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0年安徽省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2010年安徽省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2010年汛期,我省先后发生7次强降雨过程,特别是7、8月份长江流域发生自1999年以来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一次集中性强降雨过程,长江、淮河干流出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第7次同时超警戒水位洪水,一度有20多条支流先后发生超警戒或保证水位洪水,沿江沿淮湖泊超正常或安全水位,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在汛中和汛后,先后发生两次干旱,分别是淮北地区伏旱、目前正在发生冬旱。面对严重的洪涝灾害和旱情,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委、省政府紧急动员、全面部署,省防指精心调度、分类指导,受灾地区全力防灾抗灾,取得了今年防汛抗旱工作的重大胜利,水利工程防洪减灾效益达260多亿元。现将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汛情、旱情及灾情
(一)雨情、汛情。汛期(5~9月),全省平均降雨量788毫米,其中淮北574毫米、江淮之间791毫米、大别山区1111毫米、沿江江南920毫米、皖南山区960毫米。与常年同期平均降雨量相比,全省偏多1成,淮北偏少1成,皖南山区与常年持平,其它区域均偏多2成。7月8~24日,我省沿江江南发生强降雨过程,降雨量400~600 毫米,暴雨区主要集中在安庆、池州一带,其中池州市梅街站712毫米、殷家汇站674毫米、安庆市安庆站671毫米、池州市高坦站653毫米、东至县大坂站636毫米、石台县矶滩站605毫米。8月23~27日,淮北地区发生暴雨,淮北北部和东部、大别山区和江南局地降雨量100~150毫米,其中宿松县钓鱼台站236毫米、岳西县河口寺站233毫米。9月1~4日,受冷暖空气和台风倒槽共同影响,我省大部地区出现大到暴雨,江淮之间局部出现大暴雨,局地特大暴雨,沿淮淮北东部、江淮之间中部和东部部分地区、大别山区北部、沿江局部降雨量100~300毫米,其中全椒县赵店站345毫米、肥西县山南站313毫米。
受上游来水和区间降雨影响,我省长江干流汇口至华阳段发生两次、安庆以下河段发生一次超警戒水位洪水,巢湖、青弋江、水阳江等16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永安河、青通河和水阳江等3条河流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淮河干流王家坝站发生一次超警戒水位洪水,颍河、涡河、沱河、淠河和白塔河等5条河流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汛情呈现如下特点:
一是汛情来得早,入汛底水高。2月份,我省就发生4次雨雪天气过程。3月上旬,我省长江以南发生连续降水,长江支流水阳江新河庄站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河流、湖泊、水库、塘坝底水比常年入汛时偏多2~4成。
二是梅雨强度大,雨区覆盖广。我省6月28日入梅,比常年晚12天,7月25日出梅,梅雨期共27天。梅汛期暴雨、大暴雨发生频繁,雨区叠加,中心稳定在安庆、池州一带。池州市梅街站梅汛期降雨857毫米、殷家汇站日雨量214毫米,居有记录以来第一位,梅街站最大一天降雨262毫米,居有记录以来第二位。安庆市区9小时降雨275毫米,超有历史资料以来的日降雨量极值,安庆站最大一天降雨量282毫米,居有记录以来第一位。梅雨期累计降雨量超过200毫米的笼罩面积9.04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65%。
三是洪水来势猛,河湖水位高。大沙河沙河埠站水位2小时涨幅达3.52米,秋浦河高坦站最大1小时涨1.15米。长江、淮河干流、巢湖以及西河、滁河等16条河流同时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多条河流数度超警戒水位,永安河、青通河和水阳江部分河段等发生超保证水位洪水。沿江升金湖等7个湖泊超过安全蓄水位。有9座大型、29座中型、1105座小型水库先后超汛限水位。
四是内外洪碰头,持续时间长。长江干流两度超警戒水位,超警时间累计35天,并长时间维持较高水位。长江干流与沿江湖泊水位同时上涨,江水位高于湖水位,内水长时间不能自排,干支流洪水碰头,防汛时间长、战线长。
(二)旱情。一是沿淮淮北地区发生伏旱。7月下旬至8月中旬,全省降雨偏少,淮北地区少6成,江淮之间少3成。特别是萧县、埇桥、灵璧、固镇、临泉一带降雨量少近9成,伏旱期间正值一季稻抽穗、扬花和灌浆需水高峰阶段,淮北地区秋季作物进入生长关键期,需水量大,加之高温蒸发,旱情发展较快。
二是江淮分水岭以北地区发生秋冬旱。9月下旬至11月30日,全省平均降雨61毫米,比常年同期少4成,其中淮北地区11毫米,比常年同期少9成。淮北地区平均连续无有效降雨日达37天,其中淮北北部地区56~69天,最大萧县达69天。11月26日实测,淮北地区1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率为16.1%~19.5%;10~20厘米土层平均含水率为16.8%~21.2%。由于淮北地区土壤表墒严重不足,对小麦出苗和弱苗生长不利。
(三)水旱灾害。
1、洪涝灾害。全省主要发生三次洪涝灾害,分别是2~3月份皖南山区、7~8月份长江流域和9月份淮北地区暴雨所造成的严重洪涝灾害。短历时、高强度降雨形成的山洪导致桐城大沙河溃堤9处,累计长度940余米。全省有93个县(区)939个乡镇1261.6万人受灾;农作物受灾面积1071.9千公顷(1608万亩),其中成灾面积511.6千公顷(767万亩)、绝收面积128.1千公顷(192万亩);倒塌房屋2.6万间,因灾直接经济损失83.7亿元,其中农业损失47.4亿元,水毁水利工程3.4万处,直接损失16.8亿元。
2、干旱灾害。伏旱期间,全省最大受旱面积达635万亩。目前我省冬旱仍在持续之中,截至11月30日,全省小麦累计受旱面积达1944万亩,主要分布在亳州、宿州、阜阳、淮北、蚌埠、淮南、六安、滁州市等地。
二、防汛抗旱工作主要做法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我省防汛抗灾工作,温家宝总理、回良玉副总理亲临安徽,分别视察淮河王家坝、长江支流泥塘沟河防汛抗洪工作,给广大抗洪军民带来巨大的鼓舞和激励。国家防总副总指挥、水利部长陈雷两赴安徽检查指导,鄂竟平副部长、刘宁副部长也对我省防汛抗灾工作提出重要指导意见。国家防总、长江防总多次派出工作组来皖检查工作。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防总的统一指挥下,省委、省政府及省防指紧急动员,全面部署,各地各有关部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抗洪排涝及抗旱工作。
(一)坚持以防为主,防汛抗旱准备扎实到位
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方针,扎实开展各项防汛抗旱准备工作,做到了“六个到位”,为取得今年防汛抗旱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是防汛责任制落实到位。经省政府同意,明确省领导防汛抗旱责任分工,调整充实省防指组成人员。明确重要防洪工程和区域的防汛行政和技术责任人。认真抓好小型水库责任人落实,全省4781座小型水库责任人名单在安徽水利信息网公布。举办防汛抗旱指挥长培训班,79位新任指挥长得到培训。
二是汛前检查和督查到位。省政府各位领导按防汛抗旱分工,亲赴责任段、责任区检查指导工作。按照“县级自查、市级抽查、省级督查”的原则,开展了多层次、全方位汛前检查工作。省防指、省水利厅先后派出20多个检查、督查组,进行重点督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分析,逐级明确责任,逐项整改落实。
三是预案编制覆盖到位。根据省政府安排,省防指编制了《防御全省性大洪水工作方案》,就应对长江、淮河同时发生大洪水的组织指挥、防守重点、应急保障等措施作了进一步规定。会同省军区、省武警总队编制《安徽省抗洪抢险兵力需求方案》,落实部队用兵原则、调兵程序、兵力需求、进驻时机等。省防指、省防办修订完善防汛抗旱调度方案及有关预案20多项,指导督促各地抓好基层预案编制修订,形成全面覆盖的防汛抗旱预案体系。
四是重点工程督查督促到位。对淮河、长江干流和主要支流的36处开口工程、336座正在除险加固水库,实行重点督办、动态跟踪,督促在汛期到来之前完成工程建设,落实应急度汛措施。对鉴定为三类坝和其它存在严重病险问题的水库,控制蓄水或空库运行。安排6400万元专项经费,对重点险工隐患、长江崩岸等进行应急处理,增储部分防汛物资。
五是防汛队伍和物资保障到位。督促各地落实民工防汛查险队伍,汛前全省登记防汛民工158.7万人。省级12支防汛机动抢险队以及市、县各级抢险队伍开展演练283场次,参演人员达2.3万人。省级153个防汛物资储备点储备砂石料35.8万吨、各类防汛用袋932.5万条,块石29.5万吨,冲锋舟、橡皮舟363艘(只)。开展常用防汛抢险物资社会号料工作,落实料源点3173个。
(二)坚持安全第一,防汛抗洪取得巨大成效
1、领导重视,靠前指挥。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洪工作,在防汛抗洪关键时期,召开全省防汛抗洪救灾电视电话会议,对防汛抗灾救灾工作进行全面动员部署。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多次对防汛抗洪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亲自调度安排,亲临一线现场指挥。省委常委、副省长、省防指总指挥赵树丛先后主持20多次防汛会商会,研究部署防汛抗洪、群众转移安置等工作。先后有10多位省领导赴有关地区检查指导,保证了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有序展开。
2、强化应急,高效运转。省防指强化应急机制,准确研判汛情及其发展态势,提前对防汛抗洪的各个阶段进行部署,对每个环节作出周密安排。启动水利、气象、国土、民政等部门联合会商机制,实行险情、灾情零报告制度。针对长江流域汛情和台风影响,先后启动防汛应急Ⅲ级响应1次、Ⅱ级响应2次,发布防汛预警28次、汛情通告39期,召开新闻通气会26场次。针对各阶段防汛抗洪排涝重点,对巡堤查险抢险、水库度汛、山洪泥石流防御、排水除涝、灾后恢复等进行统筹安排,有力保障了各项工作的高效运转。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根据各地水情、工情、灾情特点,省防指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突出抓好水库安全度汛、万亩大圩安全、城镇防洪排涝、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分流域、分区域、分工程提出防汛抗洪及排涝指导意见。先后派出20多个工作(专家)组赴一线巡回检查指导。在长江流域汛情严峻时刻,分别向安庆、池州、巢湖、宣城四市防指和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提出防汛工作意见,保证了各项应急措施的落实。池州市推行“点对点”防汛调度模式,先后发布21个调度令。安庆市望江县因地制宜开展排湖入江工作,在漳湖站基本完成漳湖圩排涝任务后,全力抽排武昌湖洪水,降低湖泊水位0.4米左右,有效缩短了沿武昌湖堤防高危水位持续时间,大大减轻了堤防防守压力。
4、主动超前,精细调度。汛前,省防指督促沿江地区加快巢湖、龙感湖、升金湖、南漪湖等湖泊内水的自排。暴雨发生后,督促各类超汛限水库加快泄洪,提前调度巢湖、滁河等通江涵闸开启泄洪。在防御水阳江、青弋江洪水中,省防指调度陈村水库拦洪错峰,削减洪峰达74%,调度双桥闸、马山埠闸灵活运用南漪湖调蓄水阳江洪水,有效减轻了下游堤防防守压力。在防御巢湖流域洪水时,及时开启凤凰颈排灌站抽排,启用牛屯河分洪,加快巢湖洪水外排速度。调度凤凰颈排灌站提前开机,抽排流量达240立方米每秒,共抽排西河、巢湖洪水3亿立方米,削减西河洪峰水位0.4米。协调督促陈瑶湖流域泵站全面开机排洪,降低湖水位1米以上,避免了沿湖周边6个民圩及普济圩二分场蓄洪。针对升金湖严峻汛情,池州市主动放弃湖泊周边面积较小圩口,为湖周大圩滞洪,争取了防汛工作主动。9月上旬淮北地区发生暴雨,颍河发生超警戒水位洪水,启用茨淮新河分泄颍河洪水0.67亿立方米,有效减轻了颍河防汛压力。
5、及时排涝,降低损失。省防指坚持防洪、排涝两手抓,及时派出排涝专家组指导受灾地区排水除涝。省防办成立排涝组,分流域、分区域分析受涝情况,掌握排涝进度,加强技术指导。督促各地组织机械和劳力疏通沟渠、清沟沥水,开启固定泵站、调集流动机械,抢排涝水。在三次主要强降雨致涝过程中,省防指下达各地排涝抗灾用电指标1.93亿度,支持流动排涝机械133台套7300千瓦,各地投入固定排涝机械73万千瓦,排除涝水近40亿立方米,累计排出受涝农田1352万亩,为灾区尽快恢复生产生活创造了有利条件。
6、防抢结合,力保安全。省防指坚持把确保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防汛抗洪工作的首位,督促各地开展巡堤查险、排险抢险工作,力保干支流堤防、各类水库防洪安全。7月11日,当大沙河青草段堤防发生溃堤险情时,省防指立即成立抢险、救灾、卫生防疫等3个工作组,现场协助指挥抗洪抢险救灾工作。7月13日晚,贵池区联丰圩圩堤告急,池州市合理调度防汛力量,迅速抢筑子堤,经过军民通宵鏖战,万余人雨夜平安转移,堤防险情得到及时有效控制。7月20日,东湖圩堤防发生三片11处管涌点,东至县投入400多人次,采取构筑围堰抬高内水位、管涌点砂石压渗等办法,有效处理了险情。在启用牛屯河分泄巢湖洪水时,含山县发动军民加筑子堤,迅速处理牛屯河下游圩口险情,保证了圩口无一溃破。受长时间高水位、风浪的双重影响,泊湖周边堤防险情不断,望江县举全县之力,在泊湖联圩万米大堤上用土工布铺裹子堤挡水、防浪,持续时间达2个月之久。全省累计投入90多万干部群众防汛排涝。省军区、省武警总队出动兵力2.4万人次、车辆及舟船近1000车(舟)次,支援地方抗洪抢险。省财政、水利、经委、电力等部门及时下达1.45亿元防汛排涝经费和农业抗灾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抗灾。
通过全省上下的共同努力,今年的防汛抗洪取得全面胜利,长江、淮河干堤无重大险情,大中小型水库无一垮坝,5千亩以上圩口无一溃破,防抗暴雨洪灾未发生一起群死群伤。
(三)坚持服务“三农”,抗旱灌溉夺丰收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抗伏旱和秋冬抗旱保苗工作,省委书记张宝顺,省长王三运,省委常委、副省长赵树丛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受旱地区主动抓服务、抓落实,保全苗、打基础、夺丰收。赵树丛副省长还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赴受旱地区检查指导工作。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加大工作力度,积极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抗旱浇灌,有力有序推进抗旱保苗工作。
1、及早部署,周密安排。早在秋种期间及旱情发展之初,省政府就先后两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做好抗旱保苗工作;12月1日又召开抗旱保苗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对抗旱保苗工作进行再部署、再落实。随着旱情持续发展,省防指先后发出6期旱情预警,两次向沿淮淮北各市发出加强抗旱保苗工作的通知;12月1日,启动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响应,要求受旱地区将抗旱作为当前农村中心工作抓紧抓实。
2、精心调度,科学指导。汛末以来,省防指、省水利厅和各级防指高度重视蓄水保水工作,始终将淮河干流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8米左右,其它支流及湖泊按照正常蓄水位上限控制,为抗旱保苗提供了水源保障。省防办密切监视雨情、水情、墒情,加强与农委、气象和水文部门会商,研究分析墒情、旱情和苗情,对抗旱保苗提出指导意见。先后派出六个专家组,赴阜阳、淮北、宿州等地开展抗旱浇灌保苗技术指导、泵站安装维修技术服务和墒情测报指导工作。
3、强化措施,加大投入。省政府安排2000万元抗旱保苗经费,省防指会同有关部门先后下达2420万千瓦时农业抗灾用电指标,全力支持受旱地区抗旱浇灌。各地采取多种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群众投入抗旱工作。亳州市谯城区对需要灌溉造墒播种的田块每亩给予10元灌溉补助,蒙城县许疃镇对在规定时间内浇灌小麦的农户每台喷灌机给予100元的补助,淮北市濉溪县对主动打小口井的农户每眼补助200元。这些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群众抗旱保苗的积极性,推动了抗旱保苗工作顺利开展。
4、加强服务,全力浇灌。受旱地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全力组织抗旱浇灌保苗。阜阳、亳州等市抽调科技人员深入到村、组、田间地头加强抗旱保苗技术指导。有关市、县还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新闻媒体及时发布旱情、抗旱浇灌等信息,引导群众抗旱浇灌。各级抗旱服务组织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抗旱浇灌、机械维修、技术指导和墒情监测等服务。
据统计,在抗伏旱中,全省累计发动22万人,动用4.88万眼机电井、8.65万台套固定和移动设备投入抗旱,累计投入抗旱经费9703万元、抗旱用电798万千瓦时、抗旱用油1.3万吨,抗旱浇灌农作物476万亩。
截至11月30日,全省在秋冬抗旱保苗工作中已投入人员57.24万人、机电井9.87万眼,开启泵站243处、流动灌溉设备25.74万台套,投入抗旱资金2.99亿元、抗旱用电3097万千瓦时、抗旱用油2.5万吨,累计抗旱浇灌1820万亩。
(四)坚持创新发展,防汛抗旱综合能力不断增强
1、防汛抗旱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高度重视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着力推进防汛抗旱现代化。已建成了19个水旱情分中心,实现了570个雨量、190个水位、104个墒情项目自动监测。建成42个重要防洪工程远程视频监视系统,13座大型水库已基本完成了闸门监控系统和大坝安全监控系统的建设,部分中型水库和56座闸站建设了安全监控系统。省防汛抗旱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目前已经覆盖了省防指、13个直属单位和全省17个市防指,并与国家防总、流域防总实现了互联互通。
2、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顺利推进。紧紧抓住国家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契机,着力提高山洪灾害防御水平。我省霍山、岳西、歙县等3个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已经建成并顺利通过初步验收,并在今年的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显著作用。2010年首批12个县已经完成实施方案编制,并通过淮委审查,国家防总正在审批之中。通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我省防御山洪灾害水平将极大提高。
3、各级防办能力建设逐步深入。出台了《全省防汛抗旱应急队伍建设意见》,明确市、县、乡(镇)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内容、规模和时间要求。在加强各级财政筹备防汛物资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市县防汛物资社会性号料工作,提高基层防汛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加强各级防办机构建设,省防办在2009年政府机构改革中整体划转为行政序列,全省17个省辖市防办有15个为处级建制或防办主任高配为处级,有4个市级防办为行政序列、9个为参照公务员管理单位、4个为事业单位。
三、2010年防汛抗旱工作启示
一是要提升中小河堤、湖圩堤防防洪能力。在防御今年长江流域暴雨洪水过程中,中小河流堤防频繁出险,中小圩口发生溃破,湖泊堤防防守艰难,是工作难点和焦点。由于长期投入不足,我省面上中小型防洪排涝工程标准偏低,易溃易涝,涉及面广,损失严重,甚至危及群众生命安全,亟待进行全面整治和建设相应防洪排涝工程。
二是要研究长江防汛新形势、条件新变化。近年来,长江防汛出现了新的变化。长江干流河段崩岸呈现加剧态势,今年汛期就发生20处崩岸。三峡工程调控洪水,对我省沿江排涝、干支堤防守、江心洲防汛以及河湖调度等都带来影响,必须进行认真研究,制定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三是要创新农村防汛抗旱模式。随着经济发展方式的调整、政府执政理念的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防汛抗旱工作产生影响,农村防汛抗旱队伍、技术力量、工程管理等方面呈现弱化趋势。基层巡堤查险队伍、防汛抗旱经费和物资筹集、抢险机械征集等方面都要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发展,创新思路、创新办法,建立适应当前农村形势的防汛抗旱新模式。
四是要强化重点区域、重点工程防汛。集中强降雨易引发水库垮坝、山洪等地质灾害,仍然是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即使在工程措施完备的情况下,也不可掉以轻心。要实现小型水库日常管理常态化,汛期更要强化水库巡查和应急抢险能力。抓好山洪灾害防御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山洪灾害预案预警体系建设,开展山洪灾害工程措施治理,完善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机制,提高防御山洪灾害和快速转移群众的应急反应能力,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五是要不断完善防旱抗旱长效机制。近年来,我省每年都发生季节性、阶段性干旱,是降水、工程、水质等多种因素造成的。需要进一步完善防旱抗旱长效机制,完善政府、防指主导下的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建立健全墒情监测体系和旱情预警系统,强化蓄水动态控制和水资源优化配置,建设骨干蓄水工程,推进灌排畅通工程,加快灌区配套特别是灌区尾部工程建设,提高防旱抗旱综合能力。
四、2011年防汛抗旱工作打算
(一)强化防大汛、抗大旱准备。深入推进防汛抗旱“两个转变”,完善、修订各类防汛抗旱预案、方案,全面落实堤防、水库、重要城市等重点防洪工程度汛措施;抓好当前的抗旱保苗工作,做好今冬明春蓄水保水,优化水源配置,保障各类用水需求。
(二)强化“两小”工程防汛。在抓好长江、淮河干堤、大型水库防汛工作的同时,强化中小河流、中小水库防汛工作。积极推进中小河流治理,加强中小河道管理,建立巡堤查险及抢险正常机制,提高中小河流防汛能力。严格执行水库控制运用办法,加大水库安全监控和汛期大坝监测巡查力度,保障水库安全运行。
(三)强化山洪泥石流防御。按照国家防办的要求,加快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按质、按量、按期完成建设任务。加强山洪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加大防御知识宣传力度,完善防、撤、抢、救各项措施,努力做到不死人、少伤人。
(四)强化防汛抗旱信息化建设。完善《十二五水利信息化规划》,组织实施近期水利信息化项目建设。整合系统资源,实现信息共享,不断提高应用水平。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加强水利信息化管理,保证各类设备、设施正常、安全运行,为水利和防汛抗旱工作提供信息化支撑。
(五)强化防办能力建设。出台《市县防办能力建设指导意见》。完善防汛抗旱应急管理机制,加强预警、预测、预报系统建设。加强市、县防汛抗旱队伍建设,完善基层防汛抗旱应急队伍体系,抓好培训和演练,提高防汛抢险和抗旱减灾能力。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储备、补充制度,保障抢险抗灾需要。
第二篇:安徽省2003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安徽省2003年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第一部分 防汛抗洪工作
2003年汛期,我省淮河流域发生了自1954年以来最大洪水,长江流域的滁河和西河发生自1991年以来的最大洪水。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在国家防总、长江防总、淮河防总的正确指挥下,省委、省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防汛抗洪工作,省防指果断保“的防汛目标。
一、汛情、工情及灾情综述
(一)汛情 调度,沉着应对,夺取了今年抗洪抢险斗争的伟大胜利,整个防汛抗洪工作做到了”科学防控,紧张有序“,实现了省委、省政府提
1、雨情。2003年汛期(5-9月),我省天气异常,全省降雨分布极不均匀,北部多南部少,西部多于东部。其中淮北南部、大别6月20日我省自北向南先后进入梅汛期,淮河以南6月21日入梅,比常年同期偏晚,7月13日出梅。东南部降雨量在1000-1200毫米,淮北北部、沿淮和江淮之间大部降雨量在700-1000毫米,沿江东部及江南大部分地区降雨量在5梅汛期,受比较稳定的副热带高压北侧的暖湿气流和西风带冷空气的共同影响,强降雨带在淮北和江淮之间摆动,集中降雨期生5次强降雨过程,全省平均降雨量为472毫米,其中淮河流域为616毫米,滁河流域为658毫米,西河流域为605毫米;4个主要小时雨量253毫米,均为有记录以来同历时降雨量之最。雨量分别是太和关集755毫米、全椒黄栗树793毫米、庐江缺口755毫米、金寨前畈1023 毫米。黄栗树站最大6小时雨量186毫
我省淮河流域今年6月22日至7月21日最大30天降雨量589毫米,比1954年小12%,比1991年大7%。300-800毫米笼罩面洪新河、涡河最大30天平均降雨量重现期为20-50年一遇;滁河、西河流域短历时暴雨强度为历史少见。方公里,比1954、1991年分别大16%、51%。王家坝以下、洪泽湖以上最大30天降雨量均为1954年以来最大;茨淮新河、西淝河
2、水情。受梅汛期降雨影响,我省长江以北河流洪水暴涨,共有23条河流超警戒水位,10条河流超保证水位,淮河正阳关至部分河流断流,库塘干涸。河、西河、清流河、唐河、茨淮新河、池河和小沙河8条河流超有记录以来最高洪水位。我省长江干流及大部分支流水势平缓,夏秋
淮河流域 受降雨影响,6月29日至7月22日,淮河干流出现三次洪水过程。6月29日至7月4日,为第一次洪水,淮干全线位,临淮岗以下省境河段最高水位超过1991年最高水位0.03~0.56米,鲁台子至淮南河段最高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5~0.34米王家坝站出现今年最高水位29.42米,为有记录以来第六位,最大流量7610立方米/秒。7月8日至12日,为第二次洪水过程,润河最高水位超过第一次,正阳关至淮南河段最高水位超过历史最高洪水位0.15~0.49米。11日17时,润河集出现今年最高洪水位2720时,出现最大流量6990立方米/秒,分别为建国以来第二位和第六位。7月19日至21日,为第三次洪水过程,王家坝洪峰水位10月中旬,淮河干流出现约20年一遇的秋汛,王家坝最高水位达27.41米,超警戒水位0.91米。警戒水位2.14米,最大流量5430立方米/秒。与此同时,淮河大部分支流也发生较大洪水,共有13条河流超警戒水位,5条河流超
淮河干流主要控制站王家坝、正阳关(鲁台子)、吴家渡和洪泽湖(中渡)最大30天洪量分别为95亿、241亿、330亿和431亿湖(中渡)接近30年一遇。小于1954年,大于1991年。初步分析其频率为:王家坝接近10年一遇,正阳关(鲁台子)接近20年一遇,蚌埠吴家渡超过20年
滁河流域 6月29日至7月10日,滁河流域出现两次强降雨过程,受其影响,滁河干流出现了三次全线超警戒水位的洪水,襄达2米多。超过保证水位,并超历史最高水位。滁河主要支流清流河、小沙河也发生超历史水位的洪水。7月4-5日,由于短历时强暴雨,滁州
西河流域 巢湖水系巢湖、西河、裕溪河和牛屯河4条河流,主要控制站7月份水位大部分时间在警戒水位以上,西河发生了两米。出现了超历史水位的洪水,缺口站7月11日出现最高水位12.49米,超保证水位0.76米,超历史最高水位0.03米,比1991年最高洪
湖泊与水库 沿江大部分湖泊内水位在汛期安全水位以下,沿淮主要湖泊最高内水位高于汛期安全水位1.16-5.63米。焦岗湖、四湖最高内水位分别达到22.0、21.29、16.96米,分别超历史最高水位0.09、0.52、0.31米,沿淮主要湖泊最大滞蓄洪水量64亿立方米总来水量73.83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多1成。其中大别山区五大水库总来水量52.87亿立方米,比常年同期多5成;沙河集、黄栗米。
2003年我省雨水情主要有以下特点:
为有资料记录以来最大。淮河干流3月份发生春汛。年同期多2倍左右,沙河集水库最高水位达40.63米,超建库以来最高水位1.93米,黄栗树水库最高水位达51.03米,超建库以来最
1、春雨偏多,汛前江河湖库底水偏高。1-4月份,我省阴雨天气较多,暴雨来得早,强度大,其中阜阳、金寨、石台等地3月
2、雨带南北摆动,强暴雨次数多。由于淮河流域处于南北冷暖气候交绥地带,进入梅汛期,冷暖气团在江淮地区相遇,强降雨河以北地区比1991年多2成到3倍。和江淮之间摆动,多次发生大范围暴雨过程。梅雨期22天内有10个集中暴雨日,与1991年整个汛期暴雨日数相同;最大30天降雨
3、汇流面积大,产流时间短。淮河主要支流发源于豫西和皖西南山区,在正阳关汇集下泄,汇流面积占洪山头以上淮河面积的到3890立方米/秒、3640立方米/秒。
向中游推进的过程中,与支流史灌河、淠河洪水及区间暴雨洪水汇合,形成叠加,造成中游河段涨势凶猛。上游河道治理后,汇流速度加快,淮南山区性河道流程较短,暴雨在短时间内汇集成大洪水。在第二次洪水过程中,史河、淠河最大
4、暴雨洪水遭遇恶劣,洪水来势凶猛。暴雨移动路径与洪水走向一致,上游洪水与支流洪水和区间来水遭遇,洪水组合恶劣。
5、洪水位高、量级大,洪水下泄慢。王家坝以下全线超1991年最高水位,正阳关至淮南河段超有资料记录以来最高水位。最大流主要控制站连续超警戒水位天数为29~33天,比1991年多9~12天。
(二)工情
生在与干堤成圈的圩堤。怀远县荆家沟涵闸、霍邱县姜家湖行洪区堤防、凤阳县濠河西堤、定远县蔡桥水库等出现重大险情。过1991年。我省境内河床比降较缓,部分河床狭窄,下游受洪泽湖高水位(今年蒋坝最高水位达14.37米)顶托,洪水下泄十分缓
受长时间、高水位浸泡,淮河、滁河、西河堤防出现一些险情。淮河堤防险情主要发生在行蓄洪区堤防和一般堤防,滁河、西河
据统计,全省江河堤防共出现险情2620处,其中较大险情369处。淮河堤防出现险情1627处,其中较大险情359处;滁河、西993处,其中较大险情10处。在较大险情中,管涌60处、散浸150处、滑坡44处,分别占较大险情总数的16.3%、40.7%、12%。口总数、面积和万亩以上圩口数分别是1991年的47%、52%、35%。
(三)灾情 各类圩口728个,总面积163.4万亩,其中万亩以上圩口23个,主要分布在淮河、滁河和巢湖流域,溃破数量分别是484、47、19
今年的洪涝灾害主要在淮河流域,受淮干高水位顶托,内水难以外排,涝灾大于洪灾。全省农作物受灾2415.82千公顷,成灾顷,绝收684.88千公顷;全省78个县(市)、1356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2811.65万人,成灾人口2066.36万人;一度被水围困万人,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16.26万人;倒塌房屋84.53万间;毁坏水利设施12.34万处;5座市、县城(滁州、亳州、六安、全椒、损失203亿元,其中农业经济损失134亿元,水利设施24.5亿多元。
二、防汛抗洪抢险情况
(一)扎实开展防汛准备 城区积水成灾;冲毁道路11360.2公里,2条国道、14条省道、20条重要县道中断交通,津浦铁路滁州段中断行车10小时36分。全
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提出了”确保人们群众生命安全、确保重要堤防安全、确保重要城市、工矿企业和重要圈堤队伍等方面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重要水利工程运用安全、确保洪峰顺利安全过境“的防汛目标。省防指对防汛工作进行了周密部署,各地区、各部门在度汛工程、预
针对机构改革和政府换届,各地及时调整了防汛抗旱指挥部组成人员,强化防汛行政首长负责制,逐级落实防汛责任。省防指对防汛行政及技术负责人进行了防汛法规和抢险知识培训。进一步完善了重要堤圈、城市防洪与闸坝调度预案、水库调度运用计划。在行蓄洪区群众财产登记工作,细化《行蓄洪区安全撤退方案》,制订”行蓄洪区迁安须知“和”避险迁安卡“,分发到行蓄洪区所在乡、让群众掌握撤退道路、安置地点。蒙洼蓄洪区防汛交通桥在主汛期前建成,改变了蓄水期间蒙洼与外界隔绝的状况,并为区内群众安了通道。制订了长江、淮河防御特大洪水调度预案,完善了涡河、颍河防洪预案及怀洪新河控制运用办法。对汛前检查中发现的险工省长江、淮河主要干支流巡逻抢险规定》,印发各地执行。省、市、县三级从防洪综合措施上做好了迎战大洪水的充分准备。
(二)全力以赴抗洪抢险 地减轻了洪涝灾害损失。了及时处理,所有开口工程在主汛期前均完成了复堤任务。千方百计筹措经费,补充防汛抢险物料。重新修订《安徽省防汛抗旱纪律
洪涝灾情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将防汛抗洪作为压倒一切的中心工作,组织一切力量投入抗洪抢险斗争,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1、领导重视,靠前指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关注我省的防汛抗洪救灾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多次详细询问我省汛期四次到安徽,检查指导淮河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抗洪救灾。对我省防汛抗洪救灾工作提出明确要求。温家宝总理两次深入灾区检查指导,对抗洪救灾、灾后重建和治淮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回良南京军区、武警总队的领导先后多次亲临抗洪一线,指挥抗洪抢险。国家防总及水利部、财政部、民政部等中央有关部门领导,多次
省委、省政府多次紧急研究部署防汛抗洪工作,省级领导分工联系沿淮各市防汛抗洪工作,有20多位省级领导先后奔赴防汛第现场指导,组织指挥抗洪抢险。各市、县党政军负责同志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指的要求,严格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分工负责恪尽职守,保证了整个防汛抗洪工作紧张有序地进行。
2、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省委、省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防汛抗洪工作,在预案制订、行蓄洪区运用及整个防汛抗洪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安全至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原则。在行蓄洪区群众撤退预案中,将工作做到每家每户每个人,从哪里撤安置,让群众心中有数。根据汛情发展,对可能启用的行蓄洪区,提前1-2天下发行蓄洪区群众转移通知,以保证群众有一定的时间提前将老弱病残人员撤出,在正式启用行蓄洪区前,组织基层干部至少开展三次拉网式检查,确保区内无一人遗漏的情况下,才开闸我省淮河流域启用行蓄洪区9个,下达行洪预备令的国家级行蓄洪区8个,共转移44万人,在群众转移及行蓄洪过程中,实现了零县城的群众全部转移至安全区域,防止意外发生,并保证了水库的适时调度。别山库区普降大暴雨,水库将加大泄量的情况,本着对人民生命高度负责的精神,迅速将佛子岭、响洪甸水库下游低洼地带、梅山水
3、依法防洪,严明纪律。各级政府、有关部门严格按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组织防汛抗洪工作。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月4日,省防指宣布我省淮河进入紧急防汛期,直到8月2日淮干洪水全线降至警戒水位以下,才宣布结束紧急防汛期。针对防汛抗政府及时制定了抗洪救灾”八条纪律“,对巡堤查险、信息上报、物资经费的使用管理等作出严格规定。在媒体公布了淮北大堤和重要防守责任人,下达了严防死守、确保淮北大堤安全的四条命令。省纪委、省监察厅对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省防堤查险、执行调度命令情况进行明查暗访,并通报结果,限期整改。各级各部门严明纪律,承担防汛抗洪义务和责任。遭受洪涝灾害名履行职责不力、脱岗缺岗的人员,给予了党纪、政纪处分。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紧急行动,坚决执行省防指调度命令,保障了全省防汛抗洪工作的有效开展。据不完全统计
4、科技防洪,适时测报。省防汛会商系统将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防指及王家坝一线联结起来,实现了多层级的异地防汛会防洪决策的效率。7月2日晚,通过该系统紧急会商后,国家防总下达了启用蒙洼蓄洪区的命令。省防汛广域网实时将全省气象信息各地的工情、灾情、防守情况传输到省防汛指挥部。水文部门根据防洪调度需要,进行滚动预报,增加预报频次,累计完成作业预结合天气预报进行洪水仿真模拟预报,发布各类实时和模拟预报548站次。在淮河第一场洪水中,提前14小时预测王家坝站最高水值仅差0.02米。并科学预测退水时间,为制定、修订堵口排水方案提供了依据。阜阳水情分中心自动测报系统全面取代了人工报汛现代化手段的运用既提高了防汛预报精度,又延长了预见期。了信息处理和上传速度。在王家坝、鲁台子、蚌埠三个重点水文站投入的声学多谱勒流速剖面仪,使测流时间由几个小时缩短到几十
5、通力协作,团结抗洪。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工情及天气变化,及时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指导防汛抢险后派出20个技术专家组300多人次,会同2000多名水利工作者指导抗洪军民查险排险。全省最多时有178万干部群众奋战在抗洪任务,共出动兵力18.6万人次,防守堤防600公里,转移群众15.6万人,发挥了抗洪抢险突击队作用。日夜巡查,加强对薄弱堤段的防守。党员干部冲锋在前,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解放军、武警官兵和民兵预备役部队承担了急难险重省防指还成立了对外联络、交通运输保障、抗灾自救等10个工作组。省直有关部门抽调人员,集中在省防汛指挥中心办公,全力做加大防汛抗洪救灾宣传报道力度。各部门通力协作,密切配合,保证了防汛抗洪工作的高效运转。工作。省公安厅组织警力加强路面巡控,保证运送抢险物资、人员的车辆优先通行;省交通部门对防汛救灾物资车辆开通绿色通道;
全省共投入草袋、编织袋、麻袋计5599万条、块石38.7万吨、导渗砂石料23.6万吨、木材3.1万方。仅省防指就调拨省级防拨三批排涝用电指标1.84亿千瓦时。各级财政投入防汛经费6.53亿元,其中省级和省级以上投入1.7亿元。
(三)慎重决策,科学调度 袋”436万条、砂石料5.3万吨、土工布6.5万平方米、编织布17万平方米、冲锋舟、橡皮艇236艘、应急灯650盏、救生衣(圈)
省防指在全面分析水情、雨情和汛情的基础上,及时研究对策,注意发挥水利工程的综合防洪能力,权衡启用水利工程发挥的作调控洪水的效果。
主要有以下四个调度阶段。影响,兼顾上下游、左右岸,将水库、分洪河道、行蓄洪区等水利工程科学组合运用,降低洪峰水位,同时加强对薄弱堤防的防守,1、提前预泄,腾出江河湖库库容。一是根据淮河上游来水及区间降雨情况,多次加大蚌埠闸下泄流量,6月30日将蚌埠闸4提出水面,加快洪水下泄,6月20日至7月2日,蚌埠闸总预泄水量22.5亿立方米。二是请国家防总协调江苏省降低洪泽湖水位,措施放水,将所有水库全部降至汛限水位以下。通过上述措施,为战胜淮河、滁河洪峰奠定了基础。位6月22日降为12.28米,低于汛限水位0.22米。三是抢排沿淮沿江湖泊内水,降低蓄水位,增加湖泊蓄滞洪水能力。四是通过满
2、迎战淮河第一次洪峰的调度。7月3日1时,按照国家防总的命令,准时开启王家坝闸向蒙洼蓄洪区进洪,最大进洪量165蓄洪2.18亿立方米。4日,启用怀洪新河分洪。7月5日,相继启用洛河洼、上下六坊堤、石姚段四个低标准的行洪区行洪,扩大月6日,洪峰通过正阳关时,平历史最高水位且继续上涨,启用唐垛湖行洪区。以上5个行洪区的启用,增加河道过流量1500立方同时,为使干支流洪水错峰,省防指采取三项调度措施。一是关闭茨河铺闸,减少通过茨淮新河直接进入蚌埠河段的流量;二是加大洪流量;三是启用荆山湖行洪区分洪。通过联合调度,有效地缓解了淮北大堤、淮南、蚌埠城市圈堤的防洪压力。
3、迎战淮河第二次洪峰的调度。由于淮河上游和大别山区普降特大暴雨,淮河上游、史灌河、淠河洪水均向淮河干流汇集。省取五项调度措施。一是再次开启王家坝闸进洪,进洪流量1450立方米/秒,蓄洪3.43亿立方米。二是关闭响洪甸、梅山水库泄洪隧水11亿立方米,分别削减洪峰86.8%、84.8%,相应减少正阳关洪峰流量400立方米/秒。三是逐步关闭阜阳闸,减少颍河进入淮干上涨。运用茨淮新河分洪。四是启用邱家湖行洪区行洪;五是开启城东湖闸大流量进洪,蓄洪3亿立方米。通过上述措施,有效控制了正阳
4、迎战淮河第三次洪峰的调度。7月21日至22日,淮河上游、洪汝河、沙颍河、涡河上游普降中到大雨,致使我省淮河水位全是再次启用怀洪新河分洪,最大分洪流量为1530立方米/秒。淮河第三次洪峰平稳过境。对这次洪峰,采取了以下调度措施:一是先后开启茨河铺闸、阜阳闸、蒙城闸、上桥闸分、泄洪水,为淮干错峰。二是关闭梅山水库
在今年防洪过程中,我省淮河流域先后启用蒙洼等9个行蓄洪区,共调蓄洪量27.8亿立方米;怀洪新河三次分洪,分洪水量16涝,共排涝水36.7亿立方米。了防洪调度的预期效果。
三、防洪减灾效益 茨淮新河四次分洪,分洪水量4.8亿立方米。对加速洪水下泄,降低淮河中游水位起到了明显的作用。运用怀洪新河、茨淮新河加速
在调度淮河洪水的同时,面对滁河、西河特大洪水,省防指及时启用了荒草三圩、荒草二圩、白湖东大圩3个省级蓄洪区,削减
治淮工程特别是1991年以来兴建的治淮工程,在今年淮河抗洪中发挥了巨大的效益。淮河干流整治工程,扩大了下泄通道;部病险水库得到除险加固,淮南、蚌埠等城市的防洪工程建设得到加强,显著增强了抗御洪水的能力;怀洪新河的建成,形成了分泄淮防洪减灾效益达431亿元,其中淮河流域334亿元。
四、灾后恢复工作 口复堤、水毁修复等工作。一通道;行蓄洪区安全建设工程的实施,缓和了行蓄洪区运用的矛盾,撤退道路的建设,方便了群众撤退转移。据初步测算,今年我在汛情缓解的间隙,省政府、省防指立即着手灾后重建工作,把抓防汛抗洪与抓救灾安置、灾后恢复结合起来,及时组织做好排
1、全力开展堵口排水工作。今年我省运用的行蓄洪区和漫破的圩口数量多,堵口排水任务十分艰巨和紧迫。7月中旬淮干第三省防指及时制定了总体排水计划,并根据水情变化动态进行调整。国家防办动员兄弟省市,无偿支援我省灾区2290台套排涝设备。市签订堵口排水工作责任状,重点抓沿淮洼地和溃破圩口1030万亩的排涝抢种工作。经过各地的努力,至10月上旬末,待排面积亩,待排水量1.02亿立方米,沿淮抢种了700万亩的晚秋作物。但受10月份淮河秋汛影响,唐垛湖、荆山湖、安淮圩3处已完成小至11月5日,我省全面完成堵口排水任务,为开展秋种工作,争取明年午季丰收奠定了基础。堤段再次溃破进水,部分地区的堵口排水进度受到影响。省防指及时修订堵口排水方案,对堵口排水进度实行日通报制,强力推进堵
2、适时开展水毁水利工程修复。今年我省水毁各类水利工程12万多处,其中需应急修复的水毁工程6.5万处。水毁工程修复的立足当前,兼顾长远,统筹安排。省级宏观把握,技术指导;市级指导到片,加强督查;县级制定方案,负责实施,尽快修复水毁工和83%。年春灌和度汛安全。经过各地的努力,截至12月23日统计,全省累计修复水利工程4.8万处,完成土石方6142.2万立方米,分别占
3、及时开展行蓄洪区运用补偿。按照行蓄洪区运用补偿规定,省政府成立了全省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小组,有关市、县应成立了行蓄洪区运用补偿工作领导机构。各地对居民财产损失及补偿标准实行“三榜公布”。从7月中旬开始,经过几个月的紧张工了行蓄洪区补偿财产损失的统计、核查、上报,并配合财政部、水利部完成审核工作,国家下达了补偿资金4.1亿元,省落实了配放完毕。亿。已运用的行蓄洪区补偿资金在2004年元旦前全部发放到群众手中;已下达撤退命令但未运用的8个行蓄洪区补偿资金将在2004、全力打好移民建房攻坚战。2003年我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总任务8万户30万人。第一批4.58万户,主要迁移今年已运用的区和姜家湖、瓦埠湖等洼地群众,涉及6个市17个县、4个农场和淮南矿业集团。为加强对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的组织领导,省省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行蓄洪区移民建房工作方案,各相关县(区)相继完成了安置点的确定、规划编制,以及册登记、审核及张榜公布工作。从10月份开始动工建房。各级政府重点强化对移民建房工作的领导,派驻县级干部和工作组到乡镇多方面筹措资金,做好建房点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联系移民建房建材货源,解决本地建材不足的问题。截至12月工建房38174户,占第一期计划数的83.3%,已建成封顶15902户,占第一期计划数的34.7%;其中全倒户为11649户,已开工建设占全倒户总数的99.8%,已建成11206户,占全倒户总数的96.2%,11月底,完成所有倒房的五保户建房任务,12月底,基本完成任务。
五、汛后反思
多年来的水利工程建设,为抗御今年淮河、滁河、西河的特大洪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今年的洪涝灾害再次暴露出我省防洪体河流域防洪体系中一些亟待解决的关键性问题。一是淮河流域上游拦蓄能力、中游行洪能力、下游泄洪能力仍显不足,洪水出路问题上解决。二是沿淮行蓄洪区数量多,建设标准低,安全建设滞后,行蓄洪水与区内群众安全保障矛盾十分突出。三是低洼地区排涝能因洪致涝问题远未解决。四是淮河中等洪水的问题尚未解决,往往是中等流量造成长时间、高水位的运行态势。五是淮河部分重要支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并举,才能从根本上防治洪涝灾害。系统治理,遇中等洪水往往遭受严重损失。六是流域管理手段较为落后,防汛调度信息化水平不高。因此,坚持统筹兼顾、标本兼治
一是人与水和谐相处,坚持按自然规律办事。尊重自然规律,变对抗为适应,给洪水以出路。长期以来,沿淮湖泊洼地逐步被围地矛盾突出;行蓄洪内的人口不断增长,行蓄洪区运用与群众安全保障矛盾突出。必须按照 “围起来,迁出去,让道于水”的治淮思群众生命安全。人、水、地三者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居住、行洪与耕种的关系,将经常受洪水威胁的人口通过移民迁移至安全地带居住,加强安全区
二是进一步加大水利投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水利工程是做好防洪工作的基础。今年的淮河大洪水再次证明了“蓄泄兼筹”的治闸的除险加固。全正确的,治淮的总体布局和规划是科学合理的,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各项治淮工程,加快治淮步伐。同时,加快中小河流的治理和病
三是依靠科技,提高防洪指挥水平。努力建成具有先进水平的防汛指挥系统,在洪水预警预报、信息传输、防洪决策调度等方面决策提供高效的服务。建设、完善淮河主要支流的水文测站,在淮河流域建设洪水预警预报和防汛指挥系统,提高主要骨干工程的控初步实现流域统一调度和科学管理的目标。化水平,建成集信息采集、传输和处理,洪水预报和调度,灾情评估,水资源利用、配置和保护等功能于一体的淮河流域防洪与水资
四是强化水患意识,依法防洪治水。今年的大水再次警示我们,水患不除,安徽无宁日。必须在全社会强化水患意识,提高人民抢险的组织、领导、措施、保障、纪律等方面进一步健全机制、完善制度,使各个环节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五是研究行洪堤建设标准,行洪口门宜建闸控制。防汛过程中要注意各类穿堤建筑物防守。条件。
第二部分 抗旱工作 减灾的自觉性,在基层干部群众中普及水法规和防汛抢险基本常识。把抗洪抢险临时、有效的做法变成常效的机制。依法综合治水,六是加强行蓄洪区管理,从严控制区内永久性建筑物建设,通过移民迁建,逐步减少行蓄洪区内常居人口,为行蓄洪区适时启用,蓄
2003年春季和出梅后,我省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两次阶段性旱情旱灾。春旱主要发生淮北地区,夏、秋旱主要发生在江南地区。减轻了工农业生产因旱造成的损失,保障了旱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旱情、旱灾及其主要特点 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受旱地区各级党委、政府带领旱区广大干部群众,战高温、斗酷暑,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用水
今年我省旱情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3月份淮北地区发生的春旱。去冬今春,我省中北部地区降雨偏少,合肥以北地区土沟塘库蓄水量是常年的60%~70%,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春旱。第二阶段为梅雨期结束后江南和江淮丘陵区发生的严重夏旱。出梅后干旱。热带高压控制,全省大部分地区晴热高温,蒸发量大,皖南山区旱情不断加重,并自南向北迅速发展蔓延,其中黄山、池州、宣城三
导致今年夏旱的主要原因,一是降雨分布不均。今年沿江江南入梅迟,出梅快,持续晴热高温时间长,如黄山市早在6月30日随之而来的是持续晴热高温,连续50多天无有效降雨,黄山市屯溪51天降雨仅26毫米,歙县19毫米,分别比多年平均少7成、雨量比1978年同期偏少5成。二是持续晴热高温,蒸发量大。出梅后,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我省大部分地区出现38℃以上的高温天宣城、池州高温天气持续40多天,池州市石台县、黄山市屯溪区和宣城市绩溪县最高气温分别达到42.4℃、41.3℃、41.2℃,均为月30日至8月19日,屯溪区蒸发量达191毫米,是同期降雨量的 7.3倍。三是南部地区抗旱水源不足。由于持续高温酷暑,蒸发量市蓄水仅0.83亿立方米,只有正常年份蓄水的30%,500多条小溪小河断流,92座小型水库库空见底。困难。全省因旱造成粮经直接经济损失约7.2亿元,其中粮食损失36.75万吨、经济作物损失3.58亿元。源锐减。据统计,8月下旬江南6市蓄水只有16.4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少15亿立方米。江南部分河流断流,178座小水库干涸。
据统计,全省受旱面积累计达926.41千公顷,其中重旱153.74千公顷,干枯54.97千公顷;有63.57万人、24.38万头大牲畜一
今年旱灾的主要特点表现为:一是旱情发展迅猛。夏季长江以南地区由于降雨少,加之持续晴热高温,导致旱情迅猛发展。二是作物生长关键期。夏旱发生在水稻孕穗、扬花,玉米抽花、结棒,黄豆开花结荚等作物生长关键时期,危害性大。三是干旱影响面干旱影响到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各方面。绩溪、旌德等6座县城一度发生供水困难;林、茶、桑、果等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受到严重影响经济损失0.4亿元,水产养殖损失0.76亿元。
二、抗旱行动情况
面对严重干旱,省防指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水利工程的抗灾作用,抗旱成效显著。
(一)高度重视,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省委、省政府、省防指根据汛情、旱情发展的趋势,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工作重以赴抓好防汛抗洪工作的同时,适时安排防旱抗旱工作,始终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抗夏旱期间,省领导多次赴受旱地区调研,要水,积极主动做好防旱抗旱工作,并派出督查组深入旱区,全面推动抗旱工作。河防汛,一手抓江南抗旱,既要夺取抗洪斗争的胜利,又要打好抗旱攻坚战。省防指及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加强蓄水保水,科学用
(二)科学调度,合理配置水资源。一是在夏种期间,重点围绕保夏种科学调配水源。5月下旬淠史杭灌区需水急剧增加,省防山五大水库通过满负荷发电等方式向灌区供水11.3亿立方米,保证了灌区890万亩水稻的用水。6月上旬,驷马山、上桥站分别开万立方米、4582万立方米,为驷马山、上桥灌区适时栽插播种提供了水源。二是在梅汛后期,根据旱情的发展趋势,省防指把蓄水及时关闭响洪甸、梅山等大型水库泄洪隧洞,拦蓄洪水3.66亿立方米。结合起来,适时开展洪水资源化工作,拦蓄洪水末梢。7月下旬,在滁河洪水渐退过程中,协调滁河驷马山、襄河口关闸,保持滁
(三)不等不靠,受旱地区全力投入抗旱。面对出梅后发生的特大干旱,受旱地区党委、政府把抗旱救灾作为头等大事,全力以黄山市财政安排30万元专项经费,开展人工增雨。宣城市加强水库、塘坝水源调度,合理利用水库发电尾水抗旱,保证灌区用水需沿江圩区及时开闸引提长江、升金湖等江湖水1亿多立方米。青阳县、贵池区组织水利技术人员,指导抗旱用水。各地抗旱服务组织机械,提供技术服务。旱工作,在维修保养好现有浇灌机械的同时,及时添置部分小型灵活适用的抗旱抽水机械,并向农民推广宣传节水灌溉技术,帮助农
(四)密切配合,各部门协力服务抗旱。水利部门在搞好水源调度的同时,把握旱情发展动态,及时提供有关信息,为抗旱提省防办针对江南旱情严重的实际,及时下拨10吨旱地龙、543台套小型抗旱设备支持抗旱。气象部门在做好天气预报的同时,抓住防治。民政部门帮助灾民开展生产自救。人工增雨作业。财政部门及时下拨抗旱经费。供电部门千方百计保证抗旱供电的需要。卫生部门组织医疗小分队,指导灾区做好饮水
据统计,全省累计投入抗旱劳力300万人,开动各类抗旱机械25.2万台套、141.3万千瓦,抗旱用油4072吨,抗旱用电9264万公顷,临时解决了58.69万人、23.66万头大牲畜饮水困难,抗旱挽回粮食损失84万吨,挽回经济作物损失9.67亿元。
三、存在问题 入抗旱资金1.4亿元。通过采取蓄、引、提、调等措施,全省累计提供抗旱用水115亿多立方米,保证了城镇供水的安全,抗旱浇灌通过今年的抗旱工作,进一步暴露出我省抗旱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一是整体抗旱能力不强。一些水利工程设施老化失修,抗旱机不完善,不少当家塘淤积严重,不能起到当家作用。特别是江南多为山区,骨干水源工程少,有限的水源难以抗御特大干旱。二是抗临的困难较多。抗旱有偿服务收费难以兑现,抗旱设备耗损严重,没有正常的资金投入渠道,缺乏新的运行机制等。
四、灾后反思 我省遭受水旱灾害夹击,各级财力有限,用于支持抗旱的资金较少,而农业效益又比较低,导致农民主动抗旱积极性不高。三是抗旱
我省属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型气候,南北冷暖气团交绥频繁,天气多变,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区域性强,决定了我省是一个降不均的省份,必须坚持防汛抗旱两手抓,在加强抗旱水源工程体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健全抗旱非工程体系,努力提高防旱抗旱减
一要加快水源工程规划和建设步伐。科学合理地完善水源工程规划,分别做好农业灌溉、城市供水、农村人畜饮用水和重点企业作。巩固、改造现有灌溉和供水工程设施,尽快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开展面上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使工程逐步达到设计要求。进江济淮、江巷水库等工程前期工作力度,兴建白莲崖水库等一批骨干水源工程。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把解决城镇供水和农村人畜饮旱的首位,妥善处理城市用水与农业用水的关系,开源节流,解决城镇日益增大的供水需求。在今年年底顺利解决176万人饮水困益。继续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农村人畜饮水不出问题。进一步加大水利工程管理力度,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通过管理来提高水利工程的二要加强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对水资源的水功能进行全面规划,根据本地水资源状况,合理确定工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种植大旱年份的抗旱应急预案,使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妥善处理好排水与蓄水、上游与下游、城市与农村、流域和区域之间的关引用过境水资源,开展洪水资源化。可试验性地开展地下水回灌,以弥补近年来不断下降的地下水水位。一调度水量的行政职能。正确处理好防汛与抗旱的关系,根据实际,确定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防汛抗旱工作的重点,进行科学论证
三要加强旱情的测报预报工作。近年来,我省在淮北地区开展的土壤墒情测报工作,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但也存在标准体监测自动化程度不高,判别指标不统一等问题。今年,水利部确定我省作为国家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一期工程旱情分中心试点省之一,一步建立和完善抗旱决策支持系统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今后工作中,要在现有的全省防汛抗旱计算机广域网、水雨情测报系统、防以及正在建设的淮干通信网络平台上,将原先相对独立的省水利科学研究院、省水文局的墒情测报网进行整合,统一构建淮北地区旱设网络,并自北向南向全省延伸,对重点测站采用自动化测报方式,构筑全省旱情信息系统。最终达到全面实时监测和掌握旱情的发趋势,提出旱情分析灾情评估、水资源优化配置、灌区水资源调度、过境水资源利用、洪水资源利用等相应的抗旱减灾对策,为各级策依据,实现由单一农业抗旱向生产、生活、生态全面抗旱,由被动抗旱向主动防旱抗旱,由传统抗旱向现代抗旱转变,提高抗旱
四要大力推进依法抗旱的进程。依法抗旱是抗旱减灾工作的重要保障。去年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的《安徽省抗旱条例》,在今年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作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在今后的抗旱工作中,必须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条例的力度,真正起到保障、规范、指导、监督的作用,推
五要进一步研究抗旱投入机制问题。由于抗旱工作涉及面广,各地的情况又千差万别,单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认识到抗旱是农民。特别是对于小型水利工程的新建、改造,各级政府要从政策上、机制上正确引导,广泛发动农民投工投劳,切实改变当地的件,提高抗御旱灾的能力;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根据当地水利工程条件,进一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避灾农业,变对抗性为应急抗旱做好服务,努力减少旱灾造成的损失。性农业;要加大对抗旱服务组织的投入,建设一批产权清晰、定位准确、机制灵活、制度健全、服务到位、效益明显的新型抗旱服
第三篇: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防汛抗旱办公室等有关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区防汛抗旱工作始终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降低损失、促进增收、保障安全”为根本,全面贯彻区地两级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扎实落实“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防汛与抗旱并举”的工作方针,克服困难,全力抗灾救灾,有效降低了灾害损失,确保了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促进了全年农牧业生产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
一、基本灾情
今年我****大部分地区降水量正常略偏少,局部地区出现了冰暴灾害。给农牧业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损失。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全区不同程度地遭受洪水、泥石流、冰雹等自然灾害的袭击,受灾涉及**个县乡、******人,各类灾害导致直接经济损失***万元。一是农牧业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全区农作物受灾面积达****亩(全部为粮食作物)。灾害造成粮食减产****万斤,牲畜死亡**头(只、匹)。二是水利基础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洪灾共造成****千米的大小水渠被毁,**处、长****千米的堤防(河坝)毁坏。三是交通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毁坏路面(基)****千米。四是其他设施直接经济损失****万元。灾害造成****间民房成危房,冲损草场****亩。
二、防汛抗旱工作开展情况
按照“及早部署、主动防御”的原则,我****防汛抗旱指挥部在思想上高度重视,组织上加大力量、行动上狠抓落实,多次召开专门会议,分析研究防汛抗旱形势,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促进了防汛抗旱工作的扎实有效开展。
(一)加强领导,落实了防汛抗旱的责任。
我*各级各部门牢固树立“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促发展”的意识,把防汛抗旱工作作为推进农牧区发展、扩大农牧业生产、促进农牧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一是召开了全区防汛抗旱工作会,总结了经验,分析了形势,安排了今年的工作,与各县签订了防汛抗旱目标责任书。二是落实了方尊抗旱责任制,以保证防汛工作万无一失。三是完善了各项防汛抗旱方案。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全过程,确保防汛抗旱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四是制定出台了我区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根据**省防办的总体要求,制定出台了《****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明确了山洪依易发区发生灾害时的防御手段、群众转移路线、领导责任等,将职责落实到县、落实到乡、落实到任,确保了重要城镇和人口密集区安全度汛。(二)超前防范、争取防汛抗旱的主动。
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本着“防大汛、抢大险、救大灾,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思想,坚持想法设法,多方协调,积极争取,千方百计筹措防汛资金和物资,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用得上。为适应防汛抗旱工作的需要,今年我*共筹措防汛抗旱资金**万元,储备铁丝**吨、防汛袋**万余条、旱地龙***箱。与此同时,各县乡也积极筹措块石、木桩等物资。防汛抗旱工作总结(三)加强宣传,调动了各方面防汛抗旱的积极性。为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充分认识防汛抗旱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使他们真正意识到防汛抗旱是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产生活安全的大事,从而进一步了解全区防汛抗旱的形势和现状,增强全民水患意识,今年以来,我*通过会议、文件、简报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使各级领导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防洪意识明显增强,依法治水观念明显提高。三、存在的问题及明年防汛抗旱工作重点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防汛抗旱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一是部分干部群众的防汛意识比较淡薄,对防汛准备工作重视不够,不同程度地存在麻痹侥幸心理,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顺利开展;二是由于缺乏资金有些县乡的防汛抗旱设备还很薄弱,不能满足目前防洪需要;三是全区防汛抗旱物资准备工作虽然加强,但防汛抗旱物资数量有限,不适应防大汛、抗大旱的需要。
结合我**目前防汛抗旱工作的现状,明年我**防汛抗旱工作将着力抓好以下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一)做好组织准备,全面落实好防汛抗旱责任制。
继续与各乡(镇)签订防汛抗旱工作责任书,落实防汛责任人。对玩忽职守,造成重大损失的,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坚持领导带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二)做好工程准备,扎实处理水利工程的薄弱环节。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组织群众加快各项防洪保安工程建设,抓紧水毁工程修复,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力开展“民办公助”搞水利的活动,为明年安全度汛打好基础,确保安全度汛。(三)做好物资准备,为防汛抗旱做好物质保证。
按照分级负责、分级储备、分级管理的原则,地、县两级不等不靠,积极筹备资金,抓紧调储,保证防汛抗旱有足够的物资供应。各相关部门结合各自职责,积极支持、全力配合,扎实搞好抢险物资的储备。(四)做好抗旱准备,提高防汛抗旱的成效。
在全面做好防汛准备的同时,不忽视抗旱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抗旱预案,住进灌溉设施的水毁修复、配套完善等。大力发展群众抗旱组织,最大程度地缓解旱情。一、基本情况
莲花县境内外内河溪纵横,水系发育。全县流域面积在1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48条,总长度为481.58公里。县内主要河流为莲江,流经县内的流域面积达901.47平方公里,占全县流域面积的84.9%。莲江发源于高天岩,经县城东南至砻山口,全程总长69.43公里。莲江有六条主要支流分别为云溪河(大沙洲水)控制流域面积127.78平方公里、雨村水(凫水)控制流域面积159.22平方公里、玉带溪(下坊水)控制流域面积77.13平方公里、南岭水控制流域面积40.89平方公里、湖上水(邑田水)控制流域面积124.07平方公里、坊楼水(峙龙水)控制流域面积100.1平方公里,河溪均属禾水水系,另外六市水流经XXX汇入XXX渌水,六市西坑水、山背水流入XXX攸县,闪石梭背水,路口灵潭水流入泸水,神泉永垄水流入XXX荼陵县米水。
全县辖8个乡、5个镇、1个垦殖场,5个社区,157个行政村,总人口27.3万。
全县已建36座水库,其中中型2座,小一型7座,小二型27座,另有新建水库中型1座,小一型2座;重点山塘、头顶一盆水山塘共49座,山洪灾害点75处,地质灾害点34处,拦河坝电站13座。县城防洪堤12km,涉河跨汛期施工在建工程有2处,以上为我县水利工程重点防汛对象。
二、积极谋划防汛工作
(一)未雨绸缪,扎实备汛,夯实防洪保安基础
一是建立健全防汛责任制,防汛责任重于泰山,我县认真落实防汛责任行政首长负责制,落实以县长为指挥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县人武部长、县水务局局长为副指挥长,相关部门一把手等为成员的县级防汛指挥部,并把职责落实到人,调整了防指成员名单,各乡镇人民政府也相应调整了以乡(镇)长为指挥长,副乡(镇)长为副指挥长以及相关负责人和村委会负责人等为成员的乡镇防汛指挥部人员;
实行县级领导和成员单位分片联系责任制,形成了防汛工作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任务有人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并且中、小型水库、堤防安全管理员聘用合同和防汛抢险队伍一并落实人员,并在县电视台予以公示。二是修订完善各项预案。
各水库、水电站、在建涉水工程分别制定水库度汛方案和应急预案,县防指对其进行了核备和批复;针对山洪地质灾害易发村编制了山洪地质灾害防御预案,发放了度汛明白卡。三是及时补充防汛物资。
按照分级储备的原则,我县按省市要求,补充采购防汛抢险物资62万元,主要采购物资有冲锋舟5艘、橡皮艇20艘、强光工作灯、油锯、抛投器、彩布条等;同时与第三方签议防汛物料代储订协,水库堤防现场按基本要求备足防汛物料。四是加快水毁工程修复。
20**年我县受到连续强降雨袭击,对我县水利工程存在不同程度损坏,全县小二型水库溢洪道受损2处,损坏提防2.2km,一般损坏480处,20**年12月底已全部修复完成,完成资金1600万元。(二)果断处置,强化排查,消除防洪保安隐患
一是加强隐患排查。
汛前我县已组织人员分片对水利工程、小水电、堤防工程大检查,全面进行摸排,对存在安全隐患工程,提出相应处理措施,建立隐患排查台帐,确保工程安全度汛。其次,加强了河道管理,我县以河长制为平台,落实河长责任,加强了河道巡查,当前无河道采砂,无占河占滩、侵占行洪断面及破堤占堤等影响河道行洪和防洪工程安全的现象。二是落实值班防守。
全县所有水库明确了行政责任人和一名以上的安全管护员,并落实相关职责要求、物资储备和装备工具等。县防指要求各水管单位结合水利工程日常管理,落实水利工程的监测措施,经常性地开展水利工程安全巡查,全面掌握水利工程运行情况,特别是往年发生过险情的地段和过水设施重点进行关注,把异常情况消灭在萌芽状态。各级防指已落实防汛值班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三)把握重点,积极应对,确保度汛万无一失
水库安全度汛、山塘和山洪地质灾害防御是我县防汛工作的薄弱环节,也是防灾工作的重点,县防指做好了把握好这些重点和薄弱环节的工作准备。
一是突出抓好水库、骨干塘的安全度汛。
我县水库虽已全部完成除险加固,但部分没有经过高洪水位考验,水库防洪调度工作仍然不能放松。近期,县防指将对水库组织开展一次全面的安全专项检查,采取技术措施及时消除一切不安全隐患;明确各水库的汛限水位,如遇超标准强降雨按预案果断处置;对安全没有把握的骨干山塘要求降低运行水位,或在强降雨前腾空库容甚至空库运行,采取一切措施坚决杜绝垮坝事故发生。二是突出抓好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由暴雨引起的山洪灾害,具有难预测、毁灭性的特点,是我县安全度汛工作的难点。县防指要求各乡镇及时总结经验,增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预案的可操作性,加强防御山洪地质灾害知识的宣传和教育,让群众掌握基本的防御常识。并强化了乡镇、相关部门及村(组)
干部的防御责任,将责任落实到镇、村、户,实行“群策群防”,增强群众的自我防灾和避灾意识;要求各责任县加强对山洪灾害易发县的监测,及时预警,坚决制止人为诱发山洪灾害的活动和行为。
三、认真做好抗旱工作
今年以来,我县久旱少雨,全县降雨量784mm,比往年同期少3.5成,入汛以来,全县降雨量575mm,比往年同期少3.3成;现水库、山塘蓄水总量1663万m3,比往年同期少3.6成,部分水库已位在死水位以下,河道水位较低。据农业和水务部门调查统计,全县有上万亩的农田灌溉受影响,甚至有些农田缺水灌溉,出现部分人口饮水困难。
旱情发生后,我局积极开展抗旱救灾工作:一是做好防指办公室工作,下发抗旱工作通知,加强组织领导,明确指导思想,落实抗旱责任;二是深入各乡镇实地查看旱情,分组分片下乡镇指导抗旱工作;三是加强抗旱设备管理工作,无偿借出抗旱设备,已借出水泵39台。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抗旱方面
一是要提高认识,逐步实现由被动抗旱向主动抗旱的转变。
面对我县十分严酷的自然条件,我们一定会把抗旱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坚持以防为主、防抗并举,积极探索适合我县实际情况的有效抗旱模式,制定较为完善的抗旱减灾工作方案,建立快速、准确的旱情监测体系,以提高抗旱工作的主动性、时效性、和针对性,增强抗旱应变能力。二是要以节水为中心,千方百计扩大水利浇灌面积。
我县的水资源虽然较为丰富,但分布不均,二半山以上地方水资源紧缺是我县抗旱生产面临的最根本问题,只有把节水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讲求实效,在抗旱设施建设上做文章,才能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的水资源,才能满足抗旱春播和作物生长用水需求。三是要坚持水利、农业、科技抗旱措施相结合,着力提高抗旱工作质量和效益。
抗旱生产是一项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必须将各项措施全面落实,才能更好地实现抗旱效益。我们将在抓好灌区设施的维修改造、加快水利工程建设和不断增强抗旱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扩大耐旱低耗水作物种植比例,综合运用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料、生物微肥和抗旱剂等农业、生物、化学措施,提高农产品产量,大力推广无公害绿色农业,保证粮食安全。四是要加强示范引导,提高农民群众抗旱工作水平。
农民群众是抗旱生产的主体,从我县来看,农民群众受教育程度较低,对新的抗旱措施和抗旱模式的接受能力较差,在旱情发生时,往往有等待、观望和畏难情绪,容易贻误抗旱时机。为此,我们将充分发挥只能部门专业抗旱服务组织的引导作用,通过建立示范园、示范基地、开展抗旱培训和科普宣传等工作,提高和促进全县抗旱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最大程度地减轻和消除旱灾损失。(二)防洪方面
一是要努力做好县城防洪,完成县城防洪工程建设,完善县城防洪排涝应急预案,加强县城堤防巡查,排除城防安全隐患。
二是要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工作。
山洪灾害点多面广,突发性强,破坏力大,防御工作难度大。必须强化山洪灾害易发区域的监测监视工作,实施群防群治。三是要对重点水库、险要河段等工程,尤其是病险水库要实施重点盯防,确保汛期度汛安全。
今年来,防汛抗旱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防汛部门的关心指导下,紧紧围绕“一个中心、五个确保,六个重点”的防汛抗旱工作总体思路和总体目标,牢固落实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加强监测预警、强化责任落实、科学合理调度,坚持提前转移群众、及时抢险救灾,使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现将20**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雨、水情
雨情:今年1-9月我县各站点平均降雨量1364mm,比历年平均值偏少约150mm,降雨时空分布相对均匀,未出现大范围、高强度的集中降雨情况。
二、灾情
今年汛期全县平均降雨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50mm,由于降雨时程和地区分布比较均匀,集中性强降雨少,暴雨、大暴雨的。今年汛期我县切实落实了各项洪灾防御措施,及时发布预警信息、科学合理调度蓄水、坚持提前转移群众、积极开展抢险救灾,除部分乡镇出现农田受淹等轻微洪灾影响外,全县未遭受大的洪灾损失,保证了群众零伤亡。
三、防汛抗旱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我县防汛抗旱工作立足于防大汛、防早汛,认真贯彻上级防指的安排部署,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并将防汛抗旱工作作为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来抓牢抓实,县防指成员单位和各乡(镇)分工协作、通力配合,从思想、组织、队伍、技术、物资等方面着手,扎实有效的开展了防汛抗旱各项工作。
1、认真及早做好各项汛前准备工作
一是思想早动员。
汛前加大防汛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组织培训等形式,让全县干部群众能够树立洪患意识,提高全民的防灾避灾能力,对洪涝灾害始终保持高度警惕性。3月12日,县委、县政府召开了全县防汛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县分管领导、县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各乡(镇)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各乡(镇)水利员、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私营水电站负责人等150多人,会上传达了全市防汛工作会议精神,全面部署了20**年全县的防汛抗旱工作。二是汛前早检查。
20**年2月中旬,县防指充分抓住汛前有利时机,组织技术干部,由县水利局领导带队,对全县各乡(镇)汛前准备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全县重要堤防、小(2)型以上水库、重点山塘、新建在建水利工程、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落实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现场下达了整改通知,各乡(镇)在3月下旬前全部整改落实到位,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确保各类水工程安全度汛。三是预案早修订。
3月份,县防指制定下达了全县20**年各类水库的度汛方案。同时,县、乡防办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水利工程特性改变等因素,及时对《防汛抗旱应急预案》、《山洪灾害防御预案》等各类预案进行了修订、完善,切实提高各项预案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四是物资早准备。
汛前,县防指制定下达了县、乡两级防汛物资储备任务,全县共落实了铅丝2吨、水泥50吨、编织袋5万条、块石0.5万方、沙石料1万方等防汛物资储备。五是队伍早整训。
汛前,由县人武部组织对县、乡防汛应急抢险队伍进行了整编,县防指组建了90多人的应急抢险队和应急救生队,各乡(镇)也分别组建了30-50人的应急小分队,并于5月中旬进行了为期7天的冲锋舟实战演练,为我县抗洪抢险救灾储备了更多的专业人员。2、牢固落实汛期各项防汛工作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全面落实防汛工作责任制。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防汛工作,切实贯彻落实了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抗洪责任制,并把行政首长负责制贯穿到防汛抗洪工作的全过程。县委、政府重要领导对防汛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多次亲临县防办及各乡镇检查指导工作。汛前,县防指及时充实调整了县防汛抗旱指挥机构,各乡(镇)在汛前也相应调整充实了乡(镇)防汛抗旱指挥部,由乡(镇)长担任指挥长,分管水利工作领导任乡镇防办主任。县防指通过县广播电视台的有线电视网络,将全县各类水库的行政责任人、技术责任人、管理责任人等信息进行公示,接受群众监督。二是突出重点,确保各类工程安全度汛。
汛期,根据省市相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多次对全县所有水库、水电站、山塘等各类水利工程及山洪地质灾害隐患点、尾矿库、尾沙坝、危旧房等防汛重点部位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三是及时预警,积极开展山洪地质灾害防御。
今年来,县防指多次组织水利、气象、水文、矿管等部门负责人参加的防汛会商会议,分析水情、雨情,并依托“山洪灾害预警系统”这个平台,建立了由县到乡、乡到村、村到组、组到户的预警信息传递机制。根据预警系统监测,当遇有超警戒雨量时,县防办及时通过山洪灾害预警系统短信群发平台向县防指成员单位负责人、乡(镇)防指责任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发布预警信息,村、组组防汛责任人再根据《山洪灾害防御预案》规定的预警方式向危险户发布预警信息,从而形成一个系统的群测群防网络体系。四是强化管理,不断提高人员业务技术水平。
制定了水库安全管理员考核管理办法,统一印制了《县小型水加安全员手册》发放到水库安全管理员手中,强化了对水库安全管理员巡查观测、查险、报汛、水库日常管护等工作的督查和考核。县防办和县水利局于3月12日,对全县乡(镇)防办专职人员和小型水库安全管理员进行了针对性的业务技术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乡镇防办工作内容和要求,水库安全管理员的工作职责及工作内容,水库日常巡查的要求和方法,水库可能发生的险情种类和应急处置措施等。五是严肃纪律,确保防汛抗旱工作有序开展。
今年入汛以来,我县多次对乡(镇)防办防汛值班工作进行督查,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有关乡(镇)制定措施并限期整改。确保防汛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落到实处。六是加强小型水库安全管理。
根据市政府防汛工作要求。在3月全面完成了小型水库“四保障”工作,共修通上坝公路6条,建设水库管理房34座,扩降溢洪道2麻,50座小型水库全部储备了现场抢险物料。四、存在的不足和今后的打算
总结回顾今年我县的防汛抗旱工作,在上级防汛抗旱指挥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全面完成了全年的防汛抗旱工作总目标。但是纵观全局,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乡(镇)乡镇防办虽然成立了机构,但是除水利员以外,其他工作人员均属兼职,导致乡镇防办工作人员不够稳定,业务水平参差不齐。水利员既要负责做好防汛工作,还要参与乡镇其他中心工作,日常工作任务非常繁重,一定程度影响了防汛抗旱工作的开展。二是乡(镇)财政较为紧张,防汛抗旱经费投入严重不足,无法满足新形势下工作所需,建议上级加大防汛抗旱专项经费的扶持力度。
在今后的防汛抗旱工作中,我们将认真总结工作经验,扬长避短,努力做到在思想上一丝不苟,在责任上一环不漏,在措施上一抓到底,在指挥上一着不失。精心组织,统筹安排,抢抓时间,狠抓落实,努力夺取防汛抗旱工作的全面胜利,为实现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第四篇: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
加强宣扬《防洪法》的力度,从学好法、宣扬好法、落实好法等几个方面来抓好《防洪法》的贯彻落实,加强防洪防汛宣扬教育,把法律规范转化为广大大众的自觉行动,提高依法防洪意识,有力推动汛期工作。本站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同志们:
今天召开的全县防汛抗旱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国家、省、市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当前我县防汛抗旱工作实际,全脸部署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任务。刚才,瑞利副县长对今年全县防汛抗旱工作做了具体安排,讲的很实际、很全面,我完全同意,希望各乡镇、各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 4 个方面意见:
第 1、要把情势分析的更加准确。最近几年来,我县虽然没有出现全流域性的洪涝灾害,但是局部和时段性的洪灾和旱灾时有产生,给全县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很大要挟。今年,根据省、市气象部门预测,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防汛情势不容乐观,降水偏多,涝重于旱。因此,我们 1 定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人员准备和物质准备,超前筹划、提早部署、强化措施,全力做好防汛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减轻灾害损失,全力保障人民大众生命安全。今年市里的防汛抗旱会议召开到乡镇和街道办事处 1 级,可见重视程度。我县汛期情况比较特殊,极易出现局地暴雨、山洪泥石流等灾害。因此,各乡镇要立即组织召开乡镇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将省市县的会议精神转达到村、组,使基层干部尽快熟习防汛抗旱工作程序,掌握防汛抗旱知识,提高带领大众应急避险和抗灾自救的能力。
第 2、要把困难斟酌的更加充分。2010 年的特大洪涝灾害以后,我们的水利防洪设施损毁严重。虽然经过量年的大投入和快建设,获得了较好成效,但是仍然存在着 1 些安全隐患。主要表现在:1 是中小河流防洪能力和城乡防洪排涝标准偏低,部份中小水库、排水闸站还在带病运行;2 是受地形和蔼候因素影响,局部暴雨洪水在宽甸地区常常产生,极易引发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3 是农村人口老龄化愈来愈明显,自救互救能力不强,传统的防汛抢险组织动员方式难以为继;4 是防汛预案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乡镇、村屯的回避险预案不健全;5 是防汛的物质、队伍等保障体系还不够完善,亟待加强。上述问题,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第 3、要把措施制定的更加完善。1 是预案制定要实用。各乡镇、各部门都要全面做好江河湖库防汛调度、城市防洪、人员避险转移、山洪灾害防御等方面的预案编制工作,在组织调和、应急避险、物质储备、救济队伍等方面要明确时间地点和具体人员,确保高效启动、万无 1 失。2 是信息反馈要及时。气象部门要保证雨情、水情信息及时准确地发布,为预警预报提高可靠根据。各乡镇要从即日起实行汛情、雨晴、灾情“零报告制度”,每天下午 17:00 前上报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遇有重要情况要第 1 时间上报,不得延误或漏报。县防汛指挥部办公室要综合分析、科学研判,重要信息及时上报县委、县政府办公室。3 要安全防范要周密。要加快淤积河道的清淤治理,加强中小河流、病险水库和排水闸站的除险加固。要加强对中小河道、城镇、学校企业等重点部位的防守,保证人民大众生命安全。要对尾矿坝、山洪泥石流易发区、城镇低洼区和农田易涝区等薄弱环节弄好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发现危险,立即发布预警信息。要侧重解决好城市防洪排涝的薄弱环节,确保产生标准内洪水时,城区外洪不入侵、城区内不积水,汛期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不中断。要做好汛期景
区管理,必要时关闭景区,疏散游客。4 是物质储备要充足。各乡镇都要把防汛物质补充作为当前的 1 件大事、急事来抓,务必根据防大汛、抢大险的需要,做到缺甚么补甚么,备齐备足,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重点堤段、险工险段的抢险物资,要抓紧运抵现场,规范堆放,不得挪作它用,确保 1 旦需要,能调得出、用得上。5 是应急抢险要快速。各乡镇要组建以经验丰富、身强体壮人员为主体的各类抢险队伍,定岗、定人、定任务,1 旦出现险情,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全力组织抗洪抢险。乡镇党政主要领导是抗洪抢险第 1 责任人,必须第 1 时间深入现场,弄好指挥调度,保证抢险人员、抢险物质、运输车辆快速到位,及时排除险情,疏散大众。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在抢险救济进程中,要以“不死人”为红线,坚决避免产生次生灾害。
第 4、要把责任落实的更加具体。1 是县防指要坚决服从市防指的调度指令,全县各乡镇、各防汛部门要严格依照县防指的统 1 指挥,做到有令必行,有禁必止。2 是要严肃值班纪律,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履行汛期 24 小时值班制度,值班领导、值班人员不得以任何理由漏岗、离岗,县防指和两办督查室要加强督察,对发现重要情况迟报、漏报、瞒报和脱岗的,要给予通报批评,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责任。3 是水利、气象、国土、安监、交通、民政、电力、公安等部门要加强联系,全力配合,强化资源同享,真正构成部门配合、协同作战的高效联动机制,提高防汛抗灾协力。希望各驻宽部队充分发挥人民子弟兵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良好风格,积极参与抗洪抢险战役中来,积极其驻地百姓做贡献。4 是要认真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防汛责任制,各乡镇、各部门的防汛负责人要靠前指挥,深入 1 线,实地研究、部署、落实防汛工作,确保各项工作有人抓、有
人管。5 是要重视信息宣扬、灾情统计、信息化建设等防汛抗旱基础工作,及时向社会通报雨情、汛情、灾情和抗灾救灾工作进展情况。触及到对外公布的防汛信息,必须由县防指统 1 对外发布,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发布。
同志们,防汛抗旱工作事关全局,任务沉重、责任重大。我们要深入贯彻上级防汛抗旱工作会议精神,牢牢围绕全县发展大局,以更加负责的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全面完成今年防汛抗旱工作任务。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同志们:
最近,县上各项工作任务很重,主观上我们不希望把大家从繁忙的工作岗位上召集来开会,但是防汛工作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警钟长鸣,不敢有丝毫马虎。因此,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 X河防汛工作会,对 X 河 X 县段的防汛工作进行全脸部署。刚才,„„ ?
下面,我讲 3 点意见。
1、提高认识抓防汛 ?
做好防汛工作是我们肩负的重大责任,也是事关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 1 项重大任务。洪水无情,1 旦产生,就会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因此,我们绝不能掉以轻心,必须切实增强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苏醒头脑。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大家知道,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保民生是条件,是基础。任什么时候候,人民的生民财产安全都是第 1 位的,没有以人为本,其他工作就无从谈起。只有扎实细致做好防洪各项准备工作,才能确保汛期安全度过,减少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保 1 方平安、保 1 方稳定。因此,我们务必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重要性,切实筑牢防汛工作思想大堤,确保“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目标的顺利实现。
?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严峻性。X 河在我县过境长 15.8 千米,是众多支流聚集之河,主要流经 XX、XX、XX3 个乡镇,相比其它河流,渭河河道属游荡型,河床宽浅,是防汛的重点。历史上,渭河也曾屡次泛滥,2003 年发洪 3100m3/s,2005 年发洪 2850m3/s。主汛期 6~9 月降水量偏多且有集中期,局部暴雨洪水及其支流聚集,洪涝灾害不可避免。大家务必要保持苏醒头脑,坚决克服“最近几年无大汛”的麻痹侥幸心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确保 X 河安全度汛。要充分认识防汛工作的艰巨性。我县地处 X 河中下游,中游和上游众多支流聚集,流量增大,防汛任务 10 分复杂、艰巨。前几年在防汛抢险后,由于资金短缺,大众会战施工,河坝工程质量整体偏低,堤身单薄,加上河势变化及 XX 滩地纠纷等人为因素,堤防险情不断出现。同时,我们的防汛物料还没有按省上要求足额储备,品种也不全面,特别是 1 些地段的备防石不足,给防汛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必须把问题和困难估计得更充分 1 些,宁可有备无汛,不可有汛无备,真正做到有备无患,枕戈待旦。
2、要突出重点抓防汛 ?
现在已进入防汛工作的关键时期,X 河沿线的各乡镇及各有关部门,要在现在准备工作的基础上,把各项防汛措施进 1 步抓紧、抓细、抓实,真正做好迎战大雨大水的 1 切准备,牢牢掌控防汛工作的主动权。重点要抓好 4 个方面。是抓好防汛物质储备。沿线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依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从本地、本部门所承当的防汛任务动身,抓紧落实抗洪抢险所需物质,1 定要足额储备到位,特别是重点防洪地段的防汛物料要储备到现场,确保 1 旦产生险情,各种防汛物质都能调得出、用得
上。是抓好重点部位防守。近几年经过综合治理,X 河的防洪能力明显提高。现在重点要抓好 XX 交界至 XX 抽淤站、XX 口、X 河 XX 口、苗圃及元村滩段 5 个防守重点。X 河及 X 河入口容易产生倒灌,淹没农田;苗圃段主流靠岸,水流顶冲,是防汛视察的重点;其余 3 个险段虽经加固,但因水流近堤,主流顶冲淘刷,容易出现险情,今年要继续加固,务必防守到位。是抓好平常巡查排险。虽然目前还没有大的降雨进程,但由于支流多,1 旦有大降雨,水位上升非常快。从现在开始,要实行 24小时巡查制度,责任人和巡查防守人员必须坚守岗位。1 方面要全面摸清本辖区危房户的底数,确保险情出现后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危房户安全撤离,妥善安置;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对河堤险段、重点区域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及时消除防汛隐患,确保不出现大的险情。是抓好防汛能力提升。自然灾害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县防汛指挥部和各乡镇要时刻高度重视,不断强化责任意识,切实加强乡镇防汛能力建设,必要时要进行抢险培训和实战演练,使乡镇干部了解防汛工程、熟习救生手段,提高自救能力,努力练就 1 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应急反应快、工作风格硬的防汛队伍。
3、加强领导抓防汛 ?
防汛是 1 项复杂艰苦、责任重大的工作,各乡镇、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明确责任,协同作战,严肃纪律,务求获得防汛工作全面成功。要确保责任到位。各级领导要高度重视防汛工作,把防汛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对防汛工作的领导,严格落实以行政首长负
责制为核心的各级防汛责任制度,进 1 步细化各级防汛任务,使各项责任制落实到人。各乡镇、各部门主要领导,要坚决克服麻痹侥幸思想,坚持深入 1 线,靠前指挥,切实抓紧抓好,确保安全度汛。要构成工作协力。防汛抗灾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和参与的工作,是我们的共同责任。防汛办、XX 沿线乡镇及有关部门要严格履行汛期防汛值班和领导带班制度,既要分头负责,又要保全大局、通力协作。其它各部门也要依照职责分工,积极完成防汛任务。广大党员干部要一马当先,勇挑重任,克服 1 切可能出现的洪水灾害,确保社会平安稳定。要严肃防汛纪律。纪律是履行线路方针的保证。各乡镇、各部门要严格工作制度,严明防汛纪律,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乡镇之间、部门之间都要建立全局观念,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在紧急调度的关键时刻,要坚决履行上级命令,做到政令畅通、令行制止。对汛情出现无人及时报告、无人接电话,不服从指挥调度而造成严重后果的,要严格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同志们,防汛工作事关人民大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大局,我们 1 定要统 1 思想、提高认识、开辟创新、求真务实,克服麻痹思想和畏难情绪,扎扎实实做好各项防汛工作,努力夺取今年防汛工作的全面成功,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省自然灾害不断。继 3 月份赣州、吉安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春汛灾害,4 至 6 月份,宜春、萍乡、新余等地市遭受了龙卷风、冰雹的攻击的灾害以后,6 月中旬以来,我省前后产生了两次集中强降雨进程,加上长江中上游来水影响,我省 5 大江河、鄱阳湖和长江 9 江段水位均大幅度、长时间超历史最高
水位,导致上饶、抚州、鹰潭、宜春、9 江和南昌等地(市)遭受了 10分严重的洪涝灾害(同时伴随着产生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山体灾害)。可以说,今年洪水来势之猛,时间之长,范围之广,给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酿成的损失之惨痛,均为历史所罕见。、雨情、水情、灾情 ?
今年我省天气异常,降雨偏多。1 至 7 月,全省平均降雨量高达 1767 毫米,比同期多年均值多 42%。特别是 6 月 12 日至 27 日和 7月 17 日至 26 日,两个时段的降雨尤其集中。
月 12 日至 27 日,全省平均降雨量达 456 毫米,其中,上饶地区(含鹰潭、景德镇市)达 730 毫米,抚州地区达 713 毫米,上饶县茗洋关站达 1015 毫米,铅山县陈坊站高达 1102 毫米。受这次强降雨影响,信江、抚河、昌江、赣江下游水位均超历史,修河、鄱阳湖和长江 9 江段水位接近或超过历史最高水位。信江梅港站自 6 月 14 日开始超过历史最高水位后,23 日,最高洪峰水位达 29.84 米,超历史最高水位 0.48 米;同日,抚河李家渡站洪峰水位达 33.08 米,超历史最高水位 0.37 米;26 日,昌江渡峰坑站洪峰水位达 34.27 米,超历史最高水位 0.86 米;28 日,赣江下游昌邑、滁槎、大口湖站洪峰水位分别达 22.11 米、22.99 米和 22.67 米,分别超过历史最高水位0.11米、0.28米和0.51米;修河永修站水位仅比历史最高水位低0.08米。7 月 4 日,长江 9 江站洪峰水位达 22.02 米,超历史最高水位 0.02米;鄱阳湖湖口站水位接近历史最高水位,为有记录以来第 2 高洪水位。
?
正当长江高水位缓慢减退,防汛情势稍趋和缓时,7 月 17 日至26 日,我省赣北地区又延续暴雨和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上饶、9江两地市平均降雨量又分别达 349 毫米和 313 毫米;全省有 17 个县
(市)降雨量超过300毫米,其中,8个县(市)超过400毫米,4个县(市)超过 500 毫米,以婺源县 800 毫米为最大。乐安河和昌江流域平均降雨量分别高达 619 毫米和 550 毫米。受这次强降雨影响,7 月 23 日,昌江渡峰坑站洪峰水位达 31.94 米,超警戒线 3.44 米。24 日,乐安河虎山站水位30.32米,超警戒线4.32米;石镇街站水位达23.53米,超警戒水位 4.03 米,突破了历史最高水位。26 日,在柘林水库拦蓄,减少下泄流量的情况下,修河永修站洪峰水位仍高达 23.33 米,超警戒线 3.33 米,比历史最高水位高 0.43 米;31 日,永修站水位再创新高,到达 23.48 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0.58 米;31 日鄱阳湖湖口站水位高达 22.58 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0.78 米。8 月 2 日,长江 9江站洪峰水位高达 23.03 米,超过历史最高水位 0.83 米。
据统计,6 月 12 日以来,我省北部地区 46 天总降雨量 992 毫米,其中超过 1000 毫米的有 15 个县。信江梅港站、抚河李家渡站、昌江渡峰坑站水位超警戒线曾分别长达 14 天、9 天、6 天,超历史最高水位曾分别达 4.7 天、1 天、1 天。赣江下游(昌邑、滁槎、吴城等)站、饶河波阳站、修河永修站、鄱阳湖湖口站、长江 9 江站水位超警戒水位已分别长达 59 天、60 天、60 天、58 天、58 天,超历史最高水位除长江 9 江站已长达 26 天外,其它各站曾分别长达 22 天、23天、10 天、23 天。而 1991 年安徽大水 51 天的降雨量 940 毫米,淮河干流超警戒水位 60 多天,但没有超历史最高水位。
由于降雨集中,强度大,江河湖库高水位时间长,导致全省大部份地区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6 月 23 日,南昌市 12 小时降雨量 206 毫米,全市 32 条主要街道不同程度受淹,部份街区交通中断,低洼地段淹没水深达 3 米。105、206、316、319、320 等国道和部份省道、县道交通中断;浙赣、鹰厦铁路多处受淹或因山体滑坡而中断
运行,京 9 铁路昌北段因路基塌陷中断行车 20 小时。部份山区中小河流水利设施大部份被冲毁,长江大堤、9 江市城区拦洪墙、鄱阳湖10 万亩以上重点圩堤和保护京 9 铁路的郭东、永北圩多处产生重大险情。由于江河湖水位大大超过中小圩堤的防洪标准,有 200 多座保护农田 1000 亩以上的圩堤溃决,其中,5 万亩以上的 3 座,1 至 5 万亩的 19 座。大批水利工程和其他基础设施被毁。据初步统计,自 6月中旬以来,全省共有 79 个县(市、区)、1329 个乡镇、2207.14 万人(次)受灾,因灾死亡 193 人,伤病 12.54 万人;破坏房屋 135.86 万间、倒塌房屋 83.33 万间;景德镇、鹰潭、上饶、铅山等 35 个县以上城市进水受淹,紧急转移安置人口 284.75 万人,无家可归人口 159.81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 156.21 万公顷、成灾 127.76 万公顷、绝收 81.4万公顷。全省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348.45 亿元。而 1991 年安徽大部份县(市、区)受灾,受灾人口 4400 万人。死亡 556 人,受伤 1.3万人,转移人口 492 万人,直接经济损失 275 亿元。、抗洪抢险情况 ?
面对超历史的特大洪水,全省各级党委、政府在党中央、国务院和 xx 的亲切关怀下,在国家防总的统 1 指挥下,迅速动员部署,组织全省广大军民展开了大范围的抗洪抢险救灾斗争,最大限度地减轻了洪涝灾害酿成的损失。
有备无患,提早做好防御 1954 年型洪水的各项准备。早在去年底,气象等部门就作出了今年长江中下游 6⑻月降雨偏多 2 至5 成的预测,引发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逢会必讲防汛工作,要求全省上下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认识今年防汛的极端重要性。省防总依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切实加大防汛宣扬力度,超前部署防汛工作,切实做到思想早发动,物质早准备,责任早落实,把各项防汛准备工作做在汛前。去年底,省政府召集水利、气象、水文等有关方面的专家座谈,分析预测今年汛期可能出现的天气情势和洪涝趋势,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研究对策和措施。今年1 月 5 日,省防办召开全省地市防办主任会议,总结去年防汛工作经验,部署今年的防汛工作。2 月中旬,省防总派出 10 个冬修防汛检查组,分赴全省各地市检查汛前准备和水利冬修完成情况,随后,省防总成员依照包片分工分头到各地进行了检查。为保证水毁工程修复和病险工程除险加固工作按计划完成,年初,省政府决定将往年大致1 月底结束的水利冬修延长到 3 月底。3 月下旬,又前后召开了省防总成员会议和全省防汛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全省防汛的目标和任务,给各地市和省防总部份成员单位下达了防汛任务书。省防总还对大型和重点中型水库、蓄滞洪区、省级重点防洪城市、5 万亩以上重点圩堤的防汛负责人进行登记,并在《江西日报》上公布,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各地、各部门也相继依照省委、省政府和省防总的要求,召开会议,广泛动员,研究措施,落实任务。特别是防汛任务重的南昌、9 江、上饶等地党委、政府严格实行党政 1 把手负总责制度、严格落实分工程、分区域的领导包干责任制、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岗位责任制和防汛抢险责任制等,逐项落实了责任领导、技术人员、抢险队伍、防汛物质和度汛方案。为防御 1954 年型特大洪水,全省今年汛前各类防汛物质的储备比往年增加了约 20%,同时,省防总对汛期军民联防,和交通、电力、通讯等部门的协作等也作了专门布置。
及时部署,把抗洪抢险作为压倒 1 切的中心工作来抓。为抗御赣江 3 月早汛,省防总及时宣布全省提早于 3 月 10 日进入汛期,号令沿江各地立即投入抗洪斗争,为克服 3 月早汛赢得了主动。在 6
月 14 日上午接到省防总汛情报告后,省委、省政府立即决定推延原定召开的两个全省性会议,以保证各级领导全力抓好抗洪抢险。16日,省政府根据汛情发展的严峻情势向全省发出《关于进 1 步抓好当前防汛工作的紧急通知》,当晚,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紧急电话会议,号令全省各地紧急行动起来,把抗洪抢险作为压倒 1 切的重要任务来抓,明确提出了”3 个不动摇”,即坚决做到防大汛、抗大洪、战大灾的信心不动摇,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不动摇,努力实现农业抗灾夺丰收、全面完玉成省经济发展目标不动摇。针对部份地区多处产生山体滑坡,省委、省政府专门发出通知,强调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1 位,加强防御工作。7 月 22 日,省委、省政府在接到国家防总《关于认真贯彻总书记唆使,做好当前长江防汛抗洪工作的紧急通知》后,对全省上下进行了再动员、再部署,强调继续坚持”4 个到位”(领导干部到位、抢险队伍到位、技术措施到位、抢险物质到位),加强圩堤巡查,加强水库调度,全力防守,确保 9 江长江大堤和鄱阳湖区重点圩堤等万无 1 失,确保人民生命安全。7 月 26 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开抗洪紧急会议,迅速转达总书记、xx 总理和 xx 副总理关于当前防汛抗洪的唆使和国家防总《关于迎战长江大洪水的紧急通知》的精神,研究部署我省的抗洪抢险工作,并宣布全省于 7 月 26日 12 时进入紧急防汛期,要求全省集中人力、物力保证长江干堤、9 江市、京 9 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鄱阳湖区 10 万亩以上重点圩堤和大中型水库等不出问题,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会上并研究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分洪预案。为进 1 步动员和带领广大干部大众投入抗洪抢险斗争,省委、省人大等 6 套班子成员前后分赴抗洪第 1 线检查指点抗洪抢险,慰劳广大军民和受灾大众。
加强指挥,科学调度。在今年的抗洪斗争中,各级防汛指
挥部加强了对水库的调度,充分发挥水库的防洪作用,拦蓄洪水,削减洪峰,努力减轻下游的洪水压力,保障了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比方,在抚河大水中,省防总应用洪门水库和其它中型水库在下游水位高的时候通过减少下泄,有效地下降了抚河下游洪峰水位,保障了唱凯大堤和抚东、抚西大堤的安全。在修河大水中,省防总精心分析,公道调度,充分利用修河上游的柘林水库屡次拦蓄洪水,成功地实现了在水库高水位条件下减少泄洪,错开下游支流潦河的洪峰,有效下降了下游永修站的洪峰水位,从而减轻了郭东圩、永北圩的压力,确保了京 9 铁路的安全畅通。
各方团结抗洪,与洪水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顽强奋战。在这场严峻的抗洪斗争中,我省共有 300 多万干部大众直接投入抗洪救灾斗争,有 3 万多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赶赴灾区增援,承当了急难险重的任务,在抢险、堵口和转移大众中起到了主力军和突击队作用。国家防总、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市、自治区和社会各界对我省的抗洪抢险救灾给予了大力支持。省直各部门、各单位及全省其它轻灾区、非灾区广泛展开了捐赠活动,为灾区人民献出 1 份爱心。正是由于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广大军民的密切配合,通力合作,顽强奋战,从而确保了鄱阳湖区重点圩堤和各大中型水库的安全和京 9 大动脉的安全畅通,受灾大众基本得到妥善安置,有饭吃、有衣穿、有卫生的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治疗,夺取了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阶段性成功。、关于江新洲圩溃决和 9 江城防堤决口的基本情况 ?
江县江新洲圩位于鄂、皖、赣 3 省交界处,是长江上的 1 座江心洲圩区,圩堤总长 41.5 千米,保护耕地面积 6.65 万亩,保护人口 4.13 万人。据 9 江县、9 江市防总汇报,8 月 1 日,江洲洲头村 7
组堤段发现 1 处小泡泉,经过处理 1 直比较稳定。8 月 4 日下午,此处又冒出新泡泉,并且 1 个比 1 个大,共连续压了 4 个泡泉。到晚上20 时 40 分,2 坡台又出现下陷新险情,经抢险仍溃决,溃决时间 8月 4 日晚 21 时 15 分,从产生新的险情到大堤溃堤前后只有 30 到 40分钟时间。江新州圩产生溃决后,省、市、县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连夜赶赴 9 江,会同原已在 9 江的黄智权、马世昌、彭昆山生和 9 江市、9 江县的同志,研究部署水围大众的救援工作。9 江市代市长刘积福带领市直部门负责同志火速乘船前往江新洲,现场指挥救援洪水围困的大众,当晚 22 时 10 分,46 名武警官兵驾驶 7 艘冲锋舟首先赶到现场,展开救援工作,9 江军分区民兵舟桥排,随后也立即赶到。9 江市前后共派出解放军、武警 250 名部队官兵,出动 26 艘冲锋舟、15 艘快艇、1 条交通艇和市交通部门组织的 28 艘船只,紧急投入救援和转移工作。9 江县委、县政府及时成立了救灾指挥部,并连夜抽调 110 名公安干警赴江新洲参加救济和保护现场秩序。在溃堤前,已转移老幼 5000 人,并在大堤上搭棚安置了 5000 人,另外,大堤 4 周高地 6000 人未受淹,因此,实际需要救援转移的仅 25300 人,在省、市、县各级领导的亲身组织和广大军民的努力抢救下,安全转移 22300 余人,其余的 3000 余人因家中房屋结构较好,坚持留在房屋高层看守房屋和家产,不愿转移。江新洲圩溃决,总计伤亡人数 23 人,其中,死亡 4 人,伤 19 人。
江市防洪墙在承受44天超警戒水位和14天超历史水位的浸泡后,因基础渗漏造成塌陷,于 8 月 7 日 13 时 30 分在城区以西 4千米处、4~5 号闸之间,决口 40 余米,江水涌入 9 江市郊。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极其关注,总书记获知此事后,立即打电话给 xx 副主席张万年,唆使及时调遣部队支援 9 江抢险堵口。xx 总理打电话给 9
江市负责人,要求坚决堵住决口,全力保护人民生命安全。8 月 9 日下午,朱总理又亲赴抢险现场,带来了党中央、国务院和总书记的慰劳,勉励参加抢险的干部大众、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发扬艰苦奋斗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不惜 1 切代价坚决把决口堵住,保卫长江大堤和人民生命安全。国务院副总理、国家防总总指挥 xx 在决口当晚就赶到了抢险堵口现场,与省市领导共同研究堵口措施。省委书记舒惠国、省长舒圣佑、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智权等省领导接到险情报告后,紧急聚集省防总,向正在 9 江现场指挥的马世昌、彭昆山生了解情况后,紧急决定不惜 1 切代价沉船堵口,并在市区抢筑两道防线,以保护老市区和东部工业区不受水淹,尽最大努力保护人民大众生命安全。随后,舒惠国、舒圣佑立即赶赴 9 江现场指挥,全国政协副主席毛致用和朱治宏、冯金茂、彭宏松、刘德旺等省领导也前后赶赴 9江指挥抗洪抢险,黄智权、冯金茂、孙用和坐镇省防总指挥调度。11日,根据国务院主要领导的唆使和堵口抢险需要,专门成立了 9 江城防大堤抢险指挥部,由黄智权副省长担负总指挥。由于中央、省、市领导指挥正确,水利等部门的技术专家制定的抢险堵口技术方案科学公道,抢险物质充足,经过广大干部大众、人民解放军和武警官兵等5 昼夜连续拼搏,协同作战,抢筑了 1 道长 150 多米的外围挡水围堰和 1 道钢木土石组合坝。到 8 月 12 日 18 时 30 分,9 江防洪墙堵口成功合龙。为保证万无 1 失,在完成填塘固基以后,目前正在修筑第3 道防线。这次决口造成 9 江市西部开发区的近5平方千米的面积受淹,但 9 江市主要城区未受淹,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城市秩序井然,市民工作、生活 1 切如常。、关于下 1 步抗洪救灾的打算 ?
目前,长江、鄱阳湖水位仍居高不下,并大幅度超过警戒水
位,且长江上中游还在降雨,预计长江、鄱阳湖水位超警戒线还将保持 25 天以上,抗洪抢险情势仍然 10 分严峻。但另外一方面,生产救灾的任务也很重。全省那末多的灾民,特别是无家可归的灾民需妥善安置,灾区工农业生产急待恢复和发展,赣州、吉安等地的抗旱斗争也非常艰巨。为此,8 月 17 日舒圣佑同志主持召开了省长办公会议,就当前面临的情势进行了分析,决定在打好沿江滨湖地区抗洪攻坚战的同时,下力气抓好救灾和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重要唆使精神,继续保持高度警惕,严防死守,确保长江大堤、重要城市、鄱阳湖 10 万亩以上重点圩堤、京 9 铁路等重要交通干线和大中型水库安全。要强化和充实巡堤查险队伍,把懂业务、责任心强的单位和人员用于巡堤查险,把那些不懂业务或责任心不强的查险人员换下来,从事别的工作。已组织好的抗洪抢险队伍,做到有险抢险,无险备料。抓紧时间把物料备足,备到圩堤现场,作好打大仗、打恶仗的准备。对重要险段要研究多套应急方案,1 旦出了险情,险情如何排除、抢护,临时防护堤如何构筑,人员如何转移等,做到心中有数,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抢护,力争把损失减到最低程度。
各级政府要派出工作组深入灾区,逐村逐户弄好灾情调查,认真做好查灾核灾工作,切实做到心中有数,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各地要坚决依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和赣府字〔1998〕73 号《关于切实安排好灾民生活的紧急通知》的精神,确保灾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有干净卫生的水喝、有病能得到及时医治。对灾情较重的县,各地要采取 1 些特殊政策,予以扶持。如今年的农业税收任务问题,可根据不同灾情尽量地予以缓收、减收和免收。对各地特别对灾区做好卫生防疫工作,避免灾后出现大的疫情。要进 1 步弄
好社会治安,确保农村社会稳定。
各地要实行分类指点,科学公道地组织安排工农业生产,对轻灾区和非灾区,要加大马力发展生产,争取为灾区多作贡献。对重灾区,要抓紧调剂产业结构,根据市场需要大力发展 1 批周期短、见效快的生产项目,以弥补灾害酿成的损失。对 1 些基础设施项目的建设,特别是对灾区的 1 些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要尽可能组织受灾农民参与施工,以帮助受灾农民增加收入。
我们深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有中央各部委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有人民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等的有力支援,有全国人民的大力帮助,只要我省广大干部大众振奋精神,万众 1 心,团结奋战,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精神,就1定能度过这1难关,夺取今年我省抗洪抢险救灾斗争的全面成功。
第五篇: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防汛抗旱工作总结
6月份入梅以来,我县频降暴雨,且降雨时间长、雨量大,给全县经济生产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不小的威胁,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县公安消防局及时落实各项防御措施,防患未然,随时准备为抢险救灾做好准备。虽然前期我县经受住了强降雨的考验,但多次的强降雨可能会暴露出新的防汛安全隐患,防汛抗旱形势依然严峻。目前我县已出梅入汛,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防汛安全隐患再排查再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周密部署,全力备战,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是紧盯重点,强力整治。坚持问题导向、短板引领,借势大拆大整实际梳理出“民房电气线路、居住出租房和合用场所、民宿、网店、重点隐患区域及单位”等危旧房、人员聚集场所短板,提请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决心、力度、措施,先后联合下发《五大重点领域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居住出租房、合用场所、民宿消防安全整治》两大工作方案,齐头并进,多管齐下,既紧盯消防安全不动摇,又响应县委、县政府防汛抗旱号召。
二是专项训练,强化备战。自入梅以来,结合当前我市暴雨频发的现状,市消防局开展了多次水域救援演练,并随机进行拉动,先后拉动永嘉消防大队、瓯海消防大队、平阳消防大队、特勤消防大队等多个大队,前往想定灾区进行水域救援。同时,永嘉中队还依托现有装备,开展冲锋舟测试,在永嘉可能发生灾情的水域,实地进行演练。
三是压实责任,提高认识。防汛抗旱工作开展以来,县消防局高
度重视,精心筹划,局领导先后3次召开专项会议,安排部署防汛抗旱工作,并结合部局“安全大检查”任务要求,对辖区靠山、靠河的重点单位进行了一次彻底排查,从而增强大队全体官兵的责任意识,从思想上充分调动起官兵的工作积极性。
永嘉县公安消防局
2017年7月12日
今年的防汛抗洪工作,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至上”的原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考验了政府应对突发性灾害的能力,各项防灾抗灾措施有力、有效,防汛抗旱工作取得了重大胜利。
(一)领导重视,部署周密,各类责任制落实到位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防汛抗旱工作,先后召开全省防汛抗旱工作会议、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全省抗洪救灾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防指先后七次召开全体成员会议,全面部署安排防灾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洪排涝和防御台风灾害的关键时刻,省委、省政府及时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指示精神,号召受灾地区积极迎战淮河洪水和台风灾害。省委书记郭金龙两次坐镇省防指,指挥淮河抗洪和防御台风工作,省长王金山多次亲临省防指部署防汛抗灾工作。郭金龙、王金山、王明方、任海深、赵树丛等省领导身先士卒,多次深入一线检查指导。汛前,明确省领导及省直有关部门防汛分工,省防指落实重要防洪工程和行蓄洪区防汛行政、技术责任人,调整省防指机构及其组成人员,修订印发省防指成员单位职责。各地以落实防汛抗旱责任制为重点,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以防为主,突出重点,防汛抗旱工作准备充分
各级、各有关部门坚持“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抗灾工作方针,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结合实际,突出重点,狠抓防汛抗旱准备工作,为迎战水旱灾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省防指2月份就发出《关于开展2015年防汛抗旱准备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汛前准备工作,并先后派出30多个技术检查组,对各地落实防汛措施、重要工程度汛准备、违章设障清除等进行检查、抽查,督促限期解决度汛安全中存在的问题。各地抓住汛前有利时机,及时消除工程度汛隐患,长江、淮河干支流上
50多处主要险工险段,在主汛期前得到有效处理或落实度汛方案;主要堤防上在建的78座开口工程,6月底前均具备正常防洪条件。制定了《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修订了《茨淮新河控制运用办法》、淮河行蓄洪区运用方案,调整了王家坝站防汛特征水位;编制全省抗旱预案和淠史杭等大型灌区供水方案。省级财政安排5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沿江市县补充防汛物资。按照《安徽省长江淮河干支流主要堤防巡逻查险规定》,各地落实了417万人的民工防汛抢险队伍。各级防汛机动抢险队开展防汛抢险演练,提高应急反应能力。
(三)广泛动员,合理调度,全力抢排涝水
7至8月发生的三次强降雨过程,致使沿淮淮北和沿江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洪涝灾害。特别是7月初的强降雨,形成了沿淮淮北地区旱涝急转的严峻局面。省政府、省防指见事早、行动快,要求受灾地区及时调整工作重点,落实各项措施,应对洪涝灾害。省防指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开启淮河、涡河、颍河、怀洪新河、茨淮新河、新汴河、奎濉河等河道上节制闸提前大流量预泄,降低河道水位,为加快内水外排创造条件。为抗御淮河流域第一场洪涝灾害,在淮河上游洪水到来前,蚌埠闸提前预泄洪水16亿立方米。随着上游洪水下泄,河道水位上涨,涵闸无自排条件后,省防指果断要求各类泵站开足马力排水,并同有关部门及时下拨排涝经费和排涝用电指标,支持各地排涝抗灾。受灾地区广泛发动群众清沟沥水,拆除堵坝,架机排水。各类涵闸及泵站累计排涝水量46亿立方米,其中自排涝水量约占75%,大大减少了排涝成本。由于排水及时,为尽快恢复群众正常生活生产和补种晚秋作物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通过工程调度,提前下泄涡河、颍河、洪河污水,洪水到来后,加大泄量,加快污水下泄,避免了污染水体集中下泄对淮干水质造成大的影响。
(四)加强会商,优化调度,实现防洪减灾效益最大化
省防指办与气象、水文部门密切联系,加强会商,滚动预报天气情况和洪水演进过程,为科学调度提供技术支撑。7月12日18时淮干王家坝站达到保证水位并继续上涨,国家防总、淮河防总、省防指通过异地会商,在分析水情、工情及未来几天流域上游无大的降雨的情况下,慎重作出不运用蒙洼等6个行蓄洪区的决定,避免31.5万亩农田受淹。
在淮河第三次洪水尚未消退的情况下,13号台风“泰利”带来历史罕见暴雨,引发大别山区严重山洪、泥石流灾害,大别山区水库及淮河、长江部分支流水位暴涨,淮河第四次洪水接踵而至,防汛抗洪形势极为严峻。省防指审时度势,科学判断,慎重决策,作出了以保障水库安全为重点、加强水库调度、启用分洪河道分洪、兼顾淠河和史河防守、加强滁河及巢湖流域防汛指导、实现防洪工程抗灾减灾效益最大化的防洪调度原则。在第13号台风影响程度尚不确定的情况下,省防指超前调度佛、磨、梅、响四大水库提前预泄,腾出防洪库容,牢牢把握防洪主动权。同时充分利用大别山四大水库联网调度系统,实时监测水库库区降雨、水位变化,综合分析各类防洪因素,联合运行,增强水库调度的灵活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从9月2日至5日,调度大别山水库从泄洪、控制泄洪到再泄洪,有效地应对了突发性特大暴雨灾害。据测算,五大水库共拦蓄洪量达
11.34亿立方米,削减洪峰60%—89%,不仅确保水库自身安全,也最大限度地减轻淠河、史河防洪压力,避免了干支流洪水叠加。为进一步缓解淮干防洪压力,省防指在调度水库错峰、蚌埠闸敞泄的基础上,于9月4日凌晨,关闭阜阳闸,启用茨淮新河分洪。为控制滁河水位迅猛上涨,省防指要求所有沿滁控制闸和驷马山分洪道全力泄洪,打开襄河口船闸辅助泄洪,加快滁河洪水下泄速度,减轻滁河防洪压力。淮河干流邱家湖、姜家湖、唐垛湖、董峰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荆山湖、洛河洼9个行洪区,滁河流域荒草二圩、荒草三圩2个蓄洪区超过规定行洪水位,在适度承担风险决策思路的指导下,均未启用,避免了40多万亩农田受淹。据初步统计,今年防洪除涝减灾直接经济效益为141亿元。
(五)以人为本,安全至上,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省防指始终将群众生命安全摆在防汛抗洪的首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内群众,妥善安置受灾群众,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在预测淮河蒙洼等行蓄洪区超规定运用水位的情况下,为确保万无一失,及时转移区内低洼区临时居住群众;在抗御沿淮淮北地区涝灾期间,及时转移被水围困的群众和排出684个村庄内积水;大别山区四大水库在泄洪前,省防指要求四大水库下游有关县(区)、乡(镇)做好沿河洼地人员转移,确保群众生命安全。
第9、13、15号台风来临前,省政府、省防指及时作出部署,要求各地采取紧急措施,转移受地质灾害威胁、低洼地、危旧房、高空作业等危险区域的人员。省防办在电视台、电台播发《防台风十二招》,告之群众防御台风灾害知识;利用媒体宣传山区防御地质灾害要决,并将宣传材料发放到山区乡镇、村、村民组及群众手中,提高群众自救意识,主动防灾、避灾。各地及时转移、安置受灾群众47.5万人,同时全力搜救失踪人员,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特别是在防御13号台风暴雨灾害中,没有出现群死群伤现象,在人员转移和抗洪抢险过程中没有死人。
(六)万众一心,全面防御,奋力抗洪抢险救灾
为有效应对突发性自然灾害,省政府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Ⅱ级响应,省防指先后启动防汛应急预案Ⅱ、Ⅲ级响应,启动地质灾害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全面落实各项抗灾救灾措施。7月4~10日,受上游来水和区间降雨共同影响,淮干水位迅猛上涨,预计第一次洪峰将于12日夜到达我省,王家坝站水位将超过保证水位,蚌埠以上河段将全线超警戒水位。同时亳州、阜阳、蚌埠、淮南等市受涝面积已达960万亩。防洪排涝形势十分严峻。7月12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Ⅱ级响应命令。9月1~4日,受第13号台风“泰利”影响,淮河干流全境超警戒水位,润河集以下河段为今年以来的最高水位,邱家湖等9个行洪区超行洪水位,滁河、淠河、巢湖、皖河全线超警水位,滁河襄河口闸超过保证水位。9月3日上午,省防指下达启动《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Ⅲ级响应命令。应急预案的适时启动,及时强化了防汛抗洪及救灾各项措施。
受灾地区各级党委、政府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奋力抗灾救灾,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各级紧急动员干部2.5万名,抗洪救灾群众100多万人,日夜巡堤查险,及时处置险情。各级投入编织袋、麻袋、草袋687万条、木材6696立方米、块石4.3万立方米、土工布及防浪布14.7万平方米,运送抢险土方156万立方米。国家、省级下拨抗洪抢险经费7150万元,省防指调拨编织袋、麻袋、草袋71万条、土工布及防浪布3.7万平方米、砂石料5530吨、橡皮船20艘、救生衣4000件等抢险物资,支持各地抗洪抢险救灾。省防指各成员单位按职责分工,全力做好工作。民政部门发放帐篷、食品等物资,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卫生部门及时启动治病防病预案,派出数百支医疗防疫小分队,发放药品,加强灾区卫生防疫工作;公安部门加强灾区社会治安管理,保障社会稳定;省直工委、省民政厅紧急部署开展抗洪救灾捐助活动。通过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精心安排,保障了受灾群众有饭吃、有水喝、有衣穿、有房住、有病能医,抗洪救灾工作有序进行,灾区人心稳定。
(七)广辟水源,优化配置,全力保障各类供水安全
今年入汛后至7月上旬,我省大部分地区持续晴热高温,降雨普遍偏少,蓄水严重不足,相继发生严重的干旱。旱情发生之初,省政府相继召开抗旱工作专题会议和全省抗旱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切实抓好当前抗旱工作的紧急通知》,全面动员部署抗旱工作,并下达省长预备费、特大抗旱经费1689万元,农业抗灾用电指标2.17亿千瓦时,支持各地抗旱。省防指适时分析雨水情、旱情发展态势,对各地抗旱工作实行分类指导,先后派出5个工作组,分赴重旱区检查指导抗旱工作。省防办抓住淮河上游来水时机,将蚌埠闸上水位控制在18.4米左右,为沿淮地区引水创造条件。淠史杭灌区适时调引水15.8亿立方米,保证了近900万亩水稻栽插、灌溉用水。上桥、驷马山适时开机提水,提引淮河、长江水2.8亿立方米,保证灌区内310万亩农田适时栽秧和灌溉用水。巢湖市相继打开裕溪闸、凤凰颈排灌站引水闸,引长江水5亿立方米。沿淮、沿江河道湖泊共自流引水达14亿立方米。通过闸站调控和抢引过境水,有效地增加了抗旱水源。全省最高发动435万人,开动近5500处泵站、动用74万台套机动设备投入抗旱,累计投入抗旱资金4.7亿元、用电2.6亿度、用油2.5万吨,各类水利工程累计提供夏种用水85亿立方米,累计浇灌面积达2500万亩。抗旱挽回粮食损失292万吨,减少经济作物损失27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