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年度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乡镇年度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2015年,县文广新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文艺工作座谈会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为目标,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惠民文化活动为载体,以文化设施建设、打造品牌文化、净化文化市场环境、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为重点,把握新常态,切实把工作干好,努力把正气树好,创新举措,落实责任,各项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2015年工作总结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坚持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着力推进文化事业发展。一是扎实推进文化中心项目建设。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1400平方米3厅影院院线于6月9日开始营业,结束了没3厅数字影院的历史;剧院正在进行灯光音响、旋转舞台装修,图书馆已全面进入室内装修阶段,预计年底可基本完工。二是全力以赴推进文化园建设。抓好了园内卫生环境管理工作,甘祖昌、龚全珍事迹展览馆于4月1日正式免费对外开放。三是争取500多万完成了玉壶山发射台道路、护坡、铁塔维修工程,即将完成数字信号转换改造。四是切实推进农村文化示范点工程,整合资金100万元,在每个乡镇打造一个示范点,在御景湾打造社区示范书屋。
(二)文化惠民活动扎实有效。一是大力推进惠民工程。完成送电影下乡场次2448场,其中农村乡镇村组放映场次2160场,农村中小学生电影288场,送戏下乡162场,县采茶剧团获评全国优秀基层戏曲院团,获财政部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万元。二是大力推进文化主题活动。完成了第六届油菜花旅游节演出活动,较好的完成了第四届莲文化旅游节开幕式承办工作,推出了地方剧目表演、历史文化民俗图片展、书画展;成功承办第二届“罗霄放歌”湘赣边界文化惠民联袂演出,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组织群众文化艺术团到乡镇村进行巡回演出,举办了“庆元旦书展”、首届“亲子电影节”等活动,开展了庆六一读书活动、送图书下乡、我与农家书屋征文比赛等活动,倡导全民阅读;成功承办了《刘元卿集》出版发行座谈会,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大力推进文化辅导活动。积极开展“三区”人才扶持选派工作,共选派优秀文化志愿者、文化帮扶员等26名文化工作者到乡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开展文艺指导、乡村文物古迹日常保护、农家书屋管理和非遗物质保护申报等帮扶工作。四是大力推进文物保护工作。配合省考古研究所做好了桐鼓堆东周墓保护发掘工作,已形成保护利用初步规划。推进了路口湖塘传统村落整体保护维修工程,已对21栋古民居进行建档、登记,按照修旧如旧原则制订了每栋古民居维修方案。争取资金205万元对宾兴馆维修保护。完成了贺录姑贞孝坊、仰山文塔等维修改造扫尾工作。争取了花塘官厅、垅上改编旧址、良坊民俗馆列入省保单位,积极组织开展5·18博物馆和文化遗产日活动,展示了丰富的文化遗产,提升了对外形象。五是大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组织开展了全国第十个文化遗产日活动,开展了以“保护成果,全民共享”为主题、以“文化遗产千秋传承,保护弘扬万代受益”为宣传口号的一系列非遗活动,宣传了我县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成果,提高了全民文化遗产保护意识,锡雕获得国家保护扶持项目,申报了良坊镇《木板雕刻》、三板桥乡《城皇界寺》两个省级非遗项目,拍摄了《打锡》和《血鸭》,将在央视七套和省电视台播放。我县被评为江西省2015-2017年度十个非遗传播基地之一,主要非遗传播项目有打锡、山歌“哦嗬歌”、血鸭烹调技艺、茶灯舞。
(三)文化市场整治力度不断加大。一是文化市场整治有新成效。联合公安、工商、教育、消防等部门对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和音像、书刊、印刷等经营户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开展专项集中整治4次,检查文化经营户200家(次),收缴盗版图书273本,盗版、淫秽音像制品546盘,非法印刷品273册,查处违规经营的网吧19家、无证地摊2家、无证游戏室3家。二是扫黄打非工作有新提高。积极组织开展打击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互联网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对县城14家电器经营店、9家电器维修店和乡镇16家电器店进行拉网式检查,拆除非法卫星地面接收设施12套;开展了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专项行动,检查网站186家次,网吧48家次,检查手机销售维修店56家次。三是法制宣传工作有新气象。共出动宣传车7次,发送宣传单1300余份,举办经营业主培训班2期,营造了良好氛围。
(四)广电管理不断加强。一是积极实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争取中央省市资金320万,县配套资金113万,启动了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建设,将完成安装14160户,解决边区、山区群众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问题。二是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监管。完善了安全播出工作机制,做好节目的审查、监听和监看,每月定时召开安全播出例会,特别是加强对两会、抗战胜利七十周年阅兵等重点时段的安全播出监管,确保了全县广播电视播出安全,未发生安全播出事故。
(五)文化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一是重点包装推介了文化园民俗风情街、书画花鸟市场两个项目,目前,有书画、根雕、摄影等3个协会达成进入文化园书画花鸟市场意向协议。二是做好了毛泽东旧居、文化园创建3a景区工作,完成了一支枪纪念馆布展的微调,完成了花塘官厅旅游指示牌的设置。三是组织参加了江西省文化产业(南京)合作推介会,在会议上推介我县文化产业项目,扩大了对外影响。四是文化产品不断创新。配合拍摄了电影《老阿姨》;郭佳明《琴棋书画》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江西省首届优秀美术作品展上获优秀奖;小舞剧《一枝枪》将参加江西省“百姓大舞台”展演;采茶戏《当头一棒震娘心》、《云遮衡山不见天》、《十八里相送》将唯一代表萍乡参加全省优秀青年戏曲演唱大赛。
(六)党建工作不断加强。一是干部队伍建设有新提高。健全局机关内设机构,明确责任人和工作职责,制订了相关制度和考核办法,提高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党风廉政建设有新提升。深入贯彻落实“两个责任”主体,积极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三大工程”大走访、“结穷亲、助民富”、“农村清洁工程”主题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
回顾一年来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具体表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还比较落后,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在人员、资金、管理上还存在许多问题,没有发挥好作用。二是文化公共事业经费和文化项目资金严重不足,文化事业单位几乎没有工作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有效开展和文化设施的建设,还没有县级博物馆。三是人才短缺,文物保护、博物馆管理、艺术创作、文化综合执法等人才缺乏,出现断代现象。上述问题我当高度重视,并将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整改。
二、2016年工作打算
(一)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做好应急广播建设,在全县建立县、乡、村应急广播设施。推进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建设,每个乡镇建立一个示范点,达到“七个一”标准,完善县、乡、村三级文化服务网络,打造全省农村文化建设示XX县。完XX县图书馆搬迁新馆工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加快推进县博物馆建设。二是抓好品牌文化活动。坚持以打造“莲文化”品牌为抓手,发挥“一枝枪、一朵花、一道菜、一位老阿姨”四张品牌效应,拓展丰富活动内容和形式,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文化品牌;深入开展文艺作品进乡村活动,挖掘“耕读文化”和“祠堂文化”。三是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确保全县农村每村每月免费放映一场数字电影;继续实施送戏下乡工程,保质保量完成演出任务;切实做好全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免费开放工作,推进全民阅读活动的开展。四是切实抓好文化精品创作。创作一批代表地域文化、具有地方民族水平、具有时代特色、关注现实生活的艺术作品,彰显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和文化遗产等文化亮点,丰富群众文化生活。
(二)加强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和传承。注重挖掘传统文化资源,力争宾兴馆、桐鼓堆东周古墓、安成侯墓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完成宾兴馆维修改造;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计划,培育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扶持发展采茶戏、路口打锡、血鸭、六市茶灯舞、三板桥楹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做好国家级、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非遗项目申报工作。
(三)规范强化文化市场管理。加大网吧市场管理力度,加强对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和音像、书刊、印刷行业的整治力度,打击娱乐场所接纳未成年人、侵犯著作权人利益等违法违规行为。深入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开展打击非法安装销售卫星地面接收设施和书报刊出版专项活动。深入排查整改安全隐患,抓好文化市场安全工作,确保文化市场不发生重大事故。
(四)加强广播电影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广播电视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直播卫星“户户通”工程,争取资金500万建立县乡村应急广播系统,基本实现全县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二是加强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全面完成玉壶山发射台机房改造工程,整合7个“私人片区”有线电视,确保广播电视安全播出。
(五)加强新闻出版版权管理。一是加强新闻出版工作。把握新闻出版导向,加强对印刷行业指导,举办印刷企业负责人印刷法规培训。二是建立健全软件正版化工作长效机制。巩固政府机关软件正版化成果,有效规范正版软件预装、销售市场经营行为。
(六)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一是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力度。重点包装好文化园、县文化中心、路口古民居等文化产业项目,积极参加省市组织的文化产业招商活动。二是深化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开发富有特色的旅游书籍、民间工艺美术等文化旅游产品,打造红古绿文化旅游组团平台。
(七)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认真实施好“三区”人才支持计划,加强对接,重点在文艺创作、艺术培训、文物保护、图书编排、非遗普查等专业做好受援工作。切实加强乡村文化队伍建设,通过现场指导、跟班培训、奖励扶持等方式,对乡镇文化站和村级文艺团体培训文化人才,提升基层文化队伍素质。
第二篇: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及工作打算
2015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一年,市文广新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以深入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一创双优”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科学发展、赶超发展主线,坚持做到开拓创新、务实重干、文化惠民、高效廉洁,圆满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加压奋进,重点工作成效显著
实施文化生态建设,着力打造“杂技文化”和“上古文化”两大文化品牌,狠抓文化项目建设、精品创作、文化活动等重点工作。
着力打造“杂技文化”品牌。市杂技艺术学校新校投入建设资金1.8亿元。餐厅、1号宿舍楼已投入使用,学校师生9月13日顺利入驻,教学楼、训练馆和2号宿舍楼等6栋建筑二次结构和装修正在加快推进;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二期工程至终审阶段,等待正式修规的批复,东北庄杂技文化生态园区纳入河南省第一批a类重点建设项目,《水秀》在创新完善后至今演出100余场。杂技文化产业园、杂技学校、东北庄杂技文化生态园和杂技人才网络四位一体,共同打造“中国杂技之都”。杂技事业和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国杂技领域位于第一方阵。着力打造“上古文化”品牌。为倾力打造“华夏文明发祥地”,举办“戚城遗址考古遗迹保护和规划展示研讨会”,完善探方及大遗址保护规划编制。子路博物馆挂牌,制定《子路历史文化陈列展》方案。戚城文物景区道路维修、绿化等综合提升项目如期进行,龙凤古玩城奠基开工。澶渊之盟博物馆、澶州州署博物馆等项目稳步推进。配合输气管线、中原油田测井公司、瑞璞置业公司等10余个项目建设进行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考古勘探面积33万平方米,发现战国、汉代、元、明等时期古墓葬134座,出土玉器、骨简等文物千余件。调查登记零散石刻371件,其中已完成集中保管166件,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文物信息数据录入工作基本完成,走在全省前列。
着力项目建设服务民生。市图书馆新馆作为省重点建设项目和我市重点民生工程,投入建设资金1.9亿元,主体施工、屋面保护层防水及外部装修已全部完成,内装正在进行。市电影公司原址改造项目已完成土地测量,土地回收,控制性详细规划等手续,等待土地挂牌出让,进入市场公开拍卖。全省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建设有效推进,市省级传统戏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已经省专家认证通过,正式批文将于近期下发。全市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累计免费接待各界群众255万余人次;全市图书馆、文化馆(站)举办培训、辅导、文艺演出等免费开放活动1.6万余场次,服务群众310余万人次;全市3000家农家书屋图书配送年书籍、报刊等82.5万册(本),不断满足基层群众文化需求。
文化活动繁荣丰富。成功举办2015年“吉祥龙都万家福”春节文艺晚会、元宵节民间文艺汇演、“二月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第三届世界新兴产业大会—之夜的杂技专场、“市第十三届群众现场书法大赛”等大型系列活动10余次。积极参加省第十二届群星奖音乐舞蹈大赛、省第八届少儿艺术节等活动,10余项作品获奖。开通“市数字图书馆”,开展“依靠学习走向未来”全民阅读活动,评选命名了一批“书香机关”“书香校园”“书香社区”“书香家庭”,打造一批“国学讲堂”“道德讲堂”等文化品牌,建设一批读书空间等阅读阵地。
隆重举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系列活动,7000余人积极参与。完成“舞台艺术送农民”演出70场,“公益演出下基层”演出400余场,农村电影放映3.5万多场次,惠民工程提前完成;组织开展“欢乐中原魅力”、“百城万场”广场系列文化活动,全年共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10场,超额完成目标任务(100场),开展“天天乐”龙都百姓大舞台、基层社区活动130余场(次),掀起了群众文化活动的新高潮。组织声乐、书法、舞蹈各类培训10余期,培训学员10000余人,努力实现由“送文化”到“种文化”的转变。
精品创作硕果累累。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实施精品工程,新创作大型现代戏《宅门深处》《蜕变》、大型历史剧《宫锦袍》、杂技《喜洋洋》、舞蹈《画梦》、歌曲《前行的》、豫剧音乐剧《大义凌云》、小戏《一枝红杏》等45个,获省以上奖励14项。大型历史剧《清吏郑板桥》获第六届黄河戏剧节金奖,舞蹈《画梦》、独唱《别姬》荣获河南省第十二届群星奖音乐舞蹈大赛金奖,大平调小戏《一篮红杏》荣获第十二届河南省“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一等奖。《尘封军功章》作为我省廉政巡演剧目,在新郑、济源、商丘、安阳、鹤壁等10多个地市演出20余场;与省歌舞剧院合作,组织话剧《老汤》和歌舞晚会10多场,组织开展以“诚信”教育演出活动20场。
二、服务大局,宣传工作再上新台阶
广电宣传成效明显。认真策划高质量完成了全市综合表彰大会、“人大政协”两会、“二月二”龙文化系列活动等15场市委市政府重大活动的随行广播、现场直播。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开设《保持态势创新优势转型升级赶超发展》《巩固创卫成果、建设美丽龙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民敬业》等专栏.贯彻“三贴近”原则,利用现有频道频率资源,开设民生新闻类栏目《民生视点》及《热线追踪》,共播出100余期,采访民生新闻360多条;开辟的农业专栏节目《乡村服务社》,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坚持“走转改”,贴近基层、突出实绩,以《新闻》《阳光热线》《龙都聚焦》等八档节目为载体,积极宣传我市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中取得的成就。截至10月底,在省级以上新闻单位发稿1038条,其中在中央台发稿318条,排名全省前列。在中央台重大报道有较大突破,采写的《河南文化院团体制改革带来活力》《黄河滩区校长杨承》等稿件在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重要栏目播发;配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社教节目部和中国乡村之声,策划“行进中国•精彩故事”系列走基层活动,采访的《郭可江的绿色蔬菜梦》《夫妻牛倌》、《乡村邮递员浓浓为民情》《袁战果:群众致富的领头雁》等重点稿件在中央台乡村之声播发,超额完成目标任务,外宣工作再获丰收。广电报社开辟《关注》栏目,打造《晚报帮办》、《晚报调查团》、《晚报图话》、《百姓记忆》名牌栏目,出版《精神文明建设周刊》,在省编校质量抽查中位居全省地市级广电报第一名,微信《市一高食物派诗人受关注》获得河南省七个一网络作品奖。《龙都文化》专刊连续发行15期,为社会各界架起一座互通互联的文化桥梁。
事业建设稳步发展。落实国家广电总局《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管理规定》等相关要求,完善安全播出各项管理措施,推进广播电视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加强值班管理和指挥调度。确保了“双节”、“两会”、“五一”、“9•3纪念活动”“十一”等重要播出期的安全播出,全年无重大责任和重大技术事故发生。推进我市有线电视数字化和无线数字电视覆盖,截止目前,有线电视数字化用户达7.6万余户,其中市城区6.3万户,无线数字电视10万余户。全面支持县级城市影院建设,我市XX县、XX县、XX县县级城市影院建设顺利完成。加强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公益广告播出广告管理,开展了以“中国梦”为主题的广播电视公益广告创作展播活动。
三、整体推进,管理工作取得新成绩
文化市场管理规范有序。开展文化市场和“扫黄打非”专项整治,多次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有关人员在全市范围开展“闪电”、“清源”、“净网”、“打击新闻三假”、“秋风2015”、“护苗2015”等14项专项治理行动,“扫黄打非”工作荣获河南省先进集体称号。全市“扫黄打非”检查出版物市场、店档摊点5294家(次),检查印刷复制企业730家(次),收缴各类涉嫌非法出版物4250件,取缔地摊游商20个,处置网络有害信息789条,取缔关闭网站12个,查办“扫黄打非”案件13起。强化网吧监管,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检查网吧824余家次,立案处罚24余起。开展排查整治非法电台和非法电视台专项行动6次,共依法取缔非法电台等6座。开展非法安装、使用卫星电视广播地面接收设施专项整治行动,查处非法销售、安装、使用卫星电视接收设施300多套件。组织执法骨干人员和经营业主开展业务集中培训32次,实行文化市场“红黑榜”公示制度,每两个月评比一次,召开全市新闻发布会进行发布,广泛接受社会群众监督,长期保持高压态势,有力规范了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大大提升了社会形象。遗产保护取得新成效。深入贯彻落实《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河南省非遗保护条例》,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蒋笃运在我市“一法一条例”执法检查时,对我市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完成《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成果汇编》出版工作,举办元宵节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和2015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题系列活动,举行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邮票发行仪式,“聂氏麦秆画”“员氏古沉木”等8个非遗项目入选。开展“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下乡活动,先后赴清丰、南乐、XX区、县共计16个庙会展出。举办“5·18国际博物馆日”,配合我市召开全民敬业行动全国现场会,进行市全民敬业活动和最美敬业人事迹展览,在敬业总堂开辟“历史文化书吧”,朱宪民艺术馆挂牌。“王华平麦秆画”等10余个非遗项目参加台湾“魅力河南、锦绣中原——第五届海峡两岸春节民俗庙会”、“根与魂”澳门行、南宁“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等活动。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以杂技为龙头的文化产业发展迅速,国内市场演出红火,各杂技团队演出活跃,在深圳、张家界、香港等国内一线城市演出不断;国外演出市场不断巩固,市杂技团、河南省杂技集团、华晨杂技集团等驻外演出遍布美国、西班牙、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我市杂技文化出口基地成为省委省政府第四批命名的唯一一家地市级文化出口基地。组织企业参加第10届中国(义乌)文化产品交易会、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第十一届深圳文博会、第八届海峡两岸(厦门)文博会等,选送的文化艺术作品《财遂人意》在工艺美术奖评比中荣获银奖;推荐的文化艺术产品通草浮雕荣获“2015中国—东盟博览会文化展工艺美术创新奖”,我局荣获“最佳组织奖”。成功举办“市龙都文化商品博览会”,我省首家以野生动物园为主题的旅游园区——野生动物动物园落户清丰。
2015年市文广新局认真学习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总书记讲话精神,按照省、市委部署,积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一创双优”活动,坚持反腐倡廉工作常抓不懈,为加快文广新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监督“两个责任”,扎实推进纪检监察机制“三转”,制定下发《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要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工作意见》,把党风廉政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形成了“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责任到人,上下协调,齐抓共管,全员参加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体系。通过讲廉政党课、开好廉政恳谈会、观看党风廉政教育片、签订廉政承诺书、参观警示教育基地等多种形式开展廉政教育,筑牢思想防线。严格落实“三重一大”事项集体讨论制度,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监督管理,切实增加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连续5年荣获全市“作风建设暨反腐倡廉建设工作优秀单位”“政风行风万人评活动优秀单位”。
四、2016年工作打算
2016年,市文广新局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机制创新为动力,以项目建设为主线,加快文化产业发展,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到活动丰富、精品纷呈、宣传有力,遗产保护有效,市场繁荣,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启动市博物馆新馆、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中华吟诵基地、意象对话心理文化创意产业园、印刷包装创意产业园、凡非凡文化创意产业园、台前与XX县区域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建设项目,加快杂技艺术学校新校、市图书馆新馆和国际杂技文化产业园建设,实施戚城文物景区及子路博物馆提升改造,建设龙凤古玩城、戚城城墙根文化街区,谋划推进中华第一龙遗址公园暨上古文化博物馆建设。持续推进中华姓氏文化创意产业园、县杂技文化产业园、澶渊之盟文化园、澶州州署、县古十字街提升、XX县明清一条街等文化生态建设项目。规划一批个性化专题古遗址公园、遗址博物馆、纪念馆和特色文化园,争取3—5年初步形成文化生态体系。拟成立文投公司和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申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等,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积极谋划组织“招商小分队”外出招商,组织企业参加国际性、全国性展会,精心筹办重点招商活动,组织有投资意向的企业到我市参观考察,力争实现若干文化产业项目落地。
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制定出台《市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全面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加快实施市博物馆新馆、非遗展示馆等文化建设项目。市图书馆新馆、XX县三馆建成投入使用。结合省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试点市建设任务,打造一批综合文化服务中心。以节庆和广场文化活动为重点,通过举办民俗展演、文艺汇演、优秀电影展映等方式,广泛开展“欢乐中原·文明”广场文化活动。加大公共文化队伍免费培训力度,积极参加省以上各类赛事活动。大力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惠民工程,持续推进“公益演出下基层”活动。做好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文化馆(站)等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工作。市、县两级全部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支中心,80%的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成符合国家配置标准的公共电子阅览室。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艺创作导向,争取推出更多反映时代特色、地方特色的优秀作品,全年创作40部(个)剧(节)目,倾力打造重点剧目《澶渊之盟》。认真做好2016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的申报和培训工作。精心做好第七届黄河戏剧节活动筹备、组织工作。
加快广电事业发展,提高舆论引导能力。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正确导向,坚持“三贴近”,打好主动仗,唱响主旋律,切实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加强创新,拓展宣传广度和深度,提升报道质量,全力做好对内宣传报道,凝聚赶超发展正能量。精心打造新闻民生类栏目,切实加大对农业、社教类节目宣传报道的力度,切实改进重大活动、热点引导、突发事件的报道。密切与中央、省新闻单位的联系沟通,整合外宣资源,突出重点、挖掘亮点,建立了全方位、立体化、多形式、多领域的外宣格局,强力推进对外宣传报道,展示良好发展新形象。力争广播新闻及专题类节目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500条,电视新闻及专题类节目被省以上新闻单位采用500条。加快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推进全市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加快我市有线数字电视和无线数字电视发展,全面做好广播电视户户通工作;强化内部管理和安全监管,组织开展非法设台、广告监测等专项行动,确保广播电视事业健康发展。
开展文明探源,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持续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作,对市文物资源进行系统整理和研究,编辑出版《“与华夏文明”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编著《古代》和《红色》两书。持续推进卫国故城遗址、瑕丘遗址的考古调查研究,完成《戚城遗址总体保护规划》的编制和子路博物馆的陈列布展工作,提升“三李”先进事迹展,组织文物、书画等系列展览活动,继续开展文物和民俗物品的征集工作,利用春节、元宵节、“国际博物馆日”、“端午节”、“文化遗产日”等重大节日期间,举办丰富多彩的展览和教育活动。配合市政基本建设,做好文物勘探工作,确保地下文物得到有效利用保护。强化文物安全,力争实现全市第33个馆藏文物安全年。
组织好第五批市级非遗项目和第四批市级非遗传承人的调查和评审工作,健全完善非遗名录保护体系。推进传承机制建设,实施代表性传承人扶持行动。组织开展好非遗项目展演、非遗展板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各类活动,多形式、多渠道打造非遗展示、宣传平台。坚持依法行政,繁荣文化市场。深化文化市场改革,建立健全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做好新闻出版和“扫黄打非“工作,强化法治观念,提升依法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降低行政审批门槛,全面实现文化市场审批无纸化办公。加强对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和业务技能培训,加强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增强经营业主守法意识,维护好文化市场经营秩序。积极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和服务平台”系统建设,全面开展市本级及所辖县(区)平台应用推广工作。协调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市场管理和执法打击,重点加强对非法卫星电视接收设施、广播电视机构违规开设频道频率、网吧、娱乐场所和出版、演出行业整治的市场监管,组织开展“清源2016”、“净网2016”、“秋风2016”、“护苗2016”及校园周边等文化市场专项整治活动。举办侵权盗版及非法出版物集中销毁活动,推进使用正版软件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深化拓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一创双优”活动成果,抓好整改落实工作,将教育活动的各项整改要求细化为工作措施,固化为制度机制。加强学习,落实中心组、周二、周五学习制度,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活动,开设“龙都大讲堂”、“道德讲堂”,坚定党员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坚持“一岗双责”,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健全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做好干部的选拔、考核、任免和岗位调整工作,组织系统干部、技术人员参加政治理论培训及干部网络教育。加大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力度,组织系统各单位争创文明单位,开展系统运动会、演讲比赛等活动,提升全市文广新系统广大干部职工思想道德、文明素养和培育良好机关工作作风。强化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综合治理、平安建设、安全生产及消防安全等工作,依法履行职责、落实责任,确保安全稳定。
第三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与打算
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与打算
加快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
1、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建成景宁
县文化馆、广电大楼、运动场、图书馆和体育馆。
2、从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全市少数民族乡镇创建了一个“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和两个“丽水市文化山花乡镇”。
3、从省体育局争取41万元资金,为全市七个少数民族乡镇和景宁县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
4、从省广电局争取到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建设经费300多万元,用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入户工程”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
5、各地自筹资金加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如景宁广电局投入了32万元资金对敕目山骨干台的调频、电视发射设备、机房进行了更新改造,覆盖面大幅度提高;遂昌筹资实现了1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并发展调频音箱270余只;龙泉筹集资金16万元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20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为地形复杂的大路上等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41个等等。
二、挖掘、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体育,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创作完成了四幕畲族风情歌舞剧《畲山风》,成功赴京献演,并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2001年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演出双金奖和16个其它单项奖;创作了一批以畲族题材为主的歌舞、小品、摄影、美术作品,如《山转水转》、《畲族进火车》等舞蹈、歌曲都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得金奖;举办了两届“畲族歌舞新人新作演唱大赛”和一次“全省畲族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成立了“浙南民族艺术团”,以畲族歌舞为载体,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弘扬畲族文化,深受群众欢迎。挖掘并推荐畲族体育项目稳凳、射弩、蹴球、高脚竞速、珍珠球等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体育理论研究室,并在畲族聚集地景宁、松阳建立了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与推广。做好畲族民间民族艺术品的保护工作。
三、组织实施广电“入户工程”,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看电视难问题。全市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入户工程”以来,全市广电系统克服种种困难,做了一系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新增60余个少数民族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20个少数民族乡镇、135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城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体广电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具体打算如下:1、弘扬畲族文化,繁荣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抓好《畲山风》的复排,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继续落实好文化部实行的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优先安排的“四优先”政策。
2、整理畲族群众体育资源,发展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进一步挖掘、整理少数民族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项目;积极争取财政和省体育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投入,在制定政策、奖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全市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挖掘、推广更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3、完善广电入户工程,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广电视听条件。“十一五”期间总体目标是:完成少数民族乡镇、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未联网的自然村能看到、听到8套以上电视节目、3套以上广播节目。
下步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是采用“三个一点”的办法筹资,即省里支持一点、当地政府补助一点、自筹一点资金,加快少数民族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光缆联网工程。二是提高少数民族村村通独立小前端和集体收看点的接收套数和质量。三是通过下山脱贫、接收卫星节目方式、加强骨干无线转播台的投入、更新改造等,扩大覆盖,解决少数民族盲点村的问题。第四篇: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工作总结与打算
加快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近年来,为加快少数民族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发展,我们做了以下努力:
一、积极筹集资金,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
1、在各级政府和部门的支持下,陆续建成景宁县文化馆、广电大楼、运动尝图书馆和体育馆。
2、从省文化厅和市政府争取到资金20万元,在全市少数民族乡镇创建了一个“浙江省东海明珠文化乡镇”和两个“丽水市文化山花乡镇”。
3、从省体育局争取41万元资金,为全市七个少数民族乡镇和景宁县安装了全民健身路径、室外乒乓球和篮球架等体育设施。
4、从省广电局争取到广播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建设经费300多万元,用于全市少数民族地区“入户工程”建设,提高了少数民族地区广播电视覆盖率。
5、各地自筹资金加强文体广电设施建设,如景宁广电局投入了32万元资金对敕目山骨干台的调频、电视发射设备、机房进行了更新改造,覆盖面大幅度提高;遂昌筹资实现了14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大部分少数民族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并发展调频音箱270余只;龙泉筹集资金16万元完成了3个少数民族行政村20个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工程,为地形复杂的大路上等7个少数民族自然村安装卫星地面接收站41个等等。
二、挖掘、弘扬畲族特色文化体育,丰富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创作完成了四幕畲族风情歌舞剧《畲山风》,成功赴京献演,并获浙江拾五个一工程”奖和浙江省政府鲁迅文学艺术奖;2001年又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获创作、演出双金奖和16个其它单项奖;创作了一批以畲族题材为主的歌舞、小品、摄影、美术作品,如《山转水转》、《畲族进火车》等舞蹈、歌曲都在省级以上赛事获得金奖;举办了两届“畲族歌舞新人新作演唱大赛”和一次“全省畲族歌曲创作演唱大赛”;成立了“浙南民族艺术团”,以畲族歌舞为载体,立足本市,面向全省弘扬畲族文化,深受群众欢迎。挖掘并推荐畲族体育项目稳凳、射弩、蹴球、高脚竞速、珍珠球等代表浙江省参加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并取得较好成绩;丽水学院成立了畲族体育理论研究室,并在畲族聚集地景宁、松阳建立了少数民族学校,开展少数民族体育的研究与推广。做好畲族民间民族艺术品的保护工作。
三、组织实施广电“入户工程”,解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看电视难问题。全市组织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和“入户工程”以来,全市广电系统克服种种困难,做了一系列工作,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新增60余个少数民族行政村通了广播电视,20个少数民族乡镇、135个少数民族行政村和城区有线电视实现了光缆联网,广播电视覆盖能力和覆盖质量进一步提高。
下一步,我们将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文体广电工作,加快少数民族地区文体广电事业发展。具体打算如下:
1、弘扬畲族文化,繁荣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活动。抓好《畲山风》的复排,弘扬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加强送文化下乡活动,丰富少数民族群众文化生活;加大投入,做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和民间文化保护工作;继续落实好文化部实行的对少数民族地区文化设施建设、文艺人才培养、对外文化交流、文物保护优先安排的“四优先”政策。
2、整理畲族群众体育资源,发展民族地区的体育事业。进一步挖掘、整理少数民族强身健体,休闲娱乐的体育活动项目;积极争取财政和省体育部门加大对少数民族体育的投入,在制定政策、奖金安排等方面给予优惠和倾斜;积极创造条件举办全市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挖掘、推广更多少数民族体育项目。
3、完善广电入户工程,改善民族地区群众的广电视听条件。“十一五”期间总体目标是:完成少数民族乡镇、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有线电视联网。未联网的自然村能看到、听到8套以上电视节目、3套以上广播节目。
下步工作的主要措施:一是采用“三个一点”的办法筹资,即省里支持一点、当地政府补助一点、自筹一点资金,加快少数民族行政村和50户以上自然村的光缆联网工程。二是提高少数民族村村通独立小前端和集体收看点的接收套数和质量。三是通过下山脱贫、接收卫星节目方式、加强骨干无线转播台的投入、更新改造等,扩大覆盖,解决少数民族盲点村的问题。
第五篇:乡镇文化广电工作总结
乡镇文化广电工作总结
2015年,广电站在县局的大力支持和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安全播出”为首要责任,认真履职,扎实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村村响”应急广播运行稳定。
1.信号覆盖无盲区。我镇29个村场设置“村村响”应急广播主机29台,分机124个,安装喇叭248个,广播信号通组到户无盲区,覆盖率100%。2.管理培训无遗漏。成立了安全播出领导小组,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制定了安全播出、维修管理、值班巡查、来稿审核、故障报告等制度,规范管理,常态运行;举办了村场广播员培训班,提高了村级广播员规范操作水平和常见故障处理能力。
3.部门合作无缝隙。加强与宣传线、农技站、机关值班室等各部门的沟通合作,充分发挥了“村村响”应急广播的宣传作用。
二、“小片网”有线电视监管有力。
目前,我镇“小片网”装机用户接近900户,正常收视用户500多户,网络覆盖了墟场、景港村和景二村,由徐正良承包经营。为加强“小片网”的监管工作,我镇督促有线站制定了值机值班、安全播出、内容审核、消防安全等相关制度,一周一巡查,督促落实。自承包经营以来,我镇“小片网”没有发生一起安全播出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