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业局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农业局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农业局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局属各股、站:
为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消除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隐患,特制定《县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普查重点 根据省市部署,重点开展果品、花卉、种子市场的植物检疫市场监督检验工作,突击加强柑桔大实蝇,柑橘溃疡病、红蜘蛛、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力争将危害程序损失降到最低。
二、工作方案
组织机构:县农业局成立由局长吴清
满任组长,局党组书记张述华、副局长周隆柏任副组长,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等相关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植物检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县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
具体工作分工: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综合协调及执法检查牵头工作,植保植检站汇同经作站、种子管理站、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负责技术处理及执法检查工作。检查时间及场所
1、检查时间:1月6日至1月25日
2、检查内容:综合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超市、种子贮备库、种子经营网点,花卉生产及交易市场,主要检查是否持有《植物检疫证书》和是否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
3、具体安排:1月7日检查万安镇,1月10日检查金山镇、慧觉镇,1月13日御营镇、鄢家镇,1月18日检查蟠龙镇、白马关镇,1月20日检查调元镇、略坪镇,1月25日检查新盛镇。
工作要求
1、执法人员应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2、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事件
3、重大案件及时按程序上报,并坚决按照程序依法处理。
附:县植物检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第二篇:农业局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局属各股、站(室):
为确保我县农业生产安全,消除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隐患,特制定《县加强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实施方案》如下:
一、普查重点
根据省市部署,重点开展果品、花卉、种子市场的植物检疫市场监督检验工作,突击加强柑桔大实蝇,柑橘溃疡病、红蜘蛛、稻水象甲等检疫性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力争将
危害程序损失降到最低。
二、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县农业局成立由局长吴清满任组长,局党组书记张述华、副局长周隆柏任副组长,执法大队、植保植检站等相关股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植物检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县检疫性有害生物普查及市场检查工作。
(二)具体工作分工:县农业局农业综合执法大队负责综合协调及执法检查牵头工作,植保植检站汇同经作站、种子管理站、农产品质量检测站负责技术处理及执法检查工作。
(三)检查时间及场所
1、检查时间:1月6日至1月25日
2、检查内容:综合市场、水果批发市场、超市、种子贮备库、种子经营网点,花卉生产及交易市场,主要检查是否持有《植物检疫证书》和是否带有检疫性有害生物。
3、具体安排:1月7日检查万安镇,1月10日检查金山镇、慧觉镇,1月13日御营镇、鄢家镇,1月18日检查蟠龙镇、白马关镇,1月20日检查调元镇、略坪镇,1月25日检查新盛镇。
(四)工作要求
1、执法人员应规范执法,文明执法
2、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事件
3、重大案件及时按程序上报,并坚决按照程序依法处理。
附:县植物检疫应急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二〇一一年一月四日
第三篇: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林造发〔2013〕1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 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有关规定及国务院有关通知的要求,结合《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我局制定了《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并提出以下要求。
一、严格按照《办法》的要求,认真做好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工作。对未能按照规定开展疫区管理的,我局将予以通报。对执行中遇到的问题,请及时反馈我局。
二、切实加强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监测和普查工作,科学分析有害生物发生动态和趋势,作出准确的预报和及时主动的预警。认真做好疫情信息报送工作,对漏报、瞒报、虚报疫情的,一经发现,从严究责。
三、着力抓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复检和有害生物的除害处理工作。加快推进检疫追溯体系建设,严格执行检疫登记备案制度。采取封锁、控制、消灭等措施,强化源头管理,严防疫情从疫区传出。
四、进一步落实地方政府和林业部门“双线”责任制,加强组织领导,加大疫区除治工作力度。建立健全相邻疫区间、疫区与非疫区间以及与交通、邮政、质检等部门间的联防联治机制,畅通疫情信息,协同开展防控。科学制定除治方案,统筹兼顾,整体推进,采取有效的除治措施,及时拔除疫区。
五、省级林业主管部门要根据本辖区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的实际,通过风险评估提出并发布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加强补充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管理,制定有关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措施和防控责任,有效开展防控工作。
国家林业局 2013年1月29日
—1—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
为全面加强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工作,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传播扩散,保障我国的生态安全、经济贸易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植物检疫条例》和《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林业部分)》的有关规定及国务院有关通知的要求,结合《国际植物保护公约》,制定本办法。
一、疫情认定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由专业机构进行认定,疫情统计和管理以林业小班为单位。认定疫情的专业机构包括国家林业局指定的林业有害生物鉴定机构、省级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机构,以及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指定的林业有害生物鉴定机构。
各地在林业有害生物监测和检疫工作中,发现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的,应当立即取样并送至专业机构检验鉴定。经专业机构认定后,本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疫情普查,确定疫情发生范围和程度,为疫区划定提供基础数据。
二、疫区划定
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所有发生地均应当划定疫区。疫区一般以县为单位划定(国家特定的有害生物除外)。疫区每年划定一次。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地的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情况,在每年第四季度提出应划定的县级疫区。根据国务院有关通知要求,目前国家特定的有害生物为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每年第四季度提出应划定的县级疫区和乡镇级疫点。
三、疫区发布
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应划定疫区后,应当及时上报省级人民政府批准,由省级人民政府在每年第一季度发布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的乡镇级疫点,以及其他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县级疫区,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必要时,可划定和发布其他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乡镇级疫点;松材线虫病和美国白蛾的县级疫区应当上报国家林业局批准后,由国家林业局在每年第一季度发布。
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疫区管理办法》的通知
—2—
疫区划定发布后,各地要加强疫区的监测、检疫和除治工作,及时根除疫情。经除治并由专业机构认定,达到以下条件的,可撤销疫区:
(一)经普查,连续三年均没有发现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
(二)疫区内所有疫情发生小班已没有发生全国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寄主植物。
应当撤销的疫区由各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专业机构认定结果提出。疫区撤销程序与划定、发布程序相同。
本办法自2013年3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8年6月30日。
—3—
第四篇:广东省2014年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6-12定稿)
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国家林业局关于开展全国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通知》(林造发[2014]36号)文件精神,结合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特点,特制定本方案。
一、普查的目的及意义
林业有害生物普查是我国一项重大的林情调查,也是一项基础性和公益性的国情调查。近年来,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外来林业有害生物入侵给我省乃至全国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并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通过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全面查清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分布、危害、寄主,特别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时更新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数据库,提供全面、准确、客观的林业有害生物相关信息,为制定防治规划,开展预防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对维护林木资源和国土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护我省四大生态造林工程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普查对象和范围
(一)普查对象。危害我省林木、种苗等林业植物及其产品的所有病原微生物、有害昆虫、有害植物及鼠、兔、螨类等有害生物。
(二)普查范围。我省境内的林业用地、绿化用地、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等;省内的种苗繁育和交易场所,如苗木基地、花木场圃、花卉市场等;省内木材加工和交易场所,如贮木场、木材加工厂、木材市场等涉林场所。
三、普查内容和方法
(一)普查的内容。
1、种类及寄主调查。调查2003年以来我省有发生危害记录危害林木、种苗等林业有害生物和寄主(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及其他木本植物和产品)种类。
2、分布范围和发生地区调查。调查2003年以来我省有发生危害记录的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围和发生地区,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填报有害生物分布和发生的乡、镇(林场、街道)级行政区域名称和具体地址(村名或山名)。
3、发生面积及危害程度调查。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发生统计执行《LY/T 1681-2006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及成灾标准》,成灾统计执行《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成灾标准》(林造发[2012]26号)。
4、传播途径调查。调查2003年以后从国(境)外或从本省级行政区外新传入的有害生物的传入地、发现时间、传入途径、以及对当地经济、生态和社会影响。
(二)普查的方法。
本次普查以地面调查、诱虫灯和引诱剂调查等传统、科学实用的普查方法为主,以现代先进技术如“3S”技术、航模监测等技2 术为辅,采取踏查、标准地调查、定向调查、场地调查等方法开展外业调查,然后开展内业整理,提出最终普查结果。
在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盛期或症状显露期,选取有代表性调查点先进行踏查,严重危害时应设立标准地进行详查。对鳞翅目成虫和钻蛀性害虫可采用诱虫灯、引诱剂等诱捕手段进行定向调查。对林地以外的场所如木材加工厂、种实、花卉、苗圃等生产和经营场所的林业有害生物也要进行场地调查。调查时应有详细的调查记录、数据登记、标本采集和影像拍摄,内容清晰、准确。
在交通不便或重要区域,可以应用航空监测调查或者遥感监测调查等高科技监测手段进行普查;对怀疑新入侵的有害生物,用PDA进行定位记录,对适合用PDA计算面积的应尽量用此仪器进行计算。
四、普查组织形式
本次普查工作以县级林业主管部门为组织实施的主体,全面负责普查的相关工作,包括外业调查、内业整理、标本鉴定与制作及普查结果材料撰写与上报。市级林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督促辖区各县普查进度、技术支援和培训、普查资料的收集汇总、核查与汇总及全市普查报告的撰写与上报。省级普查机构负责全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普查宣传与技术培训、资料收集、汇总与核查及全省普查报告与和工作报告的撰写与上报。经济条件允许的市、县(市、区),可采取向社会购买服务的形式完成普查工作,通过委托或者招投标等形式向专业公司或者科教机构购买普查服务。
五、普查时间及进度安排
本次普查自2014年6月1日起,到2016年12月31日结束。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预实施、全面实施和汇总评估,各阶段进度安排如下:
(一)准备预实施阶段。从2014年6月1日起,到2015年2月28日止。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成立普查领导小组,聘请专家成立普查专家组,完成全省普查动员工作。省级制定并印发全省普查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在8月1日前上报国家林业局审定;市、县级制定同级普查实施方案及技术方案,要求市级于8月31日前将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一并上报省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下称普查办)。开展普查宣传活动,举办全省普查技术培训班,购置部分普查仪器设备,收集普查范围内的林业资源状况、有害生物发生种类、寄主种类、分布范围和危害情况等历史资料和图片等。有条件的市县可与航空、专业技术公司合作应用无人机、模型机等飞行器对部分区域发生危害情况进行监测。
(二)全面实施阶段。从 2015年3月1日起至2015年12月31日止。各县全面展开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调查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寄主、分布、发生、危害和传播途经等情况;拍摄有害生物形态和危害特征图片或视频,了解观察生活史,采集、制作林业有害生物和危害状标本,初步进行种类鉴定;做好调查记录,填报、汇总和整理各项调查资料,结束外业调查工作。同时省普查办组织各市对县普查工作进行检查和技术指导。
(三)汇总评估阶段。从2016年1月1日起至2016年12月31日止。
各县根据内业完成情况形成普查技术和工作总结报告、普查汇总表、有害生物及其危害状照片,主要有害生物的标本等普查资料,统一报送至市级普查机构,2016年3月31日前,由市级普查机构统一报送省普查办。县级若发现有新入侵有害生物的则须提交风险评估报告至省普查办。
省普查办负责对各市提交的普查资料进行审阅,对需要补充调查的,及时通知各有关市县进行补充上报。各市县需要进行补充的,及时完善相关资料,有必要再次调查的资料也应于2016年9月30日前上报,各市县普查工作基本结束。
省普查办负责完成全省普查资料收集、汇总、整理分类和归档,撰写全省普查技术总结报告和工作总结报告,经厅审定后,上报国家林业局。
六、预期技术成果
1、查清我省林业有害生物、寄主和天敌种类,编制印刷《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种类名录》。
2、明确我省常发性林业有害生物的生活史、发生规律,编制出版《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图册》。
3、摸清我省各种林业有害生物特别是2003年以后入侵的有害生物种类及其分布范围、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编制风险分析报告。
4、探索应用无人机、模型机等空中仪器监测调查林业有害生物发生危害技术。
5、提出向社会购买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服务的模式。
6、撰写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总结报告和技术总结报告。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保证我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顺利开展,省林业厅成立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普查领导小组,由厅党组成员、陈俊勤巡视员任组长,省厅营林处林俊钦处长、计财处郑永光处长和省防治检疫办谢伟忠主任任副组长,负责普查工作的组织和领导,协调解决普查工作中重大问题;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防治检疫办,由谢伟忠同志任主任,省防治检疫办人员及聘用科研院所等专家为成员,具体负责普查工作的日常组织协调、监督检查、技术培训,指导普查工作。各市、县(市、6 区)林业主管部门也要相应成立普查领导小组、专家小组,层层落实普查责任。
(二)落实普查经费。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积极向本级财政部门申请经费支持,做好2015-2016年普查经费的预算和申请工作,确保普查的正常实施和高质完成。2014年省级普查经费拟在省办2013年中央和省级部门预算中支出,主要用于普查技术培训、普查宣传资料印刷、普查工具及设备购买、航空等新技术调查和第三方鉴定与评估等内容。省办将在2015-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补助经费中列支普查经费,以补助各地开展普查工作。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市林业主管部门也可统一组织全市普查,并向同级财政争取资金,统筹安排支持县(区)普查工作。
(三)创新普查方法。各地在采用传统的林业有害生物的普查技术开展普查的同时,要积极探索、创新普查技术和组织实施方式,将新的、适用技术应用作中,应用航空器调查,以及遥感技术、物联网技术、GPS定位技术等手段开展普查工作和专项调查,提高效率和质量,以确保普查数据的完整、详实、可靠。
(四)加强宣传培训。各地林业主管部门要大力宣传,利用广播、报刊、电视、网络、实时气象显示屏等媒体手段,制作和发放普查宣传手册,采取形式多样的方式宣传林业有害生物普查工作,提高民众的认知性和参与意识,营造良好的普查氛围。同时要加强技术培训工作,普及各种监测调查方法、分类常识和标本制作等知识,提高普查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五)落实普查责任。普查人员要本着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工作态度,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精神,做好此次普查工作。认真做好外业调查记录,及时拍摄图片,采集标本,整理调查资料,填报和汇总数据,撰写相关报告,如实上报普查结果。在普查过程中,要注意个人安全,配备一定急救物资,禁止任何以普查为借口蓄意毁坏林木的行为,保护森林生态安全。
第五篇:保障性住房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延寿县保障性住房监督检查工作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延寿党务公开网 发布时间:2011-10-10 点击次数:54次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县保障性住房建设工作的监督检查,切实落实住房保障工作责任,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及时发现各单位各部门在政策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督促整改,确保全面完成住房保障工作目标任务,特制定本方案。
一、监督检查的主要内容
监督检查的重点是保障性住房(含三棚一草)建设任务完成情况、政策落实情况。
(一)工作任务是否得到全面落实,包括任务分解、项目前期准备、项目开工、完成投资、竣工及项目信息公开、项目客观真实性等情况。
(二)政府资金是否及时到位、包括中央补助资金分配、使用、管理情况,地方政府财政预算安排、土地出让收入和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安排、地方债券有限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等情况。
(三)建设项目用地是否优先保障供应,包括增加土地有效供应情况;在住房用地供应计划中,单列保障性住房用地情况;项目地块落实情况。
(四)税费政策是否全面落实,包括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情况,各种行业事业性收费和政府性基金等费用减免情况,不应收取的税费乱收情况。
(五)基本建设程序和强制性标准是否得到严格执行,包括工程项目前期手续、建设程序是否合法,建设主体、套型标准、配套设施、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规定和强制性标准,工程建设进度、资料文档是否符合要求等。
(六)保障性住房管理是否公开公平公正,包括准入审核、分配、使用和监管情况,建立健全住房保障机构,以及管理人员、工作经费落实到位等情况。
二、监督检查的原则
保障性住房监督检查涉及经济社会领域和民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工作难度大,工作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统一组织,分工负责。注重发挥各职能部门各个层级监督监管作用,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保证监督检查能够覆盖保障性住房的主要方面,又要紧盯突出问题、抓住关键环节,选准着力点,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通盘谋划、分类实施。既要从全局出发考虑和处理问题,又要把握好不同地区发展特点和规律,实事求是地确定检查内容,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四)查纠结合,务求实效。严格执行党纪政纪和国家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督促整改、查办案件、纪律处分、行政问责等多种手段,及时解决和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切实增强监督检查的权威性和严肃性。
三、监督检查的职责
监督检查组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监督检查工作方案;对全县保障性住房监督检查工作进行组织协调、指导和督促;及时向县纪委报告监督检查工作情况和重要问题,及时移送重要案件线索并督办查处情况;完成县纪委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监督检查组办公室设在县纪委执法监察室,承担日常工作,办公室人员从有关部门后备干部中抽调组成。
四、监督检查的工作要求
保障性住房监督检查头绪多、任务重,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要精心安排部署。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科学分析论证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监督检查具体方案,明确目标、细化分工、落实措施,重点对今年下半年监督检查工作作出安排;并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监督检查实际,针对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调整监督检查的工作重点、时间安排和力量投入等,创新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保证监督检查顺利有效地进行。
(二)要搞好协作配合。各保障性住房监管部门既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要团结协作、密切配合,增强监督检查的整体合力。主要负责部门要切实负起主抓责任,加强与配合部门的联系,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及时交换意见,沟通协商,达成共识。配合部门要积极协助、全力支持,按照总体部署和具体安排,认真做好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三)要严肃执纪执法。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督促有关地区和部门确定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明确整改责任、切实整改到位,坚决纠正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和“上有政策、下游对策”的行为。各项检查中发现的违纪违法案件线索,要及时移送纪检监察机关依纪依法查处。县纪委要把严格执行纪律作为推动整改落实、确保检查实效的重要手段,对各种违纪违法案件切实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发挥震慑和警示作用。
(四)要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召开新闻发布会、媒体公开报道等方式及时向社会公布保障性住房政策落实及监督检查的有关情况,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要加强对网络舆论的收集、研判和处置,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和群众关系的热点问题,及时释疑解惑、澄清是非,积极回应社会反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干事创业营造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