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驼铃队家乡简介
家乡简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简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地处中国西北边陲,总面积166.49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8个国家接壤;陆地边境线长达5600多公里,占全国陆地边境的四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陆地边境线最长、毗邻国家最多的省区。
新疆远离海洋,四周高山环抱,境内冰峰耸立,沙漠浩瀚,草原辽阔,绿洲点布,地形地貌可以概括为“三山夹两盆”:北面是阿尔泰山,南面是昆仑山,天山横亘中部,把新疆分为南北两部分,习惯上称天山以南为南疆,天山以北为北疆,哈密、吐鲁番一带称东疆。南疆的塔里木盆地面积5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盆地。位于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塔克拉玛干沙漠,面积约33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世界第二大流动沙漠。贯穿塔里木盆地的塔里木河长约2100公里,是中国最长的内陆河。北疆的准噶尔盆地面积约3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盆地。准噶尔盆地中部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面积约4.8万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大沙漠。新疆湖泊众多,水域面积5505平方公里,其中博斯腾湖水域面积980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新疆东部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低于海平面154米,是中国陆地最低点。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维吾尔、汉、哈萨克、回、柯尔克孜、蒙古、塔吉克、锡伯、满、乌孜别克、俄罗斯、塔塔尔等13个。民族风情多姿多彩,众多民族团结和睦,共建家园,创造了多姿多彩、富有神奇魅力的民族文化。他们的民族风俗、宗教文化、建筑风貌、节日庆典、服饰装束、工艺土产、风味佳肴、娱乐习俗等构成了浓郁多姿的民族风情,独特的赛马、叼羊、姑娘追、达瓦孜表演、阿肯弹唱等民族文体活动以及边疆民族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对异国他乡的游客深具魅力。
新疆旅游资源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奇特,气候生态多样,冰峰与火洲共存,瀚海与绿洲为邻,保持了粗犷自然的风貌。著名的自然风景有天池、喀纳斯湖、博斯腾湖、赛里木湖、巴音布鲁克草原等。新疆历史遗存众多,交河故城、高昌故城、楼兰遗址、克孜尔千佛洞等蜚声中外。不仅如此,昔日繁华的丝绸之路又给新疆带来了多姿多彩的东西方文化,在新疆各地留下了饱含文化意味的新疆,占我国总面积六分之一的这片七彩的土地,是国内外游客渴望一游的秘境,这不仅因为她以歌舞之乡、瓜果之乡、宝石之乡、地毯之乡的没誉明扬全国;也不仅因为她地处亚欧腹心,古代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方文化的荟萃维吾尔、哈萨克、柯尔克孜、乌孜别克、锡伯、蒙古等众多民族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奇风异俗;以荒漠绿洲、戈壁草原、雪峰湖泊、冰川河流等绮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等构成得天独厚、神奇无比的旅游文化资源优势。所有这些,对人们产生了莫大的美丽。新疆是神奇、馨香、繁茂、灵秀、甜蜜、迷人的土地,是观光揽胜、文化考察的另人神往的理想去处,怎能不使来过的人毕生难忘,希望再来,怎能不使没有来过的人不产生到此一游的愿望!
新疆驼铃队
第二篇:新疆精河简介(定稿)
新疆·精河县基本情况简介
精河县位于新疆西北部,天山支脉婆罗科努山北麓,准噶尔盆地西南边缘,隶属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是古“丝绸之路”北道重镇。它以“精河河”得名,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主要由汉、维、蒙、哈、回等26个民族组成,现有人口14万人(含兵团),总面积11280平方公里。现辖两镇、三乡、两场和一个区公所,境内驻有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五师所属的82、83、91三个团场。精河县经济以农为主,农牧结合,工业门类齐全,地处北疆交通要冲,312国道和第二亚欧大陆桥穿境而过,且处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阿拉山口口岸和霍尔果斯口岸的交汇处,距阿拉山口
95公里,距霍尔果斯口岸280公里。已贯通的奎赛高等级公路、精-伊-霍铁路、乌西—精河铁路复线以及将开工建设阿拉山口至精河县宽轨延伸,使精河县成为“东联西出、西引东进”战略的黄金枢纽。
至2010年末,全县地方生产总值达到29.9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达1.000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达10.2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756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达1.4万元。
一、自然资源概况
水土光热资源丰富。具有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显著特点,光照充足,干燥少雨,年均无霜期175天,日照3200小时,年均≥10℃有效积温4200℃;水资源较为丰富,水质良好,河流年均径流量8.14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8.5万千瓦/小时;有四季草场1076万亩,耕地100万亩,适宜各种农作物种植。矿产资源种类齐全。已发现的矿种多达32种,储量较大并开发利用的有盐、硭硝、石英砂、石灰石、钼等。旅游资源独特。境内有全疆最大的咸水湖——艾比湖,有两个国家级保护区——甘家湖白梭梭自然保护区和艾比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以及安阜城遗址、乌孙土墩墓、兆惠将军驻营故址、查干莫墩石人等一大批古“丝绸之路”上的文化遗韵,是休闲旅游、观光揽胜的理想之地。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㈠ 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五大产业基地初具规模。精河县结合实际提出了“巩固棉花基地、扩展枸杞基地、壮大畜牧基地、发展瓜果蔬菜基地、培育种业基地”,全面提升农业综合效益的发展战略,突出了优化品质、提高单产、提高效益等措施的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
——棉花基地得到进一步巩固。精河县是“全国优质棉基地县”和“自治区出口棉基地县”,连续多年全县棉花种植面积60万亩以上,占全县总播面积的75%。从2005年开始,精河县提出“稳定面积、改良品种、科学种植、主攻单产、增加总产”的发展思路,坚持以“干部领种科技示范田”和“农机标准化作业”为突破口,通过一系列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大力推行棉花先进适用生产技术,全县棉花高效节水灌溉覆盖率达到70%,皮棉亩均单产达142.6公斤,棉花生产水平进入全疆先进行列。
——枸杞基地逐步扩展。精河枸杞是新疆红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有“红玛瑙”之称,赢得了“精河枸杞甲天下”的美誉,更是精河县独具特色的优势支柱产业。1998年被国家农业部命名为“中国枸杞之乡”,2001年“精河枸杞”被认定为“新疆农业名牌产品”;“寿国牌”枸杞被中国经济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优经济林产品;“精河枸杞”被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原产地证明商标”。2005年,“精河枸杞”荣获“新疆著名商标”称号。2005年自治区关于加快发展林果业的意见出台以后,精河县对做大做强枸杞产业进行了重新定位,出台了《关于加快精河枸杞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枸杞产业发展的目标、思路和保障措施。目前,全县枸杞种植面积已达12万亩,年产枸杞1.3万吨,产值达4.2亿元。枸杞病虫害统防统治、无公害、绿色有机种植技术大面积推广,枸杞品质得到有效保障。投入千万元完成托里乡枸杞市场改扩建,成立枸杞市场管理办公室,枸杞初加工、流通等环节的监管进一步加强。以鸿锦枸杞为龙头的枸杞深加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年加工转化干果1000吨以上,研发出枸杞酒、枸杞多糖、枸杞籽油、枸杞浓缩汁、枸杞饮料、枸杞叶茶等十余种产品,市场销售良好。
——畜牧基地不断壮大。始终坚持草原畜牧业与农区畜牧业
并举的方针,不断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措施,促进畜牧业整体健康、快速发展。至2010年末,全县牲畜存栏36.7万头(只),商品率达到57.1%。畜禽繁育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牲畜良种率逐年提高。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成效显著,增收作用明显。动物防疫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畜产品安全监管有效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实现天然草场围栏330万亩。牧民定居工作扎实推进,实现定居500户。
——瓜果蔬菜基地进一步发展。目前,全县共建有蔬菜大棚近1100座,年产蔬菜4万吨,市场占有率仅为35%。精河县按照“积极稳妥、连片开发、规模经营、注重实效”的原则,通过资金扶持、政策支持、项目带动等措施,积极发展温室大棚,初步形成了以茫丁乡、大河沿子镇为中心的绿色产业带。
——种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为进一步提高棉花品质,增加农民收入,精河县将种业列为全县“五大”产业之一,作为农业农村工作重要内容和目标任务,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精河县棉种产业的实施意见》;2007年由精棉公司出资设立了精丰种业公司,负责全县棉花良种的科研、生产、加工、销售。已建成2000亩棉花原种繁育生产基地和4万余亩良种繁育基地,年均加工良种6000吨,使本县自产良种占全县棉种市场的70%以上,主栽品种统一率达到80%以上,部分产品打入县外市场。
㈡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立足地缘、资源优势,围绕棉纺、枸杞、粮油、畜牧、矿业等支柱产业,加快优势资源转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加快工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编制完成湖北·精河工业园区产业规划,先后招引昆仑水泥、晶羿矿业、贝磊达矿业、金天海棉浆粕、天山硫化碱、中鑫化工、旭和铸造、力达纺织等一批投资过亿、过千万的企业落户精河,全县初步形成了以精棉棉业、精丰种业、力达纺织主的棉花生产体系;以精河盐化、中鑫科技为主的艾比湖盐化工体系;以天源高新、瑞康矿业为主的矿产品加工体系;以鸿锦枸杞、鑫源油脂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体系。目前,全县共有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个、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77个,实现了重点产业有龙头企业拉动,各类农村经济合作组织日趋活跃,农牧民生产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至2010年末,全县工业增加值达3.2亿元,年均增长40.3%以上。
㈡ 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坚持把旅游、商贸流通作为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加就业的重点加快发展,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旅游产业生机无限,投入2亿元,完成了敖包、巴音阿门、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景观工程和生态园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敖包、巴音阿门、黑山头国防教育基地获得国家AA级景区认证,生态园顺利通过国家AAA级景区验收,逐步形成了以黑山头军事要塞为主的军事题材游览线,以敖包、巴音阿门为主的民俗风情自然风光游览线和以艾比湖、甘家湖为主的生态探险考察游览线。
㈢ 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市建设投资累计达13亿元,完成了城区主干道改扩建、生态园、影剧院、体育馆、精河河道景观治理工程一期、县人力资源市场、沿街建筑亮化工程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实施垃圾处理场一期工程、精河河道景观治理二期、县科技文化中心、火车南站商贸物流园等工程,开通县城公交客运,城市基础设施和功能得到进一步完善。“精河”河道为轴线,按照“依河造景、沿河扩城,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思路,稳步推进城市向西发展战略,成功创建成为自治区最佳卫生县城,城市品味明显提升。
㈣ 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累累。以“广场文化艺术节”为龙头的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创办县委机关内部周刊《今日精河》,出版发行了《意蕴精河》、《画意精河》、《精河灵韵》等外宣品;成功承办国际男篮邀请赛、新疆环赛里木湖公路自行车赛等重大赛事。连续八年获得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文化建设先进县”和“百日广场文化活动竞赛先进县”称号;荣获“自治区双拥模范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称号,顺利通过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复验。
㈤ 民生条件日益改善。粮食直补、农机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业保险补贴、小额信贷、棉花良种推广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全部落实到位。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两个确保”继续巩固。大力实施城乡抗震安居工程,累计新建房屋1.05万座,加固改造房屋7917座。生态富民工程有效实施,建成沼气池4605座。廉租住房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工作启动实施,社会困难群体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第三篇:新疆养老院简介
简介
新疆养老院
目录
一、新疆养老院简介
二、新疆养老院生活区
三、新疆养老院护理区
四、新疆养老院特色
五、新疆养老院文化
六、新疆养老院未来规划
七、结语
一、新疆养老院简介:
新疆养老院,新疆大漠养老院是一家集养老托老、老年护理、医疗康复、老年养生、老人用品为一体,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医护型”综合养老护理机构,是“养老、敬老示范单位”,是西北最大的复合型生态养老机构。
新疆大漠养老院一期建筑使用面积7000平米,二期使用面积10000平米。公寓包括生活区和护理区两个部分。
二、新疆养老院生活区
新疆大漠养老院的建设以三星级公寓建设为标准。一期特护区 分为四层,设标准间、三人间及四人间。房间配有数字电视、空调、负离子空气净化器、加湿器、独立卫生间、应急呼叫装置等。房间采光充足,色彩搭配淡雅温 馨。养老院设有老年事业部、老年康复中心及室内外活动场所,配有医疗、康复、健身、多功能活动室等。
三、新疆养老院护理区
新疆大漠养老院护理区采用国际家庭医生健康服务标准,以会员为主要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包括:预防保健、诊疗护理和康体养生三部分。定期为每位老人提供全面的健康护理服务。全天候为每位老人的健康需求提供专业护理。
四、新疆养老院特色
养老院特色:医养结合
新疆大漠养老院毗邻新疆大漠老年病医院,解决了老人养老看病难、养老不能看病的难题,让入住大漠养老院的老人享有:养老带专业医护,生活看病两不误。医院拥有一支专业、高素质的医疗、护理、康复团队,采用“多对一”的模式为患者提供“全程无陪护”的住院服务,全天候为每位老人提供专业的护理服务。
五、新疆养老院文化
新疆大漠养老院的老年文化生活分为两部分,一是组织老人参加活动或者为老人表演娱乐节目,如红酒养生讲座、大漠首届火锅节、大漠家庭冬日暖阳徒步节、大漠孝养文化公益月活动等,活动全程由公寓车队接送,并有专业医护人员陪同。二是成立大漠老年事业部,以老人为主体,组织各类爱老、敬老活动,开办花卉班、舞蹈班、声乐班、书法绘画班等,调动老年人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大漠老年事业部让老人乐在其中,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晚年生活。
六、新疆养老院未来规划
新疆大漠未来十年内将联合社会各界力量启动一项更加宏伟的社会福利项目,那就是--大漠复合型生态老年社区的规划。项目依据科学的规划和完美养老服务功 能的需要,采用园林式、无障碍化国际老年社区住宅标准规划设计,打造新疆中高端一站式退休养老社区。社区拟建成老年病治疗区、健康护理区、休闲娱乐区和购 物商业区五大服务功能。
七、结语
新疆大漠养老院以精细化的管理、人性化的服务,构建以人为本的管理和服务理念,不断优化服务流程,加强医疗服务和对服务人员的道德及老年养生知识的培训,为老人创造最优质的老年生活。
第四篇:新疆农业大学简介
新疆农业大学是自治区重点建设的一所农业高等院校,前身为新疆八一农学院,是经毛主席和中央军委同意,由王震将军于1952年创建的本科高校。1995年4月21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新疆农业大学。2006年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
经过61年的勤奋耕耘,学校现已发展成为拥有农、理、工、经、管、文、法等七大学科门类的一所多科性农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工作站、18个博士学位授权点、73个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其中,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领域12个、工程硕士专业学位领域6个)、60个本科专业。目前学校有17个学院,有各类在册学生20000余人,有教职工15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903人,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教师383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581人。
学校建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学科,1个国家部委重点学科,1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农业部农业科学观测实验站,7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7个自治区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自“十一五”以来,学校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562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5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2项,到位经费近2.36亿元。主持或参与完成的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60项,其中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自治区科技进步一等奖6项,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通过审定的品种12个,获得专利81项。
面向未来,学校将立足新疆,面向“三农”,服务社会,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农业科学优势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为自治区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做出新的贡献。
第五篇:新疆工程学院简介
新疆工程学院位于乌鲁木齐市苏州路西延创业大道(主校区)和南昌路(分校区),成立于1958年,建校之初为新疆煤矿学校,1960年升格为新疆煤矿学院,1962年调整为乌鲁木齐煤矿学校,1985年升格为新疆煤炭专科学校,1994年更名为新疆工业高等专科学校,2012年4月升格为新疆工程学院。
五十三年来,学校几迁校址,数易其名,几经波折。纵然道路曲折、历经风雨,但弦歌未断、薪火不熄。凝炼成独有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求真务实、负重致远”的“矿山魂”精神,形成了良好的办学传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始终立足新疆,服务工业,坚持把学科专业建设作为打造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准确把握新疆经济社会发展脉搏,不断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建设了一批有较强优势的工科专业,已为社会输送了36000余名毕业生,其中90%的毕业生留在新疆,大多数已成为行业中的骨干力量和中流砥柱,为地方优势特色和支柱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学校占地面积1781亩,设有采矿工程系等11个教学系部,开设煤矿开采技术等40多个专业,其中煤矿开采技术、矿山机电2个专业已列入自治区重点产业紧缺人才专业建设计划。学校有1个国家级精品建设专业,3个自治区特色专业,2个自治区级教学团队。学校建有19个实验中心,下设82个校内实验室,拥有1个工程训练中心(教学实习工厂),建有76个校外实习基地。
学校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教学水平高、科研能力强的师资队伍。专任教师396人,其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191人;具有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127人。
学校近年来承担自治区等各级别纵向科研课题42项,横向科研课题22项,出版著作教材53本,发表论文491篇。被EI、SI、ISTP三大检索收录的43篇。26人获得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人获得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1人获得乌鲁木齐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3月,我校与自治区16家科研院所签约共建教学、科研、实训合作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7000多名。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中获得3个奖项、在全国“发明杯”创新大赛中获金银铜奖20余项、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二等奖9队次、全国机器人大赛武术擂台赛中获得一二三等奖15项、获得国家专利30余项、全国电子设计大赛二等奖1 项。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2008年,2009年,学校被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2008年,学校荣获“自治区文明单位”;2010年,学校被评为“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单位 ”;2011年,学校获得自治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自治区煤炭、煤电、煤化工的大发展,为学校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学校将坚持育人为本,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做大做强,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