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时间:2019-05-12 18:53:4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一篇:《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2010年2月19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同年7月1日,《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开始实施。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参考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 222:1998《校车乘员座椅及碰撞保护》、FMVSS 111:2004《后视镜》。

本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

本标准第4.2条对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

国家客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中国公路车辆机械有限公司、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郑州宇通客车

股份有限公司、东风旅行车有限公司、江苏快乐客车有限公司、南京依维柯汽车有限公司、牡丹汽车股

份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商用车有限公司、扬州亚星客车(600213,股吧)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旷达(002516,股吧)汽车织物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

李弢、王欣、孙鹰、李维菁、周政平、刘仁喜、张金文、陈涛、胡芳芳、陶荣华、唐京玫、邓玉林、陆云龙、陈庆娣、徐文健、彭建斌、赵卫丽、蒋玲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用小学生校车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专用小学生校车。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0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氧指数法(GB/T 2406-1993,neq ISO 4589:1984)

GB/T 4780 汽车车身术语

GB/T 5454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GB/T 5454-1997,neq ISO 4589:1984)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8627-2007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GB/T 12428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3057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T 1757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

GB 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 XXXXX 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QC/T 633 客车座椅(全文未完,请继续分页阅读或使用余下全文阅读功能)术语和定义

GB/T 4780、GB/T 12428、GB 13094-2007、GB 18986-2003、QC/T 63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校车 School bus

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按乘坐对象分为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和其他校车,按车辆属性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

[GB 7258第2号修改单,定义3.2.10]

3.2

小学生校车 School bus for schoolchildren

运送小学生上下学的校车。

[GB 7258第2号修改单,定义3.2.10.2]

3.3

专用校车 Special school bus

设计和制造上专门用于运送学生的校车。

[GB 7258第2号修改单,定义3.2.10.3]

3.4

专用小学生校车 Special school bus for schoolchildren

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

3.5

护板 Fender 具有防护、装饰作用的板件。(4 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防火措施

4.1.1.1 发动机舱、燃油箱、燃油供给系统、电气设备与导线、蓄电池、灭火器应分别符合GB 13094-2007中4.4.1~4.4.6的要求。在排气系统或其它明显的热源周围100mm 内不允许有可燃材料,除非将其有效屏蔽。

4.1.1.2 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

4.1.1.2.1 按GB 84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材料的最大水平燃烧速度≤70mm/min。

4.1.1.2.2 内饰材料的氧指数OI≥22%:

a)针对纺织品及塑料、橡胶类涂附织物,试样应从距离布边1/10幅宽的部位剪取,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58mm。对因尺寸太小无法按照规定尺寸制样的产品不做此条要求。试验方法按GB/T 5454的规定执行。

b)其它塑料材料,试样应按照表1规定取样。对因尺寸太小无法按照规定尺寸制样的产品不做此条要求。试验方法按GB/T 2406的规定执行。

4.1.2 安全带

4.1.2.1 每个小学生座位应安装安全带。安全带应符合GB 14166的规定,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应满足GB 14167中M2类车辆的要求。

4.1.2.2 如装有能开启每个座位上安全带的集中控制装置,其操纵件应设置在驾驶员可操作范围内,并且该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影响每个安全带的正常操作功能。

4.1.3 照管人员座位

专用小学生校车(以下简称为“校车”)应至少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照管人员座位的布置应靠近通道,分别位于车辆前部、中部或者后部。照管人员座位应有永久性标识。

4.1.4 行驶记录仪

自撑材料

非自撑材料

4.1.1.2.3 塑料类内饰材料烟密度等级(SDR)≤75,试验方法按GB/T 8627-2007的规定执行。

校车应装有行驶记录仪并满足GB/T 19056的要求。

4.1.5 车窗

校车车窗的固定形式应为下半部分固定,也可为全封闭车窗。

4.1.6 装载质量

小学生的装载质量按48kg(含随身行李)计算,车组人员的装载质量按75kg计算。

4.1.7 其它

车长小于6m的专用校车的车身应为两厢式车身,且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应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双层客车、铰接客车不应作为校车。

4.2 上部结构强度

上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T 17578的要求。4.3 座椅

4.3.1 长条座椅(指座垫、靠背均为条形的供两人或多人乘坐的座椅)作为小学生座位使用时,每人座垫宽应不小于350mm;单人座椅座垫宽应不小于400mm。

4.3.2 座椅深应不小于350mm,座垫高应为280mm~380mm(轮罩处的座椅可例外),靠背高度应不小于710mm。

4.3.3 小学生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应满足GB XXXXX的要求。

4.3.4 小学生座椅应纵向布置(与车辆前进的方向相同)。座椅垫面不应前倾,靠近通道的座椅还应在通道一侧设置平行于椅垫面的座椅扶手,扶手距离座垫为160mm~180mm。

4.3.5 驾驶员座椅和照管人员座椅应分别符合GB 15083和GB 13057 的要求。小学生座椅不应是易折叠的单人座椅。

4.3.6 如果校车上设有协助行动不便和/或使用轮椅的学生的装置,则应符合GB 13094-2007中附录A的要求。

4.4 护板

4.4.1 在座椅R点前方,沿纵向水平方向610mm的范围内没有另一座椅的后表面时,应在该座椅位置前安装护板。护板上缘距地板高度应不小于其后座椅高度,下缘距离地板高度应不大于200mm,宽度应能包括前排此类座椅椅背对应的宽度。

4.4.2 按GB XXXXX规定的座椅前倾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护板应满足:

a)护板的变形不应妨碍车门正常开关。

b)护板的任何安装固定点不应脱开。

c)护板的任何部件不应分离。

4.5 出口

4.5.1 出口的最少数量

为满足紧急情况下的乘员撤离和车外救助,校车出口的最少数量均应符合表2的规定。

4.5.2 乘客门数量

至少应有两个车门,其中至少一个为乘客门。乘客门的最少数量见表3。

4.5.3 撤离舱口数量

4.5.3.1 乘员数小于33人的校车前围和后围应至少有一个出口,否则应设置一个撤离舱口。

4.5.3.2 乘员数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车应设撤离舱口。撤离舱口的最少数量见表4。4.5.4 出口的位置

4.5.4.2 车辆的左侧、右侧至少各有一个出口。

4.5.4.3 乘客区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应至少各设一个出口。

4.5.4.5 若车顶或地板上设有一个撤离舱口,应位于车辆中部范围内(该范围的长度等于车长的1/2);若设有两个撤离舱口,二者相邻两边之间距离(平行于车辆纵轴线测量)至少2m。

4.5.5 出口的最小尺寸

各种出口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5的规定。

4.5.4.1 乘客门应设置在车辆右侧或后围。

4.5.4.4 双引道门应计为两个车门,每个双窗或多窗应计为两个应急窗。

4.5.6 技术要求

4.5.6.1 乘客门技术要求

乘客门应符合GB 18986-2003中4.4.4~4.4.5的要求。

4.5.6.2 应急出口技术要求

a)应急门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5.6的要求;

b)乘员数小于33人的校车,应急窗应符合GB 18986-2003中4.4.7的要求;乘员数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车,应急窗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5.7的要求;

c)撤离舱口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5.8的要求。(4.5.7 应急出口的开启

应急出口的锁止装置应能从车内和车外手动解锁开启,解锁力和开启力应不超过178N。

4.5.8 应急出口标识

4.5.8.1 每个应急出口处应在车内标示“应急出口”或国际通用符号。

4.5.8.2 乘客门和所有应急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应在车内用符号或清晰字样标示。

4.5.8.3 在出口的每个应急控制器处或附近,应有关于操作方法的清晰说明。

4.6 车内布置

4.6.1 乘客门引道

4.6.1.1 从乘客门向车内的延伸空间应允许垂直平板1或铅垂平板2(见图1)自由通过。铅垂平板正面的移动方向与乘客出入方向一致。

图1 乘客门引道图示1

4.6.1.2 当垂直平板1(或2)的中心线从起始位置移过300mm,将平板底部接触踏步表面并保持在此位置。

4.6.1.3 用来检查通道空间的圆柱体(见图3)从通道开始沿乘员离开车辆的运动方向移动,直到其中心线达到最上一级踏步外边缘所在的垂直平面或上圆柱接触垂直平板1(或2)(以先出现为准),并保持在此位置(见图2)。

图2 乘客门引道图示2

4.6.1.4 在上述位置的圆柱体同4.6.1.2所述位置的垂直平板1(或2)之间应允许垂直平板3自由通过(见图2)。垂直平板3的形状和尺寸与4.6.5所述的圆柱体的中心截面相同,其厚度不大于20mm。垂直平板3从与圆柱体相切的位置移动到其外侧板面与垂直平板1接触,其底部触及由踏步外边缘形成的平面,移动方向与乘员出入乘客门的方向一致。(4.6.1.5 上述测量装置自由通过的净空间,不应包括前向或后向座椅未压缩座垫前300mm、或安装在轮罩上的座椅前225mm范围内,高度从地板至座垫最高点的空间。

4.6.1.6 折叠座椅应在座椅打开位置时测量。

4.6.1.7 对照管人员专用的折叠座椅,若符合下列要求,则允许在其折叠位置测量:

a)在车上清楚地标示,此座椅仅供照管人员使用;

b)座椅不使用时应能自动折叠,以便满足4.6.1.1~4.6.1.5 的要求;

c)无论该座椅处于使用位置或折叠状态,其任何部位均不应位于驾驶员座椅(处于最后位置时)座垫上表面中心与车外右后视镜中心连线所在的垂直平面的前方。

4.6.1.8 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和乘客座位数不大于18座的校车,如果每个座椅均有可抵达至少2个车门的无阻碍通路,则不必满足4.6.1.1~4.6.1.4、4.6.2.1、4.6.3.1、4.6.7.2的要求。

4.6.1.9 4.6.1.8中的无障碍通路应满足GB 18986-2003中4.5.1.7的要求。

4.6.2 应急门引道

4.6.2.1 应急门引道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6.2的要求。

4.6.2.2 对4.6.1.8规定的校车,至应急门的通路应符合GB 18986-2003中4.5.1.6的要求。

4.6.3 应急窗的通过性

4.6.3.1 每个应急窗应能满足相应的测试量具从通道经应急窗移到车外。

4.6.3.2 测试量具的运动方向应与乘客从车辆撤出的方向一致,其正面(最大端面)应与运动方向保持垂直。

4.6.3.3 乘员数小于33人的校车,测量器具为一个长轴500mm、短轴(旋转轴)330mm的椭圆体;乘员数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车,测试量具应为尺寸为600mm×400mm、圆角半径200mm的薄板,但若应急窗在车辆后围,其尺寸可改为1 400mm×350mm、圆角半径175mm。

4.6.4 撤离舱口的通过性

4.6.4.1 车顶出口

至少一个车顶出口应满足如下可接近性:用侧面与垂面成20°角、高1 600mm(边长不限定)的正四棱台测量:保持棱台轴线垂直,当其上底面位于车顶出口的开口区域内、并且不低于车顶外表面高度处时,其下底面应能接触到座椅或相应的支撑件上。支撑件可以折叠或移动,但应能锁止在其所需使用的位置。

4.6.4.2 地板出口

4.6.4.2.1 地板出口上方应有相当于通道高度(见图4)的净空间,并应满足测试量具(600 mm×400mm、圆角半径200mm的薄板)从地板上方1m的高度处畅通无阻地直接到达地面,通过时板面保持水平。

4.6.4.2.2 任何热源或运动部件距地板出口应不小于500mm。

4.6.5 通道

4.6.5.1 通道应允许测量装置(见图3)自由通过。通过时若同其它柔性物(如座椅安全带)接触,可将其移开。

4.6.5.2 如果座椅前面没有出口,此处的通道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6.5.2的要求。

4.6.5.3 通道内允许有台阶,台阶顶部的宽度应不小于通道宽度,通道和引道表面应防滑。

4.6.5.4 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和座位数不大于18座的校车,如果每个座椅均有可抵达至少2个车门的无阻碍通路,并满足GB 18986-2003中4.5.1.7的要求,则不需要通道。

图3 通道测量装置 4.6.6 踏步

在校车空载状态下,第一级踏步离地高应不大于350mm,允许使用伸缩踏步达到要求。其他各级踏步的高度应不大于250mm、有效深度(从该台阶前缘到下一个台阶前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00mm。

校车的台阶踏板(包括伸缩踏板)应有防滑功能,台阶踏板前缘应清晰可辨。

4.6.7 小学生座位的乘坐空间

4.6.7.1 座间距

4.6.7.1.1 小学生座位的座间距H:小学生座椅靠背的前面与前排座椅靠背后面之间的距离(在座垫上表面最高点所处平面与地板上方620mm高度范围内水平测量,见图4),应不小于550mm。

图4 座椅空间

4.6.7.1.2 所有数据均在通过座位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测量,且座垫和靠背都未被压陷。

4.6.7.2 座位上方的自由空间

4.6.7.2.1 每个座位均应有一垂直净空间,它是从未压陷座垫的最高点所处平面向上不小于900mm,以及从就座乘客搁脚的地板处向上不小于1 350mm(见图5),对于轮罩处和适用于4.6.1.8的校车,可减为1 200mm。

图5 座位上方的自由空间

4.6.7.2.2 这个净空间应包括下述的全部水平区域:

a)横向区域:对单人座椅,座位中心垂直平面两侧各200mm处的纵向垂直平面之间;对长条座椅,在每个座位中心垂直平面两侧各175mm处的纵向垂直平面之间。

b)纵向区域:通过座椅靠背上部最后点的横向垂直平面和通过未压缩座垫前端向前200mm的横向垂直平面之间。测量在座位中心垂直平面进行。

4.6.7.2.3 该净空间可以不包括下列区域: a)外侧座椅上方邻靠侧围的横截面为150mm高、100mm宽的矩形区域(见图6b))。

b)外侧座椅上方邻靠侧围的横截面为一个倒置直角三角形的区域,三角形顶点位于地板上方650mm,底边宽100mm(见图6a))。

c)外侧座椅的椅脚靠近侧围处,横截面积不超过2×104mm2(低地板客车3×104mm2)、最大宽度不超过100mm(低地板客车150mm)的区域(见图6 b))。

图6 外侧座椅空间的允许侵入

4.6.7.2.4 该净空间应允许另一座椅靠背及其支撑件和附属装置(例如折叠桌)的侵入。

4.7 车内照明

车内照明符合GB 13094-2007中4.7的要求。

4.8 扶手

4.8.1 扶手和把手应有足够的强度。

4.8.2 扶手和把手不应有伤害乘客的危险。

4.8.3 扶手和把手的截面应使乘客易于抓紧,每个扶手的表面应防滑。

4.9 活动盖板

活动盖板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13的要求。

4.10 视觉娱乐装置

乘客视觉娱乐装置应放在驾驶员正常驾驶位置时的视野以外。

4.11 车厢内通风

如果车厢内不能进行自然通风,应装设强制通风装置。

4.12 驾驶员视野

4.12.1 驾驶员视野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

4.12.2 应保证驾驶员能看清后风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长3.6m、宽2.5m 范围内的情况。

4.12.3 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应能观察到车内乘员的活动。

4.12.4 检验驾驶员视野的眼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

(规范性附录)

驾驶员视野的试验方法

A.1 试验条件

A.1.1 校车应保证驾驶员能看清图A.1所示圆柱体的整个顶面。

A.1.2 圆柱体A~O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3m;圆柱体P的直径为0.3m,高度为0.91m。

A.1.3 圆柱体的颜色应与车辆所停靠路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A.2 试验步骤

将圆柱体放置在A.2.1~A.2.7规定的位置上,如图A.1所示。图A.1中所示距离为一个圆柱体到另一个圆柱体的俯视图的中心距离。

A.2.1 放置圆柱体G、H和I,使它们与一个横向垂直平面相切,该横向垂直平面是与车辆前保险杠最前方表面相切的平面。放置圆柱体D、E和F,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横向垂直平面内,该横向垂直平面在穿过圆柱体G、H和I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1.8m处。放置圆柱体A、B和C,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横向垂直平面内,该横向垂直平面在穿过圆柱体G,H和I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3.6m处。

A.2.2 放置圆柱体B、E和H,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穿过车辆纵向中心线。

A.2.3 放置圆柱体A、D和G,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与汽车前保险杠左侧最外侧边缘相切。

A.2.4 放置圆柱体C、F和I,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与汽车前保险杠右侧最外侧边缘相切。

A.2.5 放置圆柱体J,使它的中心在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在穿过圆柱体A、D和G的纵垂直平面的左方0.3m处,且J的中心在穿过车辆前轮轴中心线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A.2.6 放置圆柱体K,使它的中心在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平面穿过圆柱体C、F和I的纵向垂直平面的右方0.3m处,且K的中心在穿过车辆前轮轴中心线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A.2.7 放置圆柱体L、M、N、O和P,使它们的中心位于通过车辆后轴中心线的横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L,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左边最外侧表面(包括后视镜系统)的纵向垂直平面1.8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M,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左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0.3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N,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右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0.3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O,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右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1.8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P,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右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3.6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

图A.1 视野检验中检验圆柱体的位置

(资料性附录)

参 考 文 献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2号修改单(全文完)

第二篇:小学生安全乘坐校车知识讲座(范文模版)

小学生安全乘坐校车知识讲座

为保障学生乘坐校车的交通安全,安全乘坐校车注意事项如下:

1、乘车学生必须准时到学校指定的地点候车,听从跟车老师和校车司机的安排,不允许擅自更改上下车的站点。

2、学生乘坐校车时要依次上车,按座位就坐,不可随便乱上车或乱坐位置。

3、学生乘车时不许大声喧哗、走动、把手和头探出窗外,以免发生意外。严禁大声喧哗、打架,更不允许以大欺小、威胁或恐吓年龄小的学生。

4、校车未停稳,学生不能上下车。一定要等校车停稳之后,在跟车老师的引领下才能依次上下校车。

5、严禁在校车上喝饮料、吃零食、乱吐痰或乱扔垃圾,要保持车内环境的清洁卫生。

6、学生在校车上的一切行动要听从跟车老师的安排和指挥,不能擅自要求司机中途停车或下车。

7、学生在乘坐校车时要文明礼貌、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和照顾,发扬助人为乐的精神。

8、学生在下车后要及时回家,不在路途中逗留,未经家长允许,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外借宿。

小学生安全文明乘车讲稿

六年级 三班

乔秀玲

第三篇:专用校车标准

专用校车标准

国家标准委员会日前发布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该标准旨在提高小学生上下学的安全性。

在此之前,中国并没有小学生校车安全标准,通常由适用于成人的客车直接接送小学生或者简单改造后成为“校车”。

专用小学生校车是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且应有统一标牌。

为确保小学生的安全,专用校车标准要求每个小学生座位必须安装安全带,如果车上装有能开启每个座位安全带的集中控制装置,其操纵件应在驾驶员可操控范围内,并且该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影响每个安全带的正常操作功能。

标准还要求每辆校车上至少应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

专用小学生校车还必须安装汽车行驶记录仪,该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可对车辆行驶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进行记录、存储,并可以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

此外,标准还对校车座椅、出口等给出具体要求,该标准2010年7月1日起施行。

本标准第4章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本标准参考美国联邦机动车安全标准FMVSS 222:1998《校车乘员座椅及碰撞保护》、FMVSS 111:2004《后视镜》。

本标准实施的过渡期要求:

本标准第4.2条对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有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应承担识别这些专利的责任。

本标准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114)归口。

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专用小学生校车的安全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专用小学生校车。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2406 塑料燃烧性能试验方法 氧指数法(GB/T 2406-1993,neq ISO 4589:1984)

GB/T 4780 汽车车身术语

GB/T 5454 纺织品 燃烧性能试验 氧指数法(GB/T 5454-1997,neq ISO 4589:1984)

GB 8410 汽车内饰材料的燃烧特性

GB/T 8627-2007 建筑材料燃烧或分解的烟密度试验方法

GB/T 12428 客车装载质量计算方法

GB 13057 客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GB 13094-2007 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 14166 机动车成年乘员用安全带和约束系统

GB 14167 汽车安全带安装固定点

GB 15083 汽车座椅、座椅固定装置及头枕强度要求和试验方法

GB 15084 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

GB/T 17578 客车上部结构强度的规定

GB 18986-2003 轻型客车结构安全要求

GB/T 19056 汽车行驶记录仪

GB XXXXX 专用小学生校车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的强度

QC/T 633 客车座椅

术语和定义

GB/T 4780、GB/T 12428、GB 13094-2007、GB 18986-2003、QC/T 633中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

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校车 School bus

用于运送不少于5名幼儿园、小学、中学等教育机构的学生及其照管人员上下学的客车和乘用车。按乘坐对象分为幼儿校车、小学生校车和其他校车,按车辆属性分为专用校车和非专用校车。

[GB 7258第2号修改单,定义3.2.10]

3.2

小学生校车 School bus for schoolchildren

运送小学生上下学的校车。

[GB 7258第2号修改单,定义3.2.10.2]

3.3

专用校车 Special school bus 设计和制造上专门用于运送学生的校车。[GB 7258第2号修改单,定义3.2.10.3] 3.4 专用小学生校车 Special school bus for schoolchildren 设计和制造上专门运送不少于10人的小学生校车。3.5 护板 Fender 具有防护、装饰作用的板件。要求

4.1 一般要求

4.1.1 防火措施

4.1.1.1 发动机舱、燃油箱、燃油供给系统、电气设备与导线、蓄电池、灭火器应分别符合GB 13094-2007中4.4.1~4.4.6的要求。在排气系统或其它明显的热源周围100mm 内不允许有可燃材料,除非将其有效屏蔽。

4.1.1.2 内饰材料的燃烧性能应满足:

4.1.1.2.1 按GB 8410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时,材料的最大水平燃烧速度≤70mm/min。

4.1.1.2.2 内饰材料的氧指数OI≥22%:

a)针对纺织品及塑料、橡胶类涂附织物,试样应从距离布边1/10幅宽的部位剪取,每个试样的尺寸为150mm×58mm。对因尺寸太小无法按照规定尺寸制样的产品不做此条要求。试验方法按GB/T 5454的规定执行。

b)其它塑料材料,试样应按照表1规定取样。对因尺寸太小无法按照规定尺寸制样的产品不做此条要求。试验方法按GB/T 2406的规定执行。

4.1.2 安全带

4.1.2.1 每个小学生座位应安装安全带。安全带应符合GB 14166的规定,安全带固定点的强度应满足GB 14167中M2类车辆的要求。

4.1.2.2 如装有能开启每个座位上安全带的集中控制装置,其操纵件应设置在驾驶员可操作范围内,并且该装置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应影响每个安全带的正常操作功能。

4.1.3 照管人员座位

专用小学生校车(以下简称为“校车”)应至少安装一个照管人员座位,当座位数超过40个时应至少安装两个照管人员座位,照管人员座位的布置应靠近通道,分别位于车辆前部、中部或者后部。照管人员座位应有永久性标识。

4.1.4 行驶记录仪

自撑材料

非自撑材料

4.1.1.2.3 塑料类内饰材料烟密度等级(SDR)≤75,试验方法按GB/T 8627-2007的规定执行。

校车应装有行驶记录仪并满足GB/T 19056的要求。

4.1.5 车窗

校车车窗的固定形式应为下半部分固定,也可为全封闭车窗。

4.1.6 装载质量

小学生的装载质量按48kg(含随身行李)计算,车组人员的装载质量按75kg计算。

4.1.7 其它

车长小于6m的专用校车的车身应为两厢式车身,且一半以上的发动机长度应位于车辆前风窗玻璃最前点以前。双层客车、铰接客车不应作为校车。

4.2 上部结构强度

上部结构强度应符合GB/T 17578的要求。

4.3 座椅

4.3.1 长条座椅(指座垫、靠背均为条形的供两人或多人乘坐的座椅)作为小学生座位使用时,每人座垫宽应不小于350mm;单人座椅座垫宽应不小于400mm。

4.3.2 座椅深应不小于350mm,座垫高应为280mm~380mm(轮罩处的座椅可例外),靠背高度应不小于710mm。

4.3.3 小学生座椅及其车辆固定件应满足GB XXXXX的要求。

4.3.4 小学生座椅应纵向布置(与车辆前进的方向相同)。座椅垫面不应前倾,靠近通道的座椅还应在通道一侧设置平行于椅垫面的座椅扶手,扶手距离座垫为160mm~180mm。

4.3.5 驾驶员座椅和照管人员座椅应分别符合GB 15083和GB 13057 的要求。小学生座椅不应是易折叠的单人座椅。

4.3.6 如果校车上设有协助行动不便和/或使用轮椅的学生的装置,则应符合GB 13094-2007中附录A的要求。

4.4 护板

4.4.1 在座椅R点前方,沿纵向水平方向610mm的范围内没有另一座椅的后表面时,应在该座椅位置前安装护板。护板上缘距地板高度应不小于其后座椅高度,下缘距离地板高度应不大于200mm,宽度应能包括前排此类座椅椅背对应的宽度。

4.4.2 按GB XXXXX规定的座椅前倾试验方法进行试验后,护板应满足:

a)护板的变形不应妨碍车门正常开关。

b)护板的任何安装固定点不应脱开。

c)护板的任何部件不应分离。4.5 出口

4.5.1 出口的最少数量

为满足紧急情况下的乘员撤离和车外救助,校车出口的最少数量均应符合表

2的规定。

4.5.2 乘客门数量

至少应有两个车门,其中至少一个为乘客门。乘客门的最少数量见表3。

4.5.3 撤离舱口数量

4.5.3.1 乘员数小于33人的校车前围和后围应至少有一个出口,否则应设置

一个撤离舱口。

4.5.3.2 乘员数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车应设撤离舱口。撤离舱口的最少数量见表4。

4.5.4 出口的位置

4.5.4.2 车辆的左侧、右侧至少各有一个出口。

4.5.4.3 乘客区的前半部和后半部应至少各设一个出口。

4.5.4.5 若车顶或地板上设有一个撤离舱口,应位于车辆中部范围内(该范围的长度等于车长的1/2);若设有两个撤离舱口,二者相邻两边之间距离(平行于车辆纵轴线测量)至少2m。

4.5.5 出口的最小尺寸

各种出口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5的规定。

4.5.4.1 乘客门应设置在车辆右侧或后围。

4.5.4.4 双引道门应计为两个车门,每个双窗或多窗应计为两个应急窗。

4.5.6 技术要求

4.5.6.1 乘客门技术要求

乘客门应符合GB 18986-2003中4.4.4~4.4.5的要求。

4.5.6.2 应急出口技术要求

a)应急门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5.6的要求;

b)乘员数小于33人的校车,应急窗应符合GB 18986-2003中4.4.7的要求;乘员数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车,应急窗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5.7的要求;

c)撤离舱口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5.8的要求。

4.5.7 应急出口的开启

应急出口的锁止装置应能从车内和车外手动解锁开启,解锁力和开启力应不超过178N。

4.5.8 应急出口标识

4.5.8.1 每个应急出口处应在车内标示“应急出口”或国际通用符号。

4.5.8.2 乘客门和所有应急出口的应急控制器应在车内用符号或清晰字样标示。

4.5.8.3 在出口的每个应急控制器处或附近,应有关于操作方法的清晰说明。

4.6 车内布置

4.6.1 乘客门引道

4.6.1.1 从乘客门向车内的延伸空间应允许垂直平板1或铅垂平板2(见图1)自由通过。铅垂平板正面的移动方向与乘客出入方向一致。

2)的中心线从起始位置移过300mm,将平板底部接触踏步表面并保持在此位置。

4.6.1.3 用来检查通道空间的圆柱体(见图3)从通道开始沿乘员离开车辆的运动方向移动,直到其中心线达到最上一级踏步外边缘所在的垂直平面或上圆柱接触垂直平板1(或2)(以先出现为准),并保持在此位置(见图2)。

4.6.1.4 在上述位置的圆柱体同4.6.1.2所述位置的垂直平板1(或2)之间应允许垂直平板3自由通过(见图2)。垂直平板3的形状和尺寸与4.6.5所述的圆柱体的中心截面相同,其厚度不大于20mm。垂直平板3从与圆柱体相切的位置移动到其外侧板面与垂直平板1接触,其底部触及由踏步外边缘形成的平面,移动方向与乘员出入乘客门的方向一致。

4.6.1.5 上述测量装置自由通过的净空间,不应包括前向或后向座椅未压缩座垫前300mm、或安装在轮罩上的座椅前225mm范围内,高度从地板至座垫最高点的空间。

4.6.1.6 折叠座椅应在座椅打开位置时测量。

4.6.1.7 对照管人员专用的折叠座椅,若符合下列要求,则允许在其折叠位置测量:

a)在车上清楚地标示,此座椅仅供照管人员使用;

b)座椅不使用时应能自动折叠,以便满足4.6.1.1~4.6.1.5 的要求;

c)无论该座椅处于使用位置或折叠状态,其任何部位均不应位于驾驶员座椅(处于最后位置时)座垫上表面中心与车外右后视镜中心连线所在的垂直平面的前方。

4.6.1.8 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和乘客座位数不大于18座的校车,如果每个座椅均有可抵达至少2个车门的无阻碍通路,则不必满足4.6.1.1~4.6.1.4、4.6.2.1、4.6.3.1、4.6.7.2的要求。

4.6.1.9 4.6.1.8中的无障碍通路应满足GB 18986-2003中4.5.1.7的要求。

4.6.2 应急门引道

4.6.2.1 应急门引道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6.2的要求。

4.6.2.2 对4.6.1.8规定的校车,至应急门的通路应符合GB 18986-2003中4.5.1.6的要求。

4.6.3 应急窗的通过性

4.6.3.1 每个应急窗应能满足相应的测试量具从通道经应急窗移到车外。

4.6.3.2 测试量具的运动方向应与乘客从车辆撤出的方向一致,其正面(最大端面)应与运动方向保持垂直。

4.6.3.3 乘员数小于33人的校车,测量器具为一个长轴500mm、短轴(旋转轴)330mm的椭圆体;乘员数不小于33人(含33人)的校车,测试量具应为尺寸为600mm×400mm、圆角半径200mm的薄板,但若应急窗在车辆后围,其尺寸可改为1 400mm×350mm、圆角半径175mm。

4.6.4 撤离舱口的通过性

4.6.4.1 车顶出口

至少一个车顶出口应满足如下可接近性:用侧面与垂面成20°角、高1 600mm(边长不限定)的正四棱台测量:保持棱台轴线垂直,当其上底面位于车顶出口的开口区域内、并且不低于车顶外表面高度处时,其下底面应能接触到座椅或相应的支撑件上。支撑件可以折叠或移动,但应能锁止在其所需使用的位置。

4.6.4.2 地板出口

4.6.4.2.1 地板出口上方应有相当于通道高度(见图4)的净空间,并应满足测试量具(600 mm×400mm、圆角半径200mm的薄板)从地板上方1m的高度处畅通无阻地直接到达地面,通过时板面保持水平。

4.6.4.2.2 任何热源或运动部件距地板出口应不小于500mm。

4.6.5 通道

4.6.5.1 通道应允许测量装置(见图3)自由通过。通过时若同其它柔性物(如座椅安全带)接触,可将其移开。

4.6.5.2 如果座椅前面没有出口,此处的通道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6.5.2的要求。

4.6.5.3 通道内允许有台阶,台阶顶部的宽度应不小于通道宽度,通道和引道表面应防滑。

4.6.5.4 对于最大设计总质量不超过3.5t和座位数不大于18座的校车,如果每个座椅均有可抵达至少2个车门的无阻碍通路,并满足GB 18986-2003中4.5.1.7的要求,则不需要通道。4.6.6 踏步

在校车空载状态下,第一级踏步离地高应不大于350mm,允许使用伸缩踏步达到要求。其他各级踏步的高度应不大于250mm、有效深度(从该台阶前缘到下一个台阶前缘的水平距离)应不小于200mm。

校车的台阶踏板(包括伸缩踏板)应有防滑功能,台阶踏板前缘应清晰可辨。

4.6.7 小学生座位的乘坐空间

4.6.7.1 座间距

4.6.7.1.1 小学生座位的座间距H:小学生座椅靠背的前面与前排座椅靠背后面之间的距离(在座垫上表面最高点所处平面与地板上方620mm高度范围内水平测量,见图4),应不小于550mm。

4.6.7.1.2 所有数据均在通过座位中心线的垂直平面内测量,且座垫和靠背都未被压陷。

4.6.7.2 座位上方的自由空间

4.6.7.2.1 每个座位均应有一垂直净空间,它是从未压陷座垫的最高点所处平面向上不小于900mm,以及从就座乘客搁脚的地板处向上不小于1 350mm(见图5),对于轮罩处和适用于4.6.1.8的校车,可减为1 200mm。

4.6.7.2.2 这个净空间应包括下述的全部水平区域:

a)横向区域:对单人座椅,座位中心垂直平面两侧各200mm处的纵向垂直平面之间;对长条座椅,在每个座位中心垂直平面两侧各175mm处的纵向垂直平面之间。

b)纵向区域:通过座椅靠背上部最后点的横向垂直平面和通过未压缩座垫前端向前200mm的横向垂直平面之间。测量在座位中心垂直平面进行。

4.6.7.2.3 该净空间可以不包括下列区域: a)外侧座椅上方邻靠侧围的横截面为150mm高、100mm宽的矩形区域(见图6b))。

b)外侧座椅上方邻靠侧围的横截面为一个倒置直角三角形的区域,三角形顶点位于地板上方650mm,底边宽100mm(见图6a))。

c)外侧座椅的椅脚靠近侧围处,横截面积不超过2×104mm2(低地板客车3×104mm2)、最大宽度不超过100mm(低地板客车150mm)的区域(见图6 b))。

4.6.7.2.4 该净空间应允许另一座椅靠背及其支撑件和附属装置(例如折叠桌)的侵入。

4.7 车内照明

车内照明符合GB 13094-2007中4.7的要求。

4.8 扶手

4.8.1 扶手和把手应有足够的强度。

4.8.2 扶手和把手不应有伤害乘客的危险。

4.8.3 扶手和把手的截面应使乘客易于抓紧,每个扶手的表面应防滑。

4.9 活动盖板

活动盖板应符合GB 13094-2007中4.13的要求。

4.10 视觉娱乐装置

乘客视觉娱乐装置应放在驾驶员正常驾驶位置时的视野以外。

4.11 车厢内通风

如果车厢内不能进行自然通风,应装设强制通风装置。

4.12 驾驶员视野

4.12.1 驾驶员视野应满足附录A的要求。

4.12.2 应保证驾驶员能看清后风窗玻璃后下方地面上长3.6m、宽2.5m 范围内的情况。

4.12.3 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应能观察到车内乘员的活动。

4.12.4 检验驾驶员视野的眼点位置的确定应符合GB 15084的规定。

(规范性附录)

驾驶员视野的试验方法

A.1 试验条件

A.1.1 校车应保证驾驶员能看清图A.1所示圆柱体的整个顶面。

A.1.2 圆柱体A~O的高度和直径均为0.3m;圆柱体P的直径为0.3m,高度为0.91m。

A.1.3 圆柱体的颜色应与车辆所停靠路面形成强烈的对比。

A.2 试验步骤

将圆柱体放置在A.2.1~A.2.7规定的位置上,如图A.1所示。图A.1中所示距离为一个圆柱体到另一个圆柱体的俯视图的中心距离。

A.2.1 放置圆柱体G、H和I,使它们与一个横向垂直平面相切,该横向垂直平面是与车辆前保险杠最前方表面相切的平面。放置圆柱体D、E和F,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横向垂直平面内,该横向垂直平面在穿过圆柱体G、H和I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1.8m处。放置圆柱体A、B和C,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横向垂直平面内,该横向垂直平面在穿过圆柱体G,H和I中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前方3.6m处。

A.2.2 放置圆柱体B、E和H,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穿过车辆纵向中心线。

A.2.3 放置圆柱体A、D和G,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与汽车前保险杠左侧最外侧边缘相切。

A.2.4 放置圆柱体C、F和I,使它们的中心位于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与汽车前保险杠右侧最外侧边缘相切。

A.2.5 放置圆柱体J,使它的中心在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纵向垂直平面在穿过圆柱体A、D和G的纵垂直平面的左方0.3m处,且J的中心在穿过车辆前轮轴中心线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A.2.6 放置圆柱体K,使它的中心在一个纵向垂直平面上,该平面穿过圆柱体C、F和I的纵向垂直平面的右方0.3m处,且K的中心在穿过车辆前轮轴中心线的横向垂直平面上。

A.2.7 放置圆柱体L、M、N、O和P,使它们的中心位于通过车辆后轴中心线的横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L,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左边最外侧表面(包括后视镜系统)的纵向垂直平面1.8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M,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左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0.3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N,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右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0.3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O,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右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1.8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放置圆柱体P,使它的中心在距离相切于车辆右边最外侧表面的纵向垂直平面3.6m的纵向垂直平面上。

图A.1 视野检验中检验圆柱体的位置

(资料性附录)

参 考 文 献

GB 7258-2004 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 第2号修改单

第四篇:煤矿专用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梁平县煤炭工业管理局

安全技术审批制度

安全技术是煤矿生产全过程中为保证安全生产所涉及的技术。为加强矿井生产技术基础管理工作,规范安全技术审批行为,实现矿井安全技术的编制、审批流程化、规范化、标准化,根据国家安全生产方针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一、管理机构及职责

1、县局安全技术审批管理领导小组

组 长:局长

副组长:局技术负责人

成 员:安监科、行管科、信调救援科负责人、有关科室主体专业技术人员

2、局技术负责人为安全技术审批管理分管负责人,日常审批管理工作由安监科具体负责。

3、局安全技术审批管理领导小组职责

(1)负责安全技术日常审批管理工作,组织会审、审批。(2)负责对安全技术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3)负责安全技术审批制度的修改和完善工作。

4、各煤矿企业也必须建立本矿的技术审批管理领导机构。

二、安全技术审批内容

1、安全技术内容分类

安全技术常规内容:包括安全技术发展规划,安全技措计划,安全

3、重要安全技术包括以下内容:(1)采掘工程设计;(2)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3)“一通三防”安全技术措施;(4)一般安全技措工程设计、措施;(5)巷道贯通措施;

(6)涉及“一通三防”与防治水的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

4、一般安全技术包括以下内容:

(1)采煤、掘进、巷修、“一通三防”工作的局部安全技术措施;(2)机电、运输安全技术措施;(3)工程局部的变更设计;

(4)作业规程的复审意见、补充措施;

(5)有关安全生产的正常预报、业务联系通知单(书)、技术业务委托书等。

三、安全技术审批程序

1、重大安全技术审批程序:

矿总工程师召开专题会议说明工程的内容、目的和意义→业务科室论证、设计优化→总工程师组织会审、签字→矿长审批→拟文呈报县局审批。

2、重要安全技术审批程序:

根据业务科室的施工图设计或安全生产需要→施工单位(一般为技术人员)编制→业务科室审查→总工程师组织会审、批准→县局备案。

3、一般安全技术措施审批程序:

(7)采煤工作面过老巷安全技术措施;

(8)采煤工作面过陷落柱、火成岩、天然焦措施;(9)采煤工作面过无煤带、薄煤带安全技术措施;(10)采煤工作面过钻孔安全技术措施;(11)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变更安全技术措施;(12)采煤工作面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

(13)改变两巷端头支护、超前支护形式安全技术措施。(14)采煤工作面收尾安全技术措施;(15)采煤工作面安装作业规程;(16)采煤工作面设备回撤作业规程;(17)“三下”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18)在同一采面采用不同类型或不同性能支柱的措施;(19)采空区强制放顶安全技术措施;(20)采煤工作面托伪顶开采安全技术措施。

2、掘进

(1)掘进工作面作业规程;

(2)泵房、水仓、变电所、煤仓、火药库、机头硐室等大型硐室作业规程或安全技术措施;(3)巷道贯通安全技术措施;

(4)巷道穿(跨)越巷道安全技术措施;(5)巷道瓦斯排放安全技术措施;(6)巷道透老空、老巷安全技术措施;(7)巷道探放水安全技术措施;

(2)中央变电所停电检修安全措施;(3)采区变电所停电检修安全技术措施;(4)水平大巷轨道整修安全技术措施;(5)乘人装置安装与运行安全技术措施。

5、地质测量

(1)矿井水平、采区、采掘工作面地质报告或说明书;(2)采掘工作面探放水设计;(3)采掘工作面防治水工程设计;

(4)采掘工作面底板改造(打钻、注浆)设计;(5)井上、下供水孔设计;

(6)矿井局部探放水、防治水工程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地质报告的修订和完善;(8)重要贯通测量设计或说明书;(9)各种测量观测站设计。

6、井巷维修

(1)井筒维修安全技术措施;(2)井筒冬季防冻安全技术措施;(3)开拓、准备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4)主要井巷的报废;

(5)从报废巷道中回收材料与设备的安全技术措施。

7、其它

(1)水平与采区设计方案;(2)采掘工作面设计;

(1)巷道开口、拐弯安全技术措施;(2)巷道交岔点施工安全技术措施;(3)巷道施工硐室、车场安全技术措施;(4)巷道过断层、松软岩层施工补充措施;(5)巷道扩大断面安全技术措施;

(6)临时工程(绞车窝、矸石硐、水窝、钻机窝等)施工安全技术措施;(7)巷道挑顶、拉底、加固和处理大块岩石等补充措施;(8)采、掘工作面处理冒顶安全技术措施;

(9)掘进工作面使用溜子、小绞车、掘进机、耙装机等设备的安装、使用、回收、升(入)井及检修安全技术措施;

3、其它

(1)采、掘工作面停、开(复)工安全技术措施;(2)巷道维修安全技术措施;

(3)推广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等安全技术措施;(4)巷道施工方式变更安全技术措施;(5)爆破材料变更安全技术措施;(6)局部施工设计修改;(7)其它临时性安全技术措施。(四)通风副总工程师审批权限:

通风副总工程师除负责总工程师审批权限内的“一通三防”安全技术审批外,还负责以下安全技术审批:

1、安全监控设备发生故障期间的安全措施;

2、局部通风机运输、安装及临时停风安全技术措施;

1、钻孔设计变更;

2、采掘工作面地质、水文地质预报;

3、采掘工作面水害预测预报;

4、其它临时性安全技术措施。

(七)参加安全技术审批的人员必须具备技术员以上技术职称或担任副科级以上行政职务并有在井下工作两年以上工作经验。

五、安全技术审批管理办法

1、会审办法

(1)准备会审的方案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设计或编制单位必须至少提前2天在办公网上发布并通知相关人 员进行预审。

(2)责任科室至少提前半天通知相关科室人员按时参加会审。(3)参加会审人员应为已对方案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进行预审的人员。

(4)有关人员对方案设计、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等进行预审时,应自行详细记录预审时发现的问题及预审意见。

(5)会审时,预审人员将预审时发现的问题及预审意见逐一提出,让参加会审人员讨论,让编制人员整改。

(6)会审时,责任科室负责整理参加会审人员的意见,形成“会审意见”;设计或编制人员必须根据会审意见,落实整改,并将整改结果形成“会审意见落实情况”。

(7)参加会审人员必须对分管专业的内容签字认可。如相关内容需要修改,参加会审人员可不签字,待设计或编制人员修改完善后再签字,但

1巷运输管理、供电与电气管理等相关内容。

图表部分:设备布置图、设备与工具配备表、供风供水图、供电系统图、排水系统图、运输系统图。

(3)安检科负责“安全技术措施”所有内容。(4)通风队负责

文字部分:爆破作业、通风计算与验算、风机选型与安装、风筒吊挂、局部通风机管理、瓦斯管理、综合防尘、防灭火、安全技术措施中的通风与瓦斯管理、爆破与火工品管理等相关内容、灾害预防与安全避灾。

图表部分:炮眼布置三视图、爆破说明表、通风系统图、防尘防火系统图、避灾路线图。

(5)监测队负责安全监测监控部分、瓦斯监控系统图。(6)调度室负责煤质管理、灾害预防与安全避灾部分。(7)劳资科负责劳动组织与人员配备部分。(8)企管科负责技术经济指标部分。

第五篇:一般焊接件技术要求

1.本件的焊接应符合JB/T5000.3-1998<<焊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2.本件加工后的尺寸及形位公差应符合JB/T5000.9-1998<<切削加工件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3.除注明者外,均采用E4303焊条进行连续焊缝焊接.4.图中未注明的角焊缝,其高度分别为两连接件中最薄者厚度的0.8倍(单面焊)和0.4倍(双面焊).5.焊缝需经消除残余应力处理,校平矫直后再进行机加工.6.本件涂装前非加工表面应进行除锈处理,除锈等级达到Sa2 1/2或SP.10.7.锐角倒钝。

下载《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专用小学生校车安全技术条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生乘坐校车安全管理要求

    新纪元小学生乘坐校车安全管理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管理,有效地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特提出如下管理要求。(请各位家长认真研读、明确责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一、......

    小学生乘坐校车安全管理要求

    大牟家小学学生乘坐校车安全管理要求 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乘坐校车的安全管理,有效地保障学生生命安全,特提出如下管理要求。(请各位家长认真研读、明确责任,教育好自己的子女)......

    校车安全

    申论专题: 校车安全 政法学院 10级 行政管理 一班 小组成员 : 100203013 贾莹莹 ; 100203015 康雪文 ;100203016 孔方方; 100203017 李少爽 ;100203018 李胜男 发言人:李少爽 10020......

    校车安全

    国旗下讲话:珍惜生命 安全选择乘坐车辆 第5周 各位老师 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珍惜生命 安全选择乘坐车辆》。近年来校车事故频发,可谓触目惊心,校车......

    校车安全

    目前校车安全成为人民群众广泛关注的问题,现在领带安排你对学校的校车安全使用情况做一个调查,你如何出炉?接到任务后,根据工作量的大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首先我会组建一个团队,明......

    校车安全

    关注校车安全护佑生命安康 一、相关知识 1、生命健康权是未成年人人身权利中最重要、最起码的权利,离开了生命健康权,其他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 2、党的性质和宗旨。 3、青少......

    校车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目录 第一章 总则 总则.................................................4 第二章 机构职责 第一节 管理机构.........................................5 第二节 管理职责.........................................5-8 第三章 车辆管理 第一节 车辆选配和使用的前期管理.........................9 第二节 车辆基础管理.......................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5篇材料]

    第四节 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安全技术 一、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使用安全管理 1.使用许可厂家的合格产品 国家对场(厂)内机动车辆的设计制造有严格的要求,实行许可生产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