
中国却是完全不同的模式,颇富有中国特色。招投标是个很关键的环节,但却没有足够的时间,大都是匆匆忙忙草草收场,有的甚至还没图纸或图纸没完成的情况下就进行招投标,如何计算工程量和测算造价?其次是,中国的招投标也太假,暗箱操作的多,有太多的潜规则,这里不展开。所以,招投标也是流于形式,其实,早就内定好了。并且,越是假的越是做得象真的。我认为,中国的招投标完全是多此一举,它是腐败的合法外衣和罪恶的隐藏之地。更离谱的,结算根本就不按投标的来,如有的是清单招投标,结果,却是用定额结算。有的是综合单价不可调,结算却是随意调整。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因为前期设计没做好,过程中修改频繁,甚至,改得面目全非。构成单价的内容变了,以前的投标报价基本作废。那么,如何确认最后的工程造价呢?只好让施工单位报结算,业主请造价中介公司进行审价。按理说,审价是中立的公正的,由于是谁委托就为谁服务,与收人钱财替人消灾一个含义,所以,难免会持有立场。正如,司法应该是公正的,是惩恶扬善的,但中国司法恰恰是在制造更多腐败制造更多不公正制造更多的罪恶。审判是不需要当事人同意的,可以随心所欲判案,不必根据事实和法律。但审价显然是要难弄得多,首先,审价结果必须得到当事人的同意确认和签字,否则,审价工作永远不算完。其次,审价受两边制约,业主永远嫌造价高,施工单位永远说这个造价是要亏损的,僵持不下,久拖未决。第三,有时审价想公正也难,如有的业主的具体操作人员与施工方有关系,处处帮施工方说话,站在施工方立场,那么,审价如何进行?聪明的顺水推舟做个顺水人情,但可能要承担不必要的风险。有的则坚持原则,不为所动。这属于不会做人呢还是清廉呢,不好说,反正事情难办。有时,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久居污泥浊水之中能清白吗,你如何能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并且,这个水很深,可以说水深火热。
审价公司也是有利益追求和诉求的,审价公司的利润和审价人员的收入来源是什么?是委托方支付的审价费。现在,非常搞笑,审价费是按核减费收取,其出发点当然是希望审价人员多审掉点,审得越多,审价费越多,反之,则越少,甚至没有。但核减的前提必须是有高估冒算的,否则,何来的核减?按照他们的逻辑,没有核减就是无效劳动。如江苏通常是按核减的3~5%收费,如果施工单位的结算不掺水分不做假,那么,审价到最后就是白忙活,这岂不冤枉?如果不测算,怎么知道结算书中究竟有没有水分,有多少水分?这个劳动难道不是劳动吗?为什么不支付这个费用?上海地区还有个基本收费,如果没有核减,至少还能保证基本收入。按核减费收费最大的恶果就是鼓励施工单位造假。因为,许多施工单位不在结算中造假,意味着审价人员没审价费,审价人员肯定是要百般刁难,为求太平,还是先放10%以上的水分再说,有的水分达100%之多。就当是支付给审价人员的小费和审价公司的审价费。这不是在胡扯和扯淡吗?这他妈的什么世道,这不是逼人作恶吗?人人作恶,不作恶就不能生存。我曾告诫年轻人不要涉足这个灰色行业,幸亏我很晚才从事造价行业(我本来一直是做施工翻样,进入造价行业可以说是误入歧途),否则,如何求得心安?我决不让我的孩子再从事造价行业。当然,别的行业也好不到那里去,中国所有行业都坏了。我在博客里有《怎样成为合格的造价师》这样的文章,现在看来,完全是书生气十足,只让人汗颜。虽然是从技术角度写的,但造价师其实不是高级的职业,更不是高尚的职业,甚至不是阳光的职业。我认为与菜市场卖菜的没什么二样,千万别自以为是。
一切的恶早晚都会得到报应,你们的恶必然必须必定会遭到清算。造价行业的主管者和造价师们未必不知道这个情况,但可能习以为常,不觉奇怪了,反而认为我是少见多怪了。并且,混水好摸鱼,好处是大大的,是符合他们的最大利益的,所以,他们就一直这样摸石头,永远不想过河,即使有现成的桥,也不走,就在混浊的河里摸石头。诸恶不作,众善奉行。但这个社会就是鼓励作恶,恶作得越大越多,就越成功,这样的成功学的书在书店地摊上到处都是泛滥成灾。
人人作恶的社会交易成本是最大的,极大部分的社会财富都流向作恶者。这是个悖论,也是制度设计者们所乐见的。改变,正如美国候选总统的共同宣言,只有改变才有希望!
从AUTOCAD 2014新功能看到了国产CAD的希望
AutoCAD每年更新一个版本,而且往往在上半年就发布了下一个年度的版本,例如今年上半年就已经发布了2014版。感觉AutoCAD超前得有点多,大家都跟不上AutoCAD更新的速度了。
但从2004 版以后,AUTOCAD每个新版本能让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并不多。数一数近10年的版本,感觉AutoCAD增加的对绘图真正有价值的功能屈指可数,例如动态块、表格、参数化等,即使这些功能国内用户也用得并不多,例如动态块估计现在很多人还不会用,参数化在二维CAD中大家用得也很少。虽然没有增加太多功能,但安装包却越来越大,从以前的几百兆到现在2个G,安装也越来越麻烦,经常发生安装不上的情况。前些年,AutoCAD一出新版本,我都迫不及待地下载看看,但现在似乎麻木了,新版本出来看看新功能介绍就算了。现在,国内很多设计师还在用AutoCAD 2004和2007,我也是2007版用得比较多。
看了一下AutoCAD 2014的新功能,感觉对大多数设计师比较有帮助的功能有两个:一个是文件标签栏,一个是命令行增强。如果你用过国产CAD软件,对这两个功能应该并不陌生,在国产软件里早就有了类似的功能。比如浩辰CAD 2008时就已经有文件标签栏了,后来中望CAD也加上了文件标签栏,有图有真相:
AutoCAD 在学习的基础上有所改进,增加了一个新建按钮,类似于浏览器的网页标签,另外还在右键菜单里多加了几个选项。
最先在中望CAD的动态输入中加入了命令提示功能,随后浩辰CAD也加了类似功能,并将提示的命令进行了分类。如下图所示:
AutoCAD将命令提示直接移到了命令行,然后又增加了一些判断功能,功能当然比中望CAD和浩辰CAD强大了,但创意显然来自这些软件。
以前一直看到是国产CAD在学习和山寨AutoCAD,现在AutoCAD也开始学习国产CAD了,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下面一些信息:
一、二维CAD从绘图功能和使用体验方面已经没有太多的提升空间,普通的设计人员使用AutoCAD 2000和AutoCAD 2014没有太大的区别。
二、国产CAD通过这些年发展,已经逐渐拉近与AutoCAD的差距,如果AutoCAD照这种速度发展,国产CAD在2-3年内从绘图功能的丰富程度和性能方面都可以赶上甚至超过AutoCAD.三、国产CAD更接近用户,因此开发了不少贴近需求的小功能,这些功能会给用户带来很多方便。而AutoCAD离用户比较远,尤其是中国用户。我想类似文件标签栏的功能很早就应该有用户跟AutoCAD提过,但在国产CAD加了5、6年以后AutoCAD才加上。
虽然AutoCAD的销售收入占Autodesk总收入的40%左右,Autodesk的发展与全球上千万AutoCAD的正版用户和更多的盗版用户密切相关,但Autodesk在AutoCAD上的开发投入却是越来越少。当然这也是公司发展的需要,因为二维CAD现在已经很成熟,AutoCAD也已经占领了全球二维CAD近80%的市场,只要维持这个状态就可以了。
Autodesk这些年一直在寻找新的发展方向,但前些年在三维、PLM、BIM等方向上发展都不成功。Autodesk公司从早年推出的MDT到后来重新改造核心推出的Inventor,在三维CAD市场一直没有获得理想的市场份额;在PLM上跟PTC达索UG这些竞争对手相比也明显处于劣势;在工程设计行业利用收购的REVIT推广的BIM概念至今也还没有结出果实。记得2008经济危机以前Autodesk的年收入就已经超过20亿美元,这些年也没有太大变化,到现在也就24亿左右。Autodesk早年依靠AutoCAD一直处于行业领头羊的位置,但前几年在全球软件企业排名中已经被达索超越。”欧特克下调2013财年营收预期宣布裁员500人”,这是网上去年8月的一条新闻。
第二篇: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
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
画了六七年的规划图(学生时代也算哦),现在做项目的负责人了。不知道以后还会有多长时间自己亲自画图,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心得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一下(工作六年以下的)或呕吐一下(限比我高很多的高手)。
东西比较杂,从大的工作方法到很细微的操作都有,有不成熟的地方请赐教!
第一章 工作目标篇(最高层面)
我们为什么要画图:-------???
不管你是用什么软件绘制或表达,有些废话我必须强调一下:画图时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图纸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最后完成的东西一定是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一个规划师的观点,或者暴露一些我们想给大家展示的问题。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有价值的图纸其实是手绘的设计思路的原稿,因为它原始、纯粹、简洁,与设计者的脑袋更接近。
好的计算机绘制的图纸是什么样子的------???
鄙人认为:”“醒目、简洁、准确”(请大家体会一下排位次序)是好的计算机绘制图纸的标准。要让一套图纸保持大体风格统一,每张又有鲜明的特色。A3大小让人2米外轻度近视也能看见你要表达的主题内容,A1大小要让人在10米外灯光不足也能分辨个十之六七,不至于把工业区和居住区搞混淆,也不会把小学看成加油站。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有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来支撑,无论是一个人搞定一个项目所有图纸还是一个工作小组合作,为了高效、高质量完成图面表达,都需要一些好的工作框架。第二章 工作方法篇(战略层面)
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作好三件事情(每个都跟画图息息相关):把握设计思路、控制图纸深度、明确工序分工。如果您是画图崽,碰到了一个疑似神仙大师的项目负责人(方案不做只吹,临汇报前一天通通搞定),那就有的你改的了。比方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控规,象这种情况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后期photo身上,因为有的你改的。应当以完成cad总平面为第一要务,总平面要充分体现老板的疑似天柴的设计思想,与老板多多交流cad的总平面,得到充分肯定后,大家以此为基础分开绘制相应图纸。
项目进行到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图纸深度要求。假如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方案----初稿----会审稿,画图前我们会大致估计一下要出哪些图纸,不到会审稿我一般不出photo(哈哈,让甲方有一个渐入佳境的感觉,哇,您们的图纸越来越漂漂啦„„)。初步方案我只出现状、分析图和总平面,初稿基本都有,但都是cad的,而且不带分图则。会审稿就用photo处理一下,带上花花稍稍的一些东西和分图则.在大家充分了解总体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画道路和总平面的人的水准基本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计算机绘制图纸的质量。项目改动最多的也是道路和总平面。因此,我们首先有如下的准备工作:
由道路或总平面(一般是我,因为我经常被项目负责人疑似很NB)制定标准文件(很厉害的标准文件哦):
1、符合A3或A1长宽比的统一的图框,图框文件中必须命名好字体样式(text style)和标注样式(dim style),强烈建议所有字体只用宋体,标题黑体!免得别人看见问号,为交流和打印增添麻烦。
2、统一割好的地形图,251号颜色。
3、严密的分层体系!!
友人认为多此一举,我认为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最难的!无数次我的大好青春被别人混乱分层的cad和psd文件所白白消耗,无数次我整理着毫无规律的电子文件。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尝试:
autocad(R14)没有什么图纸能够复杂过总平面,下面我以控规总平面为例: 大致思路:
第一规则:cad的分层顺序以数字开头第一队,以字母开头的第二队,以汉字开头的按汉语拼音排序第三队。
第二规则:图纸里的东西包括以下内容:字、标注、图框、河流及山体及用地的色块填充以及他们的线框,道路边线、中心线、规划界限行政边界或其他界限、分析性边界、色块,必须的不能删掉但可以冻住的辅助性线条。他们必须根据各自用途大致分布在相近的命名区域,名字必须容易选择(比方说二类工业用地我用M2,先把鼠标指向长长的复杂的层列表,键盘输入m就到啦M区了!)
第三规则:层的命名规则要简单,明了,方便不同专业的人。大家都能够迅速理解,绝对不会误解。
利用以上规则,我设想了以下的命名方式: a、0层不允许放任何东西,是做块用的!
b、有关要求大家一定优先看到的特殊的东西,比如地形图,在前面加0,保证这些层在层列表的最上方。dwg的地形图名字叫做0map,假如是外部引用的栅格图象,可以叫做0image。然后在0map层上插地形,在0image层上外部引用图象。统一的图框也可以叫“0图框”。c、不同性质用地的填充以规范规定的英文名字开头。填充时一定要勾上Associative,一定要带线框(就是在hatch时点一下advanced----勾中retain boundaries),这样计算面积和修改就好改了。有人把边界和填充分层,徒增大量层,没必要。用过滤器(filter,简写是fi)最后可以一下把填充和填充的线框轻易的分开,而且画图又不是每天算面积。比方说:行政办公用地层叫做“C1行政”,商业金融业用地层叫做“C2商业”,消防站用地层叫做“U9消防站”,公共停车场层叫做“S31停车场”。一般到分类标准的小类绰绰有余了,可以严格的把用地性质分清楚。本来我以前不带中文的,叫做“C1,C2”后来为了方便其他同事,加了简短的中文屁股。这样C类(公共服务设施)一看就是在一起,U类(市政基础设施)一看也在一串(U1,U21,U3„„)爽啊,选择、开关层灯泡、修改都很方便,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多余的东西干扰你!d、道路边线(红线)、道路中心线
本来作为不是用地的东西,一定要单独排出来,不允许和用地混杂在一起。关键是从专业道路部门拿来的电子文件往往都是命名为“Rb”(Road boundaries)“Rc”(Road center),哎,我的能量有限,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技术部门,只好照搬不动啦!妥协的弊端就是他们会混在居住用地里面(一类住宅用地是R11)。本来我想把他们归入“线类”,一定要用“X”打头。e、线类用“X”打头,因为根据国家规范,用地代号最大的到仓储用地“W”,为了有序的编排不同的图纸元素,线(谐音X)的东西排在一起,肯定都在以0打头的地形图和以各自用地代号的用地后面。用地的分隔线我就用层名“X分隔”,规划界限我就叫“X规划界限”,县界我就叫“X县界”,就„„
f、最后是字、标注,我在前面加谐音“Z”,路名我叫“Z路名”,镇名我叫“Z镇名”,标注我叫“Z标注”„„
以上的分层命名规则其实也很简单,但是要大家都认同就未必有那么严密。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图纸内容稍加变通。但主题思想比较明确:统一层名,系统严密,方便选择,大家认识。
4、通用的层颜色
一般二类居住yellow,一类居住51,中小学30,商业red,文化娱乐紫色,河流151,市政基础设施基本色134,停车场8(暗灰色),道路7(黑色),道路中心线red。工业M颜色比较难讲,同济和哈建背景的人有用蓝色系的,清华、武汉城建和重建工背景的有的人用褐色系。其实无所谓,主要是图面工业类别(一二三类区分)和所占图面比例的问题。褐色面积太大容易给别人脏兮兮的感觉,蓝色面积过大(特别是普蓝和深蓝色),图面容易过暗,彩度也容易过高。还有绿地也比较难配,要具体看图面的色块比例啦。(它母亲的,Cad256种颜色,挑选余地不大噢,而且不同打印机其实差别很大的,我每次都对着色环表看一下,再打几个方案跟项目负责人商量比较一下)
5、出图的设置
工作组必须知道图纸打印的尺寸。A3的最好控制实际最长边37.2左右,可以留出2厘米左右的装订线(cad和photo都是)。不要简单的勾上scale to fit ,要精确计算一下固定比例(使A3实际图纸最长边37.2cm),X、Y轴偏移量,图纸出图排版方向都必须是明确的数字,大家统一。还有至关重要的笔宽设置:先全部选中统统0.13,地形图所在的251颜色要细点,0.1,7号是很重要的道路、图框等,要粗点,0.16-0.22都可以。不过激光打印机要精细点,打出来比设的要细。喷墨的要比设的稍粗。A1的图纸也是如此,不过相应笔宽加粗一些,道路的7号可能要到0.22-0.35才能有效果,压得住图面。如果是管线的图纸,要注意道路的7号细点,不能抢过表达的主题管线内容。photo没有上述问题,但它的黑线道路不黑,而且不在一个讨论层面,下次讨论...工作习惯(战术层面)
一、在您双击cad图标之前„„
1、我发现啊:边抠鼻子边看别人的帖子很爽,但边抠鼻子边画图效率极低,因为抠鼻子会让智商短暂的持续下降,情商升高。我尝试着稍微多了解一下键盘命令,左右手配合,比较快。(也能打下SC和反恐的好底子啊)
2、我稍微整理一下桌子(缺女秘书啊),关闭不相干的电脑的程序,看看笔记本,大致想一下设计思路、估计一下阶段工作时间和完成目标。画图中碰到的问题记下来。
3、我有两个小帮手:cad的bounse和深圳规划院工具,前者在安装cad的时候选完全安装“Full”就可以了,少数装了也不显示的可以这样:开cad----Tools----Customize menus...Browse...(找到cad下的bonus下CADTOOLS下ac_bonus.mnu,打开,再load.),还有一些lisp,蛮有用的。
在改好存盘时间、整理好目标文件包、文件名后,按照一般的步骤: 开文件--分层--画图--修改(包含做块、插入、外部引用等)--整理--打印(文件),每个环节都有一些需要注意的:
二、规划图纸的几个常见问题
1、分层的习惯
偶的分层方法见前面的(一),不讲了。分层方法可以不一样,但为了挽救广大有志有为青少年,偶有必要强调一下,在适当的层上画图是cad和photo的基本要求和规则,是软件开发者的精华思想之一,是我们能够讨论问题的底线。怕了吧?
2、定义样式(style)的习惯
字体、标注等需要通过样式(style)来管理,这是cad和office的另一个核心管理手段。好像没有分层那么明显重要,但如果能够掌握好,文件一复杂,就知道它的威力了。偶每次老老实实定义好style,后面一般不会为字体和标注烦恼。3、0层做块,使用层插入
有时候复杂混乱的块是文件复杂、文件量变巨的罪魁祸首。想象以下,修改几十幢住宅与重新定义(redefine)块哪个划算?块还有属性,也蛮好玩的。
4、文件的整理
包括清理碎片(purge,简写pu)和叠放次序。叠放次序(display order)也是cad和photo中一等一重要的事情。它从图面上直接表明了偶对图纸表达内容的理解深度。文件绘制修改完成后,做一下pu,然后在打印和存盘之前一定要执行叠放操作: a、色块填充放最底下
b、带宽度的多义线叠上(对于道路,支路最下、上面次干、主干、快速、高速)c、地形图叠上
d、字、图框、道路、铁路、重要的边界叠最上
e、叠放方法:依托严密的分层管理,关掉所有层,先开色块层,选中,display order(dr),send to back ;冻住色块层,开带宽度的多义线,选中,copy,基准点随便,复制到的点输入@(原地复制),输入e,输入p(删掉上次选择)。
OK,cad有个原则,修改操作(Move之类)不会改变叠放次序,新建操作(比如copy)会让新物体(object)叠于上面!!本方法充分利用上述原则,哈哈„„
5、视图的切换
偶以前很喜欢不停的zoom,zoom,zoom,还喜欢在别人快走到我身边时以16速zoom,偶尔有MM过来我就52速。后来我看一下F2,哎,都是zoom。效率好低啊!经过观察、学习、揣摩、试用,偶改用z--p和z--d。因为zoom--previews和zoom-d能够很好的迅速定位视图。而偶的大部分图纸视图也就几种视图比例搞定,不需要乱zoom!实在需要,就偶尔zoom--e 一下,看看全局。但它会引起REGEN(Regenerating drawing),带地形图你就完蛋了.
第三篇: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转载
转载自百度贴吧 《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 生产队队长
发表
画了六七年的规划图(学生时代也算哦),现在做项目的负责人了。不知道以后还会有多长时间自己亲自画图,特把自己的一些经验教训和心得告诉大家,让大家分享一下(工作六年以下的)或呕吐一下(限比我高很多的高手)。
东西比较杂,从大的工作方法到很细微的操作都有,有不成熟的地方请赐教!
第一章 工作目标篇(最高层面)
我们为什么要画图:-------???
不管你是用什么软件绘制或表达,有些废话我必须强调一下:画图时要时时刻刻记住自己的目的是什么?图纸是一种直观、准确、醒目、易于交流的表达形式。所以我们最后完成的东西一定是能够很好的帮助我们表达自己的设计思想、表达一个规划师的观点,或者暴露一些我们想给大家展示的问题。
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大多数有价值的图纸其实是手绘的设计思路的原稿,因为它原始、纯粹、简洁,与设计者的脑袋更接近。
好的计算机绘制的图纸是什么样子的------???
鄙人认为:”“醒目、简洁、准确”(请大家体会一下排位次序)是好的计算机绘制图纸的标准。要让一套图纸保持大体风格统一,每张又有鲜明的特色。A3大小让人2米外轻度近视也能看见你要表达的主题内容,A1大小要让人在10米外灯光不足也能分辨个十之六七,不至于把工业区和居住区搞混淆,也不会把小学看成加油站。
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有一些好的工作方法和习惯来支撑,无论是一个人搞定一个项目所有图纸还是一个工作小组合作,为了高效、高质量完成图面表达,都需要一些好的工作框架。第二章 工作方法篇(战略层面)
作为项目负责人,必须作好三件事情(每个都跟画图息息相关):把握设计思路、控制图纸深度、明确工序分工。如果您是画图崽,碰到了一个疑似神仙大师的项目负责人(方案不做只吹,临汇报前一天通通搞定),那就有的你改的了。比方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控规,象这种情况不要花太多时间在后期photo身上,因为有的你改的。应当以完成cad总平面为第一要务,总平面要充分体现老板的疑似天柴的设计思想,与老板多多交流cad的总平面,得到充分肯定后,大家以此为基础分开绘制相应图纸。
项目进行到每个阶段都对应不同的图纸深度要求。假如分为三个阶段:初步方案----初稿----会审稿,画图前我们会大致估计一下要出哪些图纸,不到会审稿我一般不出photo(哈哈,让甲方有一个渐入佳境的感觉,哇,您们的图纸越来越漂漂啦……)。初步方案我只出现状、分析图和总平面,初稿基本都有,但都是cad的,而且不带分图则。会审稿就用photo处理一下,带上花花稍稍的一些东西和分图则.在大家充分了解总体设计思路的前提下,画道路和总平面的人的水准基本决定了整个项目的进度和计算机绘制图纸的质量。项目改动最多的也是道路和总平面。因此,我们首先有如下的准备工作:
由道路或总平面(一般是我,因为我经常被项目负责人疑似很NB)制定标准文件(很厉害的标准文件哦):
1、符合A3或A1长宽比的统一的图框,图框文件中必须命名好字体样式(text style)和标注样式(dim style),强烈建议所有字体只用宋体,标题黑体!免得别人看见问号,为交流和打印增添麻烦。
2、统一割好的地形图,251号颜色。
3、严密的分层体系!!
友人认为多此一举,我认为这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最难的!无数次我的大好青春被别人混乱分层的cad和psd文件所白白消耗,无数次我整理着毫无规律的电子文件。我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了,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我的尝试:
autocad(R14)没有什么图纸能够复杂过总平面,下面我以控规总平面为例:
大致思路:
第一规则:cad的分层顺序以数字开头第一队,以字母开头的第二队,以汉字开头的按汉语拼音排序第三队。
第二规则:图纸里的东西包括以下内容:字、标注、图框、河流及山体及用地的色块填充以及他们的线框,道路边线、中心线、规划界限行政边界或其他界限、分析性边界、色块,必须的不能删掉但可以冻住的辅助性线条。他们必须根据各自用途大致分布在相近的命名区域,名字必须容易选择(比方说二类工业用地我用M2,先把鼠标指向长长的复杂的层列表,键盘输入m就到啦M区了!)
第三规则:层的命名规则要简单,明了,方便不同专业的人。大家都能够迅速理解,绝对不会误解。
利用以上规则,我设想了以下的命名方式:
a、0层不允许放任何东西,是做块用的!
b、有关要求大家一定优先看到的特殊的东西,比如地形图,在前面加0,保证这些层在层列表的最上方。dwg的地形图名字叫做0map,假如是外部引用的栅格图象,可以叫做0image。然后在0map层上插地形,在0image层上外部引用图象。统一的图框也可以叫“0图框”。
c、不同性质用地的填充以规范规定的英文名字开头。填充时一定要勾上Associative,一定要带线框(就是在hatch时点一下advanced----勾中retain boundaries),这样计算面积和修改就好改了。有人把边界和填充分层,徒增大量层,没必要。用过滤器(filter,简写是fi)最后可以一下把填充和填充的线框轻易的分开,而且画图又不是每天算面积。比方说:行政办公用地层叫做“C1行政”,商业金融业用地层叫做“C2商业”,消防站用地层叫做“U9消防站”,公共停车场层叫做“S31停车场”。一般到分类标准的小类绰绰有余了,可以严格的把用地性质分清楚。本来我以前不带中文的,叫做“C1,C2”后来为了方便其他同事,加了简短的中文屁股。这样C类(公共服务设施)一看就是在一起,U类(市政基础设施)一看也在一串(U1,U21,U3……)爽啊,选择、开关层灯泡、修改都很方便,不会有遗漏,也不会有多余的东西干扰你!
d、道路边线(红线)、道路中心线
本来作为不是用地的东西,一定要单独排出来,不允许和用地混杂在一起。关键是从专业道路部门拿来的电子文件往往都是命名为“Rb”(Road boundaries)“Rc”(Road center),哎,我的能量有限,没有办法控制所有的技术部门,只好照搬不动啦!妥协的弊端就是他们会混在居住用地里面(一类住宅用地是R11)。本来我想把他们归入“线类”,一定要用“X”打头。
e、线类用“X”打头,因为根据国家规范,用地代号最大的到仓储用地“W”,为了有序的编排不同的图纸元素,线(谐音X)的东西排在一起,肯定都在以0打头的地形图和以各自用地代号的用地后面。用地的分隔线我就用层名“X分隔”,规划界限我就叫“X规划界限”,县界我就叫“X县界”,就……
f、最后是字、标注,我在前面加谐音“Z”,路名我叫“Z路名”,镇名我叫“Z镇名”,标注我叫“Z标注”……
以上的分层命名规则其实也很简单,但是要大家都认同就未必有那么严密。实际应用中可根据图纸内容稍加变通。但主题思想比较明确:统一层名,系统严密,方便选择,大家认识。
4、通用的层颜色
一般二类居住yellow,一类居住51,中小学30,商业red,文化娱乐紫色,河流151,市政基础设施基本色134,停车场8(暗灰色),道路7(黑色),道路中心线red。工业M颜色比较难讲,同济和哈建背景的人有用蓝色系的,清华、武汉城建和重建工背景的有的人用褐色系。其实无所谓,主要是图面工业类别(一二三类区分)和所占图面比例的问题。褐色面积太大容易给别人脏兮兮的感觉,蓝色面积过大(特别是普蓝和深蓝色),图面容易过暗,彩度也容易过高。还有绿地也比较难配,要具体看图面的色块比例啦。(它母亲的,Cad256种颜色,挑选余地不大噢,而且不同打印机其实差别很大的,我每次都对着色环表看一下,再打几个方案跟项目负责人商量比较一下)
5、出图的设置
工作组必须知道图纸打印的尺寸。A3的最好控制实际最长边37.2左右,可以留出2厘米左右的装订线(cad和photo都是)。不要简单的勾上scale to fit ,要精确计算一下固定比例(使A3实际图纸最长边37.2cm),X、Y轴偏移量,图纸出图排版方向都必须是明确的数字,大家统一。还有至关重要的笔宽设置:先全部选中统统0.13,地形图所在的251颜色要细点,0.1,7号是很重要的道路、图框等,要粗点,0.16-0.22都可以。不过激光打印机要精细点,打出来比设的要细。喷墨的要比设的稍粗。A1的图纸也是如此,不过相应笔宽加粗一些,道路的7号可能要到0.22-0.35才能有效果,压得住图面。如果是管线的图纸,要注意道路的7号细点,不能抢过表达的主题管线内容。photo没有上述问题,但它的黑线道路不黑,而且不在一个讨论层面,下次讨论...4、文件的整理
包括清理碎片(purge,简写pu)和叠放次序。叠放次序(display order)也是cad和photo中一等一重要的事情。它从图面上直接表明了偶对图纸表达内容的理解深度。文件绘制修改完成后,做一下pu,然后在打印和存盘之前一定要执行叠放操作:
a、色块填充放最底下
b、带宽度的多义线叠上(对于道路,支路最下、上面次干、主干、快速、高速)
c、地形图叠上
d、字、图框、道路、铁路、重要的边界叠最上
e、叠放方法:依托严密的分层管理,关掉所有层,先开色块层,选中,display order(dr),send to back ;冻住色块层,开带宽度的多义线,选中,copy,基准点随便,复制到的点输入@(原地复制),输入e,输入p(删掉上次选择)。
OK,cad有个原则,修改操作(Move之类)不会改变叠放次序,新建操作(比如copy)会让新物体(object)叠于上面!!本方法充分利用上述原则,哈哈……
5、视图的切换
偶以前很喜欢不停的zoom,zoom,zoom,还喜欢在别人快走到我身边时以16速zoom,偶尔有MM过来我就52速。后来我看一下F2,哎,都是zoom。效率好低啊!经过观察、学习、揣摩、试用,偶改用z--p和z--d。因为zoom--previews和zoom-d能够很好的迅速定位视图。而偶的大部分图纸视图也就几种视图比例搞定,不需要乱zoom!实在需要,就偶尔zoom--e 一下,看看全局。但它会引起REGEN(Regenerating drawing),带地形图你就完蛋了.转载自百度贴吧 《一个七年CAD绘图员画图的心声》 生产队队长
发表
第四篇:CAD绘图员工作总结
实习总结(转)
作为一名即将毕业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我们在大学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六个月的实习期里,我学习了模具设计的一些知识,熟练掌握了绘制平面图形的方法,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实习内容主要是AUTO CAD的运用.在现场管理人员悉心教导下,使自己的基础更牢固,技术更全面, 实际操作能力有所提高。
通过这次实习,我积累了一些经验:
第一:真诚待人。只要真诚待人,虚心请教同事,别人才愿意帮助你。由此我深感真诚的重要性,在公司里不但要学会如何做事,而且要学会如何做人.正确处理同事之间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它会关系到你能否开展工作。孤芳自赏并不能说明你有个性,过于清高是很难融入大集体的。
第二:勤学好问.刚来到单位时,我对很多方面都未熟悉,这就需要我勤学好问.因为经验对于新人来说是很重要的,不过能学到东西才是最重要的.第三:多和同事交流。同事们都有工作经验,多和他们交流,能从中学到不少社会经验,也可避免走一些弯路。
通过这次实习,我感觉自己有许多收获。以前从课本上学到的指示,也在实践中得到了印证,使我向更深的层次迈进,对我在今后的社会当中立足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我面前的路还是很漫长的,需要不断的努力和奋斗才能真正地走好。我坚信通过这一段时间的实习,所获得的实践经验会使我终身受益。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把我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不断的应用到实际工作去,充分展示自己的个人价值和人生价值,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cad绘图员实习报告
cad绘图员实习报告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cad绘图员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实习岗位是设计师助理。实习期间为XX年1月9日至今,已完成了顶岗实习的相关任务。
已上交了《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跟踪调查问卷》、《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家长满意度调查问卷》、《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就业情况登记表》、《XX职业技术学院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表》、《就业证明》。坚持每周写周记,最后根据总的实习情况写好实习月总结。
1、平面布局方案设计
前一周时间主要是熟悉公司的环境、公司里的工作人员、公司里的规章制度后,我也像其他实习生一样开始用铅笔在打印出来的原建图上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在公司里所有的设计师都是在原建图上先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的,方案做好后就交由CAD绘图员绘制……虽说是做平面布局方案设计,但是在做之前还得把握好绘图的比例,只有绘图的比例画对了才能把握好空间的大小进行方案设计。
2、与CAD、3DS max绘图员交流绘图心得
在空闲的时间里我还坐在CAD绘图员、3DS MAX绘图员旁边观察学习。
坐在CAD绘图员旁边时,要是有什么“图形”看不懂了,我就问个明白。有时我看到绘图员的操作“不对劲”跟我的操作习惯不同时我就会向绘图员请教,也学到了一些专有名词,我们还会进行一些操作技巧的心得交流。坐在3DS MAX绘图员旁边时,也是跟我与CAD绘图员那样的进行操作技巧的心得交流。
3、量房、量水电
趁这老绘图员去施工工地进行量尺时我也跟着去了。2次之后,总算把水电的施工工艺弄懂了,也把水电图的度量及绘制方法弄懂了。量水电的目的主要是用来画出水电图,方便日后安装一些水电设备。有了水电图的布置图作为依据就不怕日后安装水电设备时破坏了暗藏的水电路布置。期间在老绘图员的讲解后,我也总算弄懂了厕所沉箱的工能原理。
4、施工现场施工工艺认识
春节假期前我跟着工程监理去工地帮忙顺便熟悉、学习施工工艺。由于包监理跟我几乎是同龄人,我便主动、淡定地跟他交流起来,遇到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我就向工人师傅、“包子”不耻下问,他们也毫不吝啬地告诉了我。
期间我主要学到了:什么叫扇灰,扇灰是一个怎样的过程。原来为了保证扇灰质量,期间还得用砂纸为墙面打磨平滑。我也了解到不同地方(厕所、客厅)、不同部位(地面、立面;内墙、外墙)所用的防潮材料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另外,知道在工地细心观察及积极的提问时,我才意识到:在某些木质造型的结构处理上,不一定要用木方,反而用细木工板更常用。
5、施工图绘制
随着图纸画得多了,渐渐地我也改变了以往的绘图习惯而按照公司的绘图习惯来绘图。原来在某些公司里,做绘图员不单单要绘画图那么简单而已,还得会看懂设计师们的平面方案、立面造型等“草图”。尤其是平面布局的方案,设计师们一般都会画得很简单随意,剩下的就交给绘图员自行掌握、灵活变动。这也考验了绘图员的理解、读懂设计师的设计的能力,也要对一些常用尺寸、规格、施工工艺有所掌握才行,这样才能画出精准的图纸,也能提高绘图速度。
6、早课与方案课
每周星期
三、星期五分别由设计师们轮流为大家上早课、上方案课。早课灵活多样,只要跟设计、装修有关的话题都可以,目的是全面的增长大家就设计、装修相关方面的知识。而方案课就是让大家就一案例展开交流、讨论,让大家相互学习,也能藉此集思广益解决的设计师们手头上某些单的方案问题。在每次的方案课里设计师都会进行针对性的空间、户型方案设计讲解,此外也能学习到一点风水知识。在方案课里我也要求自己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设计想法,与大家交流设计理念。在早课上向总监给我们整理了一些谈单技巧——《设计师谈单时的常见问题》。首先,向均让各位设计师提出自己平时在与客户谈单时遇到的难以应付的问题也让新手们、实习生们提出自己认为在谈单时遇到怎样的问题该怎么解决。问题提出来后就先让大家讨论、交流,谈谈自己的见解,一一梳理出来,并加以总结。先不管见解如何,关键是说出自己的想法,让大家一起探讨、学习,志在参与。因此,我也不甘落后,说出了我对“当顾客认为设计费贵又对设计不满意后想退回定金时该怎么回答”这一问题的见解。
7、任务与业绩
现在基本上每天都要帮设计师从业主在物业处得到的相关户型图纸进行原建图图纸放样。必要时已练习为主协助设计师出平面布局方案设计,然后由设计师审核。当设计师确定平面布局方案后,在根据设计师的手绘设计方案画出相应的施工图纸。
目前独立已经完成1套水电竣工图纸及3套家装套件施工图纸。每天每周定量定时完成相关任务。
8、软件学习与研究
实习期间,在空闲时间主要学习与研究了自己在3DS max跟CAD这2个软件方面的不足方面。
从3D效果图绘图员那里主要学到了关于墙体双线建模及、单线建模的技巧。一改以往校期间主要是以各独立墙体以线框挤出的方式进行墙体建模,有效地提高了3DS max建模速度。
以前在看视频学习的时候也有了解过3DS max里光子贴图的相关知识,依然是不知所云。来到公司后我便想效果图绘图员请教了相关问题。答案是,预先跑了小的光子图然后再调用小的光子图去跑最终的大图会有效的节省时间。于是我便试试,结果并非如是。之后我查阅了相关资料与教程,相对地光子图的“大小”只会影响出图的质量而非提高出图速度。其中至关重要的就是比率的最大跟最小值。要理解好光子贴图就要理解好比率的最大跟最小值的作用与含义。而理解并掌握好光子贴图的话就能把握好最终出图的速度与质量平衡的关键。
CAD方面除了学习、掌握好快捷命令(S拉伸、O偏移、QDIM快速标注……)外,我还有针对性地学习并研究了一些制图规范与打印问题。
在制图这方面,严谨的绘图习惯才能有效地提高绘图速度跟改图速度,除此之外,一份好的施工图纸得线条粗细分明、清晰、恰当,页面看起来整洁、舒适。
为此,必须做好图层管理。如:墙柱层、门窗层、梁位层、布置层、索引说明层、水电层……至于图层的管理,并非越多越好,根据自己的绘图习惯,把有必要的,分好图层以精简、明细为准则。要图纸看起来整洁美观、舒适的话得从线型及线条的粗细入手。以往的话,有同学是以线条深浅程度去代替线条的粗细程度,这是不要得的。也有对线条进行线宽处理的做法,但是打印结果还是不尽如意,甚至无效。最好的方法就是用颜色区分作为线的粗细区分,而相应的颜色就对应一定的图层。而常用的线条颜色为1至9号色线,我们可以将粗实线、中实线、细实线、细虚线用不同颜色来代替,最后在打印样式里对不同颜色的线进行打印效果的粗细处理。这样便能打印出轮廓粗细分明,看起来美观舒适的图纸。
经过3个月的实训,我也知道了关于室内设计工作流程、六大工种施工工艺
家装设计的工作流程(初步洽谈-客户基本需求讨论完成-平面布置图洽谈-平面布置图讨论定稿-签订合同-施工管理-完成交屋签订保修合同)、施工作业流程(施工准备-拆除-水电煤工程-瓦工-木工-油漆工-油漆-安装-收尾-验收-售后服务)。实习期间,我一直在担任CAD绘图员的职位,现在与刚离校相比,现在的绘图速度与精准度得到很大的提高,绘图也规范很多了,也了解到了一些施工工艺的施工处理方法。但是,自身现在依然存在不足。审图不够细心,有些时候绘图还是不够细心,遗漏了一些细节部分。
有些时候会犯一些低级的常识性错误。部分施工工艺掌握的不够熟悉,还得让老绘图员、设计师指点。今后要勤加练习、学习掌握好一些绘图技巧以不断提高绘图速度。此外,还要多看一些标准施工图纸,借此学习、临摹,掌握好绘图的规范。
在此感谢,陈工给我提供了名匠装饰这一个平台让我有所学习、进步。
感谢*姐、向均等设计师在平面方案设计及设计思想、设计说明等方面的指导与帮助。感谢孙纪渊、小敏、侯建教导我的一些CAD、3DS max的绘图技巧。感谢东兰对我的鞭策与思想教育。
感谢等与我同的实习生的健斌等人与我一同努力、学习,共同进步。感谢公司各位与我和睦相处地工作,为我鼓励、加油的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