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世纪公安指挥中心应由五种人才构成
新世纪公安指挥中心应由五种人才构成
魏永忠
“110”在我国早已妇孺皆知,并逐渐成为公安机关与人民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公安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公安指挥中心工作的建设当前有诸多课题亟待研究、探讨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和途径。为此,中国警察学会警察管理科学专业委员会和广东省阳江市公安局于今年8月7日至9日联合举办了“全国公安机关指挥中心工作建设经验交流与学术研讨会”,紧紧围绕“适应改革开放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警务改革与建立快速高效科学规范的公安工作运行机制”这一主题,从实践和理论两个方面展开了热烈、广泛的探讨和研究。现就会议的主要观点综述如下:
职责定位乃燃眉之急
当前,现代警务革命的浪潮席卷全球,全新的理念和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给各国的警务实践活动注入了生机,也带来了挑战。在我国,正在日益深化的公安改革,作为世界警务革命的一部分,一方面借鉴了西方警察文化的有益精华,另一方面又基于具体的国情全面推进公安改革,为世界警察文化奉献了前所未有的宝贵财富,这其中既包容了警察机关职能与权力的变革、体制与机制的创新,也有警务观念与模式的转变、科技与理论的发展、方式与手段的更迭。始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公安指挥中心,是适应我国改革开放新形势而诞生的,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后,伴随着各地公安机关110报警服务台的建立,公安指挥中心在维护稳定、打击犯罪、维护治安及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不仅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而且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好评,这已成为不争的共识。
但是,目前公安指挥中心暨110接处警工作确也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机构设置规格、称谓不统一;二是职责任务、隶属关系不明确;三是接处警行为方式、运行机制不规范;四是社会承诺过宽、管理职能泛化;五是诸警合成作战效率不高、指挥调度不灵;六是公安机关“独家经营”,解决社会问题难以形成社会联动。
针对上述问题,大家一致认为:当前最紧迫的工作是公安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安厅(局)应尽快对各级、各类、各层次的公安指挥中心承担的任务、具备的职责予以详细、准确定位,对其应该拥有的指挥、调度权限细化并用文件的形式明确规定。当然,通过立法是解决当前公安指挥中心工作面临问题最有效、最有力、最快捷的手段和途径。
建章立制是主体内容
由于公安指挥中心工作暨110接处警体制新、机制新、内容新、人员新,所以各项工作都需要加以认真研究,可以量化的应制定相应的标准或指标,利用目标管理、绩效考评等科学方法规范公安指挥中心的各项工作,保障110接处警机制的运行畅通、快速高效;通过建立一系列规范、章程、制度,促进机构建设、机制运行、警务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率,而且这项任务已成为未来一段时期公安指挥中心工作建设的主要工程。从现实情况分析,公安指挥中心暨110报警服务工作需要建立的规范、制度应由四大体系构成。它们分别是:
(一)职责规范体系。具体有《各级110报警服务台工作职责》《各警种出警职责范围的界定》《各级指挥(值班)长工作职责》《110接警员工作职责》《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及受理求助范围》《110报警服务台突发案(事)件管辖范围与处置权限》《110快速反应机制制度与社会联动机构职责规范》等。
(二)勤务行为规范体系。具体有《110接处警用语规范》《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工作程序》《110接处警常见问题处置规范》《110报警服务台接处警工作规定》《接处警信息报告制度》《值班备勤制度》《交接班规定》等。
(三)考核考评规范体系。具体有《公安指挥中心工作责任制考核考评办法》《110接处警工作考核测评指标》《110报警服务工作奖惩规定》《110报警服务工作责任追究制度》《110信息与技术防范建设考核制度》等。
(四)基础建设规范体系。《各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自动化指挥系统建设规范》《各级公安机关指挥中心暨110报警服务台技术装备标准》《110技术防范联网报警制度及标准》《公安指挥中心暨110报警服务台工作人员业务素质标准》《110报警服务台工作人员岗位培训制度》等。
信息智能化是必然趋势
我国公安机关指挥中心的建设历经十余年的实践,特别是随着110报警服务台的建立,其政府职能和社会管理与服务的作用日益显著,无论是公安机关认真实践对社会“四有四必”(即有警必接、有难必帮、有险必救、有求必应)的承诺,还是具体落实公安机关的职能作用,社会形势发展在主客观两个方面都对公安指挥中心暨110报警服务台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和严峻的考验,特别是对110报警服务台的技术装备、科技水平、信息系统等物质保障上有了更加紧迫的要求。
为履行“110”的各项功能,公安指挥中心应将信息、信息通信技术、信息管理、警务处置、决策指挥有机地融为一体,它作为一个作战实体,要想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和指挥调度的准确高效,当前建立完善信息系统、指挥系统、应用软件系统尤为重要且是未来公安指挥中心建设与发展的核心和趋势,这一点已成为与会代表的共识。参加会议的部分代表,还从技术建设的角度阐述了公安指挥中心的三大构成系统,即信息系统、指挥调度系统、决策支持与技防系统的组织体系、构成模式及其技术指标和相关参数。具体说,公安指挥中心的信息系统应由人口管理信息系统、违法犯罪信息系统、道路交通与车辆管理信息系统、出入境管理信息系统、警力资源与装备管理信息系统、突发案(事)件处置预案信息系统等若干子系统构成;指挥调度系统应由110接处警系统、有/无线通信调度系统、视频监视系统等若干子系统构成;决策支持与技防系统应由语音录制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技防自动报警系统、计算机辅助查询系统、卫星定位系统等若干子系统构成。
强化培训是根本出路
人是管理社会的根本要素,公安指挥中心工作涉及多项业务、多个部门,只有高素质的专门人才才能胜任。但目前指挥中心的人才类型、知识结构、业务培训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大家认为,在人才构成上,公安指挥中心暨110报警服务台应由五种人才构成:
一是决策调度的指挥型人才;二是信息工程技术型人才;三是熟悉法律与警务工作的专业型人才;四是信息加工与文字处理的综合型人才;五是掌握勤务程序和技能的接处警人才。
在素质能力上,应着重强调培养以下七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对社情和警情的敏感反应能力;二是敏锐的观察、判断能力;三是果断组织、调度、指挥能力;四是缜密的思维与大胆的创新能力;五是及时的参谋和提供信息服务能力;六是谙练接处警程序与业务的能力;七是掌握并运用现代科技的能力。(作者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
第二篇:新世纪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
新世纪竞争的本质是人才竞争
——教师及其素质结构,一流的教育就需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的数量和质量对学生的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所以必须充分认识加速培养教师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了加快教育发展的步伐,造就一批高素质的教育骨干,充分发挥名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同时为了给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环境,从而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稳步发展,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导,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教师成长规律,以“高度重视,积极参与,重在过程,全面提升”为培养理念,注重“名师工程”的全员性、自主性和实效性,有系统,成系列,分阶段培养一批在教育教学一线发挥重要作用的名牌教师、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建设一支能够保证学校健康持续发展和高层次实现学生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二、培养目标
总目标:名师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从2011年起经过2年工作周期,逐步建成一支规模适当、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能够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的具有良好敬业精神、高尚职业道德、较强学力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教师梯队。届时,除见习、试用期教师外,在全部达到胜任水平的基础上,骨干教师占总人数的26%以上,学科带头人14%以上,名师争取达到教师总数的6%。
2011---2013工作周期的具体目标:
1、“名师系列”培养目标 第一层级:胜任教师的培养 胜任教师:能适应并胜任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力争在三年内,(使除了见习教师、试用期教师外的)所有教师达到这一培养目标(若三年内达不到胜任教师的水准,则表明该教师不适合教学工作)(每年按35%评定)。
第二层级:教坛新秀的培养。
在本期工程中,我们要在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坛新秀。力争在三年中使占青年教师总数50%的人享受这一荣誉(每年按青年教师16%评定)。
第三层级:骨干教师的培养
骨干教师,即具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优良的教育教学业绩的教师。他们是学校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的骨干力量。要在具有三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使占教师总数26%的教师享有这一称号。(每年按教师的9%评定)
第四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
学科带头人,即学有专攻,教有专长,教育教学和教科研工作成绩优异的教师。他们是学校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实验的核心力量。要在具有中级职称以上(含中级)教师中培养一部分学科带头人,使其数量占教师总数的18%。(每年按教师的6%评定)
第五层级:教学能手的培养。
要在具有8年以上教龄的中青年教师中培养一批教学能手,力争使8年以上教龄的教师中30%的人具有这一称号,(每年按8年以上教龄教师10%评定)。
第六层级:名师的培养
名师,即在分局内外学科领域具有广泛影响和知名度,能够把握课程与教学改革方向,在学校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实践与理论建设中能当重任的教师。他们是我校教师队伍整体形象的杰出代表。要精心培养,积极创造条件,在中、高级教师中培养在分局内外颇负盛名的教师,争取达到校内教师总数的2—6%(每年按教师的2%评定)。
三、实施原则
1、整体规划与分步实施相结合
对于《名师工程》,学校本着“以教师发展为本和学校、教师、学生三位一体”的发展思想,在注意教师个人进行自我发展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总体策划,提出总体目标,实施策略和办法。同时,从学校工作实际出发,按《名师工程》的分阶段目标要求,分步实施,做出与学校三年规划实施同步并以此为一个培训工作周期,期间表现作为每一年评定的主题和依据的安排,体现“名师工程”系统操作的连续性和“名师工程”分步实施的阶段性。
2、广泛发动与严格评选相结合
认真组织宣传发动工作,使全体教师对“名师工程”实施的意义有全面正确的认识,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增强教师自我发展的自信心和自强心,充分挖掘每一位教师的潜能,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名师工程”实施上来。同时,组织专门、有权威的评审队伍,严格标准和程序,体现考核评选的公开性、公平性和公正性,做到宁缺勿滥,绝不走过场。
3、滚动选拔和动态管理相结合
名师系列每年申报和评选一次,一旦考核通过,会获得相应的“名师系列称号”及待遇,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职责和任务。
评审小组每年将对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进行一次职责和任务履行情况的审查。若通过审查,则继续保留原有的名师系列称号。未通过名师系列和特色教师考核的教师可以继续申报下一的考评,已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的教师可以参加高一层次名师系列的评选。
根据形势的变化,学校还要不断对名师系列教师标准赋予新的内容,使名师系列教师不断超越自我,更加具有时代性和前瞻性。
4、机制激励与积极培养相结合
学校采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自我学习,自我发展,争当名师的积极性,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培训与研究活动,在激励、引导、保障教师主动、自主发展的基础上,促进整个教师队伍的不断成长。
5、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
“名师工程”设定“名师系列”,既体现对教师发展的“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两方面的同等重视,也是从根本上为了保证学生真正实现全面和谐、有个性发展。因此,坚持“统一要求”与“关注特长”相结合,还应明确:在名师系列的培养考核过程中,既注意按统一标准要求,同时也应关注教师的学科特点和自身特长发展,引导教师通过个性展示,向高层次的全面发展迈进。
四、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方案制定与宣传发动阶段(2011.3-20129.3)
学校制定名师工程实施方案,下发讨论,征集修改意见,然后召开动员大会,使全体教师理解和接受“名师工程”的意义,了解“名师工程”的具体要求。
第二阶段:教师争创与申报阶段(2009.5)
每位教师都要根据自身的发展状况以及学校名师系列的评定标准,进行自我设计,申报可行的自我发展计划。学校在教师申报的基础上为每个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登记备案。
第三阶段:培养提高阶段(2009.6— 2011、10)学校认真组织各种理论学习、专题培训与教学研究和教学竞赛活动,为参与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鼓励支持教师争创成功。每位教师要立足岗位,自我学习,自我训练,自我反思,自我发展,自我评价。
第四阶段:评选验收与整理资料阶段(2009.7-2011.12)
学校培养评审小组根据《学校名师工程系列评定标准》和定额,在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申报教师逐一进行评定,通过后在校内公示。并建立《学校第一届名师系列名册》,汇编出版《名师系列优秀论文集》。
五、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成立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和培养评审小组,从组织上保证名师工程的顺利实施。
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石玉冰、殷剑科 副组长:张月秋
组 员:宋连中、教研组长(6人)学年主任(4人)。学校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培养评审小组
组 长:石玉冰、殷剑科 副组长:张月秋
组 员:宋连中、教研组长(6人)、学年主任(4人)、教师代表 专家组:聘请教育、教研专家。
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决定名师培养系列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教学、教研部门的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名师工程的实施,并对学校教师进行科学定位,积极培养,帮助申报的教师不断提高专业素质,推动此工程的顺利实施。培养评审小组负责制定和落实教师培养计划,对各层级教师进行分层次、有针对性地培养,并对申报骨干以上层级(含骨干)的教师拿出评审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负责最终审批。凡培养评审小组的成员,如申报名师系列的,则实行回避原则,另选相关教师替代。
2、制度保障
建立各项相关工作制度,保障“名师工程”顺利健康实施。
(1)实行“名师工程”专项计划、总结制度。结合实际对“名师工程”的实施制定出专项工作计划,每一学年年底在师训工作总结中详细对“名师工程”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2)实行“名师工程”工作定期总结。学校每学期听取一次教学、教研部门“名师工程”实施情况的汇报,将“名师工程”实施纳入学校的工作目标管理,年终进行评估。
(3)实行“名师工程”工作专档制度。对申报争创名师系列的教师建立教师发展档案,及时注意收集反映教师活动与成绩的各种资料,要建立“名师工程”工作资料档案。
(4)实行对名师系列的专项奖励制度。
对通过考核并公示后确定的名师系列给予以下待遇:
凡被评为胜任教师、教坛新秀、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的教师,其荣誉称号将被记入个人业务档案。
分局级以上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必须从校内的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中选拔产生。
在年终评优及今后的职称评定、职务晋升、工资晋升、外出考察学习、学位学习和讲(赛)课、学科竞赛优先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和已申报的教师。
3、专业发展保障 学校将根据教师的申报情况,分层要求,分类培训,努力提供和创设教师可持续发展的空间,营造出一个和谐、宽松、民主、活跃的学术氛围,为教师提供更多、更加系统的完善自我、培训提高的机会。
4、经费保障
学校对“名师工程”实施过程所需经费纳入年初经费预算,保证整个“名师工程”实施过程的必要经费支出。提供给名师系列足够的人力、物力、财力及时空,如某些教学设备添置所需资金的投入,教材开发所需要的充足、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必要的办公地点等。
学校在“2011-2013学校三年发展规划”中计划每年拿出若干资金用于教师队伍建设。
六、申报、评选程序及办法
1、由个人填写《学校名师系列申报表》一式三份,申请时间定在每学年的6-7月份,提出申请后于次年5月份向名师系列培养工程领导小组送名师系列考核标准中规定的所有材料。第一届评选于2009年7--12月份进行,以后每届评选以此类推。
2、根据自身发展情况,最多允许申报名师系列中的一个层级。
3、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申报和评选等工作,教研组拿出初评意见后,上报“名师工程培养评审小组”,培养评审小组经投票选举和业绩考核后拿出评审意见,领导小组根据培养评审小组意见最终审定。
(1)《教育教学目标》效绩分:上一在分局联考中每超一个名次加2分,省中考个人单科排榜每超一个名次和集体排榜每超一个名次,两项各加1分。
(2)教师评价:一票为1分(3)教育科研效果:a。本(上一)学校选派的分局以上级别的教师学科竞赛、讲(赛)课1-2等奖:省级;6分;总局级;4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b。本(上一)学校确定并申报的实验课题已结题验收的证书和正在承担实验任务的课题:国家级10分;省级;8分;总局级;6分、分局级;4分、农场级(校级);2分;c。本(上一)学校确定并逐级推荐的参评的课件、教学设计等证书:国家级5省级;4分;总局级;3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三等或无等级证书无效)。(同类证书选最高级别)
4、名师系列教师评选结果将向全校教师公示,公示期为一周,公示结束,获得认可者,即分别获得“名师系列称号”相应级格称号,最后张榜公布名单。
5、被授予学校名师系列的,方可参加上一层级的申报。
6、具有以下情形者,取消“名师系列称号”申报资格:
(1)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向学生传播不健康和错误的思想,或宣扬封建迷信和歪理邪说,或参与、支持非法组织的集会或活动。
(2)精力外流,进行有偿家教或违规补课。
(3)利用教师身份徇私舞弊,收受家长的贿赂, 要求家长办私事,谋私利。或以牟利为目的向学生摊派学习资料,或违反考纪考规。
(4)弄虚作假,抄袭剽窃他人的学术、科研成果。
(5)不履行岗位职责,无故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或师生中造成不良影响。或严重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6)不尊重学生和家长人格,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待学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指责训斥家长,损害学生和家长的身心健康,造成恶劣影响。“名师工程”作为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保证场中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措施,也是场中教师展露才华、彰显自我的广阔舞台。每一位工作在场中的同志都应该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性机遇,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谋求最大限度的自我发展,进而使我校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创出特色,真正成为名师成长的摇篮。
附表:教师评选条件
胜任教师评选条件
1、从教一年以上,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忠诚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崇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能够严格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去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做学生喜欢和信任的教师。
2、了解学科前沿知识动态和国家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动向,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合发展的需要自觉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养成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
3、有较为扎实的学科基础知识和教学基本功,对所任教年级的学科课程标准及教材比较熟悉,能很好地把握教学重难点,有较强的课堂调控能力,授课效果较好。
4、能承担班主任工作或能积极参与学科德育、学生德育或学校其他部门的管理工作。
5、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原理,计算机和普通话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能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6、有初步的教育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近三年内参与过校级以上(含校级)科研课题的研究,保质保量地按时上交学校布置的教学反思案例、读书心得、教学论文等资料,在校级以上(含校级)做过1节比较成功的公开课;在全校做过工作经验、学科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交流,或给校刊、校园网提供过原创文章,或获得过总级以上论文奖励。
7、积极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新课程师资培训活动,参加各种形式的教师培训并取得《继续教育证书》。
8、教学成绩较好(近三年联考均第七名以前)。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合格以上,同行、学生、家长对其综合表现比较满意。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2)积极主动参与学年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活动。
教坛新秀评选条件
(1)初中教学至少教一个循环,中考的各项指标不低于平行班的平均数;音、体、美教师要有三年以上工作经验,并能承担起校内有关大型活动的组织策划工作;
(2)有一年以上班主任工作经验,所带班级班风正,管理好;
(3)在分局级以上至少有一堂公开课或在各级评优课中获一、二等奖,并积极承担对外开课任务;
(4)参与一个校级以上(含校级)的研究课题。
(5)每学年至少有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分局以上层级获奖或交流发表。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2)积极主动参与学年组、教研组、备课组的教育教学活动。(3)在积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承担一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的公开课。
(4)每学年承担一项校级以上(含校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出一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骨干教师评选条件
在具备胜任教师评选条件的基础上,骨干教师还必须做到:
1、从教三年以上,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教学教研能力,能准确把握教学要求,并胜任循环教学。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2、在组织、指导学生社团活动或加强班级管理、进行学生思想教育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良好效果,或在转变差生、转变差班方面做出过突出贡献。
3、能够对青年教师进行课程标准、教材、教法及学生学法指导,能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准确的分析和评价。
4、在学科教学、教科研、校本课程开发、文化核心精神培育中起到指导、带动和示范作用。近三年内,承担过分局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并获得科研成果奖;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至少能开设一门选修课,近三年内为全校教师做过示范课、研讨课,在分局级以上以上评优课、公开课或者教育教学基本功竞赛等活动中获二等以上奖励;至少有两篇能够指导教育教学实践的论文获得分局级以上一等奖,或一篇获省级一等奖,或有教学论文在分局级以上刊物发表。
5、教学质量稳定,近三年内成绩良好,(近三年联考均第五名以前)。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良好以上,在同行、学生和家长中有较高威信。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积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改前沿信息,研究教育科学规律。每学期必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并写一篇比较深刻的学习体会。
(3)在积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学期至少承担一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的公开课或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年至少帮助1名青年教师成为胜任教师。
(4)每学年承担一项校级以上(含校级)的教育科研课题,出一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积极关心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每年至少应提出一条教改或教法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
在具备骨干教师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学科带头人还必须做到:
1、具备中学中级教师以上职称,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对本学科教育教学理论有独到见解。精通本学科的课程标准和教材,能指导循环教学,在本学科教学中起到把关作用。
2、具有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有较丰富的学科教学实践和德育工作经验,教育教学风格鲜明,富有特色。
3、关心和帮助中青年教师的成长,发挥传、帮、带作用,指导的青年教师至少有2人获得分局级以上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奖项。
4、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建设,独立开设一门选修课或每学期至少为学生进行一次专题讲座或独立编写一本校本教材纲要。
5、在学科教学、教科研、校本课程开发、校园文化核心精神培育中起到核心作用。近三年内,在教育、教学领域承担过分局级以上的课题研究,并获得科研成果奖;至少有2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含省级)一等奖,或在省级以上(含省级)正式刊物上发表过论文、著作;在总局级以上(含总局级)评优课、公开课或教育教学基本功等活动中获一等以上奖励,或所培养的学生在省级以上(含省级)各类竞赛中获一、二等奖。
6、教育教学实绩显著(近三年联考均第四名以前)。每学期校内综合考核均达到优秀,受到同行、学生和家长的赞誉。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坚持工作在教学一线,课堂教学随时面向全校开放,每年至少在全校做一次示范课。
(3)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明确的教改和科研课题,研究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4)必须积极承担培养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年至少培养1名骨干教师。注重培养效果,培养对象每年能上一次校级以上研讨课。
(5)积极为本学科的发展做贡献,并对学校建设、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咨询意见或提出学科或专业的发展建设目标和规划。
(6)在学校组织或安排的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活动中承担教育教学观摩、示范课。承担学校安排的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培训一般教师等各类活动。
教学能手条件
(1)每学期举行一次校级以上公开课,并积极承担对外开课任务;(2)要有两个以上初中阶段循环教育的经历,各项中考指标均在全分局前列(近三年中考均第四名以前)。教学效果比较突出。
(3)积极参加教学研究,有关课题在分局级以上立项,做到有计划、有措施、有成果;并积极总结教学经验,认真撰写教学论文,每学年至少有二篇论文在分局级以上交流或每年有一篇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或获奖。
(4)在教学上初步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而且要将这种风格和特色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⑸在教研组内有一定的威信,成为教研组建设的骨干,教学风格、教学成果,得到组内及校内同行的一致公认。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积极带头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学科教改前沿信息,研究教育科学规律。每学期必须认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专著,做好读书笔记,并写一篇比较深刻的学习体会。
(3)在积极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的同时,每年至少承担二次校级以上(含校级)的公开课或培训青年教师的任务,每年至少帮助1名青年教师成为新秀教师。(4)每学年承担一项分局级以上的教育科研课题,出一项科研成果,能真正研究和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积极关心本学科、本专业的发展,每年至少应提出一条教改或教法方面的建设性意见。
名师评选条件
在具备学科带头人评选条件的基础上,名师还必须做到:
1、具备中学一级教师以上职称,在学科领域有影响,有建树。具有先进的、符合时代特点的教育教学理念和独到的教学风格,撰写了教育教学专著或教育教学经验总结,为同行所公认。能从事所教学科的教材建设和校本课程的开发,教学业绩突出((近三年联考或中考均第四名以前)。至少开设一门选修课或编写一本校本教材的课程纲要或录制一套完整的学科教学资料。
2、人格有魅力,有号召力。在教育教学方面具有较高的威望和知名度,受到学生、家长、社会的普遍赞誉。能自觉指导和带动中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政治素养、教育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对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做出重要贡献。
3、在教育理论建设方面有突出贡献。或作为课题主持人,承担了省级以上(含省级)科研课题,研究成果具有较大的推广应用价值,获得省级以上(含省级)的科研成果奖;或在国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CN刊物)上作为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过论文、著作等;或参与编写过校本教材。
一经考核通过,需无条件承担以下职责和任务:
(1)不推诿、保质保量地完成学校交给的教育教学工作任务。
(2)坚持工作在教育教学第一线,积极投身基础教育改革,成为教育改革的促进者。
(3)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出色做好本职工作,成为学校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的领路人。
(4)根据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明确的教改和科研课题,研究解决学校在教育教学改革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5)指导、培养本校的其他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发挥示范作用。每学年在校内评课不少于10节,上示范课不少于2节。(6)在学校组织或安排的教育教学研讨或对外交流活动中承担教育教学观摩、示范课。承担学校安排的新教师培训、教师继续教育指导工作,积极参与培训一般教师等各类活动。
九连城镇寄宿制中学“名师系列”培养.推荐程序办法
一、推选范围、对象
场直中学在本圆满地完成了学校下达的教学目标和工作任务的教师。
二、推选条件
(一)职业道德
1、自觉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模范必履行工作职责,恪守敬业,师德高尚,在社会和家长中威信高(无不良反应)
2、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热爱学生,教书育人,具有奉献精神。
3、符合“名师系列”相应条件。
(二)教学、教研
(1)肯于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成绩显著(见教学效果考核)
(2)注重教育教学研究和成果推广工作,积极承担教育教学研究任务,有创新意识,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研究和课程开发能力。
四、推选方法
1、本人申报:个人根据“名师系列”条件,衡量自身情况,提出申请,申报相应的
(一)、《教育教学目标》效绩分
3、群众推荐一票为0、5分
4、(1)本学校选派的分局以上级别的教师学科竞赛、讲(赛)课1-2等奖:省级;6分;总局级;4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
(2)本学校确定并申报的实验课题已结题验收的证书:国家级8分;省级;6分;总局级;4分、分局级;2分、农场级;1分;
(3)本学校确定并逐级推荐的参评论文、课件、教学设计等证书:国家级5省级;4分;总局级;3分、分局级;2分、(2等奖降1分)
(4)本学校确定选送的学生竞赛并逐级参赛的指导教师1-2等奖证书:国家级5分;省级;4分;总局级;3分、分局级;2分、农场级;1分;
(5)本学校的各级教坛新秀、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国家级10分;省级;8分;总局级;6分、分局级;4分、农场(校)级;2分;
5、班主任的另加《班主任考核》分(1—3项累计分除2按50%计算)
以上三
(四)项累积相加,从最高分依次确定为各级别的先、优、模人选。
九连城镇寄宿制 中学
班 2012年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