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追赶时代的脚步--献给2010年上海世博会
追赶时代的脚步--献给2010年上海世
博会
春日阳光下,上海滩盛开的白玉兰幽幽地散发着清香。
浦东南路3588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电子倒计时牌清楚地显示:距2010年世博会还有4天。
一曲东西方共同演绎的和谐交响乐章即将奏响。在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4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将生动展现在来自世界
各地的观众面前。
这是一个百年的民族自强梦——举办世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上海浦西,江南广场。
一条斑驳的“锚链”和用钢板折叠的小船相交的雕塑,与高楼栉比的都市化背景形成时空对比,在阳光下散发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恋。
145年前,这里坐落着中国最早的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和船台。
“刚接手时,船厂已经搬迁,这里差不多是一片荒地。之前船坞旁的淤泥几乎有一人高,现在这么漂亮,我们都不敢想象了!”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基建工程承包商梅勤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细细打量浦江两岸精彩的世博建筑群时,真的难以想象——
西岸的企业馆、博物馆,原本是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与码头,而东岸的东方之冠、阳光谷,曾坐落着上海第一家钢铁厂浦钢滨江厂。
百年的回忆,从这里开始——
在上海市档案馆,至今保存着一张1850年在上海出版的《北华捷报》。
这份旧英文报纸记载着:在华的英国商人在第一届世博会前,专门成立了中国筹备委员会,但后来忽然停止了工作,因为英方认为应该由中国政府出面
组织参加。loCALHOst然而,在大清政府的眼中,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是不值一提的“奇技淫巧”,不过“是西洋人的‘赛奇会’”罢了。
于是,12包“荣记湖丝”意外地“叩响”了世博大门的第一声。
一名在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徐荣村在自己的家族族谱上写出了一段值得后代铭记的故事。在上海市民徐希曾拿出的这份《北岭徐氏宗谱》上,记载着徐荣村当年的获奖评语——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状。
然而,在1851年的世博会上,真正留给世界的印象并不是中国的湖丝,而是在展馆里隆隆作响的蒸汽机、气压机以及代替马车帆船的火车汽船……
一方面是不断传来的西方文明资讯,另一方面则是本国落后的工业现状,这都深深刺激了有抱负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举办世博会”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不
变的梦想。
百余年后的一天,再次回放了当初的峥嵘。
2009年盛夏,上海徐汇区图书馆,人头攒动。一场“上海与世博会历史资料实物展”正在举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天厨味精厂参加世博会证书原件和几张老照片深深吸引了参观者。
当年,中国的味精市场完全被日本垄断,由化工专家吴蕴初创办的天厨味精厂打出了纯国货的旗号。在1926年获得费城世博会金奖后,吴蕴初也把日本味精挤出中国市场。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追赶时代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人民不断超越自己的梦想。
难忘那一激动时刻——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
斯庄严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此时,万里之遥的中国,万众欢腾。历经150多年的世博会终于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申博办博之路,无疑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增强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百年梦圆的历史缩影。
这些天,中国贸促会会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常常坐车经过上海卢浦大桥,每次他都会让司机放慢速度,因为这里是俯瞰世博园的最佳地点。
望着桥下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展览馆,他不禁有恍惚之感,历史仿佛在身边呼啸着穿行——
那一头,是近百年前的和兴铁工厂,中华民族钢铁工业,如稚子学步般,在黄浦江东岸亮相;
然后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上钢三厂在世人瞩目下出钢,强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急需;
而2010年,这里又别有洞天,上海世博会在这片瓦砾之中美轮美奂地横空出世……
一个半世纪,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对于一个国家,则意味着沧海桑田。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感慨地说:“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这是一个共同的机遇与希望——世博会选择了中国,也选择了机遇、选择了共赢
4月24日,离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还有7天。
一脸黝黑的莫桑比克展区总代表阿莫西哥·安东尼奥,正和他的副手在馆前低声商量着怎么把展馆的灯再打亮些。
“ 再过五六天,我们的展馆一定会布置好的。”安东尼奥满怀信心。谈起对未来城市的设想,他说,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是个地球村,那时,我们所有的
人类一定要学会分享。
“是中国因素,让世博会迸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沉着应对、迎难而上,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坚定了
国际社会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决心,同时更让上海世博会成为凝聚全球信心、促进经济加快复苏的“希望舞台”。
面对世博会,中国不再是“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的自我满足,不再是“炫奇”、“赛奇”的旧识。第一次成为世博会东道主的中国,期待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世界也期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一棵巨大的金合欢树下,非洲草原上奔跑的狮子、长颈鹿、大象的剪影,演绎出非洲这片热土上独有的风情——
东道主中国拿出1亿美元援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展,当非洲联合馆第一次整齐亮相,当多年徘徊在世博门槛外的国家重新回归世博大家庭,当那些
造型独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各参展国国家馆荟萃黄 浦江两岸,上海世博会创造了网络时代全球特大型综合博览会的奇迹。
世博园试运行几天来,沙特国家馆成为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投资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沙特国家馆“月亮船”,不仅创造沙特参展世博会以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之最,也创造了本届世博会单个馆投资最多的纪录。
而此刻,世博园中一座晶莹剔透的“冰立方”已然绚烂绽放,人们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北回归线附近的绮丽风光,甚至还能闻到冰寒地带的花香……
冰岛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一度面临严重困难,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在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上。冰岛前总理哈尔德说:“虽然前景看起来令人担忧,但世界不是到了悬崖边缘,我们要找到内在勇气来展望未来。”
中国在越来越紧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得到了各国更多的尊重
和青睐——
澳大利亚不惜以“澳洲度假游”以及2000澳元的重奖,为其国家馆吉祥物“笑翠鸟”征集中文名称。他们的一位官员说:“澳大利亚经济要复苏,离不开中国。”
而新加坡也专门用国花兰花为上海世博会培育了一种名为“新沪交响曲”的新品种……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映照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更多地告诉世界:选择了中国,就选择了机遇,选择了共赢。
为美国馆筹得数千万美元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将会成为21世纪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大国。他们将举办世博会,而我们不在那里,这会表达什么呢?”
峰回路转的美国馆筹建之路,背后折射的正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判断。俄罗斯打破近年来只租赁世博会场地的
惯例,在上海世博会自建本国展馆,总预算超过15亿卢布;为保证参展规模和质量不下降,韩国政府将韩国馆的296亿韩元预算增加至400亿韩元,增幅超过三成……
翻开世博会的史册,人们又惊喜地发现上面多了一个值得回味的新纪录——共有192个国家和50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创下历史之最。
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总代表德尔克鲁瓦认为:“在这样一个关口登上世博会大舞台,无疑表明自己会抢占下一轮增长的先机。”
这是一次深刻的激荡和启迪——世博会的举办充分展示可持续发展理念,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你能想象出,一幢建筑穿上“裙子”会是怎样吗?
西班牙人给了我们最美的诠释,他们让弗拉门戈的裙摆在上海滩舞动起
来……
作为建筑史上第一座用藤板为建筑材料的设计,西班牙馆的创意独特而大胆。场馆外墙的藤板全部手工编成,馆内以竹子和半透明的纸为装饰材料。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世博会与世界的进步息息相关,世博会的理念与人类的发展如影相随。而今天,上海世博会倡导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蕴涵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日本馆“紫蚕岛”,外披一层透光薄膜,可吸收太阳能用于夜间发光;
德国“汉堡之家”案例,用上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无需外输电,也不用空调暖气,室内始终保持25℃恒温;
美国馆的“屋顶城市农场”,将有机垃圾置于屋顶,冬天供暖产生的热能,促进废物分解成土壤,可以种草养花……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上海世博会以“城
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艰难探索,城市化浪潮与低碳化努力相互依存的复杂博弈。
经过30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的中国,正在努力探寻着一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这是一次人类在新的平台上的对话,与世界各国最新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比肩而立的,是中国对“未来低碳生活”的巧思妙构——
世博中心正南面的双层玻璃幕墙,暗藏金属丝网和惰性气体,实现遮阳保温的良好平衡;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沪上·生态家”屋顶的“追光百叶”,自动跟踪太阳方位,实现遮阳照明多种功能;世博轴下面的250公里长管道,因地制宜,引入横贯园区的浦江水,天然循环的“空调”使整个通道冬暖夏凉……
在这里,隐含着人类用行动改变生活方式,用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
生态理念处理城市发展的一大步。这种新的探索恰恰与近40年来历届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一拍即合,也为世界未来发展带来了发人深省的宝贵启示。
转型中的中国,探索未来发展之路,需要借鉴全球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更是人类的共同憧憬,它呼唤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呼唤着人类携手共探科学发展之路,它的背后是每一名地球人所应承担起的“地球责任”。
世博会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中国人从中感受现代文明无坚不摧的力量,目测与世界的遥远距离。
而今,辗转一个半世纪后交付于中国手中的世博会,是光荣的使命,也是生动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城市学着如何成长,国家学着如何强壮。
这是一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美好家园——中国举办世博会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一次巨大推进
“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街区的一栋简易房,红红蓝蓝的一片格外惹人注目。这几天,一直有几位学生在忙着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墙上涂抹得更加鲜明。
4月25日,由于园区工程接近尾声,实践区的总策划师唐子来特意跑过来看看情况。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徐嘉康摘下防毒面具,把队员们叫过来和唐子来合了一张影,因为没有唐子来,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把“涂鸦艺术”第一次搬进举世瞩目的世博园了。
“非常涂鸦、非常草根、略带颓废。”唐子来对这幅作品颇为满意,认为它更契合了模拟街区应有的平民化、草根化特征。
举办世博会,不仅要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融合,更要在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中倡导和促进“和谐世界”的理念。
“今天的世博会,重点已经不在于留下什么地标建筑,而是精神层面的思
考与启示——人类能够通过世博会对未来发展达成何种共识。”开幕在即,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如是回应记者。
对美好的追求,跨越国家、民族、语言。上海世博会,正是开放的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实践。
日落时分,喧嚣渐退。一只巨大的“海螺”静静地卧在黄浦江边,仿佛在诉说什么……
“这里没有笔直的线条和霸道的钢筋混凝土,有的只是一个5570岁仍旧活力四射的民族。”以色列参展方副总代表雅丽这样形容这座这只一半由玻璃构成、一半为原石铸造的建筑。
“海螺”传来的不仅有呢喃细语的回声,甚至还有吴侬软语。犹太人对上海有着刻骨的记忆——早在1840年,就有不少犹太人从伊拉克和俄罗斯来到上海;二战时,他们从维也纳和德国出走避难……
“我是带着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投入
设计的。”世博园以色列馆的设计师哈伊姆,对中国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是这里的温暖让他的家人结束了梦魇般的日子,他的母亲也出生在这里。
在他的构思下,这个类似中国太极图案的构造方式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在他心中,“和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中国人民的人文追求,而这个巨大的太极海螺,体现了这种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参展方的广泛与多元,预示着上海世博会将成为跨地区、跨文化交流的福地。正如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翁史烈院士所言:“一届成功的世界博览会,最大的效应应该是倡导和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独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在世界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主办世
博会,东道主中国深刻认识到“集世界智慧”的现实意义。惟有全力促进交流、推动合作,才能坚定信念、凝聚信心,这也是上海世博会的题中之意——
对美好的追求,跨越国家、民族、语言。
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将从这里起步。
第二篇:追赶时代的脚步
春日阳光下,上海滩盛开的白玉兰幽幽地散发着清香。
浦东南路3588号,上海世博会事务协调局,电子倒计时牌清楚地显示:距2010年世博会还有4天。
一曲东西方共同演绎的和谐交响乐章即将奏响。在黄浦江两岸5.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242个国家与国际组织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智慧和创意的结晶,将生动展现在来自世界
各地的观众面前。
这是一个百年的民族自强梦——举办世博会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路上又一个标志性事件
上海浦西,江南广场。
一条斑驳的“锚链”和用钢板折叠的小船相交的雕塑,与高楼栉比的都市化背景形成时空对比,在阳光下散发出对逝去岁月的无限怀恋。
145年前,这里坐落着中国最早的造船厂——“江南造船厂”的船坞和船台。
“刚接手时,船厂已经搬迁,这里差不多是一片荒地。之前船坞旁的淤泥几乎有一人高,现在这么漂亮,我们都不敢想象了!”上海世博会浦西园区基建工程承包商梅勤丰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
细细打量浦江两岸精彩的世博建筑群时,真的难以想象——
西岸的企业馆、博物馆,原本是江南造船厂的船坞与码头,而东岸的东方之冠、阳光谷,曾坐落着上海第一家钢铁厂浦钢滨江厂。
百年的回忆,从这里开始——
在上海市档案馆,至今保存着一张1850年在上海出版的《北华捷报》。
这份旧英文报纸记载着:在华的英国商人在第一届世博会前,专门成立了中国筹备委员会,但后来忽然停止了工作,因为英方认为应该由中国政府出面组织参加。然而,在大清政府的眼中,西方工业革命的成果只是不值一提的“奇技淫巧”,不过“是西洋人的‘赛奇会’”罢了。
于是,12包“荣记湖丝”意外地“叩响”了世博大门的第一声。
一名在上海经商的广东人徐荣村在自己的家族族谱上写出了一段值得后代铭记的故事。在上海市民徐希曾拿出的这份《北岭徐氏宗谱》上,记载着徐荣村当年的获奖评语——推君丝为会中第一,中外人无异词。英国维多利亚女王亲自颁发奖状。
然而,在1851年的世博会上,真正留给世界的印象并不是中国的湖丝,而是在展馆里隆隆作响的蒸汽机、气压机以及代替马车帆船的火车汽船……
一方面是不断传来的西方文明资讯,另一方面则是本国落后的工业现状,这都深深刺激了有抱负的官员和知识分子。“举办世博会”成为一代代中国人不变的梦想。
百余年后的一天,再次回放了当初的峥嵘。
2009年盛夏,上海徐汇区图书馆,人头攒动。一场“上海与世博会历史资料实物展”正在举办。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天厨味精厂参加世博会证书原件和几张老照片深深吸引了参观者。
当年,中国的味精市场完全被日本垄断,由化工专家吴蕴初创办的天厨味精厂打出了纯国货的旗号。在1926年获得费城世博会金奖后,吴蕴初也把日本味精挤出中国市场。
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人民追赶时代的脚步从来没有停止过。
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香港澳门回归,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中国人民不断超越自己的梦想。
难忘那一激动时刻——
2002年12月3日摩纳哥时间下午3时8分,国际展览局主席诺盖斯庄严宣布:2010年世界博览会举办地——中国上海!此时,万里之遥的中国,万众欢腾。历经150多年的世博会终于第一次在发展中国家举办。
申博办博之路,无疑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国力迅速增强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复兴梦想、百年梦圆的历史缩影。
这些天,中国贸促会会长、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执行主任万季飞常常坐车经过上海卢浦大桥,每次他都会让司机放慢速度,因为这里是俯瞰世博园的最佳地点。
望着桥下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展览馆,他不禁有恍惚之感,历史仿佛在身边呼啸着穿行——
那一头,是近百年前的和兴铁工厂,中华民族钢铁工业,如稚子学步般,在黄浦江东岸亮相;
然后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上钢三厂在世人瞩目下出钢,强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急需;
而2010年,这里又别有洞天,上海世博会在这片瓦砾之中美轮美奂地横空出世……
一个半世纪,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对于一个国家,则意味着沧海桑田。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感慨地说:“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这是一个共同的机遇与希望——世博会选择了中国,也选择了机遇、选择了共赢
4月24日,离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还有7天。
一脸黝黑的莫桑比克展区总代表阿莫西哥·安东尼奥,正和他的副手在馆前低声商量着怎么把展馆的灯再打亮些。
“
第三篇:追赶时代的脚步
望着桥下一个个造型独特的展览馆,他不禁有恍惚之感,历史仿佛在身边呼啸着穿行——
那一头,是近百年前的和兴铁工厂,中华民族钢铁工业,如稚子学步般,在黄浦江东岸亮相;
然后是新中国建立之初,上钢三厂在世人瞩目下出钢,强有力地支持了新中国的建设急需;
而年,这里又别有洞天,上海世博会在这片瓦砾之中美轮美奂地横空
出世……
一个半世纪,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只是短暂一瞬,而对于一个国家,则意味着沧海桑田。
国际展览局秘书长洛塞泰斯感慨地说:“中国与世博会的历史,从一个方面叙述了一个国家与世界的故事。”
这是一个共同的机遇与希望——世博会选择了中国,也选择了机遇、选择了共赢
月日,离上海世博会正式开园还有天。
一脸黝黑的莫桑比克展区总代表阿莫西哥·安东尼奥,正和他的副手在馆前低声商量着怎么把展馆的灯再打亮些。
“再过五六天,我们的展馆一定会布置好的。”安东尼奥满怀信心。谈起对未来城市的设想,他说,我们的未来一定会是个地球村,那时,我们所有的人类一定要学会分享。
“是中国因素,让世博会迸发出空前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海世博会执委会有关负责人表示,面对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国沉着应对、迎难而上,率先实现经济总体回升向好,坚定了国际社会参与上海世博会的决心,同时更让上海世博会成为凝聚全球信心、促进经济加快复苏的“希望舞台”。
面对世博会,中国不再是“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的自我满足,不再是“炫奇”、“赛奇”的旧识。第一次成为世博会东道主的中国,期待向世界展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新形象,世界也期待了解一个真实的中国。
一棵巨大的金合欢树下,非洲草原上奔跑的狮子、长颈鹿、大象的剪影,演绎出非洲这片热土上独有的风情——
东道主中国拿出亿美元援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参展,当非洲联合馆第一次整齐亮相,当多年徘徊在世博门槛外的国家重新回归世博大家庭,当那些造型独特、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各参展国国家馆荟萃黄浦江两岸,上海世博会创造了网络时代全球特大型综合博览会的奇迹。
世博园试运行几天来,沙特国家馆成为引人注目的一道风景。投资超过亿元人民币的沙特国家馆“月亮船”,不仅创造沙特参展世博会以来投入人力、物力、财力之最,也创造了本届世博会单个馆投资最多的纪录。
而此刻,世博园中一座晶莹剔透的“冰立方”已然绚烂绽放,人们在这里不仅能欣赏北回归线附近的绮丽风光,甚至还能闻到冰寒地带的花香……
冰岛在国际金融危机中一度面临严重困难,但最终还是选择了坚守在上海世博会的大舞台上。冰岛前总理哈尔德说:“虽然前景看起来令人担忧,但世界不是到了悬崖边缘,我们要找到内在勇气来展望未来。”
中国在越来越紧密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也得到了各国更多的尊重和青睐——
澳大利亚不惜以“澳洲度假游”以及澳元的重奖,为其国家馆吉祥物“笑翠鸟”征集中文名称。他们的一位官员说:“澳大利亚经济要复苏,离不开中国。”
而新加坡也专门用国花兰花为上海世博会培育了一种名为“新沪交响曲”的新品种……
如果说,北京奥运会的火炬映照了一个充满活力和激情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将更多地告诉世界:选择了中国,就选择了机遇,选择了共赢。
为美国馆筹得数千万美元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一次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每个人都知道中国将会成为世纪一个非常有实力的大国。他们将举办世博会,而我们不在那里,这会表达什么呢?”
峰回路转的美国馆筹建之路,背后折射的正是世界各国的一个共同判断。俄罗斯打破近年来只租赁世博会场地的惯例,在上海世博会自建本国展馆,总预算超过亿卢布;为保证参展规模和质量不下降,韩国政府将韩国馆的亿韩元预算增加至亿韩元,增幅超过三成……
翻开世博会的史册,人们又惊喜地发现上面多了一个值得回味的新纪录——共有个国家和个国际组织确认参展上海世博会,国际参展方数量创下历史之最。
上海世博会比利时总代表德尔克鲁瓦认为:“在这样一个关口登上世博会大舞台,无疑表明自己会抢占下一轮增长的先机。”
这是一次深刻的激荡和启迪——世博会的举办充分展示可持续发展理念,必将深刻影响中国经济社会长远发展
你能想象出,一幢建筑穿上“裙子”会是怎样吗?
(来源:好范文 http://www.xiexiebang.com/)西班牙人给了我们最美的诠释,他们让弗拉门戈的裙摆在上海滩舞动起来……
作为建筑史上第一座用藤板为建筑材料的设计,西班牙馆的创意独特而大胆
。场馆外墙的藤板全部手工编成,馆内以竹子和半透明的纸为装饰材料。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看到,世博会与世界的进步息息相关,世博会的理念与人类的发展如影相随。而今天,上海世博会倡导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蕴涵在每一个细节之中——
日本馆“紫蚕岛”,外披一层透光薄膜,可吸收太阳能用于夜间发光;
德国“汉堡之家”案例,用上了最先进的节能环保技术,无需外输电,也不用空调暖气,室内始终保持℃恒温;
美国馆的“屋顶城市农场”,将有机垃圾置于屋顶,冬天供暖产生的热能,促进废物分解成土壤,可以种草养花……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能源和粮食安全、核扩散、城市化浪潮等一系列全球性挑战,上海世博会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充分展示人类从高碳文明向低碳文明螺旋式上升的艰难探索,城市化浪潮与低碳化努力相互依存的复杂博弈。
经过多年高速发展之后的中国,正在努力探寻着一条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求同存异、取长补短,这是一次人类在新的平台上的对话,与世界各国最新环保理念和前沿科技成果比肩而立的,是中国对“未来低碳生活”的巧思妙构——
世博中心正南面的双层玻璃幕墙,暗藏金属丝网和惰性气体,实现遮阳保温的良好平衡;城市最佳实践区里,“沪上·生态家”屋顶的“追光百叶”,自动跟踪太阳方位,实现遮阳照明多种功能;世博轴下面的公里长管道,因地制宜,引入横贯园区的浦江水,天然循环的“空调”使整个通道冬暖夏凉……
在这里,隐含着人类用行动改变生活方式,用智慧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用生态理念处理城市发展的一大步。这种新的探索恰恰与近年来历届世界博览会的主题一拍即合,也为世界未来发展带来了发人深省的宝贵启示。
转型中的中国,探索未来发展之路,需要借鉴全球智慧。“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是这一届世博会的主题,更是人类的共同憧憬,它呼唤着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呼唤着人类携手共探科学发展之路,它的背后是每一名地球人所应承担起的“地球责任”。
世博会曾是中国眺望西方的望远镜,中国人从中感受现代文明无坚不摧的力量,目测与世界的遥远距离。
而今,辗转一个半世纪后交付于中国手中的世博会,是光荣的使命,也是生动的课堂。在这个课堂上,城市学着如何成长,国家学着如何强壮。
这是一个离我们越来越近的美好家园——中国举办世博会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一次巨大推进
“城市最佳实践区”北部街区的一栋简易房,红红蓝蓝的一片格外惹人注目。这几天,一直有几位学生在忙着把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在墙上涂抹得更加鲜明。
月日,由于园区工程接近尾声,实践区的总策划师唐子来特意跑过来看看情况。上海同济大学的学生徐嘉康摘下防毒面具,把队员们叫过来和唐子来合了一张影,因为没有唐子来,他们也就没有机会把“涂鸦艺术”第一次搬进举世瞩目的世博园了。
“非常涂鸦、非常草根、略带颓废。”唐子来对这幅作品颇为满意,认为它更契合了模拟街区应有的平民化、草根化特征。
举办世博会,不仅要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的交流与融合,更要在创新和融合的主旋律中倡导和促进“和谐世界”的理念。
“今天的世博会,重点已经不在于留下什么地标建筑,而是精神层面的思考与启示——人类能够通过世博会对未来发展达成何种共识。”开幕在即,上海世博局主题演绎部部长季路德如是回应记者。
对美好的追求,跨越国家、民族、语言。上海世博会,正是开放的中国倡导的“和谐世界”的美好实践。
日落时分,喧嚣渐退。一只巨大的“海螺”静静地卧在黄浦江边,仿佛在诉说什么……
“这里没有笔直的线条和霸道的钢筋混凝土,有的只是一个岁仍旧活力四射的民族。”以色列参展方副总代表雅丽这样形容这座这只一半由玻璃构成、一半为原石铸造的建筑。
“海螺”传来的不仅有呢喃细语的回声,甚至还有吴侬软语。犹太人对上海有着刻骨的记忆——早在年,就有不少犹太人从伊拉克和俄罗斯来到上海;二战时,他们从维也纳和德国出走避难……
“我是带着对母亲的依恋之情投入设计的。”世博园以色列馆的设计师哈伊姆,对中国有着格外深厚的感情,是这里的温暖让他的家人结束了梦魇般的日子,他的母亲也出生在这里。
在他的构思下,这个类似中国太极图案的构造方式表达了他对中国文化的敬意——在他心中,“和谐”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智慧和中国人民的人文追求,而这个巨大的太极海螺,体现了这种对不同文化的包容与理解。
参展方的广泛与多元,预示着上海世博会将成为跨地区、跨文化交流的福地。正如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翁史烈院士所言:“一届成功的世界博览会,最大的效应应该是倡导和推动多元文化的融合共生。”
上海世博会主题演绎顾问、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认为,“让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为各种观念的碰撞和交流提供独一无二的方式,这就是世博会的魅力和价值所在!”
在世界大变革、大发展时期主办世博会,东道主中国深刻认识到“集世界智慧”的现实意义。惟有全力促进交流、推动合作,才能坚定信念、凝聚信心,这也是上海世博会的题中之意——
对美好的追求,跨越国家、民族、语言。
更美的城市,更好的生活,将从这里起步。
追赶时代的脚步--献给上海世博会
第四篇: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多彩的光束、彩球中穿行的旗船、曼妙的喷泉、变幻的音乐和绚烂的焰火
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159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
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
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
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
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
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
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
中国元素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鞭炮、锣鼓、中国红、梁祝,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的造型使整场演出实现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对接。刘文国说。
开幕式室外灯光焰火喷泉装置表演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说:这样的一场演出,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举办,都要至少排练一年半时间,在中国只要半年,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
第五篇:上海世博会观后感
[上海世博会观后感]4月30日,黄浦江畔,一场分为中国欢迎你欢聚在世博世界同欢庆三个部分的盛大多媒体灯光喷泉焰火表演把159年历史的综合性世博会第一次带到了古老而现代的中国,上海世博会观后感。表演伊始,大屏幕上出现了热烈的中国红和中国欢迎你的标语,红色的礼花弹飞上夜空,红色光束齐射江面,黄浦江犹如铺上了巨幅红地毯,迎接着来自世界的宾朋。举办世博会是中国人长久以来的梦想,梁启超等曾提出在上海举办世博会,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时代的变迁,中国与世博会的关系越来越紧密。开放的中国迎来了凝聚人类璀璨文明的世博会。30日夜晚,每一束灯光,每一簇焰火都放飞着国人的世博梦想。蓝色和绿色逐渐成为灯光主色调,明亮、欢快、热情的节奏,让人感受到城市生活的和谐美好。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在使人们享受美好生活的同时,也带来了交通拥挤、环境污染、资源紧缺等困难和挑战。上海世博会是第一个以城市为主题的世博会。世博会期间,人们将就城市可持续发展交流经验。从卢浦大桥飘来的led发光球变幻着红、黄、橙三色,顺流而下,绵延不绝。200多艘旗船在三艘快艇的牵引下,与顺流而下的led发光球在江面上交汇。快艇拖放着焰火,百艘旗船在彩球中穿行。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水上入场式。浪漫之水的构思源于中国经典爱情故事《梁祝》,观后感《上海世博会观后感》。◆分享好文◆黄浦江边一组永久性喷泉再现了这段动人的佳话。随着音乐的变化,水的舞蹈变成了水的银幕,大型放映机投射出缤纷的鲜花、万千蝴蝶,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而倡导建立以和为贵、以人为本、人与人相敬相爱、人与自然相近相亲的和谐世界,始终是世博大家庭的理想。金色焰火从卢浦大桥首先点燃。两岸及江面驳船上腾起五彩缤纷的礼花弹,相互追逐,争奇斗艳。银色和紫色焰火率先登场,继而各种缤纷炫目的焰火相继绽放。笑脸等造型礼花描绘出开放中国的图景。金色礼花从两岸竞相燃放,在浦江上空相迎对接,形成手牵手的特殊造型。随着《欢乐颂》的音乐响起,焰火竞相绽放,所有探照灯、激光、喷泉全部加入光与火的缤纷,一时间漫天璀璨,照亮夜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海世博会追求的理念,世博局局长助理、上海市文广局副局长刘文国说,这次开幕式使用的焰火很低碳烟少,声音轻,色彩非常鲜艳。另外,本次开幕式2000把嘉宾座椅是用废弃牛奶盒制作的,节目单和手提袋等是用再生纸制作的,低能耗音响和led大屏也被大量使用。而本次开幕式上所使用的200多艘旗船也将赠送给残疾人运动员做训练使用。中国元素在整场表演中贯穿始终。鞭炮、锣鼓、中国红、梁祝,以及寓意着年年有余的‘鱼’的造型使整场演出实现了民族化和国际化的对接。刘文国说。开幕式室外灯光焰火喷泉装置表演总导演大卫·阿特金斯说:这样的一场演出,换到世界上任何一个其他国家举办,都要至少排练一年半时间,在中国只要半年,甚至更短。这体现了中国强大的资源配置能力。