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董家埂乡“2011年留守学生之家”扩建工作总结
共青团董家埂乡委员会
2011年“留守学生之家”扩面建设工作总结
共青团简阳市委:
董家埂乡团委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关爱农村留守学生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实施“留守学生关爱工程”扩面建设,加强了对留守学生的管理教育工作,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董家埂乡团委十分重视对留守学生的教育工作,成立了以董家埂乡党委副书记段有根为组长,乡党委委员刘志勇和副乡长宋亭亭为副组长,中层干部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和讨论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现状,制定相关的措施,安排相应的管理人员,确保留守学生留得下,学得好,健康快乐地成长。
二、健全制度,落实责任。
(一)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
通过调查研究,摸清陈家沟村留守学生的具体人数和基本情况,建立留守学生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对留守学生的个人档案和联系卡实行动态管理,及时补充,变更相关内容,每学年末做好留守学生管理的交接工作。
(二)建立“代管家长”队伍,推行“代管家长”制度。建立起由陈家沟村支书,村主任和团员干部组成的代管
家长队伍,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学习,生活进行管理和引导。董家埂乡团委通过工会,发动干部和群众积极参与到代管队伍中去,承担留守学生的监护职责,做留守学生生活的知情人,学习的引路人,成长的保护人。主要工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留守学生的基本情况,做到“三个一”,每月进行一次探望,每月与家长通话一次,每学期给家长写一封信。
2、关怀学生的精神成长,注重留守学生心理生活,道德情操,审美情趣的教育,与留守学生沟通感情,弥补留守学生“亲情的缺失”。
3、提供必要的帮助,关心孩子的饮食起居,处理突发情况等。
4、矫正不良行为习惯,转化“问题孩子”。
三、开展各项活动,丰富留守学生生活。
(一)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采取“一帮一”和“多帮一”的形势,为留守学生选配村干部与他们结成对子,在生活上给予帮助,进行心理辅导,让留守学生倾诉心中的苦闷,帮助他们排除烦恼,恢复自信,保持良好的心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董家埂乡团委以重大节日为契机,并侧重留守学生开展一些切实有效的活动:举办“关爱留守学生见真情”活动,“为留守学生献爱心”募捐活动,举行“我是家里的小主人”演讲比赛等。节假日期间,组织留守学生开展集体活动,设置亲情电话,定期让留守学生与家长通话交流感情;开设“留守学生之家”心理咨询热线,搭建与留守学生心灵沟通平台,对留守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
育,让留守学生健康成长。确保不因家庭贫困而让一个留守学生失学。
四、建设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
董家埂乡团委投入了大量资金建立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配备了电视、电脑、亲情电话、活动器材、图书等设施设备,张贴了留守学生之家的各项管理制度和基本情况,使活动室充满了活力,为留守学生提供了交流活动的场所,使留守学生感到了“家”的温暖与和谐。
总之,关于“留守学生”的教育,我乡团委做了大量工作,获得了一些经验,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希望更多的人加入到关爱留守学生的队伍中,让留守学生感受社会集体的关爱,健康稳定地成长。
共青团董家埂乡委员会
2011年11月28日
第二篇:简阳市董家埂乡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总结
简阳市董家埂乡2011年应急管理工作
总结
董家埂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中共简阳市委、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和改进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简委发〔2009〕7号)、《中共简阳市委、简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应急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简委发〔2009〕15号)文件精神,扎实开展应急管理工作,圆满完成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现将2011应急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建立机构,落实人员,明确职责
乡建立了以党委书记为指挥长,其余党委成员为成员的应急管理指挥部,落实了抓好此项工作的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并明确的相关职责。
二、编制应急预案并开展演练
乡人民政府编制了应急管理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各村两委、厂矿企业、事业单位、学校、幼儿园等也编制了应急预案。乡应急预案和幼儿园应急预案分别在7月24日和9月26日开展了应急演练。
三、落实了应急救援备用金
乡党委、政府专门安排落实了一定数量应急救援备用金,准备了一定数量且必需的应急救援物资,各种应急物资
保障制度完善,措施落实。
四、应急信息报告和预测预警机制建设良好
应急值班工作人员定岗到位,职责分工明确,制度健全,信息报告及时、准确,程序规范,信息报送渠道畅通,突发事件预测预警机制完善。
五、认真开展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工作
乡党委、政府每一季度都组织有关人员对辖区易引发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和公共卫生事件的危险源、危险区进行调查、风险评估,全面掌握各类风险隐患情况,加强情况汇总分析,对可能引发突发事件的风险隐患和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及时落实了综合防范和处置措施,限期治理整改和调处。
六、加强应急管理培训及科普宣教工作
乡党委、政府利用各种会议加强了预防、避险、自救、互救、减灾等应急知识和技能培训,对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组织了2次专项训练,把公共安全和应急防护知识纳入两所九义校素质教育,要求每学期不得少于2个课时。
七、制度健全,总结、信息报送及时
乡下去内所有单位建立健全了安全管理制度,重点单位、重点部位有明显提示标志。应急管理办事机构日常工作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健全。设有专人负责信息上报工作,并按时限要求上报应急工作总结及相关报表和材料。
简阳市董家埂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二日
第三篇:2007留守学生之家工作总结
汪洋小学留守学生之家工作总结
留守学生易出现学习、生活、心理和品行等方面的问题。这不能不引起社会的关注,学校的重视。一年来,我校在加强留守学生思想教育与管理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建立档案,加强对留守学生的管理
首先,建立“留守生”专项档案。通过班主任认真调查摸底,掌握学生信息,摸清本班留守学生的数量和基本情况。包括:学生方面(姓名、性别、出生年月、联系电话等),监护人方面(姓名、联系电话),家长方面(姓名、务工地址、联系电话)。建立新安学校“留守生”情况统计表。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帮助发现问题学生,分析问题行为的成因、制定策略、选择方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校要求班主任努力做到:留守学生不辍学、留学生在班里学习不掉队、守学生在校没有严重的违纪现象。
二、营造良好环境,制定管理制度
大力营造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制定新安学校“留守学生”管理制度。我们力求给每一个留守学生在心理上给予关爱,生活上给予照顾,学习上给予指导和帮助,公正地对待每一位留守学生,让每个“留守生”感受到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的平等与真诚。为“留守学生”营造一种“家庭式”的平等、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定期举行“留守学生”座谈会,弥补亲情缺失对其人格发展的消极影响。
三、开展帮扶活动,精神上给予爱护,生活上给予关心
由班主任合理安排任课老师和留守学生结对子。由单纯学习上的指导者转换为对生活、情感、心理、烦恼等方面都给以关注和疏导的“代理家长”,并要求学生定期与“代理家长”进行思想交流及学习、生活情况汇报。班主任定期召集“代理家长”交流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工作。适时安排 “代理家长”与“留守学生”监护人见面会,以加强联系,形成教育活力。同时推行“手拉手”联心工程。即同班级的品学兼优的学生固定帮助一名“留守生”,为其检查作业,辅导功课,以求共同进步。
四、学校、家庭、社会密切配合,共建留守学生教育体系
建立留守学生家长与学校的联系制度。班主任多渠道、多形式地帮助和教育外出务工的家长,使其进一步了解对子女生活和教育中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帮助、督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让孩子体会到父爱、母爱。一年来,我校积极开展活动,促进“留守学生”的管理。最主要的方式是正面教育诱导:
1、“五自”教育。对留守学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班主任根据不同学生的情况,认真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注重“心育”,力求治本,坚持正面引导、激励、辅以严格要求,培养他们“自觉、自理、自律、自强、自信”的能力。班级定期召开主题班会或个别交流,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开展“比、学、赶、帮、超”活动,提高他们生活和学习的勇气。
2、开展 “五个一”活动。具体内容是“改正一个缺点,做一件好事,交一份满意答卷,为学校添一份光彩,做一名合格中学生”。
3、对家长 “五个一”要求。具体内容是要求外出务工、经商的家长每周一个电话,每月一封信,每月与班主任联系一次,每学期与科任教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
“留守学生”的教育与管理工作是一项系列的社会工程。“留守生”是特定时代下的产物,他们长期存在,决定着“留守学生”的教育和管理的长期性。学校、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促使他们同非“留守学生”一样,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成为新世纪合格的主人。只要我们以“关爱、尊重、科学”为前提,工作中做到“爱心、细心、耐心、匠心、恒心”,采取疏导、启发等方法,晓之以理,导之以法,就一定能够教育管理好留守学生。一年来,我校虽然做了一定的工作,也进行了一些探索,但欠缺的地方还很多,今后还需继续努力。
2007年12月
第四篇:简阳市董家埂乡人民政府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制度
简阳市董家埂乡人民政府 网络舆情信息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舆情处置工作的针对性,不断提升相关制度的可操作性,促进分类归口、分级处理、分析预警功能的完善,使机关网络发挥汇聚民智、听取民意的作用,根据《中共简阳市委宣传部、市委督查室关于开展网络舆情工作督查的通知》(简委宣发〔2011〕100号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第一条
基本规定
本制度旨在规范网络舆情分类、分级的归口处理制度,以确保及时获取网络上反映的各类社区信息,保证各类问题得到落实和处置。
本制度所称的“三类”即民生诉求类、居民互动类和自我表达类;“三级”是指村社层级、乡场镇机关层级、乡镇以上层级。
第二条
村社层级
(一)村两委版主负责小区论坛的日常管理,对涉及民生和社区公共事务的网络舆情进行收集、整理和归档。
(二)村两委版主在发现网民反映的问题时,应当根据《网络舆情风险评估预警制度》的相关认定标准进行初步判断,属于村委会层面能够解决的,应当依据便利、快捷的原则及时予以解决,同时报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备案分级。
(三)村两委版主发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应当按照“逐级备案,归口处理”的工作要求,及时报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和相关职能科室,使得相关问题进入乡场镇机关层级进行处置。第三条
乡场镇机关层级
(一)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对于村委会上报的居民诉求,须先行备案分级,并按照“逐级备案,归口处理”的工作要求,初步明确处理主体和工作边界,属于村两委层级可以解决的问题,交由村委会自行处置;对于村委会难以处置的,及时以信息流转单的方式将情况转交乡网络舆情办公室进行处置。
(二)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在收到上报信息时,应及时启动相关问题的处理程序,并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并实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呈报乡网络舆情领导小组,同时在小区论坛发布相关信息。
(三)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对各科室承办的相关问题全程跟踪,促使相关问题及时解决。
(四)乡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应当定期对居委会和街道发现的网络舆情和处置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并以《网络舆情转报》的形式呈报街道领导传阅;同时制定网络舆情周报和月报,完善相关台帐制度,保证该项工作的连续性和完整性。第四条
乡镇以上层面
乡网络舆情办公室在发现属于辖区内的重大、疑难、复杂问题时,应将相关情况及时报网络舆情管理领导小组,进行分析研判。如属于乡镇无法解决的问题,则应当及时提交市政府相关部门进行备案和协调处置。
第五篇:留守学生之家资料
“留守学生之家”
为进一步推进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加强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阵地建设,搭建关爱留守学生的有效平台,现就“留守学生之家”规范化建设提如下指导性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留守学生之家”建设的目的意义
“留守学生之家”是留守学生的“快乐家园”和“亲情港湾”。规范“留守学生之家”建设有利于统一全市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的外部形象;有利于扎实开展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使留守学生在学习、生活、思想、身心健康、情感交流上得到规范化的关怀和帮扶;有利于创造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使他们能够轻松学习、愉快生活、健康成长。
二、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的硬件建设
活动室面积一般不少于35平方米,主要依托乡镇中心校和留守学生相对集中的村小学建立。活动室必须符合安全标准,布局合理,环境温馨,室内进行必要粉刷及简单装修,配备必要的桌椅、书架,悬挂统一设计的“留守学生之家”标牌。室内基本设施做到“六个一”,即一台电脑、一部亲情电话、一套青少年读物、一台电视机、一台影碟机、一套体育器材(可根据实际情况增添适当器材)。
三、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的制度建设
各地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完善“留守学生之家”运行、管理和帮扶制度,装订后悬挂于室内显目位置。包括“留守学生之家”组织结构、“留守学生之家”关爱模式、留守学生学校帮扶制度、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制度、留守学生监护人沟通交流制度、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指导制度、留守学生寄宿优先制度、“留守学生之家”值班制度、“留守学生之家”器材借阅制度、志愿者结对关爱制度等。
(一)“留守学生之家”组织结构
为切实做好关爱留守学生的各项工作,构建和谐、平安、健康、文明校园,经学校研究决定,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办公室主任:
五个分支机构(即:学生管理中心、活动管理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应急服务中心、班主任服务岗)负责人:
(二)留守学生学校帮扶制度
1、学校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至少联系3个班级,每一位教师至少联系3名困难留守学生,从物质上、精神上给予帮扶。学生之间实行 “手牵手”结队帮扶。
2、各班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做到留守学生孤单了有人陪、困难了有人帮、生病了有人照顾、成绩差了有人辅导。
3、开展爱心募捐活动,建立 “留守学生爱心基金”,用于表彰品学兼优的留守学生、贫困留守学生、单亲学生、孤儿等,帮助他们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失助,保证每一位留守学生不会因贫困而失学。
(三)心理咨询和健康教育制度
1、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用良好的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抓好学科渗透,全方位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3、建立心理咨询室,配备心理辅导教师和必要的设备设施。
4、畅通家校沟通渠道,优化家教“心育”环境。
(四)留守学生监护人沟通交流制度
1、学校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留守学生监护人会议,通报留守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情况,共同探讨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措施。
2、保障留守学生亲情热线的开通,建立留守学生父母与孩子、留守学生监护人与学校定期或不定期的电话联系制度。
3、每周与结对留守学生谈一次心,检查一次家庭作业,作一次学习辅导,玩一次游戏或参加一项社会实践活动。
(五)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指导制度
1、建立法制副校长制度,为少年儿童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2、对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学生,实行“六帮一”的教育制度,即法制副校长、少先队辅导员、安保主任、班主任、学生干部、志愿者服务队共同关心、关爱有不良行为的留守学生,让他们亲身感受到学校的温馨和社会的温暖。
3、建立留守学生代理家长制,由家长自选的直系亲属、旁系亲属、朋友或学校老师代理家长对留守学生进行教育。
(六)留守学生寄宿优先制
1、对离家较远的留守学生资料整理在册。
2、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安排留守学生在学校住宿。
3、对于在校住宿的留守学生,结合“三小三热”(即:小菜园、小食堂、小沼气,热汤、热水、热菜)的要求,要多关注、多关爱,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
4、注重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提醒他们防火、防盗,加强自身防范危险的意识。
(七)“留守学生之家”值班制度
1、时间:星期一至星期五在12:00——14:00和19:00——21:00两个时间段开放;星期
六、星期天全天开放。
2、地点:“留守学生之家”活动室
3、人员安排:由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安排,值班人员1——2人。
4、任务:态度和蔼亲切,善于调控“家”的氛围,保持室内温馨整洁。接听亲情电话,做好记录。接待来访人员,根据来访事宜联系相关人员。做好活动室相关设备的保管及体育器材、图书读物借用、借阅登记工作。
5、考核:值班情况纳入考核内容。
(八)“留守学生之家”器材借阅制度
1、由学生管理中心具体负责,学校大队干部(或志愿服务队)协同管理。
2、为全校留守学生办理借阅证,凭证借阅书籍和体育器材。
3、“留守学生之家”的图书不外借,一律在图书室内阅读,不得私自带出活动室。
4、学生管理中心和值班人员做好书籍、体育器材的借阅、归还记录,造成损坏或丢失的要照价赔偿。
5、书籍和体育器材须当天归还,除书籍、体育器材之外的其他物资概不外借。
(九)志愿者结对关爱制度
1、每名志愿者与结对留守学生签定结对卡,并实行“三见面”(即与学校校长见面、与留守学生班主任见面、与监护人见面)。
2、保持与留守学生家长的联系。通过书信、电话等途径与家长联系,让家长及时掌握孩子情况。
3、围绕“五个一”开展爱心帮扶(即每年到留守学生家中走访一次、每月与留守学生谈一次心、每季度为留守学生推荐一本好书、每半年给留守学生写一封信、每年与留守学生的父母沟通一次)。
4、志愿者要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向结对留守学生普及法律知识,宣传文明礼貌,讲授自护技能,并给予结对留守学生学习和生活上的必要帮助。
5、加强自身修养,提升精神境界,维护志愿者的形象和声誉。
四、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捐建模式
捐建模式采用社会化运作模式,广泛吸引企事业单位参与,由企业援建“留守学生之家”是企业为党政分忧,密切政企关系的有效渠道,也是宣传企业文化,为提高企业知名度提供了有效的平台。
(一)命名原则
由捐资方建设的“留守学生之家”,其命名为“XXX留守学生之家”。
(二)建设原则
坚持“依托学校、探索社区、覆盖农村”的指导思想,本着方便留守学生的原则,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主要依托中小学校建设“留守学生之家”,也可在留守学生相对集中的街道、社区、村(居)委会建设“留守学生之家”。
(三)建设要求
按本意见“留守学生之家”的硬件建设及“留守学生之家”的制度建设标准进行建设。
五、进一步规范“留守学生之家”组织领导
(一)“留守学生之家”组织机构
成立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设组长一名、副组长两名,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学生管理中心、活动管理中心、学生服务中心、应急服务中心、班主任服务岗五个分支机构。
(二)任务明细
1、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指导“留守学生之家”开展活动,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规划工作及当前工作重点。认真总结,树立典型,推广经验。
2、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兼任,负责统筹全面工作。
3、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设副组长两名,负责日常事务管理、监督、指导办公室开展工作。
4、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具体工作的安排、组织、协调。年初,办公室必须会同各分支机构负责人,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本学期工作和活动计划。
5、分支机构
(1)学生管理中心:负责留守学生的个人资料、成长记录、制度制定及完善等档案管理工作。负责对“留守学生之家”物资的管理、借阅,防止挪做他用。
(2)活动管理中心:负责设计和承办各类主题教育,每学期定期召开“关爱留守学生”主题班队会,每月保证集体活动不少于一次,参与面不低于本校留守学生总数的80%。根据学生管理中心制定的相关制度定期开放“留守学生之家”。
(3)学生服务中心:负责组织留守学生在“家”的学习活动以及对留守学生功课的义务辅导。向生活有困难的留守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帮助和精神帮助。
(4)应急服务中心:负责处理各种突发事件。
(5)班主任服务岗:由各班班主任组成,负责搜集留守学生资料和服务需求,搭建留守学生与关爱留守学生工作领导小组沟通的桥梁。
(三)“留守学生之家”开放时间
保证每天留守学生在“家”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各校根据实际情况适时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