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南方电视台实习报告
南方电视台实习报告
第一次实习,就像一个从未见过世面的人忽然来到了一个繁华都市,难免有千缕思绪缠绕而需要放飞,也难免有万千感慨堆积而需要倾诉。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见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许多以往从未见过的场面,把为人处世之道和专业攻略之术深深体会了一遍,这为我将来走出社会跨出了重大的一步,令我印象深刻。初涉江湖——懵懂
本人在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管理科实习。报到的第一天显得有点羞涩和紧张,毕竟这是第一次到大媒体实习,来到总编室,几位宣传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一位叫张璇,是宣传管理科的科长,我称呼她为张姐或璇姐,中等身材,年纪四十有几,可是年轻风范依然,嘴巴能说会道,是个很成熟很有经验的女士;一位叫黄兰凤,总编室的人都称呼她为兰凤姐,自然我也不例外,她个子不高,都三十出头了看起来还像个学生妹,而且是属于可爱型的那种;还有一位叫刘红丽,曾经在湖南台工作过,这位就超级苗条,很瘦小,她们都非常热情,笑容以待。总编室的人都管我叫小朱。报到期间,兰凤姐带我逐一认识了几位总编室领导,说这是“打招呼、讲礼貌”。之后,她递了一本《南方博奕》给我看,叫我认真阅读,说对我的实习会很有帮助,我发觉这本书记载的是南方台的历史、频道定位、经营理念、人事制度、技术保障、机构设置和媒体形象等资料问题,有助我更好地了解南方台。而璇姐也说:“无论是到单位工作还是到单位实习,都必须对这个单位有所了解,不然就是说空话讲假话,虚多于实。”当时我迷迷糊糊地连连点头,在短时间内要全方位地了解南方台,谈何容易?不过轮廓性概括性的东西是必须要知道的。
其实还没有正式实习之前,我就上网搜索了很多关于南方台的资料,并打印出来阅读,对它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南方电视台正式成立于xx年7月1日,她由原广东有线电视台和经济电视台整合而成的一个全新的广东省级电视台。由于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广东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要求;同时,因海外媒体已渗透广东珠三角,为了增加广东地区电视专业化频道的竞争力,因而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省级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南方台在规划中有七个频道,现在推出了五个频道,传输方式以有线和无线并存,但以有线传输方式为主,地域主要是广东,具有专业化、对象化、本土化的特点。南方电视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办好节目,多出精品,多方面进行了系列的革新、创新,使全新的南方电视台充满了生机。她在频道定位、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与突破。恰逢新丝路模特大赛——幸运
这个暑假实习不寂寞。上班的第二天,璇姐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跟xx第六届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这条线跑,包括大赛的开营、复赛、南方国际时尚周开幕式与闭幕式、半决赛、总决赛,我的主要任务是跟着红丽招待广州各大平面媒体记者、写新闻通稿给平面媒体和网站、跟南方新丝路花絮组的记者出外采访拍摄等。“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是南方电视台在启动半年后第一个精心打造的时尚品牌赛事。她通过国际化、时尚化的“专业模特大赛”来宣扬自己的活动品牌内涵和特色创意,至今已经成功地创办六届了,充分地体现了电视与时尚的水鱼关系。
开营:这是我第一次接待媒体记者,时间是7月19号晚上7点,地点在广州正佳广场北门。那天我跟红丽提前一个小时在那里坐待,广州各大媒体拟邀记者陆续来临,有的是摄影记者,有些是文字记者,我跟红丽负责把记者证或摄影证、开营通稿、请柬分发给记者们。当晚,50名入围复赛的新丝路模特一起登场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照相机琳琅满目,“咔嚓”声响个不断,闪光灯也闪个不停,一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们就马上挪动起来以选取一个好的拍摄方位;我还亲眼目睹了电视采访的经过,看懂了电视摄像机的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所有的这些场面,都是我的第一次亲身经历,告破了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观看到的记录。
复赛:今天是7月21日星期六,是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复赛的日子,地点在广州天汇城。红丽约好我在离南方台不远的广州友谊商店没口会合,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午下起了及时的倾盆大雨,交通也阻塞,我跟红丽到达天汇城时几乎成落汤鸡了。我的任务还是跟红丽接待媒体记者,负责他们的签到,分发记者证、新闻通稿、晚会请柬给他们。这些都完成后,我跟红丽凭着贴在胸前的工作证也进入了比赛现场。那天,璇姐负责场务,把位置划分为嘉宾席、评委席、记者席、摄像席、观众席等,总体还是井井有条。比赛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我观察到,现场一共架用了五台摄像机,t台左、右各一台,正面有两台,一天正对模特,一台正对评委,还有一台是腾在上空以俯拍为主的摇转式的。比赛正式开始时,最紧张的要数拥挤在一起的记者和摄影师了,虽然他们在舞台前面,但毕竟人数多了,想挤个好位就显得相当困难,所以大多数记者和摄影师只能站着或蹲着,坐在第一排的大多就坐着,活
动范围很狭窄。可幸的是,我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融入了拥挤的行列,与记者和摄影师们同处一条战线,原因是我写稿要用到图片,璇姐也希望通过此来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实习体会,况且我自备了相机。那天我拍摄了很多图片,虽然比赛结束后我双腿麻痹,站立不稳,但是我却觉得很快乐很充实,最后我还勇敢地主动邀请复赛晚会主持人刘再丽跟我合影留念。
至于南方国际时尚周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大赛的半决赛跟总决赛,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向尚”而展开的,形式变化而已,形散而神不散。
领导请吃“鸿门宴”——心跳加快
没正式开始实习之前,我总以为伙食费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是我“吃”它,而是它“吃”我。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总编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请我吃饭,如果跟总编室花絮组的记者们出去拍新丝路活动的花絮,还有工作餐或自助餐吃,感觉非常不错哦。令我记忆犹新的是8月2日总编室周主任请总编室负责“南方新丝路”活动的记者们吃饭,我也幸运地被叫上了,地点是广东电视台荧海阁餐厅。所谓“鸿门宴”,就是通过一种轻松舒闲的吃饭方式“开工作总结会议”。那天周主任用直接的方式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和指出了当前的不足,也用很委婉的方式批评了大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大家都对之前的工作做了总结并简述了今后的工作计划,这无疑就是间接地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会议实习课。鸿门宴接近尾声时,周主任问我:“小朱,在总编室实习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了?”话音刚落,我的心就怦怦跳起来,想不到领导最后不忘说出一声关心我的话,说:“还好,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总编室很开心。”“那就好,多跟璇姐她们学习……” 像周主任这些在电视台工作已有四分之一个春秋的新闻工,可谓身经百战的资深人士,像我这些见识颇浅有待加深的“毛头小伙”,就应该多从他们身上吸收营养,古语也有云:后人不鉴前人事,空负前人一片心。所以,千万别认为在媒体实习只是对专业的实习操作,其实不然,在实习的过程中还能学会为人处世,修身养性,锻炼自立奋进的品质,就像这次的鸿门宴一样,既有好饭好菜吃,又可以学到东西,一举两得。总编室的温暖
我上班的第二天,璇姐就说要在总编室内腾出个空位帮我安置一台电脑,说没电脑没法工作。于是兰凤姐就领着我到财务科搬了一张椅子,到秘书科搬了一个柜子,到会议室搬了一张桌子,当我看见自己那像模像样的办公位置时,我心里一阵莫名的感动,抬起头定定地看了看兰凤姐,又看了看璇姐,我们都相视而笑。璇姐说:“小朱你是幸运的,我们接待过很多实习生,不过他们都没有固定的工作位置,每天都像游客一样到处邂逅,所以我们希望你把这份幸运投入到你的实习工作中。”我的回答很认真,我的努力证实了这一点。
总编室的上班工作日是周一到周五,周末两天是休息的(有活动除外),这有异于频道,无论何时,只要有任务有新闻,他们一般都要跟去采访拍摄。总编室的人注重劳逸结合和身体素质的培养,每逢周末他们都会去体育馆打羽毛球,璇姐一般都会把我叫上。有一次快晚上7点了,璇姐还给我电话:“小朱,要不要跟我们一起去打球……”,我很高兴,感觉周末的无聊和沉闷远离了我,在羊城这片热土上,我并不是孤单一个。
7月20日,南方新丝路主办方在广州大学城举办了一次以“向尚”为主题的t-shirt大赛,这是整个新丝路模特大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天我跟着总编室公关策划科负责花絮的记者秦雅来到了现场,里面陈设了几十件经已涂鸦了的优秀t-shirt作品,个性与新颖兼备,还有十来件净白的是给兴趣爱好者现场涂鸦。我随意地对秦雅说了声:“如果我有件这样的t-shirt就好了。”回到总编室后,秦雅从袋子里拿出一件t-shirt递给我,说:“小朱,这给你。”我顿时呆了,定定地看着秦雅,差点连谢谢都没说出口。
在为期一个来月的实习生活中,我发觉自己竟然瘦了将近十斤,如果给妈妈知道肯定会心疼万分,而璇姐好像知道我瘦了一样,时不时问我在电视台吃得怎么样、住得怎么样,问多了反而我变得不好意思去回答她了。
心得体会——一言难尽
在南方台的实习时间虽然只有短暂的一个多月,可是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没有几天几夜难以诉尽。只要肯耕耘,就是个收获的季节,至于收获的果实,总结起来就有一下几点:
采访要讲究技巧,让被采访者的答案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即要预先知道被采访者会怎么回答记者提出的问题,而且回答的内容也在记者的预料之中。8月3日南方国际时尚周李小燕个人专场那天,我跟着总编室花絮组的秦雅、陈锦章等一起去采访拍摄,由于当晚有位记者要赶着把新丝路的花絮片剪辑出来,所以他留在台里没过去,本来那晚拿电视麦克风采访的任务是他负责的,现在只能委托给我了,不过我很乐意,也很期待,毕竟这是我第一次拿着电视台的麦克风站在摄像机面前跟名人面对面进行采访,而且是一次难得的学习
实习的机会。采访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我要沉思应该问被采访者什么样的问题、该怎样问才能体现深度和主题、如何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等等,当然,采访时保持镇定也非常重要。为了做好这一次采访,我向扛摄像机的陈锦章咨询了很多关于采访技巧方面的问题,别看他专业于扛摄像机拍摄,其实他肚子很有料头,在南方台工作的记者们的专业综合水平都非常高,而且几乎都是年轻一代。我清楚地记得陈锦章是这样对我说的:“采访分两种,一种是专业性采访,即要用记者专业的目光对事件的实质内涵进行提问;另一种是非专业采访,可以通过现场一些有趣新奇的细节进行采访等。采访前要弄明白将要看这次采访的受众有哪些人,在事实的基础上尽量根据受众口味提问题,还有就是不要提一些诸如全世界都知道的问题,否则这位记者就很不专业很没水平,观众会说这记者是白痴……”他还教我面对摄像机镜头时应该这样正确握麦克风:麦克风不能太靠近被采访者的嘴,遮掩了被采访者的脸部形象;也不能离被采访者太远,会造成声音录制效果不好。采访前要检查麦克风开关是否已开,还要把电视台的表示正面醒目地对着摄像机镜头。后来陈锦章还跟我强调:“一个比较高明的记者,能让被采访者的答案都在自己的控制之内,而且尽量保持微笑。” 经过这样的一番开导,我的眼睛一下子明亮了许多,对采访要提问的问题也来了不少灵感,最后使出浑身解数成功地采访了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的赞助商之一通景堂凉茶的老总、台湾知名时装设计师李小燕还有当晚获得李小燕时装专场最佳表现奖的模特,过后秦雅和陈锦章都鼓励我要继续努力。那晚我真的很开心,虽然免不了紧张,也免不了采访时存在的经验上的不足和内容上的些少肤浅,但我觉得学东西不能一步登天,我又向前跨了一步了,我会继续努力的。
无论在电视台还是在平面媒体实习,稿件始终作为一项必不可少的元素起着关键的宣传作用,所以扎实的文字功底和职业的道德素养非常重要。只要我在总编室有空,我就会坐在电脑旁写有关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的稿件,一方面给网站提供,另一方面模特大赛的各个环节也需要。实习一个多月,我一共完成了12篇稿件,其中给网站提供了八篇,作为新闻通稿给平面媒体记者的有五篇,电视剧《中国近卫军》的宣传稿一篇,暑期媒体宣传推广方案一篇,公益广告策划稿一篇。我没来总编室实习前,新闻通稿一般都是由编辑刘红丽完成的,我来后她们就让我来尝试了,初稿由我写,写好后交给红丽审改,接着交给璇姐或总编室主任看,只有经过这么一轮程序,最终才能决定稿件能否发出去。而正好那时假新闻《纸馅包子》炒得火热,所以审稿就得很谨慎了。
红丽说:“写稿要抓住亮点,尽可能挖掘新的东西。”
璇姐说:“写完稿后要给我们看过再去发表,否则出问题了很难下台。” 总编室主任说:“稿件内容要到位,主题要鲜明,要体现南方台突出南方台。”
不管是谁,只要自我所处的立场不同,观点就会大相径庭。可是,不管怎样,打好采写基础才不用在战场上临阵磨枪,扎实的文笔功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是平时点滴积累下来的,而且还要不断追求自己的写作个性。我在总编室写的稿件虽称不上是优秀作品,但这是我勇敢的尝试和坚持了,我觉得没有辜负学院对我的信任和期望,因为我有收获带回去。大学期间学好各门专业课程非常重要,真正派上用场时就会如虎添翼,所以在短短四年的大学生涯里,有时间就应多扩充自己的视野,有实习的机会就要争取和锻炼,不然你就会因后悔而感慨:毕业后跨出校门,依然一无所成。
无论去哪个媒体实习,良好的交际都会作为一条重要纽带贯穿实习生活始终,因为学会与人相处本来就属于实习内容的一部分。总编室的每位编辑都很有个性,可是她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性格开朗,工作之余喜欢说说笑笑,爱唠家常,不拘小节,所以跟她们相处显得特别的轻松和自在。我记得7月19日那天下午,我跟罗丹等记者到广州石溪摄影棚采访第六届南方新丝路形象片的拍摄情况,罗丹递给我一部小dv叫我去拍摄一些幕后花絮,包括模特们在化妆间的情况和拍摄组在摄影棚布置场景的情况。他说:“小朱,拍摄时手尽量不要晃动,尽量不要摇拍,多把镜头固定在吸引人的地方。”我的回答很紧张很严肃:“你说的我都记住了,我会的,放心吧。”接着罗丹就一阵苦笑:“你不用太严肃的,跟我们一起不需要这样,我受不了。”我连连点头,脸上也一阵苦笑。
之后在总编室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与他们相处,也融入了那种家庭式的氛围里,实习起来也倍感轻松。所以,年轻人就要让自己阳光起来,亮出自己独特的风采,上好交际这一课非常重要。
第二篇:南方电视台实习报告
第一次实习,就像一个从未见过世面的人忽然来到了一个繁华都市,难免有千缕思绪缠绕而需要放飞,也难免有万千感慨堆积而需要倾诉。在实习期间,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见到了许多形形色色的人,见识了许多以往从未见过的场面,把为人处世之道和专业攻略之术深深体会了一遍,这为我将来走出社会跨出了重大的一步,令我印象深刻。
初涉江湖 —— 懵懂
本人在南方电视台总编室宣传管理科实习。报到的第一天显得有点羞涩和紧张,毕竟这是第一次到大媒体实习,来到总编室,几位宣传管理科的工作人员接待了我,一位叫张璇,是宣传管理科的科长,我称呼她为张姐或璇姐,中等身材,年纪四十有几,可是年轻风范依然,嘴巴能说会道,是个很成熟很有经验的女士;一位叫黄兰凤,总编室的人都称呼她为兰凤姐,自然我也不例外,她个子不高,都三十出头了看起来还像个学生妹,而且是属于可爱型的那种;还有一位叫刘红丽,曾经在湖南台工作过,这位就超级苗条,很瘦小,她们都非常热情,笑容以待。总编室的人都管我叫小朱。报到期间,兰凤姐带我逐一认识了几位总编室领导,说这是“打招呼、讲礼貌”。之后,她递了一本《南方博奕》给我看,叫我认真阅读,说对我的实习会很有帮助,我发觉这本书记载的是南方台的历史、频道定位、经营理念、人事制度、技术保障、机构设置和媒体形象等资料问题,有助我更好地了解南方台。而璇姐也说:“无论是到单位工作还是到单位实习,都必须对这个单位有所了解,不然就是说空话讲假话,虚多于实。”当时我迷迷糊糊地连连点头,在短时间内要全方位地了解南方台,谈何容易?不过轮廓性概括性的东西是必须要知道的。
其实还没有正式实习之前,我就上网搜索了很多关于南方台的资料,并打印出来阅读,对它有了个大致的了解:南方电视台正式成立于2001年7月1日,她由原广东有线电视台和经济电视台整合而成的一个全新的广东省级电视台。由于广东经济的飞速发展,广东百姓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高要求;同时,因海外媒体已渗透广东珠三角,为了增加广东地区电视专业化频道的竞争力,因而需要重新建立一个全新的省级电视台——南方电视台。南方台在规划中有七个频道,现在推出了五个频道,传输方式以有线和无线并存,但以有线传输方式为主,地域主要是广东,具有专业化、对象化、本土化的特点。南方电视台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民众,办好节目,多出精品,多方面进行了系列的革新、创新,使全新的南方电视台充满了生机。她在频道定位、经营管理、体制创新、技术应用等方面都有新的尝试与突破。
恰逢新丝路模特大赛——幸运
这个暑假实习不寂寞。上班的第二天,璇姐就给我布置了一个任务:跟2007第六届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这条线跑,包括大赛的开营、复赛、南方国际时尚周开幕式与闭幕式、半决赛、总决赛,我的主要任务是跟着红丽招待广州各大平面媒体记者、写新闻通稿给平面媒体和网站、跟南方新丝路花絮组的记者出外采访拍摄等。
“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是南方电视台在启动半年后第一个精心打造的时尚品牌赛事。她通过国际化、时尚化的“专业模特大赛”来宣扬自己的活动品牌内涵和特色创意,至今已经成功地创办六届了,充分地体现了电视与时尚的水鱼关系。
开营:这是我第一次接待媒体记者,时间是7月 19号晚上7点,地点在广州正佳广场北门。那天我跟红丽提前一个小时在那里坐待,广州各大媒体拟邀记者陆续来临,有的是摄影记者,有些是文字记者,我跟红丽负责把记者证或摄影证、开营通稿、请柬分发给记者们。当晚,50名入围复赛的新丝路模特一起登场亮相,吸引了不少观众,摄影记者和摄影师的照相机琳琅满目,“咔嚓”声响个不断,闪光灯也闪个不停,一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们就马上挪动起来以选取一个好的拍摄方位;我还亲眼目睹了电视采访的经过,看懂了电视摄像机的一些最基本的操作。所有的这些场面,都是我的第一次亲身经历,告破了只能在电视上才能观看到的记录。
复赛:今天是7月21日星期六,是南方新丝路模特大赛复赛的日子,地点在广州天汇城。红丽约好我在离南方台不远的广州友谊商店没口会合,可是天公不作美,那天下午下起了及时的倾盆大雨,交通也阻塞,我跟红丽到达天汇城时几乎成落汤鸡了。我的任务还是跟红丽接待媒体记者,负责他们的签到,分发记者证、新闻通稿、晚会请柬给他们。这些都完成后,我跟红丽凭着贴在胸前的工作证也进入了比赛现场。那天,璇姐负责场务,把位置划分为嘉宾席、评委席、记者席、摄像席、观众席等,总体还是井井有条。比赛采用现场直播的形式,我观察到,现场一共架用了五台摄像机,T台左、右各一台,正面有两台,一天正对模特,一台正对评委,还有一台是腾在上空以俯拍为主的摇转式的。比赛正式开始时,最紧张的要数拥挤在一起的记者和摄影师了,虽然他们在舞台前面,但毕竟人数多了,想挤个好位就显得相当困难,所以大多数记者和摄影师只能站着或蹲着,坐在第一排的大多就坐着,活动范围很狭窄。可幸的是,我也作为其中的一份子融入了拥挤的行列,与记者和摄影师们同处一条战线,原因是我写稿要用到图片,璇姐也希望通过此来让我感受到更多的实习体会,况且我自备了相机。那天我拍摄了很多图片,虽然比赛结束后我双腿麻痹,站立不稳,但是我却觉得很快乐很充实,最后我还勇敢地主动邀请复赛晚会主持人刘再丽跟我合影留念。
至于南方国际时尚周的开幕式、闭幕式以及大赛的半决赛跟总决赛,内容都是紧紧围绕本次大赛的主题“向尚”而展开的,形式变化而已,形散而神不散。
领导请吃“鸿门宴”——心跳加快
没正式开始实习之前,我总以为伙食费将是一笔不小的数目,不是我“吃”它,而是它“吃”我。其实在实习的过程中,很多时候都是总编室的领导和工作人员请我吃饭,如果跟总编室花絮组的记者们出去拍新丝路活动的花絮,还有工作餐或自助餐吃,感觉非常不错哦。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8月2日总编室周主任请总编室负责“南方新丝路”活动的记者们吃饭,我也幸运地被叫上了,地点是广东电视台荧海阁餐厅。所谓“鸿门宴”,就是通过一种轻松舒闲的吃饭方式“开工作总结会议”。那天周主任用直接的方式肯定了大家的努力和指出了当前的不足,也用很委婉的方式批评了大家做得不够好的地方,大家都对之前的工作做了总结并简述了今后的工作计划,这无疑就是间接地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会议实习课。鸿门宴接近尾声时,周主任问我:“小朱,在总编室实习也有一段时间了,感觉怎么样了?” 话音刚落,我的心就怦怦跳起来,想不到领导最后不忘说出一声关心我的话,说:“还好,学到了不少东西,在总编室很开心。”“那就好,多跟璇姐她们学习……”
无论去哪个媒体实习,良好的交际都会作为一条重要纽带贯穿实习生活始终,因为学会与人相处本来就属于实习内容的一部分。总编室的每位编辑都很有个性,可是她们有个共同点,就是性格开朗,工作之余喜欢说说笑笑,爱唠家常,不拘小节,所以跟她们相处显得特别的轻松和自在。我记得7月19日那天下午,我跟罗丹等记者到广州石溪摄影棚采访第六届南方新丝路形象片的拍摄情况,罗丹递给我一部小DV叫我去拍摄一些幕后花絮,包括模特们在化妆间的情况和拍摄组在摄影棚布置场景的情况。他说:“小朱,拍摄时手尽量不要晃动,尽量不要摇拍,多把镜头固定在吸引人的地方。”我的回答很紧张很严肃:“你说的我都记住了,我会的,放心吧。”接着罗丹就一阵苦笑:“你不用太严肃的,跟我们一起不需要这样,我受不了。”我连连点头,脸上也一阵苦笑。
之后在总编室的日子里,我学会了与他们相处,也融入了那种家庭式的氛围里,实习起来也倍感轻松。所以,年轻人就要让自己阳光起来,亮出自己独特的风采,上好交际这一课非常重要。
第三篇:广东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新闻实习报告
实习单位:广东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 实习时间:2005.07.10~2005.08.20 in 实习--南方电视台实习报告 实习让我成熟,也让我从新认识自己。一切从《 in 一派》开始 《 in 一派》是我实习的开始,永远没有结束之时。《 in 一派》是南方电视台都市频道三大品牌栏目之一,它是一个紧跟潮流,追踪时尚的资讯类节目,逢星期
六、日晚上 7 点 10 分播出。星期六的节目围绕美丽而展开,以潮流资讯为主,好玩为辅,节目内容包括 in 速递,美丽大变身和潮流搜店三大部分。而星期天的节目则以真人秀表演为主要形式,在娱乐搞笑的气氛中带出让人思考的社会问题。《 in 一派》播放的时间并不长,只有 20 分钟,但不要小看这 20 分钟,短短的 20 分钟凝聚了《 in 一派》所有成员的心血和汗水。对于我们实习生来说,在短短的实习时间里,了解电视台的节目制作流程显得至关重要。与《城市特搜》和《今日一线》等新闻性较强的节目不一样的是,《 in 一派》很重视前期的策划和准备工作,因为前期工作的策划和准备充分与否直接影响到节目出来的效果和质量,但是,在《 in 一派》里缺乏的恰恰是优秀的前期策划的人才。我想,不仅仅是《 in 一派》,很多行业和企业,都缺乏优秀的专业策划人才。我们到《 in 一派》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二的早上 10 点,都市频道的罗总隆重其事的参加了《 in 一派》的例会。由于罗总的参与,我的心情莫明的多了几分紧张,也有点拘谨。针对如何改变《 in 一派》最近的收视低迷局面,大家都各抒己见。显然,罗总最关心的是节目的定位和收视,罗总表示,只要收视好,什么好的 ideas 她都可以接受、洽谈,她还鼓励我们实习生要多提建议和意见,希望我们的加入能够与整个栏目组擦出新的火花,带出好的创意。但是因为受到节目的固定思维的限制,《 in 一派》的同事似乎都没有什么新点子和好的创意,会议的僵局一直都没能打破。大家的沉默和无定向的眼神让我有窒息的感觉,我心里既担心又着急,同时又梦想着如果自己能够想出一个惊天地,泣鬼神的主意该多好,可是当时的我对于节目还不怎么了解,什么解救方法都没想到。后来的例会不断地有些新点子提出,我的紧张和拘谨感也慢慢得到了舒缓,积极的参与到讨论之中。为了迎合受众的需要,《 in 一派》慢慢的走上改革创新之路。通常来说,星期一是都市频道全体人员的例会,《 in 一派》的同事也要求准时参加,不然会扣钱的喔(扣钱的条款是由《 in 一派》栏目组自行通过的,主要是督促各同事按时参加每星期一次的重要例会,扣得的钱将用作聚餐费或直接拨入其他没有迟到同事口袋,我觉得这种罚款条例还挺有意思的)。会议虽然简短却非常重要,会议通常由三位总监一同负责,主要是宣读台里的一些要事和人员变动,并且对上星期节目的总结和对下星期节目的要求和期待。也就是说,每星期一早上,都是都市频道人气最旺的时候。第一天正式进入台里实习,我们就参加了例会,会议上,让我备觉亲切的是罗总亲自向频道的同事介绍了我们,自自然然地,我觉得自己就成为了里面的一份子,融入了一个大家庭。《 in 一派》的内部会议定在每星期二早上 10 点,内容主要是商讨下星期节目的选题。对于如何突破《 in 一派》现有的节目形式从而提高收视率依然是会议的重点内容,斌少说过,他比较过 in 一派多个星期来的收视,发现做的好的几期收视不一定好,但是做得不好的那几期收视一定差。这句话包含着一个道理,唯有把节目做好才能保证收视继而提高收视。选题定下来后,就到了筹备拍摄的工作细节中。一般是负责当期节目(以真人秀节目为例)的编导负责从前期策划到拍摄再到后期制作的全过程,时间跨度大概就一个星期。在时间的运用和分配上,各编导也大致相同,通常是星期三定下剧本的具体细节和其他准备工作,例如与广告公司联系演员,准备需要的道具,预订拍摄用的机器和外出用车等。如果星期四有档期,通常会在星期四完成拍摄的工作,已备有更充分的时间做后期制作。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到下星期五的审稿 deadline,编导都会在编辑室工作,完成片子的后期制作。最后通过总监审批一关就可以顺利在星期天的节目里播出。
第四篇:南方实习实习报告
公园景观设计调研报告
一、实习目的1.园林规划设计方面:掌握公园规划布局、主题公园规划设计;滨河休闲绿地设计;古典园林艺术、园林景观布局、园林建筑(小品)艺术赏析;只是艺术赏析;园林花街铺地艺术赏析;庭院空间布局、特色景点布局与营造;园林空间组织与景观布局等。
2.植物分类与应用方面:掌握植物的系统分类;园林植物造景与应用;温室花卉种类识别与栽培管理;园林植物的调查与识别;园林植物合理选择与艺术配置;园林花木造型与艺术配置;草坪(地被植物)造景应用;园林花卉布置应用;花卉(地被)造景应用。植物造景与生态群落,广场绿地、植物选择与合理配置等。
二、实习地点
北京紫竹院公园
三、实习内容
1.公园概况
紫竹院公园位于北京西北近郊,海淀区白石桥附近,北京首都体育馆西侧。因园内有明清时期庙宇福荫紫竹院而得名。是新中国成立后新建的大型公园,始建于1953年。全园占地近48公顷,其中水域面积16公顷,南长河、双紫渠穿园而过,形成三湖两岛一堤一河一渠(长河与紫竹渠)的基本格局。是一座幽篁百品,翠竿累万;为一座以水景为主,以竹造景,以竹取胜,深富江南园林特色的自然园林公园。
2.出入口的处理方式
整个紫竹院有多个出入口,每个出入口的布置都有很大的差别,包括植物的配置以及景观要素,这与旁边的建筑和道路都是有关系的。我主要观察了其中的两个出入口,东门和西南门,这两个出入口的差别很大,设计的形势和处理的方式也是完全不同的。东门是紫竹院的正门,正对主路。公园主入口是城市空间向公园空间转换的首序空间,所以门里门外各做成了一个开敞的小空间,作为入口集散广场,方便游人在这里约会等候。门前有一组景观石,上面刻有金色的三个字“紫竹院”,与道路形成对景。石头前面还有一颗大槐树,也有对景的作用,树下是一个小花坛,人们可以坐在这里等朋友,方便游人。
一进门就可以看见有竹子,也正突出了紫竹院的这个主题。进入门内也是一个小广场,正好为游人们在公园内集合提供了方便的场地。办公区就在大门附近,售票处和咨询处设在这里就更是不用说了。入口旁边还有一个卫生间,这样的设计方便了出来进去的游客们。小广场周围的点景石以及高大的植物自然式的排列,突出了公园自然上水情趣。1
与东门比起来,西南门从尺度上就小了很多。门外是一个小小的开敞空间。由于西南门周围都是一些高大的现代建筑,所以在此入口的设计上也增加了现代建筑的元素。入口用几根高大的柱子做成门,柱子及周围建筑上由绿色的琉璃瓦片。与大门正对的地方有一片很小的低矮灌木,里面有小的石笋景观,与大门形成对景。这里是一个外敞内苑的形式,好似一个江南是小院落,有欲扬先抑的作用。转过来便进入了公园,是几节台阶,旁边有抱脚,使台阶更显自然。
还有南门,同样是开敞空间的处理,内外有集散广场。旁边是一个儿童游乐区。门内有几个大树,树下围有一圈座椅,为人们休息等候提供便利,也正是动静结合的体现。
3.园路的级别及形式
在公园中园路的功能是非常强大的,它能将全园分隔成各种不同功能的景区,同时又通过道路把各个景区联系成一个整体,是划分和组织空间的重要方法之一。利用道路不但可以使整个绿地成为一个整体,更重要的是通过组织和划分空间达成统一的景观效果,为游客展示园林风景画面的作用,引导游客按照设计者的意图、路线来游赏景物,为游客指明方向。
在紫竹院中,园路基本都是自然式的,这也正体现了公园的自然特性。园路优美的曲线,与周围山、水、建筑、花草、树林、石景等景物紧密结合,不仅是“因景设路”而且是“因路保景”,而且形成路随景转,景因路活,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园中自然廊道围绕着湖水形成主路,把各景区联合起来,大量人流都要通过此路行走,必要时还会通过一些管理车辆,所以此路宽度有4、5米左右。主路中部有次路进行连接,加强了景点之间的联系,宽度在2米左右。这其中还有景中园路,主要就是使游人深入园中的各个角落,这种道路基更窄了1.5米左右,大都是自然曲折式布置,而且多是通往小山、树林、水边等安静的休息区,给人以曲径通幽的感觉。
由于人们喜欢走捷径的习惯,所以园中出现了许多被踩出的园路,山上、水边、林中有许许多多这样的道路,道路自然流畅、回环曲折,充满了自然情趣。路两旁,各种高大乔木,还有一片片竹林,形成了夹景。
4.种植设计特点
在园林当中最缺不了的就是植物。山山水水、花草树木使园林显得生机勃勃,轻取幽逸。“石本顽, 有树则灵。”树木可使顽石有灵气, 画面才有气韵。配置风格和特色由于造园时, 受不同的审美精神、情趣及文化背景的影响, 在具体地处理和安排山、水、植物及建筑等要素上, 会体现和追求不同的审美效果, 这样就导致了园林风格与特色的区别同样也形成了不同的植物景观配置风格和艺术特色。
每个公园在植物种植的设计上都有自己的特色,最主要的是要突出公园的主题。紫竹院顾名思义就是以竹子为主。公园有计划地植竹造景。逐渐形成以竹造景的山水园林。1971年后引进紫竹、筠竹等品种,至今有竹类50余品种40余万株,遍布园内,形成70余处大小竹林。当年从南方引来各种各色竹种,有青竹、紫竹、斑竹、石竹、寿星竹、金镶玉竹。园内所种植的大量紫竹、斑竹、石竹、金银玉寿竹等珍品。
园内还有各种行道树如:银杏、刺槐、白皮松、油松等等,自然式的种植凸现园中的幽逸气氛。从高到低,从低矮灌木到高大乔木,层次感十分鲜明,丁香之下种上一流鸢尾,显得很有意境。
紫竹园内有3/4的湖水,所以园中水景植物的配置上很有特点。沿湖周围种植着许多的垂柳,使人们在湖边漫步时多了一份意境。园中小湖小池很多,虽然已是秋季,但一片片残荷景象也是令人神往。水旁芦苇、水杉等水生植物布置得也是井井有条。
同时在植物的种植上还运用了造园手法,高大的树木障去了远方吵闹得道路和楼群,同时障景使得人们在山穷水尽之时看到了柳暗花明。竹子所制造出的夹景同样使人们有了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
5.功能及景观分区
整个公园分为三湖两岛一堤。公园中部有青莲岛、八宜轩、竹韵景石、明月岛、问月楼、箫声醉月;西部有报恩楼、紫竹垂钓;南部有澄碧山房及儿童乐园;北部的筠石苑为近年所 兴建,黛瓦、棕柱、白粉墙,飞檐、翼、花漏窗,小桥流水竹片片,花木扶疏山水旁,独具江南特色,内有清凉罨秀、江南竹韵、竹深荷净、友贤山馆、绿云轩、斑竹麓诸景,均以竹为主题。
按照功能的分区,公园有办公区,在出入口附近环境比较优雅。儿童游乐区,在南门附近,这里环境宜人,比较安全,利用植物和道路,很自然的把这里同其他地方划分开来。还有一处健身区可供老年人健身活动。其余的便是观赏游览区了,这构成了紫竹院的主体,面积也是最大的。
下面我简单的介绍一下几个景观分区的形式及特点。虎头山是全院的最高点,山是人工挖土堆成的,起到了障景的作用,用来隔声,同时也有划分空间的作用。澄碧山房是一个爬山廊,具有江南风格,这里依山傍水十分幽静,水边有点景建筑,同时与对面湖南北岸的亭子形成对景。云石园占地6公顷,以石、竹为主题,使孟兆祯以江南古典元素做成的园中园。里面有竹深荷净,还有一个竹叶地的小广场,往上有绿云轩,极具空间感,建筑色彩、造型协调,还有水杉、竹子、垂柳等植物与水面相呼应。清凉罨秀是一片清静之地,是一个造景园,但其使用功能较差并未与人相结合。沿着回廊式水榭来到全园最大体量的贤翠亭同样是全园的最高点。
各个分区都有自身的主体特色,同时又都以竹为主体,其造园手法,布局要素,都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四、实习体会
实习虽然过去很长时间了,但是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象,犹如昨天发生的事还历历在目,依稀可见,意犹未尽。这次实习给我最深的感触有以下几点。
一. 累,但收获特别大。在本次实习中,老师和我们基本上采用的都是步行,一天走个 几十里,可以想象一下,我们当时的情形,回到住的地方都累的东倒西歪的,可以说躺
在床上就睡着了。呵呵,实习之前老师就提醒过我们要好好锻炼身体,做好充分的准备 才行,这下终于体会到了,不过此后的几天我们都轻松的应对了下来。虽然行程很匆忙 很累,但是我们学到了平时没有学到的东西这就是宝贵的财富。
二.理论与实践差距有多大。实习之前认为自己学的不错了,什么都懂了,所以上 课玩手机,玩游戏,不认真听课,这次自才发现我们实在糊弄自己,我们不懂得还有很 多,再也不能浪费光阴,一定要脚踏实地,认真跟老师学习才是硬道理,工作更要脚踏 实地。
五、附录
第五篇:新闻实习报告--广东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采访部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广东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采访部实习单位:广东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采访部
实习时间:2005.07.10~2005.08.20
工作内容:协助记者进行联系、采访、拍摄、写稿、编辑等一系列新闻实操工作,并跟随记者到罗定市拍摄城市宣传片
实习报告
贯穿整一个实习过程并且暗自潜藏在意识深处的,似乎是一种无法遣散的挫败感。这种挫败感,并非来自可触摸的失败经历,而是来自实际表现与自我期许的反差;如另一位实习的同窗所言:从理想回归到现实,想到自己的将来,不禁心乱如麻。
上述这种说法似乎有些打击士气的嫌疑,而且对学院的付出和期望亦是一种不忠,但是这的确是一个个人主义者的观感。实习到中段的时候,王军老师来犒慰我们这些在南方电视台饱受就餐之苦的同志们,饭桌上逐一汇报自己的工作和收获。我说,在这么多实习故事之外,我并没有经历什么不平凡之处,我甚至没有一个自己的独立作品;而电视媒体的运作方式和视像新闻的操作方式也使我产生了疑惑——我将来是否该从事这一行业,抑或应该去平面媒体和广播媒体谋求立足之地?当然,我可以找出很多现实中的很多限制因素来说明我为什么没有独立的作品,比如说电视台里有规定实习生不能操作机器而他们参与报道的新闻也不能附上他们的署名,但是,我必须承认,这更多是有关我的性情,其次则是能力和态度。
在我们正式报到之前,广州大学和复旦大学实习生已经来回穿梭于办公室间,或是手拿资料文件匆匆赶稿,或是跟随记者外出一线。频道的黄副总监带着商量的口吻对我们训导说:你们是来做贡献的,不仅仅是来学习的,你们的付出就是你们的学费。之后采访部的杨副监制则在复旦的实习生面前说:汕大的师兄们操作方面已经没有问题了,以后你们多跟他们学习学习。这句话让我们暗自欢喜了一阵,但是不足以成为我放下担心的理由。在此后若干次的采访拍摄中,某摄像师看着在一旁将脚架挪来搬去的我,说:你过来,将这张文件上拍下来,我要的这些、这些、还有这些字眼的特写。我顿时一阵紧张,手忙脚乱地将那笨重的机器切到脚架上,调白、对焦、构图,忙活了好一阵,该摄像问:你以前用过这机器么?我面无表情地答道:没有,我们以前都是用小机的。他用手一挥,“行了,走开,我来吧。”我更加忐忑不安了,心想我刚才回应他时的那个表情一定让他很不高兴,但是又有什么办法呢?来自父母的遗传常常让我在紧张的时候就变得脸色很难看,而此后的几次临阵被撤也没能让我省悟过来——无论你天生的表情是怎么样的都好,面对你的老师的时候,都要尽量给出一个淡定的笑容来;又或者,你为什么不干脆对他说:老师,不好意思,可以多给我一次机会吗?
我曾经在我的实习申请上写下了我的缺点和劣势,其中排在第一位的就是我反应很慢。我承认这是一个可以逐渐得到改进的缺陷,但是,在分秒必争的新闻现场,我怎么能够以这样的理由在记者面前应付我的工作呢?有一次跟随一个跑政法线的记者去采访一条关于汽车诈骗案的新闻,在采访受害者的时候,由于来的媒体记者众多,受害人被围成一团,摄像记者则肩扛摄像机推着挤着在拍摄。意外的是该受害人讲得声泪俱下,将受骗过程的细节一一道来,摄像记者们则脸色惨淡,肩头酸痛双手发软。我站在外围插不进去,完了我们的女记者出来破口大骂:你怎么搞的?人家摄像在里面扛了半个钟头都不止,你却在外面闲着!别忘了你是来干什么的,你是来扛脚架的!我无言以对,照样是脸色苍白,极其不讨人喜欢。过了几秒钟,我终于鼓起勇气对摄像记者道歉说“是我的错是我的错”,但是,此事却让我再次认识到,这是一个不打无准备之战的战场,没有人会听你的解释,甚至道歉都没有用,因为错过了现场就永远不可以再挽回。
这是我的第一次实习。在我未实习之前,则因为课程的缘故胆大妄为地设计过实习的报纸专刊,并且在上面发表“学而实习之”的“大论”。但是真正实习的感觉却远非如纸上谈兵那样简单。南方电视台是一个省级台,机构精简,也没有兄弟台那样的众多冗员,因此在我们新闻部的办公室里,整天可以看到记者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上班的时间并不太早,又异于我最初的想象;但是来到之后便立即着手找选题,联系外访,或者一有突发立即赶赴新闻现场。我们这群为数大概三十人的实习生们,则早早来到办公室,尤其是那些安静沉默的女生们,早早地便守在热线电话机旁,帮他们的老师“找料”。本地的电话并不多件,反倒是东莞等工业城市的来电占了绝大多数。我每每听到有关拖欠工资不给反打人之类的投诉,只能按照接听热线的常规程序,用“中立”的态度向他们表示我们会跟进此事,如果领导审批之后需要采访我们则会立即与之联络。但是实际的情况是除非发生重大的事故或者灾难,这些外地的新闻往往是得不到上镜的机会的,毕竟南方台是一个立足于本土化的媒体。也正是因为如此,我内心常常感到矛盾,既感到自己作为一个新闻人的责任重大,又感到自己并非是万能的救世主而无奈万分。类似的投诉每天听上几百个,耳朵渐渐地感到迷糊,而过后反省,才感慨作为一个新闻记者要保持恒久的良心和责任心是何等的艰难。
我所跟随的马记者也是汕大的毕业生,但我还是称呼他为老师而代之师兄。他跑的是交通线,火车站是常去的地方,据说那里的便衣警察和小偷都已经到了可以跟他打招呼的熟悉程度。身材短小的他在办公室里经常遭领导和同事的讹揄,他却总是以嘻嘻的笑脸相对,完全没有生气的迹象;但是到了编辑室里,如果看到摄像拍的东西不符合他的要求或者不够水准的时候,他便毫不顾忌地破口大骂,骂完了之后则会告诉我哪些镜头不能那样拍等等。写稿是我们实习生应尽的义务之一,但是我写的稿件却没有给他看过,只是直接就交给了总监,想想这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错误,因为那样就失去了一个修改和进步的机会。
实习将近结束的时候,我和秀彬跟随频道的王副总监和“台里最杰出的摄像”单记者去罗定拍摄城市宣传片,在时事新闻操作之外了解了宣传片的拍摄和制作过程。我们两个作场记,兼作扛机器的伙计,而当地的部门领导和工作人员则尾随我们,看我们拍摄当地的建筑和民俗。每到一处,我们便受到上等的招待,而我和秀彬的实习生身份因为并没有得到“揭露”,所以也享受一样的礼遇,当地的领导甚至在工作的倒数第二天极力推荐我们去桑拿沐足,走的时候亦给我们捎上大量的当地特产,只是有没有给红包我就不得而知了。颇为讽刺的一次是我们到当地的一个镇去拍蔡廷锴先生故居,而当地的宣传部门负责人则在餐桌上跟我们大谈进行正面宣传报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令陪同我们的市宣传部门领导很不好意思。在此前的采访拍摄中,我也遇见过类似的情况,或者说,见识到在现实中的新闻操作果然跟书上的颇有出入。
一旦工作起来,记者们通常便吃了上餐没有下餐了。一般而言,从上午九点多十点钟出去,有时候要工作到一两点,回来之后叫个外卖,一个钟头后便开始写稿,然后立即到编辑室去“霸位”上机。像经济频道的两个栏目《南方报道》和《今日一线》,截稿时间分别是下午六点和晚上八点,要是记者超出了这个时间完成,不但影响了后期配音和编辑的工作,而且严重的有可能会影响到正常播出。所以每临近截稿时间,总监和监制就会变得格外严肃和不通人情,记者们稍微动作慢的便会被骂得狗血淋头。不过这是工作,做不好就要挨骂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而且这也是有关薪水,每个人不得不兢兢业业地工作。
等到监制审批了上交的“作业”之后,记者们终于可以抽身离开了。因为新闻部里的大多数员工都在二十多岁上下,无家无室,一下班就到附近的网吧去上网打游戏了。晚餐在网吧里叫外卖解决,而晚上十点多十一点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去,明天又是忙碌的一天。我们就住在附近,晚上也会到那里去上网,每当看到那些记者,大家都没有了客气,各自在眼中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而已。
我们有时候会说,呆在办公室里没有一种归属感。没有一张椅子是专门为你设置的,也没有任何一张桌子是为你准备的,我们就像是一群临时工,我们的薪酬就是我们所看到、听到、体验到的一切见闻;但是,我没有值得后悔的地方。如果有的话,那就是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来实习,为什么不把专业的基础打地坚实一点,为什么不更积极主动一点以获得更多的锻炼。
在将
你正在浏览的实习报告是新闻实习报告--广东南方电视台经济频道新闻采访部近四十天的实习中,我深切体会到,做一个真正的记者不仅仅是一个摄像或者写手,也是一个细心的社会观察者和大胆的社会体验者,就像是马记者在火车站的时候对我说的:小曹,你看看哪些人最有可能是小偷或者野鸡车的团伙分子?看,那些无事打着伞的就是。我也做过类似于卧底的角色,但是我所满足的绝不仅仅是由此得来的勇气和自豪感,而是一种正当性被实现的感觉,就像在揭露火车站附近的黑公话摊点的时候,我感觉到,原来自己也可以成为一个好人。对于实习,有过许多新鲜的体验,但是面对不久的将来就业的压力,未免有一种欲说还休的迟疑。我无法将这份实习报告写得很正式很官方,因为我的感触全部来自零散的印象,而我所要提供的所谓的经验和告诫也包含在我的文字中,无需用条条框框的方式列举出来,倒是在最后附上几则我认为比较有趣的东西,以飨读者:
第一份是公告在办公室黑板上的通知:各位司机,请勿再把杂物废弃在班车里,尤其是安全套,未用过的也不行。关科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抓典型了。
第二份是有关报料热线的,我从中做了一份排名,让大家看看民生百态:
最热门报料信息:老板欠我工资还打人!
最热门报料来源:东莞市某某镇某某工业区某某厂,想采访我,对不起,还没固定电话~
最不愿意透露个人信息的报料:那一条街的女人都卖淫的!
最受非议的部门:劳动局——我去年就找过他们了,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回复?
最遭人骂的工作人员:保安。唉,比小混混的声誉还要差~
最可以令记者快速行动的报料:死人塌楼了!而且就在您楼下~
最令接线生头痛的报料:唉,你说这样下去中国的前途何在中国人们的前途何在…………
最让男接线生不好意思的报料:我被人强奸了,想自杀,但是不能跟你说。
最让人爱莫能助的报料:我女儿患的也是地中海贫血,你能帮帮我们找个三十万出来吗?
最让人哭笑不得的报料:哎呀你们的节目真是好啊我最爱看你们的节目了我现在还在看呢~
最让人难以理解的报料:……(先生您说慢一点好么?你到底想说什么呀?)
最吸引人兴趣的报料:我刚才在楼顶看到UFO啊!
最长气的报料:事情是这样的……我再跟你说清楚一点吧,事情是这样的……事情是……
最令人感叹的报料尾声:你们记者是为社会声张正义的,我就只相信你们!
……
2005-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