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

时间:2019-05-12 18:53: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

第一篇: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

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

2010年11月27至29日在广西南宁参加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字化建设的专家齐聚南宁,专家们就《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内容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的方方面面进行了学习与宣贯。

会上,首先由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副主任郝力用简介的语言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进行了解读,郝力提到导则是在以51个已建成的试点单位为背景的基础上,总结经验、规律和教训编写出来的,其目的是为了使一些城市的数字化城管建设道路上少走弯路。因此解读的详细内容主要由“发展趋势”、“城管问题”、“问题根本”、“基本做法”、“重要经验”、“存在问题”六个方面组成。

一、发展趋势

目前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发展呈现“两多一少”即大城市多、沿海市多、中西部少和“两个同步”即与经济发展同步、与社会发展同步的现象。这样的情况是由多个问题导致的,而这些问题郝副主任也对其一一做了剖析。

二、城管问题和问题根源

首先,为什么要发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是城市化发展的速度给城市带来的物理变化和人口变化,导致城市管理的部件和事件成倍数的增长,给城市管理带来了挑战。使用常规的方法较来处理这些繁多的事、部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而就目前的“数字城管”的建立状态来看,是东部沿海和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做得多,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要少。而中西部较少的原因重要是中西部地区处于城市建设的阶段,其关注的点在“如何建好一个城市”的阶段。缺少了一个“较长效”的管理机构,导致部分城市存在不同程度的“建设管理问题”。其中“事件”问题的根源是转移人口的问题,所以只要城镇化没有达到一定的“高度”,事件问题就一定会存在。“事件”的本质是管理体制和机制与管理“对象”变化不相适应的问题。而城市化管理的部件是一个城市的历史问题,不是一两年就可以解决的。而这样的“管理”是需要一段较长时间再能解决的。而数字化城管的诞生可以说是这一管理方式的“切入点”,对于“数字化城管”来说,其关键在于“管理”。因此其对从事城管问题工作的人员要求必须对城管问题有清楚地认识,有办法。要清楚地认识到城管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这样再同“数字化”相结合就可以对城市管理起到一定效果。

其次,为什么数字化城市管理在许多地区得到了较好的响应和较好的管理效果?那是因为在绝大多数运用数字化城市管理的城市中取得了一定效果的城市中,其试金石是“以机制调整的软办法,来弥补机制不足的缺陷”加上“数字化管理”的支撑便成为城管问题的“接入点”使得城管问题在一定程度上有较好的反映。这便是“以软办法,解决硬缺陷”的体现。

三、基本做法

基本做法主要从三方面解读:

1、改革体制,2、完善体制,3、规范确责。

所谓的“以软办法,解决硬缺陷”中的“硬缺陷”首先是城市管理资源分散在多个部门中,管理权属比较分散。其次是监督、决策、执行和考核都在一个部门,不能暴露问题所在。因此,要使考核有效,第一:必须把监督部门独立出来。才能对相关部门进行真正的“考核”,这样才能更好的建立上级依据数据考核相关下级部门的科学有效地考核体制。从而使城市管理有序的向目标推进。而数字化城管在设计之初已经蕴含了这个内容。第二:尽可能把行动资源下放到能够与“事件”“部件”发生直接接触的部门,这样有利于上级部门考核下级部门的方式。

除此之外,郝力副主任还提到需要“两个文件”,这两个文件一个是以考核和监督为机制的办法(处置标准),其可以鞭策所有与城市管理问题的相关部门来进行对城市事件以及部件的管理。另一个则是相关的一系列考核办法。

四、重要经验

在数字城管试点工作的实践中,重要经验总结为“监管分离是前提,高位考核是根本,发现核查是手段,確责达标是关键,信息技术是支撑,高效处置是目的。”

五、存在问题

在目前工作中主要问题表现在体制调整较难,制度设计模糊,处置责任不清,技术定位错位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是需要全体数管工作人员的努力的,它不是单一的由某个部门就可以完成的,所以我们全体数管工作人员都需要一种团结的精神来工作。

通过郝力副主任对《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解读,我认识到数字化城市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工作,首先它不仅对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有城市管理问题业务知识方面的要求,还对从事此项工作的人员有思想上的要求,我们必须接受到来受到监督的相关责任单位的压力,同时还要以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态度来处理相关的案件。此外此项工作还是一项具有挑战的工作,他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及现在存在的问题都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必须面对并处理的。

在听完郝力副主任对“数字城市管理”工作的理论讲解后,来自于“杭州市数字城市管理信息处置中心”的赵美英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城市管理部件监督案件立案、处置与结案》标准进行了宣贯。整个宣贯内容结合赵主任的工作经验围绕三个内容开展,分别是:编制的相关背景,涵盖的主要内容,杭州的贯标实践。

在编制的相关背景里面提到一点:编制标准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并且明确它的用途,致使他必须具有一定的原则,而这个标准是在51家试点单位为背景的情况下编制的。且数字城管它不同于其他的城市管理方法,它主要是体现一个高位监管的机制。同时还举了一个 “川”与“卅”的例子。“川”仿佛就像我们各个相关部门,它们相互之间并没有联系,各有各的一套处置制度。这便是前面郝力副主任提到的“硬问题”的一个表现。但是只要“川”中间有“—”,就相互之间有了联系,而数字城管就像是这条“—”把它们都连接起来了。把它们连接起来后还要进一步的考虑到它们的“建”和“用”两个方面。在用的方面,因为“标准”是用于全国性范围内的,所以它在编制中也遵循了一定的原则:引领性原则,普适性原则,法定性原则,刚性化原则,兼顾例外性原则。而随着城管问题的变化,“标准”也会有一定的修改,就此次宣贯的标准内容而言,就是在已有标准基础上修改完成的。此外,“建”好的同时也要“用”好,这样才能发挥出理想效果。所以要求我们要学习其相关内容,在有一定业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灵活的运用它。

而在“标准”的实施方面,赵主任结合杭州的具体情况对标准如何实施来进行解读,(一)、立案环节上,对采集员(监督员)巡查频次、核查时限设定了三级标准,以确保问题全面发现,充分考虑了动态性问题因核查不及时影响问题结案等问题。

(二)、立案上,设施了采集立案要求和量化指标,并设置了一、二级管理区域,对同一类别的问题按照处置的难易程度和重要程度,确定立案、处置、结案的标准。

(三)、处置环节,按A、B、C三级标准,设定了事、部件问题处置时限,同时标准正文中规定了三级案卷派遣时限,从标准上控制因派遣影响问题的及时处理等负面因素。如针对于专业部门的处理时限延时的问题,杭州市就通过限制案件量的方法来控制,他们是每个月给相关责任单位的处理时限延时量是3%,相关责任单位如果超过了这个限额其在考核上就会减去相应的分值。这样就避免了专业部门每条案件都通过延时的方法来拉长处理时间,保证了问题的及时处理,提高了效率。

(四)、结案环节,针对问题立案状态,对应提出结案的标准,并以视觉标准作为结案的标准,从而较好地处理好数字与行业标准的差异,同时更为直观展示数字城管的成就。

此外,赵主任还提到在未来数字城管发展过程中,希望监督员可以进行普查部件等一系列的展望。

在为期两天的培训会议还有来自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数字化城市管理专家组”的专家蒋景曈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标准宣贯,来自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管理监督中心的高萍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标准进行了宣贯,来自烟台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郭副主任从三个方面对如何建设“高效节约型数字城管的建设要点”进行了介绍,来自常州市城市管理监督指挥中心的陈建伟主任则从三方面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督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进行了介绍。通过他们的讲解,是我对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的相关评价的内容和具体考核标准的范围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此外,还有来此成都和南宁的“数字化城管”相关领导对他们工作中的经验进行了交流。以上专家和领导都对“数字城管”以及“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等相关建设标准和考核机制进行了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工作经验,并使用简介易懂的语言加以介绍,使我对数字化城管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通过这次学习对“数字化城市管理”的相关知识,使我在认识上提升了层次。而对于“数字化城市管理”目前处于一个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的现状,我们每个人必须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重塑自我,提升自我,更新观念,不断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起“数字城市管理”在城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其次要注意的是最先进的组织是学习型的组织,只有不断学习,全面普及城市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才能为本单位提供全面的“服务”,在学习其他兄弟单位的经验的基础上,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数字城市管理在市民以及城市管理建设中的影响力,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昆明市数字化城市管理办公室监督指挥中心吴晶秋

2010/12/3

第二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9]119号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重庆市政管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天津市市容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自2005年建设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也主动加入到试点行列,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还将数字城管向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延伸,采取服务外包等城市化运作方式,改善了城市环境,创造了就业机会,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为规范数字城管推广工作,针对试点工作中系统建设兼容性差、运行时效低、盲目超前、资金浪费等问题,我部组织编写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

前 言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为更好地推广数字城管的基本经验,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数字城管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工作。

1.总则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地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标准、循序渐进。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需要,贯彻执行部颁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南,合理确定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城管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城市可从最基础城市管理做起,重点理顺机制、体制,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数字城管软硬件系统,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管理领域,建设适应当地发展水平、经济实用的数字城管。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创新。数字城管在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大处置资源的数量,提升处置资源的质量,在提升问题处置能力上求实效;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必须重视推动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监督和管理分开、问题发现及时、处置标准明确、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城市管理机制。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群众参与,科学评价。要将 3

市长公开电话和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城管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运用系统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整合资源,励行节约。按照勤俭办一切事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形象装备;要开放市场,公开招标,在确保系统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备租用、委托建设等形式开展系统建设,减少数字城管一次性投资;要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和性价比合理的技术模式和硬件配置,以降低数字城管建设的技术成本。要合理配置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维护资源,建立稳定可信的运行维护模式,可选择外包服务、租用托管等形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运行安全稳定。

2.建设内容

数字城管建设的核心应包括四个方面。

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应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量化的处置制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长效考核制度等。

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明确一个隶属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是数字城管建设的有力

保证。

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全面贯彻数字城管的相关标准是建设、运行数字城管的规范化基础。

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在体制、机制、标准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只有采用数字化集成技术,才能保证和维持数字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标准的贯彻,实现新体制机制环境下的城市管理高效率。2.1.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数字城管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将分散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集中到与处置职能脱钩的监督考核部门中,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为建立独立的监督考核机制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

按照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资源下放的原则,将分散在城市各职能部门和设区城市区级政府的处置资源(包括人、财、物、事)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为发挥处置资源的最大时效和提高基层处置能力,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

2.2.制度体系建设

监督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处置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和结案》(CJ/T315)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

考核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城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

2.3.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2.4.基础数据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

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2.5.专职队伍建设

信息采集员。各地应根据区域大小、城市管理问题发生密度等实际情况,采用自管或市场化管理等方式,组建规模适当的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负责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采集、核实核查和各类专项普查工作。

呼叫中心坐席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呼叫中心坐席员。负责受理领导批示、信息采集员上报和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并进行审核、立案、批转、授权结案等工作。

指挥中心派遣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指挥中心派遣员。负责将监督中心立案后批转的案卷派遣到相应的专业部门,对专业部门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协调督办。

3.项目管理

3.1.项目管理组织

成立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数字城管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及时听取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职责,保证项目总体进度和各组工作质量和进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展情况及需要确认的重大事项。

设立管理组,负责数字城管队伍建设,编制各岗位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手册、指挥手册、评价指标体系等,并组织培训。设立系统组,负责项目的系统运行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协调,包括网络布署、硬件配置,数据库建设、系统软件配置和应用软件研发,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等工作。设立数据组,负责协调、收集和整理基础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部件和地址数据普查入库工作。3.2项目实施步骤

明确责任,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项目立项、编制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

析报告和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各承建单位。

组建队伍,制订制度。由管理组牵头,组建监督中心、指挥中心和监督员队伍,并编写相关工作制度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数据普查,系统搭建。由数据组牵头,进行数据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由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网络配置,软硬件系统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系统研发和实施,城管通硬件采购和软件研发等工作。

人员培训,编制手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编制《各岗位用户培训手册》、《监督员培训手册》及《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对系统岗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培训。

系统测试,投入运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测试、试运行和正式运行。

档案整理,系统验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组织系统的验收。

4.验收评价

4.1.组织体系

有明确的隶属政府的独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监督和考 10

核部门,同时实现了处置资源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4.2.基本制度

建立并执行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处置制度、考核制度,形成了考核制度的长效机制。4.3.信息系统

建设了基础软硬件平台系统,以及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等。4.4.基础数据

建设了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

4.5.专职队伍

组建了与本地监督区域、问题发生密度相适应的信息采集、呼叫中心和协调指挥的专职队伍。4.6.运行效果

数字城管系统经过一定周期的运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监督发现和处置执行达到合理的数量,监督执行部门运作协调,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发挥作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城市总体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等。4.7.文档资料

机制体制建设文档。包括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和运行管理相关的政府文件和管理制度等文档。

建设过程文档。包括系统集成、数据普查、应用系统开发、软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场地机房装修、监理等全过程技术文档。

总结汇报文档。针对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项目概况、建设过程、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建设、运行实际效果的综合汇报文档。

第三篇: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

关于印发《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

导则(试行)》的通知

建城[2009]119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各省、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北京、重庆市政管委,上海市城乡建设交通委,天津市市容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设局:

自2005年建设部开展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试点工作以来,各试点城市按照试点工作要求和有关标准,积极开展工作,一些非试点城市也主动加入到试点行列,在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管理效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各地还将数字城管向城市管理的各个领域延伸,采取服务外包等城市化运作方式,改善了城市环境,创造了就业机会,试点工作取得了宝贵经验。为规范数字城管推广工作,针对试点工作中系统建设兼容性差、运行时效低、盲目超前、资金浪费等问题,我部组织编写了《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实际参照执行。执行中有何问题和建议,请及时反馈我部城市建设司。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二〇〇九年七月七日

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

(试行)

前 言

自2005年在全国推广数字化城市管理新模式(以下简称数字城管)以来,数字城管实现了城市管理从粗放到精细、从静态到动态、从开环到闭环、从分散到集中的转变,全面提高了城市管理水平。

数字城管探索建立了监管分离的双轴心管理体制,创建了将城市管理对象精确定位的万米单元网格法和城市部件事件管理法,建立了科学的城市管理工作流程和绩效评价机制,构建了一个适应新体制、新方法和新机制的集成化城市管理信息平台,是对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及管理手段的重大变革和创新。

为更好地推广数字城管的基本经验,提高系统建设质量和效益,确保数字城管建设健康发展,特制定本导则,以指导和规范各地数字城管建设工作。

1.总则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各地要以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出发点,以城市管理问题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准,构建数字城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建设要注重适用性、可拓展性和可兼容性,为实现数字城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标准、循序渐进。各地要结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城市管理需要,贯彻执行部颁行业标准和技术指南,合理确定管理模式和管理范围,科学制定建设方案;建设数字城管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经济欠发达城市可从最基础城市管理做起,重点理顺机制、体制,引进先进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逐步完善数字城管软硬件系统,逐步扩大覆盖范围和管理领域,建设适应当地发展水平、经济实用的数字城管。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注重实效,坚持创新。数字城管在提升问题发现能力的同时,需要加大处置资源的数量,提升处置资源的质量,在提升问题处置能力上求实效;建设数字城管系统,必须重视推动改革和完善城市管理机制,建立监督和管理分开、问题发现及时、处置标准明确、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城市管理机制。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坚持群众参与,科学评价。要将市长公开电话和12319服务热线与数字城管有机结合,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城市管理;要建立科学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科学运用系统数据,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政府的绩 3 效考核、行政效能监察体系,充分发挥群众监督、舆论监督作用,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推进数字城管建设,要整合资源,励行节约。按照勤俭办一切事的原则,整合现有各类信息化资源,实现设备、信息系统的共建共享,减少各类不必要的形象装备;要开放市场,公开招标,在确保系统安全保密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设备租用、委托建设等形式开展系统建设,减少数字城管一次性投资;要积极采用先进实用和性价比合理的技术模式和硬件配置,以降低数字城管建设的技术成本。要合理配置数字城管系统运行的维护资源,建立稳定可信的运行维护模式,可选择外包服务、租用托管等形式降低运行维护成本,保证运行安全稳定。

2.建设内容

数字城管建设的核心应包括四个方面。

机制创新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核心。应建立独立的监督制度、量化的处置制度、量化的考核制度和长效考核制度等。

高效监督是实施数字城管的根本。明确一个隶属政府综合部门相对独立的监督和考核部门是数字城管建设的有力保证。

标准贯彻是实施数字城管的基础。全面贯彻数字城管的相关标准是建设、运行数字城管的规范化基础。

技术集成是实施数字城管的保障。在体制、机制、标准巨大变革的背景下,只有采用数字化集成技术,才能保证和维持数字城管体制、机制改革成果和标准的贯彻,实现新体制机制环境下的城市 管理高效率。2.1.组织体系建设

按照监督考核相对独立的原则,数字城管建设应明确隶属于政府的相对独立的综合协调部门,完成城市管理监督考核职责。将分散的政府各职能部门的监督考核职能,集中到与处置职能脱钩的监督考核部门中,实现城市管理问题的处置和监督考核的职责分离,为建立独立的监督考核机制奠定必要的组织基础。

按照城市管理问题处置资源下放的原则,将分散在城市各职能部门和设区城市区级政府的处置资源(包括人、财、物、事)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为发挥处置资源的最大时效和提高基层处置能力,奠定必要的物质基础。2.2.制度体系建设

监督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构建以问题发现、核查结案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监督制度体系,以确保城市管理问题高位独立监督的客观性和科学性。

处置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立案、处置和结案》(CJ/T315)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构建以处置职责重新确认、处置结果规范、处置时限精准为核心内容的城市管理问题处置执行的制度体系,以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各处置责任部门的职责清晰、结果规范。考核制度建设。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绩效评价》(CJ/T292)标准规定,制定《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以标准化的处置结果统计数据为依据,构建对各执行部门和监督机构的考核制度体系,形成一个监督轴驱动多部门组成的处置轴,全面提升处置效率的核心动力机制。

长效机制建设。在城市现行管理体制下,积极推进将数字城管考核结果纳入到城市有关部门的绩效考核、行政效能督察或干部考核等制度体系,以保证监督、处置、考核机制长期发挥效能。2.3.信息系统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数字城管中心机房、网络基础设施、信息安全体系、数据库系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基础软硬件平台。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规定,建设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监管数据无线采集设备》(CJ/T293)标准规定,进行城管通硬件的选型和采购,建设城管通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2.4.基础数据建设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技术规范》(CJJ/T106)标准中规定的关于城市地理空间定位的基本数据需求,建设以城市大比 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单元网格划分与编码规则》(CJ/T213)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单元网格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CJ/T214)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

按照《城市市政综合监管信息系统 地理编码》(CJ/T215)标准规定,编制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2.5.专职队伍建设

信息采集员。各地应根据区域大小、城市管理问题发生密度等实际情况,采用自管或市场化管理等方式,组建规模适当的专职信息采集员队伍。负责日常城市管理问题的信息采集、核实核查和各类专项普查工作。

呼叫中心坐席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呼叫中心坐席员。负责受理领导批示、信息采集员上报和社会公众举报的城市管理问题,并进行审核、立案、批转、授权结案等工作。

指挥中心派遣员。各地应结合当地需求配备指挥中心派遣员。负责将监督中心立案后批转的案卷派遣到相应的专业部门,对专业 部门的案件办理情况进行协调督办。

3.项目管理

3.1.项目管理组织

成立数字城管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重大事项的决定,确定数字城管体制机制的建设,落实项目建设资金,协调项目各相关单位的协作关系,决定项目组成员的调整。及时听取项目建设过程的进展情况,对项目的执行情况进行宏观监督和指导。明确项目负责人,负责整个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所有管理职责,保证项目总体进度和各组工作质量和进度,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进展情况及需要确认的重大事项。

设立管理组,负责数字城管队伍建设,编制各岗位管理制度,包括监督手册、指挥手册、评价指标体系等,并组织培训。设立系统组,负责项目的系统运行环境和应用系统建设和协调,包括网络布署、硬件配置,数据库建设、系统软件配置和应用软件研发,信息安全系统建设等工作。设立数据组,负责协调、收集和整理基础地理框架数据,进行单元网格划分、部件和地址数据普查入库工作。3.2项目实施步骤

明确责任,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明确责任分工,制定项目实施工作计划。

项目立项、编制方案。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需求分析报告和实施方案”,完成项目立项和招投标工作,确定项目各承建单位。

组建队伍,制订制度。由管理组牵头,组建监督中心、指挥中 心和监督员队伍,并编写相关工作制度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监督手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处置(指挥)手册》,《城市管理综合绩效考核办法》。

数据普查,系统搭建。由数据组牵头,进行数据普查和数据库建设工作。由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网络配置,软硬件系统和设备采购、安装、调试,应用软件系统研发和实施,城管通硬件采购和软件研发等工作。

人员培训,编制手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编制《各岗位用户培训手册》、《监督员培训手册》及《系统管理员培训手册》,对系统岗位人员进行业务培训、技术培训。

系统测试,投入运行。由管理组、系统组牵头,进行系统测试、试运行和正式运行。

档案整理,系统验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相关文档资料进行整理,存档,并组织系统的验收。

4.验收评价

4.1.组织体系

有明确的隶属政府的独立城市管理综合协调、监督和考核部门,同时实现了处置资源尽量直接配置到市和区以下的基层执行单位。4.2.基本制度

建立并执行了比较完善的监督制度、处置制度、考核制度,形成了考核制度的长效机制。

4.3.信息系统

建设了基础软硬件平台系统,以及监管数据无线采集子系统、监督中心受理子系统、协同工作子系统、地理编码子系统、监督指挥子系统、综合评价子系统、应用维护子系统、基础数据资源管理子系统及数据交换子系统等。4.4.基础数据

建设了以城市大比例尺地形图、正射影像图等基础地理信息为主要内容的城市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单元网格划分与分类编码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管理部件和事件分类、编码及数据要求和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地理单元网格数据库的管理部件和事件数据库;编制了本地区地理编码数据普查工作方案,并建设了基于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的城市地理编码数据库。4.5.专职队伍

组建了与本地监督区域、问题发生密度相适应的信息采集、呼叫中心和协调指挥的专职队伍。4.6.运行效果

数字城管系统经过一定周期的运行,城市管理部件、事件的监督发现和处置执行达到合理的数量,监督执行部门运作协调,考核评价制度基本发挥作用,信息系统运行稳定可靠,城市总体面貌发生明显改变等。

4.7.文档资料

机制体制建设文档。包括项目建设、组织机构、人员队伍和运行管理相关的政府文件和管理制度等文档。

建设过程文档。包括系统集成、数据普查、应用系统开发、软硬件采购、网络建设、信息安全体系、场地机房装修、监理等全过程技术文档。

总结汇报文档。针对验收评价的主要内容,集中反映项目概况、建设过程、组织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信息系统建设、基础数据建设、运行实际效果的综合汇报文档。

下载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建设导则(试行)》和数字化城市管理系列标准宣贯”的培训的个人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