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政协提案《关于加强我市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和机动车辆不断增多,部分市民和驾驶人员交通意识淡薄,无视交通安全法律法规,不遵守交通规则。在没有安装摄像设备的路口闯红灯等现象时有发生,给交通安全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有些行人和电瓶车驾驶者在有信号的交叉路口不顾自身安全“闯红灯”,横冲直撞,甚至有人跨越中心隔离栏横穿街道,影响了正常的行车秩序,既给自己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也给机动车的行驶带来障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为保障交通安全,维护文明城市的形象,提出如下建议:
一、推行交通协管员(劝导员)制度。现阶段我市创卫活动进入攻坚阶段,组织开展的协管员整顿路边乱停乱放车辆的活动取得明显的成效,可以借鉴这一做法,设立交通协管员或劝导员,到各个交通路口执勤,并配以相关的考核奖励措施。
二、加大执法力度。公安交通执法部门应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行为进行严厉的处罚。可以参照周边县市如东台市的做法,对行人、电瓶车驾驶者“闯红灯”行为进行罚款,每次10元,借助经济手段进行制裁。
三是形成长效机制。加强舆论宣传和监督,对“闯红灯”
或中国式过马路行为利用电视台进行曝光;建立长效机制,对“闯红灯”等违法行为还可以试行信息通报制度,通报到当事人工作单位或所在社区(村、居),营造强烈的舆论监督氛围,遏制“闯红灯”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第二篇:(政协提案)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建议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佳木斯市委第十一届三次全会对城市发展定位明确:“建设国内先进、省内一流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致力于打造秀气、灵气、洋气、漂亮,幸福指数较高的快乐型城市。”,民营经济的数量、经营规模和运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成为增强经济活力、增加利税收入、解决就业问题的生力军,在经济社会中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但是,民营经济的发展在我市毕竟还是时间不长,经验不足,还有很多问题有待克服。
一、制约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一)切实转变思想观念,优化发展环境
长期以来,民营企业在社会上得不到应有的认可。在政府那儿得不到与国企、外企同等的待遇,老板与员工都低人一等。建议新闻单位要对民营企业的发展多作正面报道,对诚信守法的民营企业要大力宣传。政府在选择支持企业时,应一视同仁,甚至应当优先扶持那些诚信守法,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
(二)拓展融资渠道,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
今年以来我市新增贷款大幅增长,但主要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公路、水利、教育、文化体育设施等项目,受惠对象主要是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所获贷款不多。不少民营企业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和增加先进的生产设备,自身资金压力较大而需要融资解决,但银行对民营企业融资的审批程序复杂,条件苛刻,且利率较高,企业面临缺乏有效担保形式和没有足够的抵押物等困难,难以从银行融入资金加快发展。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资金周转速度下降,货款回笼周期延长,挤占大量资金,加剧了资金短缺矛盾。融资不畅致使中小民营企业的经营及生存压力日益增大,一些订单和项目被迫放弃,发展潜力受到制约。此外,缺乏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担保的信用担保机制。信用担保组织缺乏,担保体系尚未建立,大大制约了担保业务的发展,对建立良好的银企融资关系带来巨大束缚。应建立多元化的信用担保机构。除了将由政府出资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逐步转化为按市场化原则运作的股份制担保公司外,还可考虑以行会、商会为主体筹建信用担保机构.(三)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不足。
我市民营企业多为家族型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设滞后,特别是许多中小民营企业缺乏中长期发展目标和合理规划、缺乏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操作流程,在企业发展重大决策上面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人才问题因此成为制约民营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专业性网上企业人才市场。政府的人才交流中心、人才市场为企业和人才之间的双向选择提供服务,引导私营企业主动参与。这要求有关职能部门进一步转换职能,建立和完善覆盖全市的企业人才统计制度和全市联网的企业人才信息系统,创建网上人才市场,开通人才引进网站。实现人才市场向信息网络化方面发展,提高人才资源市场化配置程度。
(四)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的增长,主要还是靠“量”,即生产要素的投入和投资的拉动,而不是通过技术、管理的创新。大多数企业的自主研发力量薄弱,技术创新意识不强,品牌优势不明显,经济增长方式没有真正实现由劳动要素驱动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虽然这其中包括人才不足、技术不高、资金不畅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是因为一部分企业主素质不高,思想观念上没有与时俱进,开拓市场意愿不足,企业依靠创新推动经济发展的观念还不够强烈。企业创新意识严重不足,外部又缺乏必要的政策扶持和健全的管理机制,严重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后劲,目前民营企业大都存在着管理水平不高,上不了层次的问题。建议由政府引导,商会、协会牵头,组织开展民营、私营者外出考察学习活动,以便开阔视野,转变观念;有计划地邀请发达地区有实力的私营企业来我市与我市民营企业经营者互相交流,传授发展经验,拓宽我市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视野。加强私营企业家队伍建设。市组织人事部门组织的企业家培训班也要将个私经营者纳入培训范围。通过教育培养,不断提高个私经营者思想政治素质和经营管理水平,引导个私经营者,走出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与服务体系不够健全。
民营经济在我市经济社会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但对民营经济的管理与服务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一是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把目光都集中在大型龙头企业和重点项目上,广大中小企业遇到“事难办,脸难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二是服务体系不健全、职能不完善。配套化服务程度低,服务能力、服务水平较低,在管理上缺乏一个综合性的协调机构,覆盖面较窄,没有形成体系和网络。要么是政出多门,多头管理;要么是只收费,不管理,遇到具体问题,无人过问。三是缺乏双向的及时沟通交流。许多私营企业主在调查问卷中都表示希望继续加强与政府的信息沟通。四是扶持力度不够。相对周边地区对民营企业的大力支持,我市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出台较为落后,上级的一些优惠政策迟迟得不到落实;在财政上缺乏对民营企业的专项奖励、扶持、帮助资金,税费缺乏弹性。民营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体系涉及各个层面、各个领域,如何整合资源,发挥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如何搭建民营企业和各类服务机构相互沟通的平台,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二、扶持民营企业加快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制约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各种因素,结合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加快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落实好各项措施,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
(一)积极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扩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缓解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多数民营企业认为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三个主要途径分别是“提供优惠利率”、“建立中小企业基金和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以及“强制性提高主要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款比例”。一是建立多渠道融资服务平台,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难是制约民营经济做强做大的主要问题,要充分发挥政府在金融部门与民营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议充分利用我市民间资金较充裕、金融业发展较发达的优势,引导民营资本加快进入金融领域,鼓励有意向的民营企业组建金融机构,服务本地中小企业;建立健全企业担保体系,由地方政府牵头组建民营企业担保机构,并将政府扶持企业发展的部分资金作为担保资金,同时对部分民营企业进行贴息优惠政策,突破民营企业融资抵押不足的约束,有效地降低民营企业贷款门槛。授予行业组织对企业申请财政金融扶持资金的建议权;引导金融机构通过融资租赁、经营租赁等方式增加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支持;加强行业组织、综合商会与银行等信贷机构的对接,发挥商会组织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过程中的作用。二是加强地方政府的主导、协调、推动作用。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加强政府各职能部门、人民银行、金融机构、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的联系,搭建政、银、企合作平台,实现信贷资金供需的有效衔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域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行业布局,实现集聚发展,引导企业强强联合,自主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加强政府相关职能部门间的协作,提高办理抵押登记等手续的效率。三是促使金融机构推进业务经营战略转型,增强金融服务动能。各商业银行应积极向上级行争取更大的业务权限,在大企业和优质企业信贷市场趋于饱和的情况下,将发展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贷款作为为银行未来的信贷方向和新的增长空间;引导金融机构改进金融服务方式,加强信贷产品创新,积极推广适合民营企业需求的信贷品种。四是建立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创造良好的信贷环境。充分利用人民银行征信系统、工商部门注册登记系统、公安部门身份证系统这三个基本数据库,加快金融生态建设,改善地方信用环境,营造良好的信用氛围。
(二)落实税收等各项优惠政策,减轻企业负担。税务部门按照权限,根据经济形势变化,考虑调减部分地方税种,充分发挥税收对民营企业的优惠政策,降低部分企业所得税核定征收率,降低个体工商户个人所得税税负,减轻民营中小企业负担。特别是要注意发挥对困难行业、困难企业的税收减免和预缴、分期缴交和降低社保费用等作用,及时帮助困难企业“止血”,帮助舒缓民营企业解决现金不足的压力。
(三)加大财政资金的扶持力度。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投入的引导作用,设立各种有利于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的扶持、奖励措施,并作为一项制度长期稳定下来,根据实际需要,逐年加大扶持力度。设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重点项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项目、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项目、省、市扶持中小企业专项发展资金项目的配套,市委、市政府决定实施的促进中小企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其他事项。同时积极争取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加大对民间投资项目财政扶持力度。
(四)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开拓国内市场。例如: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我市新规划中的大型基建项目;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的政策和范围,将小家电、数码产品等消费升级产品纳入补贴范围。在国际市场方面,建议政府帮助增城民营企业巩固好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市场。协助民营企业应对贸易壁垒、倾销诉讼等,鼓励金融体系通过扩大出口保险、信用证等方式支持民营企业出口。同时,支持我市民营企业拓展东欧、中东、东南亚、拉美、俄罗斯、非洲等新兴市场,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我国援外项目等。
(五)积极推动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优先支持符合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有市场、有效益和有发展前景的民营企业的转型升级。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向高新技术产业进军。鼓励南部镇、街的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民营企业转移,通过腾笼换鸟,推动民营企业实现园区式、集群式发展。
(六)鼓励并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及转型升级。创新是发展的“灵魂”,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而政府也要积极搭建企业创新平台。大力构筑创新、创业和产业化发展平台,做好包括公共信息和技术等在内的公共平台建设,促进科技创新资源的整合和共享,为民营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提高其科技研发能力和产业化水平。要强化企业自主创新主体地位,坚持引进和培育并举,推动产学研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联合体,努力实现一批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和成果转化;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尽快出台关于推进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着力提升区域创新功能。深化科研体制改革,优化自主创新环境,提升与科研机构学研合作水平,构建开放型区域创新体系和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提升发展高新园区功能。鼓励民营企业进行原有产品、工艺、设备改进,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高新技术应用,购买专利、技术,购买设备、引进新生产线,提高企业发展水平。鼓励民营企业创立名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广东省名牌产品、广东省著名商标等的企业给予相关奖励。
(七)加大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采取多种方式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储备好人才,并将各类人才的潜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由市财政安排的竞争性扶持专项资金补贴,对民营企业管理技术人员进行技能培训。引导大中专毕业生到民营企业就业。由人事和劳动部门根据企业需求,主动联系大专院校,吸引优秀人才参与专场招聘会,让企业招聘到最优秀的人才为企业服务。优化人才创业环境。完善分配激励机制。以激发各类人才内在动力为目的,建立集利益、荣誉、社会保障等于一体的分配激励机制,鼓励技术管理等要素入股,落实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为稳定企业人才队伍发挥积极作用。要完善人才流动机制。建立健全企业经营管理者人才库和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评价推荐办法,以人才交流中心为依托,培育建立企业经营者市场,发挥信息咨询、任职培训、资质评价、人才推荐等功能,为经营管理者及各类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提供新型机制。改善人才的生活环境。建立有利人才留任的企业文化。实行外来人才的“国民待遇”。对外来人员的子女就学、就业视同本地居民的待遇,对特殊人才,要在落户、子女入学、住房补贴上予以照顾。在财务管理方面,要加强财务制度建设,加强企业的成本管理。
XXXXXXXXX公司
XXX
XXXX年XX月XX日
第三篇:政协提案---关于加强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建议
关于加强我市农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的建议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转变,农村垃圾问题已成为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必须解决的现实问题。近年来全市各级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力改善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水平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
一、当前我市农村垃圾实行集中处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认识不足。思想认识问题是制约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主要存在几种思想:部分乡镇、村干部受经济条件等因素影响,存在畏难情绪,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困难重重,暂时没有必要搞。少数乡村干部认为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唯一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资金,上面没有资金补助难搞。部分村民卫生意识、环保意识淡薄,认为农村垃圾集中处理是一种政府行为,与已无关。
二是基础设施滞后,终端处理困难。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建设滞后,设施建设不足,目前采取的“集中填埋”和“集中收集堆放”两种主要手段都较难解决农场生活垃圾的去向问题。采用集中处理办法,仅能解决城郊村,城中村和部分交通方便的平原村的垃圾填埋。一些较偏远乡村的垃圾受运输成本的限制,运到填埋场也不经济。有的偏远农村经费有限难以建造垃圾填埋场,收集的垃圾仅起到垃圾堆放场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垃圾的出处问题,垃圾终端处理问题不解决,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工作就不能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资金保障不足。资金投入不足是制约农村垃圾集中收集处理深入开展的现实问题。财政投入不足,由于我市财政总量小,近几年虽然在资金按排上已经向新农村建设倾斜,但与实际要求相比,资金缺口仍然较大,对乡镇填埋场配套投入明显不足。乡镇财政困难。乡镇是推行垃圾集中收集处理的实施主体和责任主体,既要承担垃圾填埋基础设施建设的配套投入,又需承担垃圾中转站的运行、维护和人员工资以及村保洁员的费用补贴,财力难以承受。村级经济薄弱。我市多数村级集体经济是空壳村,按照户收、村集、镇运的垃圾处理体系,面临着很大的资金压力,保洁员的工资待遇难以保障,垃圾房和垃圾箱设施难以建设。
二、解决我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的对策及建议 一是要加大宣传,提高思想认识。农村垃圾处理涉及千家万户,面广量大,要通过有关会议和新闻媒体,加强对处理农村垃圾重要性、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全市干部群众对处理农村垃圾工作的认识,从而重视农村垃圾处理工作。通过宣传教育,进一步转变农民的传统思想观念,不断改变不良的卫生生活习惯,从源头上减少垃圾的产生。
二是要制定规划、分段推广。要对全市农村环境卫生进行专项规划,加快村镇环卫设施配套,逐步配齐村庄垃圾收集员,设置垃圾收集点,配置乡镇垃圾中转站,购置垃圾转运车辆。采用试点先行、逐步推广、面上铺开的方式分阶段、有计划地开展农场生活垃圾集中处理工作,计划用几年的时间,基本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问题,力争达到全市农村基本有垃圾集中处理设施,有卫生保洁队伍,有长效管理机制,有稳定经费保障;庭院圈厕无积存垃圾,村庄内外无散倒垃圾,河渠农田无漂浮垃圾,农村交通干道无白色垃圾,最终全面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
三是要坚持政府主导,加强体系建设。坚持政府主导,市建委、环保局牵头,加强农村垃圾收集处理体系建设,要力求做到:一是有专人管理。构建市乡村三级联动管理机构,明确专职管理人员,建立健全农村保洁员队伍,专门负责农村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的使用和维护,财政予以补助。二是有垃圾存放点。针对各村不同的地域环境,采取不同的存放办法,加快垃圾房、垃圾箱等垃圾存放硬件设施建设,具体数量根据各村规模大小,自然村多少来确定,总之要以方便群众为目的。三是有垃圾处理设施。依据乡镇人口密度和运输半径,加快建设乡镇垃圾填埋场、中转站,提高垃圾处理率。
第四篇:2011年政协提案--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关于加快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我市已于2008年制订了《朝阳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纲要》,市政府又下发了《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结合我们近期调研中了解的情况,现就实施、落实好《规划》和市政府的《意见》,提出如下建议。
一、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我市文化产业的范围和门类,以及密切关联产业
借鉴陕西、上海、厦门等地的经验和做法,研究发展文化产业不能忽视整体旅游业,以及与娱乐业交叉、关联密切的休闲健身体育业。由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共同发起、联合国内文化产业领域众多知名企业共同编纂的《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2003)》所列的文化产业子行业就有:纸质传媒、影音传媒、网络传媒、广告产业、旅游产业、艺术产业、体育产业。国家统计局出台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权威性的解释说,旅游休闲活动包括:风景区游览活动、动植物观赏活动和休闲健身活动。所以应该按照国家统计规范,进一步明确,不仅对观赏人文景观的文化旅游业属于文化产业,对自然风光的观赏,对动植物(如花卉)的观赏及相关产业,也属于文化产业范围。休闲健身体育业即体育服务业,也是
文化产业的组成部分。
从我市实际看,以自然景观为主的旅游景点也在加强文化内涵。在许多旅游线路上,既有人文景区景点,又有自然风光景区景点,很难将二者分开。
把体育服务业纳入文化产业的发展范围和研究视野之中,也符合我市实际。我市许多县区,文化、体育由一个部门管理。多数体育场馆也进行文化活动;一些娱乐业场馆中,又有体育活动项目,如体育馆、游泳池(馆)等。从本质上来说,休闲性健身体育活动也是一种娱乐性消费、文化消费。深圳市就明确把休闲健身和体彩业列在文化产业中。另外,文化用品的生产与销售,属于相关文化产业层,也应予以重视。
二、采取具体措施,实实在在地解决对文化产业的认识问题
市政府发出的《朝阳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中,明确指出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和战略位置。现在的问题是,要实实在在地、有针对性地解决一些模糊观念和认识。要教育广大干部深刻认识文化消费的增长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国家间综合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早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美国文化产业的产值已占GDP的18%
到25%。日本文化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8.3%。我国文化产业从上世纪80年代起步,在经济发达地区及西部一些省份得到长足发展,文化消费不断增长。2004-2008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化平均增长率22%。根据2004年、2008 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04 年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为3440 亿,至2008 年增长至7630 亿,年化平均增长率22%,其中法人单位贡献的增加值的年化增速为23.3%,高于同期GDP 的年平均增速(名义)近5 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同期GDP 的比重由2.15%提高到2.43%。2009 年我国文化产业规模8000 亿,预测2015 年将达17000 亿。文化产业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增长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要从国际国内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出发,认识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性和必然性。不然,我市的文化产业发展就会同全国其他省市拉大差距,乃至影响经济综合实力同其他省市差距更大。
从我市实际出发,要以四大文化为基础,带动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休闲、服务、广告等行业发展。要牢固树立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文化产业是一项重要产业的观念;文化产品既可以被当地人民消费,更可能被外地、外省甚至国外人群消费,如果运作科学得当,可以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经济增长点的观念。
建议借鉴江苏省的经验,举办文化产业发展高级研修班、研讨会,由市委、市政府领导主持,市委宣传部、市政
府办公室会同市文化、广电、出版、旅游、体育、文物等部门具体筹办,市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和各县、区有关负责人参加,邀请全国和省内文化产业专家,理论界、经济界、文化界人士,共同研讨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重大理论问题、认识问题和实践问题。
三、建议将文化产业列入我市“十二〃五”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市和县两级统筹规划文化产业发展布局和重大项目
继上世纪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编制文化产业发展规划之后,江苏、湖北、湖南、天津、四川、重庆、广西、云南等省市也纷纷制定文化产业规划,力图在未来5—10年使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左右提高到5—6%。因此,建议我市在编制第十二个五年计划时,将文化产业列入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进行总体规划。
全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要有经过充分科学论证的文化产业项目为支撑。要建立朝阳市文化产业项目库。要进一步明确朝阳文化产业发展,实施保护性开发战略、文化旅游先导战略、多元投资战略。要十分重视抢救、保护、利用朝阳古代文化资源,民族民间文化资源,革命文化资源,当代文化资源。借鉴广东省对文化产业项目面向社会公布、推介、招标等做法,进行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和文化产业项目开发。
当前重点是要抓好进一步完善各市、县的文化产业规划。各市、县应从当地实际出发,在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上下功夫。从当地特色文化资源和优势出发,制订出文化产业发展的综合性中长期规划,尽可能避免在文化产业建设上走弯路。
四、整合文化资源,在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的过程中要实事求是
拥有若干实力雄厚的文化产业集团,是一个地区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的重要标志。我们必须整合、优化现有的文化资源,壮大经营规模,增强竞争实力,做强做大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在这方面,我们应借鉴兄弟城市的经验,组建广电集团、报业集团,再发展一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文化产业集团,如演出经营集团、发行集团、旅行社集团、出版业集团、印刷业集团、文化电子商务集团等。
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应发挥政府和市场两个方面的作用。尤其是要实事求是,从我市实际出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产业发展规律。具体来说,建议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在现行体制下,我市文化资源分属不同的政府部门管理,资源整合难度大。因此,组建文化产业集团,应由政府综合经济部门参与,科学论证,政府推动。(2)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规范的文化骨干企业。(3)凡已经组建或正在酝酿组建的事
业集团应尽快向企业集团过渡;媒体集团应将喉舌部分之外的经营部分剥离出来,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鼓励文化事业单位与文化企业单位,从有利于发展、有利于经济效益增长出发的自愿联合、联营或各种形式的合作,逐步向文化产业集团过渡。
五、大力扶持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
1、搭建服务于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的管理平台。由政府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和实施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市场准入、资质年检、效益评估的标准。运用计算机联网管理系统,形成面向全社会发布文化信息、介绍文化政策、提供文化服务、监督文化环境的公共平台,有针对性地为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提供服务。
2、营造有利于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发展的市场环境。除了国家有特殊规定的以外,政府主导的文化活动、文化项目、公益性文化项目资助、文化产品的生产、评奖等,都要为多种所有制中小型文化企业的参与提供平等机遇。工商、税务、金融、稽查等管理部门依法支持各类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文化市场中的合法经营和平等竞争。
六、突出重点,发挥旅游业对各门类文化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
全国文化产业理论界的一些专家认为,地域性的、特别是欠发达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必须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求
突破。一般来说,这个突破点在旅游业。从朝阳实际出发,除四大文化资源优势外,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不强,演艺业、音像业、体育服务业、传媒业等,都缺乏整体优势。而旅游业则资源丰富,潜力大,优势明显。旅游业关联度大,产业链长。应抓住辽宁省把我市列为突破辽西北战略中的重点地区、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保护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我市文化旅游业项目对国外和外省市等社会资金又有极大吸引力的机遇,努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所以目前应乘势而上,突出重点,以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演出业、娱乐业、影视业、传媒业、会展业、广告业、工艺美术品业、体育服务业、工农业观光业等文化产业的发展。
要加大旅游产品的宣传营销力度。上海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整合了当地和江苏、浙江的文化旅游资源,大大方便了游客,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朝阳应借鉴上海经验,在朝阳市区建立旅游集散中心。在人流物流增大的同时以朝阳为中心,面向国内外构建文化产品流通体系。建立朝阳文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科研数据库,实施文化资源向数字媒体转移,为传播多种文化产品的生产信息打造平台。以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为依托,开通综合性的朝阳文化产业网站。要尽可能加大投入,向国内外大力宣传推介朝阳文化产业项目,推销朝阳文化产品。
七、大力宣传已经涌现出的发展文化产业的先进典型和
经验
我市在发展文化产业方面,除四大文化已经驰名全国并在国外产生重大影响外,还有一大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先进典型。
例如,凌源的皮影、建平艺术剪纸、朝阳戏剧创作的发展,这是广大农民群众的创造。把发展“公司+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的成功做法运用到文化产业发展中来,对于农村文化产业发展很有宣传推广的意义和价值。
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也有一些好典型。如朝阳屹恒矿业有限公司,投资2400万元组建了凤鸣朝阳大剧院。这家剧院现在是我市最大的以演出业为主的文化企业,年销售收入达500多万元。
朝阳龙翔文化旅游产品开发有限公司拥有多名学者、专家组成的顾问团队及优秀专业研发设计人员、竭诚为各企事业提供具有朝阳文化特色的各种礼品(会议礼品、办公礼品、纪念礼品、外事活动礼品等)高质量产品、高品位价值,不断向社会展现创意新颖、制作精巧的文化旅游产品。
又如,朝阳三燕文化(旅游)产品研发中心是一家以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制作、销售为一体的民营科技企业。研发中心立足朝阳的化石文化、红山文化、佛教文化、三燕文化和深厚的民间工艺资源,按着市场经济的需求进行创意开发、包装整合,根据人们商务活动、对外交往的需要,开
发制作产品保真、包装精美、携带方便的商务礼品、纪念品;根据旅游市场的需求,研制开发体现朝阳特色,以满足旅游者需求的旅游品;根据装修业市场的需求,提倡“一幅书画,一方奇石,一棵根艺,将改变你的一生”的理念,把文化产品带入千家万户。
对这些文化产业先进典型,应以召开经验交流会、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文化产业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他们的经验和贡献,促进我市文化产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八、积极培育和孵化文化事业单位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势部分;加强文物保护,强化文化产业潜在优势 在努力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在提高对人民群众公益性文化服务质量的基础上,积极培育和孵化文化事业单位中能够适应市场需要的优势部分,逐步增加其产业化成份。
从一种事业转化为一种产业,需要一个孵化过程。在这里,不能有形而上学、片面性、一刀切。文化事业单位应当经过政府积极培育,待优势部分适应市场的时机成熟后,再让它们稳步走向市场。用市场行为将这些部分纳入文化产业市场运行的链条,最终形成文化产业。不能只从减轻财政负担出发,急于将一些文化事业单位推入产业行列。要防止这种既伤害公益性文化事业,又无助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倾向。
要加强文物资源的保护,在抢救和保护好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和利用。要重视并强化文化产业发展的潜在优势,注重永续利用,长久受益。防止急功近利,损害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
九、要加强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
市和各县、区都应加强对文化产业各行业及相关部门的统一协调领导工作。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有关部门与有的文物单位的不协调问题,解决旅游、文物、林业、土地管理、交通、公安等部门之间的一些不协调问题。
在文化娱乐、广播电视、报刊发行等方面,还应注意解决市和县、区政府所在地,市级、县级有关部门和单位的矛盾,地方与企业的矛盾,以使各有关方面不要为争夺部门利益而增加文化产品的生产和管理成本,制约文化产业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加强文化产业单位与税务、工商、金融等部门的协调工作,使国家和省、市出台的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优惠政策得以落实。
北京市成立了文化产业管理委员会,云南等省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我市也成立了文化产业领导小组,发挥了一定的作用。我市也应借鉴国内其他城市和省内一些兄弟城市的经验和做法,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统一协调领导工作。建议我市在适当时候召开文化产业工作会议,集中解决一些重
要问题。
十、加强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完善文化产业统计体系,督查文化产业政策的落实
我市应依托文化和社会科学研究单位,联合高等院校,建立全市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深入研究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现实问题和规划工作,编纂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出文化产业决策咨询和政策、方案选择。
各级政府要积极为发展文化产业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在财政投入结构和投入方式方面,应增加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要认真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政府已经出台的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建议清理并普遍检查一次已经出台的文化经济政策和对娱乐、旅游、广电、新闻出版、体育服务产业扶持政策的落实情况。对各县、区自己出台的扶持、优惠政策进行一次交流总结,对收到良好成效的应推广。要坚持通过差别税率政策,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应实行文化新闻出版单位的所得税返还政策。建议对休闲健身体育项目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2004]97号文件规定征税,不要增收其他费。建议推广有些县、区已实行的文化产业建设项目适当减免土地使用费、固定资产调节税。
要建立和完善我市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这是明确我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制订文化产业中长
期规划的基础性工作。这项工作做好了,才能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对出现的问题、矛盾和困难有科学的认识,从而把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建立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
第五篇: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
摘要近几年以来,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温州市区机动车拥有量迅速增多,给城市交通管理带来了很大困难。当前,市区普遍面临城市道路交通条件相对滞后、交警警力不足、车辆驾驶人员交通法制意识不强、交通管理工作落后等一系列问题,交通违法、违章行为屡见不鲜,乱开车、乱停车、随意鸣笛等问题较为突出,市区一些道路狭窄的地段,其交通秩序在人流、车流高峰期很是混乱,维持秩序的交警警力严重不足,甚至很多路段处于无人管理状态,造成行车难、走路难,群众安全感差,给广大城市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对此,希望交通管理部门切实加强市区交通秩序管理,我们建议:
①在交通线路设置上,如:对人民路、大南门、府前街等一些人流、车流量较多的路段,要禁止车辆左转,以有效杜绝塞车现象的发生;
②严禁在红绿灯前乞讨。近来市区交通要道红绿灯前出现乞讨人员,主要集中在锦绣路与车站大道交叉口、温州大道与南浦路交叉口、瓯海大道与南塘大道交叉口等路口,妨碍交通秩序。在交叉路口红绿灯前乞讨既是交通安全隐患又损害市容市貌,不利文明城市建设,应该将这种行为认定为行人妨碍交通安全的违法行为,予以处罚。
③要进一步加大交通处罚力度,对猛拐掉头、闯红灯、逆向行使、乱停车、乱鸣笛等违章行为,要从重处罚,并采取措施加以整改,切实维护市区交通秩序。
④要进一步加强交通执法管理队伍建设,强化交警警力配备,切实发挥好交通协管人员的作用,加大动态管理力度,特别是在车辆行驶高峰期,要增加一线交警的力量,督促更多的交警(协警)上路执勤,并增强其文明执法理念和现场处置能力,以适应日趋繁重的交通管理任务,为维护城区交通正常秩序提供更好的人力资源保障。
⑤要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的交通法制观念,切实巩固市区交通管理工作成效。
答复 童洪锡等代表:
您们在市人大第十一届第四次会议上所提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交通秩序管理的建议》已悉,经我局调查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在人流、车流量较多路段要禁止车辆左转的建议。“禁左”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管理手段,对减少路口的交叉点,均衡路口的交通流量发挥重要。目前,我局结合交通状况,在市区人民路、府前街、黎明西路、马鞍池路十多条道路沿线80多个路口实施了“禁左”措施,取得了良好的实施效果。在下一步的工作中,我局还将会结合交通需求和交通管理需要,适时对一些车流量较多、交通复杂的路口采用“禁左”措施。
二、关于禁止在红绿灯前乞讨的建议。针对近来市区交通要道红绿灯路口乞丐向司
机乞讨,商贩向司机兜售物品严重影响路口交通秩序和城市形象的现象,存一定的安全隐患。为切实加强整治力度,我局交警部门将其列入路面秩序考核的内容,并在路面秩序巡查中加强督察工作。市区各交警大队也非常重视,要求路面民警要加强针对性的管理,各单位还组织了多次专项整治,并取得了一些成效,在交通高峰时段这种现象已经明显减少。但在管理此类行为时,交警部门在管理中也遇到不少困难:一是这些乞讨者和商贩为逃避处罚,不管道路上是否有车辆行驶,一发现交警靠近,撒腿就跑,对自身及他人的交通安全造成很大威胁。因此,交警部门对这些对象进行管理时也很谨慎,以免发生意外;二是对此类违法行为处罚和执行都很困难,法律的威慑力不大。根据《浙江省实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规定,对在车行道上从事兜售、发送物品等妨碍交通安全活动的行为,可以罚款五十元,但在实际管理中,一些对象即使被拦住了,都会无理纠缠、耍赖,罚款很难执行,交警部门又无其他强制措施,只能对其教育警告处理;三是对乞丐乞讨还需要有关部门的积极配合管理。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克服困难,要求民警在路面管理时尽心尽职制止这种违法行为。同时加强与行政管理执法局、民政局等部门的联系协作,充分发挥各部门职能,增强执法威慑力,通过持之以恒的管理,竭力遏制这类现象的发生。
三、关于进一步加大交通处罚力度的建议。今年以来,根据市委、市政府的“三大整治”工作部署,我局交警部门进一步加大了道路交通违法的查处力度,强化路面管控。通过以中心城区主干道为切入点,将中心城区“六纵六横”道路(车站大道、飞霞南路、府前街—小南路、江滨路—百里路、人民路—黎明路、锦绣路等府东路、惠民路、大南路—解放街、温州大道、划龙桥路、学院路)及进城口道路(机场路、南塘大道)作为严管路,坚持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加大违停、酒后驾驶、闯红灯、违法超车、掉头、不按规定车道行驶、违反禁令标志、禁止标线、客车超员等重点违法行为和出租车、公交车、摩托车、无牌无证人力三轮车、电瓶车等重点车辆整治查处力度。同时我们推出了“七个必拖”、“三个一律”及十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必须严格依法按照上限处理等严管措施,从而营造严管、严查、严治的态势。经过一段时间整治,市区的交通整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交通秩序有了明显的好转。下一步,在严管路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我局还将整治范围逐步向其它道路延伸,形成市区交通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有效净化市区交通环境。
四、关于进一步加强交通执法管理队伍建设的建议。我局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化队伍建设年活动为契机,通过部署开展全市公安交警系统“交警大走访”爱民实践活动等措施,狠抓队伍,创立品牌,特别是交警部门积极开展后备干部选拔,推进责任区勤务制度改革,强化监督考核,使民警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路面见警率、管事率大大提高,队伍整体形象得到显著提升。
五、关于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的建议。交通宣传是交通管理工作的命脉。在实践工作中,我局始终坚持交通宣传先行的工作方针,结合各阶段的工作重点,充分运用电视、电台、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体的宣传平台及设置交通宣传横幅、标牌、标语等,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营造宣传氛围。与此同时,我局坚持以交通宣传“五进”工作为载体,经常性深入学校、社区、单位、农村等地,通过开展交通安全知识讲座,设立宣传橱窗、宣传栏,张贴交通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的宣传挂图和人性化的交通安全宣传标语,制作分发针对中小学生特点的交通知识小画册或小教材,选派优秀民警到中小学校担任校外辅导员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活动,扩大交通安全宣传的深度和广度,提高交通参与者的交通安全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