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雨山区农委上半年倍增工作总结
雨山区农委上半年倍增工作总结
上半年,我委倍增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根据《中共雨山区委雨山区人民政府关于“十二五”居民收入倍增规划的实施意见》(雨发„2012‟14号)文件精神,扎实推进,稳步实施,严格落实责任,狠抓监督检查,确保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现将我委上半年倍增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目标
拓展农业创业领域,加快发展生态、休闲观光农业、形成都市型现代农业的发展格局,使农民在农业功能拓展中获得更多收益。积极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带动农民进工厂就业、进基地创业。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营主体,加大对家庭农场、农业大户、农产品经纪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培育力度。“十二五”期间,扶持和创建2—3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8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个农民专业合作组织、100名农民经纪人,对1500名农民开展技能培训。健全农产品流通体系,加快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鼓励农产品进超市,减少流通环节,提高流通效率。
二、工作措施
(一)加快产业优化升级工程
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要求,全面实施“1316”产业行动计划,着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提高人均劳动生产率,促进劳动者工资薪金所得和劳务报酬所得不断增加。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工程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实施“1311”城乡建设工程,推动
农业人口向城镇集中,生产要素向城镇聚集,为农村居民就近转移就业提供重要载体,为城乡居民增加收入拓展空间。以危旧房改造、“城中村”改造、廉租房建设、安置房建设和老旧小区综合整治为切入点,不断改善居民生活条件。以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提升城市形象。以土地整治为契机,拓展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空间。以保障改善民生为根本,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
(三)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
加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继续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新型农村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和发展各类农技推广服务组织,形成政府公益型推广机构、农民专业经济技术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科技中介公司等各类推广服务组织相互协作的格局,提高推广服务效率。进一步整合农业信息资源,逐步建立起覆盖全区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促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通过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三、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
结合雨倍增办„2012‟5号文件所列任务目标,我委上半年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一)新型农民培训
市下达年度新型农民培训人数100人。目前,已完成100人。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
(二)农产品加工业总值
市下达2012年较2010年新增1.5亿元、2012年末完成5.5亿元。目前,已完成新增7910万元,累计完成2.88亿元。
(三)畜禽规模养殖比重
市下达年度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为69%。目前,我区畜禽规模养殖比重为69.5%。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
市下达2012年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新增3个。2012年末累计共22个。目前上半年已完成1个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完成计划任务的33.33%。累计有10个。
(五)50亩以上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
市下达2012年新增完成2500亩。2012年末累计完成25200万亩。其中,种植业新增2000亩。累计完成18000亩。渔业新增200亩。累计完成4800亩。林业新增300亩。累计完成2400亩。目前,我区2012年上半年新增完成农业规模化种养面积950亩,累计完成12266亩。其中,种植业新增完成700亩,累计完成8536亩。渔业新增完成0亩,累计完成1230亩。林业新增完成250亩,累计完成2497亩。(由于区划调整,银塘镇划分出去,我区耕地面积已不足完成市下达的年末累计目标,)
四、下半年工作安排
(一)按照要求,加速完成任务指标。
依照“项目化、时间表、责任人”的要求,扎实推进,稳步实施,克服困难,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确保完成区倍增办下达的全年目标任务
(二)统筹协调,做好全区倍增工作。
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加倍努力,寻找差距,查缺补漏,积极配合区直各部门,做好全区倍增工作。
第二篇:雨山区农委双拥工作情况
区农委“八一”期间双拥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委双拥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双拥办等相关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立足我委实际,服务大局,注重建设,充分发挥了农业部门职能,积极做好了职责范围内的双拥工作,将现代农业工作与拥军拥政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有效推动了我委现代农业工作的顺利进行,为建设和谐雨山、平安雨山、文明雨山做出了一定贡献。现将我委八一建军节期间双拥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目标
为加强对双拥合格单位的领导,区农委成立了“八一”双拥工作领导组,由农委党总支书记、主任戴皖生任组长,各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明确了分管负责人,委属各单位负责人为成员。领导组下设办公室,确定贺笃斌同志为具体联络员,负责双拥日常工作。并结合区农委工作实际,制定出双拥工作计划和相关双拥工作制度,将双拥工作纳入全年工作意见。截止目前,委党总支全年研究安排部署双拥工作3次以上,全年用于双拥活动经费2万元,保障了双拥工作正常开展。委属各单位均建立了双拥工作组织,积极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送温暧活动。同时区农委出台了金农[2010]29号文件,把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按照季度时段和军民共建内容制定出双拥共建计划,并纳入目标考核内容,确保了双拥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突出重点,确保成效
(一)加强学习,提高做好双拥工作的主动性。组织系统干部职工学习、贯彻和宣传《兵役法》、《国防法》、《双
拥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利用“八〃一”建军节时机,开展国防教育,讲授国防知识,充分认识军队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制定了双拥工作宣传教育计划,农委办公室有专人作为双拥工作通讯员,负责双拥工作信息的传递。制作了双拥宣传栏和固定宣传标语,出刊了两期双拥宣传专栏。同时结合区农委双拥工作目标任务,印发简报10余期,发表信息20余条,其中在《雨山农业》上刊登4期农业技术培训资料,在《雨山区农业信息网》上开辟了茶叶、蔬菜、粮油、中药材等农业实用技术专栏。全年在省、市、区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双拥稿件2篇以上,上报区双拥办信息4篇以上。
(二)结合实际,扎实开展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工作。制定了全年农民科技教育培训计划,充分利用新型农民培训工程、“阳光工程”、农民科技书屋等形式,广泛开展了新型农民培训,组织农业技术人员开展进村入户活动,让军人家属及其子女熟练掌握了1-2个实用技术,提高劳动技能,实现增产增收。全区累计培训新型农民6291人,阳光工程2591人,其中复员、转业的退伍军人及其家属参加培训达200余人。
(三)因地制宜,有效开展拥军优属活动。2010年区农委按时交纳了退伍军人安置费,在春节、“七一”、“八一”期间对复员、转业的退役军人及现役军人家属进行了慰问,并定期对本系统残疾军人、孤老烈属、老复员军人进行走访,帮助他们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困难。如7月30日上午区农委召开了纪念“八〃一”建军节暨系统复退、专业和现
役军人亲属座谈会,邀请区良种场军转干部方乐礼和退伍军人代表陈启龙进行座谈,区农委副主任徐波代表区农委党总支向军转干部、退伍军人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区农委的工作表示感谢并致以节日的问候,详细询问了他们的生产生活及工作情况。30日下午,区农委参加了由区武警中队举办的“八一”军民共建活动,并送去1000元慰问金,进一步增进了军民的团结和友谊,创造了和谐军民关系。配合民政等部门按有关政策,对农委系统现役军人家属(亲属)和复退转业军人进行优扶帮助和发放补助。妥善解决有关涉军、优抚对象信访问题。以烈士陵园、革命烈士博物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阵地, 坚持不懈地开展国防教育,激发干部职工的双拥热情。组织单位干部职工参加庆祝建国六十一周年爱国歌曲大家唱比赛活动,通过活动营造,既激发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爱国热情,又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国防观念和双拥意识。
三、加强督查,确保双拥工作落到实处
农委机关按目标任务不定期对系统内的双拥工作开展检查,在认真开展自查的基础上,查找不足,总结经验,突出整改,确保完成区双拥办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虽然我委在双拥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还存在不足。今后,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将农委系统双拥工作进一步推向深入。
一是将活动经常化。今后,我委将充分借鉴其他部门双拥工作的好经验和好做法,进一步提高工作水平,经常性开展双拥活动,使活动真正成为推动我委双拥工作的动力。
二是发扬创新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特别要在巩固走访慰问和项目拥军的成果上下功夫,争取创出特色,创出水平,不断丰富拥军的内涵,扩展拥军的领域,提高拥军的成效。
三是抓好双拥制度的建设。力争将双拥工作取得的成果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进一步纳入规范化、经常化的轨道,将我委的双拥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层次。
雨山区农业委员会二〇一二年八月一日
第三篇:雨山区农委近期工作情况汇报
雨山区农委近期工作情况汇报
根据安排,现将我委近期重点工作进展、下一步安排等情况汇报如下:
一、近期重点工作安排
近期,区农委结合我区“三大活动”,重点推进土地整治、农业产业园区、水利兴修、植树造林、春耕备耕、城乡一体化等工作,强化措施,狠抓落实,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一是推进土地整治工作。2010年,我区获省国土厅审批的先行复垦置换建设用地项目6个批次共1734亩,其中3个批次649亩涉及农村房屋拆迁396户。到目前,已启动5个批次复垦工作,完成土地复垦579亩和60户拆迁任务,其中第四批次526亩正在协调省、市国土部门进行验收。到今年10月份,距离2年复垦期限越发临近,下一步将加大土地整治工作推进力度,通过制定推进方案,落实专人,明确责任,督促乡镇加快完成剩余1155亩土地复垦、336户房屋拆迁和向阳、锁库两个农村新社区468套房屋建设任务,同时协调做好省、市国土部门验收工作。积极做好双挂钩项目申报后续工作,建立土地整治双挂钩项目库。二是加快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围绕我区“项目增效年”活动,在积极做好春盛、茂林、姚家寨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协调服务的同时,引导和支持他们做出特色、扩大规模、提高效益。突出我区蔬菜林果、苗木花卉、休闲观光农业等特色,完善我区农业产业布局规划,积极谋划现代农业示范产业园规划编制,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出台农业产业园区扶持政策,加大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园区建设商业化运作模式,积极协调解决园区企业
用地难问题。全年引进农业“三资”8000万元,完成农村土地流转600亩,发展规模农业。
三是加速水利兴修工作。加快去冬今春市级水利兴修工程扫尾工作,全面完成20口当家塘清淤扩挖护砌、6个小农水工程建设合计15万方土石方任务,目前正在制定有关验收评比奖励办法,确保4月底完成任务。加快启动区里自定的3公里采石河超陂圩堤防加固工程水利项目,预计在主汛期前完工。争取全市率先完成水利普查工作,并根据普查结果,编制水利基础设施项目库,积极申报争取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认真做好今年防汛的前期准备工作。
四是抓好植树造林和森林防火工作。结合土地整治、马芜高速两侧绿化,做好我区植树造林430亩、绿色长廊4公里、义务植树15万株的任务,力争3月15日前全面完成。精心组织3〃12区领导参加的义务植树节活动。做好去年松材线虫病775亩超前皆伐验收工作。认真做好全区林地利用规划编制、湿地调查等林业基础性工作。做好尤其是清明节森林防火工作。
五是做好当前春耕备耕工作。结合我区实施的“三大活动”,统筹做好以农产品质量安全、春季动物疫病防控、农机安全检查、惠农强农政策宣传等为重点的“农技人员结对服务”活动,组织全区农业技术人员进农家庭院、进龙头企业,进田间地头,指导农民抓好在田作物管理。同时,加强农资市场监管,做好春耕农资储备,确保春耕生产顺利实施。在春耕生产中,积极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方法、新品种。
六是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组织学习中央1号文件和市农村、水利及城乡一体化工作会议精神,为开展农村及城乡一体化工作
奠定基础。根据市推进办《2012年全市城乡一体化工作要点及目标任务分解表》,结合我区“佳山全域城市化、向山镇全域城镇化”思路,抓紧制定我区2012年城乡一体化工作方案和工作要点,重点是完善全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以土地整治为切入点,突出农业产业园区、农村新社区、向山镇建设、开发区发展、新农村建设试点等重点工作,推进城乡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居民基本养老、医疗保险等工作。
二、工作建议
一是强化城乡一体化组织机构。建议从区有关部门抽调2-3人,充实区城乡一体化工作推进办公室力量,建立区领导一月一调度制度。
二是整合涉农专项资金。按照“渠道不变、有效整合、管理有序、集中统一”要求,科学合理界定涉农资金范围,加大财政专项等涉农资金整合力度,设立涉农资金专户,出台涉农资金管理办法,从资金整合、项目申报、发展导向、项目验收、奖补政策等方面,规范涉农资金管理。
三是加强土地整治工作。配齐配强区土地整治工作办公室力量;加大土地整治工作调度力度,建立有区领导一周一调度工作制度,制定土地整治资金筹措、使用、归还等规范运行办法。
第四篇:xx年农委工作总结
xx年农委工作总结
撰写人:___________
日
期:___________
xx年农委工作总结
年初,明确了我区新增高效农业面积7万亩,新增设施面积1.5万亩目标任务。把高效设施农业、规模农业项目投入量层层分解到各镇,每月进行调查督促,了解进展情况,半进行点评、通报。全年新增高效农业面积8万亩,累计达61.2万亩,占耕地比达58.29%;新增设施农业面积2.6万亩,累计达11.77万亩,占耕地比达到11.2%。新建扩建规模以上农业项目135个,项目投入12.5亿元。在台创园管委会的组织推进下,我区台创园集中区与辐射区已建成“三园二区一田”雏形。即: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城东现代农业产业园、海韵现代农业产业园、循环农业示范区、高档鲜食瓜果示范区和万顷良田。台创园核心区展示中心4栋玻璃温室已在安装玻璃,27栋高标准双膜智能温室已搭建8栋,并已组织生产。景瑞现代农业产业园被命名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该园区深加工二期项目及物流配送中心正在加紧建设,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60%。台创园中的城东农业产业园得到进一步扩展,以裕隆农业为代表的农业基地规模再次放大,并积极组织生产。台创园辐射区中的海韵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三余镇)规划已通过专家论证,首批流转的200亩土地已开工建设。以五甲南片、东社北片为中心的循环农业示范区,以五甲东片、三余西片为中心的高档鲜食瓜果示范区也得到所在镇领导的高度重视,并正在洽谈多个项目。万倾良田拆迁工作加紧推进,招商工作也已展开,拜肯生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拟入园兴业。目前,正在实施的连片500亩(其中新建3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2个(十总迎阳、三余永平)。拟实施的连片500亩(其中新建300亩的钢架大棚基地8个(西亭李庄、二甲路中、东社香台、三余大乐、三余建新、骑岸东场、五甲兴隆灶、兴东紫星)。十总镇迎阳设施蔬菜项目规划面积400亩,目前完成1400亩。
(二)以农产品质量检测为抓手,加快构建农产品质量监管长效机制
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整治活动。今年,我委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认真制定了工作方案,明确了工作目标,落实了工作责任,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部署。切实加强了对农产品生产企业、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农产品生产基地执法检查。加强了质量检测,严格“产地准出”。至目前,我委对全区集贸市场、超市、蔬菜产地共抽检了1221个样品,合格率达99.4%。进一步规范“产地准出”制度,在基地产品上市前实行批批检测,合格的发放无公害农产品“准出卡”。积极组织申报无公害农产品48个,绿色食品4个,12个无公害农产品进行了换证。组织“银河”面粉企业申报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
(三)以打击假劣农资为重点,全面规范农业投入品销售市场
制订“xx年区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实施方案”,以打击假劣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农资和禁限用农业投入品为重点,以市场整顿、日常监管、质量抽检和案件查处为手段对全区的农资经营点进行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生产经营假劣农资和生产销售使用禁限用农业投入品等违法行为。至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350余人次,检查各类农资经营点390多家,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农资违法违规案件7起。
(四)以技术培训为保障,努力提高农业生产与技术服务水平
严密组织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元月中旬就开始组织,通过召开座谈会,组织外出学习,召开动员会议,完善培训讲师团成员,印发培训检查办法、考核意见等,力求使培训有声有色。至目前,全区已举办各类培训班546场(次),培训农民10.815万人(次),全面完成省农委下达的培训任务。
(五)以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场创建为抓手,以动物防疫为保障,稳定发展畜牧业
至目前,全区生猪、家禽、山羊、奶牛饲养量分别达86万头、1820万羽、53万只和1550头,分别比上年增长5%、3%、10%和持平。防疫方面,在规模养殖场,生猪口蹄疫、猪瘟疫、猪蓝耳病、禽流感H5N1、牛A型口蹄疫、羊二价口蹄疫苗等防疫密度均达100%。同时,组织开展免疫示范场建设,探索规模养殖场的最佳免疫程序,提高规模养殖场免疫水平。
(六)以提高作物单产为主攻方向,稳步提升粮油综合生产能力与水平
认真组织落实上级各项惠农政策,全区上半年发放水稻直补、农资综合补贴、油菜小麦良种补贴、小麦弱苗补助等资金累计9498.8万元。通过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措施,全区夏熟36.57万亩小麦,亩产达385公斤,比上年增8.82%;40.7万亩油菜,亩产达210公斤,与上年基本持平;9.96万亩蚕豆受干旱等气候因素影响,单产达187公斤,比上年减产6.03%。油菜万亩示范片平均单产276.1公斤,超过目标产量56.1公斤,油菜高产增效创建工作得到了省、市有关领导、专家、教授的一致肯定。秋熟生产形势良好,正陆续开始收获。预计全区46.3万亩水稻,亩产624公斤,比上年增0.5%;10.9万亩棉花,亩产75公斤,比上年减15.7%;9.3万亩玉米,亩产511公斤,比上年增3%;12.9万亩大豆,亩产145公斤,比上年增3.6%;6万亩花生,亩产180公斤,比上年弱增。
(七)以发展内河池塘养殖为重点,努力发展水产养殖生产
在海水滩涂养殖减少的情况下,我区积极推行河沟主养四大家鱼和套养河蟹等特种水产品种。开展河沟养殖示范村建设,8个示范村面积超过3万亩,辐射带动了全区河沟养殖发展。全区实现水产品总产量5.8万吨,比上年弱增。
(八)以效能服务品牌建设为重点,努力改进作风,打造服务型机关。
我委扎实开展“服务三农、科技兴农”效能品牌创建活动,“12316”三农服务热线保持24小时开通,“999”民生热线、“三农服务台”分别在线播出2期、7期,科室站所挂钩服务镇区、首席专家结对服务农业项目、“五有五统一”专业化社会化服务、设立“四大课堂”开展农民培训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全方面、多层面免费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市场信息、涉农政策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不定期到镇村、田间地头开展巡回指导,随时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所遇到的疑难杂症,实现了零距离便民、利民、富民服务,深受农民群众的欢迎和赞许。
一、突出“一个载体”,即以台创园核心区建设为载体,大力发展农业项目。
一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市、区两级部署,按照都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要求,加快台创园核心区各镇路、桥、闸、防渗渠道、河道疏浚、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确保一期投资1.5亿元,累计投资4亿元。力争通过2-3年的努力,把台创园核心区基础设施提高到一个新水平。二是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加强台创园核心区展示中心生产与管理,发挥其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建立与之相关联的生产基地。台创园集中区与辐射区所在镇要抢抓各种政策机遇,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广泛动员多方力量,千方百计引进项目和资金,大力发展农业项目。力争全区新建农业项目100个,台创园核心区所在镇要确保完成2个投入10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每镇要确保完成3个投入500万元以上的农业项目,三是强攻农业招商引资。全方位、大力度吸引“三资”投入农业。注重产业导向,把资金重点投向符合产业发展方向、有利于做大基地、做优特色的项目上,带动农业先进技术、新型品种和高效耕作制度的引入和发展;注重效益导向,优先发展对农民增收有带动、对地方财政有贡献的农业项目,尤其要引进单体规模大、市场前景好、附加值高的项目,全面提升我区项目农业的层次和水平。二、狠抓“二个提升”,即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水平,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
一是提升高效设施农业建设水平。
大力促进秋冬季农业高效。紧抓秋播契机,大力推广“稻—大棚蔬菜”、“稻—大棚草莓”等高效种植模式;充分利用麦田冬季空幅,大力推广麦—菜、麦—豆等夹套技术,在麦田空幅中套种青菜、香菜、大蒜等叶菜类蔬菜,增加产出与效益。大力推广林地养鸡、林地种植豆类和桑田套种等冬闲田高效模式,全面提高高效农业比重。大力发展设施可控农业。大力发展钢架大棚、连栋大棚,水泥柱钢架混式大棚,积极发展防虫网、遮阳网、避雨栽培和滴灌节水栽培。继续推进设施养殖和规模养殖,积极开展畜禽良种化、动物防疫规范达标和畜禽生态健康养殖三方面示范创建活动,提升设施养殖和规模养殖发展水平。继续推进水产设施养殖,重点推进河沟规模养殖、利用废沟呆塘建水产精养基地、推进水产人工特种养殖,不断提高水产设施养殖总量和水平。xx年,力争全区高效设施农业面积12万亩,占耕地比达到11%以上。不断提升休闲观光农业水平。按照区休闲观光农业规划布局,重点建设城东休闲观光农业片区,加快培育一批农业产业特色鲜明、乡土文化浓郁、田园风光优美的休闲观光农业示范点,打造一批休闲观光农业精品线路。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建设水平。
加大园区建设力度。进一步创新园区发展思路,引导资金、土地、人才等各种要素向园区集中,加强主导产业与大面积生产的对接,进一步提升园区发展水平和辐射带动能力。积极创建省、市级农业园区,积极申报参与省级先进农业园区评选。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度大、市场竞争力强、辐射带动面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重点培育“原料以本地为主、成员以农民为主、销售以境外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推行村企挂钩,引导龙头企业在本地建立农产品原料基地,带动农民增收。加快建设一批对农民具有较强带动能力的农副产品加工流通企业,推动龙头企业升级升档。大力发展农产品市场营销。围绕冬春设施蔬菜、畜禽产品、水产品等消费需求,强化生产管理,增强供给能力。引导规模种养基地与超市、批发市场、大型消费集体等对接,积极发展农产品专卖直销、网上交易等新模式,切实增强市场流通对本地农产品资源消化能力和对农户的带动能力。三、做好“三个加强”,即加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一是加强农业创新体系建设。
着力培育现代种业。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现代种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大力开展品种科技创新,大力引进推广优质、高产、高抗、广适的农作物新品种,以良种推广补贴为抓手,引导农民应用优良品种,提高良种普及率。着力开展科技推广。围绕“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指导”关键环节,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加大商品有机肥推广应用补贴力度,扩大有机肥使用面积。推进绿色植保,突出抓好重大病虫害防治和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加强重大病虫监测与防治,提高防治效果。大力推广高效低毒农药、先进施药机械和科学施药方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着力开展技术培训。切实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农民创业培训、农民上网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围绕我区特色产业和农民的实际需求、围绕农时季节和结构调整开展培训,选择实用的培训方式,发挥好农技推广队伍和农村科技能人、土专家两支队伍的作用,使农民一学就会、一看就懂。有计划安排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开展知识更新,着力培育“一专多能型”乡镇农技推广人才。二是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广泛宣传贯彻《条例》。《省农产品质量安全条例》于今年xx月xx日正式施行,要以此为契机,全面加强农产品质量建设。要广泛开展《条例》宣传活动,加强培训,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切实履行法定义务,依法维护合法权益。认真履行农业部门职责,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建立健全监管体系,强化监管能力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农产品质量推进年活动。加快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检验检测体系,强化农产品监管的技术支撑。推进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服务机构建设,确保xx年全区各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综合服务机构全覆盖。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创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粮棉油万亩示范片、畜禽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基地为重点,全面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形成一批农产品生产基地。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进一步加大对产地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检测力度,严把产地准出关。实行例行检测与监督抽查相结合、日常监管与专项检测相结合,突出蔬菜“农药”残留、畜产品“瘦肉精”残留、奶产品“三聚氰胺”、水产品违禁药物残留等检测重点,不断扩大监督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提高检测覆盖面。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强化可追溯体系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应急和预警机制,提高农产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能力。加强品牌建设。积极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xx年“三品”认证数量30个,建立绿色、有机示范基地10万亩,全区主要农产品中“三品”种植面积比重要达80%以上。积极组织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积极申报名牌农产品、驰名商标等。三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
加强法制业务培训。继续加强农林执法人员的涉农法制意识和业务水平,强化对农资经营者的法制培训,加强对广大农民法律知识的宣传和贯彻,进一步提高组织化水平,做到法制宣传有新突破、优化服务质量有新举措、依法执法效率有新提高、执法体系建设有新进展、治理突出问题有新成效,把法制工作真正落实到实处。加强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建设。全面建立农资生产经营主体档案,前移市场监管关口,建立健全农资市场巡视制度、市场警示制度、农资市场打假责任制、农资质量监督抽查制度、乡镇农资市场监管信息员制度、农资市场诚信档案和重点监控制度,完善信用激励与惩戒制度,加强案件查处工作,大力推进“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加快发展农资连锁经营,着力抓好市场预防、市场监管、市场诚信、放心农资下乡进村、执法能力五大机制建设,加快形成“依法监管、制度健全、诚信自律、责任到位”为主要内容的农资市场监管长效机制,确保农民用上放心农资。严格农业行政执法。强化依法管理,严格执法,切实加强农资生产、流通、使用三个环节的监管,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有关农资打假护农的精神要求,结合实际分别制定具体的行动计划方案,突出重点季节、重点市场、重点品种、重点地区和大案要案,以涉农法律法规为依据,专项整治与日常管理相结合,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加大检查和查处涉农违法违规案件力度。范文仅供参考
感谢浏览
第五篇:农委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省、市农委的大力指导下,我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的工作主题,按照年初工作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核心,以“建设和发展高效都市农业”为方式,全力开展各项农业工作,呈现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良好格局,现将2010年工作情况和2010年工作安排汇报如下:
一、2010年工作回顾
(一)农业综合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农产品产量稳定增长
今年我区年种植业总产值达3亿元,其中水稻种植面积4.7万亩,总产量2.14万吨,平均亩产455公斤;油菜3.5万亩,午季产量亩均产量151公斤;小麦0.35万亩,午季均亩均产量390公斤;蔬菜复种面积8.79万亩,总产14.4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2%和12.5%;全年渔牧业生产也呈平稳增长态势:肉类总产量10000吨,畜禽出栏量为生猪3.5万头、家禽450万只;水产养殖面积为18000亩,其中精养池塘面积10000亩,龙虾养殖面积为4000亩,全年水产品产量9000吨;全区共繁育各类淡水鱼苗8100万尾,投放各类鱼种1600吨。
(二)农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初步形成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如今已逐渐形成“村村有特色,村村有新品”的现代农业种植格局。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的种植品种在我市已小有名气,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三)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农业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为进一步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近年来,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镇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2938.51亩。义城镇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2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XX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打工收入已成为全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增长点。目前全区共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
(四)农业科技进步加快,现代农业科技含量明显增强
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深入开展农业科技入户、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及重点项目的实施工作,且重点在“转变农民传统习惯,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工夫,拟通过农技人员下乡指导和项目实施来提升全区现代农业的科技水平。全年共邀请省、市农业专家、教授授课十余次,举办了各类技术培训班60多期,田间课堂1000多场,培训农民达10000多人次。今年共实施重点技术项目四个:一是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配方肥使用量达4000吨。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学技术带来的实惠。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
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还专门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通过这些重点科技项目的实施,极大地增加了我区农业科技含量。
(五)狠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质量水平明显提升
一是严格遵守无公害管理规定,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工作。制定区、镇(街)层层落实责任制,从组织落实到任务分解,严格执行属地管理和产品追溯制,要求各基地积极申购农业部印发的无公害农产品标识,加贴商标,所颁发的证书和标志使用权只限于核准使用的产品。二是做好无公害农产品的日常管理工作。全年共完成豇豆、韭菜、莲藕、葡萄四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三是加强农资市场的巡查整治力度。成立了“农资专项整治工作队”,与镇(街)干部一道,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4次(春季和秋季专项行动),全面检查区域内所有的农资销售点。同时将禁用农药及替代品种印成明白纸(总数8000份),张贴在各农资销售点及村民集中处,努力将农资安全知识普及率提高到100%,确保全区农资市场安全;四是加强动物检验检疫。按照“区不漏乡、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针”的原则,制定了详细的集中强制免疫方案。全年共购进禽流感疫苗99万毫升、口蹄疫疫苗27万毫升、猪蓝耳病疫苗43万毫升、猪瘟疫苗59万头份、鸡新城疫疫苗90万羽份,耳标4万多套。集中防疫期间防疫禽流感300多万只次、猪口蹄疫5万头次、猪瘟5万头次、免疫注射牛羊1000多头次,全区的规模养殖户和散养户强制免疫密度达100%,实现了2010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病,不成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首发地和疫源地的动防目标。
(六)结合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
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按照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的总体建设思路,按照《包河区2010年新农村建设工作意见》,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农村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工程。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程。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村也相继纳入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今年以来,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并利用农村饮水工程项目,加大投入,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工程。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10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于2010年12月16日正式开工,今年共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2938.51亩,租期16年。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工程。按照全市统一要求,我区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年底顺利实现60%的文明村要求。全区54个村今年已转为社区的有16个,实际现有38个行政村。五是实施“城中村”改造工程。全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今年已全面启动14处重点建设项目,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至今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七)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助推农机化发展
一是认真宣传和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利用科普赶集、会议、报刊、电台和专栏等媒体多层次、全方位的宣传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确保政策贯彻不走样,使购机补贴真正成为老百姓心中的“民心工程”和“德政工程”。通过宣传,今年我区共有2户农必一农业园区自筹资金35.29万元购置大中拖等农机10台套,享受财政购机补贴7.56多万元;
7、积极组织参加中国安徽(合肥)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一是组织本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展;二是编印《合肥市包河区滨湖农业综合开发投资指南》,散发给参会的中外企业代表;三是邀请部分企业到我区大圩镇和牛角大圩实地参观考察。
二、2010年工作安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重点任务安排
1、加速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立争完成每年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XX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与申报工作。“赠人千金,不如授人一技”,除做好当前正在实施的重点农业技术项目外,还积极申报2010年省、市农业新项目,充分发挥科技引领作用,全力助推我区农业迈上新台阶。
3、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产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社区集中、公共资源向镇村服务中心集中),推进“四个优化”(优化农村社区布局、优化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优化城乡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实现“五个提高”(提高农民收入和农村集体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城市化水平、提高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水平、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水平、提高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努力走出一条与全省“第一城区”相适应、具有滨湖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之路,不断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
4、抓好食品安全工作。加大源头治理力度,严格实行农药市场准入制度,做好农产品质量检测、监测,确保食品安全。同时加大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力度。以蔬菜、水产品、农药、化肥等为重点对象,以批发市场、农村集贸市场为重点地点,严厉打击销售假冒伪劣商品等违法行为,做好动物疫病防控和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全面提升农产品安全水平。
5、加速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建立一批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扶持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6、继续抓好民生工程工作。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确保全年目标百分百完成;依法加强农民负担和农村财务监督管理,严防农民负担反弹;配合财政、监察等部门做好良种补贴、粮食直补、能繁母猪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各种补贴的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