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5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7:16: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

第一篇: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

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

推荐语

一位学生心中的“三好”老师,同行口口相传的“三心牌”老师,校长眼中无所不能的“魔法师”,其魅力自然不可小觑。他仿佛是课文中的那只“灵猴”,不论是传统课堂还是“学习共同体”,他都玩得转、玩得好,不仅玩出了魅力,而且玩出了思想和成长。

“玩”出语文思想 吴志诚

现任教于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福建省林莘名师工作室成员。近年来,致力于语文实践的探究,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形成了自己自然质朴又不拘一格的教学风格。先后赴广东、广西、河南、浙江等地执教公开课、讲座,参加了“第三届全国青年教师风采展示”等教研活动,引起较大反响。

在一次公开课上,吴志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让学生余胜军分享他的课堂小练笔,这个原本在小组交流中有畏难情绪的学生,给了他以及台下观摩教师一个大大的惊喜:

仙石之中蹦石猴,石猴灵通称猴王。

如今要拜菩提师,只求菩提收为徒。

话音刚落,会场里响起阵阵掌声。“以前,这样的掌声是给我的。”课后吴志诚说,“当看到学生把一篇小散文、一首打油诗呈现给大家的时候,我的幸福感爆棚,因为我看到了学生的另一面”。

同样的一节《猴王问世》,吴志诚本可以大讲特讲、口吐莲花,是什么让一位传统意义上的名师甘愿做幕后英雄,给学生让位。

“课堂上要看见学生,当课堂被教师占领的时候,往往会限制学生天性的释放,更何况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没有哪个方法、模式是可以一劳永逸的。”带着这样的思考,吴志诚不断改变、探索与实践。他将语文“玩”出了思想,也“玩”出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读与思,故我在 学生时代的吴志诚就喜欢摄影、演讲、主持、表演,这些“高曝光的喜好”让他毕业后走向讲台就大放异彩。在第三届全国小学语文教师素养大赛上,吴志诚穿一身灰色的“大灰狼”服装,屁股上插着金黄色的鸡毛掸子,张牙舞爪地蹲伏爬行着„„一个课本剧表演,他“玩”出了高潮,在比赛的网络直播中网友直呼“过瘾”。

虽然先后在农村学校和新建薄弱校待过17年,但这并没有妨碍吴志诚“成名”,曾先后获得福建省阅读教学观摩赛一等奖、福建省首届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全国第三届“七彩语文杯”语文教师素养大赛特等奖„„他在教书育人的路上走得顺风顺水,如今又成为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骨干教师。

学生时代的吴志诚,就对语文偏爱有加。记得初三时因生病需要休学半个月,他就拿着语文教材边读边猜测字词句的含义,自己提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回答,待身体恢复参加语文测验成绩亦名列前茅。在读师范时,他的教科书总是标注得满满当当。得益于学生时代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思考,参加工作后便直接把读书与思考带入课堂教学中,一发不可收拾。

走进吴志诚的班级你会发现,在学生课本的显著位置都有一个同样的字眼:“读与思”。这是他带领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法门”——尽情投入地读,积极主动地思考。这也是他探寻并追求的教育理念。

吴志诚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营造“读”的氛围,让学生感受到只要“读读”就有收获。他倡导“读”的方式、层次有多种,但都有一个明确的要求:有意识、有思考地融入,有目标、有要求地驱动。

“没有了积极主动、鲜活多样的思考,语文学习将沦为机械的操练。”吴志诚把这样的理念植入课堂中,“你有什么发现?”“你读懂了什么?”“你有什么疑问?”这些对话在吴志诚的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频率最高,“学会边学边思考”是他的语文课传递给学生的信号。

“同学们,我们在学习语文的时候,应当做到一边学习一边思考,而这种思考从你见到课题的那一刻起,就应该开始了,大家齐读课题——《桥》。简简单单的一个字,让你产生什么样的思考呢?”看似平实的导入,却让孩子的心里生发出无数疑问。这也是他独具匠心之处,“语文学习是思考的过程,要乐于见到学生有疑问。让学生带着疑问走进课堂,又带着思考走出课堂,这是真实而有效的语文学习”。

看得见的成长

随着吴志诚对课堂教学的深入实践和不断思考,他把读与思深度融入课堂,以课为载体,在学生实现“读与思”的过程中,让语文教学变得立体起来。在《猴王问世》这节课上,吴志诚把整篇文章用几张大白纸打印出来并粘贴在黑板上,课堂上学生赏析文本的时候,他就用红色笔一一标注。吴志诚说:“如果用一句话简单概括这节课,那就是‘一大张纸,两个环节’。遇到好的文本,与学生一同批注,这样呈现的就是学生的思考脉络图,也让课堂变得简单、高效。”

“石猴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最终能称王呢?”问题一经抛出,只见学生不是“小手林立”而是很快进入安静的自学中,与传统课堂的“瞬间活跃”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瞬间安静 ”,当有学生举手示意发言时,吴志诚又补充道:“发言人不要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是要经过自己的思考并认真倾听同伴后,形成想法后再表达出来。”话音未落,有举起的小手悄悄落下,继而陷入新的思考中。

有学生在课本上找出“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我进去!’”表现出石猴的勇敢。吴志诚顺势引导:为什么连呼三声,而不是第一声就跳出来呢?这个问题大家怎么看?你有根据吗?我们一起到书中找找根据„„他不断抓住教学的契机,让学生回到文本,寻找、深化学生转瞬即逝的灵感、发现,形成课堂学习的聚焦点,让学生构建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进而提升语文素养。

“请以花果山众猴的名义给菩提祖师写一封信,推荐美猴王成为他的座下弟子。”当学生通过与文本对话,把“石猴为何称王”的脉络呈现后,吴志诚“玩”性不改,设计了一个小练笔,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用70个字写一篇推荐信。

“是不是有难度啊,有难度才要练习呢!”吴志诚穿梭在各个小组中,时而轻轻拍拍学生的肩膀,时而蹙眉低首,时而默默点头,他总以亲切平和的语气让学生获得满堂彩。

学生陈莹睿引经据典,通过一篇课文,现在已经把整部《西游记》读完。把文读厚、由文引典已成为吴志诚所带班级的常态。

在吴志诚的课堂上你会发现,他不是一味地鼓励学生营造热闹的课堂气氛,相反,“轻声交流你的观点”“注意倾听同伴的见解,想想我的发现与他的发现有什么不一样”“同伴的发言对我有什么启发”„„他带着学生轻松学语文,课堂看似“玩”得“波澜不惊”,但学生每一次发言、表达都能看到思维在生长,课堂上有动有静、有张有弛,课堂变得生动、丰盈,师生共同的学习很“带劲”。“学习共同体”生命的再出发

课堂上的吴志诚话很少,但都有理有据,能引发学生思维的跳动。这位1978年生的大男孩语言幽默,微笑并适时点拨、引导,总能赢得学生的叫好声。

“在没遇到学习共同体之前我能预见我未来是什么样子,但遇见学习共同体后我有无数种可能。那些未见的可能就包括余胜军们的生命成长。”吴志诚坦露心声。吴志诚的改变源于4年前从台湾访学归来的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校长林莘的反思:为什么我们的课堂培养不出具有创新精神、有思考力的学生?症结何在?带着这样的疑问,一场以创建“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改革悄然拉开序幕。

作为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的青年教师,吴志诚是第一个用“学习共同体”上公开课的教师,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次尝试就让他喜欢上了“共同体”,当然这也意味着他要放弃许多,其中就有传统课堂上牢牢把握课堂节奏、牵着学生齐步走„„种种教学技巧和策略。“学习共同体让我看见更多重要的他人,学生、同事以及他们在课堂上、工作中的一个鼓励的眼神„„都让我备感欣慰”。吴志诚在学习共同体里和学生、同事通过亲历阅读、专注倾听思考、共享互助开启新的成长模式。

在讲授寓言故事《扁鹊治病》一文时,吴志诚为学生安排了4次完整的阅读时间:初读阶段,读懂课文。这则寓言是通过什么故事讲述了什么道理;细读阶段,读读扁鹊对蔡桓公病情分析的内容,你有什么发现;精读阶段,读读蔡桓公三次拒绝治病的过程,发现哪些语句写出了发展与变化;研读阶段,同伴互助读全文,听听同伴是不是把故事里的那些“发展变化”读出来了。

通过阅读实践,避免传统语文课堂容易出现的讲授式窠臼,让学生在“阅读亲历”中享受语文实践的过程。这种“阅读亲历”有机地存在于各个教学板块中,并且在学生的语文实践中有效推动着语文课向纵深发展。

吴志诚与他的同事们所倡导的语文实践,是学生个体在教师指导下反思性的听说读写活动,也是学习者同新世界、新自我“相遇”和“对话”的过程,这一过程离不开主体意识的参与,即学生带着思考学习语文。而学习共同体强调对学生个体的关注,追求的不是“发言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互相倾听的教室”。当二者结合起来,在倾听基础上进行思考,孕育出的语文实践课更加具有灵性。

共享互助,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润泽”课堂。课堂因为有了分享与互助的“润泽”,才能更好地落实学生的语文实践。这里的“润泽”,可以理解为每个学生都能心平气和轻松地分享自己的想法,并能专心倾听对方的想法,帮助同伴获得提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资源与课堂学习时间有限的不足,让语文实践得以更加有效地落实。

吴志诚说:“如果说我的成长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那就是不断实践。课文有长短、课堂有优劣,但每一次面对学生,他们的成长是平等的。现在大家说得最多的就是自己变得柔软了,内心少了一分浮躁,多了一分宁静;少了一分急切,多了一分倾听。”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在《石猴出世》课的结尾,吴志诚借用章回体小说的结尾模式,结束了本节课的学习。

这是一节课的结束,也是吴志诚对课堂勇于探索的钟情告白。一位名师的“回归”

按照约定的采访时间,电话那端传来吴志诚富有磁性的声音,原本他是要参加“学习共同体”的教研活动,在略显嘈杂的电话里,吴志诚娓娓道来。

自从2013年学校开始“学习共同体”的课堂教学改革,吴志诚这位传统名师需要褪下包裹着自己的厚重盔甲,无论是之前的种种荣誉,还是娴熟、步步为营的课堂技巧,他承认自己是在一边排斥一边接受的裹挟前行,但这并不影响他对“学习共同体”的钟情与热爱。“当看到学生在课堂上生命状态得以舒展,我们改变课堂结构、改变教学方式,与其说是舍弃,不如说是一种教学本质的回归、角色的回归、生命的回归。”

听着电话那端吴志诚诉说着在公开课上“屁股插着金黄色的鸡毛掸子,张牙舞爪地蹲伏爬行着„„”那场景在我脑海萦绕,好“玩”本是他的天性,遇到学习共同体,给他搭建了更宽广的平台。这本是天性的回归。

“回归”也是“学习共同体”一种常用的学习策略。课堂上常会出现学生学习停滞的现象,这种停滞造成原定教学进程推进受阻。从学习的实质来看,这种停滞恰恰是学生学习生发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但是,学习的生发不是自然而然的,它的出现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与书本的互动就是其中之一,也即是强调的“回归”文本。吴志诚在课堂上把回归文本发挥得“淋漓尽致”。

现在的吴志诚上完课最怕有专家或者同事点评说,“这是一节传统的好课”,因为这意味着他没有成长或者说是课堂没有取得突破。

每当有人这样评价,吴志诚都感觉芒刺在背,对“学习共同体”的孜孜追求让吴志诚和同事们不禁感叹,“我们都回不去了”。像是对过去的告别,也是对未来的期盼。

by 本报记者 孙和保

别人眼中的他

最走心的德育教师 林莘

他是学生心中的“三好”老师,好传道、乐授业、勤解惑;他是同事心中的“三心牌老师”,耐心、细心、贴心;在领导眼中,他是一位具有“魔法”的教师,他给大家带来的不仅是意外更是惊喜。如果让我给他贴“标签”,几乎所有美好的词语都能在他身上得到诠释:谈吐儒雅、幽默风趣、满腹经纶、智慧、善良、博爱„„你也许会质疑,真有如此完美的教师?告诉你,有。他就是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吴志诚。这位“魔法师”总能变着法子向大家投递催泪弹。他是我见过最走心的德育教师,没有之一。德育工作是中小学教育工作的先导,吴老师组织的德育活动每次都能触动孩子们心灵最柔软的部位,让教育真正发生。以最常见的少先队入队仪式为例,他的策划让人耳目一新。他请来了即将入队学生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并向大家展示了他们入队时的照片。泛黄的照片勾起了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们对自己儿时的回忆,并让他们分享了自己的“红领巾”故事。当长辈们为新入队队员戴上红领巾时,他们戴上的不仅是少先队精神,还是对孩子的寄托与希望。

这位“魔法师”是位德育大师,更是一位语文大师。他不仅擅长催泪术,而且还会“变人术”。他将自己,一个曾经在课堂上激情满满、设计满满、精彩满满的语文教师完成了一个华丽的变身——蹲下来听学生发言、把课堂主体地位还给学生、组建师生成长学习共同体。变身过程中他不断制造惊喜,从参加福州市教育教学年会第一次尝试“学习共同体”的《扁鹊治病》到千课万人活动中的“人物描写”作文课,再到现代经典中的《猴王出世》„„他用课告诉我们什么是理念的转变、课堂的翻转,什么是“学习共同体”的语文课堂„„他用行动证明、展示了一个不断改造自我、超越自我、活到老学到老、活到老变到老的语文教师;他用行动告诉我们一个铁一样的事实——没有一个墨守成规的人可以进步,教师要不断探索,为学生创设更加安全、包容、尊重的语文课堂。

作者系福建福州教育学院附属第四小学校长

老吴传奇 陈莹睿

新学期即将开始,听闻吴志诚老师即将入主语文教学,班里众说纷纭。主张温和派曰:“老吴性格温顺,慈善,不喜怒,可谓良师益友也。”主张严厉派曰:“老吴一看就很严厉,好似秦明转世,正所谓严师出高徒。”此两派争执不休,势要一探究竟。

待吴老师一进班,“严厉派”便沾沾自喜起来。严肃的表情,微皱的眉头,正符合严师之标准。这时,吴老师开始自我介绍,富有磁性的嗓音,和蔼的笑容,瞬间迷住了我等,他究竟是“严厉派”还是“温和派”,还真无法一眼看穿。但我们不约而同称他老吴。

老吴特别善于管理。每逢周一全校集会,只要老吴开口,无论多么吵闹的操场都会变得鸦雀无声。其声音不乏严肃之意,但又透着一股亲切之情,就像有魔力一般,使众人不禁侧耳倾听。

老吴还有一个最厉害的招数——“一点通”,无论多么难的问题,经他一指点,统统迎刃而解。他手里的笔,好似孙大圣的金箍棒,助我等“降妖除魔”,克服万难。一日,吾等遇一文:写信作文,面对此类创新作文,竟不知从何下笔。好在老吴及时指点,手把手教我们写书信,并让我们“小试牛刀”。很快,我们就get新技能——写信秘籍。可谓老吴在场如有神助,只需轻轻一点,问题便迎刃而解。

集智慧、亲切、幽默为一体,这就是老吴。

第二篇:魅力教师

作为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的一名普通教师,杜颖玮老师 的心中越来越感觉到踏实与幸福。12年的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实实在在的磨练了她,提升了她,让她从懵懂走向明晰,深切的体会出了老师的责任与义务。

当老师,爱孩子是为师之本。杜老师总是这样想——爱学生就要为每一个学生一生负责,教孩子一天,要想孩子一生。她真心真意地爱着她的每一个学生。

刚上班时,杜老师对怎么做老师,怎么才能做个好老师也有过许多的困惑,现在回想起来,12年就这样一笔一笔地划过来,在她成长的线路图上,总是挥不去校园中的几个大字:让童心飞扬 为生命奠基。小学教育阶段,最重要的打下精神的底色,只有教育孩子从小事做起,持之以恒,才会为学生幸福的人生奠基。

如今,她的学生精神面貌和整体素质受到校内外众多老师的好评,各种活动中也都有着学生们精彩的表现:百灵鸟合唱团是一实验小学最具特色的文艺团体,全校3000多名学生只选80名队员,其中她班的学生就有20人;北京清华附小窦贵梅校长来到吉林市为全市的语文教师做公开课,一实验百年校庆时,张主任执教《伯牙绝弦》,都展示了班级学生的整体风貌。她知道,是一实验这所百年名校深厚的文化底蕴感染着她,同时也是更多的一实验人给了她深深的启迪并一直启迪着她,让她有信心、有能力更好地履行教师的职责。

一、从一实验教师身上,她体会到了“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仲维敏老师班里,有一个叫小雨的女孩开学一个星期就连续迟到了几次。问其原因,她说是家里闹钟坏了,妈妈没有时间去买。这个理由,把周围的几个同学气得直叫!仲维敏悄悄对孩子说:“老师知道你也不想迟到。这样吧明天我打电话叫你,这是咱俩的秘密,对谁也别说。”第二天,她准时打电话过去,是孩子妈妈接的,一听声音就知道还没睡醒呢。仲维敏说:“我想问问小雨,班里的钥匙在谁那儿呢?”第三天又打电话,这次是问:“昨天谁锁的教室门?”一直到周五,仲老师一直找各种理由及时叫醒孩子和她的全家,孩子都没有迟到。周五放学的时候,她特地叮嘱小雨:“周末的时候,让妈妈别忘了买闹钟啊!”下个周一,孩子没有迟到;周二,没有迟到;周三、周四、周五,还是没有迟到。快乐的孩子,每天像小燕子似地在班里忙来忙去„„

张雷一年我刚接直通班一个多月,就发现自己怀孕了!当时第一个想法就是即使怀孕了,也决不能让人觉得我娇气,工作该怎么干就得怎么干,怀孕的头三个月,家人都告诉她动作要小心,不能干重活,但直通班两个屋子每天的大扫除我一次都没耽误过。怀孕五六个月时,她的肚子大得蹲不下,可每周一次的展版还是贴的啊!我就跪在大理石地面上用双膝在地上移动,坚持把展版贴完。五月十六号早上,我感觉肚子向下坠,沉得走不动道,可是再有两天,再有两天我就能讲完所有课程了,我坚持来到学校。第二节课下课,我便出现了临产征兆,可是我手里还攥着一万多块钱呢,我必须把钱交上去,不能给搭班的谢老师留下麻烦。交完钱赶到医院不到两个小时我的儿子就出世了!婆婆笑着开玩笑说:“这孩子以后学习一定能好,他在妈妈肚子里一节课都没耽误。” 这就是她身边的这群可敬可爱的人,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有阳光,拥有他们的孩子就有幸福的成长,她庆幸能与他们站在一起,肩并肩,承担起一实验小学的一片天。

二、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她觉得培养学生拥有爱心,让学生懂得感恩比什么都重要。

6年前她接手了如今的六年一班,六年来,从“真爱”出发,“时时处处事事关爱”,把“学会爱”当作培养学生的目标,努力去营造一个充满温情、和谐友爱的集体,并且更加体会到了一个教师不仅应该拥有智慧和技巧,更要拥有信念和原则!

让每一个孩子懂得感情

班级的学生家庭条件普遍优越,对孩子的骄纵、溺爱着实令她吃惊,至今她还对六年前刚开学时的情景历历在目:中午有家长进来给学生喂饭;讲着课突然就有学生举手对我说:“老师你别讲了,我都困了,让我睡一会吧。”;上课时学生下地来回走,当询问有事吗,孩子若无其事的说:“没事啊,就是看看”;犯了错误,她让孩子来到我的身边,可孩子就是坐在原位,拼命摇头,还大声说着:“我不去。”;上学的第2天就有学生到升旗台把国旗降了下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因为溺爱和娇惯所导致的孩子的不良习惯她班的孩子全都具备——面对着这些听不懂话,任性的孩子,想着自己刚刚送走了的六年级的学生,她真有些不知所措,嗓子哑的说不出话,满嘴的起大泡,所有的朋友都为她捏了一把汗。

正因为有过毕业班的经验,她更加清楚良好的品行对学生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与意义,它是一个班级凝聚力、向心力的前提和核心,尤其是低年级如果能打下良好行为习惯的基础,以后的工作才会更加轻松、顺利的进行,孩子的发展道路才会越来越宽,于是,她就从最基本最简单的行为要求做起。1.懂感情的人首先是一个懂规矩的人。

要想把事情做好,先要把事情做对!行为规范的养成不能忽视,入学时,学生的红花评比她就一直非常重视,只要是把老师的要求做到了,就会有红花的奖励,而且,这些要求都来自于生活,学生一听就明白,一努力就能做到,如:接水时不能把水洒到饮水机外边;

扔垃圾时要把垃圾扔进垃圾桶里;

东西掉到地上了要主动捡起,即使不是自己的也要捡;

排队时听从体委指挥;

每天早上进教室时都要问老师早上好,放学时要和老师说再见;

自己准备两块抹布,一个擦桌子,一个擦地板;

吃饭时不说话,不把饭粒掉在桌上,不挑食、不剩饭;

有别的老师进入班级后要向老师问好; 当老师在前面交谈事情时不要随意在下边说话影响老师;

老师递东西时要双手接过,并表示感谢等等。

这些事情每天孩子都在做,每天的强调就是对孩子最好的训练与检验,在要求中,让她们建立“规矩”的意识,这样才会为“规矩“的行为奠定良好的基础。2.会感动的人首先是一个会做事的人。

孩子的自理能力比较差,好多事情都是家长包办代替,到了学校有些事情就力不从心,有的孩子不会擤鼻涕、不会提裤子、不会系扣子,这些她都为学生做过细致的讲解,比如擤鼻涕,拿好纸,按着左边的鼻孔右边的鼻孔使劲,然后再反过来,提裤子要从里往外的整理,先把裤腰往外拽一下然后再往上提,教擦桌子时就在黑板上画一个桌子大小的正方形,教学生把抹布平整的叠好,然后沿着边缘按顺序擦,一面用脏了用另一面用橡皮、用格尺——这一点一滴的小事不仅有老师的关爱,同时也是让学生学会生活,让学生明白,任何事情方法不对的话都是徒劳。学生年级增高了,教学生进办公室该怎么敲门,怎么关门,怎么问好,怎么说话不打扰别的老师办公,她都一一为学生做讲解、示范。

教会方法的同时,也要经过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习惯。强调“反复”、“严格”四个字,不怕麻烦。比如说她班的间操,有的老师会觉得我让孩子站队站的太早,有些残忍,但是班级同学的情况不同,她认为自己班级的孩子特别需要这种大于生活化小于军事化的训练,间操前上完厕所马上站队,站好后不能动;回班级的队伍必须按体育老师的标准,一年多的时间每天回教室的队伍都是在楼门前原地踏步,谁走的好谁先回班级,间操回到班级,第一件事就是评比,互相表扬站队静快齐的同学,间操的质量明显提升,从一年级的倒数第一到去年的第二,而且她发现间操对其他的习惯养成会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中有了更多的收获:到什么时候干什么事、有了一定的自觉性、磨练了意志、增强了集体荣誉感和自豪感、听到别的班的老师的表扬也增强了团队的凝聚力——比如说中午时间,学生们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值日生打扫,在教室的同学看书、写作业,不互相干扰。

讲解、做指导后,只要提过的这些要求能做到,只要行为有进步,就能得到小红花,就能得到全班同学热烈的掌声和老师亲切的表扬,现在回想起来,整个一、二年级的班会和午会的时间,大都是在学生的行为习惯上讲要求,总结表现,鼓励优秀和进步的同学。对学生细致入微的关怀与指导,是为了让学生知道每一件事不仅仅是老师爱的付出,更是我们树立的一种榜样,一种力量,让学生在事情中学到方法、学会感激。让学生仰望我们的目光中不仅是喜欢,更是敬佩。3.能感受的人首先是一个能感激的人。

记得一节课上黑板上的挂图突然掉了,教室里哄堂大笑,只有坐在第一桌的付楠跑过来捡起掉在地上的磁力扣递给我,她当时就没有继续讲课,可以说是有些夸张的表扬了他的行为,“老师要感谢付楠,是他在我困难的时候帮助了我,让我能顺利的讲好这节课,他的行为让老师很温暖,很高兴,老师希望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以后不管谁有了困难都要主动的去帮助他,好吗?”

还有一次,天下雨了,学生按要求把雨衣、雨伞放在了教室最后的窗台上,所有的孩子都是把雨衣、雨伞往上一放就走,管都不管,只有李昕桐把所有的雨衣都重新叠整齐,把雨伞都按顺序摆放好,为此她在新生入学一个月后的家长会上表扬了这两位同学,她特别真诚的对家长说——一个人,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具备了良好的品行、能够随时关爱别人,喜欢她的人就会越来越多,喜欢的人越多,这个人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其实,她也是想让向家长明确,孩子的品行在她的眼里是排在第一位的,也是在暗示家长以后培养和关注孩子的方向。

即使学生面临毕业,这样的教育她也从不松懈。周一中午,学生把饭桶送回食堂时没注意到班级的饭勺还在里面,再去食堂找的时候就找不到了。周二的中午,中午吃饭的铃声刚响,她推开门正好看见陈丽宇的姥姥在班级的门口,姥姥的伞还滴着水,从兜子里掏东西,说实话当时我以为她是来给孩子送文具的,没想到姥姥居然拿出了一把新买的饭勺,为了不耽误学生中午的正常用餐,居然冒着雨亲自送来。下午,借这件事她教育了学生:“我们这一生都不可能离开集体,即使小学毕业了,还会有中学、高中、大学,还会有自己以后参加工作的单位,在这样的环境中,谁奉献的越多谁就在大家心中的位置越重要,奉献越多的人她的人品就越高尚。”

对于为集体有贡献的学生,每个学期她都会亲自买来礼物作为奖品,专门的召开一节班会为之表彰,鼓励她们的行为与做法,并在家长会上对给予支持的家长表示深深的感谢。

4.有感情的人首先是一个有爱心的人。

聪明会让我们把事情做对,只有有了爱心才能把事情做好,培养学生学会爱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爱心不仅仅来源于老师的付出,更应该体现在学生对这种爱的理解与感激中,这样学生才能感激老师、关爱老师,从而播下爱的种子,感激、关爱周围的人与事,她认为学生需要回报教师,这种回报就应该是学生心中的感激,应该是学生学到的这种爱的行为。学生对爱的感受也需要我们引领,我们指导,需要我们在每件小事中的率先垂范。学会关心——

中午吃饭时,当她和白老师负责把最后一个孩子的饭分完时,第一个孩子都已经吃的差不多了,然后就走到我面前说,老师,再给我盛点——面对这样的情况她就很生气,就觉得孩子太不懂事,但是又一想,就都理解了——她们的家里几乎都有保姆,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什么好吃的还不是都可着孩子先来吗,所以当孩子盛第二次饭的时候也不会想到老师还一口没吃呢——这样的情况,就需要老师的教育,若是想盛第二次饭,需等老师坐下吃上第一口饭后再到前面来,到了高年级,即使是老师不盛饭了,她们也会这样对待盛饭的同学,也会把第一份饭放在她的桌子上。

老师有事不能按时吃饭,要把老师的饭盖上,现在即使有同学中午因为上厕所不能即使盛饭,同桌都会把饭盛好放在桌子上。她教育学生体会家长的爱,假设孩子自己因为和父母生气离家出走,好心人为你做了顿饭,有什么感受?家长做了那么多的饭,为什么孩子们都忘记了感激?其实感激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

同学生病时要给予问候,如果有家长来接找同学背书包,把同学送出校门,即使情况没那么严重,这也是爱的教育,也是为了安全。随着年级的增高,认识能力的增强,她就让学生自己说值得我们感激的人和事,整整三年级一年的时间,在每天放学的前5分钟都是此项内容的发言,从没中断过;,校庆时练节目的学生多,其余的10多个同学值日连续两个月,毫无怨言;同学之间互相提醒吃药,孩子们从学着感激到学会感激,从被关爱到会关爱,班级的气氛更加友好、融洽了,孩子们更加聪明、懂事了。每到开学学生会自发地为班级准备好洗手液、洗衣粉、笤帚等备品到现在为止,班级里没有一个骂人的孩子,没有发生过一起同学之间互相动手打架的事情。

最近几个学期,很多女同学来了月经。她特意买了些卫生巾放在班级备用,如果有哪个女孩临时忘带了或者是突然来潮,就为孩子提供更方便的照顾;看见有的孩子因为月经肚子疼,她就又去买了能插电的热宝,每次都是亲自加热后帮助孩子放在肚子上取暖缓解疼痛,她相信孩子们会铭记着这份爱,并把它传播给更多需要关心的人。

学会理解——

俗话说有眼力价,有老师进教室要安静,礼貌,拿凳子,椅垫放好;学会看眼神,溜号了老师的眼神就是提醒你,如果他没看见,周围有人看见了,就要提醒溜号、低头的同学;一个学生受批评时,作为旁观者不能若无其事。自己要引以为戒,而且老师如果很生气自己也要避免给老师再添麻烦;不能有幸灾乐祸的表情,作为同学,即使犯错误的人不是你,但是也是班级的一个成员,作为她的同学应该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她改正,而不是“事不关己”。蒋静老师在班级做公开课,涉及到实验的内容,分好小组后每个同学都非常谦让,都是先让别人选择实验时的工作,蒋老师夸奖班级的孩子特别知道为别人着想。

学会真诚——

有一次,她不小心把班级发报刊的名单弄丢了,然后就按照班级的惯例为学生们唱了一首歌,并把积攒了这么多年的《读者》、《意林》、《格言》分给孩子们,为学生做处了承担责任的榜样。

她总是对学生说,任何错误都会因诚实被人原谅。没带或没写作业一定要主动承认、扣分了自己说、不乱告状,批评学生后让学生自己说感受或者是写日记 她在班级设立了一个“反思角”,她认为,教育需要柔和、需要春风化雨般的滋润,但有时候也需要强制,恩威并施,严慈相济。“反思角”是她受山东卫视天下父母一期节目的启示,其实是针对学龄前的儿童树立一种规则的意识,孩子犯错误、任性、乱发脾气时就坐在家长指定的反思角的位置,时间是和自己的年龄成正比。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为孩子都是从一年级带起的,行为规范已基本形成,但是中高年级有些逆反,顶嘴,马上就否认错误,不承担责任,为此,她启示学生——人的进步的程度取决于对自己错误的认识程度。当学生犯了特别严重的错误而且不太在乎的时候,她就要求学生站在“反思角”反思自己的行为,然后说出自己的感受。现在,班级的学生都能用正确的态度对待自己的过时,敢于承担责任,都能很真诚的面对并尽力改正自己的错误 5.想幸福的人首先是一个珍惜情感的人。

要想让学生珍惜感情,教师首先就应该是个情感丰富的人,她总是把身边感人、感动的事敏锐地进行捕捉,然后耐心、细致的讲解给孩子,让学生在一点一滴中感受真情的美好,成为一个珍惜情感的人。

杜老师的QQ号被盗,好朋友王旭被骗走了1000元钱,然后杜老师把钱还给了王旭,并教育学生,金钱永远没有朋友间的友情与信任重要;为了不耽误合唱队学生的排练,音乐组王思博老师的儿子在办公室打吊瓶,教育学生,爱就是奉献,就是一种牺牲;校庆的工作筹备中的忙碌,很幸福地为学生讲述过忙碌的过程,自己曾经为了校稿工作一夜,排节目老师没有休息日、校庆结束后全校教师一起搬操场上的五六千把凳子等等,就是因为有了这么多优秀的教师,一实验才会被人称之为精品校园,就是因为汗水的付出,百年庆典才会如此辉煌。让学生知道,像一实验的老师们这样尽善尽美,精益求精地完成任务是爱最崇高、最深刻的体现。

学生有着对学校的喜爱,有着对所有的老师的感情,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所有的老师都值得他们去爱、值得他们去尊重、喜欢。她们逐渐成长着,感激着,进步着。

孩子们在充满着爱的氛围中成长,她们在爱中学会了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感激,拥有了精神的动力。杜老师始终认为,对于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事情不是成绩的高低、不是个人的荣誉的多少,而是学生品格的教育与培养,只要心中有爱,孩子在未来的生活中会更容易、更成功的寻找自己的幸福,而且她坚信,这种教育,才能把学生的心照亮,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爱。

三、多年语文教学的探索中,她觉得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习惯”上关键是读书和表达。

学语文,并不一定非要把学生们培养成文学家和思想家,而是让孩子通过学习能够很好地使用语言这项工具,能够准确、贴切的表达出自己的情感,我们需要说一辈子话,所以训练孩子真诚、有感染力、有亲和力的表达会对她们的一生受益。

从学会“听话”开始——学生70%的知识都来源于听觉,因此这不仅是表达的基础,也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内容。首先规范听的要求,从训练坐开始。对于学生来说,坐是项功夫,杜老师要求学生坐时必须是身体坐直,不能像坐沙发一样,而不是屁股后背一起坐,老师说话时眼睛必须看老师,记得当时训练时,她让学生一直注视她,她来回在班级走,摸学生头,让学生说出她摸的是谁;也准备了三种颜色的圆圈,杜老师随意举起一张,让学生说颜色。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请把老师刚才说的话重复一遍”可以说是她说的次数最多的话,随着年级的增高,检验孩子听的方式也不断的变化,如:刚才发言的同学说什么了,把前2位或前3位同学的回答内容归纳一下,自己读课文可以故意读错,然后让学生指正。学生能够准确的重复出内容,教师就要及时的鼓励,这样才能为以后准确的表达奠定基础。

立足课文,进行朗读训练——朗读可以使我们逐渐掌握汉语语言的规律,培养敏感的语感,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气质、心理等方面得到全面的锻炼。杜老师喜欢朗读,朗诵的训练六年来从未间断过,从一个词、一句话、一段话、一篇文章到平时积累的成语、名言、古诗,只要涉及到读的内容,杜老师都会讲解、示范,只要是读的不够规范、声音不好听、感情不饱满她都会立即打断,指正后重新再读一遍。

首先,她为学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坐时后背挺直,肘部放在桌子上,小臂伸直,两手端书;站起读课文时,身体站直后才能读出声音,上臂贴住身体,小臂自然伸直端好书。不唱读、不指读、不拉长声。

读课文时,声音响亮,正确,流利,预习课文后,上课时就要按此要求进行的检查,低年级时我的方式就是每篇文章她必范读,对于断句、重音、节奏、声音、情感给予示范,然后学生每人读课文的一句话,如有丢字、重复字、读错字的同学就视为不合格,全班同学都读完一遍后她马上总结,主要以表扬鼓励为主,如X的声音很响亮,X的那句话读的特别有感情,X的进步非常大,昨天没读准确今天就能准确的朗读了,随着年级的增高和朗读水平的提高,让学生小组内读课文,这样读的容量会有所增加,再让学生之间互相评价,选出小组内进步大和读的好的同学。

积累,表达的源头活水——有了语言的基础,就要丰富语言的内容,注重语言的广度和深度。古诗、名言、成语的积累她带领学生们一直坚持在做,毕业班的孩子现在在高三,给我打电话经常说小时候多亏背了那么多东西,吃老本都吃到现在;检查积累的方式很重要,只要是涉及到表达,涉及到说的内容,能让学生站着背就不坐着,能单独背就不齐背,能站到讲台前背就不站在原位背,古诗的检查可以一人背一句,也可以小组为单位站在前面齐背,既锻炼了学生的胆量也检验了背诵的成果。

至今,班级学生名言积累已400多条,一般情况下是上课前每人背一句,不能重复;杜老师为学生创设多种表现的机会,如名言擂台、古诗擂台、读书推荐会、班会、家长会展示会等,学生的表达能力、朗读能力有了非常大的提高。

学习习惯——涉及到语文方面的学习内容全都有评比,日记、练习册、大本作业、语文书的评比粘贴在本子的最前面,要求听写有勾抹的字都和错字一起改。黑色笔抄题,蓝色笔修改,让学生逐渐养成精益求精的品质。

不管是行为习惯还是学生的语文素养,都离不开细节的关注和训练的坚持,上面的所有做法,杜老师坚持进行1年的是时间最少的,有的从一年级一直坚持到现在,如捡纸,早上上班在街上遇见班级学生于佳正,因为马路车多,她就下意识的拽了孩子一下,结果孩子就认为是杜老师在提醒些什么,弯腰就捡起了地上的一张纸;如戴红领巾,从入队开始她每天都强调,班级有专门负责检查学生红领巾的干部。小学阶段是养成,是规范,只要每一位教师用心做,坚持做,将是孩子一生受益的奠基,她这样努力着,孩子们这样践行着,杜老师愿意用这个6年完成她和

孩子们共同的期望,那就是她们一生共有的财富。

这个世界不需要很多英雄,但却需要很多好人,她相信社会不管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本本分分做人,实实在在工作的人都会很踏实、很快乐,很幸福,她从没有表白过,要做一个好老师,要做一位名师,我没有那份野心。但她心里知道,自己对这份工作,有多痴迷。她只想让学生、让自己的孩子们喜欢她——无论他们是五、六岁只会背“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幼童,还是十二、三岁追求青春与时尚。

每个学期的家长会上,她都会把一年级入学时对各位家长的承诺复述一遍,其实这种承诺每天都在她的心中,是啊,既然许下了诺言,没实现怎能就作罢,爱要真诚,爱更要执着,才知道是真是假——面对她衷爱的事业,杜老师只有两个字——执着——张开双臂,拥抱真爱,耕耘不辍!

严华老师从1990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工作在教育一线,担任班主任兼语文教学工作。16年来,她在教育这块充满期望与寄托的田野上,用智慧和汗水播撒下爱的种子,又用爱和汗水滋养着学生们稚嫩的心灵,让它们生根、发芽、成材,用踏实和真诚谱写着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的人生乐章。倾心爱生——甘作春泥为护花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是教育的灵魂。教育学生不仅要靠老师的说教,更要靠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学生;老师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待人接物,对学生都是潜移默化的教育。严老师努力在工作中付出爱,体现爱,教孩子们感受爱,不仅注重教给学生知识,更注重教给他们如何做人。

爱的教育是实实在在、真真切切的感情付出和行为实践。能做到一视同仁,以有教无类的思想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很不容易。无论家境贫富,家长地位高低,无论学习成绩优劣,品质好坏,严老师都一视同仁地对待,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班主任公平的爱心关照。对学生坚持做到“激励、赏识、参与、期待”:激励每一个学生求进;赏识每一个学生的才华;创造条件让每一个学生参与教育教学活动;期待着每一个学生获得成功,哪怕是很小的进步。在班上树立“人人都是小主人”的意识,培养起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她细心地捕捉学生诚信勤勉、团结互助等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经常以赞许的目光、赏识的话语去激励他们。孩子们惊喜地发现,原来被表扬是这样的容易,而奉献爱也可以是如此简单。“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已天天挂在孩子们嘴边上,更重要的是深深地扎根在孩子的心里。

在集体中她努力营造“家”的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的温暖和对“家”的责任。课堂上,她经常利用一些教育时机向学生渗透,如用“像”造句,学生回答之后,她也送给大家一句话,“班级像个温暖的大家庭,老师像我们的妈妈。”学生为班级做贡献,她就会风趣地说:“瞧咱们这个家日子过的,要什么有什么。”教育学生爱劳动,她说:“我们的家得经常打扫才能永远干净、整洁,而我们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把它打扫得干净。”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自觉性都特别强。不管家长外出还是学生出去旅游,都会带回各地的风味、特产,分给全班每个学生,大家一起津津有味的品尝,其乐也融融。

身教胜于言教,教师的人格力量可以对学生思想品格的培养产生巨大的影响。她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观念、人生态度,在学生幼小的心灵种下真、善、美的种子,利用身边发生的事教育学生,阐明自己的观点,引导学生明辨是非,从小处着手,不放过任何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言必信,行必果,她首先严格地要求自己做遵守诺言的榜样。讲《邮票齿孔的故事》,她答应第二天给他们带来老师的集邮册;讲《葡萄沟》,她答应给他们买新疆的葡萄干吃;学写小动物,她答应把女儿养的小兔带来让学生观察„„学生对老师的东西都充满了好奇,兴奋不已。为了提醒自己,她特意把这些承诺记在备忘录上,一一兑现。五一节前,她答应学生放假不留任何作业,让他们开心地玩,开学时只需要带一张记录假期生活的照片,向大家讲一讲自己的见闻和感受即可。学生欢呼雀跃,家长也很兴奋。有家长称之为“快乐作业”,是教学自信的表现,而她想给学生传达的,一是“言出必行”,二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生观和学习观,岂不是一举两得?她常常从家长的嘴里听到学生对她的崇拜,她希望自己的人格力量能给学生的少年时代带来更多有益的影响。

她曾多次带学生走进乡村,走进军营,去触摸时代的脉搏,感受生活的多彩。她所带的班级团结向上,学生开朗自信,素质全面,思维活跃,赢得了极高的社会声誉。她要在孩子的心田种上自信、快乐、向上、宽容的种子,种下美好的人性因子。她希望当她的学生成人后再回首时,每一位学生都可以由衷地说一句:“因为有你,生命没错过美丽。” 教改创新——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

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要靠深厚的人文内涵去感染学生,它所体现的实际上是教师的一种人生态度、从教态度、为学态度,是一种心态的外现。以学生生命的和谐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追求“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语文教学境界,这便是严老师的语文教学追求。

快乐,是语文教学得高境界。每一次站在教室门口,等待上课铃声响起,我总是习惯于热情的注视每一位学生;每一次走上讲台,听到学生们亲切的招呼“老师好”,伴随着从心底油然而生的幸福,我情不自禁的面露微笑。见老师笑了,同学们也便不由自主的抿嘴微笑,原来微笑是一种快乐得传染。每堂课我都会被一种表达的冲动驱使着走上讲台。课中学生们的入迷神态让我充满了教学的成就感;学生与我一起进入文本,对话与交流便演变为快乐的微笑。

语文,除了快乐还有诗意。清明节,一场大雪不期而至,这是春天里罕见的大雪。雪越下越大,丝毫没有停的意思。看着地面上厚厚的积雪,许多学生的眼睛往外瞟。我会心的微笑,作为语文老师不应该对生活的实景视而不见,于是中断了正常的授课内容问大家:“能背诵带雪的诗句吗?”一时间,孩子们纷纷在记忆里找到了属于雪的美妙诗句。

“让我们到大雪中去品尝这些诗意吧。”我对孩子们说。走出课堂,我们来到了操场上,孩子们在雪中雀跃欢呼„„雪中我们静静感受着天地间的洁白与纯净,诗意在这一刻复活。不是有人说过“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吗?”对于诗意的语文来说,一场雪其实就是一堂课。雪的世界使语文学习变得快乐无比,岁月也便在这些快乐与诗意中穿行。

教学工作可以说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她利用大量的业余时间自觉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名师经验,结合学生具体情况创造性开展教学工作,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和学生相处,使学生形成一种自由的、独立的、主动的探索心态,思维活跃,敢想敢说。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关注生命的成长,张扬生命的个性,用足够的耐心引导学生成长。一次,一位男孩子回答问题时由于着急口吃起来,一连四次卡了壳,同学中不由响起一片嘘声。严老师让他停下来,摸了摸他的头说:“你很勇敢,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别紧张,相信你一定能把你的想法说清楚!”于是,他鼓足勇气,终于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全班同学热烈地为他鼓掌。课堂呈现的应该不仅仅是“鲜花”,还应该有“花开的声音”,这才是课堂最美的声音。

“学问,学问”应该是在问中学,学中问。教学创新呼唤学生问、学生议、学生辩的自主探索的新境界。严老师鼓励学生质疑问难,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在读中悟、读中议、读中思、读中练。学生学得兴致盎然,真正体现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展现了学生蓬勃的生命活力和智慧风采。

她多次在国家、省、市级教研活动中上示范课、观摩课,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教学艺术和效果得到了同行、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好评。曾在全国“反馈教学法”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吉林省小学语文教学大赛中获一等奖。在市“主体式”课堂教学评优活动中获特等奖。教学录像已由中央广播大学音像出版社正式出版,并由中国教育电视台播出。与书为友——最是书香能致远

走上工作岗位,严老师感觉到自己的教育理念急待更新,教学方法急需改进,而写作让她深切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原来自己的知识是那么的贫乏,微不足道;自己的文笔是那么的拙劣,幼稚浅薄。“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知识是海洋,无人可以汲取全部。作为教师,她努力作学生的“知识的大海”,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像鱼儿一样在无垠的海域各取所需,在深沉的海底成熟、长大。要实现这个愿望,她知道唯有学习,要做一个爱书的人,读文学名著,读理论专著,读教育随笔,读报刊杂志。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是向下一代传承人类几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教师则应具有悲悯情怀,对国家、民族、人民乃至整个人类、自然,对历史、对未来有着深沉的崇拜之情、热爱之心、关照之意。这样的底蕴从哪里来?唯有勤奋读书。读肖川先生的《教育的理想与信念》,让她看清了教育,读懂了教育。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而且是情感与意志的冲击与交流。读书会让教师更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从而使教育显得更加美丽。读朱永新先生的《新教育之梦》,使她明确了自己应努力追求的教育理想——在琐碎的教学生活中与孩子们共享教育之幸福;在平凡的教学研讨中与教师们共品教育之智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她了解了在教育过程中总有那么一个时刻,始终小心翼翼拉着自己学生的手领着他前进的老师要放开他的手对他说:“自己走吧,去学习如何生活。”为了培养一个人能在精神上独立生活,必须把他引入书的世界。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使她懂得师爱应建立在真正民主的基础之上,是真正平等的爱,发自内心的爱,不含任何杂质的爱,而更重要的是,这份爱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互动!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读亚米契斯《爱的教育》,使她能够深刻体会爱的教育并非易事,当教师、父母能把握好这个度,那爱的教育则发挥了它应有的作用,而不正当处理这爱的教育,这爱就有可能成为溺爱,盲目的爱,将会起到反作用。读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姑娘》,使她更加明确尊重学生最重要的是对学生有爱心,对学生宽容,平等对待每个学生„„读书丰富了她的精神世界。

现代文学作品也是她的所爱,读鲁迅、老舍,读海岩、王朔,读琼瑶、张爱玲„„腹有诗书气自华,课堂上这些书中精华就像溢满的水,自然流淌,引得学生课上掌声不断,自己则很有一种自豪感。现在,书籍已真正成为她不可或缺的精神伙伴,只要一有闲暇,她就会捧着自己的所爱,乐不可支地读着,读着。读书的乐趣将伴随她生命的始终。

勤奋工作——争创突出业绩

东校区建立之初,人手少,条件差,她主动提出去东校工作。她克服了家远、交通不便等困难,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了新的工作。她既承担着繁重的教育教学工作,又兼东校年级主任,工作的强度和压力可想而知。她把工作的压力看作是机遇和挑战,微笑着面对每天繁杂的工作,指导教学、常规检查、传达信息等,干得快乐,不知疲倦。她努力在工作中树立合作意识、服务意识和研究意识。参与策划、组织了东校的“校园读书节”活动,她设计了整个读书节的活动方案,及学生书签设计大赛、“读书与做人”征文比赛、诗文朗诵大赛及“书香班级”的评选等活动,促进了学校读书活动的开展。她又请来了市电视台的编导为此次活动做了报道,在“直播江城”中播出,为东校做了很好的宣传。

严老师分管语文教学,听课、评课是必不可少的。时间上的紧张暂且不提,单就一至六年低、中、高三个年段的语文教学跨度就给她出了个大大的难题。她把困难当成动力,也当作自身提高的绝好时机,要求自己迅速进入角色,多听、多看、多想,每次听课后都要与讲课教师交流、评课,直言不讳地指出其成绩与不足,共同商量研讨改进方法。为了使自己的评课更具说服力,指导更到位,她大量阅读了有关语文教学方面的书籍、杂志,并认真做了学习笔记,教学实践加理论学习使她的工作得心应手。对于青年教师,她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常常利用班后时间共同坐下来研究,从教学语言、教学组织等细节上耐心细致地导课,使一些青年教师迅速地成长起来。每学期她都会主动承担引路课和接待课的任务,每周五的备课,她也会毫无保留的将每课的教学设计一一道来,供大家借鉴。

作为名师,她曾赴徐州、九站开发区、敦化等地去做观摩课及学术报告,还曾为永吉、桦甸、磐石、舒兰、昌邑区、龙潭区、丰满区等县区的市骨干教师做培训。她曾被评为省骨干教师、省语文学科教学新秀、省“科研型”名教师、市优秀教师、市“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市第四届“百名优秀青年教师”、市第五届“十大杰出青年教师”。

许多人都说,严华特别阳光。是的,尽管工作繁重,但笑容每天都写在她的脸上。孩子们写在“师德调查意见”上的“‘严老师,我们爱你。’‘你讲课真生动。’‘你辛苦了。’‘你批评我是为我好。’”这些童稚的话语,还有领导的支持、同事的鼓励、家长的信任,这些都是她努力工作的不竭动力,无怨无悔,甘之如饴。她愿做一缕阳光,将温情和爱意播撒到每个人的心里。

记得美国作家洛根在哈佛大学演讲时曾说,人的一生有两大目标:第一,得到你想要的东西;第二,享有你得到的东西。只有最聪明的人才能实现第二目标,当工作成为快乐的要素时,我们的生活就会被滋养的美好起来,把感悟教育的幸福做为自己的“另一种使命”,把教育事业当作一种“幸福的体验”,把对学生的欣赏和赞扬作为师生沟通、互动的桥梁。“把心放在以人为本上;把脚踩在学校的土地上;把功夫花在自身的提高上;把精力放在每一个学生的身上;把文章做在学校的长远发展

第三篇:致敬,乡村教师

致敬,乡村教师

编者按:乡村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阻止贫困传递的基本通道。而承担起这一切的,是默默无闻的乡村教师,他们呕心沥血、无怨无悔,用青春、智慧、汗水和坚守,编织着农村孩子绚丽多彩的梦。乡村教师扎根农村,甘于清贫,不计名利。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坚持和付出,才使知识的甘露遍泽祖国的每个角落,让农村孩子和城里孩子一样受到良好教育,也让众多贫困家庭拥有了过上好日子的希望。新时期,又一批热血青年来到农村,他们继承并发展了乡村教师的精神,正在乡村教育这片热土上努力地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在第32个教师节来临之际,除了祝福所有的教师,本期也让我们走近和讴歌教师中这一可亲可敬的群体——乡村教师,以期待更多人了解乡村教师、理解乡村教师、关注和支持乡村教师。

九月,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月份。这是一个收获的时节,在这个月里,我们又迎来了一个属于老师的节日——教师节。在这美好的日子里,多想手捧美丽的鲜花和丰收的果实,连同一份美好祝福一起献给您——敬爱的老师!

可是,一个声音始终在耳际萦绕:写点儿什么吧,为了行于三尺讲台的那群人,为了披星戴月的那群人,为了默默无闻的那群人,为了坚持真理的那群人……是的,该为老师们写点儿什么,因为不能辜负了这美好的日子,更不能辜负他们两鬓的银霜。写点儿什么呢?文思泉涌,却又无从下笔,因为,每一位教师的事迹都是一首史诗、一幅壮丽的画卷……苍白的文字根本无法表达心中的感动和敬意!我不是诗人,难以用漂亮的诗句来讴歌教师的职业;我也不是歌手,难以用动听的歌曲来咏唱教师的岗位;我更不是学者,难以用深邃的思想来阐释教师的价值。但,我是一名教师——一名普通的乡村教师,我要在储满“师爱”的脑海中采摘如花的词汇,构筑最美好的篇章;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心中最崇高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心中最优美动听的颂歌,让爱与美托起明天的太阳……

是的,这个节日属于所有教师,因为他们肩负着培育祖国未来花朵的重任,肩负着一个民族的未来,撑起了一个家庭的希望。可又有多少人会明白“教书育人”四个大字背后责任和艰辛。即便如此,仍有一大批驻守在祖国的边远山区和农村薄弱地区学校的最美志愿者,他们就是坚守教育前线的乡村教师。

是的,这个节日更属于乡村教师,因为他们以山为伴,情怀如山,不谈条件多苦,诠释奉献之乐!有人说:他们的地位轻如絮,兜里没有几个钱,是物质上的“贫血儿”。可他们知道:教师责任重于山,人人胸中有大爱,是精神上的“大富翁”。踏着书的台阶,他走进山里,天真活泼的孩子是些小鸟,一下落满他们的树枝……沉重感由此而生,他们深深地弯腰,弯腰是一种做人的姿势,负重使他们永远崇高!

致敬!最美乡村教师!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是他们——乡村教师,扎根在大山深处,有的人一辈子没有走出过县城,却培育了无数孩子对大千世界的向往和知识的渴望;耕耘在遥远的海岛,从未到过海的那一边,却帮助一批批孩子渡过知识的“海洋”。他们是乡村教育执着的坚守者,也是我国教育发展史的见证者。其实,他们也曾有机会走出大山,走出海岛,可为什么却最终选择留在乡下,与书本、讲台为伴,以陪伴学生为乐?那么,请走近他们,因为只有走近他们的世界,才能真正体察其苦;只有走近他们的心灵,才能真正感受其乐;只有走近他们的学生,才能真正明白何为平凡而伟大、平淡而荣耀;只有聚焦他们,才能真正发现中国教育发展的底层力量和底层之困!

是他们——乡村教师,这些可爱的乡村教师身上,永远洋溢着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教师精神,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呢?这是一种“挑夫精神”,吃苦耐劳,迎难而上,奋然前行,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现在,一个肩膀挑着祖国的未来;这是一种“桥梁精神”,忠于职守,甘于牺牲,乐于奉献,他们是一座桥,让学生踏着自己的身躯走向希望的彼岸;这是一种“担当精神”,高度自信,信念坚定,追求执著。他们常说:“既然选择了教育,就要对得起孩子。”这些精神的实质就是无私奉献精神。“一个人一旦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同时选择了高尚。”无私,是教师最崇高的人格,教师因无私而无比高尚。

是他们——乡村教师,胸怀着如陶行知“改造一百个乡村”一般的痴情愿望,努力用激情装点自己灿烂的人生,点燃学生的人生激情。教师都是平凡的人,但“教师”却是不平凡的职业。这些新时代最可爱的人,站在不平凡的岗位上,用点点光亮,带着孩子们一起走向别样的春天。

乡村,远山,草原,河流,还有一眼望不尽的田野……这片广袤大地上这群可亲可敬的乡村教师像根一样,默默地生长,听不见欢畅的鸟鸣,也感觉不到清爽的微风,只是努力向下,向下,因为他们坚信“地心”有一个太阳;他们用信念和心血在天空上画满了翅膀,让所有有梦想的孩子,都能够自由地飞翔。

是的,是你们——乡村教师,朴实得像一粒粒毫不起眼的石子,在人群中普通的难以辨识,但是你们却为乡村的孩子们筑就了通往广阔世界的桥梁。

是你们——乡村教师,跋涉于自己人生的千山万水,却最终在小山村驻足,你们要开启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你们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你们是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今天,请接受所有人的敬礼!

是你们——乡村教师,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你们用坚守,诠释着教师一词的神圣。你们贫穷却富有,你们孤独却充实。你们为乡村教育撑起了一片晴空,为留守儿童插上飞翔的翅膀。

是你们——乡村教师,用国人最熟悉的两个字——教师,掩盖了自己半生的秘密。你们是红尘中的智者,游走于蒙昧和文明之间。一个善良的背影,汇入茫茫人海,朴素的心愿,清贫的生活,高贵的心灵。炎黄不是一个名字,而是一脉香火,是你为民族点燃。

是你们——乡村教师,来的时候,心里装着使命,衣襟上沾满晨光。寂寥如同夜幕,和大山一起把村庄围困,而你们,却像战士,在自己的阵地上顽强战斗;像天使,用温暖驱赶蒙昧。师者之大,在于启蒙,是你们让阳光重新照进尘封已久的村庄。

有人说,老师的生命像一个长长的句号,艰辛是定语,耐心是状语,热情是补语,奉献是宾语。也有人说,老师的生命是一个感叹号,叠叠作业为她的岁月留下无数芬芳。乡村教师更如百合,展开是一朵花,凝聚是一枚果!乡村教师更似星辰,远望像一盏灯,近看似一团火!

您爱那片土地,因为那里有你难以割舍的情结,那是朴实的乡村情结,那是高尚的教育情结,那是圣洁的师生情结……您的爱在那块长方形的黑土地前滋润着一双双求知若渴的双眸;您的爱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山路上书写着人生的苦辣酸甜;您的爱在那如豆的烛光下燃烧成乡村里的一道风景线;您的爱是山民们心中的太阳,温暖着祖祖辈辈脱贫的梦想;您的爱是一艘默默无闻的渡船,载着莘莘学子驶向成功的彼岸……

乡村教师是可敬的,因为他们的执着坚守;乡村教师是伟大的,因为他们的无私奉献;乡村教师是美丽的,因为他们美在大爱、美在责任、美在执着、美在奉献……他们是蜡烛、是春蚕、是人梯…即使把世界最美好的字眼都献给他们也不为过。不管是平凡还是伟大,辛苦抑或幸福,广大农村教师依然坚守自己的岗位。在贫乏的物质条件下,进行着伟大的精神工作,默默无闻的奉献着自己,成就着学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泪始干”,这是对教师工作和教师精神最好的解读。

千千万万的乡村教师,坚守在祖国的西部乡村、南方边陲,大漠孤岛…他们默默地守望着祖国的乡村教育,他们是点亮乡村教育的启明星。

乡村教师——乡村教育的守望者,在9月,这个大地缀满果实的季节,真诚地向你们致敬!

致敬!最美乡村教师!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在关于乡村教师的故事中,“坚守”被频频提及。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这些数字给我们带来的冲击和感动,虽然强烈却也总是短暂的,但这些数字背后,是实实在在的多年光阴。人的一生有多少个三十年?前二十多年在幼儿、儿童、成长、学习本领,后二十多年要反思人生,看几度夕阳红,真正拼搏,创业、奋斗也只有二三十年的时光。乡村教师,用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坚守三尺讲台,从黑发到白头。乡村的三尺讲台,就是他们整个人生的主场。一批批学生从这里走出大山,而这些可亲可敬的乡村老师仍在三尺讲台上迎接每一个开学季。易中天先生曾经评价乡村教师说,他们是中国教育的脚板,是穿着草鞋,布满老茧的脚板,背负中国教育的重任,步履艰难地一直走到了今天。

值得高兴的是,近年乡村教师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首届马云乡村教师奖颁奖典礼上,马云说:“中国可以没有阿里巴巴,没有马云,但不能没有乡村教师。”他重新执起的教鞭,叫敬意、叫寄托、叫期待,同时也点燃了乡村教师心中的灯。2013年9月,教育部、财政部提出按照“地方自主实施、中央综合奖补”的原则,对在连片特困地区工作的乡村教师给予生活补助。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决定自2016年起,组织开展“乡村学校从教30年教师荣誉证书”颁发工作。

风风雨雨30年,多少辛酸在里面。如今,一纸证书,是一种肯定,一种慰藉,一种无尚的荣耀!这种上升到国家层面的荣誉是无价的,让人看到尊师重教的点点晨曦。每一个证书背后,都有一个可歌可泣的故事,都有一段默默无闻的从教纪念,这证书,认定了一位平凡教师奉献的一生。教师,是每个人成长路上都离不开的引路人,乡村老师,三十年坚守讲台,从黑发到白头,更是感动中国,最应该致敬的大写的“人”!

致敬!最美乡村教师!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有人坚守,也有人离开。待遇差、条件苦、前景不明……他们有太多离开的理由。所以,点赞不应只为坚守者,也应为所有曾经付出过的乡村教师。请相信,农村教育的“魅力”必将会不断增强,而且正在不断增强。大山怀抱养胸怀,守望耕耘喜心间,那时,一定会有更多优秀的乡村教师幸福快乐地耕耘在农村教育这块“希望的田野”上。

编后语:有人说“把平凡做到极致就是伟大”,乡村教师就是这么一个群体,他们在艰苦简陋的条件下,培育着祖国的花朵,他们用坚守和敬业,诠释着教师一词的神圣。他们把平凡做到了极致,所以就彰显出其伟大,他们的精神为社会传递着强大的正能量,这种精神将载入史册,薪火相传。乡村教师的很多故事,总能让我们感动,除了感动我们更应有行动,关注也能成为一种力量,走近乡村教师,我们有足够的理由更加关注乡村教师,更加关注乡村教育,更加关注中国乡村。欲振今日乡村,必重乡村教育,欲得教育公平,必重乡村教育,欲重乡村教育,先重乡村教师,因为,乡村教师和他们培养着的乡村娃,是未来乡村建设的脊梁。或许前路依旧不会平顺,但他们不再独行……

第四篇: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魅力教师经典课堂

——记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之感

4月7日至8日,有幸参加了安康市2012年全国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观摩会。我领略了几位名师的教学风采,欣赏了他们高超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感受到他们对数学教学的执着追求,使我受益匪浅。有感悟、有收获、有幸福。

一、数学课堂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文化味”。

走进张齐华老师的课堂,简单的游戏和俏皮的语言让学生激情四溢,在轻松快乐的数学学习,在简单中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又为学生的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这不就是我们现在所需要的有效教师和有效的课堂吗?把我们教室里的数学展现成为“街头数学”,或者是“民间数学”,使我们感受到拥有诗情画意的课堂不再是语文老师的专利。数学课堂也可以有一种淡淡的“文化味”。

“永远不重复别人,更不重复自己”,更是他每一堂课留给大家的真实写照。张齐华老师课堂的那份独特,绝不仅仅源自于他风格化的教学语言。一旦进入到他的课堂,教学目标的多元、课堂立意的深远、教学结构的精巧、课堂进程的丰富,则又构成了他数学教学艺术的另一张独特名片。

二、数学课堂上因生成而美丽

课堂因预设而有效,更因生成而美丽!朱德江老师的教案他都称之为教学预案。在课堂当中,要依据学生学习和认识规律,抓住契机,努力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条件,创造质疑机会,营造发问的氛围。当课堂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尴尬。当课堂上,学生有自己的主见,不愿跟着老师备课设定的思路走。是将教案进行到底,还是大大方方地顺着学生提出的有价值的问题前进?这是摆在每个老师面前的一道选择题。教学实践告诉我,跳出备课设定的思路,灵活应变,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批评,呵护学生的发现,珍视学生的绝招,课堂会因生成而变得美丽。

三、教学教学也是一门创造性的艺术。

数学研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我们的数学教师就应通过自己的示范使学生体会到这样工作和学习的内在乐趣。一个好的数学教师要通过自己的教学使学生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激发对美的追求。教师阐述所授内容时,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哲理形象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叙述事理时曲而不直,含而不露,隐而不现,营造出最富于暗示性和启发性的意境,让学生在回味、追索、咀嚼中引起丰富的联想等,收到情理交融、曲径通幽的艺术效果。

在数学课堂的海洋中,我们需要用智慧当船桨,用勤奋来助力,使知识的小船在这片汪洋的海洋上游的更快,更好,更加一帆风顺。

老县镇中心小学:陈军军

第五篇:“魅力教师”演讲稿

“魅力教师”演讲稿优秀范文

精选范文:“魅力教师”演讲稿(共2篇)尊敬的各位家长、学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今天站在这里,觉得自己没什么东西可以拿来炫耀的。回顾自己从教18年,没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也没有过突出的成就,只是平平凡凡的18年,我也只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做着平平凡凡的事。正是这种平凡让我明白了自己生存的意义。尽管生活和工作让我有过困惑和压力,但更多的是对特殊教育事业的坚守,对工作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对同事的真诚。

很多前辈和同事们的为人处世,以及平时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让我明白越是眼界开阔、越是心胸宽广,人越是在一些事情上能够超然处之,魅力也就越大。我也一直相信,事在人为,有付出,就总会有收获。多年来,我不在乎要有个什么样的位置就做什么样的事情,而是主动地去做自己想做的,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从聋教育到智障教育再到孤独症的康复训练,从第一个把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到尝试综合教学再到个别化教学,从策划活动到主持节目再到为学校发展出谋划策,自己敢于尝试和挑战新的事物,也始终把自己当成学校这个团队中的重要一员。每件事你用心去做了,你真诚地对待你的同事,你真心地去爱你的学生,那么你收获的将是惊喜和感动,你在学生和同事中的魅力指数也将不断攀升。

我一直庆幸自己是一名特校教师,因为这是一份最具爱心的事业,也因为我能随时倾听到花开的声音,花开的声音是残疾孩子点滴进步、茁壮成长所绽放的乐章,也是自己生命流淌的旋律。

人生是一个过程;生命是一种体验;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我们能够在生命的短暂与存在的永恒之间,找到我们热爱的事业,然后放手去做,在奋斗中拥有灵感和激情;在合作中拥有开心和快乐;在平实中感觉到价值和幸福。

谢谢大家!

篇一:魅力教师演讲稿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魅力》。

赞美教师的词语有太多太多,但仅仅赞美而已。因为不得不承认的是我们教师只是一个服务性行业。我们的社会地位也渐行渐远,家长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还有个别学生顶撞辱骂我们,还谈何魅力?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面对新时代的要求,教育越来越难了,教师越来越难做了。正是因为如此,我们所做的不是去抱怨,不是去攀比,而是去思考、去锤炼,如何凭借较高的专业素质,较强的业务能力,高尚的人格去重塑我们应有的职业魅力!

我认为,要做一名魅力教师,首先要有责任心,这也是教师魅力的最重要的表现。一名好的老师,不仅仅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还要对同事、对学校、对社会乃至对国家负责。

一个细微疏忽或者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会毁掉一个学生的未来,会毁掉一个家庭甚至危害到社会的安定。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就是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和品德,让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上都能得心应手。除了对学生负责以外,我们还要对学校负责。出现问题,要勇于承担,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

其次,作为一名魅力教师,还要有爱心。教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一视同仁,不区分对待。其实,从本质上看,学生并不存在好与差之分。之所以“差”,是因为他们受主观和客观的因素所限制,不能很好的投入学习。比如:一些学生学习的目的性不明确,不够自信,再加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单亲家庭),使得他们在学习上不感兴趣,从而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正因如此,我们更应该对这些所谓的“差生”,加倍地关心和爱护。要更多地发现在他们身上的优点,找出各自的闪光点,使其渐渐恢复自信。

这样,他们才会更加信任教师,把教师当作他们的朋友,也就更愿意敞开心扉,说出他们在学习上和生活上遇到的困难。这时,教师再加以正确的指导,相信这些“差生”就会慢慢变好,甚至变为“优生”。每当这个时候,作为教师的我们,又何尝不欣慰呢?

“教学生六年、看学生十六年、想学生六十年”。对待教育,我们不能三心二意,心猿意马,而是要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兢兢业业,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作为一名好老师,还应为自己在教育事业上规划自己的人生。不断地更新教育理念,补充新知识,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把他们培养成对社会有益的人才。

平凡的事业需要我们奉献,幸福的生活需要我们奉献,伟大的祖国需要我们奉献。在教师这一平凡而又神圣的岗位上,努力做一名有责任心的教师,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魅力教师!最后我真心地祝愿我们都能够桃李满天下!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下载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5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致敬魅力教师系列之七[5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魅力教师”演讲稿

    “魅力教师”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学校领导,亲爱的同事们同学们: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今天站在这里,觉得自己没什么东西可以拿来炫耀的。回顾自......

    魅力教师演讲稿

    篇一:魅力教师演讲稿 爱与魅力 尊敬的领导、评委、老师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爱与魅力》。 其次,作为一名魅力教师,还要有爱心。教师爱学生,就像爱自己的子女一样......

    教师的魅力

    教师的魅力魅力,就是对人的吸引力,文章有魅力,别人就愿意多读,人有魅力,别人就愿意与之交往。一个教师若有魅力,学生就喜欢多亲近,聆听其教诲,所谓“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魅力教师事迹材料(★)

    魅力教师事迹材料 孟老师,定州市某中学数学高级教师,长期担任班主任工作。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爱岗敬业,勤奋努力,成绩卓著,深受学生的爱戴、家长的欢迎和领导、同行的......

    魅力教师事迹材料

    篇一:魅力教师事迹材料 幸福如花静静开放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不知不觉,我已跨进了四十的门槛,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辛勤耕耘了近二十五个春秋,蓦然回首,我觉得自己像一个......

    魅力教师心得体会

    篇一:魅力教师的修炼心得体会近日来我在网络上学习了由蔡伟教授主讲的《有效教学与教师魅力修炼》。里面的许多理念和教学方法都让我深思不已。特别是那个小小的希望小学的......

    做魅力教师

    提升个人素养,争做魅力教师 ——读《魅力教师的修炼》有感 在学校“读书沙龙”活动的倡导下,我认真读了《魅力教师的修炼》一书,该书分别从教师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形象魅力......

    魅力教师演讲稿

    魅力教师演讲稿 魅力教师演讲稿1 尊敬的领导和老师:大家好!能在会上代表新老师发言,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xx学校给了我们实现人生抱负的机会,也给了我们展示风采的舞台。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