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农林局二OO四年度工作总结
市农林局二OO四年度工作总结
2004年,我市农林工作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经济工作目标,始终坚持把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产品竞争力增强,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建设现代农业为奋斗方向,大力实施“六大战略”,着力推进“六项提升”,努力提高全市农业综合效益和农业发展整体水平,使全市农业经济保持了良好的运行态势。全市农业物质总量持续增长,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增强,农业总产值预计达26.8亿元,同比增长5.0%,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5523元,同比增长17%,是仅8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
一是农业结构调整向纵深推进。立足调优结构、调活机制、调高效益,不断把农业结构调整推向深度和广度,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全市42.65万亩油菜,平均单产达137公斤/亩,同比增30.5%,创历史最好水平;62.7万亩水稻,预计平均单产达610公斤/亩,同比增7.2%,创历史新高。产业结构日趋优化。优质粮油生产向规模化膨胀,全市近10万亩面积实现规模经营;园艺业向基地化集聚,蔬菜、设施栽培、特色果品、花卉苗木等产业,继续呈现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的势头,全市设施栽培面积发展5.02万亩,比去年增2700亩,平均亩效益达4340元,天目湖镇南钱亳上草莓基地,平均亩效益达6900元,最高超万元;茶叶生产向绿色无害化推进,名特茶的内在品质稳居省内前列,新品茶研发能力不断提高,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名茶评比获金奖7只、银奖1只,9只茶样获“陆羽杯”一等奖,全市4.89万亩茶园,实现产值0.67亿元,同比增15.5%,其中名茶产值0.54亿元,新品白茶最高售价达每公斤千余元;畜牧饲养向专业化发展,养鹅养鸡养猪养羊养兔养特种经济动物专业大户异军突起,全市畜禽养殖大户达345户,其中养鹅规模达150余万羽,种植牧草1.2万亩,实现产值5000余万元,其中加工增值1500余万元;水产养殖向特种化进军,河蟹舞起龙头,“三虾”、翘嘴红白、黄桑鱼、加州鲈鱼、鳜鱼、珍珠等扮演重要角色,常规水产错季养殖营造新亮点,全市20万亩水产,特种水产占71%,水产总产量预计达4.4万吨,总产值超7亿元,其中特种水产预计超4亿元,常规水产错季养殖增收6500万元;蚕桑生产曙光再现,全年发种6.5万张,产蚕4.8万担,产值 0.393亿元,增收1100万元;蔬菜生产稳步发展,总面积12.5万亩,其中溧阳白芹发展到0.8万亩,总产10万吨,菜农平均可比去年增收8%;现代林业建设迅速推进,全市完成成片造林3.41万亩。区域特色加快形成。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南部山区以经济林茶果为特长,西北部山区以食草畜禽为特色、东中部圩区以优质粮油和特种水产为特点的三大区域经济板块,结构布局进一步优化,特色优势进一步放大,产业基础进一步夯实,优质粮油、经济林茶果、食草畜禽、特种水产、观光农业,在全市农业产业化中的地位不断提升,逐步成长为我市农业的五大优势骨干产业,呈现出优质要素向五大优势产业加速集聚的良性互动态势。农业功能日益拓展。全国生态示范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成功创建,国家4A 级天目湖旅游度假区的成功培育,铸造了我市旅游观光产业发展的龙头,龙头的腾跃,带动了南山竹海、平桥石坝、森林公园等一批景区的开发及两湖四线集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观光、农家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建设,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呼之欲出。
二是科技兴农步伐日益加快。坚持以实施农业三项更新工程为抓手,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全年全市先后引进、试验、示范、推广粮油、林茶果、瓜菜、畜禽、水产新品种29个,为实现农产品与市场有效对接奠定了基础,一批小、特、精、名、优、稀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展示了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围绕省工、节本、环保、优质、高产、高效,重点组织推广了一大批新型实用技术,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势头强劲,无公害绿色投入品应用盛况空前;全市新增插秧机100台,水稻机插面积逾3万亩,全市农机化综合水平达73%;建成科技示范园区3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家,地市级22家;举办各类科技培训115期,受训人员1.33万人次,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达56.3%。
三是农产品质量建设成绩斐然。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农产品质量标准技术推广体系、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体系日趋完善。在去年成功实施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和标准化农产品(食品)认定(认证)实现飞跃式发展的基础上,今年组织18家企业申报了18只无公害农产品,5家企业申报或续报了23只绿色食品,2家企业申报了2只有机食品。与技监部 门联合,对全市无公害农产品进行了市场督查和产品抽检,农产品批销市场、有关超市农产品质量检测进入日常化,全年共检测样品1.1万批次,函盖18种农产品,综合合格率为98%。又有7只农产品被评为常州市名优农产品。生猪检疫率达100%。申报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1个、省级2个,建立6家地市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
四是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全市新办农业企业19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行业协会7个,龙头带动作用日益显现。天目湖鹅业、正昌油脂、万德福农业等一批农业企业,通过建立“龙头+基地+农户”的联合体,发展订单生产,实现企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双赢,全市农产品加工储运企业年销售额10亿余元。中心市场功能日趋完善,苏浙皖边界市场农副产品交易中心,全年销售总额预计达12亿元,同比增长47%。农产品进超市步伐加快,全年销售收入达0.8亿元。农产品网销势头良好,全年销售收入近0.6亿元。农产品展销及窗口建设顺利开展。品牌建设强势推进,以天目湖品牌为主体的系列特色农产品引吭高歌,又有3只农产品获常州市名牌产品。“三资”进军农业再掀高潮,全年吸引“三资”达2.5亿元,增长23%。
五是依法行政水平不断提高。通过强化农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全市各级的农业法治意识明显增强,农林部门依法行政能力得到加强。毒鼠强专项整治、农资打假护优、农机安全监管、渔业安全监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森林资源保护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开展执法行动376次,立案查处案件31起。查获假冒伪劣农作物种子4200公斤,没收无证生产杂交稻种子3150公斤,查收违法农资7140公斤,农机安全事故大幅度下降。禽流感防阻工作取得重大胜利,“W”、“D”病补免达100%。全年挽回经济损失千万余元。
六是服务创新彰现活力。农业信息化建设有效推进。全市镇(区)基本实现微机联网,信息队伍日益壮大,在农业龙头企业、农民经纪人、种养大户中建立了223户信息示范户,在主要农副产品市场建立了六大类23个农产品市场物价信息定位监测点,发布农产品市场动态、农业经济形势分析、产品价格信息60余篇,为15个农业企业制作网页,为29个企业发布供求信息,信息采集、分析、发布、应用能力不断增强。三级示范生机蓬勃。站在示范新技术、新机制、新模式,提高科技化、组织化、产业化的层面,全局建立示范园区9个、示范基地27个、示范户126户。农业“三新”技术示范服务面广量大,农业综合开发示范服务有声有色,农产品质量建设示范服务成效显著,农业市场竞争主体培育服务展露新姿。农业支持孕育活力。一方面通过有效实施粮食直补和农业税减免,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发挥项目载体作用,推进了农业综合开发。通过广泛发布财政支农项目指南,建立项目资源库,大力支持申报主体参与项目招标,全年组织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1项,竞标立项34项,引进项目资金近千万元,一资带“三资”作用日益显现,项目农业建设步履劲健。
与此同时,茅山老区工作有序推进,场圃改革日益深化和完善,农林机关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全局上下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与日俱增。
2004年的“三农”工作,无论力度还是形势抑或效果,都是建国以来最好的年份之一,是农民增收最为强劲的年份之一。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政策推动增收。中央1号文件的政策效应日益显现,粮食直补和农业税减免最大程度上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城乡统筹发展和五件实事的落实,使广大农村第一次真正享受到工业化后的反哺带来的甜头;二是价格拉动增收。长期的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导致主要农产品供求关系日益趋缓,使广大农民第一次真正享受结构调整带来的丰硕成果,国内主要农副产品的价格涨幅达30%左右;三是宏观经济发展带动增收。二三产业蓬勃发展,激活农产品消费需求,有效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主导因素;四是科技驱动增收。新品种、新技术的大力推广应用,农业质量标准建设的实施,引领农业不断向“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目标攀登,农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附加值日益提高。
当前,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生活的主旋律,农业和农村经济已经进入了结构转型、加速发展的新阶段。从宏观发展趋势看,农业生产方式正在由传统粗放型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正在由追求数量增长向追求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转变,农业投入结构正在由依靠农业自身积累的封闭型投入向工商资本、外商资本、民间资本多元投入结构转变,农业的经营方式正在由一家一户的小农经济向规模化、专业化、企业化转变,农民收入来源正在由单一的务农收入向多元化收益结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正在由传统的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这些转变孕育着农业现代化的萌芽,昭示着传统农业正在向现代农业转变,推动着农业最终走向知识化、企业化、一二三产一体化。农林部门的同志,想问题、出主意、拿措施必须无从选择地顺应这种转变。虽然今年通过上下共同努力,树起了农民增收的丰碑,但农民长效增收的近忧和远虑依然存在。尽管今年农业政策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但政策效应进一步放大的空间已经不大;尽管今年农产品价格回升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无与论比的作用,但价格的上升空间已经非常狭小;尽管农业结构调整对农民增收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但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进军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尽管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民增收发挥了无可替代的作用,但经营机制的束缚将影响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尽管科技兴农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但围绕增强就业能力的劳动者素质培训的任务相当艰巨;尽管农林综合服务对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服务手段、服务方式、服务体系建设还需要不断强化和完善;尽管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将最终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搭起一个大有作为的宽广平台,但制约统筹发展的因素仍然较多。因此,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任重而道远。
二00四年十二月六日 市农林局二00四年度工作计划
二OO四年农林工作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我市力争“两个率先”要求,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城乡统筹发展为引擎,以科技兴农为支撑,以质量建设为根本,以《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为导向,以服务创新为保障,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总揽全局,引领农业结构调整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不断提高农技队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竞争力,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重点工作内容是:坚持一项调整,强化一项支撑,实施一项推进,提升一项行为,确保三大安全,完善三大服务保障。
一、持续把农业战略性结构调整推向深度和广度
市场永远处于嬗变的状态,结构调整也就永远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是积极适应市场变化永恒性的必然选择。
一是进一步认识结构调整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多年的农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了日趋合理的品种结构、技术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的宏观态势日显雏形。当前,农业内部的空间结构调整已十分有限,深化结构调整,不可能再是过去意义上的面积加减。现在讲调整,就是要努力推进“填平补齐式”的适应性调整向“优化升级”式的战略性调 整转变,就是要努力推进“孤立型”的单层次调整向“结合型”的多层次调整转变,就是要努力推进“局部性”单方向调整向“系统性”全方位调整转变;就是要以科学发展为指导,把农业结构调整寓于二、三产业的发展之中、寓于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之中、寓于城市化、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之中;就是要调优农业经营结构、调活生产关系、调大农业功能、调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强农民增收能力。这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
二是进一步明确调整的方向。坚持市场取向原则、因地制宜原则、质量效益原则、比较优势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和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原则,把握有利于放大特色优势、有利于形成产业链条、有利于释放经营机制活力的要求,调整区域结构,突出发展特色农业;调整产品结构,突出发展品牌农业;调整功能结构,突出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调整规模结构,突出发展集约农业;调整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项目农业;调整生产结构,突出发展加工农业;调整市场结构,突出发展面向长三角农业和外向型农业;调整就业结构,突出发展非农产业。
三是进一步落实调整的重点。发挥《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的导向作用,以规划引导产业发展,以工程支撑规划推进,以项目保障工程实施。按照四大产业分类,确定本年度主攻方向,有序重点推进,尽快形成一批优势产品、优势基地、优势企业、优势品牌,努力提高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的区域聚集度。一是基础产业重点在于实施技术改造和要素整合推进提升。我市的优 质粮油是传统优势骨干产业,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的核心产业。优质水稻生产关键举措是不断运用“三新”技术进行改造,充分发挥境内生态环境优势,突破标准化;发挥种植大户优势,突破规模化;培植龙头企业,突破加工;发挥市场载体作用,突破营销。优质油菜籽生产,针对已有的发展基础,关键在于突破订单生产,依托正昌等三家油脂加工企业带动基地建设,突破饼粕等副产品的深度开发,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常规养殖要在无公害上求突破,常规水产要在错季生产上做文章,做到不因旺季而滞销、不因淡季而缺货,实现全年均衡供市。一般性蔬菜要以实施“放心工程”为抓手,突破质量安全。二是主导产业重点在于注入优势要素做强做大。经济林果、时令果品关键在于突破品质和分级包装及品牌建设,特别是板栗等干果关键在突破深加工。食草畜禽关键在突破基地规模,依托天目湖鹅制品有限公司等龙头,完善订单生产,抓好包括疾(疫)病在内的一体化服务。茶叶生产关键在突破绿色化,对老茶园实施更新改造,推广无系性茶苗,扩大示范白茶及名特新品种,提高广大业主采标、贯标水平。设施栽培关键在突破“三新”技术的应用和集约化生产能力,实施内涵提升和外延扩张。蚕桑生产关键在于巩固已有规模,推广优化配套生产技术,发挥好龙头带动作用,进一步完善龙头与蚕农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综合开发能力。三是特色产业重点在于强化市场意识做精做特。特种水产关键在于突破生态养殖技术和合理套养技术的应用及市场营销,以培育营销大户和发挥好水产专业市场作用 为抓手,强化市场信息发布,不断拓宽销售渠道。做强做大天目湖牌沙锅鱼头产业,精心培育鱼产品深加工出口创汇产业。溧阳白芹关键在于抓好传统生产工艺保护和品牌保护,提升品质,加强宣传,突破保鲜,提高产业组织化水平,进军大都市,摆上超市货架。溧阳鸡关键在于加快种质提纯和繁推速度。四是新兴产业重点在于宣传推介完善功能。建立开发与保护相结合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全市大旅游产业发展的科学规划水平及规划落实水平,多渠道吸引资金加强基设施建设,挖掘和培植休闲观光黄金卖点,集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农家乐建设及特色农产品开发于一体,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系列休闲食品,围绕两湖四线,建设一批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和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集特色农产品生产、生态观光、休闲娱乐、科普教育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
二、不断增强农业科技支撑
培活农业调整主体,培优农产品主体,增强农业竞争主体,培壮农业投资主体,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需要有不断提高的科技应用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和生产经营者科技素质的进一步提升作保障。
一是继续加大农业“三新”技术的应用力度。以深入实施“三项更新工程”为抓手,努力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储备能力和转化能力。围绕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发展的总体要求,突出抓好国内外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充分挖掘地方种质资源,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优良品种,通过 不断推进品种更新换代,实现市场对接;突出抓好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围绕省工、节本、环保、优质、高产、高效,重点组织推广优势稻米标准化生产技术、水稻机械化种植技术、优质油菜群体质量栽培技术、平衡施肥技术、设施栽培技术、农作物病虫草鼠综防技术、名茶机制技术、果树套袋技术、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技术、动物重大疫病防治技术、特种水产生态养殖技术、松材线虫病生物防治技术;突出抓好主体培训,以实施新世纪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为培训抓手,以增强农民增收能力为培训目标,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推进农民身份由兼职化向职业化转变,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推进农村发展由城乡分割向一体化转变。
二是继续加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围绕展示新技术、集聚新要素,体现新活力、增强竞争力、推进产业化、构建现代化,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用建设工业园区的思路,重点建设“机制新、科技水平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综合性园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为导向,根据区域优势,重点建设一批优势特色农产品基地。以农业三级示范体系建设为抓手,不断增强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把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成区域性农业发展的科技孵化中心、龙头创业的福星、机关转变作风的核心。
三是继续加快项目农业发展。努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用足用活现有政策,把握项目指南,挖掘特色优势,建好项目库,鼓励产业化主体积极参加项目竞标,以项目为载体,推进农业综合开 发,努力放大“一资”带“三资”效应。
三、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营产业化是应对农业市场化的客观要求,是提高农民组织化、增强农业市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一是重点培植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以是否有利于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是否有利于提高农业与二三产业的关联度和是否有利于带动农民增收为基准,对现有农业企业科学分类,确定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予以重点扶持,振兴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创优农业企业成长的环境,在科技支撑、项目安排、生产基地建设、标准化生产、产品认证申报、创品牌等方面提供优质服务,努力推进农业企业升级,昂起龙头兴产业,舞起龙身活产业,疏通筋络壮产业。
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大户。选择一批产业基础好、组织较为健全、运作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以重点扶持,引导他们逐步步入健康发展的轨道,帮助他们做强做大;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他们在行业规范、信息沟通、政策咨询、权利维护等方面的作用;积极引导各类专业大户发展,努力为专业大户提供技术、市场信息、规划导向等方面的服务,引导他们走产、加、销一体化之路,指导他们向开展专业合作方向发展。
三是不断拓展农产品市场营销渠道。倾注精力,推进农产品现代营销体系建设。积极培育和扶持集贸易、加工配货、物流配送为一体,有机衔接产地和销地市场的物流业,进一步完善苏浙皖边界 市场农产品交易中心的整体功能,发挥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各类专业市场的升级改造;实施农产品营销纵向突破,瞄准上海国际大都市加快发展、农产品基地异地转移的契机,趋优避劣,加快农产品与以沪、宁为中心的长三角都市群市场接轨进程,加强窗口建设,加大参展力度,强化宣介攻势,加快农产品进超市步伐,促进电子商务发展。
四是加实加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的开发和保护力度。发展品牌农业,鼓励企业树品牌、创名牌,做强做大天目湖品牌,积极打造新品牌,不断提升全市名优农产品的比例。进一步挖掘和放大区域特色优势,努力促进溧阳白芹、天目湖沙锅鱼头、竹箦风鹅、溧阳鸡、园艺产品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农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力争把区域优势特色农产品产业做成引领溧阳农业向现代农业进军的名牌,溧阳农民增收的金牌。
五是再掀“三资”开发农业新高潮。抓住当前资本集聚、产业升级和市场转移的有利时机,依托产业发展规划,发挥比较优势,精心编制一批特色招商项目,在项目深度挖掘和包装上下功夫,从项目库建设入手,把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和促进农业功能多元化发展列为重点,广泛利用各种活动载体,深入开展宣传和推介,以一资带“三资”为抓手,大力吸引“三资”开发农业。通过发展一批上规模的加工企业,建设一批集特色农产品生产与生态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农业生态产业园,促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实现农产品向高附加值转变和农业内部增收向多元化转变。
四、大力实施绿色溧阳行动
现代农业不仅要求在严格的产品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制压下,生产出满足人们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农产品及其终端产品,而且要求注重满足人类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的生存环境的维护和改善,追求产品质量与环境发展的高度辩证统一。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要以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化发展总体规划和溧阳市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导向,合理划定功能区,提高规划实施水平。切实加大生产基地的环境保护和建设力度,严格按标准化生产规程组织生产,控制面源污染,切断工业“三废”污染。坚持“三大效益”并举,坚持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宣水则水的因地制宜原则,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推进资源的集约化、节约型、高回报开发;巩固全国生态示范合格县(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的创建成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创建全国园林城市的氛围中来。把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与开发利用山地特色资源相结合,与发展观光农业相结合,与发展大旅游产业相结合,盘活现有生态优势,营造新的特色优势,全力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开发。大力推进溧阳现代林业建设,把牢公益林与经济林发展相结合、城市绿化与农村绿化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全市绿色覆盖率。注重绿色通道、农田林网、村镇四旁绿色建设,完善丘陵岗地退耕还林、湿地生态恢复、退渔还湖、野生动物保护、林木种苗、木材深度开发、森林公园建设。加强林业窗口管理和木材运输监管。不断 推进林业建设机制的创新,以产业化的思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以法制化的手段保障林业产业化经营,兴起建设绿色溧阳新高潮。
五、努力确保农业安全
安全是发展的基础,安全是稳定的前提。农业安全包括粮食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生产安全三个方面。
一是努力确保粮食安全。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切实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农林部门的重要职责。从我市农业发展的状况来看,优质粮油生产是我市重要的基础产业,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已被国家列为重点示范产区。从我市农业产业结构来看,空间调整已基本到位,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要落实好各级关于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建立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行总量控制,确保全市水稻面积稳定在60万亩,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提高粮食总量的举措,关键在于内涵挖掘。要进一步加大农田投入力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步伐,提升耕地质量,实施科技兴粮,不断提高单产,推行耕地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推进粮食产业化经营。
二是努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全面推进农产品质量建设,不仅是构筑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的一项重要的实质性内容,也是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要在进一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四大基础性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上,加大农产品抽检力度,推进质量发布制度建设,加大全程质量控制监管力度,推进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大力培育质量建设载体,鼓励市场竞争主体申报无公害农 产品、绿色食品或有机食品;实施“农产品(食品)放心工程”,建立健全产地和农产品批销市场蔬菜农残速检制度,深入落实动物防疫工作责任,确保重大疫病防疫密度达100%,生猪检疫率达100%;选择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典型,加强产地环境质量建设,努力促使产地环境转化升级,促进基地与专业市场、基地与加工企业、基地与超市的有效衍接,推进市场准入制度建设。
三是努力确保农业安全生产。深入开展森林防火五项重点督查,完善制度,落实责任,警钟长鸣,确保森林防火不出问题;深入开展“两查禁一整顿”和创建“农机安全村”活动,加大农机安检力度,对事故易发地,加强安全监管,消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开展水产养殖证发放,推进依法治渔进程;深入开展种子、农药、肥料、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和毒鼠强、瘦肉精专项整治,坚决取缔销售毒鼠强不法行为,从重从严从快查处坑农害农违法行为,加强高毒高残等禁投品、限投品的监管,依法推进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六、切实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改革是支撑发展的时代主旋律,目的是要进一步强化农业服务的公益性职能,使农业服务和管理紧跟“三农”发展的新形势,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搭建服务平台。
一是加强推广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农业行政执法体系建设。三是加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二OO四年十二月六日
第二篇:农林局工作总结
农林局工作总结
农林局工作总结
县农林局
××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按照县委、县政府的总体部署,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切实抓好以农业生产为中心的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粮食作物面积万亩,比去年增加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万吨,比去年增加万吨,增幅分别为、。其中小麦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玉米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全县发展优质专用玉米万亩,优质专用小麦万亩,粮食优质专用品率达到。
全县蔬菜面积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年内新增设施蔬菜面积亩,其中大棚亩,中小拱棚亩,地膜亩;全县果品面积万亩,单产公斤亩,总产万吨。年内完成果品更新亩,新增林果花卉种植面积万亩。
完成义务植树万株,其中农田林网万株,四旁植树万株;完成退耕还林匹配造林万亩,通道两侧植树万株,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制订市级农业标准个,修订农业标准个,推广标准化栽培技术万亩,年内共检测果蔬样品个,农残合格率为,硝酸盐合格率为。
年内实施农业项目个,引进内资万元。
二、主要工作
(一)打好“三夏”、“三秋”攻坚战,确保粮食生产稳中有升
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突出位置,把住“三夏”、“三秋”两个关键环节,采取有效措施,增加粮食面积和产量,确保粮食安全。一是健全服务组织。成立了下乡服务组、农机服务组、物资服务组和统计汇总组,并公布了热线电话,随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为农户提供优质服务。二是加强政策宣传。中央号文件下发特别是温总理来我县视察工作后,在组织干部职工深入学习文件和讲话精神的基础上,进村入户,广泛宣传,使粮食直补、降低农业税税率、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进一步提高了广大农民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三是加强农资供应。积极发挥农资供应的主渠道作用,坚持网点销售和送货下乡、预约送货相结合,保证质量合格,价格合理,全年共销售粮食作物种子万公斤,其中玉米种子万公斤,小麦种子万公斤。共计出动送农资车辆天次,销售种子万公斤,农药吨。四是加强农机具检修和机具调配。组织全体农机技术人员进村入户,详细掌握机收机耕面积,机具保有量及技术状态。在此基础上,对机手进行了专题培训,认真解答机手提出的技术问题,重点讲解机具性能、技术操作、故障排除及安全驾驶方面的知识,并指导机手对机具进行全面维修、保养,督促机手安装、完善安全防护装置,确保机具以良好的技术状态投入农机作业。针对夏收时间紧、任务重的实际,坚持部门引机和鼓励个人购机、引机相结合,整合机具资源,加快夏收进度,共引进机具余台。同时,组织我县台收割机具去河南实施跨区作业,车均收入在元以上,增加农民收入万元。五是加强病虫害监测与指导。按照合理分布的原则建立监测点,密切关注病虫害发生趋势,及时、准确地发布病虫预报,采取电视讲座、印发明白纸等形式,向农民宣传讲解病虫害的危害、表现、防治技术和措施,并指导农民抓住有利时机进行科学防治,保证农作物正常生长。
(二)以标准化生产为切入点,加快蔬菜果品业发展
一是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完成个市级农业标准的制定,分别是塑料大棚早春茬青椒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日光温室深冬茄子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夏秋黄瓜无公害栽培技术规程,修订了麻山药生产标准,四个农业标准全部由保定市技术监督局发布。二是健全标准化检测监督体系。坚持定期检测和不定期抽检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对无公害生产基地、龙头企业、果蔬批发市场和销售场所进行检测,共检测果蔬样品个,农残合格率为,硝酸盐合格率为,检测频率、范围及准确率均列居全省之首。并与昌利集团密切合作,为集团无偿检测蔬菜果品,保证“昌利”牌果蔬的产品质量和上市安全。三是搞好产地产品复审和产品升级申报。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帮助昌明公司进行升级申报,并成功通过了国家安全质量中心认定,认定品种个:茄子、黄瓜、青椒、蕃茄、鲜桃,认定面积万亩;帮助昌利集团进行无公害产地复审、产品认定复审,目前,复审工作已顺利完成,复审面积为亩。依托“昌明”、“昌利”两大品牌,积极组织蔬菜、果品进京销售,目前,我县蔬菜果品外销率已达。四是加强标准化蔬菜基地建设。以固城镇北庄头为核心,从生产、检测、分等定级、包装入手,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初步建成了万亩标准化蔬菜示范基地。目前,示范基地的农户户均一本《定兴县无公害蔬菜(果品)生产技术规程、一张主栽品种标准化生产技术明白纸、一张塑封标准生产技术卡。五是大力发展设施栽培。通过改造旧棚室,增建新棚室,丰富淡季供应,提高生产效益。年内新增设施蔬菜面积亩,全县设施蔬菜达到万亩,其中日光温室万亩,大棚万亩,中小拱棚万亩,地膜万亩。
(三)加大项目
建设力度,为农业生产注入生机和活力
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抓,积极跑部进厅,努力争取并重点实施了以下农业项目。一是良种补贴项目。首先,成立了个工作组,即项目管理组、种子供应组、技术服务组,制定了《实施方案》,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其次,明确实施地点。经讨论研究,将实施地点选择在高里乡、固城镇、小朱庄乡和柳卓乡;再次,明确补贴品种和标准。补贴品种以“京”为主,搭配“北农”和“中优”,按“每亩补贴元,每亩用种公斤”的要求,将补贴标准确定为元公斤。经多方努力,共完成补贴面积亩,占计划面积的。实施区域以高里乡最大,共补贴个村,亩,公斤种子。二是农业机械购置补贴项目。①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了操作性强的实施方案。②确定补贴机械种类及数量。组织人员进村入户,了解农民的购机意向,经反复讨论,最终确定出补贴机械的种类、数量和标准。③严格规范运作。从公示、登记、审查到签定购机合同,都严格按要求进行。在此基础上,积极与个生产厂家联系,克服了涉及厂商多、工作难度大和部分机型货源紧张等困难,台补贴机械(大型拖拉机台,秸秆还田机台,旋耕机台,玉米联合收获机台)、万元补贴资金月日前全部落实到购机户手中。④建立购机补贴档案。购机工作结束后,仔细核对已购机具,逐一登记编号,建立补贴档案,并在补贴机具显著位置喷涂了统一标记。⑤搞好技术培训。为提高购机者的技术水平,保证机具的合理使用,积极聘请河北工程学院的教授于月日对机手进行了培训。同时,销售厂家也分别对购机户进行了技术培训,使购机户掌握了机具的使用、维修和保养技能。⑥搞好质量调查、组成专门调查组,利用天时间,对享受补贴的农机户进行了走访调查,共调查涉及个厂家的台补贴农业机械,对调查出的质量问题,已上报省农机局。三是菜地地力调查项目。根据菜地地力调查实施方案的要求,在对名技术人员进行专门培训的基础上,组建了调查队,花费天时间,利用春菜地块晒地、晾地、整地的间歇期,走遍全县个乡镇,个行政村,取土样近个。并将所取土样送河北农业大学进行养分检测,共涉及个检测项目,其中项为常规检测,项为微量元素检测。目前,有关数据已全部测出,正式进入数据录入阶段,预计整个录入工作月中旬将全部完成。四是退耕还林匹配造林项目。今年是我县退耕还林工程建设第二年,为确保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造林任务。自月份以来,我局选派技术人员名,分个小组,分赴各乡镇、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堪查,将退耕还林工程落实在固城、北河、柳卓、北田、北南蔡、小朱庄、定兴镇、杨村、张家庄、贤寓、姚村、肖村等个乡镇,涉及个村,共计个作业小班。在此基础上,抓住春季造林时机,广泛宣传发动,一举完成退耕还林匹配造林万亩,植树余万株,成活率、保存率均在以上,出色完成了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
(四)架好“三桥”,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
一是技术服务桥梁。针对农民的科技状况和农业生产实际,我们利用农闲时节,分乡镇对农民进行了技术培训。在培训中力求增强深度和广度,扩大培训的层次和覆盖面,做到了遵循一个原则,实现两个转变,抓好四个结合。一个原则就是以农民的需要为出发点,农民需要什么技术我们就提供什么技术;两个转变就是更新内容、改变方式,培训观念由被动变为主动。内容上以传统技术为基础,增加高、新、特、奇的技术内容,改变过去灌输式的培训形式,由农民提出要求和问题,我们有针对性的解答、解决。四个结合就是电视讲座和面授相结合,集中和分散相结合,课堂讲授与田间指导相结合,系统培训和阶段培训相结合。共举办培训班期,培训农民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份。同时,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步伐。积极引进推广了高农⒈农大⒋长城⒏石玉⒏澄海⒈沈育等六个玉米新品种,⒈—等两个棉花新品种,示范成功了西班牙“卡依罗”西红柿,积极推广了配方施肥、微滴灌、保优节本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使我县良种覆盖率达到以上,先进适用技术覆盖率达到以上。二是信息服务桥梁。充分利用县农业信息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搞好农业信息服务,引导农民面向市场调整农业结构。在信息网上开设了农业概况、市场供求、农业动态、农业科技等个一级栏目,病虫预报、优良品种、经济分析、特色生产等个二级栏目,涉及农业、林业、农机、畜牧、水产、土地等内容。截止到目前,共录入信息条,网站点击率多次,在保定市网站评比活动中取得第名的好成绩;在全省个县级农业信息网站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农业部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上对定兴农业信息网也建立了超链接(河北省共有个县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站建有超链接)。三是产品销售桥梁。组织得力人员跑市场,抓订单,解决农产品销路问题,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①萝卜订单。南大位村和县飞机场供应辽宁兴城农副产品加工厂吨萝卜,可制成萝卜干吨,订单面积亩;②麻山药订单。贤寓村供应北京顺义区大孙各庄蔬菜产销服务站吨麻山药,订单面积亩;③结球生菜订单。郑村和内章村供应北京麦当劳公司结球生菜,涉及蔬菜大棚个。
(五)加强组织发动,推进生态建设
一是搞好春、秋冬季造林绿化。①广泛宣传发动。采取广播、标语、板报等形式,深入宣传造林绿化的重要意义,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开展造林绿化的积极性。②完善利益机制。对农田林网和道路绿化采取承包、拍卖等经营方式,明晰责、权、利关系,稳定林地承包经营权,加快造林绿化步伐。③强化监督和管护。严格把好整地、苗木、运输、栽植、浇水、抚育六大关口,确保造林质量,巩固造林成果。共计完成造林亩,植树万株,完成义务植树万株。其中农田林网万株,四旁植树万株。二是搞好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①通过积极组织到先进县、市参观考察、制发宣传展板、印发技术资料等形式,广泛宣传沼气建设的意义和好处,提高群众的建池积极性。②抽调精干力量进村入户,帮助建池户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并为建池户联系施工队,提供各种技术服务,保证工程质量。③为建池户配置建池所用灶具、配件、灯具等,实现沼气池建设的规范化。年内新增沼气户户。三是搞好秸秆综合利用和科学转化。围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还田和青贮技术,积极发展秸秆压块饲料生产,拓宽秸秆综合利用的途径。今年共完成秸秆综合利用面积万亩,占玉米收获面积的,其中秸秆还田万亩,秸秆压块万亩,秸秆青贮万亩,秸秆堆沤万亩,发展食用菌利用秸秆万亩。
(六)加大农业执法力度,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
从加强执法宣传,强化执法手段入手,深入开展农业执法活动。共取缔非法售种摊点个,抽检种子经营者的种子发芽率批次,查抄种子万公斤,没收种子公斤。取缔无证经营农药摊点个,查处违法案件起,净化了农资市场;审计个乡镇,个行政村,审计金额达余万元,查处违纪金额余万元,核定固定资产余万元,进一步规范了农村财务管理;取缔非法经营木材加工摊点处,查处非法调运木材起,有效遏制了破坏林木案件的发生;查处黑车台,无证驾驶人,办理牌证套,办理驾证个,使“黑车非驾”现象得到了明显改观。
(七)坚持增收减负两手抓,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与财政部门密切配合,按照“减轻、规范、稳定”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税费改革。共核减计税面积亩,降低农业税率三个百分点,减收农业税万元,人均减少元。同时,加大农民负担专项治理力度。重点对农业生产、农民建房、农村中小学、农民外出务工、结婚登记乱收费和报刊征订乱摊派进行了治理,有效防止了农民负担反弹。
(八)加强农林干部队伍建设,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一是加强学习。坚持集中学习与分散自学相结合,每周五下午进行集中学习,同时组织干部职工结合工作实际进行自学。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不仅学习政治理论,而且学习涉农政策法规、现代农业知识与技术等,充实干部职工的头脑,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和业务素质,增强做好新形势下农业工作的能力。二是转变作风。坚持服务“三农”的根本宗旨,想农民之所急,送农民之所需,解农民之所难,深入农户,深入农业生产一线,为农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方位的社会化服务,真正为农业生产保驾护航。三是强化管理。推行目标责任制,将全年目标任务细化、量化,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工作岗位和工作人员,并提出完成标准和时限要求,严格进行考核,兑现奖惩,形成有效的激励制约机制。
=
第三篇:市农林局二OO三工作总结
市农林局二OO三工作总结
2003年市农林局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牢记“两个务必”,力争“两个率先”,实践“三个代表”,按照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要求,依照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思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以适应性调整、战略性调整为结合点,大力推进农业市场化进程;以改善生态环境、规范生产操作为落脚点,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进程;以建设三级示范体系、推广水稻机插、发展设施农业为抓手,大力推进农业科学化进程;以培育农业企业、壮大龙头企业为切入点,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以内强素质建队伍、外抓执法树形象为重点,大力推进农业法制化进程。克服了自然灾害的侵袭,顶住了“非典”的考验,做到一手抓抗非典不放松,一手抓农业经济发展不动摇,使我市农业生产基本完成了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油菜生产小幅减产,收购市场行情看涨使农民减产反增收。全市油菜种植面积43.89万亩,比去年扩面0.3万亩,平均亩产105公斤,比去年减16.7公斤,总产达4.61万吨。今年油菜籽收购价高开高走,与去年相比,今年全市油菜每亩平均可增收20.72元,全市可增收351.7万元。今年全国国标三级米以上优质稻面积进一步扩大,以苏5356、86优8为主体的优质稻总面积达35.7万亩,比去年扩34.3万亩,秋粮收购竞争激烈,价格上涨,每50公斤收购价现已比去年同期高出近20元,农民喜上眉梢。茶果生产有喜有忧,收入水平稳中有增。忧的是今年春茶开采比去年推迟10天以上,再加“非典”影响使外地采茶工走散,导致早春茶减产,据调查统 计分析,全市生产春茶405吨,比去年减14.7%。喜的是茶叶销售形势较好,各大茶场早春茶基本保持零库存,每市斤价格普遍比去年提高20—30元,白茶成为今年茶叶生产中一大亮点,我市部分引种白茶已陆续开采,量少价扬,物以稀为贵,每市斤1200—1800元的价格接近样品茶价位,堪称天价,今年全市新发展白茶800亩,全市已达1300亩,已产白茶450公斤,产值108万元。今年全市生产茶叶1050吨,比去年增7.6%,实现产值5800万元,比去年增5.7%。果品生产增产增收,今年全市新发展优质水果3872亩,生产各类果品10010吨,比去年增17.1%,实现产值3000万元,比去年增24%。蚕桑生产优质增产,逐步走出低谷。表现为张产、品质双增:全市全年平均张产达35.4公斤,比去年平均张产增2.7公斤;春蚕茧解舒率平均达60%以上,比去年增10个百分点,干壳量平均9.2克左右,比去年增0.2克,天然彩色茧、平面茧在我市试养成功,为我市蚕桑业的稳定和发展探索出一条光明的外向化道路。全年发种7.3万张,实现产值3473万元。蔬菜生产丰富多彩,设施栽培稳产优质。设施农业的发展为蔬菜瓜果生产发展带来了全新的革命,反季节生产确保均衡上市,设施栽培做到了既保产量又保品质,地方土特产溧阳白芹在低温保鲜加工后俏销省内外各大城市,全市蔬菜生产总面积12万亩,其中大棚蔬菜1.3万亩,总产15万吨,上市各类蔬菜6万吨,产值9000余万元,菜农比去年普遍增收10%左右。水产生产特色明显,特种养殖继续担纲主力。今年全市河蟹、青虾的养殖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全市水产养殖总面积达20.5万亩,其中名特优新品种养殖面积达到11.5万亩,新增1.5万亩,产量8500吨,产值4.2亿元,占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60%,提高5个百分点,河蟹养殖面积达8.5万亩,青虾单养面积达1.4万亩,分别比去年扩面0.8万亩、0.3万亩。畜禽养殖此起彼伏,低迷之中曙光初现。种草养畜长盛不衰,种草养鹅再创新高,今年种植牧草12000亩,养鹅128万羽,獭兔生产终于走出多年困境,皮张价格上涨,国际行情看好。今年全市生猪饲养量14.9万头,出栏8.1万头,家禽饲养量476万只,出栏346万只,羊饲养量25.1万只,出栏14.4万只,兔饲养量5.6万只,出栏1万只。纵观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全局,全市农业、农村经济不断遵循市场导向、科技支撑、因地制宜、产业整体开发、产业优先、比较优势、可持续发展等原则,我市农业、农村形势正向健康持续方向发展,农业增长方式正发生根本转变,农业正向不断适应市场经济转变,农民正由过去单一的生产者向现在全面的生产经营者转变,我市农业正逐步实现以下六大转变:
(一)农业由传统粗放型向科技型、集约型转变。
新品种引进推广规范有序。市茶果良种场今年建立了300亩名特优新果树良种示范基地,从中国果树所、南农大园艺学院等院所及名果产区引进国外8个树种72个品种的名特优新果树良种,走先引种、试栽培、经筛选、再繁育、后推广的技术路线,为我市西北部和全市山区综合开发探路子、树样板。市作栽站引进推广水稻良种86优8面积1000亩,为水稻生产实现优质高产种下了试验田。市蚕技站联合省苏豪丝绸集团公司、省蚕种公司在我市成功饲养新蚕品种苏豪×钟晔1530张,为争取成为国家级新蚕品种示范基地打下了基础。市水产站和韩国客商合作,在埭头黄家塘渔场建成斑鳜养殖基地320亩,产品全部出口韩国。市水产良种场今年再度成 功繁育翘嘴红鮊,30万尾大规格鱼种即将成为农民增收的养殖新宠。
新农机、新农艺科学嫁接。今年全市已新增28台插秧机(其中2台高速插秧机),全市机插秧总面积达1.1万亩,水稻直播机30台,水稻机直播面积2.05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确保全市不留“空白镇”,经济条件好的镇不留“空白村”,水稻生产摆脱“脸朝黄土背朝天”,做到全过程机械化在我市已由千年梦想变为今日现实。群众自购收割机热情仍然高涨,今年又新增高性能收割机36台,预计今年全市机收水稻面积将达38万亩,比去年增12.4万亩,占应收面积的60.3%,比去年提高近21个百分点。继续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努力实现农业的高产、稳产、优质、高效率、高产值、高效益。今年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47480亩,其中钢架、竹架大棚面积达10516亩,据初步测算,全市设施农业产值达1.7亿元。
新科技进入千家万户,新观念深入人心。科技培训常抓不懈,农民素质教育义不容辞,局抓示范园区、科站抓示范基地、科技人员抓示范户的三级联动技术示范体系建设成为新时期农业部门在工作方法上与时俱进的重要举措。今年全局共落实示范园区12个、示范基地42个、示范户131户,取得了丰硕成果。我局作栽站主持的双低油菜品种推广项目荣获2003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推广面积达40万亩,增加产值4863万元。
(二)农业由过去封闭式投入向开放式投入转变。
民间、工商、外商资本投入现已全面进入农业产业领域,覆盖生产、经营、加工各环节,外部资本的介入已激活了传统农业产业,使我市农业正发生着质的飞跃。农业企业遍地开花。农业企业以企业形式从事农业生产,在经营机制上具备了现代农业的特征,已成长为我市农业领军角色和市场竞争主体。我局积极创造便利条件,主动提供配套服务,利用多种途径和方式吸引“三资”投入农业,推进农业企业化,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丰富的丘陵岗地资源,合理的土地租金和周到的全程服务引来了台湾千贺寝具有限公司等企业来溧投资经济林开发,香港正荣国际有限公司在上沛镇投资104万美元新栽银杏1280亩,韩国客商来埭头投资200万元从事斑鳜等出口水产品养殖,陶文锋投资186万元成立新世纪园艺有限公司,租赁承包新昌镇大山下村和陶家村山林地3150亩,建立以经济林果为主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基地。今年我市新增创办各类农业企业10余家,吸引“三资”投入农业达7000万元,同比增长80%以上,开发面积达21000亩。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开发。龙头企业整合各种生产要素,立足产业整体开发,形成名牌产品带动,标准化生产,龙头企业支撑,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的高效农业体系发展,增强我市农业产业经济的综合竞争力。常州市白路集团投资800万元,建设集水产品批发销售、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上黄水产品产销中心,该中心占地18000平方,市场将采用封闭式管理,建成后交易面积将达9500平方,可容纳交易摊位70个,预计可完成交易量2500吨,交易额达2亿元以上,将为我市及周边地区河蟹销售提供快捷通道和便利服务,为我市水产业发展提供可靠保障。年需12万立方原料木材的福华人造板有限公司人造板生产线的正式投产,带动了全市今年新造速生杨近18000亩,其中仅三维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小保即投资600余万元营造速生杨11378亩,一家企业拉动和引发了全市 70余家企业和个人近1200万元的投资,一条新兴的人造板产业链正腾空跃起。
(三)农业由追求量向追求质、品牌、效益转变。
农业发展正自觉或不自觉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市场发展趋势,逐步调整农业增长方式,由原来追求量的产品目标正向追求品质、品牌、效益的收入目标转移,这是市场经济发展在新阶段的必然要求。
抓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标准是实施无公害生产,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按照“有标贯标、无标制标、缺标补标”和“先急后缓”的原则,围绕我市主导产业、特色农业、优势产品,加快制定和完善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进一步完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溧阳白芹省级地方标准由省质监局颁布实施,板栗等6个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程常州市地方标准已通过专家审定,56个产品质量企业标准、26个农产品操作技术规程企业标准在市质监局备案。
抓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今年全市申报认定农畜水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36个,面积17.4万亩,畜禽32万只,我市成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试点县,并被列为全国创建第二批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县,为我市农产品认证创造了必要的前臵条件。全市今年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新增10只,通过认证的有机食品新增1只,进入有机食品转换期新增2只。
抓农产品质量检测。我市联合市技监局成立的农产品质检中心已正式挂牌运行,为我市城区内重要的农贸市场、超市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为我市群众食用放心农产品把牢质量安全关。
抓农产品品牌建设。农业企业视品牌为形象,为无形资产,各企业创品牌、争名牌的意识日趋强烈,都把品牌作为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争胜的一大法宝,参加各类评比创优成为自觉行动,十分踊跃。今年我市天悦特种稻米研究所生产的沧峪牌大米等七只产品经常州市名优农产品认定委员会综合评定,被评为第五届名优农产品。在第三届“天目湖杯”名特茶、茶叶包装评比中,我市有16只茶样、6只茶样分获特等、一等奖,每届由中国茶叶学会举办的“中茶杯”我市茶场都不惜财力参加评比,今年又有4只茶样参评第五届“中茶杯”。在先后开幕的2003江苏农业国际合作洽谈会、常州(上海)农业推介会暨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上,我市共有26家企业参加,既展示了我市农业发展取得的丰硕成果,成功塑造了企业形象,提高了知名度,又推销了企业产品,各大展台前人头攒动,争相抢购。
(四)农业由小农经济向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转变。
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生产利于扩大农业生产经营规模,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投资效益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利于资源和生产要素合理配臵、集中使用,加速土地等生产资料流转,才能真正使农村劳动力得到有效的转移。
规模基地发展势头良好。我市溧城镇赵村千亩无公害蔬菜设施栽培基地面积已达1580亩,早春采用设施栽培茄果类蔬菜,亩产值已达4000元。天目湖南钱村亳上设施农业基地大棚面积已达800亩,参与农户达260户,占原亳上村农户总数的70.8%,品种已由原来单一的草莓发展到现在的西瓜、甜瓜、蔬菜等,今年大棚草莓平均亩收益达7260元,天目湖设施农业已成为展示我市现代农业的一个“窗口”,天目湖亳上草莓已成为我市农业的一张“名片”。
专业大户悄然兴起。养鹅、养鸡、养猪专业大户正成为畜牧生产的主力军。兴竹蛋鸡养殖场投资60余万元,建起高标准机械化养鸡场,计划饲养蛋鸡3万羽。燕山鸡场场长罗阿金年出栏黄羽肉鸡近20万羽,饲养种鸡3000套,目前已在天目湖茶亭村征地30亩建立现代化养鸡场。群众自发引种苏太猪原种,先后建起龙潭苏太猪扩繁场、社渚塔山养殖场,全市今年引进苏太猪已达205头。据初步统计,目前全市各类畜禽养殖大户已达268户。种田大户已成为我市农业机械化的应用主体。全市今年共有21户100亩以上种田大户自购了插秧机,占100亩以上种田大户的57%。由农户江海清等4人合股成立的新兴农业机械化服务有限公司在新昌镇成立,该公司为农户提供从育秧到收割一条龙的专业农机服务,该公司运作模式尚属省内首家,公司与728户农户签订服务合同,服务面积2500亩,每亩收费170元,每亩可为农户节省农本40元,节工3.5个工日,为外出务工农民解除了后顾之忧,得到省、市有关部门领导的一致好评。
(五)农业由过去千篇一律向因地制宜、注重特色转变。
农业结构由单元结构向二元、三元结构转变,强化区域特色,突出区域特色,发挥品种特色,区域板块基本形成。南部山区的经济林果,西北山区的食草畜禽,东部平原地区的优质粮油、特种水产,城郊地区的园艺业已基本形成产业优势。长荡湖周边的河蟹养殖区、中部地区的鱼鳖混养区、西部地区的青虾主养区各领风骚、各有千秋。天目湖度假区至南山竹海度假区的旅游线路串起龙潭林场森林公园、平桥石坝沿途各观光景点,高速公路盘活瓦屋山森林公园、大溪水库周边生态观光点,形成两条情趣盎然的农业观光带。
(六)农民收入来源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
农业收入已迅速从主体地位走向从属地位,所占份额日渐缩小,本地务工、外出打工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已占据主导地位。今年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8.3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4.9%,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3562元,比去年同期增10%,上半年劳动力外出务工人数达5.32万人,同比增6.2%。
当前我市农林工作正面临着全新的发展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有利条件,同时也存在着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和暂难逾越的壁垒门槛,为此,我们必须审时度势,未雨绸缪,趋利避害,统筹兼顾。
常的十六大明确指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为当前和今后农业农村工作提出了总体思路。近期召开的党的十六大届三中全会,又将十六大提出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进一步发展为“五个统筹”,并从完善农村土地制度,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产品市场和对农业的支持保护体系,深化农村税费改革,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环境等四方面,为深化农村改革、完善农村经济体制提供了政策保障。今年相继召开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林业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和粮食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性指导意见,进一步显示新一届中央国家领导班子已将农业和农村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臵”来切实抓紧抓好。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经济正处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要深刻理解和认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内涵和标志,必须把握新阶段的六个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的市场供求关系发生变化,由卖方市场 转到买方市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对城镇经济发展,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依赖程度发生变化,城乡互动性、互补性越来越强,城乡二元结构亟待打破,农村需要城市的带动、辐射和反哺;我国农业生产与世界农业生产的关联度发生变化,我国农业农村经济纳入了全球经济发展体系,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农民收入增长来源的主体发生变化,农民收入增长来源日趋多元化,非农产业已成为增收主渠道;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动转移的动力发生重大变化;农民思想观念的更新拓宽了农民就业空间和渠道;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着力点发生重大变化,提高品质和增加效益、农民增收已成为工作重心。
当前我们面临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国际国内市场的双重挑战,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双重调整,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五大不相适应:即农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不相适应,农民的组织化程度低与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农产品质量不高与增强农产品竞争能力不相适应,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低与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农村劳动力过剩与城市化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围绕溧阳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力争“两个率先”,实践“三个代表”,四年再造一个新溧阳的宏伟蓝图,我市明确了到2007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000美元,到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收入达到1600美元的奋斗目标,既鼓舞人心,又催人奋进。为此,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和忧患意识,既要立足三农抓三农,又要跳出三农抓三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
二OO三年十二月六日 市农林局二OO四工作计划
2004年我市农林工作的指导思想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两个率先”的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以城乡统筹为突破口,推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促进我市农村三个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
一、实施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优化生产力布局
着眼于提高农业产业的综合效益和整体竞争力,全面推进农业生产要素的优化整合,充分彰显本地的资源和产业优势,立足于产业整体开发,站在产业化经营的高度和层面上,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建设,提升优势农产品产业经济的集聚能力,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中更好地发挥其拉动作用。
构筑发挥比较优势的农业区域结构。在市场需求的基础上,我市应坚持差别竞争、错位发展,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引导发展南部山区、西北部山区、东部平原地区三大区域特色板块经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突出山区、地方传统品种、品牌三大特色,发展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农产品。集聚品种资源、技术力量、项目资金,引导优势产业、特色产品向优势区域集中,培育区域、基地、企业、品牌四大优势,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构筑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农业内部结构。按照《溧阳市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2003—2007年)》逐年实施,稳步推进。要处理好主导产业与基础产业、特色产业与新兴产业的关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实行有进有退、扶优扶强的非均衡发展策略。要改 造提升优质粮油、常规水产、一般性蔬菜等基础产业,做大做强经济林果、食草畜禽、特种水产等优势主导产业,要做优做精时令果品、茶叶、蚕桑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特种花卉等新兴产业,增强我市农业整体竞争力。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采取更直接、更明确、更有力的综合性措施,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尤其是种植优质粮的积极性,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构筑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城乡社会结构。着力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减少农民,增加市民,扩大农产品的市场容量,各地要根据经济发展格局,以既有小城镇为基础,加强对小城镇的综合改造。在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中,把中心镇建设与专业市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带动农业专业化、集约化水平的提高和农产品加工流通业的发展,形成城乡产业分工协作的格局,加快农村经济发展。
构筑协调合理优化的农村产业结构。着力提高农村二、三产业水平,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依靠科技,大力调整产业、产品结构,重点发展以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重点搞好劳务有序转移输出,提高生态休闲农业、旅游农业吸纳劳动力能力。
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一要加快优化农产品生产环境。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支撑,农业生态环境和农产品生产环境的恶化,必然导致农产品的质量下降。一是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认真贯彻执行《江苏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防止农作物灌溉水源、动 物饮用水源及大气环境污染。依托长江中下游防护体系、退耕还林等林业项目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步伐,提高环境质量,严格征占用林地审核审批制度,强化林地保护和森林植被恢复。二是严格农业投入品管理。引导农民使用高效低毒残留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推广配方施肥和先进的动植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施用有机、复混专用肥,防止农业自身污染。三是全面加强动物疫病防治。要按照“分类管理、法定报告、早期预警、快速反应、风险评估、区域管理”的要求,完善动物防疫工作责任制,尽快建立重大动物疫病紧急反应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和扑灭机制。进一步加强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畜禽产品食用安全。
二要加快建设农业质量标准体系。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坚持“规范管理、扶优扶强、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立足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加快建立以质监部门为主体的质量监督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行业管理体系。横向突出专业优势,纵向衔接相互配套,加快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管理、行业管理分工明确,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农产品质量标准新体系。要围绕名特优新产品、大宗农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采标、贯标以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积极指导和帮助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基地制订农产品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在全市范围内基本建立起完善的农业标准体系。
三要加快建设农产品检测体系。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合理分工、构建网络”的要求,建立健全市级农产品质量检测机构,按照农产品质量管理的要求,进一步扩大检测空间,提高农药残留、兽药残留和有毒有害物质的监测能力和技术水平,加快建立涉及龙头企业、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四个不同层面,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布局合理、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与管理的网络体系。逐步将检测关口前移,实行基地检测与市场检测相结合,实行产业化开发、企业化运作,推进农产品全过程质量控制。
四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和产品建设。围绕比较优势和区域特色农产品,进一步规划建设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区域,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办法,以我市被列为全省首批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整体推进县为契机,充分利用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这一优势,加快建立优质稻米、瓜果蔬菜、双低油菜、经济林果、食草畜禽、特种水果等一批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积极创造条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继续推进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申报工作,为我市农产品拓宽市场生存空间奠定基础。
三、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提升农业产业层次
新阶段科教兴农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牢牢盯住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主攻方向,构建与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求相适应的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体系,完善和强化精干高效的农业科研、技术推广和农民培训的运行机制,满足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科技教育需求。
利用科技项目载体,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当今世界,科技创新成为经济增长的不竭动力,人才作为知识的拥有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正在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核心要素。农业发展已使人才资源成为 最为重要的战略资源,成为第一资源。人才资源具有其他资源和生产要素所不具有的可无限开发性。人才资源的开发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扩大人才资本积累,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要通过改进人才管理,挖掘人才潜力,激发人才活力,发挥人才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乘法效应,充分体现人才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着眼于解决当前和今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共性技术问题,积极争取立申报项,组织科技人才进行攻关,提高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围绕优势主导产业发展,跟踪最新农业科技,开展前瞻性研究,进行必要的科技储备。要开放性地配臵科技资源,构建“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制,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科技资源,建立科技人才的“柔性”引进利用机制,积极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经验,把引进和创新有机结合起来,加快农业科技跨越式发展。
利用机械设施载体,提升传统农业。农业机械是一种现代科技的物化产品,其成果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实践上的可行性,经济上的合理性,在转化应用进程中需要与机械制造、农艺等其他科技成果合理组合配臵,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加快农业机械化进程,增强农业的物质基础,推行省工节本新农艺,使农机和农艺有机结合,因地制宜建立与农艺相适应的的农业机械系统,建立与机械化作业相适应的农艺技术系统。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探索农业工厂化生产,实现良种与良法相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精耕细作相结合。
利用示范培训载体,提高技术覆盖率。农业适用技术工作重点 在于推广当前农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常规技术问题,以追求单位土地面积上常规产品产出的最大化,培植和发展区域特色农产品,目的在于提高科技的覆盖面、辐射带动面,使科技能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要进一步加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力度。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要围绕发展优势主导产业,要坚持集聚集约的理念、先行先导的理念、工业化的理念,以科技创新为手段,项目建设为载体,农业科技企业为依托,使农业科技示范园区能为农民走向市场起导向作用,为农业结构调整起带动作用,为新技术推广起示范作用,为新品种引进起辐射作用,为农业招商引资起载体作用。要强化新阶段的农民素质教育培训工作。农民是农业的实际经营者,也是农业技术应用的主体,农民教育是农业技术扩散的基础。以现代农业教育工程为载体,以绿色证书培训为抓手,以先进适用、高新技术培训讲座为依托,强化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用现代传授技术手段服务农民,用先进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农民,引导农民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全面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推进农民知识化进程,开发农村人才资源,培育塑造知识型农民,培养造就有觉悟、懂科技、会管理、善经营的新型农民大军,全面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
四、实施产业化带动战略,推动农业产业整体开发。
农业生产主体的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最关键的是农业经营企业化,企业化寓于产业化之中,贯穿于农业产业化的全过程。企业化有利于促进农业从传统的小农经营方式向高度商品化的农业企业经营方式转变,有利于促进农民从传统的生产者向具有市场意识、风险意识、投资意识、科技意识的农业企业家方向转变,有利于解 决当前农业存在的生产分散化和非组织化问题。要创新思维,增强服务观念,实行低门槛进入、低成本发展,为企业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进一步做大农业企业。要两手齐抓,努力造就企业家队伍,鼓励农业科技人才领办农业企业,做强农业企业。要注重塑造企业整体形象,树立品牌意识,强化企业内部科学管理,做活农业企业。
农业市场主体的创新。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 是市场化、国际化条件下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培育农业市场主体,增强市场主体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一个迫切任务,也是我市农业在国际化进程中抓住机遇,求得新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要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把进一步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作为新阶段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一个核心,用企业竞争代替农业经营体制创新的一个核心,大力创新农业市场主体,使之尽快成为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力量。
农业服务主体的创新。农业服务主体的创新,一是要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积极引导有能力的专业大户牵头组织专业合作社,鼓励龙头企业、农技单位、供销社、运销大户、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种养农户兴办专业合作社。二是要逐步健全专业合作社的服务功能,逐步实行质量标准、产品品牌、生产技术、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产品价格等多方面的统一服务,并随着实力的壮大,兴办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在合作社内部实现农产品的多次增值,使专业合作社及社员获得更多的赢利。三是要逐步规范专业合作社的运行机制,引导专业合作社通过外联企业、市场,内联农户、基地,形成稳定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供货渠道。四是要积极探索专业合作社的分配机制,通过“最低保护价”、“最高限价”、“随行就市”等形式,实行“产销订单”的初次分配,体现“保本微利”的原则;通过“股份分红”、“按社员提供产品数量或价值分配”等形式,将一部分利润再分配给社员,体现“利益共享”原则。
农业管理主体的创新。一是要坚持协会领域的专业性,把发展行业协会与做大做强贸工农一体化的优势产业紧密结合起来。二是要坚持协会会员的广泛性,把发展行业协会与培育专业合作社、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紧密结合起来。三是要坚持协会职能的全面性,把发展行业协会与培育新型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紧密结合起来。
五、实施开拓创新的战略,促进生产力发展
创新农技推广机制。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技术更替不断加速,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手段也在不断更新。对此,新阶段农业科技推广普及工作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务求实效,做到内容要更新,形式要多样,手段要先进。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是推进科教兴农的重要措施。现行农技推广体系是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特别是入世后臵身于整个国际市场大环境,与国外市场经济发育较完善的国家和地区相比,存在着推广理念、职能定位、管理体制、推广方法、保障措施、法规法则等六大方面不适应。农技推广体系是农技推广的主体,是农民和基层干部了解农业新技术的主渠道,是市镇两级农业工作的基础,是政府支持、保护农业的重要载体。面对新世纪新阶段的新形势,农技推广工作任重而道远,必须进一步创新农技推广体制与机制,必须进一步加强、改革、发展和健全农技推广体系,才能为科教兴农提供组织保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技术支撑。要发展多元化农技推广体系。建立国家兴办与国家扶持相结合,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相结合的新型农技网络,要进一步明确政府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和任务,确保公益性职能履行,逐步退出经营性服务领域,按照全方位、高密度、广覆盖的要求,从新的更高层次上形成“市镇公益性农技推广单位+涉农企业+农业合作经济组织+各有关专业学会、协会”的强大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从而形成政府与市场互动发展、互为补充的农技推广新格局。要创新农技推广机制。改革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全员聘用制、资格准入制,建立推广成效评价和激励机制,细化考核内容,量化考核指标,鼓励农技推广人员到一线去为农服务。
创新依法行政理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法律手段是农业保护的重要手段,它能确保农业保护连续、稳定的实施。农业部门必须坚持依法行政,着力营造规范公正的法制环境。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的解释工作,加大执法力度,提高行政执法的能力和水平,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要将依法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将热情服务寓于执法管理的全过程,积极推行“先教育、后处理”的教育管理机制,增强执法透明度,规范权力行使行为。要按照权力与责任挂钩、权力与利益脱钩的要求,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执法体制,要自觉规范执法行为,实行执法责任制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二OO三年十二月六日
第四篇:市农林局党委学习计划
市农林局党委2006年学习计划
2006年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开启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市十次党代会二次会议精神,推动仪征在“十一五”时期实现更快更好发展的开局之年。根据市委工作的总体部署,结合农林工作实际,现提出农林局党委学习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
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市十次党代会二次会议精神,以思想解放为先导,进一步拓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发展路径,坚持“富民优先、科教优先、环保优先、节约优先”的发展理念,为推动仪征农业更快更好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二、专题安排
共分7个专题:
1、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促进仪征“十一五”发展良好开局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是我们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制定的今后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深刻理解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指导方针和重大战略部署,通过学习,提高对仪征“十一五”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的认识,确保农林“十一五”发展起好步、开好局。
2、学昆山、学华西,以思想的大解放推进仪征的跨越发展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领会昆山、华西率先实现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基本达到全面小康社会水平的成功经验和“[新苏南模式”的准确要义;深刻认识市委把推动全市上下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路作为新一年重要任务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创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环境、创新发展机制,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工作作风的大转变,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我市农林工作的大突破。
3、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按照科学发展观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和“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确立城乡统筹的发展思想,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正确处理好发展农村生产力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系,处理好推动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进步的关系,处理好加大外部支持和挖掘农村内部潜力的关系,处理好调动干部积极性和调动群众积极性的关系,处理好抓紧当前工作和着眼长远发展的关系;要联系仪征“三农”工作实际,坚持以农民为主体,着力做好“一个调整”、“两个改善”、“三个提高”。“一个调整”,就是围绕农民增收,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两个改善”,就是改善农村的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三个提高”,就是提高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提高农村社会事业水平,提高农民的文明素质。
4、加强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决策,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是一项极其繁重而艰巨的任务。紧密联系仪征科教兴市的战略部署,高扬新时期仪征“三创”精神,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推动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激发创新精神,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自主创新的体制机制.5、加大资源环境保护力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强化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保护生态,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深刻认识建设绿色仪征是我市着眼于未来长远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要以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为目标,坚持人居环境、投资环境、生态环境一起营造,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一起创造,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滨江工业城市。
6、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深刻理解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必须要健全“一个格局”,即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加强“两个基础建设”,即加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完善“三个机制”,即完善社会纠纷调处和社会利益协调、社会预警和应急救援、社会动员机制;把握“四个着力点”,即把握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等四个着力点,努力构建和谐仪征,使和谐发展更多地惠及百姓。
7、认真学习贯彻党章,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政治动力
学习要求:通过本专题的学习,深刻认识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的根本依据,是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紧密联系改革发展稳定工作的实际,联系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正确分析目前在贯彻党章方面存
在的成绩与不足,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道德修养、发展党内民主、严明政治纪律、强化制约监督、加强制度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思想保障,为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提供强大政治动力。
三、方式方法
坚持“统一安排,自学为主,集中活动,注重实效”的方法,着重抓好个人自学、集中学习两个环节。个人自学以学原文为主,认真学习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和重大决策部署,认真研读“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制定的教材,适当选读一些当代经济、政治、文化、法律、历史、管理、农业科技等书籍。集中学习以专题讲座和研讨交流为主,全年不少于12次。党委成员要做好平时自学及集中学习的记录,并围绕“解放思想与仪征‘十一五’跨越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这一专题,撰写1-2篇理论文章或调研报告.四、参考文献及书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0月11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
2、《中国共产党党章》(十六大通过);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
3、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有关文件;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
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2006年1月26日),见2006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二00六—二0二0年),见2006年2月10日《人民日报》;
6、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6年1月6日),见扬州市委宣传部、扬州市委讲师团编印的《市委中心组学习参考》第三期;《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2006年1月9日),见2006年1月10日《人民日报》;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主要精神,见《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7、《中共江苏省委关于制定江苏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2005年11月13日省委十届九次全会通过);
8、《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学习昆山经验,推进两个率先”活动的通知》(苏发[2005]27号);
9、江苏省“百千万”党政领导干部培训工程教材:《新型工业化读本》、《构建和谐社会读本》、《全面小康和基本现代化读本》;
10、《中共仪征市委关于制定仪征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11、《中共仪征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章的意见》(仪委发[2006]第10号);
12、《中共扬州市委、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见》(2006年2月28日),见2006年3月8日《扬州日报》。
第五篇:市农林局2007年十项计划任务
文章标题:市农林局2007年十项计划任务
一是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走高效产业规模化和农业功能多元化的路子,带动千家万户增收。二是大力发展高效农业。增加高效农业面积15万亩,[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
站在手,写作无忧!]重点在农业园区和产业基地,建设各类设施。三是创建国家旅游名城。着重推出“三农”,即:农庄、农园和农家乐村。全年接待游客32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2亿元。四是狠抓绿色___攻坚。坚持“东部城市绿色中心”的定位,完成造林9万亩。五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着力在长效机制上下功夫,提高社会公认度。六是加快品牌创建进程。新创建国家级名牌农产品1个,新认证省级名牌5个、市级名牌10个。七是探索构建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三新”推广体系。八是不断强化公共服务。启动农技推广、信息化和执法三个体系建设。办好农民老板网,使之成为___农村信息服务的品牌网络和全国有影响的网站。九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清洁能源,新建生态家园富民行动示范村5个、沼气专业村10个,新建规模畜禽养殖场沼气处理工程8个。推进“绿色新村”建设,重点对200个村进行村庄绿化。十是积极支持农民创业。对五千个大户在农业专项、贷款贴息、良种推广补贴等方面予以扶持。确保全年一产增加值增幅达到4以上,农民收入中来自一产的收入人均比上年增加150元以上。
《市农林局2007年十项计划任务》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农林局2007年十项计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