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提高养猪场效益.
如何提高养猪场效益
——4:6:5饲养原则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不断增加,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提高,同时对肉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养殖业也开始从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向集约化的养殖模式转变,但是养猪生产水平低下,仔猪成活率较低,导致经济效益差一直困扰着养猪业。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养猪业整体的饲养管理水平较为低下。其中,母猪的繁殖性能低下就严重的制约着养猪场的发展。母猪的繁殖性能属于低遗传力性状,可以通过后天的科学管理得到提升。针对母猪的繁殖性能低下问题和仔猪成活率低下问题,中国猪微生态第一品牌-山东宝来利来公司为大家提出4:6:5的饲养原则。
4:6:5饲养原则——“4”,哺乳母猪的饲喂管理
1.提高哺乳期母猪的日采食量是核心,不能低于5kg/天,保持在6-85kg/天。
2.分娩时的环境温度最好控制在20℃,哺乳母猪的舒适温度区为18-22℃。
3.保证哺乳母猪的充足饮水。
4.哺乳母猪最好饲喂湿拌料,尽量避免饲喂干粉料。
4:6:5饲养原则——“6”,乳仔猪的饲养管理 1.一定要保证乳仔猪吃好初乳,防止腹泻
2.温度要适宜,一般情况下,仔猪1~7日龄为32℃~34℃、8~14日龄为30℃~32℃、15~30日龄为28℃左右、31~60日龄为23℃~25℃。
3.仔猪出生后第5天开始补水,并保证饮用水的清洁卫生。4.剪牙、断尾、断脐、打耳号、去势。
5.仔猪出生后第7天可开始补料,早补料能促进仔猪消化道和消化腺的发育,抑制细菌繁殖,提高仔猪的抗病能力。6.仔猪断奶以25日龄为好,最长日龄不要超过28日龄。4:6:5饲养原则——“5”,保育仔猪的饲养管理
1.断奶5天后转入保育舍,然后根据公、母、大、小、强、弱分群,日龄差异最好控制在7日龄以内。
2.喂料,前5天要继续饲喂原来的哺乳仔猪料,开始要少量多餐、定时定量投放、每天喂5~6次,5天后可改为自由采食,并逐步过渡到饲喂保育仔猪料。第7天开始按25%递增换料,隔两天增加一次。还可以适量的添加建议在饲料中添加猪用微生态第一品牌-山东宝来利来公司研发的微生态制剂和福乐福发酵饲料。3.断奶3天后,饮水要快速增加,并保证饮水卫生清洁。
4.保育舍实行“全进全出”制,并在猪只全部离开后,全对猪舍进行面彻底的清扫消毒。
5.做好仔猪的免疫预防和驱虫,一定要做好仔猪的保健预防。
第二篇:应用指标管理种猪生产提高规模化养猪场效益
应用指标管理种猪生产提高规模化养猪场效益
2000年初,我们对省内外的同行进行了认真地考察和学习,在深入研究和考察学习的基础上,确定在猪场的种猪生产部分实行指标化管理。为了便于考核,确定了月断奶仔猪数、饲料消耗、药费等考核指标。从2000年2月实行指标考核到2000年6月一个生产周期的生产情况看,情期受胎率提高5%,分娩率提高4.2%,母猪窝均产活仔数由原来的9.37头提高到10.10头。断奶成活率由88.4%提高到93.5%,断奶天数由35天降到28天,种猪(含所产仔猪)每月每头治疗药费由1.5元降到0.9元,月饲料消耗降低15%。
1.生产定员
种母猪240-280头、种公猪7-12头为一组,定员5人。其中配种岗1人,妊娠岗2人,分娩岗2人。
2.考核指标
2.1
月断奶仔猪数
分群母猪每365个饲养日断奶两窝。由于原饲养管理较差,2000年2-4月份母猪每窝断奶成活8头,2000年5-6月份母猪每窝断奶成活8.5头。每周转群一批,断奶重7公斤以上。每多1头奖15元,每少1头扣15元。必须提供健康仔猪,对于断奶可能死亡或形成僵猪的(如因饲养管理形成的腿跛、去势不完全以及严重拉痢等),虽然达到7公斤,计算头数以公司核定数为准。
2.2
饲料
公猪料每月每头1、4季度2.9公斤,2、3季度2.6公斤。母猪料每日每头1、4季度2.8公斤,2、3季度2.7公斤。仔猪料为每月断奶仔猪数*1.2公斤。饲料费节约或超支的部分按饲料金额的5%奖扣工资。
2.3
药费
每头母猪(含怕产仔猪)每月治疗药费1.5元。药费节约或超支的部分按金额50%奖扣工资。2.4
去势公猪处理
2.4.1
去势公猪标准
公司不留作种用注公猪,饲养员必须在仔猪出生后10日龄左右去势。以断奶时伤口完全愈合为标准。否则,不予以下产床。
2.4.2
去势应激死亡标准
按月断奶总数的1%计算,计入月断奶总数中。2.5
母猪淘汰规定
2.5.1
淘汰标准
经产母猪年淘汰率18%,即月淘汰率1.5%。淘汰猪必须报请公司有关领导。经领导全面考察,确认无饲养价值的,方可淘汰。
2.5.2
核算
降低或超过部分,分别在月饲养母猪数中同比例减加头数。后备母猪淘汰只计第一次配种到淘汰的饲养天数,不计淘汰率。2.6
仔猪打耳号及疫苗注射
纯种、二元仔猪必须打耳号。发现未打耳号,每头扣4元。断奶仔猪疫苗必须根据规定注射完全,注射不完全不予下产床。因此,饲养员要根据日龄督促技术人员注射疫苗。
2.7
种猪事故淘汰
种公猪、种母猪因事故淘汰1头,扣50元。
3.工资标准、发放及效益工资核算办法
3.1
工资标准及发放
3.1.1 岗位工资标准
配种岗每月400元,分娩岗每月350元,妊娠岗每月320元。
3.1.2
效益工资标准
配种岗设组长,抓好全面工作,效益工资奖扣为120%。分娩岗设副组长1人,重点抓好产仔,效益工资奖扣为110%。其他人员效益工资奖扣为100%。3.1.3
工资发放
按月完成指标情况兑现50%效益工资,半年兑现结余的50%,年底结清一次。当月工资为岗位工资与效益工资之和。3. 2
效益工资的核算
3.2.1
断奶仔猪头数奖扣金额的核算
断奶仔猪头数奖扣金额=(本月断奶佴猪数-本月应断奶仔猪数+淘汰母猪折合产仔数+去势应激死亡折合头数)*15。
本月断奶仔猪数为本月实际断奶头数。
本月应断奶仔猪数=(本月饲养母猪数*本月天数*2窝/年*每窝断奶头数)/365天。本月饲养母猪数=本月期末存栏母猪总数-本月淘汰母猪数-上月末转入后备母猪总数-本月转入后备母猪数,饲养淘汰、后备猪相当猪数=(本月淘汰母猪饲养天数+上月末转入后备母猪本月配种的饲养天数)/本月天数。
淘汰母猪数折合产仔数=(应淘汰母猪数-实际淘汰母猪数)*本月天数/114*每窝断奶头数。应淘汰母猪数=月饲养母猪数*1.5%,实际淘汰母猪数当月淘汰母猪数。
去势应激死亡折合数=本月断奶数*1%
3.2.2
饲料奖扣金额的核算
饲料奖扣金额=(饲料定额-本月耗用)*饲料单价*5%。
饲料定额=(公猪每日每头定额*本月公猪头数+母猪每日每头定额*本月母猪头数+1.2*本月断奶仔猪头数)*本月天数。
本月饲料耗用=公猪饲料耗用+母猪饲料耗用+仔猪饲料耗用-未配后备母猪饲料耗
用。未配后备猪饲料耗用+未配后备猪饲养天数*2.5。
3.2.3
药品奖扣金额的核算
药品奖扣金额=(治疗药品定额-本月治疗药品耗用金额)*50%;治疗药品定额=本月饲养母猪数*1.5。
本月治疗药品耗用金额为当月治疗药品消耗的实际金额。
3.2.4
效益工资分配
本月总发放=本月效益工资总奖扣*50%。本月效益工资总奖扣=断奶佴猪头数奖扣金额+饲料奖扣金额+药品奖扣金额。组长效益工资=本月总发放/5.3*120%,副组长效益工资=本月总发放/5.3*110%,其他人员效益工资=本月总发放/5.3*100%。
4
工作标准
4.1
饲养员必须严格遵守公司一切规章制度,听众管理人员安排,全心全意搞好饲养工作。
4.2 正确使用猪舍设备,及时检修设备。妥善保管舍内物品及工具。4.3 检查供水、供料是否正常。
4.4 观察猪群有无异常情况,发现异常及时上报。4.5 搞好舍内卫生,定期消毒。
4.6 管理人员与各饲养人员之间以及与饲料厂之间的票据、报表传递手续要齐全、明晰、账物相符,做到有凭有据。
4.7 在饲养过程中,公司可视猪只的饲养好坏有权终止饲养。因饲养情况较差及其他严重违纪因素终止饲养者,公司不予结算劳动报酬。
第三篇: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益
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益(未改)
张志公先生曾经说过:“多年来,语文教学的效益是不能令人满意的,从小学到中学的十二年或十年之间,语文课所用的时间占全部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左右,居各门功课的首位。然而,相当大的一部分中学生,语文没有学通。”确实,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矛盾十分突出。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课程计划规定的课时数约6000个(平均每学期按20周计算),其中有近2000个课时用来学语文,占三分之一左右。无论哪个年级,语文课时在各门功课中都是最多的,可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还不过关,小学语文成了一种低效的劳动。究其原因,除了教学观念、教学模式方面的因素之外,还有受教学方法的影响。下面就如何提高阅读教学效益,谈谈我的做法及体会。
一、更新观念,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前提。
传统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仍然是一个给予的过程,即:教就是先生讲,学就是学生听,先生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师生之间的关系就是知识授受的关系,老师花了好大的精力,苦口婆心地讲解,而学生则昏昏欲睡,结果事倍功半。现代教学论强调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把获取知识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火烧云》阅读教学可以从题目入手:①什么叫火烧云?认真默读课文,然后从文中找出一句话回答。(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通通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②这句话中的“烧”换成“红”通不通?既然通,为什么用“烧”而不用“红”?同学们讨论后得到三种理由:a、为了点题;b、与这句中“好像是天空着了火”相照应;c、用烧给我们变化的感觉,动的感觉。只有一字之差,就有几种理由,可见祖国的语言文字多么丰富,激励学生认真学习。这个教学片断,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上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改变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消极、被动地位。对后面的内容,像火烧云的颜色,形状变化多、快的特点,完全可放手让学生学课文,圈画词句,体会积累,再加以运用。这样的安排,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而教师则成为学生学习的带路人。避免了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写,学生抄的老框框。可以说,更新观念,摆正教与学的位置,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益的前提。
二、加强语言训练,是提高教学效益的关键。
语言训练是指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具体地说就是“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这十个字,有人把它称作“十字经”。这“十字经”教师不仅要天天念,而且要具体落实到每篇课文,每个课时。训练要做到少而精,真正做到一课一得。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词语、句式的积累和运用训练,不要作过多的篇章分析。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有好几个反问句,可训练学生先听写,再将反问句换一种说法,并比较哪一种句式好?训练学生掌握反问句的作用,鼓励他们在作文中使用这个句式。再如教学“雪中送炭”一词,可这样处理:①“雪中送炭”从字面上看是什么意思?查字典可知道比喻义是什么?(在别人急需帮助的时候给予帮助。)②志愿军战士急需什么?朝鲜人民正好送来了什么?③用这个词说一句话。这样把词放到句中,结合语境理解后再运用,使词句训练扎实到位。像这样,一个句式,一个词语,长时间扎实训练,日积月累,就能聚沙成塔,比起繁琐过细的阅读分析来,效果要好得多。
三、少问多读,是提高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一段时间以来,“满堂灌”、“一言堂”这些注入式教学基本被废止,但随即又出现了“满堂问”。好的提问有启发学生思考作用,但问题问得过多过碎,则会浪费时间,一堂课,如果出现四五十个问题,大问题又被支解成许多的小问题,学生忙于应付老师的问题,教师牵着学生走,学生围绕问题转,大量的提问挤掉了学生自己读书,思考的时间。改变这种状况的有效途径,是少问多读。少问,即精问,一篇课文,抓住课后的问题即可,围绕课后问题安排读的训练,设计字、词、句训练内容。把读的训练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始终,“坚持在读中去理解,在理解中去读。”通过学生的自由读,齐读,默读等多种形式,特别是重点段落,反复朗读,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如:《我爱故乡的杨梅》就可采用“提示关键词,训练引读”的方法来安排读的训练。所谓“引读”是左友仁老师摸索出的一种引导学生读书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在学生诵读课文的过程中,教师可根据教学要求和文章特点,在关键的地方点拨一下,引导学生诵读,学生在教师点拨下进行思索,诵读课文中有关句段,口而诵,心而维,以达到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表达形式的目的。《我爱故乡的杨梅》第五自然段,教师可提示“杨梅先是……,随后……,最后……,它不是……”这几个关键词,学生接读。这样让学生诵读,可以揭示句与句之间的关系。体会出杨梅颜色变化的过程,从而流露出对杨梅的喜爱。达到了“以读代讲,寓讲与读”的目的。再如《太阳》一文可安排“故事激趣,训练自由读”,“编拟提纲,训练默读”。总之,读的形式很多,应根据教材内容,安排不同形式读的训练,同时,要加强指导。只有做到这些,才能使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得到发展。
四、加强学法指导,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捷径。
大纲规定:“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交给学生一些学习方法,鼓励他们采用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从这里看出,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由学会过渡到会学。有关专家大声疾呼:“变老师教,学生学,为老师教学生学”。
如《蛇与庄稼》第一部分内容可这样安排:①默读第一段,找出写了哪几种事物。②请把“海啸、台风、海水、田地、村庄”这几种事物用恰当的词语联系起来。③圈出能体现蛇与庄稼联系和词语。④填空:洪水淹没了田地时,蛇给淹死了,而田鼠却逃到树上和山坡上。洪小退了,田鼠,因为 多了,所以庄稼。买来蛇后,蛇,田鼠,庄稼。蛇 庄稼。通过细读,蛇与庄稼和关系已经很明显,这时通过板书提示:
蛇 捕捉 田鼠 糟蹋 庄稼
保护
学完这部分,及时总结学法:①先找出写了几种事物;②细读课文,圈划批注;③用简洁的词语标出事物之间的联系。这样,以第一段的学习,帮助学生“打开突破口”,再用这种方法学习第二、三部分,学生很快地能理清猫与苜蓿的关系。先扶后放,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习方法很多,像讨论法,比较法,迁移法等,到底指导学生运用哪种方法学习,要因材选用,因人而异。总之,老师把学习方法交给学生,就无异于把手中的金钥匙交给学生。所谓“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第四篇: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课堂教学 提高学习效率
数字化社会使人类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式产生了重大变化,可是作为培育新世纪人才的主渠道——课堂教学却效益不高。在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面前,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转变教育观念
新课改首先对教师的教育观念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不再作为知识的权威,将预先组织好的知识体系传授给学生,而是充分指导者、合作者和助手的角色,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对此,我们要立足学生终身发展以及参与未来竞争的需要,切实转变教育思想,树立以育人为本的观念,适应时代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正确认识课程 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而更是“体验课程”,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和相互作用的主体;课程也是复杂的“会话”。课程的内涵已经发展为新的趋势: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进而强调会话的本质;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从强调教材的单一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多因素的整合。基于这种理念,课堂教学就不再仅仅只是知识与技能的单向传授,而是师生共同与教材的“会话”,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会话”。
正确认识教学 教学不再是教学生学,而是师生的交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基于这一理念,课堂上的“师道尊严”就非摒弃不可了。教师心目中的学生,首先是与教师具有同等价值的人。师生关系应是平等的,教与学应是民主的,教学氛围应是愉快、和谐的。对教师而言,交往意味着教师由传统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所言所行,既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自身的发展。对学生而言,交往意味着主体的凸现、心灵的开放、个性的张扬、潜能的释放。这样认识教学,教师便不会“满堂灌”、“一刀切”、“一锅煮”了;学生也不会听你讲,学你做,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共同参与,相互影响、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正确认识目标 课堂教学目标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的整合。教学不仅是获取知识与技能,更要学会获取,培养学力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个性的解放与发展。有了这样的理念,教师势必注重结论与过程的统一,认知与情感的统一,使课堂具有智慧性的挑战,教学的过程成为激情与智慧综合生成的过程。
二、转变教学行为
首先,由管理者变为组织者。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组织者。这里所说的组织者,好比谈话节目的主持人,而不能像维持纪律、不断施加压力的监工。作为主持人,教师的首要任务是营造一个接纳的、支持性的、宽容的课堂氛围。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其次,由传授者变为参与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由“教师中心”、居高临下、注重表演的传授者变为共同建构学习的参与者,和学生一道去找真理,与学生们分享他们的感情和想法;那种认为学生们只是被动听讲,越安静、越能跟着教师思维走就越好的观念,不变不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关注每一个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每一点进步,面对有差异的学生,要实施有差异的教育,实现有差异的发展。第三,由控制者变为帮助者。作为帮助者,要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明了自己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元认知能力;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发现所学东西的个人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兴趣;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第四,由主导者变为引导者。作为引导者,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发现,让学生一步步走向学习目标。作为引导者,教师要注意教学的生成性。教师还应该成为学生利用课程资源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走出教科书,走出课堂和学校,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和自然,充分利用校外各种资源,在社会的大环境里学习和探索。第五,由仲裁者变为促进者。信息化和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要求教师必须从“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递者、学生学习的仲裁者,转变为促进学生知识建构和个性发展的促进者。
三、转变教学手段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有机整合,教师运用计算机综合处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的系统技术制作课件上课,改变了粉笔加黑板,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模式。运用信息技术到课堂,节省了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发挥主动性,同时也传输了新的教育观念;信息技术是促进学生学习的工具,教师真正地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图像处理和视听技术集成在一起,实现计算机对不同媒体的信息存贮、传递加工、变换和检索,改变了传统教育对文字和印刷技术的过度依赖,多通道、全方位、整体化地呈现教学信息。对于抽象的概念、原理,不仅可以用文字、语音协同描述,还可以用三维实景虚拟现实过程;对于不可视的变化,无法触摸的物体或有危险的场所,甚至自然界或现实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事件,也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去展现,而且,同一教学内容还用多种信息形式来表现,这有利于克服书本文字单一和难以协同表现的弊端,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益,也促进了个性化教学。
四、转变学习方式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目标中对学习方式变革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学习方式是学习质量的基本变量,高质量的学习效率必须依赖高效率的学习方式;学习目标决定着学习方式的层次、单一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也相对单一,层次也不够高;综合性的教学目标,对学习方式的要求必然具有多元性,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必然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
创新课堂模式
提高教学效率
1.1教学目标模式
课堂教学是教书与育人的统一,其中以育人为根本目标。因此,在教学模式运作过程中突出育人的目标和功能,就不能单纯地依赖课堂教学,而是要以课程知识为载体的,以课堂教学为主要环节,同时施以其它教育和教学形式。如“思政课”的教学方式不能简单地等同思想教育工作,始终坚持把课堂教学作为“思政课”教学的“主阵地”、“主渠道”,同时辅之以社会实践、征文比赛、专家报告等第二课堂形式,是实现“思政课”教育目标的根本途径。
1.2“学与教”参与式教学角色模式
肯定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承认学生具有主动参与教学的权力,既体现了 现代 教育的理念,同时又适应了当代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对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入耳、人脑、人行,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1.3多样化的教师授课模式
由于课堂教学涉及的多学科性以及对象的接受能力的程度不同,灵活采取多样化的授课方式,如专题式、案例式、讨论式、问题式等,使课堂教学授课模式具有多样性、复合性和互补性的特点,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1.4教学组织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模式是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导的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模式。其主要内容是:在组织形式上采取课堂教学与组织其它教学活动相结合,如电化教学、多媒体教学、网络 教学、社会实践、讲演及辩论等。
1.5教学考评模式
教学考评是课堂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教学目标复合性和讲课模式及组织形式的多样性,决定了考评模式在考评内容上,要从知识、能力、信念、行为四个方面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评。在 考试 方法的改革中做到以下几个“结合”:一是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相结合。课堂教学考试不能没有知识考核,但知识考核的内容不宜过细过深过偏,把重点放在考核学生对基本理论理解、掌握、运用上。二是期末考核与平时考核相结合。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不利于全过程督促、检查学生学习,因此平时考核就显得很重要。把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日常表现、研读课外书籍、作业、小测验、回答问题、发言、出勤、笔记情况等纳入考核范围,记入课程成绩等,力求以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多角度、多层面进行考核的做法,相对而言更具有准确性和说服力。三是题目考核与论文考核相结合。题目考核重在全面检查知识理解掌握情况,论文考核则重在检查知识综合运用情况。考评方式的改革有助于改变学生死记硬背的学习习惯,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上的压力。
2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具体措施
2.1更新教育理念。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教育是对受教育者施以影响的活动,其本质就是育人。著名的教育家蔡元培说过:“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们 发展 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给抱有他种目的人去应用的。”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曾明确提出教育应遵循 自然 本性相一致。当代文化教育学的创始人斯普朗格更是明确主张:“教育绝非是单纯的文化传递,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人格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这些理论集中到一点,就是强调教育的重要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完善的人格,也就是说教会受教育者学会做人。
教育不只是一种活动,更重要的是在受教育者身上体现某些素质和某些教育影响。教育的过程本质上是教育者有目的,有选择地传递社会信息和受教育者内心体验相统一的过程。教育必须经过个体内心、配合个性自觉行为的转化来完成。爱因斯坦曾说:“我们思想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常常来源于好奇心。”思维的独立性让人不迷信权威和书本,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为此,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实施主体性教育。
所谓主体性教育,是指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现代化的要求,通过启发、引导受教育者内在的教育需要,创造和谐、宽松、民主的教育环境,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规范各种教育活动,从而把他们培养成为自主、能动地、创造性地进行认知和实践活动的社会主体。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受教育者主体的培养过程,是一种主体性教育。
主体性教育的目的是在教育过程中通过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主体能力和主题人格,发展和提高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使他们具有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的能力,从而成为教育活动的主体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如何做到主体性教育,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实际上是校正了过去单纯的把受教育者置于完全被动的地位,显现出被教育者作为人的客观存在,尊重其自身的尊严和人格,维护其独立性的使命,帮助被教育者,给他们发展自己的能力,开启他们的心智和良知,完善他们的人格。为此,教育中就要对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肯定,尊重他们的权利、关心他们的需要,全面理解他们,增强对他们的服务意识。同时,要融入道德情感和人文关怀,关心、体贴他们。
2.2改进教学方法。使学生乐于和便于接受课堂教学
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落实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长期以来,我们在很大程度上形成了以教师为中心的错误理念,形成“满堂灌”的单一教学模式。教师强行灌输,学生被动接受;教师演讲,学生听讲。这种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使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不能得到尊重与发挥,学生始终处在被动学习的地位,因而也必然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为此必须致力于改革教学方法,构建科学教学方法体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课堂教学方法体系,由基本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学方法(即教辅活动)两类构成。常用的基本教学方法有:教师主导讲授法、讨论式教学法、对话式教学法、专题式教学法、参与式(学生试讲)教学法、“自学——讨论——发言——提问——讲评一一 总结 ”穿插组合的功能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等。常用的教辅活动有:课内演讲、时事评论、课堂辩论、模拟法庭、知识竞赛等。这种教学方法将课堂教学与课外读书、主题讨论、辩论、演讲、社会实践、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学生的参与,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有利于与教师的课堂讲授相呼应,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有利于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讲授与讨论、提问、自学等相结合,教师与学生双向交流,是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2.3丰富教学手段。改进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是推进素质 教育 的主渠道,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的 发展 水平。因此,要实施素质教育,确保课堂教学效果,就必须改变教师习以为常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通过多种课堂教学活动等途径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实践机会,使学生逐渐形成主动参与、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让课堂教学焕发出活力,为此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首先,是要丰富教学手段。以影视、计算 机多媒体技术、幻灯等为工具进行课堂教学,已成为高校教学手段 现代 化的一个重要标志。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课件,有利于教学信息的有效组织和管理,有利于学生认知能力和获取知识能力的提高。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借助书本、语言和板书进行课堂教学的狭隘天地,为学生展示了一个动态的、有声有色的,具有真实感、立体感的教学空间,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生动性、趣味性和直观性。
其次,是采取多样式教学方式,如探究式、案例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课堂讨论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探究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既可以结合学生经验和生活实际,对关系到学生自身利益问题进行课堂讨论,也可以通过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善疑巧问,使学生在争辩讨论中明事理。这是因为大学学生的认知和情感水平都有了相当的发展,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比较强,根据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选择教学材料,鼓励学生对学习材料进行质疑,对所提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引导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如教师在教学中将教学内容转化为新的问题学习情景,帮助学生形成强烈的问题意识,不断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从而最终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
再次是活跃课堂气氛,运用激情打动学生、运用热情感化学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课堂教学的内容是理性的、严肃的,也正因为如此,教师在运用语言表达这些具有深刻思想性的内容时,更需要 艺术 性语言,以情动人。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美的旋律,使课堂教学形成一种感情的气氛。教师要使用富于感情色彩的、充满生气和热情的词语才能抓住学生、激励和鼓舞他们去行动。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也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通情才能达理。有位学生在作业中这样描述一位教师在讲课时的激情对他的影响:“张老师您讲‘思想道德修养课’十几年了,还能有如此激情和热情,您的这种执着精神让我不得不接受您的观点。”同时,教师用激情饱满的声音和语言极为投入的状态,本身也向学生表达了教师敬业乐业的精神风范,给学生以身示教的垂范。
同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学会在讨论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解疑,在解疑中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快乐。使合作从一种学习方式扩展成为学生一种基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从而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3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实践结果
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效果是明显的,它不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有力地激发了教师认真教学,探索教学改革新路子的热情和责任感。
3.1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长期以来,高校课堂教学效果难以上台阶,其中的重要原因就在于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本末倒置,偏重于从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上去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忽视在教学目标与要求上寻求与学生学习内在需要的统一性。新教学模式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准确定位教学起始目标和课堂教学内容的切入点,诱发学生从课堂获取新知识和方法的学习动机,从而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我们在“思政课”以往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只注重知而不注重行,只讲大道理不顾小道理。思想教育必须从学生身边的小事出发,层层递进,才能逐步提高。
古人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注意让学生自我寻找、发现自己的不文明现象,从这些小事人手分析原因,提示学生不应只重认知而不重实际行为。这样做的实际效果就如同一位学生所描述的:“老师在讲理论的同时,附上许多生动、鲜活的例子,这些例子就发生在我们身边,本身就是我们生活的一种体现。而且,在这些例子中又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我们没有理由不接受。老师每每在分析这些问题时,我就会感觉到深埋在心底里的各种问题,好像也被一一解答,从黑暗中找到了光明,心理发出强烈的共鸣与感谢”。
3.2明显地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态度,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新教学模式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实施 科学 的教学方法体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并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 考试 方式,把考试渗透到教学过程的各个主要环节和阶段,把学习内容和要求通过不同形式全部转化为有明确指向的考核目标,不仅对学习结果进行成绩评定,而且更侧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学习方法、手段或思维创新程度的考核与成绩评定。促使学生不仅重视“学会”的结果,也重视“会学”能力的训练。一名学生在教学反馈材料中写到:“以往我们在课堂上是上课记笔记,考前背笔记,考完全忘记。现在不同了,老师将读书笔记、课堂笔记、心得体会、讨论发言、课堂考勤等和灵活的考核方式结合起来,极大地改变了我们被动学习的状态,减轻了学习的压力,使学生注重平时学习。”
3.3增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激发了教师探索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积极性和从事课堂教学工作的兴趣
长期以来,在“满堂灌”的教学方式下,学生被动听课,教与学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和互动关系。对待理论课,不仅学生厌学,而且教师厌教。教学模式的改革,有效克服了这一难题。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也激发了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相应的教学方法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师生共同探讨重大理论问题和社会现实问题,进行平等互动式的交流与沟通,教学相长,使教师教好理论课的信心倍增。
向课堂主战场要效益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观念的更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是当前教育改革的方向;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落实新课程标准的主渠道;只有构建新课堂,加强课堂研究和改革,才能走进新课程,实践新课程,才能更好地凸现新课程的理念,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更是学生终生发展的要求。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
一.提高高效课堂教学
在素质教育改革的今天,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充分提高,这就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要围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引导、导向。1.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兴趣的产生和能力的培养是课堂有效性的前提和结果,学生一旦对于一样事物或是一门学科产生了兴趣,便会积极主动的投入,这正是提高课堂的一个开始。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让他们潜心读书。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的语言特点。强化朗读感悟――以读促解,以情促悟,一节课下来,学生不但不感觉累,反而学习兴趣高涨,教学重难点得到了突破,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真正实现了有效教学。,教师只作引导点拨,让学生自己在实践中找出问题,并自己去解决问题;既充分发动了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体,又让学生自己完成了本课的任务,真正做到了有效教学。
2.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增强学生的记忆与观察
学生的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有待发展,因而在教学中,我根据此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将抽象的东西直观化,让学生借助实物来观察分析,先初步进行感性认识,然后在进一步进行延伸,这样,学生不仅能提高注意力,而且学生能更好的接受。
3..让学生思考,自己总结结论。
课改后,教学更注重“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让学生借助手、脑等器官,自己总结结论,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组织者,辅导者。
二、明确目标,精心设计。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包括做人的良好性格和思想、品德、情感、习惯;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中国和世界优秀文化的积累及正确的审美观念,健康的心理素质。也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要促进学生语言、思想、品德、情感、思维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全面发展。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步步深入,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热烈,学生也学到了很多知识。这堂课很充实,是一节效果好、效率高的好课。
作为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师,我们应当不断地学习和反思,探索和改进,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真正达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努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1、提倡启发式教学
传统的心理学教学以输斑式为主,即课堂上你讲我听,考试采用死记硬背这种教法把学生当作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极大压抑了学生的理智,导致了学生思想任化,创新能力葵缩。我在课下认真备课,每堂课的课堂模式不一定都相同,备课中除了备知识还要备学生,什么课用什么样的方式,这种教法给学生提供了一种自我探索、自我思考、自我创造、自我表现的实际机会。有助于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鼓励学生勇于质疑
学起于思,思起于疑。质疑善问是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排除障碍、勇于探索的表现。课堂上我对敢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学生总是给予热情洋尘的鼓励和表扬,努力帮助学生形成这样一种观念:会提问题是思维活跃、创造力强的标志,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我还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方法,如从预习中发现问题,围绕教材的重、难点设疑;向教师、教材提出不同的惫见;从自己的生活、活动中发现问题等。
3、建立合作学习机制
良好的合作能力是创造力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传统的课堂教学只有教师与学生个体之间的交往,学生之间在课堂上缺乏合作沟通,这不利于学生之间信息的传递、情感的交流.思维的碰撞有鉴于此,我把学生按照学习能力、个性特点互补的原则分成十个学习小组,每节课均留出一定时间让学生在小组内共同学习,如:让学生共同讨论解决疑难问题、互批作业、。实践证明,这种做法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怠识、表现意识、尊重意识,从而达到学会合作、学会创造的目的 三.由“先教后学”变“先学后教”
以前好多老师只注重教师的教,一进课堂就独霸讲坛,滔滔不绝,满堂灌.使学生昏昏欲睡,信息吸收率低,做练习、做作业时间太少,新知学得糊里糊涂,得不到及时巩固,教师却要求学生课后去看书.这种“先教后学”的模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效率低下,效果极差.素质教育主张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下,广泛地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亲自实践;培养学生自我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课堂上要留给学生一些机会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思维,这样才能不断地开发潜能,促进主体性进一步发展.通过教育改革,使我树立了全方位的学生意识,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先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充分预习,先学后教”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堂上教师可以有的放矢,重点讲解学生不理解、不会的知识点.学生参与教学,教师依据学习规律,促进学生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四.以多元评价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
为突破教育评价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积极探索多元化评价的新思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该校一改过去单以分数等级为标准的评价方式,积极开展温暖式评价。
1.学科评价,温暖化,各学科教师针对学生的个人实际,巧选鼓励为主、培养自信、委婉点评不足的语言,实施温暖化评价,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一句句温馨的评价语,如一缕缕温暖的阳光普洒在学生渴求理解、进步、鼓励、向上的心田。
2.综合素质大家评。从个人的卫生、体育、纪律、劳动习惯等方面,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让学生也担当了评价的主人。加强了学生成长的自我体验,提高了自我教育意识。评价出“倾听之星”“合作之星”“劳动之星” “绘画之星” “书法之星” “爱心大使”等称号,让学生收获着沉甸甸的幸福,体验着成长的快乐。
3、开展语文综合性、研究性学习。
4.考试评价
终结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通过开展活动如:读书比赛、演讲比赛、抽测积累量、即兴作文等考察学生的各项素质。
在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创新教育已取得举国上下的共识。作为基础教育母机的师范学校,更应把创新教育作为自己办学的主导方向,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未来教师,为全面开展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师资。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是教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根本途径。为了做到这一点,上课时我尽力做到微笑、倾听、鼓励,用饱满的徽情去激活学生的情感,以风趣幽默、宫于哲理的教学语言去启迪学生的思维。鼓励全体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使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体现。课堂教学中我采用诸如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已被实践证明可有效地促进学生创造力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课堂上伴有轻松感、愉悦感、成功感,从而思维敏锐,敢想、敢问、敢说、敢试。
总之,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要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要想实现课堂教学的效率,不仅要看教师教,还要看学生学,只有将两者结合,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教学情景中乐学、在兴趣中实践,并致力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充分展现自己的智慧,沉浸在学习的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之中,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甚至比其更高,更有效。
第五篇:提高课堂效益论文[范文模版]
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是切实减轻学生学习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减轻教师教学压力,如减少作业批改工作量的一个有效方法。那么,如何才能够在课堂的有限时间内使学生掌握应该掌握的知识,从而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呢?下面借他山之石(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陈静老师的讲座和季老师的课堂)谈谈提高课堂效益的方法。
一、操作要“想想做做”
学具操作是一种定向的心智活动,其方向决定于教学目标,其过程和结果要有利于揭示概念的本质特征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所以,在学生动手操作前要让学生带着问题做,要想想做做,想了再做。
如让学生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两组对边相等且平行”,通过制作平行四边形验证,在选材上可以大做文章,如果给每组相同的四根小棒摆出平行四边形,这是单纯的操作。如果在几个小组中故意设障碍。一组给出两根小棒相同,另两根小棒长短相差很大,一组给出两根小棒相同,另两跟小棒长度相差不多,其余小组的四根小棒都能摆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当学生摆好后,可以问:“摆成了吗?”大多数学生答案是肯定的,摆不成平行四边形的小组就会提出“我们摆不出来”,追问:“你们怎么没摆成呢?”生:“两根小棒的长度不一样。”可见要拼出平行四边形对边要相等。再拿出一组拼出的似是而非的平行四边形,当学生出现争论时可以让学生验证,采用用尺量的方法进一步验证对边相等。
操作问题的设计、编制与探究要求的拟定、提出,既要有挑战性,能够唤起学生操作热情和探究欲望;又要有适切性,能使多数学生经过努力有所获,亦即我们常说的“跳一跳,够得着”。
二、习题要“精打细算”
练习要根据教学内容和提出的教学目标,准确地把握住各部分知识结构中的重点和难点;同时要符合学生思维特点和认知、发展的客观规律。其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去安排,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经过刻苦学习之后获得成功的快乐的、愉快的体验,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主动。如:《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中将“想想做做”第3题中的“说说得数是几十多”调至第2题,第2题的题目如下:
23+36= 25+62= 26+42=
28+36= 25+69= 26+44=
在这样的对比题中让学生先估计得数是几十多,更能突出不进位加与进位加的区别,体会进位加得数的十位上总比两个加数十位上数相加的和多1,多出来的1就是个位上进上来的1。
如何有效的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质量还需要我们不断的探索和研究,但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学生“思维”飞起来,使练习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三、课堂要让位学生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韩立福博士将我们传统的课堂形象地称之为“老师推着学生走的课堂”,多年习惯固化成了“上课就是听讲”,学生成为被动的、听众型的“懒”学生。新课改则是要求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发动起来,让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由“懒”变“勤”,整堂课老师少讲,学生多学。
在我们低年级的课堂上逐步形成了让“小老师”成主角,带动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学习中来,可以让学生领读、争论、竞赛等等,方式很多,要达到的效果就是把问题交给学生去讨论解决,把要点教给学生去归纳总结,方法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和琢磨,还可以让学生大胆的猜想,有疑问也可以让学生互相解答,还可以保留和认可一些有分歧的意见,只在学生的思维出现说不清,道不明或者无法准确表达时,老师才适当的点拨启发和引导,就算有时候一堂课没有按照我们原来设计的来完成,或者说预先设定的任务没有完成,但是只要学生在这堂课收获了方法,激发了探索的兴趣,为以后的主动学习打下了基础,就体现了课堂效益最本质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