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脑瘫康复医教结合项目资料交袁主任(图)
脑瘫康复医教结合工作情况汇报
国际上,小儿脑瘫的康复模式有多种。较为公认的是综合康复治疗、康复训练和引导式教育。许多发达国家应用引导式教育,全日全程疗育脑瘫儿童,效果明显。我国近年来对引导式教育的应用也已成为热门话题。将综合康复治疗和引导式教育疗法结合起来,即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相结合(下称“医教结合”),康复脑瘫等残疾儿童,已有不少同道在研究和探索。
有关脑瘫的医疗康复,业内人士包括许多脑瘫家长都已熟知。但是多年康复实践证明,单纯的医疗康复不能满足脑瘫儿童的早期教育、全面发展的需求。脑瘫康复需要持续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但因为医疗康复所需成本高,家庭经济投入与精力投入也很高,大部分家庭难以坚持康复治疗。单一医疗康复疗程三个月左右,但待疗程完成以后,脑瘫儿童依然难以生活自理、依然不具备社会交往和适应能力,部分儿童依然不能自我行走,持续康复训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难以调动与发挥。不少儿童离开医疗康复以后,障碍再度加重,没有医疗康复支撑,他们原本提升了的功能又很快退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让他们能在最早的时间内达到全面康复和回归主流,引入教育康复,与医疗康复完美相结合,实践证明能很好的解决这一系列问题。这也是我们自2005年以来一直在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项目。
引导式教育疗法起源于40年代的匈牙利,由Peto博士发明,系以教育教学的形式开展康复,促进康复对象的运动、言语、感知、认知和社会适应能力与人格塑造的康复体系。所产生的是“两全”效应,即全面康复、全人发展。此疗法首先被应用于3岁以下的小年龄组的脑瘫儿童以及精神发育迟滞的儿童,渐渐被全球业内专家所接受、并应用于其他残疾儿童与成人的功能障碍康复。在欧美国家,其先进理念和流程也用于正常幼儿园、特教学校,包括大学教育和管理。将医疗康复和引导式教育相结合,是湖南脑瘫儿童“医教结合”的主体模式。这一模式已在省残联和省中心领导的重视支持下,在科室负责人廖洪波科长的带领下,通过省中心全体脑瘫康复业务人员的共同努力,探索多年,逐渐形成并不断成熟。在与医院合作以后得到不断完善和发展。
一、康复理念和模式
根据儿童发育与发展需求,将脑瘫儿童当作一个“全人”,通过专业人员的“四课一操一流程”的小组教学和练习,同时给以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将现有的医疗康复项目与引导式教育教学有机结合,形成“六位一体”康复模式,诱导其主动参与、积极学习,在快乐宽松的环境中得到康复和教育,产生提升认知、改善功能、全面康复、全人发展效应,并引导形成自我训练、自我康复的持续有效机制,达到在人格、体格、功能与能力等方面的康复和发展目标。
三、方法:
1、机构的医教结合:
1)半日医疗康复、半日教育教学; 2)医疗康复与教育教学交叉进行;
3)严重弱能和大龄儿童以引导式教育教育为主要内容,穿插必需的康复治疗项目3-4项。
空余时间主要进行自主行走、生活自理与社会交往训练。
2、融合教育与康复相结合:
3、社区和家庭的医教结合:
四、已有的工作成效与师资力量: 一)工作成效:
1、省中心2004-2010年 “六位一体”医教结合模式,为全省310名2-20岁的脑瘫进行康复,取得了满意的效果(论文已发表,见图片):
1)六位一体:运动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认知与沟通、感觉统合、引导式教育小组训练。前五项是一对一为主,每天一次,引导式教育为小组训练,每天二节。
2)2004年开始,根据评估,将六项康复合理的用到每周的训练和治疗中,形成一个较为简单有效的康复模式。2008到2010年,“六位一体”模式进一步完善。其中在引导式教育教学方面,省中心设计了“四课一操一流程”引导式教育教学模式,其项目贯穿于一日和一周的训练中,课程内容和形式方面,将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心理支持、文体疗法和音乐治疗和PT、OT、ST与感觉统合训 2 练等内容融为一体。一天的引导式教育小组课程由原来的二节增加到了八节。一对一康复治疗减少到一周一节。经过医教结合康复,孩子们的功能、性格、情绪得到全面提升。
2、省中心2011-2015年在全省进一步完善医教结合的“六位一体”模式,推广应用到基层,为数以万计的脑瘫儿童提供了教育与康复的机会。
2011年省中心与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合作以后,通过国家项目支持,合作医院每年为500-700名脑瘫儿童进行医教结合的综合康复。
其“六位一体”模式为:引导式教育教学与电疗、针灸、现代康复治疗技术体感音乐和智能化设备康复为一体。
3、在省残联和省康复医学会的重视支持下,2008年开始,我们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培训、讲座与座谈、下基层指导和考察交流,将医教结合模式普及和推广到全省基层与社区。形成了引导式教育进医院、“引导式教育进社区”、和应用引导式教育管理等良好局面。
自模式应用以后产生效果,就得到了省残联康复部吴斌部长的支持。多次培训和基层检查,部长都是宣传引导式教育,提供医教结合。2012年,省残联刘平秀副理事长在各种场合下肯定省中心的医教结合模式,并号召全省各康复项目机构学习和坚持做好这一模式,为脑瘫康复事业做出更大成就。2014年,新任侯建斌副理事长更加重视脑瘫儿童医教结合模式的发展和推广。多次在会议上和督导中宣传推广这一模式。
4、近期主办的全省培训与工作坊:
2008-2011年省残联脑瘫康复培训班每年一次:由省中心承办。省儿童医院张惠佳教授、省中心脑瘫康复负责人廖洪波副主任医师主讲。
2012年全省脑瘫康复医教结合培训班:在湘雅博爱康复医院承办,廖洪波副主任医师主讲脑瘫康复与引导式教育,罗专等老师示范引导式教育课程和流程教育观摩。
2014年10月31日全省第一期引导式教育工作坊:在省儿童医院主办,市按摩康复医院协办。主持:张惠佳教授,主讲:廖洪波,参与,罗专等;70多名全国学员参加。
2015年3月全省医教结合引导式教育专题培训班:由省残联康复部主办,湘 3 雅博爱康复医院承办。特邀主讲:全国知名的唐久来教授(主任医师)和香港复康会知名康复治疗专家魏国荣博士:医疗康复与引导式教育,脑瘫的诊断与治疗进展,廖洪波副教授主讲“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的产生应用与推广。罗专、朱美、杨青松和杨迎老师分别主讲引导式教育教学与评估(师资介绍见后)。二)医教结合的专业队伍建设与师资力量现状
1、医教结合专业队伍建设取得成效。
据不全统计,这一模式已在全省50多个康复医疗机构、儿康中心和特教机构应用,约3000名脑瘫儿童和家长受益。与此同时也有近3000名医疗与教育康复工作人员得到培训和教育,他们对康复新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度不断提高。省中心已成为引导式教育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培训基地、技术资源中心和社区康复指导中心。
据不全统计,目前全省有从事引导式教育教学的特教老师、康复医疗和治疗学专业人员1000名左右,约400名在省残联指定的康复项目机构从事这一业务。约200名左右的引导式教育专业老师已在本岗位上工作3-5年,部分拥有高级职称的科室主任最长工作时间有20年左右。其中有近100名老师已成为全省引导式教育教学和医疗康复不可或缺的师资力量。这些业务骨干80%具有医疗资质,有的为医生,有的为康复治疗师。他们已具备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双重知识和技术,深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与喜欢。他们也具有一定的培训辅导和技术指导的能力。20%的特教与幼教老师也通过培训和实践,对医疗康复和教育康复业务了如指掌。他们爱心执着于康复事业,技术好,素质高。如果有机会得到进一步的培训和学习,相信一定成为全省不可多得的康复与教学的“双师型”教师力量。
2、现有的部分师资团队介绍: 张惠佳教授
女,主任医师,同济医科大学、长沙医学院兼职教授,湖南省儿童医院康复
中心主任。全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全国残疾人联合委员会
小儿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湖南省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务副
主委、湖南省康复专业委员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南省物理医学与
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发表论文40余篇,主编《脑瘫家庭康复训练指南》,参编医学专著5本,针刺穴注按摩运动综合治疗小儿脑瘫临床研究获省医药科技进步
三等奖。在脑瘫诊断治疗和早期干预、其他各类残疾儿童的康复治疗、肉毒素注射
治疗脑瘫等技术方面积累了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廖洪波副教授,女,副主任医师,系省残疾人康复中心综合康复科主任,心理咨询师,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省康复医学会理事,省儿康专业委员会、省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脑瘫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兼职副教授。2007-2011中国引导式教育“长江项目”组成员。先后10多次参加中残联主办的脑瘫康复治疗、康复评估和引导式教育培训。2006年开始作为引导式教育与脑瘫康复专业培训教师,为全省医疗卫生系统和残联系统培训讲座50余次。先后主持原创“六位一体”医教结合康复模式和“四课一操一流程”的引导式教育教学模式,主持设计了《70项脑瘫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评估表》、《康复韵律操》,负责编写《引导式教育习作程序》。近些年撰写的医学康复与引导式教育方面论文近20篇,其中8篇发表在国家级杂志。
王晓玲副院长,女,系长沙市按摩医院副院长、兼长沙市残联康复中心副主任(副主任医师)。长沙市政协委员,省妇代会执行委员。王院长潜心研究儿童与成人医学康复,十分重视教育康复在康复治疗中的作用的发挥,在教学、科研、临床康复和康复治疗学方面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与临床经验。
罗 专老师,女,2008年6月毕业于长沙市民政学院康复治疗专业,毕业后从事脑瘫康复引导式教育工作至今,曾接受过香港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多次参加中残联主办的引导式教育培训,现任湘雅博爱康复医院儿康中心引导式教育组组长,在实施“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
杨 迎老师,女,2007年6月毕业于长沙市民政学院特殊教育专业,毕业后从事脑瘫康复引导式教育工作至今,曾多次接受过中残联主办的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现任博爱康复医院儿康中心引导式教育组副组长。参与设计并应用“四 5 课一操一流程”模式,具有一定的特殊教育理论水平和引导式教学经验。杨青松老师,女,2007年6月毕业于长沙市民政学院康复治疗专业,多次接受过中残联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现任博爱康复医院儿康中心引导式教育组副组长。参与设计 “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曾作为骨干抽调衡阳市康复中心传授引导式教育 “四课一操一流程”模式,教学经验丰富。
朱美老师,女,毕业于长沙师范,2012年就职湘雅博爱康复医院从事脑瘫康复幼儿教育和引导式教育工作至今,多次接受过中残联引导式教育专业培训。具有一定的幼儿教育理论水平和引导式教育教学经验。
李平老师,女,2012年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音乐治疗专业,毕业后相继在湘雅博爱和长沙市残疾人康复中心从事引导式教育与音乐治疗。在音乐治疗和引导式教育主题教学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五、愿景
试想如果每一个脑瘫儿童在医疗康复同时,能更早的接受教育康复,他们不但在康复能力方面提高更快,在感知认知和人格发展等方面都会有很好的提升。他们在得到更多的学习和锻炼机会以后,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提高,其康复总的效果得到提升,儿童喜欢,家长满意,康复前景很好。基于引导式教育团队的贯通式合作,如果有条件培养一批能康复治疗和教学训练、会培训指导的医教结合师资团队,这一“全人康复”的医教结合模式将得到进一步的推广,将让更多需要康复和教育的脑瘫儿童更早、更快、更全面的康复,回归主流,成为社会有用人才。
在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我们的发展计划如下:
1、继续现有医疗康复和引导式教育教学相结合模式,让所训练的脑瘫儿童参与教育的比率达到100%。
2、加强各年龄段各严重程度的引导式教育小组训练,规范操作,做出专业水平。着重发展三大块业务::1)小龄儿与严重弱能脑瘫儿童的引导式教育2)轻型脑瘫合并自闭倾向、或聋儿合并肢体障碍、或智力障碍与运动发育迟缓等多重障碍儿童的引导式教育与康复治疗,各类收训5-10人左右。3)脑瘫儿童入园入学前后的融合教育。
3、健全引导式教育团队,陆续选送5-7名业务骨干学习进修医疗康复与教育 6 教学。
4、与泰乙格公司等机构结盟,强化教育康复师资培训与技术交流。
5、在项目的扶助和培训指导下,拟成立全国第一家省级脑瘫引导式教育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脑瘫儿童“医教结合培训指导中心”,推动全省的脑瘫康复医教结合模式的健全发展。
(图片附后)省中心综合康复科 2015年5月6日
第二篇:聋生语言康复医教结合有效性研究初探
聋生语言康复医教结合有效性研究初探
摘要: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聋生语言康复医教结合有效性研究就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语言康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聋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发音方法,克服语言障碍,为其接受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在对聋生语言康复的实践与探索的过程中,我认为做好听障学生的各项功能评估是聋生教育康复的基础;聋儿语言康复师的培养是开展聋儿医教结合康复教学的关键;构建多种模式的语训是康复教育的重要手段;创设优化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实现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只有把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语训效果的最优化。
关键词:聋生;语言康复;医教结合;有效性研究
聋生语言康复医教结合有效性研究就是将医疗康复手段与语言康复方法进行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使聋生更好、更快地掌握发音方法,克服语言障碍,为其接受终身教育打下良好基础。近年来,“医教结合”理念已经逐渐深入特殊教育领域,是国际上聋儿康复的主导理念。实施医教结合体现了特殊教育的本质,是特殊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必由之路,也是特殊教育内涵发展的重要命题。《聋童教育学》中关于聋童语言一章指出:聋童因为有听觉缺陷,引出语言发展的障碍,使其在知觉、记忆、注意、思维、想象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中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故研究聋童语言,发展聋童的语言。因此通过实验,宣传、推广和树立“医教结合、综合康复”教育理念,探索在特殊教育学校实施教育与医疗康复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总结、推广成功经验和做法,提高特殊教育课堂教学效果,使特殊儿童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校2013年申报的福建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聋生语言康复医教结合有效性研究》获福建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立项以来成立研究小组认真研究,初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
一、做好听障学生的各项功能评估是聋生教育康复的基础。
1.进行听觉功能评估听觉功能评估能为制定聋生康复计划、听障程度的进一步诊断和助听器的调试等提供依据。听觉功能评估由我校专业教师进行,它是全面了解聋生听力状况的基础上对聋生的听力状况所作的评定与描述。其目的是了解听觉功能状况和听觉障碍的程度、导致听觉障碍的原因、语言康复潜力,并估计康复的效果,以此作为拟定康复目标和制定康复计划的依据。一是,做好聋生的听力检测。我校与新罗区人民医院合作免费为我校有残余听力的聋生进行纯音测听,了解了聋生的残余听力情况。二是,对有残余听力的聋生进行听觉功能评估,即对听觉察知能力、听觉分辨能力、听觉识别能力、听觉理解能力进行评估。
2.进行语言评估语言评估能为聋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提供依据。我校对聋生的声母识别、韵母识别、数字识别、单音节声调识别、双音节声调识别、单音节词、双音节词、三音节词、短句识别等方面进行了测试。
3.进行心理评估心理评估是指为了搞好教育教学,评估者根据心理测量的结果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如医学检查、个人的生长发育史、个人病史、个人受教育的经历等),对被评估者的心理发展水平及存在问题做出判断、解释的过程。通过心理评估,教师可以了解聋生的心理特点,从而为聋生的鉴别、诊断和安置提供依据,也为教师教学工作的安排、教学效果的评估以及教学管理等提供依据。
二、积极构建多种模式的语训是康复教育的重要手段
康复教学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必须充分利用聋儿的残存听力及助听设备的补偿功能、注重发挥环境和教育等后天因素在聋儿康复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构建集体康复教育、个别化康复教育和家庭康复教育为主的多种模式的康复教学手段。
1.结合课程安排,创设丰富多彩的集体课教学活动在组织集体康复教学时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和创设相应的、生动具体的情境,充分利用形象,使聋儿在一定的情境中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引导他们学习语言、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比如,在学习《超市购物》一课时,我们把聋儿带到设有超市模型的情景教室,里面摆放各式各样的物品,让聋儿扮演自己在超市购物,老师扮演超市服务员进行对话,这样听障儿童的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很快被激发起来,思维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2.因人施教,打造针对性的单训课堂个别化康复是对听障儿童进行系统评估后,由教师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对其进行个别化的、有针对性的康复教育的过程。由于不同听障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在教学单训课时,教学内容的选择应避免单一呆板,注重与听障儿童原有的认知结构相契合,以他们的生活经验为基础,注重培养听障儿童对学习的兴趣、对生活的热爱。在课程设置上,我校给每一位有听力的聋儿安排一节的单训课由专业教师进行个训。同时为了丰富语训课堂,我们把游戏活动与语训结合在一起,促进医教结合康复教学活动。
3.密切家校合作,充分发挥家长在语训康复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聋儿除了几个小时在课堂上,大多数时间是和家长在一起的。学校规定语训教师每天把在学校每天训练的内容、掌握情况、存在问题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写好家庭训练建议。家长根据教师记录的情况继续对聋生进行巩固训练,并把在家掌握的情况、存在的问题也以书面的形式记录下来,聋生第二天到学校时把在家康复记录交给教师。教师根据家长在家训练的情况,调整方案和内容。这样通过家校同步训练,双方共同努力形教育合力,这对于进一步巩固康复成果,提升教育水平,促进聋儿全面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由此可见,在全新的康复教育模式中,集体康复是基础、个别化康复是手段、家庭康复是关键,三者对于听障儿童的听觉、言语、语言、认知、沟通等全面康复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它们是密不可分的,必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康复效果。
三、创设优化的语言学习环境,是实现聋生听力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
环境优化原则是指在对聋儿进行听力语言训练过程中,需要创设一种随时随地使聋生受到影响,习得语言的语言学习环境。它是实现聋儿听力语言康复的基本条件。在聋校,语言学习环境对聋儿的听力语言康复尤为重要。在语训过程中,我们认识到帮助聋儿“尽量避免隔离,尽早回归主流”是特殊教育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因此决不能把聋儿束缚在学校、家庭这个狭窄的花围内,要让聋儿参与社会某些方面的竞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如外校结对的学校的青年志愿者到校开展活动时,我们会把聋儿带到操场与青年志愿者一起做游戏、唱歌、跳舞……,尽量创设语言环境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聋儿在社会交往中深感学好语言对自身需要的重要性,达到自我促进的效果。久而久之耳聋学生的自卑心理就会慢慢消除,随之他们逐步树立的是自尊、自信、自强、自立,达到听力语言康复中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聋生语言康复是最艰巨、最复杂的工程,只有把以上四项工作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发挥语训效果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
[1]房军民。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康复与训练实用方案[M]。北京:中国教育出版社,2014:3.[2]中国聋儿康复研究中心。聋儿家庭康复教材[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4.[3]周红省,刘巧云,宋永宁。等。聋儿语言康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9(5):39.[4]李淑英,亓祥正,贾秀云。聋儿康复训练实用方案[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1.[5]王宏杰。创设情境,激发聋儿说话兴趣[J]。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2005(4):41-42.(作者单位:福建省龙岩市特殊教育学校36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