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
【发布单位】国家公务员局 【发布文号】国公局发〔2017〕3号 【发布日期】2017-05-18 【生效日期】2017-05-1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国家公务员局
国家公务员局关于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意见
国公局发〔2017〕3号
北京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天津市、河北省公务员局:
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促进公务员管理工作更好服务于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现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重要意义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重大国家战略,对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公务员队伍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骨干力量,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组织保证。推动公务员管理工作主动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有利于为实现京津冀地区经济社会协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有利于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资源共享,提升公务员管理工作水平;有利于交流经验、相互借鉴,促进公务员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本地区公务员履职尽责和服务大局的水平。我们必须从增强“四个意识”的政治高度,从服务重大国家战略的全局高度,加强京津冀公务员管理协作,助推京津冀协同发展。
二、主要措施
(一)加大公务员交流力度。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重点领域和优先方向,组织京津冀开展行政机关基础岗位公务员跨地区挂职锻炼和交流任职,促进公务员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拓宽视野、提高能力、增强本领,实现公务员素质提升与区域协同发展的良性循环。
(二)加强公务员考录协作。推动京津冀公务员考试专家、测评基地、试题等资源三地共享,逐步实现京津冀公务员招录面试考官资格互认,探索面试考官交流机制,推进面试考官多地组合、异地执考。
(三)做好及时奖励表彰。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进展情况,建立表彰专项,会同相关部门做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表彰奖励工作,凝聚全社会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正能量。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事项、重大活动、专项工作中有关表彰奖项的新设立、调整变更申请,专项审核、即报即审。
(四)深入开展培训交流。发掘京津冀优质培训资源,共享三地培训师资库,共同开发培训精品课程,充分发挥公务员培训特色实践基地作用,加强培训工作交流,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开展京津冀公务员三地互训,协调中央国家机关、有关地区对京津冀公务员开展专题培训。开展精准扶贫培训,促进贫困地区基层公务员能力提升。将雄安新区公务员培训纳入国家对口培训计划项目,实施对口支援、精准施训。在开展培训需求调查的基础上,重点围绕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型城市化管理、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科技创新、对外开放、脱贫攻坚等内容,统一组织协调专家师资力量,通过送讲座到基层、组织巡回授课、录制专题课件等形式开展培训。
(五)协调推进公务员管理改革。加强对京津冀地区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职务与职级并行、聘任制公务员管理等改革工作的指导,确保改革部署落地见效。推进京津冀聘任制公务员管理政策和工作经验交流,实现招聘职位互相开放、招聘程序统一,招聘职位信息互相借鉴,人才信息共享交流。支持京津冀地区开展公务员管理改革试点。
(六)共同开展公务员管理重大问题研究。支持京津冀地区围绕建立既严格管理又真诚关爱的公务员管理机制,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分级分类推进考录、考核、培训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公务员管理创新研究,加强公务员管理研究专家队伍建设。
(七)全力支持雄安新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建设雄安新区的决策部署,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需要,从公务员职位管理、考试录用、考核奖励、培训监督等方面,鼓励并支持雄安新区先行先试,创新公务员管理政策,建设一支符合雄安新区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专业化公务员队伍。
三、组织领导
(一)建立京津冀公务员管理协作联席会议机制,由国家公务员局、京津冀公务员主管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定期召开会议,加强沟通协调,确定年度重点推进工作,通报有关工作情况,及时交流经验,解决协同发展的有关问题。
(二)京津冀公务员主管部门要牢固树立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意识,充分认识公务员管理工作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责任,指定专人负责,把本实施意见的主要措施落到实处。地方在落实意见过程中,如有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国家公务员局报告。
国家公务员局 2017年5月18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三地的影响调查报告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对三地的影响调查报告
京津冀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
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是国家的大战略,战略实施的几年里京津冀地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实地调查研究,总结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和不足。深入分析原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今后的方向提供意见。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京津冀的变化;发展中的不足;提出的意见
一、调查目的
京津冀地区同属京畿重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创新驱动,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是面向未来打造新型首都经济圈、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京津冀空间协同发展、城镇化健康发展对于全国城镇群地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示范意义。通过实践调研提高我们对国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战略的认识,发现问题、提出意见,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调查的对象和方式(1)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采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综合性调查方法。比如针对京津冀三地的典型企业和地区的重点调查、对部分群众的抽样调查。(2)调查对象及范围
京津冀三地的相关企业和群众。(3)调查形式
问卷式调查、访谈式调查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成果调查及分析(1)关于京津冀地区交通业发展的调查
北京的疏解要和天津、河北协同发展,要创造条件为疏解提供服务,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交通一体化的服务。北京、天津、河北和中国铁路总公司成立了“京津冀城际铁路有限公司”,着力建设“轨道上的京津冀”,“十三五”时期已经规划了1333公里的城际铁路,与正在建设中的城际铁路一道,将完全从交通方面形成京津冀的一体化。京津冀两年来共开通300多条新的公交线路;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已经发售,北京的交通ETC到河北是可以通用的,受此影响,去年北京到张家口崇礼进行滑雪自助游的人次增加了40%。
天津分别建成了通往秦皇岛和保定的高铁,打通了天津作为沿海城市通往内陆西南、西北方向的瓶颈,同时还有十条高速的断头路和瓶颈路也已打通,加上已有的高铁,京津冀“一小时高铁通程圈”已经形成。而备受瞩目的建在北京市大兴区礼贤镇、榆垡镇与河北廊坊市广阳区的北京新机场2019年也要建成开通,目前已经倒排了工期,航站楼的主体基本建到了廊坊,天津的机场在京津冀地区也设立了20个候机厅,民众的出行也将更加方便。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有着的重要意义:一是构建一体化交通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支撑,二是提升运输服务为打造世界级城市群提供保障,三是推进改革创新为全国交通发展提供示范,四是发展绿色交通为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助力。(2)关于京津冀地区产业转移的调查
2015年北京输出到天津、河北的技术合同2192项,同比增长4.6%。2015年10个月,河北引进京津项目3621个,全省引进的资金47.3%来自京津,达到2748亿元;天津市全部利用内资的43%来自北京和河北。京津冀之间越来越多的投资占比,是三地产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见证。目前,北京现代沧州工厂已落户河北,2016年将形成年产整车30万台的产能;北京平谷区与河北三河市共建跨地区的京冀通航产业园,吸引50多家通航类研发、运营、制造企业进驻„„
据财政部测算,实现京津冀一体化,未来6年需要投入42万亿元,平均每年7万亿。这必将极大地改变目前京津冀三省市的产业格局,对于交通、房地产、建材、环保等行业都会带来确定性的投资机会。相对落后的河北、天津两地,无疑将有巨大的发展空间。未来京津冀地区,将出现全世界最大的城市群。
首钢的搬迁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产业转移的一个典型代表,2005年首钢的大搬迁启动,到2010年基本完成。
首钢搬迁的背景是:中国的钢铁工业90年代以来高速发展,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首先是发展质量不够,大量钢铁企业装备水平低、消耗高、污染严重,而且生产的大多是粗钢,汽车面板等高档的钢材大多需要进口;其次是集中度不够,中国有数千家的钢铁企业,但前十名的钢铁企业只占国家总产能的30%左右,而日本、韩国和欧美国家则达到70%以上;第三是布局问题,中国的钢铁企业大多依托大中城市和矿山资源地,导致能源和运输紧张。
河北也是钢铁大省,首钢搬迁到曹妃甸后,将与唐山钢铁集团联合,整合河北的钢铁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依靠当地丰富的资源和渤海湾这个惟一25万吨级大港直进直出的优势,打造国际先进的钢铁联合企业。
北京依托全国科技创新中心优势,推动中关村示范区、亦庄开发区与津冀合作共建大数据走廊、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等科技园区,加快打造跨京津冀科技创新园区链,促进三地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努力建设京津冀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
产业转移是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重要举措,将北京的产业与天津、河北的产业完整对接整合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
四、京津冀协同发展存在问题和提出意见(1)为了吸收北京资源发生争抢现象
目前河北有省级以上开发区197家,各园区对承接北京产业转移表现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赴北京招商,但由于“僧多粥少”,同时这些产业承接园区大都缺乏清晰的产业发展定位,导致各园区对承接项目“饥不择食”。河北省个别城市下辖的两个县在北京设立的项目招商对接办公室相邻,与北京一些产业项目对接时甚至出现明争暗抢。
《京津冀协调发展规划纲要》已出台,各部门还应尽快出台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的细则,进一步明确三地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各地方也应明确本地功能定位和细化承接产业方向,统筹分类指导,克服产业布局同质化,避免无序竞争。(2)基本公共服务区域分布不协调
北京教育、医疗、文化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密集。2012年,北京科、教、文、卫行业增加值合计占GDP比重为15.2%,分别是天津、河北的2.2倍和3.2倍。北京教育和卫生行业增加值比重远高于天津和河北。
相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法规调整京津冀地区的公共服务资源的配置,缩小差距。
五、2016年上半年京津冀一体化经济发展取得新进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合计34382.4亿元,占全国的10.1%,与2015年占比大体相当。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合计1645.4亿元,占全国的7.4%;第二产业增加值合计12769.5亿元,占全国的9.5%;第三产业增加值合计19967.5亿元,占全国的10.8%。按可比价格计算,京津冀三地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6.7%、9.2%和6.6%。与1季度相比,北京增速回落0.2个百分点,天津和河北增速均提高0.1个百分点。
居民持续增收。上半年,京津冀三地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6191元、18099元和9614元,同比分别增长8.7%、9.2%和8.7%。和1季度相比,三地居民收入增速分别加快0.7个、0.4个和0.2个百分点。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28448元、19786元和13585元,同比分别增长8.7%、9.1%和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11973元、10516元和6149元,分别增长8.7%、8.8%和8.2%。
六、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意见
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核心,是关键环节和重中之重,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具有重要先导作用。当前,北京人口过度膨胀,雾霾天气频现,交通日益拥堵,房价持续高涨,资源环境承载力严重不足,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北京集聚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要清醒认识到,北京作为世界为数不多的超大型城市,再按照老路走下去必然是“山穷水尽”。总书记对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要牵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和主要矛盾,降低北京人口密度,实现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首要的、也是最核心的任务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参考文献:
[1]天津经济课题组曲宁等.京津冀协同发展现在进行时
[2]张桂芳.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3]张凯.京津冀地区产业协调发展研究
[4]王海涛,徐刚,恽晓方.区域经济一体化视阈下京津冀产业结构分析 [5]于涛方.从速度到质量:京津冀地区城镇化发展战略思考
[6]杨连云.以深化改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第三篇: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谈公务员管理新思路
国家公务员局负责人谈2011公务员管理新思路
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如何开好局、起好步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那么,2011年公务员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什么?
负责人:2011年公务员管理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科学发展为主题,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着力改革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提高公务员管理科学化水平,全面推进公务员队伍思想政治建设、能力建设、作风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为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持。
记者:2011年公务员管理工作的重点主要在哪些方面?
负责人:公务员管理工作任务重、责任大。2011年公务员管理工作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是继续完善公务员制度。组织开展纪念公务员法实施五周年系列活动,全面总结公务员法实施五年来的工作,进一步明确今后一个时期公务员法实施的方向和任务。加大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的宣传、培训力度。组织开展公务员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推进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更加全面深入地贯彻落实。继续推进公务员法配套法规建设,研究制定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规定,公务员平时考核办法、公务员初任培训办法、公务员申诉案件办案规则等。推进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建设。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建立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探索公务员任职宣誓制度。
二是着力改革创新公务员管理机制。完善公务员进入机制,促进公务员队伍结构调整。研究拟定中央行政机关及其直属机构公务员录用考察等政策性文件,制定出台公务员考试考务规程。完善公务员任用机制,深入推进竞争上岗,继续开展公开遴选试点。健全公务员考核评价机制,提高考(论坛)核工作科学化水平。健全公务员激励约束机制,进一步规范奖励工作,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政策。探索公务员分类管理机制,深入开展公安、国家安全机关专业技术类和工商、质检、税务、海关系统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指导深圳进行分类管理改革试点。
三是大力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以“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为主题,在全国公务员中组织开展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引导广大公务员争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清正廉洁的模范。以此项活动为载体全面推进公务员队伍建设。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制定下发《关于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的意见》,指导各行业、各部门根据实际制定符合行业部门特点的职业道德规范。以忠于国家、服务人民、恪尽职守、公正廉洁为主要内容,大力推进中国特色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结合实际开展多种形式的职业道德建设活动,持久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文化养成。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监督评议,树立公务员良好形象。
同时,针对基层公务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将研究加强基层公务员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不断拓宽队伍来源,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强化基层公务员的宗旨意识,提升执行力。加强公务员培训工作。重点部署“十二五”时期公务员培训工作,加强网络培训和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
此外,还将切实做好政府表彰奖励工作和扎实推进公务员管理基础工作。继续推进国家荣誉制度建设,做好评比达标表彰综合管理工作,加强部级荣誉称号和表彰奖励综合管理。做好公务员统计工作,研究完善公务员统计指标体系。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开展
全国公务员管理数据库和数据中心建设等等。
记者:公务员考试录用一直为社会高度关注。特别是最近两年,在新录用公务员的招考上更强调了基层工作经历。这一趋势2011年将有什么变化?
负责人:2011年还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录用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精神,提高省级以上机关考录有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做好录用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人员工作。同时,继续开展公开遴选试点,探索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公务员选拔培养链;探索从工人、农民中考录公务员的办法。
对题库建设、面试考官队伍建设,也将进一步加强。继续推进考录测评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分类面试新方法。此外,还将开展从武警退役士兵中录用公安特警工作。
记者:能力建设和对公权力的监督一直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内容。在这一背景下,2011年公务员的培训和考核监督,着力点在什么方面?有什么新的打算?
负责人:2011年是“十二五”时期的开局之年,在公务员培训方面,将制定下发
《2011-2015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进一步深化“四类培训”,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公务员自主选学工作,继续推进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研究制定东、中、西部地区对口培训五年计划。此外,将在全体公务员中开展职业道德专题培训。
在考核方面,着力指导和推动各地各部门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制定分级分类的考核指标体系,改进考核方法,提高考核工作科学化水平,规范考核工作。
在监督方面,将研究制定《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相关专项处分规章。研究论证违反公务员法责任追究办法。认真贯彻中央关于从严管理干部的要求,进一步完善公务员纪律惩戒有关政策,推进公务员申诉公正委员会组建工作,依法处理公务员申诉案件,维护公务员合法权益。
记者:去年以来,各地公务员管理部门相继组建,挂牌运行。新机构、新队伍对公务员管理部门的自身建设提出了新要求。这方面有哪些考虑?
负责人:2011年将大力加强公务员管理系统队伍建设。针对公务员管理部门新机构、新队伍的实际情况,通过公务员管理业务培训班、专题研讨班等形式,年内将县级以上公务员管理部门的领导和骨干普遍轮训一遍。以追求卓越、严格管理、团结和谐(卓、严、和)为主要内容,创建公务员管理机关文化。在全系统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着力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争创一流业绩,树立良好形象。
此外,继续推进“三基一化”的建设,完善基本制度和工作规则,形成管理规范、协调通畅、衔接有序、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强化机关工作人员的基本功训练;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做好政务公开和宣传工作,完善政务公开办法和制度,建设好各级公务员局门户网站,加强公务员管理工作信息交流。
第四篇: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解读2012年公务员管理工作重点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解读2012年公务员管理工作重点
今年是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公务员管理工作面临什么新形势?有哪些亟待破解的难题?工作的重点是什么?发展的方向是什么?本报独家邀请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深入解析。
重点一:分类管理
【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加大力度,顶层设计争取尽快取得突破】
【背景】在公务员法实施前,公安机关等系统就已开展专业技术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工商、质检等系统也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公务员法实施后,深圳市行政机关全面开展了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税务系统开展了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试点。2010年以来,国家公务员局会同公安部、司法部启动了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工作,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人民警察实行新的警员职务序列。在此基础上,修改完善了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规定。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实行分类管理是完善公务员制度的重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对拓展不同类别公务员职业发展通道,实现公务员科学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分类管理是公务员法的一项前瞻性规定,如何转化为具体实践,必须进行试点和探索,加强顶层设计,争取尽快取得突破。目前符合行政执法类、专业技术类公务员职业特点的职务序列以及考录、考核、任用、交流、薪酬、退出等配套制度还没有建立。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顶层设计复杂程度高、难度大的问题,也有试点本身需要较长周期、试点还不够成龙配套的原因。下一步我们要继续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加大力度、加快进度,争取新的突破。
一是推动行政执法类试点向纵深发展,在推动试点“实转”上下功夫。二是稳步扩大专业技术类试点范围,科学确定职位实施范围。三是重点突破关键环节,集中力量深入研究公务员分类管理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形成制度合力。四是加快形成法规制度。抓紧修改完善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管理暂行规定,争取尽快出台。
2012年的重点是继续开展试点工作,并及时总结经验。组织开展监狱、劳动教养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职务套改工作,研究制定公安机关和监狱劳教机关执法勤务机构人民警察警员套改后的相关政策。加快推进公务员分类管理法规建设。
重点二:公务员考录
【解决基层艰苦岗位招不到人的问题,大力推进公务员招考分级分类考试,净化公务员考试录用环境】
【背景】2003年以来,全国共考试录用123万名公务员。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近年来,中央机关加大从基层和生产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2011中央机关录用公务员1.6万余人,其中基层一线人员比例达到85%。招考政策进一步向基层和艰苦边远职位倾斜。连续两年组织中央国家机关进行公开遴选试点,安徽等23个省区市也开展了公开遴选试点,促进了基层公务员培养选拔链的形成。此外,制定印发了公务员录用考试科研规划(2011-2015),初步建立了试题质量评估体系,积极探索了分级分类考试,初步建立了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信息库并实现全国共享,各地普遍开展了雷同试卷判定工作。广东、浙江等地建立录用考试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强化协调配合,共同治理了考试环境。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考试录用是推行公务员制度的一面旗帜。这项制度的实施,加强了公务员队伍建设,有效防止了机关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最大限度地体现了社会公平。但这项工作在新的形势下也面临新的挑战,比如不同群体利益在考录领域中的诉求越来越多,考试安全形势依然严峻,考录基础科研工作薄弱。公务员考试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涉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任何工作中的不周,都会引起较大的社会问题。所以必须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提高质量。
第一,进一步做好基层岗位招人难、留人难等问题。近年来,包括中央直属机构在内的基层岗位、艰苦边远地区岗位常常报考人数很少,甚至无人报考。今年我们要对这个问题开展专项调查研究,制定具体有效的政策,采取放宽资格条件、组织专门招考、加强宣传引导等措施,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同时,鼓励市、县机关积极招录高校应届毕业生,特别是县乡级机关招考,要有意识地加大招考应届高校毕业生的力度,改变基层机关公务员年龄偏大、知识老化的现状。同时做好这一地区新录用公务员最低服务年限工作。
第二,要大力推进分级分类考试,努力实现考试科学化。努力做到干什么考什么、全面突出能力素质。为此,进一步推进分级分类考试。各地也可开展公务员分级分类考试试点工作。今后还要注重从工人、农民中,从优秀村干部中,从大学生“村官”等服务基层项目的人员中考录公务员,使考录政策能够适应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需要。
第三,净化公务员考试录用环境,确保考试安全有序。当前,社会培训机构对考试试题的围追堵截,个别地区出现的泄题事件,极个别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人员在体检环节中营私舞弊等问题的出现,极大地损害了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声誉,污染着考试录用的环境。今后要继续完善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特别是考试的一系列操作办法。加紧出台公务员考录面试规则,促进面试规范化,提高面试公信力;要查找体检程序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并加以改进,加强对体检工作人员的培训。要大力开展警示教育,对于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的违法违纪行为要零容忍,特别是工作人员违法违纪的,要坚决清除出公务员管理者队伍。此外,联合工商、公安、教育、宣传等部门,对那些招摇撞骗、误导考生、干扰考试的不法培训机构依法进行清理,为公务员考试创造良好环境。
同时,提高考录工作规范化水平,省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制定或修订本地考录工作实施细则。促进考录科学化,建立健全试题的征集、评审、组配等工作流程。加强对试题质量的评估,加强面试考官和阅卷专家队伍建设,积极培养考录科研人才,形成考录科研可持续发展机制。
重点三: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坚持不懈地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
【背景】建立和推行公务员制度以来,已开展了七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评选表彰活动,对183名先进个人和103个先进集体进行了表彰,叫响了公务员称号,弘扬了公务员精神。2011年5月5日,中组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印发《关于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的意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评选表彰人民满意的公务员活动融为一体。各省区市及中央国家机关结合实际积极创新活动载体,推动活动有声有色开展。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为人民服务是党和政府的根本宗旨,让人民满意是广大公务员的最高价值追求。建设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队伍,是我们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的神圣职责。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内容涵盖了公务员的思想政治、能力、作风和反腐倡廉建设,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最适宜的载体和抓手。我们要把这项活动作为公务员队伍建设的综合性、长期性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抓出实实在实在的成效。一要加强领导;二要注重基层;三要形成特色;四要与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紧密结合;五要讲求实效。
围绕“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受人民监督、让人民满意”的基本要求,把活动的重点放在与人民群众直接接触的窗口单位和基层执法一线,提高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质量和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今年上半年将召开全国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经验交流现场会,引导活动向纵深发展,研究建立活动开展的长效机制。重点四:国家表彰奖励体系建设
【健全表彰奖励法规,加快国家文化荣誉制度建设,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
【背景】目前,国家表彰奖励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国家勋章和荣誉称号法》、《国务院表彰奖励工作条例》两个草案正在修改完善中,《国家文化荣誉称号管理办法》在研究起草阶段,《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管理办法(试行)实施细则》已出台,国家公务员局考核奖励司加挂了国家表彰奖励办公室牌子。北京等27个省区市成立了省级评比达标表彰工作协调小组,江苏等18个省区市制定印发了实施细则。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表彰奖励是服务党和国家发展大局、引领社会风尚的重要工作。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国家表彰奖励工作。党的十七大提出,设立国家荣誉制度。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大力清理检查评比达标表彰活动。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抓紧设立国家级文化荣誉称号,表彰奖励成就卓著的文化工作者。国家公务员局成立以来,全力加强表彰奖励制度建设。但目前还存在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表彰奖励不够规范等问题。
我们将按照中央要求,进一步加强国家表彰奖励工作,健全表彰奖励法规,建设一套法制完备、层级科学、管理规范、运转协调的国家表彰奖励体系,通过规范的程序依法对各行各业的先进典型给予表彰奖励,激发人们建功立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012年重点工作,一是继续推动国家表彰奖励制度建设,积极推动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法、国务院表彰奖励工作条例立法工作。在国家荣誉制度整体框架下,加快国家文化荣誉制度建设。二是规范评比达标表彰活动。进一步完善评比达标表彰工作政策法规体系,抓好宏观管理和审批工作。没有成立规范评比达标协调小组的省区市要积极推动成立,没有出台管理办法的要抓紧研究出台,没有开展评比达标表彰活动综合管理的要迅速开展。三是做好省部级以上评选表彰工作,把表彰奖励工作做成品牌。四是开展表彰奖励综合管理工作。
重点五:贯彻实施公务员法
【开展公务员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推进法规体系的健全完善】
【背景】2006年公务员法出台。5年来,20个配套法规相继研究制定。中国特色公务员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公务员管理法制化迈上新台阶。
2011年,国家公务员局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台了7个法规政策,研究拟订了8部专项处分规章。各地各部门也结合实际制定出台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实施细则和办法,强化了公务员管理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去年5月到10月,国家公务员局在全国行政机关组织开展了公务员法执行情况检查,明确了进一步贯彻实施公务员法的思路、任务和措施。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十二五”时期仍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环境更加复杂、挑战更加艰巨。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主张和执政理念,把它贯彻落实到党和国家全部工作中。这对深入实施公务员法,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公务员制度体系,是公务员管理工作的根本任务。5年来,公务员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很有成效。但从实践看,公务员法的基本精神和重要内容还需要进一步深入准确地阐释和宣传,仍有部分配套法规有待出台,部分法律法规需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订,一些政策法规落实不到位、执行不力。
公务员队伍在不断发展变化,要长期坚持学习宣传公务员法,进一步加大贯彻实施和遵守执行公务员法的力度,推进公务员管理法规体系的健全完善。
2012年将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公务员法学习宣传活动,继续开展公务员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研究建立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监督的长效机制。针对社会关注的考录方面的问题,将联合相关部门开展考录政策法规执行情况专项检查。开展《行政机关公务员处分条例》实施五周年纪念活动。
继续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修改完善公务员转任规定,研究制定公开遴选公务员试行办法、公务员录用考察指导意见、资格审查管理办法、面试考务管理办法、面试工作规则、专业性较强职位和艰苦边远地区招考意见等政策性文件,出台公务员录用考试违纪违规行为认定与处理办法操作说明,研究制定专项处分规章和《申诉案件办案规则》。重点六: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
【深入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养成实践活动,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监督工作】
【背景】国家公务员局从2009年3月启动了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并且两年来一直把这项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重点之一。职业道德培训纳入《2011—2015年行政机关公务员培训纲要》,成为“十二五”时期公务员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2011年10月,国家公务员局发布《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大纲》明确,“十二五”时期,全体行政机关公务员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单位工作人员将轮训一遍,培训时间不少于6学时。甘肃等省区市专门下发文件对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作出安排,重庆制定了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云南、广西、青海等地开展了职业道德建设特色主题活动。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公务员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方面的重视,抓好公务员的职业道德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根本上来看,关键是两条:一是能够使公务员这支队伍得到人民群众的信任、支持和欢迎。总体上看,我国公务员队伍是一支政治坚定、素质优良、作风过硬、党和人民充分信赖的队伍。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公务员队伍中确实存在一些突出的、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迫切希望我们不断加以改进,迫切希望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二是能够更好地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确保党长期执政、长治久安。作为党治国理政主体的公务员队伍,其职业道德水平体现着党的执政形象,关乎党的执政基础,是人民群众评价党和政府的焦点,是巩固党执政基础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看,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开局是比较良好的,但也存在着各地工作发展不平衡、改革创新力度不够大、针对性实效性需要进一步强化等问题。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2012年要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培训,深入开展公务员职业道德养成实践活动,通过开展职业道德教育、创建机关文化、选树公务员职业道德楷模等有效形式和载体,吸引和组织广大公务员积极参与到职业道德建设中来。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社会监督工作,探索建立健全投诉、整改制度,开展群众满意度调查,完善社会评议机制。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基础研究和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公务员职业道德规范。把加强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与健全公务员管理制度紧密结合起来,坚持将职业道德作为公务员选拔任用的重要标准、考核奖励的重要依据、规范约束的重要手段。
重点七:公务员平时考核
【探索方式方法,破解难题,推动平时考核普遍开展】
【背景】2006年实施的公务员法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公务员考核制度。2007年,中组部、原人事部下发了《公务员考核规定(试行)》,该规定明确“定期考核以平时考核为基础”,“定期考核采取考核的方式”。2011年3月,全国行政机关公务员考核工作经验交流会召开后,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平时考核工作。内蒙古、黑龙江、山东、四川、兵团等20个省区市专门召开了考核工作会议,推动平时考核工作的开展。吉林、安徽等5个省市出台了平时考核的规范文件;河南、福建等12个省区市确定或增设了本地区考核工作联系点。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平时考核是公务员队伍建设顶层设计的重要内容,抓平时考核就是抓日常管理,就是抓任务落实。平时考核关系到在我们国家建设一支什么样的公务员队伍,关系到能不能管住和管好这支公务员队伍,关系到如何切实关心爱护帮助公务员、促进公务员全面发展。在继续改进和完善公务员考核工作的同时,要下功夫抓好日常考核工作。经过探索创新,目前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有了新的起色和进展,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摸索出许多好的经验做法。但各地开展不平衡,存在认识不够高、信心不够足、办法不够多等问题。
2012年我们将继续修改完善《关于进一步加强行政机关公务员平时考核工作的通知》,建立健全平时考核制度,探索平时考核方式方法,努力破解考核指标设计、考核数据采集、考核结果应用等难点问题。充分利用信息技术,逐步实现考核数据统计汇总、分析评价和审核校验的信息化,提高考核工作效率和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考核联系点的先导示范作用,推动平时考核普遍开展。
重点八: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推进公务员数据库和数据分中心建设,实现四级公务员管理部门网络贯通和信息畅通】
【背景】去年,会同中组部印发《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召开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视频会议,对全国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作出部署,确定了目标任务、工作原则、任务分工和时间进度。
国家公务员局有关负责人: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是深入实施公务员法的重要任务,也是加强公务员管理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对于促进公务员日常管理的信息化、科学化、规范化,准确把握公务员队伍发展状况和趋势,提高客观决策和规划水平,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是全面推进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关键一年,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要求高。各地要按照公务员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把系统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抓紧筹划、部署和推进。要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职责任务,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抓好系统建设各项工作的落实。2012年将重点推进公务员数据库建设和各级公务员管理部门数据分中心建设,努力实现中央、省、市、县四级公务员管理部门网络贯通和信息畅通。(本报记者 黄 欢)
第五篇:国家公务员局:提高公务员竞争上岗科学化水平
新华网北京5月11日电(记者赵超)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国家公务员局副局长杨士秋11日在公务员竞争上岗经验交流会上表示,各级公务员主管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公务员竞争上岗的科学化水平,让干得好的考得好,能力强的选得上,作风实的出得来,使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
杨士秋指出,今后应从三个方面提高公务员竞争上岗的科学化水平。
一是在提高笔试、面试的质量上下工夫。要在加强对竞争职位特征、职责要求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机关不同层次、不同职位类别公务员所需的能力素质要求。针对这些素质要求,科学设计考题,坚持“用什么考什么”,重点测试应试者的实际能力和水平,真正体现竞争上岗考试的科学导向作用。
二是在提高民主测评的质量上下工夫。要根据德、能、勤、绩、廉等项内容,细化测评要素,使测评的内容看得见、摸得着,可量、可测、可比,形成科学的测评指标体系。要按照知情度、关联度和广泛性、代表性原则科学界定参加民主测评人员范围,力求让知情人投知情票、说知情话。要保证人数要求,参加民主测评的人数必须达到应参加人数的80%以上。要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参加人员在不同层面的民主测评,经过科学分析设计不同的权重比例。要辩证分析、正确运用民主测评的结果,防止简单地以票取人。
三是在提高组织考察的质量上下工夫。现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干部考察还存在着标准空泛化、方法简单化、结论公式化的问题。在竞争上岗考察过程中,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进一步规范、细化考察内容,设计科学的考察方法,组织精干的考察人员,切实做好这项工作。要把竞争上岗考察与平时考核结合起来,积极探索将干部的平时表现和考核结果纳入竞争上岗总成绩的做法。积极探索差额考察,对同一职位的考察人选要进行综合衡量、全面比较、客观评价,真正做到好中选优、优中选强,实现人岗相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