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严刑峻法 筑牢安全基础 坚定不移追求煤炭生产“零死亡”目标
实施严刑峻法 筑牢安全基础 坚定不移追求煤炭生产“零死亡”目标 ——在全国煤矿安全基础建设现场会上的交流发言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47 更新时间:2016-5-9 11:45:59
各位领导,同志们:
首先,我代表皖北煤电集团公司欢迎各位业界同仁、行业翘楚聚首安徽宿州,共同探讨推进煤矿安全基础建设工作,交流经验、分享成果。作为安徽省大型煤炭企业集团,皖北煤电独资、合资、托管、建设的矿井,大都地质条件复杂、自然灾害严重。近几年,煤炭市场持续下行,煤炭经济大幅下滑,安全管理难度陡增。2014年,集团公司发生了两起较大事故,安全形势空前严峻。直面问题、剖析原因,我们痛定思痛、果敢亮剑,实施严刑峻法:狠抓问责不留后路,对事故情节严重的责任领导进行“断后路”式处罚,处分期间领导不变更安排,处分期结束也不必然官复原职。严管班子党政同责,推行政工、经管领导安全协管制度,发生事故,同时问责安全生产分管领导与协管领导。重惩典型提级升格,对典型重伤事故比照死亡事故处理,给予分管副矿长撤职处分,矿长、党委书记、安全副矿长降级处分。紧绑工资全员挂钩,对致命性重伤事故、死亡事故,根据后果程度扣罚责任单位10%—30%的全员工资。2015年,我们坚守安全、严守红线,以严刑峻法倒逼责任落实,强力推进观念转变、体制变革、管理创新、筑实基础,一举扭转了安全事故多发频发态势,实现了瓦斯“零超限”、煤业“零死亡”,首次开启 “安全年”。
一、推行一优三减,为筑牢安全基础创造有利条件。要义在于正确处理安全、生产、经济的关系,通过优化系统实现减产量、减头面、减人员,促进煤炭生产安全高效。
转变观念,变革生产模式。应对持续低迷的煤炭市场,传统办法是提高产能、以量补价。这必然导致生产系统复杂、作业人员过多、隐患管控难度加大,不仅未必增加效益,反而大大增加安全风险。这方面,我们曾有惨痛教训。反思事故教训,我们坚决不再以传统方式组织生产,不再以超产为手段增加收益,下定决心推行一优三减。去年,集团公司不再把原煤产量作为考核矿井的龙头指标、硬性任务,将其由指令性计划变为指导性计划,由核心考核指标变为辅助考核指标,矿井只要完成利润计划就可以了,促进生产由产能规模型向安全经济型转变。省内矿井原煤产量虽然比计划减少120万吨,但单产提高了11.8%,入洗原煤增加了130万吨,原煤吨煤完全成本降低了33元,实现了以效补产。
优化系统,减少采掘头面。统筹考虑矿井灾害程度、煤层赋存条件、生产装备水平等因素,“一矿一策”推进一优三减。2015年省内矿井大部分实现了 “一井一面”生产,少数矿井“一井两面”生产,消除了3面及以上矿井,累计减少了6个面;活动采区由37个减少到28个,关停了恒源煤矿深部井、任楼煤矿北风井、祁东煤矿南部井、五沟煤矿充填开采投料井、钱营孜煤矿西风井等5套地面生产系统;采掘队伍由104支减少到65支,净减少2支综采队、4支炮采队、33支掘进队;采煤工作面与回采巷道掘进工作面,由2014年底的18:81优化到13:40;累计减员分流采掘人员2035人。今年上半年,最后3对“一井两面”矿井也将调整到“一井一面”。
综合施策,安置富余人员。实施一优三减,分流安置富余人员既是重点更是难点。我们制定了十条富余人员转岗分流路径,概括起来就是“退、转、休、输”。退就是退出现有岗位,包括内部退养、停薪留籍、协议中断劳动关系等;转就是转出现有岗位,包括待岗、转岗等;休就是实行内部休假制度;输就是对外输出人力资源,采取 “五险一金”企业兜底方式,鼓励矿井对外输出劳务、员工自主进行创业,已将1000多名生产员工输出到山西振义煤业以及美的、格力、长安汽车等企业。同时,成立转岗创业服务中心,多种渠道帮助富余人员再就业。目前,已稳妥安置分流人员8690人,占在册人员总数的22%。
二、注重管理创新,为筑牢安全基础提供可靠保障。要义是以落实《安全生产法》、压实安全责任为核心,改革管理体制,优化运行机制,进一步增强管控能力、筑牢安全根基。
推进安全监管一体化。以前,集团公司、省内煤业、省外煤业都设有安监局,导致安全监管主体不明、权责不清,流程不畅、反应迟缓,力量分散、效能低下。为明确监管主体、夯实监管责任、提升监管效能,集团公司重构安全监管体制,推行一体化管理。把三块牌子、三套班子整合为一,将安全监管、煤业运营职能集中到省内煤业——恒源股份公司。恒源股份公司发挥人才、队伍、技术、管理等专业优势,对省内省外煤矿实施“决策部署一体化、标准制定一体化、调度指挥一体化、监督检查一体化”管理,并设立区域性安全监察中心,实现了重大情况反应灵敏、重点工作跟踪有力、突出问题解决迅速、日常监管覆盖到位。
推进基层工作简约化。为确保生产科(区)管好现场、守住安全,集团公司大力开展去形式化工作,为基层简政减负。本着“删繁就简、去伪存真”原则,在“员工培训、班组建设、企业文化、精细化管理、党建”等基础管理中,按照“法定、实用、归
一、共享”要求,采取“取消、合并、重整”等方法,砍记录、删表单、减牌板、控检查。同时加强业务电子化、信息化、网络化建设,精简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过去,一、二线科(区)在经营、管理、党建等方面的表单、记录等高达142项,繁文累牍不堪重负。现在,各类资料已精简到62项,而且大部分实现了无纸化,生产单位得以从沉重负担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抓好现场管理。
推进全员保安契约化。安全不仅是管出来的,也是经营出来的。祁东煤矿创新引进经济人、股票期权等理论,建立全员安全风险投资管理机制,通过经济契约把员工结成安全经济共同体。矿井按照“自愿投资、差异认购、不得转让”的原则,结合不同岗位安全责任与风险的大小,向员工发售安全“股票”。员工购买 “股票”后,像关注股市一样关心安全。通过每个人对自己安全“责任田”的自觉经营,确保了矿井安全“大盘”的稳定,取得了“共赢”的“好收成”。这种管理模式由管人、管事向管脑、管心延伸,促进了员工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2015年,祁东煤矿 “三违”人数下降了48%,工伤人员下降了75%,轻伤事故创建矿以来最低起数,安全效果创历史最好水平。
三、健全双控机制,为筑牢安全基础打造有力抓手。要义在于落实安全双控的新要求,健全风险预防控制、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加强平台建设,有力把握安全生产主动权。
实施立体化风险预控。以防控重大安全风险为主旨,坚持源头、系统、综合治理,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线下线上结合的立体化风险预控体系。对“一通三防”、防治水等重大风险源,实施集团公司、子(分)公司、矿井、职能科室、生产科区五级预控,进行基层单位日分析、专业部室周排查、集团公司月剖析。对排查出的风险,综合经济投入、技术能力等因素,分别由集团公司、子(分)公司、矿井分级治理,实行任务、标准、责任、时限、监督“五定”闭合管理。同时,构建安全综合自动化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对重大风险源监控分析、预警预报和应急管理。
开展定向化专家会诊。在安全双控中实行专家会诊,为安全生产拉紧“保险绳”、筑牢“防火墙”,增强对复杂安全局面的驾驭力、掌控力。安全专家会采取解剖麻雀的方式,集团公司每月对一对矿井的安全威胁进行系统性排查、实施根源化治理,杜绝重大事故,降低零星事故。这一举措,具有比较鲜明的特色:一是动静结合。既查系统、环境、设备等动态变化的生产要素,又查体制机制、制度措施、执行落实等相对静态的管理保障。二是大小结合。大的方面,对安全生产六大系统实施“体检”,辨识、防控重大风险;小的方面,对生产环境、装备设施、岗位作业进行排查,消除生产现场的突出隐患。三是近远结合。近,是指对现有生产布局、格局进行诊断,确保接替可靠、生产安全。远,是指结合矿井长远生产规划,对采场进行安全、经济论证。在现有技术、装备条件下,对“安全无把握、经济无效益”的采场暂缓开采。目前,划定了5个矿8个缓采区,封存可采储量7706万吨。专家会诊不仅完善了安全双控平台,也有力推动矿井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上实现内在、本质达标。
四、持续素质提升,为筑牢安全基础激活动力源泉。要义在于培育工匠式员工、打造专业化干部,练就过硬本领,锻造精细作风,为安全生产注入强劲动力。
大力推行实操培训。利用集团公司实操基地、矿(厂)技术工作室、生产现场示范教学、联合设备生产厂家进行全真培训等渠道,在员工中大力开展实操培训,有效提升了技能、本领。目前,具有技能等级的员工由2010年的30%提高到70%,建成了6个以全煤行业“技能大师”、“优秀技术能手”领衔的高等级技术工作室,集团公司安培中心成为全煤首批安培示范基地。
全面创建精益班组。实施“两精、三化”建设,以小班组保大安全。两精,即标准精益、操作精益。构建并推行标准化的作业流程、作业工序、生产动作、生产工时、成本参数,促进员工上标准岗、干标准活,出安全煤、出高效煤。三化,即班组长专业化、作业流程化、运行市场化。强化班组长学历教育和专业培训,推进班组长由生产工人向专业管理人员转变。现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一、二线班组长,由2010年的5%提高到48%。规范班前、班中、班后工作流程,将班组工作的内容、秩序通过流程固化下来。实施内部模拟市场运行,构建安全生产要素价格体系以及结算、考核体系,通过市场化交易,把班组打造成自我管理、自主保安、自负盈亏的责任单元。
切实加强干部管理。落实全流程跟班制度,矿长、总工程师、安全矿长带班期间,至少巡查2个主要生产系统;其他矿领导 “全流程”(班前会-入井-作业-交接班-升井)带班,进行全覆盖走动式巡查。开办领导干部“三违”学习班,对违章指挥、违反纪律、履职失位的矿副总师及以上领导干部,采取谈心对话、专项培训等方式进行“三违”帮教,2015年有5人次进班学习。
五、强化技术应用,为筑牢安全基础夯实关键支撑。要义在于以技防替代人防、以设备替代人工,在安全生产中走出了一条“少人则安、无人则安”的新路子。
实施技术攻关,防控重大灾害。利用集团公司“国家水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等科研平台,实施跨企业、跨部门、跨专业技术攻关。瓦斯治理方面,建立了基本参数与预测预报、单项治理技术与装备配套等集成技术体系,大力实施区域治理和保护层开采。2015年,集团公司实现了瓦斯“零超限”。水害防治方面,提出“控水开采”理念,形成了隐伏陷落柱预测与治理、松散强含水层下煤层安全开采、矿井水文地质条件超前精细探查、水害预测预警及混合水源识别等技术体系,连续13年杜绝了水害事故,累计回收防水煤柱储量1950万吨。
建设四化矿井,促进安全高效。推广综采工作面远距离供液供电系统、液压支架邻架操作液控先导系统、巷修机械化作业线,在采掘工作面全面应用无极绳绞车、异型轨卡轨车、齿轨卡轨车、单轨吊等设备,采区上、下山等主要斜巷全部采用架空乘人装置运送人员。钱营孜等矿井已实现采掘头面安全可视化,井下主要硐室及地面主要车间运行自动化、无人化;任楼等矿井主排水泵房水泵已基本做到自动化运行,并建立了远程监控系统。
各位领导、同志们,置身煤炭行业结构调整的新常态,皖北煤电在加强煤矿安全基础建设方面作了一些尝试和探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知道,安全生产永远没有休止符。面向未来,皖北煤电将继续高擎严刑峻法利剑,秉持久久为功心态,持续加强安全基础建设,坚定不移地追求煤炭生产“零死亡”目标,为全国煤炭安全生产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