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办公室2012年工作总结 3
绵阳师范学院法学与社会学院办公室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
工 作 总 结 书
法学与社会学院办公室
2012年12月17日 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办公室2012年工作总结
法学与社会学院的学生会办公室在老师与主席团的指导与带领下,在部长和所有干事的共同努力下,基本上出色的完成了自己的工作和任务,发挥了组织协调以及后勤保障等作用。同时,我们按照学校工作计划,落实学校及上级组织下达的各项任务,进一步解放思想、克服困难、求真务实、开拓进取、创新工作,充分发挥学生会办公室职能作用,较好的完成了本期的工作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1、日常工作的开展:
(1)、做好本职宣传,下达各类文件
(2)、收集学生会各部门、各组织前期工作总结与本学期计划,正在收集本学期工作总结。(3)、建立内部人员档案库
(4)、对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进行集体考核、个人考核和班级考核(5)、对学生会会议做好全面及时的通知以及会议记录
2、会议记录与会务筹备工作:
组织召开日常内部全体例会、临时会议、主席团会议,并做好相应的有关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各部门的会议记录,及时整理了会议纪要,向法学与社会学学生会各组织、各部门传达相关会议精神。
3、经费管理 负责管理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分会经费,负责保管学生分会的所有物品,并记录详细的借入与借出情况;组织了各部门申报财物,并将申报情况进行审核与调整,汇总后每月末将报销发票上报主席团。
4、考核工作
严格遵循“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对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进行考核、和监督。我们将继续完善此工作。
①负责对部门进行考核:包括例会情况、常规工作、活动策划及总结上交、临时性工作、活动效果、内部交流、工作计划及总结上交、宣传工作和组织建设。
②负责对班级进行考核:包括教室清洁、早讲晚练、寝室清洁、寝室晚未归、例会出勤、临时工作、活动出勤和班级工作。
③负责干部考核:包括学习成绩、例会考勤、工作完成度、个人思想品德、临时工作表现、工作积极性。
5、档案资料的整理
对法学与社会学院的干部与干事进行统计,包括名单,电话号码,寝室号,QQ,班级等,并对其制成图表,方便老师、主席团及各部门的联系工作;
6、修订规章制度
我部门本学期制定了《学生会管理制度》等
我系办公室顺利的优秀的完成以上工作,极大地提高了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的工作质量和效率,保证了法学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法学与社会学院其他部门开展各项活动时,办公室起了桥梁作用,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做了各项的幕后工作。但是工作中难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比如:
1.我系办公室人员数太少,总是不能每个部门分配到一定人员,以致于考核等存在一定的问题;
2.办公室人员在急事情况下通知事情时会出现一些语言不当问题,语言组织能力还不够强,态度不严肃 ;
3.办公室的物品存放还有待清洁和整理等;
4.办公室内部开会次数太少,导致一些干事不太清楚每周工作与每月工作;
5.办公室日常活动太少,为干事提供较少的锻炼机会;
综上,下一学期,办公室将继续协助主席团工作,发挥学生会“秘书处”、“纽带”的作用,做好学生会内主席团和各部门、各部门和各部门之间的联系、协调工作,一如既往的协助各部门办好各种各样的活动,继续发挥办公室在学生会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弥补我系办公室存在的不足点,加强干事之间的沟通,以便提高工作完成度。我们也坚信在法学与社会学院主席团的带领下,我们将越来越优秀,必将为我们发展写下辉煌的篇章。
第二篇:2010上学期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办公室工作总结
办公室2010学年上学期工作总结
2010年上学期,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和院团委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亲切关怀下,学生会办公室全体成员团结一致,围绕学院上半学期学生工作中心,秉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同学服务的宗旨,积极做好本职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在成员们的共同努力和其他各部门的积极配合下,我部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顺利地完成了各项工作和任务,取得了良好的成绩。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本职工作
1、完成了办公室的新学期招新工作。
九月底开始,团委、学生会和社联就开始了招新的工作。办公室对前来面试的大一新生分别进行了严格的测试和筛选,最终选出了六位优秀的同学进入学生会办公室,成为办公室的成员。
2、制作和汇总了学生会各部门的章程。
根据各部门所制定的章程,办公室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汇总,使学生会工作有章可依,有规可行,明确了各部门的责任,使工作任务更加清晰化。
3、制作了本学期院团委学生会和社联的通讯录。
通讯录的制作给各部门成员间的联系提供了便利,有助于学生会内部信息的畅通。随着大一新委员的加入和各部人员的调整,学生会大家庭又注入了新的力量,通讯录的编制加强了学生会成员间的交流和沟通。
4、完成了学生会成员工作证的制作和分发。制订学生会聘用制度并完成了聘书的制作。
5、每周整理一次学生会各部门活动清单。
通过活动清单的整理,办公室详细地记录了上个星期学生会各部门的活动情况,为活动做好了总结工作。其中,下个星期的活动安排,为即将开展的活动做好了规划和准备,使得各项学生组织活动能够有计划、有条理的开展。
6、及时高效地完成各项文稿撰写任务,起草和打印了本学期的红头文件,做好了会议记录、物品借记及值班登记,起到了办公室服务学院各项学生工作应有的作用。
7、保管值班室中的文件资料和物品,做好值班登记和物品借用的记录,使物品管理井井有条。
8、负责采购了各类活动和办公用具,做好学生会日常活动开支的预算和结算,及时准确报账。
9、完成了会议的通知点名和记录工作。
二、协助工作
1、负责校运动会上我院仪仗队的训练,与各部协作共同保障校运动会我院的后勤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
在运动会的准备工作中,我们办公室承担起训练学院仪仗队的任务。仪仗队在校运动会上代表我院出场,是我们历史与社会学院的脸面,训练仪仗队的责任重大。我们办公室成员都认真积极地参与到训练之中,坚持每天带领仪仗队成员进行严格的训练。在运动会上我院仪仗队精彩的出场赢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赏。
2、在新生才艺大赛上,我部成员负责后台话筒和台上道具搬、撤的工作。
送话筒和搬、撤道具的工作虽然繁琐零碎,但也十分重要。我们办公室成员都尽心尽力的完成了工作,做到不耽误、不出错。在这个过程中,我部成员的实践能力得到了提高,丰富了工作经验。
三、收获和教训
上学期,我们办公室及时分配任务,有效开展工作,成员间团结合作,积极支持协助学生会的各项活动,与各部门良好沟通、紧密配合,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活跃在相关活动场地,参与布置等后勤工作,为学生会和广大同学尽了一份力。在不断的锻炼中,我部成员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办公室也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但是办公室仍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大家的时间观念还不够强,工作效率也亟待提高,任务的分配也应该更加合理化。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学习和探索中改进态度和方法,发扬优点,弥补不足,协调各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班级间的关系,加强互相的沟通和交流,促进办公室不断进步、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更好的发展。
社会学院团委 学生会
办公室
二0一0年十二月
第三篇:法学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章程
法学院团委学生会办公室章程
总则
办公室:收集和管理学生会的档案;负责学生活动及各部门经费的报销;负责办公室的管理;会议的通知及记录;配合其他部的工作。直接对主席团负责。
第一章 办公制度
例会制度:
一、例会是我院学生干部进行工作的基本方式,出席例会成员包括主席团及各部部长,特别会议要求副部长参加。
二、例会时间:学生干部例会时间(单周周日晚21:00); 例会地点:模拟法庭,如有变化以临时通知为准。
三、开例会不得迟到、缺席。一学期内例会迟到累计四次者或无故缺席一次,学年考评扣除5分,内部警告;迟到累计达六次或无故缺席三次者,视为自动退出学生会,学年考评扣除10分,通报批评。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出席例会者,需提前向学生会办公室或主席团请假,并指定部门内其他干部代替其出席。计划与总结:
一、在学期初(前两周)必须拟定该学期工作计划,并于第二周周五前报主席团审批,办公室存档;每学期末必须进行工作总结,于最后一次例会时间交主席团审批,办公室存档。
二、在进行大型活动之前,必须提前一个月向主席团请示并知会外联部、宣传部等相关部门,并提前两周拟好活动策划书(包括具体实施、宣传和预算等)报主席团批准和交办公室存档。活动后必须进行总结,并填写活动登记表,一并交办公室存档。
第二章 人事制度 人事变动
一、办公室于每年大一开学军训后两星期内招新,招新工作需提前做好策划并交由主任、副主任审批。招新工作在办公室主任统一领导下进行,如不是在招新情况下有人申请加入,需进行与招新一样的考核,由主任、副主任共同审核。
二、完善的人事制度是成功的关键。因此,应对每位办公室成员进行有效的、具体的人事备案,对于申请退出的成员应写出申请报告并交与相关人员审批。退出报告应注明退出人名字、退出时间、退出原因。
奖惩制度
一、办公室将于每年定期对其成员进行考核总结。考核人员由办公室主任及其指定人员组成。
二、对于对办公室工作有突出贡献的和工作勤奋努力的,应记录在案,年底予以奖励。
三、对不合格和违反规定的工作人员,视情节严重程度,处以通报批评、除名处分。
第三章 档案管理
一、办公室负责整个学生会的档案管理,对于学生会的人事变动、会议和各种活动的展开负责。
二、人事变动要及时、快速的作出反应,办理备案。
三、对于活动、会议的展开。办公室要提前策划并交由上级审核,对于不足的地方予以改正。应做足备案与总结。
四、学生档案不得外借,查阅和复印有关的材料必须向学生会办公室档案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严禁涂改、圈划、抽取、撤换档案材料。归档材料应真实、完整齐全、文字清楚、对象明确、手续完备。
五、归档范围:
(一)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有关学生会工作制度的各种条例文件,以及各种表格,如:如学生会使用日程表、部员反馈表、物资登记表等。
(二)存档文件:主要内容校各类相关文件,包括工作计划、工作总结、管理条例及各类通知等。
(三)活动策划:主要包括学生会各部门历次活动的策划书、企划案、章程及所作的有保存价值的各类材料。
(四)外事资料: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会在各类外事活动中形成的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
(五)院刊杂志:主要内容包括本院自行编辑出版的刊物及学生会统一订购的报刊杂志。
(六)图片资料:主要内容为学生会历次活动中留下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及其他图片资料。
(七)会议记录:主要内容包括学生会办公室保存各次例会的出席和内容记录。
第四章
物资分管
一、办公室日常办公及各项活动中所使用、购置的物资均为学生会财产,由相关人员统一登记造册,任何人不得挪为私用。
二、办公用品及财务均由办公室统一配备、管理,如因使用不当或蓄意破坏而造成损坏、遗失等情况,应及时上报办公室,由相应部门负责照价赔偿。
三、各部门如因需要购入新物资,须凭正式发票到办公室审批后方可交由办公室报销。
四、必须爱护公共物品。
第五章
财务管理
一、学生会经费实行公开化,办公室设定账目本,以登记日常经费开支及重大活动经费使用情况。在记账过程中,各部应根据各种原始凭证,详细登记所购置使用的物品的数量、单价及具体用处。
二、办公室所有活动需动用公共经费的需上报备案,个人不得借记公共经费。所有经费由特定人员管理。
第六章 活动制度
一、办公室所有集体活动需由专人提出建议,专人策划,提交主任审批,在确认可行的情况下进行全员通知、提供经费等。
二、办公室所有活动需在不违背党的纲领,不与重大活动有时间、内容冲突的情况下进行。
三、办公室对主席团负责,主席团的纲领、活动安排要一丝不苟地执行。
四、办公室不干涉不与重大活动相冲突的个人活动。
总结
办公室作为学生会“天龙八部”之一,具有与上级沟通、为下级传达信息的重要职能,是学生会活动的纽带。因此,办公室成员应充分明确自己的责任,尽最大努力为学生会服务。办公室除在办公时刻外不限制其成员活动,其成员享有充分的自由。
陈思远
2011年9月23日
第四篇: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2011—2012工作计划
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2011-2012 工作计划
2011—2012年,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会将在学院党委、校团委领导和院团委、校学生会的具体指导下,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全院学生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团的十六大精神,贯彻落实校第十次团学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紧抓我院学生特点,根据校、院学生工作的要求,按照“促学风、抓特色”的工作思路,以“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为工作方针,以“全心全意为全院师生服务”为工作宗旨,秉承“以学生为本”理念、坚持“改革创新”精神,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认真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精神文明创建、校园文化活动、就业创业、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和自身建设等方面工作,全面指导服务学生成人成才成功,配合团委落实“学三彩”工程,积极推动学生会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着力打造“规范型、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务实型”学生会。
一、学生会的组织建设规划
1、规范制度,奖励优秀。本届学生会整体上实施“分级量化、统一管理”的制度。量化内容主要包括考勤、工作时间、工作积极性以及工作质量。量化的结果与学院各类学生干部评奖评优挂钩,每学期树立优秀典型进行重点表彰,提高学生干部的工作积极性。
2、发扬文化,凝聚精神。本届学生会以“服务同学 锻炼自我”为工作宗旨,以“基础 创新 品牌 团队 规范 高效”为工作理念。做好对学生会文化的宣传工作,让同学们认识到学生会“从同学中来,为同学服务”的性质。强调学生会成员的集体意识,求同存异,保持学生会内部的凝聚力。
3、精心谋划,培养人才。根据学校、学院有关文件精神,结合自身实际,重点加强学生骨干的日常培养,举办学生骨干精英训练营。培训内容涉及理论学习、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示范作用发挥等方面。
二、主题活动建设规划
1、以学风建设为中心,深入开展有利于学风建设主题活动。
(1)严格考勤。通过各班级学习委员严格抓考勤,及时对班级课堂考勤和老师的查课结果进行汇总。每周通过张贴和学院网站对无故旷课的同学进行通报批评,同时发现经常旷课的同学,由老师与其谈话教育或通知该同学家长共同督促。
(2)教授咨询室。本学期教授咨询室首先面向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开展,为了保证与老师的交流有效果,采用定期反馈的方式。一些问题学生可以多次跟某一位老师进行交流。
(3)协助学院深入开展“优良学风班”“优秀班集体”“十佳百优”评选活动,切实发挥正面激励和导向作用。对于获得表彰的同学要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宣传,树立优秀的学习典型。
(4)根据同学们的需要组织英语四六级的讲座,英语配乐朗诵比赛,提高同学对英语学习的兴趣,提高英语四六级考试的通过率。
2、加强社区管理,丰富社区文化,提升公寓的育人功能,带动学风建设。
(1)抓宿舍常规工作,发挥宿舍在学生基本养成教育的作用。按时做好宿舍卫生成绩的汇总、表扬、批评等工作。制定严格遵守宿舍作息时间的规范,不定期进行抽查,抽查结果通过学院网站进行通报。各种通报批评均与学期末综合测评挂钩。
(2)以宿舍为阵地,抓基础文明,抓学习风气,规范同学在宿舍的行为,力争在宿舍精神文明建设有较大突破。同时开展“优良学风宿舍”的评选活动,树立学习典型。
(3)丰富社区文化,提升文化育人功能。依托宿舍开展宿舍文化创建活动建立符合同学需求的各层次文化。组织开展雅室设计大赛,舍歌大赛征文比赛等宿舍文化系列活动,创建特色宿舍,建设文明、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
3、加强学生骨干自身队伍建设,提高学生干部自身素质,为学院各项学生工作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1)继续深化政治理论学习。组织学生会干部积极投身创先争优活动,深入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关注节日、重大历史
纪念日和时事热点,结合专业特色,每周一个专题,勤学党的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团的十六大、校团代会和学代会精神,引导同学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做到“五个带头”、“四个表率”,以实际行动推动学校创先争优工作。
(2)举办学生骨干精英训练营,通过分组学习、分组讨论、素质拓展,实践活动等形式对全院主要学生干部进行重点培训。
(3)深入学习团学代会精神。通过学生会部门例会、班长团支书例会,认真领会和传达校第十次团学代会精神,深入学习两代会报告,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两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努力推动我院学生会工作除旧布新,科学发展,与时俱进,再上台垓。
三、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规划
1、大力开展人文类活动。进一步拓展人文类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如征文、辩论赛等。增加“敬文学讲坛”中人文类讲座的比例,打造人文活动精品。
2、开展“三生教育”主题活动。帮助同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生存观、生活观。通过主题演讲的形式帮助同学提升生命的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承办与主办大型活动。根据校院两级团组织的校园文化活动安排,规范活动内容,组织开展学院篮球联赛、趣味运动会、拔河比赛、纪念“一二〃九”万米接力赛等大型群体性体育活动; “激扬青春,歌颂祖国”合唱等比赛,“精英团队”挑战赛等文化艺术活动;以及 “爱在阳光下”心理剧大赛等心理活动。
四、学院特色工作规划
1、历史文化传承。根据学院专业优势,开展诸如历史文化节活动,协助学院打造创新文化特色。
2、社会实践活动与创业教育。
(1)组织动员同学参加2010年“三下乡”、“四进社区”等社会实践活动,并结合专业特点,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并做好社会实践活动的总结、交流与评比工作,以提高同学们的实践精神。
(2)协助团总支加大学院创业教育的力度,定期组织创业讲座,创业论坛,探索大学生创业模式。
3、丰富科学文化生活。
(1)认真做好“挑战杯”系列活动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以及同学第二课堂科技创新立项工作。
(2)举办与科技创新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如CAD创意设计大赛,充分发挥科技活动在学风建设中的作用。
(3)围绕学院的人文特色,更加重视学院同学的社会实践和素质拓展活动,不断完善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开展富有成效的社会实践和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如“进社区”,走进敬老院等。
历史与社会学院学生委员会
二〇一一年九月十日
第五篇:《法学的社会学启蒙》读后感
《法学的社会学启蒙》读后感
清末沈家本法律改革以来,中国逐步探索建立现代法律体系和知识体系,其间虽然多有曲折,现代法治的理念与制度也逐渐被国人接受与认可。尽管如此,由于在中国传统的思想资源中,并无直接对应的概念与理论,由此导致,无论是在国人的日常生活经验中,还是在知识分子的智识经验中,都缺乏合适的概念工具与理论经验来处理与现代法治遭遇形成的经验与感受。因此之故,国人在接受现代法律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许多的困惑和不理解。本书试图在法律专业研究之外,结合具体事例和论著,用一般人文知识界熟悉的语言来阐述‘法律是什么’‘法律学问的特质’以及‘现代法律对当代中国社会的演化而言意味着什么’等问题”,这是泮伟江教授专著《法学的社会学启蒙》(商务印书馆,2019年版)封底的一段充分说明该集子核心主旨的文字。
该集子是作者“结合当代中国正在发生的一些具体事件,就如何理解法律与社会,如何理解中国社会的超大规模性,什么是陌生人和陌生人社会,如何理解中国与世界的关系等问题,展开了相对比较自由,又比较持续的思考”(第13页),汇集十余年写就的系列文章而成的。可以说,这些文章基本上均是作者在面对和处理正处在“一个不断涌现出各种新的经验可能性的时代”的当代中国的各种现实问题时所作的理论思考和努力,即“寻找合适的概念和工具,来帮助我们观察中国人当下的生存处境,表达我们身处此种丰富而复杂的生存处境之中的生活感受”(第314页),确实是“同辈法律学人中所给出的最为出色的观察”(周林刚所作序言“内在于我们的陌生人”,第1页)的成果展示。
或许是缘于自己近二十年的司法改革参与、观察与思考之故,此次拜读这本专著给我印象最深并促发延伸思考的还是其中的具有理论创见意义的“陌生人社会命题”(注:周林刚教授将该专著的两个主要理论创见分别概括为“基本的法律生存经验命题”和“陌生人社会命题”,参见周林刚所作序言“内在于我们的陌生人”,第10页)及其对司法改革的理论启示价值。“陌生人是一个具有丰富潜能的概念。处于不同时代处境的不同学者,基于各自的问题意识,而揭示和挖掘这个概念所蕴含的某种方向的潜能,将其理论化,从而发展出适合自身社会与时代需要的陌生人理论”(第272页)。作者就是有感于“既有的各种概念和工具,在观察和处理不断涌现出来的这些新现象和新经验的可能性与限度”(第315页)之际,基于中国当下社会转型的历史处境与经验感受(例如,个人需求的多元化与复杂化;大规模的人口流动,带来超大规模陌生人群治理问题;人际交往地理空间的根本性突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除了日常生活的现场互动关系之外,变成高度抽象和复杂的陌生人之间的商品交易关系,等等,第235-236页),在充分吸收西方陌生人研究的丰富养料的基础上,提出了“超大规模陌生人社会”的范畴。
正如周林刚教授在“序言”中所说,“在传统的差序格局中,熟人社区才是社会,陌生人则作为异类处在社区/社会的边缘甚或外部;而一个大规模陌生人社会,或者说系统分化的现代社会,熟人社区则是点缀在陌生人社会海洋中的岛屿。在前者,熟人社区似乎自我构成;在后者,熟人社区以陌生人社会为前提才得以构成和维系。在前者,熟人社区是透明的,陌生人则是神秘的;在后者,反过来,陌生人关系是透明的,熟人社区反而是神秘的”(序言第6页)。
也就是说,在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熟人/陌生人所处地理空间、熟人/陌生人关系所发生的领域、熟人/陌生人社会中个人之间关系的维系机制,等等,均存在着差别。就个人之间的维系机制而言,熟人社会靠的是“个人之间的人格信任机制”,而陌生人社会靠的是“个人对法律系统等抽象大型基础设施的信任”(第237页)。
如果说传统的、小规模的、礼治型熟人社会尚可以依赖个人的“诚信品格”“人格保障”等非制度化、个殊化因素来保障和维系,那么,现代的、大/超大规模的、法治型陌生人社会则必须仰赖于制度化、普遍化、可预期的法律规则体系,方能良性、有序、高效地运行。
由此可见,“陌生人社会的关键含义并不是由大量陌生人共同生活组成的社会,而是整个社会中,用以为个体生活提供参照的基础性框架,是以陌生人为典型形象而构造出来的”(第271页)。在我看来,此种“基础性框架”,在现代法治社会中的最主要表现形式就是“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依法治国决定》)。
作者立足于适应超大规模陌生人群治理需求和法律承担功能新变化(即在“纠纷解决”的功能之外,承担起建立远程陌生人相互信任机制的新功能,第237页)的考虑,提出了未来深化司法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着力点:基层法院要更加下沉到基层中去,进一步发展出深耕基层社区的“不存卷”的具有“准司法”性质的“人民法庭”,将其做大做强;进一步建设上诉法院机制,尤其是明确规定上诉法院对上诉案件的审判,乃是一种“法律审”,以区别于初审法院的“事实审”功能;若二审法院兼顾“事实审”,则将二审终审制改为三审终审制,将高院定位为纯粹的“法律审”的终审法院,承担法律适用之统一化功能(第238-239页)。
可以说,作者的上述司法改革建议至少可作以下几方面的延伸解读与思考:
一是破除“简单的中央/地方模式”,“进一步发掘出司法权双重属性的理论意义”(序言第3页),合理建构多元的司法机构体系和科学处理中央——地方关系(例如,立法机关+最高司法机关—省级高院规则制定权的分配;司法改革的顶层设计和地方的改革探索的关系,等等)。就多元司法机构体系构建而言,可以借鉴英国的治安法院体系和普通法院体系并存的做法,构建“准司法”的“人民法庭体系”和“标准司法”的“法院体系”。就司法改革中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而言,正如强世功教授所说,“中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区域差异大、发展层次不平衡。尽管全国的法官在适用同样的法律,但是却面临完全不同的问题,不同的法律对应的问题也根本不同。基层法院与高级法院完全不同,上海法院与甘肃法院完全不同,知识产权庭与普通民事庭也完全不同。在这种格局下,司法改革应当尊重差异化和多元化,给地方法院自主权,不应当搞一刀切”(参见强世功:“再论法律共同体:超越与重构”,载《财经》2013年第32期)。
二是重新构建审级制度。作者的前述主张尽管与《依法治国决定》的规定,即“完善审级制度,一审重在解决事实认定和法律适用,二审重在解决事实和法律争议、实现二审终审,再审重在解决依法纠错、维护裁判权威”并不完全一致,但至少有一共同点:合理区分不同层级法院的功能,改变目前四级法院均不同程度地承担“认定事实、解决纠纷”功能的局面。
三是准确定位省级高院的规则生成功能。张谷教授指出,“在实践当中,明显存在一种‘司法上的联邦主义’倾向,其原因有五点:民事立法过于原则,可操作性不强;在适用法律过程中离不开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而司法解释只能满足操作性方面的部分需求,省级高院的审判指导意见则发挥拾遗补阙或司法解释先导的作用;各地经济发展不均衡、舆情民俗不同,往往有不同的需求;正义的实现要求‘同案同判’,裁判标准的统一往往缓不济急,能做到哪一级算哪一级,聊胜于无;四级两审制在民商事审判中赋予省级高院‘事实上的终审权’”。此种“司法联邦主义”具有某种合理性的一个重要理据就在于,“地方法院(主要是高级人民法院)之间对民事法律的不同理解,客观上有助于民事案件解决的‘意见市场’之形成”“不同的意见经过竞争、博弈,最终趋于达成共识,再上升到中央一级的立法”“这也许是中国法律,特别是民事法律,自主地去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参见张谷:“对当前民法典编纂的反思”,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6年第1期)。
因此,面对此种“司法联邦主义”的现实客观存在,正确的态度应是合理的规制,而不是一味地反对,例如,针对省级高院是否有权制定具有规则性意义的规范性文件的问题,与其下文禁止,不如专门通过立法来加以规范并纳入合法性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