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草原灭鼠防治工作总结
叶城二牧场草原灭鼠防治工作总结
2012年叶城二牧场草原灭鼠工作在师畜牧兽医局和师畜牧兽医站的支持下,在场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草原灭鼠综合防治措施,按照草原防治措施的原则,以草场承包责任制为突破口,对草原进行了监测,全面推动群众性治鼠工作的开展达到控害的目的。草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逐步规范起来,现就叶城二牧场草原灭鼠防治工作总结如下:
一、草原基本情况
叶城二牧场草原面积71.8万亩,可利用面积67.2万亩,人工饲草料基地2万亩,天然草场围栏4万亩。分别分布在二连、三连,属边境牧场。草地类型可分为高寒草原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温性草原荒漠类、温性草原化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因本地区全年气候干燥,降雨少,草场瘠薄,草质低劣,亩产鲜草109.8公斤,是制约叶城二牧场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草地鼠害危害与防治现状
草地的三化问题,鼠虫害问题是严重制约牧场生产力和加剧草畜矛盾的重要因素。2007年我场45万亩发生鼠虫害危害,通过无鼠害示范区防治,发生面积和危害程度得到控制,有15万亩达到无鼠害示范区的要求。但仍有30万亩鼠害危害面积,对牧场草地部分面积构成威胁。2010年10月申报30万亩无鼠害示范区创建,款项到位,但由于防治时间错过和D型肉毒素杀鼠剂没到位,没有得到防治。2011年5月底D型肉毒素杀鼠剂到位,购买3万毫升D型肉毒素、30吨饵料(小麦),按照无鼠害示范区实施方案的防治方法进行防治,使无鼠害示范区防治全面展开,有效控制了鼠害。
近几年来牧场草地鼠虫害时有发生,危害鼠种类有:田鼠、黄鼠、草原兔尾鼠等,还有旱獭;蝗虫种类有:宽须蚁蝗、意大利蝗、小翅雏蝗。
现采取鼠虫害防治措施有:人工网扑和人力捕杀,放置捕鼠器,鼠夹等,由于资金短缺,以有机磷农药喷雾灭虫也有限量,对防治灭鼠的危害也没有有效防治经验,现只有抗灾自救,力争将灾情降到最低程度。
三、草原的管理
1、草原监理机构的设置。牧场设立草原监理站一个,人员配置5人,全面负责草原的管理和草原鼠虫害的防治工作。
2、信息人员的配备。草原监理站由二人负责草原信息工作,此外,在山区两个牧区二连配备二名、三连配备一名信息人员,归站领导,全面负责草原信息采集工作和预测预报工作。
3、草原工作开展情况。一是草原机构的设置,加强对草原的管理;二是草原划分,落实草原承包责任制;三是加强草原的预测预报工作,鼠虫害防治工作;四是草原监督,解决草原矛盾纠纷,排查草原违法案件;
五、开展草原的保护,防治草原三化,建立草原围栏,保护生态环境。
六、草原实行轮牧轮休。
4、草原承包的落实。为了合理利用草原,加强草原的管理,牧场根据草原的分布划分43个片区,实行承包,由承包者对片区进行管理。
5、草原管护和鼠虫害监测情况。草原管护实行牧场分管领导→草原管理站→连队→承包者,责任到人,另有二人专职负责管护草原和鼠虫害监测,发生鼠虫害危害及时报告。
四、草原鼠虫害防治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强草原鼠虫害防治的领导,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草原监理站。防治机构明确成员单位职责,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应急机制,周密安排,切实做到“早动员、早部署、早防治”,确保防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开展,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2、根据危害特点,进行测报,掌握鼠虫害危害动向,确定防治区域、对象及其他相应的组织和措施。
3、根据危害发生和鼠虫种群特征,使用D型肉毒素杀鼠剂压低密度,控制繁殖,达到消灭得目的。
4、加大防治投入力度,提高人力物力财力。由于鼠虫的危害,防治上:一是资金短缺,场党委还是挤出有限的资金投入到鼠虫防治中;二是进行网捕、捕鼠器等;三是生物防治相结合;四是草场承包者个人出点资金,加大防治资金的投入力度。因此,采取因地制宜的开展综合防治收到了初步成效。
五、草场鼠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由于鼠虫工作在我场起步比较晚,尚未建立完善的保护体系和健全的防治机构,防治经验不足,导致在鼠虫工作中成效不够显著。
2、由于二牧场是属于山区牧场,交通不便,山连山,沟连沟,海拔在2200—4850米之间,草场发生危害从2007年的45万亩控制到2010年15万亩达到无鼠害示范区的创建。2011年全面展开无鼠害示范区防治,有效控制了鼠害,但个别区域的局部地区还有少量鼠害,进行生物防治可得到有效控制。
3、对鼠虫害的调查研究相对滞后,缺乏鼠虫的种类,生活习性、分布、危害的第一手资料,预测预报工作不到位,致使防治工作有很大的盲目性。
六、今后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的要求
1、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总结,探索一条适合本场鼠虫的防治措施。
2、进一步加强草原鼠虫的预测预报工作,按照预测预报的具体内容,做好预测预报工作,为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3、在防治队伍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对鼠虫及三化危害的监测预报。掌握优势种群、活动规律、危害季节、危害程度等基础资料,为防治提供依据,减少防治工作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4、建立健全草场保护责任制,把草场保护工作纳入工作日程。
2011年8月26日
第二篇:草原治虫灭鼠实施规定
草原治虫灭鼠实施规定
草原治虫灭鼠是控制草原沙化、追化、保护草地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发展畜牧业的一项有战略意义的重大措施。为进一步加强治虫灭鼠工作,实现治虫灭鼠工作规范化、科学化,不断提高灭治效果,根据《中华人民 共和国草原法》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规定。
一、凡开展草原治虫灭鼠工作的单位,要在当地政府的领导下,同有 关部门加强协作,切实抓好治虫灭鼠防治计划、防治措施、承包合同、人 员培训和器械、药品的购置、设备维修等项工作。
二、草原虫、鼠害发生严重的地(州、盟)、县(旗),应建立健全 虫、鼠害预测预报站,受畜牧主管部门领导,业务上受上一级草原业务部 门的指导。预测预报站要做好虫、鼠害调查工作,掌握虫、鼠害发生发展 动态,及时向各级政府和受害区农牧民发出虫、鼠害预报,指导群众进行 防治。
三、对虫鼠害发生发展动态,要及时进行研究分析,查清虫、鼠的种 类、密度、危害程度和波及范围,在达到规定防治标准(见附表)时,方 可进行防治。并根据害虫害鼠时种类及其生活习性,选择适宜的灭治时间 和方法,认真组织实施,确保防治效果。
四、开展治虫、灭鼠工作的地区,须经县(旗)草原业务部门根据预 测预报情况制定切合实际的具体防治方案,报上一级主管部门批准,组织 实施。10万亩以上的大面积飞机治虫、灭鼠要经省、自治区主管部门批准,并报农业部畜牧局备案。
五、治虫、灭鼠方法
(一)化学灭治法要困地制宜地积极研究推广新药剂、新技术、先进 的施药器械和简便易行的方法,来用高效、低毒,经济、安全的各种杀虫、杀鼠剂,严禁使用二次中毒和严重污染环境的药剂。
(二)生物灭治法要来取有效的措施,保护虫鼠天敌,加强生物防治 科研工作,积极开展生物防治。
(三)综合防治法发动群众,采用弓箭、鼠夹等器械灭鼠。虫、鼠害 严重的草场,经防治后,应进行围栏封育,种草改良,尽快恢复植被,提 高草场生产力。
六、灭治效果的检查
(一)灭鼠效果检查在开展灭鼠的草原,应设置有代表性的样地,面 积为防治面积的0.1%。样地选定后,在灭鼠前后,均要来取开洞封洞法 或捕鼠法进行检查,计算灭鼠效果。
(二)灭虫效果检查灭虫前要进行虫口密度调查,在喷药后24小时,48小时和72小时分别检查灭治效果。调查样方每1000亩随机设置1个。
(三)灭治效果要求10万亩以上的大面积灭鼠效果不能低于90%;灭 虫效果,平坦地区要求90%以上,山地丘陵地区85%以上。飞机作业的漏 喷面积应控制在5%以下。灭效过低,要进行补灭。
七、严格遵守毒药保管、运输、使用的有关规定,建立健全严格的管 理制度和安全保护措施。防治期间,要根摇不同药品,规定禁牧期限。
八、治虫灭鼠药剂,要在国家指定的生产厂家购买;灭治虫、鼠害的 毒饵、毒液,应适当集中,定点加工,统一调配使用。
九、草原治虫灭鼠经费,应坚持“自力更生为主,国家扶持为辅”的 原则,采取中央适当补助,省(自治区)配套,地(州、盟)、县(旗)
及专业户、联户多方筹集的方法。
省(自治区)配套资金不落实的,中央不汐排补助。治虫灭鼠专项经费应 由各级草原业务部门管理使用,各级财政、畜牧主管部门进行监督、检查。
十、开展治虫灭鼠的地方,草原业务部门要同使用补助费的单位或专 业户、联户,签订严密的承包合同,明确防治面积、时间、要求和预期效 果。防治补助标准应按照危害程度和虫、鼠种类,予以规定。
十一、治虫灭鼠补助费的使用范围
(一)购买治虫灭鼠药品、器械、饵料和这些物品的运杂费;
(二)灭治虫鼠害所用飞机、汽车、拖拉机、畜力等租赁费及雇用人 员的工资和补贴费;
(三)直接参加治虫灭鼠人员的防护用品费和接触剧毒药物人员的保 健津贴补助费;
(四)虫鼠害情况调查、预测预报、新技术试验示范、技术人员短期 培训和治虫灭鼠专业会议等费用的开支,不得超过治虫灭鼠补助费的10%。
十二、虫鼠害灭治工作结束后,草原业务部门应适时进行检查验收。对治虫灭鼠有显著成绩和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应给予表扬和奖励,对违反 本规定,危害人畜健康、造成损失的单位成个人,应分别情况上报当地人 民政府批准,予以批评、警告,直至罚款,赔偿损失。
附表 几种主要害虫害国的防治标准
━━━━━━┯━━━━━━━━┯━━━━━━━┯━━━━━━━
害
虫 │ 每平方米头数 │ 害
鼠
│每公顷有效洞口 ──────┼────────┼───────┼───────
小型蝗虫 │ 25头以上
│ 布氏田鼠
│1500个以上
中型蝗虫 │ 15头以上
│ 长爪沙鼠
│ 500个以上
草原毛虫 │ 30头以上
│ 黄
鼠
│ 50个以上
草地螟
│ 15头以上幼虫 │ 高原黄鼠
│ 150个以上
│
│ 鼢
鼠
│ 200个以上
│
│
│(新土丘)
━━━━━━┷━━━━━━━━┷━━━━━━━┷━━━━━━━
第三篇:市2007年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文章标题:市2007年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一、草原虫害基本情况和防治情况
2007年**市天然草原虫害发生面积为330万亩,严重危害面积为125万亩。发生区域分布在乌拉特前旗60万亩,乌拉特中旗120万亩,乌拉特后旗110万亩,磴口县40万亩。严重危害区主要分布在乌拉特前旗的额尔登布拉格苏木、巴彦花镇
;[xiexiebang.com站的领头羊—xiexiebang.com:http://www.xiexiebang.com/]乌拉特中旗的海流图镇;乌拉特后旗的潮格温都尔镇和磴口县的沙金套海苏木。主要种类: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以突鼻蝗为主,平均密度2头/平方米,最高达15头/平方米;磴口县以戈壁棘硕螽为主,平均密度13头/平方米,最高达20头/平方米。在虫卵孵化期由于牧区降雨分布不均,造成虫害分布不均匀,为此,我们因地制宜,在乌拉特前旗、乌拉特中旗、乌拉特后旗针对虫龄不整齐,高密度发生区面积小、不连片而且集中在山地草场等特点,开展人工防治;而在磴口县以柠条锦鸡儿为主的灌木草场上开展飞机防治。在市、旗两级草原站及虫害发生区苏木镇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抽调科技人员25人,投入劳力1698人次,背负式喷雾器90台套,车辆13辆,共完成防治面积51.8万亩,其中飞机防治40.1万亩、人工防治11.7万亩。
二、采取的主要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
针对去年冬季和今年春季草原虫卵调查情况,市草原防虫灭虫指挥部对牧区四个旗县就害虫监测时间、监测地点、监测内容等做了统一安排部署,并强调要强化领导、精心组织、落实责任,确保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
2、强化预测预报,落实监测责任制。
按照内蒙古自治区草原站内草发[2007]7号“关于开展春季草原虫害(蝗卵)调查的通知”,市旗两级草原站及时开展调查工作。全市共设样地38个,样方114个,并详细记录样地(方)设立日期、面积、编号,行政编码,地点名称、坐标、高程,土壤质地、类型、外貌特征,草场类型,主要植物,指示植物,载畜量,害虫种类,天敌种类等基础信息。根据调查结果显示:2007年我市天然草原平均每平方米的卵块数为0.8块,卵粒数为24个,越冬后活卵率为80.5,卵粒寄生率为0.7,卵块捕食率为0.5。预测:如果温湿条件适宜,发生面积为650万亩,平均密度为19头/平方米,重度危害面积为225万亩。根据预测预报结果,从4月10日开始,进入实际监测阶段,责成专人负责监测上报;从6月份开始安排专人实行虫害情况定期报告和值班制度,一般情况每三天上报一次,重大灾情立即上报。为防治工作提供了决策依据。
3、启动虫害防治应急预案。
根据**市虫害发生地区的实际情况,启动三套防治方案,即人工、机械和飞机防治方案,重点以飞机防治为主,人工和机械防治为辅,为及时开展防治工作做好准备。
4、及时开展防治工作。
4月18日,磴口县上报2007年第一例虫情报告后,市草原站立即组织科技人员到实地调查,及时向市政府和自治区草原站上报。市政府高度重视,带领市农牧业局、市草原站有关人员专题向自治区农牧业厅进行了汇报,得到自治区农牧业厅的大力支持,自治区草原站有关人员先后到我市视察虫情,对防虫工作提出指导性意见,确保了我市灭虫工作顺利开展。6月13日与鄂尔多斯航空公司签定了飞机灭虫协议,6月27日成功调机。由于连续下雨,飞防工作从7月2日开始,7月8日结束。乌前旗、乌中旗、乌后旗 6月26日开始人工防治,7月31日结束。
5、加强灭效调查。
防治区域由专人负责进行灭效调查,通过走访和样方调查,对防治前和防治后的虫口密度及药品的残留时间、喷药后3--7天内的中毒情况进行详细调查,根据调查灭效达到95以上。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2004、2005、2006年牧区四个旗县的害虫主要优势种为亚洲小车蝗,而今年的优势种为突鼻蝗和戈壁棘硕螽,这使我们对新的优势种的生活习性、生物学特性等方面了解不够,需要从更广的领域、更深的内容上要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做的更好。
《市2007年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总结》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2007年草原虫害防治工作总结。
第四篇: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案
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案
为有效防治草原虫害,预防控制病虫害蔓延,维护生态安全,结合县草原虫害发生情况,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为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的理念,规范管理和提高组织化程度,大力推进专业化统防统治,全面提升重大草原虫害防控能力,有效预防控制病虫害蔓延,保障草原资源生态安全。
二、草原虫害防治实施目标和任务
(一)草原虫害防治实施目标:
通过采取生物药剂防治,有效控制土蝗、草地螟、黄毛虫等病害虫数量,确保草原虫害不危害、不扩散。
(二)草原虫害防治涉及区域及任务:
防治重点区域为大沙河林场施业区110公顷,东清林场施业区170.83公顷,明月林场施业区200.64公顷,福兴林场施业区111.61,石门林场施业区76.32公顷,五个林场共计669.4公顷。
三、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法和措施
(一)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法:
全部采取生物药剂防治,采用大面积喷施生物药剂的虫害治理技术,大力推广应用烟碱苦参碱生物制剂,实现虫害的有效控制。
(二)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时间和技术措施:
(1)、草原虫害防治工作实施分三个阶段(3月15日-9月30日)。
第一准备阶段(3月15日-5月31日):县林业局生态修复科制定《县2021年草原虫害防治实施方案》,选择草原虫害防治区域、防治面积,报县林业局批准同意。
第二实施阶段(6月1日-8月31日):在县电视台进行公告,购入防治药品,按照技术方案的要求,组织人力、物力,分时间、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确保防治效果。
第三总结阶段(9月1日-9月30日):主要由草原虫害防治领导小组对工作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总结汇报。
(2)、防治技术要点及要求
1、药品使用量:苦参碱生物防治药品每亩用量50-70毫升。
2、防虫工作人员须配戴胶质手套和口罩。如药品溅入脸、手、眼部位,立即用清水冲洗数次即可,千万不得用手揉搓。
3、在中午高温或大风降雨时,停止喷药,以免失去药效。
4、防虫工作人员每天工作不得超过8个小时,必要时进行人员轮换。
5、药品配制时必须严格按药品的说明进行配制。
6、在防治期间,不允许有牲畜出入,必须在防治后的一个星期方可,以免牲畜中毒死亡,在防治的第二天,技术人员必须检查草原病害虫死亡率和灭治效果。
7、在防治工作中,如害虫的虫口密度大,集中还未迁移扩散,采取集中连片防治,重点防治,治一片、灭一片。反之,采取隔离带的方式进行防治,隔离带的间距根据实际情况(如风速的大小、喷雾机的喷幅性能,车辆的传动性能等)决定。
8、灭虫药品必须存放在安全专用的库内,由专人负责看管。
9、生态修复科负责防虫工作人员的操作、配药等方面的技术指导培训。
10、生态修复科在防治期间,必须跟班作业,现场指导,履行职责,保证达标达效。
四、草原虫害防治工作的管理与督导
成立县草原虫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生态修复科科长担任,成员有生态修复科、国有林总场、计划项目科、财务科、林政科及各国有林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生态修复科。生态修复科负责防虫药品的采购和调配、防虫工作督导、统一调度指挥;负责防虫工作技术指导,具体实施;负责防虫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上报以及信息的沟通。
第五篇: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方案
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方案
根据省林业和草原局下发的《省2021年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要求,为有效预防控制鼠害蔓延,维持生态安全,结合县草原鼠害发生情况,特制定县2021年草原鼠害防治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实行预测预报和防治相结合,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严格控制害鼠种群数量,防止草原鼠害暴发,提高草地综合生产能力,改善草原生态环境,促进草地牧业可持续发展。
二、防治原则
为了做好我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我们坚持以下原则:一是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分类指导;二是突出重点,强化监测,综合治理,保证防效;三是集中力量,连片防治,统防统治,灭效与环保并重;四是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统一确定建设内容,统一采购药品和设备,统一进行督促检查,从而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更加规范,更具示范作用。
三、实施步骤与方法
(一)防治区域。
防治重点区域为大沙河林场施业区110公顷,东清林场施业区170.83公顷,明月林场施业区200.64公顷,福兴林场施业区111.61,石门林场施业区76.32公顷,五个林场共计669.4公顷。(二)防治措施。
采用以大面积统一投放不育灭鼠剂为主,我县使用莪术醇不育灭鼠剂,进行一次性饱和投饵,药剂投放量为每公顷1.5公斤,通过控制鼠群繁殖,从而实现鼠害的有效控制。(三)实施办法。
鼠害统一防治工作由县林业局生态修复科组织实施,负责制定全县草原鼠害防治工作实施方案,组织建立灭鼠示范区,并负责当地草原鼠害统一防治工作的具体实施,保证计划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四)、组织实施
各防治区域在推进草原鼠害防治工作中,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按照操作程序认真组织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要抓住关键时期和重点环节,细化防治目标和任务,强化督导和指导,落实各项工作措施,把落实工作抓紧抓好。
四、管理与督导
成立县林业局草原鼠害防治领导小组:组长由主管副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生态修复科科长担任,成员有生态修复科、国有林总场、计划项目科、财务科、林政科及各国有林场。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县生态修复科。生态修复科负责防鼠药品的采购和调配、防鼠工作督导、统一调度指挥;负责防鼠工作技术指导,具体实施;负责防鼠信息的收集、汇总、整理、上报以及信息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