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顺义公安分局2009年度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顺义公安分局2009年度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2009年以来,顺义公安分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团区委的领导下,不断创新思路,开拓渠道,采取多种方式,深入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有力的保护了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向纵深方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一、领导高度重视,精密部署
顺义公安分局高度重视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年初,成立了分局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分局党委书记、局长任组长,党委副书记、政委任副组长,党委班子其他成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分局政治处,办公室主任由分局党委委员、政治处主任兼任。办公室具体负责分局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具体组织协调工作。有序的组织结构为此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
二、加强法制宣传,优化成长环境
(一)关爱在押未成年人。顺义公安分局针对在押未成年人心理特点,每月由法制处协调拘留所、看守所开展在押未成年人学习活动一次。集中组织被羁押未成年人员导读《宪法》、《禁毒法》、《道路交通安全法》、《治安管理处罚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思想教育,使其认错服法,吸取教训;播放多种专题教育片:《道路交通安全法宣传片》、《珍爱生命—交通事故警示片》、《珍爱生命,共创和谐—北京交通安全教育片》、《艾滋病预防宣传片》等,使他们从真实的案例中,感受血的教训、生命的脆弱目的后果。今年来,共有130余名未成年人在押人员接受了宣传、教育,均能认真学习,仔细聆听,法律意识有了明显提高。
(二)加强法律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顺义公安分局深刻剖析未成年人成长规律,抓准心理特点,选取《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禁毒法》、《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着力加强宣传。组织法制处、内保处、刑侦支队、派出所等单位,深入社区50余个、学校20余所,开展法制宣传工作共计270余次,受教育的青少年达18000余人次。通过发放相关宣传资料,张贴宣传挂图等方式,为青少年开展公益法律政策咨询服务。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增强青少年的法纪观念、维权意识,自觉拒绝毒品、远离毒品。
(三)以案例促宣传。顺义公安分局要求法制处、内保处和派出所要积极深入辖区中小学校,开展法制宣传工作。民警以案说法,生动形象的将法律知识宣传与实际案例相联系,重点教会学生面对不法侵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对策及方法,不断增强在校生的法制观念、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努力减少可预防性案件的发生。
(四)丰富学校领域宣传形式。未成年人中大部分均系在校生,顺义公安分局根据各学校实际情况,共组织召开法制教育例会50余次,召开警校联系座谈会30余回,张贴散发宣传材料3000余份,并形成长效机制。同时,利用学校广播、校刊校报等宣传媒介,多种形式开展法制宣传,营造良好的校园法制氛围。
三、保护工作形式多样,务求实效
一是建立警校联系制度,要求各派出所分别与辖区建立联系,落实责任;二是针对青少年易受外界因素影响、可塑性强的特点,为青少年安排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专题讲座,每季度开展至少一次;三是开通维权绿色通道,向每名学生发放维权联系卡,提供全天候服务;四是定期向学生家长印发公开信,形成学校、家庭和中队的良好互动;五是适时发放宣传用品、组织主题实践和参观活动,加强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和自我保护教育。六是集中打击扰乱教学侵害学生犯罪。在此类案件审查中,顺义公安分局坚持提前介入,快速审查,最大限度的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四、协调配合,放大职能作用。
一是组织交通支队进一步强化治安管理,强力整治校园周边交通秩序,营造安全、文明、畅通的交通环境,增派专门警力护送学生过马路,加强接送学生车辆管理;二是在与治安、内保等部门集中打击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案件,共查获利用赌博机引诱学生赌博案件33起,销毁赌博机39台,治安处罚违法人员75人。
今年以来,顺义公安分局一直坚持“教育、挽救为主,惩治为辅”的指导方针,对于未成年人轻微犯罪的,能取保的一律取保,对于被取保后表现好的未成年人依法解除取保候审,给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教育挽救了一大批犯罪的未成年人。
2010年,公安局将在区委、区政府和团区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严厉打击侵害青少年合法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严格按规定办理青少年违法犯罪案件;定期排查学校及周边的治安隐患,配合有关部门整治校园及周边环境,认真解决校园暴力和突出的社会治安问题;联合有关部门加强对各种娱乐场所、电子信息产品和计算机网络的监管,及时消除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不良因素,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营造有利于青少年成长的良好环境。
2009年12月31日
第二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街道团工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年,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在东城团区委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各界通过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工作核心,深入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努力提高预防青少年
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切实维护了地区的和谐稳定。
一、结合工作实际,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能够不断强化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定门街道由主管共青团、妇联工作的处级领导担任委员,一方面能够在较高层面上掌握街道全局、熟悉相关科室的工作实际,能够更好的指导各项青少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协调相关科室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统一部署来开展活动,从而壮大队伍,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扩大了地区开展青少年工作的影响力。
同时,街道团工委在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类型及时组织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帮扶的领导。同时,在开展帮扶工作的过程中,努力结合上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及时予以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竭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安定门街道团工委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着力做好地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优化行动”、切实关心关注特殊青少年群体来开展普法维权工作。通过“法在身边”征文演讲比赛、亲子运动会等形式,对保护儿童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强势宣传,通过倡导“尊重儿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等意识,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分类进行指导,确保帮扶实效
1.对社区闲散青少年进行分类管理
一是针对精神或者智力有残疾的青少年,主要采取由家庭照顾、社区定期走访的方式来进行帮扶和管控,切实帮助其本人及家庭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乐观面对生活;二是针对因学历低、单亲家庭、父母双亡等原因失业在家的青少年,主要采取社区管片主任不定期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措施进行管控,争取多方资源尽力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经常性的组织其参与社区活动,在心理上给予关怀、生活中及时帮扶,思想上进行教育,尽力防止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针对有不良行为或因违法犯罪入狱的青少年,若在服刑期间则积极进行探访教育,做好家庭工作,引导其积极加强改造,重新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重塑生活信心;日常则由家庭进行教育,社区做好关怀工作并加强管控措施,不断巩固其改造成果,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努力杜绝其再次发生不法行为。
2.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积极探索帮扶新形式
认真摸底调查核实,登记造册并及时更新,特别关注农民工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困境青少年群体,整合多方力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救助工作,努力为其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一是开展辖区内志愿服务队与地区弱势青少年结对子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弱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二是结合儿童自身具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出贡献、体现价值的迫切愿望,将弱势青少年和部分社区闲散青少年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他们开展治安巡逻工作,使他们能够参与社会活动,以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面对生活,积极为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三是结合节点为社区志愿者与社区闲散青少年、地区弱势青少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共同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闲散青少年、弱势青少年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与志愿者沟通的良好局面。
三、不断总结经验,狠抓工作落实
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在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三二”工作措施,认真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水平。
做到“四个及时”:一是及时建立台账,坚持做到“情况清、底数明”;二是及时进行走访,时刻关注孩子本身和家庭需求情况,提高帮扶针对性;三是及时送去温暖,积极争取资源实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的关怀;四是及时组织活动,通过群体活动进行心理指导和帮扶关爱,促进其更好的融入社会,阳光健康成长。
强化“三个注重”:一是注重沟通、扩大影响,及时与团区委及街道宣传部联系,多种途径加大对开展帮
第三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
结
街道团工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总结
**年,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在东城团区委的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充分发挥社会各界通过共青团组织联系、服务青少年的桥梁纽带作用,以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为工作核心,深入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努力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积极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
会环境,切实维护了地区的和谐稳定。
一、结合工作实际,强化组织领导
为了能够不断强化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安定门街道由主管共青团、妇联工作的处级领导担任委员,一方面能够在较高层面上掌握街道全局、熟悉相关科室的工作实际,能够更好的指导各项青少年工作的顺利开展,取得实效;另一方面能够在一定层面上协调相关科室形成工作合力,通过统一部署来开展活动,从而壮大队伍,形成多方配合、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扩大了地区开展青少年工作的影响力。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
同时,街道团工委在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时,能够针对不同群体类型及时组织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明确职责任务,充分发挥作用,切实加强对青少年帮扶的领导。同时,在开展帮扶工作的过程中,努力结合上级部门开展各项工作的具体要
求,及时予以落实,务求取得实效,竭力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安定门街道团工委积极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着力做好地区校园安全防范工作、深入开展“未成年人成长环境优化行动”、切实关心关注特殊青少年群体来开展普法维权工作。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总结通过“法在身边”征文演讲比赛、亲子运动会等形式,对保护儿童的政策、法律、法规进行强势宣传,通过倡导“尊重儿童”、“一切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等意识,营造了全社会都来关心儿童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氛围。
二、分类进行指导,确保帮扶实效
1.对社区闲散青少年进行分类管理
一是针对精神或者智力有残疾的青少年,主要采取由家庭照顾、社区定期走访的方式来进行帮扶和管控,切实帮助其本人及家庭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乐观面对生活;二是针对因学历低、单亲家庭、父母双亡等原因失业在家的青少年,主要采取社区管片主任不定期走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的措施进行管控,争取多方资源尽力解决其在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经常性的组织其参与社区活动,在心理上给予关怀、生活中及时帮扶,思想上进行教育,尽力防止其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三是针对有不良行为或因违法犯罪入狱的青少年,若在服刑期间则积极进行探访教育,做好家庭工作,引导其积极加强改造,重新树立良好的价值观,重塑生活信心;日常则由家庭进行教育,社区做好关怀工作并加强管控措施,不断巩固其改造成果,及时掌握其思想动态,做好引导,努力杜绝其再次发生不法行为。
2.对弱势青少年群体积极探索帮扶新形式
认真摸底调查核实,登记造册并及时更新,特别关注农民工子女、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等特殊困境青少年群体,整合多方力量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帮
扶、救助工作,努力为其创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一是开展辖区内志愿服务队与地区弱势青少年结对子活动,定期组织青年志愿者到弱势青少年的学习和生活中,了解他们的需求,倾听他们的心声,通过多方努力,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二是结合儿童自身具有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做出贡献、体现价值的迫切愿望,将弱势青少年和部分社区闲散青少年组成社区志愿者队伍,组织他们开展治安巡逻工作,使他们能够参与社会活动,以积极向上、自强不息、努力奋斗的精神风貌面对生活,积极为地区的安全稳定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三是结合节点为社区志愿者与社区闲散青少年、地区弱势青少年搭建沟通、交流的平台,通过共同开展座谈会、交流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等多种形式,形成闲散青少年、弱势青少年有困难的时候,能够及时与志愿者沟通的良好局面。
三、不断总结经验,狠抓工作落实
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在开展预防青
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过程中,始终坚持“四三二”工作措施,认真研究探索,不断提高基层团组织服务青少年的工作水平。
第四篇: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
街道团工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
**年,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青少年维权和弱势青少年帮扶为工作重点,积极推动地区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不断向前发展。现制
定2014年安定门街道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计划如下:
一、抓好青少年维权工作
结合重大节日时点,大力宣传《未成年人保护法》,提高地区居民法律意识;以社区为重点,逐步完善未成年人保护的基层组织建设,不断推进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取得新发展。与街道律师事务所、司法所联合团支部的律师团员配合,积极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以专家授课、参与活动等形式,组织青少年开展自护宣传教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自我维权能力。探索青少年维权新举措,开展家庭心理健康讲座,邀请地区单亲家庭、贫困家庭成员参加,提高家庭成员对心理问题的认知与了解,切实维护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二、抓好弱势青少年救助工作
进一步完善地区弱势青少年台账,掌握最新信息动态,加强针对性管理和服务。继续开展好社区志愿者与弱势青少年结对子活动,为弱势青少年解决生活困难。积极开展好北京市“希望之星(1+1)奖学金、爱心基金、学子阳光基金、东城阳光成长基金”的申报、发放工作,维护好弱势青少年权益。
三、抓好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
加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宣传力度,增强青少年的防范意识,切实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发生。建立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教育和预防工作体系,有效控制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组织青少年观看法制类教育光盘或节目,给青少年敲响警钟。与街道司法所配合,加大对特殊未成年人的监督帮教和教育转化工作力度。
四、抓好社区闲散青少年的管理与服务工作
继续做好社区闲散青少年的摸底、管控工作,切实掌握闲散青少年情况。结合他们的实际问题及面临困难,组织社区志愿者、社会力量对他们进行帮助。与街道社保所、地区单位配合,组织社区闲散青少年参加社会实践,职业技能培训等,促使他们融入社会生活。
五、抓好青少年教育工作
一是结合国际禁毒日、防治艾滋病日等,开展青少年网瘾戒除、禁毒、防艾等方面的宣传教育活动,促使青少年健康成长。二是利用“
五、四”青年节、“
六、一”儿童节、青少年寒暑假等,组织青少年开展征文、朗诵、歌咏比赛、趣味运动会等活动,丰富青少年文娱生活的同时,也满足了他们的精神追求。三是针对青少年的特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和实践活动。结合地域特点,发挥地区文化资源优势,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地区青少年中形成学习传统文化知识,做德才兼备青少年的良好氛围。四是不断创新沟通联系形式,探索利用微博、QQ、飞信、手机等新兴媒介联系、引导、教育青少年,拓宽与青少年沟通渠道,增强对青少年的感召力和吸引力。
**年,安定门街道团工委在开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各项工作的过程中,将紧紧围绕街道党政中心工作大局,积极认真落实好东城团区委安排的各项工作,努力结合街道区域特点在创新和发展上下功夫,不断增强工作活力,进一步提高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及未成年人保护工作水平。
第五篇: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加强流浪未成年人
救助保护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
南昌市民政局
我局所属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以下称“市未保中心”与救助管理站是合二为一的正科级参公管理的事业单位,编制55人,主要工作职能是为流浪未成年人提供及时救助保护、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近年来,该“中心”依据国家民政部制定的《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规范》,紧围绕“同在蓝天下”这一主题,采取主动救助、保护性救助、分类救助、分类管教等工作模式,认真扎实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及时为流浪未成年人这一特殊弱势群体提供了关怀和温暖,维护了他们的合法权益。预防或减少了他们的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较好社会效益。
一、创新工作模式,积极主动地开展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
1.积极协调,主动出击,开展保护性救助。
由强制性“收容遣送”改为“关爱性救助管理”后,由于流浪未成年人街头生存能力强,不易被发现救助。市未保中心没有上街强制收容职能,解救流浪未成年人又不是公安等街头执行法管理工作机构的主要职能。他们缺少发现、甄别经验,街头流浪未成年人得不到及时救助。为因此市未保中心多次组织工作人员上街进行调查摸底,对流浪未成年人流浪成因、类别,街头生存
方式及活动规律进行认真分析后,发现除被家人遗弃的智障、残障、重病的未成年人外,街头流浪未成年人中大部分背后都有所谓的“监护人”难于甄别,由市未保中心进行保护性救助确实很困难,还有一定的危险,针对这一特点,市未保中心积极与市公安局城市管理警察支队协调,采取不同的方式,主动出击。一是对流浪拾荒的未成年人的保护性救助。此类流浪未成年人晚上出没在铁路沿线,车站等公共场所,以捡拾破烂为生,白天则在车站附近的彭子江、桶子巷等木棚区休息,2010年市未保中心在城市管理警察支队配合下共出动3次,集中保护性救助未成年人32人(次)。二是对街头残忍表演、卖艺的未成年人保护性救助。去年,我市街头冬季有河南籍未成年人残忍表演、卖艺乞讨,市未保中心主动出击2次共救出未成年人8名。三是对妇女抱小孩在交通路口拍车乞讨的未成年人和妇女保护性救助,市未保中心与城市管理警察支队,采取跟踪、端窝等方法,集中救助妇女、小孩32人,警察支队对组织者进行警告教育,未保护中心,分两批次集中护送到甘肃兰州救助站。四是成立街头劝助队伍。不法分子压榨,强迫拐骗、操控未成年人行乞或偷盗行踪不定,难于发现。去年7月份市救助管理站。在经费、人员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派出五名工作人员,并聘请保安、租借车辆。每天从早上7点到晚上9点在街头巡视,发现流浪抒乞讨人员进行劝说教育,引导其到救助站接受救助,发现流浪未成年人及时报110请求公安配合解救未成年人。2.分类施救、分类管教、关怀温暖与教育矫治并举。
造成未成年人流浪的原因较为复杂。同样是流浪未成年人,但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质的差别。一是对年龄16—18岁之间的青少年,这群体是近几年来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的主体,他们大部分是外出打工、或外出投奔亲人朋友、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被“网友”等社会闲杂人员欺骗或被盗、无力返家。他们一般是主动向警察等国家工作人员求助而到市未保中心但他们又不愿意由工作人员护送返家。市未保中心为防止他们再次受骗或不法分子协迫犯罪,通常经过简单的防骗安全知识教育后与其亲人取得联系、告诉亲人返乡车次、车厢号及到达时间,由工作人员护送上车。二是叛逆类。此类未成年人一般年龄在12—15岁,他们只是一时冲动离家,虽有悔意,刚进市未保中心时对工作人员有抗拒心理,他们通常不会说出真实姓名和地址,有的地址是真的,但自己姓名及父、母姓名是假的。针对这特点,市未保中心发挥周边大专院校多的优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与他们进行心理辅导、交流谈心并加于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行为矫治后,及时与家人或学校取得联系,其父母通常会及时赶来亲自接回。三是拾荒类、偷盗类、乞讨类的未成年人,他们长年在外流浪,长期的自尊受损造成了他们的人格缺失。说谎、独立、敏感、封闭、多疑、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他们是市未保中心的“常客”,也是少年犯的“后备军”。在他们在流浪生活中自觉或不自觉的会寻找“保护”,很容易被不法分子操控和利用,为向“老大”上缴保护费,“老大”也会向他们传授“技能”,都不同程度地染上了小偷小摸等违法犯罪恶习。为此,市未保中心不仅要在生活上给予亲人般的关怀和温暖。同时还针对每个不同未成年人进行分类管理、分类教育及很长时间的专业辅导才能得以矫正,才有回归家庭的希望。2011市未保中心接收本市公安机关护送或外地救助保护机构转送流浪未成年人共549人(次),其中16至18岁的青少年331人,发票救助返乡306人,因智力、精神病等家庭原因护送返乡25人,6至15岁的未成年人218人(次),家庭接回112人(次),报安置27人,护送返乡85人(次)。
3.积极筹划,大力推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基础设施建设。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工作近年来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及社会各界高度关注。不断加大投入,市未保中心建设改造列入国家“十一〃五”建设项目。我局抓住机会,积极筹划,大力推进市未保中心项目建设工作。2007年6月市政府同意我局《关于南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设施建设的请示》,在规划许可范围内,在南昌市救助管理站内建设南昌市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2009年11月落实了专项资金60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2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180万元)。于2010年4月正式开工建设,11月底主体建设完工。总建筑面积4096平方米(四层),集生活、教育、技能培训、心理辅导、行为矫正等为一体的综合大楼。我局计划在福彩彩票公益金再划拨200万元完善内部设施。预计8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中的困难 1.执法主体多,协调困难,街头解救不及时。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内容包含在我国现行的多部法律、法规中,这些法规、政策只是做了原则性的规定,操作性不强,执法主体多,2009年,民政部等五部委下发《通知》,虽然对各部门职责进行了明确,但实际操作中部门协调困难,未能形成长效机制,执法难度大,基层办案单位积极性不高,街头解救不及时,公安机关在办案中遇到的流浪未成年人迫不得已护送的市未保中心均属流浪、偷盗等恶习都已成形的未成年人,管理、教育、矫治难度大。
2.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功能缺损。
几年来国家及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社会各界也高度关注,但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各级地方政府对市未保中心的工作要求越来越高,下达的任务越来越多,机构由单一的社会救助逐步转变为社会救助和城市管理并举的重要部门。救助保护的对象成分越来越复杂,而未保中心的建设和运行模式上基本都是儿童福利机构模式的再延伸,缺乏综合性、暂时性和强制性。分类施救、分类管教和强制措施严重滞后,未保中心的安全护栏装了拆,拆了又装。教育管理难、医疗救助难、行为矫正难、看护、护送更难的现象日益突出,在看护、接送中逃跑、跳墙、跳车事件时有发生,许多兄弟省市未保中心因此而“官司”缠身,我市未保中心也出现过几次未成年人逃跑事件,家属又找未保中心要人,耗费不少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陷入两难境地。同时市未保中心救助保护经费按正常成年人救助标准保障。市未保中心要主动走上街头参与解救工作的人力、设备和经费都无法得到保障。
3.缺少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打击和责任机制。一是对压榨、强迫、拐骗、操控残疾人未成年人行乞或偷盗等牟利的不法分子打击难度。去年,市未保中心在对火车站附近彭子江棚户区进行保护性救助时,发现有一对30多岁安徽籍的夫妇收留11名来自不同地区流浪未成年人拾荒、行乞,每天向流浪未成年人收取生活费,未保中心工作人员在警察配合下对其进行警告教育时,他们却说没有侵害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是看他们可怜,好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警察也因证据不全而不便采取更多的行动。我局未保中心街头劝助队伍发现流浪未成年人进行保护性救助时,我们的工作人员经常与所谓的“监护人”发生冲突。公安100巡警到达现场后,通常只作为街头纠纷调解,我们的工作人员在街头非常尴尬。二是因家庭变故父母不履行监护义务或无力履行义务的流浪未成年人回归主流社会、回归家庭非常困难。乡(镇)、街道、村委会(社区)的又没有监护义务和责任。我市有几个长期在全国各地流浪的未成年人,市未保中心每年接送十几次。
三、进一步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打算 1.在市政法委领导和综合协调下,加速我市救助管理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的立法进程。
由于对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从强制性转变为自愿性,我市街头各种流浪乞讨现象不断增多、乞讨手段和方式不断变化升级。职业乞讨、有组织的乞讨现象日益突出,出现了公安不能管、城管无法管、民政管不了的城市管理“顽症”。为破解城市管理中这一难题,我局组织精干队伍,依据国家现行的多部法律、法规,参照兄弟省会城市成功做法,草拟了《南昌市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办法》,现已申报市政府法制办,列为2011年立法工作计划。下步我局将在市政法委领导和综合协调下,积极与有关责任部门沟通协调,修改《草案》加快立法进程。
2.在市政法委牵头协调下,建立街头救助、救治、解救协调机制,确保流浪未成年人得到及时解救和保护。
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能否及时有效,控制未成年人流浪现象不断增长势头,预防或减少这一边缘人群违法犯罪,街头解救是关键环节。街头救助、救治、解救工作应进一步加强规范。一是成立协调机构,规范街头救助、救治、解救及管理工作,明确各环节责任主体。二是建立民政、公安、城管、卫生等部门参与的主动救助队伍。定期在我市主要公共场所、主要商业街道进行集中保护性救助。三是广泛进行宣传发动,动员社会力量广泛参与,使全体市民了解相关政策,当发现未成年人乞讨等不法行为时不要忙于施舍,而是及时打110报警解救未成年人。3.突出综合性、暂时性、强制性。加强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建设。
一是对新落成市未保中心综合大楼依据民政部的工作规范,规划各功能区的建设,针对流浪未成年人中恶习不断增多的特点,建立分类施救,分类管理模式。二是加大强制性安保措施建设。按上级的要求协调解决警务室人员、经费及聘请保安的经费,安装网络监控系统。三是不断加强市未保中心专业化建设,采取在职学习、短期培训、新招考专业人才的办法,不断提高未保中心工作人员的专业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