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总结
宿州职业技术学院
“十一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总结
“十一五”以来,我院认真贯彻国家和安徽省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一系列部署,特别是自中办、国办转发《教育部关于深入贯彻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和全国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院认真贯彻落实《意见》和教育部、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_2020年)》等系列文件精神,采取一系列新举措,积极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科学发展,使得学院在这方面的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一、人才队伍建设
“十一五”以来,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紧紧抓住培养、吸引和使用三个环节,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不断加强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队伍建设,使我院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工作呈现良好发展态势,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为提升学院内涵建设水平、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证。
1、转变人才观念,树立科学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新理念。加强人才建设,必须首先转变人才观念,树立新的人才理念。我院党委行政领导从自身做起,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把唯我所用的人才观转变为为我所用的人才观,不断开拓人才视野,积极招聘、引进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人才,有效地改善了我院哲学社会科学高层次人才队伍的专业知识结构,提高学术科研水平。把用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转变为用待遇用人、情理用人、事业用人。逐步树立价值取向的人才效益理念,秉承“以人为本、科研强校、人才兴校”的理念,把提高人才素 质、增强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活力作为学校改革和发展的主要工作来抓。采取“请进来,派出去,院内互动”等多种形式加强与兄弟院校的交流与合作,与他们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我们每年都邀请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内的知名教授、学者到我院开展学术讲座活动,与本校师生经行学术交流,介绍省内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前沿动态,拓宽我院教师的科学视野,提高他们的科学研究水平。
2、加强领导,统筹规划,进一步探索协调互动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工作新格局。一是健全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领导体制。为切实发挥“党管人才”的优势,我院由院党委书记统一领导哲学社会科学的人才建设工作。为保证每年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工作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年初就积极着手谋划全年人才工作,召开人才工作会议,研究我院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进一步明确各单位在人才政策体系建设、人才队伍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工作任务。二是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工作运行机制。我们坚持灵活有效、规范协调的原则,研究制定了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有关规定,不断完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队伍建设的工作机制,保证了人才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三是强化牵头抓总、综合协调。学院人事组织部门作为人才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就如何发挥好牵头抓总的职能作用,探索了采取“哑铃式”抓两头带中间的工作方式,即开始的统筹规划、制定方案、落实责任和后期的检查督促、考评总结等项工作主要由人事处与组织部负责,而中间大量的具体业务按照学院各单位的职责分工,分别由各部门承担。
3、突出重点,强化落实,不断加强对哲学社会科学人才的培养工作力度。一是实施博士培养工程,积极培养高层次人才。二是鼓励教师个人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对取得硕士以上学位的,对于 学费学院在财政上给予适当的补贴,这激发了中青年教师参加进修学习的热情。四是校企合作,强化实践培养人才。我们与省内一些家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通过院校教育进企业、企业人才培训进院校的双向进入方式,运用实践培养人才模式联合培养既有较高专业理论水平又有实践经验的双向型人才。
二、研究平台建设
科学研究平台是科学研究及科研活动中各种支撑条件包括人才、资源、信息、政策、制度、环境等有形和无形资源的综合配置和运用,是各种科学研究活动得以展开的重要载体。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的建设与科学技术研究平台的建设具有同样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其建设状况如何往往体现出一所高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发展的水平如何。它对于聚集和培养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优秀人才, 对于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针对学科前沿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研究, 对于进行学术交流开放平台, 对于带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创新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入贯彻推进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的意见》精神,从“十一五”以来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加大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建设的力度,逐渐形成了类型多样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我院现在已经建成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平台主要有:宿州职业技术学院大讲堂
三、学校科研经费投入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的健康开展离不开资金投入的支持, 经费投入强度及其分配方式成为一个关键性的因素,而解决科研经费不足的问题, 以促进科学研究工作的顺利进行, 是一件很 不容易的事情, 但又是一件需要做好、必须做好的工作。自从“十一五”以来,我们在逐渐加大学院科研经费投入的同时,积极完善经费投入体制。它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在经费来源上广开渠道, 在政府经费投入基础上, 努力增加社会资助的比重。二是在经费使用上采取倾斜政策, 实行重点项目重点投入,把有限的科研经费, 投到有价值的课题上, 重点投给有能力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 使科研经费发挥更大的作用, 取得更好的效益。另外, 我们不断完善激励---约束机制, 实行优胜劣汰,扶持好的科研机构, 使其发展壮大;支持好的科研人员, 使其迅速成长。这样一种竞争氛围, 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哲学社会科学经费资源, 对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的健康发展也十分有益。
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经费投入情况具体如下:
四、各级各类项目
五、科研成果及奖励
六、社会服务
第二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总结3
“十一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总结
我院于2002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工学、理学、文学、法学、教育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财经类人才培养、培训的重要基地。现有会计学系、金融学、公共管理、工商管理、经济贸易等40多个本科专业。设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现代财务研究中心、文化研究中心等16个科研机构。
“十一五”以来,在院党委行政的领导下,我院广大教职员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及其学科建设工作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较好的成绩。
一、科研项目层次和数量持续增长。
我院共承担各级各类级哲学社会科学项目项,其中国家社科项目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项、省社科项目项、省教科项目项、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项、省文化厅项目项、市社科项目项。----年我院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实现了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零的突破。2012年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5项目、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4项目。科研立项发展态势良好,呈历史最好水平。
二、高水平科研成果显著增加
我院各类科研成果在数量和质量方面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论文的类别结构呈现明显的优化趋势。“十一五”以来,我院教师发表社科论文篇,其中三大检索论文篇。出版学术专著、教材部,被采纳的咨询报告篇。获得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奖励4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3
项。
三、科研平台建设步上新台阶
“十一五”以来,哲学社会科学方面我院建设有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研究中心等个科研机构。这些科研平台为我院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经济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科研梯队建设全面铺开
“十一五”以来,在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院加大对哲学社会科学项目科研经费的投入,特别注重对青年教师的科研素质的培养,设立“青年人才科研启动基金项目”、面向青年教师的“院级科研优秀奖”等,先后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社科、教科研究项目、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等项目立项项。
经过几年的发展,青年教师已逐渐成为我院科学研究的主力军,在我院2011年科研项目立项的负责人中,青年教师就占%。
五、服务地方能力显著增强
“十一五”以来,我院承担企事业、政府委托项目xx多项,多项研究成果和咨询建议被地方政府采纳,形成了以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区域经济文化为主的应用型科研特色。一批研究成果提交政府,受到地方政府各部门的重视,部分已投入实施。
近三年共发表社科类论文和决策咨询报告xx余篇。这些成果都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对政府各层面的决策咨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六、积极开展各类学术活动
为促进我院学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学院社科研究工
作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组织了各种学术交流活动。“十一五”期间,我院先后组织、召开院内外社科类学术报告会、研讨会N场。各位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对我国经济转型与自主创新,特别是对于安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政策建议。研讨达到了预期效果,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好评。
“十一五”以来我院哲学社会科学科研工作发展形势良好,取得了一些成绩。我院将继续充分发挥“思想库”、“人才库”的作用,努力为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助推作用。
第三篇:齐齐哈尔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
规划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的管理,促进全市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发展,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工作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遵循社会科学发展的规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以事关齐齐哈尔发展的前瞻性、战略性、全局性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研究为主攻方向,扎实开展应用性和基础性研究,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为党和政府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为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建设服务,为推动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服务。
第三条 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负责全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领导工作,其下属办公室简称市社科规划办,设在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简称市社科联),具体负责项目管理的日常工作。
第二章 选 题
第四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以规划研究为主,其选题主要以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指南的形式公布,一年发布一次,时间—般在每年的第二季度。
第五条 规划研究项目指南的制定,须首先向有关部门广泛征集研究课题,并委托各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提出建议,在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汇总整理,报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下称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定。
第六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的选题,要以我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应用性研究为主,同时,注重基础研究、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和跨学科综合研究,积极推进理论创新。
第三章 申 报
第七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设置。
市社科规划项目按资助经费来源划分为:政府资助项目、委托单位资助项目和自筹经费项目三类。其中,政府资助项目有: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委托单位资助项目有:委托项目、学科共建项目。自筹经费项目有:一般项目。
市社科规划项目在立项管理上可分为:常规性项目和专题性项目。
常规性项目,是指在课题指南指导下按滚动立项的课题,包括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其中重点项目为研究重大问题及学术前沿的课题;青年项目为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成员年龄都在40周岁以下的单列的重点项目;一般项目为围绕主攻方向和学科发展立项的具有某一方面价值的项目。
专题性项目,是指在课题指南以外,根据需要设立的不定期立项的列入市级社科规划管理的项目,包括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委托项目和学科共建项目。重大决策咨询项目是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我市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的需要,所设立应急对策研究项目,采用招标或委托研究等形式立项,由市政府提供专项研究经费。委托项目,是指由相关单位提出立项申请、以招标形式确定或指定委托项目组负责人并资助研究经费,由市社科规划办立项并纳入市级社科规划项目管理的非常规项目。学科共建项目是指市社科规划办公室与市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扶持学科发展而设立的项目。
第八条 市社科规划常规性项目的申报,从课题指南公布之日起开始受理;市社科规划专题性项目的申报,一般从专项性项目招标通告或申报通知发布之日起开始受理。受理期限以当年申报通知发布时规定的期限为准。
第九条 申报市社科规划常规性项目应符合以下条件: 1.选题须符合当年发布的课题指南的要求。
2.申请人必须真正承担项目研究任务。不能从事实质性研究工作者,不得申请。
3.项目负责人只限一人。除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外,一般应具有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或相当于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4.实行一人申报一项的原则,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前三位成员不能同时申报二项以上(含二项)的项目。
5.具有在研的国家、省、市社科规划项目,未完成研究任务者(指项目负责人及项目组前三位成员),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6.曾主持市社科规划研究项目,受到撤题处分或有学术不端等信誉不良记录者,在规定的三年时限内,不得申报新的项目。
7.凡与省市社科规划部门所立项目雷同,不得接受申请。以后发现的,要给予撤项处理,防止重复立项。
8.申报项目的成果形式为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的时限为一年。
第十条 申请人可由所在单位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索取《项目申请书》及有关材料(也可从省社科规划办公室公布的信息网站上下载),并根据《课题指南》和申请书的要求设计课题,认真填写申请书。申请书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活页须做匿名处理,供通讯评审,不得出现申请人姓名和所在单位的背景材料。
第十一条 项目承担单位按本办法第九条规定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签署意见。项目承担单位须在申报期限内,将本单位审查合格的申请书统一送交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第四章 评审和立项
第十二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实行同行专家评审制。市社科规划项目评审设立学科组专家库,届时抽取一定数量的成员参加评审。学科组专家由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聘任,聘期一般为五年,每年可视需要作部分调整。
第十三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评审贯彻民主、科学、公正、择优的原则。
第十四条 项目评审程序:
项目评审程序因不同类型的项目有所不同。常规性项目的评审程序为:
1.资格审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按本办法第九条各项内容进行资格审查,初审合格者由市社科联党组审定后,进入通讯评审。
2.通讯评审。评审专家主要由市社科规划学科组专家组成。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将申报材料中的《项目设计论证》活页分送若干名同行专家进行匿名评审,专家根据统一制定的评估指标写出评审意见并得出评分。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组织人员汇总评审意见和分值,报市社科联党组研究审定拟立项名单。
3.开题论证。开题论证是属于会议评审的一种形式。评审组由市内专家组成。学科评审组成员应对进入会议评审的申请书进行认真审读和全面评议,并采取面对面方式,充分听取项目负责人对项目研究价值、目的、意义和研究路径、应用推广前景的介绍,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立项要求,对每个项目均做出完善或修改等指导建议,帮助项目负责人确立正确的选题、研究方向和路径。在会议评审中发现严重不符合立项要求的,有权建议免于立项。
4.复核审批。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通讯评审和会议评审结果进行复核后,报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审批决定立项名单。
重大决策咨询项目,评审程序原则上参照常规性项目的评审,但一般采用会议评审的形式进行招标,评审专家组主要由市内同行专家组成,评审中可视具体情况采取项目申报人答辩等形式进行。“学科共建”项目其立项方法另定。第十五条 项目评审标准:
1.选题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论证,或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有助于学科的建设和发展; 2.项目承担者对本课题研究领域的学术前沿把握准确,研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科学,观点明确且论证充分,具有创造性; 3.项目组成员结构合理,并具有较好的前期研究成果,经费预算合理;
4.项目研究预期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或经济效益,成果有出版、使用、推广的可能。
第十六条 为保证评审的公正性,评审专家和工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下列评审制度:
1.保密制度。在通讯评审中,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透露评审组专家名单,评审专家也不得或向外泄漏评审情况。
2.回避制度。申请本项目的学科组专家,与申请人具有直系亲属关系的学科组专家,均不得参加本项目评审。
第十七条 获得立项的项目,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发出《立项通知书》,通知项目负责人及项目承担单位在规定时间内,与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签订《项目协议书》。《项目协议书》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项目负责人、项目承担单位三方各执一份。项目名称、完成时间、资助金额、最终成果形式以及各方承担的责任均以《项目协议书》中的规定为准。无特殊情况逾期未签订《项目协议书》者,视为自动放弃立项。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协议签定情况,发布立项文件。
第五章 项目的中期管理
第十八条 为保证项目研究正常进行,按时高质量地完成研究任务,项目负责人和各级管理部门要各负其责,共同搞好课题的中期管理。
项目负责人要按本办法有关规定和管理部门的要求搞好项目的自我管理,组织项目组成员按计划进度和质量要求完成研究任务。
项目承担单位要将市社科规划课题纳入本单位的科研工作计划,加强项目的跟踪管理,重点做好中期检查工作。要建章立制,严格执行。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要对各项目的执行情况、经费使用情况和各单位管理情况进行检查、督促和指导,并及时通报。
第十九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实行中期检查制度,检查项目研究的进度、质量和经费使用情况。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市社科重点项目(含青年项目)、重大决策咨询项目及委托项目的中期检查,根据项目完成的期限下发《项目中期检查表》。市社科规划办适时深入项目承担单位,听取项目负责人关于研究开展情况的汇报。对不按规定报送《项目中期检查表》或检查不合格者,市社科规划办予以通报批评,对严重违规的要予以追究。
学科共建项目的中期检查由各项目承担单位负责,根据市规划办通知,每年一至两次对当年在研项目的进展情况和已完成的项目情况,撰写检查报告,填写《市社科规划项目执行情况表》,按通知时间送达市社科规划办公室。
第二十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须由项目负责人提出书面申请,经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同意,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审批: 1.变更项目负责人或项目组主要成员(指前三位参加者); 2.改变最终成果形式; 3.研究内容有重大调整; 4.变更项目承担单位; 5.延期3个月以上; 6.中止项目研究;
7.其他重要事项的变更。
其中第1项变更须附有原负责人或主要成员对新更换成员的“委托书”,以及新参与者的“承诺书”;第4项变更须有新更换承担单位管理部门的签章;第5项延期次数最多不超过两次,总期限最长不超过半年。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应对申请及时作出批复。
第二十一条 凡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经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批后,撤销项目:
1.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问题;
2.研究成果未通过第一次鉴定,经修改后仍未能通过第二次鉴定;
3.剽窃他人研究成果; 4.擅自更改研究内容和计划; 5.无故不完成研究任务;
6.逾期不提交延期申请,或延期3个月以上到期仍未完成研究任务;
7.严重违反财务制度。
被撤销项目的负责人三年内、主要研究成员(指前三名参加者)两年内不得再申请市社科规划项目。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二十二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的资助经费由市财政专项拨款,用于资助市社科规划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的研究工作。市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的使用,由市社科联党组决定,市社科规划办公室、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管理。
第二十三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政、财务制度和本办法的规定,同时要方便科研。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也不得用于与完成规划项目无直接关系的开支。规划项目经费的管理和使用接受财政、审计部门的监督和检查。
第二十四条 每年立项评审前,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当年经费情况提出资助项目数及资助金额标准,报市社科联党组审定。市社科联党组对资助金额行使最终审批权。
第二十五条 项目负责人在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按计划自主支配项目经费。
第二十六条 规划项目资助经费一次核定,一次性拨付。资助经费下拨到项目承担单位的银行帐户,不分拨给项目组成员个人。
第二十七条 成果鉴定费(包括鉴定专家劳务费、鉴定会会务费等)在项目经费中列支,由市社科规划办在签订项目立项协议(合同时)时提前收取,重点项目、青年项目和一般项目每项收取1000元。每位鉴定专家的劳务费根据项目类型、最终成果形式和字数,标准为200-500元。
第二十八条 为保证项目研究按计划完成,确保研究质量,市社科规划对重点项目、青年项目收取风险抵押金1000元,在签订立项协议(合同)书时交纳。对未按时完成项目的,严重延期的,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有权根据延期情况,在风险抵押金中按一定比例直至完全扣除。
第二十九条 因项目负责人出国、生病、死亡或其他原因而要求中止的项目,或按本办法第二十二条予以撤销的项目,应追回已拨经费(从该项目承担单位下立项项目应拨经费中扣除)。
第三十条 委托项目经费的筹集、使用和管理,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财务制度及本办法的规定。一般项目鉴定费用在自筹经费中自行解决。委托项目的鉴定经费由委托方提供,每项不少于2000元。
第三十一条 学科共建项目的经费,于每年第一季度由共建单位直接转入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指定的帐户,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管理,并在当年年底前将使用情况向各有关单位通报。
第七章 成果鉴定、验收和结项
第三十二条 为保证市社科规划项目研究成果的质量,项目最终成果须进行鉴定,通过鉴定后方能验收结项。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组织重大决策咨询项目、重点项目、青年项目、一般项目的成果鉴定;学科共建项目承担单位的科研管理部门受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委托,组织对其鉴定。受委托单位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发给《委托鉴定书》。
第三十三条 鉴定专家的选定:
1.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建立学科鉴定专家库,届时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根据项目内容随机挑选。鉴定专家一般应具有正高或相当于正高专业技术职务;熟悉被鉴定课题涉及的学科领域和情况,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思想作风正派。
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成果的鉴定,必须聘请相关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参加(人数不得少于1/3)。实际工作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应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丰富的实践经验。
2.每个项目的鉴定专家一般选定5人(一般项目可考虑3-5人)。3.项目负责人所在单位及其上级主管部门参与鉴定的专家人数不得超过2人。项目组成员不能担任本项目的鉴定专家。
第三十四条 成果申请鉴定程序:
1.项目完成后,项目负责人应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送完整的项目研究成果、研究成果汇报提纲(包括项目研究执行情况、成果的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成果创新之处,不超过3000字)1份、检索查新报告各1份,提出项目鉴定申请。
2.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项目成果初稿进行审读。项目组负责人根据审读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后,方可申请鉴定。对未完成在学术期
刊上公开发表 2篇项目阶段性成果(每篇不少于4000字,并标有“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字样及编号)的,不能申请鉴定。检索查新报告有严重问题的,不能申请鉴定。
3.市科规划办公室按照项目预期设计要求,对成果进行审查合格者,批准鉴定申请,并发给《申请验收报告》模本。研究时限的计算时间,以签订协议书的时间为始点。
4.鉴定申请批准后,项目负责人应将填好的《申请验收报告》,连同完整的项目成果、《项目成果汇报提纲》各7份,《成果要报》(成果中最有价值、最能引起领导或学界关注的主要观点及其论证,字数6000字左右)和检索查新报告各1份,报送成果鉴定组织单位。
第三十五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的鉴定一般采用聘请同行专家,采用会议鉴定的形式。
鉴定组织者须将成果提前寄送评审专家审读;鉴定组织者须对鉴定专家的人选、鉴定过程中的具体内容严格保密。
会议鉴定程序:
1.由鉴定组织者宣布鉴定组成员名单,明确鉴定要求; 2.鉴定组组长主持鉴定; 3.项目负责人简要汇报研究成果; 4.鉴定组成员分别发表鉴定意见;
5.鉴定组总结评议,作出鉴定结论,并确定成果等级(项目组成员回避)。
第三十六条 项目鉴定的标准和内容是:
1.项目研究成果是否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是否符合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
2.项目研究成果是否达到了项目预期设计要求;
3.成果中提出的理论观点是否科学并具有新意,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如何;
4.研究所依据和使用的资料和数据是否准确、完整; 5.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以及手段是否可靠、先进;
6.成果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否具有针对性、可操作性,预期综合效益如何;
7.项目研究尚存在哪些问题和不足,尚需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是什么;
8.成果是否通过鉴定。未达到项目预期设计要求,限期修改,不能通过鉴定。
第三十七条 未通过鉴定的,允许项目组在2个月内对成果进行修改,并重新申请鉴定;二次鉴定仍不能通过的,按撤项处理。
第三十八条 项目鉴定专家在成果鉴定中要严格把关,认真负责,实事求是地对成果质量进行评估,对自己的鉴定意见和结论承担学术和道义责任。如发现研究成果有严重政治错误,或学术质量低劣甚至有剽窃等情况,应及时向鉴定组织单位报告。
第三十九条 委托鉴定单位应认真做好鉴定组织工作,及时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报送专家鉴定意见书(原件)及相关材料。对不能按要求完成鉴定组织工作的单位,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将收回委托鉴定权。
第四十条 最终成果通过鉴定后,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负责办理项目的验收结项手续,向课题负责人颁发《项目验收鉴定证书》。
第四十一条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接受非规划项目的委托鉴定。1.需鉴定的成果作者可向市社科规划办公室索取并填写《委托鉴定申请书》,并根据本办法第三十六条第4款规定提交相应材料。2.委托鉴定一律采取会议鉴定形式。项目组成员及项目承担单位科研管理部门一律不参加鉴定。鉴定程序、鉴定要求参照市社科规划项目鉴定的程序、要求。委托鉴定专家人数不得少于5人,其中市社科规划学科组成员不得少于3人。
3.通过鉴定的成果,由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出具《项目验收鉴定证书》,并转告专家鉴定意见,并在适当时候发文公布。
4.委托鉴定所需费用由申请者承担。鼓励委托鉴定申请人所在单位对有重要创新的委托鉴定项目提供鉴定费用。
第八章 成果的宣传与推广
第四十二条 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各项目组和项目承担单位应建立相对稳定的宣传推广渠道,充分利用刊物、报纸、网站、广播电视等媒体和专题报告会、教学、学术讲座等形式,加强对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的宣传、推广和转化。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重要学术意义的成果,应及时摘报市委市政府领导及有关部门。
第四十三条 鉴定验收合格的市社科规划项目成果,在正式出版、公开发表或向有关领导、决策部门报送时,均应在醒目位置标明“齐齐哈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研究成果”字样及编号。
第四十四条 市社科规划项目每两年举行一次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办法另定。
第四十五条 凡正式出版或发表的市社科规划项目,其著作权和版权归属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办理,市社科规划办公室对成果可非经营性免费优先使用。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六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行。以前颁布的管理办法同时废止。本办法解释权和修改权属市社科规划领导小组。
第四篇: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东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繁荣我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事业,提高科研管理水平,实现科研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推进学校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研究型综合性师范大学的目标的实现,本着有利于研究质量的进一步提升和成果数量的快速增长;有利于各个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扩大和排名位次的前移;有利于教师科研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有利于研究群体的形成和发展的原则,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各科研单位及个人以学校名义或利用学校资源承担的各级各类科研项目、教研与教改项目、技术咨询服务、技术工程项目等。
第二章
科研项目类别及级别认定
第三条
我校的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分为纵向项目、横向项目、国际合作项目及校内项目。
纵向项目指由具有科研规划职能的有关政府部门立项批准,列入国家或地方科研规划,经费由政府资助的研究项目。
横向项目指由各级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委托的,经费由委托或合作单位资助,最终研究成果由资助单位应用,未列入国家或地方政府部门科研规划的研究项目。
国际(境内外)合作项目指由国(境)外政府、基金会、国际组织、民间组织资助的研究项目。
校内项目指由学校及各学院(部处)立项资助的科研项目(项目管理参照《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校内青年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执行),项目级别按最终结项成果水平认定。
第四条
科研项目实行分级认定制度,根据项目的来源及经费额度等综合因素,确定为A、B、C、D、E五级。
A级: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和全国艺术科学规划国家重大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合作研究的可支配经费必须占批准经费的一半以上),国家教师教育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国家级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项目(课题总经费或子课题经费在50万元以上),国家其他相关部委重点项目(研究经费在30万元以上)。经费在40万元以上的横向
2.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全国艺术规划课题中的国家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大、重点项目,到账经费4万元以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到账经费10万元以上;参与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该子课题可以认定为C级。
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全国教育规划项目、全国艺术规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一般项目及中央其他部委规划项目,到账经费2万元以上;参与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到账经费5万元以上;参与省级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和其他项目,到账经费1万元以上,该子课题可以认定为D级。
第三章
项目申报、立项、管理及结项
第六条
项目申报、立项
凡属由社会科学处代表学校组织申报的各类项目,经审查后方可签署学校推荐意见,并承担项目的监督检查及经费管理任务,提供相应的信誉保证。
项目批准立项后,社会科学处及时通知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须在接到项目批准书(通知书、合同书、协议书,下同)后的一个月内,明确项目组成员分工,落实研究任务,启动项目研究,同时填写《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开题报告书》(项目立项部门有专门开题报告书的除外)交社会科学处备案。社会科学处据此建立项目档案,作为业绩考核、津贴发放、提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非社会科学处组织申报的科研项目一经批准,项目负责人须将项目申请书复印件、项目批准书复印件交社会科学处备案。横向项目立项时必须签订责、权、利明晰的项目合作协议,避免研究过程中不必要的纠纷。项目经费进入学校财务处科研账户后,学校承认该项目的立项资格并确定相应级别。包括出国合作研究在内的各类科研经费不入账的项目,学校一律不予认定。
自筹经费项目必须严格履行申报承诺,必须有明确的资助单位,研究经费必须按规定额度及时打入学校账户,否则学校不予认定。
第七条
项目管理
项目负责人应根据项目批准书的要求,及时开展研究工作,定期接受中期检查。上级科研管理部门有明确要求的,按其管理办法严格执行。其他项目的检查工作一般于每年年底进行,项目负责人须认真填写《东北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科研项目检查表》,并于规定的时间交社会科学处。凡无故不接受项目检查,不按时提交检查报告书或项目自立项以来一年内未开展任何项目研究工作的项目,经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委员会讨论
第十一条
科研经费的使用要严格执行项目经费预算,遵守上级相关管理文件和《东北师范大学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的规定,不允许超支、挪用。
第五章
科研项目津贴和奖励
第十二条
学校鼓励教师承担高层次的科研项目,对符合条件的D级以上纵向项目和B级以上横向项目发放科研津贴。自科研项目立项初始开始,连续发放三年。A级项目每年6000元,B级项目每年4000元,C级项目每年1000元,D级项目每年500元。承担由本校教师主持的重大项目子课题不进行单独奖励,承担由外单位人员主持的重大项目子课题,经过认定可以按相应标准进行奖励。
第十三条
社科处每年年底集中审核项目立项情况并向学校提交津贴申请报告,经校长审批后由学校专项经费拨付。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学校及有关部门过去制定的管理办法如与本办法有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
第十五条
本办法由社会科学处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东北师范大学
2008年2月21日
第五篇: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管理办法
2014-09-11
苏社科规划领字 [2008]2号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落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十一五”(2006— 2010年)规划》,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突出优势、整合资源、以研究项目带动研究基地建设的原则,依托我省高校和科研单位的学科、人才优势,通过自由申报和严格评审,建立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以下简称基地),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咨政育人、服务社会的重要作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指导思想。按照胡锦涛总书记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要求,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三次、四次全会决策部署,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建设美好江苏”的总目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着力研究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研究解答江苏改革发展重大现实问题、着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体制机制创新,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扎实推进“两个率先”,把江苏明天建设得更加美好提供思想保证、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
第三条 主要任务。以承担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为抓手,持续性研究江苏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实际问题;持续性研究具有江苏特色的重要基础理论课题;持续性提供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信息资料,发挥“思想库”、“信息库”、“人才库”的重要作用。
第四条 建设方式。由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命名,在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采取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有关高校、科研单位共建的运作方式。
第二章 申报条件
第五条 产生办法。由科研单位提出申请,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组织专家评审,评审结果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正式挂牌成立。
第六条 申报条件。申报承建基地的科研单位应具备以下条件:、学科特色鲜明。具有符合基地研究任务所要求的地域资源优势、学科优势和科研成果优势,研究方向明确,重点突出。、队伍结构合理。具有在国内省内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能吸引一批与基地研究方向相关的省内外专家学者。高级职称人员占研究队伍的二分之一,并具有一批青年学术骨干,形成良好的人才梯队。、科研实力雄厚。相关学科领域的科研整体水平居省内领先地位,能够组织重大科研攻关活动,产生有较大社会影响的研究成果。近两年,独立承担过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科研条件良好。拥有固定办公研究场所和开展科研活动必备的办公设备、图书资料。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支持基地发展,除保证必要的日常科研经费外,每年给予基地不少于 1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科研。、管理措施到位。具有基地建设近期和中长期发展规划及规范的管理制度。
第三章 工作职责
第七条 工作职责。主要是:、承担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委托的研究课题,开展应用对策研究活动,发挥决策咨询作用;、承担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每年完成一份相关领域的研究报告;、举办全国、全省性学术理论研讨活动;、建立相关领域的图书资料库、数据库、信息网络平台,发挥对外学术交流窗口作用;、培养高素质中青年学术理论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第四章 管理机制
第八条 实行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与承建单位分工负责的管理机制。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负责基地工作的宏观指导,制定基地建设标准,组织基地项目申报、专家评审和成果评估工作。承建单位按照基地建设的目标要求,制订基地建设计划和中长期发展规划,为基地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支持基地学术理论活动,并定期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报告工作。
第九条 实行基地行政负责人和首席专家分工负责基地日常工作制度。行政负责人由承建单位行政领导担任,负责基地行政管理事务。首席专家由承建单位聘任,采取任期制,主持基地学术研究活动。基地行政负责人和首席专家如有变动,须报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批准。
第十条 设立学术委员会制度。学术委员会负责制定科研计划,审定基地申报的各类研究项目和研究成果。学术委员会成员由承建单位在职科研人员和外聘专家组成,基地首席专家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
第五章 项目管理
第十一条 省社科基金设立基地项目。基地和省内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均可申报。为保证研究质量和水平,基地项目评审坚持公开申报、专家评审、择优立项,不搞指标平均分配。省委、省政府和省有关部门委托基地进行研究的重要课题,可直接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申报立项。
第十二条 推进成果转化。基地项目研究成果通过省社科基金《成果要报》等渠道报送省领导和有关部门。作者第一署名单位为相应的研究基地,正式出版或发表的成果,须注明“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项目成果”。
第六章 经费管理
第十三条 基地建设经费以承建单位为主。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每年下达给基地一定数量的研究项目经费。承建单位对基地立项的国家、省社科基金项目按照 1: 1的比例配套资助。
第十四条 严格执行经费管理办法。基地项目经费专款专用,不得与承建单位办公经费混合使用,不得以任何理由和方式截留、挤占和挪用。
第七章 报告制度
第十五条 建立基地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基地应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提交工作报告。对以下情况应在事前及时向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报告:、以基地名义承接和组织全国性学术理论活动和国际性学术会议;、聘请港澳台和国外专家担任专兼职研究人员或基地顾问;、以基地名义承担国际合作项目;、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认为应及时报告的其他有较大影响的活动。
第八章 评估制度
第十六条 实行“定期评估、达标保留”的动态管理。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制定具体考核评估标准,每二年组织一次考核。根据本办法的各项要求,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进行评价,连续两次考核合格的,方可重新登记挂牌。
第十七条 对取得以下成绩的基地给予奖励:、积极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服务,提出的建议被省委、省政府采纳,研究成果产生较大影响;、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明显成绩;、承建单位扶持政策落实到位,基地建设全面达标;、基地制度健全,管理工作成绩突出。
第十八条 对出现以下问题的,视情况给予通报批评:、承建单位扶持不力,每年投入经费达不到本办法有关要求;、无正当理由不承担委托研究任务;、课题成果质量低劣或出现政治问题;、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并产生不良影响。
第十九条 对存在第十八条所列问题的基地,给予一年的整改期,整改后仍无明显改善的撤销基地资格。对出现下列情形的,直接给予摘牌处理:、弄虚作假,成果有严重抄袭行为并产生恶劣影响;、擅自以基地名义对外组织与基地建设无关的活动,并造成严重不良影响;、不能履行基地职责,连续两次考核不合格;、其他严重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应予撤销资格。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行,本办法解释权属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