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五则)

时间:2019-05-12 18:47: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第一篇: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 ――访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公安部十六局)局长杜永胜

森林公安机关是一支受国家林业部门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的队伍,具有刑事和行政执法职能,肩负着保护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安全、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保障林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任。多年来,广大森林公安民警恪尽职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坚定地守护着绿色家园。10月26日,在全国森林公安系统警务技能大比武之际,记者采访了国家林业局森林公安局局长杜永胜。

记者:森林公安是我国五大专业公安机关之一,是我国保卫森林资源和生态安全的重要力量,专业性强,不太为社会各界所了解,请您简要介绍一下森林公安的基本情况。

杜永胜: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森林资源保护工作,十分关心、支持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务院先后多次下发文件,要求加强森林公安机构建设。在国家林业局(原林业部)、公安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为保障林业改革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森林公安始建于l948年,经过60余年的发展,已逐步壮大。截至目前,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上海市除外)都建立了森林公安机构,形成了国家、省、地、县四级森林公安组织体系。在森林公安发展历程中,有两个关键节点具有里程碑意义。一是1984年,国家正式批准在原林业部设立公安局,列为公安部第十六局,森林公安机关列入国家公安机关序列,实行林业主管部门和公安机关双重领导,其主要职责是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林区社会治安秩序。从而明确了森林公安的管理体制、性质与职责。二是2005年国务院明确将森林公安编制列入政法专项编制序列,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今年又解决了森林公安经费保障问题,从而使森林公安队伍迈上了正规化建设的新台阶。

自组建以来,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始终围绕林业和公安中心工作,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破坏森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查处森林火灾案件;积极构建林区治安防控体系,及时排查化解林区矛盾纠纷;认真开展严打专项整治行动,果断处置林区突发灾害事故;主动参与野生动植物国际履约执法,有效提升了我国林业的国际话语权。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党组、公安部党委正确领导以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的结果,与全国森林公安机关广大民警的无私奉献密不可分。据统计,1984年至2009年,全国森林公安系统有1600多人光荣负伤,260多人因公牺牲,先后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模范和先进集体。记者:当前正处于“十一五”和“十二五”交替时期,也是我国不断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全面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的重要时期,在这种形势下,您认为森林公安将如何应对并有所作为?

杜永胜:客观地说,目前,森林公安工作既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期,同时也承担着繁重的任务,面临着艰巨的挑战。

首先,从林业所处的重要地位来看,森林公安肩负着更高的使命。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的行动纲领。2009年中央林业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指出,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

其次,从公安工作所处的复杂环境来看,森林公安面临着更大的挑战。随着经济社会变革和林业改革的不断深化,林区历史遗留问题与改革中产生的问题相互影响,新旧矛盾交织叠加,涉林不稳定因素多样频发,矛盾纠纷的关联性、敏感性、对抗性明显增强。

再有,从未来发展的目标来看,森林公安工作面临着更高的标准与要求。今年9月,国家林业局、公安部联合召开的全国森林公安森林防火工作会议要求森林公安把认识统一到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要求上来,把工作统一到林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上来,切实承担起保护生态建设成果、保护林业改革成果、维护林区社会和谐、应对气候变化等四大任务,着力推进队伍正规化、执法规范化、警务信息化、保障标准化、警民关系和谐化等森林公安“五化”建设。这给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提出了更多的标准和要求。

记者: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森林公安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杜永胜:林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以及公安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和新挑战,要求森林公安必须不断提高队伍整体素质,切实提高警务保障水平,大力提升保护森林资源的能力和执法办案水平。编制经费问题解决后,森林公安民警综合素质、专业技能、廉洁从警和为林业改革发展服务的意识与我们承担的光荣职责和繁重任务的差距,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力提升队伍整体素质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为紧迫的任务。为此,2008年,我们制定了3年大轮训规划,2009年,组织开展了全国森林公安民警业务知识竞赛,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了民警的业务理论水平。今年,又搞了这次警务技能大比武,目的就是要促进民警全面提高综合素质,检验各级森林公安机关大轮训工作的成果。

记者:您对森林公安队伍建设有何长远设想?

杜永胜:举行森林公安“大轮训”,只是整个队伍正规化建设工作中的一个环节,下一步,我们将从实战需要出发,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不断提高队伍的执法办案能力和整体素质,努力把森林公安打造成一支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威武之师、文明之师。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严厉打击涉林违法犯罪,切实维护林区社会秩序,努力为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来源:作者: 洪海园林

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首次对建设生态文明作出了全面部署。四川是长江上游的主体,林业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建设生态文明着力于增加生态产品生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生态产品”是指能够满足人们生态需求的产品,包括美丽的森林、清新的空气、清洁的水源、可爱的动物、宜人的气候等,是人类生活必需的消费品。比方说,大树结的果实算是物质产品,释放的氧气就是生态产品。与其他产品不同的是,生态产品靠自然生态系统来生产。随着物质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社会对生态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生态产品越来越短缺,甚至成为“奢侈品”。十八大将生态产品生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概念和根本任务。

然而,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必须改善生态,实现生态良好。香樟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固碳释氧、杀菌降噪、调节气候、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被誉为“地球之肺”。据测算,全球生物量的99%分布在陆地,其中森林生态系统占89%。湿地在提供水资源、促淤造陆、保护物种等方面作用很大,被誉为“地球之肾”。生物多样性可以有效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地球的“免疫系统”。荒漠生态功能较弱,但是面积广大,并可以通过治理挖掘其潜力。林业承担了建设森林生态、保护湿地生态、改善荒漠生态以及维护生物多样性的职责,是社会生态产品的最大提供者。

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突出作用

经过多年发展,香樟林业已由物质生产为主转型为生态建设为主,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也是非常突出。首先,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物质基础。林业建设生态系统的类型最多、力度最大、面积最广,涉及我国陆地面积的64%,是自然生态系统的最大建设者。离开了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文明建设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其次,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基本途径。十八大报告提到的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生态修复、生态产品等等,都与林业密切相关。规划生态空间以林业生态用地为基础,保护生态环境以保护自然生态为优先,生态修复以林业生态工程为依托,增加生态产品必须发挥林业的主体作用。第三,发展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主要任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工作,赋予了林业“四大地位”、“四大使命”。保护森林资源、加强林地管理、修复自然生态、发展林业产业、保护野生动物等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发展现代林业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

四川地处长江、黄河的发源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主体,拥有除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生态资源丰富,生态责任重大。近年来,四川依托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等重点工程,持续推进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有效改善了生态状况、维护了生态安全。全省森林面

积2.55亿亩,森林蓄积16.66亿立方米,分别比十年前增加37%和11.5%;森林覆盖率35.1%,比十年前增加近10个百分点;现有林业自然保护区125个,管理面积1.17亿亩,森林和湿地公园133个;森林植被年储碳量7700万吨,森林和湿地年生态服务价值1.6万亿元,居全国首位。监测显示,四川境内输入长江的泥沙十年来减少了46%。

承担起林业建设生态文明的历史使命

建设生态文明,香樟林业重任在肩,必须切实承担起五大历史责任。首先,要承担起维护生态安全的历史责任。要立足四川、服务全国、贡献世界,努力构建起科学合理的生态安全格局,不断优化人居生存空间。其次,要承担起保护自然生态的历史责任。要增强主动意识,自觉当好自然生态系统的看护者,为建设生态文明奠定坚实的本源基础。第三,要承担起建设重大工程的历史责任。要通过生态建设重点工程,有效扩大森林、湿地面积,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保护好生物多样性,恢复提升灾区生态功能,促进生态状况持续好转。第四,要承担起参与绿色发展的历史责任。要充分发挥林业产品绿色、低碳、可循环的特点,依托地区特色和资源优势,做强做大林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第五,要承担起引领生态文化的历史责任。森林孕育人类,林业传承文明。要充分发挥林业资源的多样性、直观性、生动性、有效性,通过繁荣生态文化引领强化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修复自然生态是扭转生态恶化的主要措施。当前四川省生态状况总体好转、局部恶化,川西北土地沙化、湿地退化问题严重,川南地区石漠化较为突出,干热河谷地区植树造林困难,地震灾区生态修复任务仍然繁重,一些重要的水源地、自然保护地生态面临退化的严重威胁,必须主要依托重点生态工程来解决。各级林业部门要组织实施好已有工程,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生态工程,有效恢复和提升生态产品生产能力。

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贯彻十八大精神,四川香樟林业要以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绿色增长、实现科学发展为主题,以改善生态、改善民生为主线,努力实现由维护生态安全向建设生态文明提升、由传统数量林业向现代效益林业转变、由森林资源大省向林业经济强省跨越。全面建成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同步确保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围绕这个总体目标,要着力构建五大支撑体系。一是构建科学的生态空间规划体系。优化生态建设布局,加强生态用地管理,保证和拓展生态空间,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科学的规划基础。二是构建完善的自然生态建设体系。加大生态保护与建设力度,努力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备、效果显著的林业生态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三是构建发达的绿色产业富民体系。加快发展现代林业产业,实施山区林业扶贫开发,推进香樟林业惠民工程,促进林业助农增收。四是构建繁荣的生态文化引领体系。着力推进城乡绿化、生态旅游、生态创作,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引领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五是构建有效的政策制度保障体系。健全林业法治,落实科技兴林,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绩效考核和制度规范,推进四川现代林业持续发展。

四川省将重点依托四个方面、十大工程来开展生态屏障建设。生态保护方面:重点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野生动植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重在通

过自然修复提升生态功能。生态修复方面:重点实施川西北防沙治沙工程、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重在通过集中治理恢复生态系统。资源培育方面:重点实施退耕还林工程、森林经营工程、城乡绿化工程,重在依托植树造林和林业科技促进资源量质同增。防灾减灾方面:重点实施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工程、易灾地区生态治理工程,重在防止自然灾害导致的生态退化,让未来四川更加美丽。(作者: 洪海园林来源:)

第三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

发展现代林业 建设生态文明

做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者和推动者

生态文明是继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之后,我们党第一次明确提出的新论述,高瞻远瞩,立意深远,是十七大报告的一个亮点。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又主动保护客观世界,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所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方面成果的总和。把生态文明纳入到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之中,使得我们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越来越清晰、内涵越来越丰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又一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任务,是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生态建设的新目标。

生态文明是对既往文明的反思,是在人类具有强大改造自然的能力之后,思考如何合理运用自己能力的文明。显著特点是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摒弃以征服自然并以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为目的的理念,倡导一种新型的生产与生态良性互动的可持续发展观,并在经济行为上追求经济和生态双重目标,“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努力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联系林业工作实际,生态文明建设赋予了林业光荣而艰巨的重大使命。林业是人与自然和谐的关键和纽带,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承担着生产生态产品、物质产品和生态文化产品的重大任务,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肩负着重要使命,不仅要承担起生态建设的重任,更要做生态文化的先锋,尽可能地创造出丰富的生态成果、物质成果和生态文化成果,努力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引导者、组织者、实践者和推动者。

构建现代林业三大体系,为建设生态文明再立新功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林业工作总的思路是:深入学习和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现代林业的要求,充分拓展和开发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功能,通过全面实施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提高森林资源质量、林业产业、科技应用推广、基层基础建设、林业职工生活水平,积极构建森林生态、林业产业和森林文化三大体系,为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作出新贡献。

——以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动力,激活林业发展活力。根据十七大

报告“改革集体林权制度”的要求,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开展以“明晰产权、减轻税费、放活经营、规范流转”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按照“林农得实惠,生态受保护”的要求抓好试点探路实践。加快制定出台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有关政策性文件,正确引导和规范森林、林木和林地使用权流转,切实保障林农的利益。围绕拓展提升林业功能、发展林业生产力、提高林业综合效益、调动全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积极性、增强生态约束机制、理顺林业管理体制等方面积极探索改革创新。

——以提升灾害防控能力为目的,完善林业灾害防御体系。根据十七大报告中“坚持安全发展,强化安全生产管理和监督,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完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的要求,在切实加强防御宣传教育、健全落实责任制的基础上,建立预警和防御体系,从根本上掌握防御林业灾害的主动权。一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预警系统,包括森林火险预警系统、森林病虫害预警系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预警系统。二是建立和完善林业灾害的抗御体系,包括抗御森林火灾体系、抗御外来有害生物体系。建立健全以森林防火组织机构与现代化森林防火应急指挥中心相结合的森林防火组织指挥体系和通信体系,进一步完善林火阻隔体系,提升森林火灾的抗御能力;根据疫情特点采取综合治理,结合林分改造工程及时清除疫点疫区,从根本上消灭外来有害生物对森林的危害。

——以实施林业生态工程为重点,构建绿色生态屏障。根据十七大报告中“要加强水利、林业、草原建设,加强荒漠化石漠化建设,促进生态修复”的要求,抓好重点林业生态工程的建设,构建结构合理、功能协调的生态体系,满足全社会对生态产品的巨大需求。重点抓好水源涵养林及水土保持林工程、沿海防护林及红树林工程、绿色通道及农田林网工程、野生动植物及自然保护区工程、生态防灾减灾工程、城市林业及森林公园工程、森林生态监测及科技创新示范工程、商品林工程、湿地工程等九大重点工程,建成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稳定、安全的生态屏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切实推动城市森林建设,大力推进城乡绿化一体化。启动岩溶地区石漠化生物治理工程。大力发展生物质能源,促进节能减排;加大以生物措施为主的水土流失治理力度,增加土壤的储碳功能。

——以加快发展林业产业为途径,促进新农村建设。根据十七大报告中“统筹城乡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加快林业产业的发展,建立起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组织实施林业产业发展规划和指导意见,做大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做优第三产业,第一产业重点发展商品林、林木种苗与花卉业、推广种植乡土珍贵树种,提高地生产力水平,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造绿色财富。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人造板工业、木竹家具业、木地板业、木竹制品业、浆纸业、林产化学工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进一步增强林业的经济功能,加大木材、林副产品等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力度,提高林业综合效益,为发展循环经济作贡献。努力满足全社会对自

然、绿色、可再生、可降解的林产品的旺盛需求,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增加林农收入、拓宽就业渠道,并为生态建设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和不竭动力。——以发展繁荣森林文化为载体,大力建设生态文明。按照十七大报告中“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的要求,充分重视和发挥林业巨大的社会功能,承担起促进社会和谐、构建生态文化、推动文明进步的重要职责。积极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理念。通过加强森林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开发森林文化产业,努力构建主题突出、内容丰富、贴近生活、富有感染力的森林文化体系。抓好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森林博物馆、森林标本馆、林业科技馆、城市园林等森林文化设施建设,保护好旅游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发展花文化、竹文化、茶文化、生态旅游文化、湿地文化、野生动物文化等,不断拓展生态文化产业发展新领域。充分利用文化平台弘扬生态文明,通过多种文化形式,普及生态和林业知识。

第四篇: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促进生态文明发展

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夏成财,杨万全,刘春起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职业学院

165000)

摘要:森林防火是国家生态文明的重要保障,培养能胜任林火扑救指挥与通讯工作的森林防火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必将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按照教育部和国家林业局“十二五”规划,依托黑龙江省大兴安岭森林防灭火优势,不断推进校企合作,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环节,提升服务能力,与多家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形成长效的“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分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落地型高技能人才,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一定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生态文明建设发展

大兴安岭职业学院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是全国高职高专院校中独家开设的专业,是教育部、财政部支持的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是省财政支持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正在申报央财重点实训基地建设项目中),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依托大兴安岭森林防火优势培养掌握林火基础理论、林火管理、林火生态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具备森林火灾监测、林火预报、林火扑救、指挥与通讯能力,能胜任林火扑救指挥与通讯工作的森林防火一线需要的技能型专门人才,必将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是我国林区生态文明建设需要

我国林业用地面积2.6亿hm2,森林面积1.95亿hm2,森林覆盖率20.36%,森林蓄积137.21亿m3。按照全国森林防火区划工作的原则、依据和方案,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南、华北、西北、中部和东南6个一级区域,为我国森林防火工程建设的科学规划和合理布局奠定基础。我国是森林资源较少的国家,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起来极为困难。我国国有林区原有森林防火队伍绝大多数是中专以下学历,高级森林防火技术人员很少。因此,培养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高级人才,提高森林防火队伍人员专业素质,对于林区的森林防火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巨大的人才缺口也为森林防火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有利契机。

大兴安岭是我国唯一的寒温带明亮针叶林区,构成寒温带生物基因库,同时,对我国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而森林火灾是森林的大敌,大兴安岭林区现有森林防火岗位又缺乏接受正规教育的专业人才,森林火灾的预防工作及林火扑救指挥相对于发达国家落后。因此,急需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人才,大兴安岭职业学院开办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正是顺应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以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构建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的发展理念

2.1专业岗位设置及规划

按照林区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学院通过调研了解到森林防火行业的基层岗位设置主要有灭火员(组长、技术员)、火灾瞭望观察员、森林防火员、工程测量工等。

通过对森林防火行业的调查问卷,确定了毕业生就业岗位需求状况。本行业对高职毕业生基层岗位的需求主要有灭火员(组长、技术员)、火灾瞭望观察员、森林防火员、工程测量工等,在这些需要的就业岗位中,灭火员占总需求的60.3%,火灾瞭望观察员占总需求的 8.6%,森林防火员占总需求的20.4%,工程测量工占总需求的10.7%。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基层岗位需求较多的是灭火员。

2.2定位

遵循“知识够用为度,突出技能培养”的原则,以就业为导向,社会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使学生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以适应森林防灭火、森林火灾瞭望等森林防火岗位的需要。

2.3专业建设目标

在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教学资源基础之上,充分利用大兴安岭林业行业资源,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对接、探索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方式、强化实习实训条件建设、转变人才培养方式、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第三方评价制度等方面的建设,将本专业建设成为全国森林防火行业重点专业。

2.4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基础理论,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专业操作技能,胜任一线森林防火指挥、森林防火通讯、森林防火管理等岗位,服务大兴安岭地区及全国森工企业发展、森林生态保护,从事相关工作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确保毕业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到80%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0%以上。

2.5人才培养理念

人才培养理念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它从根本上规定了人才特征并集中体现了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依托高职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定位及培养目标,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建立以“能力为中心”的培养模式,即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1”的岗位引导式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与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行业企事业单位深度融合,特别是在学生顶岗实习的一年里,加大力度搞好学校与行业企业对学生进行共同管理。

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理念,构建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课程体系

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主要开设林火通信技术、林火调查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林火管理、森林燃烧与预报技术、灭火机械、航空护林及化学灭火、林火扑救指挥等课程。

自从2010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批准为黑龙江省骨干高职建设项目重点建设专业之后,我们不断加强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的教学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根据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和灭火员、森林防火员、火灾瞭望员等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各岗位的资格标准,与行业企业技术骨干合作,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实现课程与岗位任务对接,重组项目课程体系。经过分析课程体系,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确立了三个平台两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即:专业基础平台:包括专业基础技能、森林燃烧机理、森林调查技术、林火生态基础;专业技术应用平台:包括军事地形学、林火扑救指挥、林火调查技术、3s技术及其应用、灭火机械、航空护林及化学灭火、林火通讯技术等;专业管理平台:包括林火管理、城镇消防。两个系统包括理论课程系统(13门课程中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及实践课程系统(综合实训、顶岗实习)。

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是专业建设改革的动力和依据。专业培养目标必须符合这一要求,而核心课和主干课程的建设将反映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能力要求。专业课程建设期间,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以专业骨干教师为主,对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和主干课程进行重点建设,同时对核心课和主干课程编写配套教材和课件。提倡专业教师采用项目化教学方法授课,并且为学生提供网络资源参考,在教学中尽可能使用实物、教具、课件等现代教学手段,以适应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核心课程的开发流程可以归纳为社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学习领域课程方案、专家论证、构建学习情境、专家论证、制定课程大纲标准、学习情境教学设计、编制校本化教材、教学文件资料包形成。

实训基地及教学环境与资源建设

我们充分利用大兴安岭地区森林防火优势,进一步加强和扩充校内实训基地指导教师的训练和培养,增加实训基地设备、仪器等设施建设。以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为主线,以灭火员、火灾瞭望观察员、森林防火员等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目标,建立和完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校内、外实训基地;按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建设高质量的校内专业实训室5个;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反映真实工序过程的虚拟实训项目;进一步发挥和扩大校外实训基地的实践教学作用,扩大校外实训基地5个。通过轮岗实训保证学生分散实践,充分发挥专业实习、实训场所的作用,把专业实训基地变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服务社会的平台。综合实训、毕业实践等理论与实践课程,培养学生从业所必备的思想品德、文化修养等基本职业素质。充分发挥选修课、校内外行业专家讲座、专业教育及社团组织的作用,从多方面、多渠道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5.1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制度建设

在“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就业质量”的办学观念实践中,我们逐步认清职业学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技能成才为目标,以推荐就业为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校企双方合作开展高技能教育,促进学生高技能就业,成为高技能人才。

5.2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

在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建设过程中,成立由森林防火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征询有关行业最新发展信息及趋势,以决定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内容。委员会由企业领导、行业协会、学院领导、招生就业及教学骨干等人员组成。

5.3选择优秀森林防火企事业单位作为合作伙伴,强化实习实训平台建设

林业管理系成立实习领导小组,由实习实训组长负责学生的实习管理工作,确保实习正常进行。邀请合作企事业单位领导和专家对教师所教、学生所学、企业所用三者是否对接进行评述,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确保所教、所学、所用的有效对接。另外学生实习之前,学院、企业、学生三方要签订相关协议,约定学生实习期间的生活费、安全等事项,实习期间万一发生事故,可依协议执行,免除不必要的纠纷。

5.4建立健全校企合作的实践模式

工学结合、现场教学、真学真做的培养方式。整合专业教师、校外兼职教师和实训基地技师等人员的力量,组成专兼结合、优势互补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校企共训”模式。将森林防火行业企业的内训机构引入到森林防火专业中,我院免费提供森林防火场地和设备,双方共同组建“捆绑”式培训团队,为森林防火行业企业员工和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训。

校企共建信息交流渠道。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定期安排相关人员走访森林防火行业部门,了解行业发展态势,关心学生实习及就业情况,并及时反馈信息,适度影响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教育教学及人才培养方案;而森林防火行业部门则在适当时间就森林防火理论与实践举办讲座、论坛、宣讲会,内容涉及职业规划、就业理念、科研动态、企业管理等多方面,向学校及学生传达最新知识,拓展学生专业知识面。通过这种合作模式,使学生对森林防火行业有了全面的了解与认识,激发了学生探索专业知识的兴趣,及时更新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观念,扩大校企双方的合作范围与影响力度。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特色

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适应专业需求的教学资源,是学院的骨干专业。本专业在国内同类院校中具有领先地位,是教育部高职高专唯一开设专业。

经过中央财政重点支持与省骨干高职专业建设,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形成了如下特色:

6.1创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2+1”的岗位引导式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专项技能的训练,培养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6.2构建了“三个平台,两个系统”的专业课程体系

以项目任务为教学载体,融合理论与实践,兼顾首次就业与持续发展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与职业岗位需求相吻合。

6.3全面实施项目化课程改革

采用项目导向、案例教学,使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能够真正转化为职业工作能力。

6.4建立“校企共赢” 企业全方位参与的合作机制

解决校内“双师型”素质教师数量不足的问题。

6.5推行“双证书”教育机制

为毕业后从事森林防火工作奠定良好基础。

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积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校企合作,调整专业设置,重构课程体系,完善实践环节,提升服务能力,与多家行业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形成长效的“专业共建、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分担”的紧密型合作办学体制,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大量“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落地型高技能人才,森林防火指挥与通讯专业一定能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彭华昌.强化森林防火构建生态文明.毕节日报.2009(04)

[2]韩永伟,范小杉,刘成程,高馨婷,宋婷,郑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构建[A].第七届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论坛论文集[C].2010 [3]杨志刚,叶金盛.森林防火指挥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J].广东林业科技.2010(06)[4]侯振红.加强森林防火维护生态安全[J].中国林业.2011(18)[5]罗志祥.森林防火及生态保护数字化物联网监测预警指挥系统浅析[J].森林防火.2013(01)

下载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五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大力提升森林公安队伍整体素质积极服务现代林业与生态文明建设(共五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