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工作总结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
二OO六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自2006年初正式成立,在应急准备和突发事件处臵上做了大量的工作,具体总结如下:
一、机构设臵及运行情况
###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为全额拨款卫生事业机构。2005年9月正式组建,编制有7人,目前配备3人从事应急工作。应急办公室自2006年初设在疾控中心,11月初迁至卫生局办公。
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准备工作
(一)参加了全市应急演练并组织了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的演练 参加了市疾控中心组织的以重型防护装备、消毒器械的使用为主要内容的应急演练。对疾控中心应急小分队人员进行了二级培训,内容与市疾控中心培训演练内容相同。
(二)制定、修订应急预案
按照有关工作要求共制定预案15件,主要对《###区突发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进行了修订。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培训和科普宣教开展情况 全年共进行应急培训4次。对全区应急处臵人员进行了应急知识、技能培训;对全区医务人员进行鼠疫培训;应急办参加“2006北京中法急救与灾害医学论坛会议”;辖区6名中级以上职称的医师参加市卫生局组织的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
在###区广电中心录制了狂犬病防治知识电视节目一期。
(四)应急处臵设备及应急物资储备情况
做好三级储备工作。对###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臵设备及应急物资进行了调查,共对疾控中心、4家二级医院和7家卫生院进行摸底,床位总数为1112张,可供应急处臵床位为81张。运送救护车22辆,急救救护车3辆。运送救护车内基本备有一般急救药品、血压表、氧气袋、心电图机。急救救护车上还备有心电监护仪、吸氧设备。疾控中心、监督所、区医院、中医院、京煤集团总医院、斋堂医院、龙泉医院都成立了应急小分队,均配备了足够的防护装臵、应急药品,同时区CDC购臵了疫情处理警戒带。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情况
截止到11月末,共处理疫情16起,其中###学校流感疫情和###中小学水痘疫情均已达到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已按程序逐级上报,均属于一般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截止到目前,2起疫情均以结案。
以上学校疫情的共同特点:均为呼吸道传染病疫情,季节性发病,学生为易感人群,传染性较强,一旦在学生中发病,很容易产生疫情的扩散、蔓延。应加强早期预警和疫情报告制度,做好传染病防病知识的宣传和疫苗的接种。同时学校应对学生疫情引起足够重视,严格落实疾控中心的防控措施,做到学校与防病部门密切配合,采取果断措施及早控制疫情。
四、今后工作设想
要进一步加强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领导;着手于应急准备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臵工作,继续完善和修订各种预案,提高预案的实际可操作性;加大培训力度,完成重大传染病的演练计划,提高应急分队的实战能力;做好应急知识的科普宣传,做到应急与日常防控两者有机的结合,完善重点单位(尤其是学校)的早期预警工作,为我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
二OO六年十二月一日
第二篇:20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总结
2010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使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一、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援工作高度重视。
为我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院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非常重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置,按照突《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相继制定了一些专业应急预案。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我院通过组织各专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锻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人员能力,使应急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医院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共有专业人员56人,同时配备了应急车辆、防护服、防毒面具、消杀用具等设备。
四、建立与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预警系统 在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建设的同时,我院还把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杜绝缺报和漏报作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同时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程序,为逐步完善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报告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应急管理角度看,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在预案制定、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20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计划
当前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
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
二是体系不够健全。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
三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不高。根据以上问题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二、要加强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部门间的协作。
三、要尽最大努力提供一些装备、资金保障,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投入,促使我院的应急体系尽快完善,并使其能够健全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2009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总结及2010年工作计划
一年来,我院认真按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法规,切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使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为我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院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非常重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置,按照突《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相继制定了一些专业应急预案。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培训演练和应急宣教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我院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全员培训,以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等,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实战运用水平、协调配合能力,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在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建设的同时,我院还把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杜绝缺报和漏报作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同时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程序,为逐步完善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报告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二是体系不够健全。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三是部门间协调不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常遇到的需要多部门配合时由卫生部门出面协调工作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四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不高。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根据以上问题制定2010年工作计划:
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二、要加强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部门间的协作。
三、要尽最大努力提供一些装备、资金保障,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投入,促使我院的应急体系尽快完善,并使其能够健全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20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总结及2012年工作计划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按照《平顶山第一人民医院公共危机事件救治应急预案》中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切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步推进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现将2011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为我院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院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非常重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置,按照突《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相继制定了一些专业应急预案。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形成。
今年以来培训演练和应急宣教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我院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全员培训,以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等,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实战运用水平、协调配合能力,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在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建设的同时,我院还把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提高疫情报告质量、杜绝缺报和漏报作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人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预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同时按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程序,为逐步完善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报告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二是体系不够健全。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三是部门间协调不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常遇到的需要多部门配合时由卫生部门出面协调工作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四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不高。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金严重匮乏。
根据以上问题制定2012年工作计划:
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
二、要加强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部门间的协作。
三、加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培训演练,将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全员培训,以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等,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实战运用水平、协调配合能力。
三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不高。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做为应急体系主要构成的院疾控中心至今仍无固定办公共场所,租住民房,实验室配备仪器离国家县院级疾控建设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五是培训演练和应急宣教工作逐步走上正轨。我院指导针对不同类别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的全员培训,以保证相关人员熟悉和掌握应急预案规定的职责、程序、任务和措施等,提高执行应急预案的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并组织应急队伍开展应急预案的演练,以提高实战运用水平、协调配合能力,并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
08年3月6日院卫生局组织由院卫生局、院疾控中心、院医院开展秀屿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共有21人参加,演练内容包括人禽流感、霍乱、不明原因肺炎、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六、是应急物质储备:全院共储备抗病毒类药物1040盒、威克20件、漂白粉160公斤、防护服114套、N95口罩145个、防护眼镜30副、防护鞋60双、有创呼吸机2台、无创呼吸机2台、手动喷雾器15台、电动喷雾器2台、二级生物安全柜1台。七是开展督导检查,08年全院组织对全院各医疗卫生单位检查、督导6次,检查内容包括:法定传染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疫情报告调查、霍乱防治、人禽流感防治、登革热防治、手足口病防治。开展全院各医疗机构传染病漏报率调查,全院08年甲、乙类传染病漏报率6.33%。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应急管理角度看,尽管我们做了不少工作,在预案制定、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但总体来说,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还存在一定的问题。
二、存在问题及下一步工作建议
当前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一是认识不到位。对卫生应急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危机和忧患意识;二是体系不够健全。预案体系还不完备,一些已制定的预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还不强;三是部门间协调不够落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工作常遇到的需要多部门配合时由卫生部门出面协调工作难度大,很难真正落实到位;四是卫生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高。应急人员素质不高。五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建设资金严重匮乏,做为应急体系主要构成的院疾控中心至今仍无固定办公共场所,租住民房,实验室配备仪器离国家县院级疾控建设标准还有一定距离。
2009年工作建议: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工作制度。二要加强在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部门间的协作。三要尽最大努力提供一些装备、资金保障,建立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希望政府能加大资金投入,促使我院的应急体系尽快完善,并使其能够健全充分发挥应有作用。
第三篇:201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切实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建设,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做为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逐渐推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使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有了进一步的进步。
一、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救济工作高度重视。
为我院进步保障公共安全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院领导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工作非常重视,成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部,负责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
二、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为确保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有效处置,依照突《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制定相应规章制度,并相继制定了一些专业应急预案。目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初步构成。
三、加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建设。
我院通过组织各专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演练,锻炼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队伍职员能力,使应急能力得到有效加强。医院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专家组,共有专业职员56人,同时配备了应急车辆、防护服、防毒面具、消杀用具等设备。
四、建立与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预警系统
在加强传染病疫情网络建设的同时,我院还把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进步疫情报告质量、杜尽缺报和漏报作为网络直报工作的重点,及时组织职员对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分析和猜测,及时提出防治措施建议。同时依照《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干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通知》,进一步规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报告制度和工作程序,为逐渐完善我院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报告系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及应急管理角度看,固然我们做了很多工作,在预案制定、体系建设、能力建设方面都有了一些进展。但整体来讲,我院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还存在一定的题目。
第四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一法四规“应知应会
“一法四规”内容: 一法是《传染病防治法》;
四规是《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艾滋病防治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传染病防治法知识点
1、《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于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并实施,于2004年8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修订,新修订的传染病防治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2、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共9章,80条。
3、法定传染病分三类共计39种,分别是甲类2种,乙类26种,丙类11种。
4、甲类传染病需要2小时网络直报,乙类、丙类传染病24小时网络直报。
5、传染病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首诊负责制。任何疫情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并上报疾病预防控制科。传染病报告卡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
6、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采供血机构均为责任报告单位,其执行职务的人员和乡村医生、个体开业医生均为责任报告人。
6、疫情报告是否及时和准确,直接影响到国家决策和调控科学与否。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各级政府有关主管人员和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不得隐瞒、谎报或者授意他人隐瞒、谎报疫情。
7、防治传染病工作不力的人员将受到严厉惩罚,传染病防治法规定,从事传染病的医疗保健、卫生防疫、监督管理的人员和政府有关主管人员玩忽职守,造成传染病传播或者流行的,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照刑法规定追究刑事责任。有关责任人员将最高受到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的处罚。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应知应会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分级
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性质、危害程度、涉及范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划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其中,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包括:(1)肺鼠疫、肺炭疽在大、中城市发生并有扩散趋势,或肺鼠疫、肺炭疽疫情波及2个以上的省份,并有进一步扩散趋势。(2)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并有扩散趋势。(3)涉及多个省份的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并有扩散趋势。(4)发生新传染病或我国尚未发现的传染病发生或传入,并有扩散趋势,或发现我国已消灭的传染病重新流行。(5)发生烈性病菌株、毒株、致病因子等丢失事件。(6)周边以及与我国通航的国家和地区发生特大传染病疫情,并出现输入性病例,严重危及我国公共卫生安全的事件。(7)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他特别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颁布施行时间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是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特别是针对2003年防治非典型肺炎工作中暴露出的突出问题制定的,为的是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维护正常的社会秩序。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于2003年5月9日发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共6章54条。
根据2010年12月29日国务院第138次常务会议通过的《国务院关于废止和修改部分行政法规的决定》修正,2011年1月8日公布并实施。
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知识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下简称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二)1、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一)发生或者可能发生传染病暴发、流行的;
(二)发生或者发现不明原因的群体性疾病的;
(三)发生传染病菌种、毒种丢失的;
(四)发生或者可能发生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事件的。
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对可能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的突发事件,应当立即向国务院报告。
2、第二十条 突发事件监测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有关单位发现有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应当在2小时内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接到报告的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2小时内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并同时向上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和国务院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三)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因突发事件致病的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对就诊病人必须接诊治疗,并书写详细、完整的病历记录;对需要转送的病人,应当按照规定将病人及其病历记录的复印件转送至接诊的或者指定的医疗机构。
医疗卫生机构内应当采取卫生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和污染。
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采取医学观察措施,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应当予以配合。
医疗机构收治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依法报告所在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应当立即对可能受到危害的人员进行调查,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控制措施。
(四)有关部门、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传染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切断传播途径,防止扩散。
(五)医疗卫生机构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通报批评、给予警告;情节严重的,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对主要负责人、负有责任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降级或者撤职的纪律处分;造成传染病传播、流行或者对社会公众健康造成其他严重危害后果,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报告职责,隐瞒、缓报或者谎报的;
2、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及时采取控制措施的;
3、未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履行突发事件监测职责的;
4、拒绝接诊病人的;
5、拒不服从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指挥部调度的。
艾滋病防治条例
1、四免
“四免一关怀”中的“四免”分别是:农村居民和城镇未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等医疗保障制度的经济困难人员中的艾滋病病人,可到当地卫生部门指定的传染病医院或设有传染病区(科)的综合医院服用免费的抗病毒药物,接受抗病毒治疗;所有自愿接受艾滋病咨询和病毒检测的人员,都可在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等机构,得到免费咨询和艾滋病病毒抗体初筛检测;对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由当地承担艾滋病抗病毒治疗任务的医院提供健康咨询、产前指导和分娩服务,及时免费提供母婴阻断药物和婴儿检测试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通过多种途径筹集经费,开展艾滋病遗孤的心理康复,为其提供免费义务教育。
2、一关怀
“一关怀”指的是国家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提供救治关怀,各级政府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补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生活补助;扶助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
第五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
星启点幼儿园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
为加强发生在幼儿园内突发公共事件的管理,提高危机应急反应能力优化人,财,物等应急资源配置,建立紧急救助体系,提高行动效率,将突发公共事件给人员,财产和环境造成的损失降低至最小程度,特制定本预案。在预防为主的前提下,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协调一致的原则,坚持科学性,严密性,程序性的方针,提高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本预案适用于幼儿园突发的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
本预案所称突发公共事件是指:
(1)因自然灾害而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地震灾害,水旱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森林灾害,地质灾害等;
(2)因人为因素而引起的突发公共事件:火灾,交通事故,疫情,食物中毒,建筑质量安全事故,爆炸品和危险品污染或泄漏等;
(3)因社会对抗和冲突而引发的突发公共事件:邪教或敌对势力破坏,恐怖暴力活动,以及集体上访,集会,游行等重大集体事件;
(4)校园重大治安事件;
(5)其他事件。
指挥机构及职责
1、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领导小组,负责对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理的统一领导和指挥。
组长:张海婧
副组长:周笑冰 韦晓冉
成员:刘庆 徐丽莹
邹佳辛刘小梅 贯晓鸥 王超 张玉华 李立 李晓玲 李雪 曲惠会
应急工作具体负责人:韦晓冉 职务:安全主任
手机:***
2、领导小组职责
领导组织协调事故应急救缓工作,负责事故应急,救缓重大事项的决策;负 责发布事故的重要信息。
3、报告范围
对于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给幼儿园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校园安全稳定和 师生人身安全造成不良影响和较为严重效果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工作具体负责 人:韦晓冉
4、报告程序
幼儿园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发现)后,事件现场有关人员应担立即报告 幼儿园负责人,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立即向当地政府,区教育局既有关部门报告。
5、报告要求
1)迅速。最先发现或接到发生突发公共事件的单位和个人应在第一时间内响当地政府报告,不得延迟。同时,应当向当地公安等部门报告。
1事故发生单位概况○2事故发生的时
2)准确。报告事故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3事故简要经过○4事故已经造成或者伤亡人数,间,地点及现象情况○包括下落不
5已经采取的措施○6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明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3)及时。事故情况发生变化后应当及时补报。自事故发生之日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道路交通事故,火灾事故自发生之日起7日内,事故造成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
成立“幼儿园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张海婧
副指挥长:韦晓冉
设立4个应急处置工作小组:
1)|救缓后勤组。张海婧 韦晓冉。负责组织应急救缓的指挥工作,负责物资,经费的保障。
2)联络协调组。周笑冰。负责信息收集并及时向指挥长报告。及时响委办,政府办,市教育局报告情况,负责调度车辆,负责与消防,交警,防疫,医院等部门的联络工作。
3)人员疏散组。李晓玲 邹佳辛 曲惠会。负责伤亡人员及亲友和围观群众的疏散劝导和安抚工作。
4)事故调查组。韦晓冉。负责现场的封锁,及时与相关部门联系,负责参与相关部门的取证和调查工作。
园内突发事件的处置程序
1幼儿园接到报告后,由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指挥部长或副指挥部长立即通知相关人员在最短时间内赶赴现场。
2相关小组按要求立即进入应急救缓状态,迅速调集力量组织施救和疏散,并适时向公安,卫生等部门请求救缓。3迅速开展抢险救治和善后处理工作; 4做好情况和信息的报告;
5时间稳定后随即做好师生宣传教育及思想稳定工作; 6开展事故调查。
应急救缓主要工作程序
1事发后立即终止有关工作或活动,及时疏散,保护其他学生。
2在现场的教职工要及时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对受伤害学生进行紧急救治或直接向120急救进行求助,同时向教育局主要负责人报告。
3幼儿园主要负责人要在第一时间内及时到达事故现场,积极组织开展救治工作,准确真实地向教育局和当地人民政府报告。
4在应急救缓中,幼儿园应积极协助卫生机构救治受伤害学生,及时告知其家长迅速赶赴现场,同时做好安抚工作。陪同学生家长前往卫生机构慰问受伤害的学生。
5幼儿园还应保护好事故现场和各种证据,包括人证,物证(含文字,声像等材料等),避免事故现场遭到人为破坏,积极配合公安,卫生部门进行调查取证,按公安,卫生部门的要求如实提供相关证据。
6落实教育,公安和卫生部门的其他措施,把事态控制在最小范围内。7幼儿园及时召开全体教职工会议,通报事故发生的经过及处理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及时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化解矛盾,尽快恢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确保师生思想情绪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