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光伏业大洗牌 全国光伏组件企业或降至10家概要
光伏业大洗牌 全国光伏组件企业或降至10家 “是接受整合加入联合体,还是继续冒险单干?”
在光伏业整体进入寒冬之际,浙江省开化县60家中小光伏企业面临着这样一道选择题。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称,今年年底前,浙江省光伏产业将出现新的整合升级模式。即由浙江昱辉阳光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昱辉阳光)牵头,将开化县内数十家中小光伏企业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新的光伏产业联合体的股份制公司,“以龙头企业带动行业大发展”。
但是,这种整合对于扎堆在浙江省的众多光伏企业而言,是否成为有效的救赎路径呢?业内人士指出,目前光伏整体市场进入深度调整期,这是有利于光伏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但整合方式仍需不断探索。
“通吃”型光伏联合体
目前光伏产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全国中小光伏企业的日子都非常难过。有的企业去年尚有20%左右的利润。但今年已将每月硅片产量从100万降到了40万片左右。
开化县是浙江省硅产业基地,从2004年兴起至今,开化县从事单晶硅、多晶硅及切片生产业务的企业大约有60家左右。
但光伏产业要发展,拼的是资金集中度、品牌集中度和人才集中度。所以光伏产业需要品牌优势,而业内人士认为,利用浙江省大品牌企业整合中小企业,可以带动行业的整体提升。
“并不是有很多企业存在就是发展光伏产业。”沈福鑫告诉记者,光伏产业发展应该是产品的提升、技术的提升以及资金的支撑,才能在发展过程中有立足之地,因此光伏产业的发展必须是整合升级,未来的市场份额将由几家大型公司占有。
昱辉阳光为目前国内第三大硅片厂商。根据昱辉阳光规划,2011年其拥有1.9吉瓦的硅片产能,电池片及组件产能分别为600兆瓦,多晶硅年产能也达到3500吨。
沈福鑫称,昱辉阳光牵头整合开化中小企业的想法,是开化县政府的要求。目前整合仍在进行中,预计12月底公司就能成立。昱辉阳光将持有这家公司的绝对股权,主要合作方式是昱辉提供品牌、技术和管理经验。根据资金的占比,按照出资比例分配股份。
沈福鑫认为,光伏业整合可以减少开化的市场竞争,避免出现恶性价格战,减少小企业间的相互摩擦。“由于开化县一些中小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昱辉阳光的基本一样,通过昱辉阳光整合,今后就不会再出现价格战。整合之后,通过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销售、统一品牌等方式来提升当地产品品牌知名度,同时提高中小企业的产品质量,引导中小企业快速发展。
但沈福鑫表示,这种整合和以往的代工模式并不相同,“若是代工,就不可能出现统一采购,而中小企业的灵活度也大一些。而在这种模式下,中小企业在采购
时可享受大单优惠,也不用在销售上费太多脑筋。”沈福鑫说,“人还是原来的人,生产线还是原来的生产线,但是昱辉阳光可以技术输出,通过对工人的培养来改进提升整体技术水平,而持股模式让这个开放的联合体将更具产业竞争力。”
在沈福鑫看来,这次寒冬的时间会很长。“现在光伏产业整体都处于冬眠状态,整合是不可避免的,整合的过程也恰恰是练内功的过程,待到春暖花开时,新的联合体将赢得不菲的收获。”
但是,虽然“小”让企业发展困难,但要“投靠”大企业,有些小型光伏企业还是难下决心。“这步棋真是不太好走。”浙江开化县一位光伏公司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是否要加入到昱辉阳光的联合体,“我们还在犹豫。” 业内人士认为,通过昱辉阳光整合开化光伏中小企业的做法如果成功,这一因子将在浙江省扩散开来。
整合路径仍存争议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分析认为,这次行业整合将是光伏产业调整升级的契机。我国光伏产业发展较快,目前产能世界第一,产业链也比较完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光伏产业在技术上还相差太远。光伏行业盲目建设、低水平重复、同质化竞争现象仍十分严重。行业景气指数较低时,可以倒逼国内光伏生产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提高产品质量,向高端领域发展。
有专家认为,在目前市场行情糟糕,企业不敢扩产的情况下,通过这种持股形式,能让昱辉阳光以损失一点利润的方式间接扩大产能,而待市场变好,此种模式又可为昱辉阳光增加订单。
但是这种整合方式,并不被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所长李俊峰看好。李俊峰认为,“光伏行业的特性是只有技术高、效率高、成本低的企业才有生存空间,而大多数小企业往往成本高、技术水平低、效率低下。”
“大型光伏企业兼并这些中小企业并没有意义,大型企业并不是产能不够,而是光伏行业市场空间不大,因此需要淘汰很大一部分落后产能。”李俊峰说。
而中投顾问高级研究员李胜茂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大企业整合一个区域的中小企业,多数是有条件、有选择地进行。在市场震荡时期,大企业相对更愿意兼并整合靠近市场的中小企业,而不会出现全部兼并的可能。”
李胜茂分析认为,如果兼并整合中小企业,大企业付出的隐性成本可能会更高。目前高标准、规模化地兴建生产线或者是扩大产能,可能相对兼并整合中小企业更有发展。
“现在拼的就是订单,有订单才能生存。”李胜茂说,许多中小光伏企业接不到订单,撑不下去就只能被兼并,握有订单的大型企业则趁机完成大鱼吃小鱼的过程。
孟宪淦认为,经过整合洗牌后国内的光伏组件企业数量应该在10家左右。“能留下来的企业,一是需要不断创新,先进的产能永远不会过剩;二是要建立牢固的上下游关系,现在很多光伏企业经常毁约,失去市场信誉;三是企业需要多元化经营,分散风险,而不是仅从事光伏整个产业链的各环节。”李俊峰说。“光伏是靠政策推动和财政补贴的行业。”孟宪淦指出,由于易受多变政治经济环境影响,其市场需求量也趋于多
变,所以需要企业密切关注,不能通过盲目扩大产能来促进产业发展。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整合将必然会出现,而且目前整合成本较低。而至于企业如何进行整合选择,还要结合各企业实际通盘考虑。
原文地址:
第二篇:光伏双反危局:国内企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概要
光伏双反危局:国内企业严重依赖海外市场
中国光伏产业过度依赖海外市场的结果是,利润不断被摊薄,也极易招致所在国的贸易保护。
“已经立案了。”11月10日上午,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告诉《财经》记者。上月以SolarWorld为首的七家美国太阳能企业向美国商务部和国际贸易委员会提出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双反——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申诉,现在终成现实。
由于中国光伏产业严重依赖于海外市场,这一调查如果成立,将会令本已举步维艰的中国光伏企业更加艰难。悲观的分析人士认为,一旦立案,中国企业几无胜机。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主任李俊峰分析认为,不同于去年的301调查,此次双反诉讼动用美国国内法律,将不会通过WTO解决贸易争端,而美国、欧洲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中国企业遭遇双反时往往处于劣势。
“征收反补贴反倾销惩罚性关税,哪怕一分钱都将对中国企业是灭顶之灾。”李俊峰说。
10月中旬,就在光伏产业人士云集美国达拉斯参加国际太阳能大会之际,德国SolarWorld在美国的分公司与其他六家未具名公司组成的美国光伏制造商联盟,向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提交申诉,指责中国制造商在美国倾销太阳能电池板。
七家企业的申诉认为,中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组件生产者得到多项中国政府的非法补贴而获益,其中包括:大规模资金和融资支持;廉价的土地、水资源和电力供应;以及出口补贴等,中国的倾销幅度超过100%。
“美国太阳能产品制造商可以和任何一家中国厂商竞争,但没办法和中国政府抗衡。”SolarWorld美国公司总裁Gordon Brinser在记者会上表示。
七家企业要求美国商务部,对从中国进口的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并对其征收高额关税,以抵消不公平定价和大量补贴给美国生产商带来的损害。
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部主管应俊表示,如果申诉成功,美国将对中国产的太阳能电池及组件至少征收100%的惩罚性关税,这可能会让中国的太阳能产品在美国市场价格翻倍。产能过剩、市场缩减的双重挤压,使得中国光伏企业普遍备感压力,如果快速增长的美国市场告急,将会加剧光伏
产业的压力。
10月25日,中国光伏企业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YGE.NYSE表示,将所有中国企业均贴上同样的不正当贸易标签的做法是不公平的,并称将会积极应对。
尚德电力(微博控股(STP.NYSE同样认为,“这个申诉很明显仅代表了一方的看法,并且是一个非常复杂情况中的一部分观点。”
11月10日,高宏玲对《财经》记者透露:“我们正在拟定反制方案,对从美国进口的多晶硅等产品拟进行反倾销调查。”
最易被阻击的环节
“判断倾销的方法,就是看中国多晶硅产品的生产成本和它们在美国市场销售价格之间的关系。”Covington &Burling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费乔治对《财经》记者介绍,他曾任白宫环境质量委员会主席。
自2008年以来光伏产业在供需关系,以及产业链上从上游的多晶硅到组件产品价格的巨大波动,制造业成本较低的中国企业通过提升规模以及纵向整合,成本不断降低,而美国的制造业成本则一直相对较高。
“中国在美国光伏市场的份额,倒不是因为倾销,而是因为中国的规模效应,它确实让整个行业的成本降下来。但是对于制造商来说,他们的利润空间就是在不断地减小。”Maxim光伏行业高级分析师Aaron Chew对《财经》记者说。
然而从2010年开始,欧洲各国政府持续对本国光伏产业减少补贴,与此同时,从2008年开始多晶硅的全球产能却不断提升,出现大量货品积压,这也迅速拉低了电池组件的价格。
在2008年,由于德国和西班牙大大加快了加入光伏发电的脚步,太阳能市场的格局为之一变,需求量从28亿瓦迅速增加到64亿瓦。之后,太阳能的原材料市场开始变得紧俏,多晶硅现货市场价格一度陡增至每公斤300美元。这也使得大量生产者投入到从多晶硅到电池组件的市场,但现在产能已经过剩。
目前国外的需求很多已经形成了实际的订单,而且德国和意大利市场的不景气,2011年中国大约有150亿瓦的组件库存。按照目前的产能规模,预计2012年是200亿瓦库存。
多家进入美国市场的中国企业均对《财经》记者表示,目前组件的价格已经是低到很难维系生计。
一位市场人士还对《财经》记者透露,美国公司往往不愿意在价格方面让步而是盯住合同价。而相比之下,中国厂商更易让步低价给客户,即使利润下降也在所不惜,“现在组件在美国这里,以前我们跟客户签是1.7美元/瓦,现在市场上的价格是1美元/瓦,你还做不做?”
“你可以打官司,会赢,客户会按照1.7美元的价格付给你,但是这个客户你以后就拿不到。这种毁约很多,基本每天都在发生。如果不按照降低了的市场价格卖出去,连仓库的钱都付不起。”上述市场人士说。
8月以来,已经有三家美国光伏企业宣布破产,包括SpectraWatt、EvergreenSolar以及曾经获得能源部5.35亿美元担保贷款的Solyndra,而这三家均指认中国太阳能企业的低价竞争是公司破产的原因。
“这就是市场不公平的地方。”正略钧策合伙人、低碳研究院副院长梁瑞芳对《财经》记者说,中国的光伏企业大多集中在与晶硅技术相关的生产制造环节,业务重心偏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即由硅锭、硅片、光伏电池到光伏组件的生产环节。“中国处在最容易被阻击的环节,聚集了四成至六成的产能,九成多的市场都在外面。”
得不偿失
2011年之前,光伏产业在美国还不那么惹人注目,虽然有政府补贴,但是相比曾经慷慨的欧洲政府,美国业界还抱怨补贴不够多。2010年,美国光伏发电的装机容量为850兆瓦,比2009年有了不少增长,但是相比德国的7500兆瓦和意大利的5000兆
瓦来说,美国的市场容量仅占世界总需求不到5%。
随着今年4月光伏电池组件价格大幅跳水,美国光伏发电的成本迅速下降,市场安装量大幅攀升。与快速缩水的欧洲市场不同,根据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预测,2011年美国光伏发电将会达到2000兆瓦。
美国市场上多晶硅电池组件的价格也从每瓦1.7美元,下跌至每瓦0.9美元,即便加上项目开发商安装费用和利润,居民家庭项目也从每套系统2.5万美元的价格跌至1.6万美元左右,跌幅高达40%。
此外,联邦政府对光伏项目有30%的补贴,各州和地方政府还有将近50%的补贴。一般来说,光伏项目的投入能够在七年到八年内收回。Aaron Chew对《财经》记者表示:“考虑到大规模降低的成本,在美国的商业物业上,比如大型仓储超市或者是政府办公大楼上安装的光伏系统,会在2012年增加20%-30%。”
而电站项目更是得到一个迅猛发展的契机。“由于从2011年12月31日之后,美国政府的补贴形式将会发生改变,所以大家急着把项目先在今年上马。”总部设在路易斯安那的光伏生产企业Renogy主席李懿对《财经》记者表示。虽然光伏产业对信贷环境的健康程度要求十分高,目前恶化的经济现状让银行对项目开发的贷款锐减,融资较为困难。李懿认为:“这只是没有让美国的光伏发电安装量呈几十倍的速度增长而已,因为现在成本已经非常低了。” 美国市场的迅速启动成为中国光伏企业的机会,大部分新增的多晶硅电池组件产品从中国进口。
代理此次七家企业对中国光伏产业双反申诉的律师事务所WileyRein LLP在申诉书中提到,2010年中国出口美国的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比2008年增加350%,2011年的前八个月,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对美国的出口超过2010年全年的157%。
但是,美国在光伏产业的生产和对中国的贸易中也获益颇多。今年8月,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美国光伏产业2010年对中国的出口为16.7亿美元至19.6亿美元之间,主要为上游的多晶硅以及设备,而从中国进口额为14.3亿美元,主要为光伏组件,对中国为净顺差。
与此同时,大幅降低的组件价格使得美国光伏需求急剧扩张,就业增加,特别是在安装以及销售领域。
2011年美国太阳能基金会的研究报告显示,8月,美国光伏行业就业同比增加6.8%,达到10万人。其中安装领域解决劳动力5.25万人,占全行业就业的57.2%;销售与分销行业劳动力为2.4万人,占全行业的21%。
廉价的中国产品对美国光伏市场的成长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也为惹上双反诉讼埋下了隐患。
应俊认为,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美国能源安全性,环保等因素不被考虑的美国政府必须忽略来自中国企业在美国分公司的反对声音,开发商及用户的意见也不具有法律意义,美国政府同样会忽略。
“特别是对于开发商来说,任何使得电池组件价格降低的事情都是好事,并且有利于促进美国的可再生能源以及相关的商业活动。”费乔治对《财经》记者表示:“我也不知道那些个别的公司到底出于什么目的去诉讼,也有可能是因为为了制造一个政治话题。”
美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需要在三周之内决定,是否展开“反倾销”和调查。立案之后,需要在四个月到六个月之内作出初步判断,预计完成整个调查需要将近一年的时间。因此,业内预计,如果双反行为一旦被判定成立并施加惩罚性关税,将不会立刻作用于中国企业。
但是,考虑到目前美国政府对绿色能源产业支持的零关税政策,如果反倾销的法案一旦被通过,将对业内影响巨大。而在这段时间内,中国企业也应在自身的生产安排上,进行相应调整以积极应对。
如何应对
这次申诉中国晶硅制造商的七家美国公司中,只有SolarWorld一家具名,其他六家均为匿名。
谙熟个中情由的人士对《财经》记者透露,除了SolarWorld美国公司是100%全产业链在美国生产之外,因为它是美国为数不多的完全本土化生产的公司,但是其他公司恐怕不可能,组件中用的电池片之类恐怕都是从发展中国家购买 的。
目前的光伏产业已经发展成为全球布局的局面,即便是美国最大的两家组件企业FirstSolar和SunPower,其在美国生产的部分只占其全部产能很小的一部分。FirstSolar的生产工厂设在俄亥俄州,但是其在马来西亚的工厂占总公司产能的67%,另外22%在德国法兰克福,只有11%左右在美国。
而处于美国多晶硅电池行业龙头地位的SunPower在产业链整合问题上,更是选择与东亚企业之间建立合资关系。SunPower的核心业务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和太阳能组件组装两块,其上游的晶片生产则是通过与韩国WoongjinEnergy以及菲律宾First Philec设立的合资企业进行。
经过数十年的分工协作,全球制造业已经完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全球布局,光伏产业亦是如此。
对于中国光伏企业不利的是,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的现状,使其无论是在成本控制上还是在价格制定上,都十分被动,市场端国家的反倾销与反补贴申诉调查更是常见。
一些中国企业开始将生产环节较为简单的工艺安排在市场所在国。无锡尚德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古德伊尔有5000万瓦的对晶硅组件生产工厂,一方面可以更了解美国客户的需求,另一方面满足美国政府在经济复苏阶段越来越强调的本土制造元素。
有业内人士也向《财经》记者透露,有不少中国公司在国内做产业链整合,也开始和美国公司合作。一方面能够获得比中国价格低的电池片,另一方面利用美国于2009年颁布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案》所提供的补贴政策,在美国本土组装,进入美国市场。
中国的行业主管部门也面临新的选择:如何促进光伏行业的市场化。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中,业内人士普遍希望政府能够把内需市场调动起来,让更多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项目。
此次美国企业对中国太阳能电池和组件厂商申诉的理由之一是,中国企业获得违反国际贸易准则的补贴,获得大量现金补贴,极为低廉的原料,甚至免费的土地、电力、水资源,几十亿美元的优惠贷款,大量的税收减免、退税政策和优惠的出口保险政策。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孟宪淦认为,中国各地确实存在上述做法。他介绍,目前国内在建或拟建的光伏产业园大概有100家,全国600个城市中,约一半的城市计划发展光伏产业,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时,均在土地、税收、贷款方面作出优惠承诺,各说各话,没有考虑整体策略。
“我们不认为对光伏产业的投资本身能起到什么作用,这个产业整个就是恶形恶状,是之前投资流动性过大,资金过度充裕,带来的投资冲动。” 梁瑞芳对《财经》记者说,“最大的挽救就是加强行业的市场化,不要只关注那点政策。现在做过多的政策,只会授人口实。”
原文地址:
第三篇:2015-2016年中国光伏企业打过的那些官司光伏项目涉诉案件典型裁判规则大数据研究报告(节略版
2015-2016年中国光伏企业打过的那些官司光伏项目涉诉案件典型裁判规则大数据研究报告(节略版
文/阳光时代律师事务所商事争议解决部 1 导语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市场的推动,光伏行业俨然已经成为新能源领域的中坚力量。伴随着行业快速发展的步伐,各种与光伏项目有关的诉讼争议也日益增多,从而引发了大家的关注与警醒。光伏项目的涉诉案件集中分布有哪些类型?常见的法律风险潜伏于何处?司法实践中关于典型问题有无统一的裁判规则?上述问题答案的揭晓将为光伏项目的实践者提供有效的法律风险防控及诉讼应对参考,同时也是我们本次调研工作的价值导向。本次调研,我们以“裁判文书网”和“无讼案例网”为主要检索途径、以“2015、2016年”为期间、以“光伏”“太阳能”“新能源”等为关键词、以“与光伏项目直接关联的纠纷”为范围,对各审级共计1096件光伏项目涉诉案例(未纳入撤诉案件)进行筛选、分析、总结,从而为本报告的形成提供了有效的样本基础。本报告首先对于涉诉案件的类型、地域及审级情况等作出大数据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关于光伏项目涉诉案件的直观印象,从而构建光伏项目涉诉情况的整体图景;其次,报告重点针对光伏涉诉案件中的典型问题,阐述相关的裁判规则,并给出相应的律师建议,以期为读者提供关于光伏项目争议应对的实践指导。当然,本报告归纳的典型问题既可能是包括光伏项目在内的一般交易、建设领域常见的纠纷问题,譬如未在质保期内提出质量异议而后以质量问题抗辩能否获得支持,买卖合同双方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行使解除权等;更多的是光伏项目自身行业特性所引发的纠纷问题,譬如光伏项目工程总承包合同是否属于施工合同纠纷而适用专属管辖,以光伏财政补贴为支付条件可否被卖方援引抗辩支付货款等。我们都将通过司法判例为您答疑解惑,指点迷津。2 涉诉案件分布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9月30日的光伏项目涉诉案件的类型、地域及审级分布如下: 2.1 涉诉类型分布
本次调研的涉诉案件,类型主要集中于承揽合同纠纷、买卖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合同纠纷、项目投融资和用地等其它纠纷。其中,建设工程合同纠纷包括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建设工程分包合同纠纷等;其它纠纷,则从纠纷内容而言主要包括光伏项目的投融资、用地两类纠纷。涉诉类型的数量情况,如下表所示:
涉诉类型案件数量(件)承揽合同纠纷102买卖合同纠纷705建设工程合同纠纷236其它纠纷53合计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